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精选(九篇)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

第1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从7大方面系统揭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未来之谜)

作者简介

王汉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博士,智能音响SONOS中国区总裁,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有深入研究。历任新好耶集团首席执行官,带领团队实现了销售业绩增长100多倍的骄人业绩。历任市场总监、战略和企划总监、亚太区副总裁兼中国移动业务部总经理等职位。

刘兴亮,知名互联网专家,智能音响SONOS中国区首席策略官,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新媒体天使会创始人兼合伙人,对互联网趋势和人工智能有深入研究。曾任闪聚CEO、互联网实验室总裁、红麦软件总裁、《网络导报》总编辑等,并先后担任过中国晋商互联网产业促进会会长、中关村数字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新传媒产业联盟副主席、中国互联网金融联盟(CIFC)副理事长等职。CCTV财经频道、北京电视台、央广经济之声等特约评论员。

主要著作有《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等。

张小平,国内著名智能化新媒体“思想坦克”创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秘书长,《大数据与智能化》杂志执行总编。专注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趋势观察与商业研究,是国内最早用全球化视野系统研究和传播人工智能的媒体人之一。

他还是知名财经作家,曾荣获“2012年度和讯华文图书大奖”,“2014福布斯数字明星榜之具价值财经作家奖”等。主要著作有:《再联想:联想国际化十年》《首富真相: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等。

内容简介

近年来,因为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将迎来一个智能爆炸的时代。这波全球智能化的大浪潮,不仅影响企业和产业的深刻变革,还将深入影响整个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人工智能即将开启一个万亿美元的市场,让现在火爆到极点的移动互联网也相形见绌。一些激进的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乃至即将到来的物联网,都只是人工智能革命的前奏。

《智能爆炸:开启智人新时代》将系统地梳理和描绘在中国风起云涌的智能化浪潮,并进一步探讨这股浪潮最终对社会和人本身的影响。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划分互联网时代的四段论:第1,传统互联网开启“人机时代”(人通过PC与外部连接);第2,移动互联网开启“人人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的器官,人与人通过这个特殊器官紧密相连);第3,万联网开启“机人时代”(机器开始取代人做很多事情);第4,人工智能开启“智人时代”(机器高度发达,与人开始有重合,图灵测试不再是障碍)。

宣告“智人时代”即将来临,是一个具有爆炸性的预言。它的典型特征是:其一,机械日益富有人类的思维、情感、个性与能力;其二,人类日益异化并呈现越来越明显的机械思维与习惯,比如对高科技智能产品的过分依赖,人性色彩日益退化、情感越来越贫乏、思维越来越线性,等等。在某一个临界点上,日益进化的机器人与日益退化为机械思维的人,会变成一种“新人类”——智人。正如科幻小说《三体》中描绘的一样:暂时冷冻的人们,在未来某个时刻醒来后,会发现未来社会的人们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变成外形完美划一、思维简单透明、能力超乎寻常的“新人类”。

因为智能化浪潮的来袭,我们面对未来“新人类”,或者说我们异化为未来“新人类”的可能性更大、速度更快。这种深层次的变化,将对整个产业、社会、人类的文明和个人的心性,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智能化大浪潮来袭,它带来的到底是福音还是魔咒?我们应该如何积极面对?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本书仅仅是开始,将肩负启蒙之责!

目录

前言

第1章现实篇:智能化浪潮来袭

1.1人工智能化时代即将来临002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002

智能化正在催生新产业006

智能化时代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013

1.2人类智能的厚度023

笛卡儿的盗梦空间VS霍布斯的机械运动023

人类智能只有6张扑克牌的厚度027

1.3人工智能的高度031

人工智能的三个层级:感知、理解、决策031

三位名人、一个地址和两次寒流035

第2章科幻:照亮技术进步的明灯

2.1星空下的变奏曲:50年科幻之旅041

科幻作品就像一盏引路的灯041

科幻电影:未来科技发展指向标047

2.2让科幻照进现实051

《007》中的智能手表051

《碟中谍4》中的智能眼镜052

《全面回忆》中的嵌入式装备052

《钢铁侠》中的飞行器053

《少数派报告》中的感应技术053

《机械战警》中的机器警察054

《钢铁侠》中的全息投影054

《碟中谍4》中的智能手套055

《星球大战》中的飞行汽车055

《特种部队》中的智能盔甲056

2.3科学与科幻之间的双向交易056

《星际穿越》中可以变形的机器人058

《黑镜》展现的物联网世界058

《超体》中的超级“神药”059

《阿凡达》中的分身技术059

《回到未来》中的时光车060

《安德的游戏》中的自动化武器060

《阿凡达》中的外星生命体基因工程060

2.4科幻带我们探索宇宙奥秘061

黑洞062

虫洞062

广义相对论063

平行宇宙064

多维度空间064

2.5科幻世界里的人类命运065

人类命运狂想曲:科幻带给我们的思考065

“人-机”关系中的荒谬性069

第3章技术:孕育产品创新的摇篮

3.1神经网络:模拟人类大脑073

开启人工神经网络时代074

神经网络的原理与价值076

3.2深度学习:像人类一样成长078

深度学习的“军备竞赛”078

深度学习驱动人工智能发展080

3.3机器识别:感知世界的缤纷、嘈杂与律动082

机器视觉083

指纹识别085

语音识别086

3.4第六代计算机:追赶人脑计算能力087

纳米管技术090

DNA计算机091

量子计算机092

3.5机器人技术:更强更快的执行能力094

软体机器人技术096

敏感触控技术096

集群机器人技术097

3.63D打印技术:自己制造智能体098

神奇的“造物者”—3D打印098

可怕的“灭世者”?099

第4章产品:牵引企业转型的缆绳

4.1那些引领时代的智能设备102

iPhone:智能手机引领一个时代102

谷歌眼镜:让虚拟走进现实104

Oculus rift:超乎想象的VR与AR106

特斯拉汽车:汽车中的闪电侠108

谷歌汽车:并不遥远的无人驾驶110

4.2智能硬件新领军者112

Apple Watch:智能手表集大成者112

Sonos音响:音乐也智能115

大疆无人机:飞翔的精灵120

SBRH Pepper机器人:能与人交流情感121

第5章企业:驱使产业升级的引擎

5.1第一家万亿公司124

从IT巨头到智能巨头125

巨头的技术竞赛126

5.2谷歌:武装后的终极搜索128

信息智能化129

终极搜索131

5.3百度:打造中国大脑134

深度学习计划134

智能硬件布局136

5.4IBM:深蓝巨人智能转身138

超级计算机Watson139

巨人的进化141

5.5Facebook:智能社交网络143

智能社交工具144

人与物的关联146

5.6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149

华为智能系统149

海尔智能改造150

联想智能拓展151

比亚迪智能车联151

东航智能航班152

阿里、京东平台智能转型153

5.7智能技术新贵崛起153

科大讯飞语音智能154

光启科学智能改造154

Graph Lab人类图计算极限155

Clarifai电脑智能识别156

波士顿动力军用机器人156

K-team集群微型机器人157

第6章产业:推动社会发展的巨浪

6.1智能可穿戴:从产品到数据160

被催熟的智能可穿戴161

从无到有再到无163

6.2智能家居:客厅生态圈165

新家电革命166

抢占家庭入口168

谁将成为智能家居的Google169

6.3智能医疗:数字化诊断171

医疗信息化过渡172

智能医疗引爆点174

6.4智能交通:被改变的出行176

智能工具先行177

智能网络为本179

6.5智能制造:新工业革命180

工业4.0181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183

第7章社会:开启智能爆炸的热土

7.1奇点即将来临187

7.2倒逼产生的进化192

意识形态:形而上学的兴起192

组织形态:部落的兴起194

工具形态:人脑的开发195

思想大爆炸197

7.3人与机器的共生200

第8章未来篇:即将到来的智人时代

8.1前奏:互联网经历了三段进化207

人机时代—人工智能是“润物细无声”207

人人时代—人工智能是“于无声处听惊雷”208

机人时代—人工智能是“如此多娇”209

8.2智人时代: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平分秋色211

强人工智能的到来211

机器与人类结合的新物种213

“三体人”式的思维交流215

宇宙万物互联的实现216

8.3更大胆的畅想:永生还是毁灭?217

智能化和个人“永生”217

智能大爆炸:“超体”出现218

哈姆雷特之问:生存还是毁灭?219

第9章智能化领域的投资机会

9.1金融资本热潮涌动224

美国金融资本对智能化的投资不断升温224

国内金融资本投资不逊于美国225

9.2产业资本加大力度231

美国产业资本视智能化为发展方向231

国内产业资本完成初始布局232

小米的产业与金融资本协作233

9.3广泛的投资空间234

智能化领域的市场分类234

智能化领域的投资图谱234

国内三大重点投资领域236

其他领域的投资机会239

9.4智能化是新兴的投资领域240

国内不缺好项目240

大企业(产业资本)没有竞争优势241

投资智能化胆子要大243

专业投资人可做众筹领投人244

后记让智能化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后记:

第2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响应总理号召,在全国各大智库中率先出版“互联网”智库系列图书,本文摘选自全国首部详解“互联网+”理论框架的实践著作——《互联网+:跨界与融合》(100ec.cn/detail--6249575.html)。据目前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本书作者团队汇聚了国内一线互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包括主任曹磊、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长陈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互联网金融专家郭勤贵律师、传统企业转型专家卢彦联合编著,堪称“豪华”,本书是首部真正意义上讲解从“互联网+”的理论与框架到产业、企业实践的专著。以下是本书抢先试读:

细读今年的政府报告可以发现,互联网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概念都直接受益于“互联网+”行动计划。但这其中,最先得到政策助力的,还是工业互联网化。

眼下,工信部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互联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3月9日在访谈时表示,目前全球正在进行新一轮工业革命,这轮革命的工具是互联网,“互联网+工业”就是“工业4.0”。

提起“德国制造”,人们就会想到大众、奔驰、宝马、西门子、博世、拜耳、巴斯夫这些称雄全球的著名品牌。德国制造,已然成为“舒适、优质、高端”的代名词。德国著名的管理学思想家,“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曾说:“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而德国早已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制造业,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再次站上潮头。在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正联手推动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工业4.0”项目被确定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反观“中国制造”,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却逃不过“廉价”、“低端”甚至“劣质”、“山寨”等标签。这些标签,成为了中国制造的切肤之痛。对标德国制造,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中国制造又该向德国制造学什么?除了品质管理、技术创新和精益生产,对中国企业而言,当下最重要的,是追赶工业4.0时代的脚步,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目前,“中国工业版4.0”规划正待国务院审批。事实上,在两会召开前,工信部就提出将支撑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工厂、智能设备和智能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支撑1000家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高带宽专线服务,新增智能机器终端1000万个,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工业4.0”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提出,工业4.0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它将工业发展分为4个阶段。包括蒸汽机时代的工业1.0,电力时代的工业2.0,自动化时代的工业3.0。工业4.0指将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的融合,构建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将封闭的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开放的、智能的生产空间。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4.0较大的进步在于利用互联网激活了传统工业过程,使工厂设备“能说话、能思考”,同时实现三大功能:较大程度地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将流通成本降到较低。从长期来看,工业4.0时代,对于智能工厂的投入将远超过一般工业,但项目盈利能力也将显著提高,并且资本投入越大、斜率越陡峭,即投资的边际回报率越高。

我国要借鉴德国工业4.0经验,把握创新2.0时代趋势,在创新2.0指导下实行颠覆性创新,变“全球制造大国”为“全球智造强国”。我们可以看到工业1.0-3.0阶段创新所带来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工业社会创新1.0模式,而工业4.0是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实现了服务范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4.0的开放创新。工业4.0的创新不再仅仅限于工厂的边界以内,创新触角延伸到用户端,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产业链分工将重组,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工业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逐步发生改变。

工业4.0的协同创新。在虚拟、移动技术支撑下,企业生产环境和方式会有巨大改变,员工将拥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权,也有利于更多不同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的人参与,这种协同的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推动更多的创新。同时也有利于工业产业链不同的企业间的无缝合作。

工业4.0的用户创新。CPS可以联系到所有参与的人员、物体和系统,利于让实际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与服务反馈过程中来,有助于实现产品个性化产品定制。用户可以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工业4.0的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用户创新注重用户的价值,关注个性化需求产品的设计,推动了工业创新从生产范式到服务范式的转变。德国正是想通过工业4.0的创新确保德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争夺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的话语权,这对我国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工业4.0的出现引发了巨大的变化,其将ICT和生产制造深度融合,重新定义了制造业;工业4.0通过物联网(IoT)技术,改变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除此之外,工业4.0也在能源、车联网、物流等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人类对于存在的认知。

工业4.0的推进,会逐步将最先进的IT、CT技术应用到制造的核心领域,这需要ICT厂商和传统制造厂商紧密结合,建立广泛的合作,联合创新,并率先在部分行业构建样板,树立典范,形成示范效应。示范效应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同时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保守的企业有可能会被迅速淘汰。另外,标准化对工业4.0至关重要。这方面国家和国际组织需要发挥作用,推动跨国、跨产业的合作,在Connectivity、设备IP化和移动化、数据共享和安全机制等几个方面深入讨论。

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都会应用到工业4.0当中,但是工业4.0并非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其最根本的驱动力是解决当前行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聚焦智能工厂和智能工程机械

面向工业4.0的解决方案中,智能工厂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其通过采用网络化的分布式生产设施,组合成智能化生产系统,实现智能化生产过程。在智能工厂中,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为了实现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需要考虑对现有工厂的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采用有线、无线一体化的网络打破生产网络和办公网络之间的屏障。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设备和网络开放带来的安全风险,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同时,为了实现智能制造,设备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数据也要有效地加以利用,以构建先进的制造云平台,提供生产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优化生产流程,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

目前工程机械正面临着向服务转型的巨大机遇。据统计,目前欧美发达市场上,工厂机械的服务销售占比高达70%,而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区域,工程机械的服务销售占比只有30%,估计到2016年,中国工程机械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

当前热点:交通控制网络和车载系统

工业4.0除了将在制造和能源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之外,在车联网、可穿戴等诸多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也将带来深远的影响。以车联网为例,虽然现在很多车辆上已经安装了GPS,而且也能够通过GPRS或者3G网络上传车辆的位置信息,但是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的交互将会更加频繁。

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可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并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根据美国某咨询机构统计,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综合成本已经与美国本土部分地区接近。

客观上说,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以保持第一大支出产业-制造业竞争力,是中国无法不选择的一个命题。李克强总理2014年10月份访德期间签订“工业4.0”战略合作框架,显示出高层对制造业4.0升级改造的强力支持。

【典型案例】海尔的“工业4.0”战略:颠覆传统制造及需求模式

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两大热点在家电行业获得有力回应。2015年3月12日,海尔集团对外了“工业4.0战略”,并上线了用户交互定制平台、模块商资源平台两大平台。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机械化制造为核心的工业3.0模式,主宰全球制造产业四十多年之后,一个全新的制造时代终于来临。以全新的数字分析能力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正在主导制造业的变革,这就是工业4.0模式。人机交互、机器与机器的互联、用户与工厂的对接,在工业4.0模式下全部得以实现。

“工业4.0”开启了“用户造空调”时代

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和制造中心,我国的空调产业也正迎来工业4.0的风暴,2015年的3月7日,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在郑州基地正式投产,这也是全球首家智能互联空调工厂。海尔空调此举,可以视为是全球空调产业制造模式的一次全新变革,在推行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过程中,海尔颠覆了空调产业百年来的制造逻辑,开启了“用户造空调”时代。

国内空调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变,移动互联网对消费者日常生活的融入,使得空调产业的商业模式、产品开发模式乃至消费者的行为模式都处于变革之中。所以,海尔空调全球市场总监王友宁就谈到:“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什么样的产品能给客户带来价值,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答案是:个性化的定制,可以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

2014年不仅是空调智能化发展的元年,更是整个空调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关键阶段。在此基础上,2015年及后期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空调市场的发展趋势已是非常明朗,产品的智能化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消费者用户的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对产品机制性的舒适度要求也是日渐提高。

2014年,中国空调市场出现了微幅增长,而海尔空调的销售量同比增长10.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化空调销售规模中,海尔的销售量占比达到了68.5%,销售额占比达到了67.2%。正是这样一个产业环境和市场基础,为海尔推行工业4.0制造模式和互联工厂的投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互联、机机互联、机物互联”)

工业4.0的本质是“互联工厂”——颠覆传统制造及需求模式

如果说既往的制造模式,是工厂根据市场整体概况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通过渠道、零售终端向消费者输出,是后端对前端的产品传导;那么,在海尔的个性化工业定制体系下,是消费者与工厂直接对接,定制符合自身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是前端对后端的牵引,这其中,消费者是唯一的信息源,直接参与了工厂的产品开发和制造。

(在现场显示用户订单实时信息的小屏幕背后,是支持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庞大的全流程智能互联系统)

用户可通过定制平台——海尔商城,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空调的颜色、款式、性能、结构等,定制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空调,智能互联工厂能快速地满足其定制需求。

与以往用户只能选择特定商品不同,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工厂让用户全流程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等过程,用户不仅是产品的“消费者”,更是产品的“创造者”,用一个时髦的词讲,就是“创客”。所以,海尔建成智能互联工厂是承接互联网时代用户个性化需求和订单而进行的创新颠覆。

事实上,早在2012年底,海尔就进入了网络化战略阶段,并致力于通过搭建由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平台型团队,根据用户的需求整合全球的设计资源、模块供应商资源等,满足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和碎片化需求。据王友宁介绍,在2015年,海尔的主题非常明确,即聚焦用户为中心,人人为创客,引爆引领,创建全球空调行业首家实现工业4.0的制造工厂,实现工厂资源与用户的直接对接。

第3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驱使下,智能制造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主要工业化国家发展智能制造立足本国的产业优势,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发展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趋势和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试图探究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脉络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互联网

智能制造产业成为全球新一轮制造变革的核心内容,世界各国纷纷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智能协同效应等方面都出现重大变革。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的,但影响因素却不尽相同、错综复杂,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也各具特色。因此,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可以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良性发展。

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互联网发展影响。2015年,全球约有150亿产品连入互联网,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300亿。新一代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庞大的科技动力和新的能量促进工业朝互联网化方面发展,构建起大的互联网空间,正在和工业空间、企业和工业体系,互联网催生的智能技术对工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提升和变革,一系列工业生产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的价值链体系正在全方位形成,把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紧密融合在一起,发挥协同作用。

1.互联网改变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数字化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新型材料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使企业可以跨国中间商,直接响应用户的需求,并通过可重构生产系统或柔性生产线,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交付产品(C2M)。而且与大规模定制相比,个性化定制的成本并不显著增加、交付时间也不会显著延长,这就使具有个性化定制能力的企业获得了显著的优势,这些都需要新型的智能制造业作为支撑。

2.互联网促进新的制造业业态的形成。现在制造业和互联网双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把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高度融合为一体,包括消费环节、产品运营、技术研发、生产流程和产业服务等全方位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的新一代智能产品不断涌现,产品制造过程也不断智能化,同时,产业边界和流程界限变得模糊。互联网融合促使工业的生态环境、业态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工业的智能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分享经济、共享经济的时代,新的智能制造业的业态正在全方位形成。

3.互联网改变工厂形态。如果说第一代工厂是机械化、第二代工厂是升级版的机械化(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第三代工厂是自动化(IT技术),那么第四代工厂则是由工业互联网连接而成的“信息物理系统”(CPS),即智能化。供应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原材料、生产设备、产品之间,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之间,均被互联网连接起来,各个实体、单元、环节相互之间可以进行高效、实时的通讯。原材料能感知生产设备的需求及自身的数量,及时供货和备货;生产工厂可以及时掌握用户的需求采购原材料,根据产品销售情况调整生产进度。在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的控制下,完全无人化的智能工厂将成为可能。同时,互联网提高了制造业生产效率,产业互联网通过加快研发设计流程、优化供应链、加快加工制造速度、改善产品质量、减少库存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等手段,同样能够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4.互联网催生新的产业。互联网技术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流程上,而且表现在对最终产品、服务的颠覆上。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本身就会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产生新兴产业,譬如智能传感器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提业、云计算、云存储产业;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与其他产品、服务的结合也将形成新的产品和服务,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演变为新的产业部门,譬如智能家居产业、可穿戴设备产业、大数据分析产业及系列的服务型制造产业。

(二)《中国制造2025》战略影响。《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要在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推进智能化升级;促进研发设计模式不断创新,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研发创新模式,加快推动产业链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智能改造,实现工程机械的远程监控、工况分析、运维服务,工程机械联网服务的成功应用提升了工程机械工作效率,在安装、维修、培训、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包、软件开发等领域取得较快发展,通过加强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推进智慧车间和工厂的建设运营,打造线上企业资源充分共享、制造能力高度智能、产业链环节紧密协同的云端制服务体系。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合作试验区建设,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智能服务等产业。

(三)装备智能化与智能互联的影响。工业4.0引领智能制造产业作为第四代工业革命的范式,其主要特征包括高度柔性制造环境下的大规模定制,以及工业流程的自我配置、优化与诊断。在大数据支持下,智能服务提供商也能够越来越准确地预测用户的需求,智能服务根据不同客户的特定需求提供特定服务。智能空间为互联网嵌入式物品、设备等提供互联的智能环境,依赖于底层高性能技术基础设施,智能产品被嵌入至技术基础设施层,形成网络化物理平台。而软件平台成为异质性物理系统和服务的整合层,服务平台作为业务集成层,营造数字生态系统。

二、智能制造产业研究演进

(一)国外研究演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就着重资助有关智能制造的相关研究,包括制造过程中的智能决策、智能协作求解、智能并行设计、智能物流传输等。2011年,奥巴马宣布实施《先进制造联盟计划》。日本于1990年首先提出为期10年的智能制造系统国际合作计划。欧盟于2010年启动了第七框架计划的制造云项目。2010年,德国推行《高技术战略2020计划》部级战略,旨在奠定“工业4.0”的关键工业技术,领先于国际地位。

(二)研究的焦点。主要是讨论智能制造的概念、内涵、模式、发展路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由于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不断发展,关于智能制造的概念和内涵,也处在不断变化、充实和完善之中。杨叔子和丁洪从智能制造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出发,指出智能制造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智能制造技术(IMT)与智能制造系统(IMS),同时强调了智能制造从属于21世纪先进制造范畴,双I是其重要特征。朱剑英从科学、技术和产业三者关系的角度对智能制造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在实现智能制造时要重视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另外相比于机器设备的智能化而言企业管理的智能化更为重要。熊有伦从产业交叉融合的角度对智能制造进行了阐述,指出智能制造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并概括了智能制造的范围的各类智能产品。虽然学界对智能制造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总体上可概括为两个层面,一是制造设备、产品的智能化,二是制造过程、管理的智能化。前者关注制造对象,后者关注制造主体,后者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针对智能制造的模式、发展路径以及影响因素,国内学者大都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研究。例如,张爽生以全球信息化为背景,分析了企业生产制造所面临的新问题,提出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企业生产模式进行改造。易开刚和孙漪主要从要素环境、制度环境、产业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民营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因素,并针对民营企业“低端锁定”问题,提出了相应突变路径。智能制造与产业的关系,主要研究智能制造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互关系,以定性为主。丁纯和李君扬从德国“工业4.0”的动因、内容、前景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德国制造业智能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给出了中国应对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对策建议。杜晓君和张序晶研究了国外发达国家制造业升级路径,总结了国外经验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陈雪琴针对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向东南亚等国转移这一新形势,指出中国制造业亟需从要素驱动转型升级为效率驱动、创新驱动,并强调需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推动产业升级。以上结果说明,智能制造已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领域,中国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智能制造与企业关系,主要探讨智能制造环境下的企业集成、企业智能化升级、企业管理智能化、企业运营绩效等问题。例如,等人在分析制造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制造环境下企业集成的总体目标和原则,以及企业集成的信息模型和实现技术。易开刚和孙漪等论证了智能制造可有效打破民营企业“低端锁定”路径依赖,并从外部政策支持及企业内部变革两方面,提出了民营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策略的路径。蔡为民以轮胎制造企业为例,研究了智能制造与企业运营绩效的关系,并从生产效率、节能减排、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智能制造可助力制造企业提质增效。智能制造其它方面的研究,该部分主要探讨了智能制造与管理创新、企业社会责任等其他方面的话题,研究内容较宽泛。例如,陈佳贵以国外管理学百年发展历程为背景,研究了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问题,并在文章中指出“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激发企业组织结构、制造模式等一系列管理范式的变革”。云制造是近年来由李伯虎院士等借用云计算的思想,提出的一种基于知识、面向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制造新模式。更进一步,姚锡凡等在云制造、制造物联、企业2.0等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制造,并探讨了从云制造到智慧制造的实现路径。

(三)国内研究进展。综上,国内智能制造理论研究主要是对制造业智能化现象的笼统描述、转型路径的浅层分析和发展模式的简单总结,未见理论上的深层次探讨,研究深度尚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对智能制造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比较模糊、不够清晰;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没有完整的分析;对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和模式的探讨更多集中在现象描述层面,缺乏微观机制和内部动力等视角的深入分析;对智能化转型中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变革等方面只有少部分论述,未见系统的探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需要对智能制造的内涵、外延等进行详细阐述和研究,还要注意结合创新理论、运营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等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路径、模式、规律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后续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国内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发展阶段,对多数企业处在由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阶段。我国工业基础落后,高端传感器、重要操作系统和数字化基础的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制造业自动化水平存在区域、行业间、行业内部的多层次不均衡,在自动化及智能化装备和生产线、生产加工的数字控制、企业信息管理方面基础较为薄弱。《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我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

(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1.智能制造产业将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生深度融合。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向生产和消费领域全面渗透,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制造业产品、生产流程管理、研发设计、企业管理乃至用户关系将出现智能化趋势,互联网重构了产业生态链及价值链,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方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都发生变革,已成为撬动智能制造的重要力量,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2.大数据驱动下,智能制造产业将出现按需定制的制造模式变革。智能制造产业开始走向个性化定制的一个新时代,进行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柔性和协同生产,将出现网按需定制的制造模式变革。生产制造系统将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将出现消费需求智能感知的制造模式变革,对制造业的生态和业态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重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在线上实现转型升级。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发展趋势的把握,要利用好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借鉴美国GSP智能协同系统,德国工业4.0的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智能制造升级的引领、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智能制造的创新路径和重点突破口,实现智能制造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彼得•马什(PeterMarsh).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德)乌尔里希•希德勒(UlrichSendler).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王振,李伟,陆军荣等.互联网+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5]孙林岩,汪建.先进制造模式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6]吕瑞强,侯志霞.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J].航空制造技术,2015,2

[7]任宇.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智能制造的比较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5,2

[8]黄阳华.认清全球智能制造大趋势[N].经济日报,2016-10-13

[9]傅建中.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机电工程,2014,8

[10]周忠锋,王轶.德国智能服务世界[J].中国工业评论,2016,5

第4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数据驱动行业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变革正在拉开序幕,我国的工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发展战略”等在于要用信息技术全面改造、提升、变革和创新一个崭新的工业体系。其中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云互联,正在引领新一代科技变革,也正在驱动产业和工业的革命。杨海成说:“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不可分割的。”

全球的工业在“互联网+”开始进入到智慧互联的时代,实现产品互联。每个产品既可以感知数据也可以处理数据,可以创造智慧,也可以创造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必然是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应该和这一场工业革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工业革命是由互联网、物联网来改造整个的工业体系。所以从工业的运营过程来讲,从数据的获取、产生到数据的融合分析,到数据的决策、优化,一直到推动工业的自动化生产,无一不是靠大数据、靠经验、靠知识、靠智慧来驱动。大数据是我国与制造相关的发展战略,这一点已经非常明确了。工业大数据发展非常快,在工业领域的两化融合和工业智能化过程中,对所有产生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处理,创造价值、创造智慧。工业大数据简单来讲,一个是包括机器的数据,所有的装备、产品、机床、生产装备来源的数据,也有来源于互联网客户的数据。

人工智能的“夏天”来了

“大家都说人工智能春天来了,其实我觉得是夏天来了,我希望夏天能够持久点。”朱小燕这样说。

阿尔法狗的火爆,让人工智能备受关注。人工智能能干什么?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是人类需求的重要表现,人机交互才能将机器人体现到极致。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环境下,新的时代下,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有的人对于人工智能是恐惧的,比较担心。其实没有必要,它是人类延长的肢体,帮助人们去做哪些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在地震、爆炸、污染现场作业,人工智能替你去工作。知识和数据相结合,能够智能感知、环境理解,能够认知、交互,和环境交互和人交互,而且还能自身学习,还能跨模态处理。

数据拥抱未来

大数据不光是一个技术,它能重塑这个行业。IBM中国开发中心分析平台服务开发总经理吉燕勇表示,大数据是自然资源,与石油、蒸汽是一样的。各行各业都在做大数据,什么样才算成功?三件标准――第一,改变决策,第二创造价值也需要改变,第三创造的价值也要发生改变。

而数据在传统行业、金融行业,如长虹、HDS、好贷网等有许多的应用。在长虹,大数据可分析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并提供相应服务。文艺霖表示,电子时代的长虹很辉煌,从电子时代到互联网时代,长虹的信息和数据有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然后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如今,长虹要用数据来质化生活,甚至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行车服务等。长虹智能服务转型将通过销售、制造、设计等来满足全球的用户需求。

好贷网的主业务是贷款搜索。好贷网则充分利用大数据,一方面给放贷机构提供客户的服务,另外一方面给放贷机构提供第三方的大数据风控的一些服务,支持他们做风险控制。

互联网用思维在重塑传统行业的时候,它反应了一个核心――大数据的思维。张文天说:“互联网+大数据=HDS社会化创新,我们要善用数据,把它运用到互联网中,然后再去促使我们企业进行转型。在这个时代,如果缺少数据资源,那么就没有话语权、谈判权。如果缺少数据的思维,那么企业就没有未来。”

圆桌论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北京中以嘉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王斌,北京奥维万象科技有限公司COO郭梅德一起参与了圆桌论坛,共同探讨大数据如何驱动行业创新发展。

杨海成表示,不管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它本质的特征还是使得我们通过新科技革命的作用,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数据知识、智慧的一个创新发展的环境和庞大的处理机制,或者我们叫庞大的智力机器甚至叫智慧的机器。用这样的机器、这样治理的环境来促进我们制造业、工业领域,每一个环节从产品到生产到服务都来融合,促进智慧化、智能化发展。

第5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建筑 ;应用 ;发展 ;高校智能化1 物联网以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

探讨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之前,我们首先就必须要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才能够真正谈得上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下面本文就来分别分析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概念和体现方式。

1.1 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主要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连接的网络,物联网同互联网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及发展。互联网是信息之间的交流,而物联网则是物品之间的交流。当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开始得以发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电子银行、教学医疗等领域都能够看到物联网的影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物联网,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对物联网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的新兴产业。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都与物联网技术有密切联系。所谓网络传输技术指的是网络层之间的传输定位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包含互联网、WIFI 以及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则指的是物件的传感、执行以及近距离通信等。云计算技主要是利用不同区域的高性能计算机来进行有效沟通融合,最终为物联网提供科学高效地数据管理、分布式计算等服务平台。

1.2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就是根据客户需要来对建筑物的管理、结构、外观、服务以及设备等进行高效组合从而最终满足客户需要。智能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使得建筑物成为一个健康、优雅、舒适的建筑体。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建筑技术是智能建筑技术的四大基础。提升智能化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对这四种技术的研究。智能建筑理念当前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同,并应用得到了各个领域。照明系统、节能减排监控系统、安防消防系统集成就是智能建筑理念的典型体现。物联网技术带给了智能化领域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这场革命把人的思想融入到智能化体系中,把电子芯片放置于建筑、各类管网、空调设备等物体中,甚至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区域,如楼层、墙体、夹板等建筑物内部隐藏的众多管线和阀门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了管理人员对小至一栋楼宇,大至一间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施更为有效和统一的控制与管理。可以说,建筑业下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依靠智能建筑、智慧建筑的飞跃发展。

2 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

2.1 物联网应用现状

物联网是一种先进的专业的技术,这项技术本身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项技术也到了广泛应用。设备之间通过传感器联网,人们可以就更加真实地了解电子设备的使用信息。照明系统、空调冷暖系统、给排水系统、安防消防系统与电梯系统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智能设置,也是物联网应用的具体体现。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局域网的应用是值得注意的。局域网应用过程中经常采用总线型或者是环型树型拓扑结构。这些拓扑结构有助于人们资源间的共享。

2.2 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智能化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已经贯穿到了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环节中。物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在于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宽带化。当前无线网络获得了较快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全面应用,网络宽带化的形成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及应用。智能建筑之所以能够实现关键在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成为了可能。本文以大学校园为载体,详细叙述物联网在校园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物联网技术具体应用在校园以下领域 :一是智能教学中的应用。智能教学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图书阅览等。建立实时和非实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网络进行大面积的远程或者直接教学,系统可供优秀课件储存、下载、点播,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教学,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设计者在考虑校园全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络布线系统应充分考虑建成后的需求,并应充分考虑网落全覆盖,在教室的各个位置都可以利用 WIFI 上网互动教学。教室内由多媒体电子讲桌统一控制所有设备,包括投影机、投影幕、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设备。通过控制面板可对各种设备进行切换和操作,如可切换控制各种设备的播放,选择频道和调节音量大小等。二是节能减排中的应用。节能减排是校园智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具体而言,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在空调设备内安装感知组件,从而动态地获得各种环境状况信息(温度、湿度等)。之后通过上传数据分析,最后由节能管理一平台来全面自动地调控空调系统本身的负载端设备,把环境温度的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为人为操作不当造成过冷或过热。我校大学城校区所有教学楼宇的暖通空调系统都采用远程节能减排监控系统作为管理辅助,当教室内无人或少人时,系统可远程关闭或调节温度,有效的节能减排的同时为我校节能大笔费用。当前较为流行的监控通信技术主要是 ZigBee 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该系统将能够实现对室内湿度、温度的实时监测、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节能运行管理效果。该系统本身还具有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输出打印报表、传输无线内网、合理评价能源消耗等功能。三是智能校园安防中的应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先进的保障系统。传统的安防系统存在着较多问题,新形势下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安防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安防系统将能够全面科学高效地处理相关信息,准确性以及处理速度都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以及电子巡逻是智能安防系统的主要内容。摄像机主要分布在华工校园主要出入口、停车场、每栋新建教学大楼的每一层的主要出入口、围墙、建筑等。在值班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可以 24 小时监视摄像机画面 , 随意切换画面,并可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储录像 , 提供犯罪证据。智能化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将能够实现对非法侵入信号的有效防范,这对于避免误报警也是很有意义的。四是智能校园后勤保障中的应用。主要运用为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教学科研、校园办公、远程教育、物业管理、图书借阅、身份认证、食堂就餐、医疗就诊等多项功能综合智能卡。这些功能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种资源数字化,方便统一管理。当前的一卡通系统主要是涉及到数据库、一卡以及一网三个层面。建议采用先进的控制网络作为分散的控制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系统主干采用以太网,通过路由器连接校园网,终端设置若干个信息输入和输出控制器。建议采用非接触 IC 卡,通过非接触 IC 卡比起以前插卡式的 IC 卡更加先进、安全、可靠、实用,既保护了学生个人信息,又便于使用。一卡通系统同时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有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并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物联网技术的科学高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校园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后勤管理和物业管理等提供稳定的数据平台,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保证校园的安全,为建设一所国际化的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制定完善的校园智能化建设方案应根据学校的明确需求,遵循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避免造成功能上的闲置。总而言之,加强对物联网与智能化建筑完美融合的研究已经成为今后校园智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 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同智能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说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将会得到较快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智能建筑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人接受,智能建筑所包含的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等理念使得不同用途的建筑物都开始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获得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智能建筑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当前智能建筑的理念已经扩展到到了住宅楼房、学校以及办公商业等领域。智能建筑、智能小区以及智能城市等逐渐发展起来。智能建筑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二是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是有密切联系的。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将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采取这一措施更显迫切。三是智能建筑外延的发展。随着智能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也将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上三点都体现了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时展的潮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融合,物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将获得更快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智能化水平,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同时也能够相互促进。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而后重点分析了物联网在校园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发展。可以相信,随着今后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水准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化系统,开创一个安全、智能、便捷的新时代,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1] 楼冀阳 .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 [J]. 中小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41)

[2] 孙禄明 . 基于新型网络技术的建筑智能化项目应用案例

[J]. 电声技术,201(37)

[3] 魏宏飞、黄宗建 . 浅谈物联网技术和建筑智能化 [J]. 现代

营销,201(39)

作者简介:

第6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同样,微软也在发力物联网,计划4年投入50亿美元用于物联网研究和创新,于此同时,国内阿里巴巴则在今年再次强调物联网战略,这将是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之后,进入一个全新的赛道。

显然,物联网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不仅巨头们积极拥抱,也涌现出众多创新独角兽,日前,由物联网资深人士杨剑勇所创建的《剑指物联》聚焦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精选十家最值得关注的创新企业,如有被誉为全球创新典范的大疆创新,也有云服务进入全球前三的阿里云,同样也有智能家居创新典范的欧瑞博、以及智能芯片炙手可热的寒武纪。

今年独角兽的大背景下,开创了新经济浪潮,特别大而美的新经济独角兽备受青睐

阿里云

作为阿里巴巴旗下云提供商,云计算业务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连续第11个季度营收翻番增长,2017年阿里云累计收入约112亿元,跻身全球前三,仅次于亚马逊、谷歌,公开数据显示,阿里云估值高达390亿美元,在华尔街分析人士看来,阿里云估值将会提升到670亿美元,成为国内云服务领头羊。

在面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阿里云早在2014年就开始启动物联网研发,并在去年正式向外界公布物联网战略,5年内要连接100亿物联网设备战略,并在今年重申物联网战略重要性,通过云+AI能力赋能全行业变革。目前阿里云要在城市、生活、制造、汽车四大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重点发力。另外,当前,围绕阿里云Link物联网平台生态规模初具规模,相信,阿里有能力加速物联网普及,促进整个产业发展和落地。

滴滴出行

这家公司近期由于顺风车,使得处在风口浪尖下,被批平台管理中存在安全风险,但作为共享经济巨无霸,是国内仅次于蚂蚁金服的独角兽,公开资料显示,估值更是超过500亿美元。另外,滴滴有4.5亿用户,提供专车、快车、共享单车等共享出行服务。

在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格局,继续谷歌、百度等巨头之后,滴滴也在大力推进无人驾驶汽车落地,也许在未来几年,人们通过滴滴出行叫到的车,可能是一辆无人驾驶专车。

工业富联(富士康工业互联网)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包括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工业巨擘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吹响了新工业革命号角,在数字化浪潮时代趋势下,郭台铭正在带领鸿海向工业互联网转型,旗下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将登陆国内资本市场,根据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将募集273亿,所募集到资金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和智能制造升级等。

大疆创新

深圳作为创新之城,诞生了众多享誉全球的高科技企业,腾讯、华为和中兴名满天下,而大疆创新就诞生在这块创新沃土上,被视为全球创新者与塑造者,营收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营业收入为175.7亿元,同比增长80%,利润更是成倍的速度增长,2017年净利润高达43亿元,同比增长123%。另有公开数据显示,大疆创新估值220亿美元,是无人机绝对王者,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超级独角兽之一。

优必选

作为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领导者,推出的多款人形智能机器人,也是国内将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高科技企业,就在近日,优必选获得了腾讯领投8.2亿美元的C轮融资,不仅刷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笔融资纪录,同时,这一笔融资让优必选估值高达50亿美元,无疑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公司。

欧瑞博

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细分领域最具规模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特别在IoT和AI驱动下,智能家居普及正在加速,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也将突破万亿,吸引了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行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同时,也诞生了众多创新代表企业,其中,欧瑞博包括被视为智能家居明星企业,每一款产品均成为业界精品,更是获奖无数,凭借惊艳的工业设计和极致的用户体验,日本优良设计大奖、德国iF金奖、红点奖三大设计奖项,是至今为止,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三项大奖的智能家居企业,借“科技美学”品牌标签已成功挤入“新消费”时代拼图。

欧瑞博是一家擅长研发设计的IOT创新型公司,快速响应智能家居C端市场变局,与各家装家居平台,当地服务商合作开出200+家体验式零售门店,最近欧瑞博就联合百安居三十多家门店推出“未来之家”智能家居体验厅,并面向C端用户进一步打响标准化、一致性的“硬件+安装”服务,以全局智能系统、简洁交互体验引领了智能家居场景化时代。

碳云智能

碳云智能自成立之初,就成为炙手可热的创业明星公司,获得包括腾讯领投的10亿元投资,其成立不到半年,估值就高达10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作为面向生命科技方向的公司,迎合了“精准医疗这股趋势,希望建立一个健康大数据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这些数据,帮助人们做健康管理,打造了首个数字生命管理平台“觅我”,覆盖营养、运动和美容三大板块。

云从科技

作为一家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云从科技由估值高达200亿人民币,该估值依据公开资料显示,跻身独角兽行列,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的服务,覆盖安防、民航和银行等领域,且是我国银行业人脸识别第一大供应商,有机构分析师表示,还没有哪一家AI创业公司能够超过云从。作为引领传统行业实现AI+变革的云从科技,早前有消息称将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旷视科技

安防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大应用场景之一,在人工智能+安放的刺激下,市场潜力巨大机遇,有数据显示,仅我国安防市场规模就高达万亿,面向该领域的创新企业备受资本追逐,而旷视科技作为机器视觉明星企业,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从技术服务起家的旷视科技,有望分得更多行业红利,估值更是高达25亿美元,其人脸识别技术 Face++ 曾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 2017 全球十大前沿科技。

寒武纪

智能化浪潮来袭,万物互联时代下,数百亿智能设备接入网络,而搭载AI芯片则成为各种智能设备的核心之一,巨头们抢滩和大肆押注 AI芯片,围绕AI芯片方向的创业公司也迎来机遇,备受资本青睐,而寒武纪则成为炙手可热的智能芯片厂商,包括华为Mate10、P20等四款手机就有使用寒武纪1A智能处理器IP产品。

在本月早些时候,寒武纪了国内首个云端人工智能芯片MLU100,根据官网介绍,这款云端在处理人工智能任务时可获得巨大的性能功耗比提升,是真正适合AI的处理器,甚至一些参数可以叫板英伟达,希望以寒武纪等为代表的国内芯片厂商,在资本和政策双重支持下,借助人工智能缩小与美国芯片巨头差距,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争夺话语权。

第7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谷歌的人工智能AlphaoGo在此次“人机大战”大获全胜,人工智能再次被推到大众面前,不管是涉及到人类未来生存危机的末日论,还是各个互联网公司对于人工智能的布局,在奇点来临之前,人类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还有很多年要等待。

迫在眉睫的是基于在万物互联基础下IOT的未来新世界: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来临,而人类还困在电脑和手机的信息时代中。

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IOT起步并不算早

毋庸置疑,在中国,近年来的互联网、O2O等模式,让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有了加速的趋势,但是更多的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相爱相杀,比如:马云与王健林、雷军与董明珠的赌局,不管这背后是否存在商业目的,不可否认,从90年代就提出了物联网概念至今,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碰撞将会越来越激烈。

大型互联网公司纷纷在IOT时代布局:百度、乐视、360、小米等不甘示弱,各类智能电器、设备已经开始商用或者测试,比如乐视和小米推出的智能电视,乐视电动汽车、百度车联网和无人驾驶技术、小米水质测试笔、路由器、水质、空气净化器等等。

可以看见:互联网公司正在尝试从人向物的延伸,这个符合IOT的概念的本意,但即便如此,也要注意,国内的IOT发展,并非欣欣向荣。

尽管各家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硬件产品,但更多的是单品,比如很多公司都推出同质化严重的网络路由器、网络摄像头等单品。所以很多公司更像是一家家电卖场,而不是依靠技术主导的物联网公司。

从传统互联网公司的IOT布局来看,起步还是慢了很多。只有极少数公司,推出了具有独立技术专利的产品,比如百度车联网和无人驾驶技术,利用地图、导航、私有云、语音、安全等技术,让汽车拥有各种识别和判断能力,根据媒体报道,百度即将在美国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不得不承认,这是典型的IOT产品应用。

当下提出IOT概念的众多互联网公司,更多还在以营销和概念炒作为主,实际上并未完全进入IOT领域。

互联网公司IOT产品的技术悖论

其实IOT的应用,早已不限于家庭,在农业、商业、工业的应用已经比比皆是,谈及IOT智能家居的应用,国内依旧比国外落后。国外(欧美发达国家)智能家居相对起步比较早,在有线技术方面相比起国内应用得更早更广泛,诞生了类似于Control4,快思聪,ABB等一些老牌智能家居厂商,在家庭影音,智能安防方面普及率相对较高,比如美国的智能安防方面基本上大多数的家庭都会安装。

国内互联网公司现有的IOT产品,在技术上,也存在一些技术悖论

1.IOT的去手机化

几乎国内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智能硬件,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硬件APP化,而一家公司推出的智能硬件,有时候甚至不能通过一款APP互通。

这是由于,国内互联网公司,往往通过投资或者开放平台,吸纳一些团队和收购方式,将一些产品快速推上市场,利用自己的营销优势,快速售卖。

实际上,IOT设备是需要很多传感设备进行支撑的,行业公认的技术规则是:未来的IOT世界,将会由无孔不入的传感器所覆盖,传感器用来搜集和学习相关数据,最终自动让设备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显然手机设备并非是IOT的优势,反而是要被舍弃的。

2.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场景不够

从市场的撬动而言,互联网公司一贯的思维是单品爆品,所以他们大多会通过设计出售单个产品,或者小套装,希望用低门槛来吸引大量的用户,从而产生海量的数据并吸引用户产生二次消费。但由于产品思维是单品爆品,产品就会比较单一,跟其他产品关联性比较少,很难给用户带来系统级的智能家居体验。

扩充产品线的时候,可能不同的产品会是不同的团队(甚至不同的公司)来做的,那在系统这层面上的互联互动就会比较差。

所以,当下互联网公司的智能家居产品数量,不能支撑完整的IOT应用,比如:从家到社区,从社区到车联网的互通以及场景利用。

3.互联网的互动入口论

智能设备入口论,也是这两年的热门,加上人工智能的介入,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给民众描绘了一副蓝图,但从国际的IOT智能家居应用来看,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从策略上来讲,他们并不擅长做这么多的产品,他们更关心的是用户的数据,所以他们会把所有的数据交换都放到云端去,其结果就是用户体验的下降,比如说延时、不能断网等。

从物联网技术角度,行业一直有在提M2M(Machine-to-Machine),也就是设备之间是互相能够自主通讯交换信息的,这个前提是产品和传感器足够多,这也就是意味着用户无需通过手机APP进行操作和设置,这个是没有人工智能的前提下

如果再加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物联网的未来就会脱手机化,脱中心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的高级智能。

所以,互联网公司缺产品,光依靠数据,并且强调APP的功能强大、乃至社交和电商属性,也是与IOT背道而驰。

智能家居独角兽可能来自传统企业

在国际方面,智能家居领域最耀眼的明星无疑还是谷歌、三星、苹果等现有巨头。然而,即便谷歌以32亿美金收购智能家居设备初创公司Nest,Nest背靠谷歌这棵大树又以5.55亿美金收购云智能摄像头厂商Dropcam,但在智能家居领域谷歌仍算不上大佬。同样的还有三星,三星积累相关专利,拥有各类智能家电,同时还以2亿美金收购智能家居平台SmartThings,可是三星电子还是三星电子,在智能家居领域也称不上领头羊。

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似乎还是有点慢,反而是传统企业全部发力,比如华为继苹果Homekit之后,HiLink协议,这是早前华为推出的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一个链接点,类似苹果的Homekit,兼容ZigBee、WiFi和蓝牙等多个通信协议,被称为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普通话”。

第8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资本;企业智慧成长;战略生态

一、引言

企业成长是一个量变与质变更替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信息科技的变革则深刻影响着量变和质变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深刻影响企业成长。

当前企业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支持和改变着企业,互联网促进了信息的生产、交流、获取和共享,互联网对企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企业成长的理论在互联网时代正处于被彻底颠覆和正在颠覆边缘,企业如何才能够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直接影响着企业生存和发展。

因此,探讨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智慧成长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鉴于此,本文以企业社会资本为研究视角,剖析企业社会资本及其各个维度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可知,现有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企业家关系网络与企业成长正相关

主要研究企业家关系网络扩张与企业扩张发展(Redding,1993)、小企业主社会网络和企业成长绩效的递进式关系(王庆喜等,2007)、企业家外部纵横向关系网络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差异(钱锡红,2009)等。

②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企业成长

主要研究网络中心度对企业成长水平产生影响(Powell等,1990)、关系网络嵌入性对企业成长的作用(Gulati,1998)、社会网络构建与中小企业成长的演进模型(姚小涛等,2004)、企业关系网络的各维度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差异(李孔岳,2007)、网络演化与企业成长阶段的对应关系(冯文娜等,2010)、网络结构的演化阶段与企业成长水平(Franco等,2011)等。

③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研究企业家社会资本是决定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马文彬,2009)、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成长各阶段的匹配关系(邓俊荣等,2011)、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内在作用机理(卿涛等,2013)等。

④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产生正向影响

主要研究了社会资本改善企业未来的发展(Florin等2003)、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袁凌等,2009)、企业社会资本以及其转型对家族企业成长的影响(周鸿勇,2007)、社会资本影响企业成长成功率(Abell等,2011)等。从现有研究文献可知,许多学者已经对企业社会资本影响企业成长机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缺乏考虑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企业成长的机制和特征,缺乏探究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社会资本如何影响企业智慧成长。

三、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智慧成长的概念与构成

(一)企业社会资本概念与构成

研究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社会资本。

在企业社会资本的界定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Nahapiet和Ghoshal(1997) 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嵌入到企业的、可利用的、源于个体或社会单元所占有的关系网络中的实际或潜在的资源;Leenders 和Gabby(1999)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得的能够促进其目标实现的有形或无形资源;边燕杰、丘海雄(2000)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通过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发生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而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这些界定在本质上都强调企业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网络、信任、连带、社会结构、资源获取能力等具有紧密的联系。总体上看,现有企业社会资本的界定主要有四种:第一是基于资源观点的界定,第二是基于能力观点的界定,第三是基于结构观点的界定,第四是基于关系观点的界定。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主流界定方法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利用信任和规范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总和。企业社会资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通过促进知识获取与企业间学习、资源的交换与整合、信息流动等作用路径来促进产品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资本集聚和资金周转,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水平和获利能力。企业社会资本作为组织的一种重要的关系资源,其产生、积累和发展有利于知识创造,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建竞争优势。企业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促进不同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资源交换和整合以提升企业价值创造水平。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企业社会资本,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分类还没有达成共识,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Nahapiet和Ghoshal(1997) 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结构性社会资本、关系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Adler和 Kwon(2002) 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两类,即外部企业社会资本和内部企业社会资本;边燕杰、丘海雄(2000)将企业社会资本分成企业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隋敏(2012) 也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政企关系资本、供应商关系资本、客户关系资本、竞争者关系资本、债权人关系资本、其他关系资本。在借鉴国内外主流的划分方法基础上,本文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政企联系资本、银企关系资本、供应商联系资本、客户关系资本、企业与中介机构联系资本、社区联系资本。

(二)企业智慧成长的概念与构成

自从IBM 首次揭示了新时代企业的智慧成长之后,企业智慧成长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本文从企业社会资本和动态能力视角,界定企业智慧成长的概念。企业智慧成长是企业在全球信息科技支持和改变下协同企业社会资本和动态能力实现企业质的动态提升和量的动态增长的过程。企业智慧成长主要依赖资源和能力两个方面,资源即企业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资本、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资本、企业与供应商关系资本、企业与用户的关系资本、企业与中介机构关系资本、企业与社区的关系资本、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资本;能力即动态能力,主要包括洞察力、创新力、协作力、优化力、敏捷力、移动力和安全力。所以,企业智慧成长需要具有四个要素,一是能够利用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二是是否具有创新领导能力,三是是否具有拥抱新科技的能力,四是是否注重培养和重塑新人才。

四、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分析

(一)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智慧成长的关系

当前全球信息科技已经进入新纪元,这给企业智慧成长带来了重大机遇。随着互联网络、物联网将社会系统与物理系统越来越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互联经济开始渗透到商业流通、工业生产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互联经济的兴起必将重塑商业世界的竞争态势乃至游戏规则,也必将深刻改变企业的战略生态系统。战略生态系统是由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或战略环境所形成的,它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一个集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共享资源和责任,才能维持企业可持续的盈利和发展。战略生态超越了传统的产业中竞争的战略思维,更加强调产业边界发展、技术与战略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行业边界和技术正在深刻扩展,传统观念下的竞争者、合作者、供应商、顾客在互联经济时代难以划分清楚,可能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闻所未闻的技术成为彻底改变现有生态系统的动力和工具,因此企业智慧成长更加强调与战略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这就内在要求企业智慧成长需要与生态进化和生态演替协同。而在战略生态系统中,企业社会资本是战略生态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因素,企业利用企业社会资本建构快速配置资源的平台成为企业智慧成长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个平台不但能够让许多资源快速的进来,而且能够营造企业创新环境、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员工创新潜能,也支撑了企业集聚创新资源,这个平台还能够助力企业吸引创新型人才和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获取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拓展产品市场等,这个开放和协同的生态系统可以整合全球资源助力企业智慧成长目标的实现。这样的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协同创新生态圈,这样的生态圈能够实现跨企业(组织)、跨区域、跨时空的网上沟通与协作,拓展人脉,集聚创新资源,并快速促成网下业务对接,实现和谐沟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成为企业智慧成长的保障。

因此,企业智慧成长依赖企业战略生态系统,战略生态系统依赖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平台依赖企业的关系网络,企业关系网络依赖企业社会资本。

(二)企业社会资本各个维度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分析

1.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资本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

在传统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企业成长追求成本与质量,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是博弈关系,哪位供应商的材料便宜,企业选择与那家供应商合作。在互联经济时代,企业由过去的成长转变为智慧成长,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则变为合作关系,企业为了实现智慧成长目标,往往以那家供应商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前端设计为标准来选择供应商,供应商参与到企业的创新设计中往往能够给企业提出更好的设计方案,企业通过让供应商参与创新活动来确保企业创新目标的实现,企业以合作共赢的理念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保证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密切而持久,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企业需要在供应链层面实现互联网化。

2.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资本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

员工是企业智慧成长的支撑力量,培养和重塑新人才是企业智慧成长的关键。然而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员工往往是被管理的对象,企业在一个封闭性的系统中采用一定的管理手段管理员工以达成管理目标的实现,员工常常被视为一种实现公司绩效目标的工具。但在互联经济时代,企业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系统,员工从原来的被管理者和知情者转变为企业的创业者,员工成为企业洞察力、创新力、协作力、优化力、敏捷力、移动力和安全力来源和执行者,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资本成为企业智慧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3.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资本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企业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交换关系,而在互联经济时代,经济转型、市场转型和行业转型成为一种趋势。每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企业在应对市场快速变化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与其他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源整合和创新成为实现企业智慧成长的助推器。

4.企业与用户的关系资本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

原来全世界的企业都是以企业为中心,而互联经济时代在是一个去中心化时代,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中心,没有中心,没有领导,每个用户都是产品的体验者和信息的者,每个用户都可以把自己的购物体验在第一时间向全球直博,这给企业智慧成长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企业必须以每个用户为中心并满足每个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时,互联经济时代的用户不但与企业是零距离,而且还具有个性化,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都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因此,企业需要以开放、平等、跨界、融合的心态积极面对互联经济时代,传统企业需要抓住互联经济时代的机遇,利用互联网,实施跨行业的合作和创新,管理者也需要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此,传统企业在互联经济时代可以分三个阶段实现互联网转型。第一步是互联网化的营销,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实施营销,将传播层面和渠道层面都互联网化,通过建构互联网营销体系和增值服务体系为企业智慧成长提供动力和成长的源泉。第二步实施产品互联网化,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改变创立品牌就是在开店打广告的旧做法,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消费者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内容,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树立成功的品牌形象,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定位企业的价值观和商业模式,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延长价值链。第三步,企业需要建立互联网化的整体运营体系,企业把握和掌控运营的平台化、移动化、社会化、电商化、国际化,企业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积极让用户参与,企业要变单一生产到共同创造,企业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分享,企业要变产品服务到应用服务。为此,企业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架构企业运营。

5.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资本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

互联经济时代正在深刻改变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和方法,政策和法规透明度越来越高,这减少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寻租机会和空间,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也正在从寄生型关系转变为自主型关系,这种自主型政治关系的核心是政企协作互助,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变成相互扶持、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伙伴合作关系。互联经济时代促使政治联系完成从关系博弈转为规则博弈的转变, 自主型政企关系资本为企业智慧成长提供了保障。

6.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关系资本对企业智慧成长

企业在一个战略生态系统中实现智慧成长,洞察力、创新力、协作力、优化力、敏捷力、移动力和安全力的培育和提升需要企业与战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中介机构合作,才能够确保企业具备智慧成长的软实力。这些中介机构包括社会科研机构、传媒机构、高等学校、咨询公司等,这些中介机构有助于企业从不同的方面提升智慧成长的动态能力,为企业实现智慧成长提供助推力。

7.企业与社区关系资本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

社区是企业实现智慧成长的一个重要外部环境,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社区空间和范畴;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社区既包括实物社区,也包括网络社区,企业与社区的关系成为互联网时代实现智慧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互联经济时代,企业与社区融为一体,互联网所具有的快速传播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把企业在社区里面发生的好事情和坏事情瞬间传播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企业与社区良好关系依赖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守法意识和环保观念,努力创造企业与社区和谐相处的环境。

8.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资本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

互联网经济时代,传统银行的业务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越来越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成为必然,银行传统业务受到较大的冲击和改变,企业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改变了企业依赖银行融资的模式。互联网经济时代深刻的改变了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转变为一荣俱荣的关系,银行通过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银行才拿过来实现盈利和价值增长。互联网经济时代存生了企业与银行的关系深刻变革,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变为共赢,共赢的银企关系为企业智慧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结论

本文以互联经济时代为背景,考察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智慧成长的影响。本文结论如下:第一,在全球信息科技的推动下,企业有传统的成长观转化为智慧成长观,企业需要抓住和重视互联网和物联网改变企业成长轨迹的机遇,建构企业智慧成长的战略生态圈,为企业实现智慧成长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资源环境;第二,企业战略生态圈的构建依赖企业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本,企业社会资本是战略生态圈的核心,对于战略生态圈构建的成败有着关键的影响;第三,企业实现智慧成长的目标需要两轮驱动,一是资源,二是动态能力,而资源来源于企业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资本是动态能力的来源和始点,;第四,企业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对企业智慧成长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对企业实现智慧成长的功能存在差异,企业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协同作用与企业,企业才能够为实现智慧成长搭建资源基础和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Powell,W.W..Neither Market Nor Hierarchy:Network Forms of Organization[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0,No.12:295-336.

[2]Gulati,work location and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firm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form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Vol.20,No.5:397-420.

[3]Florin,J.,Lubatkin,M.and Schulze,W.A..Social Capital Model of High-Growth Venture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Vol.46,No.3:374-384.

[4]Franco,M.,and Haase,work embeddedness:a qualitative study of small technology-based fir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11,Vol.11,No.1:34-51.

[5]Nahapiet,Ghoshal,S,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2):242-266.

[6]Adler,P.S.,& Kwon,S.Social Capital: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J].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1):17-40.

[7]赵岩.企业社会资本、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4):77-84.

[8]王庆喜,宝贡敏.社会网络、资源获取与小企业成长[J].管理工程学报,2007(4):57-60.

[9]赵岩.企业投资行为、企业竞争优势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5):51-57.

[10]李四能.企业社会资本、投资行为与经济增加值的研究[J].东南学术,2014(2):111-119.

[11]赵岩,陈金龙.政治联系、企业投资行为与经济增加值[J].福州大学学报,2013(6):44-50.

[12]赵岩.政治联系、负债融资与企业过度投资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1):74-81.

[13]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207.

[14]赵岩,陈金龙.高管政治联系、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与负债治理效应研究[Z].福建论坛,2014(3):95-100.

[15]李孔岳.私营企业关系网络与企业成长.学术研究, 2007(12):57-62.

[16]赵岩,陈金龙.政治联系、政府干预与企业过度投资效应[J].宏观经济研究,2014(5):64-74.

[17]隋敏.企业社会资本研究述评[J].学术交流,2011(11): 97-100.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A630012);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1J01382)的阶段性成果;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A13326S)。

作者简介:

第9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2015年全国“两会”于3月3日拉开帷幕,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纷纷在“两会”中提出互联网与民生相关的建议,让“互联网+”更加惠民。

移动互联网打造E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是《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创新提出了看法和建议。该建议提出: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已不再是单一的经济体,随着不断深入挖掘互联网新的价值,移动互联不断发展,在民生、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领域都与互联网有着跨界融合。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不断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升级。

马化腾表示,全球已经步入移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就像电一样,正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在提供公共服务、惠及民生方面的潜力:中国有全球最多的网民、最多的手机用户,6.5亿网民中,有5.6亿是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使得中国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可以率先利用移动互联网把“人与公共服务”全面连接起来,实现智慧民生。

在手机上滑动指尖,就能方便地查询政务信息、水电费用、交通状况……其实,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的连接,不仅能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而且为解决复杂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举凡医疗、教育、交通、环保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探索破解之方。比如说医疗问题,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利用医疗类APP软件有助于填平这一鸿沟,患者不用凌晨起来排队,通过手机就可直接预约挂号、交费候诊、查询报告,有些小病在线咨询医生就可以解决;再比如交通拥堵,路况信息的不明朗是导致塞车的重要原因,如果利用大数据提供及时的路况信息,人流车流就会自动选择最优出行路径,从而减少拥堵。

马化腾认为移动互联网还可以解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的问题。过去政府各个部门都做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设,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但是由于没有直接互联起来,利用率并不高。移动互联网可以构造一种更简洁、更人性化的人机接口,并且有效解决数据交换问题。用户通过各类政务微信、政务APP等应用,在移动端也能享受行政服务大厅的一站式服务。例如广州市通过开通微信“城市服务”功能,将医疗、交通、公安户政、出入境、公积金等17项民生服务汇聚到统一的平台上,市民通过一个入口即可找到所需服务。随着公共数据的逐步开放,微信在连接、整合公共服务方面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把信息孤岛连成一片陆地,连接的是数据,方便的是民生。

促进互联网跨界融合

而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提案则涉及互联网与医疗的进一步融合,他提出要加大医院挂号号源上网的比例和宣传力度,引导患者更多通过互联网挂号,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方便群众就医。

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次两会中有代表就提出“有限的医疗资源应该有一个合理分配的原则。”李彦宏从互联网对线下产业积极推动的角度提出了“开放医疗资源”的提议,“希望医疗资源也可以更加均衡地被利用和发展。”“越集中、越垄断资源,就越难以给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的提案则涉及智能家居,加快智能家居国家标准的制定是雷军此次提案的重点,雷军希望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国家标准,促进互联网跨界融合。

雷军认为不能因智能家居国家标准的滞后制约了行业发展,有必要将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国家标准提升至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高度来考量、改善智能家居产业环境,规范行业竞争,共同把智能家居产业做大做强,以促进智能家居产业健康发展,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应开展物联网跨界创新重大应用示范,以点带面,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大各行业对跨界融合创新的研发投入,开展物联网产业创新工程的重大示范应用,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产业化。

雷军有一句话提到,如今已经进入了消费设计时代,在消费设计时代制造业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转型升级,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定制化生产需求,还为新常态下的工业转型创新指明了道路。

在定制化生产时代,有可能实现消费者的各种创意梦想。试想一想,消费者可以自己下单选择车型、外观、颜色、内饰,甚至发动机性能,订单生成后十天,这辆汽车已经开到了家门口进行交付。未来,这一切或许不再是梦想。

民生的信息红利

近年来,信息惠民都成为每年“两会”的热点话题,2014年国家的《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46号)、《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都将为民、便民、惠民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

而随着全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互联网已渗透到各个行业,甚至有些行业的规则已发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有待开发的巨大市场,同时,这些互联网与行业的融合服务也可以让中国人过上更智能化、更便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