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综合电力技术精选(九篇)

综合电力技术

第1篇: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关键词】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 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 应用

当前变电站工程建设的主流项目就是智能变电站,广泛建设智能变电站可以对各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实现协调管理,确保电网安全,有效管理电网运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核心[1]。在变电站管理中广泛应用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提高电力企业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内涵

综合自动化技术即多种专业技术相互融合的工作系统,其功能全面、信息传递量大,传递速度快并且可以实现智能自动化运行。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的基础,计算机技术本身功能就非常强大,可以依靠因特网快速传递与接收信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于计算机技术之上,理所当然具备这些优点。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分布、分层的系统结构,单片机或计算机是组成其各个子系统与功能模块的主要设备,其还肩负着采集数据、发送指令的任务,单片机与电子计算机都可以实现高速处理数据,这就决定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电力调度中应用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

1、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无功自动控制是其核心,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全面,具有集成化、高频化、全控化、高效率化的特点,可以有效稳定电压,有利于预防设备故障,提高电气、传输设备的耐久性。尤其对于具备无功自动设备的变电站,可以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2、安全保障。智能自动化运行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特点,整个调度过程自动化,有利于及时查处故障,提高电力设备故障诊断能力。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还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即刻采取保护措施,这就为变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3、提高管理效率。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变电站数据进行全面监视、测量、记录,并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进行汇总。变电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轻松观察各个部分电力设备运行状况,对关键设备的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电子监测数据判断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进行设备检修与维护。

4、节省人力资源。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之前,变电站各电力设备的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实现,工作人员首先对各个电力设备进行检测,然后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借助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可以快速采集电力设备数据并发送指令,这就减少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节省人力资源,降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三、具体应用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以一定的模式结构存在,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分布分散式结构是三种主要的模式结构,下面探讨这三种模式的优势与缺陷。

1、集中式结构。电力调度中最常用的结构即集中式结构,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通过扩建计算机I/O接口,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可以有效的监控、保护微机。但是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整套集中式结构的计算机并不能完成整个电力调度工作,有时还需要特定的单独计算机进行辅助。

2、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扩展了变电站本身的功能,利用多组计算机并联运算实现系统检测。分布式结构的兼容性好,可以利用CPU系统对相同时间段的大量数据进行有序合理处理,与集中式结构相比,可以有效避免因数据过多导致的数据卡死问题,但是由于分布式结构的分散性特点,增加了自动化系统的管理难度。

3、分布分散式结构。双层次变电站系统是利用分布分散式结构的主要系统,双层次变电站是指变电站系统结构具有变电站层与间隔层。与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相比,分布分散式结构创新性尤为突出,在分布分散式结构中,元件与短路器隔离,这就可以实现对各项数据的全面采集,并有效监控与保护变电站中的各汇总的整体集中监测的控制单元[2]。在集中式结构与分布式结构中,往往需要大量电缆线路进行连接,电磁干扰较大,分布分散式结构很好的规避了这些问题,可以实现信息真实可靠的传递,即使某部分出现了故障,也不会造成全局性影响。

结语:时展需要电力部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提高供电稳定性,提高变电站电力调度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符合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趋势,目前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还不完善,应加大研发力度,及时将先进科学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完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系统,不断提高我国电力事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第2篇: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关键词】 综合自动化 控制技术 变电站 电力调度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是一种摆脱了人力机械操控,在大部分操作上都利用的当前的先进计算机电子技术,通过电子通信以及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对变电站中的各种设备(一般指二次设备)进行相应的重组以及优化,并且对设备自身的运行情况进行进行相应的监视以及测量协调的自动化技术。下面,我们将结合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优点以及构成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同行起到一个提点的作用。

1 非自动化变电站电力调度的缺点

在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之前,变电站一般都是采取人工值班的方法,有些工作都需要人工手动去完成,例如以前的抄表工作,就需要值班人员根据需要按时间去手动完成,由于进行抄表数据传输的方法一般为电话口头传输,没有可以依据的文字性材料或者电子材料,误差出现的概率极高,而且手动抄表也不能做到对数据的时间监控,甚至不排除一些值班人员为了某些原因而对数字进行虚假报告的情况。

除了人员的因素之外,常规的变电站一般以充油式的构建为主力军,这其中包括了变电站的主要部分,比如主变压器、断路器等核心部件。由于其技术自身的缺陷,油液渗漏就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同时由于常规电站的技术相比较现在的电站更加落后,因此在常规维护项目上,比如操作结构、直流电源、电缆以及其接头部位等处维护工作量很大,并且很容易出现拒动、误动事故。正是基于以上的因素,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2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模式构成

2.1 集中式结构

在自动化电力调度结构中,集中式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在这方面,整个变电站中的强功能计算机对其I/O接口进行扩展,通过这些扩展接口来获取相应的精确信息,比如变电站的即时模拟量还有相应的数量,数据采集之后也可以进行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之上进行微机监控、保护以及按照设定程序进行自动控制的功能。在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集中式结构并不意味着一台计算机独挑大梁,单独完成从监控到保护的全部过程,而是在单独的计算机承担相应的任务同时,对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处理涉及的更多一点。在这里笔者举个例子,在综合化变电站中,负责监控的电脑——监控机——要对监控领域的数据关注更多一点,比如说数据采集和处理业务、电流断路器的应急处理、人机交互以及数据提供等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另一台计算机则要负责比如说多回低压电路保护的任务。这样在分工有序的情境创设下,集中式的结构就成为了高效智能化自动变电站的主流构成。

2.2 分布式结构

这种结构和集中式结构的构成思路似乎是完全相反的。在这个系统里,变电站自身的功能一般会进行扩展,不再由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整体的计算机组成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与之相反,各个功能都会按照一定规律分散给个台计算机,这种规律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功能设计思路的逻辑顺序来的。在这里,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主从cpu的系统工作思路来进行并联运算。在这种模式下,同时发生的多任务或者多突发事件能够被并行的cpu完美完成,解决了同一时刻大量数据涌入导致的数据卡死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每一个cpu之间的网络产生串行的方式来进行数据间的交换以及通信,同时由于网络内部构架有着优先级别的区分,系统传输信息的实时性得到了解决。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单一模块出现了问题不会对其他模块构成太大的影响,功能在没有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还可以完整有序的继续运行。正是基于以上优点,分布式结构一般都被用在各种维护困难的变电站中,多以中低压变电站为主。

2.3 分布分散结构

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把变电站的结构系统从上述两种中的单纯分散式单层系统逻辑变成了双层次的逻辑,也就是被划分成了变电站层和间隔层。有的时候,这两层中间还会插入一个通信层,变成三层次结构。

和上面的两种不同结构相比,这种结构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针对元件和断路器间隔进行重新的设计。当这个层次进行正常运作的时候,断路间隔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全部采集,另外在此基础上,保护和控制的多项功能将完全集中到一个很小范围内的测控单元上,如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进行集中处理。测控单元可以直接设置到断流器柜上或者根据实际需要放置到断路器的间隔旁边,相互之间通过特殊的光缆进行连接。这种技术最大的好处是尽可能的减少了电缆线路的连接,使得电磁干扰在理论上降到了一个低点,使得信息的传递准确性和可依赖性大幅度提高,最终使得各个部分之间即使出现故障或者事物也不会影响整体的运行。除此之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设置都是流水化作业,可以在厂家进行提前组装,降低了现场施工的难度,提高了效率。

3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优越性

3.1 提高供电服务的质量,对电压合格率的提高也有促进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服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功能组成,在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无功自动控制。因此对于具有相应配置的变电站(有载调压变压器以及无功补偿电容器)来说,可以充分运用这些配置,来对电压进行稳定化并使得电压的合格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安全角度考虑,这可以使得相应的用电设备和传输设备的耐久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保护了这些设备,对网络损耗的降低以及电能传输过程中的节能都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3.2 保护变电站的安全,提高运行水平

自动化运行系统是由电脑操控的,他们同时具有故障查找以及诊断的能力。同时由于电脑在反应速度上与人相比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他们能够十分迅速的发现针对性目标的故障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断电保护。有的装置可以无时无刻监视其保护对象,当保护对象的运行数值超出了正常范围的时候,监视器就可以迅速的发出其告警信息。正是这种无时无刻的监督,使得很多有可能会酿成大祸的事故被及时扼杀于无形当中,这也直接或者间接的促进了一次或者二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提高。

3.3 提高管理水平

当变电站进行了全面的自动化改造之后,无论是数据监视、数据测量、数据记录还是最终的抄表活动都是通过电脑和互联网进行自动的执行。这样不仅提高了准确度,节约了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又避免了出于各种目的所造成的人为数据精确度干扰。在进行正常运作的时候,运行人员只需要观察屏幕,就可以对输电和变电的主要数据以及各项参数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自动化的传输,处于枢纽的调度员也可以对这些数据随时做到心中有数,出现问题也可以在警报的提示下第一时间进行调节和控制。所有事件的先后顺序也有着明确的纪录,这样就使得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4 减少工作量

因为电脑可以根据程序设定对监控系统进行远程的遥控和调整,因此只要在核心枢纽留有少量的值班人员就可以,减少人工劳动力的输出,避免人力浪费。

3.5 降低成本

新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于大量采用了计算机以及电子通信技术进行运行,因此在资源共享以及信息利用方面比人工要好很多。同时因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运用,成本不断缩小降低,因此就整体改造而言施工和物料成本只会处于不断下降的程度,性价比也会逐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变电站的总投资只会达到一个很低的水平。

4 结论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对于过去的传统人力的耗时耗力,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更能适应当前的我国国情。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我们国家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正是在这种条件下,高科技变电站必然会成为这个飞速发展时代的重要辅助工具。正是在这种高科技辅助的支援下,我们国家才能在电力领域逐步走向自主、安全、节能、低耗、廉价的更高目标。这样从宏观上说对我们国家的能源领域有着长远的进步和促进。

参考文献:

[1]张惠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第3篇: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力 应急管理 通畅 有据 效率

1 引言

突发紧急事件,例如重大施工事故、公共紧急事件、性质恶劣的违章操作、地震、洪涝等,极易引发大规模停电事故甚至电网瓦解,对于社会影响非常大,涉及时间长,空间广,需要调动和协调电力公司各级部门和单位,统一领导,积极行动,及时有效的开展生产恢复工作。

根据《国家处理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比照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预案并成立相应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电网应急求援与处置体系。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比较先进的电力事故抢修系统,它们大多强调的是故障受理和事故抢修的流程控制,通过GPS对抢修车辆进行方位监控和计算机的信息化处理,提高了抢修效率,加强了抢修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仍存在以下局限性:(1)各部门间信息交换不够及时和全面。对于重大的电力事故,往往需要协调电力公司内各级的多个部门。(2)指挥中心只能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了解现场事故处理情况,而不能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实时远程视频监控与指挥。(3)对故障数据没有系统化的积累和分析,事故处理的标准和规范等资料常常不能及时获取,为领导决策带来不便。(4)在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没有可靠的通信系统。

为克服这些缺陷,重庆市电力公司研发了综合运用无线传输技术、卫星传输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电力应急管理指挥系统。该系统不仅克服了上述局限性,同时还运用先进的应急管理指挥理念,改变了以往事故处理时领导小组需要亲临现场的电力应急管理模式。应急领导小组在指挥中心就可以实时了解事故现场发生的情况,并能快速全面的收集与事故处理相关的信息,如抢修力量分布,抢修物资的供给,重点保护的供电单位等。领导小组可以与事故现场的指挥小组和事故处理人员进行实时通信,领导小组能向现场指挥小组直接下达决策意见和告知与现场事故处理相关的重要信息,现场指挥小组和事故处理人员也能实时向应急管理指挥中心的领导小组汇报现场情况。同时该系统还为厂网之间、电力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电力公司与电力监管机构之间、电力应急和社会应急之间的协调预留接口。

2 系统构成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围绕解决电力应急管理与指挥过程中“信息汇聚、信息表现、信息调度、通信和物资资源调度、辅助分析决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出发点,实现电力应急管理与指挥的科学有据和事故处理的快速高效。整个系统的物理结构见图1.功能结构见图2。

整个系统的物理结构主要由一级指挥中心、二级指挥中心、事故现场指挥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一级指挥中心设立在市级电力公司,二级指挥中心设立在供电局或同级的二级单位,事故现场指挥系统运用在事故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在一级指挥中心进行应急的管理与指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在二级指挥中心进行事故抢修的处理与指挥,现场指挥小组在事故现场对事故抢修过程进行具体的安排与监督。(1)当事故等级达到一定级别时,应急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指挥事故现场指挥小组进行事故处理。(2)当事故处理需协调多个二级单位时,一级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和协调多个二级中心的资源进行事故处理。(3)当事故可以由二级单位自行解决时,事故的处理过程由二级中心的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进行控制,此时一级指挥中心的领导小组不直接参与管理和指挥事故的处理,但可以随时关注和了解到事故的处理状态。

通过运用该系统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其执行水平。(2)提高应急事故处理效率和应急管理水平。(3)促进应急联运机制的制度建设。(4)为平时的事故模拟演练提供平台。(5)为城市应急提供预留接口。(6)为人民服务,提高社会形象。

2.1 一级指挥中心的系统组成

一级指挥中心主要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远程指挥音视频子系统、地理信息与GPS车辆跟踪子系统、预案管理与辅助决策子系统、案例分析与过程记录子系统、基础信息与权限管理子系统。

(1)远程指挥音视频子系统

通过该子系统,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能实时了解事故现场的状况,实现对事故现场的直接领导与远程指挥,同时在需要时也能与二级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议,协调资源。

(2)地理信息与GPS车辆跟踪子系统

通过该子系统能直观地反映和表现出输电设备、变电站、电厂、供电局、事故点、抢修班组、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并能实时反映出应急处理车辆的位置信息。应急领导小组通过该子系统能了解事故现场相关设备设施的主要信息,并能了解到抢修力量的分布和到位情况。

(3)预案管理与辅助决策子系统

该子系统负责对电力事故应急预案信息的存储管理、负责从相关部门和单位获取相关有用信息、负责电力事故处理标准和规范的存储管理等,并提供查询功能,使得应急领导小组能及时获取必要信息,并快速科学的做出决策。

(4)案例分析与过程记录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用于记录事故处理的全过程,包括事故告警,事故处理,事故定性等,并最终形成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存储管理形成案例库,并对案例库数据统计和深入分析,发现事故发生的普通规律,为事故的预测预防提供依据。

(5)基础信息与权限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为应急指挥小组成员提供诸如:各级单位人员信息、备用抢修物资信息等基础信息,同时对整个系统的用户提供分级的权限管理功能。

(6)系统同时为城市应急和公众信息预留接口

2.2 二级指挥中心的系统组成

二级指挥中心系统设在供电局、电厂等同级机构。它的系统组成与一级指挥中心类似:它通过电力公司的通信网络,在权限管理的控制下访问一级指挥中心的地理信息与GPS车辆跟踪子系统、预案管理与辅助决策子系统、案例分析与过程记录子系统、基础信息子系统。它也有自己独立的远程指挥音视频子系统,通过该子系统实时了解事故现场的状况,实现对事故现场的远程指挥,同时为一级指挥中心预留接口,在需要时也能与二级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议,一级指挥中心能通过该子系统关注和了解事故处理的进展等情况。

2.3现场事故指挥系统组成

现场事故指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现场音视频采集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现场人员通信 子系统。

(1)现场音视频采集子系统

通过摄像机等设备,在现场实时采集事故处理的音视频信息。

(2)信息传输子系统

提供多种传输方式与组网技术,保障现场音视频数据的实时回传以及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的语音通信。当电力公司自身的传输网能正常工作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事故现场到最近变电站的信息传输,再通过电力公司自身的传输网与指挥中心进行互联:当电力公司自身的传输网出现故障时,通过卫星通道实现事故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通信。

(3)现场人员通信子系统

当在偏远地区和恶劣条件下,GPRS或CDMA等手机信号没有覆盖或很弱,此时通过运用蓝牙技术和蓝牙手机,建立现场人员通信子系统,保障现场抢修人员、现场指挥人员之间信息沟通。如果在指挥中心也建立一组基于蓝牙技术的通信子系统,并且同时将现场通信子系统和指挥中心蓝牙通信子系统接入信息传输子系统的IP网络,就可以实现事故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可靠语音通信,而不依赖于GPRS或CDMA。

3 系统工作方式

应急管理指挥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其具体过程如下:(1)当接到事故报告,应急事件开始,这时需要通知相关领导和组织行业专家,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判断。(2)当事故等严重性和紧急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应急流程,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计划。(3)然后按照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进行事故处理,通过远程实时监控、远程指挥等实施电力调度、人员调度和物资调度。(4)当事故处理进展不顺利时,现场指挥小组可以向指挥中心申请增援,扩大应急范围。(5)当事故处理结束后,启动事件恢复机制。恢复供电。并进行现场清理、人员物资撤离等事后工作。同时还要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初步的调查。(6)应急事件处理结束后,需对整个事件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形成事故案例,并录入到系统数据库中,为事故的预测预防提供原始素材和数据支持。

4 系统特点和推广价值

该系统综合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以满足电力应急管理指挥工作的实际需要,它有如下特点:

(1)基于无线传输与电力企业现有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多种通信手段,保证应急事故现场音视频数据等的及时回传,再配合蓝牙通信技术,保障提供可靠的、独立的(不依赖于GPRS或CDMA)双向语音通信通道。

(2)运用AJAX、WEB GIS、GPS、音视频压缩、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为应急管理指挥提供信息丰富、信息表现直观、通信和物资调度灵活的辅助决策系统。

(3)提供基于WEB的,以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应急预案、电力事故处理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的专家系统,为应急指挥小组成员的决策指挥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理论依据。

(4)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形成案例库。通过对案例库中案例的分类统计和深入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提供依据。

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运用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使得这一系统能够保障应急管理指挥过程中“信息收集全面、信息交换通畅、领导决策有据、事故处理高效”。

整个系统围绕“信息汇聚、信息表现、信息调度、通信和物资资源调度、辅助分析决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而这几个方面也正是大多数行业领域应急管理指挥系统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因此该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它不仅能在电力行业推广和应用,稍加修改和定制就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领域,如:石油天然气、广播电视、公共安全等行业。

5 结束语

第4篇: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关键词】 电力 综合数据网 建设

一、前言

1、研究的背景。在一个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为基础的世界里,只有具备了雄厚的实力,才能让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拥有足够的威望与信誉。在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开始逐渐产生萧条的趋势的情况下,我国开始发展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是一项技术突破,而且它的建设发展还可以用促进电力数据网的运行,这也使得电力综合数据网的的发展具有运行的可靠性。然而,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有关人员能够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充分了解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的实际应用,并且让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逐渐的进入人们的视野,被人们所称赞与认可。如此一来,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的发展可以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这也可以更好的促进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所以,本文的研究是对于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的重要性

1、对人民。电力综合数据网包括变电录音、高清会议电视、通信网管等等,这些电力综合数据网对于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是离不开的,人民的生活工作都需要电力综合数据网,如果没了电力综合数据网的供给,那么人们无法利用网络,这样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2、对国家。从另一方面讲,如果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不足,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面临瓶颈期。同样会是连锁反应,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是我国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如电力综合数据网没有被建立,那么我国会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趋于弱势,不利于良好发展。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的建立不足,将会导致各项科技发展不起来,科技发展不起来,就无法更好的去维持我国的未来发展。所以,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对于人们生活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存在的问题

1、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技术不足。电力综合数据网在建设中就是由于缺乏关键技术,才无法形成自身的竞争力。在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中,大部分的技术都具有普遍性,这些技术都传统而老套,缺乏创新性,如此一来就不利于形成自身的竞争力,这也是导致我国网络技术一直都无法达到新的高度的重要原因。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技术不足,不利于技术的更新和变革,也不利于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

2、缺乏专业的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也会给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发展带来阻碍。在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发展的时候,如果缺乏对专业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的培养,就会使得进展缺乏科学性。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这样也会使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缺乏认真工作的态度。这样就会使得电力综合数据网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四、解决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技术。在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时展的潮流和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关键性技术,当然也要通过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核心,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科学的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技术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竞争力,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时,关键技术还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从而为我国电力综合数据网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2、培养专业的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专业的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可以更好的促进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些人员才能任劳任怨的工作,从而促进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发展的速度。专业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还可以利用专业性知识来不断完善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管理制度,这对于电力综合数据网建设人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世界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即使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开始不景气,但是各个国家还是必须要通过技术的创新来实现自己国家的正常运转。这也为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的可靠性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的可靠的使得我国科技不断进步,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照野.分析应用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J].科技创业家,2013(7).

[2]赵兵.基于改进状态转移模型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电力综合数据网,2006,30(15):15-20.

第5篇: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关注热点之一了,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必须运用新的技术对相关资源进行节约利用以此来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方式,其在具体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其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电力电子技术在目前来看其发展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发挥更大的效益。

1电力电子技术简要介绍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领域,其具体的原理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相关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它可以对过高或者过低的电能进行合理的调节。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可大到数百MW甚至GW,也可以小到数W甚至1W以下,它主要区别于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主要是用于电力的变换这一领域。在目前来讲,电力电子技术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过程了,其在这一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完善,现在已经有很多学科对相关的电力电子科技进行相应的研究,并且使它投入到许多生产生活领域。比如说我们家庭生活中就有很多地方运用到电力电子技术。因此,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力领域的重要技术,其在实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优点

1)对电能的使用进行优化作用。

在实际的生活中可以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其对电能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这一处理过程可以使得电能达到最大化的节约利用,实现电能的最佳化。所以说,在节能方面,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相关调查中就可以看出,在现实的相关电力电子技术电器使用过程中,潜在的电力节能量相当于九十年电量的0.16倍。因此,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领域内的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其对电力节能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应该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积极推广相关应用项目。

2)能够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根据相关调查以及预测显示,在今后的电力使用过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电能需要经过电力电子技术的处理后投入使用。在相关的生产生活领域也将会有越来越多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产品出现。除此之外,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项使用弱电控制强电的媒体,它连接着机电设备以及计算机,这就为传统产业的转变创造了新的条件,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可能。

3)提高设备工作效率,优化设备功能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项不断优化的电子技术,它自身的高频技术以及变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使得传统的机电设备突破工频传统,不断向更高频化方向发展。也将使得传统的机电设备在外观,体积上有很大的改善,比如说体积可能缩小好多倍,但是功率不会降低。另外,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加强设备的响应速度,实现更加全新的功能以及用途。

4)优化处理方式变革新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其智能化的发展将会使得原有的信息处理与功率处理合二为一,使得微电子技术与原有的电力电子技术更加有效的结合。这样一来,传统的电子技术就会发生变革性的转变,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会有进一步的更加突出的贡献。

3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

1)应用范围有限,普及率不高

虽然在现实中,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得到很快的发展,并且也得到了相应程度上的推广,但是仍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说,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主要还是集中于电力领域,没有有效的向其他相关领域扩散推广,除此之外,电力电子技术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以及应用,使得其自身的优势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综合来讲,目前的电力电子技术的普及度不高,应用范围不广,从而就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2)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应用体系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广离不开其他综合因素的辅助。换句话来讲,电力电子技术只有形成一个综合的应用体系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生活生产领域,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作用。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旧比较单一,技术层面不够完善,而且自身的一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体系的形成,影响其综合的应用。技术的不完善,系统的不健全等综合方面不足使得电力电子技术很难被推广应用。

3)发展速度迅速,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电力电子技术产生到现今,其发展速度是相当迅速。短短的几十年,其已经被应用到许多领域,其具体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以及创新。可以说,在其发展的这个阶段,它为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但是,在目前来说,电力电子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具体技术不完善,有关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就使得电力电子技术需要进一步的不断创新、完善。

4 综合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措施

1)加大推广力度,提高普及率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但是其普及率却是非常有限的,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以及机构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推广力度也是有限的。针对这类情况,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电力电子技术进行推广,使其能够在很多方面的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广大的电力领域,综合运用电力电子技术设备,对电能的使用进行控制和变换,使得电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效率,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另外,在其他生活领域也应该普及现有的电力电子技术,使其在生活领域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健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形成完整的综合应用体系

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体系不完备等现状,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只有结合其他综合应用程序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尤其是在电力领域,把电力电子技术加入到其他应用过程中,使得电力电能能够得到节约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不是单一就能够发挥效益的,其还受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制约,所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得到健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这样,在电力领域才能更加彰显优势,发挥效益。

3)创新技术,完善相关设备

生产生活的发展以及进步离不开相关技术的创新。当然,在电力领域更是如此。当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些领域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加快相关技术的创新,加快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使其能够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第6篇: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关键词: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功能认知型;技术应用型;综合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03-02

0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各高等职业学校越来越关注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而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是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科学态度与优良的工作作风,是架设从课堂教学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而要达到以上的目的,需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型和综合型实训项目。

1模拟电子技术实训项目开发的依据和思路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的开发依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同时综合我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大纲,开发出了25个实践项目,可供应用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模拟电子实验教学选用。

各实践项目的实验板不再采用固定电路板,而是开发出由足够的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实验板,实验电路由学生自己连接,以此加深学生对电路结构的认识,并能了解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作用,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动脑又动手,能独立的开展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工程实践训练。

2实践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本着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从3个层次开发出25个实践项目。第一层次功能认知型共9个项目,第二层次技术应用型9个,第三层次综合应用型7个。如表1所示。

2.1 功能认知型实践项目的开发功能认知型实践项目,是为了熟悉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功能和特点、并培养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而开发的。实践的目的是熟悉实践的场所、实践的注意事项;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特性及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功能、结构和特点;学会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的测试基本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单元电路即为各种类型的放大电路,它是构成各种复杂放大电路的基础,所以实践要求能理解放大电路静态与动态、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等区别;理解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性能指标的意义;特别是针对三极管、场效应管组成的不同组态的放大电路,能搭接不同电路、并测试和判别Q点是否合适,进行适当调整,能掌握各种不同组态放大电路性能的优缺点,能正确的测试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功能认知型实践项目,通过各类型放大电路的连接和功能测试,使理论知识得到认知,实际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技术应用型和综合型实践奠定了基础。

2.2 技术应用型实践项目的开发技术应用型实践项目是在功能认知型的基础之上,把基本的放大电路转化为集成的放大电路,并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应用电路。实践的目的是了解典型的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集成电路的基本功能及应用,学会典型的应用电路的连接、调试及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模拟电子技术最基本、最常用的集成电路即为集成运放、集成功放和集成稳压器,由他们组成的基本典型应用电路是构成复杂电路的基础,无论是产品设计、产品开发,还是产品维修,都离不开这些基本的典型应用电路。所以技术应用型实践要求掌握集成运放的典型应用,如对比例运算、加法和减法运算,熟悉其电路结构,并能设置不同的比例系数;对电压比较器电路,能设置不同的参考电压;能用集成运放组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振荡电路等。技术应用型实践项目把具有典型意义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际应用引入实践教学,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综合应用型实践奠定了基础。

2.3 综合应用型实践项目的开发综合型实践项目是由最基本的典型应用电路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组合,并进行电路扩展后得到,比较复杂,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为提升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开发的。实践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实践要求能根据综合电路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单元电路进行组合,并能正确的测试和调试。如稳压电源,它是一切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组成而成,针对不同的电压要求,要能适当调整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的元件参数。综合应用型实践项目致力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项目研发中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模拟电子技术虽然是一门较成熟的专业基础课,但成熟的实践项目基本都是功能验证型的基础实验,要开发出更多有价值的实践项目,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市场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提炼出更有层次的实践项目。另外,新开发的实践项目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实验电路、内容和步骤进行反复试验、改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内容和步骤。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选择多位具有多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实验员组成研发队伍,对每个实践项目的提出、每个实验电路组成、参数、内容、步骤等反复进行讨论、试验、修改,最终研发出三个层次共25个实践项目。

4结束语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是通过各种典型电路的测试和应用,使学生手脑并用、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基本单元电路和典型应用电路的结构和特点能印入脑海,给综合应用打下基础。实际应用表明,三种层次的实践项目对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识读电路图、搭接实验电路、提高基本操作技能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强化作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先芸.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永定,朱伟华.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周雪.模拟电子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江晓安.模拟电子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随着电力企业技术不断的创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且我国的电力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为国家电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社会不断前进的今天,电力企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对于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已经有不少成熟技术应用到电力企业当中。为电力企业创造出很多的经济价值。

一、综合自动化系统现状分析

经过我们国家电力企业的积极努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发出了相当多的成熟技术,从最开始阶段的半自动交流高压自动重合器再到变电站刀闸自动闭合系统,而且还研发出了结合信息系统计算机为主要操控的信息采集中心系统。在气体绝缘变电站的设计上已经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并且创新变电站综合管理数据平台,对于变电站整体情况实现无人监控。随着电力企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中,越来越多的技术被融入到变电站当中,正是由于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技术被广泛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才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加大的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可靠运行,而且在输送电方面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电力企业变电站整体实力,促进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且电力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管理水平,让更多的电力技术得以发展创新,为电力企业的明天做出了非常可靠的运行机制。

二、现阶段变电站研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现阶段电力企业当中,产品研发中心还是存在着很大研发误区,在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时候,总是按照以输送电稳定的标准作为设计思路的标准。但是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导致变电站输送电的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造成的突发性断电,不是变电站本身的问题,而是在电力企业当中安排的规章制度断电,也就是定期维护变电站输送线路时断电,所以只有在非检查期间的断电发生,该技术才会被启动并应用起来。所以研发稳定供电技术,只能作为备用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段内都不会起到作用,可以说是一种保障性技术,但不应该作为主要研发的方向来做。这样就能浪费企业的大量资金以及人力物力。应该以能够为变电站提高综合性能方面为主要研发方向。

三、电力企业内部各自为战现象

在电力系统综合化办公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相当不协调,每个部门都是负责本部门内部的问题,呈现各扫门前雪的状态,对于一个系统内的其他部门的问题技术从来都不进行有效的沟通,每个负责人却只对其上级负责,既是平级部门也相互不做技术交流。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眼高于顶。只负责技术研发,对于现场的工作人员的技术不削一顾,造成极端矛盾化的产生。所以在技术研发方面只能依靠上级的意见,书本上的指导。没有自主开发的能力,缺乏实际现场的实际情况的了解,造成了研发稳定技术为主要课题的方向。也可以说的严重一些,除了这一方面验房中心真的不知道在研发什么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省份的电力企业都很严重。

四、设备更新换代不能准确衔接

在一些省份的电力企业研发中心,在研发出一种新型产品后,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性试验,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立即投入变电站当中使用,造成原有的设备还没有服役完毕,就要更换,而且由于很多单元性技术,由于不能够符合原有老系统有效的对接,造成很长时间内的调试。给点力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隐患性麻烦。而且老设备淘汰后就成为废铁一样。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在综合系统设计方面,由于各部门的协调不好,本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衔接不畅,由于新技术的性能非常高,但是附属设备并没有提升。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状态,而且有些信息设备在反馈采集方面,由于线路还是老线路,数据丢失,信息采集不完全时有发生。虽然是技术革新,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跟一些领导的面子技术,伪政绩有很大的关联。不能从全面性来考量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制图片面性的利益价值。这是不健康的自由发展。

五、电力企业研发中的误区

电力企业在综合自动化系统研发的时候,急功近利的表现非常严重。而且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是表现出了一种企业价值超越一切的思想,只注重开发的产品的价值,无视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起到的作用。在阶段性配合上的问题,这也造成了研发部门出现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符合领导的意思,就是最大的成绩。而且当产品研发出来后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只作一些企业内部的检测性试验就投入到相关设备当中去了,这给研发造成了极不稳定的因素。这不仅仅是研发的问题,也是企业领导的管理方法不正确,指引方向出现了偏差,都是一厢情愿的研发产品,让整个系统为新产品去适应,去改变,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然而还有些地方性电力企业乐此不疲。

电力企业的研发,是保证国家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从社会的负责人的出发点研发的,不是根据某个人的思想研发的,而且研发部门必须独立出来,各部门之间要充分的合作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要从本质上改变这一现状,要本着以全局发展观的态度搞研发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琳霞.DSP技术在电力参数测量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2):115-116.

[2]丁书文.电力系统微机型自动装置[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8.

第8篇: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系统自动化

一、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从软硬件上分层分级考虑了变电站的控制与防误操作,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及控制与操作的可靠性。综合自动化站可采用远方、当地、就地3级控制,而常规站只能通过控制屏KK把手控制;常规站电气联锁设计联系复杂,在实际使用中,设备提供的接点有限且各电压等级间的联系很不方便,使得闭锁回路的设计出现多余闭锁及闭锁不到的情况。综合自动化站可方便地实现多级操作闭锁,可靠性高。

1.常规站,人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其结果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处理。人接受信息的速度有一定限制,对于变化快的信息,有时来不及反应,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处理。而且个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的处理,可以说常规站人处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不高的。运行的实践证明,值班人员的误判断、误处理常有发生。综合自动化站的核心为系统监控主机,用成熟可靠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整个变电站的控制与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事件记录等功能,可靠性高且功能齐全。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简化了变电站的运行操作,可方便地实现各种类型步骤复杂的顺控操作,且操作安全快速,对于全控的变电站,线路的倒闸操作几分钟便可完成;而常规站实现同样的操作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且仍存在误操作的隐患。

3.常规变电站控制一般采用强电一对一的控制方式,信息及控制命令都是通过控制电缆传输。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命令的传输由模拟式变成数字指令,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各保护小间与主控室之间采用光缆传输,提高了信息传输回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分散式布置,控制电缆长度大为缩减,在相同控制电缆截面时,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电压降减少,有利于断路器的准确动作。规划院最近将全国5个500 kV站作为综合自动化的试点,也从侧面反应电力系统业内人士对自动化监控系统可靠性的认同。

二、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建立DMS系统,通过DMS系统,一,可以提高电气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需要;二,使电气设备保护控制得到优化,消除大面积停电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三,能够建立快速电气事故处理机制,使故障停电时间减到最短,对生产装置的影响也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以及电流。电压、电量、功率等各种运行参数,实现电力平衡、负荷监控、精确计量和节约用电等多种功能;四,改变了现行的运行操作及变电值班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方式,达到大幅度减员增效的目的。

三、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几点思考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与现代技术进步于一体的技术总体推进过程。虽然,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

四、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新技术

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

(2)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3)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2.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输配电技术来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时候,一种改变传统输电能力的新技术——柔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悄然兴起。

所谓“柔流输电系统”技术又称“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简称FACTS,就是在输电系统的重要部位,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并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2)FACTS的核心装置之一——ASVC的研究现状

各种FACTS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开关作用和所组成逆变器的逆变作用。ASVC是包含了FACTS装置的各种核心技术且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种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ASVC由二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构成,其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与所接电网的三相电压同步。它不仅可校正稳态运行电压,而且可以在故障后的恢复期间稳定电压,因此对电网电压的控制能力很强。与旋转同步调相机相比,ASVC的调节范围大,反应速度快,不会发生响应迟缓,没有转动设备的机械惯性、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并且因为ASVC是一种固态装置,所以能响应网络中的暂态也能响应稳态变化,因此其控制能力大大优于同步调相机。

(3)DFACTS的研究态势

随着高科技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敏感,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用寿命也与之越来越息息相关。可以说,信息时代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DFACTS是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的灵活交流技术,它是Hingorani于1988年针对配电网中供电质量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对供电质量的各种问题采用综合的解决办法,在配电网和大量商业用户的供电端使用新型电力电子控制器。

第9篇: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保护控制装置。

一、前言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概念是以科技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基础而形成的,是一个综合性发电厂、输配电网络、变电站与用户的集成的概念,它的概念研究与实现的目的是为了怎样更好地掌控与监视电力从出厂一直到供应的整个过程,使得输配电的过程更有效与通畅。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主要由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的信息自动传输、发电厂的自动化、电力系统的反事故自动化、供电系统的自动化及电力工业的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等组成。它的实质是怎样使电力在生产―传输―用户的过程中达到有效的自动化控制,实现电力的供应迅捷、损耗最小与安全可靠。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在各个领域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都非常广泛,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遍,电力系统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控制与管理,而是通过自动化技术把各个领域的技术进行结合,实现电力系统的管理、控制以及优化。应用软件达到控制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自化程度的不断不断。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一般采用分层控制的操作的方式,也就是在调度所、控制所、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各组织分层之间,按照所其管辖功能范围来分担与综合协调控制功能,来达到系统的合理、经济、可靠运行的目的的控制系统。目前,分层控制按照电力系统的大小通常分为二层或三层控制,中央控制所作为一个中枢神经,负责的是总体性的控制。地方控制所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发电厂或变电所实行有效的监控。对地方的系统的电压控制、水工调度、安全监视、运行记录、报告与通报发电计划和系统构成计划等等,除了发电厂的无功功率的控制装置不进行配备以外,其他的设备的功能基本都和中央控制所一样。中央与地方控制所实际上都是调度自动化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作用是对电网进行安全运行的时时监控、对电网进行有效的经济调度及对电网运行的安全分析与事故处理。以上功能的实现,必须要经过计算机系统与数据信息传输网络作为基础的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再配以经济调度控制(EDC)、自动发电控制(AGC)、安全分析(SA)等等软件来进行。

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对于变电站保护与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具有集中控制的功能与有先进的继电保护与控制,并且能进行远距离控制与抗电磁干扰;对事件有记录;可以无人值班;能够适应全系统的统一控制的要求;并且满足分期建设的需要。配置的基本原则是:数据分慢、中、快速传递;分层;保护系统通信要保持高度的优先,但是不经常被占用;保护要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功能处理器的配置成群;数据的采集装置应设在开关站以内;数据的采集装置的数量与地点应该具有灵活性;备用方式选择要有灵活性。

在完成主网、电厂、变电所自动化目的的同时,引进国外的先进电力部门已用的先进的配电设备,用以装备现有的配电系统,构成配电的SCADA系统,运用光纤等等通信手段来控制监测城乡的供配电,比如配电系统电压与电流的监测、调控自动重合器、启用分路开关等等。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的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是:数据性的信息的传输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调度通信网,电力生产的传输过程中的一些安全性监测数据、生产调度的数据、远动数据以及财务、行政、供应及计划管理数据等。一般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主要可以分为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这两种方式。由上至下的信息传递通常被称作下行信息传递,是由各级控制所对发电厂及变电站下达指令与操作信息,由下至上的信息传递则通常称为上行的信息传递也就是传达判断与处理所需的信息。

三、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全面的DMS系统,由DMS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气的综合管理水平,满足现代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要求;使得电气设备的保护控制得以优化,避免大面积停电故障的发生,提升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可以建立起快速的电气事故的处理机制,使得故障停电的时间大大缩短,也可大大的降低对生产装置的影响;管理人员能够即时的掌握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及电流、电量、电压、功率等一些运行参数,达到电力平衡的负荷监控、精确的计量与节约用电等等多种功能;使得现行的运行操作以及变电值班模式得以改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的变电站管理模式,实现大幅度的减员增效的目标。

现有的国际上的很多公司都在紧锣密鼓的研制各类型的新型的互感器。这类的新型互感器被统称电子式互感器。包括连接传输系统与二次变换器的一个或者若干个电流或电压传感器,把被测值按照比例传送给测量仪器与保护、控制装置。装置输出的一般是模拟量或者数字量。电子式的互感器的运用对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的变革与功能的完善以及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它的应用将会全面的促进数字化的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的达到。保护与监控集成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数据共享,把保护与监控功能都集成到同一个装置当中,是达到数据共享的重要手段。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所要的好多数据与继电保护所处理的数据是一样的。所以将一些分布式的变电站的SCADA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微机保护当中,达到保护与监控共用同一个硬件平台,这样就可实现明显的经济可靠。

四、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评价

当代社会对于电能供应的“安全、经济、可靠、优质”等各项指标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对应的,电力系统对自动化提出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也不断的由低到高、从局部到整体发展。当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正逐步趋向于:在控制策略上,不断地向最优化、智能化、区域化、协调化、适应化方向发展;从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以及全系统发展,比如SCADA的发展与区域稳定控制的日益发展。从单一功能开始向多功能与一体化发展。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需要广大的电力系统研究管理人员不断地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实现电力生产与传输的安全、可靠、节能的目的。

五、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就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和现代技术进步于一身的技术总体的推进过程。虽然,当今的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与监控技术的开发为重要标志的阶段,但是,对于我国现在这样一个电力需求较大、电网建设相对复杂而且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改革开始较晚的现状来说,在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传统技术与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目标的早日、全面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锋.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其发展方向[J].广东科技,2008,(8).

[2]张雷,李大伟.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职业技术,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