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临床护理病例精选(九篇)

临床护理病例

第1篇: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高龄;冠心病;护理体会

在老年人群中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而据相关临床调查显示目前临床患病人数一直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于超高龄患者而言,冠心病不仅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还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面除了采取药物治疗以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在临床研究中对收治的9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医院最近两年间收治的9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区间78-95岁(平均为85.4岁);本组病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为81例,稳定型心绞痛者为17例;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胸痛者为30例,典型胸痛者为5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15例;病例合并疾病:25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66例高血压,21例脑梗死,18例心肌梗死等等。本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其中治愈者33例,好转者65例,临床有效率达到100%,治疗中未出现严重影响生命安全的并发症疾病。

2护理方法

2.1病情观察由于高龄患者的全身应激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反应较为迟钝,因此增高了疼痛的阀值,在发病时可能出现较强的隐匿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格外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尤其是高龄患者胸痛症状不明显,但是心电图显示为存在严重心肌缺血,此时护理人员需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若患者的脉率持续保持在70-110次/min最佳,若患者脉率在60次/min以下,则需要考虑是否因使用抗心绞痛药物而引起或者是出现心脏传导阻滞现象;[1]若患者脉率达到110次/min以上,则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护理人员需及时查明原因并在医师指导下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2.2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悲观失望、恐惧、暴躁、紧张等等。针对上述高龄患者出现的不同的临床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给予细心的关心身体不适情况及日常生活情况,同时耐心地给予相关疾病的宣讲工作;尽量容忍患者的过激言语;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得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2.3密切观察血糖及血压情况在冠心病的危及病症中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诱发病,而且临床互诱率较高,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徐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糖、血糖变化情况;而冠心病的另外一个危险病症就是高血压,在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是很高的,本文中98例患者中有66例高血压(占67.35%)。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定时叮嘱患者服用药物,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为宜;[2]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如:过多摄入钠盐也可引起高血压,因此需控制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另外心绞痛会增加患者心肌的耗氧量而引起高血压。

2.4用药护理由于高龄患者特殊的生理特点,临床用药时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会比年轻人高很多。①在用药前给予患者讲解药物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见解正确服药的方法,切记不能自行加、减药物以及延长、者缩短服药间隔时间;②若需行肌肉注射治疗,在注射时需速度需尽量缓慢,同时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③在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程度合理调节滴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心、肺、肾功能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以此来预防出现肺水肿。

2.5日常饮食护理指导指导高龄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一般可选取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及粗纤维素、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饮食为主,同时尽量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量,及时补充水分及维生素;若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需要科学控制钠盐摄入量(≤6g/d),尽量让患者食用无机盐;[3]在进食时避免过饱,坚持“少吃多餐”为主;在进餐时需叮嘱患者细嚼慢咽,避免出现噎食或者呛食,注意进食安全;饮食中尽量避免食用过烫、腌制、烟熏、发霉、烧焦的食物,预防引发其他疾病。

2.6出院指导患者治愈出院时,护理人员需提醒患者及家属一些注意事项。①超高龄患者出院后卧室应该保持清洁整洁、空气流动性良好、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尽量给予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②洗澡可能会引发冠心病急性发作,因此患者在身体情况允许下可让其独自洗澡,但是家属需掌握好洗澡时间(≤20min),同时给患者讲解关于洗澡可能会引发的一些早期症状及反应,尽量避免患者在应激情况下独自洗澡,若在洗澡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4]③冠心病夜间发作几率较大,因此家属应该睡前让患者用温水洗脚并养成早睡早起习惯,若夜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及时呼叫并就医。

3讨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冠心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也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目前,临床药物治疗是有效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超高龄患者特殊的生理特征,因此临床护理干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的预防、控制、治疗及预后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状态;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检测血糖情况,并加强饮食护理干预,避免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给予必要的用药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出院时叮嘱一些高血压疾病方面的注意事项,以此来有效遏制冠心病急性发作,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0-312.

[2]李榕彬,窦幼萌,张倩.15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4):501-502.

[3]刘海瑛,刘海青.老年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4):2845.

第2篇: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手足口病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22-02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分泌物、污染过的水和食物等途径传播。引发该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该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病程多在一周左右。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起始为口舌疼痛、流涎、拒食,啼哭烦躁、发热,继则手足掌、膝关节周围、两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1)。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每年的夏秋季特别是5月~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该类患者计37人,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该类患者计37人,男25例,女12例,最大年龄4岁,最小8月,平均2岁。实际住院天数:最短2d,最长8 d,平均5.1d。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手、足、口部疱疹。疱疹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mm,数量不等,疱内液体较混浊,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分布部位以手足为主,臀部出现疱疹15例,全身散在疱疹3例。37例均有口腔黏膜疱疹,18例先于手足疱疹出现,12例与手足疱疹同时出现,7病例于手足疱疹后出现。实验室检查:血淋巴细胞计数增高11/ 37 例(29.73 %)

1.3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我科采用中西医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37例全部临床治愈,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

2护理

2.1临床护理

2.1.1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皮疹,心脏及肺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预防肺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了解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如有头痛、呕吐、易烦躁、颈僵直等现象,则警惕无菌性脑膜炎。如出现呼吸浅快,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则应考虑肺水肿。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对于体温在37.5 ~ 38.5℃之间的患儿,可给予多喝水,在环境允许时可适当脱去衣服以利于散热,如体温超过38.5℃,可给予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做好预防措施(2)。因该病传染性强,还有某些手足口病患者死亡的报道,所以患儿家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紧张心理,故同时还必须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沟通工作:详细向患者交待病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解释各种临床表现的特点。生活上要主动给予关心,及时满足患儿的基本生活需要,向患儿家长介绍有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知识、临床经过、并发症及预后,使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有所了解,能够科学的对待手足口病,消除恐慌心理,以解除患儿家长的后顾之忧,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多数患儿由于口腔内疱疹、溃疡疼痛及影响进食后饥饿等原因,多有哭闹、情绪不稳定等表现,应多陪伴患儿,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取得患儿信任,主动配合治疗并保证休息和睡眠(3)。

2.1.2创面护理

患儿应尽量着宽大柔软衣物并经常更换,衣服被褥要清洁,出汗后要及时更换以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对皮疹及其周围皮肤应注意定时消毒,保持其清洁干燥。亦可每天早晚各用炉甘石水剂擦患处1次以上,连续用药5-7天。擦药期间勿洗澡,以防损伤皮肤、粘膜致合并细菌感染,并尽量穿软底鞋,少活动。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当口腔部位出现疱疹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定时清洗口腔,进食要定时定量且注意食物温度软硬,对于创面刺激后出现疼痛而拒绝吞咽的患儿,要多加鼓励或适当应用对症治疗溃疡的药物。

2.2消毒隔离

2.2.1预防院内感染

开辟专门病区将发病患儿及时隔离(一般隔离7-10天),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紫外线循环定时消毒,用消毒液对患儿的用具用品进行彻底消毒:奶具、餐具煮沸消毒,衣被阳光暴晒。当患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毒。对患儿粪便可用等量生石灰均匀搅拌处理。患儿出院后用紫外线照射房间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门窗、床单再接受新病员。

2.2.2医务人员消毒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儿后均应按规定认真洗手及手消毒,患儿看护人接触患儿后、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病区诊断和治疗手足口病时产生的垃圾应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隔离房间需采用单独的有盖垃圾筒,套双层黄色垃圾袋,外贴标签,焚烧处理(4) ,患儿的所有污物直接送污物室,不得暂存治疗室或其它场所;医护人员诊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均不带出病室。(5)

3讨论

我国上海于1981年发现本病以来。此病至今持续存在并在多个省份出现流行。我院在早期即积极学习并制定了合适的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培训医护人员并督促检查医务人员自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避免发生职业暴露;广泛利用板报、讲课、座谈、卡片等多种形式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6),强调开窗通风和接触患儿前后洗手等预防措施的重要性。良好的语言沟通和交流是一切医疗的前提(7) ,在护理人员反复指导、健康教育下,患儿家长在院内治疗过程中通力配合,日常陪护中自觉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有效促进了疾病的痊愈和预防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7例确诊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发生严重并发症。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医院的社会形象,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8)。

参考文献

[1] 杨绍萍,丁思磊.小儿手足口病349例的临床治疗与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 803

[2] 张艳丽 张晓英.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与消毒隔离[J].中国医疗前沿,2010,5(7):80

[3] 朱亚君.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J].当代护士2008,10:39

[4] 楼晓芳,蒋敏,马美芳,等. 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44(3): 245.

[5] 马贤会.浅谈手足口病区护理管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0,,8(7):931

[6] 陈春芳,俞申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研究进展[J]. 护理与康复,2008,7(1): 25227.

第3篇: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瘙痒性皮肤病;优质护理;应用价值

瘙痒性皮肤病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损伤仅表现为皮肤瘙痒的疾病,大多数患者由于病毒入侵脊神经后根神经元后引起脊神经功能异常,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奇痒会使患者坐立难安、频繁抓挠、心烦意乱、夜不能寐等,最终导致患者内分泌紊乱、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临床上,处理合适的治疗方法外,良好的护理对于患者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在瘙痒性皮肤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63.4岁;病程1~8月;神经性皮炎48例,湿疹36例,瘙痒症16例。将1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 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2.1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清洁患者皮肤,用75%酒精进行消毒,缓解瘙痒。动作要轻柔,及早对患者实施治疗,减轻患者瘙痒症状,提高患者对瘙痒的忍耐力,减轻患者焦虑,缓解瘙痒。

1.2.2.2病情护理 在给予患者盐酸异丙嗪、利多卡因、 舒乐安定等药物治疗后,可通过皮下留置套管针的方法有效缓解瘙痒症状,操作如下[2]:以痒点为中心,在直径>5 cm范围内进行碘伏消毒。用左手将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以15°~30°角进针,无回血后改用5°~15°角继续进针至全部送入皮下。将针芯撤出,保留3~4 cm延长管,固定。对胶布过敏者可采用脱敏胶布。结束后,协助患者取侧卧位躺下,避免套管针脱出或造成皮肤损伤。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红肿,嘱咐患者避免搔抓,预防感染的发生。

1.2.2.3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受瘙痒的影响,身体遭受很大的痛苦,容易产生焦虑、急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尽量想办法减轻患者的瘙痒痛苦。向患者进行与瘙痒性皮肤病有关的基础知识的宣教,解答患者关于疾病方面的疑问,使患者尽量平静下来,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以富含VC、VE 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表皮细胞代谢功能。可食用健脾除湿的药膳,如绿豆赤小豆汤、冬瓜莲子汤、莲子、菱角、藕等,可以较好的预防湿疹。忌食辛辣刺激、咖啡、浓茶、酒类以及海产品、牛奶、鸡蛋等食物,避免对患者皮肤产生刺激[3]。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瘙痒症状消失,日常活动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度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瘙痒症状有所减轻,活动度较之前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瘙痒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活动度无改善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疗效和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目前,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与疼痛的发生机制有诸多相似之处,可能有共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和神经递质。套管针皮下留置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中枢神经递质水平显著提高,有利于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瘙痒症状,另外,还可以刺激淋巴细胞,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有利于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和康复。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愈16例(32%),显效24例(48%),有效8例(16%),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明显高与对照组的满意度82%,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对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和控制患者皮肤瘙痒症状,解除患者的痛苦,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津.火针点刺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99-890.

第4篇: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18―0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它是由于低氧状态以及脑血流量降低或者脑血流量暂停所导致的新生儿脑部受损,引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因素有很多,在临床的工作中对该病的治疗并没有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中对其的治疗主要采用支持治疗综合性措施[1-2]。因此,对此类患儿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治疗成功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1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对其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以及综合的护理方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胎龄在38~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1周,入院的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1.3~42h。19例新生儿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窒息,其中轻度患儿5例,重度患儿8例,重度患儿6例。按照患儿的意识状态、腱反射、肌张力、有无惊厥、头眼反射、拥抱反射以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等情况对患儿进行临床分度,其中轻度患儿7例,中度患儿6例,重度患儿6例。

1.2护理方法

19例患儿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的内容包括吸氧、纠正代谢紊乱、维持正常血压、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降低颅内压以及改善内环境等措施,同时再按照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的结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病情观察

在住院过程中,要对患儿的体温、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的变化进行严密观察。①颜面皮肤观察:患儿一般表现为颜面青紫色或者苍白色,特别在口周以及额都最为明显,随着缺氧情况的改善,其颜面颜色将逐渐转为红润。②神志观察:若患儿为轻度窒息,对刺激反应国强,其肢体以及下颚出现颤动,而中毒的窒息则可表现出意识障碍,重度窒息则处于昏迷或者浅昏迷的状态。③呼吸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常常表现出呼吸不规则,出现屏气或者呼吸暂停现象,而有些患儿则可表现出频繁的呼吸暂停,并出现颜面以及口唇阵发性的青紫。④呕吐物观察:若出生24h后的患儿呕吐咖啡色的羊水,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后则应该考虑为消化道出血。⑤前囟的观察:由于患儿缺血、血氧,其前囟表现为饱满状,扪之有紧张感,但是随着患儿治疗以及颅内压的降低症状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1.2.2一般护理

对保温箱要定时采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并进行照射灭菌,室内要注意开窗通风,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以及消毒隔离方案,预防患儿出现交叉感染,并且要严禁探视患儿。由于新生儿的心肺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其进行输液时可以使用输液泵对输液量以及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新生儿臀部以及脐部的皮肤干燥清洁,同时要注意加强患儿的口腔护理。如果患儿出现兴奋、尖叫、斜视等症状时,要注意是否有其他抽搐的征兆,并且及时对患儿进行抗惊厥的治疗。

1.2.3保暖护理

由于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神经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并且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弱,所以对硬肿症体温不升的患儿,对于其体温的恢复不能够操之过急,提高温箱温度的速度控制在1℃/h,以避免升温速度过快而导致的肺出血,患儿体温恢复之后其局部皮肤的温度应该维持在36~37℃。对患儿的治疗以及护理的操作均在箱内进行,并且要注意减少打开箱门的次数,从而保证箱内的温度稳定。

1.2.4喂养护理

由于中度以及重度患儿的吮吸能力较差,应该尽早给予患儿合理的喂养,可以采用鼻饲喂养或者从胃管进行持续点滴。喂养的同时要严密地观察患儿呼吸、面色、是否呕吐,以避免出现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要缓慢给奶,量要由少逐渐增加,对24h的出入量进行记录,待患儿的病情稳定之后仍以母乳喂养为原则进行喂养,注意在喂奶的时候取侧卧位头稍高。

1.2.5给氧护理

由于血氧分压过低的时候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但是过高会导致患儿氧自由基的浓度增加,从而引起患儿脑血管痉挛,因此一般在50~70mmHg之间,而若二氧化碳分压过高则会导致患儿酸中毒,因此一般控制在40mmHg以下。在吸氧时要注意避免患儿长期高浓度的吸氧,一般氧浓度控制在25~30%,而氧流量则为0.3~1.0L/min。对于重度的患儿需要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动态监护,并且在其进行吸氧的过程中要帮助患儿保持舒适的并进行拍背,以保持患儿呼吸通畅。

2结果

通过对文中1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常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本组痊愈患儿17例,自动出院2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9d,效果满意,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精心护理,对新生儿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患儿康复。

3讨论

有研究报道表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可能与胎位异常、脐带脱离、胎盘功能异常、胎儿受压以及绕颈、胎儿宫内缺氧、早产、过期产等多种因素有关系[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脑功能障碍,如嗜睡或者烦躁不安、尖叫、抽搐、吐奶等,如果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将导致较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4]。由于新生儿的特殊状况,其脏器功能低下且无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的细心、耐心,在护理中要注意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键,吴小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1-2

[2] 黄电芳.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1):118-119

第5篇: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127-03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of 47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ANG Xi-lan

The daqing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bat monggol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durbat,Daq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166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 Select 94 case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th each group of 47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randomly groupe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To provide care on a regular basis to control patients, for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g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Way patients treated in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5.74% (45/47), control group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as 78.72% (37/47); Dependence of patients treated good rate was 91.49% (43/47), control group patients the dependence of the good rate was 70.21% (33/47). Conclusion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diabetes patients, to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and improve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 Diabetes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趋向于舒适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间接的造成了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则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严重的影响,具有引起例如精神病变、截肢、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极大可能[1]。长此以往不仅仅是在患者的身体层面上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也会为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星,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辅以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该文以该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对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1日―2015年6月31日该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为例,进行了分组护理,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共为47例,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3.9±3.4)岁,病程最短为4年,最长为11年,平均病程为(8.2±1.5)年;治疗组患者共计47例,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5.1±2.7)岁,病程最短为4年,病程最长为9年,平均病程为(7.7±2.5)年。所有患者都符合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排除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的患者,所有患者受教育程度均为小学及以上,且具有正常沟通能力,资源参与分组护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护理方法

将所选取的9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基础护理,为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行为干预等内容的综合护理干预。

2.1 常规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护理和一般护理。

2.1.1 用药护理 用药护理是指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各种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服用药物的正确指导[2]。

2.1.2 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是指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患者饮食上应当注意的基本要点,并且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每日定时为病房通风,并维护病房内的安静,已经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

2.2 综合护理方法

为治疗组患者提供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2.2.1 健康指导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也可以制作手册面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发放,其内容应当具有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并发症等内容,并且为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的重点事项[3]。

2.2.2 心理护理 经过交流和问卷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予以温和的话语和耐心的态度进行开解和安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并且注意不要忽视患者家属在开解患者紧张情绪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患者家属及友人及时进行沟通,协作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必要时也可以定时为患者提供适合其喜好的舒缓音乐进行心理调节[4]。

2.2.3 行为干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并注意把握好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应当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建议食用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的食物[5]。此外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一定的体育锻炼计划,同时在患者的睡眠上,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帮助患者了解自主测量血脂的方法,使患者养成注意血脂、血糖测量的习惯。

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分为依存性标准和满意度标准,依存性良好率根据患者定期复查情况、服药情况、饮食控制情况等遵医率来进行调查收集;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调查,则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为所选取的94例患者提供问卷,满意度调查的等级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3.1 统计方法

该文应用SPSS 15.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 以P

5 结果

治疗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74%(45/4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72%(37/47);治疗组患者的依存性良好率为91.49%(43/47),对照组患者的依存性良好率为70.21%(33/47)。

6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造成其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患者的患病程度有所不同则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糖尿病患者如不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则易引发并发症,这对患者的身体有极大的损害,长此以往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引发负面情绪,会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造成负面影响[6]。

该院选取了94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对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从结果来看治疗组不论是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上,抑或是在患者的依存良好率上,都要优于以常规护理干预作为护理方式的对照组。这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能够对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且在患者出院后的长期时间中,可以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知道,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而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继娴,李春红,赖万玉.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1867-1868.

[2] 于冬艳.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0):105-106.

[3] 庞贵敏. 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0):192-193.

[4] 胥新梅.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实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8):78-79.

[5] 都玉伟. 对于20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104-105.

第6篇: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AIDS)快速增长期,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1]。结核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最先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之一。AIDS与结核病的双重感染是一个相互促进病变进展、恶化、迅速导致死亡的伴发病[2]。死亡率高,如何降低病人的死亡率,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现将我科收治的129例HIV/ 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9~2010.12在本科住院的129例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横县籍患者。129例患者均经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抗HIV抗体阳性,其中男 116例,女13 例,年龄20岁-80岁,平均年龄36.67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112例,农民113例,小学文化68例,初中39例,住院天数5-29天,平均住院日15.93日,静脉吸毒感染者58例,性接触感染者68例,感染原因不明者3例。

1.2 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诊断依据

AIDS的诊断符合199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AIDS诊断标准,结核病诊断依据临床症状、痰涂片检查、胸部X线/CT表现,以及抗结核治疗有效进行综合判断[3]。

1.3 临床表现 起病比较急,病情进展快,本组患者中常见临床表现:发热88例,咳嗽、咳痰80例,痰中带血丝3例,纳差、乏力78例,体重下降94例,盗汗40例,呼吸急促43例,淋巴结肿大69例,头痛8例,胸痛12例,腹痛8例,腹泻8例,声嘶7例,皮肤受损11例,肺部闻及湿音41。

1.4 临床类型 表现不典型,呈弥漫行分布,多无空洞形成,无特定好发部位,以肺外结核多见。本组患者常见临床类型为单纯肺结核53例,肺外结核27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49例。

1.5 实验室检查

1.5.1 血检查 Hb <45-90g/L20例,WBC>10.0×109/L 28例,<4.0×109/L 9例,ALT>200U/L 17例,血脂升高和肾功能受损各3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范围:2~100/mm343例,101~200/mm317例,201~350/mm343例,>350/mm318例,未监测的8例。

1.5.2 痰检查 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22例,其中12例做痰结核菌培养+药敏,阳性6例,为多耐药结核。

1.6 并发症 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肺部感染28例、口腔真菌感染43例、感染性腹泻11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23例,马尔尼非青霉菌感染8例,带状疱疹5例。

1.7 临床药物治疗 本组98例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 其中81例患者按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治疗标准[4]实施D4T/AZT+3TC+EFV方案治疗;17例患者HARRT与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HARRT方案:13例使用D4T +3TC+NVP方案,4例使用D4T +3TC+EFV方案,发现结核病后修改方案,EFV替换NVP;31例单纯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方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有肝功能损害者则选择异烟肼、乙胺丁醇及左氧氟沙星。

1.8 病情转归 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Hb和WBC检查均正常,ALT除了6例异常但指标下降之外余正常,血脂下降,肾功能较前有很大的好转,痰菌阴转,胸部X线/CT检查,大部分病灶吸收好转。病情好转出院103例,死亡26例。行HARRT的98例患者中,先抗结核治疗后行HARRT的81例患者,存活63例,死亡15例,失访3例;而HARRT与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的17例患者,存活8例,死亡8例,失访1例。

2 护理

2.1 用药护理 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转归[5],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详细讲明抗结核治疗要按疗程服用,HARRT需要终身服药的重要性。反复强调患者对服药的认识,使患者明白不遵医服药的后果,尤其对短期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的患者,必须加强教育和管理,详细说明症状改善不是治愈的客观标准,停药会产生耐药性,以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对明知不遵医服药的严重后果,却不主动服药的病人,在住院期间督导服药,使其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并指导和教育家属督导患者服药,为患者出院后的持续服药打好基础。而后对患者解释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方法,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提高治疗效果。本组遵医行为好者99例,占76.74%。

2.2 心理护理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社会、家庭以及疾病本身各方面的因素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具有多种心理问题[6],主要表现有焦虑不安、孤独抑郁、恐惧怨恨、无奈逃避、悲观绝望等。这些患者往往心理伤害大于生理伤害,不良的心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加重病情,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与转归,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发病时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境况及不同个性素质,因人而异提供不同层次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理舒适,配合治疗护理。心理舒适护理对于全程治疗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7]。本组心理舒适者121例,占93.80%。

2.3 症状护理 除了对症护理、营养支持和多休息等一般护理之外,这里主要针对并发症特殊的护理。

2.3.1 口腔真菌感染护理 艾滋病患者由于全身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口腔病损,有资料[8]统计,44-95%的艾滋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都有口腔损害。本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范围:2~200/mm360例,并发口腔真菌感染43例,用中药含漱液进行口腔含漱,收效满意[9]。

2.3.2 PCP护理 氧疗配合抗感染治疗,缺氧症状不改善者用人工无创呼吸辅助呼吸。遵循复方磺胺甲哑唑治疗PCP的用药原则[10],嘱多饮水,注意有无尿少、尿痛等症状,定期随访肾功能,尿常规,注意有无皮疹出现。加用泼尼松的患者应遵医嘱严格督促其服药及逐渐减药,避免患者因素的聚然停药,注意观察激素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3 感染性腹泻护理 注意观察大便的性质、量及次数等,正确留取标本送检,注意肛周皮肤的清洁及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工作。

2.3.4 马尔尼非青霉菌感染护理 ①本组皮肤受损6例,表现为皮肤呈脐凹样改变,中间化脓溃疡、变紫变黑、结痂,护理不当可加重感染,因此须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穿干净、宽松的棉质衣服,忌抓破皮肤。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双向防护。②本组8例均采用氟康唑治疗+两性霉素B治疗(5例)。两性霉素B副反应多,而且严重,主要包括寒颤、发热、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受损、静脉炎等。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从小剂量(成人5mg/d)开始,用溶酶稀释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时间≥5h,且现配现用并避光[11],同时采用深静脉输液,以后视病情及治疗效果需要调至治疗量。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有无副反应发生,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为诊疗提供依据。

2.3.5 带状疱疹护理 ①水疱的让其自然吸收,或用无菌小注射器抽取渗液,尽量保持疱壁完整,勿使其破溃;糜烂的以保护创面为主。②本组均采用本院自拟中药含漱液添加黄柏、苍术进行湿敷或外洗治疗,总有效率100%【本人撰写的《中药外用治疗艾滋病相关性皮肤病33例的疗效观察》于2011-6-8在《四川中医杂志》刊出】。

2.4 健康教育 对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12]。①在HIV的机会性感染中,结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②培养患者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③WHO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艾滋病存在的社会里,艾滋病患者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他们,关心、帮助他们,不歧视他们是每个人的责任”。医护人员呼吁全社会的关心帮助,消除社会歧视,在治疗、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不良行为,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④注意保密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改变周围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与患者、家属近距离交流,做好家庭成员的思想及指导工作,告诉他们,大量资料表明,在一个家庭内的彼此相互横向传染的机会,除了性关系外,几乎等于零[13],解除他们的错误认识和思想负担。⑤教育患者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将痰吐在盛有含氯消毒液中,不直接面对他人咳嗽或打喷嚏,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以防传染他人。

3 小结

本组调查资料显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集中青壮年,占86.82%(112/129),提示监测重点在青壮年。农民占的比例最大87.60%(113/129),又以小学、初中文化为多82.94%(107/129),以性传播为主52.71%(68/129),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又处于性活动期,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很容易感染HIV,艾滋病与结核病相互影响,互为促进。肺外结核高58.91%(76/129),这要有细致观察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痰菌阳性监测率底17.05%(22/129),除了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特点有关外,还与护士留取痰标本的操作有关,要提高痰菌阳性监测率,须对护士进行有关知识培训,并通过多次正确留取痰标本送检,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组死亡率20.16%(26/129),低于刘颖[3]报道的死亡率(26.00%),这与护理得当,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有关。但98例HARRT的患者,HARRT与抗结核联合治疗的17例患者死亡率47.06%(8/17)明显高于先抗结核治疗后行HARRT的81例患者(18.52%)。HARRT的失败或免疫反应的急性加重可诱发结核病发生,使病情加重,同时联合治疗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反向恶化作用[14]导致死亡率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大多数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在标准抗结核疗程(6个月)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5],这要做好艾滋病、结核病双向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规范治疗,同时有待于诊疗技术的提高和护理的加强,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刘爱梅.44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感染状况的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1) :34-36.

[2] 窦利权.5300例结核病患者HIV感染综合监测结果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6-117.

[3] 刘 颖.艾滋病合并结核病50例临床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2) :97-98.

[4] WHO Important:Addendum to 2006 WHO Guidelines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or HIV Infection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2006.

[5]. 倪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9,10:57-58.

[6]. 黄翠英,潘彩芳,杜丽群,等.HIV/TB双重感染病人的心理护理[J].心理医生,2010,5:54-55.

[7]. 黄利雪.舒适护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的应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7:241-242.

[8]. 何艳英,邓福球,梁飞立,等.82例艾滋病病人口腔病损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6B) :1529-1530.

[9]. 何艳英,郑培秋,邓福球,等.中药含漱液防治艾滋病口腔病损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 :58-60.

[10]. Christian Hoffmann,Jurgen K.Rockstroh,Bernd Sebastian Kamps.HIV Medicine 2007[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4.

[11]. 徐晓敏,林碎钗.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监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51-52.

[12]. 黄妹青.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531.

[13]. 付宗秀.浅谈艾滋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6.

第7篇: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1-0114-02中图分类号:R 747.9文献标识码:B

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胸肺或脊柱疾病引起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所导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肺性脑病是肺心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后差,病死率可高达56.4%[1]。因而,对肺性脑病进行认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52例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52例肺性脑病患者,其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40~83岁,平均(58.4±11.6)岁,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符合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诊断标准[2]。发生的诱因为:呼吸道感染31例(59.6%)、气道不畅10例(19.2%)、电解质紊乱6例(11.5%)、酸碱失衡3例(5.8%)、氧疗不当2例(3.8%)。52例均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重型者呈半昏迷、昏迷、抽搐及病理反射阳性。

2.治疗方法 均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合理使用抗生素,常规应用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对昏迷或嗜睡者加用纳络酮或者醒脑静微泵维持治疗。呼吸抑制明显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结果52例患者中,经抢救后好转34例(65.38%),死亡18例(34.62%),其中死于呼吸衰竭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感染性休克4例。

病情观察

1.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 入院后尽快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职业、文化程度、脾气性格、生活习惯、行为、语言、家庭情况等),以利于交流沟通和观察。多数肺心病患者出现肺性脑病前都有睡眠昼夜倒错、脾气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或行为错乱的表现,护士必须加强对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尤其是夜间,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则要考虑到早期肺性脑病的可能,及时寻找诱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2.皮肤、黏膜的观察 口唇是观察紫绀的最好部位,肺性脑病患者常有中、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口唇紫绀加重,皮肤湿冷有黏腻感,手指扑翼样震颤,前臂肌肉抽搐,这与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有关,此时应及时调整氧流量,改善通气功能。此外,球结膜充血为肺性脑病的早期表现,应仔细观察。

3.生命体征观察 ①呼吸:表现在呼吸节律、频率及幅度的改变,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时,呼吸变弱,呈嗜睡状态。呼吸声大且嗜睡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浅快且兴奋、谵妄、肌颤等为代谢性碱中毒;呼吸幅度变浅、频率减慢、节律不齐或伴有呼吸短暂,则为呼吸中枢抑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②体温:晚期肺性脑病患者,机体反应差,体温常在36℃以下,甚至体温下降。③脉搏和血压:缺氧早期,脉搏加快,血压上升。中度缺氧时血压下降,脉搏减慢。若脉搏短促、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则提示严重缺氧或感染加重和休克,应密切监测,及时处理。④辅助检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熟悉与本病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时抢救。

护理体会

肺性脑病为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很高,临床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积极寻找诱因,控制其原发病,降低发病率。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护理工作。

1.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氧疗 呼吸道通畅是氧疗的前提,对清醒有咳嗽反射的患者应鼓励其咳嗽、排痰,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叩背排痰。叩击背部时宜将指、掌卷曲呈覆碗状或呈环形,自胸部边缘向中部,自背部下方向上方,有节奏地拍叩,力量要适中,注意手掌与患者背部之间应扣住空气,空气越多,叩击就越有效,以利协助痰液咳出。痰液黏稠者,可先行雾化吸入后再予以拍背排痰。对昏迷患者应及时吸痰,特别注意翻身前后吸痰,以防痰液潴留堵塞呼吸道。若痰液堵塞吸痰无效时,应迅速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已行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同时给予低流量(1~2 L/min)、低浓度(24%~28%)持续吸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肺泡及动脉血氧分压。由于高浓度氧(>30%)有降低缺氧对呼吸兴奋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因此禁用30%以上高浓度氧疗,以免加重病情。

2.呼吸兴奋剂及抗生素的应用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应用呼吸兴奋剂可利于兴奋呼吸中枢,增加通气量,减轻缺氧,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大剂量静滴呼吸兴奋剂时需观察呼吸频率及幅度的变化,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大汗、面肌抽搐或全身惊厥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有效地控制感染是治疗肺性脑病的关键,应尽早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大量、联合、长期”的原则,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痰量及其性状,如痰量减少、浓稠痰变为白色泡沫痰,说明用药有效。

3.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观察处理 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的患者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都会产生酸中毒。代偿期呼吸性酸中毒只要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即可恢复正常,而失代偿期可出现 pH值降低,此时应及时补充碱性药物。有些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大量激素和利尿剂而出现代谢性碱中毒,患者腹胀、厌食、乏力、表情淡漠,严重者会出现躁动不安、精神错乱,这一状态可被原发病的症状掩盖而不被发觉,因此,应注意区分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不同表现,及时做血气分析,以利于针对病因治疗。合并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按医嘱控制滴数,根据尿量限制摄入水量。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3]。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通过消化道为机体提供营养素平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及电解质饮食。不能经口进食者(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应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机体的需要。输入脱水剂和利尿剂时要求准确、快速滴入并密切观察病情,注射甘露醇和高渗剂时注意液体外渗,以免引起皮肤黏膜和血管损伤。4.精神行为障碍的护理 对于行为异常、肌肉震颤、定向障碍等的患者,都要给予上下床活动、洗脸、喂饭、喂药、排泄、休息等项目的护理。输液、输氧时,要防止患者起立拔掉输液管、输氧管等发生;早期肺性脑病常有头痛、失眠、烦躁、躁动等精神障碍,护士应更加体贴、关心病人,以亲切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让病人以平静的心理接受治疗。肺性脑病患者大多有病程较长的肺部疾病,多数病人对疾病控制后的治疗、生活缺乏信心,护士应在每天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多鼓励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 肺性脑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有的患者因经济拮据而拒绝吸氧,有的则在恢复期不了解给氧浓度和方法的特殊性,往往自行加大或随便停用氧气,因此,应加强氧疗的监护,把细微的心理护理做到患者需要之前,使患者身心愉快地接受治疗。同时要加强皮肤护理,使用气垫床,协助患者定时翻身,1次/2h,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床单清洁整齐,预防褥疮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2次/d;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预防逆行感染。用1∶5000呋喃西林250 ml膀胱冲洗,2次/d,每周更换导尿管。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6.出院健康指导 嘱患者消除呼吸道不良刺激(如戒烟),居室温度应适宜,定时通风,防止忽冷忽热的刺激,避免感染,少到人多的场所去。饮食宜选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饮食。注意口腔卫生,多饮水。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改善通气,增加有效呼吸。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就诊。

总之,通过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精神症状并立即正确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维持适宜的输液速度,合理计划全天的各种治疗药物,保证有效药物浓度的维持,采取各种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痰液是改善通气的重要措施。因干稠分泌物具有吸水性质,吸湿后会膨胀,可使原来部分堵塞的支气管完全被堵塞,因此,做超声雾化吸入时应有专人在场,同时准备吸痰器,以防发生意外。由于采取了有效护理,本组有效率为65.38%,亦说明了护理对策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世洁.肺性脑病的诊治[J].成都医药,2003,29(2):110-111.

[2]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1991,162.

第8篇: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护理

2007年4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36例,女32例,l8~71岁,平均36岁。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4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4例,急性浆细胞白血病(APCL)2例。

1.2方法诱导缓解治疗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VDC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或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氡酰胺酶、强的松)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DA(3+7)方案治疗;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MACVP(米托蒽醌、阿糖胞苷、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1]。

2结果

本组患者均完成两个疗程化疗,32例完全缓解,有效率为56% 。化疗并发恶心呕吐52例,口腔溃疡32例,脱发39例,化疗药物外渗4例,感染2例,血尿酸升高2例。

3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突出且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对本病的预后有所了解,因此,患者的思想负担较重,有极大的心理压力,而治疗费用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及疾病本身长期化疗所带来的躯体不适,都会引起患者不良情绪反应[2]。本病患者往往以发热、出血、贫血为首发症状,加上得知本病预后不良,往往产生悲观、绝望心理,甚至拒绝治疗。护士应同情关心患者,了解其个性特征,让患者发泄不良情绪,同时做好心理疏导,介绍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新进展及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病例,帮助其消除负性心理,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同时做好家属安抚工作,调动患者与疾病斗争的积极性,配合治疗。

3.2静脉护理本组4例患者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即给予硫代硫酸钠或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做扇形局部封闭,并用冰袋冷敷,未并发静脉炎。白血病患者需长期化疗,必须注意静脉的保护,在四肢远端向近端依次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左右交替使用。静脉穿刺时,应一针见血,给药时应确保针头在静脉内。注射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肿胀外漏及时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3.3化疗毒副作用观察静脉输注化疗药,化疗前按医嘱静脉滴注镇吐药,推注时速度不要过快,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心悸症状,0.5h后再推注或静脉滴注化疗药物,用药前还需要重新检查穿刺针是否在血管内,无液体外渗时再开始使用化疗药物,并嘱患者输液侧肢体稍制动。化疗后多数患者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而且对化疗存在恐惧心理可加剧胃肠道反应,因此处理化疗不良反应仍是对护士的主要挑战[3]。

3.4口腔护理化疗前即开始用软毛牙刷于晨起及睡前仔细清洁口腔,用力要轻,避免损伤,牙刷每周消毒2次。三餐前后及睡前用氯己定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测量唾液pH值,如偏酸可给碱性溶液漱口[4-6]。化疗期间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多饮水。对极易引起口腔炎的化疗药物应用前预先告知患者,使其引起重视,加强口腔护理,并积极遵医嘱给予预防性用药。如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ALL时,容易发生黏膜反应,出现口腔、咽部及消化道溃疡,应遵医嘱及时用甲酞四氢叶酸钙解救。每日询问并检查患者口腔情况,及早发现口腔炎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

3.5呼吸功能损害的护理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细胞过度增生,导致正常细胞明显减少,再加上大剂量化疗在杀灭异常细胞的同时,也杀灭正常细胞,使正常成熟的细胞更加减少,患者免疫力下降,并发肺部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应给予半卧位或低坡卧位,低浓度持续吸氧或面罩吸氧,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给予呼吸末正压吸通气[7],及时地给予保护性隔离,必要时给予全环境保护。

3.6肾功能损害的护理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时,特别是高细胞白血病,由于化疗大量白血病细胞溶解破坏,血清及尿中尿酸浓度明显增高,积聚肾小管,引起阻塞而发生尿酸性肾病肾衰,主要表现为尿少、无尿、水肿。在化疗期间应给予大量补液并嘱其多饮水,以稀释血液,一般液体入量在3000ml~4000ml/d,使尿量维持在2000ml/d~2500ml/d,并应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减少尿酸结晶形成,口服别嘌呤醇以减少尿酸的生成,避免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3.7出血的护理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细胞的恶性增生,使血小板减少,再加上患者凝血系统障碍及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壁导致血管壁脆性增加,引起患者的出血倾向。轻者皮肤黏膜出血,重者内脏出血,严重者脑出血而危及生命。故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应注意患者的出血情况,出血严重者,嘱、患者卧床休息,并及时加用止血药物,血小板< 2O×1O9/L时,及时输注新鲜血小板,对于发热的患者,血小板

3.8贫血的护理急性白血病患者多数具有贫血症状,主致红细胞生成障碍,血红蛋白减少,引起贫血。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慌、胸闷、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等,严重者出现晕厥。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贫血症状,对于贫血患者,嘱其卧床休息,下床活动要有人陪护:以免晕倒而摔伤,血红蛋白

3.9肛周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水果洗净削皮开水烫后食用,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一定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有便秘,可遵医嘱给缓泻剂。内衣要柔软,防摩擦。大便后及时清洗肛周,并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对痔疮、肛裂患者常规应用痔疮栓。每日检查肛周皮肤黏膜变化,有肛周感染倾向患者选用复合碘棉签擦拭病灶,3~4次/d[8] 。

3.10饮食护理给予清淡富含营养及维生素食物,避免过热、过甜、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根据患者口味,调整饮食。避免不良的环境因素,如油烟、呕吐物、排泄物,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呕吐时准备非透明容器并及时清理呕吐物,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更换清理衣裤,整理床单。化疗当天早晨最好6时以前进食,这样中间时间长些,可以减轻恶心、呕吐反应。

3.11预防感染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及骨髓抑制期的感染率均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在联合化疗期间,要正确执行医嘱,加强护理工作及无菌技术操作是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一个洁静、安全医疗环境,是患者平稳度过骨髓抑制的重要保障。病室保持空气流通。限制探视,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探视,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另外,还要注重患者骨髓抑制期的护理,有条件者住单人房间,减少探视人员,积极抗感染治疗。遵医嘱予支持治疗,应用升白细胞药物,缩短骨髓抑制期,必要时输红细胞及血小板,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密切观察,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9篇: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095-02

手足口病(hand-food-mouth disease,HFMD)是由以EV71和COXA16为主的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可通过粪便、口、飞沫等途径传播,多发于婴幼儿[1],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口腔、手、足、臀部等皮疹、疱疹,多数患儿有自限性、症状较轻,仅少数进展为重症而发生神经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心肌炎等致命性并发症。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28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中相关诊断标准[2]。男82例,女46例;年龄7个月~9岁,平均(2.7±0.6)岁,其中≤5岁患儿107例,>5岁患儿21例。98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7.7 ℃~40.5 ℃,其中39.5 ℃者5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有皮疹,部位分布于手、足、下肢、臀部等;109例出现口腔溃疡或小疱疹,患儿因溃疡疼痛而拒食或少食、流涎;11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6例患儿伴有咳嗽症状。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根据病情遵医嘱静脉输液,同时进行积极的对症护理措施。

1.2 护理措施

1.2.1 消毒隔离 HFMD传染性较强,患儿痰液、唾液、粪尿等均可作为传染源经多种途径传播,因此一旦确诊均应隔离至专门病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病房内要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当、整洁干净,每日利用移动式医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病房内空气进行2次消毒,每日用含氯制剂对室内物体如床单元、桌椅、门把手及儿童玩具、餐具等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每个病房内拖把禁止串房使用,患儿呕吐物、排泄物等均用消毒液浸泡后再作倾倒处理。限制患儿陪护人数及探视次数,医护人员接触不同的患儿前需严格洗手或用含氯消毒手巾擦手。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用诊疗品应严格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3],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1.2.2 皮肤护理 病床铺保持整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患儿洗澡后宜更换柔软、舒适的棉质内衣,减轻床铺或衣物对皮肤创面摩擦。及时清理患儿大小便并用温水清洗臀部、肛周,保持清洁干燥。HFMD患儿皮肤皮疹容易因骚抓破裂而引起继发感染,且皮疹或疱疹破裂后渗出液可造成病毒传播,患儿需修剪指甲趾甲,必要时包裹双手以防止抓伤、抓破皮肤,对于已破裂处可用抗生素药膏及时局部涂抹避免感染[4]。

1.2.3 口腔护理 大多数HFMD患儿有不同程度口腔溃疡或疱疹,导致拒食或少食、流涎、哭闹不眠等,应加强口腔护理以缓解疼痛。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不能自主漱口者可由陪护人员用棉签蘸上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口腔糜烂部位可选择西瓜霜、蒙脱石散、冰硼散等直接轻轻局部涂抹[5],根据医嘱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C,有利于促进糜烂早期愈合。

1.2.4 饮食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对于发热、口腔溃疡疼痛而拒食或少食者,选择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肉粥、菜粥、鸡蛋汤等,食物不宜过热,以避免刺激口腔溃疡面而影响其愈合,应尽量避免禁食辛辣、油腻、过酸或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静脉输液以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患儿脱水、酸中毒加重[6]。

1.2.5 发热护理 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发热,需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如体温在38.5 ℃以下且精神状态较好时,可不用特殊处理,给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即可,并鼓励患儿多喝温热开水。由于酒精擦浴对皮肤有刺激性,不可用于伴有皮疹或疱疹的患儿。如体温在38.5 ℃以上时,在物理降温的同时,需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物治疗,如为39 ℃以上的高热且持续不退的患儿,可加用冰块、冰帽等方法降温,但对于伴有寒战、畏寒、四肢冰冷者慎用[7]。注意观察患者末梢循环及出汗等情况,及时更换衣物和被单,适当补充水分,避免出汗过多后虚脱。

1.2.6 心理护理 患儿入院后对环境陌生而产生不安全感,加上手、足、口疱疹疼痛的刺激,容易出现紧张、烦躁、哭闹情绪,而由于HFMD作为急性传染病有死亡可能,家属也会产生焦虑、恐惧感,应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支持护理[8]。结合患儿性格特点通过鼓励奖赏、、拥抱、玩耍、讲故事等方式缓解患儿陌生感及紧张恐惧感,态度要温和、体贴,同时对患者家属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要耐心倾听、解答家属的提问,向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及护理的措施,介绍治疗成功病例,来消除家属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家属信任,避免负面情绪而影响患儿的治疗。

1.2.7 健康宣教 目前仍缺乏治疗HFMD的特效药物及相关疫苗,而该病本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做好健康宣教、提高预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宣教使家属及患儿充分了解HFMD的病因、传播方式、高发季节、防病措施等,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皮肤护理,培养患儿良好卫生习惯,如饭前饭后勤洗手、不喝生水、少吃生冷刺激食物等,指导家属加强患儿营养补充、保证其休息时间,提高自我防病能力。患儿治愈后仍有再次感染发病的可能,出院后患儿仍需在家隔离1~2周,家中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清新,流行季节期间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减少各种感染机会。

2 结果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经上述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大多数患儿经治疗1周内痊愈出院。

3 讨论

HFMD是一种新型的急性、传染性较强的疾病,目前仍缺乏公认的特效抗病毒治疗方法,虽然也有少数患儿可合并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但该病仍属于自限性疾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患儿症状较轻、多可自愈。HFMD重要预防,发现异常时家属要及时来院就诊,确诊后除了及时隔离、严密监视病情变化及采取针对性处理外,要做好皮肤、口腔及心理护理,加强饮食营养和健康宣教,积极有效的对症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早日健康、提高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小珠,陈莉桦.118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67-68.

[2]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1.

[3]张淑春.298例手足口病患者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7):94-95.

[4]罗丹.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1):107-108.

[5]高红阁,徐爱英.手足口病研究进展和防治对策[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2):736-737.

[6]董开兰.8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天津护理,2010,18(6):333-334.

[7]洪利芬,吴育平,李芳芹.手足口病高热患儿采用不同降温方法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5):89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