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入门范文

医学影像入门精选(九篇)

医学影像入门

第1篇:医学影像入门范文

【关键词】实训中心;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医学影像技术

0 引言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十三五”建设计划要求,根据我校在宜春市产业发展、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中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依托自身的办学实力、丰厚的职业教育资源,本着“高标准、仿真性、开放性、通用性”原则,建设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切实发挥实训中心在教学、科研、培训和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最大功能[1]。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设于2013年,成为赣西地区唯一一所培养高职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院校。学校领导特别重视本专业的发展,现立项为校级特色专业,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将给予倾斜,发展潜力巨大。

1 实训中心建设目标

1.1 建设成省内领先,特色鲜明的实训中心

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将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学生提供高仿真实训室和实训项目,技术上具有先进性,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岗位专项技能。实训中心还必须要承担学校及校外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工作,所建的实训中心适用性强,能够进行综合实训,并供医学检验技术、农村医学等相关专业通用。

1.2 建设成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学中心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内实训中心不仅要成为学生掌握岗位基础技能和岗位专项技能的场所,还应融入职业文化,加强仿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营造岗位化工作环境。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训前提下,通过教-学-做-练-考的岗位技能培养主线,是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岗位环境密切接触,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

1.3 建设成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学校、医院和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反馈到实训中心,使实训教学能及时体现出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实训中心高新设备的功能,开展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1.4 建设成科研项目开发的中心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专业发展及科研的需要,投入必要的医学影像设备,并根据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适时添置新的设备,注重不断提高设备的现代化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校科研人员和先进实训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实训中心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2]。

2 实训中心建设内容

2.1 加强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硬件建设

遵循高职教育技术“先进、实用”、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打破传统学科教育模式,构建与医院影像科相匹配的仿真环境。校院企深度合作,整合实训资源和设施,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建设。在现有医学影像实训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仿真环境下的CR检查实训室、DR检查实训室、CT检查实训室、数字胃肠检查实训室、超声检查实训室及PACS室,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医学影像专业局域网络系统,建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

2.2 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软件建设

2.2.1 建立独立的实训课程体系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实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强调与理论教学并重。通过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建立独立的实训课程体系,利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中心,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岗位专业技能和岗位综合技能。

从具备岗位的从业能力出发,以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为主线,以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探索建立独立的实训课程体系,形成“岗位基础技能、岗位专项技能、岗位综合技能”三者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

2.2.2 抓好实训项目与实训教材的建设

本着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探索建立独立的实训课程体系的目标出发,首先抓好实训项目建设,然后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有关专业教师做好实训教材建设工作。

实训项目建设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设备和材料、评价与思考等内容。实训项目的建设,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同时结合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新规范,以体现实训项目内容和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紧密结合。

在建立和完善实训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着手实训教材的建设,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客观性、适用性、开放性”的原则,聘请医学影像行业专家成立实训教材编辑委员会,组织教师及医院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建立实训教材编写小组。主要实训教材有《X线检查技术实训指导》、《CT检查技术实训指导》、《MRI检查技术实训指导》、《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实训指导》、《超声检查技术实训指导》和《医学影像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医学影像技术专项技能实训》、《医学影像技术综合技能实训》。

2.2.3 加强实训教学师资的培养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由于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师都是一毕业即进入教学岗位,资历尚浅。为让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采取以老带新,相互听课评课,安排到宜春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进行临床实践锻炼等方式来提高她们的实训教学水平[3]。

2.2.4 建立健全实训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

为使实训教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本实训中心已制定出一系列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如《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工作职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医学影像技术实训室申请使用程序》、《医学影像仪器使用制度》、《实训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实训中心以后将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为此将要在以前的管理制度基础上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开放式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学生对实训项目的熟练操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训操作的强化训练。

3 结语

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将为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在高仿真的职业环境和优越的实训条件下,学生真正做到教学并重、学做结合、以做为主,实现教-学-做无缝对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医学影像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7):46-50.

第2篇:医学影像入门范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学科发展 学科设置 人才培养 信息化

医学影像专业正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专业之一。医学影像学由单纯的解剖形态学成像跨入功能成像的第二次发展飞跃。为此,为适应医学和医学影像学快速发展的形势变化,对福建省医学影像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探讨福建省医学影像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本学科未来发展规划,将有助于指导和促进本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

1 医学影像学的现状

广义的医学影像学应涵盖核医学、超声医学等,但鉴于国情和本学会的目前专业范围,本文仅涉及传统放射、CT、DSA、MRI和相关的PACS等内容。

1.1建立和完善学术组织

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目前已历经七届,2004年9月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成立后,结合国内外影像发展趋势,审时度势,着手组建各专业组,2005年起相继成立中枢神经及头颈组、胸组、腹组、骨肌组、介入组、妇儿组、乳腺组,磁共振组,分子影像等学组;同时,健全和完善了各学组的人员组成。随后各学组开展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各种学术活动,为把学术活动延伸扩展到基层,各学组的学术活动与地区的学术年会合办,使学术活动受益面更加广泛,效果更好,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影像学的发展。近7年来.共举办了50多场省级学术会议。

1.2制定放射学诊疗规范

早在10年前,省级医院放射专业的多位专家就集体承担了卫生厅组织的专科诊疗规范编写工作,为规范福建省影像科临床诊疗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福建省依托放射质控中心邀请省内外专家,也举办了多期以质量控制为主题的学习班,学习有关放射质量控制的有关法律法规,推广新的技术规范,每年都举办相关质量控制学习班,全省200多位放射骨干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使得放射技术人员更加重视技术规范,并将诊疗常规普及落实到基层医院工作中。

通过不断将国内所制定的各种诊断指南及时推广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使临床检查工作不断得以规范,诊断水平获得长足进步。

1.3出色完成省卫生厅委托的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培训等工作

自从国家出台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必须有专业上岗证以来,福州市各省级医院的影像科专家40多人次参与了上岗证的培训授课及考前辅导工作,为学员们答疑、解难,增长了学员知识面,提高了参考人员的通过率,每次考试都取得好成绩。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共有3335人次参加并通过国家要求的上岗培训考试,获得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

加强防护意识,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每年的防护培训考试获证工作,增强了工作安全。积极参加省卫生厅科教处组织的规范化培训考试出卷和改卷工作,每年也都取得比较好的考试成绩和比较高的通过率。许多放射专业管理人员,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通过参加各等级医院的评比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管理和质量问题,对福建省放射专业不断提升学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大型仪器的引进和临床应用的进展

福建省立医院于1984年初最早引进省内第一台日本岛津头部CT机,次年福州总医院安装了西德全身CT机,之后CT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家省市级医院落户。目前CT机已普及至县级和部分乡镇卫生院,部分县医院也配置MR机器,大大缩短临床就医时间。DSA机作为硬件要求在三级医院获得普及和应用。

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影像科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不仅要学习操作新机器的新技术,而且需要学习更多的诊断新知识,使新设备发挥最大的临床效能,服务于广大患者。

放射学分会参加省卫生厅计财处组织的大型设备准入文件的制定工作,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供省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决策参考。由省内和各市级医院高级职称医生组成的设备招标专家组,对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招标工作进行了把关,确保各医疗单位购买到最优质和最适用的医疗设备,发挥大型仪器的最大效能和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医学影像专业将越来越成为临床疾病诊断中最重要的、最客观的和可靠的,甚至具有依赖性的临床诊断专业。

1.5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提高整体学术水平

放射学分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了16次全省放射学学术会议,每次都邀请2~3位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使会议的学术水平逐渐接近国内水平。随着我省省级医院仪器设备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省内专家报告的学术水平也大幅提高,有力推动了我省影像学的发展。福州市和全省各地区积极开展至少一年一次的学术年会,近年来又增加与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各学组学术会议合办的模式,提高了地区年会的含金量和层次。学组学术会议专业性强,通过在各地区多年的轮流办会,促使我省影像专业培养更为专业化、精细化的人才。

1.6学科队伍建设

为适应影像专业的迅猛发展,我省采取了多层次办学,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基本适应了市场的人才需求。为解决影像专业历史遗留的学历层次低的情况,福建医科大学还专门为影像专业设置了放射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的成人办,目前已经具有多层次医学影像专业培养设置,已经从过去只有中专,发展到影像大专,医学影像本科(医师),医学影像本科(技术)专业相继设立,解决了专业人才的瓶颈。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队伍也得到不断状大和发展。在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影像(放射)科人员基本上都已超过50人,甚至少数医院接近100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影像从业人员达到超过3000人,其中技术员近千人,卫生院影像(放射)学工作人员为超过200人,但相当多的科室仍处于缺编状态,尤其需要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因此,学科队伍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7科研课题和成果展示

近10年来。影像学的硬件设备得到了极大改善,科研课题的申报数量也有明显提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超过10项,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超过10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发表了10多篇SCI收录的论文,现在有超过10篇论文被北美放射年会和欧州放射年会录用为大会发言和展板,共发表了数百篇的学术论文,其中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100多篇。

1.8影像信息化建设

省放射学会创建了福建省医学影像网,这在全国是少有的,为我省影像学专业人员提供了信息化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化手段,通过不断的更新和探索,设置了信息、继续教育、病例讨论、微博平台等栏目。设立资料库,将每年学术会议的文稿及福州市等地市读片会资料上传到网站,供同行们浏览和学习,扩大新知识的受益面,南专家提供讲座稿,免费供大家浏览和下载。让基层医院的医生免费接受远程网上继续医学教育。该网站每天的点击次数达到90多人次,有力推动了我省网上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普及,也促使基层医院的影像工作者参与影像信息化的平台建设,推动本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1.9专业人才培养

由省卫生厅实施的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为影像专业人才培养又增加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为医学影像学后继人才培养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甜:多年来大医院为基层医生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进修医生,提高了影像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但对在职队伍人才的培养缺乏常态机制,福建省应尽快成立医师协会,将许多医师定期培训和提高的工作由医师协会来完成,提高福建医师行业队伍素质。

1.10创建福建省远程医疗网

为了配合福建省政府开展数字福建的计划,放射学分会与福建省卫生厅共同创建了福建省远程医疗网。这在全国属于开拓性的一项工作,对促进全国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有着一定影响和借鉴作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影像远程会诊或影像诊断中心将为基层医院的影像诊断带来全新的模式,极大提升我省医疗诊断水平,让全省人民共享先进的医疗资源。

一个世纪的医学实践已经证明,医学影像专业是当之无愧的临床一级学科。目前被称为“辅助科室”和“医技学科”是不科学的,因为当今的医学影像专业医师不但需要将全部的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最新、最先进的科学设备的应用和开发。需要不停顿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担负着临床医疗实践中最重要的诊疗环节之一――诊断疾病的重任,同样存在和承担着重大的医疗责任和风险。

2 医学影像学学科发展趋势

2.1学科设置

医学影像学是一级学科,但目前实际上被人为地分解为几个二级科室,从学科发展趋势看,分为二级学科不是方向。

我省现有的行政科室设置多数不合理,近期(3~5年)的发展目标首先是需要解决学科设置。要促进医院层面用行政决定一个医院只设一个影像科,这需要院长的决心。

业务层面整合,这是科行政主任必须要去推动的工作。学会层面加强学术的引导和推动。实现这一目标,是医学影像专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专业人才最终培养目标应该是一专多能,既全面掌握各大型设备的性能和业务特点,又能在某种设备上或者在某系统上有专门的训练,以期获得专门的经历,经验和专长,既全面又专业。这是今后本专业培养人才最根本的路径和终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才能实现医学影像对医学发挥最大的贡献,这是中长期目标,需要几代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给予的支持。

根据目前医学影像发展的趋势预测,医学影像专业在学科设置和行政建制上需要有新理念和新突破。大影像的概念可以从目前的放射专业、超声专业和核医学专业的三分局面提升到医学影像中心概念,形成一个新的整合,实现真正的一级学科模式。还可以涵盖已有的PETCT以及更新的如PEMR等医学影像设备的整合,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结构体系,促进影像事业飞速发展。

2.2人员结构和人才培养规划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影像学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目前大型现代化设备的快速引进,迫切需要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跟上医疗业务发展的步伐。需要加强现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如定期举办培训班等,让在职人员能定期、规范地接受再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多吸纳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加大本省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5年内全省需要超过百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大量缺额。三甲医院也至少需要50名博士学历人才。但收入待遇等政策缺乏足够吸引力,尚需更多政策扶持。

影像科室编制目前处于严重缺编,医院对影像科编制也缺乏规范设置。建议在编制上,应规定影像科员工数量占全院人员的5%.7%。

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立为影像专业新生代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目前情况看,基地的实力还参差不齐,建议能依托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为龙头,组织师资培训,以期尽快提升培训基地的教师力量。福建医科大学目前具有培养影像专业的硕士点,但无博士点,希望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和培养力度,尽快填补博士点的空白。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省影像学科队伍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使得医学影像专业队伍在人才结构上既具有尖端人才,还有一支适应快速发展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

多渠道培养人才,立足本省资源,师资培训,进修,专科培养专门人才,大力举办各种学习班,集中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向省外、国外输送人才,都是需要的。

2.3如何合理配备议器

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影像大型设备全省总量控制,包括CT,MR和DSA三种设备。目前全省县级医院都已经配备CT,部分县中医医院也配置CT,预计在今后3年内一部分中心卫生院也将配置CT,总量有250―300台,部分三级医院可能由于业务的需求,CT机器可达3~4台,以满足逐渐增长的就医需求。MR目前全省配备已超过70台,预计在今后3年可以超过100台;我省DSA目前主要集中在省级大医院,随着临床需求和地区等级医院硬件的刚性需求,也将较快增加,但更迫切的是目前市级医院介入人才缺乏,预计3年内将超过30台,需要在人才引进机制上予以考虑解决。

DSA属于比较特殊的地位,既需要具备医学影像专业诊断知识,又需要特殊的治疗技术,需要特殊的培养渠道。全国都在制定该行业的准入和规划,我省也应该予以重视。

2.4在临床医学中地位和作用的转变

由于现代科技在医学影像学设备上的应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使得医学影像能为病人在诊断疾病中不但提供快速便捷的诊断方法,还能提供客观、可靠的诊断依据,使得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需求明显增加,其重要性、依赖性也显著增强。从过去进行影像解剖诊断,到现在已经具备许多功能影像检查,分子影像学已显示出巨大的医学潜力,甚至可能是未来医学的重大突破之所在。

2.5科研模式

影像科已由过去简单的辅助科室成为目前独立的一门临床学科,不仅其工作模式已发生了转变,即由简单的诊断任务转化为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全过程。因此,科研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其先进性,而且要重点考虑其成果的临床价值。同时,由于影像科硬件的发展,除注重临床科研的深入研究外,还要利用现有的功能成像等高级成像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并与临床各科室或各高校联合申报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如联合攻关部级课题项目等,提升科研的层次和水平。要争取在3―5年内,获得3―5项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的资助。

3 展望

影像专科的特殊性是设备依赖型专业,只有设备的提升和人才建设同步发展,才能带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3.1设备的提升

结合当前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思路上考虑,设备要分三个层次:

3.1.1服务于社区的影像医疗设备

主要由政府出资采购(政府部门已经在实施),属于基本医疗需要的设备,如用于常规透视、摄片的普通x光机,可以带来低成本,广覆盖就诊效果。这是近三年内需要和可以实现的目标。

设备更新和数字化建设:逐步将普通x光机更新换代为间接或直接数字化影像设备设备,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大概需要至少5年时间;

解决基层有设备、无人诊断的问题,是医学影像专业非常突出的工作。建议逐步建立能覆盖全省的远程会诊功能的影像网络系统工程,技术上已经能实现,只要政府部门重视,在今后5年内可以基本建成。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设备,解决基层影像诊断最核心的难题。

建立以某一层次为中心的影像诊断中心来解决和提升基层影像诊断,是一个非常现实可行和重要的模式,只要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实现数字影像的远程诊断,让全省人民共享医疗成就,共享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是指日可待的。医学影像界的医务人员愿意为此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当然也需要对基层医院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这部分工作可以由专科分会或医师协会来实施。考虑到现在交通情况都比较顺畅,可以设计以地区为单位的周末两天短期培训,政府出资,解决每次培训费用。专科分会可以协助组织讲课专家,组织编写一个适合社区医疗实际工作需要的规划教材,采取巡回讲课方式,每半年一期,为期5年,可以很好地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诊疗水平问题。甚至可以考虑政府出少量资金组织专家定期录制继续教育讲座,由公司负责录制,分发给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学习提高。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异地讲学,视频讲学,形式多样,不断推进。

3.1.2地区级医院

这类医院目前由于在早期等级医院评审和医院规范化管理等要求下,影像设备已有很大发展,预计在近两三年内经过医院自身的更新换代,基本上满足地区医疗诊疗的需求。但由于历史原因,人才结构不平衡,合理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或人员总体诊疗水平与医疗需求还存在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需要从各方面来逐步解决:(1)医院需要对不适合影像专业发展的科室结构进行整合。比如现在不少地区医院还存在将大影像科室分割成多个行政建制的科室,不利于人才梯队建设,而没有形成大影像科的地方,人才结构越不合理。技术力量也越弱,甚至人才不稳定,也吸引不了好人才到那里去工作。(2)现有自身人才业务水平的提高,要加大医生进修力度,到主治医生这阶段,建议以政策规定至少有一次半年以上在三级甲等医院进修的机会,以便于他们对三甲医院的业务有所了解,也能达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3)加强科室业务学习机制,不论进修或外出参加学术会议,都需要向科室做学术性汇报,让科室共同收获。(4)PACS(图像和数据传输系统)是实现医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5年内全省必须按照等级医院要求完成三级医院的全院PACS建设,以适应临床诊疗工作的需求。(5)加强地区专科分会学术活动,促进地区诊疗水平整体提高。

3.1.3三级甲等医院影像科的发展

全三级甲等医院应该成为全省学科发展的领头羊和风向标,代表着全省与国内外比较的窗口,也应成为培养福建专业人才的基地。学科水平突破关键要看几家省级三级甲等医院,他们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任务,人才多、设备先进。学科的发展需要他们的支持,是学会关注的重点。学会将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大协作,联合攻关,申报课题,共同分享科研成果,争取多出成果。专科分会将结合不同时期设备和人才情况,适时推动学术活动,适应形势发展,促进我省影像专业科研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3.2人才建设展望

第3篇:医学影像入门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自20世纪70年代起,以CT问世为标志,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影像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传统单一普通X线加血管造影检查形成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X线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I、普通X线检查的数字化成像(CR和DR)以及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多种技术组成的医学影像学体系。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发展成为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诊断手段,医学影像学技术已经由既往"辅助检查手段"转变为现代医学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使多种疾病的诊断更准确、及时。由于介入医学的兴起,医学影像学已经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成为与外科手术、内科化学药物治疗并列的现代医学第3大治疗手段。目前,医学影像学科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学设备的价值占医院固定资产50%以上,医学影像学为临床医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推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医学影像学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点,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首先依赖于以计算机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进步。由于计算机的性能以几何级数升级,必将带动多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医学影像学检查亦将由大体水平逐渐深入至细胞、受体、分子和基因水平。近年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影像诊断产业加强战略布局,旨在带动多种医学影像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快速化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如下几大趋势:

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将由最开始的形态学分析发展到携带有人体生理机能的综合分析。通过发展新的工具、试剂及方法,探查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这将会为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评价药物的疗效以及分子水平治疗开启崭新的天地。同时,由于造影剂是影像诊断检查和介入治疗时所必需的药品,未来针对特定基因表达、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的多种新型造影剂也将逐步问世。

1小型化和网络化

新技术的发展使医学影像设备向床边诊断转变,小型、简便的床边化仪器将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这将对重症监护、家庭医疗、预防保健等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信息,提高医生对病人诊断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同时,数字化成像将安全取代传统的非数字图像,医院内部所有医学影像学设备将联网,在线大容量数字化图像存储得到普及,由于宽频带网络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图像的远程传输更快捷,图像更清楚,使远程放射学达到普及和实用阶段。网络化也将加快成像过程、缩短诊断时间,有利于图像的保存和传输。影像学科医生不必到医院上班,在家或出差的旅途中即可完成医疗工作任务。医院内部完全取消借、还片工作,临床科室医生在门诊、病房或手术室、监护室直接经网络调阅影像学图像,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外科手术方案、并直接在手术过程中引导手术入路、揭示手术切除范围。通过影像网络化实现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念,达到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的高度统一和共享。

2多态融合技术使诊断、治疗一体化

在新世纪,将有多种新型造影剂问世(包括组织、器官特异性造影剂,特定基因表达、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造影剂),其毒副作用更小、对比增强效果更佳、诊断的特异性更强。此外,医学影像学技术直接应用于药物研制,并用于监测疗效,可促进新药的开发进程。

医学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可分为解剖结构图像(如:CT、MRI、B超等)和功能图像(如:SPECT、PET等)。由于成像原理不同所造成图像信息的局限性,使得单独使用某一类图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通过研制新的图像融合设备和新的影像处理方法,将成为计算机手术仿真或治疗计划中的重要方向。同时,包含两种以上影像学技术的新型医学影像学设备(如:CT与X线血管造影机)将更受欢迎,诊断与治疗一体化将使多种疾病的诊断更及时、准确,治疗效果更佳。

3 3D打印辅助医学影像

第4篇:医学影像入门范文

关键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信息化

医学图像是由检查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医学图像的管理应该是检查信息管理中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系统建设所需设备和所应用的技术都与处理文字信息的系统有非常大的差别,因此建设医学图像系统需要专门立项。医学图像管理系统通常被称为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PACS)。系统的特点是采用数字化方法处理和管理医院中的医学影像。主要包括数字化医学影像的采集、存储、传输和重现。

1 医学影像管理系统的作用

1.1 实现医学影像资源的共享

传统的影像存储和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资源独占性,一张胶片被借走后其他人就无法再借阅此胶片,而PACS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独占问题,在系统中的影像资源能被多人同时访问,并可以依托权限复制资源,也能使医生在不同的地点同时对患者会诊。

1.2 加快医学影像的传输速度

医院的效益对诊断速度的依赖是比较大,目前我国医院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中有很多时间是用来等待医生的诊断。提高检查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PACS可以在几秒钟内将检查科室的结果传到相应医生的工作站电脑上,并且省去医生或者患者借阅影像资料的手续,缩短中间环节占用的时问。

1.3 实现无胶片影像管理将大大降低成本

一所大中型医院每年的胶片费用在500万元左右,甚至更高。如果医院使用数字化影像存储代替胶片存储,每年可节约几百万元的消耗费用,如果将从库房和管理人员方面节约的费用计入,建设PACS需要的设备和网络费用投资是完全可以在2年以内收回成本⋯1。

2 PACS系统建设的必要条件

医学影像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并且是较难建立的—种医学专门系统,它的建立必须有HIS系统和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其它基础设施和基础系统的强大支持。

2、1 网络环境

影像系统建成之后,影像数据将占医院全部数据的80%以上,只有当医院具备一个高速、完整、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之后,才能保证影像数据的正常传输,这是建立PACS的必要前提。

2.2 影像设备

各大医院现有的影像设备接口并不全部具有数字接口,而且数字接口的标准也不统一。所以在建立PACS系统之前采购的影像设备最好具有数字接口,设计多功能接口设备,降低接口统一问题解决的难度。

2.3 影像服务器的存储方案和影像显示

PACS必须具有专门的主服务器、备用服务器、磁盘阵列、光盘库、磁带库,用来完成影像数据的在线(3个月)、近线(5年)、离线存储。另外还需有专业的高分辨影像显示器提供给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室医生来阅片。

2.4 管理水平和应用能力

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影像科室对P 6 的了解程度和需求程度、医院各部门的配合以及医务人员的操作能力都是PACS系统建立必须的软件条件。

作为山西省最先实施HIS系统的综合性医院,多年来我院在HIS系统使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即提出建立医学影像系统的设想,并积极准备,现在我院已具备上述必备条件,即将付诸实施。

3 PACS结构设计

PACS系统从服务器组成结构上可分为集中服务器和分布服务器两种,我院采取基于SAN存储的PACS混合服务器结构(如图l所示)。其中,分中心服务器完成各部门影像设备图像的接收和存储,接受到的影像按系统需求发送给中心服务器和相应的诊断工作站。在存储上,在线数据存储在磁盘阵列中,便于对近期产生的影像文件调用频繁,响应时间短的需求。磁带库和光盘库分别做为近线和离线数据的存储设备。

光纤交换机作为SAN结构的核心部件,由它通过光纤连接各栋楼内的设备,最大距离为10km,数据传输速度为2G/s。SAN结构具有数据从磁盘阵列到磁带库的迁移具有速度快,并且操作过程与网络和服务器无关的特点,不影响网络速度,不增加服务器负担。

4 PACS功能设计

4.1 PACS系统服务器的管理软件

具有完善的系统管理功能和能力,可提供强大的系统管理、流程控制和影像数据自动迁移管理以及影像长、短期存储过程智能维护和管理能力。支持大容量磁盘阵列(RAID0,1,5)影像在线存储过程自动管理,支持在线存储容量的动态扩展,可提供影像全在线模式存储管理能力[2]。主要功能及参数指标

DICOM标准遵从:

1)各类DICL)M影像的存储通讯(DICOM C-Store SCP)

2)各类DICOM影像的查询通讯(DICOM C-Find SCP)

3)各类DICDM影像的提取通讯(DICOM C-lVlove 5EP)

4)各类DICOM 影像的媒质存储管理(DICOM MediaStorage Management)

影像存储管理:

1)DICOM影像自动归档存储及数据库管理。

2)提供“Patient/Study/Series/Image”四个层次的影像

参数值查询、时间范围限定查询、模糊查询支持等。

3)自动管理在线(Online)、离线(Omine,指光盘载体上)影像。

4)光盘存储执行DICOM Media Storage(Part 10)定义的格式和规范。支持DICDMDIR存储/读取。

5)支持大容量磁盘阵列(RAID 0,1,5)管理以及影像存和数据迁移过程自动维护能力。

6)光盘刻录过程自动管理。可支持640MBCD-R或4.7GB DVD-R光盘刻录管理。

7)支持DICOM标准定义的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存储。

4.2 PACS影像工作站软件

提供影像诊断执行过程中影像处理、操作和浏览功能的软件。包括大量的影像诊断操作和处理功能以及基础的DICOM通讯能力。

主要功能及参数指标

DICOM标准遵从:

1) DICOM通讯连接测试(DICOM Echo)

2)各类DICOM影像的存储通讯(DICOM C-Store SCU)

3)DICOMDIR导入/读取支持主要的影像操作及处理功能:

1)兴趣区(ROI)数值统计:包括像素值及范围测量和统计、面积计算、直方图显示等。

2)影像测量及预标注:包括Hounsfield值、长度、角度等测量以及文字、线段、箭头、多边形标注等等。

3)影像操作:如影像位置及方向的变换、影像密度反转、镜像、移动、放大/暂苜小、局部放大、动态回放等等。支持多帧(multi—frame)DICOM影像的展开(平铺)显示及动态回放cine)。

4)具有单帧/多帧及单窗/多窗等多种影像浏览显示格式,可执行单序列/多序列显示和浏览等功能。

影像输入饰出:

1)网络输入 出:支持各类DICOM影像经网络输入(执行C-Store SCP);DICOM影像经网络输出包括从数据库查询/选取后输出和直接选取硬盘文件后输出(执行C-StoreSCU)。

2)文件输入偷出:

· DICOM影像:可直接导入或产生DICDMDIR后导入,后者可将DICOM影像文件按“Patlent/Study/Series/Im—age'’四个层次分类后导入;可将导入的其它格式(BMP/TIFF/JPEG)的影像导出为DICOM影像。导出包括直接存盘(本地硬盘)和经网络送出(执行DICOM C-Store SCU)两种方式。

· BMP/TIFF/JPEG影像:可将屏幕选取的DICOM影像或影像序列导出为BMP/rlFF/JPEG;可直接导入并显示BMP/I'IFF/jPEG影像 。

4.3 DICOM 网关

连接不具备DIo0M标准支持的影像设备(如CT、MR、-A、RF等),为这类影象设备产生的影像提供一个转换为DICDM影像并直接通过DICOM存储通讯接口(DI(X)M Stor—age SEU)传送到PACS系统的方式。影像采集为视频采集。主要功能及参数指标:

1)支持标准和非标准视频输出信号

2)支持静态影像采集(如CT、RF影像等)和动态影像输出采集(如DSA、超声影像等)

3)直接实现采集影像的DICOM转换

4)DICOM影像可本地存储或直接经网络传送至PACS系统

5)支持DICOM Storage SCU

6)提供采集影像的动态监控和回放

5 总结

PACS代表了医学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方向,它涉及到技术集成和应用的领域之多是别的医学信息系统所不能比拟的,在实施过程中将遇到很多困难。PACS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循DICDMB.0标准和其他业内标准,并且和HIS系统紧密结合。在我国,由于经费和技术原因,目前建立全院型PACS的医院还不是很多,我院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省内率先实施全院型PACS将给我院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并积累相关经验。

参考文献

[1] 贾克斌,沈波 实现医学影像存档传输系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J]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5,5A(7):539一544.

第5篇:医学影像入门范文

关键词:PACS;流程;功能;优点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PACS System Application in the Hospital

Zhao Jingxiao,Zhang Chuanyou,Zhou Xiaofeng

(Shandong Province Ju Coun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Rizhao276500,China)

Abstract:PACS in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In this paper,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hospital,analysis of the PACS system and the module's workflow features,and benefits after implementation.

Keywords:PACS;Process;Function;Benefits

一、背景介绍

PACS(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就是放射学与计算机学发展的共同产物,PACS主要是将医院内现有的影像诊断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联,将影像信息以数据形式保存,利用计算机实现存档、查询和远程诊断等,综合利用各类影像检查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在显著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同时,将医学影像带入全数字化、无胶片化管理时代,为远程医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现就我院实施的PACS系统的功能进行阐述,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PACS的巨大临床应用价值。

二、PACS对影像科室工作流程的优化

PACS的迅速发展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平台。PACS系统主要由采集、存储和显示三部分组成,负责整个医院的各成像设备、显示设备的图像通讯和存储;PACS发展已进入大型化、分布式时代。

(一)影像科室原有模式。在未实施PACS以前,病人进行影像检查时,可以分为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2类,其工作流程分别是:门诊病人―检查申请单―门诊交费―检查预约―影像检查―诊断报告―用药和治疗。住院病人―检查申请单―住院划价―检查预约―影像检查―诊断报告―用药和治疗。总之,原有的工作模式下,病人要得到一张影像诊断报告需要经过医生、财会人员、影像科室、预约、等候取诊断报告和取片等来回几个回合才能完成,给病人就诊带来了很大不便,且延误了时间。

(二)PACS下的工作模式。在实施PACS后,设置检查登记处和诊断中心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进行影像检查的流程在影像科室得到了统一。其工作流程是:检查登记―分诊―影像检查―诊断报告―报告打印和发送。这样,病人在影像科室所作的检查能很快地拿到检查结果,而临床医生通过显示屏能更快地知道病人的检查结果,及时对病人做出相应的处置,为病人争取了时间。

三、PACS系统结构和功能

PACS从整体结构和工作流程上来分,主要由影像采集系统,影像存储管理系统、影像工作站系统、影像硬拷贝输出系统、网络及通讯系统等构成。

(一)影像采集系统。从各种DICOM和非DICOM影像设备采集数字图像,并将其送入PACS的影像存储管理服务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保证图像信息的完整性。它是PACS系统的重要部分。

(二)存储管理系统。控制PACS系统图像数据流程,将图像发送到临床医生图像诊断工作站,向临床医生提供各种类型的高质量图像查询提取服务。对图像海量数据进行管理。

(三)影像工作站系统。影像工作站功能包括支持高分辨率、多屏显示,可处理和现实任何医学数字图像,至少具备对比度、明暗度、反转、锐化、放大等图像后处理功能。支持PACS与HIS集成,可用于图像诊断报告书写与查询。

(四)影像硬拷贝输出系统。通常包括激光胶片打印和常规胶片打印。

(五)网络及通信系统。网络通信标准是TCP/IP,DICOM,PACS网络主干目前主要是千兆交换式快速以太网体系,百兆以太网直达各个工作中端。以便能满足医生图像检索的要求。

四、我院PACS业务流程和PACS主要模块

(一)人员登记。门诊患者由门诊医生工作站开具申请单,到收费处缴费后,到检查科室检查。住院患者由住院医生工作站开具申请单,生成医嘱,签名后护士抄转,再到检查科室登记。检查科室刷卡登记,可以看到患者的缴费信息和申请单信息。

(二)基本WORKLIST管理服务。它的功能是提供便利的访问工作表的方法,以实现医疗设备与登记台的通信,是连接PACS和RIS(放射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环节。

(三)患者登记列表。相关科室主要的工作界面,所有已登记未发送报告的患者在列表中,在界面上调用图像处理和报告处理界面。

(四)影像处理。主要功能有:(1)窗宽窗位的预设和连续调整。(2)亮度、对比度调整。(3)反相(正负像)、图像旋转。(4)测量(长度、角度、规则面积、不规则面积、CT值)。(5)添加任意形式的图形或文字标注。(6)图像信息显示(可预设)。(7)DSA数字减影。(8)定位线显示。(9)图像均衡、平滑、边缘增强处理。

(五)报告处理。系统具有丰富的诊断报告模板,并可预设编辑模板,诊断医师可以依据病人病情,根据预设的模板写出诊断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本系统可以随时调阅病人以往的诊断报告,查看病人的诊断历史,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为医师写出新的诊断报告提供参考。

(六)后台存储服务。支持DICOM3.0标准通讯协议,对于非DICOM设备,可转换为DICOM。

(七)影像打印。支持所有DICOM相机,支持不规则排版,可直接把图片打印。

五、总结

PACS系统的实施与应用是医院走向数字化的关键的一步,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PACS有以下优点:(1)对于临床医疗方面,PACS提供了数字存储的图像,医生可方便快捷的读取,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与病人以往资料对照比较,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直观的资料。(2)对于PACS检查科室方面,PACS具有巨大的存贮功能。PACS可以将影像资料永久保存,不会再发生丢失现象,并可随时打印,为医院举证提供保证。(3)对医院管理部门方面,PACS的应用与实施,提高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规范了相关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医学影像入门范文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DICOM3.0;医院信息系统;放射学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c)-0172-02

近几年,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已经开始在县级医院普及,打破了传统的诊疗模式[1],同时PACS与放射学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融合程序已成为衡量其功能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准[2]。尤其是卫生部对县级医院PACS能力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快县级医院PACS的建设步伐。本院作为项目单位已经实施完成,现将PACS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供同行交流参考。

1 PACS的设备及实施方法

1.1 基本设备

PACS系统经省卫生厅统一招标,包括影像工作组服务器、大容量影像数据存储柜,影像客户工作站,诊断报告、登记及查询工作站等。支持DICOM3.0协议的MR、CT、DR、CR、数字胃肠和超声等医学影像设备。建设千兆光纤主干的独立PACS网络并接入HIS网。

1.2 实施方法

制定PACS项目计划书。计划书分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充分调研、预留升级四个部分。即第一阶段保障PACS系统稳定运行,第二阶段将PACS与HIS连接并供临床直接浏览,最终与HIS等医院核心业务互连互通。各部分包括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实施目标、内容、监督等,明确各自责任与分工明细。

建立PACS标准的实施流程。公司和医院分别指定一名专业人员现场协作,现场评估所有预备上线设备,确认机器型号、网络连接、工作站、数据转存等情况,生成详细评估单;院方根据评估单进行准备;待准备工作完成后,通知公司派实施工程师进院开始正式实施;首先进行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安装调试并接入PACS网,然后根据设备情况先易后难,按超声、放射、数字胃肠、CT和MR顺序接入PACS系统并即时组织培训。所有工作完成并稳定工作台30 d,本院现场逐一测试后出具验收报告。

完善系统维护方案。PACS要正常运转并发挥强大功能,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维护。我科配备两名专职人员,熟练掌握PACS系统常规操作和维护,随时随地指导医技科室人员。针对工作站多人操作特点,在系统上线前均离线进行系统升级和杀病防毒,封锁所有设备端口和无关应用程序;同时制定定期维护制度,定期巡检,保障科室设备使用[3]。

2 PACS实施效果

通过制定PACS实施计划书,建立标准化实施流程,严格规范操作,所有医技设备全部快速完成上线,所有医生均能熟练掌握PACS各项功能,使医技部门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焕然一新,实现了PACS查阅资料、浏览、快速生成诊断报告并打印等,基本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和去胶片化[4],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取报告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建立PACS业务的标准工作台流程,利用PACS数据流约束工作流程,减少差错现象,让患者按PACS登记顺序自觉排队,规范患者就诊次序,大大减少拥护和吵闹现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根据设置不同级别访问权限,临床医生直接通过医用显示器在线查阅患者图像信息,快速获取有效诊断信息。

3 PACS优势功能分析

3.1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提高,诊疗和管理流程得到优化

PACS系统从根本上改变医技科室传统的工作流程及诊断流程,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诊断报告书写明显加快,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尤其是报告模板的灵活设计与应用,大大加快了诊断报告的书写。既为患者提供了规范、整洁、简单明了的诊断报告单,又缩短了书写报告的时间,使医生有更多时间用于影像图像分析及诊断,提高了诊断质量,达到有效缩短患者等取报告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医院医疗成本等效果[5]。

3.2 图像胶片的集中数字化保存,整合医技诊断报告资源

利用PACS系统实现了医技科室影像资料的完整、长期保存,为医院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彻底解决医技影像分散存储、无序管理的现象,为医院整合资源,如建设集中阅片室等提供技术保证,全方面地解决了医学影像的获取、显示、处理、贮存及传输与管理,使得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有了比较显著的提高[6]。

3.3 逐渐减少医学影像胶片使用量

作为使用习惯和患者认识的医学影像载体,仍会存在较长一段时间,传统影像胶片仍然会在医院的门诊、病房、手术室等部门流转[7]。如何充分发挥PACS和传统影像胶片的功能,减少业务过程中的手工处理,实现院级胶片数字化,不断降低胶片消耗量,逐步实现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不断推进“DICOM电子胶片”是医院影像数字化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

3.4 丰富影像学教学内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本院PACS系统运行时间尽管不太长,影像教学的优势已逐步发挥出来,海量的图像资源为同类疾病、同类患者的不同病程等各种情况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强力检索,充分发挥图像的功能,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PACS系统打破本院医技科室多年来的固有工作模式,给全院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影像医生,方便快捷地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信息诊断,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为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对于临床医生,可根据授权情况,随时随地在任何医生工作站和临床终端调阅患者检查信息[9]。

PACS系统实施涉及医院多科室、多领域,如计算机网络、PACS专业技术、医疗设备和临床医学等,项目实施及应用过程中需各方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协商处理出现的各类意见或建议,不断地完善实施方案,最终达到最佳的实施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琨,张清芝,郑二维,等. 基于PACS的影像学检查流程优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44-45.

[2] 廖金红. PACS的发展和展望[J]. 医疗装备,2012,25(3):16-17.

[3] 钱琳琳,古凯,张萍萍,等. PACS系统维护维修解决方案[J]. 医疗装备,2012,25(4):66.

[4] 许朝璇,赵志清,刘星宇,等. 放射科日常工作中PACS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2-63.

[5] 陆伟. 基于Web技术的医生工作站调阅LIS/RIS/PACS图文报告的接口设计与实现[J]. 中国医疗设备,2012,27(3):38-40.

[6] 李丽娟. 医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76-177.

[7] 王志康,娄海芳,孙建忠,等. “DICOM电子胶片”在医院影像信息化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设备,2012,27(2):41-43.

[8] 沈强. 数字化技术在影像打印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J].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6):708-709.

第7篇:医学影像入门范文

PACS建设依据医院的整体素质,包括经济实力、设备条件、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考虑,尤其应注意与CIS的衔接问题。应该整体规划,分步建设,切忌搞一步到位,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PACS每年不断有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出,因此不存在一步到位的终极解决方案。PACS规划与实施应紧密结合,有明确的具体目标,PACS建设关键要看使用的效果,准备建设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用最低的投入实现具体明确的目标,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比。目前miniPACS非常热,说明各单位均在积极地参与和尝试。miniPACS局限于放射科内一部分设备实现影像资料的数字化,相对比较简单,可通过miniPACS的建设,用少量的投资积极取得经验。但是,miniPACS建设的最大问题就是与CIS的衔接和今后的扩展升级问题。PACS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所属部门的信息应该来源于CIS,放射科医生使用PACS进行图像处理和作诊断报告时,需要得到电子病历中的其他相关资料,同时PACS的医学影像资料最终要返回到医生工作站,成为电子病历的一部分。要实现PACS和CIS数据的相互传递和共享,必须设计统一的系统框架。在医院尚未建立CIS的情况下,先行建设PACS将面临今后如何与CIS联接的问题。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医院由于没有经验,缺乏整体的规划,建设PACS时没有考虑与CIS的对接。随着PACS数据量的大量积累,这种对接将会非常困难,造成已有的影像数据不能共享和利用,最终将使PACS成为实际上的信息孤岛,造成投资和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PACS建设与放射科管理模式的转变

PACS建设应与放射科管理模式的转变相呼应,不是花钱买了一堆设备就算建成了PACS、提高了放射科的水平,关键是通过PACS的建设,调整和改变原有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加速医学影像设备的合理利用,提高人员的全面综合素质,有利于医教研的全面发展,实现从传统放射学向医学影像学的转化。目前,不少单位放射科与其他医学影像部门相互独立,没有业务交流,成为信息的孤岛,建设PACS就是要打破这种自我封闭,让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流动起来,充分发挥PACS的信息资源优势,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针对PACS的特点调整原有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建立人员培训和培养机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包括各种应急措施(如单机运行等),责任落实到人。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设立专门PACS技术保障人员,确保系统24h不间断地运行。一句话,买了要用,用要用好。

三、PACS建设的标准化

目前医学数字影像通讯(DICOM)标准3•0已经成为PACS和医学影像设备的通用标准,大多数厂家的设备均支持DICOM3•0,目前该标准已经成为PACS飞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但是,PACS的标准化不仅包括DICOM3•0,病人的基本信息、所属部门、设备分类、检查项目名称、检查部位、诊断名称等也必须标准化。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PACS进一步发展的最大潜在危险。首先DICOM3•0缺乏中文版,国外绝大多数影像设备不接受中文资料的输入,结果PACS、放射学信息系统(RIS)、CIS中病人基本信息等重复录入,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最终在CIS无法获得病人有关的医学影像资料。由于国家没有颁布PACS的数据字典标准,各家医院的PACS、RIS、CIS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医学影像资料的交流,造成投入的巨大浪费。另外,我国仍然使用国际疾病编码(ICD)-9/ICD-10作为疾病诊断的标准编码,但是它们主要用于病案管理,针对的是疾病分类,并不完全适用于临床。如果采用ICD-9/ICD-10作为放射科诊断标准,可能会造成放射科大量的临床诊断无法表达,影响PACS和(或)RIS的正常使用。

四、PACS中图像的后处理

PACS的原意是为放射科解决医学影像资料的传输与存储,但这不是放射科医生的最终目的。能确实、有效地利用PACS对大量的原始医学影像资料进行过滤筛选,以获得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中有价值的信息,并提供快速简便的检索,使大家感到很方便,都乐于使用,这样才能发挥PACS的效益。同时,利用PACS提供的影像工作站和各种专业化软件工具,对影像资料进一步加工处理,挖掘原始影像资料内在的、深层次的信息也是PACS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趋势是从简单通用逐步转向专业化,从一般的影像浏览工作站功能(如放大缩小、调窗宽窗位、测量等)逐步发展到三维重建(多层面重建、表面遮盖法、仿真内窥镜、最大密度投影等)、图像融合、图像识别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等。

第8篇:医学影像入门范文

关键词:医学图像重建 实验教学 基础仿真实验 应用实践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27

1 引言

医学图像重建课程主要讲解医学成像与分析系统中的现代图像重建技术,内容包括图像重建解析算法和迭代算法以及这些算法在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掌握现有的医学图像重建技术,并基于此研究速度快精度高的新型医学图像重建技术将大大促进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医学图像重建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基础物理、数学、线性系统、电子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医学成像的物理原理、成像理论以及应用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对于本科生来讲,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仅需要获得坚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从实验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更加先进有用的科研技术。医学图像重建课程专业性强,综合性高,并且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目前大多院校主要开设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而医学图像重建属于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利用算法处理医学影像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从而得到医学图像,针对本科生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不多。而开展该课程教学工作的院校主要限于理论教学,并且由于基础实验设备缺乏,实验条件不成熟等因素影响,极少涉及实验教学,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目前,公开文献主要针对医学影像成像课程的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尚没有针对医学图像重建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论文公开。笔者结合本校该课程的教学情况,展开一些该课程基础仿真实验与应用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研究,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2 基础仿真实验设计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程设计的成像理论以及成像算法,基础仿真实验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X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SPE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和MRI图像重建仿真实验,重点为X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基础仿真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采集数据,并选取合适的重建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建。以X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为例,学生2人1组,首先利用Matlab软件产生平行束XCT的360度投影数据;再编写解析重建算法――滤波反投影算法和迭代重建算法――代数迭代重建算法函数程序代码;并将仿真的投影数据作为编写号的函数的输入参数,进行重建,输出重建后的断层图像;最后将重建后的断层图像与理论图像相比较,分析重建算法的性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自主选择课本上的其他算法进行图像重建与结果分析。通过基础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医学成像系统的成像原理与成像过程,掌握图像重建算法,并学会分析比较不同算法的重建性能,真正掌握课程中的医学图像重建理论。

3 应用实践实验设计

医学图像重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在掌握各种重建方法的同时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图像重建是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标。在课程理论教学以及基础仿真实验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应用实践实验的设计,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定位为研究型学院,搭建了适用于小动物成像的微型XCT硬件系统,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图像采集与图像重建软件平台。该微型XCT硬件系统中的X光管和X探测器固定,将成像对象固定在转台上,通过电动控制旋转转台,进行多角度投影数据采集。笔者基于课题组的科研背景以及学院软硬件条件,设计了小鼠XCT成像以及基于XCT图像的小鼠主要器官分割应用实践实验。实验时,学生4人1组,首先准备好实验材料,即麻醉小鼠并尾静脉注射CT造影剂,熟悉微型XCT硬件系统的构成以及性能指标并开启成像软件和硬件系统;采用由8个钢珠构成的仿体对微型XCT系统进行几何校正,消除转台的转动误差以保证成像精度;几何校正完成后,将小鼠固定在转台上,以1度为间隔,旋转360度,采集360幅投影图像;利用软件平台在服务器上对投影图像进行重建,得到小鼠的断层图像和三维结构;基于小鼠的断层图像,利用Amira软件,采用人机交互方法进行小鼠主要器官分割。通过应用实践实验,学生亲自操作微型XCT成像系统,并对采集的投影数据进行重建。经过该实验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微型XCT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数据处理流程,对微型XCT成像及其应用有了系统深入的认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4 结论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与科研经验,基于学院科研条件,以提高医学图像重建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针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本课程以有代表性的重建理论和有典型性的应用实践作为实验内容,结合“课堂理论指导、计算机仿真巩固以及真实实验提高”三个层次的教学手段,巩固学生的图像重建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为以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更生.医学图像重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黄文亮,吴淑芬,周山.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成像理论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整合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7).

第9篇:医学影像入门范文

【关键词】影像诊断学;留学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779-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The discussion of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in foreign students

ZHONG Wei-jia,ZHAO Jian-n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Sciences,Chongqing 400010,China)

【Abstract】How to reach good teaching quality is a big challenge for teachers in the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Facing this challenge, we have done some work to improve teachers' ability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hich can better the teaching quality.And we also have made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 class. We find requirement of reviewing relevant knowledge before class, three-dimentional film showing in the class,encourag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question and solving problems the students facing in time were ideal ways for the good teaching quality.Through the above ways,the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have got good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Diagnostic imaging;Foreign student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将我国作为留学目的地,数量也不断增加。我校也接收了不少留学生,他们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留学生教学工作是我校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每个教研室来讲,从无到有的全英文留学生教学工作必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影像诊断学教研室也不例外。《影像诊断学》是临床专业留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每个留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上好这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不仅关系到留学生对整个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关系到整个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及其以后行医的水平。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是摆在影像诊断学教研室各位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教研室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进行探讨和交流。

1 师资培养与留学生影像教学

师资培养是留学生教学的重要和关键的环节,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早在留学生进入影像诊断学教学前3年,教研室就意识到全英文教学师资的不足,随即决定选送合适教师进行全英文教学的培养。在合适教师的选择上,教研室针对《影像诊断学》教学的特殊性做了如下安排:第一,选用培养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影像诊断学》教学经验和临床工作经验。因为这是进行全英文影像诊断学教学的坚实基础。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很难将影像学的知识用非母语的英文来准确流畅表达,也就谈不上上好这门重要的课程。第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文基础和交往能力。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用英文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解决学生面对的问题。教研室认为教师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全英文教学人员。在教师的选送培养工作中就要挑选这样的人员进行培养。另外英文运用能力即听说能力,特别是医学英语是培养的重点。

2 影像诊断学教学特点及其在留学生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自从1894年德国人伦琴发现X线以来,影像医学就在医务工作者及科学家的实践、经验总结、再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如今包括X线、CT、MRI、超声、放射性核素成像、介入医学在内的多种影像医学种类。作为一门与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其它一些基础及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学好它就必定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如果对这些知识掌握不好,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上就会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讲授《影像诊断学》时,除了让学生事先复习相关的解剖以及病理知识外,还在课堂上进行简要的复习。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容易理解,还可以巩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作为以图像为主要的分析对象的学科,学好《影像诊断学》,除了需要较好的解剖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这是因为影像学图像是平面图像,有些还是重叠图像,如果没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就很难理解正常以及病理状态下的结构。在这方面我们除了强调学生复习解剖病理知识外,还尽量运用动态的三维动画,以及实物模型展示有关知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学习兴趣。

3 留学生自身特点与影像诊断学教学

我校留学生主要来自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我们应该懂得和尊重他们的和风俗习惯,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直接交流和互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留学生教学工作中,由于口音的问题,许多教师无法听懂他们提出的问题,导致了互动交流的直接失败。我教研室的教师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外,还应该加强任课教师同留学生的直接交流。多听,多讲,用更多时间与留学生相处, 熟悉他们的发音特点,从而逐步听懂他们的提问。在直接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还能学会一些他们母语中表示诸如“你好”,“谢谢”的句子,这样就会使你的交流更为快捷顺利,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留学生的大学前教育多是遵循西方教育模式,他们思维活跃,课堂上随时提问。有些老师认为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和安排,但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只要能及时准确的解决学生的提问,教学安排不会受到影响。相反,我们应该看到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鼓励他们提问,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其不仅是一个听众,还是一个参与者[1]。

4 充分的教学准备和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充分的教学准备[2]是上好各门课程的坚实基础,对于《影像诊断学》而言,更是这样。我教研室要求参与授课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广泛阅读相关国外教材及参考书并且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讲稿。而且在每次理论和实习课讲授前均要求上课老师试讲,并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纠正其不足之处。这样就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如何将二维的图像甚至重叠图像讲解为三维的不重叠的图像,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解剖的复杂性,空间想象力的差异性往往使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所授内容。多媒体教学以及其它实物模型的运用使得这一复杂的理解过程变得容易。三维动画或者实物模型可以从任何角度来观察复杂结构,使相互重叠的解剖结构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之与实际的影像学图片相结合,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教学上的难点,这样就更容易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5 运用网络资源扩展新知识和了解学科前沿

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各种影像学前沿知识的交流变得十分方便快捷。利用这种网上资源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其了解更多的影像医学前沿进展。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动机十分有帮助。

《影像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十分重要的临床课程。上好这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不仅可以为留学生在今后其它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培养和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其以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熙惠,刘小红,张艳敏.留学生儿科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