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综合教学管理范文

综合教学管理全文(5篇)

综合教学管理

第1篇:综合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网络化管理系统;开放式教育;实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深入,信息技术已经慢慢渗透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逐渐与网络相结合以满足学生多方位的需求.实验教学作为一种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生动地认识自然世界并探索其中奥秘[1].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实验教学越来越得到许多高校的认可.所以,本文将针对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展开具体论述.

1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特色

随着现在学生数量的增加,师资力量达不到学生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开发.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广,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被转换,换为现在的分散式管理.这种分散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摆脱过去大课堂的形式,能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管理人数增多,使得难以控制.因此,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就被提了出来.因此,下面将具体介绍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特点.

1.1登记入册,提高效率

实验教学虽然有很多利于同学们学习的优点,但也有其自身的缺憾.但是在该系统投入运用后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网络化与实验教学联系在一起,可有效减少不利于学生安全的这些危险的发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起到了很可观的作用.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将参加实验教学的人数、所需要的实验材料等一并进行登记录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该系统还未开始落实时,学校的相关人员应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对未来要参加实验教学的学生信息进行登记,并备注好所属班级,不仅如此,还要对将来可能进行的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都要进行登记,这样做方便日后的工作,也为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材质的特殊性等,可能会对做该实验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就更需落实这些物品的所属者,以便相关人员对实验材料进行后续管理和随时抽查.做好登记入册这一项工作,还能帮助学生提前预约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及时了解到与该试验有关的信息,还能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上课签到或者随机检查学生的签到情况,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们做实验的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方便日后对掌握不好该实验的同学进行辅导,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同时从另一方面讲,也可以避免一些危险发生.

1.2实时监控,保证安全

在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随时可能会由于一些小差错出现上述问题,那么为了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应建立完整的中心网站,既可以方便学生信息沟通,又能及时避免危险发生,更好地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这样可使得学生及时将试验情况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及时向老师求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后续关于实验结果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更为更方便的方法.

1.3配备电脑,扩大搜索范围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校还可以考虑在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计算机,方便学生及时查阅与实验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还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转换水平.

2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随着网络化实验教学的深入推广,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能在发现问题时及时与同学沟通协商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结构按照功能需求与使用权限,将系统的主要用户分为四类:普通学生、班长、教师和管理员[2].下面将对这四类主要用户的具体职责进行阐述.

2.1普通学生

该类学生对应的模块设计简单,流程较少,方便操作,主要用于学生定期对自己的信息进行查询,例如上课时间表、预约实验、个人实验成绩以及综合评价等,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验情况,为学生提高自己的实验成绩提供了基础.

2.2班长

该类学生对应的模块,较第一类而言,程序稍有增加.该模块包含的学生数据库有班长执行其职责,在固定时间段内将本班内所有同学的实验成绩录入,以便后续相关人员对学生的试验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于相应的建议.

2.3教师

该模块主要用于教师可规定的时间内对课表、预约时间表、学生实验成绩等进行查询,并辅助一些同学更好地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状况,做到不落课不偏科,并在审查学生的实验成绩时,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于相应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2.4管理员

该模块功能较多,包括基本信息的录入、各个班级数据的设定、信息等.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各个级部各个班级内的学生、班长、教师以及实验内容等,信息主要是指管理员应及时将实验室内的各种突发情况、各种注意事项等及时告知要参加试验的学生和对应的教室.

3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通过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可以看出,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还能使得学生有更浓厚的学习氛围[3].简而言之,该系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逐渐被各高校认可.

3.1预约开放实验及其审批

该系统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对试验项目进行预约,管理员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审批.主要用户为所有学生和管理员.所有学生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电脑在线对实验内容填写好相应的申请表进行预约,由管理员在特定的时间内登录系统查看学生的预约情况,可根据预约该项目的人数、时间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申请.获得申请后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应及时录入系统.

3.2实验申请、审批系统

该模块的主要用户为普通学生、教师、管理员等.学生和教师可以用该系统对实验所需的物品提前进行申请,管理员则是对这些申请进行审核并登记入册,学生和教师只有在审核通过方可进行实验,审核不通过的只能通过调整或者其他办法,不能继续实验.

3.3递交报告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课后及时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录入电脑,并在线提交自己的实验结果,也可在报告中说明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备后续教师进行查阅和解答.

3.4实验教学计划与项目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给学生建议相应的课程表、实验教学进度表以及时间安排等,因此其主要用户为管理员和学生,管理员应与教师协同商议完成此项工作.学生登入该系统可查看该学期所有的实验计划,帮助同学选择合适恰当的实验项目来进行[4].该系统还可在学期末对学生的实验人数进行统计,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

4结语

由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可以看出,该系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该系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局限于传统的在课堂内通过黑板这样枯燥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课程的兴趣,还能减轻教师的压力.通过将网络化引入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提前进行模拟试验环境,让学生们提前了解该实验,同时也能改进实验成果.该系统由于将实验内容、学生实验成绩以及教师时间安排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集中处理,引起了许多学校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好评.将网络化与实验教学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教师资源、实验室资源的最优化处理,减轻了教学压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高校应当采纳该系统,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轨,促进该系统广泛被高校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春,胡仁杰,蒋玮,等.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94-97.

〔2〕齐德伟,朱宗乾.学分制下高校开放式网络化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研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11):65-68.

〔3〕张艳伶,黄声烈,金京姬等.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87-90.

第2篇:综合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校长;教学管理;现状;对策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教学管理中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也要进行新的定位。面对这样的情况,校长在教学管理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这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找出一些教学管理的对策,以供教育管理者借鉴。

2当前教学管理的现状

2.1分数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管理中,有许多的校长仍旧以分数为重。针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及格率相挂钩。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很难在教学中开展强化学生素质的活动。在老师追求分数的过程中,学生的课业压力就会不断地增大。学生在层层的压力之下,很难有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这样的状态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也为校长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2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由于课改之后,在教学中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改标准中要求老师在思维和教学能力上都有一定的提高。这样的要求对教师队伍的现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在教师队伍中有多年从教的老教师,他们已经深受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很难一时转换教学方式。有的老师对这样的要求产生了畏难的情绪,他们认为现在教学对老师的高要求自己是无法达到的,从而不想去改变。老师们的状态给校长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3教学管理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校长只需要领导老师遵循正确的教育方针,结合教学大纲开展教育工作。校长可以结合本校的情况制定进一步的教学目标,强化教学管理即可。可是在课改之后,对校长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校长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而且要做一个创新者,在管理中强化与师生的互动,引导师生形成较为活跃的教学氛围。校长的权利也增大,校长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创新空间。由于教学共合作的难度不断增加,有些校长在教学管理中不能够恰当调节,单只教学管理理论与教学管理实践脱节。

3处理相关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笔者在反思与实践之后得出以下的教学策略。3.1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校长的束缚,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校长建立恰当的教学评价机制。在评价校长的时候,相关部门不能够仅仅以分数和及格率来评价校长的综合水平。他们不仅仅要对校长管理的现状进行考核,而且要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考核。此外,还要结合校长建立的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来探讨,避免校长产生急功近利的行为。通过不断地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才可以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3.2找准教学管理的内容: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之下,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情况已经在校长的老师心里根深蒂固。在校长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根本上转换教育的现状,强化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在转换教学管理内容的时候,仍旧要以教学为中心。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学生的整体素质。校长要引导教师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质量改革的问题中,与老师一同探讨出恰当的教学内容。此外,校长还要结合校园本身的文化与教学方式,找到其中的可取点加以发扬,找出其中的缺点进行改进。在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地发扬与改进的过程中,确定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3.3改变教学管理的方式:教学管理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为了确定恰当的教学管理方式,校长可以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深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找出老师上课的问题,然后进行归纳引导。校长要针对老师在教学中的可取点加以记录,在教学管理中加以借鉴。此外,校长还要结合教师的本身情况进行探究,注重教师能力的培养,挖掘他们的潜力。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校长是方向,教师是基础。此外,校长还要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老师及时解决,当发现老师有生活上的问题的时候,校长也要主动关心老师,给予老师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老师教学积极性的不断提升。为了能够高效的管理好学校,校长要结合老师的整体素质,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有必要的话,校长还可以组织召开教学培训,在培训中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传授给老师,以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学方式的作用,学校要建立恰当的考核机制。在不断对老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强化教学管理的作用。3.4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在生源不断减少的现在,学校的办学层次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让本校能够保持长久的活力,校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推动学校的发展。为了提高办学层次,第一,校长要强化校园环境的建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第二,校长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与老师建立平等的关系。通过关系的转变,校长与老师之间能够构建一种和谐相处、平等互助的关系。第三,校长要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在不断地完善对学生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通过老师与校长的共同知道之下,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总额和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发展。此外,办学层次提高之后,学校生源的质量与数量也会随之提高,学校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路前进。

4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对校长的教学管理体系具有中的大影响。因此,校长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转换教学理念,保持这积极的教学管理态度。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校长要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仔细研究、综合分析,找到恰当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改革。校长还要在教学中关注老师的整体素质与教学中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老师们能够时刻感受到自己是得到关注与肯定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对策分析.《科普童话》2015(38)

[2]刘忠政.中小学校长的教学领导绩效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第3篇:综合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CDIO模式 职业计算机教育 教育质量

1引言

当今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较多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不断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本文以社会视角去分析职业计算机教育,以CDIO模式作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实现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2CDIO模式概述

CDIO模式是近些年来国际教育学界研究的成果,通过借鉴产品生产的四大环节进行人才的培养。CDIO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其分别为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这四大环节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基本环节,包括从产品最初方案的研定,包括头脑风暴,产品造型以及结构的设计,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产品投放市场并被使用以及产品后期的改进。CDIO教育模式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为我国职业化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3基于CDIO模式下的职业计算机教育教学体系的层次与结构

3.1基础教学体系

基础教学体系是针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培养,对于老旧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删除,并且及时补充最新的计算机知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对于基础计算机内容进行掌握。同时,为了配合基础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较为简单的综合性计算机实验,尽可能多地将基础知识融入到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原理、方法能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于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够更加清楚地掌握。

3.2综合教学实验体系

综合教学实验体系是基础教学体系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即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对于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最终实现自我综合计算机能力的提升。在进行综合教学实验体系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教学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保证实验目的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实验。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要紧跟计算机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动向,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当中。在实验的难度上,应该进行梯度设置,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出与学生自身相契合的实验内容。

3.3创新教学体系

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方法、原理进行学习、巩固,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能够有所创新。在进行创新教学体系设计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不能够对全体学生进行强制性教学,应该针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鼓励引导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创新实验的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当前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实现教学新突破,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有效的计算机思维方式以及应用能力。

4CDIO模式在职业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4.1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实现实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实验室是职业计算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们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运用能力,提升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开放的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实验人才的重要方式,是诠释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渠道。封闭固化的实验室阻碍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无形中影响了对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可以实现实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得实验资源在全校乃至地区范围内的共性,从根本上发挥出实验资源的综合效能。开放式实验室的建立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式实验室面向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企业人员等,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员的有效互动交流,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宽实验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4.2加强教学管理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上,应在参考同类院校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门别类地规范了所有本专科专业的实验教学计划,无论基础实验还是专业实验都有明确的学时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建立健全了“精品实验”评选制度,为确保正常的教学活动按纲施训、不受冲击提供好的环境,从而极大限度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管理机构的组织建设,制定出符合教学管理发展要求的工作计划,强化对于管理人员的绩效以及工作考核,协调各方面工作。结合教学发展自身实际,深化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建设体系。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学、协调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责,从而有效改变教学管理管理混乱的局面。在教学管理中要坚持层次性原则,不仅要做到全体管理人员的职责明确,还要做到工作分配协调。通过层次分明的管理机制,明确教学管理的责任范围以及管理范畴。

5结语

为了扎实推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很多职业院校积极引入了CDIO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于计算机综合技能培养体系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方法等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构建了较为系统的计算机创新教学体系,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CDIO模式在职业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慧平.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化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22).

[2]陈冬松.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中国化研究述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第4篇:综合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改革

工学结合、突出职业高素质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随着高等院校数量的急剧增加,提升其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是教育的重点,而增强实践实施工学结合,形成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方可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进步。因此应当增强对工学结合的全面系统研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

1目前工学结合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追求的是高学历和潜心研究,许多家长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读书,不应参与其他活动,更谈不上对工学结合的教学的理解和支持,也因此本科学历更受到众人的关注和重视,而一些人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持有不置可否的态度。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和制约下,学校教育培养的重点很少考虑到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的动力不强,其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仍沿用以往的习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学组织结构方面一般模仿了普通的高等院校,缺乏与本校特色相符的管理模式,专业设置缺乏缜密性和科学合理性,很难起到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作用[1]。

1.2工学结合教育认识存有差距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市场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但是人们对工学结合教育在认知上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的社会舆论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相对不利,家人们不认同让孩子上职业院校,更不认同到工厂企业去,从一定程度而言,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行业兴起,正是为了当时改革开放急需市场人才而涌现的教学形式,随之而来一些高等院校积极推行实施了此教学模式,但是在其发展的20多年以来,工学结合教育进展缓慢,仍停留在对教学机制和教学课程设置的探索阶段,成熟而具有示范效果的典型例子较少。

1.3工学结合教育受到经济的制约

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但是政府部门对职业高等院校的长期资金支持并不充裕,无法满足工学结合教学的改革,许多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难以支持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充分发挥作为职业院校的功能。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条件较差,工学结合培养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氛围,在机械化程度高、社会分工高、开放和大规模的企业经济环境下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我国的大规模企业数量过少,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也较低,经营模式为密集型,而缺乏技术、信息等产业,因此无法为工学结合教育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

2适应工学结合教学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建议

2.1基于工学结合教育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才能支持工学结合教学的改革,首先应当加强完善工学结合机制建设工作,制定校方与企业合作的相关制度和文件,增强对工学结合教育实施的管理制度,动员企业参与制定并实施学生实践管理工作,在规章制度上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整体利益,实现各方的共赢,并以优秀的模式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工学结合教育支持当中。其次各个职能部门应当加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本着为工学结合教育服务的宗旨,以正确的理念和高度的责任心,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勤加沟通多加考虑,为保证工学结合教育的顺利实施,应当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形成统一完整的体系。

2.2优化教学改革,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平台

在合理的工学结合计划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手段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平台首先要从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抓起,学生日常所接触的课程内容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具体事务,应当以专业培养为目标,与技术应用相适应,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国情,把握课程知识和内容在专业中的地位和水平,在教学体系中得以体现专业素质的培养[2]。其次应当以岗位为具体内容对课程实施改革,及时补充时展下创新的科学技术,完善职业技术的新方式,克服课程内容缺乏时效性的难题,科学合理的设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要改革职业高等院校的考核方式,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为基础,增设项目考核、过程考核以及作品等,动员企业、政府等部门增强实现多元化考核,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成长能力。

2.3增强工学结合实践培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只有增强工学结合实践培训,才能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校方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条件,与企业共同建设高水平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通过彼此之间的协议或者规章制度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益,形成教师进修与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培训的长期合作关系。其次校方应当增强对实践的考核,避免有些学生过于敷衍散漫,改善以往传统的知识考试形式,增大实践在考核中的比重,与企业和教师制定相关标准,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真实客观的评价。

3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教育下实施教学改革是社会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应积极总结工学结合教育下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善,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平台,不断增强工学结合的实践培训,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完成其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徐炳文.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改革与职业标准的对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2):36-37.

第5篇:综合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适应了社会发展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与方面。为使高校的教育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社会发展,2007年2月,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各类教学活动中要广泛采用,并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更好的为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导向和依据。

(二)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涵盖的内容广泛,环节繁杂,涉及到所有的师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但有日常事务的管理,还有更多的是为师生提供服务。因此,在有限的管理人员面临众多的服务需求时,信息化的引进,则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及时同步各种数据资源并形成共享,不但节省了人力资源,也节省了多方人员的时间资源,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统筹安排,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以及师生的满意度。

(三)推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教学管理是一个制度化、标准化的过程,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教学活动参与者在教学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下,使教学活动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实现了数据存储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方法统一、数据查询方式统一、数据打印格式统一,实现了教学管理规范化,避免了传统教学管理中的随意性,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稳定、高效运转,有效推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一)教学管理软件以外包为主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促进影响,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发或引进了教务管理系统。但大部分高校均采用了外包的手段,主要运行的是青果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正方高校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清元优软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等。目前的教务管理系统一般分为供教务处人员和院系教务管理人员使用的教务管理端和普通教师、学生使用的用户端。

(二)教学管理队伍的信息化素质一般

虽然信息化建设会带来诸多便利,也被高校提高到重要建设项目的日程之中,但对于负责业务的管理者而言,信息化建设是一次重大的管理改革。管理者不但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还要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对已经习惯于传统工作模式的管理者而言,信息化模式的运行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另外,管理者在熟悉业务的过程中会因个人能力和责任心等诸多因素影响,缺乏主动的对软件进行扩展功能的开发意识,表现出教学管理队伍信息化素质的一般化。

(三)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性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生技术性事物,其本身缺乏统一的完整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因此,各高校在建设初期可能着眼于本校当下存在问题的解决,而非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使得软件的基本数据处于不停的动态变化中,导致后期工作维护艰难。另外,因无统一规划,会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引进不同系统的软件,使得各模块、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不兼容,进而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导致学校在上报数据等工作中出现口径不一等情况。信息化建设的零散性决定了各高校在后期进行整合时会存在诸多障碍。

(四)领导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

学校领导对教务管理信息化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一些工作仅限于计划之中,投入的力度不大,设备的更新与维护费用投入不够,致使学校设备陈旧,死机频繁,病毒侵入,不能及时清理,贻误工作。因不够重视而导致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缺乏高瞻远瞩的引领性政策,缺乏有层次有针对的建设规划,进而使得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缺乏个性化、缺乏有序性、缺乏可持续性且进展缓慢。

三、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一)采用外包和内建相结合的信息化建设方法

大部分高校都是采取外包的形式进行建设,即购买某一家软件,在此软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开发运用或者提出相关定制性的功能。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外包的方式引进已经成熟的管理软件,固然节省了开发的时间,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即刻投入。但是,成熟的系统软件往往具有普适性,而缺少个性化定制,所以,并非外包的软件都能符合不同特色的高校在本校教学管理方面的需求。因此,内部软件的开发建设便能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该校在引进清元优软大学综合教务软件的基础上,依据本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自主开发了“应往届毕业生课程重修报名系统”“大型考试网络成绩查询系统”“毕业生档案网络查询系统”等,有效地弥补了软件功能中存在的不足。

(二)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信息化素养

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信息化有效推进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在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并要定期有针对性的对管理队伍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其执行能力,有效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广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目前国内高校的管理模式无论是扁平式管理还是垂直式管理,基本模式都是高层决策引领,中层落实部署,基层具体实施。因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环境下,要真正利用现代化技术使教学管理科学高效,管理者队伍在信息素养上理应有相应的侧重点,即提高高层管理者在重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意识,增加中层管理者对管理信息化的常识,培养基础管理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校方应同时将信息化建设的绩效明确加入到对管理者的考核之中。

(三)要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全局规划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各部门、各岗位工作实际,进行前期调研和沟通研讨,切实考虑学校长远的发展方向,进行有质量的规划,切不可只满足于解决当下的业务内容。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同样要考虑本校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如满足学分制、分层次教学的管理需求,满足将来人事处相关数据的对接,满足财务处缴费系统的对接以及数字化教学数据的对接等等。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考虑标准化、规范性、科学性,还要考虑和高基报表以及国家教育部评估办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数据采集库等软件的对接。要注重数据的分析,确保信息化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于学校高层下一步的管理决策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确保信息化服务的便捷和共享满足师生的需求。因此,全局性规划十分重要,本文给出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维模式图,供参考。见下图:

(四)领导应对信息化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就最关键的一点是领导有极强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对其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将其提高到校级重要工程。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辽宁省第一所本科高校,其高层领导充分的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2005年校方便开始启用乾豪教务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水平。2009年校方引进了“一卡通”服务系统,实现了学生网络进行课表、成绩信息的查询等功能。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2012年学校又引进了清元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与原有乾豪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了合理整合和集成。2014年学校又提出了“一键式”服务,安装了网络终端自助打印机,实现了学生远程打印成绩单与在读证明等各种常用材料的功能,有效地满足了学生随时办理相关证明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014年8月学校对现有的信息化资源进行了再次整合,与支付宝签订合作协议,成为东北第一所、大连唯一一所开通校园一卡通支付宝功能的学校,为毕业生远程申请相关服务创造了条件,并同步实现了学生网络端即可进行各种考试报名费用的缴纳,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五)以信息化为手段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本校服务

各高校要与网站联合协作创新教育,缩小本校短缺资源与外校优势资源之间的差距,通过非本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广大师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促进本校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2013年,学校建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校级在线学习中心,并通过信息化建设拓展了网络培训形式,采取交互式网络视频同步课堂的模式,主场设在北京,校方设立了分场,有效的将网络集中专题培训、网络直播讲座、网络直播课程、网络公开课等资源纳入教师的网络学习,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使热爱学习的学生进行有选择性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知识,我们要像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倡议的那样,要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在突破时空限制,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上有所行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制定学分互换或替代等相关鼓励或优惠政策,引导孩子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网络“MOOC”学习。为最大程度的达到资源共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还引入了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程,修读合格便可替代人才培养方案中公选模块课程学分。开通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引进了法国欧姆龙公司(Auralog)研发的英语在线学习系统,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的引进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也符合教育部对高校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

(六)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紧跟教育变革信息化

我们除了要关注传统意义上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还要同步关注随着信息化的全球化带来的教育变革。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有效地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提高个性化互动教学的教学水平。同时,要考虑本校将来发展中的跨校学分认定的信息化合作模式,以及本校网络课程的相关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的环节和评估、学生学习时间与效果的保障、学习相关资料的调阅和存档等。依据国家教育信息规划,高校要增强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先进文化。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网站,2015-05-25.

[2]贾飞,伍薇.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3]高福成.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4).

[4]代显华,胡屹.高校教学管理信号的实践与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5]李友良,何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