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

配音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配音基本知识

第1篇:配音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即兴伴奏;首调唱名;音型;和弦编配

中图分类号:G642.0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60-03

即兴伴奏是钢琴的主要内容之一,钢琴是高职学前教育技能必修课。钢琴即兴伴奏是在事先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伴奏者根据歌曲或乐曲,迅速应用熟练的钢琴基本功、技巧、音乐理论知识和声学常识,对歌曲或乐曲风格特点瞬间分析,为演唱或表演快速有效配器编配的伴奏。钢琴即兴伴奏并非“随意”弹奏,它遵循一定的理论规律,在眼看着旋律的同时,大脑快速作出“旋律+和声+音型织体”反应,随即手指就要弹奏出,是理论和基本弹奏技能乐感紧密结合的产物。[1]

即兴伴奏是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教学应用的基本技能技巧,是融钢琴弹奏、理论为一体的综合知识快速、连续、不间断的反应,是高职学前教育艺术技能之一。现就高职学前教育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现状,幼儿园艺术活动即兴伴奏存在的弊端,列举目前问题症状和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即兴伴奏水平普遍低。笔者走访三十多所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发现即兴伴奏水平普遍低。表现较多的问题:右手单手弹奏主旋律,左手“闲”而无事;节奏音符全弹对的属优秀者,大多表现为左手的伴奏伸开手“打八度”,与主旋音不相符,又不是和弦构成,纯属“冒对”瞎弹拍打节拍;手型十分僵硬机械;个别教师虽能弹伴奏,不管“八度”,和弦音型组织不得当。使得伴奏效果较差,把一首天真活泼的幼儿歌曲风格歪曲,失去美妙而活泼欢快的基本情绪,听着非常别扭;极个别优秀者,弹奏得体,风格多样,较为完美地展示歌曲的风格特点。总体看,即兴伴奏普遍不好。

2.高职学前教育学生音乐零基础,未曾接受音乐专业能力测试报考入学。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分两类:一是参加高考,限定分数线,自愿报考的“高职学生”;二是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自愿报考的“五年制学生”。两种类型的学生均未参加音乐艺术能力测试,只要文化课成绩过线,艺术先天条件的优劣、基础的有无都被忽略,全部接纳,故音乐“零”起步。对技能的先天悟性、条件要求挑剔苛刻的“钢琴、视唱练耳、声乐学科”学起来太艰辛,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涉及“动作类”的肢体语言和对“音高类”空间概念就特别费劲。故音乐艺术教育处于“扫盲”阶段。艺术感觉差,且对音高感知和基础认知能力亏欠很多。

3.基础和程度决定了即兴伴奏的水准。正谱入门弹奏时间太短,弹奏曲目太少,基本功太差,基础知识缺口太大,没有完成多少“原始积累”,无法逾越知识“低谷”,下阶段的即兴伴奏进入太难。高职学生从进校接触钢琴专业训练,三年的学制,其第一、二学年,进行基本功入门、概念的认识培养,弹奏的练习曲、乐曲数量太少且质量差。五年制的前三年,其一是放松、力度、触键方法、固定规范手形,其规范性、高标准很难实现;其二是识谱,认知很慢,作业会课查阅80人的教材上,58人均在五线谱上标识了“do re mi”或简谱,且不能规范移谱,提醒式标识在符头处;其三是节奏概念模糊,乐曲情感,表现力无法谈及。2~3年的弹琴识谱能力无法大幅度提高。因练习节次偏少,仅仅局限于作业的完成,不能熟练掌握提高,手指灵活性尚处在初级训练阶段中。

4.理论基础底子薄弱,教材不适应。基础识谱知识不灵活,很生疏。所开设的理论“乐理”课,普遍没有学懂弄通,一知半解,一学年的乐理课,最基本的识谱知识在钢琴弹琴应用上就茫然了,对调号、临时记号及节奏、音区等知识反应迟钝。理论知识类学习浮于表面,不够深入。应用音程、和弦只是初级理解层面,不能举一反三地“练笔”,理论与实践不能对接。理论知识的欠缺和弹奏基本功是即兴伴奏的最大障碍。调号、调式、调性就成了学生的“模糊概念”知识区域;对民族调式及调式和弦,转调、离调等一概无知,限于学生的掌握能力\课时节次限制\实际的教学条件及学生的知识程度,对这部分内容放弃不教不学;对于和声的基础及和弦连接基本常识课――和声学,幼师学生不开设键盘和声,对日后的即兴伴奏造成缺失,成了即兴伴奏中的一块重要的“空白点”。

目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尚未有全国统编的“学前教育钢琴教程”教材。现行选用的不大适用,或难度较高,选择的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钢琴》,原属于中专“音乐班”教材;或临时拉用普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所用的《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也选用了辛笛编配的《幼儿教师钢琴即兴伴奏》。选定的教材知识程度偏高,用音乐教育专业班的专业水平教学,学生无法接受掌握。最大的障碍是识谱,两升两降以上的音符辨识,音乐理论和弦知识,和弦连接,若钢琴谱超出C调,普遍难于理解,大大降低了练琴效率,主调式歌(乐)曲还 能应付,复调式的节奏对应都很难正确弹奏。采用辛笛《钢琴即兴伴奏》音名标记法,理论知识的匮乏对即兴伴奏形成滞碍。变成其他非C调或小调系统,和弦音名不能判断确定;对和弦的基本连接形式比较茫然;歌曲不同风格体裁判断不准,音型织体的选择该用哪种,自身“机械”的弹奏能力,伴奏织体比较单一,不能灵活处理各种不同风格、体裁歌曲,只有呆板的单一织体模式。

二、分析问题,实施教学改革探索

(一)钢琴即兴伴奏首调化

1.修订完善高职的《钢琴教学大纲》,倡导首调化。依据市场需求情况,反对不切实际地提高标准,虚设“培养规格”,造成与幼儿园用人有一定的差距。以偏离实际的“高职学前教育《教学大纲》”指导教学,不切实际。从几所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来看,全国的高职院校都类似,即便是本科的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现状同样不容乐观。依照生源现状就要将教学标准、规格、培养目标、教学要求予以调整,教材内容适度删减增设。

2.社会上实用性很强的歌曲,记谱均采用了简谱。国内群众性的艺术活动,以简谱为主。用简谱,其实就是应用了首调。[2]五线谱在一升一降内,均采用首调演唱奏,有强烈的调性感,顺畅,听觉上很舒服。对于两升两降以上的调,培养快速移谱,简谱化,降低难度。练习常用调:C G F D bB bE和A调的递进关系,由常用四个调向七个调递增。初学者一曲多调练习,即对某一个简单的幼儿歌曲,在不同的调中练习,在键盘上简谱首调化。

(二)音型、织体伴奏简单化

1.音型常用的有三种:柱式、半分解、全分解。伴奏音型的形态千变万化,归纳为三点,也是最为实用的。左手熟练完成两种弹奏形式,跳音和连音,依次熟悉常用调的伴奏音型。⑴柱式和弦音型:和弦音同时发音,由于音响坚实饱满,铿锵有力,适宜表现庄严的音乐形象,常用于进行曲题材的乐曲。⑵全分解式音型:和弦以单音的形式先后发音,形成上下起伏的线条。由于这种音型流动性强,具有抒情流畅的特点,适合表现歌唱性的音乐形象,常用于抒情歌曲的体裁,用弹奏连音连贯性方式,则为抒情性很强的伴奏模式。当弹奏方式为跳音时,可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情感。⑶半分解式音型:介于柱式音型与全分解式音型之间,和弦以单音与音程形式交替进行。[3]由于音响较清淡,线条平稳,具有安静的特点,适用于表现平和宁静的音乐意境;伴奏非连音、弹奏跳音时,音乐表现力趋于欢快的歌舞体裁,常用以简单的节拍(二四拍、四四拍、三四拍)作为基本练习;提高性的“升级”伴奏,左手远距离带低音(对键盘基础较好学生提出的要求),丰富了伴奏的音型,远距离带低音给人以厚重感觉,显得稳重有力,符合成人音乐欣赏的伴奏织体的提高:听觉感。但对幼儿园的孩子失去天真活泼的一面,不是孩子喜欢的伴奏音型。

2.伴奏织体简单化。

旋律层――由右手承担(也称高位旋律层)

和声层――一般由左手承担

旋律层可在规定的音域区内,有时与左手“争”位置,或依据乐曲特点,提高一个或两个八度弹奏旋律层;也可为了歌曲的需要右手八度弹奏,加大旋律的厚度和歌曲的气氛的渲染。

伴奏织体的提高:和声层与右手交换。

音型伴奏――右手弹奏。

主旋律――左手承担。

右手的音型多采用跳音,表现轻跳的感觉,有一定的动感,跳跃活泼。音域尽可能不高出f2,过高的音型,给人尖锐刺激和不适感;突显左手的主旋律层次感。总之,要求织体伴奏简单化,以儿童歌曲为主体,右手伴奏多采用跳音弹奏,赋予它较强的儿童歌曲伴奏特点。

(三)歌(乐)曲的伴奏和弦标识级数化

把功能标记、音名和弦标记,统一用罗马数字标记基数,方便实用,简单明了。

1.和弦知识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无论歌(乐)曲难与易,都离不开和声对音乐结构的支持,所以和弦在钢琴伴奏中具有骨架支撑作用和重要地位。[4]和弦知识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对即兴伴奏的效果与表现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课程多,时间分配严重不足,故课程的设置未安排和声学,对和弦功能及连接(T―S―D―T)等知识是一盲点,更对五线上采用吉它和弦标识、音名标记和弦C Fm Am G7等概念根本不清;[5]乐理音程,和弦知识理解换算,因基础素质欠缺,钢琴基本功差,弹奏的正谱练习曲和乐曲甚少,使得在即兴伴奏时心缓手拙,再加上和弦知识,叠加左右手分工,右弹旋律,左弹伴奏和弦,四方面知识与技能汇总一起,要快速反应并弹奏,显得束手犯难。针对以上症状,对和弦和声理解练习采用:(1)和弦用级数标记法贯穿始终。在熟悉各调音阶的基础上,用大调系列的和声语汇,Ⅰ―Ⅴ―Ⅰ;Ⅰ―Ⅳ―Ⅰ;Ⅰ―Ⅳ―Ⅴ―Ⅰ;Ⅰ―Ⅳ―Ⅴ―Ⅴ7―Ⅰ;对正格、副格、完全进行模式概念不提及,掌握这种格式的序列进行模式练习。其次用于小调系列音阶中进行练习。(2)正三和弦+属七和弦+音型织体的基本音阶练习。当熟悉三种常用调C G F时,把正三和弦Ⅰ Ⅳ Ⅴ作为基本连接音阶练习曲,用三种常用的伴奏音型织体练习,熟练快速弹奏各个调,Ⅰ Ⅳ Ⅴ级和弦,不强调为什么,当做练习的“基本公式”套用;提高型,左手做远距离带低音方式进行,使歌曲伴奏大气而厚重。(3)掌握和弦编配的内涵。a大调正三和弦包含了曲调中所有的音,用这三个和弦就可以给所有的大调歌曲配伴奏,同时又能很好地突出调性,所以要首先学会正三和弦的连接:Ⅰ级主和弦、Ⅳ级下属和弦、Ⅴ级属和弦。[6]

熟练掌握编配,方可运用自如。纵向关系:选择的和弦应包含应对的(指和弦对位的一个或几个音)旋律音(或大多数旋律音),强拍或强位,数量多的音,确定为强势音对应的和弦而配置。通常简单地以一个小节为单位选择和弦。和旋选择上,重纵向关系,忽略横向关系(受知识面制约)。b由于小调的正三和弦都是小三和弦,其色彩比较柔和,它们最能体现小调的特征。所以为小调旋律配和弦时要多用小调的正三和弦。小调的和弦选择类似于大调。[7]

(4)简单儿童歌曲范例编配。编配基本原则,予以作业提示:和弦、音程及织体,举范例《送别》配和弦,作业用简单的儿童《上学歌》、《粉刷匠》等,提示和弦第一乐句和织体倾向选择,结束处注意多引导;进行简单的伴奏多练、一曲多调练习,最终能自弹自唱。提高型:远距离带低音,长音的加花处理;不带旋律的伴奏的音型,以范例解剖。完成作业练习,达到自弹自唱水准。(5)编写适用于高职学前教育的“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使知识内容适用和系统化。为了普遍性、整体性地提高即兴伴奏水平,编撰适应现状的《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教材,供现在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幼儿园在职教师“即兴伴奏”教材,并提出几点要求:首调化,音型织体简单化,理论知识系统化,深入浅出,和弦和声连接采用音级标记法,以此原则编写,以适用及实用为目的,改变现有教材根本不适应目前实际的现状。

三、探索结论

学会钢琴即兴伴奏,是每个学生毕业后进入幼儿园必备的基本能力。“首调化”采用首调唱名法识谱和首调弹奏方式,使简谱歌唱的旋律音符和钢琴弹奏的旋律音符一致,是掌握即兴伴奏迅速而快捷的方法。科学的训练模式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要大胆尝试,不怕出错,敢于反复试探,追求较佳的方式方法,和谐悦耳的旋律让人心灵得到愉悦和共鸣,努力聆听和弦和声连接骨架,伴奏要符合歌曲情感和要求,熟悉各种常用的和声语汇与不同的和声色彩。努力培养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提高钢琴即兴伴奏基本能力,具备幼儿园音乐教学艺术活动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4]杜亦林.高职幼师钢琴即兴伴奏技能训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冯德钢.歌曲钢琴即兴伴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8.

[3]刘聪,寒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7.8.

[5]辛笛.钢琴即兴伴奏――歌曲108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第2篇:配音基本知识范文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

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第3篇:配音基本知识范文

那么如何使“配乐”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一、合理选用教材中适合配乐的歌曲

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选择节奏快或相对复杂的歌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很难适应;选择节奏相对简单的歌曲又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歌曲作为辅助,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和循序渐进是必要的。那么应该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所选歌曲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可以由学生比较熟悉的、简单的歌曲在到音乐相对复杂的、难度大的歌曲。2、作品应该是贴近中学生生活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是符合学生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可以选择那些感性、生动、结构完整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正确体验节奏的歌曲。3、为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配乐少的歌曲或配乐不难的歌曲作为教学体验。

二、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节奏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的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音乐。音乐基础知识必须属于音乐审美、音乐技能服务的教育。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歌曲“配乐”,更是离不开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其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节奏的学习。因为中学生的认知、演奏能力稍弱,所以中学生的配乐应多以打击乐为主,打击乐最重要的就是节奏的学习。只有掌握了节奏的基本知识,才能为“配乐”课堂的有序进行提供有力支撑。

三、合理选用乐器

所谓“配乐”就是简单的为歌曲配上“伴奏”。伴奏要“从旁演奏,配合表演”,千万不能“喧兵夺主”,打击乐器的演奏是为歌曲演唱服务的,应做到歌声与乐器声的融和,避免出现“重伴轻唱,有伴无唱,”等现象。 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听辨音乐的不同风格、不同表现需要的打击乐器。通过听而做出对打击乐器的正确选择和辨别。如优美抒情的碰铃、三角铁;欢天喜地的锣、鼓、镲;欢快、活泼的木鱼、双响筒;像马蹄声的响板等等。可见,培养正确的辨别能力,是使用打击乐器参与歌曲演唱、表演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打击各种乐器并区分它们的音色,最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配在歌曲当中。

四、采用丰富多彩的的教学形式

1、小组讨论或分工形式。这种方法适合初二、三年级。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那段歌词适合用什么样的乐器配乐?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歌曲声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节奏问题、乐器选择及演奏法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最终让学生进行分组演奏乐器,其他组为歌唱组进行合作学习。

2、游戏形式。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初一年级的音乐教学。比如为《游击队歌》配打击乐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拍手,感受乐曲不同的音乐气氛。

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当给予鼓励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评价”是指培养正确的评价机制。课堂评价包括: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又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首先,老师对学生评价时,语言不能匮乏,许多老师往往只会说“你真棒!”“你唱得(说得、跳得)真好!”“你真行”等等。除了这些老套的词就再也没有别的评价评言了,时间一长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会感到厌烦,起不到一点激励的作用,反而学生会觉得老师的赞美很虚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做到三点:一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赞扬;二是意见中肯有针对性;三是语言丰富有激励性。特别针对节奏的配乐中,出现的问题或改进的意见教师要直言不讳的做出评价。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六、拓展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

第4篇:配音基本知识范文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师和声教学现状具体论述了民族和声如何引入和声课堂,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阶段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师和声教学;民族和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62-01

目前,我国高师和声教学主要是以欧洲传统和声理论体系为主,在教学中主要讲授四部和声编配知识和实际作品分析技巧,而且几乎都是西洋大小调体系。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会接触到很多本土的民族音乐作品,仅有西欧和声理论知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需要在和声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适合我国本土的民族和声内容,以方便学生学以致用。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高师和声教学中引入民族和声时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选择民族和声教学内容

高师和声教学都是以大小调为基础的功能和声为主要内容,民族和声编配虽然以此为基本框架,但为了突出民族调式色彩,强调五声性风格,在很多地方与功能和声存在一些差异性,教师必须利用专门的课堂讲授一些简单的民族和声知识,具体怎样选择合理的民族和声教学内容是民族和声进课堂的重要环节。

(一)根据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要求学生毕业后能轻松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而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像大学音乐教育具有明确的专业细分,它是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很全面的音乐素质。在高师和声课堂上引进民族和声时一定要考虑到培养对象的特殊性,既要选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经常要运用的知识,也要选择学生今后工作中会经常运用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教学。

现阶段学生在声乐和钢琴学习中会经常遇到各地的民歌和以民歌为素材创作的钢琴曲,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的理解这些民族音乐,正确把握演唱和演奏风格,笔者认为应该在和声课堂中引入五声、七声调式和声理论,重点讲解五声性和弦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在运用中如何处理偏音等理论知识。在学生掌握基本民族和声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简单的民歌和声编配和小型民族器乐曲的编配训练。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民族和声知识才能更深入地学习民族音乐,在其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才能应用自如。

(二)根据各院校的地方特色选择教学内容

虽然很多高校都是面对全国各地招生,但是本省学生的人数比还是占多数,很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也将回到家乡从事中小学教育,难免会接触到本土的音乐,这样就需要对本土音乐有足够的了解。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省市都分布着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风土人情和语言文化各不相同,导致各民族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民族和声教学时要因地制宜。

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各院校所在地的本土民族音乐,讲授其中出现的一些和声现象,让学生对其有正确的理解。比如对广西地区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讲授当地的民歌和器乐中的和声现象。广西分布着十几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歌作为实例,分析其和声调式特点。比如大二度音程的运用等等这些都是广西民歌的和声特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总结这些民歌的和声特点,以便在编配实践中能把握其民族风格。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教学内容选择都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要学生能够完全胜任,特别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普遍音乐基础知识不如专业院校学生好,和声学是所有专业理论课程中难度最大的一门学科,在引入民族和声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知识点过难,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比如在讲授民族和声调式理论的时候,可以简单介绍五声调式特点,同宫系统和非同宫系统的简单转调,对于民族调式交替可以不讲授,因为此知识点难度系数有点高,学生不容易理解。另外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民族和声编配训练时,完全可以不要求学生按照四部和声织体进行编配,直接用最简单的伴奏织体和音型为民歌旋律编配伴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为民歌配伴奏的能力,也可以减少作业难度直接引导他们将民族和声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二、在合适的教学阶段引入民族和声

根据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和声课在音乐教育专业只开设一年,共72学时,开设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三和第四学期。在整个一年的教学阶段,要根据知识结构的关联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的引入民族和声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有关民族和声的教学至少要安排10个学时,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引入,比如:

在正三和弦的知识点讲授完了之后就可以引入2个课时专门讲解如何使用正三和弦为民族歌曲编配伴奏,教学中重点讲授和弦的选配,只需要学生根据歌曲特点选用最简单的伴奏音型即可。

在副三和弦知识点教授结束后,可以利用2个课时专门讲解在民族歌曲伴奏中如何使用副三和弦,重点讲授在民歌中各级副三和弦的运用部位和运用效果,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在民族音乐中副三和弦的加入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

属七和各类副七和弦讲授完了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调内三和弦和七和弦为民族歌曲编配伴奏,结合一些编配实例讲解和弦的选配技巧和方法,此阶段可以安排2个教学课时完成。

当学生将副属、重属和弦和离调转调等知识点全部学习完了之后,整个和声课的教学也已经接近尾声,此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少量的民歌伴奏谱,学习专家们的编配经验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伴奏编配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些小型民族器乐合奏谱,尝试编配难度较低的器乐合奏,此阶段安排4个教学时数为宜。

以上列举的各个民族和声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只是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具体教学中还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掌握状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互动性,最终促进教学效果。和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觉得特别枯燥,如果教学中能从以下几点入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我想和声课堂会有很大的改观。

(一)采用直观性教学法,注重学生听觉培养

很多和声课堂都是以老师讲解理论为主,先是理论讲解,然后示范和弦连接和编配,最后学生自己进行连接和编配练习。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延续了几代人的和声学习,有其优势,但是课堂上学生学的非常辛苦和枯燥。在科技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教室的多媒体和钢琴进行非常直观的和声教学。比如每学习一个新的和弦连接都可以在钢琴上直接弹出音响,还可以选取一些实际的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学生直接感受其和声音响。民族和声教学也不例外,可以尽量多选取一些民歌和器乐曲音响直接播放让学生有直观的听觉感受,这样学生才会对所学的知识深刻理解。

(二)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性

和声课虽然是理论课程,不能像钢琴、声乐课程那样本身就以互动为主要特点,但是课程上也是可以找到互动点的。比如在讲解完一组和弦连接后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安排学生上去弹奏;在为一条旋律进行完四部和声编配后可以让学生分成四个声部一起合唱这样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讲解民族和声知识时更方便进行互动,很多民歌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直接演唱。特别是在为民歌编配伴奏时,可以让学生先配好伴奏分成几个小组在课后进行弹唱练习,然后课堂上将作业分组表演汇报,每组同学都会配出不同的伴奏和声,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音响分辨出哪种编配效果最好。如果每堂和声课教师都能多思考些互动的方法,那和声课堂就会变得热火朝天了。

(二)注重理论和实践相联系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声学习的最终目的也一样是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课堂上讲授的所有民族和声知识最终都要求学生能实际运用,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多进行些民歌和民间器乐的分析,多进行单声部民间音乐的编配。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下乡采风,耳闻目睹到各类民间音乐,采集后回校整理记谱,然后用所学的民族和声知识去分析总结其和声特点,由此学生不仅再次巩固了所学知识,还亲身体验到了民间音乐的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马晓歌.和声教学民族化问题研究.载《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第5篇:配音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大专 学前教育 钢琴教学

一、大专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与传统钢琴教育模式的区别

钢琴的弹奏和即兴的伴奏能力对于大专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钢琴教学,如何使多数零基础的大专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技巧和方法,同时加强对其听、记、视、奏、创新等音乐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对于从事大专学前钢琴教育的教师都应当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下列问题是大专钢琴教学与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有所区别:

1、大专学生与儿童相比较在心智和思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技能和基础知识教育的时间分配上,由于基础学业繁重,所以导致练琴时间不足。

2、初学时往往抱有极大的热情,急于求成,对钢琴学习的认识偏颇,忽略基本功的训练,结果事倍功半,往往半途而废。

3、流行文化的主体是青年消费者,极其容易收到社会流行风尚的影响,对音乐和钢琴学习的认识不够,导致基本功的训练不扎实,以致很难再进一步的学习更深入的器乐知识,并且在即兴伴奏技能方面也相当的薄弱。

二、大专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其解决思路

1、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大专的教育教学特点,为学生制定合理、高效地钢琴弹奏基本知识教学模式。

鉴于钢琴是一种技艺性、技能性较高的乐器,掌握较好的钢琴技能的基础除了能具备较好的、较系统的弹奏方法,富于灵活的触键方式,较熟练的音阶、琶音、和弦、八度技术,还需掌握微妙的钢琴踏板使用方式等。即兴演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掌握钢琴键盘的基础知识,其最根本的一个前提就是熟练掌握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和主要和弦连接的能力。在学习拜厄到车尔尼599的过程中,已频繁连续出现钢琴伴奏的织体和常用的正三和弦。学生若能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善听、弹和分析的能力,随着教学进度和难度的加大,脚踏实地按照教学规定完成教师下达的练习任务,在调式中实现即兴伴奏不是难事。若以主和弦、下属和弦和属和弦三个骨干和弦为基础,用以调换出的较常见的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及半分解和弦等一系列基本的音型可结合练习曲中的音型运用,并且比较熟练的利用各个调式去完成,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这个基础上多加进行弹奏练习,其钢琴弹奏与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会有极大的提高,更意想不到的伴奏织体也会随之出现。

另外,在钢琴弹奏和即兴伴奏之间的关系认识方面,应重在其内在的统一性,如在对若干首幼儿歌曲进行即兴伴奏练习和移调练习的前提下,车尔尼599NO22弹奏后的分析调试并对伴奏织体进行大量的分析。

2、教师的引导作用应受到重视

(1)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成年学生的优势,突出其“脑”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到脑对手的指导作用。专科院校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度远远超过儿童,其思维和行为相对来说较有规律,善于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此可以应用在钢琴弹奏的理论归纳总结上,教师教授过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重复弹奏法”的基本原理,连奏和断奏的基本规律,手指动作的几个环节音阶琶音的指法要领等。另外,还应多发挥专科学生在教学相长方面的积极作用。

(2)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教师在教授钢琴知识的过程中应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所在,如:很多学生在听、记、视、奏等方面各有不同的兴趣所在,那么,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造为其发展的学习空间,为其优势发展创造所需条件,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能够充分施展才华。

(3)重视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幼教工作是专科钢琴教育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所以对即兴伴奏的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主要以“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大力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可依据书本上的曲谱进行即兴的伴奏练习,还要培养其能熟练地为歌曲编配伴奏。

(4)明确即兴伴奏和其他伴奏形式的概念

即兴伴奏的特点最突出的体现在“即兴”二字上,要求伴奏者在短时间内把握歌曲的中心思想、具体内容、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挑选与之匹配的和声、伴奏型和织体,在编配的过程中配以弹奏并与演唱者紧密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传授此类知识的同时,也应说明其实现必须具备的条件,如:对键盘的位置应熟悉掌握,反应灵活,伴奏方法的选取也应与体裁和题材的不同而随之改变。

三、选用合适钢琴教学教材

鉴于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其钢琴授课既不能过于专业化,也不能只重视歌曲的伴奏而忽略了钢琴的基本功的训练,从这个角度来看,应将两者兼顾,所以,钢琴教材的选择颇为重要。其特征不但实用,还需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如:为满足实用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车尔尼599、拜厄、、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础教程等,根据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来分析相关曲目,例如:车尔尼599的调试、拜厄、风格、体裁和左手伴奏音型、和弦连接、旋律,并集合曲目分析其主旋律、音乐形象、调试等启发学生进行即兴伴奏,在教授过程中还需重视配弹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提高和完善大专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除需依赖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本质上戒骄戒躁的学习状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钢琴学习,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刻苦练习、勇于创新方能识得要领,取得真经。另外,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不忘激发学生对钢琴领域实践的求知欲。将技能与技艺完美结合,在熟知理论及熟练基本功的基础之上锻炼其对音乐的更高境界的追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钢琴作品弹奏的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够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新世纪音乐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倩, 浅谈钢琴教育的改革措施[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6).

第6篇:配音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钢琴 即兴伴奏 能力培养

即兴伴奏(Accompaniment Improvisation)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概念。“即兴”和“伴奏”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后的含义即是,在某种乐器上为主旋律即刻弹奏出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曲式结构、和声织体、伴奏音型,同时又具有烘托作用的曲调。即兴伴奏是一种有别于正谱伴奏的弹奏形式,它的特点是自身的“即兴”特点。即兴伴奏所用乐器有多种类型,如:钢琴、手风琴、扬琴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伴奏乐器来使用,因乐器不同所以在伴奏方面的要求也有差别,其他伴奏形式本文暂不做探讨,仅在钢琴伴奏方面进行论述。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集音乐理论与钢琴弹奏技巧为一体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它是所有艺术课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的综合课程。它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其在师范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更主要的因素是其包含了——“即兴”这一特点,这个特点需要弹奏者在弹奏中不仅要有音乐方面的多种知识,更需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尤其要有灵活的头脑和熟练的技巧, 所以在即兴伴奏时首先应注重强调脑、手、眼、耳几方面的协调配合能力。

脑——总体的指挥官,除对和声、伴奏音型进行思考外,还对手指、耳朵、眼睛发出相应指令;

眼——主要的任务是观察旋律谱子;

手——根据所想到的东西用手指在钢琴上弹出;

耳——主要是感觉脑和手所行成的音响是否和谐。

钢琴即兴伴奏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要求学生既要有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快速、准确的视谱能力和敏锐的听辨能力,同时还应有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即兴伴奏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教学生理论和技巧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即兴伴奏方面所应具备的多种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感知能力是每个音乐学习者必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学习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通过人的情感世界强调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感受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因素来感受和认识声音,通过熟记旋律、认识和声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如:视唱、听音、分析伴奏乐谱、看音像资料等等,这些都是为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做的一些准备工作,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知音乐感情的发展变化。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合即兴伴奏的需求。

音乐的审美能力是人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所显示出的一种本质力量,由于音乐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心理活动的最终结果,因此音乐审美能力的体验和获得是学生在不断地聆听并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音乐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审美能力所必需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音乐实践,还需要有文化和生活方面的知识,应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审美视野,正如廖家骅先生所说:“各种音乐技能是传递音乐美感的工具和手段,更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这种实践也是审美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是通过我们所看到的字来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准确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听觉来感知,使人们对作品的形象产生联想从而达到目的的。正因为音乐的这种特点, 就需要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和弹奏意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一点就是对学生在能力方面和伴奏意识方面进行培养,而且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又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正确引导。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有自我思考判断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教育方式多年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担当着教学主体的重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他们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了想象和思维判断能力。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从这种模式中寻找能改变现状,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成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最好的教学方法是用引导启发式、才能展示式等进行教学。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弹奏即兴伴奏,如何选配和弦,如何根据歌曲的风格选择伴奏音型。教师首先应把弹奏的基本点以及如何配和弦告诉学生,然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学习为歌曲配和弦配伴奏了,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和弦都标记出来,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维。伴奏没有对错,只有好坏之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的特点是“即兴”弹奏,其中体现着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力,这一点在即兴伴奏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弹奏。可以通过一首歌曲让学生熟练弹出旋律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提出多种的伴奏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应变力。如:在教授歌曲《在水一方》时,首先,要求学生用最简单的伴奏手法,配伴奏时可考虑用和弦形式为歌曲配伴奏;要求学生运用规范的和弦连接进行编配,一开始可让学生自己配和声,教师讲解后再规范为:Ⅰ—Ⅵ—Ⅴ—Ⅰ—Ⅳ—Ⅰ—Ⅴ—Ⅰ。其次,在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弹奏手法后,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把伴奏音型加以变化,和弦也可适当变化进行伴奏,如音型可弹奏为柱式和弦或有符点的节奏型。最后,提出用分解和弦或琶音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要求学生除用琶音配弹之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用两种伴奏型为歌曲配伴奏。

另外,将学生分组练习,采取小组与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给出一段旋律让学生编配并弹奏,要求后弹奏的同学除给先弹奏的同学指出优缺点外,还要弹出与前面同学不同的伴奏来,最后给一两个学生进行重点讲评,同时要求学生能提出不同意见。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观摩学习,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开动了脑筋又提高了创造力,通过学人之长,克己之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7篇:配音基本知识范文

"初中英语教材和大纲要求中对音标教学都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在实践的教学中,老师往往集中几节课一下子将音标教完,并没有将音标发音知识系统化。 " 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如何有效开展系统化音标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基于此,作为音标执教者,教师必须在课堂内进行全方位音标教学,课堂内需全面讲解各个音标发音与规则,以音标故事,游戏,绕口令和小练习作为讲课辅助,并搭配音标进行生词教学与默写训练, 来进行课堂学习与巩固。

1.全面讲解各个音标发音与规则

在英语学科音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初期先进行系统化的音标教学。从元音到辅音,从音节到重音,乃至各个零散的发音规则都要求学习,掌握根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切勿急功近利,务求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应先从最简单的 12 个单元音入手,以两两配对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掌握根本的单元音后,进一步用单词进行 8 个双元音的讲解,配合更多单词的发音,讲解所有元音的发音规则与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在单双元音讲解完毕后,应进一步讲解辅音的相关内容。辅音相对而言数量较多,有 28 个。但通过清浊辅音的搭配与单词的配合讲解,并不难掌握。最后在熟知 48 个音标的正确读法与发音规则后,再进行音节与重音的讲解,讲解过程应配合相关练习方能达到一定效果。具体来说, 在单元音教学时,教师在初期可以采用长短元音两两配对的模式进行教学。方式配对结果为:短元音分别配对长元音,剩余两个短元音[e]和[ae]自动配成一对。配对的好处在于学生会非常清楚明了元音存在长短元音两种,且由于配对性,不容易造成遗忘和疏漏。在对元音进行两两配对后,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嘴型、具体描述口腔相关部位,以及谐音的方式来告知发音规则。例如在教授[u]和[u:]时,针对口腔部位可以描述为:[u]发音舌尖稍离开下齿龈,舌后部上台,唇较圆。[u:]舌位同[u],但比稍低,唇较[u]更小。

2.配套音标故事,游戏,绕口令和小练习

教师在音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个大问题,就是学习的枯燥性。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元音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的一组元音,如12 个单元音,提前设计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将这 12 个单元音的发音巧妙地嵌入在小故事的句子或段落后遮盖起来。让学生们根据他们所掌握的音标知识填空补全整个故事,然后带领全班诵读这些小故事,这种有机的结合无疑会让学生们对枯燥的音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扎实掌握了元音知识。 例如下图小故事:

3.搭配音标进行生词教学与默写训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开口操练,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一堂能够让学生不断开口的英语课才能算是成功的英语课。教师在教授新单词时,应当结合音标来进行教学。有的老师习惯于先教授单词再进行其他词组和课文的讲解;也有的老师?惯于将单词融入到课文中进行讲解。两种方式都被普遍接受。针对不同教学,也有相应音标的教学法则。

第8篇:配音基本知识范文

第一,乐理知识与弹奏内容真正做到了紧密结合。钢琴教学中最先遇到的问题是识谱。在现有的很多教材中都有循序渐进的乐理知识内容,但它们往往受曲目的限制而不能够很好地在其后的乐曲弹奏中得到实践与巩固。因此,通常钢琴教师对成人教学不进行系统的乐理知识讲解,而是遇到什么问题讲什么知识,这对于成人乐理知识的学习来说是很大的遗憾。而《成年人简易钢琴教程》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在每次新课中都有乐理知识的讲解与练习,并且该课中的曲目也紧密围绕这些乐理知识,真正做到了随学随用,循序渐进,不断加深。

例如,在第二课中主要讲解了拍号、4/4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及休止符、为以上内容编写的五条节奏训练、从中央C开始的两个八度内的基本音级与键盘对照(包括键盘图、五线谱、音名,方便初学者找到音高在键盘上的位置)、断音奏法(包括弹奏方法讲解、左右手弹奏练习)。在后面的五首乐曲中就完全运用了4/4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及休止符、从中央C开始的两个八度内的基本音级等知识,将乐理知识与曲目内容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曲目弹奏形式上,编著者也充分注重了系统性与全面性。这五首乐曲分别使用了左手弹奏、右手弹奏、交替弹奏、齐奏与合奏等五种弹奏基本形式。

在后面每一课的内容中都会讲到一些乐理知识,并在本课的乐曲中直接运用。可以说在本教程中各单元乐理知识的讲解是为该单元曲目的读谱扫清障碍,也可以说曲目是为了实践该课所讲授的乐理知识。这种乐理与弹奏曲目如此紧密的结合,是现在大多数钢琴教程所不能达到的。

为了适应成人普遍认识简谱的情况,在教程前六课中一直贯穿着简谱的对照,这样可以使成人有一个逐渐适应五线谱的过程,同时也为自学者提供了方便――可以将简谱作为学习五线谱的辅助手段。教材附送的简谱对照本包括了第七课到第二十课乐曲的简谱对照,使不熟悉五线谱的人也能够弹奏这些乐曲。简谱对照本中还有一项内容,是简谱首调概念中不同的调与键盘的对照,这极大解决了使用首调概念的人弹奏固定调的困惑。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编著者对成人学习特点的悉心关照。

第二,在弹奏技术方面,编著者不仅按程度在全部二十课内容中进行了循序渐进的安排,而且编写了专项弹奏练习,使每一课的技术训练都更加集中。在第六课以后,每课都配有一些选自其他钢琴教程的练习曲,结合专项弹奏训练,使每课对弹奏技术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提高了成人钢琴学习的效率。

第三,本教程的编写还遵循了"练习课题"的进度规律。编著者将本教程的练习课题按难易程度划分为二十种,分别是固定手位、移动手位、单手弹奏、双手交替弹奏、双手齐奏、双手合奏、断音奏法、连音奏法、跳音奏法、双音、和弦、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音阶、琶音、八度、半音进行、八度和弦、复调、踏板等。这样更加明确了弹奏项目的训练,使教学更容易做到科学化与规范化。在书后的附录中,编著者专门对本教程的100首曲目的练习课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制作了一个表格,对每首乐曲的练习课题、重点与难点等进行了说明,还将其他相关教材的相关条目罗列出来。这不仅对学习者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使其对学习过程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师教学也提供了详实的参考。它将本教程极强的可操作性和与其他教材良好的相容性充分体现了出来。

三、我在本教程使用的过程中,有如下体会:

首先,这本教程很容易受到成人学生的喜爱,并且很容易满足他们进行自学的欲望。由于有简谱对照,成人对教程中的乐理知识大多能够进行自学,极大节省了进行系统乐理知识讲授的时间。成人学生还往往对所钟爱的歌曲表现出希望学习弹奏的强烈欲望,经常会暗自“超进度”弹奏。对此我虽不鼓励,但也并不作太多干涉,因为成人学习钢琴的主要目的是自娱自乐,抱有很高的兴趣进行学习正是教师所希望看到的。

其次,教程中的专项技术训练非常实用,因为没有太多读谱与左右手配合问题,很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弹奏技术训练,为后面练习曲与乐曲的进入打好基础。

再次,对成人学生使用这本教程后,我基本不用其他教程,但对于有些学生会在某一技术问题上遇到困难,较长时间不能够通过时,我会依照教程附录后面的表所列出的其他教程的相关曲目布置作业,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练习量,另一方面曲目的变换也不会让成人学生感到总是停滞不前,从而保护了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教程中曲目的选择与编配非常讲究与精致,在教学之余,我也时常用来自娱与玩味。

第9篇:配音基本知识范文

一、“立”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幼儿园培养合格教师的孵化地。幼儿钢琴弹唱,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即兴编配、即兴弹唱等能力,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钢琴弹唱能力的熟练掌握,可以帮助教师在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教学中,短时间内营造出特定的音乐环境,迅速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钢琴弹唱是完成幼儿歌曲的自配、自弹、自唱的技术过程,这门课程是以钢琴课为基础、即兴配弹课为核心,钢琴教学法为理论构架,将乐理、视唱练耳、舞蹈、琴法等课程有机整合的产物。实际上,边弹琴边范唱、边弹琴边组织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中的常用手段,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这门课程培养的就是这种综合能力,即对声乐(唱歌)、乐理(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一系列音乐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从实际出发,既能练习弹奏技术,又能学习到乐理、和声知识。重要的是,突出了“弹”与“唱”的实践能力培养,不仅着眼于学生即兴编配的“弹”的能力训练,而且更深层地培养学生创编音乐、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唱”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门课程不是简单机械地叠加在钢琴基础与钢琴配弹这两门课程之上,而是将钢琴弹唱课程中的实践理念从一开始就融入到钢琴基础的教学中,并一直贯穿至钢琴配弹,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形成连贯、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行”

幼儿钢琴弹唱课程是钢琴基础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相融合的结晶,强调两门课程的相互融合,注重学目的,统筹安排两门课的学时、进度,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将此门课程拓展为五个学期,课程内容为钢琴弹奏的技法训练、即兴伴奏、变奏创作的技能、歌曲弹唱的训练。

除定期举办观摩会外,每学期期中以教研组活动方式进行考查。学期结束时在全系范围进行期终考试。具体课程的安排及目标如下:

1.音程的各种关系。本课程是和弦配弹的基础,配的和声音程要用耳朵听、嘴巴唱,多分辨、多动脑筋才会达到配弹的完美效果。

2.调式中的音程。通过键盘的各音程练习,配弹短小旋律,既使学生知道了和声音程在调式中的作用,又使学生经过不断比较,掌握和声音程在调式中的解决方式。

3.三和弦及其转位。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及其转位的简单模仿应用与模唱。

4.调式中的三和弦。掌握调式和弦的标记与名称,熟悉一升一降大小调的正三和弦的手位并弹唱。

5.三种和弦标记方法。熟悉英文字母标记法、音级标记法、功能标记法三种和弦标记法并能在谱例上自己进行标记。

6.大调正三和弦的和声造句。大调正三和弦和声连接Ⅰ―Ⅳ―Ⅰ、Ⅰ―Ⅴ―Ⅰ、Ⅰ―Ⅳ―Ⅴ―Ⅰ,键盘手位的熟悉。

7.和声小调正三和弦的和声造句。和声小调正三和弦和声连接Ⅰ―Ⅳ―Ⅰ、Ⅰ―Ⅴ―Ⅰ、Ⅰ―Ⅳ―Ⅴ―Ⅰ,键盘手位的熟悉,和弦外音的配弹。

8. K46与乐句的结尾。半终止、全终止的键盘手位熟悉。

9.选择和弦的原则。确定旋律的调式、调性及和弦的选择原则。

10.乐段结构与和声布局。首先要在键盘上一层一层、有条理地练习,就像学英语自己先学会了才能说给别人听,忌急躁而没有语法规则,音乐语言的学习也是这样。

11.民歌或民歌风的幼儿歌曲和声编配。熟练弹奏各五声调式音阶与和弦;掌握替换音、省略音的和弦配置方法。

12.8―16小节歌曲的和弦配弹。要求学生能够将之前学过的一些基本的和声语汇、常用共同音保持就近连接的法则,尽量快速灵活地运用于和弦伴奏中。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当确定了配什么和弦之后应快速反映在弹奏中。

13.织体变化的三种形式。分解式与半分解式(带低音的和弦式)和弦简单谱例的配弹。

14.伴奏音型的两个层次。乐曲层次增加,弹奏难度也增加,二层次织体要求左手兼顾低音声部和中间的和声声部,左手位置把握的准确需要重点练习。

15.综合织体应用。和弦式、分解式、半分解式在乐曲中的综合应用。

16.不同体裁的幼儿歌曲伴奏织体选用。听旋律或哼唱分析乐曲的类别,从而选用适当的伴奏织体。灵活应用伴奏织体能使我们的伴奏呈现更好的音响效果。

17.带旋律的钢琴弹唱。作为幼儿教师,除了为别人伴奏外,还应该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这不仅需要熟悉键盘,对各种伴奏音型熟悉掌握,同时还要自如流畅地唱出来。这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18.不带旋律的钢琴弹唱。不带旋律的钢琴弹唱比带旋律的钢琴弹唱更需要个人的音乐基础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熟悉键盘,对各种伴奏音型熟练掌握,同时还要自如流畅地唱出来。

19.移调弹唱。扩大音乐的使用范围,挑战教师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