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

绿色化学的起源精选(九篇)

绿色化学的起源

第1篇: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化工 绿色度定量化 绿色非绿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膨胀、能源和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人们在享受现代科学与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便利和快乐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人们未来面临的巨大生存危机和困难。为了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绿色产品和工程的关注,许多诸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品、绿色化学等词汇大量涌现。尽管“绿色化学”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如政府、媒体、工厂、研究机构人员等均将其广泛使用于政府报告、规划、研究论文中。但是,象使用“纳米”一样,许多人只是更多将其作为一种“时髦”的词在使用,而对其真正含义以及其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却不甚了解,甚至经常将其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混为一谈。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绿色化学概念的滥用和混乱,而且还尚未引起人们,特别是学术界的普遍注意。基于这种情况,作者认为非常必要对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基本问题,诸如其定义、原理、它的本质、特征、研究范围、对象等以及产品和过程绿色度的定量评价等,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而对其存在的问题,如离子液体等研究中出现的“绿色非绿”等问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力争去加以解决。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化工”概念相同,使用“绿色化学化工”是为了强调“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关系。为此,作者结合绿色化学以及绿色化工发展现状及趋势,从绿色化学化工的基本问题出发,从多个角度或多个层面来谈谈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基本问题,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讨论,在大家讨论和争论的基础上,最终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一、绿色化学化工基本问题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1984 年美国环保局首先提出“废物最小化”,初步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而到1989 年美国环保局提出“污染预防”——绿色化学思想才初步形成,1990 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之后,才第一次出现“绿色化学”这个词汇。尽管这个词出现至今已近17年,但其含义,也即其定义却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刚出现时,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理念、一种愿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本身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步趋于实际应用,且其发展与化工密切相关。实际上,绿色化学代表了化学和化工学科的共同发展趋势和目标之一,即无论是化学还是化工,不仅要面对社会发展对环境、健康和能源等方面日益严格的要求,而且还要面临来自其他新兴学科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绿色化学在连接化学与化工中所起的桥梁作用就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二、绿色化学和化工的发展趋势

按照技术领域作者提出了绿色化工产品设计、新型反应技术、溶剂的绿色化及绿色溶剂等几个方面绿色化学和化工的发展趋势。

1.绿色化工产品设计

绿色化工产品设计要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这包括设计过程中的生命周期分析和循环回收、回用设计等。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对环境有害,仅仅降低其成本和改进其生产工艺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够的,化学工业需要思考更多的是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和收益,特别是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成本。因此,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产品设计的绿色化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发达国家对于化工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及发展中国家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使得化工产品设计的绿色化成为必然趋势。在绿色化工产品设计时,要遵循全生命周期设计、再循环和再使用设计、降低原料和能量消耗设计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绿色化工产品的设计等原则。由于大多数人只考虑到他们直接控制的产品生命周期部分,造成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想法尚不能深入化学工业界。另外,化工产品设计的绿色化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而更多的是企业被大环境所逼而致的。因此,绿色化设计的积极性急需提升。绿色化设计的标准和方法尚未建立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障碍。还有新材料,如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2.新型反应技术

迄今为止,化学家构筑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已有十几年没有新的人名反应出现,因此仅从化学反应本身开发新的反应已经难上加难。从绿色角度来看,由于很多传统有机合成反应用到有毒试剂和溶剂,这些有毒试剂和溶剂的绿色替代物的开发给这些传统反应的重新构筑提供了机遇。另外反应与生物技术、分离技术、纳米技术等的结合使得开发新型反应路径仍有空间。

3.溶剂的绿色化及绿色溶剂

第2篇: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 化学化工业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化学领域兴起的领域性革命,其主要强调节约自然、防止污染。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近代中国一直强调以工业带动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长期的工业化发展大大降低了国家的各种能源的储备量,且对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自绿色化学革命以来,我国也逐渐将其引入到国家相关的化学化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系中来,且相关院校也将绿色化学教育作为化工等专业教学的重点方向,以为我国化化学工业的绿色生态化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一、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

绿色化学即指通过各种作用实现化学物质反应后的污染“零排放”,其要求发展中遵循防止废弃物的产生、从污染源入手制止污染;遵循以最大的限度将参加反应的原子出成为最终的产物的原子经济性;确保设计、合成、催化等各道工序的无毒无害化反应;研究可降解的化学品,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等。绿色化学的原理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科学的发展路径。

二、发展绿色化学化工业的重要意义

(一)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营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传统化学工业发展中会造成严重的水、固体废弃物、噪音等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绿色化学化工业强调的是从污染源进行根本的制止,以最先进的技术加大各种能源作用时的利用率,减少各种能源的未充分反应而造成的污染;加大废水、废弃物的加工处理工序,禁止污染物的排放。以化学工业发展中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利用程度,二氧化硫漂浮到空气中会酸化空气,容易引起酸雨等危及人、动植物健康的现象,而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化学工业中引入两种气体时要强化对其的封闭性控制,确保其在反应的过程中不会泄露。有毒有害物质的精细化处理、防止各种污染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创造了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绿色化学化工业强调资源的充分利用,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绿色化学化工业在工具的选择上强调其循环利用功能,这样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就达到了90%――100%,降低了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外,节约了生产生本的投入,为化学工业的发展省却了一笔不小的生产成本。省却的生产成本可以进行更为科学严谨的化学工程试验,从而又推进了绿色化学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绿色化学化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自然灾害

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原因虽是自然因素,但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各种资源的不合理的开采、各种对自然环境有影响的工程施工在一定程度上讲都是灾难发生的诱因。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对各种自然能源的开采和利用,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降低,将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因降到最低值。

三、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前景

(一)绿色化学取代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当前有机化学品的主要成分来自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如煤和石油,降低了能源的储备量之外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绿色化学化工业正在极力研制从可再生的地质能源和生物能源中汲取有效的成分以取代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绿色的能源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来源,有利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绿色化学革新制药领域

目前化学制药是我国重要的医药用品的来源,但化学制药工业发展中存在化学药品的品种多且更新快、制药过程的化学品反应步骤多、对制药的各种原材料的需求量大等状况,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且各种药品都是用化学品配置而成,含有不同程度的有毒成分,印证了“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人们长期的服用化学药品,对其身体各器官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绿色化学制药中虽仍采用各种化学物质,但由于提炼技术的更新,大大加大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提取程度,既降低了药品对人体的伤害,也强化了制造工艺的原子经济性。

(三)高效可降解材料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塑料袋、塑料管等塑料制品是一种难以降解、难以腐蚀的物质,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绿色化学的普及后可以强化对生物、光等降解高分子的利用,加强对高效降解材料的研发。高效降解材料可以利用于塑料袋等生活用品的普及中,也可以利用到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为人类造福。

(四)绿色化学化工业推进二次利用工程建设

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便会对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随着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各种科学处理并循环利用垃圾的方法逐渐全面化,无论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均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处理。这样经过处理的垃圾被正常投入到利用中后便成为一种资源,这种资源与其他不可再生能源不同,后者只会越来越少,而其会随着生活的发展而不断的增长。绿色化学化工业对垃圾的处理和利用便推动了废弃物的二次利用,为社会节省发展成本的基础上降低了各种生活垃圾对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原有发展模式的弊端愈加明显,制约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而绿色化学化工业对缓解资源紧缺、改变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有积极的影响,且其可以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保障人民和国家发展安全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根据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并总结了发展绿色化学化工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前景,呼吁政府、企业和个人加大对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关注和研究力度,以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珊珊.实行绿色化学工业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J].商情,2013,(25).

第3篇: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

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家的参与和配合,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低碳倡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低碳倡议书1老师们、同学们:

绿色是永恒的颜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肺,是动物们生存的必要环境,它和生命难舍难分。而现在,世间的一抹绿色却面临越来越多的危机:乱砍乱伐、酸雨……摆在世人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即是环保护绿!

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创建洁净、文明、规范、美丽的绿色校园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为了更好地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学校开展的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活动,我们郑重地向广大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积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和绿色环保同行、创建绿色和谐校园”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二、努力学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

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

1、让绿色走进班级。

班级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的污垢。

2、校园内不吃零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主动捡拾别人丢在地上的垃圾;

班级责任区的卫生工作到位。

3、爱护学校一切公共财物。

不践踏草坪,不攀枝折花草,不刻划桌椅,不故意损坏门窗、水龙头、开关及其他公物。

4、净化语言环境,不说赃话、粗话,使用礼貌用语。

5、节约用水,爱惜电能,爱惜每一粒粮食。

6、保持办公室、教室、宿舍和校园内卫生清洁,美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7、亲近大自然,与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

四、积极、认真参加校园以及居住社区、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和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

五、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明确环保责任,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努力。

各位老师、同学,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携手爱绿、护绿,播洒绿色的希望,共创“绿色新七中”,为创建市级绿色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倡议人: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倡议书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你们知道吗?__年4月22日是第_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由于空气污染、白色污染、乱砍乱伐、汽车尾气等诸多原因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天空已不再像往日那样湛蓝,河流也缺少了昔日的碧绿,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一大问题。为此,作为地球的小公民,作为滨海城市的小主人,我们临河里小学的全体少先队员,向大家倡议:

一、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以崇尚节约为荣,浪费资源为耻,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者、倡导者。

二、培养节约行为,强化节约责任感。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六个一”节约活动,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粒米、每一分钱。自觉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机关”;自觉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对家居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巧加利用。积极利用环保能源,自觉抵制白色污染;购物自备包袋,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有效控制污染,使用环保电池,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出门办事多乘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做节能的实践者、环境的爱护者。

三、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建绿色家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踩踏绿地,不攀折花木,不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踊跃参与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公益活动。及时劝说和制止浪费能源的行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促进者。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基础,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我们的家长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了秦皇岛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更美,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变得更美丽!

倡议人: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倡议书3老师们、同学们:绿色是永恒的颜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肺,是动物们生存的必要环境,它和生命难舍难分。而现在,世间的一抹绿色却面临越来越多的危机:乱砍乱伐、酸雨……摆在世人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即是环保护绿!

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创建洁净、文明、规范、美丽的绿色校园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为了更好地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学校开展的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活动,我们郑重地向广大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积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和绿色环保同行、创建绿色和谐校园”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二、努力学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

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

1、让绿色走进班级。

班级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的污垢。

2、校园内不吃零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主动捡拾别人丢在地上的垃圾;

班级责任区的卫生工作到位。

3、爱护学校一切公共财物。

不践踏草坪,不攀枝折花草,不刻划桌椅,不故意损坏门窗、水龙头、开关及其他公物。

4、净化语言环境,不说赃话、粗话,使用礼貌用语。

5、节约用水,爱惜电能,爱惜每一粒粮食。

6、保持办公室、教室、宿舍和校园内卫生清洁,美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7、亲近大自然,与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

四、积极、认真参加校园以及居住社区、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和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

五、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明确环保责任,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努力。

各位老师、同学,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携手爱绿、护绿,播洒绿色的希望,共创“绿色新七中”,为创建市级绿色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倡议人: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倡议书4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你们知道吗?__年4月22日是第_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由于空气污染、白色污染、乱砍乱伐、汽车尾气等诸多原因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天空已不再像往日那样湛蓝,河流也缺少了昔日的碧绿,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一大问题。为此,作为地球的小公民,作为滨海城市的小主人,我们临河里小学的全体少先队员,向大家倡议:

一、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以崇尚节约为荣,浪费资源为耻,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者、倡导者。

二、培养节约行为,强化节约责任感。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六个一”节约活动,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粒米、每一分钱。自觉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机关”;自觉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对家居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巧加利用。积极利用环保能源,自觉抵制白色污染;购物自备包袋,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有效控制污染,使用环保电池,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出门办事多乘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做节能的实践者、环境的爱护者。

三、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建绿色家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踩踏绿地,不攀折花木,不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踊跃参与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公益活动。及时劝说和制止浪费能源的行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促进者。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基础,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我们的家长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了秦皇岛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更美,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变得更美丽!

倡议人: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倡议书5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人类生命的摇篮,她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没有地球就没有我们人类。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们滥砍滥伐树木,乱倒乱扔垃圾,乱排乱放污水脏水,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浪费水电煤气,浪费粮食纸张。既污染了环境,又毁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使得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伤痕累累、遍体鳞伤,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爱护地球,人人有责。为此,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建议:

1、不滥砍滥伐树木,不随意毁坏自然资源;

2、尽量节约纸张,不把没用完的笔记本随意扔进垃圾筒筒;

3、随手关紧关好水龙头,一学浪费一滴自来水;

4、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5、不随地乱扔垃圾,特别是废旧电池及塑料袋;

6、不污染水资源,不把脏水、废水和有毒物质倒入河中,保护水中小生命;

7、随手关闭电源,人不在时不开启电灯、电视等家用电器,尽量节约每一度电;

8、不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以上几点建议,虽然不成熟,也不全面,希望大家携手努力,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让地球妈妈恢复原来美丽壮观景象,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4篇: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绿色崛起;绿色经济;新型城镇化;绿色金融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5-0042-07

[作者简介]戴星照(1963―),男,江西安福人,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管理研究;周杨明(1977―),男,江西莲花人,理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江西南昌 330022)黄宝荣(1977―),男,江西九江人,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政策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学研究;(北京 100190)严玉平(1971―),男,江西新余人,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生态环境调控、生态政策研究。(江西南昌 330046)

[基金项目]江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绿色崛起战略研究”(20133ACA10012)、江西省对外科技合作项目“江西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11BDH80021)、江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生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21BBA10041)和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地关系演变及机理研究”(PK2013007)的阶段性成果。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or green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a framework for green development is built up and four paths to green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 The four paths include developing green economy, carrying out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ing beautiful rural area and developing green finance. To facilitate the framework implementation,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 green economy; new urbanization; green finance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江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十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结合江西发展的具体实际,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战略方针,把“绿色崛起”确定为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实质上,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而“绿色崛起”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的经济崛起,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经济增长的科学发展模式。②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绿色崛起战略视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方式。因此,生态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对江西绿色崛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推动江西绿色崛起的前进步伐,有必要厘清江西实现绿色崛起的优势,分析面临着的诸多现实困难和挑战,提出江西绿色崛起的总体思路、路径选择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江西绿色崛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从“山江湖工程”到“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再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江西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促进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江西绿色崛起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发展战略。近30年来,围绕“绿色、振兴、崛起”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全省上下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与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③但是,要想实现绿色崛起的目标,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江西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自1985年以来,江西经济发展在中部一直处于落后水平,GDP总量一直徘徊于倒数第一、第二名。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经济总量小和人均GDP低。2012年,江西省GDP达到12948.5亿元,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山西省。

江西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江西目前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江西人均GDP要在2020年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未来几年全省GDP年均增速需保持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以上。如何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粗放式发展导致资源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大

近年来,随着重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急剧增加,江西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2000-2011年,江西省能源消费总量由2505.0万吨标准煤增加到6928.2万吨标准煤,总用水量由217.64亿立方米增加到262.86亿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由42083万吨增加到71196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由2220亿立方米增加到16102亿立方米。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持续增加,从1999年的495.9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986.44平方公里。2000-2011年,建筑企业水泥消耗量由373.13万吨增加到3685.63万吨,钢材消耗量由62.02万吨增加到961.72万吨,木材消耗量由65.71万立方米增加到634.17万立方米。④未来一段时间,江西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变的阶段,城市化水平也将持续提高,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环境污染控制和资源节约力度跟不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将会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能源告急,势必动摇江西绿色崛起的根基。

(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面临制度、技术、人才等多重制约

有色、钢铁、汽车、石化、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在江西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较大。这些产业具有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特点,并且增长速度较快,积累了大量的落后产能,加重了江西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升级生产工艺是实现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面临着制度、技术和人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支撑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

江西自主创新能力还严重不足。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江西专利申请受理量合计12455项,专利授权量合计7971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仅893项,在全国居于中下水平。①2012年,江西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5位。自主创新面临着创新意识不强、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方面的制约。尽管江西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都缺乏相应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难以有效支撑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尤为突出

2012年江西人口城镇化率为47.51%,相对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依然较低。大量人口集中在农村,严重制约江西经济顺利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总体上逐渐拉大,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7:1,2009年扩大到2.8:1,2012年缩小为2.4:1。加快城市化,将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就业不足、增收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是确保江西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江西现有城市发展方式总体是粗放的、外延式的,城镇化面临着众多的资源环境制约,如水资源安全、能源供应安全、土地资源安全、粮食供应安全、环境压力加大等。

(六)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随着江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经济规模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不断加大。总体而言,目前鄱阳湖及其流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②: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江河湖泊污染加重,鄱阳湖及五河水系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生物多样性还在减少,生态功能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排放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在全国排位靠后,与先进省市差距较大。

二、江西绿色崛起的战略框架与路径设计

(一)战略框架

基于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借鉴江西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江西绿色崛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江西应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以绿色经济为主线,绿色创新为动力,深化对外合作,着力打造以“山江湖工程”为骨干的生态安全体系,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业为支撑的绿色经济体系,以绿色低碳和城乡一体化为标志的绿色城乡体系,以社会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安全体系,以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培育为导向的绿色制度体系,力争把江西建成为全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绿色经济强省,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以及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典范。

江西绿色崛起的战略框架设计需要从目标层、路径层和策略层加以考虑。目标层是绿色崛起路径的选择依据。在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资源环境基础理论、绿色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选择绿色崛起战略的实现路径,并针对具体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上述思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推进江西绿色崛起的战略框架,如图1所示。

同时,在促进江西绿色崛起过程中要着力实现以下三大战略转变:一是在资源开发模式上,从资源依赖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和创新推动型转变,从单纯依赖开发自然资源向节约资源、开发替代资源和优化资源组合转变,特别是注重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相关制度建设。二是在污染控制模式上,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以及生产和消费全过程控制转变,把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整合到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各项活动中,贯穿于各项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法律、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三是在管理模式上,从部门分割的封闭管理转向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管理,塑造良性的治理结构;在具体管理上,要从偏重生产管理转向生产与消费管理并重,加强消费领域的需求管理和政策制定。

(二)路径设计

江西走绿色发展道路,必须结江西省情、发展目标和面临的问题,把握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尽可能低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逐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绿色化”。按照资源环境基础理论、绿色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综合考虑江西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江西实现绿色崛起有如下可选路径:

一是发展绿色经济。把握绿色发展重点,以绿色经济为突破口,以尽可能低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在绿化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构建低碳、高效、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绿色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建设新型城镇。以新型城镇建设为突破口,转变粗放的、外延式的城市发展方式,破除城市病,创新城市发展道路,逐步推进与绿色经济转型相辅相成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包含绿色大都市、绿色城市和绿色小城镇在内的绿色城镇体系,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与平台,为城镇居民提供宜居的现代城镇空间。

三是建设美丽乡村。从战略层面统筹江西城乡发展,审视江西农村发展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乡村绿色崛起为突破口,将以“输血”为主的农村建设方式转变为“输血”与“造血”协同并进的秀美乡村建设方式,培养和稳定乡村建设的主力军队伍,引导乡村发展绿色经济,改善乡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助力江西城市发展与经济崛起。

四是发展绿色金融。以创新金融制度为突破口,把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融合到金融活动中,制定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加大绿色公共投资,通过金融措施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助力绿色发展,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目标。

以上路径反映了江西绿色崛起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些路径并不是相互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在实践中应该力求兼容并包,有机统一,形成合力,共同开拓江西绿色崛起的新境界。

三、促进江西绿色崛起的对策建议

江西绿色崛起的关键在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低碳、高效、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创新城镇发展方式,建设绿色城镇体系;发展乡村绿色经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助力绿色发展。

(一)发展绿色经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绿色产业体系

1.以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调整三次产业间的比重,其次调整各个产业内部的结构。在第一产业中,要大幅提高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比例,增加对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资,做好绿色营销,打造和巩固江西农产品绿色、有机、生态的“金字招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附加值。在第二产业中,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再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等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坚持绿色生产,丰富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工业品牌。在第三产业中,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生态旅游和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2.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绿化”传统产业对于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确保江西资源环境安全至关重要。根据江西经济各部门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建议把农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钢铁、有色、水泥、稀土、化工、电力、矿产资源开采九大行业作为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的重点。制定促进这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方案,包括编制分行业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的专项规划,制定促进行业绿色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行业绿色转型投资,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引进和应用,推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淘汰行业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和绿色示范建设等,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使其成为引领江西绿色崛起的中坚力量。

3.以绿色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江西资源环境绩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除了《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所包含的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绿色食品几个产业外,还应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林下经济、城市矿山、绿色生态旅游等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绿色新兴行业尽管可能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拉动作用有限,但是从长期来看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有望成为江西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

(二)建设新型城镇:创新城镇发展方式,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

1.制定绿色城镇化总体规划,以绿色城镇建设引导产业发展与绿色转型

江西城镇化应转变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旧思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镇聚集效益为依据,充分利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关系,创新城镇发展方式,综合考虑人口流动、产业选择、科技进步、外向型经济以及资源环境的需要,制定江西绿色城镇化总体战略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分工和产业布局,以城镇发展来引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2.推动城镇发展向内涵式转变,强调城镇发展的集约和高效

江西现有城市发展方式总体是粗放的、外延式的,拉大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土地铺张浪费、城市功能不全等“城市病”日益严重。江西城镇化必须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以“低碳、绿色、宜居”为目标,以集约高效的城市发展理念为指导,突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城市内部管理和城市间分工合作,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的经济产出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建设“低碳、绿色、宜居”的江西城镇体系。

3.以京九铁路与浙赣铁路为十字形骨架,建设赣北昌九城市群、赣东北生态城市群、赣西低碳城市带、赣南苏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群

建议重点以京九铁路与浙赣铁路为十字形骨架,具体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为特色,打造赣北昌九城市群,建立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发展城市群;以发展、壮大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为目标,打造以景德镇、上饶和鹰潭为核心的赣东北生态城市群;以传统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为依托,将萍乡、宜春、新余等传统工业城市打造成赣西低碳城市群;以红色文化旅游业、绿色生态农业和绿色矿业为依托,建设以赣州、瑞金为核心的赣南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群。

4.加强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形成协调的绿色低碳城镇化格局

建议参照国家财政部、住建部、发改委在全国所推动的绿色低碳小城镇试点建设工作,在江西每个县主推一到两个绿色低碳小城镇试点建设。创建一批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管理机制健全、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小城镇,形成城乡和谐相融的绿色低碳城镇化格局。在低碳规划、生态增绿工程、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文化旅游产业、绿色低碳交通体系、镇村建设统筹、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一揽子建设项目,并重点实施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公共建筑节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商贸流通五类重点建设项目。

(三)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绿色经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引导乡村发展绿色经济

乡村经济发展应从决策源头调控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着力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融合,打造生态名牌商标,造就优势品牌,加快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是农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绿色产业结构;二是农业发展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加快乡村特色绿色品牌发展,重视农村合作社建设。

2.增加务农收入,为乡村建设储备人才

伴随乡村人口数量的下降,农村人才流失日趋严重。调查表明,2011年江西农村实用人才35.3万人,仅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的1.1%。农村实用人才的缺乏,特别是年青实用人才的不足,加速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使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困难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乡村缺少活力,环境改善难以顾及。当前,秀美乡村建设最紧迫的任务是依托绿色经济发展的契机,形成有竞争力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和品牌,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务农收入和乡村创业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江西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仍然能够吸引一批优秀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

3.加强乡村住宅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建设现代化村庄群落

江西乡村住宅建房缺乏规划、布局散乱、侵占大量的优质耕地、缺乏必要的给排水以及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缺乏特色、千村一面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秀美乡村的建设,并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乡村住宅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根据乡村自然状况,优化村庄布局,划定集中建设区,因地制宜设计建筑风格,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以及宜居性和特色,限制对耕地的侵占,禁止对重要水源地的破坏,加强村庄绿化,加强对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设绿色、低碳、秀美、宜居、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村庄群落。

(四)发展绿色经融:加大绿色公共投资,引导经济绿色增长

1.制定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

加快对江西省财税政策“绿色化”改革,发挥税收在推动绿色转型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完善现有的财税政策。逐步开展环境税和碳税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税制改革的“绿色化”进程。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入,在信贷审核和决策过程中,要将节能、环保等因素作为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绿色环保行业。建立和完善绿色采购制度,通过政府或企业的绿色采购清单,引导和培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的市场,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于资源输出地的生态补偿,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第5篇: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措施

一、绿色经济的提出

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是在1989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提出,在书中指出,绿色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他在书中提倡从当前的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应该满足自然经济和人类自身可承受的条件。

2008年以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相关国家赋予绿色经济全新的意义。在其《绿色经济发展》报告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在改进人类福社与社会平等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破坏及生态多样性的损害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具备低碳、资源高效率利用和社会包容三种特征;世界资源协会认为绿色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式,其特点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福利;DECD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从而为经济发展与人类福社持续提供资源与环境生态服务。

综合来看,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式。在绿色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需要。

二、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绿色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曾经在书中表示,资本主义社在自己存在的一百年中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以前的所有社会创造的都要多得多。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方面曾一度表现出之前各种社会形态无法比拟的先进性。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种义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人的剥削对自然的征服来完成财富创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根本错位,导致了不正确的发展观,带来当前不能回避的全球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炸、粮食短缺,这些都使得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面临经济发展的转型。而绿色经济发展,以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完成社会财富的积累,使人类社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因此,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向着一种更加完善、更加道德的绿色经济发展转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绿色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十六大以来,我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予以了高度的重视,提出要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放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同等的地位,形成了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因此,绿色经济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绿色经济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向新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在我国增长仍属于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相对粗放。部分产业还在维持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阶段,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问题较突出,虽然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却付出了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代价。这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也不易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产业结构现状仍不尽合理,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在三产结构方面,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发展绿色经济,通过优化产业调整,发展以新兴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保障绿色经济发展

制度通过对各个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保障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在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硬性的约束条件,高效、合理地解决现实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制度建设从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来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比如通过对资源使用、环境保护角度进行立法、司法、执法制度建设;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资源利用与许可证保护等制度对环境保护等绿色产业实施政策性引导;建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环境资源保护科研和教育的专项投入,收取环境资源税费等经济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二)加大科技应用支撑绿色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绿色经济发展必然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从发展绿色经济对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来看,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在发展绿色的科学技术,因此,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治理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的投入对支撑绿色科技发展意义重大。应用绿色科技的核心首先要在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坚持辩证法和整体性的观点,既要考虑成果的正效应,也应得出预防和解决负效应的办法和措施。其次,加大对废物利用的科技开发,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加强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提高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性,是支撑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物质保障。

(三)营造文化氛围引导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必须辅以绿色文明,而推行绿色文明的关键首先是普及绿色文化。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在绿色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地树立一种绿色文明观,从而建立与绿色文明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如利用再生物质,可更新能源和可循环使用的消费品与用具,减少一次性生活用品;适应绿色文明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减少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乱排废物等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逐步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绿色文明风尚。(作者单位:盘锦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金南,李晓亮,葛察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09,05:53-56.

[2]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第6篇: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就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来看,节能建筑的设计仍然是关键点所在。因此,如何进行绿色建筑中的节能设计,让节能建筑在绿色建筑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让两者共同协作发挥作用,完成现代生态建筑的理论目标,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内容所在。一、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特征 1、节能能源 

目前的绿色建筑中,其实已经包含了一部分节能建筑的理念在内,即通过相关的绿色建筑的理念以达到节能建筑的具体实现。例如,现在很多绿色建筑中都用到了各类灌木和乔木等绿色植物和盆栽,这些绿色植物的使用一方面你能够很好的完成建筑物的绿化过程中,同时,这些绿色植物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空气污染压力,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这也就节省了一部分的能源和资源,达到了节能的目的。2、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设计无论是在建筑设计或是建筑材料选择上,都应该考虑到节约资源的观念和观点,要尽可能建设资源的使用,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尽可能回收资源,进行资源再利用。例如,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水资源的合理运用,水是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是资源所在,绿色建筑中对于水这类资源的使用往往都有很严格的限定,同时,水资源不仅仅在使用上有一定限度,同时,绿色建筑还匹配了相关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以确保水资源被利用完全,这和目前节能建筑的绿色设计的观念也是相符合的。二、节能建筑的绿色设计要点 1、生态理念融入建筑规划 

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早在20世纪末已经有人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颇为成熟。现代社会中一切发展都提倡可持续发展,我国明确要求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也彰显出了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程度和发展前景。现代节能建筑的主要要求,即将绿色节能的生态观念融入到节能建筑之中,从建筑的设计,建筑的实施过程中,一直到绿色节能建筑的竣工期,建筑在建造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绿色的生态观念参与其中,必须建立起相关的绿色建筑理念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规划最终所完成的任务是确实可行的环保节能型建筑。2、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有序开发 

现代节能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运用。可再生资源,常常是指的在短期内可大量再生的资源,这种资源不同于石油等一次性资源,耗完即空,例如太阳能资源就是现代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太阳能资源经过长期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形成了相关较为成熟的太阳能利用方法和系统。例如,现代家庭中,很多都已经用上了新时代的太阳能热水器,部分高等建筑物的暖墙的设备中的内部供暖系统的直接能源来源也是太阳能,又比如,热电联产(CHP)等高科学技术的使用,能够让一定范围内的城镇中太阳能资源的搜集和利用更为方便和快捷。除此之外,新能源的开发也是缓解现代能源紧张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办法,核能作为近年来的热点新能源之一,它相对于传统的火能,其能源利用率更高,所提供的能源也更高,但是必须要注意到的是新能源对于环境可能存在的危害,例如核能的辐射性以及核燃料废物的处理方法。对于新能源的环境友好性也是值得考虑在内的问题之一。3、跨行业的多功能节能应用 

建筑节能并非单方面的建筑业运用,它合并了多方面的资源、学术以及行业性的资源和信息。其本质内容决定了建筑节能必须在各行业知识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够发展到全盛状况,同时,建筑节能也和生态学、人文学多方面的知识相挂钩,例如生态学上要求节能建筑对于环境是友好的,而人文学上要求建筑节能在居住舒适上能够满足相关的人的需求。所以想要搞好建筑节能工作,首先要明确其多功能应用的特性。三、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探析 1、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可以提高节能建筑的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能源和环境中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推行建筑节能的计划,符合了我国现代的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让绿色建筑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发展绿色建筑,往往可以从多个层面推进节能建筑物相关的能源利用规律。从小方面来说,现代绿色建筑中很多相关理念都提到了绿色植物的采用,多在室内放置绿色植物,往往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以达空间净化和资源的节省;从建筑材料方面来说,现代的节能建筑拓宽了现代节能建筑的选材范围,许多新型材料被开发出来,新型材料无论是在综合素质和属性方面,或者是在综合运用等方面,都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范围,这使得绿色建筑中很多节能要素得以完成,实现了许多过去由于科学因素、人力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节能问题的解决。2、节能建筑有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 

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虽然在概念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但是在其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和具体运用等多个层面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就目前人类建筑生活方面的预测来说,未来的建筑发展必然是节能性和绿色性共同存在。因此,节能建筑的发展,可以促进现代社会中绿色建筑的发展,两者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往往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共同发展 

绿色建筑的建筑目标是让建筑物从整体的蓝图绘制、具体的建筑过程、一直到后期的建筑运用期都富含绿色建筑的观念,而现代节能建筑的目标,则是让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以及建筑物运用期间都必须有资源节能的理念富含在内,我们不难看出,两者之间有着惊人是相似性,这也就决定了,未来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必然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

第7篇: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西部地区;绿色;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99-01

一、绿色化学是应对挑战的必然

科学不但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化学也如此,为了应对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倡绿色化学是刻不容缓。

(一)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不同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二)绿色化学的产生及其背景。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发展观。它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在1984年,美国环保局(EPA)提出“废物最小化”,这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该法案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1992年,美国环保局又了“污染预防战略”。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标志着绿色化学的正式产生。我国也紧跟世界化学发展的前沿,在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院士咨询课题。

(三)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二、西部地区绿色化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绿色化学的形象正在被与其交叉的学科的巨大成功所埋没。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与生命、材料等朝阳科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但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学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没。化学这门重要的中心科学反而被社会看作是“伴娘科学”而不受重视。

(二)绿色化学正被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所困扰。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使环境污染成为可能,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另一方面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归结为化学的原因,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森林锐减、沙尘暴和煤的燃烧等。现在,有些人把化学和化工当成了污染源。人们开始厌恶化学,进而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结果造成凡是有“人工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受欢迎,有些化妆品厂家也反复强调本产品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事实上,这些是对化学的偏见,监测、分析和治理环境的却恰恰是化学家。

三、绿色化学的发展前景

(一)绿色化学关乎化学工业的每个环节。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根本上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它具有少产、甚至不产废物,达到“零排放”的特点。绿色化学是从化学科学基础内容上进行更新,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绿色化学能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实现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化工的理念正逐渐渗透到化学工业的每个环节。在废水处理方面,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和生活废水,实现循环利用。在化学工艺流程方面,通过加强生产技术研究,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引进环境友好的技术设备,开发品质优、环保成本低且符合国际环保要求的化工产品,实现化工产品的绿色化。在产品的包装使用上,通过采用可降解塑料,尽量减少白色污染。

第8篇: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化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27-2

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把绿色化学融入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使绿色化学成为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应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也能为环境保护、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一、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学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如果在中学阶段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把绿色化学基础知识融入到中学化学教育中,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所以,在传统化学教育的基础上研究和寻找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改革方案,从教育的整体出发,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三大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形成系统的绿色化学教育。为绿色化学的教学提供依据和方法,这是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前提性工作,也是21世纪化学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二、中学化学教育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以身作则,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学校课堂是绿色化学教育的主阵地,化学教师在绿色化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学化学教育中要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化学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要认识到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河中化学教育也须承担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要树立绿色意识,要以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关系为出发点来重新认识化学及化学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关系中的正确位置。同时要不断学习与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还可以自主编写校本课程让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渗透到每一次化学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环保的意识,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化学教学活动

树立环境危机意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环境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加强环境危机意识的教育。在教学目标中,以绿色化学的理念为指导,介绍人类在环境、生态、资源、能源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讲清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化学教师应把绿色化学教育融入化学课堂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地将环境、经济等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绿色化学内容,从而认同绿色化学,树立绿色意识。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由于乱砍乱伐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无法生长植物;酸雨对雕像、建筑等的腐蚀的图像对比;以原文报道的形式呈现出新华社的报道:“全世界每天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洁净用水,全世界每年有80万人死于得不到洁净的水”。当污染造成的各项经济损失以数据的形式展示在幻灯片上时,学生全被惊呆了。我知道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此时,发自内心的人性本能的力量驱使着学生时刻记住,要保护我们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寻找这些污染的根源,同时将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做才能减少或避免这些环境污染。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录像、图片和数据让学生有了强烈的环境危机,增强了环保意识;在寻找污染源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学到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采用合作、探究、讨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绿色化学思想设计、改进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有重要意义。现行中学化学教材有大部分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实验引入的。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污染问题,因此利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已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根据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特点和意义,教师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绿色化学实验设计:控制反应物的用量;选择无毒无害的试剂;采用和开发无威胁的化学实验;改进实验内容与仪器装置;利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进行绿化教育。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要教育学生规范操作,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光要规范操作还要力求实验微量微型化,例如,在实验中用点滴板进行指示剂与酸或碱作用的实验、Fe3+的显色实验等。这种方法实验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容易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既节约药品又减少污染。实验完毕后,一定要尽可能回收利用“三废”。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用绿色化学观点不断改进实验设计,从源头上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增加回收、转化、再利用有害物质的装置,尽量避免有害物质泄漏。例如:在二氧化硫性质教学中将其收集在塑料瓶中,为了减小SO2的激气味影响课堂气氛,减小对环境的污染,课前将制备好的SO2收集到塑料饮料瓶中并配上橡胶塞备用。上课时可以通过注射器将水注入,轻轻振荡后塑料瓶变瘪,说明气体能溶与水,在还原性实验中分别用注射器取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当液体通过橡胶塞进如盛的透明塑料饮料瓶后,立即变为无色,说明反应发生。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设计出用三通管改进实验,不但制备二氧化硫,完成还原性的实验,尾气的收集现象明显,而且整个实验可以当堂演示,非常方便。

3.走向实际环境,在调查研究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绿色的环境教育外,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对课堂教育是很好的补充:建立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学生测定空气污染指标、河水卫生指标和降雨PH值,到附近工厂(如造纸厂、炼钢厂、化工厂、印染厂等)调查节能减排现状,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以增强环保观念。

活动一,带同学们参观污水处理厂,让他们了解污水的来源、污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哪些危害、通过怎样的工序才能除去有害物质、需要花费多少资金等问题,回来后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思写一份报告,也可提一些自己的建议。假期让学生调查研究家周围的河水,拍一些被污染河水的图片并取样带回学校实验室作研究等。

活动二,在重要节日时,我们国家有个传统就是放烟花爆竹,孩子们也喜欢放烟花,我们可以组织一个“绿色过节”的倡议活动,首先请烟花爆竹厂的技术人员给同学们介绍制造烟花爆竹的原料和燃放后会释放出哪些有害物质,再到医院请教医生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会造成哪些危害;然后再气象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用PM2.5监测仪检测燃放烟花前后PM2.5的变化。

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细微处落实环保行为:节约水、电、煤、气、纸等资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塑料袋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洗洁净、化妆品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为人类能生存在一个绿色的地球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保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4.编制绿色化学习题,培养绿色意识。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绿色化学内容的理解和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提供一些相关题目给学生练习,以培养学生从绿色化学的要求出发,科学地思考和探索,这是中学化学中绿色化学教育必不可少的过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在节能减排、循环使用、绿色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如近几年小高考的24题、2012年高考[试题1、16、19]、2011年高考的[试题1、16]、2010年高考[试题1、17]中就有体现。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需把相关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调查逐步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希望他们能养成绿色的生活习惯,真正做到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并能通过努力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传承给下一代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更和谐。化学教育工作者们,让我们为这个梦想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曹琼瑶.中学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科技资讯,2006.

[2]朱文祥.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化学教育,2001(11).

第9篇: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纵观工业革命至今,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合成工业,已经为人类创造了诸多的生产生活材料,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工程控制和废物处理手段,造成大量废气废水排放到环境中,其中大部分是有毒有害物质,导致了雾霾、臭水河等环境污染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及影响下,绿色化学针对现今的化学化工污染问题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化学分支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一)绿色化学的原料分析

绿色化学化工的原料选取遵循无毒无害、利用率高的原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无毒无害的原料可以减轻在原料采集过程中对人与环境的危害,从而延长人类的寿命,增强环境的自我调节及反馈能力。遵循利用率高的原则是为了应对当前资源储存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能够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有必要的资源,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在延长地球的寿命,放缓其被掏空的步伐,符合自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

(二)绿色化学生产过程分析

绿色化学化工在生产过程中遵从高原子利用率、低废物排放量的原则。第一,提高原理利用率,将原料尽可能多的转变为产品,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提升经济效益,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第二,控制低废物排放量,减轻环境处理废物的负担,使之能够发挥自我调节功能,可以使现今的环境难题得到最佳解决。

(三)绿色化学的产品分析

绿色化工所生产出的产品应当符合无毒害作用、无放射性的原则。如果生产出的产品具有强烈的毒害或放射性,会对人类本身及环境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比如医药企业生产的抗生素具有强烈毒性,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大量患者死亡,并引发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这显然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相违背。

三、绿色化学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绿色化学引发产业革命

绿色化学化工诞生后,引发了制造业、加工业及能源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变革。这些产业多是一些重污染、耗能高、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柱产业,由于资源和能源的日益紧张,这些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绿色化学化工则为之提供了产业优化升级的一种可行方式,且符合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向可持续性转型的总体趋势。同时通过应用绿色化学产品和技术,这些产业收获到了比传统模式更高的经济利润和资源利用能力,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明显作用。

(二)绿色化学创新发展理念

绿色化学是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上发展起来的,不仅仅对于传统化学的教育了理念造成影响,还对相关学科产生了辐射,促进了这些学科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首先在学术界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进而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具备这样的思想和思维,又通过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理念。通过上述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就会在全社会得到建立,以消耗能源和资源换取短期发展的观念就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三)绿色化学治理环境污染

绿色化学化工研究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环境的有效治理。绿色化学通过开发新型的催化剂和处理技术,加快环境废弃物及污染物的处理速度,并使得处理产物能够等到循环利用。从现有成果上看,其对于水污染处理及生活垃圾处理具有良好的性能。这样避免了社会财富不必要的浪费,节省了社会管理的成本,促进社会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转变。

四、绿色化学化工的实际应用

(一)环境治理应用

针对大气污染,绿色化学主要采取纳米催化及及CO催化剂,对大气中的悬浮颗粒进行分解或沉降,能够有效地减少酸雨、雾霾及沙尘暴发生的概率。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绿色化学结合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催化剂,对富含有机物的水质进行分解与回收。绿色化学应用于治理环境,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且治理效果更好,为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二)工业生产应用

(1)绿色化学在石油化工行业的运用。绿色化学运用在石油化工产业中,其一是使用尽可能绿色化的溶剂和催化剂,使得产品对环境和人体都没有很大影响。其二则是加入一些物质,使产品性能提升或废物易处理。以汽油生产为例,新的配方在汽油中加入了一些甲基叔丁基醚、醇类等含氧化合物,取代重污染和有毒的铅类氧化物、汞的氧化物在保证甚至其辛烷值的同时减少有毒废气的排放,从而减轻了环境压力和社会运行管理成本。

(2)绿色化学在造纸工业中的运用。造纸行业是污染非常严重的制造产业之一,排出的大量有毒害废水,不仅污染了生活用水,造成水资源紧缺;还给污水的处理带来了巨大压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目前绿色化学针对造纸材料、工艺流程、成品优化及污水的处理都有相应的研究,部分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和工程,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此外,绿色化学化工还有对于再生纸的研究,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使用,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开发应用

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水平很低。目前绿色化学化工已经运用于矿产资源开采与应用之中,在矿产的探测、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都有相关的绿色化工技术;能够从微量矿产探测到其矿质,开采时也能够保持粗矿的完整程度,提纯时因为采用了原子层面的方法,可以减少矿质的损失。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减少资源的浪费,保证社会发展所需资源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