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亚健康调理范文

儿童亚健康调理精选(九篇)

儿童亚健康调理

第1篇:儿童亚健康调理范文

12岁左右矫正最佳

儿童进行牙颌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应该视具体病情而定。一般说,儿童在7~8岁这个阶段牙齿不整齐或牙缝宽,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如果儿童牙缝不是特别宽,就不需要进行牙齿矫正。否则,过早戴上牙套反而使牙根可能受到损害。而对于单纯的牙齿排列不齐来说,12岁左右是孩子牙齿矫正的合适年龄,这主要因为此时儿童口腔内恒牙大多已萌出,牙弓发育已基本完成,因此牙齿不齐的发展也已基本定型。

对于一些严重影响颌面部正常发育的牙颌畸形,如“地包天”、上颌前突、下颌偏斜、严重的牙齿拥挤等,需要在牙齿替换期甚至乳牙期即着手治疗。因此,家长应留心孩子的牙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专业大医院找口腔正畸专科医师进行咨询,以免错过正畸的最佳时间。如果需要戴矫治器,则要注意矫治器的固定性和安全性。

每月口腔复查一次

现在的儿童课业负担重,经常有儿童因为多种原因而错过了复诊时间,致使牙齿出现异常不能被及时发现,有的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李国华提醒,在儿童矫治牙齿的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督促孩子遵守医生的嘱咐,定期到医院复诊。

通常,正畸儿童要每个月复诊一次。正畸期间牙齿处于“非常时期”,矫治器松动脱落不及时复诊等对治疗效果和进度有不良影响,而按时复诊不仅有助于医生调整矫正牙齿的进度,采取下一步矫正措施,而且还能对患儿的口腔卫生状况进行督导,帮患儿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

矫正后护理更重要

保持口腔清洁 牙齿矫正器靠粘结剂粘结在牙齿上,通过矫正器件给牙齿施力,来达到理想的牙齿移动。正畸疗程一般较长,有的患者要戴长达3年的矫正器。在此期间,患者一定要保持口腔清洁,勤刷牙,一般要求每顿饭后立即刷牙,以去除遗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避免正畸期间出现龋齿等问题。正确的刷牙方法,应该是用小头软毛儿童牙刷或专用正畸牙刷刷牙,动作要轻柔,每次3~5分钟。

不吃过粘食物 对每天吃的食物也要注意。对肉类等须用刀切成或用手撕成小块再吃,不能用牙齿直接啃或撕咬;不能吃过粘的食物。如果进食时不加注意,往往会造成矫正器的脱落或损坏,增加治疗费用和复诊次数,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警惕,孩子也有“亚健康”

吕斌

什么是儿童“亚健康”

医学专家认为,其实孩子“亚健康”比成人“亚健康”的后果更严重,更不容易界定,也更接近于疾病状态。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均会导致儿童“亚健康”,易感冒发娆、抵抗力弱、生长缓慢、面色萎黄、厌食、偏食、哭闹易怒、多动不安等都是儿童“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儿童肥胖也是一种“亚健康”。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家长在孩子饮食上常不吝成本,“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的做法导致许多儿童养成了偏食、厌食的毛病。很多孩子摄入甜食、饮料及一些高热量食品太多,加上平时缺乏运动,就会导致儿童营养过剩、反应迟缓、身体肥胖。这些都是“亚健康”的表现。

宝宝营养不良也是“亚健康”。宝宝脱离母体6个月后,其在母体中吸收储存的营养消耗殆尽,而从母乳中吸收的营养又不足以维持生长发育,因此很容易导致营养“青黄不接”的状态。在此阶段,如果家长喂养不当,极易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缺少维生素D和钙,导致孩子“亚健康”。其表现为易感冒、发烧、抵抗力弱、动辄出汗、哭闹易怒。特别是6个月至6岁的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力低,比一般儿童更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家长更要注意日常生活护理。

儿童“亚健康”有哪些危害

儿童“亚健康”的危害比成人“亚健康”更为深远。长期“亚健康”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儿童免疫力低、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影响其骨骼、神经和智力正常发育;其次,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致使儿童学习能力差;第三,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给孩子的性格发展、人格完善和成年后的品德素质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儿童的睡眠、营养吸收和免疫力均会受到影响。因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儿童极易出现心理抑郁、身体抵抗力差、无心学业等情况。

如何防治儿童“亚健康”

第2篇:儿童亚健康调理范文

经卫生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云南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和昆明云大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保健节”将于2001年10月18日――22日在昆明举行。

本届保健节以“科学、健康、传统、发展”为活动主题,从“产业、科技、产品、营销”四个不同角度,将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和养生保健技术同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交流展示和科学研讨。

2.全国首家睡眠障碍门诊挂牌

前不久,由军内外著名神经内科专家游国雄教授主持的全国首家睡眠障碍门诊,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正式挂牌,主要诊治以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为主的各种睡眠疾病,以及白日嗜睡等睡眠有关的疾病。

3.消费者选购食品应慎重

中国消费者协会不久前公布了126种食品含食品添加剂情况比较试验结果,并向广大消费者郑重提示: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要仔细看清标签标注,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食品标签中配料、标准代号、保质期、生产日期、厂址等内容应明确标出,否则可能是假冒产品,消费者应慎重选择。

4.国内海洋促智药在杭问世

我国第一个海洋生物促智药――“喜恩开”胶囊,已由杭州杭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文号。专家鉴定认为,该药在治疗健忘,改善记忆力方面、有较显著的疗效。

5.果汁饮料不宜天天喝

如今,果汁饮料成为许多儿童的伴侣。然而,果汁饮料中人工色素的危害却不容忽视:过量色素进入儿童体内,容易沉着在他们未发育成熟的消化道粘膜上,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干扰体内多种酶的功能,对新陈代谢和体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现在城市父母都有了双休日,若家庭能自制少量果汁和蔬菜汁,既不加色素、香精、糖精、儿童又可获得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何乐而不为!

6.大连国际人文社会医学研究中心成立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需要,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大学和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联合组建了大连国际人文社会医学研究中心。其研究范围:包括社会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包括心理环境的形成因素及其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包括卫生经济学和卫生保健政策、卫生保健事业管理的研究。

7.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自然仿生治疗研究会成立

该会的宗旨是团结国内外在自然疗法与仿生疗法领域上有所成就的专家、教授及一切实践工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医风,开展自然仿生保健与研究工作,弘扬祖国传统的保健养生文化,传播国内外最新自然仿生保健科技成果,促进自然仿生科学的发展,并以此来提高全民族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8.家养宠物成为儿童哮喘重要病因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的专家经调查发现家庭饲养狗、猫等宠物是诱发儿童哮喘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是对重庆渝中区、九龙坡区中小学、托儿所进行调查后作出的。

9.“2001年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近期,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和中国市场学会健康产业市场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1年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据悉,我国亚健康人口占总人数的70%,亚健康状态并不稳定,可因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的诸多因素向疾病转化,因此亚健康人群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主要对象,亚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0.两会举办“捐献骨髓,关爱生命”等宣传活动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北京市红十字会于前不久在北京举办“捐献骨髓、关爱生命展示人道力量”、“科学、健康、申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我国每年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全国每年就新增4万人,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这些患者大部分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救治。

11.保健新品动态

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出一种全鹿制剂。该品服用方便,生产工艺简单省时。

吉林省集安新开河人参保健制品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洋参可乐保健饮料。该品具有消暑降温、消食 降脾、增强食欲等功效。

江西省瑞金市开发出一种解毒保健茶。已经历5年多的应用观察,饮用一年以上的健康者,能使自己皮肤逐渐变得细腻而有光泽。

北京市开发出一种花旗参茶。该品具有中国茶叶的风格,又易于人体吸收,可提高人体体质,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具有滋补保健作用。

上海市开发出一种灵芝杜仲口服液,长期服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脂,抗疲劳等。

第3篇:儿童亚健康调理范文

【关键词】儿童健康;垃圾食品广告管理;政府

【中图分类号】G260.3 【文献标识码】A

200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食品工业市场及食品广告的努力,与其他因素一起构成了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此后,关于垃圾食品广告与儿童肥胖的关系问题开始引发各国关注[1]。2004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孩子们看电视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被充斥着高糖和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广告袭击,呼吁全世界要限制儿童节目中的垃圾食品广告[2]。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十大垃圾食品,涵盖了油炸食品、罐头食品、快餐食品等许多食品类型。高脂肪、高糖或高盐是这些垃圾食品的基本特征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肥胖问题的观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为限制垃圾食品广告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坚持认为电视广告与儿童肥胖问题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相关性。目前研究已证明,垃圾食品广告对儿童的饮食选择和饮食习惯有着重要影响,也是造成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3]。本文所提到的垃圾食品主要侧重于油炸类快餐食品、碳酸类饮料,汉堡包、含糖量高的糖果及其他在食品广告中宣传较多的膨化食品等非健康型食品。

一、欧盟各国对垃圾食品广告的态度及措施

近年来,长期食用垃圾食品造成的危害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凸现出来,以欧盟为代表的各国政府在政策上加大了对垃圾食品及其广告的管理力度,并把此行动提升到维护国家健康体系的战略高度。

欧洲各国对肥胖问题所表现出的关注与欧洲儿童整体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儿童体重超标现象在欧洲正日趋严重,欧洲北部肥胖儿童的比例达20%,南部比例则接近25%,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欧盟整个健康体系[4]。鉴于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病症正成为欧洲儿童的流行病,并极大威胁着儿童健康,2005年欧盟向食品行业发出通牒,限其一年内停止播放针对儿童的垃圾食品广告,否则将出台新的法律进行制裁。除了加强对食品广告的控制,欧盟官员还强调各成员国应加强对儿童体育锻炼的重视[5]。实际上,欧洲联盟的这则通牒并不能对成员国的食品企业具有法律约束力,这就需要各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具体法规或条例进行管理。

与欧盟相配合,欧洲各国政府决心加大整治垃圾食品的力度。通过电视等大众传媒刊发广告是垃圾食品的重要的传播途径和营销手段之一。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是各样垃圾食品消费的主力军,并且他们也是对垃圾食品及其广告最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的群体。鉴于电视媒体是垃圾食品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儿童接触时间最多的媒体,电视食品广告在各项治理措施中首当其冲。

除挪威、瑞典等国已对儿童广告施行严厉的禁播规定外,其他国家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爱尔兰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禁播快餐和糖果的电视广告,同时要求在这些食品的包装上必须有下列警告语:“食用快餐要适度,均衡饮食最重要”或者“大吃含糖食物和饮料,牙齿掉光光”等;爱尔兰还将禁止用名人和体育明星做广告来向孩子们推销垃圾食品也别列入新的广告规定中[6]。同年,芬兰针对儿童和食品市场的指导方针,对商人将免费小礼物放在食品中的做法提出警告,禁止以鼓励收集或中奖的方式向儿童销售食品。 2007年2月法国通过法令,要求所有媒体上针对儿童和成人的食品广告,凡是再加工产品,或是糖、盐、或脂肪含量超过标准的,均需提供相关营养信息[7]。

英国政府在治理垃圾食品及其广告方面表现出了极大决心。研究者指出,英国儿童电视节目中四分之三的广告是食品广告,而且做广告的食品中90%富含脂肪、糖和盐类[8]。英国可以说是儿童肥胖的重灾区,根据英国一项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英国2至10岁儿童肥胖症发病率从1995年的9.6%上升至2002年的15.5%[9],英国政府已将治理肥胖问题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健康和医疗体系的重要议题。英国教育部禁止学校小卖部和自动售卖机出售薯片、巧克力和碳酸饮料,学校必须向家长发放食品健康指南,凡是不符合健康食品标准的食物,一律不得装入学生午餐盒带回学校[10]。

英国还加强了对垃圾食品传播途径及其内容的管理。2006年11月17日,负责监管英国广播、电视和无线通讯等行业的英国电信局(Ofcom)提出一项新计划,禁止宣传垃圾食品的广告在以青少年为受众的电视节目和他们可能观看的普通节目中播出,以应对英国日趋严重的青少年过度肥胖问题。新计划也对广告内容提出限制性规定,如禁止名人为以小学生为受众的电视节目食品广告中做广告、禁止有关食品促进儿童智力和身心发育的不实宣传。英国食品标准局将脂肪、盐分和糖分的含量作为垃圾食品广告禁播的标准,限制所有垃圾食品广告在儿童观看节目时段的播出,电信局还提到,类似《美国偶像》的大众娱乐节目虽然并不针对青少年,但也能吸引他们观看,因此这些节目的广告也会受到影响[11]。 该法令已于2007年4月 正式执行,明确禁止在面向16岁以下儿童的电视节目中播出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品,涉及到商业和公共广播电视、无线电视、卫星电视等各个传统媒体领域。[12]

在垃圾食品广告及快餐式饮食影响习惯已成为人们无可回避的问题时,它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儿童肥胖问题,全民性的肥胖问题在欧美等国家公共健康问题中正凸显出来。肥胖问题带来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给各国的医疗体系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反肥胖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政府纳入更高的战略平台来处理。

2006年底,欧洲53个国家的卫生部长聚首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通过了全世界第一个旨在抵制肥胖的共同章程,决定向肥胖宣战。这项反肥胖章程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专门为欧洲起草的,它也是硬性要求政府在反肥胖问题上采取有力措施的一次尝试。章程规定,签署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和完善能让人们“吃得健康、方便运动”的措施,例如提高公众对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的摄入量,减少脂肪、糖及盐的摄入量等。此外还要求在城市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使人们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等。章程还限制商家向儿童出售高热量食物以及限制针对儿童的垃圾食品广告等[13]。此外,欧洲联盟还呼吁食品公司用商业手段帮助家长为孩子选择营养饮食。

面对来自欧洲各国政府的政策压力及其对垃圾食品及其广告的治理决心,国际食品业几大巨头采取了积极的应对举措。2007年11月,达能集团、凯洛格公司、卡夫食品公司、马尔斯公司、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等11家企业发表联合声明,决定修改有关儿童食品广告的政策。同时,为响应欧洲联盟此前呼吁食品公司用商业手段帮助家长为孩子选择营养饮食的要求,食品公司将不会在电视、互联网和以12岁以下儿童为目标读者的印刷媒体上刊登不符合特定营养标准的食品和饮料广告[14]。此外,为符合各国政府针对食品出台新政策的要求,玛氏公司和吉百利公司已同意,在销往英国和爱尔兰市场的巧克力及糖果包装的正面印制“聪明地善待自己”的字样,以提醒消费者。食品生产商政策的转变势必会影响到其广告的数量、时间、总的广告费用的投放等,这也必然直接影响到广告商、制作者、发行者等一系列相关环节的利益,在欧盟各国政府治理垃圾食品的决心及普通消费者的支持下,食品企业在欧洲正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压力。

食品企业在政策压力下,相应调整其广告投放策略,开始将资金从日益受到严格控制的电视媒体向其他领域迁移。以英国为例,2007年在政府对食品领域进行严格的法律规定后,尽管食品广告费用整体略有增长,但在传统广播、电视、杂志的广告投入的确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食品生产商的广告销售策略开始大量向学校和互联网倾斜。这些食品企业在学校采取的策略通常是以赞助形式展开,将食品购买与提供各类学习、体育设备联系起来,或者在自动贩卖机上出售不健康的食品或饮料[15]。其实这也是欧洲各国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即如何在传统媒体限制垃圾食品广告投放的同时,尽快制订法规对尚未涉及领域的食品广告进行管理。实际上,欧盟大部分国家对广播电视或非广播电视中的广告仍缺乏一致性的立法或自律措施。此外对何谓“垃圾食品”、如何界定“儿童”的年龄等基本问题各国也有不同的标准,加上欧盟各国对食品广告传播渠道的限制程度也存在不少差异,严格者如挪威和瑞典已全面禁止播放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电视广告,与此同时还有国家则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立法,如大多数国家缺乏对食品企业网站的监控即是此种这种情形的代表[16]。鉴于上述各种情况的存在,如果仅靠各食品公司的承诺,而没有政府具体政策或法规的支持,垃圾食品广告对儿童的影响仍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二、美国政府及民间对垃圾食品的举措

美国是全球垃圾食品生产和消费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炸薯条、汉堡、可乐饮料是典型的三大美式快餐食品,在美国人的饮食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每年向年轻人推销食品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17],在快餐文化的长期影响下,美国儿童肥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美国共有1000多万学龄儿童(约占该年龄段人口的18%)体重超标,患有肥胖症。另有1200万少儿的体重临近超重。超重少儿的比例在过去25年里增长了3倍,其中6至12岁的肥胖儿童翻了一番,目前这种状况仍在继续恶化。专家认为,少儿肥胖症将导致美国未来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大幅度增加、人口平均寿命下降和医疗保险费用的上升,必然会增加社会与国民经济的压力[18]。针对日益严重的肥胖形势,美国政府几年前已要求食品行业,详细标注高糖、高脂、高热食品的成分和含量[19],个别州如康涅狄格州议会已通过禁令,开始禁止全州中小学向学生出售高热量碳酸饮料和薯条等垃圾食品。但垃圾食品广告的播出仍然没有受到特别的限制。

与此同时,美国民间力量针对垃圾食品的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在美国一系列的维护儿童健康的游说集团中,公共利益科学中心为其中最卓有成效的一个。它曾于2006年联合另一家组织对凯洛格食品企业和维亚康姆传媒巨头提出法律诉讼。虽然诉讼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法律人士指出,公共利益科学中心正成为最具强大鼓动力的团体之一,因为他们以诉讼相威胁,而这种方式在这个国家是如此昂贵,因此就很容易变成公众话题,最终获得非常有效的话语权[20],也就是说美国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对引发社会公众对垃圾食品问题的关注发挥了强大的舆论影响。

除了团体性的努力外,社会知名人士也开始参与这场旨在维护儿童健康的运动。克林顿总统卸任后就把遏制日趋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作为一项主要工作,长期致力于让美国的食品公司生产更健康的校园食品。2006年 10月6日,克林顿和美国心脏学会宣布,他们和美国5家大型食品公司共同签署协议,这些公司在美国校园里出售的食品将减少脂肪、糖分与盐的含量,实现从“垃圾食品”向“健康食品”的转变。签署这项协议的美国食品业巨头包括卡夫食品公司、马尔斯公司、金宝汤有限公司、达能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他们生产的食品涵盖巧克力糖、燕麦棒、薯片和汤品罐头等。这项协议为在校园自动贩售机、商店与快餐店出售的食品规定了脂肪、糖分、卡路里的标准含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将被“扫出校门”[21]。

舆论压力下,美国政府也在寻找解决办法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2007年初,美国总统布什邀请美国饮食相关企业如可口可乐公司总裁、麦当劳总裁、百事可乐等十几家食品行业的老板、美国广告委员会主席以及数家电视台的负责人、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人,共商防止少儿肥胖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对策。美国健康与公众服务部长莱维特表示,该部与国内的广告公司、娱乐公司、艺术团体、食品、饮料公司联合行动,相互配合,通过广告、电视节目进行防治肥胖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引导肥胖少儿改变饮食方式和结构,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为此,该部将为3600所学校分别提供3000至5000美元的经费用于少儿减肥宣传,要求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活动。其他部门如美国农业部、内政部等也纷纷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来帮助儿童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多进行体育活动[22]。

但客观而言,如果不对垃圾食品及其广告进行有效限制,相对于食品巨头长期的、巨大的广告投入而言,由政府发起的这场防止儿童肥胖运动,无论从时限上还是从资金上都是非常有限的。

2007年8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向44家食品饮料企业发出传票,要求它们提交有关针对儿童进行广告宣传的信息。收到传票的公司包括可口可乐、百事、麦当劳、卡夫食品、汉堡王等美国主要食品饮料生产商。为避免联邦贸易委员会针对食品业出台更为严厉的管理规定,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在内的美国最大11家食品饮料企业宣布,将实施新的自律性行业规范,限制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广告宣传[23]。

曾有研究者指出,在经济贸易合作组织七个国家中,美国对垃圾食品的管理最差[24]。实际上,与英国等国家不同,美国目前很难通过一个全国性的法规对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进行强制性规定。基于美国宪法对言论自由的规定,广告宣传在美国被认为属于“商业言论自由”范畴。虽然已有专业人士指出这种所谓的“商业言论自由”概念不应成为放任垃圾食品广告的理由,但联邦商务委员会和立法者知道他们不能设立法律来反对这个概念,因为这将是违宪的,因此当前美国对付垃圾食品广告可行之路就是通过食品企业自律的形式来取得改变[25]。目前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介入下,各大食品公司愿意采取自律性的行业规范,但如果缺乏政府严格有力、清晰详实的法律支持和管理规定,美国垃圾食品及其广告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仍不容乐观。迫于公众舆论和政府对电视媒体播放垃圾食品广告施加的压力日益增加,食品和饮料公司在美国电视媒体上投放的广告额度有所下降,但网络媒体却成为其新的投放重点,如何真正有效地对垃圾食品的传播渠道进行有效地限制和管理将继续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

三、亚洲各国对垃圾食品的治理态度

在亚洲,以洋快餐食品为代表的垃圾食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和广告投入一直处于增长之中,青少年成为垃圾食品的消费主力军之一。特别是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快餐,凭借其便捷迅速的服务、良好的口感、舒适的就餐环境、鲜亮的包装,时尚的气息、巨资广告宣传费用的投入,获得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他们所喜欢的饮食生活方式。随着洋快餐和各式各样的垃圾食品在亚洲地区的推广和渗透,亚洲人的饮食结构和饮食偏好也在发生着变化,而青少年肥胖人数和比例在持续增长中。随着亚洲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快餐食品影响力的日益增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显得刻不容缓。

尽管亚洲国家也意识到垃圾食品及其广告对儿童的影响,但与欧洲相比,亚洲各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的行动显得相对滞后。当然,也有一些亚洲国家开始认识到垃圾食品给国民健康带来的危害,并相应采取了应对措施,如泰国、马来西等多已对垃圾食品进行限制。

2006年5月,泰国卫生部促进健康办公室发起“弃绝垃圾食品”宣传活动,指导青少年多食用健康的天然食品,少接触快餐、膨化食品,从小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据统计,泰国目前有20%的青少年患有“肥胖症”,体重严重超标。泰国卫生部促进健康办公室办公室对市面上销售的700多种儿童食品进行了检查,发现90%以上的被检食品糖分严重超标,脂肪含量更是惊人,经常食用会导致儿童患肥胖症和糖尿病。该办公室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食品标签的审查和广告管理,并禁止在学校内销售汽水和零食[26]。

马来西亚政府对垃圾食品的治理在亚洲各国政府中走在前面。在政府的治理决心下,马来西亚卫生部长于2007年6月22日宣布,政府决定禁止儿童电视节目播放快餐广告,禁止快餐公司赞助儿童电视节目,政府有责任帮助12岁以下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鉴于12岁以下儿童与电视的接触更频繁,此项决定只限于电视媒体,不限制印刷媒体刊登快餐广告[27]。

韩国政府对垃圾食品也开始采取限制措施,2007年9月4日,韩国教育部宣布,全国范围内所有中小学校将禁止售卖碳酸类饮料和方便面等“垃圾食品”,以遏制韩国儿童肥胖现象增加趋势。先前几十年韩国并不存在儿童严重肥胖问题,然而,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呈现恶化趋势,据2005年统计,韩国中小学学生中肥胖者占18.2%,高热量“食品”消费量增加被人为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28]。

儿童肥胖问题在我国的情形同样不容乐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少年儿童接触垃圾食品广告和食用垃圾食品的状况也正在向经济发达国家看齐。据国际肥胖症工作组主席菲利普•詹姆斯透露,中国的儿童也将成为“肥胖大军”的重要力量,詹姆斯估计,2010年时,中国将有20%的儿童体重超标,垃圾食品为祸首[29]。

垃圾食品广告在我国电视广告中屡见不鲜,针对儿童的垃圾食品广告同样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在目前国内电视广告上经常可以看到的儿童食品广告中的食品包括以薯片为代表的各类膨化食品、以汉堡包、炸鸡翅、炸薯条等为代表的洋快餐食品以及无处不在的碳酸类饮料。迄今为止,我国政府对垃圾食品及其广告没有相关政策出台。

国内媒体对垃圾食品的危害的虽已有报道,但在垃圾食品广告刊发的主要媒体电视上则很少有此类报道,无可讳言,垃圾食品的广告主是电视媒体重要且稳定的广告客户之一,密切的利益链也使媒体在此问题上采取缄默之势。但垃圾食品的危害却无法回避不谈。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垃圾食品的相关报道及健康预警信息已开始引起我国卫生部门的关注。20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比尔•洛克耶尔曾对9家著名连锁快餐店和食品制造商提讼,要求法庭强制它们在炸薯条、薯片等食品上标明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含量,这也是美国检察机关首次就炸薯条含致癌物问题提出诉讼。次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出丙烯酰胺能使动物致癌的警告,而在儿童们喜欢的快餐中的炸薯条即属油炸高脂食品,其所含有的丙烯酰胺等成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我国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并组织专家对丙烯酰胺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并起草了相关检测方法标准草案。卫生部同时也了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提醒消费者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并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改变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导致的危害。卫生部表示,还将加强膳食中丙烯酰胺的监测与控制,开展膳食消费量评估,研究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可能途径,探索降低乃至可能消除食品中丙烯酰胺危害的方法[30]。

但这些预警信息很快就被各类食品广告、快餐广告所淹没,而媒体对政府的相关监管和控制工作也极少有后续性报道,我国对垃圾食品的管理仍未有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在华的洋快餐企业对垃圾食品的广告宣传和各类公关活动却有增无减。洋快餐充分利用其资金及各方优势,与包括学校、社区甚至地方政府等机构或组织合作,积极赞助或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学校活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

目前,我国正成为美国本土以外,洋快餐食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在国际社会对垃圾食品进行严重关注并纷纷采取管理和限制措施之际,我国对垃圾食品广告的管理相对滞后,洋快餐在中国的发展犹如世外桃源。其实早在1995年起,就有专家呼吁对洋快餐进行限制,但并未引起政府和社会舆论的足够关注。2006年,全国政协委员马洁又呼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对“洋快餐”的监督管理,并对“洋快餐”进行必要的限制。她指出,近年来“洋快餐”在国外屡屡碰壁,却在国内迅速扩张,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隐患,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尽快从法律角度加强对垃圾食品的监管和必要的限制。张洁委员并就限制“洋快餐”广告,提出三点对策:一、加强对“洋快餐”的食品检测,建议在《食品安全法》中,加入有关对快餐业的强制性法规,如制定煎烤炸焙类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标准,一旦超标,必须重罚,直至取消营业资格;二、对“洋快餐”的广告进行必要限制,建议可以像烟草广告一样对洋快餐的广告加以严格管理。具体可包括广告播出时间和时段的限制、在广告语中加入“大量食用会引起肥胖,有害健康”等相关提示等。在店堂里或者包装上,可以印上“煎烤炸焙类食品不利健康”的标示,提醒公众注意;三、打破孩子对“洋快餐”的盲目崇尚,“洋快餐”的目标受众是孩子,要在幼儿园、小学、中学进行健康饮食教育,打破孩子对“洋快餐”的盲目崇拜的风气,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垃圾食品[31]。这些建议从食品生产标准、广告播放以及健康教育方面入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如何真正得以施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参与,加强监管,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 论

根据Roger对健康传播的定义,凡是与人类健康内容相关的传播都属于健康传播[32],各国政府在健康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如何在垃圾食品的监督和管理上担负起政府在健康传播中应有的角色和责任,关系到千万儿童乃至全社会的健康。在各国已开始切实行动起来维护儿童健康、限制垃圾食品广告之际,我国政府亟需采取行动对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内的各类媒体中刊发的垃圾食品广告进行综合管理。各国在这个领域遇到的问题有很多的共性,可以为我们制订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如基本概念的界定问题,包括垃圾食品的概念及范围、儿童或易受垃圾食品广告影响的群体所包括的具体年龄段;食品广告的播出时间、数量、内容、广告中使用的诉求手段等问题。此外诸如是否要求垃圾食品在售卖中设计提醒语、体育明星是否能继续代言垃圾食品问题等均应列入考虑范畴。与此同时,还应支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健康饮食信息、推动健康生活习惯、鼓励民间群体等非政府组织参与监督管理。政府对垃圾食品广告的管理应在法律监管的基础上,持续地投入时间和资金,而非只是作为一时的政策热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离不开全民的健康,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成人,如果儿童肥胖问题恶化下去,整个社会健康状况堪忧。

注释:

Jill Kurp Maher,John B. Lord,Renée Shaw Hughner, Nancy M. Childs. (2006),”Food advertising on children's television.”, Young Consumers, 7(4), 41-52.Retrieved June 12, 2009, from ABI/INFORM Global database. (Document ID: 1164918871).

蔡双玲,赵子吟“专家赞成限制垃圾食品广告”.

Jill Kurp Maher,John B. Lord,Renée Shaw Hughner, Nancy M. Childs. (2006). “Food advertising on children's television”, Young Consumers, 7(4), 41-52.Retrieved June 12, 2009, from ABI/INFORM Global database. (Document ID: 1164918871).省略/news/world/20050121/102762.shtml,20080911.省略/news/world/20050121/102762.shtml,20080911.

欧洲各国政府加大力度整治“垃圾食品”,20100513.

欧洲食品巨头决定修改儿童食品广告政策,20100513.

美洲5成儿童超重中国两成是胖墩 垃圾食品为祸首news.省略/20060307/n242167979.shtml,20100514.

朱玉.周婷玉“卫生部采取措施降低丙烯酰胺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news.省略/health/2005-09/03/content_3435122.htm,20100514.

第4篇:儿童亚健康调理范文

〔关键词〕自闭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2-0004-03

一、引言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发展疾病,由于其大脑神经组织受损,造成大多数患者出现社会交往、语言发展障碍,同时伴有一定的刻板行为、兴趣狭窄等特征。目前自闭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是我国幼儿残疾发病率的第二大源头,仅次于弱智。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自闭症患者已达到了3500万人,而我国自闭症患者人数在700万以上。2012年深圳自闭症儿童“被退学”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无论是数据还是事实都表明:自闭症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自闭症儿童并不像感官残疾和肢体残疾儿童那样有明显的身体障碍,从身体发育和外表上来看,和正常孩子大致一样[1]。加之自闭症儿童大多对人和事表现冷淡,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对他们的教育一直被社会所忽视。轻度自闭症儿童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但普通学校教师缺少教育自闭症儿童的信心和能力,结果“随班就读”成了“随班坐读”[2],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特殊学校。这不仅不利于自闭症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而且不利于开发其潜能,有碍自闭症儿童的健康发展。

2008年,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一切从“积极”出发,从积极的视角发现积极的途径,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思想,用积极的思想找出问题的积极因素,从而在积极的过程中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强化积极的效果,成就积极的幸福人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心理教育理念不再强调就问题解决问题,找病源下对药的传统病理式教育,而是强调寻找儿童身上的各种积极因素(包括外显和内在的),重在培养他们的积极品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为目标,创造幸福人生为终极目标[3,4,6,7]。积极心理教育以“积极”和“发展”理念为价值取向,为自闭症儿童的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二、当前自闭症儿童教育的不足和局限性

(一)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缺陷取向,阻碍自闭症儿童潜能开发

郭文斌、方俊明等人认为,我国近十年来针对自闭症儿童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龄前儿童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围绕自闭症儿童存在的发育障碍进行诊断治疗和训练;教育方式主要是缺陷补偿的教育治疗法,针对自闭症儿童存在的行为障碍、语言障碍和社会交往障碍实施补救措施[8]。这种教育方式片面注重自闭症儿童的身心障碍,不注重开发他们的潜能;过分关注自闭症儿童的“缺陷”,忽视他们的“能力”,从而导致自闭症儿童积极性越来越低,自信心下降,严重阻碍了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我国自闭症融合教育发展不足,无法满足自闭症儿童教育需要

学校教育是自闭症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外全纳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本土化的融合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反标记”和“常态化”的教育思想使得部分轻度自闭症儿童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9],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然而,伴随融合教育班教师的消极对待以及家长的积极反对,自闭症儿童的这一有效的教育方式受到极大阻扰。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困难,比起其他特殊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环境的包容和历练。在学龄阶段,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共同交往至关重要。但统计发现,我国大概只有18%的自闭症儿童能够接受融合教育,其他自闭症儿童的这一教育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三、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人们正确对待他们,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自闭症儿童由于发展障碍,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特点。积极心理健康理念倡导的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事物,有助于我们从积极心理出发,看待自闭症儿童的这些特征,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在认知方面,研究表明(Osterling﹠Dawson,1994),自闭症儿童缺乏必要的眼神交流;对周围人的注意明显不足,甚至更倾向于注意物体;但是有的自闭症儿童在空间知觉、机械记忆、计数、艺术和操作等方面表现出超凡的能力[1]。教师或家长立足于积极的理念,引导自闭症儿童加入与人的交流和嬉戏中来,强化他们的能力,帮助其建立生活和学习中的自信心,有利于他们追求幸福生活。

一般情况下,自闭症儿童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冷漠,对新奇的事物缺乏应有的兴趣。但在遇到不顺心或是看到讨厌的东西时,又表现出不适宜的、异常、激烈的情感反应。实行积极心理健康理念教育下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要求人们在理解和宽容自闭症儿童的基础上,从自闭症儿童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出现情绪问题的原因和接受程度,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相应的措施处理加以处理。

(二)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去标签化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倡导潜能开发,减负增效。即倡导人们消除先入为主的观念,任何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需要积极开发其潜能,尽力降低其劣势,使其优势最大化。

提到自闭症儿童,人们会想到诸多不好的表现,如大哭大闹、攻击性强、智力低下、不理会别人等。自闭症儿童的标签化,使得家长和教师对他们能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1938年特南鲍姆(Tennenbaum)提出的标签理论表明,个体被贴上标签后社会将对其另眼相看,个体的自我形象将加强,逐步使自身标签行为合理化[10]。标签效应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将从关注自闭症儿童的“障碍”转移到关注他们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缺陷补偿,而是更多关注他们潜能的开发,由此把自闭症儿童从“问题儿童”中分离出来,有助于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积极发展其社会性。自闭症儿童在音乐、画画、记忆力方面的才能,证明自闭症儿童不仅具有接受教育的能力,而且在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的前提下,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将贴在自闭症儿童身上的标签去掉,努力挖掘其潜能,是实施自闭症儿童有效教育和适合教育的前提。

四、基于积极心理教育理念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反思和建议

自闭症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自身的价值。我们不仅要运用积极心理健康理念实行自闭症儿童教育,还要根据自闭症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实施教育,其中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对其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转变观念,抛弃社会偏见和比较心理,以创造幸福和谐的人生为终极目标。

(一)积极接受自闭症儿童

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最好的教育干预时期是在三岁以前,此时干预能够使其症状大大缓解。自闭症儿童表面上不易被察觉,他们的安静常使父母忽视问题的存在,即使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察觉,但是常无法相信自己生了有障碍的孩子,耽误了自闭症儿童的早期治疗。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早期教育的效果最为明显,这一阶段的耽误,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终身无法弥补的。家长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首先应积极接受孩子的情况,耽误时间就等于延误孩子的生命质量。另外,父母对孩子的积极接受,能够影响教师及身边人群对自闭症儿童的接受度。自闭症儿童只有在被接受、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够正常地学习和交往。

对自闭症儿童的接受,是人们心态放平衡的积极表现,周围人群的漠视、偏见减少,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积极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

(二)积极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自身发展优势,最大限度挖掘其潜能

据广州市最大的自闭症儿童就读学校——公立越秀启智学校的校长陈凯鸣介绍,学校就读的自闭症儿童中,有些六七岁大的孩子能把广州自来水管的走向摸得一清二楚;有的对美国白宫研究非常透彻,知道总统住哪间房子,警察和保镖的住处在哪里……自闭症儿童虽然存在兴趣狭窄的不足,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范围小,造就了他们对事物的高度关注,拥有比常人更好的记忆力。天才的一个必要共性就是高度的专注力,“牛顿煮怀表”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自闭症儿童确实存在社会交往困难、刻板行为等缺陷,但这并不妨碍其发展某一特长的可能性。台湾大型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中的自闭症患者庄天岳,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父母教他穿衣服可能要花好几天甚至是用月、年来计算的时间,但只要是他听过的音乐,他就能完整地将其弹出来。在钢琴演奏舞台上,他就是钢琴家,没有人能够看出他是个自闭症患者。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智力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等。现阶段我国教育评价中过分注重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有失偏颇,且不利于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整体智力水平,误导其片面发展。这样的评价体系对自闭症儿童更是不公平。一般来讲,自闭症儿童比正常儿童智力偏低,但有的自闭症儿童在空间知觉、机械记忆、计数、艺术和操作等方面具有超凡的能力。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看待自闭症儿童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学会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深度挖掘自闭症儿童的个人潜能,帮助其健康成长。

(三)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自由且充满尊严的社会环境

自闭症儿童有时在公共场所表现出极不适宜的行为,如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就去摸;看到讨厌的东西就要摔了等,更糟糕的是自闭症儿童有时伴有打人、咬人等攻击,使得大众对自闭症儿童表现出“敬而远之”的态度。这种外在的表现,导致社会公众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带有明显偏见,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缺少家教的表现。部分父母在这种言论的压力下,选择尽量少带孩子外出,使其远离人群。这样教养的方式不仅剥夺了自闭症儿童的自由,还将加重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恐惧症状。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关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员参与实来现教育目的。因此,在自闭症儿童教育过程中,提供一个安全、自由且充满尊严的社会环境很重要。一方面,家长应尽可能地为自闭症儿童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应正确看待自闭症儿童,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社会环境;最后,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权利,为其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自闭症儿童是儿童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社会的公平对待。

(四)构建自闭症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积极发展自闭症融合教育

在国际上,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融合教育已成为主流。相关研究表明,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具有积极的影响。自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中首次正式提出随班就读(融合教育)这一概念以来,融合教育在我国取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学校、教师和其他正常儿童家长的不支持,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呼吁我们普通学校、教师及家长,能够正确地对待自闭症儿童,关注自闭症儿童的能力而不是缺陷,积极实施融合教育,使自闭症儿童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

目前我国自闭症融合教育的对象十分狭窄,这与世界“全纳教育”理念是不符的。自闭症融合教育的发展急需构建自闭症融合教育支持体系,为自闭症融合教育提供保障措施。这方面我国的经验还较少,但是不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澳大利亚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其模式是针对整个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但其中的“自闭症融合支持计划(ISP)”是为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进入普通学校而设立的。该计划要求普通学校中具有自闭症专业知识的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校长和其他教师与负责人一起为建设融合校园努力。另外,澳大利亚融合教育支持体系中建立了一项在线教学支持计划——“以能力为基础的学习和教育支持计划(ABLES)”[11],这项计划的鲜明特色就在于把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中心,确保评估过程基于学生的“能力”,而不是“缺陷”。这样的教育理念对自闭症儿童潜能和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体现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观,值得我国自闭症融合教育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方俊明主编.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96-306.

[2] 高健.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小学现状的探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5,137(2):33-34.

[3]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3-8.

[4]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奏响幸福主旋律——先让学校幸福起来[J].中国特殊教育,2011(9):5-7.

[5]孟万金.支持特殊教育 共创幸福美好未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 开创特教新局面[J].中国特殊教育,2013(1):3-6.

[6]王新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程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92-96.

[7]孟万金.和谐社会呼吁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创新[J].中国特殊教育,2008(4):7-10.

[8]郭文斌,方俊明,陈秋珠. 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的我国自闭症热点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2012(1):128-132.

[9]吴重光. 当今特殊儿童教育思潮概述[J].学前教育研究,1996(6):14-16.

[10]冯维,王飞飞.国外学习障碍儿童的非标签化教育取向[J].中国特殊教育,2005(6):46-50.

[11]刘鲲,杨广学.澳大利亚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维多利亚的模式[J].中国特殊教育,2012(9):13-17.

[12]魏轶兵,卢珺等.改善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状况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7):37-41.

[13]连福鑫,贺慧中.美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1(4):30-36.

[14]雷秀雅,杨振,刘愫.父母教养效能感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0(4):33-36.

[15]甄俊,袁爱玲.幼儿自闭症的教育治疗[J].研究与探索,2003(11).

第5篇:儿童亚健康调理范文

针对“家庭装修导致室内环境污染,是导致城市白血病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中国环境学会披露:通过动物实验表明,甲醛的致癌作用取决于浓度,高浓度(≥1.0毫克/立方米)的甲醛污染有可能导致白血病。目前我国关于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的安全标准为0.1毫克/立方米,如果室内空气甲醛浓度没有超过这个标准就是安全的。

北京:第一季度食物中毒6起

北京市卫生局第一季度全市食物中毒情况:全市共发生6起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43人。中毒原因主要是滥用亚硝酸盐、食物污染和食用蘑菇中毒。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本市食物中毒减少3起,中毒人数减少237人。

六成性早熟是吃出来的

面对性早熟门诊人满为患的局面,儿科专家呼吁,家长不要再给孩子吃一些人工催熟的反季节水果和含有激素的肉类快餐,这样只会加剧孩子的性早熟程度,因为有6成的性早熟都是人为吃出来的。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陈其民副教授表示,激素或类激素过多是儿童性早熟发病的主要原因。如长期食用催熟的瓜果、某些快餐和饮料等也可能含有激素,从医学上讲,也可以导致孩子性早熟。

咖啡含有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与粮农组织研究表明:饮用咖啡者摄入的丙烯酰胺中有13%至39%可能来自于咖啡。丙烯酰胺是在烹调过程中产生的,尤其是在油炸和烘烤的高温过程中。现在人们发现,烘烤咖啡豆也会产生相当数量的丙烯酰胺。食用新鲜的、经过蒸或煮的食物的人摄入的丙烯酰胺比食用油炸或烘烤食品的人所摄入的量要少得多。

80%准妈妈体重超标

据金陵晚报报道,在整个孕期,孕妇体重增加约在12.5公斤左右最合适。可医生透露,一些孕妇体重增加了20公斤,还有个别准妈妈增加了40公斤。只有20%的准妈妈体重增加正常,大部分人体重都超标了。专家建议在孕妇的饮食中应当包含一些低能量而有饱腹感的食品,比如山芋、土豆等。

16%10-12岁城市男生肥胖

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并公告。2004年进行的第二次监测结果反映中国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很不乐观。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继续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重要健康问题。2004年监测结果显示,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肥胖率已达15.97%。

首部同性恋调查出炉

中国首部对男同性恋人群的调查报告――《中国人的男男:性与自我认同状态调查》日前在北京完成。由美国福特基金会支持、北京纪安德咨询中心出版的该调查报告共六十五万字,以性社会学的视角,全面、深入、具体、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男男及其活动状态,揭示了中国“同志”人群隐秘的社会生活存在状态和鲜为人知的文化心态。

警惕食用油中的脂肪酸

上海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史奎雄教授介绍说,真正健康的食用油标准应该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要超过70%,亚麻酸应高于2%,饱和脂肪酸应低于12%,亚油酸含量应低于15%。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油普遍存在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欧咪伽-6)含量严重超标,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欧咪伽-3)含量不足。同时还存在着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显著大于4:1的现象。长期食用这种成分比例不合理的油,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慢性病和肥胖、抑郁症、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建议居民应多选用脂肪酸比例合理的食用油来烹调菜肴,比如野茶油或者原生橄榄油。

儿童涂阳肺结核女孩多于男孩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992-2004年我国0-14岁儿童新发现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监测数据分析显示,在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儿中,女孩(16631例,53%)多于男孩(14727例,47%),西部地区患儿多于中、东部地区患儿。但由于归口治疗等政策方面的原因,儿科医师长期远离结核病的诊治实践,使不少肺结核患儿漏诊或治疗不合理,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发生结核性脑膜炎等肺外结核病。因此,强化儿科医师对结核病的认识,加强和完善儿童肺结核的诊治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八成致盲可以避免

在我国,至少80%的盲人是可以避免的。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但有300多万白内障盲人,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失明。国际上,衡量白内障盲防治水平的指标是白内障手术率,即每年每百万人中所做的白内障手术例数。发达国家的白内障手术率达到5500,印度白内障手术率已达3100。但2004年,我国白内障手术率仅达500。“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白内障手术费用昂贵。造成我国白内障致盲的另一部分原因在于眼科资源分布不合理,白内障手术培训还不充分。”

超市购物车把手细菌多

据报道,韩国的研究人员监测了多个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体上附着的细菌数,发现附着细菌最多的是超市购物车把手,每1.55平方英寸内的菌落形成单位多达1100个,而人们普遍认为细菌数量过多的网吧用鼠标在相同面积上附着的菌落数比购物车把手低得多,平均只有690个,位居“细菌榜”第二名。该榜的第三名和第四名分别为公交车拉手和公共浴室门把手。此外,电梯的按钮和地铁车厢的拉手也榜上有名。

八成少女不懂紧急避孕

上海计划生育指导技术所对591位平均年龄仅为17岁的少女孕妇进行的紧急避孕相关知识的调查显示:只有47.7%的少女妈妈听说过紧急避孕药;不足21%的人曾经使用过这一药物。一旦发生性关系,避孕失败率高达81.6%,仍有高达八成的少女不懂应如何做事后补救。除了不知道有紧急事后避孕药外,在未成年少女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滥用这种药物。无知和滥用,都会对少女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十年中国女性胸围增长1cm 身材趋向S形

北京服装学院人体工程研究所6年来对中国近3000位女性身体变化抽样监测得出的结果,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现在中国女性的身高平均增长了0.5cm,胸围也扩大了将近1cm。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女性的身材逐渐趋向S形。胸围上的变化就更加明显,目前华北地区女性胸围83.54cm,西北地区女性为82.21cm,都比以前增加近1cm。

儿时遭精神暴力易自残

日本一项调查显示,儿童和少年时期遭受过精神暴力的人,实施割腕等自残行为的风险约是普通人的9倍,经历过家庭破裂或在学校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也较容易自残。日本鹿儿岛大学身心医疗科的调查小组22日在东京召开的日本心理医疗内科学会的会议上发表了上述结果。另外,遭受过第三者的性暴力、曾被老师或朋友忽视、没有被父母疼爱过的学生,自残的风险分别是普通人的5.8倍、5.5倍和4.2倍。

第6篇:儿童亚健康调理范文

关键词:灰色童谣;少年儿童;教育策略

童谣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具有任何动画、玩具所不可替代的体贴心灵、滋养品性的作用。通俗、健康、明快的童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伴随着孩子健康地成长。

一、灰色童谣“繁荣”校园的根源

近年来,在少年儿童中间开始流传着一些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童谣。这一系列的童谣把教师、学校、家长、同伴作为戏谑、调侃和嘲讽对象,引起社会的一片哗然,这种思想消极、内容不健康的儿童歌谣就是灰色童谣。让人们忧虑的是,时至今日,灰色童谣在中小学校园里有增无减,学生们津津乐道,而且乐此不疲。一支支经典童谣、流行歌曲,一首首名诗佳句正在嬉闹恶搞中由红变灰。一些内容低俗甚至充满色情和暴力倾向的灰色童谣充斥着校园。灰色童谣在中小学生中的广泛流传让教师吃惊,让家长担忧,也引起了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关注。

灰色童谣悄然兴起,并迅速在校园里传开,有其广泛的心理和社会文化原因:

1.灰色童谣表达出一种“反学校文化”的情绪,宣泄了少年儿童对应试教育的不满。灰色童谣是“反学校文化”情绪的最典型的表现,体现出现行教育制度下学生对学校文化及其精神的一种反抗心理。

2.灰色童谣以调侃、戏谑的轻松方式实现亚文化的自我建构,彰显了少年儿童的个性和叛逆心理。对灰色童谣传唱较多的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少年儿童追求自由、彰显个性的心理特质,在充满叛逆性的灰色童谣中找到了着力点。灰色童谣以嬉戏为特征,或调侃,或揶揄,或自嘲,或宣泄,戏谑之中发泄了少年儿童的不满情绪。

3.儿童类文学作品的匮乏,灰色童谣满足了少年儿童对文化娱乐的渴求。灰色童谣流行校园,与健康童谣的缺失有直接的关系。

二、灰色童谣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

灰色童谣的主要特点是幽默、好玩、搞笑,这些生动反映校园学习和生活的鲜活元素,给少年儿童带去了轻松和欢乐,对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调整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很多灰色童谣本身思想消极,格调低下,甚至带有色情、暴力成分,如果长期传唱这些不健康的灰色童谣,会在不知不觉中使心灵受到腐蚀,对少年儿童的心智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1.容易消解传统的道德观念。灰色童谣以歪改诗词和流行歌曲为乐,受成人社会“恶搞”之风的影响,灰色童谣中也常常把戏弄崇高、亵渎神圣当作一种时髦。

2.容易滋生错误的价值取向。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但灰色童谣中往往调侃高尚,嘲讽道德,坏人被当做英雄,痞子小流氓受到景仰。这种是非、善恶、美丑的混淆,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

3.容易削弱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灰色童谣最常见的方式是对一些著名的唐诗宋词和广为流传的歌谣进行随意的篡改。这种恶搞唐诗宋词的灰色童谣,实质上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糟蹋,不仅亵渎了作者,而且也会导致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丧失,削弱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过早涉及成人世界的东西,也很可能分散少年儿童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4.容易助长玩世不恭的消极心态。初涉人世的少年儿童常常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灰色童谣的戏谑方式或调侃,或宣泄,或自嘲,很容易获得他们的共鸣。但是,灰色童谣中更多的不是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是正确应对的经验和方法,而往往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消极心态。这样的童谣既不利于正常学校秩序的维持,也不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一代。

三、应对灰色童谣的措施

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社会,面对灰色童谣现象,都应该以一种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创作大量有益的校园童谣,少年儿童才能在一个优良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应对灰色童谣,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与儿童心灵的沟通。灰色童谣是儿童排解压力、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因此要抵制灰色童谣,不能采取封杀禁止的方式,只图一堵为快,而应该以教育疏导为主,加强与少年儿童的交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2.寓教于乐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灰色童谣风行校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年儿童的生活缺乏快乐和情趣。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方式调节情绪,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3.积极创作阳光童谣,驱逐灰色童谣。对于孩子,童谣是他们成长期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是任何动画、玩具都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我们要创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并为儿童所喜爱传唱的童谣,并主动引导儿童传唱。绿色童谣不仅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而且要韵律优美、琅琅上口,具有学生易接受、易理解等特点,这样才能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表达感情的载体。

参考文献:

第7篇:儿童亚健康调理范文

关键词:幼儿体育;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活动;儿童体育;青少年(儿)体育;学前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章号:1009-783X(2017)01-0026-05 文献标志码:A

1问题的提出

幼儿体育是一个特定人群概念,与小学体育、中学体育、大学体育、青年体育、老年体育呈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体育规律和特点。提高人口素质,关注幼儿健康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幼儿体育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多学科、多国家互通有无、共同攻关的实效性阶段。例如,加拿大幼儿体育指南就是在借鉴美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而澳大利亚的体育活动报告卡制度又是在模拟加拿大相关制度上建立起来的。2005年创办的亚洲幼儿体育学会成为亚洲各国进行幼儿体育学术交流的平台。多渠道的交流促进了幼儿体育事业的繁荣,但不同学术成果存在研究内涵和外延的不对等。“幼儿体育”“幼儿体力活动”“幼儿体育活动”“幼儿体育游戏”“学前体育”“儿童体育”“婴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等多个概念的使用,使得理论界之间、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对话难以产生问题的共识阈。本文作者发表的《幼儿体育学: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兴学科》曾引起了学者们的共鸣,学者们纷纷表示,幼儿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现在到了厘清研究对象的时候了;因此,本研究试图对有关幼儿体育的多个概念做一理论上的梳理和辨析,抛砖引玉,以引起幼儿体育领域的讨论。

2幼儿体育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含义和适用范围。我们所探讨的幼儿体育及其相关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同时它们的语义和属性又有一定的重合和交叉,因此,在学科研究中便容易产生混淆。

2.1幼儿体育与幼儿体育游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同部委先后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这些法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保证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并以“体”为先。这一思想在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首次完整地表述,在幼儿体育政策和理论实践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在所有的政策文本中,与幼儿身体活动相关,出现最多的词汇并不是“体育”2字,而是“游戏”2字。二者在学理上的区别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体育”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体育”的定义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项运动来实现。”“游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游戏”这样定义:“游戏是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也叫游戏。”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游戏与体育的区别在于二者在竞争性、娱乐性和教育性3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幼儿游戏贯穿了幼儿的整个成长期,因此,可以这样说,幼儿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之一。当前,在体育学理界和幼儿教育界存在问题研究的不对等性,体育学理界将幼儿通过户内或者户外的身体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称为幼儿体育,它包括跑、跳、攀、爬、钻等身体锻炼活动。学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则将幼儿参与的所有体力游戏和智力游戏统称为幼儿游戏,甚至在学前教育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并不认同“幼儿体育”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幼儿参与的全部为“幼儿游戏”或“幼儿游戏活动”;因此,便造成了体育学理界和幼儿教育界对幼儿体育认识的不一致、不统一,难以在同一维度探讨问题。

为更好地区分“幼儿体育”“幼儿游戏”和“幼儿体育游戏”,有学者试图从“游戏”中剥离出“体育游戏”,指出“体育游戏是熔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体,有鲜明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既不是组织松散的一般性游戏,也不是控制严格的一般体育教学和训练,而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进行体育教育的专门手段,以体力性活动结合智力活动,有浓重娱乐气息的身体联系和思维练习方法”。从以上体育游戏的概念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并不等同于体育,幼儿体育游戏也并不等同于幼儿体育。幼儿体育游戏仅是幼儿体育的手段或形式之一,它们侧重于竞争性、娱乐性和教育性,是幼儿通过走、跑、跳、投、钻、爬、攀登、平衡等身体基本动作,有规则、有结果、有角色、有情节、有竞赛性质,调动感知觉和运动器官,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幼儿体育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大于幼儿体育游戏,二者的关系是种属关系。种属关系,也即真包含关系、上属关系等,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其中: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或上位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种概念,或下位概念。幼儿体育与幼儿体育游戏之间的种属关系如图1所示。

关于幼儿体育游戏,在我国台湾地区使用的术语为“幼儿运动游戏”。台湾地区于2004年开始推动幼稚园运动游戏方案,并成立了推动幼稚园运动游戏方案委员会,幼儿运动游戏方案成为体育政策的策略之一。这也进一步说明,幼儿体育游戏(运动游戏)和幼儿体育之间是种属概念。需要强调的是,台湾地区“运动游戏”相比于大陆“体育游戏”更强调“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活动,弱化活动的竞争性,强调游戏的参与性”。

当前,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研究最为活跃的论题。例如:首都体育学院王凯珍对3~6岁家庭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活动时间、游戏环境等做了详尽调研和理论探讨;辽宁师范大学全海英从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开展、体育游戏的创编入手进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的张烨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了隔代抚养幼儿和非隔代抚养幼儿在体育游戏参与行为方面的差异。在我国台湾地区,学者们做了大量有关幼儿体育游戏的研究。台湾国立体育学院杨宗文从制度角度探讨幼儿体育游戏开展的价值和政策理论;台湾长庚科技大学黄静惟以台湾地区3195所幼稚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幼儿运动游戏课程的实施情况,研究指出,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实施运动游戏课程的幼儿园比例开始由2002年的78%提升至85.88%。在日本,研究者们创编出大量的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并就幼儿体育游戏用具做了探索性研究和市场开发。

2.2幼儿体育与幼儿体力活动、幼儿体育活动

幼儿体育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目前,在国内有幼儿体育、儿童体育、幼儿体育活动、幼儿运动等不同提法。那么英语语系国家如何表述这一概念?加拿大学术界用“Physical Activity"表述这一概念,学者大多将其译为“幼儿体力活动”。根据加拿大运动生理学协会(CSEP)颁布的加拿大幼儿体力活动指南(Canadian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Years/Children),婴幼儿(出生~1岁)每天应进行几次地面互动游戏。学步儿(1~2岁)和学龄前儿童(3~4岁)每天至少应该有180 min不同度身体活动时间,以促进个体的运动技能,年龄到5岁的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时间应该至少达到60 min。

美国同样用"Physical Activity"表述幼儿体力活动,这一表达见诸于多个政策性文本,例如《美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体育运动综合性指导》(Th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该参加60min或更多时间的体力活动。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强健幼儿的骨骼和肌肉,降低他们未来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减少心理焦虑和压力,同时对幼儿和青少年注意力、记忆力、课堂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澳大利亚模拟加拿大于2005年开始实施“体育活动报告卡制度(The Physical Activity Report Card)”,目的就在于增加本国青少儿体育活动的参与,鼓励澳大利亚人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减少就坐行为。在这一制度中,澳大利亚官方同样采用“Physical Activity”表述。

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使用的“幼儿体力活动”概念相比于我国“幼儿体育”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较大差别。“幼儿体力活动”指幼儿在个体、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的身体活动。它的内涵和外延均大于幼儿体育。

与此同时,在国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庄弼在比较了多个概念之后提出,“幼儿体育活动”是较好描述幼儿体育目标和内容的概念,他认为“幼儿体育活动是指对幼儿(3~6岁)进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培育及发展的过程”,幼儿体育活动这一概念较“幼儿体育”更少的竞技性,强调了幼儿体育的活动性和游戏性体验。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张莹也多次通过幼儿动作发展研究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和设计。

从发达国家幼儿体育政策文本表述及我国学者的概念界定和研究实践可以发现:“幼儿体力活动”之一概念强调幼儿身体活动的多维影响因素和全面的身体活动水平和活动能力;“幼儿体育活动”这一概念侧重于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活动过程,关注幼儿体育活动与组织,这是对幼儿体育概念的工具性认识。

2.3幼儿体育与儿童体育、青少年(儿)体育、学前体育

幼儿体育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限定于儿童的幼儿阶段。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指出“幼儿”就是指从3岁到6、7岁的儿童。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又叫幼儿期。又因为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时期,所以又称学前期。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这类人群的年龄划分不尽相同,因此,相应的研究对象表达术语也各有不同(见表1)。

综览我国幼儿体育研究与实践成果,出现了幼儿体育、婴幼儿体育、学前体育、幼儿园体育、儿童体育等多种年龄阶段有交叉,但又有根本性区别的研究术语。

2.3.1儿童体育

“儿童体育”这一概念经常会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儿童体育究竟指哪一个阶段的体育取决于对“儿童”这一概念的认识。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少于18岁”。美国《1997年儿童法案》同样将“儿童”定义为“低于18岁的人”。根据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根据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的观点,儿童包括乳儿期/哺乳期(0~1岁),婴儿期/托儿期(1~3岁),学龄前期/幼儿园时期(3~6、7岁),学龄初期/小学时期(6、7~11、12岁),少年期/学龄中期(初中时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学龄晚期(高中时期)(14、15~17、18岁)。从以上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可以看出,儿童体育是一个属概念,它涵盖了青年期以前的未成年期,年龄跨度大,适用于对特定人群和特定事项的研究,特定人群如“留守儿童体育”“残疾儿童体育”“民间儿童体育”等,特定事项如“儿童体育培训”“儿童体育主题公园”“儿童体育保健”等。

2.3.2青少儿体育(青少年体育)

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青少年体育组织和活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成为大众体育研究的关键词。有研究者认为青少年体育涵盖了幼儿体育,部分政府管理部门也同样将幼儿体育管理纳入到青少司(处)政府管理范畴,那么,幼儿是否包含在青少年中?一般认为,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人群,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在体育领域,按照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要求,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定为14~18周岁。若从以上2个划分维度来看,幼儿不属于青少年之列;但在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而又要保证幼儿体育有效开展及幼小体育顺畅衔接和管理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可将“青少年体育”延展更名为“青少儿体育”,便于理论研究、实践开展和管理决策。

第8篇:儿童亚健康调理范文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第十九小学 551700)

【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本文提出了怎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有效的、常规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心理辅导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从社会适应方面看,很多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针对问题,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提供一些参考对策:?

一是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二是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各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要请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科任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进行解决等等,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四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建立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于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还要开设心理信箱,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开设亲子热线,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板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

五是采用小组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是一组儿童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内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小组辅导方式易于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同伴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而个别辅导,则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责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因此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绝不能忽视对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赢得未来,我们要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去重视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健康的生长环境,引导孩子走向堂堂正正、快快乐乐的成功大道。

参考文献?

[1] 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第9篇:儿童亚健康调理范文

通过建立IIMSs实行科学管理,将手工登记、管理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利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并利用网络交换技术实现实时、非实时的数据交换,从而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利用及时性和利用率,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并可解决异地预防接种和漏种问题,进而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3]。IIMSs自实施以来,覆盖率逐年提高,部分发达国家重视对IIMSs收集数据的应用,然而我国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在此方面有所研究,但发表的文献较少。现对国内外IIMSs实施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IIMSs在我国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2实施进展

2.1国外实施进展

2.1.1美国1994年,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Practice,ACIP)推荐美国公共卫生机构增加资金并出台新政策支持IIMSs的开发,至2000年61%的地区已建成IIMSs[4]。美国IIMSs主要功能包括:向卫生服务工作者提供疫苗需求信息,生成接种率报告、预防接种预约、补种通知,以及与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交换数据。美国“健康2020”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使>95%的<6岁儿童的预防接种记录纳入IIMSs。近年来,IIMSs的覆盖率稳步增长,2006年美国63%<6岁儿童纳入IIMSs,2011年增加到84%[5]。2.1.2英国英国的儿童保健计算机系统是欧洲运行时间最长的系统,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将计算机应用到社区儿童保健服务中。70年代中期,英国健康与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开发和应用儿童保健计算机系统的计划,由威尔士地区卫生局代表英国卫生部制定了国家儿童保健系统[6]。英国儿童保健计算机系统是指包括预防接种和疾病筛查在内的有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活动的临床记录系统。主要功能为:生成完整的预防接种记录、预防接种预约、补种通知、生成接种率报告、与产科系统交换数据、儿童疾病筛查等[7]。英国实施区域战略卫生策略,不同区域的儿童保健部门负责开发适合本地区使用的儿童保健计算机系统,各地区的系统可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8]。2.1.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以全人口为基础的预防接种登记系统的国家。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系统是澳大利亚免疫项目之一,于1996年开始在全国实施。澳大利亚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系统主要功能有:向卫生服务工作者及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儿童预防接种情况,预防接种预约、补种通知,生成相关报告,如覆盖儿童数、合格接种率、及时接种情况、推迟接种儿童等[9]。2011年,该系统覆盖了91.8%的<12月龄儿童,92.6%的<24月龄儿童[10]。

2.2国内实施进展

我国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的报道最早见于1995年,山西省采用FOXPRO2.5数据库系统软件和MASM5.0宏汇编软件混合编程开发了儿童预防接种磁卡系统软件。儿童监护人手持磁卡从读卡机划过,将当时的预防接种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机随时将预防接种单位接种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分析,打印所需报表,通过软盘或联网进行数据传送[11]。1995年12月,通过卫生部计算机领导小组和疾病控制司组织的技术鉴定,后在全国部分省推广使用[12]。1997年,广州市结合实际将全国推广的预防接种电脑化管理系统加以改进,建成广州市预防接种金卡信息管理系统[13]。江苏省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于2000年底开始与某大学合作,开发了预防接种金卡信息化管理系统[14]。2004年,中国CDC依托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台,开始建设国家儿童IIMSs客户端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方式上传预防接种数据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2006年,卫生部下发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确定了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于2008、2009、2010年底90%的县、80%的乡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实现预防接种信息个案管理的目标。2010年,中国CDC利用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项目的结余经费,构建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集预防接种服务、接种率监测、疫苗管理、冷链管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免疫规划综合信息系统,并利用儿童主索引实现预防接种信息共享[15]。2011年底,共有44853个预防接种单位有数据上传权限,客户端软件共收集儿童个案84092417条,<6岁儿童IIMSs覆盖率为87.49%。全国省级儿童IIMSs实施率为93.55%,以县(区、市、旗,下同)为单位实施率为87.30%,以乡(镇、街道,下同)为单位实施率为81.65%[16]。

3应用情况

3.1IIMSs在国外的应用

3.1.1预约接种提醒预约接种提醒被认为是促进疫苗接种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美国约有25%的<3岁儿童由多名预防接种人员接种疫苗[17],预防接种人员很难获取辖区所有儿童的基本信息,难以及时将预约提醒卡片寄给儿童家长。然而,IIMSs中含有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及基本信息,预防接种人员可通过IIMSs以邮件、电话等方式通知儿童家长及时接种,并提醒预防接种人员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及避免重复接种。据报道,美国自使用IIMSs中的电话自动提醒后,儿童疫苗接种率提高了2%[18]。预约提醒除可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外,还可追踪存在或可能存在问题疫苗接种的儿童。美国IIMSs工作人员在一次督导时发现,俄勒冈州的一个预防接种门诊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ndPertussisCombinedVaccine,DTP)贮存温度不当,IIMSs工作人员立即协助该预防接种门诊利用IIMSs向受种儿童家长发送相关信息,通知儿童重新接种该疫苗,约41%的儿童家长接到信息后返回预防接种门诊重新接种了DTP[19]。3.1.2预防接种管理手工记录可使卫生服务工作者获得的儿童接种史不完整或不准确,导致儿童重复接种或漏种。预防接种人员可通过IIMSs手工录入或获取异地预防接种记录,预防接种人员可将儿童的预防接种记录整合,使儿童预防接种记录更加完整和准确[20-21]。(1)评估疫苗接种率,建立疫苗接种率的基线水平[22-24]。美国CDC主要通过全国接种率调查,获得疫苗预防接种信息以评估接种率。全国接种率调查对象不能包括所有适龄儿童,仅可相对准确的评估国家水平疫苗接种率。但当评估部级以下地区的疫苗接种率时,由于所抽取的样本量较小,可信区间较大,导致准确性较低。因此,美国各地区普遍使用IIMSs中的接种数据评估新疫苗的接种率,建立特定区域或特定人群的疫苗接种率的基线水平,评估预防接种工作的进展。(2)监测新疫苗的使用[25]。IIMSs具有及时性、灵活性、成本低、可以获取大量的详细资料等优势。在监测新加入NIP疫苗的使用情况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2005年美国ACIP推荐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ConjugateVaccine,MPCV),2006年密歇根州的卫生服务提供者从IIMSs中提取2005年及2006年MPCV预防接种记录,分析受种者的免疫类型、接种日期、接种年龄以及预防接种门诊的类型(公共、民营)等信息,评估疫苗接种量是否与ACIP推荐使用情况一致。(3)评价疫苗有效性。美国康涅狄格州曾利用IIMSs中的信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评价轮状病毒疫苗的有效性。所得的结果与传统的病例对照(住院病例)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IIMSs可以为疫苗有效性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26]。波士顿利用受种者的历史记录信息与IIMSs信息,对11~17岁儿童百日咳疫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表明IIMSs可以成为评价疫苗上市后有效性的一种可行的工具[27]。(4)在应急事件中的应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卡特里娜飓风,使大量灾民丢失个人医疗记录。在飓风发生后几小时内,各州的卫生行政部门就建立了通过IIMSs查询儿童和青少年疫苗接种史的机制。通过IIMSs,节省了21295名转移儿童和青少年疫苗补种的花费1361.7万美元。卡特里娜飓风后IIMSs的作用,展示了IIMSs对公民、预防接种人员和卫生当局的价值。通过记录受种者的预防接种记录,可以看作是受种者、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及预防接种单位的一个重要安全的网络,防止预防接种记录因为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丢失[28]。(5)辅助现场调查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IIMSs系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每个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资料以及儿童基本信息,可用于辅助现场调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等。美国西佛吉尼亚州通过IIMSs查出<10岁儿童接种第一剂但未接种第二剂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儿童的家长及其联系方式,成功地调查了家长对儿童接种两剂甲型流感疫苗的态度[29]。通过IIMSs可以完成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避免入学时不必要的重复接种。美国有调查结果显示,应用此系统的州中,34%的学校可以直接进入此系统查找儿童的免疫史[30]。3.1.3疫苗管理IIMSs应用之前,预防接种单位通过手工方式预约应种儿童,且需提前一个月或一季度向上级提供适龄儿童所需接种的疫苗种类及接种总剂次,大部分预防接种单位未追踪应种儿童和无自动生成接种报表的系统,提供的数据不准确。美国有研究表明,通过IIMSs有助于提高卫生服务工作者的责任感,提高报告率,增加工作效率,减少疫苗浪费[31]。2010年,美国CDC开发了疫苗追踪系统[32],该系统使疫苗订购、库存管理以及政府购买疫苗的相关过程变得更加便捷,预防接种人员可通过疫苗追踪系统接口上传文件到IIMSs登记疫苗订购和库存信息。3.1.4冷链管理已有国家使用全程温度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冷链温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印度尼西亚试用Multilogs系统监测冷链温度[33]。该系统由温度传感器、数字记录仪、无线电接收器及电脑软件操作系统组成。通过传感器感知冷链温度,每小时记录冷链温度,若冷链温度出现异常,则通过操作系统以电话或邮件方式,对相关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3.2IIMSs在国内的应用

IIMSs在我国部分省应用较广,各省在建设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功能以促进预防接种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3.2.1预约提醒预防接种客户端可根据预先设置好的预防接种方案准确的计算儿童的预约时间,预防接种人员可通过预约单、电话或短信方式提醒家长。部分省已开通免费短信提醒服务平台,预防接种单位将儿童的出生时间、预防接种情况、家庭住址及父母手机号码等信息录入IIMSs,即可对每个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儿童接种、预约信息自动生成短信信息。适龄儿童家长将定时接收到包含疫苗名称、接种时间、地点等内容的免费短信,提醒受种对象及时接种疫苗[34]。3.2.2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全面、准确地记录每个儿童的预防接种资料,并将过敏史、疫苗接种禁忌证等特殊信息资料能做出醒目的提示,为预防接种疫苗的筛选提供依据。(1)评估疫苗接种率。通过IIMSs的应种和未种统计截止时间、未种统计接种率考核等功能,直接根据需要统计本地范围内儿童基本情况,掌握本地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以便合理安排查漏补种,尽可能消除免疫空白,全面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35]。(2)辅助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利用IIMSs进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可显著提高工作质量。河北省保定市2012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通过“一键”预防接种证查验模块进行。该方法提高了查验预防接种证数据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同时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还可实时查看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进度,起到相互监督、区分责任的作用[36]。(3)IIMSs与其他系统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IIMSs与健康档案系统、门诊系统、儿童保健系统等对接,使得儿童的数据档案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利用,也增加了建立预防接种证(卡)途径,从而提高了流动儿童的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率。有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省,在全省内联网后,实现了“一地建卡,全省接种”,解决流动人群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37]。对于流动儿童,只要其持带有条形码的预防接种证,便可在本系统覆盖的任何一个预防接种单位接受接种,有效提高了接种率水平。系统可根据要求准确统计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数、疫苗损耗数、儿童实种数、条形码发放数等资料,较真实地反映当地的预防接种水平[38]。3.2.3疫苗管理各级机构可通过疫苗管理系统填报疫苗计划,进行疫苗出入库管理及预警管理,从而实现疫苗的实时库存管理,及时对疫苗进行调拨,避免疫苗浪费。河北、浙江省宁波等地区开发了全程疫苗电子监管系统,系统以疫苗电子监管码(一件一码)为基础,将儿童IIMSs中儿童个案与其对接,并且将每一剂疫苗的流通与受种儿童建立对应链接关系,收集疫苗及相关接种信息,实现疫苗真实信息和自身接种状况的实时查询,保证疫苗生产流通和接种的每个环节中的信息做到公开真实透明[39]。3.2.4冷链管理冷链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冷链设备信息维护、温度记录、监测预警等。我国部分省已使用冷链温度监测系统,通过系统平台对疫苗冷链温度各环节进行实时和历史数据监测、记录、查询,同时提供疫苗冷链温度报警管理功能,实现疫苗冷链温度管理文档备案,保障疫苗冷链安全。北京市顺义区CDC将物联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温度无线传感技术、云计算等引入冷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预防接种单位冷链设备内的温度和超温报警等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可通过手机短信向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分级报警,降低了因冷链设备故障而导致疫苗安全隐患[40]。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