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儿童体育训练培训精选(九篇)

儿童体育训练培训

第1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 舞蹈素质

一、少儿舞蹈教育承担着舞蹈文化传承的重任

众所周知,少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的接受能力最强、兴趣最大、学习劲头最强烈,同时也是最富有好奇心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一个全面塑造人格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最佳时期。由此可见,如果在少儿时期抓好舞蹈教育,将会使舞蹈文化的普及取得很好的效果。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各地域民间民族舞蹈的丰富多彩,芭蕾舞的优雅华丽,都对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需要在少年儿童这个极好时期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现在各地舞蹈培训机构普遍存在重技术训练忽略舞蹈文化传承的现象,我们应该将舞蹈培训作为舞蹈文化传承的宗旨,无论是舞蹈专业者、舞蹈欣赏者还是舞蹈爱好者,都必须通过少儿舞蹈的培养才能实现。所以舞蹈事业的发展,寄托予少儿舞蹈教育,只有从娃娃抓起中国的舞蹈事业才有希望。

二、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有正能量的提升

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年儿童肢体发育和气质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舞蹈形体训练是纠正不良体态、塑造优美体形与优雅气质的法宝。舞蹈形体的教学训练是以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专业理论为指导,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根据训练对象的身体条件、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是能够有效地促进体态正常发展的一种手段。少年儿童是骨骼、筋腱、肌肉都正在发育的最好时期,舞蹈训练要求骨骼不要顿挫要细长;筋腱不要紧缩要伸张;肌肉不要横长要顺长,这些都是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年儿童发育成长正能量的提升的必要指标。但是,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伸长与伸展”是舞蹈训练的根本,不管作什么动作都必须无限延长,手的伸展要无限延长,腿的伸展也要无限延长,这个无限延长不是生理上的无限延长,而是意识的无限延长,只有动作的伸展与延长才可能使舞蹈的动作美丽矫健、挺拔修长,女孩亭亭玉立、男孩威武雄壮。可是现在有些舞蹈教师不讲科学性,硬把学生的柔软度作为训练的第一要务,不管学生的自然条件如何,硬板腿、硬下腰,这种不科学的训练极容易造成训练意外损伤。我们经常在舞蹈训练的地方听到教师的吼声,学生的嘶喊声,家长在外边却是敢怒不敢言,少儿舞蹈训练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训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少年儿童的自身身体条件因人制宜,切不可拔苗助长。只有坚持正确的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使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有正能量的提升。

三、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智力发展有很大帮助

心理学研究提出:儿童身体的发育与其心理能力的提高是休戚相关的。舞蹈活动不但对运动器官(骨骼、筋腱、肌肉等)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神经系统以及其它大脑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舞蹈教育有利于少儿注意力与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少儿记忆力的增强;有利于少儿思维的开发,特别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舞蹈教学需要学生模仿,这时儿童双目直瞪看着老师的舞姿,与此同时也是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最集中的时候;一般舞蹈动作都有模仿动物或者植物以及其他事物的功能,比如动物有:熊、鹿、猫、狗、鸡、鸭、鹅、雁的形象;植物中的:杨、柳、柞、槐、松、柏、桦、梧的形象;其他事物中的:战斗、行军、游戏、交友的形象都会出现,学员对这些形象的记忆、模仿、学习,正是儿童形象思维得到锻炼的机会。小学生的数学记忆是逻辑思维记忆,舞蹈记忆是形象思维记忆,而形象思维对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十分重要,形象思维伴随着逻辑思维使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更加容易储存,使其成为“童年记忆”,影响他们一生。少儿智力的培养与开发切不可忽略这一大好时机。

四、少儿舞蹈教育对于少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现代社会对少儿的智力开发重视程度越来越予以关注,学习舞蹈的孩子大多都性情开朗、活泼好动,并充满自信。此外,舞蹈教育还有利于孩子们意志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等等。专家认为:“身体智力是人类认识这个世界所有智力的核心”。舞蹈训练是培养身体智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舞蹈训练有着严格的规范性,特别是基本功的练习比较辛苦与劳累,这则需要练习者有极大的恒心与毅力,因此持之以恒地坚持舞蹈训练有利于意志力的培养。舞蹈训练常常是一种群体性的训练活动,在这种群体性的活动中学习往往有利于孩子们交往能力的培养。少儿时期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一是模仿,二是记忆,三是储存,再就是将学到的正能量的意识活动诸如:刻苦练习、持之以恒、模仿英雄、学习英雄,团结合作完成舞蹈作品等心理素质的锻炼也非常有积极作用。少儿舞蹈训练必须重视而且得力于身体智力的开发。

五、结语

人们是通过肢体的触碰和模仿来表现意愿和思想的,所以提高身体动觉智力是人类提高智力水平的前提。舞蹈训练就是最好的身体动觉智力训练。为使少儿舞蹈教育正常发展,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还需要在认识到舞蹈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以外,注意舞蹈教育的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舞蹈教室硬件的完善提升、传承舞蹈动作背后积淀着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过分注重技能性,忽视舞蹈文化的学习、忽视舞蹈文化修养的提高,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进行少儿舞蹈教育中,格外予以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第2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1.1管理方法63例儿童每2~3个月到儿科保健门诊进行一次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的测量,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疾病筛查及智能评估。定期检查血红蛋白、骨碱性磷酸酶及微量元素,积极预防疾病。同时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儿童保健的文献[2-6],制订不同年龄段的早期发展训练方案及管理方法。≤2岁的儿童注重视觉、听觉刺激,如用玩具、器材、观看动画片、语言训练、语言沟通等进行感知、语言、社交能力的培养;运动能力训练,包括正常坐姿、走姿、训练等。3~5岁的儿童可通过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经验,如做体操、跳舞等以增强大脑的调控及整合能力,如可通过模拟动物游戏培养儿童的走、跑、跳、投等运动能力,每次25min,每周3~5次。6~7岁的儿童可结合游戏治疗、神经发育疗法、Rood疗法对儿童实施个体化的运动训练[7]。如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游戏,并不断上调游戏的难度,如过独木桥、爬滑梯、找寻埋藏物等;同时可选用双手用、单手肘关节用、单手肩关节用、单手腕关节用、单手前臂用、单手侧捏用以及足部运动用等训练器械每日训练儿童的肢体功能,30min/次,2~4次/周,进行精细运动能力培养[8]。≥8岁儿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培养,在开设语文、算术、常识、体育等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开设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并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如要求儿童饭后自己洗碗、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及床铺等,促使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1.2观察指标管理前及管理后均由不参与福利院儿童教育、管理的儿科康复及治疗医师测量儿童的体格(身高、体重),采用中国儿童发育量表(ChineseChildren'sDe-velopmentalScale,CDCC)[9]对儿童发育商(Develop-mentalquotient,DQ)及智能发育能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社交能力)进行评价。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6个月的管理,63例儿童体重增长(2.7±1.1)kg,身高增长(3.6±1.3)cm。管理后DQ、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社交能力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见表1。

3讨论

第3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儿童文学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基础知识,掌握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儿童文学课程是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将从事小学教师、培训学校教师等工作。小学语文教材共选作品约400篇,其中儿童诗歌(含儿童古诗)约68篇,童话寓言约66篇,儿童散文约88篇,儿童故事(含神话、传说)约92篇,儿童科普文艺约19篇。上述作品约占小学语文课文总数的80%以上。所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儿童文学教学和讲授能力。因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才能为学生走上未来的教学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学习,广泛阅读儿童文学经典作品

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相关理论知识、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图画书儿童影视文学等。该课程理论知识涵盖较广,且有一定深度,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可观看儿童文学相关视频,观看儿歌表演视频,直观了解儿歌内容和形式;观看儿童诗朗诵视频,欣赏优秀儿童诗作;观看儿童戏剧视频,形象具体地感受儿童戏剧的魅力等等。采用表演等形式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培养学生掌握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提高学生鉴赏、分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唯一办法就是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必须在学习儿童文学理论的同时,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为激励学生阅读并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可采用读书交流分享会的形式。结合儿童文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作品,选取张天冀《大林和小林》、叶圣陶《稻草人》、洪汛涛《神笔马良》、郑渊洁《皮皮鲁传》、严文井《严文井童话选》、柯洛迪(意)《木偶奇遇记》、伊索(希腊)《伊索寓言》、黑柳彻子(日)《窗边的小豆豆》、刘易斯(英)《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法布尔(法)《昆虫记》等中外有代表性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写一部书的读书心得,也可写多部书的读书心得。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从教工作极有好处。

二.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在完成理论知识讲授和广泛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同时,必须加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结合具体理论知识讲授,可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儿歌创编表演

根据教材内容,第四章儿歌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儿歌创编表演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儿歌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师下达儿歌创编表演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学生五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儿歌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每组学生創编五首儿歌,五首儿歌其中两首为拼音、识字教学服务,另外三首必须表现卫生、环保、文明礼貌这三个主题。儿歌创编内容与小学教育专业紧密结合。儿歌形式自主决定,可以从摇篮曲、数数歌、游戏歌、问答歌、谜语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等形式中根据内容自主选择。表演的要求包括各组学生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儿歌表演,如制作PPT、播放音频、视频配合儿歌表演。可以通过钢琴伴奏、舞蹈等形式表演儿歌。五首儿歌中必须有一首儿歌表演同时,要配合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表演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将弹琴、唱歌、跳舞、课件制作、绘画等职业技能融入儿歌创编表演中,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儿歌创编表演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既培养学生的儿歌创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电脑应用能力、舞台设计能力等,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自己创编表演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儿童诗朗诵

根据教材内容,第五章儿童诗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儿童诗朗诵的教学模式。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儿童诗具有真率高洁的情感,丰富奇妙的想象,精粹流畅的语言,童稚优美的意境。而儿童诗的这些特征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观看儿童诗朗诵视频,学习儿童诗朗诵技巧。然后教师下达儿童诗朗诵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学生5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儿童诗朗诵。选材要求,可自选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儿童诗歌也可以自己创编儿童诗(200字以上)。要求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儿童诗,就是要贴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让学生通过选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相关内容。朗诵要求,脱稿、普通话标准,语句流畅自然,能展现诗歌的音乐美,抒发真挚情感。对朗诵的要求也是符合对小学教师语言表现力的要求。做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学生必须具备有感情地朗读、朗诵文学作品的能力。形式要求,各组学生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儿童诗朗诵,如制作PPT、播放音频、视频配合儿童诗朗诵。具体朗诵形式不限,也可以辅以唱歌、舞蹈、情景剧等形式进行儿童诗朗诵。

儿童诗朗诵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十分贴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儿童诗朗诵不仅培养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创新表演形式的要求也加强了学生PPT制作、唱歌、跳舞、表演等职业技能训练。而除了做为表演者学生能力得到舞台展示的锻炼,作为观众也能力在观看儿童诗朗诵的同时,增加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欣赏和了解。

(三)讲故事训练

根据教材内容,第八章儿童故事的学习,我们让学生进行讲故事训练。在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5%以上,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为6一12岁。只有生动有趣地讲解,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讲故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胜任未来的工作至关重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观看儿童故事视频,学习掌握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讲故事。向学生下达讲故事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选材,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儿童故事(600字左右)。人员要求,3人一组,分工合作。表演要求,脱稿,普通话标准、流畅,声情并貌、表现力强。形式要求,必须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PPT等)辅助讲故事,必须制作头饰、服装、道具等辅助表演。

讲故事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学生通过准备故事,制作头饰、道具,制作PPT等,训练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儿童剧表演

根据教材内容第六章童话和第十一章儿童戏剧,我们采用儿童剧表演的教学模式。儿童戏剧以舞台表演为主,是一种融合了文学、语言、美术、舞蹈、音乐、服装、灯光等其他各种艺术类型的综合艺术。儿童戏剧的学习除了欣赏儿童戏剧剧本外,就是进行戏剧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掌握儿童戏剧的特征及对儿童的意义。学生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上网观看优秀儿童戏剧《马兰花》。课上教师根据童话剧《马兰花》讲解儿童戏剧的特征及表演的具体要求。一部完整的儿童剧表演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我们给学生五周的准备排练时间,并制定排练计划,学生按计划完成任务。第一周自由组队,选举队长,確定组名。第二周选定剧目,创编改编剧本。第三周确定人员分工。第四、五周儿童剧排练。第六、七周汇报表演。教师按排练计划检查学生的排练进度。第一周学生将分组情况上报课代表同学,教师授权课代表为云班课助教,课代表同学通过蓝墨云班将儿童剧表演小组分好,并标注组名,备注队长。第二周,学生选定并修改完剧本,将剧本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班课,教师审阅。第三周,学生将人员分工名单上传班课,教师审阅。第四、五周学生上传排练照片,以监督学生排练进程。

儿童剧表演具体要求,人员要求13人一组,选定组长,确定组名。剧本要求选材范围童话剧、课本剧(小学到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字数3500-4000字。表演要求脱稿表演,声情并茂;运用多媒体(PPT、视频、音频)辅助儿童剧表演;服装、道具、配乐等可根据剧情、人物自行准备;排练时需练习上场、下场,台上走位,避免背台;表演要熟练、连贯性强;充分发挥想象力,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演(唱歌、跳舞、互动等)。

儿童剧表演这一实践训练内容是学生需要看重准备的内容。剧本的搜集、整理、修改、创编,锻炼了学生的儿童文学写作能力。儿童剧的排练、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道具、服装、灯光、音响等准备,让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每组十几个人的统筹安排,协同配合,也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激励学生实践能力训练

国外研究学者早已提出:“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儿童文学课程考查方式是理论加实践。即卷面理论知识考试60%+平时实践能力训练40%=期末总成绩。我们把实践训练教学中开展的儿歌创编表演、儿童诗朗诵、讲故事、儿童剧表演全部量化为平时实践能力训练成绩。具体项目成绩所占比重为平时实践能力训练成绩=儿歌创编表演25%+儿童诗朗诵25%+讲故事20%+儿童剧30%。教学评价内容涵盖了儿童文学课程实践训练的全部内容,不仅实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更激励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杨海明.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第2010(8). 

第4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 游泳 早期训练 五至六岁儿童 基础训练

少年儿童早期游泳基础训练是一项延续多年、涉及许多方面、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游泳教学训练工作有其固有规律,教学训练原则就是这种规律的反映。只有遵循教学的训练原则,合理地实施早期专门化训练,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才能在教学训训练中取得优异成绩,完成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任务。

1.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观察法,通过收集阅读大量相关书籍、资料及长期对在四川省乐山市五至六岁进行游泳基础训练儿童的观察调查,收集理论和实践素材。

1.2研究对象。

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2010到2014年暑期五至六岁早期游泳基础训练的儿童300人。

2. 5-6岁儿童特点及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1解剖和生理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儿童骨骼的发育特点是硬骨没有完全骨化,正处在增长阶段;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较少,所以富有弹性,但肌力较弱,易疲劳;心脏尚处于发育过程中,心肌纤维较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所以心缩力弱,心率快,每搏量少;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不够均衡,往往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

儿童时期可加强柔韧素质的训练,重点抓好肩、胸、髋关节的柔韧性,并在训练中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使关节的活动既柔又韧,既灵活又牢固。儿童不宜进行长时间持续而紧张的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加速度耐力和耐力训练,并注意循序渐进。训练中要教会运动员加大呼吸深度及使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能力,憋气、紧张性和强度过大的静力性练习不宜过多,以免心脏长时间负担过重。

2.2心理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神经系统易疲劳;好胜心,自尊心强,对周围人的评价很敏感,反应强烈;男孩子常高估自己能力,女孩子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还有对新鲜事物容易发生兴趣,但兴趣爱好容易转移。

训练手段要多样化,多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使训练课的内容和形式生动,活泼有吸引力,以免运动员训练中产生单调、枯燥的情绪。在教学中应以正面教育和表扬鼓励为主,多采用诱导方式。对运动员的缺点进行批评时要切合实际,不能讽刺挖苦,简单粗暴。对儿童除进行思想教育,明确训练目的外,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及时发现和肯定运动员的每一点进步,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坚定他们达到预定目的的信念。掌握每一个运动员的性格特点、思想和生活情况,根据这些特点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3.早期训练的任务与特点

如果从11到13岁是身体素质、技术、体力迅速发展的第一高峰期,那么儿童从5岁起就应开始进行启蒙诱导训练,我们叫它儿童早期训练。时间大约为五六年,目的是为以后顺利接受严格、正规的专项训练奠定基础。

3.1早期训练的任务。

培养组织纪律性,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好作风;引导儿童对游泳运动的爱好与兴趣;培养儿童从事游泳运动的最基本的身体素质、动作和技术;注意观察儿童的运动才能,进行进一步的选材工作。

3.2早期训练的特点。

3.2.1全面的身体训练,适当的运动量。

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的迅速增强,为儿童进行体育活动和动作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儿童的骨骼含钙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耐压、耐屈能力弱,对于超负荷敏感;肌肉含蛋白质少,水分多容易疲劳。因此,在这个时期,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促进身体各器官和各种素质的提高,对将来承担大运动量训练和紧张的比赛任务是必需的。在安排训练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活动部位,防止由于身体某一关节、某一部分负担量过重而引起疲劳性损伤;正确地组织训练,安排循序渐进的一定量的运动量,不但能够促进成绩的提高,而且能极好地促进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的生长发育。

3.2.2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

儿童从进入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起,就要从事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与他在入校之前的自由玩耍大不一样,为了顺利进入练习,培养儿童好的练习态度,为以后长期从事更高级的训练打下基础,教练从开始训练就要培养儿童良好的练习习惯。有经验的少体校教练员从儿童练习的第一天起,就着重要求和培养儿童的练习习惯。例如:按时到达游泳馆;很快地换好游泳衣;并把衣服、鞋子整齐地放在一定的地方;按照顺序练习;训练时严肃认真,不许开玩笑;听教练员讲解时要用心听;不随便乱动;集合动作迅速整齐,等等。事实证明,良好的练习习惯的养成为教练员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3.2.3正确示范,生动讲解。

儿童模仿能力强, 示范让他们印象深[1]。五至六岁的儿童主要以直观、表象形式认识外界事物,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性的示范就显得非常重要。准确示范给孩子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在记忆中保持很长时间,保证儿童对动作有完整、鲜明、精确的表象,再通过语言的讲解认识事物,把语言与直观、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

3.2.4学习任务明确,课业组织活跃。

儿童训练的课业组织完全不同于运动员训练的课业组织,这是因为儿童神经灵活性高,大脑皮层中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得快,疲劳得快,恢复得也快。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富于竞争,渴望学习技术,爱好游戏。因此,儿童的游泳训练课业必须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组织得生动而具体,富于竞争性、游戏性。少年儿童在学习动作时,尤其是重要的基本动作,必须经过大量重复,建立条件反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使旧的动作不断从新的角度,以新的形式出现,使重复的内容不断掺入新的成分。这容易引起新的兴奋,保持继续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

3.2.5有计划的考核。

有计划、适当地考核、表演,无论对检查训练,还是提高儿童的训练兴趣、培养儿童的竞争能力,锻炼儿童的意志品质都大有益处,考核内容可以是练什么考什么,素质、单个动作都可以。若有学校比赛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如果达到练习规定动作的程度,考核和测验,参加适当的比赛就更有必要。

4.早期训练的内容

4.1基本技术训练。

基本技术训练应注意先进性和全面性。因为基本技术决定了动作的高度、幅度和节奏,正确的基本技术能使动作完成得自然而又合理,使身体姿态保持适合游泳的原则。基本技术决定了动作的质量。要使运动员掌握先进的基本技术,首先教练员要正确理解基本技术,很好地分析各类型动作的基本技术原理。研究哪一种基本技术最能使动作合理地、高标准地完成,从而找出动作演变过程中最正确、最先进的基本技术和应达到的最高标准。

4.2基础动作训练。

初学游泳的儿童,应以蹬腿、打水、划手等为主。从较全面的各种类型的动作练习逐渐过渡到重点基本动作的训练,通过这种较广泛的练习,不但培养儿童的基本能力,而且 逐步发现他们擅长哪些方面及特点。动作的选择多以灵巧性、协调性和复杂技术的一些辅助诱导性练习为主。

4.3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是少年儿童业余游泳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游泳专项技术训练的基础和提高动作技术水平的物质保证。

身体训练包括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大部分。全面身体训练是通过多种体育活动使身体各部分结构,各系统、各器官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如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及各种基本运动能力均得到全面发展。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采用游泳专项本身所拥有的手段和方法,或直接选用某些游泳基本动作技术,作为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的手段和方法,但更多的是通过专项训练完成全面身体训练的任务。

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儿童早期训练是一项系统的控制工程。随着世界游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以往一些优秀运动队才独有的训练方式,逐步被基成业余训练效仿[2]。这些要求教练员具有超前意识,重视并实施最优化的基础训练,遵循竞技游泳训练的规律,结合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并选择适合少年运动员的方法和手段,从小抓起,早期专门化地进行系统训练是竞技游泳训练的显著特点。

参考文献:

第5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 儿童少年 手球组合技术 训练

一、 手球组合技术概念

手球组合技术主要是指球手通过运用两种或者以上的技术动作,将所有的技术动作组合的过程。构成组合技术的主要单位称之为单个技术。在赛场上,根据球手对技术动作的不同运用情况,又可以分为个人的组合技术和队员间互相配合的组合技术。

二、 儿童少年手球组合技术训练的背景

(一)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期提前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儿童的发育状况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包括儿童的身高、体重以及智力发育情况等。少年儿童的发育期提前客观上为儿童球手提供了巨大的后备力量,也使对儿童少年手球技术的训练成为可能。

(二) 儿童少年手球赛事增多

近些年来,国际儿童赛事呈现不断增多的现象。比如在瑞典举办的国际手球比赛――“Partille Cup”,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儿童少年球手进行比赛交流。“Partille Cup”采取单循环和淘汰制相结合的方式,使参赛队伍可以更好地跟不同国家的优秀选手进行交手,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2010年中旬,我国应瑞典“Partille Cup”的邀请参加国际少年手球赛事,然而并未取得较好的成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儿童少年球手的水平与欧洲的强队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 儿童少年手球训练的必要性

(一) 生长发育期的提前

生理学普遍认为,儿童在8岁的时候其皮质细胞的分化抑制已经开始逐步完善,开始接近于成人水平。目前在我国,儿童少年手球的启蒙训练一般在9岁左右,该阶段的儿童不仅智力情况发育良好,还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教练员的各项训练动作,这对于少年球手进行各项基本训练以及手球操作和手球战术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 启蒙期教育的重要性

瑞典的儿童在6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手球游戏,逐步培养儿童对手球的兴趣。在8-10岁的时候,瑞典儿童就开始接受身体的协调性练习以及对半场手球比赛的训练,培养其体力以及反应能力。在其到达11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关于手球的一些基本战术,到13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加手球比赛。由于瑞典儿童对手球的接触和训练早于其他国家,儿童球员的各项素质都高于对手,所以瑞典在儿童手球赛事上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相较于瑞典或者欧洲的其他强队,我国的儿童少年手球的启蒙期较晚,水平低于其他国家。从一个优秀的手球球员的成长实践来看,要想到达一个较高水平,其手球的训练年限不能低于十年。所以手球训练必须从儿童抓起,通过系统、全面的训练,打好手球的基础,这才是培养优秀手球球手的规律。

四、 儿童少年手球组合技术的训练原则

(一) 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区别对待的原则主要是指针对那些已经拥有三年左右的手球训练经历的儿童少年在进行手球的组合技术训练的时候,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该充分考虑到球员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比如球员的身体状况、球员的手球技术水平以及球员的智力发育情况等内容,教练要进行区别对待,做到因人施教。此外,教练一定要从青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位置以及不同特点的球员制定出不同的组合战略技术,对不同位置的球员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

(二) 寓教于乐的训练原则

所谓寓教于乐主要是指对青少年儿童的手球组合训练必须考虑到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儿童对手球的热爱。青少年儿童存在活泼好动以及学习能力强的优点,但是也存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动作不够准确和协调等问题,因此在对儿童青少年的手球训练中做到寓教于乐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手球训练中,我们应采用示范或者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各项动作更加具体形象。其次,让儿童在训练中获取乐趣。就以手球的传球训练为例,我们除使用标准的手球外,还可以采用沙包、网球等器材来代替手球,进行传球的练习。此外,还可以在球门标注几个位置,来引导球员进行射门,以此锻炼手指和手腕的控制力度,提高射门的精准率。最后,教练还要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教学气氛,使手球训练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激发青少年球手在手球训练中享受打手球的快乐。

第6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儿童舞蹈强制意志

笔者认为,意志培养在少儿舞蹈训练中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寓教于乐;二是适度的强制;三由适度的强制到自觉。

一、寓教于乐中的意志培养

儿童幼年时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差,行动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做事往往是凭兴趣,即使有目的,碰到点困难受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寓教于乐,强化对兴趣的培养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前提。

所谓兴趣是指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感情体验联系的。郭沫若同志认为:“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斯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即是对材料发生兴趣。”兴趣也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舞蹈,在快乐中舞蹈,在自信中舞蹈,在欣赏中舞蹈,在创作中舞蹈,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养成钻研、探究的习惯。孩子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处于积极状态,成为学习的推动力,为长期学习舞蹈,培养意志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舞蹈启蒙、兴趣培养建议采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教材,还有老师自创的游戏、情景剧、载歌载舞的歌谣、统合训练等)。

但是,如何利用舞蹈这一特殊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意志教育和训练呢?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苦练”渗透在浓厚的舞蹈兴趣中,“趣练”融汇在长时间的坚持舞蹈的学习中,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笔者在舞蹈训练中,有机地把磨练意志的“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儿童年龄小,如果一味单调地机械训练,时间稍长孩子就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把激发兴趣和严格训练相结合,在训练中强调“趣味”二字,增加一定的游戏性,让训练形式多样化,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有了这种愉快的寓教于乐活动过程,儿童便会对舞蹈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舞蹈表演角色,同时激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从而达到了培养儿童意志的目的。

二、适度的强制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关键

国外专家对1000多名超常儿童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智力和工作成就之间决不是完全相关。研究者发现,800名被追踪研究的人中,对20%成就最大的和20%成就最小的加以比较,他们之间最大和最显著的判别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意志品质的不同,前者的成就在于有意志,坚强、自信,有进取心,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能锲而不舍地坚持到最后完成任务。后者成绩小则是由于他们缺乏上述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从被动性的行为到自发性的行为是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才能完成的。儿童也是如此,只不过要适度。

在少儿舞蹈培训中,对孩子意志品质的训练是有一定特殊性的。舞蹈是“残酷”的艺术,4至6岁之间的孩子在训练中多以兴趣为主,他们要依赖父母和教师的提醒和帮助才能确定目标和努力实现目标。这样才能为他们步入舞蹈大门打下基础。当孩子在7至9岁之间时,虽然他们在思维上多多少少有了解能力及意志力的认识,但仍然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老师在场和不在场的情况下守纪律就不一样。在舞蹈训练当中也往往缺乏自觉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例如:日复一日的软开度、压腿、踢腿、开胯等训练,疼痛、偷懒、放弃……是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外部强制(老师、家长)的力量,老师、家长的要求、监督、提醒、帮助和赏识是他们意志努力的需要。因此,适度的强制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关键。有了外界因素的提醒、监督、赏识和帮助,使孩子们在训练的每个阶段都能坚持完成训练任务,而不半途而废,逐渐形成意志品质行为的自觉性。

三、适度的强制到自觉,教育者的意志力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者(教师、家长)的意志力在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儿童树立意志坚强的典型,是儿童乐于接受而又行之有效的锻炼意志的好方法。教育者对待本职工作,敢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这样率先垂范,就会给儿童以巨大的鼓舞与影响。同时,父母也要把儿童充沛的精力引导到克服训练中的困难上去,并给儿童在训练中制定目标。目标在儿童心中越明确,儿童就越主动,越积极去克服训练中的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训练目标时,既要有长远的目标,也要有切实可行的训练后即能达到的短期的目标。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付出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有强制明确的提醒,又要有帮助、鼓励和欣赏,在肯定中增强自信,在苦练中获得进步和成就感。孩子才会有顽强的毅力去克服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第7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2009年12月,刘莹、温嘉吉、罗福香3位妈妈在江西省赣州市残联支持下,成立了江西省第一家为身心障碍儿童家庭提供服务的民间机构――赣州市身心障碍儿童家长支援中心。2003年,这3位妈妈,创办了江西省第一家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赣州慧聪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训练孤独症为主的精神发育障碍儿童,至今已8年,这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和精神发育障碍儿童及其家长的领路人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求索之路。

2001年起,芸芸、田田和豆豆3个孤独症孩子的妈妈,温嘉吉、刘莹和罗福香,各自带着孩子四处奔波,在北京、上海、广州找机构给孩子训练。外出训练花费高,人生地不熟,精神压力重,愁苦中几经周折,在朋友帮助下,她们相识相知,成为相互鼓励的好姐妹。2002年冬,3位妈妈把家里的训练器材放到一起,租了间民房开始家庭训练,半年以后收效显著。她们出外培训碰到来自江西各地的孤独症孩子家长,思想碰撞中,创办一家非盈利性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机构的想法形成了。2003年7月,在赣州市章贡区残联支持下,她们创办了赣州慧聪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接受孤独症为主的精神发育障碍儿童。找不到专业老师,3位妈妈就亲自讲课,来自南昌的自闭症孩子小宇和他妈妈接受训练,回南昌后,小宇妈妈也开办了孤独症儿童训练机构。

3人创办赣州慧聪儿童训练中心8年,为600多位身心障碍儿童进行指导,开设专业知识讲座近百场,培训家长、医疗和残联工作者千余人。从孤独症儿童训练,逐步发展成为孤独症,智障和脑瘫等身心障碍儿童及家长服务与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了常规教学、培训、宣导和心理援助、支持性入学体系的服务模式,并与高校合作,形成了教、研一体化的思路。2008年世界银行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项目征集时,她们的“身心障碍儿童、家长支援中心”项目成功入围。项目的开展让她们有了更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在贫困山区,她们走乡串户,到家里给孩子进行能力评估和训练指导。

第8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自我控制;小学生;音乐训练;教育建议

一、自我控制的概念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格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立足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高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使人放弃直接冲动,根据环境的变化主动调节自身的行为与情绪,远离诱惑及危险行为。自我控制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个体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对个体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与个体早年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儿童进入小学后,其所处的环境、人际关系及学习重心都发生了变化,儿童需要面临新的心理挑战,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1]。这就要求儿童能拥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效调节自己的行为。音乐训练作为中小学教育中比较普遍的活动,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小学阶段正是个体身体、智力、人格和社会性技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此阶段的重要任务[2]。

二、音乐训练对小学儿童自我控制的影响

音乐训练包括对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身体韵律等方面的训练。在音乐训练过程中,需要练习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认知灵活性及良好的记忆力[3],这些方面均为小学生自我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训练活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和规则性,切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音乐训练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自觉认真地听讲,仔细观察并模仿教师,抵制外界其他刺激,这对促进小学生的自觉性、坚持性、冲动抑制性、自我延迟满足均有益处。

(一)提升儿童的自制力自制力是指个体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者从实证的角度对音乐训练提高儿童自制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不仅在次级听觉皮层区比其他儿童厚,背外侧额叶也比其他儿童厚,而背外侧额叶与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密切相关[4]。Strait、Kraus[5]对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与其他儿童进行了抑制控制相关任务的测试,他们发现,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的表现比其他儿童的表现要更好。听觉注意力对语言相关技能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音乐训练有助于预防、训练和纠正各种注意力型语言和学习障碍的儿童。

(二)培养儿童的自觉性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自觉性要求个体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主动学习,自主完成任务。在音乐训练中,练习者每天需要完成一定时长的练习,练习时长是训练效果的保障,也有助于培养练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音乐训练初期,儿童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确保每天的练习时长,以提升练习的效率。当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训练之后,这种由他控才能完成日常练习的模式就会内化成一种习惯,即儿童在没有他人提醒的情况下自觉坚持每天练习,由他控转变为自控。有研究表明,长期的钢琴课程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注意程度,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好习惯[6]。

(三)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坚持性表现为在困难情境中,为达到既定目的能持久克服困难的一种行为倾向。一些小学生自身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坚持性较差,做事往往半途而废。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训练的过程中引入音乐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提升音乐训练的效果[7-8]。如果小学生在音乐训练中能够经常体验到愉悦感和成功感,他们就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到音乐训练中,并克服困难,认真坚持下去,发展行为的坚持性。

三、教育建议

1.让儿童在充分自由的音乐活动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学家布洛克认为,在严厉、专制、限制的模式下,儿童往往呈现出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我控制的特征。所以,在日常音乐训练中,教师应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例如,(1)鼓励儿童进行音乐创作,创作简单的曲谱或者撰写歌词,并演唱给大家听。(2)适当引入一些乐器学习的内容,或者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简单的乐器,在教师的引导下演奏。(3)设计音乐游戏,寓教于乐。例如,根据音乐训练的内容设计故事,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随音乐旋律一起律动。让学生在完成音乐训练的同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与教育,更好地了解乐器的音色及表现力,拓展音乐知识。(4)充分利用新技术。在歌唱与乐器演奏等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新技术,开展更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例如创编音乐剧并在小范围内表演。以上这些音乐实践活动,形式别具一格,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坚持下去的动力,自我控制能力也必然得到提升。

2.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音乐训练要达到成效,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天赋并付出努力。对于天赋不佳、练习强度不够的小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与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天资卓越的孩子,则要善加引导,视情况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天分。

第9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摘 要 本文主要根据儿童举重训练的启蒙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对教学原则及教学手段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改善。

关键词 举重训练 启蒙 问题研究

一、儿童举重训练启蒙基本原则

(一)儿童启蒙训练的思想教育

儿童举重训练启蒙在10-11岁之间(三至四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身体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思想上缺少团体意识,因此,在启蒙阶段除了教育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举重理论知识、基本技术要领和运动保健常识外,还要引导他们养成遵守纪律、服从指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培养勇攀高峰、顽强拼搏的意志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二)儿童启蒙训练的教学手段

举重是以力量为基础的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力量大小,直接影响比赛成绩。但是,如果忽视了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只强调力量素质,按照成人训练模式,进行大运动量或片面的力量训练,那么其结果是得不偿失,事与愿违,不仅不能稳步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可能断送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儿童举重启蒙训练,应十分注重运动员身体发育规律与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不会到会的教学方法,科学地实施训练手段,发展受训对象的力量、速度、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并使他们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逐步地适应以后的运动训练。

二、儿童举重启蒙训练的主要内容

儿童举重训练启蒙在10-11岁之间,时间跨度为一年左右。在此期间,要完成运动员选材、训练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

(一)运动员选材

选材是业余训练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工作。选好苗子,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因为被选对象年龄尚小、受教育程度较低、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练员在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上要有针对性,采取简单有效的方式方法。在进行儿童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主要有目测观察、身体素质测试和形态机能要求、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体检等途径。

(二)启蒙教学训练

举重启蒙训练是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举重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有计划地、系统的应用各种不同训练手段和方法达到身体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

第一,技术训练。由于运动员年龄小,为掌握举重的规范动作,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训练。可以按照动作结构和用力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采取先分解练习,之后再逐步向连贯动作或完整动作过渡。练习时,要向运动员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简化教学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动作的各个环节。初学者,在安排力量、技术练习时,必须减小负荷,增加练习次数。但教练员在启蒙训练时必须注意标准动作是一个技术整体,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有机联系,一个动作做不到位,会影响整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在训练中严格按照技术要领进行练习,更好掌握各部分技术动作的环节,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

第二,身体素质与专项训练安排。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举重技术的基础。启蒙阶段在身体素质与专项训练的安排上,一般身体素质占周训练总时数的60%,专项训练占周训练总时数的30%-35%。在此基础上稳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协调及灵巧的素质。

第三,兴趣培养。儿童举重运动员在启蒙训练时期的兴趣主要表现为注意时间短、兴奋、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强等。在启蒙训练要用儿童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以及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的变化组织教学训练。应以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合理安排一些运动员感兴趣的游戏、球类之类的运动项目以激发运动员的情趣,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新鲜感,增强训练的吸引力,激发参与举重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三、儿童举重训练的生理需求

举重训练的启蒙阶段就如同孩子刚刚接触走路一样,需要耐心的帮助及指导,当然途中一定也会经历挫折,如果要想使外界因素不会影响儿童在成长时期对举重的看法,就要求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启蒙教育设定。

(一)重量感训练

在儿童初次接触举重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其生理能够承受的范围进行开始阶段的训练,可以采用杠铃进行重量感的练习,帮助人体的肌肉及神经系统进行集中用力的训练。在启蒙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班级儿童的分布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对每一个队员进行木棍及杠铃结合的方式进行练习,不断对力量感觉进行体验,并且反复练习。在进行重量感练习的环节中一定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分组也可以单个进行技术突破。

(二)身体重心控制的训练

举重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相当重要,所以要在儿童时期对运动员进行合理的身体重心控制能力的训练。在进行前一项重量感训练的同时,要配合身体的重心控制训练,这样才能保证在完成姿势的过程中提升训练效率,并且保证动作的成功率。主要的预备姿势训练是采用静力性牵拉不离地,在此基础上完成杠铃的上下配合及同膝部姿势的配合。

(三)技术规范化的训练

现代举重技术要求不断增高,并不是力气大就能够举得重,而是存在一定的技巧性的东西,所以要针对儿童时期对举重运动进行启蒙训练,对举重技术进行精心的培养,如果形成了错误的动作定型,再对其进行纠正就困难了。因此在启蒙训练中应特别注重技术规范化训练,无论是分解或是完整技术,都要严格要求。

四、小结

儿童的举重启蒙训练是对其思想及行为方式的一种训练,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掌握该项技能,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制定符合其发展的训练内容,保证举重训练的启蒙教育能够深入儿童的内心深处,从而帮助运动员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并且塑造高素质的运动队员,为举重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