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精选(九篇)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第1篇: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家长

幼儿的德育就是其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教育。所谓环境就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长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因素。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的生长。一个婴儿来到这个关系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中,他要经受各种考验才能够长成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所以,幼儿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决定了他要成长成什么样的人。

一、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

有的家长还没有对德育教育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所以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太过随意,没有做好一个文明的榜样作用。其实,孩子小的时候学习的东西都是在父母那儿模仿过来的,可以想象这回给孩子带来多大不利的影响。有的家长交给孩子一些错误的理念思想,比如:他打了你就要打回来,他踢了你一脚你就要反咬他一口等,这样的歪曲德育教育导致的结果将是孩子从小就好强,天不怕地不怕,吃不得一点亏,喜欢斤斤计较??如果任由其发展,听之任之,孩子可能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为了让孩子能够长大成才,大人要慎重看待孩子的启蒙德育教育,从小就要给孩子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美化孩子的周围空间。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就是人一生在家庭环境中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活的基本场所,人在那里接受了最初的启蒙和最长时期的教育影响。家庭教育给予人最初的感染和长时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也现代人现代教育中的最重要环节,没有一个害的开始,怎么会有后面美好的人生呢?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也是最初父母给予的教育,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学习到的经验。可见,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不可缺少。

(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1、家长,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启蒙老师是指人的第一个老师。在一般人心里,它所指的是实实在在有教师身份的人,所以大家都会把他和幼儿园老师或者教师联系在一起。其实,真正给予孩子最初的引导,进行人生最初教育的人,并不是教师,而是从家庭开始的,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家庭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素质的提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们的眼中最期盼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好表率,孩子们尽力的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良好言行总是带动着孩子们的指向,孩子的家长,虽然个性会有不同,但处于“家长”这样的一种身份,就注定了是孩子身边最亲近、最直接、最全面的教师。

2、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体魄,是孩子智育、德育和美育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伙食营养协调,进餐的环境轻松、和谐,让孩子每餐吃好、吃饱、吃的愉快。这样,吃下去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要加强孩子的锻炼,要多带孩子去室外锻炼锻炼。对孩子来说,在体育锻炼中的获得,不单是一种体力、体魄,还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体验,是孩子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

3、提倡民主教育

出色的孩子拥有健康的性格,这都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围。家庭的民主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尊重,是家庭民主的生命所在。平等并不是说孩子可以完全拥有自己事情的处理权,而是强调孩子在家庭中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尊重是把别人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人的想法,认真聆听他的心声。

4、塑造良好的品德

(1)、文明礼貌、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团结友爱,这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一定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对任何人都要讲文明懂礼貌,要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须要做到的。

(2)、培养诚实、正直的美德。诚实、正直,是做人的基本态度。要从小教育孩子不撒谎,踏踏实实做人,以诚实、正直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事。培养孩子做正直的人,还要在家庭里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从家庭生活中培养正直的做人态度和品质。

(3)、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应是一代新人的基本素质。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听长辈的话;和长辈说话要和气、礼貌;努力学习;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热爱劳动。

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示范

(一)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老是对亲人、同事、朋友说谎的父亲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老实,不说谎”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就会带动孩子的一些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

(二)寓教育于故事游戏中

儿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三)教导结合,启发思考,培养孩子言行一致

教导结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使孩子切实达到言行一致。有些家长,虽然也给孩子讲故事,但往往不考虑孩子能否辨别其中的是非、恶善,不明确怎样引导,能够让孩子从中学到一些什么,而是听其自然。这样即使是有教育意义的文艺材料,也往往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现在家家有电视,家长常管不住孩子看电视,这就更需要家长的引导教育。如果不加分析,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

(四)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第2篇: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在农村学校任教过的我,深深感受到与家庭教育配合工作推展的艰难。我认为,现今农村家庭教育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放任型”家庭教育

这主要体现在:(1)父母都在外工。我做个统计,农村学校每班几乎30%的学生父母在外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由于年事已高,老人根本无暇监督与辅导孩子学习,而且孩子脾气倔强,也根本管不住。这种隔代人教育(祖父母)与父母的教育往往形成对立面。隔代人教育在溺爱的区域徘徊不前,包括无原则的满足、过分的代替包办、盲目干涉袒护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2)父母责任心不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一些喜爱、玩耍或只顾念“生意经”的家长,根本没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而是任其放任自流,却不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其子女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子女的教育具有熏陶作用。

二、“依赖型”家庭教育

一直以来,特别是在农村,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孩子的启蒙老师理所当然是孩子在学校接触的第一位老师。有很多家长常在我面前诉苦:“我们管不住孩子,他只听老师的话,只有靠老师多费心了。”当然,老师肯定该尽力教育,但家长就一句“管不住孩子”将其责任推托吗?其实我们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应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应该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家庭中的父母才真正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他们不仅仅是孩子启蒙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三、“文盲型”家庭教育

“家长一落后,教育就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拳脚相加,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制胜不听话的子女。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恶劣后果,它会使青少年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还会产生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甚至会有极端之举。在农村,文盲率极高,很多家长连字都不会认或写,他们又如何对学生进行辅导呢?他们对教育的意识又如何呢?有些家庭的家长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做事从不考虑小孩的感受,从不让小孩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容易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四、“特殊型”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致使“双亲之爱”变成了“单亲之爱”;有的家长则是对孩子进行“恨铁不成钢”的专制式的教育;还有更为特殊的“母亲不管,父亲也不管”的放任型家庭教育……这些原因使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还有一部分再婚的家庭中,因后爹、后妈受传统的观念的束缚,在教育非亲生的子女时产生心理障碍,使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失去了良机。另外,家庭的贫穷使得全家人为生计而奔波,无暇也没有能力在意对孩子的培养上了。

小学生自制力本来就很差,再加上这样的家庭教育,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如何达到健全?这种现状令人担优,而且无法去改变。但我们除了担忧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想办法“因材施教”进行弥补了。

1、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处理上

(1)作业布置多了,反而“事倍功半”——完成率不高,质量也不高。所以,家庭作业要布置很少而精,而且布置一些难度不高易完成的家庭作业。(2)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作业放在家庭中去完成,比如一些小制作。(3)实行“奖励”制度对家庭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一般一周一次较好。

2、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与学校双向联系手册、电话联系等方式,除了与父母对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情况作相互了解外,还应注意通过巧妙的方式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对孩子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就算不能辅导,但总可以督促。例如在家长会上让学生向家长展示自己近期在校成绩:一次优异的作业、一次精彩的演讲、一次爱心奉献。班级也可以设立各种单项奖,让家长发现子女的闪光点,有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思想、情感,为孩子健康发展健全性格,营造一份宽容的育人氛围。

3、对学生课外读物的处理上

凡涉及了解课外的知识,学生轻常叫苦,就连一些基本常识都一问三不知。主要是因为家庭没有经济能力承受,就连凑一点学费都来之不易,再加上农村学生见识面窄,耳闻目睹的东西也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有几种建议:(1)每个学生买不同的课外读物,全班交换着读。(2)老师多收集信息经常向学生介绍。(3)建议学生多看新闻类电视节目,但强调注意把握时间。

4、老师同时扮演父母的角色

第3篇: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弟子规》;教育;道德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一句经典名言,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又是在中国的每一个农村和城市都是随处可见的标语,可见,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然而,学知识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教育,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孩子在步入学校接受教育之前,父母充当了家庭教育的“老师”。俗话说:“打好底子筑高楼”。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底子,是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然而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却面临严峻的问题,家长文化素质、思想意识的高低,家庭的社会人际关系,制约着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孩子一出生就会无可抗拒地接受家庭教育多种因素的渗透和影响,并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世界。毫不夸张的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影响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大部分家长在孩子懂事之日开始,就迫不及待的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把孩子送到兴趣班,接受一些兴趣教育,比如画画、弹琴、舞蹈等,这对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来说,实在是操之过急。目前中国的家长过于急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面,而忽视了教育孩子的道德观念的教育,要知道,家庭道德观念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之前有一些社会问题如“我爸是李刚”“马晶晶作弊”“长春马六打人事件”等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事件,都是由于其在幼年时家庭教育的缺乏,如果道德教育充足,就不会有广东佛山那么多人对一个弱小的生命视而不见。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从古至今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更有《弟子规》,《颜氏家训》等丰富的教育经验总结。这些书目最主要的就是教育人的伦理道德,可以说,一个孩子从懂事之日开始,就要接收家训,教育社会伦理道德,使之长大后成为一个懂得道德礼仪的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乾隆年间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全文360句,1080字,内容包括为人子弟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特别讲求生活和做人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人们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作风的读物。?钱文忠在书的序言中说,《弟子规》曾经是不少私塾先生选用的重要教材,特点在于和《三字经》各有侧重。“假如说《三字经》偏重于知识,那么,《弟子规》所偏重的则是规矩。”因为现在的孩子不缺乏知识的来源,而缺乏规矩的养成。《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的就是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

儒家学说强调的“孝”,也是《弟子规》放在首要的位置讲的。而在《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让孩子做到这些一点也不过分,这是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易,难道不应该回报父母吗?“冬则温 夏则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则是如何感恩父母的标准,虽然在现在来说,我们可以不必严格的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孝敬父母,但至少也得做到听父母的话,懂得嘘寒问暖,这样可以使父母欣慰。再一个就是要让孩子从行动上懂得孝,如果孩子每天只是嘴上读诵《弟子规》,行动上也稍有体现,但是心里不是真正愿意去做,就不行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对孩子起到表率作用,自己行孝,示范给孩子看,孩子耳濡目染之后,自然也在思想里实现了孝道。

《弟子规》中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与同辈互助互爱。“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弟子规》中,讲了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应当早睡早起,珍惜时间,生活简朴,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应当从小开始养成,一点一点慢慢培养,不断进步,好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教育孩子诚信呢?“杀猪示信”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例子。父母不能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一旦答应,必须实行。否则,孩子会以家长的错误来为自己的错误做理由。“凡出言 信为先”要求的是所有人。

所以,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学习《弟子规》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孝、悌、仁、爱的核心思想必将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青年学生。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李毓秀.弟子规[M].中华书局,2005.

[3]沈芳.《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J].文学教育(中),2012(10).

第4篇: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孩子 素质教育 家长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40-01

教育界一直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无疑这样的提法是具有战略性的,孩子就像是可以塑造成各种形状的泥人,大人怎么捏,孩子怎么成形。父母是决定孩子素质的根本因素。因此从前瞻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应该同时从父母抓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榜样。父母的性格、父母的言行、父母为人处世的准则都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不断渗透到孩子的思想深处。这也是为什么全家人会表现出很多共性的原因。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启蒙不能替代的角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我们是否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够格吗?

素质教育强调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意愿,有自己的权力和独特的需要。父母自身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对于提高学生素质非常重要。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深的影响,都会牵动着孩子的思维神经。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健康、活泼、有坚强意志、自理能力强独立、聪明伶俐的孩子。那么,作为父母,把素质教育只是当成一句口号是不行的,而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从他咿呀学语开始,父母亲就不只是让孩子能安全健康的一天天长大了事 ,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 。

从孩子懂事开始, 孩子就不是我们的“玩具”,“活宝”, 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一些错误的言行当乐子,比如骂人, 比如不懂得尊重别人, 取笑别人,还会在孩子面前对别人讲述孩子是如何如何说, 如何如何做的,当乐子讲 ,岂不知正是这一次次讲述,也正在一次次的强化孩子错误的行为。还有些父母,由于对孩子期望值高,经常会自觉不自觉的否定孩子,简单的否定毁了孩子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自信。

谁都不是天才,做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相同的错误不再犯,一次比一次做的好。时下, 当我们一次次指责学校老师教育有问题时,我们是否意识到问题往往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当我们责怪孩子不爱学习时看我们自己是不是做好了榜样。有的家长也许会说:我在孩子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 给他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 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熬夜。家长甚至取消了自己所有的娱乐和应酬,怎么这孩子就是不听话不长进,每天就知道看电视玩游戏, 不来点硬的作业都很难完成。真的是孩子不好吗?孩子从来就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要输也是输在父母手中。

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求好心态。我们都希望明天会比今天好,希望自己的后代会比自己过得还要好。可万事都需要从现在做起才能真地实现发展和飞跃。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过分追求完美,忽略了自己身上的瑕疵,只是将目光盯在孩子身上,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偏差 ,有这样一种父母,他们拿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是对孩子个性是一种变相的扼杀。生活中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往往简单粗暴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常常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即使有进步也只是暗暗窃喜,对孩子极为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好孩子可是夸出来的,家长的肯定和赞许,无形中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励着孩子去努力获取更大的进步。

孩子先天的智力因素已经无法改变, 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能力和特点, 指定孩子可以达到的行为目标,主动关心孩子 ,耐心听孩子的述说,让孩子在相对宽松和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慢慢养成自信,独立,积极,乐观,有爱心,知道感恩, 有自制力,有责任心的良好的性格特点,并且努力提升孩子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未来绝对不是一片坦途 ,我们不可能,也没有能力一直给孩子指向一条溜光大道。让孩子懂得, 除了张扬自我还有克制和包容,懂得团体协作,善于社交, 当我们的孩子有了这样良好的基本素质之后,他会有自己的目标和动力, 会去主动学习, 而不是在家长监督和逼迫下敷衍了事。

家庭教育在注重细节的同时,还得始终如一,家长以身作则。现在有些家长们对孩子要求比较高,要求孩子这样那样,但对孩子的要求自己却做不到。“很多孩子会抱怨:爸爸心情不好就拿我出气,自己天天上网打游戏,还不许我玩;妈妈一边不许我骂人,我做错点事情她就骂得很凶;我在家做功课,他们自己搓麻将;叫我要关心他人,却对奶奶很凶……”。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养成,希望做家长的能和孩子一起培养做人的细节,一起进步,这样才能双赢。

我们必须要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作在跑道上完成长跑,要不停地为他鼓掌欢呼,为他们“加油”。培养孩子“就算跌倒一千次,也要一千零一次站起来”的胆量和气魄,使他们能够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面对当今应试教育的重压,使我们最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也仿佛在异化。其实孩子并没有变,是我们家长的心态变了,因此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把心态摆正,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便可以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和他们身上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合格的父母不是给孩子积累多少财富,而是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积极向上自信坚韧的强者 。父母要自觉给孩子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可以这样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好的行为习惯、好的做人原则,对孩子能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反之,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危害。

第5篇: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推荐理由“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做个‘不讲道理’的父母”“规矩太多,难成方 圆”……在创造了销售奇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作者尹建莉出版了她的第二本育儿书,里面有很多这样看起来让人心惊肉跳的标题,大大地挑战着现在很多父母跟风、信奉的流行育儿理念,甚至也挑战了很多育儿专家的说法。

细读之后,你会发现尹建莉实则是在以一种非常严密的逻辑、经典育儿理论以及她自己的育儿经验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为基础,剖析育儿本质,还原教育真相,为父母送上了宝贵的建议,真诚的劝诫。

看似简单的,往往暗藏玄机;看似复杂的,其实也许有万能钥匙可寻。在育儿中,对孩子恰当的爱与父母的自我成长,就是那把万能钥匙。

精彩书摘

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

一个完全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把信任还给孩子,必然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

没有自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它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且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不必急于否定启蒙教育

把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和认识,其实这两者完全不对立。人的天性是爱学习的,如果学习没有奴役过孩子,孩子是不会反感学习新知识的。不要把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混为一谈,否则会导致走两个极端:早早逼孩子学习功课,令孩子厌学和大脑迟钝;什么也不让孩子学习,误失启蒙教育的良机。

“讲道理”为什么不管用?

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很多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孩子的想法和她的不一样,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劝说孩子服从,让弱小的孩子举起思想的白旗。还有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不高的见解。可见,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

第6篇: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

[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第7篇: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孩子的素质教育。“三农”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离不开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建设,其中农民尤其是农村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在新形势下,农村的家庭教育该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在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和人生指导方面,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重视并完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家庭的幸福,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目前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非常重视,不仅加大投资建设的力度,还加强师资力量,从而提高了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随着农村教育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家庭对孩子期望值的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是天生的,在这个阶段,父母既是他们行为的榜样、学习的蒙师,也是他们生活的参谋和感情的挚友。所以,父母的一切行为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包括父母的价值观、期望、态度和教育理念。但是,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流,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发严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优良的家庭教育无论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情操素养,还是生活习惯方面,都能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使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农村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1.农村家庭教育责任缺失

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流导致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或者进城经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往往一个家庭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或者经商,留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农村。这些孩子的年龄普遍偏低,一般在2岁到15岁之间。城市的生活成本高,孩子的借读费也高,但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却偏低,难以将小孩留在身旁,只能留在家乡。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农村学校中,父母双方或者有一方在外务工导致孩子留在农村的学生是其他学生的2至3倍。父母外出务工的孩子只能由家里的老人来照顾,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可能是隔代亲的缘故,家里的老人大多采用溺爱的方式去照顾管教小孩,尽力甚至是超出能力范围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反而在道德和精神方面对他们造成疏忽,甚至采取放纵放任的态度,这样对小孩的身心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本来就不高,何况是他们的父辈基本上都是文盲,是无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的。他们不仅无法给孩子们提供学习方面的指导,也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性。还有的父母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来照顾管教,同样的,他们的照顾管教也仅仅是物质上的。虽然他们非常关心孩子,但是在生活习惯培养、心理精神上的引导却是少之又少。长期下去,孩子极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或者出现自卑甚至是自闭的倾向,从而形成孤僻、胆小、懦弱的性格。另外一些家长因为其他的诸多原因,选择让孩子自我管理。孩子本来就是未成年人,缺乏自控能力,根本无法自我管理,也不能完全地明辨是非,这等于是无人管理,自生自灭。还有一些家长由于长期在外,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觉得亏欠很多,就尽力在物质金钱上去弥补孩子,这样反而会导致孩子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从小不知道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再加上孩子本身就没什么自我约束能力,久而久之,极易沾染上一些不良嗜好,长大后也容易误入歧途。

2.农村家庭教育设施缺乏

农村孩子除了学校的教科书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课外书籍,也没有其他获取知识的途径。学校和家庭也缺少一些名人名言、箴言佳句,去鼓励孩子刻苦学习,培养情操,修养道德。在农村,也很少看到一些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素质培养和多方全面发展的设施和场所。缺少了这些设施和场所,除了上学,孩子们就只能玩一些简单的游戏,根本无法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甚至有一些孩子沉溺在电视里,这样极易养成自闭内向的性格。更有甚者,一些孩子还会沾染上一些不良嗜好,诸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最终逐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造成农村家庭的悲剧。

3.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很少去关心,有的甚至是不管不问,还有些家长连孩子在学什么课程,上几年级,班主任是谁,都不太清楚。农村家长也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学校的事情,跟家庭无关。他们只是在物质上、生活上去满足子女,精神上也缺乏沟通,把管教孩子的事情全都推给老师和学校。但是,当孩子出了问题,家长又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例如有的农村,老师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反映给一些家长,家长却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孩子的学习,也不赞成孩子在晚上再去花时间学习,他们认为那样不仅浪费电还影响身体健康,他们也不把孩子的学习问题归责给老师和学校,而是认为学习的好坏是天生的,跟后天的努力培养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论花多少功夫都是白费劲。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解决策略

1.改变观念,转变农村家庭教育方式

事情的发生一般跟人的观念是息息相关的。农村家长缺少对家庭教育的足够认识,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又相对落后。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家长必须提高自身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承担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重任。有的专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反哺教育法”,主要是把学生组织起来,评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家长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孩子,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有专家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穿衣风格、讲话方式、为人处事,甚至是笑的方式,都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一言一行。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言传身教,父母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对家庭的重视,对自己一言一行的要求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要。

2.构建农村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有专家指出,必须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第一,家长必须改变自己对家庭教育的观念,要认识到孩子不仅是自己的希望,同时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帮助。第二,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对家庭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舆论上,政府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同时,相关教育政策要照顾并向农村倾斜,不仅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还要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更要积极争取社会慈善机构的支持,创建良好的农村教育环境,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加入进来。第三,家庭、学校、社会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三位一体”的良好教育体系。以学校为中心,三者之间实现教育信息共享,及时沟通,共同教育,关注孩子不足和进步,促进并引导孩子多方全面发展。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必须建立健全相关联动机制,与专门机构进行合作,帮助教育管理这些孩子,促进农村家庭教育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3.农村家庭中各成员之间教育观念应协调一致

首先,父母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的教育观念必须保持一致,还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并对过去的教育方式进行总结和反思。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所以应该尽可能地亲自参与孩子的教育,任何一方都不能因为忙着赚钱而忽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不应该托付给亲戚朋友去进行教育管教。其次,父母还应该去作好祖辈的工作,不能任由他们溺爱孩子,也要与他们的立场保持一致,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4.加强农村家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农村家庭家庭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联合各农村举办家长学校,给农村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和学习设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向他们教授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改变家庭教育的观念,采用更加科学规范的教育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同时,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的课外活动,比如阅读名著、郊游写生等等,这样既能丰富孩子的阅历,又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陶冶情操。

三、结语

在新世纪的今天,风云际会,万物竞发,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教育是迎接未来、创造新的文明、新的科技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教育的成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同时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是最关键且最具影响力的。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性格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的学校教育,老师和学校既要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精神引导。社会方面仍然在用传统的方式来评价孩子教育好坏,只重视成绩,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光有这两者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的责任举足轻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大多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家长必须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不能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给学校,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家长不仅要在物质上去满足孩子,更应当加强精神上的沟通,自身就应当意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另外,政府应当加强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建设,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因此,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才能作好农村教育工作,才能发展好农村,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丽丽.浅谈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5):113-114,116.

[2]周四梅.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文教资料,2010(35):133-134.

第8篇: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源于父母成功教育孩子的现象,从孩子在父母教育下学习说话、走路的教育现象中总结出“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的内涵在于尊重生命规律,以“花苞心态”取代了“功利心态”,以“先骄傲,后成功”等诸多先进的思维方式促进了教育事业及和谐社会的发展。

赏识教育并非表扬与鼓励的简单结合,而是通过赏识幼儿的行为结果来强化其行为,通过赏识幼儿的行为过程来激发其兴趣与动机,通过创造环境来指明幼儿的成长方向,通过适当提醒来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只有运用赏识教育才能取得接近于父母教育孩子那般高水准的教育成果,幼儿教师只有用心关爱、尊重、理解每个幼儿,才能帮助幼儿在尊重与鼓励下不断进步。

二、赏识教育方式的应用

1.营造良好的启蒙教育环境。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幼儿教师必须在尊重、关爱幼儿的基础上,多多了解幼儿,多与家长沟通。放下身段,耐心倾听,平等协商,真诚沟通,才能得到幼儿的喜爱和支持。为启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发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每一个幼儿,不失时机地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并采用艺术性、启发性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热爱、真诚与信任。

有一次笔者教幼儿认识苹果,在经历看、摸、闻后,笔者将苹果竖切分给小朋友们品尝,这时有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苹果应该这样切,能够看到小星哟!”一边说,她一边做出横切的工作。按照她的方法横切苹果后果然发现了“小星星”,笔者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她“××真聪明,老师要谢谢你,你的细心发现让我也看到了小星星。”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能够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引导幼儿以更加积极、自信、上进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3.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幼儿的成长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教师必须走进幼儿的心田,放下身段做幼儿的知心朋友,与幼儿平等沟通,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安慰、鼓励,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启蒙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例如,对于一位没有将事情做好而自责的幼儿,教师首先要让幼儿重新树立起信心,然后再帮助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教师可以先对幼儿的能力表示肯定,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再将自己小时犯错的“糗事”与“小朋友”秘密地分享,或是列举名人幼年时的典型事例,帮助幼儿重树信心,加深对教师的感情,认识到生活中难免出现困难,只要坚定信心、积极努力,终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4.创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条件。每个幼儿都渴望受到赏识,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甚至自卑的幼儿对赏识的渴望更加强烈。教师不仅要发现每个幼儿在各个方面的闪光点,还需要主动创造有利于幼儿受到赏识、得到成长的环境条件。例如诗歌朗诵、歌唱比赛、画展、故事会等活动,为幼儿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5.实现家园教育的同步。幼儿教师需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尽力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向家长传授赏识教育等教育理论、方法,通过父母讲座、家访、父母专栏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启蒙教育相关的知识,正确关爱、教育孩子,掌握幼儿启蒙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三、对赏识教育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1.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欣赏与鉴识。赏识教育不仅要有“赏”,还有体现出“识”,即不仅要欣赏、表扬幼儿表现出的闪光点,肯定、鼓励幼儿的进步,还要鉴识幼儿的行为与思想,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欣赏、纵容,在初现苗头时便要加以引导、纠正,避免赏识教育成为不良意识、行为的保护伞。

2.赏识教育的手段在于激励与法度。赏识教育离不开宽容和激励,同时也离不开约束与批评,即不仅要让幼儿在“蜜罐”中成长,还需要在幼儿出错时体验到“黄连”的味道,以免过度的宽容与激励助长了自大等不良苗头的形成。合理利用挫折教育、抑制批评能够锤炼幼儿使其得到更好的成长。

第9篇: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父母总以为亲子拥有天生的血缘关系, “亲”是必然的。其实,亲子关系需要从宝宝出生那刻起开始经营。宝宝一出生,举凡喂食、洗澡、换尿布等,都需要主要照顾者的悉心照顾,这不只是满足其生理需求,更是让主要照顾者从做这些事的过程中,慢慢地与宝宝建立起亲密关系。随着宝宝逐步长大,除了满足生理需求外,还要陪宝宝如玩游戏、讲故事,双方一起做一件事,从中建立良好的互动,让宝宝对主要照顾者产生信任感与依赖感,进而延伸出依附关系。如果主要照顾者是父母,那么,与宝宝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理所当然;反之,若主要照顾者不是父母,而是隔代教养或委由保姆照顾,恐怕父母和宝宝之间将会出现关系连接不上的窘境。

“乖孩子”易出现心理问题

从小过于听话的孩子。常用顺从去满足长辈。长大后,甚至用讨好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正性评价。他们选择行为时,常以证明自己是“好人”、“正常人”为标准。他们个人真正的需要常常是缺失的。在与别人的对比中。会有明显的自卑心理。他们喜欢通过从众的方式来选择行为,是为了别人眼光而活着的人。因此,对于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而言,“顺从听话”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

母亲的身材可以决定宝宝的智商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拥有丰臀细腰的“沙漏”形身材女性比“苹果”形身材和“水桶”形身材的女性更聪明。生的孩子智商往往也更高。科学家认为,可能是拥有“沙漏”形身材的女性臀部有较多的Omega-3脂肪酸。女性丰满的臀部和大腿蓄积更多脂肪,里面含有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可能更多,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于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很重要。腰部脂肪有高度0mega-6脂肪酸,但这种脂肪酸不适合大脑发育。腰部脂肪还可能导致糖尿病和心脏病。而消瘦的妇女缺乏上述两种脂肪酸。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也从另一角度解释了为什/厶男人喜欢身体富有曲线的女性。该研究为男人喜欢有曲线美的女性提供了繁衍健康后代的生理依据。

过度启蒙教育不利儿童健康

在“独二代”的家庭教育中,启蒙教育越来越早,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认为,过度启蒙教育以“克扣”孩子睡眠,减少玩耍时间,限制社会交往为代价,不顾及孩子自身的成长需求,是一种对孩子健康权的隐性剥夺。

强化宝宝的分享行为

妈妈要善于发现宝宝表现出的分享行为,并及时给予正面强化和反馈,帮助宝宝在各种情况下不断地、自觉地产生分享的动机和行为。妈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等,都能使宝宝受到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强化分享的行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的行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