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业务管理范文

综合业务管理精选(九篇)

综合业务管理

第1篇:综合业务管理范文

“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创软件业务流程管理中间件InforFlow、结合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求而推出的。系统以建设服务型工商为中心,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经济生活,可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方案可以实现下述功能:

1. 业务系统可完成企业登记管理、个体登记管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合同管理、案件管理、市场管理等工作,可将工商业务信息转化成为可统一管理的IT资产。

2. 业务系统采用了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使用信息化的审批流程代替人工传递审批表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应用业务系统后,企业办理变更、年检等审批手续可就近到辖区工商分局办理。

4. 新业务系统更重要意义在于调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方案描述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定,企业在设立登记提交申请材料时,一般要按照注册资本的不同,选择到各级工商分局(所)办理。综合业务系统在处理该业务时需要考虑: 由于各级工商局(所)具有不同的人员配置与业务需求,各自业务流程具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性; 而另一方面,系统中相同步骤所要进行的业务处理逻辑(如企业受理信息录入等),以及完成业务逻辑后对审批流程的影响(如上报到下一审批岗位,执行退回等)却是非常类似的,如何将这些逻辑封装为可复用的业务构件并组织到流程中,对整个系统的快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系统首先需要解决流程建模的差异化难题,然后在流程之上采用业务逻辑构件化的方式快速构建应用。本解决方案采用业务流程管理中间件,将上述流程逻辑和业务逻辑进行有效分离。待系统完成流程建模之后,将每个岗位需要处理的业务逻辑封装为工作流所识别的公用构件,并使用InforFlow的业务单元和操作进行配置。

实践证明,在系统开发期间,当一个市局的各种业务流程种类开发完毕后,就已同时开发出大量可重用的构件,系统后期使用这些构件可快速开发出其他各级机构的企业设立登记流程。

1.综合业务系统架构

综合业务系统采用典型的J2EE三层架构技术进行系统构建, 即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

需要办理工商事务的企业或个体可在工商行政机关的办理大厅进行受理申请,业务人员、局(所)领导可通过系统内网登录综合业务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系统可采用的客户端包括主流的IE浏览器,考虑移动办公等各种需要,系统可提供可扩展的面向服务的结构,便于最终用户可通过多种渠道(如智能手机)访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如图所示)。

点击看大图

2.业务逻辑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所处理的业务逻辑内容主要包括:

企业管理: 包括设立登记、年检登记、变更登记、注吊销登记和信用管理等;

个体管理: 包括个体登记、变更登记、日常监督、歇业停照登记和停复业登记等;

名称管理: 包括名称的查询、删除、核准修改、变更管理和综合查等;

经济户口管理: 包括辖区情况、例会讲评、收费管理、巡查管理、户口管理、户口查询等;

商标管理: 包括商标登记、修改、查询和著名商标管理等;

广告管理: 包括许可政管理、广告登记、广告监测、监督管理和查询等;

合同管理: 包括合同管理、法定代表人证管理等;

案件管理: 包括线索管理、案件处理、文书管理和案件查询等;

市场管理: 包括市场的登记、修改、查询和展销会管理等;

统计报表: 包括各种内资报表、私营报表、外资报表、个体报表、工商月报和年检报表等;

综合查询: 包括对企业、个体、名称、经济户口、商标、广告等以上工商业务的各种查询。

3.业务流程运行框架

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包含的业务流程种类众多,在系统运行阶段,所有种类的审批流程在基于InforFlow构建的业务流程运行框架中运行。业务流程运行框架是企业业务流程运行的平台,它独立于具体的业务流程,是业务人员进入具体的业务处理的入口。业务流程运行框架屏蔽了各种业务流程的之间的差异,使系统可以方便地在此框架之下增加新的业务流程。

在业务流程运行框架中,任务表处理器列出了登录用户处于不同状态的任务,是业务人员处理、跟踪、查询自己办理的业务的窗口。

系统在流转过程中,可根据处理的企业类别或紧急程度的不同,流转到不同的分支岗位,在执行下一步时,可动态指定下一步具体的执行人。

流程监控功能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监控所有运行流程并进行效率分析的管理平台。它提供详细的流程执行状况,并可根据需要介入流程运作,快速解决问题。各种分析报表可提供人员工作负荷,业务效能瓶颈等各式评量结果,作为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依据。

关键中间件技术

InforFlow是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有限公司参考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规范实现的工作流中间件,为工作流自动化和构建流程应用提供基础平台。InforFlow基于J2EE架构,实现了流程逻辑与业务逻辑的分离,能够可视化地进行业务流程的分析、定义和业务单元的组装,从而使应用开发人员更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降低了复杂流程应用的开发难度。

InforFlow由工作流引擎、流程设计器和流程管理监控工具等部分组成: 流程设计器拥有所见即所得的开发环境,提供基于XML的流程建模功能; 工作流引擎完成对运行时流程的控制功能,应用系统可以通过工作流接口同工作流引擎进行交互; 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可以查询分析各类流程数据,用于管理决策,并可提供图形化的流程运行图。

通过InforFlow工作流中间件,将工商审批业务的体系结构划分为表示逻辑、流程逻辑、业务逻辑、数据管理逻辑四种不同层次的基本逻辑。通过这样的分解,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内部的耦合性,提高了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可大大提高系统并行开发效率。

InforFlow还提供对业务流程逻辑的控制,当工商审批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只要调整相应的流程定义,就可以轻松实现业务过程的改变和重组。

方案特点

1. 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适应性

InforFlow为工商综合业务审批过程的定义带来了高度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业务过程适应变化的能力。转移条件、任务分配条件的定义使得系统可以在不修改程序、不修改流程定义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对用户授权等功能的实现。

2. 对业务过程进行图形化描述

InforFlow提供的图形化流程建模工具使得审批过程一目了然。系统采用所见即所得的InforFlow 设计器作为流程建模工具,系统开发还采用InforFlow监控功能作为流程开发和运行的辅助工具,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业务流程实例当前所处的状态和处理情况。

3. 化繁为简,快速开发

第2篇:综合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 防雷业务 模块设计 管理系统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深化改革和实现现代化的进一步要求,各项工作进入网络时代,半手工作业式的传统模式使工作人员耗费了大量精力与时间去处理那些繁杂、重复的工作,已无法满足“新常态”下业务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推动防雷业务技术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加强各部门协同办公能力,扩大防雷中心下属各部门业务辐射半径,实现防雷中心防雷业务标准化。

二、系统总体设计

天津防雷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基于B/S架构,采用J2EE技术开发而成,主要分为应用层、功能层、数据层和基础层。

应用层:应用层对应于系统的客户端,包括业务管理、报告制作、GIS展示、图表分析等功能与技术,在浏览器中运行。

业务管理。防雷中心用户通过Web表单,实现行政管理、公文审批、防雷技术服务、统计查询等业务功能。

报告制作。通过Office文档在线处理技术,实现报告、合同等文档内容的生成、编辑、审批操作。

GIS展示。通过地理信息定位技术,对受检单位、项目、雷灾事故进行地图搜索与显示,并可按街道名、参照建筑物等条件进行自动定位。

图表分析。利用富客户端技术完成清晰绚丽的图表分析与展现功能,为防雷中心的决策制定提供支撑。

功能层:由平台的核心子模块组成,包括管理功能模块、通信功能模块、查询功能模块、防雷技术服务业务功能模块、防雷技术中心模块。

管理功能模块:包含防雷中心管理及系统后台管理两部分。

防雷中心管理主要是对防雷中心工作中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三部分。

系统后台管理,包括人员和组织机构管理、岗位角色划分、嘞奚柚谩⑹谌ü芾怼⒔巧维护、用户操作与系统日志、数字印章维护。

通信功能模块:防雷中心内部办公及通讯系统,包括公文处理子模块、通讯录管理子模块、视频会议子模块、即时通信子模块、邮件功能子模块。

查询功能模块:对外查询(网站、触摸屏)、内部查询、防雷中心组织结构查询、法律法规查询、收费依据查询、防雷中心管理制度查询、各项业务标准流程查询、进度查询、系统管理员多路查询、各业务单位分角色多路查询、电子图书馆资料查询。

防雷技术服务业务功能模块:年度检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施工图纸技术评价、施工质量跟踪检测、雷电监测、雷电预警、雷电灾害事故调查、业务监督管理。

防雷技术中心模块:对雷电防护工程进行合同管理、成本利润管理和工程管理。

服务层:服务层包括报表打印、数据导出、工作流引擎、系统消息提醒四部分,为整个系统的各个业务提供公共服务。

报表打印:在线打印检测报告与统计报表。可以手工创建打印模版,打印时通过模版的选择实现精确打印。

数据导出:实现检测文档与统计报表的数据导出,可以导出成word、pdf、excel等常见的数据格式。

工作流引擎:用户可以自定义各项检测业务流程,通过工作流引擎推动检测业务在各个环节的流转,协调规范各部门人员共同完成整个业务流程。因上级政策或业务情况引起流程变化时,可以对工作流进行重新定制,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响应业务的变化。

系统消息提醒:消息提醒服务,对用户经办的检测业务进行待办提示、审批结果提示、超时提醒等,督促业务人员及时办理业务或进行下一步处理。

数据层:通过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包括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用户信息库、流程配置库。数据备份程序会根据系统设置,自动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存储备份,保证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对业务和数据进行恢复。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存储系统、操作系统与服务器等。网络层应保证防雷中心与各个检测所及气象局网络的连接;存储系统应满足系统基础数据、行政管理数据、检测业务数据、检测过程中的详细流程数据的存储。

第3篇:综合业务管理范文

一、一年来所做主要工作

(一)传统农业平稳运行、稳步发展

1.今年全镇完成单季晚稻播种面积56750亩,单晚直播55600亩,其中免耕直播42356亩,机耕直播13244亩,移栽1103亩,平均单产548公斤。

2.新品种推广,按照中心统一采购,各农资点分散销售的原则,经过与市种子公司联系,经全体农资销售点人员开会统一思想。共引进单晚良种34吨,品种分别为秀水33、秀水128、祥湖914。全镇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3.示范方建设。今年在儒林村建立区级水稻高产示范区120亩,平均单产558公斤。建立村级高产示范户60户,面积234.6亩,平均单产552公斤。

4.配套技术应用,实施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42000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6000亩。统防统治面积1083亩。

5.发展种粮大户179户,面积10597亩。其中10亩以38亩,464亩,20亩以上141户,10133亩。

6.做好种粮大户保险工作。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参保户68户,面积7009亩,参保率达86%,完成区下达的70%的任务。

7.做好良种资金发放工作。今年共发放良种资金132万多元,其中部级良种补助14516户,资金88.6万元,省级良种资金4362户,资金12.6万元,10亩以上大户38户,资金4640元,20亩以上大户141户,资金28.7万元。

8.蚕桑生产,全年饲养蚕种19504张,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比去年饲养张数略减。建设规模蚕桑小区1833亩,品种全部为“农桑—14”。

9.渔业生产在抓好全镇内塘381.5公顷、外塘精养面积61.6公顷、稻田养殖606.6公顷常规水产品养殖的同时,重点做好国家油价补贴发放工作,共发放资金115.26万元,受惠户数1400户。

10.林业生产抓好了赵家兜村、千亩山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建设,已通过验收。做好了坞仁村,邢窑村平原海防林绿项目建设。

(二)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快速发展,无公害基建设、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1.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全镇农业总户数1800户,总面积18000多亩,设施栽培面积达2356亩,主要涉及水产养殖、瓜果蔬菜、果树苗木、葡萄等几大类。预计总产值9000万元,净收入4500万元。

2.特色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以“金牛农庄”为主体的食用菌基地今年发展面积达65万平方尺,预计产量达130万斤。水蛭养殖面积达50亩,新兴产业苹果梨种植出一现良好势头,今年种植的40亩,效益可观,市场批发价达到每公斤5元。

3.农产品品牌战略得到重视。农产品品牌战略在现今农业生产中已引起广大种、养殖大户的重视,到目前全镇已注册农产品商标6只,分别是双晶梨、奥丰蘑菇、双桥水产品、得源葡萄、鑫勤稻米、中琏珍珠等,其中“中连珍珠”还获得省农产品无公害优质奖,“双晶梨”获得农业部优质产品奖。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品位奠定基础。

4.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成效。我镇今年新增省级无公害稻米基地一个,面积16000亩;新增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一个,面积1995亩;新增无公害蘑菇生产基地一个,面积85亩。到目前止全镇已认定面积已达到59640亩,分别是无公害稻米基地面积56750亩,无公害梨基地面积430亩,无公害葡萄基地面积380亩,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995亩,无公害蘑菇基地85亩。5、农业产业化生产得到全面提升,今年我镇新成立了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3个,分别是华桥蚕桑专业合作社、赵家兜粮食专业合作社,利农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到目前全镇已成立专业化生产合作社有10家。其中食用菌专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基地被南浔区评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使广大种植、养殖户得到了极大的好处,统一了管理,统一了技术服务,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走向了农业产业化之路。

(三)科教兴农工作得到加强,农民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针对我镇食用菌、水产二个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发展趋势,在镇农办、镇科协的组织下,农技中心参加了吴家庄村蘑菇栽培技术和西阳村牛蛙养殖技术的科技下乡活动,10月19日又参与了市、区农业系统组织的大型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参加人数390人,发放技术资料800份。

2.做好农民信箱工作。①完成2300人任务注册,已注册3071人,②买卖信息721条,一年来发送信件46172条,发送短信44205条,③开展万村联网工程建设,首批16个村已落实,④完成全镇6个村的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工作。

3.做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南浔区农村劳动力培训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和考核要求,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依靠全镇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依托*综合高中的劳动力培训机构,全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序推进,为了配合做好此项工作,农技中心抽调工作人员和任课老师进行技术辅导。科教兴农工作的加强,为我镇培养21世纪新型农民创造了条件。

(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1.土地整理工作。*年全镇完成土地整理面积6200亩,总投入625万元,搬迁土方38万方,排灌渠衬砌49公里,主支公路填筑36公里,绿化带35公里,投入劳工20万工,新增土地指标1240亩。

2.加固加高圩堤。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办法加固加高标准圩堤4.5公里;完成三田洋砌石护岸341米、*塘1000米、邢窑塘200米、千亩山油车洋港400米,小农水工程拆建机埠4座,更新机泵2台。

3.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确保安全渡汛。对汛前检查发现的6方面安全隐患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制订改进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务必要求在汛期到来之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保证安全渡汛。

(五)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牧生产,加大群防群控力度,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

全镇年末存栏生猪:17726头,其中母猪存栏:1249头,当年出栏生猪:44300头,产值6645万元;湖羊存栏:13450头,当年出栏4210头,产值505.2万元;兔存栏:23470只,当年出栏:37800只,产值181.4万元;家禽存栏:349877羽,年出栏:38.1万羽,产值952.5万元;禽蛋产量:5744.1吨,产值9764.97万元;肉类总产量4470.65吨,畜禽生产总产值18049.07万元;生猪生产同比增加68%;湖羊同比增加28.3%;家禽同比减少33.6%;兔子同比减少41%。全镇养猪户1959户占农户13.3%;养羊户2175户占农户14.7%;母猪养殖户443户占养猪户22.6%。

1.积极发展规模型养殖户。全镇现有规模场户:50头生猪以上养殖户67户,存栏生猪4538头;20头以上湖羊养殖户29户,存栏湖羊2717头;100只兔以上养殖户19户,存栏兔子19545只;500羽家禽以上存栏养殖户166户,存栏237170羽,分别占存栏25.6%;20.2%;83.27%;67.8%。②做好规模场的污水处理工作。在07年300头生猪规模场的治理基础上,08年确定200头治理场4个,100头治理场2个,总投入资金23万元,完成沼气池6个,计260立方,集污池180立方,氧化塘240立方,并在11月、12月分别通过省、市验收。③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污染零排放养殖,在周介兜设试点240平方饲养棚,生猪180头,投入资金20万元,经半年的饲养证明从饲养成本、污染处理和养殖效益都有明显的提高。④做好畜牧生产的政策性保险。特别是能繁母猪的保险,召开2次村级兽医会议专门布置对规模场动员参加生猪保险,对母猪养殖户要求保险,08年能繁母猪参加保险949头,占存栏的75%,规模场生猪保险占29%。⑤指导养殖户提升品位,提高质量,打出品牌,在原有2个二级种畜禽场的基础上,今年又申报2个二级场,并在9月份全部通过市级专项验收。到08年底止全镇共有二级场4个:其中樱桃谷种禽场1个,湖羊种畜场1个,獭兔种畜场2个。⑥开展对全镇水禽规模养殖场的调查,全镇现有水禽规模养殖户154户,存栏20.1万羽,逐步提倡转为旱养。

2.做好畜禽防疫工作,在做好春秋两季全面防疫的同时抓好平时的防疫。全年共进行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湖羊亚洲I型口蹄4次,组织人员524人次,①全镇划分3个防疫包干片,每片落实1人负责协调,监管,线办公室2人负责疫苗收、发调配,组织33个防疫普查免疫组,建立村级台帐33本。对规模场做到送苗到场,监督做好免疫工作,散户有村级兽医逐户做好免疫。对全镇畜禽进行免疫注射,累计免疫H5禽流感142万羽次;猪瘟3.3万头;猪蓝耳病3.1万头;猪O型口蹄疫3.4万头;湖羊亚洲I型口蹄疫2.5万头;羊痘1.1万头。同时开展兔瘟、鸡瘟免疫2次,共预防兔瘟3.48万只次,鸡瘟1.3万羽次,确保全镇畜禽生产的健康发展。②做好落实好经费,为确保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村级防疫体系的建设,镇政府落实村兽医工作经费7.92万元(镇、村各占50%)全年防疫经费2.2万元保障了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③组织好疫苗的调配,今年共组织H5疫苗112万ml;O型口蹄疫11万ml;亚洲I型2.6万ml;猪蓝耳病3.2万ml;猪瘟3.3万ml;羊痘2.1万ml。超额完成任务指标,确保我镇免疫工作的数量、质量。④开展畜禽疫情的调查。面对周边地区疫情复杂的情况下,开展对全镇规模场和养殖户进行调查,共四次,特别是下半年羊痘疫情大发的情况下,做到了边调查边预防,发生羊痘有30个村728户,发病2233头,占存栏18.3%,死亡139头,占发病数6.2%。生猪发生伪狂犬病8个村,16户发病432头,占存栏2.4%,死亡194头,占发病数44.9%,消毒场地1.2万平方,用消毒药10箱。⑤做好免疫抗体检测,送省、市、区检测6个批次,采猪血清350头份;湖羊血清250头份;鸡血清250羽份;鸭血清750羽份;猪尿样400头份,通过检测都达到上级提出的要求。并分别在5月份、12月份2次通过市防疫质量专项验收。

3.抓好畜禽流通监管。全镇设定点屠宰场检疫检验1个点,产地检疫4个点,分别有中心人员担任,全年屠宰检疫2.5万头,检出病猪47头,处理病变内脏302公斤,主要做了:①配合工商、卫生等部门对4个农贸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摊位254个次,消毒场地2000平方,畜禽产品1.2万斤,活禽1.8万羽,查证5000份。②产地检疫生猪1.8万头,出县境出证检疫生猪5128头;湖羊3458头;苗禽928万羽;种蛋44万公斤;家禽22万羽;兔1.2万只。

第4篇:综合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综合业务 通信公司 管理系统 设计

前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所有前沿的领域必须进入信息化时代,那么通信公司的综合业务管理就必须更加关注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让自身适应信息化的时代,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方便客户和减少成本努力寻找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可以选用虚拟专用网,这个虚拟专用网可以实现性价比非常高的异地连接,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网络问题解决方法,我们称为vpn方法。通信公司社区综合业务管理要升级数据处理软件以完成一些问题,如障碍处理。

与此同时,该系统的设计还能完成业务需求和工单自动生成电子版,这样可以使企业自身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市场中拥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减少了客户的处理时间,也为企业自身减少了成本。

一、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客户的需求分析,只有明确客户的需求才能够有设计大体方向。根据以往的经验,那些落后的管理方式不能保证管理信息能及时传递,服务的质量也不能保证能符合要求,如果这些问题不能保证的话,我们设计的系统就不会有很好的市场,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明确客户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

管理流程也应区别以前落后的形式,应该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的管理更应该灵活随意,不要出现有的问题很多人管,而有的问题没人管的现象,这样即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会影响工作的效率。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事事不乱。

通过数据统计,各项开销一目了然,根据实际的情况分析消耗的是否合理,一定要制度采购安排,对于不合理的消费一定要减少,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多个部门联手,共同制定执行规则,同时也要有奖惩制度,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的保障,也是吸引客户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二、虚拟专用网

虚拟专用网简称是vpn,它是通过开放的ip网络而设计的个人数据输送通道,将我们与客户联系起来的专用网络技术,在这个网络中心我们采用了,将远程分支机构 、商业伙伴 、移动用户等安全连接起来的一种专用网络技术.我们在中心社区采用vgw3000,而在分社区部署了比较小的机器即vgw2500[ 1]。各个社区通过软件安全包来连接中心社区,这样一来,各个社区就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虚拟专用网,用户在这个局域网的平台上可以自由的互相访问。

三、系统的设计和主要功能

通信公司社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根据的是客户的需求功能来设计的,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涉及的电信综合业务弄清楚,明确整个流程。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根据已经有的数据库来进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的效率,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使得综合业务更加完善,实现整个过程的现代化、信息化和自动化。

这个系统的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满足各个社区通信顺畅,各个社区的电子工单的传递和各个分社区的查询、对装等等要求,这个系统要实现的就是通信公司社区的综合业务管理和控制的全面自动化。

四、设计原则

通信公司的社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有如下几点要求。

第一、这个系统必须就有很好的安全性能,这样可以保护客户的信息以防被盗。

第二、必须要遵循软件开发原则,这样开发出来的软件才能够很好的被使用。

第三、这个系统要能完成电子工单的自动生成和派单,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们时间的浪费。

第四、这个系统要有比较好的浏览界面,这样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人们使用的兴趣。

第五、这个系统要有丰富的代码。

第六、这个系统要有保密性,这一点也是配合第一点而来的,同样是为了保护客户的信息安全。

第七、这个系统要有一致性,这样才可以使人们使用起来更方便[ 2]。

五、系统维护

通信公司社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维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过程,可以通过设置系统参数来达到维护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的检查系统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存在一些问题。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要注意,因为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都会慢慢变成一个大大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处理,以防止有更大的问题发生。除此以外,还可以设置用户权限来实现系统的维护。

六、查询统计

这个部分是该系统在考核时使用的,主要是中心与各个部分的各种查询统计等等,如已接受和未接受、已返回和未返回等等统计。

七、存在的问题

因为这个设计还是处于在研究和实验的阶段,需要有很多改进的地方,在实际应用的过程有很多需要改良的部分,通过发现问题才可以使这个系统会越来越好。这个系统目前有如下几点问题。

第一、数据的问题。数据可靠性不能保证、数据的内容和质量都有待于提高,信息内容尤其是外线数据少之又少,我们急需要更多的数据供我们研究。只有大量的数据存在,才可以使我们的设计更贴近生活,更全面。

第二、数据的分析能力不足。我们本来拥有的数据就非常少,但是我们的分析能力又很不足,导致对数据的利用非常的不足,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决策会出现误判,影响以后的使用[ 3]。

第三、对于数据的维护上,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在功能的确认处理再的过程也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第四、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开发的力度不够,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开发,这样才可以使使用的效果更好[ 4]。如果我们的完善不够好,就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的使用。

八、结束语

虚拟专用网技术在ip传输上会有一个加密隧道,必须通过这个隧道,在用公网传送内部专网的内容的同时,首先要保证内部数据的安全性,这样一来才可以实现中心与各个分支机构之间的数据、话音 、视频业务互通。这个技术的优点还是有很多的,成本很低且操作实施简单,不仅如此,安全性也是比较高的。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目前这个技术非常的流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得客户对固定电话、宽带的使用得到满足,不仅如此满足了许多实际的需要,还使得上网有很好的运行效果。可以投入到学校、企业、物流公司等等行业。新的有效的管理方式非常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具有新的适应领域,尤其是它的优点,使它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叶忠杰.局域网应用技术教程―――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

[2] 李龙澎.实用软件工程[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2.

第5篇:综合业务管理范文

一、国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1)组织复杂化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各个层级的组织机构的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随着组织规模的快速增长,企业管理的复杂度也呈几何级增加。大量的三、四级公司的存在,导致的后果不仅是流程变长、信息传递层层扭曲减弱,公司执行力大打折扣的问题,随着产业的不断细分,组织机构的不断设立,用于管理的资源不断的增加,管理的幅度也将不断变宽,无形中就为公司制造了大量的沟通协调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

(2)管理模式低效的问题。复杂的组织机构必然导致管理的事务化和官僚化。企业的总部机关及二级单位机关在面对如此复杂的组织结构的时候,必然向事务性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总部机关―二级机关―三级单位―四级单位呈现出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格局,甚至某些三级单位仍然行使管理中心的角色,四级单位才是利润中心,四级单位下面的班组、站队、车间才是成本中心。这种复杂的管理层级模式,不但制造了大量的富余管理人员,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且各个组织层级定位不清,大家都在忙于上传下达和处理一些日常审批性工作,公司的战略思考、精细化管理、资源整合、产业长远发展定位等却无人真正进行深入思考,导致企业投资四处开花,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内部资源重复投资及低效利用,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2、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国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三级及以下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管理压力,对宏观经济的走向、国家政策变化和海油的产业整体发展趋势等信息了解不足。由于处于作业层面,三、四级机关主要是处理事务性管理工作,管控能力有限,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有限,寻找资源的空间有限,在经营指标的压力下,三级及以下单位的一把手或整个领导班子主要承担“市场开发部”的职能,为了完成经营预算指标,经常在寻找一次性收入的机会,解决当前的经营考核过关问题,对产业发展质量的专注度不够。

二级单位机关各部门对本单位战略目标的分解不够,90%的精力放在简单处理上传下达的事务性工作上,未形成有效的资源管理、资源配置和市场反应能力。

总部机关各部门未深刻领会公司战略,80%的精力放在处理事务性工作,就本部门所管理的业务围绕公司战略目标责任分解不够,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及方法,没有从战略层面带领和指导所属单位开展业务。预算作为公司战略分解最有效的管控工具,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管理流程优化的整体思路及路径

针对能源服务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就管理流程优化的角度,概括来讲,就是“升一、强二、减三、去四”。“升一”是指提升总部机关的战略引领、统筹布局、资源协调和专业指导能力,核心就是明确定位、提升能力,削减事务工作。“强二”是指增强二级单位业务管理和实施能力,核心就是明确职能、完善机构,做实管理。“减三”是指削减三级单位管理职能和人员配置,权限以上管理业务上移至二级,权限内业务实施预算控制,核心就是强化三级单位作业技术能力,减少管理审批。“去四”是指取消四级单位管理职能和权限,向技术倾斜,核心就是以技术为核心,提升作业能力。

在整体优化模式方面,机关战略引领,二级单位强化运营管理,三级单位强化操作运维。在各管理层级设计方面,强调的是塑造机关战略引领、专家指导、服务支持的职能,强化二级管理职能,落实三级生产执行职能。在流程设计方面,强调的是管理集中到二级单位,减除纵向冗余,改善横向效率。在权限分配方面,强调的是以职能定位和流程扁平化为目标,以业务工作量分析为基础,在权限向二级单位集中的前提下,适当给三级单位下放一定权限,提高基层反应速度。人员配置方面,强调的是学历、执业资格、专业工作背景、工作年限、职称并重。

在上述原则的指引,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核心流程分析,我们可以针对规划计划投资管理、财务管理、采办管理、市场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管理流程设计流程和优化方案,同时辅以装备、信息化、动态评级三项配套措施,指引公司上下全面推动核心管理流程优化工作的实施。按照“枣核型”管理模式的要求,通过总部机关放权,强化管理中心职能;二级集中管理权限及资源统筹,强化利润中心职能;三级单位管理职能上收二级单位,定位为成本中心,强化技术服务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要求;逐步取消四级单位等手段,对主要的管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具体设计见图1。

三、三大配套措施设计

1、装备管理配套设计

根据对某大型国有综合能源企业调研结果,当前装备管理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前端介入不足的问题。各级装备管理部门不介入前期的投资、采办管理,技术性能不掌握,技术把关缺失,对投资、对采办及市场没有形成有效技术支撑。二是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装备管理人员主要做资产数量统计管理,不懂技术,人员配备结构不合理,技术支撑能力不够。三是设备不能共享的问题。下属各单位间装备、设备、生产用具、技术人员不共享,内部技术专家库及装备资源共享及统一调拨平台的建设工作需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为有效发挥装备对六大管理流程优化的支撑作用,根据调研情况,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在投资决策环节介入,重点从装备的角度对是否重复投资、所投装备是否对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持进行把关。第二,能力建设方面,对于拥有大型装备、技术含量高、经常涉及到装备更新改造、与采办紧密相关的单位,建议设置专门的装备管理部门,强化装备技术能力建设。第三,信息收集及分享方面,对装备发展趋势、新技术应用及时收集并掌握,从前端提供装备购置的专业化建议,帮助公司购买使用更简单、性价比更高的装备。第四,采办环节,建立基于技术层面的松散式平台,随时找专家,对设计、技术标准、设备选型等进行讨论研究。第五,市场方面,调查内部的装备及技术资源,推动内部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整合内部资源助力市场开发;通过与兄弟单位、总公司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适时推介内部的装备运维优势产业。第六,资源有效调配方面,从装备完整性管理的角度提供装备技术型号、备品备件选购、库存、维修、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管理建议;同一区域内,大中型、通用类的生产用具(汽车起重机、挂车、牵引车等)实现共享,统一采购、统一调配、统一维护。

2、信息系统配套设计

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调研,发现在流程信息化建设与支持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即投资流程未信息化;财务SAP系统实现账目处理,财务流程未信息化;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由各单位选填,导致信息不全面,信息指导不强;采办系统对装备、技术确认无管控,部分下属单位新开发系统补充采办申请前技术、信息的审批;合同信息平台只涉及支出类合同(在采办系统中),合同管理内容不全面。这些问题都将制约管理流程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还有一些系统设计及整合的问题,即各机关部门从本部门的角度推动各自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业务流程的相关性没有考虑;企业自建的各类信息平台仅完成业务数据共享、统计管理的任务,涉及业务流程管控的功能少。针对上述问题,为有效发挥信息系统对六大管理流程优化的支撑作用,可以考虑投资、财务流程信息化,解决因项目材料不合格而反复跑流程问题,通过信息系统对审批时效进行跟踪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对采办系统合同管理模块进行功能扩充,完善合同管理设计;强化市场信息平台的管理,内部市场机会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内部有服务能力的单位,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兼顾实现公司内部服务定价指引及监督,提升市场管理成效。

3、弹性授权管理评价体系配套设计

弹性授权管理评级体系设计思路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选取采用特定的评价指标,对照相关标准,按照一定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比,对公司一定经营期间的管理业务操作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单位特定业务流程的管理授权实现动态调整,实现公司各项管理流程持续优化。

第6篇:综合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企;培育;认定;Java;J2ee;MVC;SSH;系统对接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21-02

Study and Design on Integrated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of Anhui Province

YAO Ning-guang, XIA Deng-yun

( Anhui Technology-based Business Startup Service Center, Hefei 230088,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high tech industry comprehensive business management, the system will focus on high cultivation, identification, preferential tax policy investigation, monitoring analysis needs to carry out all-round, detailed analysis of system development model, business process, system function module, establish the technology scheme of system development using. Meanwhile, the design of data interface between system and national system is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 and New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Cultivation;Authentication;Java;J2ee;MVC;SSH;System Interfacing

1 概述

为了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科技部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办理提出明确的要求。安徽省高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业务的相关管理工作包括高企培育、认定、税收优惠政策调查、运行监测等,每块工作的系统均独立开发或依托上级部门系统,数据和信息分散。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科技厅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科办秘〔2015〕568号)要求,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建设“省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业务的统一管理,及时系统地收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信息。

搭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完成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系统(高企培育申报、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查、高企运行情况监测、高企认定申报系统)、高新技术园区统计系统等系统的开发和整合,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系统实现与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系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对接。如何更好实现的业务流程管理、数据申报、数据统计、数据接口、开发模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新处业务管理系统已经开发和应用的系统有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系统、高新技术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查系统、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情况监测系统、科技孵化器管理系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采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目前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系统依托国家系统,数据统计及申报管理不方便;

2)已建设的各个系统都是各自独立建设,架构不同,管理各自独立;部分系统还未建设;

3)系统建设未统一规划,也不能实现统一管理。未提供统一的信息展示平台和数据共享功能。

3 系统分析

系统采用Java 的多层体系架构搭建,以申报、评审流程为切入点,以系统需求分析为基础,从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系统(高企培育申报、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查、高企运行情况监测、高企认定申报系统)、高新技术园区统计系统等系统,开发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同时需要依据国家系统的要求实现数据上传。

3.1业务流程

本项目的用户主要涉及申报用户、评审专家、管理用户、普通用户。主要包括高企认定前的培育、高企认定、高企认定后企业管理和数据统计三个阶段的管理工作。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服务工作流程如图1。

3.2系统建设目标和要求

本系统通过增加用户统一接口,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系统、高新技术园区统计系统等系统,开发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系统设置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为二次开发留有接口。此次开发系统构成包括:

系统的建设要求如下:

1)采用统一软件架构和数据库。

2)采用统一用户管理和机构管理,该模块后期也可以与省厅计划项目管理系统采用统一用户认证。

3)系统开发应围绕各个子模块构建各自的安全区,便于保证整体系统架构的安全。

4)系统架构能够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具备动态系统配置管理的功能。

5)系统需要具备大量数据上传和下载的优化功能,方便网评时网速限制问题。

6)实现与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各类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系统、高新技术园区统计系统和公共服务模块。

(1)公共服务模块:该模块主要的功能有注册、单位管理、用户信息管理、角色管理、密码找回、数据流程管理、在线评审设置、专家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与统计、信息公示(新闻信息、通知公告)、数据字典、日志监控、短信邮件平台等。实现用户统一访问接口,减少系统重复开发。搭建一个前台统一的页面展示功能、公共服务模块等。

(2)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模块:立足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围绕高企的培育、认定、变更、税收落实情况调查、年报、运行情况监测等几个环节,开展网络信息化的系统建设和服务平台的搭建。实现高企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1)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以高企认定标准为指引,引导创新资源和创新服务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研究开发实力强、成长性高的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新技术培育企业认定标准,通过企业申报、各市推荐、专家评审筛选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本系统包括培育申报(企业基本信息、知识产权、人员情况、财务情况、组织管理水平等)、企业推荐、审查及评审、评审公示等模块。

2)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从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整体角度出发,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管理模块。主要的功能有信息填报、证书管理、专家在线评审、评审管理、信息检索、信息统计、信息公示等。

3)高企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模块:本模块为及时掌握我省已认定的高企每年度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建立完善的调查制度,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该模块主要包括调查表填写打印、数据审核和退回、数据统计,实现企业在线填报,各市科技管理部门在线查询,及时了解企业上年度减免所得税额度及未落实政策的具体原因,同时企业可在线提出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意见和建议。

4)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情况监测模块:为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等重大决策部署,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中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及时了解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情况、高新技术产业中主导产业各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发展等状况,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年度统计系统。主要的功能有信息填报(经济指标、从业人员情况、科技活动费用、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企业科技机构情况等)、信息审查、信息检索、信息统计等。

5)高新技术园区统计模块: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的工业数据统计,主要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研发经费、专利总数、高新技术企业。包含涵盖园区信息设置、数据填报采集、填报设置和移动服务终端等模块。

3.3 与省厅系统、国家系统接口设计

数据对接采用Web Service作为数据传输方式,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与省厅系统、国家高企工作网通过Web方式调用。接口基于标准化的互联网协议,支持超文本传输协议和XML等。

接口主要有ENT_USER、ENT_DATA_NAME_CHANGE、DATA_ENT_SERVDEPT、DATA_EPR_INTELLECTUAL_PROJECT、DATA_ENT_HUMARES、DATA_EPR_PROJECT、DATA_ERP_RD_FEE\DATA_EPR_PRODUCT、DATA_EPR_CYCX、DATA_EPR_TOTAL、DATA_EPR_ACCESSORY、EXPERT_OPINION、ENT_ANNUAL_REPORT。

4系统实现分析

系统采用java技术,建立统一的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网,并通过对现有网站内容的整合及与现有应用的集成, 建立一个信息布局合理,具有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业务网站。

1)工程实现方式

在整个工程的建设中,服务平台架构采用J2EE的基于B/S模式的分层结构,细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为了提高开发Web应用的速度和效率,系统采用了轻量级的框架技术。表示层采用Struts框架技术,可以访问封装有业务逻辑的组件,并负责响应客户端的请求。业务逻辑层采用Spring框架和POJO,它们封装了业务逻辑,负责具体的业务逻辑运算。持久层采用Hibernate框架技术,负责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2)工程开发模式设计

本系统基于MVC模式和SSH集成框架进行开发。采用Strut2+Spring+Hiberanet3的多层体系架构搭建。MVC模式将数据和业务逻辑、表示及数据交互分离,分成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个实体。数据库采用ORACLE 11g。

5 结束语

通过对省高新技术企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将原有分散系统的用户信息存储在一个库中,进行集中保存和管理,利用各系统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进行统一授权,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整个网站的安全性。系统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依据相关管理规范、规程等规定与要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网络化和电子化。

参考文献:

[1] 刘立平,蔡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3(1):71-73.

第7篇:综合业务管理范文

P键词 办公室业务管理 台账管理 精益化管理

一、前言

办公室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服务部门,其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能影响执行力效果,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台账是管理制度的附表,是管理过程中留下的凭证。台账可以帮助管理者理顺日常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在电力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公司办公室业务逐渐增多,其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增强。综合性业务本身易使岗位人员压力大,影响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而深层次服务和智慧型部门建设又对办公室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办公室在本部门管理优化中,首先要创新台账管理模式,以夯实办公室综合业务基础管理,落实办公室综合业务痕迹管控,从而促进综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做法

以国网通用制度为基础,以国网、上级要求及内部管理需求为核心,细化办公室综合业务流程过程控制,并在需求明确的基础上,设计台账种类、台账内容及台账标准,创新台账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监督、管控,从而建立全覆盖、全流程、全员资料台账管理体系。主要做法包括:

(一)明确目标,设定台账管理创新思路

基于综合性业务、深层次服务及智慧型部门的挑战,公司创新台账管理模式,落实以台账凭证为基准的基础精细化管理,通过查阅台账凭证帮助管理者理顺日常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并可随时了解目前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碰到难题,从而发现问题、把握细节,以查漏补缺、集中攻坚、督促落实,实现管理的可控性。具体实施思路如下:

以国网、上级管理的要求和公司内部管理需求为导向,以办公室综合业务为基础设计合理的台账模式,以匹配业务实施与管控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台账模式,明确运行的周期与记录方式等要求,设定保存期限,并建立相应共享机制;通过对内容与节点、台账形式、通道等的整合,实现台账管理精益化;最后,落实资源保障,强化监督实施。

(二)以办公室综合业务提升为导向,梳理台账管理要求

办公室业务工作纷繁复杂,通过加强台账管理,能够落实各项业务实施痕迹,并通过台账记录的应用,一方面可以直接应用到业务实施,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分析相应记录,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实现办公室各项业务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的优化改善。

办公室台账管理以提升办公室综合业务为核心,依据办公室的综合业务范围,梳理国网及上级公司台账管理要求。以办公室业务综合流程为基础,以办公室综合业务管理提升为导向,明确流程控制节点及节点台账管理要求。

(三)以管理要求为目标,创新台账管理模式

以业务负责人为主体,依据办公室内部管理需求,设计包括原始凭证、督查表、统计表、清单、备忘录、计划、总结7类台账。并根据不同台账的要求,设计台账记录的内容及标准,重点明确:

1.完善台账内容。以工作为例,结合日常工作特点,针对每次来信、来电和来访及时登记,并形成信息统计表,确保所有件信息齐备;针对时间历程较长的复杂件,建立专档,记录形成处置过程备忘录。并结合上级公司要求,及时完成交办件的处置和办结报告,并于每月完成稳定工作月报及不稳定因素排查表、季度分析报告,全方位加强对于件的预警、分析、总结和妥善处置。

2.创新台账管理方式。针对不同的台账内容,创新台账管理模式,从而精细、便捷落地台账内容。以与公务接待业务为例。

在业务建立“一案一档一表一账”的动态“流水账”,确保事事有账可循,有档可查。以“一表”对的每一案实现“全”记录;以“一档”对重要案件实现“专”记录;以“一账”对跨度较长案件实现“完整”记录。

在公务接待业务方面,建立“3+X”的模块组合式台账管理法,确保公务接待流程标准规范,提升公务接待管理水平、提高综合服务工作效率。“3+X”的模块组合式台账管理办法中的“3”便是任务单、接待方案、职责分配表,“X”就是接待资源数据库。

(四)以台账模式为基础,明确运行机制

1.确定台账记录周期与方式。对于不同的台账记录,按照需求设定记录周期。在记录方式上,以电子化为主,对于条件限制或性质本身要求,如会议批示、合同流转单及用印申请单等必须建立纸质台账。

2.设定台账记录的保存期限。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要求,严格各类台账资料的保管期限。

3.建立共享平台,实现台账资源分级共享。公司按照各类台账的共享权限分层分级,分为公司范围内共享、相关部门共享、部门内部共享、专业条线间共享和专业内部共享。

(五)以精益化为目标,实施精益整合

1.台账内容与节点整合。对于国网及上级有明确要求的,以上级要求为准;以办公室综合业务流程为基础,梳理业务节点,控制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去除不必要的台账。

2.台账形式整合。简化台账表单形式,将多个节点的台账整合到一张表中,如制度废止会签单,一张标准覆盖业务开始到结束端到端的台账。

3.通道整合。建立资料台账与档案、协同办公的接口,实现通道整合,为快速获取数据及建立共享机制奠定基础。

(六)落地台账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全员参与、定职定责,整合各业务条线台账记录,形成精益化台账管理体系。依据梳理出的台账,办公室召开专门会议,对现有台账进行整合。以业务负责人为业务台账的管理者,对于有交叉的模块进行切分,明确台账管理的负责人。

(七)强化监督,促进台账管理有效实施

1.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过程监管。办公室工作台账采取自查与监督结合的方式,做到周自查、月交流、年总结。每周,对应标准各岗位对本岗位的台账工作进行自查,记录并改善发现的问题;每月,办公室副主任对各岗位的台账工作进行检查,并在月度办公室会议进行交流、分析;年度,各岗位对自身台账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2.与个人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激发人员积极性。将办公室各专职绩效管理情况纳入全员绩效管理综合评价中,确保每个专职都有相应台账管理要求,由各业务分管副主任根据季度内各专职台账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由办公室主任根据各专业台账管理成效及监督检查力度对副主任进行绩效综合评价。对于在台账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表现(有创新做法,并获得一致认可、推广的)的人员给予额外的绩效加分,并直接将加分纳入人员的年度绩效考评中。

三、结语

第8篇:综合业务管理范文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comprehensive hands-on training;teac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254-03

0 引言

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给我国土建类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要保证。截止2014年,全国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有四百多所,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数量和规模上的要求,但毕业生往往由于缺少实践经验而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中实际技术能力较弱的情况普遍存在[1]。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来看,存在着就业岗位分布过度分散,实践和技术能力偏弱,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优势不明显的特点,实际工作中无法运用所学的工程技术知识,现场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究其原因,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注重理论知识、忽略理论向工程实际转化而造成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脱节”的落后培养方式和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的缺失是其重要的原因。

作为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知识和能力的毕业生,需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技能,解决理论知识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强化实践教育,彰显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学生成为兼备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型高级人才[2]。因此,提高工程管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表现能力是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对土建类高校来说,土建行业可以提供给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实习安排过于集中,学生数量较多,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完整,且工地实习对学生的安全要求特别高,再加上实习单位会因学生在工地实习影响施工以及生产管理的不便而很难带领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因此很难达到实习效果[3,4]。对学生而言,脱离施工现场的课堂教学使他们难以在整个课堂中集中精神、学习的趣味性大大折扣,对课堂上的内容难以消化吸收,更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在难以通过工地实习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情况下,专业的综合实务实训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于是,构建较为完备的校内综合实训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针对普通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的现状,本文从实训实验室平台建设、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实训效果考核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构建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并结合安徽工业大学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来实践土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

1 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专业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主要途径和手段。基于土木工程技术背景下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1.1 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的实训教学方法,结合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实验内容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升综合实训的综合性、创新性。综合实训中心开发具有综合型,设计型和模拟现场型实验,运用工程案例素材,使学生在实训中综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思考并尝试处理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培养体系的建设,建立“以实训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方式。

1.1.1 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综合应用、设计与创新互动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更适应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综合实训教学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建成符合“基于土木工程技术背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例如走课程计划与工程项目案例相结合的培养道路,大量使用现有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工程实用性的理解,使学生领会到理论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增进学生学习动力。

1.1.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科技进步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教学方式,组织制作实验课程的CAI课件,配备多媒体设备和实践教学软件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再生,提高设计型实验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1.3 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及竞赛项目。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项目,减少演示性实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使教学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验证学科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设计思想,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具有工程管理自身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训课程体系,体现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自主性创新学习的特色。

1.2 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平台建设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需要相应的教学实训实验室作为配套。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实验室要依据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指导方案编制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内容,完善有关工程技术平台课程试验设备设施,建设创新科研平台,购置一批能够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设施,满足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施工过程管理等模拟实训教学需要、满足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实训教学需要,实施实践性和情景式教学。同时,实训设备管理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对实训仪器设备由专职人员管理。制定实验室设备维护的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

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可围绕工程施工建造、工程经济、施工管理等特色课程,重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施工建造管理教学实训实验室,建筑信息模型综合实验室。例如,利用广联达公司开发的情景模拟与仿真道具建立了沙盘模拟实训室。学生通过模拟工程建设项目部的工程流程和内容,进行不同的岗位的角色扮演,亲身感受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将工程软件和工程道具的演示功能引入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工程施工过程。

1.3 形成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综合实训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综合实训需要一支人员组成层次、结构、数量合理,满足综合实训教学高质量运转需求,教育理念先进,勇于创新的教学队伍。安徽工业大学综合实训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有:

1.3.1 采取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教学队伍建设策略,培养和选拔治学严谨、具有创新思想、有服务意识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实验室主任,带动教学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实训实验教学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专职实训人员辅导,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稳定的专兼相结合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特别充分发挥实验室专职教师在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3.2 加强现有队伍中青年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和技术人员在职进修学习或到公司企业进行实践、调研,加速知识更新,提高执教能力,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实验室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通过引进、内部培养和进修、培训等多个渠道,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形成人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强,指导水平高,能紧密结合产、学、研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

1.4 建立综合实训效果考核机制

结合实训模式多样化的特点,提出多元实训实验考核办法及学生成绩评定办法。采用理论考试、实际现场操作、实训报告撰写三步法,综合评价每一个学生实训实验的成绩。注重专业实务实训操作内容的典型性和实用性,实训过程中鼓励多学科交叉创新,尽可能多地运用所学理论和巩固已有知识。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技能的掌握;考核学生对综合实训结果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考核学生在自主设计的综合实验中综合应用理论与方法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考核制度,采取个人自评,民主评议及中心主任复议的三级考评制度。根据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对实验教师教学质量及专职实验人员教学服务质量进行适时监督与检查。

1.5 创新综合实训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行独立运行的实训教学体制和科学、规范的开放管理机制。工程管理综合实训教学中心可采取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所有实训教学工作由综合实训教学中心统一安排,实现资源共享,为开放性设计实验提供工作场所。根据实训课程的设置情况下设若干实训室与办公室,各实训室管理人员负责该实训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所承担实训课的准备以及开放实验等工作,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运作与管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中心的管理效率。坚持“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的安全责任制原则,制订适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形成定期安全汇报和安全检查制度。

1.6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教学与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系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工程,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借助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优势,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场所。注重教学、科研和工程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工程企业界建立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利用现有综合实训实验室设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解决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相关任课教师执教水平。另一个方面,以实际中的工程问题作为实训素材以辅助实训教学,充实相关实训模块的教学内容。同时,与相关兄弟院校建立实验室建设、教学交流、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2 案例实践与分析

以作者所在的安徽工业大学建设工程管理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该中心建设过程中首先从实验室平台设备购置着手,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必备应用技能和核心课程设置,重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施工建造管理教学实训实验室,建筑信息模型综合实验室。针对高年级学生所反映的部分课程内容设置重复问题,通过增加实验实训学时和设计综合性实务实训内容来提高在校学生的时间利用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速其知识更新,专任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必须接受现代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系列软件和新教学设施使用的培训,以期更好地适应综合实训教学的需要。实验室管理方面,实训教学工作由教学中心统一安排,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项目。同时,该中心已在数家企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实习基地,定时聘请校外企业人士为学生讲学。

通过从实训实验室平台建设、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实训效果考核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教学体系建设,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初步形成了运行高效有序、管理科学、具有一定特色的开放式现代化综合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3 结语

第9篇:综合业务管理范文

一、主要目标

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道路运输信息化网络及公共服务信息系统、行业监管系统和基础保障系统,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

二、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基本架构

天津市道路运输行业综合运输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是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上,实现对整个行业全监督、应急管理和社会服务。包括:系统用户、应用展现、应用系统、应用支撑、基础支撑等层次组成。

(一)系统用户层

系统用户主要由业务管理部门、综合决策部门、社会公共用户、交通运输企业等组成。

这一层次是整个系统的需求部分,把信息化的需求放在首位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驱动力。设计紧紧围绕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公共服务和用户需求进行,合理确定项目实际功能结构、业务量、信息量、信息处理能力等。重点推进和实现信息化在运政管理、社会服务、安全应急和辅助决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是面向道路运输系统内外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窗口。包括市、区县两级运管机构安全监督、应急管理和服务指挥调度平台、道路运输信息服务系统(政务网站)、政务外网和内网门户、热线服务电话、交通广播等多种访问取道。还包括移动或固定等多种服务手段。

(三)应用系统层

应用系统层包括:协同式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管理系统、道路运输移动稽查管理系统、运输行为动态监管系统、危险品IC卡电子路单管理系统、客运车辆IC卡报班及进出站管理系统、营运车辆及从业人员身份认证系统、客运站场联网售票及视频监控系统、应急运输调度保障系统、区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子系统组成。

1.协同式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

系统是交通运输部及省、地市、县三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道路运输经营行为行使相关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的工具,是一种现代化新型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模式。主要包括行政许可、监管与服务等管理业务。系统管理功能包括:道路运输旅客运(班线、线路)、货运、危险品运输、机动车维修、运政道路稽查、客货运场站、从业人员等行业管理中的许可业务、日常管理业务及内部监督服务等业务管理职能。

2.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管理系统

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是指IC卡道路运输证及IC卡从业资格证,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是便携的营运车辆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电子档案。

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实现对车辆、从业人员管理手段的创新,充分发挥IC卡信息量大、安全保密性好、易于实现数据共享的特性,提升行业管理和公众服务能力,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能力,满足全国一体化道路运输管理的实际需要。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管理系统是以协同式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为依托,实现无缝结合。

3.道路运输移动稽查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路通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通过对道路运政系统中心数据库基础信息资源的访问,实现道路运政稽查人员在稽查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取相关的政策法规、车辆、从业人员、企业等管理信息。在已经建成的运政系统集中式数据中心基础上,针对现场稽查工作对移动性、实时性以及对网络的要求,采用先进的车牌号码自动识别、电子标签识读(RFID)以及“3G上网卡+VPDN”通讯技术和一系列应用软件,为现场执法管理与内业执法管理提供完整、高效、便捷、灵活、安全的系统支撑。综合应用示意图如上。

4.运输行为动态监管系统

是依托交通运输部已开展建设的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动态服务平台,实现对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以下简称“两客一危”车辆)及重型载货汽车,开展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及动态跟踪和数据交换工作。重点实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危险品运输车辆全程监控、客运、货运车辆紧急调配和紧急物资运输管理等功能。

5.危险品货物运输IC卡电子路单管理系统

通过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运行状态、装载的危险货物类型数量、行驶路线以及驾驶员、押运员等信息的全程监控管理,实现了对危险品运输从车辆调度、装载、运输、卸货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安全隐患发生。

利用GPS技术、辅以地理信息技术(GIS)以及无线通信技术(GPRS)、IC卡、网络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建立起来的监控管理系统。准确及时掌握重点车辆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料管理、车辆监控、行业监管、应急处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

6.营运车辆及从业人员身份认证系统

基于全国车辆及从业人员数据库及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采用CA认证技术,通过“IC卡认证+网络认证”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运输从业人员、车辆资质认证服务,方便用户核对相关证件的真实性、合法性,并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委托运输业务,将有效的规范运输市场,维护正常的运输市场秩序。

7.客运站场联网售票及视频监控系统

联网售票系统将全市客运站的票务资源整合起来,利用网络、电话、代售点等多种方式,实现多种订票、购票方式,可极大地提高售票效率、解决购票难、旅客疏散难等问题。通过对出票情况信息的实时监控可防止超载超员情况的发生。

客运站场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实现对客运站场旅客进出站口、售票处、候车室、车辆检验、车辆进出站口等关键点位、进行视频信息的掌握。

8.应急运力调度与运输保障系统

应急运力调度与运输保障系统,是全力配合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做好政府指令性物资的应急运输与组织保障工作,统一调度,落实应急保障车辆,及时补充运力储备,科学制定运输指令,高效调配运输车辆斌监督落实,确保应急运输工作能及时、安全、顺利的完成。

9.区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平台总体定位是一个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它具有整合物流活动中所包含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并进行充分挖掘、加工和利用,成为开展物流管理服务的重要信息支撑。平台应能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GPS、GIS 等,加强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向各级各类不同用户,提供强大的物流信息服务,为行业监督管理、运输与物流管理、生产与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全面促进整个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四)应用支撑

应用支撑层在整个框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用系统层和信息资源之间,为实现信息共享、应用系统功能、业务协同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构建工程核心应用系统的基础。

(五)基础支撑层

主要用于提供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的基本条件和基础环境,要按照集约化原则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系统软件、信息采集设备设施、通信信息网络、主机存储设备和配套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