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综合管理工作范文

综合管理工作全文(5篇)

综合管理工作

第1篇:综合管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高校;外事;综合;档案;管理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展,高校开放办学规模与层级不断得到拓展与提升,教育全球化集团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互动日趋频繁,国内高校涉外教育合作交流活动不断增多,带动了外事档案以及隶属其中的外事综合类档案收整管理工作量的增长。结合该类档案的实际收整经验,笔者分析该类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内容、该类档案的特点与重要性,从自身视角提出对于该项工作的建议。

一、高校外事综合档案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高校外事档案是指高校开展与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及个人在友好往来、学术交流、人才交流、联合办学科研等活动以及高校师生参与境外文化、体育、卫生交流、国际组织履职等各项涉外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具有利用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音影像材料。主要包含外事工作综合管理、校际出访来访、因公出国(境)进修访学考察、外籍师资、中外合作办学、国际会议、联合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外事综合档案是外事专业档案的重要类别和组成部分,根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隶属于外事档案范畴下的WS11类别。主要包含高校对应国际化办学以及开展外事工作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定文件、学校及相关学院部门外事工作的计划、总结及简报、上级外事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涉外工作性文件、日常外事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日志记录、外事工作各类统计报表等以及外事工作会议材料等。外事综合档案是学校外事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外事类档案的基础性内容。

二、外事综合档案的特点与重要性

外事综合档案记述和反映了高校外事工作的管理原则与管理依据,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笔者通过参与多年该类档案收整工作,总结该类型档案特点及重要性如下:

(一)外事综合档案具有的特点一是大数量。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迈进。教育国际化开放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之一。国内高校近年来普遍注重推进国际化办学事业,涉外交流人员及涉外合作项目数量大幅提升的同时相关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的外事工作规章制度不断推陈出新、涉外外事工作的会议、研讨及学习类活动逐渐增多,外事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类数据量日益增加,这些综合性因素促成了外事综合档案的总量呈现出成级数增长的趋势。二是专业性强。高校的外事综合档案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档案收整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外事工作所要求的辨识力和敏锐性,能够采用严谨的工作方式方法,能够妥善在完成文件归档工作的同时保障该类档案的收整的过程安全性与完整性。三是保密性要求。外事综合档案具有外事档案的通用特性之一保密性。从存储的介质、存储环境、收整过程要求等方面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具有较高的要求。

(二)外事综合档案管理是评价高校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外事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高校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对于外事工作的重视程度,落实到具体的重要形式体现就包含各项涉外事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文件的制定是否完善、相关外事工作的计划总结方案等是否完备、外事日常工作日志是否及时完整、外事工作的统计报表分析是否详尽并具有指导性,外事工作会议是否富有成果等。因此,上级部门或高校自身通过以上述档案的收整管理工作情况为依据开展检查评估,即可对高校、相关部门及个人的外事基础性工作做出评价与评定。目前,该类档案工作已成为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测评的重要观测指标和依据。

三、外事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外事综合档案管理的特点与重要意义,对于该类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外事综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技能提升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采用外事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外事综合档案的直接收整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优点在于外事工作人员直接参与接触学校外事工作的各项环节,便于第一手收集文档材料,有利于保障归档的时效性与完整性。缺点在于该类人员往往缺乏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与知识结构,对归档过程中的档案采集和收整的规范性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高校可以采取档案管理部门牵头,以举办培训班、研讨会、专题讲座、换岗体验、校内外档案管理调研等多种形式提升该类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外事综合档案是外事档案的基础组成部分,具备外事档案通有的特殊性,应通开设政策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政治敏感程度及觉悟性,提高他们对于该类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与严谨度。

(二)完善外事综合档案管理责任机制学校可实行档案职能管理部门主导,外事管理职能部门及各相关学院部门具体实施,人力评价职能部门考评的外事综合档案管理责任机制。对于具体的实施收整管理工作的外事管理部门及相关学院部门,可建立“四嵌入”工作机制。即将外事综合档案管理工作嵌入本学院或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嵌入到本学院或部门的日常管理体制,嵌入到本学院或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嵌入到本学院或部门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建立起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担当,评价有落实的外事综合档案管理责任机制。

(三)重视外事综合纸质原始档案收整外事档案的特殊性在于对档案收整过程中的严谨性与保密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纸质档案一般为第一手原始文件资料,能够保证档案归档的根源性及可信度。与此同时纸质档案的原生态特点较强,篡改的余地比较低,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对于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与有着独特的作用,并且从根源上来追踪,目前广泛流行的电子档案绝大多数都是依托纸质档案的存在而存在。因而在当前阶段,纸质档案尚无法被电子化完全取代。做好外事综合原始纸质档案收整工作对于保障该类档案的完整与严密具有重要意义。应将零散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外事综合业务涉及的纸质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与编目,组成有序体系。同时,在档案保存的过程责任部门应划分专用的原始纸质文档保存空间,配置安全独立的保存环境,并购置提供必要的专有硬件设施用于该类档案的永久及暂时存档。综上所述,外事综合档案管理是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高校应针对该类档案的内容及特性,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机制,加强该类纸质原始档案的收整工作。为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性支撑。

参考文献:

[1]张玲.高校外事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分析[J].山东档案,2015(3):55-56

第2篇:综合管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会计;统计;医院;财务管理;综合运用

我国的医疗体制以及会计准则正在不断改革与完善中,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逐渐突出,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能够有效节约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促进医院业务的融合,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医院应该加强会计与统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提高管理会计与统计的地位,不断提升医院工作的效率。

一、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综合运用的意义

(一)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思维模式对于会计与统计的综合应用能够充分挖掘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而不断丰富其财务信息收集的渠道。除此之外,会计与统计的综合应用还能够科学分析医院财务的管理以及发展状况,有效提取财务数据中的有效信息,为医院今后的发展以及财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应用会计与统计综合的财务管理方法开展工作时能够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进而提高数据采集的标准化,突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不断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会计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能,而统计又能够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预测以及核算的基础数据支持,不断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结果,为医院创造更加的效益,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随着我国新会计财务制度的提出与实施,新会计财务制度对于医院的成本管理具有促进与提升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医院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预算管理工作重要程度的认识不到位。首先,很多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时候都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医院业务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上,认为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太大的意义,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甚至都不具备预算管理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这样就会导致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出现严重的滞后现象,甚至存在较大的数据错误,对于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没有任何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很多医院在进行预算管理编制时使用的方法较为单一,甚至还在使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方法进行,由于此方法更加侧重于财务收支预算的管理,因此与当前医院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不相符,其使用效果出现了较大的偏离,进而导致医院出现预算管理不准的现象,降低了医院的资金利用率以及执行效率。

(二)财务内部制度不完善要想提高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综合应用效果,就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都存在财务内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缺乏实际的威慑力,总是存在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除此之外,很多医院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时都存在严重的信息透明度低的问题,医院的采购工作以及工资信息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

三、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综合运用

(一)规范医院会计日常核算会计日常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统计能够为会计日常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保障日常核算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数据信息系统。只有保障日常核算工作的准确与规范,才能够为医院的财务管理以及发展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持。因此,医院必须规范会计日常核算工作,充分考虑医院经营的真实需求与状态,不断完善核算制度以及轮岗制度等。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进行原始单据填写时必须保证原始数据以及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够促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保障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落实基础工作和人才筛选医院在利用会计与统计综合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落实会计与统计的基础工作,同时加强人才筛选的力度。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基础工作能够为其他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与财务信息,而统计的基础工作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进而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保障财务管理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此外,医院还应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招聘的要求,重视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提高管理信息化程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医疗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医疗以及保健的需求逐渐增加,为医院业务的拓展提供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因此,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提高对时代的认知,增加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医院应该对现行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同时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财务的精确管理以及对成本的优化控制。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整个医院的业务流程以及管理体系整合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资金成本管理,实现各部门数据的共享,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参与到成本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去。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成本分析的模型,对医院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通过分析结果的对比交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而对分析的模型进行修正,同时以此为依据改良成本控制管理的方式,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起到成本控制、预测发展趋势等作用,因此,医院应该规范会计日常核算,落实基础工作与人才筛选,同时不断提高管理信息化程度,才能够发挥出会计与统计的综合作用,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艳芬.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综合运用研究[J].商讯,2020(10):66.

[2]秦雪飞.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综合运用[J].纳税,2019,13(31):165.

[3]张洁.浅谈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综合运用[J].财经界,2016(32):273.

第3篇:综合管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财政总预算;预算管理;会计核算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及管理现状

财政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程的不断推进,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模式逐步优化,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成为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财政部门全面开展预算管理制度,优化会计监督流程,为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方式提供保障。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办理财政各项收支、资金调拨及往来款项的会计核算工作;根据财政收支的特点,妥善解决财政资金库存和用款单位需求的矛盾;通过会计核算和反映,提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为贯彻落实上级财务报告的相关政策,国家也紧跟其发展趋势不断建立完善会计准则制定体系,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内容的科学化、系统化降低了财政数据的不准确性,有效提升了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水平,为现代财政制度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基础。

(一)系统规划逐渐完善近几年来,财政部门相继制定并完善了政府会计准则等相应指标,颁发了系统的会计单位报表,完善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使各职能的执行有政策可依,与此同时,财政总预算会计随市场经济趋势发展也还在持续完善中。上级国务院财务制度通知内容表明,带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已经呈现出了基本框架,能够更好地为实施总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保驾护航。

(二)制度改革不断强化由于财政部门的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部分财政部门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财政部门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原有的财政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的需求。为了提高整体的工作水平,财政部门先后以经济发展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执行了相关的补充条例,以期提高财政部门的管理工作水平。财政部门以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前提,逐步完善并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优化了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流程,全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并在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会计与会计功能充分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同时,财政部门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增设的相关的会计科目,完善了会计核算体系,强化了会计科目与业务实际情况之间的统一性,标志着新的政府会计体系得到健全完善。

(三)总预算职能的有效发挥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要求财政部门以去年预算管理工作为基础,全面了解总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率,针对各个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了解,评估各个机构的职能履行情况,提高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前瞻性和预先安排的职能。总预算会计的职能划分和岗位设置建立在守恒准则上,分别开设了多种类型的资金会计核算,财务预算执行报表、和会计账户管理等不同工作岗位,规范内部控制运行流程,有效发挥各项工作职能。

(四)数据信息多元化在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它对新旧制度进行对比,阐述了新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新要求,即强调了总会计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预测性、可比性。然后指出了为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仍需做出的几点努力,就在于重视总会计道德修养提升和队伍建设,保持总会计工作开展的前瞻性和全面细致性。通过增加核算方式,细化核算收支,总预算会计信息的增加有效解决了财政财务方面的经济问题,信息多元化的不断呈现也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逐步提升。

二、财政总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预算会计形式发展缓慢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调节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方式,优化市场经济活动模式,提高市场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进而全面提高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政府投资形式的多样化,政府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呈现出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促使总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大大增加了政府预算会计工作的难度,对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仅仅停留在政府直接拨款的层面了,并没有根据时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改进总预算会计核算的整体工作水平,降低了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出财政部门的实际业务情况。

(二)总预算会计核算基础落后根据目前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相对比较落后,大部分财政部门依旧采取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收付实现制依旧是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方式。由于收付实现制本身具有一定的不足,导致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整体质量不高,仅仅只能反映当前实际发生的实收实付的数额,并不能对未来年度的收支情况进行如实的反映,因此导致会计信息具有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影响到财政部门收支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总预算会计管理工作不善目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单位内部管理的不规范、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资产物资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财务专用章随意使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有的单位法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由一人保管;有一些单位因为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不重视会计工作的管理,不重视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未按照岗位设置要求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足额配备相关人员,明确岗位人员职责分工,导致其内部管理日渐松散。

(四)预算管理信息较为封闭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财政部门具备充分的信息。但是,部门单位并没有构建完善统一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降低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部分单位并没有实现电子化会计核算方式,手工操作依旧是很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导致预算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手工操作失误导致的预算管理风险。同时,部分单位对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缺少正确的认识,并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忽视了预算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和利用工作对预算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导致总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信息依据。

(五)总预算会计支付制度的不协调部分财政部门的总预算会计支付制度与实际的预算管理工作存在不协调的问题,财政部门的总预算会计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差异,两者采用的是不一样的会计核算基础,直接导致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核算收支标准不统一,会计核算科目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和国库支付制度存在差异,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暗箱操作的空间,舞弊风险系数增加,不利于提高总预算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总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财政部门要加强总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就要增强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观念,强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效率,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预算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提高预算管理工作制度的科学性。同时,财政部门要从源头上控制预算单位乱开账户行为,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为下一步实施账户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财政改革和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专题调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预算执行的科学性。

(二)完善总预算制度体系建设结合财政国库管理的经验和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完善总预算会计机构设置、账户管理、财政资金收缴和支付管理、会计核算与对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基础规范。研究扩展总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科学设置会计核算账册体系。研究整合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根据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进程,逐步将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并入财政总预算会计,统一反映预算内外收支信息。

(三)提升总预算会计管理工作质量当前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工作虽然较前些年进步不少,但是仍然有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强工作力度与改革力度。在与预算单位的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着在的阻碍要改变其思想认识,管理人员应有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具体工作情况,总结调整相应的管理具体内容。同时,财政相关部门要强化财政管理工作的力度,加强财政部门内部相关部门的团结与协作机制,提高总预算会计工作制度的执行效率,提高账务的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优化财政资金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为财政部门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四)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财政要遵循财政部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的基本思想,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体系、数据中心和运行维护体系等,建设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财政总预算核心业务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实现数据共享,管理程序规范、透明、严密和高效,优化整合信息系统性能和效能,提高管理的质量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财政总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更好地为信息技术产业服务。

结束语: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一种专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对促进我国财政部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优化我国预算会计体系,提高我国整体的预算会计工作质量。只要根据国家形势要求把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做好,财政总预算就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勇.论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16-17.

[2]田峰.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有关问题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8(23):112.

第4篇:综合管理工作范文

一、目前存在于我国核电项目总包合同形成阶段主要的管理问题

1.合同形成阶段,合同准备和启动项目管理工作的割裂。

在大多数项目管理教课书中,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从项目合同签署后至完工移交进行的相关管理工作。因此,我们的项目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和重点往往是合同执行有关的项目管理工作。对合同形成阶段而言,一方面,有些项目管理者认为该阶段不应该启动项目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有些认为应该启动项目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又不知道和明确应该实施哪些工作。例如在笔者参与的核电项目中,有不少项目管理干部会说:“总包合同还没有签署,怎么启动管理工作。这个阶段应该是你们总包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而对于总包合同管理人员,也会发现一个问题:由于没有项目管理人员启动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总包合同管理人员对项目的工作范围、成本、进度、质量和风险等众多因素和情况又无法都做出专业的判断。在权衡合同条款的利弊,以及进行成本和报价测算时的困难重重。”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和总包合同管理人员在认识上的这种差异,导致总包合同形成过程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支持,从而造成合同谈判目标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晰,谈判周期长。同时,完成谈判的总包合同又可能存在规定不清晰,无法全面指导项目实施。

2.总包合同责任分析不足。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对于大型核电项目来说,由于核电行业的封闭性,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仍尤为突出。截至目前,我国拥有核电项目投资资格的集团为中广核、中核和国家电力集团,三个集团又分别拥有各自的工程公司。于是就出现项目的业主是由这三个集团控股的业主,而作为总承包商的工程公司又是由这三家集团全资或者控股的企业。因此,相当一部分领导认为:“既然项目业主是集团的,工程总包方也是集团的,双方的总承包合同写那么清楚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一些认识,导致大家往往忽视总包合同的重要性。因此,在总包合同形成过程中,对于总包合同范围的描述和责任的划分不清晰。这种情况导致在后续的合同执行中,业主方和承包商对于某些工作由谁负责产生争议,还有出现一些设备的遗漏采购或者重复采购。此外,由于责任划分的不清楚,当项目出现延期和/超支的情况时,这个责任是业主承担还是总包方承,双方往往又会出现争议。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对项目实施的进度、费用和质量等情况产生影响。

3.总包合同的宣讲和商业意识培训的不足。

在笔者的实践中,总包合同签署后,总包合同管理人员要进行总包合同的分发和宣讲,以提高项目实施人员对合同和项目的了解。在实际情况中,会出现:分发的合同文本往往停留在领导手中,未做到人人可以阅读和了解总包合同。同时,由于核电项目实施周期较长(长达5年),以及人员流动的因素。项目执行人员的商业意识逐渐下降,对执行过程出现的变更和索赔事项未能及时的发现。由于分发不到位,宣讲培训的不足,使项目实施人员无法很好的落实总包合同要求,按合同的规定向业主提供最终的项目产品。

二、总包合同形成阶段问题改善的对策

1.总包单位提前介入项目和启动项目管理工作。

总包合同签约前,总承包商通过提前的介入项目,帮助业主进行规划项目,能够更多的了解项目信息,发挥项目咨询的能力,促进项目落地,与业主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后续签署总包合同奠定基础。其次,总承包商介入项目后,根据对业主初步期望和需求的明确,启动前期的项目管理工作。这里所说的前期的项目管理是指对整体项目管理的策划(例如:制定项目的范围、进度、预算和项目执行计划。)这些前期的项目管理工作为总包合同的准备和谈判提供有效的信息和输入。后续总包合同的准备和谈判,又促进了对项目管理的调整。直至业主和总承包商对后续项目如何实施达成一致,也就确定了总包合同的签署。

2.规范的总包合同责任检查表。

在近十年的核电建设中,中广核集团完成10台核电机组的商运。通过合同的执行,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良好实践和经验反馈总结并形成规范化的总包合同责任检查表。这种标准检查表有助于总包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策划的情况进行梳理。对发现的重大责任,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使承担这样责任的风险将低,有助于后续合同准备和合同谈判时设置谈判底线和合同价格。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总包合同责任检查表大致内容应从:业主因素、分包商因素、内部项目执行因素、进度因素、商务因素等方面作为大的要点,通过进一步分解这些因素来检查可能涉及的责任和风险。

3.规范的分发和定期的合同宣讲。

总包合同签署后,进入合同的执行阶段。在这个交接点上,要做好总包合同的分发,保障每一位项目参与人员可以了解到总包合同。通过合同宣讲,将合同的规定和项目执行的规定向每一个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讲解。合同宣讲应该由参与合同谈判的项目经理、总包合同经理、设计经理、采购经理、施工经理、成本经理、进度经理以及安全质量经理向项目团队全员进行宣讲。对合同的范围、设计的要求、预算、关键路径、变更管理、质量要求以及合同谈判中需要关注的重点等情况进行介绍,使得每个项目的参与者对项目都有全面的了解。后续根据具体下达和分解的工作包、预算和进度完成工作。同时,总包合同管理人员应根据项目的人力投入计划情况,合理的安排周期性合同宣讲,使项目参与人员对项目的理解紧紧围绕总包合同,围绕业主的需求和公司执行项目的要求。

三、结语

第5篇:综合管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教育;教育管理;管理模式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新时代,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随着人文关怀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对人文关怀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且也有很多高校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体系,使教育管理工作步入了创新发展的轨道。但也要看到,由于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仍然占据一定的地位,个别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人文关怀不足的现象,特别是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育管理工作仍然以高校为主,制约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就需要高校应当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着眼于破解当前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制约因素,采取更具有创新性和效能性的举措,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努力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一、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一)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意识薄弱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在落实人文关怀理念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这也直接导致教育管理水平不高。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个别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将“以人为本”上升到战略层面,在开展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缺乏针对性和效能性,导致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了诸多矛盾。有的高校则不注重管理理念创新,特别是没有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在制度设计方面过于强调高校管理工作的“主导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人性化”管理仍然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有的高校则不注重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建设,特别是没有将互动性、融合性、渗透性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导致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不高,而学生对教育管理工作也存在较多的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二)社会治理理念缺乏有效融合将人文关怀与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应当更加高度重视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着眼于构建更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教育管理机制,将“社会治理”理念作为重要的教育管理思想。但从当前个别高职院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缺乏管理创新的问题,特别是没有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方面不够到位。有的高校不注重构建教育管理工作的学生参与机制,比如在打造教育管理平台和载体方面不够到位,学生无法了解高校教育管理的理念和内容,因而也就不可能很好的遵守相关制度。有的高校则不注重对当前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特别是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就直接导致教育管理模式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有的高校则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在构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沟通、互动、交流平台方面比较薄弱。

(三)教育管理体系建设有待完善要想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对现有的教育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使其更具有人本性。但从当前一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能够满足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但按照人文关怀的要求来看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问题,有的则不注重构建更具有科学性的教育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调查研究工作也不够到位等等。有的高校则不注重强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而且在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流程、教育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缺乏持续创新,直接导致教育管理工作无法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优化和完善。总之,从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按照人文关怀的角度,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十分重视教育管理工作,而且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按照人文关怀的要求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个别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效能性不强,需要引起重视。

二、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优化策略

(一)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更有效地落实人文关怀理念,至关重要的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入手,正确处理好“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的关系,既要强化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并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也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这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既要重视制度建设,也要重视模式创新,进而使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路,也要更加高度重视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建设,特别是要将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并且通过互动性、渗透性教育,最大限度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在落实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过程中,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应当更加重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要在强化自身职业道德水准方面狠下功夫,通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好人文关怀视域下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有效实施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文关怀理念,还要在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有效实施方面狠下功夫,最大限度提升教育管理的综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应当建立教育管理综合性管理体制,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方方面面都应当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进而形成强大的教育管理合力。要更加高度重视“寓教于乐”教育管理载体建设,比如可以多开展一些与教育管理相关的演讲比赛活动,学生在参与演讲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接受“洗礼”,进而提升规范意识。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有效实施,还要切实加大教育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方案和优化措施,使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持续提升。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比如可以打造高校教育管理平台,将各类教育管理工作融为一体,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建立“风险点”监测与防范机制,进而使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三)着力优化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对于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向纵深开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同时也能够在落实人文关怀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这就需要高校应当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将教育管理工作融入各项工作当中,比如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教育管理工作与之进行有效结合,深入调查和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优化和完善教育管理体系,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优化教育管理体系,也要更加高度重视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建设,特别是要更加高度重视全面教育管理、全员教育管理、全方位教育管理体系当中,使各个层面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优化教育管理体系也要更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有利于优化和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同时也能够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高校应当在这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要更加高度重视教育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建设,比如应当进一步拓展教育管理领域,强化教育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有机结合,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努力形成教育管理合力。综上所述,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加强教育管理工作,才能使高校教育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更具成效。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特别是要着眼于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更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效能性的方法和策略,重点在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有效实施、着力优化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努力,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薛峰峰.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0-21.

[2]侯燕玲.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