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父母寄语精选范文

父母寄语精选精选(九篇)

父母寄语精选

第1篇:父母寄语精选范文

没有人同意,爷爷奶奶给父亲施加莫大压力,逼迫他和小杏分手。我偷看过小杏写给父亲的情书,爱意浓浓的句子和精心的配画总勾起我对纯美爱情的遐思。这样一个知书达理的妙女子,和世人观念中的“第三者”完全不同。

小杏离开后,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那天我独自在家,收到了一个寄给父亲的快递,是小杏寄来的。好奇心诱使我打开包裹:里面有一封信和几张照片。照片上是半裸的父亲和小杏,信上说她要结婚了,买房缺钱,父亲如果给她钱,她就把剩余的寄还。

那是一种颠覆,天使和恶棍,文艺与铜臭的颠覆。愤怒让我选择把快递交给母亲。她看了一眼,用无比严厉地语气告诉我:“这件事情谁都不许说!”

母亲将快递偷偷烧掉,给对方寄去那笔钱。存折上少了钱,很快被父亲察觉,母亲的托词是被骗子骗了。父亲闻言,抬手给了她一个耳光。

父亲患重病去世后,我以为他和那个女人的故事应该彻底完结。没想很多年后,小杏离婚了,还带着一并被前夫抛弃的幼子找到母亲。得知她的遭遇,母亲没有丝毫因情敌落魄而露出欢欣之情。就像对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她一直给小杏寄钱,还托朋友给她找工作。

勒索你父亲,也许是她那个混蛋丈夫威逼的,她其实也很可怜。母亲向我解释。

第2篇:父母寄语精选范文

   关于感恩的诗句俗语

   1、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2、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3、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4、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5、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6、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7、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8、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9、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0、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11、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12、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13、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14、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15、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16、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17、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一一日本谚语

   18、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一一《劝孝歌》

   19、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一一《小儿语》

   20、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一一徐熙《劝孝歌》

   21、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一诸葛亮《后出师表》

   23、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24、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一一日本谚语

   2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27、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28、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一一李建勋《离阙下日感恩》

   29、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一一魏徵《述怀》

   30、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一一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31、圣主恩深何力报,时从天末望修门。一一陆游《行至严州寿昌县界得请许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

第3篇:父母寄语精选范文

一、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皆缺失

众所周知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寄宿制初中大多无力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对学生更是很少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偶尔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但也仅仅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教育效果不明显。让人感到难过的还有寄宿学生的家庭教育也严重缺失。很多寄宿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寄宿学生周末回家一般也很难见到父母,依靠祖辈维持家计的寄宿学生,很难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2.寄宿学生的精神压力大

社会的发展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无望攀登到事业的高峰,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已经蔓延到了农村寄宿制初中孩子的身上。在外打工的父母感受到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紧张与疲劳,感受到竞争的残酷,感受到竞争失败后的挫折与失落,他们深深感知到学习与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使得孩子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导致他们的精神压力过大,造成学生自卑、焦虑、沮丧。加之寄宿学生每天在校时间长,使他们本该青春靓丽的校园生活陷入暗淡之中,两三年下来,农村初中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3.寄宿学生大多学习存在障碍

农村寄宿制初中一般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从周日下午到校到周五下午离校都是待在校园里。封闭的学习空间和狭小的活动场地,让学生几乎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周末回家又常常见不到父母,长此以往,导致许多寄宿在学校的学生和父母缺乏共同的语言。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对寄宿生活的不适应,父母监管的缺失,他们在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无计划,学习成绩一团糟,久而久之,学习上就存在严重的障碍。

二、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1.营造和创设积极的育人氛围

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校在校园内一号楼前、二号楼前及周边共设置了班级文化园地橱窗16个,分给各年级组作为年级文化园地,由各班每两周更换一次,内容涉及文明礼仪、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年级动态、师生作品、先进榜示、号召倡议等方方面面,丰富多彩,各成特色。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选用最符合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特色、最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格言、最引人深思的古今优美诗文,统一规划、布置,建成校园文化墙,墙面上镶嵌着六副铝合金文化窗,使整座文化墙古朴庄重中透出现代灵动的气息,避免了呆板与沉闷。每至朝阳初升,映照碑上,蓝天为幕,白墙映衬,绿树掩映,红瓦彩橱,煞是美丽。这一系列育人氛围的营造,给我校师生送上了颇为管用“心灵鸡汤”,使校园成为了寄宿学生课余闲暇陶冶情操、和谐发展的乐园。

2.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学校领导对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充分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园内电子屏、校园广播、展示橱窗、教室内黑板报等,及时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信息。另一方面注重家校联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求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经常主动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督促家长或者孩子的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促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对孩子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农村寄宿学生每周在校时间都会超过五天,每天都在学校内,除了必要的学习和上课时间,不注意调节的话,他们的校园生活将会显得非常单调和枯燥。为了丰富寄宿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要求各班级、各年级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每学期的运动会、篮球比赛、跳绳比赛、文艺汇演、艺术节都是寄宿学生的节日。各个年级分别组织的书法作品展、魔方比赛、大合唱、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各类活动异彩纷呈,同样吸引了寄宿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有益活动的开展,在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的基础上,使寄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使寄宿学生的心理成长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持科学的育人观念,采用科学的育人方法,运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不断加强对寄宿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最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

第4篇:父母寄语精选范文

关键词:《儒林外史》;女性形象;八股科举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105-02

《儒林外史》以聊聊三十万字,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封建末世‘士的百科全书’”[1]不论理想的士、实际的士、虚伪的士都一无遗漏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然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吴敬梓凭着对尘世的爱与恨,在文中嬉笑怒骂,因而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以“讽刺著称”的最有名的长篇小说,诚如鲁迅先生言其“而能谐,婉而多讽”[2]而更为难得的是,作者不仅在文中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戕害,还描绘了形形的科举边缘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儒林外史》中女性对科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科举制对这些女性性格及命运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全面揭露科举对人性的残害。

我们在这里可以把《儒林外史》中为数不多但精心挑选的女性按照对科举的态度分为两种:一是狂热追逐型,二是不屑一顾型。

一、对科举狂热追逐

(一)鲁小姐

提到《儒林外史》中对科举制度最为狂热的女子,鲁小姐当仁不让。她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与管教,“读的是《四书》、《五经》”且平生只爱八股文章,然只恨不能做个须眉去科场上与人争个高下,怪不得鲁编修常感叹道“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平生既不能遂愿,便寄希望于丈夫,“料想公孙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个少年进士。”可惜鲁小姐在得知蘧公孙并非自己期待的经世致用之才,且不会做文章时,“愁眉泪眼,长吁短叹”,眼看丈夫不能举业,只能将未圆之梦托付幼子,以期母凭子贵。

多么可敬,多么可笑,多么可悲的女子啊!可敬的是新婚之际不贪恋儿女情长,反而一心读书致学;可笑的是鲁小姐一心想要个“少年进士”,到头来蘧公孙却是个只知吟诵诗赋的假名士;可悲的是幼儿年方四岁,已被潜心做八股的母亲强行读死书,从而剥夺了他本该依偎在父母怀中撒娇玩耍的童年。

(二)专横跋扈王太太

王太太的专横跋扈、撒泼滋事的功夫非一般人可比,可这位王太太“对于个人幸福的追求是严肃的”[3],她的择偶标准首先“要是个官”,后来得知鲍廷玺只是个“戏班子里管班的”,便“怒气攻心,气成了一个失心疯”,读之令人忍俊不禁。“其实王太太的‘失心疯’,和周进的撞号板、范进的发疯等等精彩结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从不同有角度,以同样的犀利,为我们展示了科举功名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侵蚀和毒害”[4]。女性无法求取功名,只好寄希望于夫君,原来男人想做官,女人们想做官太太,其归根结底是一样的。原来是“社会也被功名富贵之心所浸染,庸俗的污染的事物充斥于生活的各个角落”。[5]

(三)为“伦纪生色”的王三姑娘

不得不说,王三姑娘是个彻底的悲剧人物。“出阁不上一年多”却死了丈夫,为不脱累父母公婆,便想要“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而王三姑娘又偏偏遇上王玉辉这样一个做了三十年秀才,饱读《四书》《五经》,一心想要“青史留名”的父亲,不劝其生,反劝其死,并说“只怕我将来不能像他这一个好题目死哩!”她本有想死之心得父支持更是坚定,可以说她是间接被礼教与科举害死的。明清两代礼教甚严,“从中引爆出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雷霆万钧的控诉力量,赤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吃人的本质,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6]所以,王三姑娘的殉节不仅是她自己的选择,更是父亲通过科举习得的礼教使然的。

这类女性对科举功名狂热的程度并不亚于男性,只不过她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男性身上,她们迷信科举,相信科举会为自己带来功名富贵,只不过最后都只是空欢喜一场,有的甚至为之付出生命,只能让人空嗟叹。

二、对科举功名不屑一顾

不能不说科举制度的毒素已经涌进了当时社会的每个毛孔,使得人们深受其害。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对之产生了顽强的免疫力。

(一)沈琼枝

沈琼枝是《儒林外史》中人性最为高洁、思想最为进步的一个女性形象,作者对其持完全褒扬态度,这在以“讽刺”著称的《儒林外史》中是相当难得的。同是这也正是说明沈琼枝这个人物寄予了作者的民主理想,也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的妇女观。所以可以说“沈琼枝这个艺术形象不是一个干巴巴的雕像,而是寄寓着作者理想的活生生的人。”[7]

沈琼枝的特立独行是从她一出场就表现出来的。当得知盐商宋为富仅仅想把她作为妾而非她期望中的正室,“沈琼枝听见,也不言语,下了轿,一直走到大厅上坐下”,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决不做地位极低、被人随便戏弄的婢妾,所以她要出走。但怎么走,走到何处是她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当时社会肯定容不下她这样一个离经叛道者,且宋为富财大气粗,势力不容小觑,但是想要逃离当下这样一个牢笼,那就什么也顾不得了。于是“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珍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沈琼枝真乃大智慧之人,她虽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但并不迷信古人宁肯饿死街头,也要志洁行廉,她明白生存才是第一要义。到南京之后,更是以“精工顾绣,写扇作诗”为谋生手段。她处处与传统道德价值观唱反调,然而历史的进步需要这样敢于与天下唱反讽的人。

(二)王冕之母

作者以王冕之故事为楔子,“他作为一个楷模,与后来那些无行文人形成鲜明的对比。”[8]王冕身上同样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远离尘世的污浊,埋名隐居。而王冕会有这样的人生选择,和他的母亲也是分不开的。母亲在临终前劝诫王冕,“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业不美。”或许也正是因为母亲这样的劝导,才使得王冕始终能够保持独立的人格。所以这确实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伟大的母亲形象。

因为不在乎科举,所以就不必陷身官场的污浊之中,因此也就能够活得潇洒自在,不必因为官场的是非而患得患失,无法自拔。她们是有智慧的女性,特别是沈琼枝,爆发出了新思想的光芒,她体现了妇女要求地位平等、人格独立的新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进步要求。

三、结语

《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与该书中的文士形象互补,极大地增强了其中的批判与讽刺力度。吴敬梓作为一个清醒的观察者向我们展示了封建末期广阔的社会现实,让我们看到了它的腐朽与无可救药,虽历经几百余年,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力量,所以《儒林外史》当之无愧的“伟大”!

参考文献:

[1]胡益民,周月亮. 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M].安徽:安徽大学生出版社,1995:1.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137.

[3][8]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237.

[4]魏娟莉.试谈《儒林外史》中“科举边缘的女性形象”[J].中州学刊,2008, (6).

[5]安徽省纪念吴敬梓诞生280周年委员会编.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147.

第5篇:父母寄语精选范文

母亲节主题班会策划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1、了解母亲节的来历,知道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

2、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并学会感恩。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

3、使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他人,能积极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活动内容:

1、通过下周一(5月6日)国旗下演讲,进行全员发动,宣布我校感恩母亲节活动方案。

2、学校组织开展一次感恩母亲节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各班在班级开展预赛推选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3、班级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使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写给父母一封信,抒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感谢妈妈的话大胆表达出来;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拖地、洗脚等);开展一次感恩卡制作活动:自制一张送给父母的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送一句祝福语。

三、活动要求:

1、充分重视各班要以此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强势开展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

2、加强指导班主任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认真做好活动的指导工作,主题班会要指导学生提前进行分工准备。感恩卡在活动后各班推选10张参加学校评比和制作展板。

3、注重实效各班要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基础上,将感恩活动的内涵,进一步延伸,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感谢与关怀他人,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了解体会父母师长的辛劳,懂得助人以及回馈他人,培养感恩的心,做一个感恩的人。

母亲节主题班会策划方案二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行为表现爱自己的妈妈。

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

活动一:语言活动学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等爱的鼓励的话。

活动二:综合活动

帮妈妈做一件小事情,用相机或者DV记录下来,班级老师编辑到一起,制作成视频进行分享。比如:在家帮妈妈拿东西,做妈妈的小助手。

活动三:美工活动

制作一张简单的小贺卡,可让幼儿剪一些喜欢的图案活动花型贴在贺卡上,也可让幼儿自由装饰,最后教师帮忙再写一句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制作完送给自己的妈妈。

活动四:歌唱活动

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

活动五:节日绘本分享

给幼儿讲一讲这些故事《给妈咪的礼物》、《猜猜我有多爱你》、《妈咪我来帮帮你》等,引导幼儿通过绘本感受妈妈的爱。

中班活

1、能够主动说出对妈妈的爱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养幼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一:谈话活动

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围绕感恩话题进行妈妈,我永远爱您的主题谈话。

DV拍摄,幼儿将自己想说的话用DV视频记录下来,母亲节当天在大屏幕播放。

手工制作漂亮的花裙子,送给妈妈最美的裙子。

活动四:综合活动

组织幼儿画一张绿色健康饮食食谱作为送给所有妈妈们的母亲节礼物。

活动五:歌唱活动

祝福我的好妈妈,鼓励孩子们用稚嫩而美妙的歌声为妈妈祝福!歌曲分享:《爱的人间》、《感恩的心》等。

大班活动

1、幼儿能够知道5月8日是母亲节。知道母爱的伟大。

2、能够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的艰辛,培养幼儿尊重妈妈的情感。

活动一:语言活动

《我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子》,每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都长的不一样,而你是否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妈妈呢?请每个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妈妈。

活动二:绘画活动

《我的妈妈》绘画,将妈妈的样子用画笔画下来,教师进行装饰后布置在班级墙面上。

活动三:综合活动

《我给妈妈寄封信》,选择一个妈妈可以收到信的地址,给妈妈一个惊喜。教师可以帮幼儿写上幼儿想说的话,或者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妈妈要说的话,每人准备一个信封,写上幼儿提供的地址,寄给妈妈最美好的祝福。

活动四:社会活动

《我和妈妈有一个约定》,和妈妈定下一个属于只两个人的约定。比如:幼儿每天晚上帮妈妈捶背、按摩;妈妈可为幼儿讲故事,或进行亲子游戏。

第6篇:父母寄语精选范文

曾书硕反问在座的所有女友:“你们觉得谁讲得有道理?我和我妈,哪个人会觉得婚姻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是敏感脆弱、稍带神经质的知识女性,我们这一代人在婚姻内部享受到的关爱和知遇之恩,已不及我们父母那代人的一个零头。社会越浮躁,谋生竞争越惨烈,男人越失却宽忍之心。同样是把小他几岁的妻子当“不懂事的孩子”,早先的男人读了十几年书学会的是举案齐眉,是包容,是由爱生怜;而现今男人却不愿再担待“助你成长”的一臂之力,他觉得既然你在外面很圆熟,为何回到家里会很任性;即然你的身体很成熟,好歹也念到了大学本科或MBA,为何偏偏在为人处事上如此稚嫩,如此“想不开,不着调”,为何你的内心深处是一个“笨小孩”呢?

男人在与女人的相处中已失去基本的耐心。而嫁了的女儿,看到白发苍苍的父亲,对年纪一大把、行事还很稚嫩的母亲百般容让,百般迁就,心中竟会有微微的酸意。曾书砚讲过一个她父母年轻时的小故事:60年代搞四清,父母分别去了安徽和苏北,书砚姐弟被寄养在常熟乡下的父母家。天寒地冻,父母告假回常熟过年,过完年钱也用得差不多了,这时父亲面临着一个抉择:是拿剩下的钱给孩子们买一筐四川红桔,让他们在祖母家的寄养生涯好过些,还是用这个钱买票先送母亲回苏北,一路安慰在“流放”过程中万般苦恼的妻子。父亲犹豫片刻,选择了后者。书砚长大后读到母亲这一年写给父亲的长长家书,感谢他用最后的五块钱买了上海大白兔奶糖、炒花生果和两个漂亮的笔记本给她。“那样的举动让母亲在精神上活了过来。”

而现在,书砚也37岁了,每次赶凌晨的红眼航班都是一个人去,准备了四个大小不一的行李箱应付长短不同的颠簸旅途,丈夫从来想不到要送送她,他只是说,“你都出门这么多次了――而且,我哪次出门要你送过?”

真懂得“男女平等”。

回过头来说书砚的母亲,书砚母亲后来工作的档案室里,连藏5000张检索卡片的办公桌也是父亲设计的,目的是让气血不足的妻子少走几步路;母亲45岁时为了职称,弃俄语转英语,父亲先从ABC学起,当她的辅导老师。母亲退休前一年,父亲开始学钢琴,无师自通地学做调音师,目的是让母亲退休后弹琴消遣,好随时随地帮她记谱并调音。母亲在精神上非常依赖父亲,经常带着感恩语气说:“老天爷让我碰见你,真是我的福气。”其实她的境遇在老一代知识女性中相当常见。而书砚与女友经常议论的话题是:“妈妈当了大半辈子‘笨小孩’,为什么爸爸从没有责难她,厌倦她?”

男人变了,是因为这个时代变了。现在的男人也是在夹缝中讨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在父母的百般迁就下长大,结婚时,如果他们与女方同龄,心理年龄比女方还小,他巴不得想做“笨小孩”,难道还容你来做?

惟有一声叹息。难怪这时代会有“杨翁恋”发生,有那么多年轻好女子裸地声称“要嫁就嫁老男人”,原来能够庇护你、做你精神后盾的男人,只有到上一辈,乃至上上辈中去找……

面对No3的三级保险方案

李晓玫

No3,也就是第三者,对爱情和婚姻都具有威胁性和杀伤力:所以,自然而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洪洞县里都是No3。

初级遇险方案:除了爱情,你要掌握经济大权,到时候净身出门的不是你。再不济也穿得漂亮点,让潜在的No3明白你老公的钱都花在谁身上了。如果她连一枝玫瑰花都得不到,就让她倒贴去,这边还省饭钱,偶尔要把大戒指带出去给潜在的NO.3看看,钱,都花我这个老婆身上了。看在钱的份上,男人心里明亮得很。情人再好,也不及拥有钻石的老婆大人。

中级遇险方案:老公将来万一真遇到了爱他关乎生死的人,非要跟她走,你也别做棒打鸳鸯的人。或许,你不如她的爱多,的确是你的错,不过,既然她这么爱他,应该不在意他有没有钱。所以他只要把所有财产上交并且保证以后定期付赡养费,便开关放人。

第7篇:父母寄语精选范文

2、过去的已成为过去,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让自己发挥应有的水平,努力让自己不在考后后悔!女儿,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的祝福会永远相伴你左右,我们永远是你最有力的支持。孩子,向着你心中的梦想,展翅高飞吧!

3、送走了五月花丛的芬芳,迎来六月桃李的时光。高考在即,给你发条短信:你可以不用理我,但不能失去自我;你可以不看短信,但不能没有自信,预祝高考顺利!

4、学练并举 成竹在胸 敢问逐鹿群雄今何在。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妈妈知道女儿你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肯定不怕一路上的风雨兼程!愿我世界上最心爱的女儿心想事成,梦想照进现实!

6、以上《父母对高三孩子的寄语大全》由高三网收编整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它当初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7、当年襁褓中的你已长大成人,十八年的点点滴滴父母已为你精心收藏,愿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为你的青春填上浓墨的一笔!

8、考前满信心,下笔如有神;休息多静心,养好精气神;思考必细心,身心都入神;答题要用心,聚精又会神,高考心态最重要,千叮万嘱为你好。祝你马到成功,金榜题名!

第8篇:父母寄语精选范文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随着撤点并校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进入我校就读。年龄大多在7—12岁之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由此,三年前我们学校办起了寄宿制学校。我有幸从从事多年的教学岗位转到这个全新的、陌生的、充满挑战的、终日与这些留守儿童朝夕相处的生活管理与学习辅导老师的新岗位上。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就这几年来与这些留守儿童朝夕相处工作中的体会与感受,谈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分析与对策,供同行参考。

一、学校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与分析

小学学龄中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是7—12周岁,生活自理能力弱。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孩子聚少离多,极少沟通,在家大多由爷爷、奶奶照料。但隔代教育产生溺爱、纵容等诸多弊端十分显著。

学龄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社会、学校、同学、老师、交友、生理变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烦恼,他们需要倾诉,发泄、依赖和安慰。而留守儿童恰恰缺失的就是这些。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见一次面,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我曾对我校寄宿的留守儿童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统计: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40.9% ,经常与父母联系的20.9%;

非常思念父母的98.0%,不思念父母的0.0%;

觉得自己非常无助,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的34.7%;

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寂寞的32.2%;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15.5%,遇到寻求帮助的10.5%。

爸爸、妈妈在自己心目中印象:有的同学选是自己最可爱的亲人。有的同学选取对自己不甚关心。但竟有相当多的同学选了只是春节给自己带礼物的人。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与庇护。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0%。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如果在学校再得不到关爱的话,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这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结”所在。出现所谓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一)缺乏亲情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渴望有人倾诉,渴望亲人的安慰……然而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与孩子见一次面。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故而他们普遍感到孤独、无助。并由此滋生出许多心理障碍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问题。

(二)不良的行为习惯

学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就弱,一些行为规范都是家长、老师言传身教而形成,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料,除了学校老师的说教外,大部分则是从影视、社会学习而来,而社会文化氛围复杂。而我们学校处于南方经济较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条件好,学生身上并不缺钱。而照顾他们的爷爷奶奶,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多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更无法在学习行为规范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一些学生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在家里不听长辈教导,不服管理,我行我素。能做的事情不做,过度依赖别人。在校不听老师的教导,常说谎话不诚实,缺乏互助友爱精神,迷恋网吧,有的甚至早恋荒废学业。

(三)长期形成的抑郁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又缺兄弟姐妹,爷爷奶奶不好沟通,孩子们感到寂寞。一位六年级的女生在作文中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我爸带着我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有多么的寂寞,多么的伤心。自你们走后,我几乎没有笑过,每天晚上都梦到你们,多么希望你们不要出去打工,我们一家四口在一起生活该多好啊。有许多的孩子不爱讲话,不爱与人交流,独自一人,久而久之,将形成可怕的抑郁。而性格开朗的孩子,则可能过早地走上社会,接触社会,沾染上不良习气。

二、对策

以上几点是我校留守儿童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社会及政府方面

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政府教育资源,逐步让农民工的子女在他们务工的地方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是解决留守的最根本的办法。

(二)学校是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主阵地

创办更多的、达标的寄宿制学校。以收留、培养留守儿童。这是解决留守的最有效途径。要办好寄宿制学校必须在硬件达标的情况下,关健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生活管理与学习辅导教师队伍。

这在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岗位。他(她)们必须与这些孩子同吃、同住、课余时间同生活、同娱乐。晚自修时间必须能担负起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的课业辅导,可以说是全天候的监管。所以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对留守儿童生活管理教师的培训与管理,要抽调高素质的、业务能力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爱心、细心、耐心的老师担任留守儿童的生活管理与学习辅导教师,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使他们能够在心理、生理、行为规范、课后学习辅导等诸多方面关心、爱护、培养住校的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担负起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角色。

(三)老师的亲情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记得有一位学生,他来我校当寄宿生时才上二年级。一天早晨,我查房时,突然听到哭喊声:“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我迅速来到房间一看,房间里就剩他一人,我还以为是其他同学欺负他,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起床的铃声响了,他也和其他同学一样迅速地起床穿衣,可是,他的衣服怎么也穿不好,眼看着其他同学都迅速地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拿着脸盆到楼下洗脸刷牙去了,房间里就剩下他,他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哭得很伤心。我就坐到他的床边,对他说:没关系,老师帮你穿,我拿过衣服一看,原来他的衣服袖子一边还是反的,难怪穿不进去,我一边帮他穿好衣服,一边与他聊天,才知道平时都是妈妈帮他穿的。衣服穿好了,他终于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小声地说:老师,你真好,真像我的妈妈。谢谢老师!

还有一个六年级女孩,她性格内向,胆子小,极少与人交流。平时总看到她独自一人,时而在花埔旁独坐,时而面对天空发呆,看着同学们玩得非常开心,但她从不参与,学习成绩也不好。看着心情抑郁的小女孩,我就主动与她拉家常,但她摆弄着两只小手,回答总是非常的小声,有时甚至低头不语。但可以感到在很少的言语中流露出对父母的思念与向往。于是我经常主动与她接触,吃饭时与她同桌,给她夹些菜,让她多吃些,晚上睡觉时,常到她的床边与她聊聊,掖掖被子。也时常与她谈学习。久而久之,她对我的神情没有那么冷淡了,有时甚至她先开口与我打起招呼,晚自习时,也能来问我一些做不出的题目,我就借此机会,耐心帮助她。渐渐地她与我亲近起来,性格也逐渐开朗,与同学的交往也多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记的有一次,放学后,她高兴地拿着一份卷子来到我的身边,细声对我说:郑老师,你看,我数学考了95分,王老师今天表扬我了。看着她脸上久违的笑容,我的心也渐渐放下了。

关爱留守儿童,既要保证孩子们在学校的正常学习,更要让他们享受大家庭的温暖,要让他们感到“没有小家有大家,父母不在老师在”。使他们深切感到:学校就是他的家,老师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

(四)严格要求与有目的地培养团队和责任意识,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我任生活管理教师的这几年,除了在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外,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留守儿童年龄跨度大,独生子女多,所以如何培养他们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期间,我让他们结对子,在日常生活中,让高年级同学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学习上,让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让他们在互相帮助中建立友情,使他们感到朋友多的好处。当今社会,事业的成功,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团体的力量、协作的精神才有可能成功。

(五)学校要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延伸到假期

建议学校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假期里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参与进去,以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归属感。还可以开放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以及乒乓球室等场所,让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有可以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六)家庭方面

第9篇:父母寄语精选范文

在每一个即将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忐忑的心里,疑问和忧虑远比上述问题多,出国陪读让所有担心不再是问题。“孩子出国,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生活是否能够独立,住在别人家毕竟不可靠,我打算陪读”,一位家长在调查中告诉《新领军》。她的孩子正在国内上高二,打算出国去读大学。为了和孩子一起出国,她提前从就职的大学中退休。“我以前在大学里做调琴师,出国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就业,陪在孩子身边自己也放心,能给他最好的肯定还是父母。”

中国家长的陪读方式大致分两种,一是通过移民的方式陪读,二是通过短期商务、观光或探亲签证进行断断续续的陪读。随着留学的中国孩子增加,一些国家也纷纷出台一些移民政策,为家长陪读提供方便。比如加拿大就放宽了陪读签证的实效,签证有效期最长可达10年。而且,随着各国移民政策的放宽,家长还可以通过申请其他类型的签证达到陪读的目的。比如申请美国的投资移民,家长不需要语言学历,不必证明资产来源,只需为美国政府认可的项目投资50万美金,一年之后即可获得全家绿卡。

但是,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够放弃国内的工作,与孩子共赴海外。中国的新精英阶层崛起时间很短,他们的财富积累恰好与子女的成长同步,这就意味着他们很难因孩子出国而放弃正处在上升期的职业生涯。《福布斯》不久前的《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中显示,这些“大众富裕阶层”中有七成打算将子女送到国外留学,但同样也有七成表示自己并无移民打算。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