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配音入门方法精选(九篇)

配音入门方法

第1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身边太多玩音响的朋友,有的迷AV影院,有的迷两声道的Hi-Fi系统,有时候看着朋友们经常换这换那,或经常扛几十斤重的设备到处PK,一同感受乐趣所在,可以说是幸福之至。其实玩音响还真不应该分什么对或不对,重要的是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享受到音乐的乐趣,便是正确。但往往在玩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些的盲目,到底怎样玩才算好?怎样才是自己真正期待的音色,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最终玩音响却成了极为痛苦的事情。如何才能在如此“痛苦”之中发现乐趣,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了。

首先,在我认为,玩Hi-Fi也是有一定门槛的,若是不喜欢音乐,不爱音乐,无论你怎么玩,玩几年或几十年,你将还是门外汉。

Hi-Fi音响的门槛

厂家在音响设计之初按照指定的消费群体,将音响划分为入门、中端或高级。而我们在玩音响的时候也应该按此类划分去进一步的感受和学习。当然,并不是说不能越级,但是你否具备越级条件?

首先我们要先分清楚入门、中端或高级在听音者之间的概念,我们知道光靠文字去理解这些很容易。但要通过聆听声音的变化将入门、中端或高级进行区分那就十分困难,因为“完美音质”的界限因人而异,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区分音质的好坏。那该如何练就区分音质的本领?其实捷径是没有的。我们也只有按照常规的多对比,多接触,时间长了才会慢慢体会,这就是我们说的经验,老烧就是这样练就出来的。

回到门槛的话题,入门的初学者该怎么去接触音响?首先你先要明确自己用音响做什么,也许你会很简单的说:“听歌啊,那还能做什么?”是的,听歌,听什么类型的歌?歌曲分了很多种类型,你需要用什么样的音箱或功放去还原那些歌曲的“真实”,这就遇到了一个搭配问题。

初学者玩音响,在此仍建议先用书架式音箱开始折腾,先听一些人声碟,初步了解声音的定位和音箱的摆放技巧,可以尝试不同的音箱摆放,感受不同的声场变化。同一张CD,同一套音响器材,不同的摆放,你会得到对声音的不同理解。

门槛一:正确的声音

何谓正确的音乐听感,首先要对音乐内容有所了解,从器乐和演唱者的演绎上更多的去寻求音乐中的真实感受。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谱曲、配乐和演绎上都有其优势和特点所在,好的音响设备就是尽可能的将其还原出来。如果连自己都不理解音乐所诠释的含义,很难去理解何为正确的声音,甚至连是何种乐器发声都难以判断。当然,如果听歌只是娱乐休闲,也许并不需要这么专业和复杂。

门槛二:合理的器材搭配

入门的器材其价格不会很高,但要从同类价格产品中挑选最好的产品就十分困难。作为入门级的用户常常会犹豫不决,原因是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声音。没关系,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排除法,先确认自己喜欢的音色,使用同一首歌或同一播放器接驳各种音响器材进行选配,然后再根据自己喜欢的声音特点进行筛选。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入门级用户刚开始的时候判断不出声音的好和坏,这点也没有关系,解决的方法有:先将自己熟悉的歌曲,选一套比较出色的音响(中级或旗舰级产品)设备进行播放,记住声音的各项表现,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按照其细节去寻找合适自己的产品。但要注意的是,其价格差和声音是成正比的,当自己欲寻求的产品价格和“中级或旗舰级”的价格相差很大的时候,应降低其音乐细节的占比。最后,在知道音质的差距后,在同级别的产品中再进行音质对比, 最终一定能选好自己满意的产品。

入门器材的局限

对于Hi-Fi入门设备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貌似都玩到三、四万的价位了都还觉得只是入门,其实不然,一套好器材的音质体现是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在我看来,入门器材的局限会更大一些,因为受到各方面的约束,声音的还原必定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也就是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入门级别的产品往往表现也不够全面,在细节的还原和声音的气势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足。那这些问题可以解决吗?如何去解决?

以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搭配和音响的摆位去弥补,但要完全的解决是不可能的,毕竟是入门级产品,“质数”的本身也是有一定范围的。我们所表述的“质数”在这里没有标准,只能靠个人的领悟了。AV器材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功能和技术参数去分辨何为入门产品,但Hi-Fi系统却不相同,除了一系列的技术参数,更多的还有靠自己的发烧经验。

保持良好的入门心态

刚开始玩音响的用户往往都会在入门阶段迷失方向,人云亦云。要说如何去分辨什么是正确的经验和理论,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是非常之困难的。玩什么都需要历练和了解,入门时间的长短也因人而异,有的朋友玩了十几年还在入门,音响领域看似高深莫测,但用心接触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玩音响,不玩是不会理解音色和音质的,不对比也不会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往往这些过程都是很残酷的,也许到最后就只有换!也许也只有通过更换器材才能让自己暂时得到满足。

所以这就要求玩音响的入门级用户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先充分的熟悉和认识自己的器材,尽可能的让其发挥最好的音质效果。另外,不能因为担心再投入而不愿意多听或多玩,这样是提高不了的,要想进入Hi-Fi的听感世界,应更多的接触其他设备,更多的进行器材对比,更多的和烧友们交流,才能保证自己更稳健的步入Hi-Fi领域。

你否具备越级条件?

说到越级聆听,其实也不是人人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对音响知识和音响的性能一概不知,盲目的越级聆听,最终也区分不出好的音质,只能说停留在现有的听感世界里。

但如果已具备基本的音响知识并充分熟悉器材的性能,我们又该怎样去越级聆听呢?

(一)、越级聆听

条件允许,直接越过入门设备买中级或高级以上的音响。

这样的做法未尝不可,也值得鼓励。但建议有听音基础的用户进行此类玩法,这样玩法可以直接达到较为满意的听感,可以说在几年内“一步到位”。当然,虽然失去入门器材的折腾乐趣,但也少走了很多弯路,值得推荐。

(二)、逐级聆听

第2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音标教学;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28-01

"初中英语教材和大纲要求中对音标教学都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在实践的教学中,老师往往集中几节课一下子将音标教完,并没有将音标发音知识系统化。 " 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如何有效开展系统化音标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基于此,作为音标执教者,教师必须在课堂内进行全方位音标教学,课堂内需全面讲解各个音标发音与规则,以音标故事,游戏,绕口令和小练习作为讲课辅助,并搭配音标进行生词教学与默写训练, 来进行课堂学习与巩固。

1.全面讲解各个音标发音与规则

在英语学科音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初期先进行系统化的音标教学。从元音到辅音,从音节到重音,乃至各个零散的发音规则都要求学习,掌握根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切勿急功近利,务求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应先从最简单的 12 个单元音入手,以两两配对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掌握根本的单元音后,进一步用单词进行 8 个双元音的讲解,配合更多单词的发音,讲解所有元音的发音规则与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在单双元音讲解完毕后,应进一步讲解辅音的相关内容。辅音相对而言数量较多,有 28 个。但通过清浊辅音的搭配与单词的配合讲解,并不难掌握。最后在熟知 48 个音标的正确读法与发音规则后,再进行音节与重音的讲解,讲解过程应配合相关练习方能达到一定效果。具体来说, 在单元音教学时,教师在初期可以采用长短元音两两配对的模式进行教学。方式配对结果为:短元音分别配对长元音,剩余两个短元音[e]和[ae]自动配成一对。配对的好处在于学生会非常清楚明了元音存在长短元音两种,且由于配对性,不容易造成遗忘和疏漏。在对元音进行两两配对后,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嘴型、具体描述口腔相关部位,以及谐音的方式来告知发音规则。例如在教授[u]和[u:]时,针对口腔部位可以描述为:[u]发音舌尖稍离开下齿龈,舌后部上台,唇较圆。[u:]舌位同[u],但比稍低,唇较[u]更小。

2.配套音标故事,游戏,绕口令和小练习

教师在音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个大问题,就是学习的枯燥性。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元音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的一组元音,如12 个单元音,提前设计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将这 12 个单元音的发音巧妙地嵌入在小故事的句子或段落后遮盖起来。让学生们根据他们所掌握的音标知识填空补全整个故事,然后带领全班诵读这些小故事,这种有机的结合无疑会让学生们对枯燥的音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扎实掌握了元音知识。 例如下图小故事:

3.搭配音标进行生词教学与默写训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开口操练,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一堂能够让学生不断开口的英语课才能算是成功的英语课。教师在教授新单词时,应当结合音标来进行教学。有的老师习惯于先教授单词再进行其他词组和课文的讲解;也有的老师惯于将单词融入到课文中进行讲解。两种方式都被普遍接受。针对不同教学,也有相应音标的教学法则。

比如先教纯单词。在每个单元的末尾都有一张相应生词表,同时会附上相应音标,中文和词性。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音标能力,可以让学生先根据音标自己读生词,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主解决大部分生词的读音,偶尔几个较难的也可以同学讨论或跟读老师和录音机解决,从而锻炼音标能力。其次,针对个别单词,教师还可以复习讲解音标发音与字母关系。例如单词: heat 中,音节 ea 发[i:]的音,类似还有 tea, meat 等,举一反三,更多了解音标规则。除此之外,重音的强调以及音节划分也可以充分复习巩固。

总之,"音标学习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音标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是学好英语的坚实基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根本在于发音。而音标教学则是口语和语音中不可替代的入门基础。忽略音标教学,也导致了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及交流能力低下的窘境。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音标教学,从而为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一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善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就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音乐教学设备,修建专门的音乐教室或者多媒体音乐教室。学校拥有的音乐教学设备大都是一些陈旧的、常年失修的设备,同时也缺乏完备的音乐器材,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此外,经费的不足会导致教师工资较低,甚至一些学校为了削减财政开支,选择聘请代课教师来进行音乐教学。 2.教育观念陈旧,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这一理念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许多学校仍然是将文化课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以及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且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领导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音乐作为美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格以及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而是单纯地把音乐课看做一门辅修课,与升学的关系不大,在教学中也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长期忽视音乐教学。此外,一些学校将教师的考核与学生的升学成绩挂钩,而不参加统考的音乐课教师就没有考核成绩,致使许多音乐教师转行改教其他学科。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造成了大量音乐教师的流失,使得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长期止步不前。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音乐教师 在我国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缺乏专职音乐教师的现象。学校的音乐教师大都由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而这些兼任教师大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教学方法都不够了解,教学形式单一,使学生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即便有少数专职音乐教师,他们也常会因为音乐教学器材的不完备而感到无用武之地。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学的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措施 虽然农村基础音乐教学现状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对农村音乐教学的经费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提高认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落后的局面,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农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彻底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并大力倡导音乐教育观念。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以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我们必须对农村现有的教学体制、教育观念和评价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只有教育相关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各方深刻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才会自觉地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不再单纯地以文化课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2.加强专业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约有90万所,而专业音乐教师不足10万人,我们按平均一所学校配备一名专业音乐教师,以现有全国音乐院校的培养能力来算,需要60年才能满足我国农村中小学专业音乐教师缺乏的局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一是提高现有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让专业音乐教师能够在农村扎根,施展才华的同时实现其人生价值。二是加强专业音乐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新课改后,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变化,需要音乐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满足课改发展要求。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性地组织农村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理论内容的学习,加强校际交流活动和远程教育的步伐,加快农村音乐教师的培养速度。三是加强城乡交流。此外,开展多样的竞赛活动,鼓励更多的农村音乐教师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得到认识、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提高其业务能力。四是着力培养大批兼职音乐教师。 3.加大投入,完善音乐教学设备 农村学校可以借鉴理化生实验室器材的配备方法,根据学校的规模大小,按照选配和必配确定设备的数量。应先保证像电子琴、手风琴、录音机、钢琴等常规设备的齐全,逐步配备一些民族乐器、打击乐器以及音乐活动课所需要的设备。对于一些规模大、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筹建专门的多媒体音乐教室。在流程上,应始终坚持国家出政策、出措施、出资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统一配备。 三结束语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落后的局面。而这一过程将具有长期性,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和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让音乐真正走进农村课堂,走进孩子的心田,真正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在音乐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并塑造完美的人格。

第4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 :钢琴伴奏 配合 声乐演唱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的、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专门的音乐表演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声乐作品的内涵起到了与作品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一首成功的声乐作品背后必然有成功的钢琴伴奏,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是密不可分的,它参与音乐、完美音乐和升华音乐。

要完成对作品音乐形象的正确诠释,钢琴伴奏者需要了解歌曲的出处、背景和风格。这就要求伴奏者与演唱者共同研究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确立它的艺术形象,从而构成一个高度的艺术化结合。要加深理解,就必须对歌曲作品的歌词、旋律、伴奏音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把握三者结合的奥妙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者与伴奏者在舞台表演时,始终配合默契,相映生辉。

一、钢琴伴奏与演唱呼吸的配合

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很讲究呼吸的作用的;相应的,钢琴伴奏的呼吸也很重要。伴奏者要熟悉演唱者,从演唱者歌唱的状态到呼吸的气口,从他对歌曲的理解到演唱风格的把握,各个方面都要了解,这样就会有把握地控制全局,不出意外。在前奏结束即将引出歌声的刹那,双方要配合默契,丝毫不差。在演唱中,不能死板地弹伴奏而不顾演唱者,要留意演唱者气息的运用,双方要在演唱之前就达成共识,在特定的气口要协助演唱者换气,快速地偷气,达成同步,做到统一完美。在歌曲进入高潮时,要与演唱者同时掀起高潮;结束时要根据歌曲的情绪,该激昂时应激昂,该渐慢渐弱就要渐慢渐弱。

伴奏时,伴奏者不能只盯着伴奏的两行谱,而是要能够同时看三行,甚至多行谱,否则将很难与表演者配合好,尽到伴奏的职责。有些歌曲的乐句比较长,演唱者不能一口气唱下来,在中间会偷偷换一口气,这就需要伴奏者长期与表演者合作磨合,掌握他们的规律,以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贝多芬的《我爱你》。这首歌曲每一句都是弱起,而钢琴伴奏都是在正拍进,因此弹伴奏时要特别注意。如在第一行第二小节处,歌曲的分句在第三四拍之间,伴奏在这里的三四拍是一个完整的分解和弦音型。此时就需要伴奏者适应表演者的呼吸,将有规律的、完整的分解和弦音型分成两部分。

二、寻找恰当的触键方法,掌握好适度的音量控制以适应作品音乐形象的需要

钢琴的触键方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贴键式的,手指不用抬起,只需贴着键子自然落下即可,这种方法演奏是声音柔和抒情,多用于演奏抒情优美、速度较慢、旋律性强的长的连奏性的片段;另一种方法是“高举式”,这种方法是让手指的最末端与键盘垂直上下运动,把整个手指的重量甚至手部其他部分的重量最有效地集中到琴键上。这种方法演奏的音乐片段都具有颗粒感,声音相对集中,饱满而结实,适合弹奏一些情绪激昂、速度较快的音乐片段。

再有就是伴奏者要掌握好适度的音量控制,避免喧宾夺主。既不能把伴奏弹成“独奏”,一味地表现自己,也不能简单地把伴奏看成是一种陪衬,消极应付。伴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及艺术表现的投入,要与歌唱者拧成一股劲。伴奏者不仅要“跟”好、“托”好、“带”好,还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做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提供丰富的音乐氛围与再创造的可能性。

三、伴奏者与演唱者的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音乐表演艺术是需要表演者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不论是演唱者还是演奏者都必须高度协作,密切配合。在这种配合中,每一个参与者通过艺术的桥梁相互交流,以达到感情上、心灵上的沟通。在声乐艺术实践中,因为这一类的活动,演唱者与伴奏者都是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感受艺术的魅力,认识理解音乐。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唱与奏的协调,培养唱、奏者的合作意识,逐渐形成和加强协作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以做到在声乐艺术实践中,两者丝丝入扣、相得益彰,使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的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合作艺术,并从中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除了上述问题外,伴奏谱所标记的力度、速度及奏法记号都应严格按照要求弹奏出来,特别是每一个音符的时值要弹得一丝不苟。同时伴奏者需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大量曲目,要将伴奏谱视做独奏谱来研究。综上所述,一首歌曲要成为精品,靠的是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伴奏者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有感情的投入。伴奏者不仅要衬托好演唱者,还要指导、帮助演唱者正确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达成默契,最后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境界。

参考文献 :

[1]吕晓明.谈声乐艺术指导与教学[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5,(4)

[2]张辉.浅谈声乐的钢琴伴奏[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增刊

第5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VC,Matlab,实时语音识别,MFCC,DTW,非特定人,MEX

 

1引言

VC和Matlab的混合编程共同运用于语音识别,可以借助VC实现对语音信号的采集,同时通过Matlab强

大的矩阵计算功能,简便化的编程方法,实现对语音

信号的识别处理。

其中,VC主要做语音信号的采集,通过借助于微

软提供的WindowsMultimedia API 开发了在线实时语

音采集程序,实现了人机在线实时交互。

2 语音识别系统概述

语音信号的一般处理过程如图 1所示,其中首先对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DTW,其中预处理包括预滤波、采样和量化、加窗、端点检测、预加重等。然后是信号特征量的提取,本文对信号的特征量进行Mel 频率倒谱系数(Mel-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s)处理。最后通过对已经建立好的参数模板进行对比,测试的依据是失真度最小准测,如本文用到的动态时间规整: DTW(DynamicTime Warping)。

图 1 语音识别过程基本流程图

3 语音信号的采集

语音信号的两个过程为:对语音信号进行实时

的采集,对采集的语音信号做出识别。本文对语音信号的采集是通过VC调用Microsoft的Windows系统中提供了多媒体应用程序接口(Multimedia API)实现。

3.1 用VC生成动态链接库供Matlab调用

通过mex文件来实现VC与Matlab的混合编程。mex

代表 MatlabExecutable。Matlab中可以调用的C或

Fortran语言程序称为mex文件。mex文件是一种特殊的动态连接库函数,它能够在MATLAB里像一般的M函数那样来执行。

VC编译的时候应该包含头文件mex.h。与C中的主函数main()函数一样,mex程序中的开始函数为:

void mexFunction(int nlhs,mxArray *plhs[], int nrhs, const mxArray *prhs[])其中

nlhs指的是在调用函数时返回值的个数;

plhs[]是每个返回值(在MATLAB中都是矩阵)的指针;

nrhs指的是调用函数时的参数个数;

prhs[]是每个参数的指针。

对mexFunction的参数是进行指针操作的,不能用单纯的return返回值。mex程序传送回来的整数数据要变为双精度型数据,才能为其它函数所处理。

3.2 Multimedia API函数介绍

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的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MultimediaAPI 函数主要有以下几个:获取音频设备信的函数waveInGetNumDevs(),该函数用于获取当前系统中所安装的音频输入设备的数目。

查询音频设备的能力函数waveInOpen(),该函数的作用是打开波形输入输入设备。

通过CALLBACK_FUNCTION命令来打开设备。录音缓冲区的组织WAVEHDR结构, 一般都是设置双缓存区对语音信号进行平稳缓冲站。开始和停止录音时用到waveInStart()和waveInStop()两个函数。

4 用Matlab实现语音识别过程

4.1 端点检测

从背景噪声中找出语音的开始和终止点这是在很多语音处理应用中的基本问题。端点检测对于语音识别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短时能量与短时平均过零率双门限结合的方式,来对汉语语音的起止点进行检测。短时能量和过零率分别确定两个门限, 信号必须达到比较高的强度, 该门限才可能被超过。且低门限被超过未必就是语音的开始, 有可能是由短时间的噪声引起; 高门限被超过则可以基本确定是由于语音信号引起的。

%每帧过零率

4.2 特征函数的提取

语音信号完成分帧处理和端点检测后,下一步就是特征参数的提取。目前在语音识别中较为常用的特征参数是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LinearPredictive Cepstrum Coefficients)和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DTW,Mel-FrequencyCepstrum Coefficients),这两种特征参数都是将语音信号从时域变换到倒频域上。LPCC从人的发声模型角度出发,利用线性预测编码(LPC,LinearPredictive Coding)技术求出倒谱系数,而MFCC则是构造人的听觉模型,把通过该模型(滤波器组)的语音输出为声学特征,直接通过离散傅立叶变换(DFT,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进行变换。本文采用MFCC方法。Mel频率倒谱系数,即MFCC为:

其中,S(m)为语音信号通过预加重、离散傅里叶变换、通过MEL滤波器、并通过对数能量处理等得到的对数频谱。

4.3 非特定人孤立词语音识别算法

通常,语音识别的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即模板匹配法、随机模型法、和概率语法分析法。这三类方法都属于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其中模板匹配法是将测试语音与参考模板的参数逐一进行比较和匹配,判决的依据是失真测度最小准测,随机模型法是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HiddenMarkov Model)来对似然函数进行估计与判决,从而得到相应的识别结果。而概率语法分析法利用连续语音中的语法约束知识来对似然函数进行估计和判决,更适用于大规模连续语音识别。本文用小词汇量的DTW方法。动态时间规整(DTW)是采用动态规划(DP,DynamicProgramming)技术,将一个复杂的全局最优化问题转化为许多局部最优化问题DTW,一步一步地进行决策。假设时间规整函数为:其中,表示时间规整函数中的第个匹配点对

这个匹配点对是由待测语音的第个特征矢量和参考模板第个特征矢量构成的,其中两者之间的距离(或失真值)称为局部匹配距离,记做,处于最优时间规整情况下两矢量的距离称为全局匹配距离,记做,表达式如下所示:

由于DTW不断地计算两矢量的距离以寻找最优的匹配路径,所以得到的两矢量的匹配距离是累计距离最小的规整函数,这就保证了它们之间存在最大的声学相似特性。

5 结束语

在本语音识别系统中, 设定采样率为11025Hz,帧数为300帧,帧长为240点,则最长的语音段长度不会超过300*240/11025=6.5秒。采样样本为男女各5个人的数码语音资料, 实验表明, 系统达到了较好的实时性和较高的识别率。由于Matlab功能强大, 在处理中可直接利用许多现成的函数, 编程方便, 结果可视化也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杨熙,苏娟,赵鹏.MATLAB环境下的语音识别系统[J].电声技术,2007,31(2): 51-53.

[2]龙银东,刘宇红,敬岚,等.在MATLAB环境下实现的语音识别[J]

第6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之前,可视为我国戏曲现代化的预备期。以京剧为例,在作品的编创过程中,传统词牌与曲牌已越来越单一、脱离时代感,于是开始在创作中逐步加入一些民族乐器与民族音乐素材,以填补戏曲配乐的薄弱。“此时的戏曲改良思潮在创作圈中涌动,但欣赏者的审美还并未产生转变,一切创新化的构思都在蓄势待发,等待更佳的时机到来。”①从艺术创新的角度来说,“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是对戏曲音乐交响化的重大改革。此时期的八大样板戏首次出现戏曲音乐与交响乐的有机结合,乐队配置包括完整的西洋双管编制乐队和全套的文武场戏曲班底,“三大件”与锣鼓一应俱全,并加入了合唱与宏大的舞蹈表演场面,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艺术推广的角度来看,样板戏将戏曲的创新度与普及度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改革开放创造了中西方文化的自由交流环境,奠定了我国戏曲全面创新发展的基础。戏曲创作者开阔了眼界,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多元化变化。在各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戏曲音乐迎来了交响化创作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映山红》《骆驼祥子》《蝶恋花》等戏曲作品均为现实题材,文武场配乐的曲牌有了新的构思与设计,大提琴逐渐成为了乐队的标准配置,丰富了低音声部。在新剧目的创作中,尝试将戏曲声腔与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中的弦乐、管乐、打击乐,甚至电声乐器、流行音乐等进行混搭,音乐编配的色彩呈现多样化发展。“虽偶有失败,业界与观众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大势所趋,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已不合时宜,想要生存发展,必须坚持创新。”②到了21世纪,戏曲音乐的交响化创作取得了多重突破。2003年,时长3个多小时的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开启了戏曲与交响乐全面结合的大幕;2004年,川剧《凤仪亭》与交响乐队合作,进入美国剧院表演;2005年,朱绍玉创作了第一部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与一系列大型新编京剧。2006年,由交响乐编配音乐的戏曲电视剧《杨门女将》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连续播出7次,并获得了“飞天奖”。2017年,史依弘推出第一部室内乐版京剧《霸王别姬》。与此同时,一大批作曲家也在尝试将京剧元素融入西方音乐体系:2010年,由叶小纲作曲的原创戏曲风格歌剧《咏别》,被广大媒体称为是“采用西洋大歌剧的技法,深入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的大胆尝试”。赵季平的影视配乐《霸王别姬》《大宅门》《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为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创新发展及对外传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戏曲音乐与西方音乐融合方式与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文化实力的不断发展与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拓展,戏曲音乐与西方音乐出现互相融合的特点:一方面在传统戏曲中不断加入西方音乐元素进行创新与丰富,另一方面也将戏曲元素不断融入西方传统音乐体裁中,产生出一批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新作品、新理论。

1.戏曲加入交响乐

在戏曲与西方音乐融合的过程中,最早最普及也是最为广大听众所认可的就是戏曲音乐的交响化伴奏。典型代表为《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样板戏作品。传统京剧乐队中,以文武场“三大件”为主奏乐器,其音乐表现力已渐渐显现出较为单一的一面,尤其是在展现战争场面、军队题材及现代生活题材时,音乐的张力、场景的画面感、感情处理的层次感及矛盾冲突的激化程度等都已无法满足作曲家的要求及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将交响乐队融入戏曲来丰富其音乐表现力成为艺术发展的必然需求。一般中西混编乐队的融合是以京剧传统乐器“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和京剧打击乐器与全部或部分管弦乐队混合编制而构成,在尽可能保持京剧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以京剧传统音乐为主,管弦乐队为辅,发挥乐队“托腔保调”的功能;充分调动管弦乐队丰富的音色表现力,特别是在人物描写、情景铺垫、前奏、间奏、场景性音乐以及尾声中,以立体化音响效果、和声及多音色配器来描写场景、烘托气氛、抒发情感。京剧样板戏中的中西混编乐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比较深入、系统地对戏曲乐队中西乐器混编可能性的有益探索”。③这些作品增强了音乐的戏剧化,强调了人物性格的个性化、情感的细腻化,使戏曲唱腔语言更加现代化、更加生动细腻、更具有时代感。戏曲交响化的编配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在当代很多音乐会及戏曲作品中仍有大量使用,已是较为成熟合理的一种结合方式。

2.戏曲加入室内乐

戏曲加入部分西洋或中国乐器,如大提琴、合成器、唢呐、琵琶、钢琴等,已是非常普及的一种融合形式。在很多戏曲片段中,会根据剧情或人物表现需要添加一件或多件具有特定表现作用的乐器。近年来,也有将西洋音乐中经典室内乐编制的组合与戏曲进行融合的创新形式。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郭文景的新概念京剧《穆桂英》《花木兰》等与金复载的室内乐版《霸王别姬》。作曲家们吸取西方音乐交响化与室内乐多声音乐的优势,将以单线条思维为主的戏曲音乐与以纵向多声部为主的交响音乐模式相结合。在保留戏曲音乐的“核”的基础上,使音乐形象、情景氛围更加立体。将乐队变为以京胡、弦乐四重奏或部分民族乐器为主,有效解决京剧在比较狭小的场所演出时,京胡和打击乐产生的京剧伴奏音量过大、干扰观众视听舒适度的问题。整体音乐突出唱腔的抒情性,通过配乐来表现人物的独白与情节转换,提升人物层次性与立体感,在不违和的前提下保持戏曲语言的统一完整。

3.交响乐、室内乐加入戏曲元素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的作曲家们也在不断地将戏曲元素融入各式西方音乐体裁中。在交响音乐中加入戏曲元素也是中国作曲家很早就进行创新融合的形式之一,代表作品是以越剧音乐为基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作品也是中国风格管弦乐作品的典型代表。作曲家陈其钢的钢琴独奏曲《京剧瞬间》运用了西皮腔与二黄过门中的部分材料作为动机元素,进行提取发展;贾达群的室内乐《蜀韵》采用川剧高腔音调作为基础材料进行展开发展;叶小纲的《马九匹》采用了京剧的音调及锣鼓经;鲍元恺的《京剧交响曲》每一个乐章对应一个行当,融入了昆曲和京剧曲牌曲调;谭盾的《霸王别姬:钢琴与京剧青衣的交响诗》等都是将戏曲元素融入西方音乐体裁的典型代表。

4.歌剧加入戏曲元素

由于地域文化、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分别成为东西方文化最典型的差异音乐代表形式。西方歌剧、音乐剧与中国京剧各具鲜明的特点,同时也有共同点与融合点。在民族歌剧《木兰诗篇》《咏别》中,作曲家都大胆采用西洋歌剧的作曲技法,融入大量戏曲唱腔与中国文化素材,创作出具有“梨园风韵,中国情致”④的中国原创歌剧。在关峡作曲的《木兰诗篇》中,娴熟运用了西洋调式与和声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河南豫剧音乐的特色旋律,使音乐富有极强的河南民间音乐特色,被称为“具有戏曲风格的咏叹调”。作曲家叶小纲的《咏别》中融入了京剧优美婉转的旋律,运用了中国戏曲“间离”手法,融入了〔西皮〕和〔二黄〕中多种板式,不仅声腔丰富动听,凸显了“戏中戏”的深长寓意,还极大地丰富了唱腔的表情达意和叙述功能。在现代音乐的形式外壳下,借助京剧唱腔与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用新颖的艺术语音让剧中人物巧妙地表达内容。西方艺术注重“形”,中国艺术则注重“境”。将中国传统意境美融入西方的形美之中,两者擦出了完美的艺术火花,体现了西洋歌剧与中国传统戏剧的完美结合。

5.影视配乐加入戏曲元素

在中国风格的电影与影视剧配乐中加入戏曲元素,也是大众较为熟悉的融合方式,作曲家赵季平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红高粱》及《大宅门》《乔家大院》《水浒传》等电视剧所创作的音乐中,都融入了大量戏曲元素。作曲家通过敏锐的音乐艺术感觉捕捉电影中的人物心理与场景需求。根据导演的意图,创作出具有灵性的音乐。尤其是在戏曲音乐的设计和布局上极具特色,使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完美统一。既具备了历史沧桑感,又具有京剧的韵味。

6.流行音乐加入戏曲元素

歌曲中加入戏曲元素,是为广大年轻人接受的融合形式。从早期的《说唱脸谱》《前门相思大碗茶》再到流行歌手创作的《花田错》《苏三说》《寒江雪》《新贵妃醉酒》等,都曾经风靡一时。随着戏曲艺术在短视频媒体的广泛传播,戏腔歌曲与戏曲风音乐也在年轻人中快速流行。如戏腔歌曲《离人愁》《琵琶行》《清明上河图》《出山》等,都运用戏曲的演唱与运腔方式,配合流行音乐的结构与配乐伴奏,形成了独特的戏腔流行歌曲,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了一股中国风时尚潮。

三、戏曲音乐与西方音乐融合的意义与未来趋势

1.时代意义

古往今来,世界任何国家与民族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其在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时尚潮流瞬息万变的今天,古老的戏曲艺术要适应当今的新形势、满足大众审美的新需要,也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任何文化产品,一旦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都会被历史逐渐淘汰。要传承文化经典,就必须在创新中求发展。目前对于传统戏曲剧目、著名戏曲选段,观众多集中在老年人群体;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这些作品则存在一定的距离感,从内容到形式都让他们觉得有些陈旧、没有时代感。为了争取更多观众,我们首先要从戏曲所表现的内容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不能局限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桥段,要多关注新时代的改革进程,日新月异的新锐思想,朴实勤劳的大众百姓,让新的剧目能够反映当今朝气蓬勃的现实生活。同时,我们还要从戏曲艺术的形式方面进行突破——要将海量的世界音乐语言融合创新,转换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颖的戏曲音乐语言,甚至将一些新潮的网络音乐形式也纳入其中,提升戏曲创作的时代性。

2.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世界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与广泛。科技的发展、5G的推广与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将直接导致传播手段与艺术形态发生新的变化。当下,互联网已步入千家万户。传统戏曲与各种西方音乐形式融合的同时,也应该提升新型传播意识。通过不同媒介、手段的融合,可以将多种门类的音乐、舞蹈、美术、电影、戏剧等艺术形态与传统戏曲手段综合在一起进行创新,让戏曲艺术借助新媒体、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获得更多观众与传承者,由此进一步拓宽戏曲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在戏曲音乐与西方音乐融合创作过程中,应注意突出保持京剧特有风格,突出戏曲韵味与中国音乐特色。各个乐器音色的设计要根据情节与人物需要,追求音响平衡与合理性,并突出京剧传统风格这一价值追求。作曲家们不断追求新的音乐创意,结合京剧音乐的特点,“按照系统而完整的和声、复调、织体和配器等交响化的西洋乐队写法,定腔、定调并统归于总谱之上,形成音乐设计的大一统,进而为推进戏剧情节、表现戏剧冲突、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性环境和揭示人物内心变化等,提供丰富而有效的多种音乐手段”⑤。我们要使戏曲音乐既能保留传统,又能有所创新,既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又能吸收容纳众多音乐门类之所长,不仅让国外观众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更能让他们喜爱中国戏曲。

第7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 南沟门水库 通信系统 组网方式

南沟门水库枢纽工程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境内,水库坝址位于葫芦河河口上游约3km处的寨头河村南沟门附近,距黄陵县城约25km,距洛川县城约17km,距延安市约120km,距西安市约180km。南沟门水库通信系统是南沟门水库枢纽工程管理调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主要建设马家河引水枢纽管理站、各个监控点、监视点与南沟门水库枢纽管理站之间的通信链路。通过建设枢纽工程区内的光纤通信链路,实现各个监测控制设备、视频监视设施、语音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链接。同时采用租用方式,建设延安市南沟门水库管理处与水库管理站调度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同时满足市话呼叫、长途直拨与国际互联网联接的需要。

一、建设目标

通信系统是为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管理调度系统提供传输平台,建设的目标是根据通信技术发展趋势选用当前主流技术,建设适用于工程特性、满足各级管理机构工程安全运行调度及信息系统宽带传输业务需求的通信系统。通过建设实现视频信号、监控数据的传输。按照数据交换、视频传输、语音通信三网合一的建设思路,建设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的通信系统,以满足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行管理、数据交换、视频传输的需求,保证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通信系统组网方式

1、通信方式的选择

(1)南沟门水库枢纽和马家河引水枢纽。南沟门水库枢纽管理站和马家河引水枢纽管理站相距约25公里,通过自建光缆进行通信。两个枢纽工程自身在不到2km2范围内建设管理调度系统专用通信网络,其它任何通信方式的传输带宽、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系统建设投资等都无法与光纤通信相比拟。同时由于在水库枢纽需要建设以水雨情自动测报、工程安全监测、视频监视、闸门与电站监控等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网络系统平台,这些系统建设所提供的网络设备,为建立水库管理调度光纤宽带通信系统提供了设备条件,使通信系统的建设简单易行。(2)管理站与管理处之间的通信。南沟门水利枢纽管理站通过租用电信公网与延安市南沟门水库工程管理处进行通信。马家河引水枢纽管理站通过与南沟门水利枢纽管理站之间的自建光缆将数据首先传到南沟门水利枢纽管理站,然后再通过租用的电信公网由南沟门水利枢纽管理站传至延安市南沟门水利工程管理处。

2、通信系统组网

根据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总体设计和水库管理调度系统工程总体建设内容,拟以行政与调度电话通信、计算机网络互联与资源共享、视频监视动态图像实时传输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构建水利枢纽管理调度通信网络系统,同时建设与公众电话网、国际互联网衔接的通信链路,满足话务通信、数据交换、视频传输的需要,如图1所示。

(1)水利枢纽工程通信专网:按照通信数据、视频监视、语音话务三网合一的设计思路,通过自建光缆与租用电信公网,建设延安市南沟门水利枢纽管理处至南沟门水利枢纽管理站再至马家河引水枢纽管理站的通信骨干网络。(2)水利枢纽工程内部通信专网:根据水库管理调度系统工程所包含的水情测报、工程安全监测、视频监视、闸门与电站监控等项目所需要的通信网络和信息化网络基础平台建设,综合通信路由、通信带宽以及通信安全、可靠的需求,拟在水库管理调度中心与工程安全监测室、坝后电站、水情监测室、闸门监控室之间建设光纤通信专网。(3)内部语音电话通信网:内部语音电话系统采用电信软交换系统,软交换系统同时称为VoIP系统就是俗称的IP电话,利用Internet/Intranet(IP)网络传递话带业务(包括话音/传真/话带数据等),即在分组交换网上通过(TCP/IP)协议实现传统的电话应用。它是一种新型发展的非常快的新兴技术,在许多专网和运营商的系统中应用的很普遍了。设备包括网守、中继网关及语音网关等。网守主要负责所属区域内用户的地址解析和认证,防止非法用户的接入和非法网关的登记,并负责向所属网关提供路由信息,包括被叫网关的端口信息等。中继网关是PSTN网络(传统的电话网络)和Internet网络之间的汇接设备,完成语音信号和数据系统信号(IP包)的转换,实现PSTN网和数据网的融合。(4)内外信息交换通信网:枢纽管理站与延安市南沟门水库管理处采用租用光纤通信方式建立通信链路。所有语音网关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连接到南沟门水库工程管理处调度中心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通过语音网守连接至电信公司网络。

3、通信链路设计

(1)光纤组网。① 光纤。南沟门水库管理站与马家河引水枢纽管理站之间布设约20公里光缆。南沟门水库管理站光缆布设分别到达各个闸房、坝后电站中控室、视频监视点、工程安全监测室和水清测报监测室。马家河引水枢纽管理站光缆布设分别到达各个闸房、视频监视点、工程安全监测点。②交换机。根据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调度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设计的综合考虑,拟在水库枢纽管理处、水库枢纽管理站和马家河引水枢纽管理站布设核心交换机,在工程安全监测室、闸房、坝后电站中控室配置接入交换机,进行组网。(2)内部电话网。根据水库管理调度的需要,拟在南沟门水库管理站配备满足50用户的语音电话,在马家河引水枢纽管理站配备20用户的语音电话,在安全监测室配备8用户的语音电话,在水情测报室配备10用户的语音电话,在闸房配备2用户的语音电话,在电站配备30用户的语音电话,在延安市南沟门水库管理处配备30用户的语音电话,形成完整的水库管理调度话务内部通信网。在水库管理调度中心设置语音网守,在管理内部用户4位小号呼叫的同时,通过与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协商,通过2M光纤或16路中继线接入公共通信网,满足用户本地市话、国内国际长途呼叫的需要。电站与电力调度部门的联络,采用载波电话或专用电话,本项设计遵从电站设计的结论而不再考虑,但本项设计的电话系统可作为电调的备用链路。(3)国际互联网出口。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管理调度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属于内部专用综合业务网,但是,为了扩大对外交流,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严格的隔离措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联接还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拟在南沟门水库管理处和南沟门水利枢纽管理站采用VPN网关方案实现内外网的隔离,并解决好防病毒问题,满足整体工程管理的需要。

三、总结

在水库信息化系统中,无论是从测控点获取水情、工情数据和视频、音频信息,还是下达闸门控制指令,以及信息中心与信息分中心之间数据的传输,都要以通信链路为载体。因此,通信系统是信息传输的命脉,是水库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参 考 文 献

第8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莆仙戏;伴奏音乐;配器

莆仙戏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素有“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和“南戏遗响”之称。因其主要流传于古称兴化府的福建莆田、仙游一带,故其原称为“兴化戏”。据史料记载和考证,莆仙戏是在唐歌舞百戏的基础上,发展为宋时的“兴化优戏”;又吸收南宋戏文的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进而形成福建南戏的一支――兴化杂剧;明清时期兴化杂剧盛行,时称兴化戏,建国后改称莆仙戏。[1]它机体的每一部分,无论是剧种的声腔曲调,表演的程式风格,还是剧目的题材内容,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固着与众不同的地方色彩,以古特、优雅的形态折射出它所依存的莆仙地域文化内涵,是莆仙历史传统观念形态和宗教民俗的长期熏陶和积淀。

随着莆仙戏曲文化和艺术朝着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其欣赏群体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观众的审美观念和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在观赏莆仙戏时,除对戏剧内容、演唱水平、灯光布景有较高要求外,理所当然地也对表达戏曲情感、渲染环境、刻画心理活动的器乐演奏和唱腔伴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社会审美心理需求普遍提高的合理反映。为顺应这种需求,莆仙戏的专业表演团体也逐步改善了乐队的伴奏能力,努力提高音乐的表现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观众的需求。这就对以往自然形成的伴奏模式和乐队配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故而如何更好地为戏曲音乐配器便成了应当探讨的问题。

在长期的戏曲活动中,戏曲伴奏乐队走过了从简到繁、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刚形成戏曲阶段时的只有一、二件主奏乐器加简单打击乐器开始,逐渐加入了其它乐器,至今已形成包括吹管、拉弦、弹拨、打击乐四大组别合成的、表现力极其丰富的戏曲乐队,并基本保留了原剧种音乐的风格。80年代以后,对伴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既保留了各剧种的原有风格,也加强了乐队的表现手法。在效仿“样板戏”乐队伴奏的影响下,莆仙戏伴奏乐队开始注重伴奏的配器手法,追求戏曲伴奏的整体水平,注重伴奏对戏剧表现内容的烘托与帮衬。“配器”一词开始走入莆仙戏的专业表演团体,这对于莆仙戏曲音乐的发展来说是个很大的进步。

戏曲乐队配器是一门艺术,也是值得认真对待和探讨的课题。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配器,不同于歌曲、舞曲或纯器乐作品的写作。它首先受制于特定的地方戏曲风格,同时又受制于传统的乐器使用以及传统的伴奏方式。也正因为它特殊,才更可能产生特殊的效果。通过变换无穷的配器手法,经合理、巧妙编配产生与戏曲特色紧密结合又相得益彰的功效。[2]

在各种戏剧艺术类型中,地方剧种是以方言为载体的艺术,其音乐旋律也是由方言语音生发而来。这种地域文化印痕是对地方剧种成为更广范普及艺术的限制但是反过来,它却又在自己所诞生的本地区内有着其它任何戏剧艺术所无法取代的感情力量和艺术魅力。莆仙人方言意识很强,方言是莆仙戏得以传播的承载形式,反之,莆仙戏的说白也进入了方言俗语。二者在戏曲的演出与接受的双向过程中水融,形成方言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

莆仙戏伴奏器乐与当地民间音乐关系十分密切。南宋莆邑著名诗人刘克庄保存在《后村先生大全集》的诗作,对莆仙一带戏曲活动情况有真实生动的论述。从刘克庄的诗中可推测早期莆仙戏伴奏乐器包括“锣鼓吹”中的鼓和笛,与宋元南戏的遗制相似尤其是笛,可与明代莆仙戏曲评论家姚旅在《露书》卷八《风篇》中记载的民间乐器“芦笛”相映证:“笳以葭芦为之,莆中谓之芦笛。然亦莆中多此,岂余所见未广耶?” 芦笛,古称筚篥,原为汉代西域龟兹传入中原的胡乐,后成为隋唐燕乐与唐宋教坊音乐的乐器。现在其它剧种都已失传唯独保留在莆仙民间,是莆仙戏特有的乐器,足见其剧种的古老及其与民间乐音同脉交融的关系。[3]现今莆仙戏使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是锣鼓、笛、以及大胡、月琴、三弦等。其中笛又分为“笛管”与“梅花”。莆仙戏的一大特色就是伴奏乐器先期是以管乐和打击乐为主,也包括了唢呐、笛、管、大锣、小锣、沙锣、大鼓、文鼓、三板、撤板、大钹、小钹等,到了后来又渐渐的加入了丝竹乐器,如大胡、四胡、三弦、八角等,使戏曲显得更加动听。莆仙戏又被称为“兴化腔”,音乐为五声音阶。徵、商调式最多,其次是羽、宫调式,而角调式较少。唱腔曲牌中的转调,以下五度转调为常见。因兴化方言的特殊性,大唱腔的旋法上,常有四到十一度的大跳和上、下滑音的装饰。[4]传统器乐带有一般的通用性,随着新剧目的创作,为适应各类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不同要求,作为莆仙戏不同剧作的主题音乐而不断再现,出现了两种主要的新创作手法:一是以现代作曲手法创作出多声部器乐曲,作为戏曲的“前奏曲”,以烘托剧情的跌宕起伏;二是以传统乐曲为基础,编创前奏曲、间奏曲以渲染气氛,改变传统唱腔中没有过门的缺陷。[5]

基于以上莆仙戏曲音乐的历史传承和地域、艺术文化特征等因素,在进行莆仙戏曲伴奏音乐的配器时,应注重对历史文化及地域性特征的保护和传承。要写好莆仙戏曲音乐配器,除熟练掌握莆仙戏乐队常用乐器性能、掌握乐器组合的音色效果和各乐器组之间的合理布局、对莆仙戏地方特色和莆仙戏的传统伴奏方式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为唱腔配器时不能破坏这些优秀的传统伴奏模式而要仔细分析,认真揣摩,巧妙的利用现在乐队编制强化和突出这些极具个性、极有效果的伴奏手法使之更加厚实、更加鲜明、更具对比、更有感染力,这才是我们使用现代手法和技术通过现有条件提高唱腔伴奏水平的正确途径。在整体而已中乐队作品的织体因素有旋律、低音、和复调等,其中旋律是主要的,其他则起烘托作用。

为戏曲音乐配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唱腔配器;二是为场景音乐配器。为唱腔配器往往颇费精力,但原则只有一条:不能干扰演唱,腔是第一位的。可多在和声与复调上下功夫,使唱腔听上去更加丰满、优美。除此之外,还应在选择节奏上多思考,但要注意恰当、当贴,律动要与旋律进行和情感需要结合,不能轻易的根据经验套用。而为场景音乐配器故然可以大展身手,但也要与剧情一臻手法和技术只能为剧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为戏曲音乐配器一此技法要为“情”而生,二此技法要为“情”而用,所有的配器技巧与方法均需服从剧情的需要。需停勿动,需静勿躁、需弱勿强、需简勿繁。[6]便整场戏曲听起来错落有臻合情合理且细臻入微;使剧情与伴奏音乐相映生辉,为整部戏曲添姿添彩,才是莆仙戏音乐配器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庆熙.福建莆仙戏与南戏考[J].艺术论丛,2001.(20):25

[3]徐蔚.莆仙戏的地域文化特色.[A].莆田学院学报.2002.6

[4]许蔚.小议福建莆田“莆仙戏”[A].音乐探索.2006.4

第9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影视音乐;完整性;时代性;技能培养;因材施教

影视艺术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受众群最大的艺术形式,也是最流行的艺术形式。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影视艺术发达的西方国家,许多专家学者对影视音乐艺术的发展十分重视,纷纷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研究推广。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有一大批影视音乐的专业论著问世,并开始形成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创作、传播的生态产业链,诞生了有国际影响力的专门从事影视音乐创作工作的音乐大师,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影视音乐评论家和从事影视音乐研究工作的学者。

我国对影视音乐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影视艺术诞生时,中国正处于被列强凌辱的悲惨境地,民不聊生,作为精神消费品的影视艺术发展缓慢。建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文革”左倾思潮的影响,其发展又停滞下来。一直到改革开放后,也就是近二十多年间才开始有一批这方面的专著问世,但这些专著作为教材使用都有不少不便或不足之处。于是许多院校干脆就直接使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本作为这门课程的教材,或者不开设这门课程而改为开设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使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材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音乐鉴赏能力虽然没有问题,但对影视音乐作品的涉猎面远远不够,对影视音乐的独特之处了解不足,也使下一阶段音频专业课程(《影视录音》和《配音配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难以完成。更重要的是传统《音乐欣赏》课程的重点是听,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践型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具备使用其他多项专业技能的能力,就是俗称的一专多能。这种人才培养标准也是和目前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符合的,从广西的就业实际情况来看,广西的大型专业影视制作公司比较少,高职的影视专业毕业生在电视台就业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这些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更多的是城市内的小型影视制作工作室,或类似档次的工作岗位。这样的工作室人数不多,仅仅数人就必须把整个影视工作的前、中、后期的十多个技术环节全部完成,那么只能听而不能掌握影视声音制作技能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要,所以针对这门专业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教材的适用性。以下谈谈笔者在《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探索实践中的一些发现和体会。

一、教材内容应侧重影视音乐作品

“影视音乐”是一门交叉学科,这意味着影视音乐既要遵循音乐艺术的客观规律,又要受影视蒙太奇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学习该科目的学生既要了解音乐艺术的相关基础知识(如:什么是旋律,音乐的题材,演唱的形式等),又要掌握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特点(如:什么是音画对位,电影音乐如何刻画人物思想和心理状况等)。那么我们教学内容的安排就必须较好的兼顾这两方面,同时尽量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影视音乐作品作为范例。如我们介绍到人声类别的女高音声部时,就可以用抒情女高音曲目《我爱你中国》作为范例,这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当学习“音画对位”时,可让学生视听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结尾片段,生命垂危的毛泽东步履蹒跚的走向走廊和生命的尽头时,出现的音乐却是雄浑而深情的《东方红》,音画情绪的反差形成了对位,在这里辉煌与悲哀、怀念与感伤、崇高与凄婉相互交织,这样典型的范例让学生在了解“音画对位”的同时也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切实的领略到了影视音乐艺术之美。

二、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影视乐是影视作品里的音乐,我们在教学中就不应该脱离影视作品只谈音乐。特别是一些需要重点欣赏的作品,教学时应该完整的播放作品让学生欣赏,让其了解整部作品的主题、风格、主要内容和主要角色等必要信息,只有全方位的、较深入的把握好整部影视作品,学生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音乐风格和影片风格是否协调;音乐的使用量是否合适;声音蒙太奇的使用是否恰当;音乐节奏和影片的剧情节奏、情绪节奏是否吻合……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时代性

作品范例的选取还要注重时代性,过去的艺术品是经受过时间和地域考验的经典,固然需要了解。但一些有巨大影响力、取得成功的新作品也应该去了解,因为影视艺术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正在快速向前发展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代表着目前创作的最高水平,给学生展示了创作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并自觉的关注整个影视产业链。这类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无疑会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带着较高的学习热情主动去学习,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有保障。

四、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

2008年6月上旬,我院一年一次的“高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班审片会”如期举行,06、07级的电视专业班学生在会上播放了他们近期制作的近三十个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配乐的使用上,06级的许多同学使用了大量的歌曲。在配乐中使用歌曲应该经过慎重的考虑,因为歌曲作品里歌词的意指性是很明确的,所以歌曲的使用范围很窄;而器乐曲由于没有语言的局限,因此能给人很宽广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正是有鉴于此,专业人员大都使用器乐曲进行配乐,在一个影视作品里出现大批量的歌曲配乐是非常罕见的。06级高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大量使用歌曲来配乐是十分无奈的,其原因是之前课程的安排不是很合理:《影视音乐欣赏》课程只上了一个学期,而且在二年级开始时才开设这门本该开设在一年级的基础课程。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是,《影视音乐欣赏》和二年级的《影视音频技术应用》课程在教学时间上同时起止,当06级的学生学习“配音配乐”和“录音技术”等专业技能时,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欣赏器乐作品。根据这样的情况,教研室对07级学生的课程进行了调整:《影视音乐欣赏》课程在一年级开课,并增开一个学期。课程安排合理之后,07级学生就没有出现大量使用歌曲配乐的情况,并较顺利的进入到下一阶段《影视音频技术应用》课程的学习中去。

凡学习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学应该按照这样的步骤安排:1.了解欣赏音乐时必需的一些通用性知识;2.学习欣赏歌曲作品;3.有针对性的欣赏影视歌曲作品;4.学习如何欣赏器乐作品;5.有针对性的欣赏影视艺术里的器乐作品;6.当学生具备较高程度的欣赏能力时,还要安排具体的、完整的欣赏大型影视作品里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

高职的《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主要是为二年级的《影视音频技术应用》课程服务的,学生在学习配音配乐技巧之前,肯定要大致掌握欣赏和评判音乐作品的能力。在《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下学期的一开始,我们增加了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教学环节:每次课的头十分钟请两组的同学分别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第一轮是声乐作品,第二轮是器乐作品。经过一个学期的专业学习,这一批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初步掌握欣赏的技巧。每组选一位代表上台介绍,同时上交一份“音乐作品推荐表”,此表内容如下:

在“作品类型”一栏应运用在《人声的组合形式》、《歌曲类型》和《乐曲类型》等章节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出处”一栏填写歌手、专辑名称和发行公司等相关信息;推荐等级最高为五星,星数越高代表学生越喜爱此作品;最后还要简单填写推荐的原因,不要求一定要写得水平很高,但一定是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所得,并要求他们尽量用专业知识进行表述。在教师的专业点评后再将推荐的音乐作品归类保存好,成为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的配乐库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

1 学生往往要在听一批作品之后,才能最终选定其中的一个,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了解和积累音乐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 选定了一个作品后,学生还要主动去搜集相关的资讯,为填写“推荐原因”和上台解说做准备。这就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锻炼其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学生上台介绍作品时,既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又培养了他们语言组织的能力,为其今后顺利的与客户沟通打下基础。其实高职专业并不都是培养纯粹的技术岗位人员的,也有许多是服务行业,影视专业的学生将来就有很多时候要接触客户,我们之前的一些毕业生就吃过这样的亏:他们的作品品质不错,但由于不会和客户沟通,所以最后客户选择了他们竞争对手的作品,尽管那些作品的品质比较差。如果每一位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都能有几次公开亮相的机会,相信他们将来面对客户时即使不能侃侃而谈,至少也不会辞不达意,让客户不知所云。

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一举多得的,既使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还获得了另外的收获——他们参与建立了一个自己熟悉的配乐库,为将来的创作积累了配乐素材。同时老师也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他们平时关注什么类型的作品;他们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还要什么缺陷;他们在技巧的运用上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这些都将是下一阶段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

六、教学方法要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高职影视专业的学生基本不了解乐理知识,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既没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也不大关心音乐艺术,所以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在力求准确的同时,还要做到通俗易懂。以“乐汇”、“乐节”、“乐句”、“乐段”的教学情况为例,乐段在《音乐欣赏》教材的定义如下:“乐段是完整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这样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会觉得比较生涩难懂,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大,进而自然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这些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音乐作品里的乐汇、乐节、乐句和乐段,大致对应着文学作品里的字词、短语、句子和语段。补充了浅显的介绍后,学生在轻松接受的同时,都愉快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