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范文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

第1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范文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往往模仿本科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化音乐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音乐技能即歌唱、弹奏、舞蹈能力和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既不能开口唱,也不会动手弹,理论知识不能够很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形成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艺术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不能完全套用本科院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而是应在市场的引领下,明确学前教育(音乐方向)的培养目标,即幼儿园音乐教师及各类音乐培训机构专任教师,把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特点结合起来,培养具备一定音乐教学能力、能为幼儿阶段各个年龄层次和各种音乐门类开展教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确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引领

职业岗位与教学计划的紧密结合就是以清晰而准确的本专业方向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为引领来安排教学。及时把握学前教育市场的发展动态和音乐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幼教音乐人才”和“缺乏什么样的幼教音乐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幼教音乐人才”。如前段时间,市场上刮起了一股中国风,幼儿园的孩子们纷纷学起了中国民族乐器,各类艺术培训中心和琴行也相继开设了古筝、琵琶、葫芦丝等民乐课程,民乐教师们供不应求。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瞄准这一时机,开设《民族乐器入门》、《钢琴与民族乐器维护》等课程,以满足市场对民乐教师们的需求。

2.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

岗位能力即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备的适应岗位需要的技术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职业教育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见,在未来的六年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以学生对职业岗位技能的熟练掌握与应用为依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学生,所必备的岗位能力:

(1)能够演唱、编配大量的儿童歌曲,并具备从事童声歌曲编排与指挥的岗位能力。

(2)能够弹奏,编配大量的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并具备在两升两降调式以内熟练移调的岗位能力。

(3)掌握大量的儿童舞蹈动作,并具备从事儿童独舞、集体舞、音乐剧创编的岗位能力。

(4)掌握音乐教学法的内容,并具备从事儿童音乐课程、音乐活动、音乐晚会设计的岗位能力。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避免传统学科式课程建设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灌输,或单纯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着眼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流程、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等渗透到整个课程建设中去,给学生以充分的、真实的工作过程体验,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能感受到强烈的工作氛围,体验到未来的工作中所要求达到的规范操作和职业标准。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所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课程,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同时还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课程设计为四个板块,不同板块的课程在结构和内容上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同一板块间的课程内容按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呈纵向螺旋上升。

1.声乐板块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不同于一般音乐专业的声乐课,一味追求演唱技术、技巧的高难度,而是应该降低对学生演唱技术、技巧的要求,拓展学生声乐学习的领域。声乐板块不仅可以将《儿童歌曲演唱》和《儿童发声方法及嗓音开发与保护》等与幼儿园教学实际息息相关的内容纳入进来,而且还可将《视唱练耳》《声乐作品鉴赏与分析》《童声合唱与指挥》纳入进来。同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选择一些新创作的优秀幼儿歌曲或幼儿园教材中的歌曲,将其充实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板块的教材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到幼儿园歌唱教学工作的实际。

2.器乐板块

器乐教学板块包括《钢琴》《电子琴演奏》与《手风琴入门》等基础课程,《和声学》《键盘即兴伴奏》等拓展课程也可以纳入进来。由于《钢琴》是技巧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对弹奏者手指能力要求较高,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入学前又没有接触过键盘乐器,所以学生对这门课往往是既感兴趣又有点恐惧。同样,《和声学》是一门纯音乐理论课程,既生涩又难懂,学生面对它,往往会望而生畏。如果只为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而一味地要求学生像音乐院校的学生那样反复地弹奏练习曲,或者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和声学》的教学内容,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消磨殆尽。鉴于为儿童歌曲编配即兴伴奏才是幼儿园音乐教师最常用的工作技能,所以器乐板块的教学就应在学生初步掌握键盘正确的弹奏姿势、正确的触键方式及正确的指法运用后,适时地加入对作品进行和声分析的内容,即《和声学》内容,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不同的和声语汇与伴奏织体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在此基础上,开设《键盘即兴伴奏》课程,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有关即兴伴奏的正确方法,掌握常用和声语汇及伴奏织体,掌握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歌曲(主要是儿童歌曲)的伴奏方法,使之能够完全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工作。

3.舞蹈板块

与普通专业舞蹈院校培养在舞台上独当一面的表演型人才不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舞蹈课程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从事儿童音乐教学时,不仅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肢体语言的训练,用形象的舞蹈语言让幼儿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幼儿独舞、集体舞蹈的创编与排练。因此,在这一板块中,可以适当降低舞蹈基本技术、技巧的难度,减少《舞蹈基训》的课时,同时,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作品鉴赏》《幼儿舞蹈创编》等课程纳入进来。

4.音乐教学板块

第2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范文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理论与实践意义 实验以邓小平同志“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构想和国务院关于“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决定为指导,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幼儿教育纲要(试行)》内容与要求: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育人为根本,以教育方法改革为途径,全面深人推动素质教育为目的,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品德、非智力因素、艺术审美等素质,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二、问题的提出 音乐欣赏能力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产生,是多种音乐体验的综合贯通,是保证音乐欣赏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就的心理特征。我参考南师大和南师大附幼张蔚和薛蔷华二位老师的《“活动类型对幼儿坚持的影响”研究详纲》,试图对两类作品内容是否影响)L童音乐欣赏能力进行实验,以提供更为具体的材料,获得较确切的结果。 我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l)作品类型对儿童音乐欣赏能力是否有影响?(2)在各类音乐作品中,大、中、小班儿童音乐欣赏能力是否有差异?(3)在各类活动中是否都存在音乐欣赏能力的性别差异?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确定被试:在本幼儿园定时抽出大、中、小班儿童各10名,共30名儿童为实验对象。 2.实验的准备:事先了解每个被试的兴趣。根据这种兴趣,可提供较好的音响设备,以便在实验中找到自己的最感兴趣。 3.操作定义:(1)儿童音乐欣赏水平以欣赏作品的全部时间为水平指标。并按测定平均时间的相对长短将儿童音乐欣赏能力(不指当时的发展水平)分为好、中、差三类。(2)声乐作品欣赏,则由教师提供,对智力要求较低档,要求儿童说出歌曲名称和歌曲内容,并能按歌曲内容进行动作表演。(3)器乐作品欣赏,则由教师提供,对智力要求较高,要求儿童说出乐曲的乐段、节奏、速度、音乐性质,并能按规定的节奏型进行舞蹈表演或乐器演奏。 4.实验方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分别进行的。(1)采用个别交谈方式;(2)采用集体活动方式(问题引发、作品表演)。能力强者占多数或一半或少数,实验者记录欣赏情况。 5.实验指导语:(l)声乐作品指导语:“今天让小朋友听一首歌曲,听一听,歌曲里的小青蛙有哪些本领,小朋友要做个什么样的孩子?”大、中、小班分别进行。(2)器乐作品指导语:“今天让小朋友听一首乐器演奏的乐曲,听一听,这首乐曲的乐段、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是活泼欢快呢,还是优美安静?”大、中、小班分别进行。 四、结果和分析 1.儿童音乐欣赏能力在两类作品中的情况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在儿童音乐欣赏活动中存在着差异。学前心理学指出,音乐作品的感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引导着主体的意识活动,声乐作品对儿童来讲容易理解,儿童的心理能得到满足感,相对欣赏时间长些。器乐作品对儿童来讲有一定的难度,理解有困难,相对欣赏时间短些。 2.声乐作品在大、中、小班儿童中欣赏能力的情况上表说明,在声乐作品中,大、中、小班儿童音乐欣赏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3.器乐作品在大、中、小班儿童中欣赏能力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器乐作品在大、中、小班儿童音乐欣赏中有显著差异。幼儿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受某种条件影响,在不同的教材、教法的影响下,儿童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学前心理学还指出:儿童的能力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个别差异。从观察中发现,同一类音乐作品中,有的儿童曲调感(区分声音旋律和表现情绪色彩的能力)强,有的则是节奏感(感受和再现音乐节秦能力)强,有的儿童理解能力差,对音乐作品的内容不能很快理解,有的儿童动手能力强,表达准确,这些都说明了儿童在能力发展方面的个别差异性。 4.男女儿童在两类作品活动中音乐欣赏能力情况统计结果说明,在声乐作品欣赏活动中,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器乐作品欣赏活动中,却存在着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女孩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比男孩子强。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作品类型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在儿童音乐欣赏活动中存在着显著差异 第二,声乐作品欣赏活动中,大、中、小班儿童在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 第三,器乐作品欣赏活动中,大、中、小班儿童在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第四.在声乐作品欣赏活动中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器乐作品欣赏活动中,存在着性别上的显著差异。鉴于上述结论,我认为在儿童音乐欣赏教‘育活动中,要切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对九琶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要进行针对性地教育。 (一)音乐欣赏作为个性特征的能力,特别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影响下,还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因此,从儿童培养开始,就需要我们引导、培养儿童有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在不同类型的作品欣赏中。还要住意器乐作品的时间和难度。教师可在儿童欣赏活动中,设法激发儿童欣赏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保持偷快的情绪以促使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在作品的难度上,必须注意作品的内容应该是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本年龄班教学目标要求的作品,即有助于发展儿童音乐领会力的作品。 (二)教师要有的放矢,做好各种年龄班作品的选择工作,有意识地注意对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如:同样的作品内容,对大班儿童的要求要高于中、小班;另外,大班儿童要进人小学学习,教师可以多增加些智力较高、难度较大的作品。#p#分页标题#e# (三)根据各类音乐作品欣赏活动存在着音乐欣赏能力为性别差异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儿童活动中可以搞一些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竞赛活动,鼓动男孩子向女孩子们学习,培养男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将男、女孩子分开活动,’鼓励他们在各自的活动中超过原有的时间。 (四))L童音乐欣赏能力是在参加实脸活魂和成人的积极培养中得到发展。因而,在活动中不但指导鼓励儿童积极参加,而且还要指导儿童掌握有关音乐欣赏知识技能,注意培养儿童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注意培养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艺术审美素质;对于能力强的儿童可以采用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内容等方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对于能力差些的儿童要一视同任,耐心教育,要多关怀,放慢教学进度,帮助解决困难,改变他们失望和压抑的心理,逐步形成自信、积极和愉快的心理。

第3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大班幼儿;户外;区域活动;叶圣陶;“儿童種子观”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7-0072-01

叶圣陶“儿童种子观”的主要思想是:种子般的儿童有自动生长的潜能,种子般的儿童有自我生长的节律。常熟市东南幼儿园正在着力研究落实苏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叶圣陶‘儿童种子观’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为此,教师们一直在思考、尝试和探索,尤其是在大班组户外区域活动的实践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一、走进童心,促进认知

在户外活动中,只要尝试着用心去观察,教师总能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特别专注的眼神。教师要欣赏每一个孩子,通过观察来认知儿童,牢固树立叶圣陶“儿童种子观”:种子般的儿童有自动生长的潜能,种子般的儿童有自我生长的节律。一次,孩子们在户外涂鸦墙上进行写生创作。秋天的景色很美,孩子们眼中的秋天更美。散落一地的落叶,成了孩子们的宝贝。在涂鸦的过程中,一个孩子不经意间捡起了地上的一片黄色的叶子,他笑眯眯地看着这片叶子,对着阳光高高地举起来,脸上笑眯眯的,突然,一个好主意闪入了他的脑海。只见他用一只小手尝试着把树叶按在涂鸦墙上,另外一只小手拿着刷子想给小树叶穿上更加漂亮的衣服,可是,颜料蘸多了,叶子粘到了涂鸦墙上。这时,他开心极了:“快来看,快来看,叶子跑到我们墙上跳舞啦!”他欢快的叫声吸引了其他小伙伴的注意,大家一起来围观,接着,一片片叶子都跃然于涂鸦墙上。孩子们天生就是艺术家,教师在边上要做好支持者、旁观者,用心观察孩子们,和孩子们共同体验艺术的美,创作的乐趣。

二、倾听孩子,理清思路

围绕大班组户外区域活动创设,教师们着力打造区域活动的空间和环境,尝试用心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理清思路。要找准教师是观察者、支持者,教师的责任是让孩子们自己体验和观察,自己得出结论的定位,找准孩子是自然之子、探索者、游戏者和艺术家的定位。教师和孩子商量、探讨,共同制定区域环境规划原则:环境应是儿童的世界,见证和支持儿童的成长;合理规划空间,充分利用空间,班级空间和公共空间要相融,室内和户外要共享;根据孩子需求和区域特点科学规划空间;空间设计要追随儿童的兴趣、发展需求以及教育主题内容。例如,大班组“区域找新家”——孩子的调查和规划活动,在尝试室内区域活动改变的同时,教师将目光放在了户外的场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投入游戏,更好地体现自由、自主、创新、愉悦的游戏精神,一场家园携手的“区域找新家”调查和规划活动在本部大班组中开启。哪些区域能搬家?搬去哪里合适?结合孩子们的调查结果,教师们一起进行了统计,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觉得美工区可以搬到涂鸦墙边,生活区可以搬到种植园地,建构区可以搬到大操场,表演区可以搬到大阳台……

三、支持孩子,快乐成长

首先,制定评价指标资源库,这是评价的依据。教师要根据叶圣陶“儿童种子观”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理念,制定小中大班各区域评价意见和幼儿发展评价指标资源库。具体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标准和建议,尝试制定大班户外区域活动的基本评价方向,制定各大班区域活动的具体评价指标,比如材料的使用情况:材料是否满足了大班幼儿探索的需求,是否帮助大班幼儿完成作品,哪些材料陈旧需要改良,哪些材料欠缺需要补充等。大班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在操作材料过程中,是否与其他幼儿合作,是否坚持完成自己的计划,能否正确使用和爱惜材料,操作中遇到问题是如何处理的,情绪有何变化等。其次,尝试评价指标新方法,这是评价的手段。基于叶圣陶“儿童种子观”的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情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在实施中,教师要根据评价目标随时做好观察,并以图文方式记录学习故事将其作为评价幼儿发展的基本载体,包括幼儿“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做”三个不同层次的具体表现,这是大胆尝试评价的新方法,可借鉴、可复制。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们的经典语录有:“老师,看,这是我搭建的城堡,我长大了要设计出最特别的房子,还要在房子上面写上‘中国’两个字。”“老师,看,这是我设计的轨道,我长大了要当铁道设计师,把轨道铺到我们幼儿园,那样坐火车多方便呀!”

第4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范文

    一、儿童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没有针对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

    教师为了能尽快的将儿童引入到学习声乐的轨道中来,在这个阶段,往往灌输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如共鸣、打开、气息、位置等,儿童会感到不知所措、非常的茫然,这种没有针对儿童自身特点的教学,是应该摒弃的。

    (二)对儿童声乐训练要求标准过高

    声乐演唱有很多基础性的要求,一些教师认为教会儿童越多的知识,才能促进儿童的进步,但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一会要求情感和共鸣,一会又要求吐字和呼吸,这样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儿童常常是顾此失彼,结果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对气息过早的强调

    歌唱的动力和源泉,就是气息。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会反复强调气息的重要性。但如果对气息过早的要求,就会过多的集中儿童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就呼和吸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形成了负担,这样反而对演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儿童声乐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熟悉和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

    儿童通过获得技能,学会发声的方法,直接影响着大脑发育,以及神经系统和身体的生长。正确的发声方法会对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对儿童形成个性和发育智力,意义都非常重大。儿童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不管是神经系统,还是感知觉系统以及身体,都尚未定型,还处于发展时期,而随着儿童逐渐成熟的心理因素和身体发育,可循序渐进的培养其技能及各个方面的知识。

    在12、13岁以前,儿童的听觉能力一直在增长,而到了成年,会逐渐的降低这种听觉能力,主要是丧失了高频部分的听力。通过相关测试证实,在婴幼儿阶段,人对高频声音的敏感度并不比成人差,甚至还能向低频范围的敏锐度发展。由此可见,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听觉艺术方面,应比成人优越,而这一点,也被音乐实践教学所证实。

    (二)建立正确的教学思路

    一般来讲,从婴儿、幼儿到少儿阶段,儿童的发生器官都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年龄段,其特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对其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充分的考虑,要合理灵活并综合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依照儿童不同的声音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制定。

    1.引导儿童歌唱的兴趣

    喜欢歌唱,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而兴趣又是最好老师,但当儿童真正开始学习声乐歌唱时,效果会和期望值大相径庭,这就需要儿童能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坚持不懈的进行训练。一个优秀的歌唱人才,往往必须具备多个方面的因素。仅仅是坚持唱歌练习,离成功还相差甚远,如果按照既有的教学模式,儿童和老师见面的时间是有数的,所以针对儿童的训练,家长应和教师做好沟通,教师应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儿童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那些业余学习唱歌的儿童,其训练方式,不应采用音乐学院的正规的模式。抽象的声音位置概念和枯燥的发生练习,都会使儿童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兴趣荡然无存,所以保护和引导儿童的兴趣 是每一个声乐教师应尽的责任。

    2.培养儿童正确歌唱的习惯

    儿童声乐的学习过程中,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经过反复的强化和严格的训练。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经历一个关键性的时期,而这个阶段,就是幼儿和小学阶段。而中学阶段,则是改造习惯的时期。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声乐教学,就是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是受益匪浅。

    3.训练儿童声乐的美感

    发展儿童声音的个性及训练声音的美感,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体验,就是美感。美感紧密联系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和直觉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在幼儿时期,就能从自己所从事的朗诵、舞蹈、美术及歌唱等艺术表演中,从绘画和音乐等艺术作品中,获得美感。个性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行为、性格和气质,而音色是声音个性的体现。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发展儿童歌唱的个性,是声乐教师的主要任务,这要胜于对机械的技巧训练。因为儿童不同的个性,表达歌曲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教师不能简单的用错误或者正确的方法去进行评判。

第5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品德 儿童生活 体验

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年级下册“春姐姐的脚步”单元中,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摒弃了遥远生疏的内容,挖掘拓展贴近生活、乐于探究的内容,引领学生在多元生活体验中发展。

一、春之物语――饱满有个性

学生对春天的感知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但有些感受往往是零碎、肤浅、片面的。因而课堂中教师要以多感观为抓手,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多元地感受春天的饱满及独特性。春天是饱满的。学生因为居处、游历不同,再通过眼见、耳听、身触等,交流中,春天的色彩、声音、清新扑面而来……一个饱满的春姑娘已来到了教室做客,她温柔、美丽、多姿多彩、能歌善舞、芳香四溢!于是学生用学过的词、诗、歌,化为一句句赞美诉说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说春、赏春、赞春之后,教师引导小组同学互相猜一猜“我最爱的春天”是什么,更体现了“春之特韵”:男孩子更喜欢“春天的生命”,谈起小蝌蚪时两眼在放光,女孩子更喜欢“春天的植物”,描述时自己美得就像春花一朵,活泼的孩子喜欢不同的色彩,文静的孩子愿意静静欣赏绿地、油菜……每个人心里的春姑娘都让自己在最沉醉之处尽情徜徉。连接学生已有的生活,多感观巧妙整合,春天变得丰富多彩又不失个性,这个春天与往日相比更让人留恋与向往。

二、春之感悟―今春胜往昔

品德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生活,但应指向于未来的生活,这也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和适时介入。

春天是立体丰满的。当学生在交流春天的信息时,很多只关注到看到的景象,终于有一生说到“春风吹过大地,像妈妈用双手抚摸着孩子”这感受到的景象时,教师及时肯定并引导:“你的感受与众不同,你会用身体去触摸。其他小朋友还了解到了不同的春天吗?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可以是花、是草,也可以是风、是雨、是小动物。”一句话顿时打开了思维,此时春天在他们的心中变得立体多元、生机勃来。

二年级学生对春天除了索取,很少懂得爱护。基于这样的学情,课堂中教师引入了身边的毁绿现象。当学生沉浸在植树绿化的自豪中时,教师及时引出“对班中学生玩耍时打破了绿色盆栽的讨论”。学生认识到植树光荣,但爱护身边的绿色更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之后教师又以“春天郊游应该注意什么”为话题带着学生深入思索,于是“游春绿色公约”便应运而生。在怀揣着美好憧憬的同时,孩子们也在心中植下了赏春、爱春、护春、惜春的美好心愿。

从已有生活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从朦胧的印象走向清晰的认识,从满腔的喜爱到用心爱护,品德课堂教师的有效介入与引导,实现着对学生成长的引领,品德课堂成为学生道德生命成长的沃土。

三、春之约定――玩春我做主

追随着《春姐姐的脚步》赏春、画春、说春、惜春、护春……孩子们迫不及待想投入春天的怀抱了。“玩什么、怎么玩”,玩出“春”的特色,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玩”花草:在“玩”之前,先分工收集关于春天植物的信息(名字、图片、特点),再到公园、郊外、田野里去认一认,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让春天的植物把生活点缀得生趣盎然;“玩”小虫:春天鸟鸣虫叫是最动听的音乐,用耳朵听一听,并循着声观察样子,捉几只饲养,了解生活习性,不亦乐乎;还可以采桑养蚕,喂养小鸡、小鱼,多么有趣;“玩”游戏:“春天的游戏”可以让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运动起来。在绿地上奔跑、公园里追逐、田野里欢唱,多美的享受啊!各种各样有趣的事乐得小朋友脸通红、眼睛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之光。

“玩春”是以儿童生活为主要源泉,同时密切联系学生关注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期待,充满探索的热情,在生活中发展智慧,在发展中懂得更好地生活,遵循着儿童生活发展的逻辑。

四、春之实践――我收获我成长

化“说”为“做”建“小组”桥梁。第一步“小组制定玩春计划”,通过简单梳理,“玩春计划”的要素也清晰了:确定伙伴、时间、地点、工具、步骤等。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开始自己商讨计划,制定实施步骤。在小组计划制定修正过程中,学生们又经历了成长的历练。

第一小组计划:去青枫公园放风筝。①时间是周六上午九点。②地点是青枫公园。③带好风筝,到草地上比赛放风筝。④游览公园里的其他景点。⑤到周玉祥家吃午饭,午饭过后回家。

学生点评:计划比较全面,但有几处不清楚:地点应说详细;公园离家较远,应请家长陪同……通过对第一小组计划的修订,学生对方案的条理性、丰富性、操作性更有体会,还增添了符合生活的内容,有血有肉。学生之间交往、沟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涌现了不少家长志愿者,他们带着学生外出“玩春”,玩出了滋味与情趣。

无论是“计划的制定修正”还是“玩春的收获分享”,学生都在真实的参与中体验成长,习得计划性、条理性、周密性,并获得新的道德认识。学有所得,习有所乐,在不断学习中他们更热爱生活,这些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真正引发着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留住春天,追寻成长的脚步――品德与生活“春姐姐的脚步”单元整体教学例谈

沈丽亚

摘要 春天是生活的快乐季。春天是儿童“学会生活”的学校。在春天的召唤下,品德课堂可以搭建丰富的体验平台,教师可以灵活地增删相关教学内容,以实现更多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动手动脑中留住心中的春天,追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独特成长体验。

关键词 品德 儿童生活 体验

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年级下册“春姐姐的脚步”单元中,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摒弃了遥远生疏的内容,挖掘拓展贴近生活、乐于探究的内容,引领学生在多元生活体验中发展。

一、春之物语――饱满有个性

学生对春天的感知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但有些感受往往是零碎、肤浅、片面的。因而课堂中教师要以多感观为抓手,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多元地感受春天的饱满及独特性。春天是饱满的。学生因为居处、游历不同,再通过眼见、耳听、身触等,交流中,春天的色彩、声音、清新扑面而来……一个饱满的春姑娘已来到了教室做客,她温柔、美丽、多姿多彩、能歌善舞、芳香四溢!于是学生用学过的词、诗、歌,化为一句句赞美诉说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说春、赏春、赞春之后,教师引导小组同学互相猜一猜“我最爱的春天”是什么,更体现了“春之特韵”:男孩子更喜欢“春天的生命”,谈起小蝌蚪时两眼在放光,女孩子更喜欢“春天的

植物”,描述时自己美得就像春花一朵,活泼的孩子喜欢不同的色彩,文静的孩子愿意静静欣赏绿地、油菜……每个人心里的春姑娘都让自己在最沉醉之处尽情徜徉。连接学生已有的生活,多感观巧妙整合,春天变得丰富多彩又不失个性,这个春天与往日相比更让人留恋与向往。

二、春之感悟―今春胜往昔

品德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生活,但应指向于未来的生活,这也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和适时介入。

春天是立体丰满的。当学生在交流春天的信息时,很多只关注到看到的景象,终于有一生说到“春风吹过大地,像妈妈用双手抚摸着孩子”这感受到的景象时,教师及时肯定并引导:“你的感受与众不同,你会用身体去触摸。其他小朋友还了解到了不同的春天吗?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可以是花、是草,也可以是风、是雨、是小动物。”一句话顿时打开了思维,此时春天在他们的心中变得立体多元、生机勃来。

二年级学生对春天除了索取,很少懂得爱护。基于这样的学情,课堂中教师引入了身边的毁绿现象。当学生沉浸在植树绿化的自豪中时,教师及时引出“对班中学生玩耍时打破了绿色盆栽的讨论”。学生认识到植树光荣,但爱护身边的绿色更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之后教师又以“春天郊游应该注意什么”为话题带着学生深入思索,于是“游春绿色公约”便应运而生。在怀揣着美好憧憬的同时,孩子们也在心中植下了赏春、爱春、护春、惜春的美好心愿。

从已有生活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从朦胧的印象走向清晰的认识,从满腔的喜爱到用心爱护,品德课堂教师的有效介入与引导,实现着对学生成长的引领,品德课堂成为学生道德生命成长的沃土。

三、春之约定――玩春我做主

追随着《春姐姐的脚步》赏春、画春、说春、惜春、护春……孩子们迫不及待想投入春天的怀抱了。“玩什么、怎么玩”,玩出“春”的特色,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玩”花草:在“玩”之前,先分工收集关于春天植物的信息(名字、图片、特点),再到公园、郊外、田野里去认一认,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让春天的植物把生活点缀得生趣盎然;“玩”小虫:春天鸟鸣虫叫是最动听的音乐,用耳朵听一听,并循着声观察样子,捉几只饲养,了解生活习性,不亦乐乎;还可以采桑养蚕,喂养小鸡、小鱼,多么有趣;“玩”游戏:“春天的游戏”可以让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运动起来。在绿地上奔跑、公园里追逐、田野里欢唱,多美的享受啊!各种各样有趣的事乐得小朋友脸通红、眼睛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之光。

“玩春”是以儿童生活为主要源泉,同时密切联系学生关注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期待,充满探索的热情,在生活中发展智慧,在发展中懂得更好地生活,遵循着儿童生活发展的逻辑。

四、春之实践――我收获我成长

化“说”为“做”建“小组”桥梁。第一步“小组制定玩春计划”,通过简单梳理,“玩春计划”的要素也清晰了:确定伙伴、时间、地点、工具、步骤等。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开始自己商讨计划,制定实施步骤。在小组计划制定修正过程中,学生们又经历了成长的历练。

第一小组计划:去青枫公园放风筝。①时间是周六上午九点。②地点是青枫公园。③带好风筝,到草地上比赛放风筝。④游览公园里的其他景点。⑤到周玉祥家吃午饭,午饭过后回家。

第6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范文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庆"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围绕活动主题,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整个活动计划。并将筹备工作落实到班级、人头,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在活动期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声势和影响,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并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墙报等传播媒介,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力度,使这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全体少先队员的热烈欢迎。

活动当天,修文村支委、村委、修文中心学校的相关领导、干部也莅临我校,和全校师生一起庆祝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让全体学生过一个"快乐祥和、有趣有味"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热爱艺术的丰富情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其个性特长,充分展示个人风采,展示我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展现我校风貌。通过开展庆祝"六一"活动,使队员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体现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开展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校园的情感,欢度一个有意义、能回味的六一儿童节。同时,也为了展示我校素质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

具体活动内容有:优秀少先队员表彰、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干部、特长生表彰、文艺汇演。

经过我们学校师生的精心准备周密的安排下,《蝴蝶飞呀》、《格桑花》、《拉丁舞》、《牛仔很忙》、《健美操》等一个个由师生精心编排的精彩舞蹈节目搬上了舞台,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小品、相声、诗朗诵、个人独唱等节目,将六一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期间还进行了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的表彰,使活动的气氛此起彼伏。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校围绕"平安和谐校园"教育内容加大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利用校园广播、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加大法律、法规、道德的宣传力度,倡导"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意识,为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同时面向家庭,利用家长学校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从而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目的,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以说,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今年的"六一",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系列活动从研究决策到准备到活动过程,都是以孩子意见为主,广大老师给予指导,总的活动体现了"快乐节日;童心飞翔"的宗旨,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学生拥有的钥匙"。

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我校统筹安排工作,以活跃孩子们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孩子们自身素质为主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关爱伙伴的丰富情感,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称赞。现将庆“六一”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庆六一”活动受领导重视

为了让孩子过上一个快乐二又意义的节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的开展情况,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围绕活动主题,因地制宜地制订了整个活动计划,并将筹备工作落实到班级、人头,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在活动期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声势和影响,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

二、幼儿园文化节主题鲜明

5月30,我校幼儿园成功举办了以“孝亲尊师感恩”为主题的庆六一文化节活动。这次庆六一活动,一改以往的庆六一以单纯的娱乐为主的大联欢形式,该园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还开展了国学经典教学的汇报展演活动。

幼儿们用稚嫩的童声津津有味儿朗诵着古典诗词,用深情的肢体语言表达着对父母亲人的感恩之心。无论是国学经典教学的汇报展演,还是文娱节目和亲子游乐活动,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意义突出。

此活动让幼儿们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拉近了幼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情感和距离,促进了家园合作共建。

三、入队活动意义非凡

5月31日上午,在灿烂的阳光下,277名同学光荣的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佩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新队员们心潮澎湃;在火红的对旗下庄严宣誓,新队员们豪情万丈;新老队员代表的讲话,表达了少先队员的信心和决心;大队辅导员的殷殷嘱托,为少先队员们指明的前进的方向。少先队的传统会在他们的手中继续发扬,少先队的优良品质会在他们的行动中展现。

四、文艺汇演才艺尽现

小学班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使孩子们的风姿与才艺竞相展现。如:舞蹈《快乐童年》、《精忠报国》,《妞妞看戏》、《祖国伴我飞》、《时刻准备着》等,内容健康向上,动作大方到位,基本功扎实,孩子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广大师生与家长们的阵阵掌声;情景剧《成长变奏曲》、《学雷锋》、《小猫钓鱼》反映了社会、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的典型性问题,它是

体现少年儿童的真实生活情景。孩子们表演的入情入境,淋漓尽致 各年级的节目形式不一,内容丰富,有舞蹈、小品、情景剧、三句半、模仿秀……

五、游艺活动丰富多彩

经过我校师生的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我校的游艺活动项目丰富多彩。双腿跳、吹乒乓、套圈圈、夹金豆、抢凳子、乒乓立板、蒙眼击鼓等十几个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得到了乐趣,在乐趣中学到了知识。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同学们欢乐的笑声、欢呼声、喝彩声。几乎每个参与的孩子都能得到一份奖品,更多的孩子满载而归。一个多小时的游艺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下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留下的笑声还回荡在空中,整个校园似乎也变得更加明媚和朝气蓬勃了。

六、患病儿童回校共庆,爱心人士捐款救助

在这次盛会上,我校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小观众——患白血病的原二(2)班的李欣芸同学。她患病期间,一直惦念着母校的师生。在此活动之前,我们邀请了她们母子与同学们共度“六一”,他们欣然前来。在汇演现场,县政协常委、洪山镇民营企业家何家普同志,代表洪山级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为她捐助善款5300元。洪山镇福利米厂同志也为小欣芸送来600元爱心款。

第7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范文

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可以让你脱颖而出。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1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道口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_______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2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_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目标任务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

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

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

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

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

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

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生15元。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根据校关于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结合我班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

以此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了解父母贡献,感受父母艰辛,让学生懂得父母给予自己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亲情,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第8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步探编;声乐教材

一、初探声乐教材编写的研究依据

歌唱一直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特别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歌唱更是孩子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声乐技能技巧的把握和运用是实现目标培养的重要科目之一,那么如何向社会输送更多出色的、优秀的具有较高歌唱教学能力的幼儿园教师,这对肩负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和研究的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在目前的声乐课程教学中,声乐教师如何使学生掌握学龄前儿童声音和成人声音的生理特点;如何通过声乐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把歌唱活动作为幼儿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教学生学会模仿儿童的声音用自然、舒适、松弛、好听的声音歌唱;如何通过声乐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欣赏到更多的中国的、外国的、民间的、创作的中外优秀歌曲作品(包括成人歌曲和儿童歌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等诸多问题,由此迫切需要声乐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以及声乐教材的探编与创新。

教育管理系自成立招生以来,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目标培养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中开设了声乐课,这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而在多年的教学中,纵观全国的学前教育专业都一直没有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声乐教材,也就直接影响着声乐教学体系的统一和建立,目前,在全国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不是对演唱要求过高、专业性太强,就是缺少实用性、实践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因此,整个教学体系也显得很凌乱,标准不一。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呢?依据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吸取和借鉴同类如钢琴、舞蹈等课程的经验,初探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领域的声乐教材编写,以此来促进、统一和规范适合所有学前教育领域的声乐教学。

二、初探声乐教材编写的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近年来所使用的教材多为高等艺术院校(四年制)所使用的教材,即: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声乐基础实用教程》。这本教材有其可取之处,比如:都可针对成人的声音特点进行正规的声音发声技巧训练,达到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声音的目的;都可开拓学生的眼界,了解更多的中外艺术、民族歌曲等等。但随着社会对幼儿园教师声乐技能水平要求的提升,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合本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和现状,不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在声乐技能技巧能力方面的高水平、高要求,因此自然凸显出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联系的不紧密性、不协调性,比如:(1)教学内容没有儿童声音生理特点发声方法方面的教学;(2)没有儿童歌曲演唱方法方面的教学;(3)没有歌曲表演方面的教学;(4)没有变换多种演唱形式如(轮唱、接唱、二重唱、合唱)等方面的教学;(5)更没有统一的声乐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等等。很多教学内容方面的匮乏都将成为声乐教材探编的主要研究内容,那么,在此归纳总结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内容:

1.实践与创新声乐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不能等同于其他类的声乐教材,它的专业性不能太强但一定要会,它所涵盖的知识面不能太窄太粗,要广而精,依据教学对象是幼儿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但要包括“成人声乐训练”的内容,还要包括 “儿童声乐训练”的内容。应着重对成人与儿童二者声音的生理常识、基本演唱技能方法和基本艺术处理等内容的安排与学习,其目的也是满足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在声乐演唱声音、表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探编声乐教材的结果模式是教材小样。编写一套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程》这一教材,并以小样的形式进行内容的编辑和整理,包括“成人声乐歌曲演唱教程”和“儿童声乐歌曲演唱教程”两个部分及其相关内容共同组成。

三、初探声乐教材编写的研究方法和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内容的编写离不开研究方法的确立和应用,也就是说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进行教材内容的探编决定着内容的合理与规范,更是声乐教学体系统一的基础。那么,在教材编写方面需要运用的方法可归纳为:1.声乐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采用:(1)讲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示范性讲授与表演,学生模仿式学习与运用来体现;(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技能比赛、幼儿园实践教学等多种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相结合。2.声乐教材探编研究采用:(1)收集整理研究法,对中外经典的著名的艺术歌曲、民族歌曲、儿童歌曲等进行筛选和整理;(2)编辑、自创研究法,经多年的实践经验检验,教师自编自创适合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音特点的歌曲和伴奏;(3)讨论研究法,教材的编写需要一个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只要非常合理并且适合声乐教学,就给予积极地采用;(4)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研究法,通过对音乐、艺术、美术、文学等各领域知识的搜集和整理,进行广而精的应用。

有了研究方法,那么基础的确立也就不言而喻了,方法决定基础,依据方法的两方面确立了基础的两方面。

(一)理论基础

在对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查了解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理论多年的探索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声乐基础和声乐知识结构,以及在声乐课程中可能支配的声乐教学课时,社会对我校培养的幼儿教师声乐水平的认可来作为教材探编和改革教学思路、理念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基础

教育管理系自成立以来至今,多年的教学中每学期都面向全系学生进行声乐比赛评比活动,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到各级各类幼儿园观摩歌唱教学活动和声乐演出活动;每周都进行声乐抽考观摩活动,全体声乐教师也经常针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充分而认真细致的讨论研究。此外,近几年,声乐教研组的教师经常下到幼儿园收集整理幼儿园歌唱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儿童喜爱歌唱的、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歌曲作品,同时观摩并指导学生的歌唱教学活动,积累了很多的实践教学经验,很多教师已经多次在省级、部级刊物上发表声乐教学类论文,参加各种市级、省级演出比赛并获奖,在多年的教学中收集整理评价了大量适合声乐教学的歌曲,这是课题立项研究的实践基础。

四、初探声乐教材编写的学术价值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设计的思想是:将实践与创新的理念以教材的形式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并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具有较高歌唱教学能力的幼儿声乐教师。因为歌唱既能给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既能在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中陶冶儿童的情操,又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完善儿童的品格,所以声乐课程自然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中的重要领域,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支柱技能教育。

初步探编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本身的这一研究过程将通过教学实践与创新来完成,相信以小样的形式编辑和整理后,再以实际教学进行应用实践,那么最终出版发行的这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程》将会是填补省内、乃至国内同类课程没有统一标准教材和教授方式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可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全体声乐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都在为这本教材的编写作了充分的准备,我们会尽可能的将教材内容、教学体系既做到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又符合声乐教育的一般规律,既注重科学性更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我们相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新教材和教学体系的系统学习,都能掌握必要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声乐技能以及学前儿童声乐教育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能力,也能更好地接触和积累学前声乐教育的有关素材、培养相关素质,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吴英.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范文

一、针对改善提高残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音乐治疗概述

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发展正确的社会行为。从而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以及遵守秩序。音乐治疗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教育体系,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对智障者损害状态得以恢复。在特殊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变成一种强化刺激来增强智障者正确的社会行为。

1、20世纪初对于音乐治疗在医疗临床价值的系统研究广泛地进人到特殊儿童音乐治疗领域,有经验的音乐治疗师会巧妙地通过各种愉快的音乐活动来促进智障儿童的语言、运动技能和社会能力。西方的一些医院通过刺激和训练智障者进行运动,并且发展残疾儿童的教育计划也纷纷建立。音乐可以帮助稳定情绪和恢复肌体生理功能,即使对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也是如此。并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促进了在治疗中使用音乐的趋势。推出的“创造性音乐治疗”的方法,发展智障者的表达性语言、接受语言和接受指导的能力。

2、作为一门新兴的治疗方式,只有少数家庭可以承受这种特殊训练的经济负担。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缺乏包括音乐治疗师在内的相关专业人员。为适应国内患者特定的文化背景需要开展心理音乐疗法,是刺激和训练智障者进行运动的一个理想的疗法。尝试把音乐与中医传统的经络针灸疗法结合起来,帮助智障者发展精细肌肉群和大肌肉群的运动。探索音乐治疗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运动技能。广泛地进人到特殊儿童音乐治疗领域,帮助智障者增强听觉系统的功能。

3、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为标志,治疗智障儿童的机构人满为患。初步形成由音乐家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音乐治疗队伍,对智障的治疗得到重大发展。有了全国性专业的音像出版社和设备研制中心,促使智障者更积极地参与运动。音乐治疗对儿童学习困难和各种身心障碍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智障者学习走、跑、跳等动作。十分重视吸收国际上先进的音乐治疗经验,促进残障儿童的自我身体意识、方向感以及其他基本的学习能力。

二、运用音乐治疗改善提高残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智商低于70的儿童,语言交流沟通能力的局限性是其最重要的问题。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发展交流能力。为患儿提供学习社会行为的环境刺激,使用简单句子并给智障者足够的时间来反应。对患儿的参与和配合产生有力的强化作用,帮助智障者发展这些学龄前的各种能力。增强患儿的正确的礼貌行为等体验,

1、治疗师利用音乐的旋律音高、力度和歌词,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和其他感觉信号的提示。发展患儿表达语言和接受指导的能力,帮助智障者加强注意力。从最简单的简单节奏摇摆、点头或踏脚活动,提高智障者听从命令的能力。通过音乐游戏来学习或增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认识和方位概念,重度智障者必须学习诸如手语或利用网片等非语言的交流方法。帮助患者发展精细和粗大肌肉运动的技能,为患儿提供学习社会行为的环境刺激。吸收国际上先进的音乐治疗经验,帮助智障者记忆重要的知识内容。尤其是音乐的节奏因素,帮助智障者发展和提高语音的范围。通过歌词来学习语言的交流,过加大强度来改善音高的辨别。在小组的音乐治疗活动中。对声音的定位、跟踪对智障儿童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2、学习正确的社会行为和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辨别出低音和中低音乐器的音响。提供安全的训练环境,在触觉或视觉的帮助下欣赏音乐。较容易自然表达自我,辨别构成人类说话的高频音响。例如在乐声的伴奏下,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比强调旋律与和声的音乐更容易察觉和欣赏。单一的发声练习也可以成为悦耳的音乐声,例如通过感觉鼓的振动来保持平稳的敲击。亦较容易令儿童产生成功感,神经性耳聋的患者通常对低频的音响更敏感。一些特别为患儿编制的歌曲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趣的音乐活动可以帮助治疗师保持与智障者之间的目光接触。

3、音乐治疗可以培养患儿与人交往的能力,一些特别为患儿编制的歌曲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乐声的伴奏下,有利于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社会交往障碍,进行学习空间关系与辨认时间关系等。患儿大脑某个部位的发育受到影响,通常在短时记忆方面有困难。对叫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反应,在信息呈现后不久回忆的能力十分有限。音乐作为一种非言语交流的工具用于治疗儿童,亦较容易令儿童产生成功感。通过各种音乐活动的练习治疗这些患者,对患儿的参与和配合产生有力的强化作用。加之音乐刺激对患儿来说是一种无威胁性的人际信息,轻度和中度的智障者是有可能发展基本的语言能力的。治疗方法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设计,每一次音乐治疗的过程都应该包含许多语言体验。

4、患儿可以在为他设计的音乐中获得安全和自由,节奏鼓点或用相当大强度演奏。听觉刺激或触觉刺激可以使患儿产生对声音或对其他人的意识,以便那些有残留听力的患者能够察觉到一些音响信息。患儿在这些活动中就可以学会音乐的一对一的交流形式,对于较低的音会辨别得更准确一些。当患儿的活动开始能够随着音乐的改变而改变的时候,音乐治疗师可为其充分加入到主流音乐教育环境中提供专业支持。患儿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实现身心健康方面的调适、改变。同时歌唱、乐器演奏和音乐游戏可以帮助患儿学习正确识别,实现治疗对象精细动作控制和呼吸功能的锻炼。

三、提高残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

音乐治疗学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力很有限,特殊学生由于自身障碍的局限在接受音乐教育时会遇到相关困难。因此还需要更多的音乐医学与教育方面的专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加深音乐治疗师以其音乐技术及关于各种残障的专业知识。特殊教育领域对音乐治疗的认同会与日俱增,使用音乐的活动作为手段进行音乐教育中残障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我国的残疾人事业,为音乐教育提供支持。

1、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鼓励和支持患儿自发地交流。不同教育体制对音乐治疗师的责任要求有所不同。国内先后成立了若干所特殊教育高等院校,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改善残疾人事业研究条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轻度到中度听力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他们的残留听力辨别并欣赏音乐。音乐治疗师进入特殊教育领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所采纳,结构性的音乐活动可以有效地调适障碍学生的不良行为。音乐治疗师帮助发展他们的肢体运动机能和健壮他们的体格,而且必须具备教师资格才能在学校工作。残障儿童还可以把音乐作为表达情绪的方法,对其发展节奏感觉有着积极的影响。实现治疗对象精细动作控制和呼吸功能的锻炼,因此音乐治疗对于帮助残障儿童实现他们的音乐教育和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