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精选(九篇)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

第1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主要目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审美体验倍受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重视。但由于古典音乐大多年代久远,学生对其产生背景、反映的音乐形象缺乏应有的了解与认识,难以引起学生直接的情感共鸡。而且学生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优秀的古典音乐缺乏兴趣,这给鉴赏古典音乐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感受古典音乐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典音乐。

一、建构合作探究式音乐课堂

合作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高学生参与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古典音乐。在古典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就某一古典音乐问题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可设计小组合作比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聆听。对于一些古典音乐作品,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如在小组探究之后,师生进行合作表演。如讲授《国之瑰宝——京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京剧伴奏乐器来为歌曲伴奏,把学生分成两大组,给每组学生发大锣、小锣、钹等乐器学念锣鼓经。并让其中一组学生随着伴奏手做兰花指走台步,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中,逐步形成了参与意识,从而使古典音乐课堂真正焕发出创造活力。

二、创设审美化古典音乐情境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特定的情境,那么教师就应该创设合适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学生更多地接触和听到的是流行音乐,他们对我国乃至世界民族古典音乐了解甚少,对教材中必唱的歌曲或必听的古典音乐缺乏兴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很多学生表示“难于听懂”、“不感兴趣”,而只喜欢当下的流行歌曲。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审美情趣十分必要。由于学生对这支曲子不是十分熟悉,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教师可以先简单地给学生讲解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再让学生欣赏音乐,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踊跃发表见解。学生通过该曲精荚的情景描绘,可以感悟到作者面对“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自然景物所发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无限感慨。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流行歌曲,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欣赏过后教师让学生来分析流行歌曲中的古典音乐元素,让他们懂得古典音乐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喜欢上古典音乐。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古典音乐教学应采用丰富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而多媒体元素的运用,可以促使课堂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而言,体验古典音乐的美感显得较为艰难,这时教师可采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元素,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在视听享受的同时,自觉进入特定音乐情景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心灵受到良好的熏陶。如以《阳关三叠》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先播放一段介绍“阳关”地方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那独特的地域风格,然后再播放《阳关三叠》音乐,让学生积极思考:播放的音乐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这是由何种乐器演奏的?这样在多媒体元素的配合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古典音乐的特色,通过多媒体元素在古典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古典音乐。

四、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古典音乐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互动”促使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师生之问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表演、创编、比赛等方法,使学生投入到互动的学习气氛中,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以提高其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具体来说,音乐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做他们的好朋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针对古典音乐的美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们一起就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还可以利用师生身份互换,让学生成为鉴赏音乐的“小老师”,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古典音乐鉴赏课成为联接师生良性互动的纽带,共同探讨,一起进步,在充满乐趣的古典音乐课堂中自然生成。

第2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非常重视,李岚清同志提倡在全国500万大学生中普及艺术教育,教育部几次文件并进行督导检查,使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校大学生通过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和艺术实践,提高了艺术品位和审美鉴赏能力,扩大了知识面,深化了人文知识结构,培养了创新的意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同与重视。

鉴于此,我校于2007年起为在校大学生开设了艺术类选修课,并规定必须修满艺术类课程2个学分方可毕业。本课程自2007年以来已经连续开课近5年时间,授课效果较好。班级人数均在上限240人,由于受到人数及场地的限制,所以一直采取以班级授课,教师讲授,并结合音乐欣赏及分析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多年的选修课教学,笔者认识到《音乐鉴赏》这门选修课在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方式、指导方式、和具体工作内容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

《音乐鉴赏课》是自2007年9月以来一直开设的一门校级选修课,已经连续开设了6年,12个学期以上,因为目前这门课程只有笔者一人承担,在教学内容上本人也是在不断地总结和改进:2007年―2009年,《音乐鉴赏》课赏析内容只有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两个部分内容,在西方古典音乐赏析方面:《音乐鉴赏》课主要介绍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音乐,以赏析音乐为主,有对作品的介绍,没有对作曲家生平经历的详细介绍。中国传统音乐只介绍以中国音乐历史为内容的民间音乐部分。2010年―2013年,《音乐鉴赏课》赏析内容增加为流行音乐赏析、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和西方古典音乐赏析三个部分。

(二)教学现状

1.从流行音乐入手,由流行音乐中的乐器介绍作为切入点进行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的赏析。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没有音乐基础,所以学生对讲授的乐曲创作专业知识不太感兴趣,如和声、曲式、作品分析等内容。经过笔者不断调整,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首先介绍流行音乐部分,即新世纪音乐,通过学生最为熟悉的流行音乐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将流行歌曲、新民歌等音乐作品与中国传统音乐鉴赏内容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了解到音乐背后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大大引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改革后的音乐鉴赏课程设计

(一)更改课程名称

笔者将在课程改革之后,将本课程的名称由《音乐鉴赏》更名为《音乐赏析与实践》,通过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及学生的互动参与,普及学生的基本音乐知识,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调整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一直采取的是版块式赏析模式,以往赏析内容按顺序分为“西方古典音乐版块”、“中国民族音乐版块”和“流行音乐版块”三个部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流行音乐版块”,课程改革之后,笔者将各个版块的赏析顺序加以调整,将“流行音乐版块”放在第一部分,“西方古典音乐版块”变为第二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赏析版块”变为第三部分。

1.中外流行音乐赏析与实践

在讲解这一板块内容之前首先讲解音乐是什么,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欣赏音乐。然后通过一个流行音乐专辑让学生来认识乐器,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介绍欣赏音乐的四大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并讲述应该怎样欣赏音乐。介绍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感觉欣赏、知觉欣赏、理智欣赏。通过讲解做课堂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所处的欣赏阶段,为日后分层次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在介绍完如何欣赏音乐之后,进入学生们最喜爱的流行音乐部分的赏析,介绍当今中外最流行的乐队、歌手及音乐专辑。从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两个部分分别进行赏析:

流行音乐器乐作品赏析部分包括:雅尼、喜多郎、马克西姆、古典辣妹、久石让等的专辑介绍及赏析。流行音乐声乐作品赏析部分包括:恩雅、维塔斯、惠特尼休斯顿、艾薇儿、萨顶顶、张靓颖的经典歌曲介绍及赏析。

2.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赏析与实践

这一部分将以讲解和欣赏我国灿烂的少数民族音乐,从而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人口现状及地理分布,以及发展现状;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分类(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重点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重点掌握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这一类型。对民间音乐中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四种类型加深理解。明确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历史与现状,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3.西方经典音乐赏析与实践

将各个时期西方古典音乐与加入现代流行元素的古典音乐进行对比赏析。通过西方古典音乐版块的赏析让学生能正确的听辨出西方各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突出特点。这部分主要以西方音乐史的时间为脉络,介绍西方各国著名作曲家的经典音乐作品。使学生简要了解西方音乐发展历史 及西方各个时期音乐的含义,通过实例赏析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水平。

(三)加入音乐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选课学生人数较多,受到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往这门课程是在多媒体公共教室开设的,主要是以教师教授为主要授课方式。课程改革之后笔者会根据所赏析的不同版块的音乐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实践环节部分。例如流行音乐板块:让学生学唱中外流行歌曲,以及模仿流行音乐中丰富的节奏等。进行民歌习唱,或者根据不同的节拍学跳不同的舞步等实践内容。

(四)版块设计教学目标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方向,明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规程。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实践。

(一)构建针对性较强的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专业特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根据学科特点,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针对性,提高师生互动性,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美的同时,增加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方向,明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规程。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实践。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有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其中。例如,通过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对比赏析让学生通过新民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又如,在音乐的节奏、节拍的学习方面,通过欣赏音乐,在课堂上根据音乐进行简单舞步学习来认识二拍子、三拍子等音乐节拍的区别。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笔者认识到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为此,一方面以审美为核心,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达到提高当代大学生审美的目的是进行高等学校音乐鉴赏课程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角色,突破教材的束缚,以学生为主体,从多学科的整合中进一步发挥音乐鉴赏课程的美育功能,也是一条音乐创新教育的新路。

第3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

关键词:音乐鉴赏;流行音乐;欣赏方法;欣赏心理

中图分类号: G6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10603

收稿日期:2011-10-20

作者简介:陈琳(1973-),女,安徽霍邱人,合肥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在日渐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鉴赏课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渐渐突显出来。由于我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起步晚,起点低,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尤其当今这种现状:对象是21世纪的青春少年,而欣赏的音乐却是一味的传统和古典——这样务必导致高校音乐鉴赏课很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导致高校音乐鉴赏课流于形式,敷衍了事。这也是音乐鉴赏难以普及的原因。如何让音乐鉴赏课在高校开展的好,开展的顺利,让学生既能走进传统和古典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的魅力,又能让学生从被动填鸭者转变到主动探索的音乐人?每个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笔者认为将流行音乐元素引入高校音乐鉴赏的课堂中,使之成为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药引子,让音乐走进高校,走进青少年,是改善当前高校音乐鉴赏课现状的积极措施之一。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必要性

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化、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它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去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曲调清新感人,好学好记,易于流传,并且很容易产生互动,引起各层次听众的情感共鸣[1]。

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成熟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使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和积极探索的心态,更容易接受、理解和尝试新事物。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不断翻新的流行音乐作品正好迎合了这一特点,同时接触流行音乐的渠道也多,各种媒介都刺激着他们敏感的感官和知觉。据调查,现在有80%左右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喜欢流行音乐,对他们来说流行音乐甚至成了音乐的代名词。他们普遍认为流行音乐比教材上的作品更让人感觉到亲切自然,好听,好记,好唱。由此可见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那么,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积极把握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大方向,在保留醇香的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如何把美妙的流行音乐元素引入高校课堂呢?[2]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如何引入流行音乐元素

(一)现代流行音乐作品的选择

现代流行音乐更多的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影响,沾染些浮夸和商品化气息。这就需要我们在高校音乐鉴赏课堂中有选择地应用流行音乐元素。因此,教师在引导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之前,应仔细甄别,把健康、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入到课堂中,并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和欣赏流行音乐作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他们对流行音乐有更全面和科学的认识,把他们从不加选择的接受引导到对流行音乐的理性认知,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对音乐的判断力得到提升。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要求,兼顾学生的需要来选取作品。

1.包含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的作品。这类作品一般包含了很多中国民族音乐内容,如古诗词,地方戏曲,民歌,民族器乐等,此类作品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往往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感觉到并不是那么遥远,更不是高不可攀,亲近则进,那么这类作品就可以作为教学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和了解我们本民族音乐的根,本民族音乐的美!这类作品很多,如用民族五声调式写成的《东风破》,以及《蜀绣》等作品就渗透着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诗词歌赋的文采又穿越了时空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大舞台上,让很多年轻人也为之涌动,随之传唱。

2.励志与情感作品的选择。表达感情的流行歌曲题材很多,有表达爱情、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题材的作品。如歌曲《父亲》,总能让人看到一个辛勤劳作、无私付出的父亲的伟大形象,令人感动。在欣赏和学唱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能理解父母,体贴父母,从中得到情感上的激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的心》等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关爱与理解的珍贵。而一些励志的音乐作品更是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远大的理想方面起着重要影响[3],此类作品有《我相信》、《最初的梦想》等,这类作品,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往往能从情感上引起听者的共鸣。类似以上作品的流行音乐纳入到高校音乐鉴赏课堂中务必使之增添了其现代气息以及它的通俗性,再把它与其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相结合更使其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为老师与学生、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沟通架起了美丽的桥梁。

(二)课前精心准备

第4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

一、感受古典诗词的音律美

因为中国古典诗词特别讲究诗歌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以大多诗词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韵律美。这种美学特质是我国古代诗人丰富多彩的情感意蕴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自然流露,是美妙的音乐与深邃的思想、复杂的情感的有机结合。故此,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应该借助音乐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样,一方面使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把握古典诗词的节奏感与音律感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古典诗词鲜明的节奏与美妙的旋律。

例如,教学《诗经》中的《关雎》与《蒹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古典诗词时,可以播放从网络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读音画视频,供学生欣赏或者模仿,让学生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当然,鉴于已经有很多古典诗词被谱曲歌唱之现状,也可以将这些歌曲直接播放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跟音乐深情演唱学唱。事实证明:学生在学唱上述古典诗词歌曲的过程中,均能感受与体味到古典诗词美妙的音律。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陶冶了自己的性情,涵养了自己的心灵,感受了古典诗词中美丽可爱的艺术形象,品味了古典诗词中精美凝练的语言,并由此强烈地激发出诵读、品鉴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把诵读、品鉴古典诗词当做一种妙不可言的艺术审美体验。

二、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美

在古典诗词艺术作品中,诗人复杂丰富的情感变化大多是通过古典诗词语言的节奏、韵律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诗人内在情感的不平静,必将导致古典诗词语言节奏与音律的巨大变化。因此,当学生初步学会感知古典诗词的节奏与音律后,对诗人寄寓在古典诗词文本中的感情的理解就易如反掌了。

比如,杜甫写于青年时期的《望岳》,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青年杜甫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奋发精神。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传递出的是作者乍一望见高大雄伟的泰山时无法形容的高兴劲儿,诗句中传达出的是“揣摹―惊叹―仰慕”之递进关系的音律感,音律应是大起的。接下来的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诗人因细望泰山层出不穷的山中云气而心胸亦为之荡漾,因薄暮时分了,诗人仍在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投林还巢的鸟儿而产生眼眶有似决裂之感,传递出的是诗人对泰山雄伟壮丽景色的惊叹与赞美,对祖国美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此时的音律应该由首联的大起转为平缓悠扬与绵远深沉,诵读的语速应该比首联稍快。诗歌的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意双关,既是写作者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意愿和假想登岳后“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又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雄心与壮志。此时的音律应该由颔联、颈联的平缓悠扬与绵远深沉转为豪壮激越、气吞山河,诵读的语速也应该一顿一挫,声调应该拉长,调值由低到高,然后戛然而止,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之感。

由上可见,如此大起大落的音律皆由诗人的情感变化所致。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对诗词节奏进行把握,使学生的情感因为《望岳》音律的跌宕起伏之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依次体会诗人时而向往、时而惊喜、时而赞叹、时而高扬豪迈的情感,体会《望岳》中蕴涵的美丽丰富的情感。

三、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不同于戏剧、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语言。戏剧、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可以采用对话、描写、铺陈等多种方式与很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内容,抒感,而中国古典诗词诗不管是古乐府还是近体诗,都有着严格的字数限制,都要求以最少、最精练的语言文字,描绘出最丰富最美丽的画面,传达出最丰富最复杂的感情。并且其精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不仅都是经过诗人认真思考、反复斟酌、细细推敲而来的,更是作者情感、精神、品格、节操、命运、理想乃至时代风范、民族精神的艺术载体。正因为如此,中国古典诗词被称为语言高度凝练的文学艺术样式,被称为所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精粹。故此,在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第5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

[1] [2] 

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第6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鉴赏;培养

音乐是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一定的音符表现出自身情感的重要形式。人类通过音乐鉴赏抒感,寄托自身感受等,从而促进音乐的发展。这也意味着音乐鉴赏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如果缺失了音乐鉴赏的能力,就无法感受音乐背后的隐喻和自身的情感,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就意味着课堂效率达不到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除了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懂得发声练习方式和乐谱识别,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大重点。

一、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吸引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中

想要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鉴赏音乐的能力,就需要学生在鉴赏课一开始时就被吸引,融入音乐环节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几乎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养成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中,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自身的求知欲望,进而引导他们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变成音乐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魅力,再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变化,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快地融入音乐鉴赏课程中,激发他们鉴赏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更好地a达到教学目的。如,在欣赏管弦乐团的章节中,通过给学生播放《我心永恒》《茉莉花》等中外知名管弦乐曲,让学生感受这两首音乐的特别之处,对比得出管弦乐队在演奏时的无限魅力,为他们以后欣赏其他乐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欣赏非洲的歌舞表演课程中,可以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非洲鼓点自身的魅力,让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内容的魅力。

2.中外结合,流行和经典配对

很多音乐老师在鉴赏课上尽管费劲心思进行备课,选取的音乐也搭配了课程的内容,但往往上课效果却不如他们所预期的。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对音乐内容不感兴趣,他们中大多数都认为老师选择的音乐太老,和他们没有共鸣,因此,不喜欢音乐鉴赏课。鉴于这样的思想,老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一些学生感兴趣欣赏的音乐为切入点,结合流行音乐和经典乐曲,这样的上课方式往往能够让学生耳目一新,也让上课的效果更加明显。

3.充分利用多媒体添加色彩

对于高中生来讲,尽管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日趋增强,对于音乐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由于知识的限制,对于音乐的了解还是处在初级的阶段,鉴赏能力也因此得不到更好的提升,很多学生都钟情于流行音乐、日韩音乐,对于传统的民族作品和古典音乐都存在疏离感。这时候需要老师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他们的鉴赏能力增色不少。如果老师可以对一首作品描绘的情感进行视觉重现,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到音乐背后的寓意,如,在欣赏蒙古族长调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视频播放内蒙古的草原和牛羊和谐相处的画面,让学生结合长调和草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让他们的鉴赏能力更好地提升,丰富了他们的审美观点,让他们能够领悟到传统音乐的魅力。

二、总结

正如前文所讲,音乐总是无处不在,它一直充斥在我们的周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只有学生真正地学好音乐鉴赏,才能够体会到音乐自身的魅力,让自身的音乐素质得到提升,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

参考文献:

第7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

而舞蹈鉴赏正是在这种心灵与舞蹈作品的交谈中,夹杂着更多的身体记忆和身体运用,建立在一种对人的行动方式的调用和感受之中。比如说,一个表现中国书画精神的舞蹈作品,在欣赏者的脑海中,自然与舞者一起浮现出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气度和品格的追念,那放浪笑傲不拘缛节的纵情挥洒,那浪漫抒怀独与天地相往来的从容淡定,那拂袖捻须对月当歌的怡然自得……因此,如同那些对线条和色彩尤其敏感的人对绘画会有较为细腻的感受力一样,对动态和行为尤其敏感的人对舞蹈的身姿、弹跳、柔韧、速度以及由此所传递和体现出的内心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将产生丰富而细腻的体悟。当然,从根本上讲,比起技术技巧因素,艺术因其塑造灵魂表达生命而以体现生命真实为第一功能;因此,鉴赏者自身的知识储备、文化积淀、人生阅历、性格品行,将是影响和制约艺术鉴赏效果的第一要素,而舞蹈鉴赏所呼唤的动觉敏感,则是可以在长期的舞蹈知识储备中积累的。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其蕴涵的人文精神、美学思想、哲学思想、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可以增强欣赏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使之得到心灵的震撼,升华内在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充分发展欣赏者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感受力。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使鉴赏者在紧张的学习中释放压力,情感得到充分宣泄,令精神获得放松和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被称为审美快乐。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对欣赏者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同时挖掘欣赏者的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下面简要介绍各舞种的鉴赏特点:

舞蹈按照风格特征可分为芭蕾舞、现代舞、古典舞和民间舞。对待不同种类的舞蹈,鉴赏方法各不相同。

1.美轮美奂的芭蕾舞

芭蕾舞是一门世界公认的经典艺术,是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它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西方的观众欣赏芭蕾舞表演通常需要提前半小时着正装进入剧场,演出进行中不允许发出声音及随意走动,只有在每一幕结束时才能鼓掌。

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其感人肺腑的浪漫爱情、对比鲜明的舞剧结构、如梦如幻的舞蹈段落、洁白无瑕的天鹅短裙和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芭蕾舞剧史上最负盛名的经典。该剧用芭蕾舞语言塑造了天鹅少女的形象。无论是美丽善良的白天鹅奥杰塔、稚气十足的四只小天鹅,还是整齐划一、典雅高贵的群鹅们,舞台形象栩栩如生。该舞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无疑是古典舞剧音乐最为杰出的大师,其音乐性格鲜明,既保留了传统芭蕾音乐的典雅、优美风格,又有创造性表现。每场音乐对场景的描写极为完美,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每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画非常到位,因此被评价为“首次使舞蹈作品具有音乐灵魂”。

2.别具一格的现代舞

现代舞是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向往原始的淳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人们在欣赏现代舞的时候都会觉得“看不懂”,现代舞使用的工具既是人的身体,又是人的大脑,观众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需要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现代舞对人性的观照,进而对其反传统的、叛逆的表达方式进行结构,注重情感交换,即观众与编导和演员之间的一种交流。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认为:现代舞所揭示的不是一般的生活情景,而是人类灵魂深入的景象。现代舞演出的节目单上,通常不会借助于太多的文字去叙述编导的观念和思想,编导们不愿让有限的“文字语言”窒息了观众对舞蹈这种“非文字语言”艺术的无限遐想。因此,在欣赏现代舞作品的时候,观众往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出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舞蹈内涵,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

3.形神兼备的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特别是古典舞,能让人接受,必定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以著名古典舞《踏歌》为例,踏歌是一种边歌边舞的表现形式,其舞蹈动作根据出土的汉砖造型及汉画像女性舞姿来捕捉厚重、粗拙但充满活力的特征,以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生气盎然的汉魏时期少女,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同时也巧妙地满足了今天人们的审美理想。从舞蹈形态来看,动作呈现了开与收、放与合、相对与相顺的几种对比。这种在动势上的矛盾统一更是体现了当时各民族杂居而又较为稳定融合的社会形态。

4.风情万种的民间舞

第8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

关键词:音乐鉴赏;创造性教学;学科整合;综合素质

高中音乐鉴赏的内容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包含了各类音乐作品(歌曲、歌剧、戏曲、舞曲等),各个中外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和西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等)的音乐作品,那怎样让高中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有更深的了解,难道仅仅是大量的欣赏就能做到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摈弃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学。在当今音乐新课改的浪潮中,创造性教学显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在音乐鉴赏课堂中运用创造性教学呢?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时刻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及周边生活的变化,引导“90后”高中生将自身个性化的东西通过语言艺术或非语言艺术表现出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时代、新潮流、新因素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几年,流行音乐充斥着电视、电影屏幕,专辑唱片屡见不鲜,音乐排行榜、歌友会对追求新鲜事物和对未来充满幻想的高中生来说并不陌生,像周杰伦、孙燕姿、阿杜等歌手更是耳熟能详,同时在对我校高一学生的调查中也不难发现,85%的高中生喜欢流行音乐胜过其他类型的音乐,特别是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则不太感兴趣,甚至忽视它们存在的意义。

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我特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了《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一课,让学生知道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与他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是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也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并具体从流行音乐中民歌元素的运用、戏曲元素的运用、民族器乐元素的运用、古诗词的运用四个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流行音乐,扩大欣赏音乐的范围,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也关注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

二、音乐鉴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音乐作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就犹如繁花与绿叶的关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音乐与中国古诗词的结合

音乐与诗词的结合是我们民族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以乐从诗,以诗从乐”。正如古人所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最早的《诗经》,其中的《国风》原本就是各地的民歌,其中的《颂》就是祭祀的乐歌。在我们的日常音乐教学中,如:在鉴赏《阳关三叠》时,我设计了以乐从诗(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歌曲片断),以诗从乐(学生在朗诵诗词的基础上,为不同的音乐选配适当的诗词),诗乐交融(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同时欣赏宋词歌曲《月满西楼》,奥地利作曲家的唐诗交响曲《大地之歌》,拓宽学生的视野),创作与实践活动(学生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几个模块,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国古代诗词音乐的魅力。

再如:我在讲“汉族民歌”中的陕北民歌“信天游”时,有不少同学对“信天游”这种形式的理解也只是留于表面。在实际教学中,我先让同学们欣赏了信天游《赶牲灵》,让学生对信天游的“高亢、质朴、流畅”有初步的感受,然后举了初中课本贺敬之《回延安》这首诗的例子,告诉同学们这就是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这样,同学们在朗诵这首诗的同时也掌握了信天游这种民歌。

可以说,诗词是音乐的核心,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他们的结合折射出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画卷,透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2.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结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如:中国古代音乐、中国近代音乐、中国现代音乐等。每一个历史时期,它所表现的音乐风格也有着天壤之别。如:在听赏《黄河》时,我就给学生讲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列强欺凌,一大批学堂乐歌孕育而生。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家以旧曲填新词,用中国民歌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对年轻的学生灌输民主、民族主义和富国强兵的思想。这样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环境的同时,再演唱《黄河》,使学生对这首作品中的“誓不战胜终不还”的豪言壮语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我在讲“中国民歌”时,讲了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也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来讲,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便也委婉秀丽;西北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在音乐教学中,综合历史、地理、文学、美术等学科知识,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会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写“感受”,让学生对音乐及其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音乐欣赏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情感的欣赏上升到理性的欣赏。通过一段时间的音乐欣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这时便可以布置学生写音乐随笔,即欣赏者将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及作品所赋予的情感体验、精神收获和自己的观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其中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点写出自己的感悟,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言之有物、短小精悍,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经过多次的磨炼,学生的欣赏水平会不断地提高。有学生在“音乐感受”中这样写道: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会有失落感,人们的心也常常感到疲惫,于是寻找精神和心灵的抚慰便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音乐恰恰就具有这种力量。音乐能纯洁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灵魂。在舒缓的音乐中,我们学会了成熟;在清新明快的乐曲中,我们懂得了进取;在奔放的乐章中,我们拥有了激情。

第9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

那位老师说,之前上音乐课,因为学生不喜欢教材的作品,觉得那些作品太“过时”了,于是有些学生在音乐课上做其他科的作业,或者打瞌睡、聊天。为了将学生“拉回”音乐课堂,经过反复思考,她终于找到了一条路径。方法是这样的:她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个组由十三位同学组成,通过以歌会友的方式,每一节课每个小组分别派出两到三名选手与其他组进行PK,而评委则由每个组分别派出的两名同学组成,评委必须于每节课评选出周冠军一名,最后每节课产生的周冠军进入总决赛,在总决赛中决出最终的冠亚季军。由于将竞争机制带入课堂,所以课堂活跃了,那位老师备课也变得轻松了。她是这样说的:如此上法,每节课她都过得很轻松,学生也很开心。

听完这个教师的经验介绍,有的老师非常兴奋,似乎自己也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但我却感到了些许担忧。

确实,课堂上,学生由原来的写其他科作业、打瞌睡、说悄悄话而变为了兴高采烈地融入课堂,这也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这种课堂比起那些“任其自然发展”的课堂确实要强一些,但我们又不得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音乐课程目标是什么?这是一堂音乐课吗?学生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不妨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新课标阐述: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而对于这位教师的教学,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们提升“鉴赏能力”了吗?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了吗?学生是有兴趣了,但我们完成音乐教育的目标了吗?音乐教师究竟发挥的是什么作用呢?难道音乐课堂的活跃程度是衡量优质课堂的唯一标准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学生喜欢就可以了”的目标,那我们的教材也就失去应有的意义。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之下,走进音乐的海洋,享受音乐的激情,并在音乐中思考人生,通过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提升自我的品味和修养。这样的课堂能达成以上目标吗?

我们再来谈一谈教材。教材编制的目的是希望音乐学科遵循某种规律,较为系统、科学地欣赏和学习音乐。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而收入的,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经典性和文化性。虽然我们可以“因才施教”和“因材施教”活用教材,但整个教材框架和整体基调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变的。很多老师也许会认为既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那么我们就给他们听流行歌曲有什么不好呢?可是我们不妨想想,既然学生已对流行歌曲非常熟悉和喜欢,那还有必要放在课堂上吗?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学生更应该以鉴赏经典性和文化性强的作品为主。尽管学生对其不熟悉,但正因为不熟悉,才更应该去鉴赏、学习、探讨。音乐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引领学生品味经典性的作品,激发学生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自主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一鉴赏教材为例,其中,第七单元到第十二单元的内容包括了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古典时期音乐、浪漫派音乐、民族乐派音乐、印象派音乐以及现代主义音乐,每个时期都节选了各重要代表人物最为经典的作品,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等,这些都是经过时间考验而传承至今的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这些作品不出现在课本中,学生有可能主动去欣赏它们吗?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忘却经典,那也就意味着他们与高雅艺术、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了。

文化与科技不同,科技的发展是一个替代制,一种科技产品总会在若干年内被新的、更先进的科技产品替代;但文化的发展规律恰恰不是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叠加的形式。只要是好的作品,不管是过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它都能被人们传承下来。就像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百多年的历史过去了,但他的交响乐依然在今天的世界大舞台上奏响,时至今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依然是那么震撼人心;柴科夫斯基的《六月船歌》依然是那么的美妙和富有诗意;任何时候听舒伯特的《小夜曲》,仍然感受到的是那股强烈的浪漫气息……

因为学生的周围――大街小巷、商店、媒体几乎都充斥着流行音乐,由于中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所以他们很容易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的从众心理。我们能说学生是真正地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古典音乐吗?假如我们周围播放的不是流行音乐而是古典音乐,那学生是不是也会喜欢古典音乐呢?其实盲目地“随大流”是谈不上真正的“兴趣”和“喜欢”的,“从众”,也许仅此而已。

我曾专门约了一位对古典音乐比较熟悉的学生聊天,他说:“我从小就学习古典音乐,对古典音乐应该说是有‘感情’的,但因为班里对古典音乐了解的同学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我表现出对古典音乐的‘感情’,同学们可能会把我当成异类,甚至会认为我‘老土’、‘不入流’,因此我也只能‘随大流’呗”。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古典音乐是陌生的。兴趣是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的,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和兴趣。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天,孩子突然对妈妈说:我要弹钢琴,于是妈妈很高兴,以为孩子对弹钢琴感兴趣,很快就买了一台钢琴给小孩,但不到一个星期,孩子就想放弃。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孩子一时间所谓的感“兴趣”,其实仅仅是一种表象,这只是小孩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已。所以,兴趣是需要培养的,需要我们关注孩子的“好奇”,保护孩子的“好奇”,给孩子营造一个让“好奇”种子生长的环境。

如果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感受、认知古典音乐的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古典音乐的美,它既能提升人的艺术品味,又能陶冶情操,同时也能拓展人的视野,这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就会自然地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乃至喜欢上古典音乐。准确地说,在大多数同学口中的“不喜欢”还不如说是不了解。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给学生们塑造古典音乐的氛围太重要了,我们要求家长都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可能不太现实,但在我们坚守的教育阵地上我们能轻易妥协吗?能盲目地随大流、消极地从众、随学生“投其所好”吗?

诚然,在校园中普及古典音乐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需要正确的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坚守,这其中可能会碰到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可能也是从社会矛盾中渗透出来的,我们也许无法去改变,但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在校园期间多接触、多体验古典音乐,让古典音乐的种子在学生的人生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