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电子新能源专业精选(九篇)

电子新能源专业

第1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63

[中图分类号]F713.36-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也不断更新与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建设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库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目标。电子商务专业与网络密不可分,建设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改革与创新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构建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应运而生,其可以采用仿真技术与虚拟技术构建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适应行业发展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实训与学习的环境,搭建起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平台。

1.2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

建设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能为学生提供多样丰富的自主学习的资源。通过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取相关的习题以及模拟试卷,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反复的学习与练习,还可以获取相关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素材,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熟练掌握的地步。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人机交互训练,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展开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

1.3 推动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教师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形成,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多样性的教学素材,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了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说,一方面,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能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从课内到课外,从过程到内容,从媒介到手段都能为教师顺利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力地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能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新的理念与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资源及课程开发能力。

1.4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深度融合企业生产实习项目、生产要素、管理模式与岗位技能等,呈现出可操作性较强、全面的、高品质的资源,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衔接,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电子商务能力。

2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及思路

2.1 目标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是要形成教、学、做、评充分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校企融合、以政府为主导、行业指导的教学机制。其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资源,构建学生个性化的职业能力,为教师提供多样充足的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建设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为优化电子商务工作流程以及企业岗前培训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2.2 设计思路

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与优秀院校、企业、专家的交流与探讨,遵循校企深度合作、科学化以及动态化等原则,搭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平台,最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及有效管理。

2.2.1 关注用户需求

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的用户对象包括学生与教师。建设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应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主导,详细地了解和探知教师以及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而找准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开发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最大限度地确保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科学化、合理化、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2.2.2 注重实践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强调教学做一体化,除了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应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职业技能,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建设专门的实践项目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2.3 聚焦资源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的设计、开发及组织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满足学生及教师的需求,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应及时关注教育技术的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丰富与创新资源内容,增强内容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资源库的吸引力以及适用性。

2.2.4 推动专业建设

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要求,制订出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通过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建设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及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切实促进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建设。

3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要兼顾学校的特色以及行业的发展需求,建设出具有灵活性及适用性的教学资源,促进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创新改革。其主要是由两个平台与4个子库构成的,为用户提供自主探究与学习以及考评的平台。

3.1 两个平台

3.1.1 建设学生联网创业平台

可以参照淘宝网的基本模式,建立一个服务于学校师生的校园电子商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以采用B2C、C2C的经营模式,不仅可以为学校师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营造出真实的实践应用氛围,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3.1.2 建设门户网站平台

该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便利,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快捷地浏览与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的交流讨论、辅导以及在线考试等功能。门户网站平台的主要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门户首页主要是为学生及教师提供资源检索、下载、文件的上传、教学的交流与互动等。教学内容管理包括教学视频、实训操作演示、课程作业及在线测试等模块,用户可以登录随时浏览与使用。教学交流主要包括在线辅导、答疑解惑、在线授课、BBS服务等,实现了双向的互动交流。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用户身份的注册、用户登录、系统设置、管理、数据的导入与导出等。

图1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门户网站平台

3.2 4个子库

3.2.1 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岗位标准库

我国各大高等职业院校应及时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应当地行业及经济的发展要求,收集整理典型企业电子商务岗位标准以及就业岗位群等,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

3.2.2 建设综合实践项目库

综合实践项目库主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目标,包括网络广告文案策划、在线售后服务、网站开发、网上销售及网络推广等内容。

3.2.3 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库

课程库主要服务于学校师生、毕业生以及社会从业人员,主要包含电子商务专业十门主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典型案例、试题库,等等。

3.2.4 建设教学资源素材库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素材库主要是根据适用对象的需求进行建设的,主要以课程开发、电子商务自学者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的需求为主。教学资源素材库包括虚拟仿真教学素材、作业场景、典型的电子商务企业案例,等等。

4 结 语

建设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需要学校给予充足的资金,制定完善的管理及规章制度。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与更新的过程,对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社会的职业培训以及从业人员的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校企合作{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7-137-02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促进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帮助学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能切实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因此,无论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还是电子商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都要求建设一个科学、实用、丰富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建设旨在通过共享应用,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共性需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丰富、多样化的资源和个性化的服务,带动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整体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该文件对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还做出如下的描述: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为此,应积极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校际联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途径、实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课题。联合我国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与众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共同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确立一套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规范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形成一个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与方法

1.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建设。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各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对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应首先设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合理规划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这是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条件。要完成这一任务,应依托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电子商务企业专家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各学校达成共识,制定出可供各院校借鉴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是融合信息技术与经济贸易两大专业领域的复合性专业。在编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这两大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高度融合。实际上,电子商务是基于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定位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与管理,还是定位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其课程体系都应该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商业贸易的高度融合。

课程建设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内容。课程的教学大纲、理实一体化的教材、教学活动的设计、多媒体的课件、基于网络的案例库、实训项目的设计以及测试试题等都围绕课程而展开。其中,案例库的建设至关重要,这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涌现,而人才培养必须将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电子商务理论研究尚不能及时满足教学需要时,案例就是最好的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中案例引导、实训过程中案例分析都需要典型的、高时效性的案例。

毕业设计(论文)也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它们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的能力大型作业,可以很好地测量与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按照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应选择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综合性项目作为课题。因此,作为课程建设的内容,毕业设计(敝)最重要是的制定相应的规范,从最初的选题到最终的答辩都使学生有章可循。

2.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技术。据统计,全国有65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有30多万人。在电子商务大省浙江,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有27所之多,每年毕业学生3000多人。无论是部级的还是地方性的教学资源库,庞大的访问量都对教学资源库技术保障构成挑战。资源库建设的大量资金需要投入到技术保障方面,以保证为各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创建在线互动、实时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潜力,拓展和延伸电子专业教学范围十分重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深入应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基本保障。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要实现共享共用,现代教育技术保障不可或缺。在众多高职院校均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情况下,平台所需要的服务器设计、数据库设计、网站界面设计、用户管理设计等,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源共享的广泛性、平台使用的友好性、资料取得的快捷性。根据现实的需求,运用云计算技术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技术方案应考虑的选项之一。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各高职院校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各高职院校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3.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时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建立共享共用的资源库。要求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出发,由教学主管部门发动,委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拔优秀的学校、专业教师、技术人员、企业专家,组成开发团队。此外,还应聘请行业、企业、高校专家组成项目建设指导小组,指导资源库建设分工、资源库模型研发、资源库建设、资源库运用管理、资源库维护更新、资源库功用评价等工作。

资源库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明确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开发团队后,重要的工作是深入的需求调研,为资源库井发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极具地域特色,各地的发展极不均衡,因此,在调研过程中应选取具有广泛代表性、能体现区域电子商务产业特点的样本进行人才培养调研。调研应包括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从而正确描述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市场对高职电子商务人才规格、层次的需求,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为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设提供全面的依据。需求调研越彻底,开发出的资源库就越有广泛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系统框架设计并进行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活动以及资源库开发运行与管理方案。

4.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与推广。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如下:建立基于校企合作、校际联合的共享共用的教学资源,缩小不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水平的差距,使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普遍的提高,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因此,充分保证教学资源库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教学资源库,是个根本的问题。

第3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

(一)“互联网+”时代的内涵

“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及相关的社交软件可以进行便利的沟通与交流,互联网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信息化网络,而是网络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它的作用也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而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消费。目前,“互联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技术的各个角落,并且能显著带动传统行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打破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使各项活动均在互联网的主导下完成,互联网甚至极大地拉近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另外,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先进科技逐渐被发明应用,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向互联网思维转变,这便从根本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效率。因此,未来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并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认真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情况和结合“互联网+”的优势。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特征

首先,课程的涵盖范围较广泛。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其课程设计的范围较广,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较多,如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制作网页的技能,并需熟知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流程等。另外,由于电子商务的性质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贸易活动,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还应具有一定的营销知识,具有一定的市场灵敏度,把握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和相关规律。同时,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还应准确了解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在电子商务领域所颁布的法律法规,由于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撑,学生同样需要了解物流知识,对物流行业有一定程度的熟知。其次,教学内容较为杂糅。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特征不仅包括课程内容涵盖范围较广泛,且其教学内容相对杂糅。简单来说,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中,计算机操作知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始终,在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同样有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相关内容,这就形成了明显的课程杂糅。处于自身专业教学内容存在交叉性外,该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存在明显的重复性特征。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健全教学目标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目标不够健全,主要原因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较为复杂,教学内容不仅应包括相关商务贸易知识,还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计算机操作技能等。由于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导致专业发展进程缓慢。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就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对专业课程内容采取折中处理的方式,计算机课程和商务课程各占一半,并没有将“电子”与“商务”紧密联系起来,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信息技术时代,学生尤其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对计算机、互联网的知识都较熟悉,能够快速接受相关信息,相对于商务类的枯燥、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来说,学生几乎都将精力放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这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造成该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操作能力强,且商务管理知识不如其他管理类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

(三)教学信息手段欠缺

当今时代,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手段几乎都是模拟教学,院校通过购买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的缺陷较多,如模拟的商务活动过程相对简单;软件的更新维护费用昂贵等。这导致学生所接触的模拟教学环境较为简单,无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院校的软件系统更新较慢,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导致教学信息相对简单,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

三、基于“互联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将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壮大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将教师作为课堂中心实行“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等的教学作为教学宗旨。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单将教师作为教学工作者,还应该承担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解惑者、组织者等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了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进行实施,应积极打造专业课堂教学方式、组织新的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所学专业进行能够探索、实践与创新,打好业务基础。另外,为了提升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跟上互联网时代浪潮,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计者必须打破传统的固定实践课程安排周期,在课堂上,通过向合作企业引入其真实的业绩任务,由企业专家担任实践课堂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并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种真实的情景再现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除了通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外,还可通过实训方式在提升其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可与合作企业达成人才共同培养约定,建立“创业特训营”。院校应积极向学生宣传参加创业特训营的优势所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报名,院校与企业应对报名学生进行选拔,并进行面试方式的谈话交流,选拔出的成员在课外时间进入创业基地,并由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通过团队化合作开展网上店铺的运营推广。

(二)引入案例教学法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自由运用专业内容、感悟和体验专业知识等,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更多的实践案例,以便于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观念,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其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紧密联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案例联系起来,按照实际的工作运作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环节,每一环节都进行认真讲解并由学生负责,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更快的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实际体现和感知教学内容。例如,在网络营销课程当中,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要求其去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并利用微信、论坛等交流媒介对所搜寻到的资料进行共享、讨论资料搜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后对教学案例进行讨论,让所有同学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允许其畅所欲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讲解等,这样就会为学习创造轻松的环境,使学生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

(三)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软件教学平台和硬件教学平台,这种网络教学平台被应用到各大高职院校,被称为“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建立电子商务网络教学平台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全面、内容完整,主要包括教学讨论、在线作业、在线考试、教学内容下载、资源共享、课件下载、教学成果展示等多个模块,可帮助学生在网络上完成在线自我评价、获取课程内容、拓展专业知识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搜寻与信息加工的能力,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建立多种途径的交流方式,以便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创新素养。

(四)实施资源库教学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始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来实现信息化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使电子商务专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尤其是案例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在课后的案例巩固过程中,厘清课堂知识。首先,教学资源库内容可从互联网上获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来源地,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是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资源获取途径。特别在一些建立时间较早,专门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的网站里,可以获得较全面、较专业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内容还来源于教师自己的开发与设计。这样的教学资源更加具有“校本性”,更加适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教师在数年的教学经验及长久的专业研究经历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但这些有用素材的再利用率较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资料进行保存,也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第4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人才需求;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46-02

新能源属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面对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全球都在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规模化开发与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实现我国传统化石能源过渡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必然之举。中国将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加大水电、核电、太阳能和风能设施建设的同时,计划在2020年前使新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特别是近年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作为新能源电力的两支主力军迅猛发展,出现并驾齐驱的局面,新能源电力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新能源专业人才提出迫切需求。在这种形势下,怎样培养适应新能源产业需求的人才,既有巨大的机遇,也有很大的挑战性。

为适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自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有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开办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教育部紧急下达《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自2011年开始,我国部分高等院校设置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新能源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但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起到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培养什么样的新能源产业人才以及如何培养,怎么样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与资源优势开设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我国新能源电力产业的发展形势

自2007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呈高速增长趋势。2010年,我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风电装机1893万千瓦,累计风电装机容量4473万KW,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至2012年底,全国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万KW;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达到7532万KW;风电并网总量达到6083万KW,发电量达到1004亿千瓦时,风电已超过核电成为继煤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2013年我国风电又新增风电并网容量1492万千瓦。2014年我国风电发展目标为1800万千瓦。根据2014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十二五”第四批风电项目计划显示,列入“十二五”第四批风电核准计划的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760万千瓦(27.6GW)。从2011年开始,我国为把握风电发展节奏,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开始制定风电项目核准计划,前三批风电核准规模分别为2683万千瓦、1676万千瓦(后又增补852万千瓦)和2797万千瓦。至此,“十二五”以来拟核准的风电项目规模累计已超过1亿千瓦。

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同时,自2009年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也迅速扩张。截至2012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5GWp;截至2013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0.66GWp,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16GWp。201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9GWp,比2012年增长28%。2013年,就新增光伏装机而言,中国、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市场,而德国则退居第四。中国2014年光伏发电的发展目标是全年新增光伏装机14GWp。根据《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与发展目标如表1所示。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全球太阳能光热发电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截至2013年底为止,美国已有5座大型太阳能光热发电站投入运行,规模都在100MW以上。其中美国NRG能源公司联合Google、Brightsource公司投资22亿美元在加州莫哈维沙漠建设的太阳能发电站于2013年成功发电,装机规模为392MW,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塔式电站。美国能源部SunShot计划光热发电的研发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75%的成本削减,在不依赖政策补贴的前提下将光热发电推至每千瓦时6美分甚至更低的水平。欧洲早在2009年12家跨国公司在德国慕尼黑签署协议,计划投资4000亿欧元在北非建立太阳能热发电厂,10年后开始供电,据估计到2050年,该项目在北非的发电厂将满足欧洲15%的用电需求,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拟建中太阳能发电厂同类中最大的太阳能项目。此外,西班牙、南非、印度、智利、摩洛哥、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科威特以及澳大利亚都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光热发电的兴建,印度已有50MW规模的电站并网运行。中国在北京延庆县八达岭建设了首个规模为1MW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于2012年8月成功发电,但还没有商业化规模电站。可以预见,随着国外太阳能光热发电公司进入中国和国内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中国未来十年将在太阳能光热发电方向上大有作为。

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2012年,教育部将原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应地,风动专业也将面向更宽广意义的新能源产业需求,需要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特别是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就业的主战场不能较好地定位,致使专业课程体系达不到市场的期望值,对该专业课程体系怎样设计仍需继续研究探讨。从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需求上来看,专业课程设置和职业能力培养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经济水平还欠发达,从读大学所付出的成本上来看,大多数学生期望接受到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二是用人单位企盼招收到适合于工程技术需要的、能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对于专业设置,国内其它专业的普遍做法是根据就业渠道下设专业方向。专业必须有支撑产业为基础才会有生命力。因此,本文提出“以学科为基础设置大类专业,以产业为支撑开设专业方向”的观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该在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必须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作为就业主战场,分别面向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场工程、太阳能发电工程三个主要领域,设置各具特色的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10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全国已有34所高校开设此专业。2013年5月19日,“首届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华北电力大学召开,指出课程体系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系统培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对于相应课程体系的构建正处于探索阶段。

根据国内部分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公布的培养方案,其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定位(如表2所示)。总体上来看,各高校的课程体系呈现自由发展、特色发展的局面,这有利于各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但同时应注意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共性、相通性问题。课程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强调能源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A类),但专业核心课程各高校有所偏重;另一类则是专业方向针对性较强,更强调职业能力培养(B类)。例如风动方向加强了力学、机械、电气方面的课程模块,太阳能方向则强调了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的课程模块,但缺少光学、热学、电气工程方面的教学。

表2 国内部分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定位

学 校 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定位

A类:

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 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应用电化学、固体与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概论、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制造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应用、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转化原理与技术、核能发电概论、氢气大规模制取的原理和方法、能源与环境、燃料电池概论、薄膜材料与器件、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热泵技术、能源低碳利用技术、Matlab及其工程应用、CFD软件应用等 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能源科学、系统工程等理论基础,掌握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专业知识

B类1:

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 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力学、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与CAD、、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电机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专业核心课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概论、风力发电原理、风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液压与气压传动、风电场电气工程、风电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风力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风电机组测试与认证、风电场施工与管理、风电场建模与仿真、风力机设备材料、新能源材料、近海风力发电、风能与其它能源互补发电系统、风电场并网、风力发电机组计算机辅助设计、风电场规划与设计等 面向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场工程等

B类2:

福建师范大学 理论物理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学、材料分析方法与技术、材料热力学、单片机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磁性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技术、太阳电池物理、光伏工程与技术、光热工程与技术、固体发光材料、半导体材料、电化学基础、磁熵变材料与磁制冷技术、传感材料及其传感技术、X射线分析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先进功能材料、光电薄膜与器件、锂离子电池原理与技术、材料设计与模拟计算、纳米材料与应用、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太阳能光热转换理论及设备、太阳能热利用、薄膜材料与技术、光源设计与应用技术等 面向太阳电池及其它新能源材料技术研发

应当指出,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可能完全为企业的需求而量身定做;即使课程体系相同,但由于学校资源的差别和培养方式、途径及方法的不同,人才培养的类型、质量与层次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新能源本科专业教育主要考虑人才质量的基础性、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与可拓展性。专业基础课应该以能源科学为基础,兼顾高校各自的资源优势,设定各具特色的专业课程。

以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应针对风机制造、风电场、太阳能发电站三个就业领域,结合学校现有学科与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定位于既具有较宽广、厚实的专业基础,又有专业方向的特长。为此,针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和我校的学科优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增设太阳能发电工程方向。主要面向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站及并网工程,同时兼顾太阳能领域的技术研发,为太阳能光热发电储备人才,开设材料科学、光学、热学、电气工程等模块的课程,主干学科为材料科学、电气工程,使学生具有材料科学、光学、热学理论基础,具备电气工程的职业能力。目前我校已有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太阳能方向的开设奠定了基础。

四、结论

当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呈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太阳能光热发电也未雨绸缪。为适应新能源电力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该“以学科为基础设置大类专业,以产业为支撑开设专业方向”。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专业方向上,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在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分别面向风机制造、风电场工程、太阳能发电工程三个主要领域,专业基础课应以能源科学为基础,兼顾高校各自的资源优势,设定各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新能源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面对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全球都在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整合各校相关的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打造新能源专业品牌。

参考文献:

[1] 熊怡.论道学科学专业建设,共话新能源人才培养――首届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3,

(21):26-28.

[2] 熊怡.我国新能源人才培养的道与术[J].中国电力教育,2013,

(21):38-41.

[3] 陈建林,陈荐.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 20-25.

[4] 杨晴,陈汉平,杨海平,等.华中科技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1):29-31.

第5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校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高职总体培养方略相一致,要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共同发展,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校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更好的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可以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电子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技能,使之能在电子应用领域和各电子机械生产部门的第一线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和质量检测管理等工作,因此必须要具备强大的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由此来看,高职院校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校外的教学资源,第一,要确保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提升学生技术实践能力需求为主要方面,要通过教学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便利;其二要保障校外各种优势资源的引进和吸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第三校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与校内的教学资源相互承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一)立体化原则。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要从多方面保证教学实践的有效实施,其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在进行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应该要坚持立体化原则,就是说要从全方位和各个方面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可以开发和利用校外的精品课程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在精品课程的学习中,弥补教师课堂讲课的不足。

(二)网络化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发展思路,校外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是保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有效利用校外资源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应用电子专业资源库,积极的将校外教学资源引进到系统建设中。例如可以利用网络创建三维的电子技术应用平台,根据企业的实际的运作模式和流程,创建真实的电子设备维修和电子产品设计空间,以通过不断的网络模拟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1]。

(三)精品化原则。

校外的教学资源多种多样,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进行资源应用和开发时,要根据当前院校职业技能的发展目标,选择真正的有利于学生技能发展和学校教学水平提升的校外教学资源,要注重校外教学资源的精华提炼和发展,既要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也要保障校外教学资源的实用性。

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方略

(一)根据教学需求,合理的选择校外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在进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校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时,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通过教学实践和行业发展的态势,合理的选择优势的校外教学资源。可以联合相关的行业咨询公司,对当前电子行业的发展背景、人才需求状况等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亟待需要培养的专业技能。

(二)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校外教学资源的建设。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企业作为重要的外部教学资源形式,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人才吸纳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应该有效的联合相关电子技术企业和行业联合协会以及相关的专业发展较好的其它高职院校,建立专门的资源共建、共享团队。充分的吸收电子技术企业的优质人才培养资源,在创建校企合作的应用电子专业精品课程的同时,利用企业优秀人才资源,开展“学徒制教学模式”,让企业人才融入到院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

(三)采用创新机制,提升校外教学资源的应用潜能。

应用电子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应用的领域也较广,因此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教学时,必须要充分的探究外界市场发展需求,根据学校课程设置适当的调整教学策略。要根据学生就业的需要,根据“理论学习保障基础,实践学习提升技能”的原则,创新校外教学资源的应用。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利用校外实践应用资源,开展范例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时,主要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其次高职院校要注重创新学校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发挥校外教学资源的潜能,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如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保准资源库、职业信息与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科技创新与国际交流资源库、校外合作企业资源库等,以充分的整合校外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

结语

当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机械大生产的发展需要,促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就业面和人才需求将得到逐步的扩展。为了更好的适应外界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需要,必须要合理的利用校内外多样的教学资源,以更好的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和技能人才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6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关键词:电子资源;构建;完善

中图分类号:F407.6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通用网络技术,数字化存储和传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对信息处理,存储,查询等有了更多新的规定。当前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学术机构作教学和科研服务、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量、质量以及服务质量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条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现在占据着高校图书资源的大部分,如何创新管理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人的思虑焦点。

1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在图书馆资源的建设中为采购电子资源的经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因为利益的驱动,瞄准这一市场的国内和国外大学图书馆数据库供应商,推出了各种门类的专门的数据库。面对这种商业化模式的数据库,高校的图书馆人经常是目不暇接,伯仲之间难以取舍,导致了目前的电子资源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在高校图书馆的有限资金和实际需要基础上,部分高校购买电子资源都存在着一定的盲目从众心理,在采购立项中缺乏完整的商业数据库分析,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对于已经购买的数据库,缺乏“投入”和“产出”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折,导致资源采购重复性严重。其次部分高校并没有契合自身实际,亦未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机制,由于学校的办学性质和规模,读者的专业性、等级性的限制,使用数据库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2 构建有利于高校馆藏电子资源的新模式

电子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信息网络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在21世纪的网络信息时代,在基于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基础上,充分的整合、开发与利用各种类型的数字信息资源,根据自身优势的数字馆藏建设的特点,走电子资源共享的道路。首先作为高校图书馆人考虑重点的是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电子资源分析、比对,完善相互之间的纵横联系,并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从而最终实现电子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其次进一步的提高文档信息、电子资源安全系统,使电子资源共享机制和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打破之前的各联盟实施成员之间的封闭的管理模式,进行联盟实施成员的开放模式,提高馆藏电子资源利用的效率。再次高校应建立专门的高校电子资源建设组织,从而明确建设目标,确保资金投入,设置独立机构,配备技术人员。在电子资源管理上采取跨模式的形式,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团队成员必须具有各院资料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参与。各二级分院资料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培训与考核由图书馆负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管理系统。在管理体制上,要明确责任,鼓励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图书馆工作,鼓励他们从事的理论文献和电子资源的建设。

3 高校电子资源的完善

3.1 在教学和研究文学类文献的采购订购比例上,早有学者指出部分重点高校图书馆将用于研究和外文期刊的采购上的资金达整个经费的65%以上是非常不合理的,但这一状况多年来一直未曾改变。当前,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条件下,我们应该立足现实改变旧的传统的观念,摒弃盲目追求学科系统文献的完整性。 在建设电子资源的过程中, 有针对性的对本校各个学科进行调研,突出学科重点性与重要性,从而明确目标,进行数据库资源共享的建设。应充分结合高校实际及时了解本校各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景及重点发展方向, 了解本校师生员工的诉求, 从而更好的做到电子资源的建设与本校的学科现今及未来发展、课程设置相一致。在电子资源的采购中, 对于涉及到重点专业、主干专业的专业电子资源必须针对性的重点购买。而为了各个专业学科的均衡发展, 应做到既要保证传统专业特色学科的电子资源建设, 又要关注对相对弱势专业学科和新建专业学科的电子资源建设予以适当倾斜。除注重专业学科上的均衡外, 还应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联盟以及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注重各种电子资源信息形式的平衡, 注重电子资源收集的先后顺序。

3.2 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必须加强信息资源数字化进程,建立有特色的馆藏数据库,变静态文献为动态文献,通过各种媒体(声音、数据、图像)提供信息,并实现多种资源共享。在坚持“特色、可行、安全、通用”的原则下,依托电子阅览室,通过镜像数据库,不断提供信息资源;依托图书网页平台,设置学科导航栏目,指导查找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借助各种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提供在线实时服务。立足现有的虚拟馆藏信息资源,有针对性的下载有价值的、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建成专题数据库,以超文本的方式成为馆藏资源的一部分,为用户提供特色服务。建立“读者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创新电子资源构建理念,开展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结束语:

高校的电子资源不仅是有教育功能,更多地体现在IT服务的智能功能上,采用独特的信息优势,抓住机遇,发展信息,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为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电子资源应义不容辞地在高校中发挥培养创造型人才第二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在博学中,求创新,融合,这是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转化为知识创造的过程的重要途径,用学到的知识来进行融合,往往能会产生果意想不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陈丽娟.基于创新教育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9).

[2] 姚光辉.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才智 ,2009,(31).

[3] 李建美.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理念[J].才智 ,2011,(23).

[4] 魏力更.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03) .

第7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内涵

尽管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在专业建设的内容上会有所不同,但是专业教育理念是相通的。对专业进行建设应遵循高职的教育规律,合理地对本专业内各个领域进行科学有效的系统化建设。

(一)专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贴近市场和本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高职专业建设应遵循相关原则。

1.专业设置应具有前瞻性。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针对本区域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仅结合传统行业的知识结构变化,同时对新产业所衍生的职业岗位要做出明确的分析整理,能够掌握行业发展方向,为新的产业与行业输送大量人才。

2.专业设置要克服盲目性。不能盲目地跟随一些本科院校或者异地的同类学校设置专业。不兼顾本地区经济结构,只追求热门专业,势必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人才培养不到位的结果。

3.专业设置的岗位应定位准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人才的岗位定位非常重要。岗位的确定既不能太宽泛,也不能太狭窄,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能够适应社会职业领域的发展变化,而且应在岗位上会运用知识的迁移,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专业建设实施的内容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该及时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本专业的各个建设方向与内容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应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专业标准建设

形成完善的专业调研与论证制度;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针对区域行业、企业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研究;根据对接产业集群的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学习归根结底是课程的积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基石。课程的设置要具有全面性,同时也要有方向性。实施课程教学基本资源建设项目,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成绩考核和参考资料目录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在课程建设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深化课程建设内涵,加大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力度,形成一批属于课程基本资源的网络教学课件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同时,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微课与慕课的数字资源建设。

3.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学校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设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教学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也可解决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

4.专业教材建设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提高高职教材建设水平,在实施课程教学基本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设项目,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前沿的技术和技能操作指导。

5.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技能互补、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具有较高执教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遴选并培养一批职业道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专业能力突出、思维超前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引入一些在企业一线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的专兼职技术工程师。

6.教研室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管理与考核标准,开展教学管理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素质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立、小学期制的试行、教学管理文件规范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立项研究与实施。

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工程指导下,结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针对现阶段专业建设中的问题,本专业的建设实施方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进行有效的专业调研与行业调研

调研的目:把握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对本专业进行重新的定位、形成适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剖析目前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着重对我院毕业的最近三届(2012―2014)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如图1所示。

此外,还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开设本专业的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调研。通过行业协会调研,可以获取行业发展的近况;通过企业调研确定人才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人才需求量等重要的信息;通过对开设本专业的不同层次的高校的调研,可以获取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发展情况,招生就业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例如,针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地区高校开展调查,可以获得多数本科院校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侧重商贸业务、会计等金融类的方向,高职应培养电子商务中技术类的应用型人才,如网站设计开发人员、网站编辑工程师等。有效的调研可以确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企业岗位能力结构图,如图2所示。

(二)通过“知识、能力、素质”的主线形成本专业的专业建设标准

知识是基础、载体、表现形式,能力是技能化的知识,是知识的综合体现。为了体现学生的能力,要不断更新改进知识的内容和结构。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升华,不断充实知识和提高能力能增强自身的素质,同时,素质的提高使得学生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识,增强各方面能力。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知识、能力、素质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将三者贯穿,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技能应用最优先,所以在知识与能力之间一定要突出技能操作的重要性,两者之间一定是映射准确,最终体现出专业素质。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几个模块的素质: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本素质模块、计算机技能素质模块、商务服务与管理素质模块、销售推广素质模块与素质拓展模块。

经过调研,结合地区经济结构和我院的教育资源,最终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图像处理与网页制作、网站开发、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与应用、数据库应用与维护、网站运营分析、电子商务交易、网络营销管理、网店创业等相关知识,具有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与管理、网站优化、网站页面美工处理、网络营销和推广、电子交易操作等能力,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网站编辑、网络营销与策划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调研,我们将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划分为以下三类:

1.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工程师

主要负责设计开发典型的网站程序;负责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规划、设计和开发;负责进行网络数据库的维护;负责对网站和web数据库进行管理;提出并实施网络安全策略;测试并上传等技术类工作。

2.网站编辑工程师

主要负责网上内容的编辑,能够使用网上商店生成系统建立网络商店,能够进行网络店铺的装修、网站的美工设计和内容的编辑、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专题策划、制作,分析网站的关键词、能进行信息采集、编辑,并保障实施。

3.网络营销与策划人员

主要负责根据企业网站制定整体的网络营销方案,主要负责BToB 、BToC 、CToC业务工作,能进行网络店铺的开设、网络店铺的后台管理、完成在线电子商务交易、物流配送等。能通过网络进行一定的商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负责seo网站优化、google、baidu等主流搜索引擎的推广和后台操作、交换友情链接、邮件推广、客户端信息推广等工作。

(三)建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

结合职业岗位的定位,从而确定不同职业对应的专业能力,根据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本素质模块、计算机技能素质模块、商务服务与管理素质模块、销售推广素质模块与素质拓展模块需求的能力,可以完成专业课程的制定。

以计算机技能素质模块为例。在三个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中都有计算机技能这项专业能力的体现,所以在课程设置中既要考虑专业的网站设计开发人员,也要考虑普通管理人员,如表1所示。

(四)创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中心,完成“教学做”一体化、职场化教学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我院建立“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商务创业基地”,鼓励学生开展电子商务校园创业,免费提供校园内房屋作为网店仓储,通过专业教师指导,采用与企业合作或自我创业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做网店的店长,起初将销售的范围圈定到整个校园,随着学生业务能力的提高,业务逐步拓宽,已经有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创业,并且盈利,真正构建了高职特色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五)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建设

专业教材的建设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课程标准的制定,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就是注重计算机技术与商务技术的有机结合,不能脱离电子商务的背景进行计算机的专业技能学习,也不能脱离网络营销的前提去讲解纯粹的商务知识。鼓励教师自编并出版教材,并且进行周期性的更新,这不仅能切合教学大纲,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及时更新知识,通过对教材的编写,使高职的电子商务教学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

(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第8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关键词】电子专业课程 信息化教育资源 建设制作

将信息化教学理念融入到电子专业课程中,处理好信息化教学与学科之间的关系。针对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信息化教学理念,制定详细的教学流程,开展全面的教学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将会促进电子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

1 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思路流程

1.1 建设思路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要经过系统的开发,将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同时开展教学资源管理活动。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可靠性,资源管理系统要经过统一的上传、审核以及查询。信息化资源系统是教学开展的核心体现。能够实现媒体素材的搜集,课件引用以及电子书图的获取等。网络课程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电子专业课程的完整性,能够合理的安排学科分配。信息化教学资源要进行系统的配置,保证教学资源都能够得到正常的应用。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环境中重点建设硬件与软件支持,发挥系统功能维护作用,保证信息化教学系统正常的运转,积极的拓展资源访问。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体系主要是针对特定岗位中的技能需求,根据电子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充分的体现职业教学的特点。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要体现教育的科学性、专业的技术性等。

1.2 建设理念

明确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念,对整体学科系统化分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创建信息化教学氛围,能够准确的制定教学策略。针对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结果开展综合评价分析。注重教学的理论创新活动。要实现信息化教学系统优化发展,并且在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资源分配情况进行全面的指导。在开展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系统结合,积极创建优质的课程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充分的发挥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

2 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

构建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要充分的了解到学生的主要特点,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应用,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明确资源建设的万式以及开发工具,在机电专业课信息化教学建设中要对整个课程框架进行系统地设计,发挥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根据教学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组合。采集教学信息根据学科之间的不同关系,在实际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资料分析,视频动画、音频等都是采集教学信息的途径。根据教学需求构建信息化教学流程。制作系统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积极的应用软件系统制作电子专业课程,编写相应的脚本,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电子专业课程的效果。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模块进行科学的测试,积极的调整信息化教学资源模块的运行效果,测试学生对于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模块的实用性特点。根据电子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块,开展创新型教学设计。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分析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策略。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及时的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计划要与操作程序相互适应,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基础上优化教学结果。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优化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信息化教学比传统教学具有优势特点,在教师专业指导下有助于学生实现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探究,提升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效果。在电子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主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制定具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计划与内容的相互统一。

3 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注意事项

3.1 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利用信息化进行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疑惑。在讲解电子专业课程的时候语气平衡,组织专业语言进行讲解,积极的进行自我调整,丰富自身的专业素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听懂电子专业课程。学生只有真正的理解专业知识,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

3.2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根据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学生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3.3 增强学习兴趣

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要采用自动化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教学引导你,使学生能够探索事物。教学资源的开发将会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科开展系统化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确定自身存在的不足,培养职业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 结束语

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制作是在自动化教学理念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互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真正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宗敏.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J].江苏教育研究,2010(10):5.

[2]蔡葛明,雍照章.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网友世界,2014(06):30.

[3]王国玲.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05):25.

作者简介

金德新(1971-),男,吉林省松原市人。现为深圳市优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学。

第9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逐渐走入各行各业。如今,电子商务对现在的企业管理与运营模式有着直接的影响,给传统企业在管理与运营方面带来巨大挑战。企业传统的经营与管理理念不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经营方式,无法推动电子商务的继续发展,因此,传统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需要创新。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概述

我们知道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或者说网络技术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技术手段;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是通过采取相应的网络技术,结合自身的平台特点,达到生产和销售能够在系统内进行有效的发展。针对整个物流系统来说,物流管理就是将物流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从而进行有效管理;针对库存而言,物流管理的意义就在于明确整理库存,整合服务与库存之间的关系。这样通过整体到局部的分层管理,能够实现物流的有效管理。

2目前现状

2.1企业不成熟

现在多数物流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规模比较小,并且缺乏专业人才,所以,企业的管理经营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致使企业规模达不到有效发展和正常运行的程度。而且行业、区域的垄断封闭现象,很难使资源有效实行一体化运行。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现在相关的物流企业不够成熟,企业规模发展缓慢。

2.2缺乏创新意识

受到传统的物流管理和运行理念的影响,现代科技的运用很难被采取,这就使得电子商务和物流难以进行有效结合,企业发展得不到创新。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就会与现代社会脱节,跟不上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达不到对物流管理的有效创新。企业一旦与社会脱节,就会迅速被淘汰。因此,现代物流企业应该高效利用电子商务,两者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企业创新升级。

2.3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起步晚,没有成熟的制度,相关的经验也不够,所以,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高效管理。另外,我国高校对物流专业的设置也较晚,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导致了专业的物流管理和配送人才较少,不能适应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

2.4基础设施落后

与发到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也制约物流企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历史较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只保证了一些基本的物流配送的设施,达不到专业要求,与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不匹配,从而影响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管理与创新。

3创新思路

3.1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时间较短,倘若要建立健全快捷的物流业,必先借鉴国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可以将国外的先进经验融入到我们自身的管理制度之后,吸收其精华并与我们的自身特色结合形成属于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独特的物流管理核心制度方针。此外,互联网的科学技术也需与物流管理制度相结合,先进的技术促进管理方式的的多样化,专业的管理人才组建成高质量的管理团队从而促进效率化。在全球模式化的时间推移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行业管理能否登上一个更宽敞、更快捷、更有效的舞台,有效的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成为了改变这些的核心之重。

3.2有效利用现代科技

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企业的管理也需要利用现代科技对自身进行创新,能够让企业实现智能化。在科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要远远超过我们国家,所以,我国物流企业可以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在自身基础上加强电子商务方面的管理与创新。

3.3引进专业人才

由于现在物流行业专业人才的紧缺,与当前电子商务发展急需大量的物流企业管理人才的矛盾,引进、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国家、政府、社会以及学校应该重点加强此方面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另外,企业也应该在企业内部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员工们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在内部力争实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供给,防止专业人员的流失;也可以经常聘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公司进行专业培训,把相关企业的经验带进公司,互相借鉴经验,实现物流企业管理创新。同时,我们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解决人才供给的问题。对于上述引进专业人才的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物流管理的创新问题。

3.4扩大企业规模

由于传统物流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看似有条不紊的管理和运营,但并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传输不够快捷与集中。因为信息变得分散开来,导致管理和执行极其困难与繁琐,并且难以控制和解决可预知性问题和不可抗因素带来的后果等。企业应改变这种信息封闭的传统,积极地、不断的扩大公司的规模,加上管理理念的不断升华,从而使企业发生质变。然后,再建立起大型的资源性信息整合媒体平台,一边整合信息的同时一边进行内部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从而使物流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的应用。通过以上信息的多样化运用,再经过国内外优秀的先进管理理念的实施,势必会成功打造出优秀的大型智能型物流企业。未来的市场供应链竞争会成为企业在市场运作中需面对的主导方向,将产品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对物流企业来说是最好的企业文化诠释,是最快捷、最高效、最大商业利益化的核心之本。由此可见,扩大企业规模不仅仅是物流企业对市场可预见性的改变,更是对这个电子商务信息化时代做出的最好的最直观的改变。

4结语

在互联网已渐渐步入每个家庭的今天,电子商务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快速发展。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当然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企业规模的大小是让其能够释放多少能量的关键枢纽,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在公司内部进行重点优秀人才的培养,再就是要充分学习借鉴并吸收先进经验,在市场方面,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要扩大其构建与传播,这样,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物流的管理建设等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胡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J].品牌,2015(11).

[2]马阿日娜.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J].中国商论,2015(27).

[3]谢雨帆.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创新探讨[J].中国商论,2015(16).

[4]白晨星.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J].物流技术,2015(03).

[5]梁晓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电子商务,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