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精选(九篇)

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

第1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为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严重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问题,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校为例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及学生的特点,对在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构建起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选择该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影响到更大范围内的师范生,促使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为将来任教奠定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界定 

一般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广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狭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为充分展开“研究性学习方式”所提供的有计划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 

本研究中,笔者将高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社会及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一)研究性学习前期准备 

学生们由于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思维定式中,所以在首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很可能会表现出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作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实施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职责分工。 

课题研究组人数一般以4~8人为宜,便于合作与集中。组员在小组中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负责不同的研究任务,此外还要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例如,负责记录研究进展和活动情况的“记录员”、负责小组与教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的“联络员”等等。 

第二阶段: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选择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这是学生选择既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订的是否合理决定了课题研究效率的高低。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实施步骤与进度、成果的表达形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进行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小组,所有课题小组参加。第一步由小组汇报:课题的由来、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第二步由评审小组和全班学生对其开题报告提出质疑,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答辩;第三步是评审小组评议,综合各方意见,决定能否开题;第四步是向各组提供修改意见,组织学生丰富和完善其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小组实施课题研究。 

在本阶段,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方案,使课题得以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等方法收集相关方面的教育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判断信息的真伪,识别信息的价值;将资料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逻辑化;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六阶段:成果交流,结题报告。 

学生将本组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在网上,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同时,各组可以在对别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和评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在成果交流之后,召开结题报告会。由每组汇报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简要汇报开题后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中的体验与收获。 

(三)总结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意图能否实现。对高师院校学生实施教育学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视角化、评价全程性、评价激励性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前、中、后期进行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39-49. 

[2]金建生.研究性学习理论及实施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 

第2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性学习课程化推进,要求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形式方面形成了可推广的一般模式。

一、研究课题的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学生是课题的主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由学生基于兴趣与知识能力层次而自我选定。但事实证明,当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体验少、认识浅时,由学生完全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较差。实践中,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按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生成研究课题。

第一阶段――针对初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对综合实践活动尚缺少经验的学生,即高一新生所开展的第一个课题,由学校统一规定为班级文化建设项目设计。

第二阶段――针对有一定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但实践经验尚不充足的学生,如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二、三个课题,由学生自主结组提出选题,教师组织一定单位内的选题分析讨论,以可行性分析报告和答辩为主要方式进行选题,选出可行性强,研究价值高的主题,进行二次选题结组后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经验较充足的学生,如进入高中阶段的第四、五个课题。在前几个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课题选择和研究能力,由学生完全自主结组提出选题,论证后进行研究。

在主课题生成之后,子课题生成可以选择在课题生成课上进行。由师生共同提供主课题的背景材料,根据研究价值与可行性分析,结合兴趣取向选择确定研究角度,生成子课题,在大课题组内完成子课题小组的自由结组。

二、活动指导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活动指导是教师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根据指导的范围和目的,可分为一般性指导和针对性指导两种组织方式。

一般性指导――指面向大集体(行政班级组合、年级等)的,以集体授课、讲座等方式进行的关于诸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书写开题报告、常用研究方法介绍、如何选择成果汇报方式、如何书写调查报告、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共性指导,也包括对常用研究具体实施方法的进一步讲解等,多在活动开展前期,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推行初期(如学生的第一次活动)进行。

针对性指导――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针对生成性问题做专门指导。如报告的具体撰写问题、调查研究过程遇到的困难或与预设相距较大的问题、成果汇报具体方式的选择问题等。可以以课堂讨论或个别辅导形式进行,视具体情况灵活组织。

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干课型的组织

1.开题课

开题课是在主课题和子课题选定,完成活动小组组合后,组织小组进行开题展示评价的环节,通常以同主题小组同课的方式进行。具体课堂组织可参考以下流程:小组展示(开题报告)――答辩(由其他小组及教师提问)――小组互评(分项目讨论打分)――组间交流(评分及说明)――教师指导发言――组内修订。这样的组织既有利于总结前期工作,为后续研究提供保障,又强化交流和组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该环节的活动成效。

2.成果汇报课

成果汇报课按内容可以分为中期汇报与结题汇报。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同时通过交流互评体现多角度的评价机制。具体课堂组织可参考以下流程:小组展示――组内互评(由小组成员对活动中每个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小组互评(讨论打分)――组间交流(评分及说明)――教师指导发言――选优并表彰优胜者。

在该课型组织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创新,一方面强调汇报方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注意汇报平台的多样性,指明课堂展示只是一种汇报形式,还可以选择网络、宣传园地、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另外,要关注成果评价的客观性,不以成果展示形式的差异作为评定活动过程的唯一标准,而要引导学生关注过程的真实性、方法的多样性、操作的有效性和成果的价值性。

3.结题总结

结题总结的组织多采用较大范围的集会型大课堂形式,一方面选择优秀小组或课题进行终结性成果的集中展示;另一方面作为一些实用型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平台,如提出倡议、发起新活动等;再有就是对课题完成情况做出终结性评价。其中在评价方面强调评价方式多元化,指导意见具体化,研究成果发展化。即要汇总多方面评价作出总体评价,多角度进行表扬与肯定;无论是肯定还是在谈不足时,均明确举出具体环节的实例,避免泛泛而谈;对研究成果的发展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鼓励成果的进一步深化,指出研究活动的结束并不是课题的结束,提高综合实践的效力。

四、课题研究的拓展延伸

某些研究课题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深化这些课题的价值在于有意识地推进课题结题后的拓展。我们的做法是尝试将课题与德育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社区服务等有机结合,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发挥同学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资料、所获得研究成果和所提出倡议建议等的功能,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之外展现研究性学习的收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实用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自觉提高自身认识,服务于社会。

总之,将研究性学习以课程的形式,有规划、有步骤、讲方法地实施推进,一方面有力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体验,在钻研精神、思考习惯、团结协作、关注社会等方面也有巨大收获,促进了学科学习,提高了综合素质。

第3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范文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似乎与"课题"研究无关,搞课题似乎是大人的事。因而,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然而,在美国,进行小课题研究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正是这些小课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求索精神,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研究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的天性。从“哇哇”落地开始。孩子们便睁大双眼“研究”着周围的一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教师“吃”教材“喂”学生,学生成了语文知识的“容器”,他们的“研究”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探索之路常被封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倡导研究性学习的主动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满足孩子心灵深处的那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呢?几年来我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集处理信息,得出并表述研究成果。

一、“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确定“小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我们要软化学科边缘,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甚至是语文与其它各门功课的综合。当然,既然是语文“小课题”研究,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小课题”研究要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过程性原则。小学生进行语文“小课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而,小课题研究≠科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所重视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开放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研究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研究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而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研究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二、“小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1.确定主题。先让学生小组议论,对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结果。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帮助学生将可研究的内容分类列出。例如:

①课文知识拓展型。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知识点、作者、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确定“小课题”。比如学《特殊的葬礼》后,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a.世界上的瀑布;b.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c.水资源的保护。

②乡土民俗搜集型。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研究。比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主要农作物的研究等。

③时事热点调查型。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a.奶粉造假;b.中国梦;c.科教兴国。

④观察实验报告型。结合自然、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如:a.蚯蚓的再生能力;b.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绿叶的作用。

2.制定计划。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步骤。“小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方法、方式,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等等。制定计划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3.实施研究。按照小课题探究的研究学习计划,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研究过程的活动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和搜索、实验、资料或数据统计处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方面。在这一动态复杂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①指导搜集处理信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得出结论。②指导研究成果的撰写。a论文式:概括总述(研究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b报告式:小课题题目――提出研究问题――交待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4.展示成果。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辨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归纳起来,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类。①演,即通过相声、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②讲,即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研究计划,研究过程、方法、碰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结果。③展,即展评优秀的研究报告、研究小论文、资料图片、自编研究小报。④赛,即组织适当的研究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

三、“小课题”研究的探究与评价

独立探究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每个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书自悟,积极思考,运用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综合等探索方法,力求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求异,有所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帮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有差异的研究。

第4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博士生 培养模式 H大学计算机学院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型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了符合专业需要的博士生培养模式。

一、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H大学计算机学院根据其学科优势明显、培养基地实力雄厚、学生生源优秀等特点,逐步建立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

1.在“理论研究有创新,技术攻关有突破”思想指导下,H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博士生培养目标上强调: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②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③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在生源选拔中,强化本硕博一体化方式。H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硕、博分别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前沿领域设置课程,课程体系突出国际性,学院研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如MIT、斯坦福大学、清华、北大等三十所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参考了《ACM/IEEE Computing Curricula Computer Science 2001》,完成了10万余字的《本科课程体系》研究报告。对一、二年级本科生强化6门核心基础课,对高年级则突出宽口径14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注重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创新能力,在本科教育的四年中,每年都有与讲授课程紧密结合的实验课程,所有学科环境、教学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从一年级开始为25%的本科生提供导师,在此期间确定40%~50%本科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三年级就让这些本科生进入科研课题,经过考查再选拔10%优秀生成为直硕生或直博生。

3.在课程学习与考核中,重视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H大学计算机学院要求博士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5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40篇,写出文献综述报告。要求直接攻博研究生在3年半内,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提前攻博研究生在2年半内,必须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在开题报告过程中由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评审。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应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由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学院确定。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评审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重新开题应在半年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4.以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课题为依托,培养博士生科研能力。H大学计算机学院建有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0年以来,H大学计算机学院4个重点实验室培养的学生占学院总培养人数的76%。在导师团队全方位指导下,通过实验室的科研课题和学术活动,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子课题的研究团队,参与课题立项策划、申请书撰写和课题研制的全过程。即在课题进行过程中由1名博士生负责3~9名硕士生,或由1名博士生和1名硕士生辅导3~6名本科生,每周定期进行课题组研讨会,学生轮流报告研究情况,每两周或一个月举行实验室学术会议,学生代表报告研究情况。2001年以来,H大学计算机学院100%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了科研课题,82%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了重大或经费50万以上课题。

二、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通过对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改革,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有30余名博士生成为课题技术负责人,协助承担和组织了多项部级的重点科研课题。其中973计划2项、863计划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等,年平均科研项目达到百余项。近三年来,在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9项省部级奖项士生共有52人次获奖。

三、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特点

1.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明确。在“理论研究有创新,技术攻关有突破”思想指导下,H大学计算机学院注重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把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积极鼓励博士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博士生的国际视野,促进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在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中,H大学计算机学院从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这两个要素进行了改革。在生源选拔中,H大学计算机学院强化本硕博一体化方式,从本科阶段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选拔,重点培养,在一定程度保证了博士生源质量。在课程学习与考核上,借鉴国外课程体系经验,突出课程国际性。同时注重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对博士生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有严格的要求,并设有淘汰环节。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依托实验室的科研课题,通过让博士生参与课题立项策划、申请书撰写和课题研制的全过程,培养博士生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范文

[摘要]研究型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网与研究型课程的结合,将充分体现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开放性、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原则,较好地完成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任务。

通过在校园网中建立“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这一专门为研究型课程学习服务的网站,能够完成从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确定课题、实施研究、成果评价等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基本过程,并且能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收集资料、合作协作的能力,为将来开展真正的科学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

学生应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实现了在研究型课程学习中自主地确定课题,方便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研究型课程的矛盾。

[正文]

在中学生中开展研究型课程学习是课程教材改革试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符合素质教育对中学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其重要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主要表现为:

突出了学生对研究课题的自主设定,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型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涉及的学科具有综合性;

学生在研究型课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只需适度参与,重点在总体指导、组织、评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

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强调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是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只有统一性而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这些都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难适应开放的课题研究。

因特网的兴起为我们开展研究型课程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因特网固有的开放性,能解决传统教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将因特网作为学校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切入点。

为此,我们在上海市第六十中学的高一年级中开展了校园网在研究型课程中应用的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

利用因特网的开放性特征,我们在校园网中建立了“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为学校开展研究型课程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建立在windowsntserver4.0+IIS3.0+asp+access数据库的构架上,通过两根isdn的4b通道与因特网联接,具有维护方便,程序设计简单等特点,在当前校园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足以满足中学校园网的信息访问需求。“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由以下十个栏目组成:

“研究方向”:是由学校教师提供的课题研究方向;

“课程概述”:是对研究方向的大致介绍;

“学习资源”:是有关这些研究方向的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

“学生研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方向;

“网上交流”:架起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l“课程管理”:学生自己申报和管理自己的研究课题;

“提交作业”:学生通过网络上交作业,并与其它同学共享成果;

“成果评价”:教师和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角;

“网上练习”:学生可以自我测试一下自己的有关知识水平;

“在线帮助”:指导学生了解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

通过“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中这些栏目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在实施研究型课程过程中,对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主要阶段(即研究课题的确定阶段、研究课题的实施阶段、研究课题的评价阶段等)的学习要求。

一、学生研究课题的自主确定

研究型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自主地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课题,然而对于广大高中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学从来就没有类似研究型课程的学习经历,没有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地运用校园网和internet上的资源,正确使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并贯彻以下四方面的原则。

1、研究方向的开放性

研究方向的开放性是指,学生在众多研究方向中自主地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而研究方向既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

如果我们事先准备好若干个研究课题让学生进行选择,表面上看起来学生的确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工作,但这种方法没有让学生自主地确定课题而仅仅是选择课题。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确定课题的经历。然而,由于高中学的生活、工作经验毕竟不多,让高中学生一开始就自己去发现问题,难度较大,实施困难,可能有少部分尖子学生能够做到,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进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中,可能一上来就碰到了困难,他们无法自己确定一个研究课题,那下面的研究就更无从着手了。“开放的课题研究方向”是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而“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我们向学生提供开放的课题研究方向成为可能。我们采取两种途径向学生提供课题研究方向。第一种途径是,学校直接提供一些课题研究方向;第二种途径是,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经历以及对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发现问题,从而自己确定研究方向。

我们组织全校教师根据自身的专长、特长和兴趣爱好,提出了三十多个课题研究方向,涉及学校的各个学科以及学科之间的综合,教师在这些研究方向中并不涉及具体的研究课题,只是给出了各个研究方向的内容综述,介绍一些有关研究方向的基本知识、当前研究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同时给出一些参考书目和相关的因特网址。我们将有关这些课题研究方向的综述、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制作成动态网页放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中,提供给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时参考、研究。除了学校老师提供的这些课题研究方向以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经历,自己提出一些研究方向,并将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这些研究方向的资料,包括内容简介、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上传到“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的“学生研究”中,供其他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课题时参考,其他同学也可以在学生自己提出的研究方向中确定课题。

2、信息交流的开放性

信息交流的开放性是指,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交流对象、通畅的交流渠道、及时的信息反馈。

“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为所有学生提供了诸多课题研究方向供学生参考,由学生自主地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开展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必然会产生有关这些研究方向的疑问需要解答。对同一班级而言,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研究方向的问题。对同一研究方向而言,对其开展研究的学生则来自不同的班级。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教师与单一班级学生之间以及同一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途径,缺乏在不同班级学生之间、不同教师与不同学生之间以及不同教师之间开展交流的机制。没有一个教师能对这么广泛的问题作全面的解答,也很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召集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中解答,更不可能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和交流讨论,由于时间有限,也不可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及时的交流。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研究型课程对信息交流的开放性要求。“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为师生的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完善的场所,使得参与信息交流的人员更加广泛,参与交流更加方便,信息反馈更加及时。“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上的“网上交流”,可以进行类似聊天的实时讨论交流,更可以在“提问:回答”中运用bbs技术,按照课题研究方向进行分类交流讨论,?梢越约涸谌范ㄑ芯靠翁夤讨杏龅降奈侍馍洗紹bs的相应栏目下请求帮助,学生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问题进行解答,该研究方向的指导教师则可以通过bbs对有兴趣从事该研究方向课题研究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其他教师可以对这些同学进行帮助,并且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bbs开展有关学术方面的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讨论后,指导教师可以将与自己指导的研究方向有关的讨论内容整理以后,加入研究方向的“课程概述”中;也可以把与学生和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加入研究方向的“学习资源”中。

通过“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师生就能随时随地针对研究方向进行交流讨论,较好地解决了“生——生”、“师——生”和“师——师”之间在开展研究性课题过程中的交流障碍,有利于学生充分地了解课题研究方向的有关知识,从而为他们最终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打好扎实的基础。3、研究资料的开放性研究资料的开放性是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开展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可以平等地提供有关的研究资料。

开展课题研究的资料主要来自教师提供的研究方向概述、参考书目以及相关因特网址等。学生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方向后,可以通过“课题概述”阅读这些研究方向的“综述”,大致了解研究方向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学习资源”由校园网访问研究方向提供的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因特网址,从中收集有关的资料,同时在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中查阅有关的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尽快地找到有关的参考书目,“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提供了本校图书馆的书目查询功能,并且设置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地区图书馆的链接,学生可以在这些大型的图书馆的网站中进行书目和全文查询。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查找到相关的网上资源,“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还提供了一些具备全文检索功能的搜索引擎的链接。只有建立在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课题才能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也才能顺利地开展后续研究工作。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可以由教师提供,可以由学生自己寻查,也可以由其他同学提供。教师将找到的可能对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有用的资料上传到“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上,供学生参考;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文字资料或相关的网址以及心得体会等信息上传到“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的“提问:回答”bbs,供其他同学共享参考。学生在这个资料收集、共享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接受信息的被动地位,学生成为信息的主人,真正地确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研究课题的开放性

研究课题的开放性是指,学生自主地确定研究课题,并且通过交流、共享其他同学的研究课题逐步完善自己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通过与指导教师、同学的讨论交流,学生对研究方向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中发现了问题,并初步确定自己能够研究的课题。

学生通过“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的“课题管理”栏目,随时将自己初定的研究课题按“不同的研究方向”上报。也可以随时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上查询、了解其他同学的研究课题,能够相互启发,有利于在不同班级的学生之间开展协作研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也可以在最终确定课题之前,及时地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之,师生运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并充分体现研究型课程所要求的学生在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过程当中应该遵循的“研究方向”、“信息交流”、“研究资料”和“研究课题”的开放性原则,学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为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的资料,同时为以后完成课题的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学生研究课题的互动研究

一般来说,当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开题”、“研究”、“答辨”。在这三个阶段中,需要分别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报告”和“答辩报告”。

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将从事相似课题研究的学生组织成课题小组,在课题小组中开展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而学生更多的时间则可以继续利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上资源进行交流讨论、查找资料。如果学生对课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可以在bbs上求助,指导教师和同学可以予以帮助,自己也可以上网查询。

指导教师如果认为有必要,也可以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上的“网上练习”中建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库,供有关学生测试自己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为每一位同学的研究课题设置了一个专用的“课题档案”,每位学生都要将自己撰写的三份报告上传到自己课题的专用“课题档案”中,研究课题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每位学生的“课题档案”中查阅学生的三份报告并在报告后面附上意见或建议,其它同学可以相互查阅、彼此共享他们的成果,同时也可以发表意见,帮助其他同学完善各自的报告。每位学生通过各自的“课题档案”可以及时了解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所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学生在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吸收后,可以对报告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对于报告内容中指导教师和同学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进行澄清和说明。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科学评价

对高中学生研究型课程学习的评价,必须把握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原则。

1、研究型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原则。

研究型课程学习,是一种形似“研究”,而实质上仍是“学习”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更多地是强调研究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我们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预研究阶段”、“开题阶段”、“研究阶段”、“结题阶段”和“答辩阶段”。

预研究阶段是指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学习过程,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并与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沟通以后,自己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课题。预研究阶段的主要评价依据是学生查阅资料的数量、质疑和答疑的质量以及学习的态度。

开题阶段是指学生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形成一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中应该包括课题的由来、研究计划和方案等。开题阶段的评价主要是评价课题计划和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研究阶段是指根据课题方案实施具体研究的活动,包括资料整理、科学实验、社会调查、数据处理等。研究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研究过程的检查,重点评价学生是否严格按照课题方案完成了研究工作,如有变化要说明理由。

结题阶段是指将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论文或活动方案设计的活动。结题阶段重点评价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新颖性、应用性和清晰性等。

答辩阶段是指在课题研究结题后,在课题小组范围内开展的答辩以及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等活动。答辩阶段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清楚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能正确回答有关专家的质询,并且要评价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时的态度和质量。

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的“成果评价”栏目中,可以对每位学生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按照上述五个阶段的评价原则分别进行评价,当然最终还有一个综合这五个阶段评价以后得到的总体评价。

2、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全面性评价原则。

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全面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参与评价的人员除了指导教师以外,还包括学生本人、同课题组的同学、其他教师和其他同学。全面性评价还体现在评价的范围涉及校内和社会两部分,除了组织校内教师和同学参与评价外,还可以请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鉴定。

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中,教师和同学通过“成果评价”对每位学生课题的研究成果分别进行评价,课题研究者本人可以通过“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了解教师和同学对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也要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作出自我评价。

四、有关安全问题

在运用校园网开展研究型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由于校园网的开放属性,如果不注意安全,就会在校园网上引起混乱,造成损失。

我们在“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中采用分级权限,学生只能查阅“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上的资源,只有经过身份识别后,才能上传资料、信息,因为是用于学习目的,一般不存在隐私问题,所以不允许匿名信息。

要在校园网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对服务器上重要数据的破坏,在校园网与因特网之间架设“防火墙”,防止校外的黑客对校园网的恶意攻击。同时,及时备份“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的重要数据,以防意外。加强对所有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做到安全、高效、守法地使用校园网和因特网,同时,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网设备,保证研究型课程的顺利实施。

五、几点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形成了一系列质量较高的学生研究课题,如:

《宋朝社会背景与陆游爱国情结》、

《辜鸿铭与现代教育》、

《学生课余生活调查》、

《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

《中英风俗习惯差异的文化背景》、

《浅析数与形的结合在解题中的作用》、

《立体问题平面化在立体模型制作上的应用》、

《硬件测试—光驱的测评》、

《汽车和酸雨——减少汽车排污,提高降水ph值》等

每位学生都完成了一个课题的研究,学校汇编了一本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学生课题论文集,有关教师的经验论文在上海市教育刊物上发表,并在全市大会上进行了交流。通过这些研究课题的研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通过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实践,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3、研究型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完善的技术支撑、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的兴起,为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根据研究型课程和因特网的特点,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教学的管理,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进行课题研究的亲身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4、校园网和研究型课程都是新生事物,运用校园网技术,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学习的研究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还有较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克服,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来自传统的教育思想的阻力还相当大,在教学中时常会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部分教师不适应研究型课程的开放性,总想用自己的想法去统一学生的想法,不能摆正教师在研究型课程中的地位。

其次,教师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异较大,部分教师尚不能熟练地输入汉字和进行网络浏览,影响了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要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水平,提高计算机操作的能力。

第6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范文

一、工作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

二、总体要求

在现代教育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学校领导和各教研组长要积极成为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推进课题实验。

三、具体制度

1、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制度。学校领导至少要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实验,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2、课题实验专题研讨制度。各课题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3、课题研究组教师示范制度。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参加实验的老师每人每学期上1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4、课题实验工作学期小结制度。各课题实验组成员要坚持写实验札记,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作准备。

5、家校联系制度。为了使课题研究中好的理念、好的设计让每一个家长都知晓、认可,进而引导家长支持和参与,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实验年级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普及性培训,同时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利用家长的覆盖面宽的优势,为课题实验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帮助。

6、校际协作交流制度。要积极参加各级教改研究和交流活动,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期举行课改研究与交流活动。

7、领导小组监督制度。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监督课题研究工作。

8、经费保障制度。学校根据课题实验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9、课题实验奖励制度。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按有关规定通过对课题实验实施情况的综合考核,根据学校的考核制度,视情况予以奖励。

石门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我校教育科研课题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整体水平和效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办法。本办法仅对课题研究过程及课题档案管理结合本校实际作具体规定。

一、课题开题。

1、课题开题工作由学校教研室与课题组(负责人与执笔人)共同完成。自立题通知下发之日起2个月以内,课题负责人应召开开题会议,形成开题报告(或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或课题实施方案)应上交学校教科室并上报上级备案。

2、课题负责人要认真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准备好以下材料方可开题:课题的立项通知、课题的背景材料或调查报告、课题方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前期研究总结等。

3、开题过程:宣读立项通知、课题背景介绍、介绍课题方案、宣布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时间表、前期研究小结、课题咨询与论证、开题会总结等。

4、课题开题应视研究领域邀请有关人员参加开题会,会议所涉及的问题要有记录,会议所有的材料应进行整理并存档,开题情况用简报形式报上级部门。

二、课题实施。

1、由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实施,按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各种研究活动。活动中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均应承担一定的任务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每次活动后,认真分析得失,做好记录,并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2、做好课题组活动记载工作。以上表格由学校教科室统一印发,由课题组负责人或执笔人记载并形成电子文稿,学期结束将电子文稿上交学校教研室存档。

3、课题阶段进展报告。学校教研室及课题负责人对各级科课题进展情况应进行认真阶段登记;原则上要求学校各级课题都要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三、结题管理。

1、课题研究期限已满,课题负责人应主动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结题,并向学校教科室上交结题报告;若需延期,需提交延期报告说明原因。

2、课题申报、结题鉴定、及其他研究费用由校长室决定调拨。

2、学校教研室负责人应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结题申请报告。请求鉴定的成果应报齐鉴定材料: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附件等。

四、档案管理。

1、选题阶段。包括调查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立项申请与审批手续、申报方案等。

2、研究阶段。各种原始记录、音像资料、工作日记、会议记录、进展报告、研究方案及其修改记录、经验总结、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效果检测情况、阶段报告等。

3、总结鉴定阶段。立项文件及通知复印件、结题证书复印件、结题报告、申报方案等。

4、成果获奖材料。学校教研室应将获奖课题的获奖证书复印件、公布文件、结题鉴定证书、结题报告、推广应用方案进行存档。形成成果获奖汇总表。

5、档案管理以打印文稿与电子文稿并存的方式进行。

石门中心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有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特制定本方案,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研究有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为核心,遵循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注重发挥教师的自育自学能力,以把教师培养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为目的,追求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寻找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克服问题中不断提升、进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形成学校发展的行动方案,从而有效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这一课题,树立全校领导、教师新的学校发展观,从有效学校的认识观入手,不断调整学校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

2、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校内部的民主管理,构建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框架,研究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努力实现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培养我校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理念。明确我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研究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制定学校可持续性发展规划,把我校建成学习型学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研究理念

1、立足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突出针对性,体现层次性,注重实效性。

2、坚持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指导教师在理念更新上有所突破,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反思中成长。

3、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求得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四、组织管理

为加强对本校课题研究的管理,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决定成立领导小组。

名单如下:

组长:辛常福

副组长:袁振华刘元泉

成员:杨亚起李姗姗邬宽香王英业

王立友魏文忠孙金龙

五、研究内容

在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研究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形成有效学校的评价观,掌握实践层面的运作方式。

1、研究有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引导教师以办学思想讨论为铺垫,总结自己的工作,组织对学校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的机遇与挑战等,将这些讨论归纳并形成意见和建议。在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教研组制定学科发展规划、部门制定分管工作规划的基础上,提炼、汇总,形成学校发展规划。

2、研究有效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包括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现在发展状况的分析、学校发展对教师个人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要求教师在制订规划时要将现状分析与愿景的追求结合起来,要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思考今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为自己设定发展目标。

3、研究制定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1)教师的评价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而教师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教师的认可态度及对教师的工作评价。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成就教师的集体归属感,如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科学地进行教师评价,使之积极地投入教学研究实践,适应并参与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来,是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2)学生的评价

有效学校评判的核心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研究有效的学生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六、研究难点

1、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何落在实处、起到实效?

2、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投入教学研究实践,反躬自省,内在升华,适应并参与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来。

七、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座谈研讨、专题讲座、自修反思、经验总结。

八、研究步骤

1、组织学习阶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前期资料准备及相关理论研究阶段,构建组织体系,组织课题组成员和教师认真学习,使教师们在理论上有初步的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课题意识,形成研究计划,确定落实实验研究人员。

2、研究实施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按子课题分工,明确职责和实验要求,全面付诸实践,及时反馈,随时调整,经常总结,形成随时记录,个案分析和阶段报告。

3、自我评估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月):综合整理,总结成败,调整改进,反馈校正,使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路更清、方向更明,升华思想境界,掌握研究方法。。

4、成果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2月):依据课题研究实验,总结得失,推理归结,为最终课题的成果形成做好全面准备

九、实施意见与考核办法

a)广泛宣传,全员参与;

b)教师参加研究的年度记录,是教师年度考核、晋级、晋升职务的必备依据。

第7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写作范文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 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和学习策略形成之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 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 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 综合、 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 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 注) 、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 。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 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 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4、课题组力量如 何或分工是否得当;5、资料准备如何;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 需的其他条件;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

开题报告简写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8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范文

赵凤飞 杜淑贤

晋元高级中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我们以“选择教育、充分学习、卓越发展”为教育理念,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此,我们确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在原有课外活动小组、活动课、研究性活动课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性学习”课,并将之列为正式课程,排入课表,成为每个学生必修的一门课,为学生发展个性,学会选择开辟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天地。

一、建立以研究应用型课题为主要内容的我校研究型课程

为了扎实开展研究型课的教学工作,我们首先研究制定了《晋元高级中学研究课程开发方案》,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充分体现我校培养目标的研究型课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培养学会选择、自主发展的学生,我们确定研究型课采用课题研究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工农业生产、科技等领域的某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外广阔的社会空间大课堂,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此外,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技能,论文、课题报告撰写等也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内容之一。

高一上学期: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型活动课和应用型的小课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方向上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课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区别,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学会制定研究方案,撰写课题报告和论文等,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习惯。

高一下学期:

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和科技教育开展学生自创性的研究型课程学习,基本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提高学生自己寻找、发现、提出研究课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将现象、问题提炼成研究课题的能力。同时,各科教师要努力将研究性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

高二年级:

学生通过研究自己选择、确定的比较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某方面的应用型长线或短线课题,学习现代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了解社会社会,综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造能力,学会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精神、态度。

高三年级:

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科技、生产、生活等某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研究,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较强的选择能力,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我校研究型课的组织与实施

㈠研究课题的实施

1.课题的产生

按学校确定的研究课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我们每学期在学生、教师中开展征集研究课题工作,课题不分大小。每学期还请在某些领域做出贡献的专家开列一些研究课题。学校的研究型课程专家小组,对学生、老师的课题进行基本的可行性审定后,每学期将师生、专家的课题汇集起来,打印成册,供学生选择课题时参考。高三年级的研究课题基本由学生提出。学校每学期选择科学性、可行性强的课题作为学校的重点课题。

为了帮助高一刚入校的学生顺利开展研究型课的学习,完成学习的第一步——课题的提出,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①任课教师深入班组,和学生座谈、讨论,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谈自己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不满意,日常用品的缺点;交通状况、饮食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很多学生惊讶地发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可研究的课题,例如,学生从城市垃圾的处理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城市新型垃圾站的设想”课题;从课间操的拥护提出数学建模方面的研究课题——“课间操班次人流走向的最佳设计”。对学生提出的课题,我们尊重学生的广泛爱好和个性特长,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开展,例如:99届高一学生入校不久,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学习动员会开过两天就提出了一百三十多个研究问题、现象或课题,经专家组审定,只有“21世纪中国军事战略问题研究”一题,由于实际研究的可能性小,无法请到指导教师等原因,和题目提出的同学商量,暂不研究,其余完全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个性。

②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研究性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和互相渗透,为学生提供研究和课题。例如,高一一名化学教师在讲氯气的性质时,讲到了工业上制取氯化氢的合成塔简图时,她联系前一章学到的能量有关知识启发道:“合成以后的氯化氢气体用铁片散热,热能如果不加以利用是不是很大的浪费?”课后,班级的“化学创新俱乐部”研究课小组的一名同学找到她说:“我想研究氯化氢合成塔热能利用的问题”,老师表扬了这名同学。研究课小组的同学到上海氯碱厂考察、参观,又发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提炼了几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同时还请理、化、生计、英等实验性、技能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列了一些探究性、研究性活动课的题目,通过探究型、研究性活动课和研究型课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

③请在选题、研究、研究报告做得好的同学介绍经验。

④组织学生学习在发明创造等方面有贡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

⑤开列创新思维及创造技能、学习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指导等系列讲座。

⑥请专家来校辅导、开设“专家论坛”,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课题的确立等内容。

⑦培养骨干,99届高一学生有一部分同学在5月份通过直升考试升入我校,学校请他们来学校主要进行研究课的学习,到正式开学,就写出了近百篇论文。

2.选题和成立研究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课题,由浅入深进行研究、探索,体验探究过程。我们把同一学年的四个班分为一个大组,让学生自报课题,依学生选择的课题,在自愿的基础上,相近或相同课题的同学,2-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大多数小组都是跨班的。小组内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与指导教师和学校的有关部门联系等工作。学生的研究活动也可以个人进行。

3.选聘指导教师

研究小组的课题确立以后,小组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邀请校内外老师、专家、家长或其他人士做指导教师,也可根据研究过程,临时请校内相关学科的老师作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提供理论、研究程序、方法等方面指导意见,掌握课题的研究进度,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研究的内容范围很广,很多都与学校教师所学专业内容相差甚远,我们要求教师每个在自己学科领域内自学掌握一些有关工业、农业、工程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同时,适当请部分专家做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请自己的父母、亲属做指导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的课题需外请指导教师,学校给出指导性意见,让学生代表学校去请。例如,“真如、万里小区功能定位”课题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后,发现研究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建筑、社区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请了四位校内教师做指导教师,又成功地邀请了居委会、万里工程设计的副总工程师做指导教师。

4.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课题或问题确定后,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书名称,学生阅读讨论,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长负责组织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制订出详细的研究方案。应用型课题的研究方案先到实际中去考察,修改,设计方案,提炼研究课题。例如,高一化学的“氯化氢合成塔热能利用”的课题组,他们查到的资料是:工厂的生产设备热能直接散发到空气中,针对这种现状,设计的方案是:用水冷却,用得到的热水洗澡、取暖。但到上海氯碱厂参观后,发现他们的设想已变为现实,同学们受到鼓舞,很兴奋,觉得发明创造离他们并不遥远。

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是: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的现状、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具体的实施步骤、课题准备突破或创新的地方、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研究所需设施、场地、经费等,主要参考文献等,以上内容完成以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会,校级课题的开题报告会由教导处统一组织。

5.课题的结题或中期结题 我们要求课题结题后,除有相应的论文、作品、产品的一个设计方案、产品、建设等,还要有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参与课题的研究体会,汇报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的评审,不合格的修改或继续研究。课题结题或中期完成的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学生参加这样的答辩会,觉得自己象“研究生”了,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积攒学术年龄”,体验探究过程,激发了继续研究、学习的热情。同时我们还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课题后要写出一个案例,形成学校的研究型课程案例包。

㈡学习评价

1.评价内容

①研究过程记录表:为了检查、掌握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我们编制了“研究性学习综合记录表”,内容包括每次活动的出勤、活动内容、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等方面,“活动内容”又分为具体过程、活动分工等。每学期末将记录表交学校。

②答辨:班级范围的答辩会,由课题组代表陈述、展示成果后,指导教师或同学进行提问,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在成绩一栏中把学生的研究成果记为A、B、C、D四个档次,D为不合格。

③课题的论文或作品、研究报告或研究工作报告,经指导教师交学校统一管理,我们要求学生写的论文一般不少于二千字,打印成文,引用资料注明出处等。

2.评价结果表示

以上材料或活动完成之后,评价结果以学分表示。一般12-16课时内完成并合格,出勤满3/4课时的课题记为1学分,高中三年至少完成10个学分的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内容。

3.评价时间安排

为保证评价的质量,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用于进行评价工作。每学期期末考试后,教师评卷时,安排学生在家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返校后,我们都安排两天时间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总结。

4.激励评价

为了鼓励学生搞好研究性学习,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争创研究课程学习优秀班集体、优秀研究小组、优秀研究成果奖励活动。评比条件写入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开设方案,一开始就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学校对优秀学生论文结集出版或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对优秀研究成果请校外专家进行评估鉴定。学校隆重表扬研究课程学习优秀个人、小组和班集体。

㈢课程的组织管理

第9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 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和学习策略形成之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 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 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 综合、 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 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 注) 、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

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 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 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 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 需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