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学术研究范文

护理学术研究精选(九篇)

护理学术研究

第1篇:护理学术研究范文

在讲解某一个疾病时,往往需要讲到与这个疾病相应的解剖、病理生理、药理,甚至生化、免疫学等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学习临床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但呈分段、片面,不能系统连贯、结合临床。为学习临床科学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制作课件时,用多媒体的超链接功能,把学过的知识再现,同时化零为整,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系统而整体的认识和理解,达到轻松掌握学科结构体系的目的。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明显地感觉到对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语言描述缺乏生动性,学生得不到感性认识。多媒体的图像、图片却可以将临床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展现在同学面前,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效果。使学生能很快地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感性经验。存在的问题片面追求动画效果,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观察到有些教师一味追求新颖,页面修饰过多,动画杂乱频繁,忽略了课堂真正的重点内容。这样适得其反,往往会喧宾夺主,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大量的声、光、电刺激着学生的各种感观,很容易使人兴奋,人兴奋的时间越长,随后产生的疲劳感就越强。一方面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室内光线一般较弱,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另一方面应用多媒体技术后,扩大了教学信息量,过多的内容,使学生没有思考接纳的时间,更没有记课堂笔记的时间。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是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程度的基础,是教师把握课堂授课节奏、临场授课效果的基础[4]。

在授课中,教师的每句话、每个动作、眼神都表达着信息,传递着情感。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融洽的沟通,都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后需要教师操纵演示进度,教师被局限于电脑前控制鼠标,过多地注视显示器。在课堂上成了“放映员”或照“本”宣科的“播音员”。这样一方面不易及时了解学生的反应,另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因缺少与教师的交流,容易被分散。整个授课过程,师生双向交流少,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状况,学生有一种被“牵着走”的感觉,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对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和后续学习造成困难。

第2篇:护理学术研究范文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临床实践研究中,笔者选取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7例局麻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其中男61例,女6例;年龄在24~80岁,平均年龄(54.3±8.5)岁;本文选取病例均为单侧腹股沟疝;病例中部分合并有其它病症,如:心脑血管疾病10例、糖尿病7例、慢性肺部疾病3例、脊柱畸形2例。为了能够对比分析局麻在术中的优势,笔者随机选取同期行硬膜外麻醉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实验组患者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而对照组则行常规硬膜外麻醉。实验组麻醉步骤:配备1%利多卡因400mg(40ml)。首先让患者呈平卧,首先行皮下浸润麻醉,顺着外侧注射10ml利多卡因于腹外斜肌深层,以此来阻滞髂腹下的神经以及髂腹股沟神经;另外从内侧注射2ml利多卡因于患侧耻骨结节外侧处,以此来阻滞骶神经生殖支和生殖股神经。沿着内外环连线作为手术切口,在切口处行皮下、皮内注射5 ml利多卡因,轻柔切口处便于物扩散,待物起效之后可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酌情给予追加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除麻醉方法不同之外,其它操作均相同。

1.2.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方法均相同。术前行常规准备,切口、疝囊、精索的游离。手术不需要切开小疝囊,只需切开大疝囊即可,在回钠疝囊中的内容物之后,在距离环口3~4cm处将疝囊离断并结扎。(部分患者采用带锥形医用材料的补片,将其尖部指向腹腔内,然后由内环口缓慢填入,在这个过程中锥形底部边缘不能高出内环口,最后再沿着锥形底边缘与内环口行间断缝合固定处理,之后再放置平片)。将平片材料平整放置于精索后方,其圆弧形需要指向耻骨结节方向,而分叉则指向内环口方向。所使用的平片大小要合适,以能够全部覆盖所需范围为宜(其上方需要超过腹横筋膜弓状下缘2cm左右,而下方则需要覆盖至耻骨结节下方约1.5cm)。在缝合时,首先将圆弧形越过耻骨结节约1.5cm后与耻骨结节缝合,平片的内缘与联合肌腱缝合,平片的外缘与腹股沟韧带内缘缝合,分叉处则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缝合。另外补片上所留的孔穴最好是能够通过精索,精索和复位后重建腹股沟外环口,于精索前方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和皮肤。术后需彻底止血,为了保证平片无张力,则需要在阴囊外牵拉同侧的。术后在患者切口采用沙袋加压约5h即可下床进行轻微的活动。

1.3 观察指标及术后随访

术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尿潴留以及麻醉满意度;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随访观察,两组117例的随访均有效(随访率达到100%),随访主要内容就是了解患者的腹股沟疝是否存在复发或者死亡情况。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含麻醉在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患者早期离床时间实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情况

实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麻醉满意度同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阴囊血肿并发症,排尿困难及轻度阴囊水肿发病率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3篇:护理学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后肺部感染;影响

术后肺部感染作为手术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且受到患者年龄、病情初愈及自身免疫缺陷等因素的影响,而手术室护理作为接受手术患者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环节[1]。由此,本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患者共112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男女比31:25,年龄33~67岁,平均(54.27±3.62)岁,直肠癌15例,乳腺癌20例,甲状腺癌15例,纤维瘤6例;研究组男女比32:24,年龄32~66岁,平均(54.67±4.89)岁,直肠癌14例,乳腺癌19例,甲状腺癌16例,纤维瘤7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常规生活、环境、心理以及饮食等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均予手术室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选择亲切称呼并就患者疑虑进行解答,就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并依照患者情况拟定科学合理手术室护理规划;②术中护理,营造安静、整洁且舒适的手术环境,将手术室温度调高至适宜范围,转运同时需注重保暖;③术后护理,加强监测患者心肺功能,苏醒且血压稳定后取半卧位,每隔2h行一次翻身、叩背,辅助患者咳嗽、咳痰并指导正确咳嗽、深呼吸练习等,鼓励患者行早期下床活动。

1.3疗效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临床心理状态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HAMA焦虑分界值为7分;SDS抑郁分界值为53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情绪越重[2]。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情况,总分100分,0~30分不满意;31~60分基本满意;61~90分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0.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19.6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临床心理学指标情况 研究组HAMA、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接受手术患者属于高危易感人群,其中对抗力低下或者经历大手术者发生率较高,手术室护理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具有重要影响[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2予以不同护理方案护理的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各项研究数据均表明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具有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

郑玉梅等人在相关研究中指出,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共发生术后肺部感染2例,感染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11(19.64%)例,本研究结果与郑玉梅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具有积极影响[5]。术后采取平卧位易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复苏的效果,而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患者苏醒、血压稳定后选半卧位,可有效增加患者10%~15%的肺活量[6]。主要是因为半卧位不仅可增大患者下部胸廓和膈肌活动度,改善肺底部肺脏的扩张效果,还可增大气体交换的面积,改善呼吸状态[7]。术后,护理人员教导患者有效咳嗽和咳痰,可实现增强肺泡通气量、提高潮气量的目的,而且半卧位的选择更利于患者进行有效的咳痰与排痰;此外,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并指导深呼吸练习,同样具有可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

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得到调节,主要表现为行研究组HAMA、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HAMA、SDS评分均低于焦虑、抑郁判定分界值。研究组患者在术前得到护理人员的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即手术疑虑、手术准备等方面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手术治疗信心,减少术前应激反应。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受到样本量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接受手术术后肺部感染方面的效果显著,且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康复信心。

参考文献:

[1]彭少萍.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4,10(10):94.

[2]张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9):1301-1303.

[3]杨玲,唐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2):124-125.

[4]张夏怿,王卉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84-95.

[5]郑玉梅,高磊.手术室护理对术后肺部感染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24-125.

[6]俞雪英.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35(11):87-88.

第4篇:护理学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

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健康。对于有明显症状的肌瘤患者,手术为最佳选择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使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护理工作繁琐,如何将护理工作做到细致成为研究的重点[1]。因此我们拟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研究组接受相同护理,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48.6±12.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7.5±13.8)岁。两组人员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健康宣教,介绍病区制度,遵医嘱执行输液,记录患者每日护理情况等。

1.3优质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 ①子宫肌瘤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陌生的手术方法,大多患者对其不了解,会担心手术疗效,自己在手术中是否能会产生不良麻醉反应,术后能否顺利康复,自己听力、视力是否会受到损害。这是就需要护士将专业的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和患者沟通,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让患者放心的接受手术[2];②皮肤护理:备皮前先用肥皂棉球清洗脐窝污垢,再用碘伏消毒;③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使患者均愿意接受腹腔镜手术。术前晚难以入睡的患者,可给予安定片口服,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休息;④阴道准备:采取活力碘擦洗阴道,减少阴道细菌逆行感染。

1.3.2术后护理 ①部分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年龄大,不知道如何面对术后的康复治疗,护士要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对术后护理的相关看法,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想法,同时掌握患者的饮食习惯,安排康复医师、营养师为患者制定术后营养训练;②指导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深呼吸运动、咳嗽,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手术6h 后无特殊不适可以帮助患者起床活动;③对于老年患者要加强术后24h生命体征的监测,了解患者肝、肾功能的变化;④饮食上要戒烟酒,鼓励患者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术后次日进流质及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并且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增加机体的体抗力;⑤对于有麻醉反应,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可以给予维生素B6、胃复安[3];⑥在病房内播放优美的音乐,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及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营造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⑦护士在对患者输液、护理时,轻声与其交流:"如果你什么地方不舒服,可以按铃声,我会尽快过来帮助你",通过表情、眼神来拉近护患之间的感情,要让患者体会到护士对他的关爱;⑧保持创口清洁,敷料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

1.4观察指标 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1.5统计学飞行 研究数据录入 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Student's t 检验,当P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1±0.5)d、(6.3±1.1)d,结果比较有差异(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优点多,收到众多患者的认同,但围手术仍需要做好细致耐心的护理工作。本次研究中我们对研究组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发现研究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通过科学的护理是确保患者手术后顺利康复,减少不良情绪的重要保证[4]。

我们认为传统护理为程序化的护理形式,不能发挥护士的护理积极性。而优质护理更注重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护理人员通过安慰性的语言,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防止不良因素给患者带来精神痛苦,从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此外在舒适护理中,让患者了解术后的康复方法,掌握正确服药、听从医嘱的重要性,让患者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大幅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5]。而且优质护理能够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减轻其心理负担,真正体现护士对患者的真情实感,使患者处于术后最佳的康复心理状态[6]。此外在患者出院后护士也要定期电话随访,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实用的建议,以便让护士积累经验,弥补护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7]。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优质的护理能够缩短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改善不良情绪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郎景和 . 临床妇科肿瘤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

[2]高岩,樊平,毛仑,等 . 腹腔镜手术及孔皮肤清洁准备方法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1) : 8.

[3]逯彩虹,戴卫红.妇科手术的选择与思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2(6):537-538.

[4]邹声泉.实用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5.

[5]孙艳琴,孙艳秋,马艳华,等.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的手术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35(7): 437.

第5篇:护理学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 全程; 无缝隙护理; 普外科; 优质护理服务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Measures for Operation Room/ZHANG Li-xi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6):107-1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amless care and clinical quality of care in the operating room. Metho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21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to the study,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contained 10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operation room,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seamlessnuring method in operation room. The psychological comfort, heart rate change, blood pressure, cortisol, postoperative pain,nursing care and satisfaction indicators, etc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Before anesthesia, SAS score, SDS score, heart rate, low blood pressure, cortisol index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ddition, doctors, patients care satisfaction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 higher degree of recognition obtained seamless care model,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Key words】 Entire journey; Seamless nursing; General surgery;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6.032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医院在进行护理时需关注到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外科手术患者,其护理要求更高,因为护理质量对手术效果、预后都存在较密切的影响,因此,手术室护理需不断创新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在20世纪90年代,拉塞尔提出了无缝隙理念,后被医疗组织应用,并获得一定的成效[1]。所谓的无缝隙护理,即在护理过程中,查找出护理缝隙、漏洞,给予不断改进和持续的堵漏,以保证护理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将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能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避免差错,促进手术的成功。本研究选择了本院普外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1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和无缝隙护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工作收效显著,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意识清醒、认知力正常;(2)无严重的内科疾病;(3)手术前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正常;(4)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近期接受过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者;(2)有精神疾病史者;(3)有术后并发症者;(4)免疫系统异常者;(5)合并有肺部感染、糖尿病、肝硬化、心血管疾病者。

本组选入的210例普外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5例。研究组男62例,女43例;年龄5~76岁,平均(40.81±5.12)岁;腹腔镜手术44例,开腹手术61例;文化程度:38例大学学历(专科、本科),55例高中或中专学历,12例初中以下学历。对照组男57例,女48例;年龄3~76岁,平均(39.56±8.12)岁;腹腔镜手术50例,开腹手术55例;文化程度:31例为大学(专科、本科)学历,59例高中或中专学历,15例初中以下学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基本一致。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手术室护理内容。研究组则实施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2.1 人员准备

1.2.1.1 组建无缝隙护理小组 先通过评定护理人员学历、护龄、职称、专业技能、性格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确定护理小组的成员,明确各护理人员职责,将整个护理小组分作若干个责任组,每组1名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2名护士。在护士长的管理下,实施分层管理责任制,按轮班方式参与到本组患者的护理中。护士长做好日常交班信息收集书面报告等工作,同时每日进入病房检查治疗、护理的进展,随时关注病情患者的情况,必要情况下,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制定具有弹性的排班方案,确保在交班、夜班等薄弱时间段有相应的护士值班,同时增排“备班”,按实际工作需要有弹性地排班,使得护理工作连续、无缝隙,既能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又能使护理人员获得充分的休息。

1.2.1.2 实施无缝隙护理培训 组建了护理小组后,对成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在学习中树立无缝隙护理服务观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掌握相应的护理技巧,为开展手术室无缝隙护理服务打坚实的基础。

1.2.2 手术室无缝隙护理过程

1.2.2.1 术前访视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1 d进入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的访视。访视过程中注意保持良好的态度,尽量将谈话气氛轻松化,利于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缓解恐惧、焦虑、抑郁情绪。访视内容要事先依具体手术方式准备好,宣教的内容需直观化,例如采用图片或示范的方式指导患者摆放手术、掌握配合麻醉动作要领等或将访视单改成填空或打钩形式,方便患者理解或填写。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一般资料、病情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及手术禁忌等,通俗易懂地告知患者手术方式、注意事项、术后护理等;另外,依专科的特色,实施个性化的术前指导,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所了解,减轻其术前焦虑情绪。

1.2.2.2 术前准备 改变手术室接送方式,有研究显示,用坐位的方式推送患者入手术室,其焦虑情绪较卧位方式要明显[2]。因此,本研究中,除了特殊情况者,均用轮椅推送患者入手术室,既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也简化了接送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接待患者时,护士要热情、有礼,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护士、室内环境,以消除其陌生感。核对手术信息完毕后,指导患者躺上手术床,绑上安全带,铺盖被子保暖,对心理比较紧张的患者,适当给予语言鼓励、握手等心理支持,尽量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1.2.2.3 术中护理 术中注重患者的身心舒适需求,保护隐私,麻醉时,协助其摆好,站在旁边,适时安抚患者抵触情绪,使麻醉顺利进行。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改变,开腹手术者,术中冲洗腹腔时,宜用稳定的约40 ℃冲洗液,可预防术后出现低温等不良反应[3]。

1.2.2.4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护士秉着人文关怀的态度,采用温水纱布帮助患者擦拭创口血迹,穿着好衣物,盖好被子,如麻醉长时间未退,要及时唤醒。协助病房护士运送患者,术后1~3 d进行回访,了解手术效果及恢复进展,同时告知患者术后1~3 d是切口痛感最强的时间段,此后,痛感逐渐递减,使患者鼓起勇气勇敢面对疼痛,并教给其一些缓解疼痛的护理指导,例如深呼吸、摆放舒适卧位、咳嗽时轻轻按住切口、按摩腹部等,帮助患者克服疼痛这一关[4]。术后对患者的随访,不但便于评价术后恢复效果,还可以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及征求护理改进建议。

1.2.3 手术物品准备充分 术前1 d,手术室护士联系主刀医师,了解手术是否有特殊需求,提前把各种医疗器械、物品准备好,手术当天,在患者未入室前,将手术物品摆好在手术台。

1.2.4 手术配合紧密衔接 (1)主刀医生是推动手术成功进行的主要角色,也是手术室护士配合工作的对象,熟悉主刀医生的工作习惯、手术用语、手术、手术器械,有利于提高手术配合的默契度,避免出现意外,因此,手术室护士平时要注意观察,勤于记录,为每位主刀医师建立喜好档案,以提供个性化的无缝隙护理配合服务。(2)建立单病种手术优质护理路径,可提高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及时关注到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由于护理专业出现亚专业细化,手术室护理也可从病种入手,通过单病种手术护理配合路径,使每一台手术的护理配合都能融入无缝隙理念。

1.3 护理效果评估指标 (1)心理舒适度主要按抑郁和焦虑两项指标作出判断。在访视前和麻醉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每个量表设置有个陈述句及相应条目,各个条目评分分为1~4级,无或偶尔为1分,有时为2分,经常为3分,总是如此为4分,护士依患者具体表现进行打分[5]。(2)手术应激指标包括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及皮质醇。其中,皮质醇浓度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说明操作,检测结果要在2个SD范围内。(3)医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利用护理部自行制定的调查表开展调查,两表均拟有25个条目,各条目评分分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1分)四级,满分共100分。(4)术后疼痛度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评估[6]。在病床头立一条长度为10 cm的游动直尺(1 cm代表1个刻度,0~10刻度分别表示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是轻微疼痛,可忍受,4~6分中度疼痛,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刻度背向患者,患者将游标移到能够代表自己疼痛的刻度,然后由医生计算出平均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的心理舒适程度均比访视前有所改善,但相比之下,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提高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任何手术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伤,手术质量及护理配合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术后康复效果[1]。手术室作为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因具备技术性强、风险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等明显特点,医护工作中出现任何纰漏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7]。因此,手术室人员承担的压力也较医院其他治疗室人员更大,医护工作者们也一直致力于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8]。近年来,国家卫生部提倡医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这为医院改革护理模式提供了一次契机[9]。最早的“无缝隙”理念是20世纪的90年代由拉塞尔提出,198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地医疗中心最先引用该理念,将患者的需求与满意度摆在首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护理工作中,通过尽量去除影响手术效果或者导致护理缝隙的因素,使得患者能享受到系统、连贯、持续的护理服务,这对手术预后有较大裨益[10]。

本研究中,对研究组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首先成立了无缝隙责任医护小组,每位组员都指派固定的护理任务,这样一来,与患者配对的医生、护士都比较固定,责任分工清晰明确,有利于护士对手术患者实施全程动态监护和连续的护理服务。另外,无缝隙护理模式推行小组责任制,由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共同监督管理组员,这是手术室护理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的体现。在本院手术室推行无缝隙护理模式的1年时间内,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显著提高,坚持将“无缝隙”护理理念渗透在每一个护理环节,包括为每位主刀医生建立喜好档案,提高护士与主刀医生工作的配合度,并严格遵守安全护理流程,研究期间,并无严重护理差错事件报道,手术室护理质量获得持续改进,最终使患者受益。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麻醉前的SAS、SDS的评分不仅与护理前比较有了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是衔接严密的、连续性的、一体化的护理过程[5],针对术后最常见的切口疼痛,手术室护士在入病房随访观察时,告知患者疼痛可能持续的时间,让其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11]。与此同时,指导患者掌握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深呼吸、摆放舒适卧位、咳嗽时轻轻按住切口、热敷腹部或按摩腹部等,以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12-13]。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采用了无缝隙护理模式的研究组,因护理质量显著,与医生工作配合衔接紧密,每一台手术都能顺利进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护理差错,因此,医生及患者对护理的评价均极高,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室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护理工作能环环相扣,紧密衔接,不易出现护理漏洞,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创建了和谐的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提高医生、患者对护理的评价。该护理模式属于优质护理服务的一种形式,能够真正造福于患者,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佳.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34-135.

[2]龚锦,岑刚,普鹰,等.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3,13(37):70-72.

[3]张会芹.无缝隙护理在手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97-98.

[4]支慧,秦德华,山慈明,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77-79.

[5]李海霞,李娟.“舒适服务”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施研究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76-77.

[6]党玉连,李秀婷,胡家墙,等.手术室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的落实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18-1720.

[7]李欢.临床护理在产科无缝隙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4):100-101.

[8]李秀琴.异位妊娠的预检分诊及全程无缝隙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55.

[9]巫翠英.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全程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97-99.

[10]田瑶瑶,赵美玲,魏蓝.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47-48.

[11]裴颖.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6-357.

[12]张秀美.无缝隙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7):135-136.

第6篇:护理学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健康意识的增强,行手术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患者及家属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手术前后各个阶段的细节关注也越来越多[1]。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患者应用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有资料提示,在手术室护理中引进细节护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消除或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90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细节护理,最终得到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90例。研究组中有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在21~73岁,平均为(46.3±7.2)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47例;妇科手术患者19例、神经外科手术24例。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在19~72岁,平均为(47.8±7.6)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45例;妇科手术患者122例、神经外科手术23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1.2方法:参照组9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嘱咐患者静养,确保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注意饮食营养;研究组90例患者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的措施有:①术前细节护理:a.心理护理:手术开始之前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面色、表情和语言了解患者的心态,尤其是部分年纪较大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加强细节干预,通过合理的沟通与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2]。对于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可以邀请病友现身说法,与患者交流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享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手术治疗产生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b.术前准备:协助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以及实验室指标等,常规禁食禁水。同时做好相关设备、器材与工具的准备,加强手术室的消毒处理,预防感染。②术中的细节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直到患者采取正确的;帮助医师进行麻醉处理,鼓励患者放松身体,诚恳的与患者交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除了对监护仪器进行观察之外还还应当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是否出现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结束之后及时对手术器材进行清点,调整患者的、确保舒适度。③手术后的细节护理:等待患者清醒之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让患者安心;保证良好的术后修养环境,保持病室的温度在24℃左右,相对湿度在50%~55%[3],房间洁净、明亮,通风良好;做好饮食干预,术后给予患者清单易消化的饮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要的维生素与纤维素,术后多喝水,确保大小便通常,以免造成腹内压上升对切口不利。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酒;做好药物护理,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选择合理的药物干预,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督促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加强对病房的巡视,调整患者术后的心态。对于骨科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当采取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技能训练,促进机体的康复。1.3观察指标:①并发症发生率;②护理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每一个表格中有25个小题,设置四个选择,分别对应1~4分,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满分为100分,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70~89分表示满意、60~69分表示一般、59分及以下则表示不满意[4]。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21.0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研究和参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9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和2例皮下气肿病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参照组9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5例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6例皮下气肿案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两次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90例患者中对本次护理非常满意的有59例(65.56%)、满意的有27例(30%)、一般3例(3.33%)、不满意1例(1.11%),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9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47例(52.28%)、满意患者25例(27.78%)、一般13例(14.44%)、不满意5例(5.56%),护理满意度为80.0%,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护理细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节护理所指就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更加具象、更具有针对性以及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健康[5]。有资料报道,通过应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能够使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更高,降低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手术疗效的同时促进康复。在本组研究中,90例应用细节护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总而言之,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凌云,陈英.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57-58.

[2]余敏.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的细节护理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2,9(12):44-46.

[3]傅菊红,梁柳芳.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5):771-772.

[4]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57-60.

第7篇:护理学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干预;术后;尿潴留;预防

本文主要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48例患者予护理干预对术后尿潴留预防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2~74岁,平均(52±6.73)岁;脑梗死30例,动脉瘤4例,动脉狭窄1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3~72岁,平均(50±6.91)岁,脑梗死32例,动脉瘤4例,动脉狭窄12例。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脑梗死、动脉瘤、动脉狭窄相关疾病;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手术及应用物的禁忌症。排除标准:泌尿系统相关病史;排尿异常;手术卧床导尿史;严重的心肝肾脏等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者;理解和意识不清晰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

1.3方法 患者均予以常规的心理、疾病、治疗、注意事项等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予以心理、排尿指导、饮食等相关护理干预。手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详细的全面检查,结合患者情况指导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进而提升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手术之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排尿训练指导,由专门护理人员指导并监督患者平卧位进行排尿,3次/d至患者可自行排尿结束。手术后动态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避免术后并发症,并指导患者多饮用谁,促进机体造影剂的排泄,且适宜食用纤维素类的蔬菜,禁止饮食豆浆、奶粉相关甜食。同时叮嘱患者尽早排尿,降低尿潴留的发生,首次术后排尿3h左右为最佳,且患者进行排尿时,需全身放松,忌讳用力过大。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排尿功能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1.5疗效标准

1.5.1排尿功能分级标准 依据相关标准将患者排尿情况进行0~3的分级,3表示需要借助导尿术排尿;2级表示欲尿到尿出30min以上;1级表示欲尿到尿出30min以内;0表示正常[1]。

1.5.2护理满意度标准 采用本院临床常用满意度调查表,百分制,调查住院环境、护理态度、护理质量等,依据相关临床标准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类[2]。非常满意:满意分数>90分;基本满意:分数>70分且≤90分;不满意:分数≤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6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尿潴留发生和排尿功能分级情况 不同的护理方案后,研究组发生尿潴留1(2.08%)例,比对照组的10(20.83%)例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2.2两组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不同护理方案后,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47(97.92%)例,比对照组39(81.25%)例多,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减影的血管造影技术开始被大量的应用于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中,并且已经成为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指标[3]。由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需要平卧,进而会造成患者术后排尿比较困难,以及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对患者手术期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近年来,临床相关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予护理干预的研究文献比较多,在范小丽等研究中对患者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尿潴留发生[4]。在本研究中,得出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尿潴留1(2.08%)例,明显比对照组的10(20.83%)例少;且研究组排尿功能0级为25(52.08%)例,明显比对照组11(22.92%)例多。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合,进而有效证实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进而起到有效预防尿潴留发生的效果。同时本研究中,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47(97.92%)例,明显比对照组39(81.25%)例多。

本研究主要加强的是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护理方式主要是指护士通过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等各种途径和方法方式积极地影响病患的心理活动,帮助病患在自身主观条件下取得最适宜的身心舒张[5]。在临床护理观察发现,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患者在术后恢复状况取得明显效果,出现尿潴留的情况明显改善。这样大大减轻患者在术后出现的恐惧和焦虑,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手术和护理的依从性,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研究表明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关于护理干预在全脑血管造影围手术期的深入应用价值,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总之,对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和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且还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梁喜芳.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2,14(33):167-169.

[2]邹庆霞,顾巧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

[3]李国铭.DSA全脑血管造影对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第8篇:护理学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临床应用

手术室是医院为危重患者提供抢救和治疗的场所,它是医院十分重要的技术部门之一[1],手术室患者大多病情较为危重,且变化快,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仅需要保证室内空气、使用的器械或物品为无菌,而且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熟练的护理技巧,能够默契的配合手术医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稍有差错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重者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从而引发医疗纠纷[2]。为了尽量避免手术室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方法,长兴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开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为了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笔者选取了我院手术室2014年间收治的260例患者和2015年间收治的278例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室2014年月间收治的260例患者,记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月间收治的278例患者,记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135例,女125例,年龄范围18~61岁,平均年龄(31.5±12.4)岁;研究组中,男143例,女135例,年龄范围16~58岁,平均年龄(32.1±12.1)岁。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步骤如下。①首先需要成立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小组,由我院护师以上职称且经验丰富的5位护理人员组成,选择一名作为组长。风险管理小组的职责是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还需要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进行监督。②加强风险管理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定期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组织对手术室风险事件案例进行学习,使护理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护理风险事件的严重后果,增强其护理风险意识,此外还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讲解各种手术过程中抢救和协作方法,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③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首先风险管理小组要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类,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我院实际将护理风险事件分为意外事故类、差错类、护理记录类及投诉类[3],根据不同类型的护理风险,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确保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④规范手术室交接程序加强手术室与其他各个科室患者交接流程的规范,尽可能避免各类隐形风险,从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其中患者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意外伤害、操作不规范、准备不足、记录不全、发生感染及仪器故障等;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共从10维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9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7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100%/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0生物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平均值±标准差)(χ±s)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联合t检验法和卡方检验法,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究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负责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的场所,它在医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手术室患者病情多危重,且变化较快,这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研究。首先应该确保手术室内空气的洁净,手术器械及物品无菌,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能够和手术医师默契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重者还可能造成患者死亡,这也是导致近年我国多起重大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4]。风险管理最早是在金融领域被提出的,它是指一个企业或项目如何在肯定有风险的环境中通过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将可能的风险降到最小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要识别风险,即对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该风险因素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其次要对风险进行控制,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最后要做到规避风险,即在不改变既定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实施方案,从根本上规避某些风险因素。近年来风险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风险管理引入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也有许多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5]。我院于2014年开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为了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笔者选取了我院手术室2014年间收治的2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了2015年间收治的27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260例患者中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3.5%,研究组278例患者中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2%,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82.3%,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6.8%,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总而言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还可有效增加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钱丽萍 单位:长兴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徐丽芬.风险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2):1358-1359.

[2]曹晓艳.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6):1113-1116.

[3]冯洁.风险管理在急诊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4):105-106.

第9篇:护理学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胰腺十二指肠术;护理干预;效果

本文主要对2012年8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8月~2013年11月本院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22,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63.25±10.78)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5:23,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64.53±11.26)岁;其中病理类型为胰头癌46例,壶腹癌32例,胆总管下段癌18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均签署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禁忌症[1]。排除标准:认知功能与沟通功能障碍者;不配合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全者。

1.3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与病理知识讲解,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已出现的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并发症护理:术后12~24h护理人员给予出血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尿量与引流管通畅与否),术后5~6d给予胆漏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引流液颜色与流量、关注患者切口状况),术后7~10d给予出血、胰漏、胆漏联合护理干预(第7d密切关注患者胰肠吻合口引流液颜色、量与腹部特征)。②肠胃功能恢复锻炼:术后第2d开始在患者床头置放柠檬薄片1片,提醒患者浸泡双足20~40min/d(水温40~45℃,水量4000~5000ml),指导患者行术后康复体操。

1.4护理效果评价标准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胰漏、胆漏、出血与感染;记录并处理患者的肠相关功能恢复时间,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2]。总发生率=(胰漏+胆漏+出血+感染)/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不同方案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并无死亡病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予以不同方案护理后,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胰腺周围毗邻许多重要脏器与大血管的特殊结构以及术后须重建消化道吻合口的特殊治疗要求,相应增加了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复杂性与难度,术中切口创伤大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院护理人员通过结合行切除术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将专业护理干预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护理中,主要包括并发症护理干预与肠蠕动功能恢复护理干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9.28%,并且研究组患者的胰漏、胆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并发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1.83±0.56)d]明显早于对照组[(2.28±0.65)d],研究组患者的排便时间[(2.88±0.36)d]明显早于对照组[(3.12±0.76)d],提示功能恢复护理干预,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胃蛋白酶分泌,可以有效改善脏腑功能,促进胃肠动力恢复[3]。针对两组患者排气时间比较结果类似,由于术后康复体操为本院护理人员结合临床经验自制,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综上所述,针对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君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J].临床医学,2012,32(0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