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范文

对古典音乐的理解精选(九篇)

对古典音乐的理解

第1篇: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古典音乐;素质教育;促进作用

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其为“严肃音乐”。 亦有人认为“古典”是对应于“流行”而言的,因为这些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故认为应当称之为“经典”(classic)的音乐。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

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尤其是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感情体验有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升华。

因为音乐和教育都是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既构成了文化本体,又具有传递和深化音乐文化的作用,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以其特有的厚重深邃情感表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当人们听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时,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音乐作为学生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学生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可以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为青少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快乐的音乐世界,让他们在古典音乐学习和欣赏中得到快乐,学会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古典音乐是凝聚大师心血,展现人类内心对世界理解和思考的载体,通过古典音乐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欣赏古典音乐,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第2篇: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范文

一、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关系

古典音乐并没有明确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历史悠久、价值持久的音乐称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具有深厚意蕴和宏大架构。古典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历经时代变迁,能够传承下来,说明其中必定有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价值。与古典音乐相对的则是现代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有比较明确的概念,在现代音乐书籍中,通常情况下,人们把通俗易懂、流传范围广泛的大众音乐定义为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比较起来,流行音乐更加强调情感描述的现实性、简单性和质朴性,具有短小精悍、音域不宽、容易传唱等特点。虽然古典与流行二者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本质上来说,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在基本构成、情感表达方面具有一致性,因而二者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从当前的音乐创作来看,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明显的融合趋势,一方面,部分古典音乐家不断创新古典音乐的创作方式、音乐形式及表达技巧等,把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其中,因而使得一些古典音乐显示出融会流行音乐元素的全新面貌。另一方面,一些流行音乐创作者在创作流行音乐时更是融入了很多古典音乐的元素。以周杰伦的音乐为例,他的一些音乐在歌词、旋律中都有古典音乐的影子。这种把古典音乐现代化的新式流行音乐创作,不仅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有利于古典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价值

当前,大学音乐教学内容都涉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但二者是分离的,还未实现有机结合,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明显提高,因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首先,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音乐知识结构。把两种音乐结合起来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音乐知识,而且可以明确了解两种音乐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以及学生的音乐创作水平。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把两种音乐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学生就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方面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当前,部分学生对古典音乐有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古典音乐太过高雅、严肃,因而不愿意积极参与到古典音乐教学中。而如果教师能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就会使音乐教学内容更加活泼,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而且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大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策略

大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对古典音乐却提不起兴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不高,对古典音乐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两种音乐的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因而无法学习到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知识面和欣赏面较为狭窄。对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

1.优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单一地给学生讲解相关音乐教材上的音乐知识,忽视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置,除了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之外,还要为学生挖掘更多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了解深层次的音乐知识。此外,在当前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更偏重于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古典音乐,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古典音乐。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把古典音乐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搜索并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肖邦的《夜曲》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水平。但教师要注意,在这个强调古典音乐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流行音乐,也要给学生播放一些流行音乐,最好是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结合的歌曲或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中,让学生内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演奏者的意图和情感。例如,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控演唱的技巧,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投入自己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使演唱具有灵魂,才会引发观众共鸣,从而使学生不断自觉督促自己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解音乐知识――学生欣赏音乐”的被动接受模式。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音乐课堂效率低。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一些活泼的教学活动,并注重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结合。比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为教学内容(众所周知,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作品是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典范),让学生欣赏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梦中的婚礼》《茉莉花》等钢琴曲,然后找出其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痕迹。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过欣赏和探究,不但能够了解更多音乐知识,而且能够感受到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魅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除此之外,大学音乐教学也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些音乐表演的机会,如举办音乐会、文艺晚会等,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融汇的机会。这些音乐实践过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应用音乐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从而实现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3篇: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范文

据说,当年歌德听贝多芬的音乐时异常感动,竟热泪盈眶,激恼了贝多芬愤怒地跑过去冲歌德说:你根本没有听懂我的音乐! 可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时代,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柴可夫斯基上前去向托尔斯泰表示衷心的感谢。

古典,起码在柴可夫斯基时代就离我们远去。岁月是一位残酷的雕刻师,无情地雕塑着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我们。而且将古典一并雕塑得适合于我们和时尚的口味。

问题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是古典? 我们现在还需要不需要古典? 古典一词c l a s s i c 源于罗马上层阶级使用的拉丁语,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谐调、高雅、持久、典范。古典,追寻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追求,实际是对那个时想的追求。它带有均匀而有节制、淳朴而纯真的人类原始理想返朴归真。

就是在这个时期,声乐开始转为器乐。这一转折,对古典音乐至为重要。声乐的辉煌,不是在这之前,就是在这之后,古典时期,器乐的开始,是对巴洛克时期那种华丽热烈、宫廷贵族气息浓郁音乐的一种反拨。器乐让人们感受的是均匀、细腻、柔和、严谨,而不是让人们如听歌词一样听出明确的含义,让歌词和富于情节性的歌剧淹没音乐本身。古典,不是泛滥的激情,不是热泪盈眶。更重要的只是一种和谐。

歌德自己说;“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做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他就是这样认识古典音乐的。他说得极端,过于激情洋溢,离古典的意义遥远,难怪贝多芬对他要愤怒的叫喊。

激情不是古典。浪漫不是古典。倾诉不是古典。描写不是古典。

连歌德和托尔斯泰都离古典遥远,我们可以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误解,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远离。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詹姆斯・拉斯特、保罗・莫里亚将古典的音乐肆意改编成小品加上强烈的打击乐,以为是重返古典名著断章截句截肢为摘抄和词典,供青年人写情书时参考,以为是挖掘古典对今天的发酵作用;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一下子如球迷一样冒出这样多的发烧友,将贝多芬如私家财产藏在首饰盒中一样一任其尘埋网封,将巴赫塞进高级组合音响看音响的名牌和效果比听音乐本身更加兴味浓郁……

古典被我们简化。古典被我们肢解。古典被我们附庸风雅。古典被我们古为今用。

听古典音乐,便非常像是看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我们都是从奥林匹亚山取下圣火,以为重返古希腊的辉煌。其实,我们早已经将奖励给胜利者的橄榄枝叶变成金碧辉煌实用的金牌。我们高举那熊熊燃烧的火炬,同举着一把仿古的打火机没什么两样。我们也没有了那时的圣洁和虔诚。我们离奥林匹亚山越来越远,我们却越来越跑得兴致勃勃。

古典,在远离着我们。我们却以为古典是走进文化高雅层次高档位的一层光滑的涂料、一层珍珠美容霜、一剂养生驻颜的回。

古典,是一种水。我们以为能够制造世上任何一种水:蒸馏水、矿泉水、太空水、纯净水……古典,是圣水,是我们无法制造出来的。仿古的赝品,不是古典。古典是圣水,只流自天国、流自心灵、流自遥远的原始人类的青春期。我们人类已经太老了。我们在漫长的成长的历史中赢得了一些什么,也无可奈何地失去了一些什么。

第4篇: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古典;情操;心理误区

音乐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音乐,我们的生活的会变成什么样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在经历了多年的沉淀之后,作为音乐艺术中的瑰宝,作品中所折射出的光芒和辉煌,更是对欣赏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作为大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娱乐形式,聆听随身携带的MP3、手机、电脑…… 下载与播放的音乐,大学活动中,联谊会,演唱会、小型的、大型文艺演出……都包含着音乐演绎形式。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也是非常高涨的。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针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在和大学生们谈及音乐作品的话题时,学生们几乎都对时尚、动感、充满现代活力与气息的流行音乐表现出积极的多样的感想。而一旦提到到古典的、传统的音乐作品欣赏时,反应则截然不同。一部份人表现出疑问的,茫然的表情,继而回答的是:“太深奥,听不懂”;另一部份的人则表现出不感兴趣,甚至是苦笑的、无奈的表情,回答得也非常的犀利:听不懂,我不喜欢,与此同时同时,又有着另一部分以“不懂音乐”为理由的人,放弃了自身通过聆听古典音乐感受生活的耳朵,走进了一个“不懂”的误区,便顺理成章地不愿聆听“古典”之美了。个人认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审美情趣,其中存在着以下误区,现分析如下。

误区一,有人说,我不懂“古典”,因为“太深奥,不喜欢”。

人们有时把经典音乐或艺术性音乐统统称为古典音乐,以同所谓的“流行”音乐或“娱乐性”音乐相区别。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 “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然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除了失聪,有谁缺乏从语言音调中分辨情感的能力呢?更何况聆听到的是有着丰富音律变化的古典音乐作品。

音乐究竟表达什么,幸存一种错误的注解,说音乐像绘画一样去反映客观的事物。其实,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某些客观的景物,但音乐首先是和你的内心产生共鸣,而不是什么客观事物。欧洲古典音乐伴随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与当时社会氛围相适应的各类音乐艺术形式和各种风格流派。它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所包括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多样,作品与史料丰富详实,包含了艺术和思想等在内的丰富内涵。。它所承载的异域的人文风情,给听者以启发、震撼、感动。因此,对于一个有情感的正常的人来说“不懂古典音乐”,因为它太“深奥”,其实是欣赏过程中缺乏对音乐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从而产生的一个“不懂”的欣赏误区。

误区二:有的人说,“我不识乐谱,所以无法深入感受古典音乐”。

这也是一种误解。音乐当然是一种可以使用乐谱的语言,但它首先属于听觉而不是属于视觉,因此它又不是一种非得使用乐谱的语言。据说雅尼就不识谱,但他仍然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即便乐谱在学习音乐中必需掌握的,就象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一样,一个婴儿也绝不会因为不识字而拒绝学习说话,他(她)聆听了一千次,终于学会了说“妈妈”,走进了那个语言世界。

当然,聆听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我们会肯定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欣赏过程中能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含义进行深入的体味和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但也并不意味这,不懂这些就会成为音乐欣赏者感受与聆听过程中的欣赏障碍。霍夫曼曾说,“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浪漫主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真正浪漫主义艺术,因为它的唯一主题就是无限物。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抛弃所有明确的感情,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渴望中。”因此,所谓的“因为不识谱无法感受古典音乐之美”的说法,也是一种欣赏的误解。

误区三:有人说,“我不会弹琴,所以不懂古典音乐”。这更是一种误解。弹琴固然对学习音乐有好处,但也并非绝对必需的。音乐大师伯辽兹就“不善于弹钢琴”,但他写出了最杰出的交响作品。他无不解嘲地说,“摆脱了对思想活动极为有害的手指专横……觉得有良好机会迫使自己安静自由地进行创作,是件另人高兴的事”。

第5篇: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范文

儿童音乐培训在国内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只做儿童古典音乐训练的,东方司乐是第一家。东方司乐创始人宋振宝曾有三年教育行业工作经历。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宋振宝读到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所著的古典音乐书,“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国务院副总理写了这么多古典音乐的书,而且在书中多次提到古典音乐对孩子启蒙的重要性,但当时国内完全没有这一类的教育机构。”宋振宝认定这是一片蓝海。

起初,他选择做儿童古典音乐的cd销售。对于儿童古典音乐的选择,宋振宝和团队非常用心。东方司乐有专职团队研究国外的古典音乐著作,同时参考美国全美艺术教育基金会对于音乐艺术的研究,慢慢地了解到什么样的古典音本文由收集整理乐适合孩子,如何吸引孩子自发地欣赏古典音乐。

起初,给孩子推荐古典音乐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别说是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即使对成年人来讲,枯燥的古典音乐也并不具备太多吸引力。早期,东方司乐只经营儿童古典音乐cd的业务,每套cd卖几百块钱,截至2012年,儿童古典音乐cd已卖出4万多套,共计100万张cd。这对于传统音乐行业来讲,算非常不错的数字了。但令宋振宝困惑的问题很快凸显了—音乐产品不具备重复购买性,规模很难扩大。同时,开始有家长希望能给孩子进行更深入的古典音乐训练。

2010年,东方司乐成立了学习能力训练中心。“音乐除了能在家里听,还可以用到教学上,如果家长希望效果再好一点,那么就会把孩子送到我们的训练中心,先上一堂体验课。这个学习能力训练也相当于我们的增值服务。”宋振宝说。

在东方司乐的体验课上,每名老师带领8-10个孩子一起听音乐、做游戏,同时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创造力。体验课上的音乐游戏有节奏、拍手和传棒等,老师会根据孩子的行为进行细分,看孩子究竟哪一方面的注意力有差距,从而进行调整。宋振宝表示,古典音乐不仅可以集中孩子注意力,也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宋振宝透露,体验课的转换率为20%,家长一旦认定这种教育模式和价格,很容易付费。让宋振宝颇为自豪的是,学习能力训练中心不需要任何广告。

前期的cd销售主要靠地面推广,在用户购买cd的同时,也顺带了解了体验中心的课程,这不但是一种广告手段,甚至是可以“赚钱”的广告手段。

目前,东方司乐已在广东开设三家学习中心,累计学员近600人。训练中心每周开课一次,收费在130-180元不等。宋振宝坦承,音乐教育的现金流非常好,从开始招生时东方司乐的每个门店每月就有10万左右的收入,如果在一个城市新开设训练中心,固定投资每年只需三四十万元。

“我们现在的赢利状况还是比较可观的,但因为很多城市尚未覆盖到,所以规模短期难以突破。我希望从明年开始,争取用一到两年时间,到达一种理想的商业模式。我们的音乐cd卖到哪个城市,哪里就会有我们的学习训练中心。”2013年开始,宋振宝希望引进资本的力量,以快速扩大业务规模。

第6篇: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异同;融合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073-01

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之中,人类将从巴洛克时代一直到20世纪早期的音乐称为古典音乐。而20世纪初到现在,以非传统手法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被称为现代音乐。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对古板、严肃的古典音乐渐渐被追求个性的现代人所抛弃,现代音乐则成为主流。而在现代音乐的发展中,古典音乐也是渐渐地被融合进现代音乐之中。所以现阶段,音乐艺术呈现出了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交织的发展现象。

一、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

(一)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区别

古典音乐严肃、庄重,起源于古代欧洲的皇室音乐,更加注重强调乐曲本身,在创作时任何一个细节都要经过严密的思考甚至是计算,而这也很有可能是现代大多数人听不懂古典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古典音乐相比,现代音乐更注重人声,以演唱者为着重点,相较于严密的古典音乐缺乏旋律的严密和思维的严谨。但也正是因为其通俗、随意,现代音乐在现代更为人们所接受。

古典音乐带给听众的感受是和谐、深刻、优美,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的感情。《月光曲》的轻柔、《天鹅湖》的凄婉、《英雄交响曲》的庄严等等,都是古典音乐严密的乐理逻辑和严谨的曲序给我们带来的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受。不论是哪一个时期的哪一个流派,古典音乐带给我们的都是灵魂的深化,让我们的心情在作者精心营造的音乐环境之中得到沉淀。总之,古典音乐以其或恢宏大气、或轻柔婉约的曲调,给听众不寻常的感受。

与早期为皇室所独享、规格严整的古典音乐相比,20世纪初期开始流行的现代音乐以其不受拘束的旋律和个性洒脱的曲调,被更多的人们所喜爱。现代音乐的类别比古典音乐更为多样,但是无论是狂暴的重金属电子音乐,或者是婉转的蓝调,亦或是令人费解的印象主义音乐,现代音乐给听众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冲击与震撼。古典音乐因为严密的乐理逻辑,使听众的感觉大同小异,但是现代音乐给听众带来的冲击,却是因人而异的。

从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古典音乐家是将自己的感情糅合进了自己的音乐,而现代音乐的作曲人更加注重的是从自己的生活之中取材,让音乐更加贴近生活,这也是现代音乐给人带来巨大冲击的原因之一。

(二)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共同点

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音乐的目的都是宣泄人类内心的情感,所以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在于情感的宣泄。古典音乐的创作将自己的感情糅合进乐曲之中,通过不同的乐器与旋律的起伏来渲染感情的表达。而现代音乐则是将现实生活和音乐艺术进行糅合,通过简单易懂的旋律和曲调的风格将现实生活巧妙地展现在了乐曲之中,让乐曲活了起来。而更多的现代乐器在现代音乐之中的应用,也让本就冲击力十足的现代音乐更富冲击力。

古典音乐虽为古典,但是在古典音乐创作的年代,古典音乐也是那个时代的现代音乐。所以浓厚的时代色彩,是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另一个相同点。

二、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单一的古典音乐或者现代音乐的渲染力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听众对于音乐的需求。而现代音乐的创作者在不断地音乐实践之中,也发现了现代音乐因为太追求个性,而带来的乐理与曲调之上的不足。古典音乐严密的曲调和严谨的乐理逻辑开始渐渐地被现代音乐创作者所接受,很多作者都开始注重将古典音乐加入流行音乐之中,让音乐在给人以冲击的基础上,带来古典音乐厚重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现代音乐也在古典音乐的影响之下开始追求内在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努力营造一种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音乐环境。

古典音乐因为其浓厚的时代色彩,给现代听众所带来的感情冲击并没有现代音乐那么强烈,甚至很少能够引起听众内心的共鸣,更多的是带给听众一种听觉之上的共鸣。所以现如今的古典音乐演奏,开始向现代音乐学习。在保证古典音乐所特有的内在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基础上,从乐器等角度下手,增强古典音乐对现代人的感染力。

三、结语

风格迥异的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是不一样的风格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聆听,我们所听到的美都是不同的。而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因为其具有宣泄人类情绪的统一目标,所以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影响之下,二者必然会逐渐走向融合,将音乐带向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第7篇: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艺术传播古典音乐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之概念的发展,已经被西方学者如帕沃(DominicPower)、斯科特(AllenJ.Scott)、赫斯蒙达霍(DavidHesmondhalgh)、赫尔西(PaulM.Hirsch)、普莱特(AndyPratt)等人详细论述多次。①为研究其概念的发展及变革,笔者首先按年代顺序将其批判内涵分为三个阶段来讨论。第一阶段是法兰克福学派时期。“文化工业”作为一个从诞生起就饱含批判意义的概念,普遍被认为起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以及霍克海默的相关论述。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首先把“文化工业”定义为一种与“大众文化”相关联的概念,根据他们的著名论著《启蒙辩证法》所述,其当时的批判意义在于文化的商品化以及随之造成的艺术作品原有的乌托邦价值的丧失。该书指出,文化可以在文化工业化的语境下被赋予三个批判性意义:首先,文化正在向消费品转变,其特征是标准化和制式化的形式流通市场;其次,“大众文化”通过市场推广等商业手段可以轻易掌控社会文化审美水平;第三,所有的文化产品的目的都是直接投放市场并获得利益,艺术家变成了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从而丧失其满足人类欲望与本能的能力。总而言之,这两位学者认为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使得大众文化被投放到商业领域,音乐因此变成了“为大众趣味定制的产品”,观众在接受与被接受的关系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西方古典音乐实践中,商业介入古典音乐的经验,已在音乐公司与机构身上有所体现。其突出表现在物(艺术品、音乐作品)的产量化(唱片公司、出版公司)和人(音乐家、艺术家)的商品化(经纪公司)上。第二阶段是指文化产业的批判性概念进入20世纪70和80年代之后伴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随之有所发展。米热什(BernardMiège)、甘汉(NicholasGarnham)等学者指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有所局限,并提出“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概念,其意义并非只是一个商业标签,而更可以理解为一个由其他原则所主导的说辞”。①这个时期的文化产业批评家,在新的经济环境之下把“文化产业”(cultureindustry)写成代表着多元的复数形式(culturalindustries),并随之赋予其实践性的意义。米热什与甘汉的定义可以被总结为三个不同的观点。首先,他们热衷于把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的孤立的定义升级为一种包含文化各个领域的范畴,这个见解把较为模糊的文化产业的概念细化为多个产业的结合。其次,新的学者们重新思考,并对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艺术商业化的认知提出了适度的商榷,从偏于乐观和积极的角度把技术、科学和创新的发展归功于文化产业的出现。也就是说,他们重新审视艺术的性格,并归纳出艺术的内在规律:它虽置身于社会的结构和关系之中,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这些关系而体现一些自律性。第三,这些新涌现的观点一般认为文化产业处在一个艺术与商业不断对抗的动态系统之中,他们不完全同意法兰克福学派所坚持的为艺术而艺术的那种美学制高点,而更偏向于承认在新的社会及经济环境下,艺术的资本化实际上是其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结果。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此时,从“文化产业”的概念中衍生出来的“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的概念逐渐开始为学界所接受。甘汉认为创意产业是“唯一可以被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出现”的“文化产业”的变体;霍金斯(JohnHawkins)认为创意产业可以被认知为文化经济或文化产业的衍生概念,根据他的理解,文化经济包括了广告、建筑、艺术、手工业、设计、时装、电影、音乐等行业。此时,“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还比较模糊,但已经清楚的一点是,“创意产业”更多地涉及对社会动力、社会关系的操作方面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对“文化产业”本意的一种带有策略色彩的、更有目的性的扩充,也是文化产业生存于新的信息社会中的形态。在1997年,英国工党在托尼•布莱尔的领导下,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体系。当然,关于“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区别,目前仍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以及争论。但是,普莱特把二者的相异之处归纳为两点。首先,“创意产业”是带有行政色彩的术语,当新工党拿下英国的管理权时,他们需要去除“旧工党价值”所解释的“文化产业”的性质。新工党建立“创意产业特别小组”(CreativeIndustriesTaskForce),以财政去支持那些“具有原创性的有转换成财富可能的个人创意、技艺和才能”。其次,英国主张,发展创意产业可以满足未来社会对知识经济的需求。普莱特对此写道:巩固知识社会的地位是最理想的缓解英国制造业下降的方式,英国需要用“知识”来获得竞争优势,在高科技技术、生命技术、制药产业的带动下,新的明星一定是“创意产业”。②

二、音乐产业

法兰克福学派起初批判文化工业,涉及音乐部分时,主要关注的是技术的发展对音乐的影响,特别是在当时刚刚出现的录音技术的应用。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理论基础上,当代学者如卡博尼、布恩内特等直接把西方音乐产业等同于录音产业加以论述,这是值得商榷的。相反,根据赫斯蒙达霍的看法,音乐产业并非独立的产业模式,而是与其他的文化产业类型紧密联系的:文化产业的组织者与拥有者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最大的文化公司已经不再只侧重于电影、出版、电视或录音等单一的艺术形式了,他们正在控制多元的文化产业形式。这些结合使得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内部错综复杂的合作形式举个例子,古典音乐产业除了录音产业之外,还包括交响乐产业、歌剧产业、乐器产业以及音乐教育产业等不同形式,这些“产业”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性,从而参与到跨全球化的商业赞助及资本运作之中。这样看来,将音乐产业等同于录音产业是略显武断的。另外一个有力的证明是,音乐产业的出现,实际上早于音乐产业的概念的出现。在意大利,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中重要形式之一的歌剧,是最早的被市场化的艺术形式,被歌剧经纪人们所用。早在18世纪(此时“文化工业”概念远未出现),意大利歌剧就已经变为一种商品,并被投放到相对成熟的市场之中。约翰•罗塞利曾经写道:歌剧是一个产业。但是歌剧也是一种可以体现意大利社会结构和统治阶层发展的艺术形式……早在1780年,横贯19世纪,有一种观点认为歌剧产业刺激了意大利的贸易、旅游、货币流通等经济领域。①这段介绍清楚地表述了意大利歌剧早在录音产业出现之前就成了一种商业模式。而到了唱片业因盗版和非法下载的问题开始衰落的21世纪初,音乐产业的其他层面如现场表演、音乐出版等也是增长的。举例来说,美国唱片的销售额从1999年的380亿美元滑落到2004年的336亿美元,数据显示这样的衰落还在持续,但是音乐产业的其他领域的相对增长了保证当时美国整体的音乐产业总量维持在490亿美元的水平。音乐产业呈现出的多元性让其概念也理所当然地复杂化了,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与克鲁南(MartinCloonan)在文章《重新反思音乐产业》中,提出了对音乐产业概念之误解的质疑:首先,音乐产业常常被看成一种独立的概念,这使其多样化的形式变得模糊。(如果音乐产业就是音乐产业,那么现场演出、音乐教育、乐器生产是否属于音乐产业范畴呢?)另外,正如刚才所提,音乐产业常被与录音产业并置。最后,如他们所宣称的,现在需要把音乐产业的定义“多元化”(pluralise)了,②因为这样才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描述音乐产业的意涵。这种对音乐产业的定义进行重新解释和表述的提法,也与米热什和甘汉的观点相符。后两者的这些观点虽然主要是指向流行音乐的,但也同样适用于当今的西方古典音乐产业。

三、西方古典音乐的产业困境及其启示

第8篇: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典音乐 钢琴演奏 美学意蕴

韵,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灵魂所在。随着多种艺术形式的不断融会贯通,人们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中国的古典音乐。用钢琴演奏中国古曲时,虽不像古琴演奏出的效果那样具有浓烈的民族气息,却散发出另一种韵味,这是一种新艺术的魅力,也是中国古曲演奏的另一突破点。钢琴用它所特有的音乐语言演奏中国古曲,赋予了中国古曲一种新的内涵,它们的融合相得益彰而又互相辉映,表现出一种不同的审美意蕴。

一、我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传统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思维模式,现代的教育因素影响着这些独特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审美思维要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中寻找,这是产生中国传统美学的前提与基础。中国传统音乐多用旋律把主题表现得抽象和虚幻,具有“深邃”的特点,内容和效果大不相同。这种深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指的是意境,就是在音乐思维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体验和领悟。中国传统音乐追求的是一种幽婉、深邃、含蓄、淡泊等美感,这些都是建立在心理、心灵感觉上的。中国古典音乐是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生命意蕴的。中国古典音乐用中国的乐器演奏出的是一种“自然之声”,是一种“天籁”,有着原始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国古典音乐所推崇的生命意境,无论从心灵上还是感情上都是与自然的一种有机结合,所以创造出了意境,一种“诗情画意”的美丽意境。

二、钢琴音乐的发音特点

钢琴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是西方乐器之王。钢琴演奏者用钢琴独有的声音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在钢琴演奏中,所要求的是纯熟的技艺和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有人赞美钢琴的声音“如歌”,这种“如歌”的声音,取决于钢琴的发音,钢琴演奏者技巧的高低决定着所演奏出的声音效果,这也是判断钢琴演奏者水平高低的标准。钢琴发音的原理是琴槌敲击琴弦而发出的,跟敲锣很像,就像敲击锣面瞬间发出的音响。放开手则可以使声音延长,用手接触声音就会停止。钢琴发出的声音音质、音色取决于弹奏时的一瞬,它的声音是不可以修改的,所以触琴的方法影响着钢琴发音。

三、中国古曲和钢琴结合中的新突破

钢琴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形式——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钢琴音乐不同于单独的钢琴音乐,也不同于单纯的中国古典音乐,而是钢琴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结合体,是一种新的音乐表现方法。中国钢琴音乐演奏有着较大的复杂性,这体现着演奏者对音乐的投入、理解、把握等,还需要演奏者真正领会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从而把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发音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演奏出完美的中国风格钢琴音乐。

无论从创作手法还是音乐意境上,中国钢琴音乐都和西方的音乐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古典音乐讲究的是“神”“韵”“意”的表达,注重的是意境与内涵。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结合,可以把中国古典音乐表现不出来的声音通过钢琴表现出来,更好地展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人们对中国古典钢琴曲有着独特的审美方式,中国古典音乐通过钢琴音响的丰富、细腻、洪亮而得以表现出来,其效果与众不同,另有一番意境。这是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完美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古典音乐另一种美的体现。

随着文化的交流,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正以一种特别的艺术格调演绎着浓郁的中国古典风味,这是音乐艺术上的一个创新。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结合的演奏,对民族风格的体现同样有着积极意义。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钢琴音乐无论是风格还是审美观、艺术观、哲学观都迥然不同,但两者交相辉映的结合带给听众一种新的听觉感受。

四、中国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美学意蕴的表达

我国的古曲艺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我们应充分发挥我国古曲中的风格和特色,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的结合,产生了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钢琴音乐中所表现的是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和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对“真”“善”“美”的追寻。

中国钢琴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新形势下的中国古曲音乐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给人们在听觉上带来了新的体验,中国钢琴音乐以其鲜明独特的古典风格,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国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性。

结语

中国古典音乐的继承与发扬,需要创新。大家都知道中国民间故事《梁祝》,无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感人的爱情故事,还是《梁祝》的古琴曲,都被世人所津津乐道。《梁祝》的古琴曲虽然很好听,但一种乐器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改良后的《梁祝》,无论是用小提琴、钢琴、二胡、古筝单独演奏的,抑或是小提琴与古琴混合演奏的,所表现出的依旧还是《梁祝》所具有的浓浓古典气韵及作曲者所想表达的内心情感,但是却更为生动。

(注:本文为2012年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相关成果,项目名称:《中国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的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2B072)

参考文献:

[1]张静薇.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2]吴雪蕾.根据传统器乐曲改编钢琴曲探索民族化的钢琴音乐语言[D].江西师范大学,2007.

第9篇: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范文

的造型艺术。音乐与建筑按照各自的要求和规律发展,看似毫无关系的两种事物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浪漫主义结束,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诞生了一大批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尤其是音乐与建筑艺术,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中最纯粹的艺术作品。

2 古典各时期音乐与建筑的对比

古典时期按时间顺序分为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诞生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与建筑形式,接下来通过对这古典音乐与建筑的风格演变进行对比,找到音乐与建筑的内在联系。

2.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与建筑

2.1.1 音乐成就

(1)在古希腊神话中,重神之王宙斯的9个女儿是负责掌管音乐等艺术门类的“缪斯”女神。因此古希腊人就用女神的名字“Mousa”(缪斯)作为“音乐”的代称,这也就是流传至今“music”一词的来历。

(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纯律理论,他根据弦的长度计算出了当时所使用的一切音程,这是音乐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

(3)大约在公元前5到公元前4世纪时,融戏剧、音乐、舞蹈、诗歌为一体的综合形式——古希腊悲剧与古希腊喜剧出现了。

(4)古罗马的音乐基本沿袭了古希腊音乐的形态。他们主要用于祭神仪式、婚宴典礼及军队凯旋仪式。

2.1.2 建筑成就

(1)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山门、雅典娜神像。

(2)罗马:万神庙、大角斗场、古罗马公共浴场、古罗马住宅、古罗马广场。

2.1.3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

(1)音乐:固定的调式,如多里亚调式、弗里吉亚调式。

(2)建筑:固定的柱式,如多利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3)共同点:固定不变。

2.2 中世纪时期的音乐与建筑

2.2.1

音乐成就

(1)这一时期的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宗教类型的音乐泛指的是葛丽果圣歌,此为单音音乐的作品,一路发展下来就成了後来的弥散曲、安魂曲。

(2)世俗音乐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一些没落的贵族阶级,其实内容大部分都是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在教堂里演出。

(3)连年的战争加上宗教的禁欲主义,音乐内容与形式以宗教为前提,在通俗音乐与宗教音乐夹杂抗争中发展。

(4)中世纪的音乐发展无疑是整个音乐史发展中禁锢最多、最灰暗的一段。

2.2.2 建筑成就

(1)罗马风:基督教堂、封建城堡、教会修道院。

(2)哥特:比萨主教堂建筑群、佛罗伦萨主教堂、威尼斯的总督府、阿尔罕布拉宫。

(3)拜占庭:圣索菲亚大教堂。

2.2.3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

(1)音乐:多为教会音乐,单音节、无和声、无伴奏、清唱、齐唱。

(2)建筑:多为教堂建筑,理性、禁欲、有节制、朴素、多用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

(3)共同点:朴素禁欲。

2.3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建筑

2.3.1 音乐成就

(1)这个时期的结束比开始有更为明确的定义,不像其他的艺术类别。在15世纪初的音乐表现上没有明显变革,因此说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是逐渐变化的。

(2)早期文艺复兴音乐作品主要是对第三间隔的依靠作为和音。从12世纪开始的复调音乐在整个14世纪变得更为细致而不依靠声音来表述。15世纪初的音乐趋向简单,声音致力于平滑。

(3)到15世纪末,复调宗教音乐又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和当时发展极致的绘画有所关连;接下来到16世纪早期,音乐又开始简单化了。

(4)在16世纪晚期的音乐,尤其是小曲,趋向于更加复杂和半音音阶的趋奉。此时在佛罗伦斯,音乐家也开始转向古典流派,他们试图通过挽诗的形式恢复古希腊的梦幻化的音乐形 式。 2.3.2 建筑成就 (1)早期:弗洛伦萨大教堂、鲁奇兰府? ? (2)兴盛:圣彼得堡大教堂、法尔尼斯府? ? (3)晚期:维琴察的巴西利卡和圆厅别墅。 2.3.3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 (1)音乐:提倡人文主义,描绘世俗生活情景、表现诗意的画面。

/> (2)建筑:批判神权、肯定人性、把人的比例融入建筑,多用线条轻快的尖拱、造型俊秀的小尖塔、飞扶壁、彩窗。

(3)共同点:人性解放。

2.4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建筑

2.4.1 音乐成就

(1)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

(2)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

(3)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

(4)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音乐之父,维瓦尔蒂凭着他的《四季》一举成名天下知,亨德尔是旋律大师,他的作品有一种优雅,他们所留下来的东西是巴洛克时期的一大笔财富。

2.4.2 建筑成就

(1)早期:罗马耶稣会教堂。

(2)中期:罗马波罗广场、圣卡罗教堂。

(3)晚期: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

2.4.3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

(1)音乐:多用装饰音符、分声部和声、节奏强力跳跃、华丽、强调起伏和速度、表现壮观场面。

(2)建筑:炫耀、多用贵重材料、追求新奇、装饰、色彩鲜丽。

(3)共同点:装饰华丽。

2.5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与建筑

2.5.1 音乐成就

(1)广义是指西洋古典音乐,狭义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 -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

(2)因为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都在维也纳,因此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3)“交响乐之父”海顿的小夜曲,“神童”莫扎特的奏鸣曲,以及“乐圣”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

2.5.2 建筑成就

(1)早期:维康府邸。

(2)中期:卢浮宫东立面、凡尔赛宫。

(3)晚期:巴黎残废军人新教堂。

2.5.3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

(1)音乐:严谨、典雅、端庄、像黑白电影和版画一样。

(2)建筑:以古典柱式构图为基础,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

(3)共同点:理性主从。

2.6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建筑

2.6.1 音乐成就

(1)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

(2)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重视戏剧,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3)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4)初期:舒伯特和柏辽兹。中期: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巅峰: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晚期:、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

2.6.2 建筑成就

(1)前期:英国议会大厦、曼彻斯特市政厅。

(2)后期:威斯敏斯特宫、圣吉尔斯教堂。

2.6.3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

(1)音乐:强调自由、奔放、像一幅水彩画和油画。

(2)建筑:强调个性、自然主义、追求超凡脱俗、趣味和异国风情。

(3)共同点:自然趣味。

  3 古典时期音乐与建筑的内在联系

3.1 感性层面

在古典时期,往往是先出现新的建筑风格,然后再出现新的音乐风格,在一段时期内,音乐的风格与建筑的风格在表象特征上是基本一致的。

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古典音乐与建筑的风格

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风格不管怎样变化,调子总是灰色的,充满信仰,压抑而厚重。 古希腊罗马时期风格是固定不变,中世纪时期风格是朴素禁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是人性解放、巴洛克时期风格是装饰华丽,古典主义时期风格是理性主从,浪漫主义时期风格是自然趣味,整个古典时期的音乐与建筑的风格就是从理性到感性,再从感性到

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变化过程。

3.2 理性层面

先有建筑风格,后又音乐风格的原因不难理解,建筑往往是在创造一种生活,而音乐往往是在描绘一种生活。建筑师把对生活的理想用建筑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当音乐家游走于一种新的视觉形象中时会有新的灵感来源,再通过音乐语言把这种灵感表现出来。

而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的音乐与建筑的风格总是表现出厚重感的原因在于,西方文明一直处在一种宗教的氛围当中,不管是创作的起点还是终点,总有一端是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整体的风格不管怎么变化,仍然有很沉重的感受。文化或是文明是有惯性的,不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总体上虽有变化但仍是一种延续。

整个古典时期的音乐与建筑风格的转变呈现出这样一种特征的本质原因在于人性的变化。当人性过分的理性时,就需要一种解放,当人性过分的感性时,就需要一种束缚,人性的发展就是在两种变化之间徘徊前进。而音乐与建筑就是人性变化时的一种外在反应,人通过这些表象事物来抒发自己对新生活的理想。所以在整个古典时期,音乐和建筑会在一个时间段内,风格都极其相似,也可随着人性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反的特征。

结语

通过对古典时期音乐与建筑的特点进行对比,找到了它们在每一段时期内的共同特征和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在同一时期内产生共同的特征是因为人们对生活共同的向往,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特征是因为人性的变化。不管是音乐还是建筑都是人的创造物,它是人在一段时期内内心愿望的外在表现,必然会在特征上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这也就是为什么音乐和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人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德)谢林.艺术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