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精选(九篇)

思想政治教育讲座

第1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应指导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讲座必不可少,而且应切实开展并形成常态。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讲座不提供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最新的发展情况,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因而往往被怱略;即使偶尔开展,也只流于形式。那么,要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在众多的讲座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一,必须对其进行定位;第二,其形式和内容都应具有独特性,也就是说,既不能只是教科书式的政治理论的重复灌输,也不能是偏离思想性的小道消息,更不能变成奇谈怪论的课堂,而应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课堂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平台。

 

1.“大思政”式教学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保障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保障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的意义。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不仅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动力,而且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浪潮到来,并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思政”式教育教学理念自此而提出。

 

“大思政”式教学观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第二课堂为分渠道,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并把教育范围由班级延伸到学生的社团。“大思政”的要求就是要改革、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与内容,应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育,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力度,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

 

2.“大思政”式教学的方法与内容

 

(1)根据团中央宣传活动主题和校团委规划主旨明确思想政治讲座的内容。在高校中,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校团委也有同样的义务和职责。因此,每个学期校团委都应以团中央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依据进行思想政治类讲座的部署和组织,聘请学校或院系团委(支部)书记、辅导员作为讲座的主讲人,同时还可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主讲。由于团中央的主题宣传活动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缺乏联系与缺少沟通,因此,可以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团中央的主题宣传活动之中,以整合盘活高校资源,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并共同做好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工作。比如,某高校在某一时期内对团中央宣传活动的主题定为“永远跟党走,青春促跨越”,而校团委安排的讲座主旨是“与信仰对话,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那么,最后确定的思想政治讲座的主题则是“社会进步与个人幸福”。这样的活动不仅可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观,还可帮助他们找到符合自身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生位置,从而促进其个人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通过调研可使思想政治讲座教学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社会实际需求。对于以理工学科为主的高校来说, 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修养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这就会导致他们在人文修养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影响到对人才的培养。而为使该类高校能较好开展深受学生欢迎且可帮助他们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讲座,就需要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以掌握他们对思想政治讲座课内容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主讲人的期望等。比如,某高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去了解与掌握学生对思想政治讲座的内容与形式需求,共发放了调查问卷300份,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50%,而专业兼具文、理、工和艺术类等。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调查,由于调查对象较为全面,不仅可了解学生对讲座内容的真正需求,而且因为专业较广,也有助于因材施教,更可大幅度地提高其教学质量。

 

在对教学内容的设定方面,学生希望讲座能够多涉及一些社会现实,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指导和使修养得到提高,有益于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从而激发自身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那么,有关个人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人生规划的内容必然备受欢迎。具体而言,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讲一些贴近他们学习、生活等的相关内容,一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可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同时,可组织一些对人们关注且必须面对的民生、经济、政策和法律等问题的探讨,不要一味地宣讲空泛的政治大道理,要多讲一些学生最关心、最贴近他们现实的时政内容。此外,还可通过时事的变化带来现实变化与影响的一些分析,以激发及提高学生对时政观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活动与其课程学习的热情。

 

在对主讲人的期望方面,学生希望主讲人有激情、有活力,表达清晰;讲课形式多样,风格风趣幽默,既富感染力,又具人性化;希望主讲人能够多与学生互动,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对事物的真实看法;希望主讲人分析现今的热点,并给出鲜明的观点。主讲人思想独立、追求真理,态度认真、求真及严谨,加上对社会现实现象的理性分析和真实问题的深层次挖掘,既可提升课程主题,又能活跃讲座气氛,更能引导学生闪现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学生希望主讲人尊重学生意见,不说空话、套话和大话;对观点的阐述不过于理论化,对事物的分析不流于表象;既不单纯地灌输理论,照搬大道理,又不只空谈哲学与泛讲马克思主义;注重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并注重其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

 

3.“大思政”模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围绕培养国家需求的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施教。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多样性,使得人的思想意识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特征,个人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现象。改革带来了各种各样思想与文化的并存,随之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出现碰撞。这时,人的思想活动表现为独立而自主。当前的高校校园,学生的幸福观、人才观、成功观呈现多样性,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健康、主流、阳光和向上的要求出现偏离。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科学技术的层出不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多元化,导致学生幸福观、人才观、成功观的多样化,有的甚至出现消极化特征。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到来及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呼唤并亟须高校学生能成为社会的创新和实用人才。因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选择讲座形式时,应紧紧围绕价值观健康、要求进取、积极奉献的社会必需的创新型理论人才和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展开。

 

(2)教师应联合高校团组织共同开展多领域形式内容的教学。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定教学内容的自主性大,因而存在各行其是、标准不一与内容散乱等弊端,不仅限制了教学体系的发展和教师研究方向的确立,更无法满足学生对其教学内容的多方面需求。实践证明,由学校从校外请来的专家学者作为主讲人而开展的讲座能够较为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知识,但是由于主讲人一般只研究某个行业和擅长某个领域,这使得他们在讲课过程中与校内教师缺少交流沟通,而且所讲内容之间关联性也不大。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所聘的校外专家不了解受学生欢迎的知识结构、思想动态,不仅所讲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而且不能更好地解答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疑惑。

 

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思想政治类讲座,不仅是新的尝试,还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并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讲座的主讲人具有主要优势,因为他们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长期兼任学生的人生导师,既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有信仰和激情,热爱学生和思维独立,不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的需求,而且教学经验丰富,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由于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人生价值与“中国梦”之间的契合点,因而对讲座确立主题十分有益。开展团队合作,不但能够使各种讲座互相联系,而且由教师作为讲座主讲人的教学内容也易于学生接受,因而既具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又可使讲座内容能够较好地关联并易于继续发展。

 

首先,可在明确宣传活动主题和讲座主旨的基础上,密切与校内各级团委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大思政式的教育观与教学模式以及新的管理模式。其次,应在开展讲座的同时,要求校团委组织高校现有主讲人组建讲座平台,既可减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还可以确保组织开展讲座的成员做好讲座内容的准备工作。最后,高校的团委应对讲座的组织、宣传以及后勤保障等环节给予大力支持,提供高而有效和周到的服务。

 

4. 结语

 

目前,高校的各种讲座虽然很多,但涉及思想政治类的却很少,这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国家政策的传达十分不利,也无益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对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类校园讲座“大思政”式的探讨得出四个结论:一要根据团中央宣传活动的主题和校团委讲座安排的主旨来规划课程和选择内容;二要通过调研,使思想政治类讲座满足高校学生对专业以外知识的需求;三要重点组织校内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主讲;四要与校团委组织共同合作。唯有如此,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讲座教学才会有新气象、好效益和新形态。

第2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中国分类法】:G633.2

高中政治新课标提出,政治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结合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现状,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此,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时事政治的特色,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而时事政治的学习是中学生借以了解国内、外事件的窗口和渠道。高中政治与时事政治,两者互通有无,联系密切。

高中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应当充分注意到学生们的鲜明特点,指导其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这不仅是强化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高中生政治课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政治教师不但要传播教材中的知识,而且还应高度重视时政在政治课堂教学当中的运用。要结合高中生思想实际,及时抓住各类热点与焦点信息,循循善诱地开展教学活动。

1 时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强化时事政治教学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更好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学理解的观点是教学过程不但是认知的发展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更是认知与情感之统一。兴趣作为情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中生们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能够让高中生产生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代感是高中政治课程的最重要特点。时事政治最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而最能激发出高中生们学习政治课程的主动性。据调查,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兴趣,非常渴望能够开阔自身眼界,增长相关知识,而教材当中所列举的部分事例具有时效性不够强、缺少新鲜感等特点。时事教学应该贴近当前的时代、贴近社会现实与真实性,以其内容所具有的丰富性、新颖性、动态性深受学生们的重视。

第二,强化时事政治教学能提升政治课程的教育作用。时政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德育,而时政教学的潜移默化,从量的积累逐步发展到高中生们的思想出现了质的飞跃。归根结底是在于教学当中时政教学的有机融入。因此,运用时政的德育功能,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马列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且还能帮助高中生们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提升其爱国热情,以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第三,强化时政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之能力。时事政治具备了真实性与接近性等特征,时事虽非学生们所亲身经历的,但完全能够给学生们以一定的启发,加之教师对于现象之描述以及对于深刻涵义之讲解,就能让学生们学到间接性经验,从而提升个人的洞察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强化收集整理时政素材的能力,能够锻炼高中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领学生们收集、整理时政素材,这样就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拓展自身视野,刺激其发散性思维能力。高中政治教师利用时政素材能够启发学生们提出自身的质疑,促使高中生们对时政进行持续追踪,从而实现高中政治课程的创新教育目的。

2 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方法

2.1 实施课前新闻评论

高中政治课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按照次序分别安排所执教班级的学生阅读报刊杂志中的新闻,其后立即动员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们在交流与评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政治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展现出时事教育所具有的及时性,这样也有助于培养高中生们关心目前时事的主观能动性。在每一次的时事点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高中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提升政治课教学的成效。

2.2 设置专题讲座

一旦国内或者国外发生了重大的事件,或者党中央颁布实施了重要的政策之后,高中政治教师就应当面向学生设置专题讲座,对全体高中生进行时事政治专题教育。例如,党的十、南海与问题、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等国内外大事,都可以由政治课教师开展主题讲座。又如,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生少数暴乱分子的打、砸、抢事件以后,高中政治教师可及时设置题目为《反对,维护国家完整》的专题讲座。这样一来,广大高中生们即可通过讲座了解到新疆的悠久历史,得知新疆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事实,明白国、内外的分裂势力试图分裂我国的险恶用意。通过开设这类时事政治专题讲座,不但能让高中生们及时地领会和掌握以上重大事件之精神本质,而且还能提高认识,在武装广大高中学生头脑的基础上对社会公众开展宣传,做到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身边人,让高中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之所在,同时还可体现出时事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为了在讲座中体现出思想性和科学性,能够讲解得既准确又透彻,就需要主讲人在讲座前广泛地收集各类材料,较为深入地研究所要讲解的专题,了解到高中生们的思想实际,以便让讲稿能够富有说服力,让讲座能够充分发挥正面引导的重要作用。

2.3 打造时事园地

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充分运用所在班的墙报或者黑板报,打造“时事园地”,其中的主要内容为近期所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采取这一手段,可以让高中生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的时事政治内容,并且能够较好地结合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采取时事知识竞赛与涉及时政内容的演讲比赛等各类方式,把时政教育从课内逐渐拓展至课外,从而更加充分地培养高中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培养高中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一定的时事政治教育内容,必然能有效地改善政治课本具备的滞后性,以培养高中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各项素质,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之下,高中政治课教师应当在政治教学中强化时事政治教育,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娄方应.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强化时事教育[J].吉林教育,2010,(1).

第3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一、总体思路

将主题教育和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师生学好新思想,熔铸爱国精神;唱响主旋律,抒发家国情怀;讲好新时代,砥砺强国志向;作出新贡献,践行报国使命。紧密契合学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安排,精心策划、系统设计,打造出彰显学校特色的爱国主义品牌活动和文化。

二、具体实施

(一)召开思政理论课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召开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研讨会精神,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学工作,4月10日下午,我校召开思政理论课研讨会,学校党支部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教务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及全体思政课教师。会议由教务处主任主持。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先观看了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视频,然后彭书记解读讲话精神,指出: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加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随后老师们积极发言, 彭书记做了精彩总结,他指出:一要正视我们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二要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三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把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相统一”要求落到实处。

通过此次研讨会,大家明确共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讲准讲好思政课,需要思政课教师政治强;讲活讲新思政课,需要思政课教师功底硬;讲实讲信思政课,需要思政课教师自身正。我们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增强政治素养、加强师德建设、提升专业技能上下功夫,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保证教材使用,努力打造一支新时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打造思政课精品课例

我校以学习贯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第4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5月19日上午,围绕我校思品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工作实施的一系列工作,我校领导与思品教师进行面对面视频会议。校长毛永红、教务长贾永安、全体党员和思品教师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毛永红校长主持。

在短短的2个小时会议中,思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对我校思品理论课建言。思品教师们建议,要提升对思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集上下之力完成思政质量年各项工作;加强与兄弟院校交流,打开新眼界;加强思品教师培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等等。校领导们认真听取思品教师的建言后,针对性提出各项工作的指导意见。

毛校长作主题发言。她说,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继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又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品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品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把思品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品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毛校长强调,我们要深刻领会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的重要意义,全面准确把握思想精髓和核心,提高政治站位办好思政课,努力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品课教师队伍,把思品课办得越来越好,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第5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改革 实践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始于1987年,是高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深化发展,高校学生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给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河北科技大学在反思“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时代新特点基础上,广泛调查,客观认知,不断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

1 注重教学形式创新,创办“热点问题半月谈”

1993年3月,河北科技大学四位青年教师广开思路,学习和借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的成功作法,精心设计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新模式——“热点问题半月谈”。“热点问题半月谈”采取“半月一谈”的方式,一般在每学期第二周开始,每两周举办一次,采取栏目化的教学模式,将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成“新闻综述”、“热点专题”、“热点讨论”、“电视专题”、“有奖抢答”几个栏目实施,有点有面地对学生开展生动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从1993年3月至今,“热点问题半月谈”开办19年来共举办300期,累计收听学生近十万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肯定,成为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知名“品牌”。

2 注重教学平台创新,开办“启益人生”大讲堂

河北科技大学整合全校资源,开展了“启益人生”大讲堂活动,搭建起“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新平台。根据主讲人的学术水平、知名度等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各院系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名人和政府官员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启益人生”讲座。大讲堂分为校、院两级讲座,校级讲座,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主讲、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高层次大讲堂活动;院级讲座,指由校内副高以上教师或校外人士主讲的普及性大讲堂活动。学校专门制定实施了《河北科技大学学术活动、学术团体暨学术活动基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活动管理的通知》,拿出专项资金对“启益人生”大讲堂进行资助。根据主讲人的学术水平、知名度、职务等情况设定不同等级的讲座资助费用,保证了讲座的常态化和有效性。

3 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创建大学生“阳光宣讲团”

2008年6月,河北科技大学成立了“阳光宣讲团”,团员均由学生担任,他们来自全校不同学院和专业,在学校学生工作处的具体指导下,始终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发展脚步,以重大事件为节点,紧扣时展步伐,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荣校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成为丰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形式的又一项创新性探索。大学生“阳光宣讲团”成立三年以来,注重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把理论学习实践与大学生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勃勃生机。宣讲团注重把握青年特点、引领学生思考、服务学生成长,突破了教育者言传身教、照本宣科传统模式的局限,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丰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形式,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服务同学成长、成才,引领理论学习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和明显实效。

4 注重教学手段创新,开通“启益人生文化传播网”

“启益人生文化传播网”是河北科技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由学校学生处主管,由大学生网络工作室具体设计、建设和维护,力图打造一个以“用文化承载思想,以思想启益人生”为特色的“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启益人生文化传播网”让学生成为网站的设计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把大学生网络工作室建设成为学校优秀的大学生网络自我教育组织,通过发挥校园文化、传统文化和当代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载体作用,突出网站的“思想性、导向性、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努力实现“启益人生”网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具体要求。

5 注重教育内容深化拓展,开展“责任、担当”主题教育活动

河北科技大学每年均要通过立项支持各学院普遍开展“责任、担当”爱国荣校主题教育活动。获得立项的活动在校园遍地开花,既营造了浓厚的教育氛围,扩大了教育影响,也增强了教育效果。在各项活动的征集、讨论完善和开展过程中,首先是融入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采取征文演讲、摄影视频、感恩晚会、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拉近了主题教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听得进去,感受得深,领悟得透。其次是做到情感充沛。注重学生处世心态、思维方式和人格品性的内心化育,在思想和感情上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再者是整体布局。自活动开展以来,主题教育内容涵盖到了自身责任、他人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等多个角度,涉及了养成教育、学风教育、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爱国荣校教育的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在不同角色定位中思考自己所应担负的责任,激发了学生内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6 注重实践教学创新,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多年来,河北科技大学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不断拓展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采取项目小组的分组实践法,学生根据不断发展的世情、国情、省情选择实践项目进行立项申报,有立项意向的学生和老师分别申报社会实践小组,其他老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参与一个小组,保证每个实践小组有一至两名实践指导老师带队跟踪指导,确保社会实践的效果。社会实践结束后要上报实践报告,进行汇报展示和成果评比,对优秀实践成果进行总结表彰,有效调动了学生和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6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提高高中生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促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方法全方面的改革。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教学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从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教学方法 探讨

引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教育学生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老师应该审时度势的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课前要备好教案,课上要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器材用以辅助教学,同时要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主体,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还要利用好课后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巩固,增加有关思想政治知识的讲座等等,从而达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丰富教材内容,完善备课课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政治老师应该充分领会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传输给学生知识的过程,并且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教师应该准备完善的备课资料,开展创造性教学,不要只是单纯的书本教学,而是要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知识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同时政治老师还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结合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更为切近生活,使说面语言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变得简单易懂,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主动学习重点是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政治老师只是充当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是一味的教师传教,学生被动受教的过程,这样不仅降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不利于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为此,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要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索知识,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场所,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能够促进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法,力求更多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不要过于机械化的教学,要把课堂氛围充分的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政治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改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通常思想政治都是比较抽象、深奥的知识,政治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画面、声音、色彩展示,把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同时政治老师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通过实事案例,把思想政治知识融入其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通过自己的分析也会对书本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认识得更深刻,思路也会更清晰。

四、巧设课后复习题目,巩固基础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在课上要采用多种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而是还要利用好课后时间,政治老师可以根据当堂思想政治课所学知识,巧设课后复习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在设计复习题目时要贴近生活实际,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思想政治知识在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政治老师还能通过复习题目对学生掌握到的思想政治知识加以调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领悟情况,以便对日后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有效意见,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水平能够最终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丰富课余时间,设立时政专题讲座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方法也可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对学生的渲染作用,可以通过一些时政专题讲座,专家访谈等方式,潜移默化的传输思想政治常识,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学校可以为高中生多设立时政专题讲座,把时下最为热点的实事,国内外所发生的时政大事以及社会上敏感较强的热点话题等等加以及时的捕捉和探讨,让学生能够通过讲座认清时事政治发展背后的内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能够深入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同时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储备时政信息。这种将时政教育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是新课改中教学方法的一大创新,将时政教育与政治教学有机整合,才能促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时俱进,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通过以上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方法的探讨,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是新课改必行之路,是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的是教育教学要把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政治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不断地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羽琼.浅谈高中新课改对高师历史教育教学的挑战[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07):21-22

[2]环银泉.运用BBS改善高中哲学教学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6;(01):25-26

[3]金生辉.浅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与方法[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42-43

第7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中学时事政治,针对性、实效性

谭吉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文翰,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又称“时事政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为内容的教育,旨在让中学生了解、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排除各种干扰,坚定地同党中央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保持一致,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与任务。通过时事政治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拓展知识视野,而且能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中学的时事政治教育现状如何?怎样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一、中学时事政治教育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

(一)包办代替、考前突击,缺乏主体性与时效性

人们总是偏向选择“高效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少教师就选择在考前集中整理出(或者直接从互联网下载)重要的时事事件,让学生背诵。这是当前时事政治教育中普遍的做法,这种做法一方面让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到时事政治的学习中去,学生除了记忆一定量的时事政治知识以外,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关心时政的情感和分析时政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另一方面,这些集中编撰的时事政治事件多是“昨日黄花”,陈旧的时事事件罗列乏味单调,如不是考试需要,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动力。在老师包办代替的过程中,学生放弃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了一个时事接收的“容器”。考试过后,短时间内抢记的时事事件就如被秋风扫走的落叶,被学生遗忘和抛弃。

(二)组织涣散、流于形式,缺乏参与性与实效性

虽然有的教师尝试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时事政治教育应用到常规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缺乏指导和督促,学生没有精心准备,最后导致活动组织涣散,流于形式,学生或不参与或者乱参与,让时事政治教育的效果打了折扣。也有不少教师选择按座位分组或按学号“轮着来”,但总体随意性大,又没有明确的规划和要求,没有公平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手段,学生抱着“念完新闻就算完成任务”的心态,学生在活动中或推诿责任,或漫不经心,临时“赶鸭子上架”,最后,教师也只落得心力俱疲。

(三)东拼西凑、主线不明,缺乏规划性与针对性

新课程体现时代精神,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热爱社会主义、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人,在这样的教育精神指导下编写的思想政治(品德)教材和时事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将教材视作束缚,“果断抛弃”,国内外发生什么就讲什么,东一鳞,西一爪,缺乏整体规划。虽然有的教师能够对当前时事进行深入分析,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由于缺乏阶段性的主题,时事政治教育不能配合教学展开,导致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支离破碎,了解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持续、有效地渗透。此外,缺乏规划性必然导致学生更多地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内容加以关注,如果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入,只是关注与自己的“表演”,就容易忽视学生薄弱能力的培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少针对性。

(四)浅尝辄止、思想缺位,缺乏深刻性与思想性

时事政治内容纷繁复杂,中学生受到阅历和知识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看问题容易只看现象,不顾本质,也容易偏激与片面,把时事政治课堂变成辩论场,这种偏离主题,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的时事政治教育环节显然是无效的。有的教师对中学教育的目标,对初、高中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思想缺乏了解,对时事政治缺少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无法对学生观点进行精到评析,错过思想政治教育时机。还有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把课堂变成道德说教的现场,时事政治课变成孝道课、礼仪课,无视时事政治的教育要求,无疑是失败的。

二、中学时事政治教育

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上述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和研究者已经从国家、社会、学校等层面分析论述了诸多原因,而这些影响最终都要落在教学活动中,且由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实施体现出来。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前文提出的时事政治教育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围绕教师展开论证,为在微观层面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解决措施打好基础。

(一)教师缺位

教师在时事政治教育中的缺位,导致时事政治教育活动漫不经心,“临时上马”情况泛滥。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上的,由于副科教师带班多,任课压力大,时间紧迫,虽然有心却无法抽出或安排出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但更多的情况是部分教师主观上逃避对学生的指导职责,时事政治教育沦为课堂上一道可有可无的前菜,被当做组织教学的准备活动,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师错位

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是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根本原因,如果教师没有确立新教育观、学生观,就会错认时事政治教育只是思想政治课的点缀,无需予以过多关注挤占教学时间与精力,就会把自己视作时事知识的倾倒者,把学生视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错位情况下开展的时事政治教育,背离了时事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的,自然是低效无用的。

(三)教师个人政治素质影响教育效果

从教师基本技能层面来看,有的教师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时事政治教育对于我国中学生成长的政治意义,导致教学随意低效;从教师的政治要求上来看,有的思想政治教师本人都不去或很少关注时事,紧盯着教案教参,认为教完课本的知识就万事大吉;而有的政治教师政治觉悟低,不去深刻理解我国各种大政方针与政策,不紧跟党和国家的政治路线进行教育教学,而是自由发挥,肆意评说,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要求。

(四)教学研究反思不够,方法创新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政治教师惯用“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式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仅仅使用学生的记忆力,而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诚然,近年来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政治教师,他们对如何上好中学时事政治课进行了不懈探索。如课前五分钟时政演讲、时政辩论等等教育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摸索。但这些教育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开展,往往不能长时间地被教师以及学生所坚持,到最后,这些好方法往往会不了了之。

三、创新中学时事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时事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积累多,经验丰富,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讨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今日关注法

今日关注法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每日关注一个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或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点评。新修订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时事教育用晨会、夕会或班会时间进行,每学年不少于五课时。”按照这一要求,可以参照中央电视台4频道的《今日关注》栏目形式,在每天的思想政治课前用五至十分钟进行时政评论。全班同学参与,男女按照学号交错进行,每次限定一人。每个人自由选定一个主题,要求演讲3~5分钟,过程中附带自制的相关材料。演讲完毕后,学生互评三分钟,教师点评两分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合作探究,深化对时政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提升中学时事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能很好培养中学生关注每天发生的重大国际国内事件、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专家讲座法

专家讲座法是指学校邀请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专家、学者来就当前某个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说并进行现场答疑的一种方法,其本质与专题讲座法相似,即都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讲解与讨论。它要求重视专家所讲内容的时效性,用时效性来保证时事教育的实效性。如果专家讲座法的主题有所滞后,则不能对中学生造成最有力的冲击,故达不到时事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专家讲座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相关时政问题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这对课业繁忙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深度透视法

深度透视法是指中学教师以及中学生对某一时政热点全面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够运用所学思想政治常识来正确分析,灵活运用。深度透视法的主体包括政治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

深度透视的主要内容要具有灵活性、时效性,主要侧重当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与形势。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届党代会的主要精神、每年“两会”的热点问题、国际重大热点问题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学时事政治深度透视要在深度和广度上注意结合中学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政治教材的主要内容,不可过深、过难、过偏,教师可将政治常识中的重难点与时下时政相结合并深入分析。

(四)时事政治专题学习小组

时事政治专题学习小组是学习兴趣小组的一种形式,就是根据学生对时事政治不同方面的兴趣和专长为依据,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前提,探讨时事政治中某个方面的热点问题而建立的学习小组,如政治政策与国家大政方针学习小组、经济问题与对策学习小组、国际关系热点问题学习小组等。

时事政治专题小组学习的优点在于:能培养学生时事政治的兴趣,自觉主动搜集时事政治学习资料,汇报学习成果,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组内的交流讨论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独立思考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相互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第8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一、深入浅出,恰当引入时政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必修有四本教材,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选修包括六本,分为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时政的渗透与教育是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政治教师要使自己成为“杂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信息渠道,抓住关键,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传授基础知识,才能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例如:从“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引发对公民道德的讨论;从叙利亚的局势引发对国际形势的关注;从“两会”的会议议程联想到对政体等相关政治知识的记忆;从争端引发对国家之间关系的探讨等。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都要做到恰到好处,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巧设活动,激发主体意识

传统政治课给人的印象是教师讲大道理,学生则死记硬背。实际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师是引导者、引路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使政治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就要不断进行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在如何加强学生对时政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方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课前读报3分钟。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每节政治课前,教师可以安排一名学生以一句话新闻的形式读报3分钟。读报的内容是时政新闻、要闻,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后,在主课开始前上讲台读报。这可以加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使学生经常保持对国家大事、社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关注,久而久之,形成关注时政的习惯。

2.时政论坛。在课堂上,由于课程内容安排紧凑,很多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设时政论坛,每期确定一个近期的国内外的时政热点为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演讲,也可以辩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整个论坛的组织者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只体现在确保时政论坛的顺利开办,话不宜多,重引不重论,对话不多的学生多给一些机会,对发言较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收尾”,点到即止。这样学生就能不经意间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高层次的能力。

3.专题讲座。由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内容比较多,很多教师无暇顾及,一般都是在高三下学期才匆匆开设热点专题课,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学习效果差。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提前开设热点专题课,不定期地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始专题讲座。讲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学生感到烦闷,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这种专题讲座一般针对选修文科的学生,从高二开始开讲,讲座由教师或者班上政治成绩突出,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担当主讲人,主要是以事说理,侧重以事例体现用知识分析实际的能力。

三、转变观念,提倡开放性教学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两个部分,但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考生,都要考核政治课程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开放性的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知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

针对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长见识,并指导学生分组根据实践活动的情况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使学生成长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充满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政治课程有广泛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等,政治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有效组织教学的新模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成桥.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J].教育艺术,2011(5).

第9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心理咨询概念

关于心理咨询,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概念,中外不同学者有各自的看法。本文认为,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人们帮助、启发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心理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它以心理障碍咨询、心理适应咨询和心理发展咨询为主要内容。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咨询运用的重要意义

(一)心理咨询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心理咨询本着尊重理解、积极关注和真情可信的态度,以会谈的方式,在咨询者和被咨询者之间营造一种和睦、融洽、协调的心理氛围,这是以咨询对象个体情感为前提、充分尊重咨询对象的自我意识而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过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运用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心理咨询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工作,将心理咨询的倾听技巧引入思想政治工作稍加改造,不但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助于教育者对谈话内容尽量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有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人际的流畅沟通,增强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纳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宝库增添了新的血液,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开拓了思路。

(三)心理咨询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不单纯受思想、立场、观念的支配,而且受情感、意志、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的关键期,运用心理咨询的具体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借助心理测评和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个性、思维、情感、性格存在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控与引导能力,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三、加强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利用大学课堂进行集体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部分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专门到心理咨询机构求治外,大部分希望进行心理咨询的同学都是出于自身更好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集体咨询。对于大部分同学中较为普遍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大学生的学习、考研、就业、兼职、婚恋、人际交往等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在相关课堂中,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学》、《公共关系》等,进行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在这些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应注重把理论与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心理和预防障碍的自我救护意识,尤其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助和自我调适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心理指导课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心理障碍等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以达到陶冶心情,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2.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每年周期性地举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如一年级的新生尽快适应的一些讲座并结合实际作心理咨询常识的解答等,二年级的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恋爱等方面的讲座,毕业年级的择业心理调适等讲座。还有学生组织学生会、女生部等等,每年组织的“心理论坛”等活功。

(二)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咨询培训

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由于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较多,因而在他们中普及心理咨询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咨询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地思想和心理行为,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从而提供力所能及的有针对性的帮助。此外,现实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有待商榷,他们自身就可能是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普及有关知识,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这样认为,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还必须是一位心理咨询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