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

第1篇: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内容摘要: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三级网络平台为依托,推动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的发展。本文将就如何以检察信息化为依托,推动案件管理工作高速发展。

关键词: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案件管理

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对检察工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推动了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案件管理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对案件管理工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逐步提升,信息化推动案件管理工作已成为检察工作创新的有力举措,其不仅能够推动案件的办理速度,更能够通过信息化建设规范案件管理的流程,加强对案件管理的监督。

一、检察信息化对案件管理工作意义

2014年以来,最高检为切实发挥案件集中管理作用,通过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提高案件管理工作水平,逐步形成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为龙头,以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和电子卷宗系统为两翼,以强化涉案财物管理和案件流程管理为抓手,以网上案件质量评查和业务考核评价为支撑的案件管理大格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真正体现出信息化推动案件管理工作的龙头作用、规范司法的统筹作用、内部监督的制约作用、司法公开的推进作用和科学决策的参谋作用,为促进规范司法、公正司法,提升检察公信力提供有力的业务管理保障。

二、案件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工作方式

一是全部案件网上受办全覆盖,以加强案件“进出口”管理。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实行所有案件的受理、填录、分案、移送、涉案财物管理,从源头到出口集中监管案件质量。

二是全部案件全流程监控网巡化,提升监督质效。通过统一业务系统设定的办案步骤节点控制,案管部门可以对网上流转的案件进行全流程动态监控,对办理程序是否合法、规范、及时、完备,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发现存在网上操作不规范、案卡漏填、不完整填录、法律文书错漏等问题,及时预警,有效预防了超期办案和不规范办案现象的发生。

三是实行案件网上网下一体化评查,规范执法行为。对正在办理的案件从流程、案卡、文书、卷宗到审批、复议等,全部网上进行同步、动态检查,检查发现程序违规、文书不齐全、案卡填录不正确等司法不规范问题,提示提醒整改;对已办结的案件,通过电子卷宗和纸质卷宗两种方式来评查,形成评查情况个案报告和专项报告,让不规范执法的问题在阳光下显示、接受监督整改。

四是充分发挥网络统计功能,当好领导决策参谋助手。充分拓展统一业务应用统计查询功能,搜索案件信息资源,对所有案件数据进行类比分析、深度剖析,从案件处理结果、处理效果、处理效率、涉案区域等多方面进行概括提炼,每季度撰写一次质态较高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办案方向、重点提供办案指导。

五是打造高效便民数字化服务平台,扩大检察信息网络受众面。以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为主要抓手,律师、社会公众、检察人员均可通过移动互联网提出注册、绑定、预约、查询申请等方式查看案件程序性信息、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信息,完善了“一站式”检察服务格局。

三、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一是软件问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等一系列软件尚不完全成熟,功效发挥也还在起步阶段。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者和维护人员往往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他们对案件办理和管理的流程不够熟悉,不能将案件管理和信息化充分衔接,工作中出现软件、衔接等故障,影响了工作效率。如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和AJ2013统计系统的衔接不顺畅,出现数据导出不成功、丢失数据等情况,给统计人员带来较大压力。

二是安全问题。案件管理需要内、外网并用,内外网之间、内外网本身的防范电脑病毒的入侵,不但是对信息系统本身的挑战,也是对整个检察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挑战。信息技术具有易传播、易修改、复制快的特点,使信息泄露成为案件管理工作的隐患。受认识、技术和维护管理的制约,如果防泄密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电脑病毒、木马程序很容易通过局域网、可移动存贮介质传播,甚至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信息化推动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的建议

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人,要解决人在信息化推动案件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案件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加强案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提高检察机关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推动信息化推动案件管理工作的建设,推动检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案件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案件管理的沟通机制。实现机关内各办案部门、上下级检察院以及公检法系统各系统、各层级的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办案效率的提高,加强案件的公开透明,提高各环节的监督。

完善信息化推动案件管理工作使用的管理办法,建立合理有效的执法办案考评机制。要充分发挥信息化软件在促进执法案件管理的作用,就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确保在工作流程中系统软件的合理应用,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工作流程权责明晰。同时也要制定合理、有效且完善的执法办案考评机制。

四、总结

要提高信息化推动案件管理工作,加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发挥信息化保障案件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化对案件管理工作的推动、监督和保障工作。要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创新检察管理工作方式,公正廉洁进行执法,优化社会矛盾的化解,推动检查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推动检察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推进新时期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的思考,刘国,社会管理,2016.(8)。

[2]检察机关信息化推动案件管理工作之构建,黄政,社会管理,2016(5)。

[3]论以信息化为依托全面推进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冯涛,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2篇: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办公室;信息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1

企业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重要部门之一,也是最最为核心的部门,在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工作的发展需要,办公室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对于单位的整体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企业的办公室,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企业内的各项事务等实施与管理都需要通过办公室来进行综合处理,属于综合办事的机构,企业内的种种项目的工作都需要办公室来进行中转与处理,无论是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起着桥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工作正常运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都在各项工作中得以应用。办公室的信息管理工作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带动企业的发展。而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创新管理模式是我们当前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要明确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意义,从中总结出相关的特点以便在未来加强办公室的信息管理工作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研究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意义

现如今,我国的企业发展数量已经达到饱和的状态。改革开放后,众多的大中小型企业也在不断兴起,而随着竞争眼里的不断增加,也大大的刺激了企业工作质量的提高,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有着好的一面同时也有着不利的一面。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未来的推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企业本身的管理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办公室在企业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增加了办公室工作的压力。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企业内的事务也不断增多,方方面面的事务都需要办公室来进行枢纽,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各种信息都要在办公室进行中转,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等已经占据了办工作工作的重要部分,办公室的信息管理工作也要有所调整和改进。信息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办公室工作中的一项,在办公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政策过程中,对于实现企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信息管理工作来进行。此外,办公室工作改革的新思路、方法、举措等也都需要信息管理工作来进行。信息管理工作不仅协调了企业内的各项工作,同时对于发挥办公室工作职能、各项工作的综合处理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特点

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人才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也有着很多自身的特点,如智力资源丰富、思想活跃、技术水平先进等,而办公室信息工作也是一样,有着独特的工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计算机为中心,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来实现全面、广泛、迅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的目的,从而更好的帮助企业管理开展各项工作的进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信息来源广、数量多、传播快、各领域前沿信息丰富,信息的知识型特点明显和信息反馈快,消化能力强,信息需求量大等几方面,下面主要从这两点内容入手来进行详细说明。

(1)信息来源广、数量多、传播快。企业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特点是在对信息的来源与传播中体现的,而由于企业自身的特点,工作中信息量的需求相对较高。所以对于信息的采集与传播都有着非常自觉的行为。而企业的工作人员除了工作职责外,同时也要进行一些相关信息的采集工作,因此,对于信息的采集加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掌握好信息,才能提高整体水平,从而在企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信息反馈快,消化能力强,信息需求量大。企业办公室智力资源丰富,技术手段先进,具有信息反馈快和消化能力强的特点,企业工作者在接受新信息后,能迅速加以思考,并适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企业员工无论出于对自己工作的考虑,还是企业对于发展的要求,其结果都是信息需求量增大,并得到及时反馈和消化利用。

三、如何加强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

(1)更新观念,加强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对信息工作管理的再认识。在新时期,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的信息传递的内容、数量、方式(来源)都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的信息内容陈旧,数量稀少,传播方式(来源)单一;而新时期的信息内容更新快、数量多、来源广、方式新,已极大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工作习惯和思维定势,渗透到学校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产生难以预计的深刻影响。因此,企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信息工作飞速发展的客观现实,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才能实现对信息工作的有效管理,达到企业办公室新时期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成为一名称职的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

(2)认真学习,努力培养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一是信息工作的管理要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着重反映企业内部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反映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二是信息管理人员需要熟悉企业工作,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文字表达与综合分析能力等,能细致地做好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传送、反馈和存储等日常工作;三是要组织现有企业信息管理工作者进行信息管理工作的系统培训和学习,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工作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企业办公室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3)改进方法,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提高信息管理工作效率。新时期企业办公室既是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也是一个信息工作管理系统,要充分发挥这一系统的功能,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一方面,信息后,反响如何,执行情况如何,要有跟踪有反馈,要有专门的信息联络点并由专门的信息联络员限期报送,配合专门的快速报送信息传送系统(电话、网络等)来完成。凡在信息工作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均属信息联络员、信息联络点必报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实行双向信息沟通,动态信息交互应成为新时期信息反馈的主流。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上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在直接实现工作目标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使对方获得全部的信息资料,使信息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

加强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是企业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建立先进的办公室信息管理机制,只有这样,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才能迈上新的台阶,企业工作才能走在全国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孔德志.浅谈企业办公室的信息管理[J].大众文艺,2009(2).

第3篇: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一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政府电子政务工作,信息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工作效能也在不断提高。为发扬民主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全县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xx年年信息化工作建设情况

(一)领导重视,确保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年来,我局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把信息化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我局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刘瑞刚局长任组长,具体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分管业务的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处理问题的指导性意见。同时我局还制定完善了信息化工作保密适度、信息化工作应急预案以及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电子设备维护管理规定、网络管理规定、计算机设备管理办法等多项信息化工作各项制度,以制度保障工作正常开展,保障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由于局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即使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我局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圆满完成了今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

电子政务网的推广和应用。

一是实现了我局到县政府的电子公文交换且运行良好。

按照县信息办的要求,今年年初我局便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加强了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设备和技术人员,组织人员参加了县委、县政府办公厅举办的电子政务培训班,学习了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应用、技术支持软件的安装与应用、电子公文交换印章管理及红头模版制作等内容。制定了电子公文交换管理规定并对开展电子公文交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是在县信息办的帮助下,借助电子政务网站开设了网上信访“信访信箱”栏目。

我县群众已经能够通过网上信访提出信访事项,并方便的查询信访事项处理情况,减少不必要的信访环节,从而降低信访成本。另外我们还根据县纪委要求,在昌乐民生信息网上接收群众咨询投诉举报,积极为群众解决困难。

三是通过电子政务网站,结合工作的特点,开设了政务公开、政务信息、政务动态、在线办事、公众监督与法律法规等栏目,服务群众、便民利民。

积极公开各种信息,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满足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及时更新我局在政务网上公开项目的内容,做好更新维护工作。

三)加强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

一年来,我局认真开展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工作,加强本局局域网建设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计算机正常工作和网络顺利运转。一是建立了计算机管理制度。如制定了《物价局电子政务网网络管理及电子公文交换管理规定》等涉及计算机运用、保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制度。二是严格按制度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如对本局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对ip地址分配权限严格管理、及时安装计算机杀毒软件进行时实监控、做好数据备份等。三是对本局局域网入网计算机进行登记,只允许非涉密计算机互联进入局域网,处理信访业务。同时专门设置了不接入任何网络的独立涉密机算机,确保保密文件的安全。

(四)做好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

一是积极选送人员参加信息办等部门举办的有关学习培训班。一年来,我局积极选送人员参加市县信息办举办的专门信息化知识培训班。二是加强对信访信息系统软件使用培训。

(五)全力建设信息系统,规范各项业务的办理。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局今年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培训工作。培训工作要以集中培训和进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前,已对部门专职干部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加大对“网上政务”的督查督办力度,使“网上咨询”的办结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另外我单位还在行政服务局设立窗口办理各项业务,积极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二、存在问题

回顾xx年年一年来的工作,我局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有关信息化技术人才,部分人员在使用计算机时出现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其次是有关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的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XX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三、今后信息化工作重点

(一)根据上级有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关计划和部署,全力做好全国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按照“依托现有、统一设计、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成信息化建设,推进业务工作的互联互通。

第4篇: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基层人民法院在新形势下依法公正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司法统一的需要。因此,信息化网络建设和应用是人民法院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一、法院信息化网络系统建设的基本规划

巩固基础、开拓前进,以点带面、全面发展,是建设和发展法院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原则。基层人民法院要落实法院信息化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一)落实基础。其重点是普及计算机的使用,一方面提高法院干部应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也为深化办公自动化程度奠定基础。

(二)系统管理。在具有一定计算机设备和应用能力的情况下,运行部分系统软件,如档案、人事、财务管理软件等,为综合和大型业务软件系统的使用积累经验。

(三)建设网络。在已经有相当计算机使用经验,办公场所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开展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工作,并系统运行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软件和其他管理软件,全面向法院业务信息化程度迈进。

(四)启动人民法庭入网工作的落实,并重点添置计算机设施,完成印章管理系统、数据卷宗系统、历史档案系统、海量输入系统、自动印刷系统的软硬件配套、完善工作,从而全面实现法院业务信息化、自动化、无纸化的最终目标。

由上我们可以下结论,由于各地法院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办公自动化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的开展,不能以“”或者“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必须充分结合各地的不同情况,在规划的时间段内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进行。

作为基层法院网络系统建设来讲,要着眼长远,高投入,有重点,既保证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要保证经济实用性和扩展性。法院网络系统建设重点在于计算机中心机房的配置,要保证计算机中心机房的建设在五至十年内不落后,实现无人值守。网络结构及材料的选择上要经济实用和易于维护,确保数据传输的速度。工作站的配置要立足于五年内不落后。

2、ups电源的选择:由于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中枢,对电源要求高,电源不稳定或突然断电,都可能给网络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因此作为服务器用的ups电源应具备智能化功能,能随时向服务器提供电力状况,并以定时开关机,当市电突然中断时,ups电源自动转换为后备电源供电,当市电来电后,自动转换为市电供电。当后备电源电力不足时,通知服务器准备关机,并自动将所有数据存盘,然后执行正常关机程序,关掉服务器,这一系列操作即使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能完成,以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二、法院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应用

建立法院信息化网络系统,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应用办公自动化。一个完整的办公自动公系统包括信息的生成和输入,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存诸和检索,信息的复制,

信息的安全管理等,其作用就是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改善办公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实现管理和决策和科学化,防止和减少人为的差错和失误。

三、法院信息化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

人民法院信息化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并不能为法院工作做出直接贡献,只有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应用逐步升级的过程,进而扩展到整个系统的管理,才能保证信息网络系统对法院工作的支持和促进。在这一过程中,运行维护管理已成为应用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化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主要内容:

一是系统运行管理。指对整个信息网络系统支撑环境的管理和维护,包括运行环境、网络系统、主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的配置、运行维护、故障

检测、升级、恢复等。

二是信息管理。指各类应用中产生、处理和使用的数据信息、语音信息、图像信息、视频系统和管理及维护。

三是系统安全管理。指系统设备物理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第5篇: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

为更好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切实推进我县信息化工作建设进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南溪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曾勇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县领导担任,相关单位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内网和外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中:内网建设由县委机要局负责,局长陈全富兼任主任;外网建设由县招商局负责,局长王德彬兼任主任。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我县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的各项建设内容。

二、加快硬件建设,强化网络建设与管理

一是加快网络建设与管理。积极开展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工作,完成主机托管工作;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制度;明确具体责任人,制定岗位责任制。为快速推进我县的电子信息化建设,我县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县政府办公室新近又购置了三台电脑,专门用于信息报送和信息管理,并明确了专门的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与信息报送。

二是积极开展网上应用推广。积极向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办公资源网报送信息;11月1目至今,我县坚持每日向市政府公共信息网上报信息,共上报了近60条信息,其中有25条在公共信息网首页“要闻”中,有56条在南溪县政府“县内要闻”中,“要闻”今年了涉及南溪的各类要闻共753条。基本保证了我县政府门户网站动态信息的日更新要求。同时对外难耐了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信息、优惠政策信息,另外还积极推开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栏目。

三是加强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严格按信息制度进行信息;严格按照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网络安全。

三、强化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

(一)建全信息制度,严格监控

我县电子政务外网的信息工作,在县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监管,健全了具体信息内容和程序要求:

1、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栏目由县政府办公室审定,由县政府信息中心主办和县级部门主办。县级部门主办栏目包括县长信箱、政务服务中心、采购招标、城市规划、投资指引,以及南溪经济和便民服务中涉及部门工作动态和部门政策的子栏目,其他栏目由县政府信息中心主办。

2、多方开拓信息来源。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通过国内官方新闻媒体,具有ICP运营资格的中文网站,经相关部门审定的信息资源,县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经县政府领导同意的县内重大信息,保障了信息的及时、真实、合法。县信息中心主办的栏目的信息采集主要采取从信息源中摘编和自主制作两种形式。

3、由县信息中心主办的栏目设立栏目编辑、网站主编和网站总编、栏目编辑主要由网站工作人员组成,网站主编由县信息中心分管领导担任,网站总编由县信息中心主要领导担任。栏目编辑、网站主编和网站总编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

4、由县信息中心主办的栏目实行信息三级审查制。首先,栏目编辑人员按照栏目要求,根据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编辑,并注明信息采集日期、信息来源渠道(摘编信息要标明作者)、信息想时间、信息采集人等。拟的信息及时送网站主编;第二,网站主编按照有关规定,对拟信息进行审查后提出是否意见并及时送网站总编;第三,网站总编对拟发信息认真审核后确定是否。的信息要备份并归入数据库管理。对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的政务之窗栏目中的领导讲话、人事任免、法规文件、南溪大事记、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等栏目,以及涉及省、市、县领导、重大突出事件、自然灾害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信息,县信息中心编辑审核后,送县政府办公室初审,报县政府领导审核。

5、县级部门的栏目按照“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对上网的全部信息进行审查把关,市级部门主办栏目应确定专人管理和维护,需要的信息,采取两种方式传送。一种方式,需要的信息经分管领导签字后,以书面及电子文档两种方式交由县信息中心审核后;另一种方式,县信息中心设定模块,统一制定编辑权限,交由相应栏目主办部门远程后台编辑,并由县信息中心审核后。

6、对在BBS公告板等公共言论的栏目建立完善的审核检查制度,并定时检查,杜绝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情形出现。对一旦发现在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上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等9种情形的信息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删除本网络中含有上述内容的地址、目录或者关闭服务器。编辑、主编和总编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制止,并保留原始记录,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信息的内容如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规定的,产生不良后果或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实行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二)建立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认真防范

我县电子政务外网是全县重要的对外宣传阵地和舆论引导窗口,肩负着为县委、县政府和全县群众提供完善、密集、周到的信息化服务,因此,必须营造先进、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杜绝和避免安全事故、安全责任的发生。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包括:

1、严格要求全县电子政务外网工作人员和用户,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和采取的必要措施。

2、规范单位和个人入网登记手续,认真签署相应的信息安全协议。严禁任何用户擅自连入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南溪县信息中心设专人负责审查上网信息。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和用户在网络上发现有碍社会治安和不健康的信息,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机关报告。

3、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上传信息IP、密码指定专人掌握,信息经过审稿程序严格把关确定无误后,方能上传。对所有网络内的计算机安装了防火墙、查杀病毒工具,防止信息资料遭到破坏、盗用和其它意外损失。

第6篇: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事信息化水平

人事管理是行政管理工作当中不可缺少的部门职能之一,与学校每位教职员工息息相关,对于学校的稳定发展及领导决策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事管理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增强民办高校的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够有效提升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服务。

1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意义和必要性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实现各个部门和科室间的资源有效共享,极大地提高人事管理及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及时地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1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常规性事务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管理人员的经验,进行常规性重复劳动。因此,借助信息化的优势,提高人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可以使人事管理人员真正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更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另外,还能更快地实现各种信息的统计分析,为学校的发展和领导的决策,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

1.2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为民办高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提供信息服务 人事管理部门可以立足于现有人力资源情况,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各教学单位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招聘条件与标准引进合适的人才;教务部门可以通过相应的绩效管理体系,评估和考察每个教师和教学单位的绩效;教职工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查询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信息等。

1.3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加强民办高校各部门和各科室间的团结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目前,民办高校各部门和各科室对信息的处理大部分应用了EXCEL和一些相对比较独立的管理系统,但因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库未能有效兼容,导致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由于人事工作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经常需要互通有无,分散的工作方式容易造成数据采集不全面,信息更新重复率高并且更新成本高昂,因此极为繁琐和不便。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在信息的共享能力方面做出努力,从而保持学校各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实效性,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1.4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民办高校深化校、院两级改革,实现校、院两级人事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把以往相对集中的人事管理模式,分散到各二级部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人事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通过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将基础数据采集和教职工基本信息维护工作都放在各二级学院,从而大大减少了人事部门的工作量,还可以保证人事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2 目前人事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2.1 信息化观念落后,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繁琐的文本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事管理的技术需求。人们都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在人事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信息化技术缺乏足够的理解,对于信息化能够带来的好处缺乏清晰的认识。部分人把信息技术单纯地理解为人事档案信息的保存和录入,而对人事信息系统所能完成的其他功能缺乏必要的了解,如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等。这样的思想往往会导致对人事信息系统建设的不重视,或者对已有的人事信息系统的一些功能无法有效利用,使得系统处于低水平的运作状态。

2.2 信息处理能力不强,缺乏科学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体系 作为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执行者,人事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信息化管理的层次和高度。人事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人事信息维护和日常管理,更重要的是人事信息的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而民办高校受成本限制,不可能指定专人负责人事信息的数据分析工作。民办院校人员流动性大,人事信息管理人员在承担了日常人事事务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维护人事信息系统,已经无暇兼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数据分析和分析报告撰写工作。

人事信息的采集、管理和数据分析也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和体系指引,使得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无法在制度的支撑下得到提升,人事信息化管理随意性较大,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2.3 人事信息数据实时性差,准确性不高 民办高校人员结构松散,流动性大,而且兼职、兼课和外聘教师较多,很多人员的人事信息都由教学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收集,再转交人事管理部门进行录入或者更改。中转部门较多,导致系统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形成延迟效应,使领导决策或者数据分析都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得到实时性很强的结论。在这种传统的集中式人事信息管理模式下,人事管理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在高校员工的各方面情况,而且一旦采集处理的人事信息过多,人事信息管理人员对于人事信息就无法逐一核对,信息采集随意性增大,导致人事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2.4 学校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共享水平不高,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民办高校缺乏财政支持,资金有限,所使用各类信息平台多为分期独立购置,相互间的人事信息无法直接共享。目前高校内部各个部门所使用的信息平台的侧重点都不相同,一般涉及人事信息的平台有: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办公OA系统、教务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系统、高校基础数据库建库系统等,各系统间关联性不大,资源共享困难,动态信息更新较慢,而且容易导致信息重复录入,造成人力、财力资源浪费。

数据呈点状分散于各个单机系统之中,且格式不一,没有通过系统集成在一起,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由于部门之间经常需要进行数据交换,但由于各部门开发或购买的数据库软件都是基于不同技术和应用模式的数据库软件,数据交换的通用性较差,严重影响了人事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这样也必然导致人事信息管理人员的数据维护任务繁重,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对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综上所述,为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必要加强民办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3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3.1 转变人事管理的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要树立人事信息化管理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使人事管理者在心理上突破长期以来的依赖手工操作的文本管理模式,在观念上主动依靠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寻求人事业务的自动化处理方式和解决方案。树立信息化理念,是提高民办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民办高校的人事信息化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人事信息数据采集与汇总,更需要对人事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并为民办高校制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其次,要将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当作提高人事工作效率、水平和层次的工具,让每一位管理者都围绕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自身业务的设计与安排,同时也必须亲身参与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提升。另外,要加强对人事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管理素质。只有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利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具体的人事业务的计划、部署、实施以及管理,才能使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提高人事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后,民办高校领导应遵循科学发展观,不断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力求在规章、资金、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扶持。信息管理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寻求各种数据的内涵提取与处理,不断挖掘和发现有用的信息,努力为学校的规划、决策、教学和科研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3.2 提高人事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素质,建立科学的人事信息管理体系 人事信息数据的处理复杂繁琐,在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工作中,信息系统只是管理的辅助工具,人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没有一流的管理者,就没有一流的信息化水平,也就不能充分发挥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因此,根据目前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要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对人事部门的信息管理人员和教学单位行政秘书有计划地开展人事信息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管理高效、作风严谨的人事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3.3 整合校园信息化平台,实行资源共享,打造完整、全面、实用的人事管理系统 ①以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一个集中的人事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独立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各个应用系统。在人事信息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与各个不同业务平台的数据接口,保证各个不同业务应用平台数据的一致性,进而整合校园信息化平台,推进人事管理甚至整个学校信息化工作模式的变革。②建立人事信息数据管理模型。以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科研部门等各职能部门管理权限为依据,划分功能模块,设置管理权限,职工人事信息数据填报规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维护制度和解决方案,从而避免出现“数据集中导致维护任务也集中”的现象。③积极组织开发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人事业务功能,如日常考勤与薪酬管理、教师业绩的自我申报和审核、教学人员能力结构分析、行政人员业绩能力分析、教职工培训登记与管理等,将人事部门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脱离出来,转而加强绩效考核及数据分析的能力。④人事信息化管理应以自身校情为基础。由于各个高校的人员结构、发展目标各有差异,在人才需求方面更是各具特点,而且民办高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人事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购买或者开发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应以业务高效、功能实用、可扩展性强为原则。如果好高骛远,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4 总结

只有提高民办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人事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只有畅通民办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渠道,人事管理的公开和透明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在薪酬制定、岗位聘任、职务调配、职称评聘、教师业绩考评、科研核定等比较敏感的人事业务中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事信息的利用率,减少工作强度,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办事程序,增强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因此,提高民办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进一步促进人事工作公开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为领导层面的人事管理决策水平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边丽颖等.人事信息化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9(20).

[2]赖初荣等.加强高校人事管理打造人事信息化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1.

[3]周.高职院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探讨[J].华章,2011(33).

第7篇: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随着工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电子政务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将逐步推行网上办照、网上年检、网上查询、网上监管,实现网上互联审批,在信息技术上支持和拓宽了工商监管领域,对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等新兴领域可以进行深入的监管,依法查处网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政府的工作方式,冲刷沉积已久的僵化体制。现在,普通大众已经能够感受到这种变化,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使电子政务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它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相信大家对公安部门的“全国网上追逃”印象深刻,通过信息全国联网,实现全公安系统上下联动,针对目标实施全国布控,使罪犯难逃法网。因此,建立“数字工商”模式的资源共享系统,供全国各级工商系统电子政务使用,真正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与各行政执法部门共同建立企业不良信誉的记录库与法定代表人不良行为记录库、通过身份证号码输入识别自然人身份的真假(由公安系统信息支持)等,可以在进行企业登记注册时通过以上手段检查相应资料是否真实有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审查错误,避免核发营业执照错误,保证进入市场竞争的主体的合法性。因而,必须加快工商信息建设的进程。

首先,工商信息化建设必须是实现网上办公,运用网上办公系统。这需要有一个智能化程度高、方便、快捷的办公系统,用以支持日常工作和管理。如系统内部办公信息网的建立,实现网上公文流转、上下文传递,做到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和应变能力;建立工商全系统“红盾信息网站”的改造,建立网上企业不良行为记录管理系统和企业良好行为记录管理系统;加速建设工商电子政务,逐步实现网上办照、网上年检、网上查询,建成政府部门互通的“网上并联审批”系统;积极开展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联网,形成一个纵向互通、横向互联、立体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网络系统。

其次是信息安全体系。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是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保证数据和资料的完整性。因此,除了建立防火墙防病毒、进行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基本手段之外,基于数据安全考虑,更要建设一套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同时要配备足够的专门人员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维护工作,保证工作的连续与稳定。就目前南京市正在使用的“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出现的问题就较多,系统不稳定,有硬件方面的,也有软件方面的,由于专门维护人员不够,对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没有定期的培训计划,维护者对系统使用及安全维护的知识不够全面,使用者更是对不断更新的信息系统难以及时掌握运用,出现问题往往不能迅速解决,延误工作,不能及时兑现对外承诺,容易引起群众误解。

再者,为了防止重复建设,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必须在资源利用方面下功夫,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达到利用同一领域、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一套资源共享体系,实现真正的网上并联审批、办公,管理到位。目前,政府各部门都各自有不同的信息系统,但是大多没有做到信息互通共享,仍是各自为政。在工商登记上反映最大,投资者办一个有前置审批手续的执照,仍要到多个部门办理,各部门之间的办理信息传递速度太慢,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使投资人增加时间负担,影响投资环境的改善。目前有的市、区政府实行集中化办公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让投资者进一个门办多件事,初衷是好的,但是仍未能实行行政审批部门间的网上信息互通并联审批信息反馈,各部门仍是各自为政,投资者仍按原要求到各部门等待审批结果,工作效率的提高难见好效果。

加强工商信息化建设,促进工商登记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强工商登记部门人员关于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工商登记部门要想通过信息化电子政务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督和管理就必须对网络系统方面的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操作程序进行管理。目前,就我们工商登记部门的人员来讲,多数对电脑及网络知识还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这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网络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所以,建议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网络和电子政务方面知识的培训。

二、以经济户口管理为核心,围绕市场准入和市场行为监管,建立总局、省级局、市(地)局三级数据,实现管理电脑化、档案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和办公自动化,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诚信”环境提供可靠的公共信息资源。

三、重点抓好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健全和开发利用各类经济户口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数据中心应依据各类经济主体信息和相关数据资源物理分布存储,逻辑集中建库和信息整合的建设思路,建立全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实现内资、外资、私营企业登记等重要数据全部入库:第二,加强数据资源质量控制与开发管理,确保数据信息全面、完整、准确、实时、开放、安全,要能够提供具有统计和分析功能的数据信息,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需求。

四、大力推进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以网络和各级数据中心为基础,以经济户口管理为主线,以统一标准为原则,以信息互通、业务联动、优化处理流程为目标,改进和提高业务应用软件功能,促进业务应用:

1、经济户口管理系统应用。改进现有的企业登记管理系统,建立工商所动态监管系统,建立登记机关与监管工商所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渠道,从而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联动的“经济户口管理系统”;版权所有

2、数字档案系统应用。从企业登记档案入手,将各类业务档案、政务档案整理、扫描、数字化存储,建立档案原件影印系统及联网互查系统,向政府部门及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第8篇: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所谓信息化就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三个层面,六大要素。所谓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所谓六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这三个层面、六大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也是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科学途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向科技要战斗力,促进法院科技进步和提高干警素质,是司法警察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警的核心和关键。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含量,提高办案水平和工作效率,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办案现代化。司法警察在开展科技强警工作中应始终牢牢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个关键,突出信息化建设这个工作重点,狠抓计算机技术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网络建设,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强警水平中推动司法警察工作与时俱进。

审判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实施机关,开展科技强警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高科技服务审判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更有力地促进审判活动,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所谓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就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公正执法和科技强院为目标,不断改革完善审判决策机制和工作机制,即通过网络工作平台处理大量的法警业务、法警政务、法警事务,法警技能训练等各项职能。

法院法警工作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网络建设,而网络建设则是法警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法院信息化功能主要体现在:浏览时事新闻、法院新闻、政治动态、规章制度、干警论坛等栏目,了解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借鉴其它法院工作经验等。当前,随着人民群众对规范化执法要求越来越强烈的趋势,信息化建设更是迫切之举。

司法警察工作信息化建设,目的在于将司法警察履行职责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以计算机为载体记录信息,取代过去的笔写纸记的记录方式,以信息的自动流转和共享,取代过去法警办案过程中的不同办案环节对相同信息的重复书写。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根据人员与司法警察、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特点,设定信息流转的节点,设置相关人员的操作权限,明确办案信息走向。

近年来,鱼台法院积极就司法警察的警务管理、工作考核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展开调研。立项开发《司法警察警务管理系统》,尝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司法警察业务管理、队伍管理、绩效考核进行有效结合,不断完善警务工作流程,规范警务工作质量与标准,把各项警务工作纳入了规范有序的轨道。经辛勤努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法警业务的网上流转、网上审批和监督,对规范用警程序、加强办案监督、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意义重大。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法警办公、办案现代化,推动了履职观念的更新、执法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促进 了司法警察履职水平的不断提高。

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干警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办公办案实现资源共享,干警们就可以在网上查询各种法律条文和文书,提高工作效率,对法律的掌握更加熟练和准确,业务能力大大提高;把学习内容和要求上网,实现网上教育培训,干警们学习就可以足不出户,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合理解决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保证了学习效果;通过在网上汇报思想,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形式,消除了干警们面对面的拘谨,使干警们能在网上畅所欲言。在讨论中,既沟通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又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

第9篇: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工会信访督办机制作为信访工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访处理机制中必要的法定环节,它的正常运转和富有效率,有利于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有利于加强职工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监督,有利于工会正确疏导社会矛盾和缓解职工群众情绪,起着其它社会调处机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工会信访督办机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畅通了工会信访渠道,建立并完善起工会组织应急处理职工信访的快速“绿色”通道;提高了信访办理效率,加快了信访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办理效率;完善了工会工作职能,借助工会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将职工维权保障机制法制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强化了具体承办责任,明确了各级工会和承办单位相应的职责和时效,形成了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近年来,通过工会信访督办机制的正常运行,工会拉近了与信访职工群众的心理距离,也确实帮助职工解决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和问题,但离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和信访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

一、信访督办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存在着时效长和举证难等问题,部分信访督办案件出现“得理得势不得分”的情形。如果工会组织不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点,即使职工有充足的事实根据和法定理由,但在现实劳动关系的争议和纠纷处理中也不一定能够稳操胜券。这种“得理得势不得分”的情况如果长期地存在下去,会导致部分职工对信访制度的法律效力及信访督办机制的时效、作用产生疑问。

2.由于存在信访法定程序的倒置问题,工会在介入“三类”案件督办处理时显得力不从心。根据新近颁布实施的《信访条例》规定,凡是经过劳动争议仲裁、行政诉讼复议和法院审理判决程序的案件和一些关于人大、法院和检察院等特殊信访情况,政府和社会团体可以不予受理或转办受理。但是,工会信访工作对象决定了其不能一推了事,特别是面对那些明显有失公允的仲裁、裁定和判决,工会信访理应积极介入,但是工会这种事后介入处理又会面临法定程序倒置造成的法理关系不顺、协调没有回旋余地的问题。

3.由于信访反映情况的复杂,部分疑难信访案件督办处理的实际效果很难科学地衡量。如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的评估问题,职工经济补偿金标准和安置与再就业问题,职工反映困难企业无故拖欠工资、社保费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由于牵涉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权限,涉及社会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矛盾冲突,要想解决非一时之功。工会只能居中调停,致使信访办理和落实效果呈现出所谓的“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

4.由于存在着匿名和多头、重复信访现象,影响信访督办案件的效力认定和归口管理。在工会信访案件的督办处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访当事人采取匿名和非具实名的信访方式,这给有关工作部门和各级工会核实信访案件的基本情况带来诸多的不便,也带来工会信访工作人员如何认定匿名和非实名信访的法律效力以及如何加强对多头、重复信访案件的归口管理等问题。

5.由于突发性群访、集访事件增多,信访案件处理的制度运行成本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部分上访职工认为,只有群访、集访才能引起上级机关的重视,才能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二、加强督办机制的建议与思考

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访条例》,对信访总则、信访渠道、信访事项的提出、信访事项的受理、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法律责任都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是我们做好工会信访督办工作的指南。笔者认为,做好工会信访案件督办工作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增强职工的法制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精神,构建完善的工会信访督办工作体系。面对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矛盾加剧的形势,面对职工信访案件和群访、集访事件高发的态势,应加强工会信访领导体制、工作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的建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会信访工作预警、处理和督办机制,认真制定和执行处理职工群访、集访事件的工作预案,探索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出击的工会信访工作新模式,变职工群众上访为工会组织下访,变信访案件的事后一般性处理为事先预防、事中监控,事后督办相结合的信访工作督办机制,建立起与社会发展进步和职工切身利益要求相一致的工会信访工作体系,建立起职责明确、督办得力、工作实效的工会信访督办工作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法制教育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合理的诉求渠道解决问题。

2.提高工作规律性认识,规范信息的分类梳理和运转程序,形成合理科学的工会信访督办管理制度。一要加强信访工作信息分类梳理和归类工作;二要加快批件流转速率;三是进行适时信息反馈,提高信访信息的再利用社会价值和普遍适用意义。

3.借助现代化办公条件,建立信访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降低信访制度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工会领导机关的信访督办工作可以依托日益健全的工会工作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起上下贯通、信息互动、职能明确的工会信访 督办信息平台和独立有别于政府部门的工会信访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既可以加强上下级工会之间的信访信息沟通,加强工作上的联系和交流;又可以减少多头、重复信访案件产生的机会和频率,加强对相关情况的调度,减少职工群访、集访等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信访制度的实际运行成本,提高信访督办工作的实效。同时还可以形成管理科学、信息完善的信访工作管理台账,减少管理盲点和失误,方便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调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