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对古典音乐的感受精选(九篇)

对古典音乐的感受

第1篇: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古典音乐;欣赏;大学生;审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13-01

古典音乐是过去时代流传下来的典范(或经典)的音乐,但特指以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代表的音乐。就广义而言,该词在使用中常有几个层次的内容:1.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往前追溯一至二个世纪,包括文艺复兴(1430-1650)以来所有欧洲著名音乐家的创作。在这个意义上,古典音乐是指19世纪初叶以前的音乐,区别于浪漫乐派的音乐。2.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往后顺延一个世纪,将浪漫乐派、民族乐派以及有其他倾向的大批作曲家创作包括在内。在这个意义上,古典音乐是指20世纪以前的音乐,有别于20世纪以来现代乐派的音乐。3.将20世纪以来的某些音乐也划入古典音乐的范畴。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不能缺少的语言,也是人类灵魂的升华。从原始人不断抗拒自然界的威胁以及漫长的艰苦劳动中提炼出最早的音乐,到现今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不能不说是一个文明的奇迹。古典音乐是音乐文化的结晶,它包括交响乐、奏鸣曲、清唱剧、管弦乐、歌剧、协奏曲、器乐独奏曲、室内器乐重奏曲等。古典音乐与严肃音乐成为同义词,与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成相对的概念。古典音乐具有较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艺术形式上较为严谨完美,包含着较多的教育和审美意义。所以,欣赏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多年古典音乐的教学实践,总结古典音乐欣赏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古典音乐的官能欣赏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知道:最容易进入古典音乐殿堂的就是官能的欣赏,即满足于音乐的直觉感受。也就是说你觉得旋律优美动听或者有振撼力的古典音乐,给学生以力量、振奋精神的古典音乐;或你认为是好的声音、好的音乐可不必考虑其他的内涵。如果有一套较好的音响,学生就更爱听,听得轻松,听得舒服,时间长了学生就很快跟着你进入古典音乐的殿堂在教学中可以以这种基本意识来引导学生进行古典音乐的欣赏。例如,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舞剧的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学生可以从该舞剧的音乐中感到轻松活泼,在聆听音乐时学生都能将“天鹅湖”优美、典雅的元素联系起来,把“天鹅”的美丽、活泼、天真的元素联系起来。所以说优美动听的旋律、有振撼力的古典音乐,刺激了学生的直觉感受,使他们的直觉感受得到了满足,这就是古典音乐的官能欣赏。长久坚持就能提高大学生对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古典音乐的情感欣赏

再进一步就是古典音乐情感的欣赏,也就是通过感受古典音乐的各要素,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主题加以了解分析。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奏是音乐中要拍弱拍强的周期性律的重复进行,基本的节奏所表现的风格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如慢三、慢四一般表现抒情、优美。在曲式表现上圆舞曲表现活泼;进行曲表现有力度等。

旋律也称曲调节,高低起伏的音乐是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发展起来。我们让学生欣赏古典音乐过程中,要让学生思想跟着旋律走,欣赏感觉就容易找到,古典音乐的思想内涵就会清了,也可以从古典音乐的思想内涵中对学生进行审美的能力培养。如水平进行时的旋律表现温柔和优美、宁静;级进和跳进时就是主题推向高潮,表现兴奋、激动和进取;下行时的旋律一般表现激烈转为平静等。

和声也称和弦的应用,一般古典音乐都是多声部的音乐,如果说旋律是横向发展进行,和声就是纵向进行的。如此一来,音乐就丰满起来,也有了气势。音乐力度、速度等这些要素我们可以适当学习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得以掌握。古典音乐作品的曲式、和声、主题是十分规范严谨的,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去体验理解。引导学生凭着兴趣进入古典音乐情感的欣赏也是不难实现的。要注意在教学中,学生应在学习一定音乐基础之上进行古典音乐的欣赏,才能全面的理解古典音乐的内涵,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古典音乐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理解古典音乐、欣赏古典音乐,将有利于提文化修养素质、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一、古典音乐的简介

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帝,《吕氏春秋仲勇记古月篇》曾记,皇帝令伶伦做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至昆仑之阴,取竹之邂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但是,经过无数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远远超过了皇帝所在的岁月。在河南所发现的古音乐仪器16支骨笛,据考证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可见中国古典音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自有音乐的创作以来,经历无数音乐家的变更和创新,中国古典音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奇特的风姿,因其古典优雅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奇异多变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音乐从其概念上讲,是区别于古典音乐的。广义的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洋古典音乐,其复杂多变的创作技巧以及蕴涵的深刻内涵,有别于民俗音乐。而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民族风俗、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在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指引下,音乐所体现出的是一种高雅、静谧的内在美,其中蕴含的思想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二、古典音乐中的古典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音乐是利用文字来记谱的,宫、商、角、徵、羽与简谱中的1、2、3、5、6相对应,而在周代时形成七音阶,新增变徵和变宫虽然七音阶早已经形成,但是古代的音乐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为主。在《诗经》《楚辞》以及之后的唐宋诗词元曲等,都具有相应的谱被乐队所演奏。但是,由于时代原因,演奏音乐的艺人几乎都处于社会的下层,如宫女、舞女等,因此,音乐才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和流传。所以中国古典音乐是与中国古典文化紧密相连的,它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诗情画意的美,音乐体现的意境较之文学而言,增加了音律的听觉效果,更能引起人们心中的情感和共鸣。诸如《关山月》《陇头吟》《阳关曲》等众多诗词,也作为民歌而广为流传,并以琴歌的形式得以保存。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征,某些淫词艳曲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中国古典音乐从旋律与和声来看,是追求旋律和节奏变化的。其形式就如同旋律勾勒的中国画,清新自然。同时中国古典音乐是古人情感之音的写照,如对恋人的思念之音,对自然生命的向往之音,对祖国山河壮丽雄伟的感叹之音等,无不体现了古人心中的情愫。然而,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化相通,都蕴含着古人浓厚的山水情結,因此,古典音乐总给人一种蜿蜒动听、细水长流之感,一些琴瑟合奏或独奏中,虽然没有惊人的场面,然而却是能让人回味无穷的,在音乐中能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如遇知音般难舍难弃。而正是这样一种心灵上的艺术,使人们通过音乐能够体悟到自然之音在心灵深处的回旋和萦绕,意蕴深长,难以言表,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莫过于此。就如静水深流,意蕴在婉转流淌的同时,蕴含着不可言说的激情,平淡中透着新奇。

三、古典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第3篇: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古典音乐似乎也具备某些这样的特质。比如,在其诞生之初,同电影一样也在帮助人类探索未知的听觉世界,而且时至今日,发展到现当代的现代音乐也同样承担着探索和拓宽全人类感知力的重任。再比如,每次听到古典音乐或是谈到古典音乐,心底也总会不由得将它与“经典”二字相联系,脑海泛起的阵阵波澜也总与自己曾经被“经典”打动的一段段听觉回忆有关,而诸如此类的回忆也都被深深地印上淡淡的怀旧味道。也就是说,在我们内心深处,此时的古典音乐已经不止是一首音乐,它还夹带了我们个人对它的感知,以及产生这样那样的感知时周边的种种境遇。当我们听完一首音乐,关上唱片机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包括听觉与感知也同时都被打包封存在了我们的记忆里。这样的记忆比原本音乐本身来的更加珍贵与生动,是真正独一无二的独家记忆。那么,也许历经数年之后的某一天,当再次聆听同一段音乐的时候,曾经初次相见的震撼或许已经历经沉淀,变得不再娇艳,却多了一份厚重,而这一份厚重的感受往往正来自音乐本身加上你的那份独家记忆。

何谓古典音乐?广义上是指诞生于中世纪至十九世纪末的音乐,包括了巴洛克、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等不同时期的诸多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乐器编制的音乐。而我们现在狭义的古典音乐,大多特指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即有着复杂配器、庞大乐器编制,由大型交响乐队演奏,产生宏大听觉效果的音乐。有着这样特质的音乐,无论是真正的古典音乐,还是依照这种特质专门为电影创作的电影原声配乐,都在电影音乐中占据着其他风格音乐无法替代的地位。而这种地位也随着电影的发展悄悄发生着变化。

远在无声电影时代,古典音乐是伴随影像画面唯一的听觉伙伴。当卢米埃尔兄弟首次用一道神奇光束将火车进站的影象投影在银幕上时,惊讶不已的观众听到的却并不是火车发出的汽笛声,而是谐谑、典雅的欧洲古典音乐。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流行在电影放映的同时,临时根据不同风格的画面,搭配上现有的风格大致与之匹配的音乐由演奏家现场演奏,来填补无声电影听觉上的空洞。这种用古典音乐充当电影画面音乐伴奏的形式,伴随着电影走过了最初的三十年默片时代。

进入有声电影时期后,影片中的听觉形象除了音乐之外,增加了语言和音响效果。这时的电影艺术由于技术的提高,对电影音乐的要求也逐步细化,突现出电影音乐的非独立性。用来配乐的音乐需在创作构思伊始,就要结合电影的总体构思、结构与画面视觉形象等因素进行设计。能否与画面更好融合变得比音乐本身的可听性更加重要,听觉与视觉的有机结合,使音乐成为与画面互帮互助的“搭档”。音乐既不能过于寡淡而不足以烘托画面想要表达的情绪,又不能太锋利突出过于“抢镜”,喧宾夺主冲淡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任何一方面有所缺失,都将导致电影整体效果的损失。所以,电影配乐者需要关注的内容变的越来越多,时代再也不允许用现成的古典音乐直接充当全部电影配乐,由此,为电影专门创作的配乐应运而生。在电

影的国度里,音乐终于经历完从为画面“搭把手”的伴奏,到作为“搭档”配合电影的创作的角色转换。

十分有趣的是,即便专门为电影而创作的配乐可以更好地满足画面对音乐的种种需求,而且利用古典音乐充当电影配乐有着一定的危险性,例如音乐本身的“气场”可能会干扰观众对电影本身或导演意图的理解,或由于一首古典音乐本身,根据篇幅及曲式结构的起承转合关系所固定的情绪发展节奏,作为配乐时不能随着电影剧情发展的节奏随心所欲任意调整,但古典音乐固有风格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画面风格等诸多需克服的困难,古典音乐却从未退出过电影配乐的舞台。相较电影诞生之初,古典音乐占据绝对地位的时期,在音乐形式创新和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流行、摇滚等各类音乐在电影配乐沃土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今天,古典音乐仍稳占一席之地,更加印证了它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位置。

众多成功运用古典音乐作为电影配乐的现代优秀电影作品,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古典音乐的无可替代,像一种符号、一种味道,一种印记,深刻又沉稳地温暖了每一帧画面,感染着每一个经历它的人,如同母亲,或是一位睿智的老者,使人不知不觉敞开心扉,卸下防备,开启心灵如婴孩般敏感的感官感受力。它不同于其他同样也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它没有新创作音乐所带来的全新听觉的感官刺激,却以不带攻击性的感染力,打出这张攻无不克的温情牌,可谓仁者无敌。也许,这就是怀旧的力量。

问题是,音乐的自律性决定了它就是纯粹凭借旋律和节奏等音乐元素相组合,需经过听者在感官经历过程中加想和想象,唤醒内心感受,从而达到表现相关主题的目的。正所谓“声无哀乐”,音乐的情感并非客观存在于音乐中,而是主观存在于每位听众的情感记忆中。好的音乐,就是能瞬间找到并打开你心中封存那种记忆的那只箱子。换言之,不是音乐直接表现了某种感情、画面或场景,而是在听众构想的帮助下,在感官经历的过程中逐步构筑起来的。古典音乐更是以一个完整的曲式,层层铺垫递进渲染直至曲终,从而表达一个完整的作曲家意图展现的精神内涵。这样看上去,当古典音乐作为电影音乐时的非独立性,与它本身的自律性之间的确存在矛盾之处。

其实,不仅是古典音乐,电影本身与它的观众也存在着某种潜在的矛盾。假如我们以开放、宽松、尊重的态度看待电影音乐中的古典音乐与古典音乐本身,勇于腾出完整的一颗心,用来像孩童般不加保留地接受这电影带给我们的一切感受进入我们的身体。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内暂时忽略电影本身,忽略古典音乐本身承载的其他与电影无关的内涵,忽略我们先前已经固有的成见,或许这些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

只需要把古典音乐交给电影,就像爱情一样。

第4篇: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1古典音乐概述

古典音乐流行于17501820年之间,是欧洲的主流音乐也被称为维也纳古典流派。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都是古典音乐的著名作家。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初中生都喜欢听流行音乐,似乎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节奏。其实,在闲暇之余不妨听一听古典音乐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而要想听懂古典音乐就要具备一定的古典音乐知识,从而从内心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

1.1海顿

海顿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他的形式和風格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风格精致、充满想象力且非常幽默;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材料进行创作。他的语言简朴、明朗,没有太多的戏剧性。他的著名作品《颂歌》曾献给奥地利皇帝,如今是德国国歌,尽管海顿没有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出名,但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成就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的[2]。

1.2莫扎特

被称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他的作品甜美、活泼,突出作品的层次感。莫扎特最大的特点是他可以在一首优美的乐曲中让观众感受到悲伤和痛苦,到如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他的作品形式高雅、简洁,具有强烈的美感,但他作品真正的魅力在于表达了人性与自由。

1.3贝多芬

被称为交响乐之王和乐圣的贝多芬是从古典到浪漫的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他的作品充满英雄气概、热情、奔放。贝多芬的一生坎坷,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自信和奋斗的精神。被后人评价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他的作品有《第六交响曲》、《献给爱丽丝》、《命运》、《欢乐颂》等。

2教学策略

2.1明确目标引热情

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当下初中音乐课程的首要目标,这样能够大大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为了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音乐课程的针对性,古典音乐鉴赏课程要结合教材,让学生通过教材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感。而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教材,挖掘每一首古典音乐中的精彩部分和独特的抒情方式,这样才能在古典音乐鉴赏课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鉴赏课上得到美的洗涤。

2.2良好关系保兴趣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互助,与学生做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相互促进,相互进步。还要求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老师,做到学进去,讲出来。那么,在音乐课下,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慢慢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对以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不作考核的音乐课,学生对待这么科目的态度会比较随性,学不学完全看心情,音乐教师就更应该要多和同学交流沟通,在平常的师生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对生活和人生的意义,以促使他们对音乐课的保持兴趣。

2.3以点带面破围栏

在古典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音乐教师表示:学生们上鉴赏课时都无精打采,不得其意,一脸苦楚。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这样的表现,完全背驰了音乐鉴赏课 得到美的熏陶 的宗旨。音乐课应该是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畅快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体会到音乐的美感的。笔者尝试过组成一个音乐兴趣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锻炼他们的自信心。同时笔者发现,也这样一个兴趣班能起到带动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音乐,之后,在古典音乐的鉴赏课上能身心投入到其中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

2.4多开活动促了解

为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可以多举行音乐艺术节、音乐会、演唱会、音乐剧等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帮助初中生锻炼音乐鉴赏的能力。初中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对音乐的魅力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古典音乐的典雅精致会有很深刻的认识。

2.5优化教学体美感

在古典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例如情景法、悬念法、开门见山法等,从而确保音乐鉴赏课生动有趣。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并帮助其理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们进行思考,对古典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觉得古典音乐鉴赏是轻松有趣的,还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从而缩小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更能让学生在古典音乐鉴赏课堂上敞开心扉,用心去感受古典音乐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

第5篇: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音乐;美学;价值

“古典”一词被翻译作Classical or Classic,体现了古典中蕴涵着的典范之义,由此也将古典的概念延伸至美学价值观[1]。音乐一直以来用它的和谐之音、美妙之乐给聆听着带来生理、心理层面的诸多感受。中西方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演变,音乐的意境、体裁、表现力等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典范亘古永恒。笔者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范畴、形态、美学观念、文化精神等方面浅论中西方古典音乐之美学价值。

四、论古典音乐范畴的美学价值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在中西方的范畴求同存异。首先从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然而即使在国外,对于“classical music”一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自于对“古典音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

中国古典音乐最基本的要素为节奏和旋律,分为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并能反应现实生活的艺术。最早的器乐记载于大禹《大夏》中的籥,最早的声乐黄帝时《弹歌》。相对应的表现形式为器乐作品、声乐作品和综合作品。在中国古文明时期就存在音乐的流传,在春秋时期,更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发展之势,而那时的欧洲音乐相对落后很多。西方古典音乐经历了早期、中期和盛期三大阶段。

二、论中西方古典音的形式形态美学价值

四音音列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体系调式构成的基础与中国古典以三音小组为核心的五声性存在不同。四音音列构成西方古典音乐的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中国古典音乐的“宫、商、角、微、羽”五种五声调式,有“五声、七声”。多声部的组织方法或规律的处理和思维方式,中国古典音乐多为横向伸展的线性思维,表现多为单声;而西方能兼顾纵向配合的网状体力思维,表现注重主旋律于其他部分的和声。节奏方面,中国古典音乐在此基础上多有变化,创作者的自由空间较大,西方音乐强弱拍交替均匀规律。中国古典音乐更注重意境的呈现,如中国古典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堪称意境美的典范,曲调清新优美,以琵琶表现江楼钟鼓和急浪拍岸、二胡重在渲染淡远之情、古筝的跳跃舒缓似汩汩水流、舟子晚归、渔歌互答的悠扬之美被洞箫表现的淋漓极致,各种乐器围绕同一主题,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意境追求的美学价值。西方音乐重在求真和开拓,音乐的形态表现上纵横兼顾使得旋律更富饱满的立体美感,结构上也能有效的做好多层次、首尾呼应。如《第三交响曲》以它独特内涵和恢弘气势极大的推动了传统的前进步伐。贝多芬增加了乐队编制,创新结构,通过浮点音符、调性对比、运用赋格复调展开主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达到高潮,是音乐动人心魄,体现出较高的美学价值。通过对中西古典音乐审美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中方注重“神”、“意”,而西方重实体,重“形”,由此产生的美学审美的观念就具有较大的不同。

三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美学观念的美学价值

西方古典音乐以模仿论为主体的美学观和艺术观,强调了源于生活的对比性和戏剧性孕育于音乐艺术表现形式,音乐中的冲突表现以及对抗性的表达在中国古典音乐中比较少见的。18世纪,西方音乐崇尚自然与理性的美学观念和具有启蒙思想的人性张扬。探索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寻求理性意识的和谐性、秩序感成为这个时代美学思考和艺术审视的主要内容。在中国音乐史上,“中”“和”的美学观念一直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儒家提倡恬静淡雅的中和之乐,道家则主张法天贵真的自然之乐,不难看出,都将和谐作为一种音乐审美的崇高理想。不难理解以“乐”为“礼”的应用,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规范、和谐发展的观念在中国音乐的情与景、虚与实、明与暗、隐与显等辩证认识中相互渗透。西方强调善与美对比,音乐则注重善于美的统一。礼乐互动,礼兴乐盛才是中国古人理想的文明社会。在中国古典音乐中,表现“和谐美”的作品非常广泛,其中古琴曲《流水》神与形并茂、情与景交融,将自然的生命力表达的充分饱满,使聆听着崇高感情得以升华。音乐节奏自然流畅、玩转跌宕,感受着油然而生无限遐想、犹如身临其境,这些都源于音乐中运用和谐美而表现出的艺术魅力。《流水》曾被美国携带到太空船上,向宇宙发射以寻求其他高级生物,也加体现出其美学价值无限延展[2]。

四 论中西方古典音乐之文化精神的美学价值

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了哲学、生活,音乐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动力性,艺术创作中充分吸取生活素材。如海顿吸取采用德国、奥地利民间音乐音调、句式、结构、风格来创作的《G大调第94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乐句方整、和声简朴,风格简洁、清新。莫扎特《魔笛》中采用德国、奥地利民间风格、通俗歌曲、新教圣咏式音调而取得很大成就。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的淳朴是他对大自然热爱的自然表达[3]。

中国古典音乐更显简朴精神,注重的是“神”似而非“形”似。中国古典与哲学、中国文学渊源深厚。先秦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总是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如《乐府》、隋唐的变文、唐代的律诗、宋代的词牌、元代的戏曲,音乐同文学交相辉映、共同发展。中国的古典乐曲基本上都是标题音乐。每一个标题后面都隐含着一段文学的叙述和描绘。如《琴赋》、《苏武牧羊》、《高山流水》、《胡笳十八拍》、《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山居吟》、《渔舟唱晚》、《阳春白雪》等等,感受这些古典音乐,带来轻松愉悦,领悟真善美意境。

中国古典音乐对于创作人的个人素质要求高,所谓琴、棋、书、画四艺兼得,而代表音乐的琴位居首位,可见其文化地位之高。中国文化往往体现着以生命为本体,注重“中”、“和”,而西方文化类型属于空间型,不像中国的时间型文化体系,西方的这种空间型文化更加固定,且思维方式也多立体感。中国文化没有空间型的束缚,更彰显时间的无边际、无限延伸,因而在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处理上多体现出流线型的创作模式。这也是中西方古典音乐美学差异。

总结中西方古典音乐之美学价值,体现在其涵盖的范畴、音乐表达的形式与形态、音乐美学观念以及文化精神对美学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Neal Zaslaw. Music and Society in the Classical Era [G] / / Neal Zaslaw ,The Classical Era: From the 1740s to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89.

第6篇: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一、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简介: 流行音乐,大家都很熟悉,就是popular music。大范围的流行的,能够让广泛的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流行音乐包括国外的、包括国内的,不再是简单的作词作曲就能完成一首歌。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者都是青年一代;多数的流行音乐的都是以青年们的情感主体为主;多数的流行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大众流行的乐器,比如吉他;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贴近大家心灵,不要求高雅的情操和精湛的技术。流行音乐作品就像他所说的只是“流行”,并不能***长久的保存它的经典。从《纤夫的爱》、《朋友》、《同桌的你》到《天黑黑》、《黄昏》、《他一定很爱你》,无数的流行音乐雨后春笋似地出现,隔一两天就有新专辑。从邓丽君、尹相杰、刘德华到张惠妹、周杰伦、阿杜,无数的歌星献给人们无数美丽的音乐。 古典音乐,起源很早,就是classical music。从巴赫、海顿一直到李斯特、约翰•斯特劳斯,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古典音乐为什么能够久胜不衰呢?那是因为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能够震撼心灵、更能让人记住。多数的古典音乐的创作都是经典,没有很强的艺术天赋的人是创造不出经典的古典音乐的;多数的古典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古老的民族/西洋乐器;多数的古典音乐都是权利和品位的象征;多数的古典音乐有着高雅的艺术情操和精湛的演奏技术。古典音乐有很多作品家喻户晓,像《命运交响曲》、《梁祝》、《星星变奏曲》、《婚礼进行曲》、《蓝色多瑙河》、《爱之梦》等等。古典音乐里有着很多辉煌的创作家,像 音乐巨人——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音乐神童——莫扎特,交响乐之父——海顿 等。他们多数都有着平凡的一生,并不富裕,也并不渴望富裕,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对比:

每一个人从内心都会肯定古典音乐的魅力,只是有时还认识得不很透彻,才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这个“认识”不但包括对音乐的领会力,还包括教育程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使是肖邦,他休闲的时候说不定也会乐意听听迈克儿的热血作品,因为当时他为能休息而兴奋不已,需要比钢琴曲更激烈的东西来表达。

三、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探讨: 为什么从过去的只听钢琴曲、交响乐,转变到现在兼容并包的局面呢?因为流行音乐的感情蕴涵非常浅显,能够瞬间唤起听众的感情。因此,听众不需要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环境,就可以直接进入到主创人员创设的情景中,从而达到与演唱者一起激动、一起忧伤、一起回味悠长的境界。流行音乐的流行就是因为它实在太大众化,根本不需要你有任何的条件,是完全的大公无私的音乐。如今的社会节奏日趋快速,大量信息的广泛传播需要及时处理,商业谈判分秒必争,学习生活如同绷紧的弦。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张,需要以音乐来加以调剂。这种情况下古典音乐那种深深埋藏的韵味怎么会是享受呢? 一位音乐爱好者拜访了一位友人,她家中的光碟数目绝对是瞠目结舌,但找不到任何音乐盛典、外文歌曲,哪怕是老一辈歌唱家的单集、合集。“您认识李古一吗?”“听说过李双江吗?”甚至,“你知道蔡琴和高胜美吗?!”摇头,自始至终。已经忘却了近似常识的音乐知识。这也是沉迷流行音乐,不听古典经典带来的后遗症。还好,像这些还未引退的老一辈歌手还有人认识,伟大巨人贝多芬一生的事迹未被遗忘。 中学是性格爱好形成的时期。目前迷恋流行音乐而不能自拔的大多是十几岁的初中、高中生,试想他们一旦迷恋流行音乐而彻底排斥古典音乐。没有正确的引导,青少年追星简直到了

不可思议的地步。这就更是流行音乐的悲剧了。不过我承认,被追星追得不可思议的大多是实力超群的,像刘德华、周杰伦等,的确是优秀。但现在不但世界是在多极化发展,音乐界也在!还有这么多古典经典被抛弃,不知当人们都忘却了古典音乐的时候,音乐界是个什么样子。

第7篇: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音乐课堂 流行音乐 古典 审美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4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流行音乐进课堂既是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的有效途径,又是时代的需要。作为音乐教师,如能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将其恰当融入音乐教学当中,将会给音乐教学以及孩子们的成长带来非常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 流行音乐中的古典魅力

纵观华语乐坛,以周杰伦为例,作为新一代小天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音乐里的技术含量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高的。《威廉古堡》中管风琴弹奏的和声进行运用了教会调式风格,尤其体现在结尾和终止。另一位深受美国音乐文化熏陶的音乐人王力宏,我们在聆听他的作品《心中的日月》也不难发现整首歌曲的民族风格,虽然在高潮处用了一个离调和弦,但丝毫不影响整体风格,反而使其锦上添花。华语乐坛传奇歌手邓丽君,由她的唇齿间婉转流出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到“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这些歌曲的流传成功地让她在华语乐坛中占据了不可取代的地位,这也得益于古人在文化上的积淀。由此可以看出,对古典文化的追忆以及对古典曲风的依赖是流行音乐复古现象的主要渠道。

二 流行音乐中对古典文化的传承

“诗言志,歌咏言。”歌为心声。古典音乐通常没有歌词,通过音乐曲调和旋律来表达情感,在表现形式上注重乐式,更突出音乐的基本元素,结构更严谨。而流行音乐对于情感表达又有了另一种方式,那就是歌词,作为植根于本土文化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在词的谱写上有相当一部分融入了古典元素,有了极其浓郁的古典韵味,这一类歌曲往往能凭借其古韵犹存的曲调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受到人们格外的青睐。

1.融入典故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中融入古诗词、民间传说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指向的歌词,逐渐为当今中国流行乐坛所推崇。

年轻人非常喜欢周杰伦的《发如雪》,“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这里就涉及流传千古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殉情,双双化蝶的爱情绝唱,及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里宝玉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典故,意思是不管有多少女子,我只娶其中的一个,只有明白了其中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体味到歌曲里那种坚贞不移,忠心专一,情比金坚,感人肺腑的爱情,心灵得到升华,从而得到感情和道德的熏染。

2.运用诗词

歌词多用文白兼杂写成,融入古诗词、民间传说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指向的歌词,使歌曲具有一种古朴典雅的美学意味。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词谱曲而成的《但愿人长久》曾多次被翻唱,经典再现。一首经典好歌,曲风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内容的配合是不尽完美的,甚至它流行的广度与宽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歌词内涵,只有蕴涵文化底蕴的歌曲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 流行音乐中融合古典曲风的创新

1.古典曲风的融入

早在20世纪,格什温就创作了所谓在古典音乐中渗入爵士味道的作品《蓝色狂想曲》。《蓝色狂想曲》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类似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再看当今时下流行的周杰伦的《东风破》,歌曲以R&B风格为主基调,加入了中国古典乐器琵琶和二胡的演绎。R&B的全名是Rhyhtm&Blues,一般只译作“节奏布鲁斯”。广义上,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于黑人的Blues音乐,是现今西方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基础。而琵琶曲则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民乐,两者的结合既可看作是中西合璧,又可以视为古今交融。所以整个曲调在呈现出一种古韵悠远的感觉之外,又糅有Blues的现代感和流行感觉,这种独特的曲调在听觉上不但有很强的刺激性,同时也满足了年轻一代在追求时尚和保留自身民族性上的双重需求,再加上词曲的古典语言和其中所体现的古韵的优美意境,这也许便是它广为传唱的奥妙所在吧。

2.曲风多元化创新

王力宏的《在梅边》,从中国古典戏曲的昆曲中得来灵感,在嘻哈的说唱中加入了昆曲《牡丹亭》的唱腔和唱段;卜学亮的《子曰》,是将春秋时期的古文,用源于黑人的HIP-HOP音乐说唱方式来演绎;周杰伦的《我的地盘》和陶的《苏三说》都从国粹京剧中吸取营养,将其与R&B,HIP-HOP两者相糅合,两首歌都各有千秋;陈升的《北京一夜》将京剧与摇滚乐相结合,用京剧的唱腔来唱摇滚,再配上电子乐器金属的质感,听来颇具震撼;周杰伦的《以父之名》中意大利歌剧元素的运用,通俗与美声唱法的交替互融。ILDIVO美声绅士组合与Toni Braxton的经典合作《Time of our lives》作为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主题曲,更是通俗与美声完美融合的听觉享受,令人耳目一新。

SHE的《不想长大》的旋律借用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并用电子和声把交响乐改成一首颇具现代风格的歌曲。同时,在莫扎特原有的《第四十号交响曲》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细节上的改动,对旋律作了调整,使整个音乐没有交响乐的拘束和庄重感,配上符合现阶段思想的歌词,在群体中广泛传唱。在教学歌曲《渴望春天》的学唱时,导入过程摒弃以往设计的朗诵导入、春天景色图片或者视频导入等,将SHE的《不想长大》这首流行音乐设计到导入环节,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随之变得活跃。然后,由这首歌曲的旋律引出莫扎特的《第四十号交响曲》,然后是关于作者的介绍、音乐风格、代表作品等。这样就把《渴望春天》这首歌曲自然地引入了课堂。通过这样与流行音乐相联系的导入方法,极大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以及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哼唱。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了学生好奇、感情宣泄、期待关注、理解等各方面的心理需要,又让学生对课程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古典的魅力,古典对于音乐创作人的影响之深远。当我们置身于潮流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当我们发现本民族文化在接受外来文明冲击时,古典文化成为时代留给我们的文化标签,正如律诗之于唐,词曲之于宋元,小说之于明清。

四 结束语

古典音乐,过于刻板的表演形式阻碍了它的流行,古典音乐似乎更多的是出现在音乐厅等高档幽雅的场所,流行音乐用其迅速传播和贴近大众的表演形式弥补了古典音乐所不能填补的空缺。古典音乐的宁静致远与流行音乐的时尚多元相互结合,唤醒曾经伴随人们成长而深藏在心中的记忆,这也是流行音乐在如此喧杂的现代化潮流中融入更多古典元素的原因。学生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原始出发点是基于对社会的影响。利用“流行效应”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中来,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进来。流行音乐并非靡靡之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胸襟开阔、雅俗共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地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纳入课堂教学,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教学的有益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让学生不仅享受到音乐艺术所蕴含的古典美,还要享受到流行音乐中的古典魅力。

参考文献

[1]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第8篇: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摘要:服装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服装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带给观者以美的享受。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不仅可以营造表演主题所需的氛围还可以调动模特情绪,启发观众想象,调动观众感官同时引发其与设计师、作品的共鸣。服装表演是舶来品,所以服装表演中常见的背景音乐多见现代流行乐或西方音乐,少有中国古典音乐现身其中,随着中国风火遍时尚圈的节奏,中国古典音乐经过改良可否更多的被应用到服装表演背景音乐中去呢?

关键词:中国古典音乐;传统音乐;服装表演;融合协调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典音乐算是中华文化圣境中的一朵奇葩,我们的祖先在不断抗拒自然界的威胁以及漫长的艰苦劳动中提炼出最早的音乐,早在周朝,就有了由政府设立的“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命舜摄政,后舜任命夔为典乐,“教稚子”,“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史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

中国古典音乐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发展,形成了优美动人的曲调与层次丰富的多重美感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

(一)情境交融意境美

中国古典音乐的创作中,精通乐律的创作者大多以文人雅士为主,所以中国古典乐与中国画有着共通的追求――意境美,力求将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使听众通过想象融入到乐曲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如《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清新优雅,其旋律婉转质朴,节奏流畅而富于变化,明快处若江水横流;静谧处若清风拂面,凡是听者都能融入其意境:江南春时,江畔泛舟,清风徐徐,明月初升,江两岸花影摇曳,使人沉醉。

(二)磅礴悲怆悲剧美

悲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其内在往往蕴涵着激烈的矛盾冲突,给人以痛苦、悲哀的感受,使人产生悲悯之心,激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种感觉不仅仅只有戏剧可以带来,同样音乐也可以通过深沉、哀怆的悲剧性情感表达带给听者上述体验,观众可随着哀婉动人、如泣如诉的旋律感受到乐曲的情感表达。如古曲《阳关三叠》,该曲取材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共分三大段,一个曲调变化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整曲曲调淳朴而又蕴含激情,情真意切,苍凉沉郁,表达了挚友分别的无穷伤悲与深切关怀之心。

(三)气势恢弘壮丽美

音乐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凭借旋律就使人热血沸腾、人心激荡。也可以通过一件或几件乐器就描画出壮丽恢弘的大场面,琵琶曲《十面埋伏》描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时的恢弘情景。用不同的演奏技法表现了出征前金鼓齐鸣、众人呐喊的激烈场面,乐曲有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增加了乐曲的不稳定性。又以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曲调时而宁静而紧张,意表现垓下伏兵;时而急促紧张,表现两君刀剑相向、短兵相接。其中有描述两军激战生死搏杀的场面,又有悲情壮丽败阵自刎的无奈。

二、服装表演中音乐与服装表演的关系

服装表演中的音乐是指为配合服装表演而专门制作或选择的背景音乐,音乐的选择依据是要与服装表演的主题和编导的所要表达的意图而相合的。服装表演的音乐的作用就是要在表演过程中将服装、模特、观众三者联系起来,从听觉角度来调动模特情绪使之准确把握服装内涵、感染观众拉近观众与作品距离,从而补偿服装表演因表象性而产生的不足,深入观者内心,为观众提供情绪、情感等心理暗示并引导观众的观赏思路,从而营造更好地表演氛围。

第9篇: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在大学教学中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并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古典与流行结合的路径,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

关于古典音乐,至今还尚未有明确的的界定,其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就人们的一般认识来看,普遍认为具有较强的持久价值的音乐,即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能够得以流传,说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与价值。现代音乐则有明确的界定,在相关的音乐书籍中,就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与界定。所谓流行音乐就是指: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等特点的大众音乐。尤其同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式的音乐相比,流行音乐中更加强调对现实生活中的质朴、简单的感情世界,其表现形式更加直接与现实。换言之,流行音乐更加注重演唱者、听众的感情宣泄与交流。这也就导致流行音乐往往就比较短小精悍,且音域相对窄小,适合传唱。这也是流行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人们广泛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从其表演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其基本构成方式来看是一致的。其主要是在节奏、音高以及和声等方面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在处理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都是对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因此也可以认为,从本质角度出发,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就当前社会中传播的音乐实际情况来看,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出现比较明显的融合的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古典音乐家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并能在其古典音乐中应用一定的流行因素,从而能够使古典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生命力。比较杰出的代表就是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曼。他就在钢琴演奏中应用了流行音乐的演奏形式,通过实践证明,应用流行音乐形式演奏古典音乐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问题,而且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培养与提升其音乐素质。在教学中还要尽量协调好古典与流行之间的关系。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丰富的知识对促使大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能够使其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也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思维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二者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特点,在表现形式、受众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对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探索与改进,可以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进行整合。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应用多种教学工具,从而不断完善其课堂教学活动。这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资源整合,并能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并实现高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分析

(一)完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认知

就高校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知识,对古典音乐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较高,但是在现代音乐欣赏中已经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古典音乐教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大学音乐教学是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并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并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火车站、汽车站的时候是否通过这样的乐曲(播放尼基•肯尼基的《回家》),听到这样的旋律与音乐是不是就更加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是不是会产生立刻回到家的想法呢?”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被广为流传与播放的乐曲就是尼基•肯尼基的《回家》,是典型的古典乐作品。这样通过设问以及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起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使其逐渐开始喜欢古典音乐,并使其在古典音乐教学中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实现古典与流行音乐教学内容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古典音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在当前的演奏中,比较经典的就是女子十二乐坊在其演奏中对其曲风进行的再演绎与改变,以及对其演奏乐器进行的创新。古典音乐能够流传至今,说明其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要想使其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就需要及时对其演奏方式、表现形式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音乐的不断发展。

(三)改进完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

要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不仅要使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还要对其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实现听、唱结合;同时,还可以加强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调动学生音乐融合与创新积极性

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教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古典与流行有机结合对策的心理与认知。另外,还要使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重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展其视野,并能激发其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大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在其教学中能够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就当前的大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对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对其教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利.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2]叶波.浅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戏剧之家,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