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绿色消费研究范文

绿色消费研究全文(5篇)

绿色消费研究

第1篇:绿色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消费行为;大学生;调研;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言,需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绿色消费的重要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但目前来看,大学生绿色消费认知不足,绿色消费行动不足。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行为现状,挖掘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通过建立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绿色消费行为,对促进社会消费环境的改善、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现状以及对绿色消费行为的看法进行调研。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杭州下沙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12份,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分别占13.14%、36.54%、37.82%、12.5%,女生占76.92%,男生占23.08%。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

1.1大学生绿色消费认知水平不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发现多数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度不够高,只有13.46%的受访者对绿色消费的概念和意义非常理解。部分大学生只是听说过绿色消费,对其具体的概念和意义仍不清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1.2大学生绿色消费行动不足本次调研发现(如图2所示),仅少数学生购买节能环保产品,从不购买节能环保产品的占比为68.27%。但在购买或出售二手物品的意愿方面(如图3所示),愿意购买也愿意出售二手物品的占比最高,为48.08%。二手产品指已经使用过但仍具有回收流通和再循环使用的商品,也属于绿色消费的范畴。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对于绿色消费意愿相对较强,但是在具体的行动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1.3大学生绿色消费能力不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如图4所示),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说明多数大学生生活费并不高,多数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由于成本、技术的问题,绿色产品的价格一般比普通产品的价格高。本次调查问卷发现(如图5所示),与普通产品价格相比,大学生对绿色产品价格的接受范围高于10%以内和10%~30%的占比较高,其比例均为45.16%,而大学生对绿色产品价格的接受范围高于30%以上只占了7.1%。可见,由于绿色产品价格高,大学生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能力不足。

2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很多,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如图6所示),占比较高的几个原因主要是:一是绿色消费认知不足;二是收入水平低的制约;三是绿色消费观念淡薄;四是校园绿色消费氛围不浓厚。

2.1绿色消费认知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缺乏绿色消费知识”这一因素占到了大学生绿色消费影响因素的40.06%,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对于绿色消费的认知不足。李铁英,马鑫(2020)认为,根据目前大学生的绿色消费知识储备和对绿色消费商品的辨识能力,他们只能通过是否带有“绿色”标签来辨识绿色商品与普通商品[1]。

2.2收入水平制约

调查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制约”这一因素占到了大学生绿色消费影响因素的58.97%。由于绿色产品成本高、储存难,因此价格较高。而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宽裕的经济储备,对于价格较为敏感,因此大学生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绿色消费的关注,更倾向于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

2.3绿色消费观念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绿色消费观念淡薄”这一因素占到了大学生绿色消费影响因素的49.36%。该结果与部分学者研究结论一致,如宋成鑫,张文聪(2018)认为,大学生群体中绿色消费观并不是主流消费观。大学生的消费过程中并不是更多的追求绿色、节约、环保,为了便利经常会选择一次性用品,或者一些性价比不高的商品[2]。说明目前传统消费模式依旧处于主流地位,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淡薄。

2.4其他外在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校园绿色气氛不浓厚”这一因素占到了大学生绿色消费影响因素的42.95%。陈诗浓,石皓月(2021)认为,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内,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学校对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3]。目前高校对绿色消费教育不够重视,很少开设绿色消费相关的课程和讲座。除此之外,据调研者与调研对象的当面沟通以及结合现有文献发现,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还包括:一是错误的家庭消费观念。家庭消费中存在着很多错误的消费观念,如攀比消费、从众消费等,孩子会被这些错误的消费观念影响,阻碍了他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二是社会消费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消费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拜金主义和社会享乐主义思潮日趋盛行,大学生会在不自觉中产生趋同心理,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三是绿色产品市场秩序不规范。目前,我国绿色市场鱼龙混杂,政府对绿色产品、企业的认证标准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进入绿色产品市场,造成市场混乱。

3引导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对策建议

3.1大学生应主动养成绿色消费行为习惯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行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绿色消费行动力还不强烈。大学生应主动加强对绿色消费知识的学习,深刻认识到过度消费的危害,培育绿色优良的消费理念,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3.2家庭教育引导绿色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容易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父母作为大学生最亲近的群体,父母的错误消费观念将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方式,如出门购物自备购物袋、进行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同时家长也不要过度溺爱孩子,在给孩子的生活费上进行合理限制,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攀比消费和从众消费。

3.3学校加大绿色消费教育力度

高校应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绿色消费教育。理论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向大学生传授绿色消费与绿色发展相关知识,提升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认知。实践方面,可组织绿色校园实践活动,倡导全校师生践行绿色消费,共建绿色校园。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环保社团,在社团内开展绿色消费相关的活动,例如绿色消费观的征文比赛、绿色消费知识竞赛等,并广泛宣传。

3.4企业加强研发绿色产品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受收入水平的制约而影响其进行绿色消费。因此企业应提高绿色生产意识、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研制出适应大学生经济水平的绿色产品,从而激发大学生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动机。

3.5社会营造绿色消费氛围

第2篇:绿色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绿色环保服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的相关问题也随之产生[1]。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绿色服装以其环保、健康、舒适的特性逐渐获得人们的了解和认可[2]。为了初步探索河南地区的绿色环保服装消费行为,分析出对绿色环保服装购买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消费者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情况进行调研,获取影响绿色环保服装消费行为的因素。对于服装企业和相关组织开展河南地区的绿色环保服装营销、制定强化差异化市场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绿色环保服装的定义

绿色环保服装是指通过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制作而成的服装。绿色环保材料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它们具备净化吸收和促进身体健康的功能。市场上常见的绿色环保服装面料有:天然纤维(棉、麻、丝、毛)面料、新型生态环保型面料(牛奶纤维面料、大豆纤维面料、天丝面料等)、无需染色的面料(彩棉)、天然无毒辅料。绿色环保服装的普及对于环境保护,实现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法

2.1问卷设置

运用访谈法,对6名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绿色环保服装的定义和理解,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认知、绿色环保服装的普及度、绿色环保服装的销售及宣传,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情况等。最终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合理设计并完善问卷。为了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本人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参照文献中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研究情况,如张丹青从个体因素、心理因素、绿色营销因素研究了对于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3];商琳、孙虹从消费者群体基本信息、消费者绿色服装消费意识、消费者绿色消费心理意识、消费者的绿色服装购买行为四个方面研究了杭州女性服装消费行为[4];程婉莹、梁建芳、彭欣桐从个体因素、社交媒体传播相关因素、绿色服装相关因素等三个方面研究对绿色服装购买意愿进行分析[5]等研究,结合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河南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问卷。本次问卷共设置33道题目,共分为基本信息和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情况,环保因素、产品因素、企业因素四个方面,涉及个人信息、绿色环保服装消费情况、环境责任感、绿色环保服装认知度、产品因素、企业形象、商家的营销手段、商品购买便利程度等8个因素。

2.2问卷对象的选择

为了使调查的结果能够代表河南地区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情况,保证调查内容的可信度,本次发放问卷的时候采用问卷星随机发放,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后期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26份。

2.3研究方法

运用spss软件,对于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于基本信息和消费者的服装消费情况做一个描述性分析,之后通过卡方检验的方法,找出和绿色环保服装消费相关的因素,再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式进行分析,找出对于绿色环保服装消费影响较大的因素。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对纺织服装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

3基于绿色环保服装消费的数据分析

3.1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情况

3.1.1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了解途径。由问卷结果可知,消费者主要通过各种视频号及营销号了解绿色环保服装,占比60%;通过微信、微博了解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者占比59%;通过浏览网页、时尚杂志、报纸了解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者占比51%;通过政府对绿色环保的宣传了解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者占比49%;通过商家的电视广告了解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者占比44%。其次分别是朋友的谈论、商店陈列、时装表演等途径,分别占比32%、22%、20%。3.1.2绿色环保服装的价格由问卷结果可知,46.32%的人认为绿色环保服装比同类服装贵10%以内可以接受;37.12%的人认为绿色环保服装比同类服装贵10%~20%以内可以接受;7.98%的人认为绿色环保服装比同类服装贵30%及以上可以接受;3.99%的人认为绿色环保服装比同类服装贵30%及以上可以接受;17.48%的人不能接受绿色环保服装价格更高。3.1.3从网购平台购买绿色环保服装情况。由问卷结果可知,有51.20%的消费者从淘宝网络平台购买绿色环保服装,27.30%的消费者从天猫平台购买绿色环保服装;24.20%的消费者从京东购买绿色环保服装;其次是拼多多、唯品会、抖音、蘑菇街等,分别占比16.6%、11.7%、10.1%、3.1%,约有34%的没有从网络平台上购买过绿色环保服装。3.1.4绿色环保服装消费占服装购买的比例。由问卷结果分析可知,38.34%的消费者没有购买过绿色环保服装,42.33%的购买者购买的绿色环保服装占服装消费的10%及以下,14.11%的购买者购买的绿色环保服装占服装消费的10%~30%,42.33%的购买者购买的绿色环保服装占服装消费的10%及以下,7.36%的购买者购买绿色环保服装占服装消费的30%~50%,1.23%的购买者购买绿色环保服装占服装消费的50%~70%,2.45%的消费者购买绿色环保服装的比例超过70%,比例较低。总体而言,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占服装总购买量的比例较低。

3.2数据分析

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筛选出和绿色环保服装消费相关的变量。然后,选取绿色环保服装消费作为因变量,选取卡方检验得到的相关变量作为自变量,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和绿色环保服装消费显著相关的变量,具体结果见表1。表1中各个变量名称分别为:Q1-通过各种视频号及营销号了解绿色环保服装;Q2-为了低碳环保,我愿意牺牲一些个人利益;Q3-我了解绿色环保服装;Q4-商家独特的新媒体营销手段对于我购买绿色环保服装的影响很大;Q5-销售人员热情洋溢而又详细的讲解对我购买绿色环保服装的影响很大;Q6-我经常上的网站、直播平台、购物平台就有绿色环保服装出售。由表1可知,对绿色环保服装的了解途径在“通过各种视频号和营销号”的选项上显著,说明通过各种视频和营销号了解绿色环保服装对于绿色环保服装消费存在影响。它的回归系数为1.686,为正。说明绿色环保服装通过视频和营销号的宣传力度每提升1个单位,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力就会提升1.686个单位。“为了低碳环保,消费者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的选项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影响显著。它的回归系数为0.689,为正。说明消费者为了低碳环保是愿意牺牲自己一些利益的,每提升一个单位,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力就会提升0.689个单位。“我了解绿色环保服装”的选项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影响显著,它的回归系数为0.407,为正。说明,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了解每提升一个单位,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力就会提升0.407个百分点。“商家独特的新媒体影响手段”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影响显著。它的回归系数为0.722,为正。说明商家独特的新媒体手段的运用每提升一个单位,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力就会提升0.722个百分点。“销售人员热情洋溢而又详细的讲解”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影响显著。它的回归系数为0.662,说明销售人员热情的讲解会正向影响绿色环保服装的销售。“我经常上的网站、直播平台、购物平台就有绿色环保服装出售”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影响显著。它的回归系数为1.811说明经常上的网站、直播平台、购物平台有绿色环保服装出售的数量每提升一个单位,消费者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力就会提升1.811个单位。可见这个因素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影响较大。

3.3分析结果

文章先用卡方检验的方法筛选出对于绿色环保服装消费相关的因素,之后运用二元Logistic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环保服装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消费者通过各种视频号及营销号了解绿色环保服装、为了低碳环保,消费者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我了解绿色环保服装、商家独特的新媒体营销手段、销售人员热情洋溢的讲解、经常上的网购平台就有绿色环保服装销售等因素显著影响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可见,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认知度、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商家的新媒体营销手段和销售人员的营销水平及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方便程度都直接影响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

4建议

根据上述影响绿色环保服装购买的因素,为了促进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特对行业企业和商铺提出以下营销建议:(1)利用多种手段加强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认识度。我们可以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商家等几个方面加大对于绿色环保服装下消费理念的宣传,加深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认识。在销售过程中把绿色环保服装和普通服装分类出售,增加绿色环保服装的辨识度,增加绿色环保服装的购买量。(2)借用新媒体手段加强绿色环保服装的宣传,促进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做好绿色环保服装的网络营销,利用短视频、网页、公众号的优势,增加绿色环保服装的“曝光率”,多途径展示绿色环保服装的优势,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引起消费冲动,促进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3)对低碳环保进行宣传,提升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绿色环保服装不仅能减轻环境的压力,还有益于人体健康。利用消费者对于环境的责任感和对人身体健康的关注进行宣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4)调研网购平台上绿色环保服装的销售热度,利用网络销售绿色环保服装。结合问卷结果,可知消费者经常购买绿色环保服装的平台有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根据消费者对于不同网购平台的青睐程度不同,在不同平台上新绿色环保服装,和实体店铺相互补充,起到推动绿色环保服装消费的目的。(5)培养销售人员,增强其服务意识和销售水平。由问卷结果可知,销售人员热情洋溢而又详细的讲解会正向影响绿色环保服装的销售。绿色环保服装的优势在于绿色环保的特性、舒适、亲肤。销售人员能够准确而细致地描述绿色环保服装的特征和优越性,是促进绿色环保服装消费的关键。

5结语

绿色环保服装的普及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绿色环保服装消费不仅依赖于人们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认知度,也跟企业和商铺的营销手段有关。在新媒体营销的环境下,充分利用网购平台在服装销售上的优势,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加大绿色环保服装舒适性和环保特性的宣传力度,对于绿色环保服装的消费都能起到较好的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露.中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2]李安琦.我国绿色服装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方法研究[J].湖南农机,2013,40(11):227-228.

[3]张丹青.基于绿色营销的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研究[D].杭州:杭州理工大学,2016.

[4]商琳,孙虹.基于绿色营销的杭州女性服装消费行为研究[J].消费理论研究,2018,15:1-2.

第3篇:绿色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绿色消费;外部性;消费态度;主观规范

引言

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同时也表明了我国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决心,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水平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2020年,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54.3%,其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7.7%,可见消费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高国内消费水平和扩大内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驱动力。在环境资源和“双碳”目标约束下,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水平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因此,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分析我国居民绿色消费的行为动机,然后根据驱动绿色消费机制的分析,提出促进居民绿色消费的行为策略,以此实现居民消费和绿色的融合发展。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研究,现有文献大多利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居民绿色消费的因素。杜鑫(2020)的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创新会影响居民绿色消费行为,消费者绿色消费态度、主观规范和消费直觉控制是二者的中间变量。潘娅(2019)认为绿色消费的道德规范、主观倾向、信息推广和绿色认知是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观因素,并且建立了理论上的机制渠道。姬军荣(2019)则认为消费者价值观对消费者的动机和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支配作用,且环境态度对于消费者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郑婧伶和徐炳全(2020)指出绿色发展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绿色消费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理念,深刻影响着消费模式变革。金毓(2021)从供给端出发,分析长三角地区绿色消费发展,发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耦合协调发展有上升的趋势,但发展水平较低,并且绿色消费水平滞后于绿色生产。综上所述,我国绿色消费行为受到绿色消费态度、主观规范、消费价值观、绿色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大多得到了实证的检验。但现有文献大多忽略了行为的外部性作用,即他人行为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通常也会影响到个体行为的决定。因此,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嵌入外部性分析,利用规范分析法,研究影响居民绿色消费的因素以及外部性。最后,根据理论机制研究,提出促进我国居民绿色消费行为的策略,以此提高我国居民绿色消费水平,实现“双碳”发展目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居民绿色消费问题分析

《2016年度中国绿色消费者报告》指出,一个以绿色消费为中心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一群体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向市场释放出强烈的需求信号,2015年,阿里零售平台“绿色消费者”已经超过6500万人次,近4年已经增长14倍。随着居民对于保护环境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国居民绿色消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必须认识到,受技术和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环境的制约,我国绿色消费还存在一定的阻碍,绿色消费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尝试从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意识、绿色消费品供给和绿色消费品市场体制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居民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居民绿色出行意愿增长率偏低,未养成绿色出行习惯

图1显示了我国居民绿色出行的现状,从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量运输人次来衡量居民绿色出行的情况。发现我国公共汽电车运输人次持续下降,到了2019年只有600亿人次,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但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出现断崖式下降。说明我国居民对于公共汽电车出行的偏好不断下降,即公交发展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国轨道交通客运量今年来不断上升,2019年已经达到200亿人次,并且仍然维持10%的增长率,随着轨道交通的便利性不断发展,即城际列车、市际列车和地铁数目的增多,居民更偏好于借助轨道交通出行,相较于公共汽电车的下降比率,轨道交通出行人数的下降率较低。本文用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和轨道交通客运量之和衡量我国共享出行客运量,发现我国共享出行客运量人数近年来基本稳定,2019年后有了上升的势头,2020年快速下降,说明居民共享出行的意愿增长率不高,绿色出行没有改变大多数人的出行习惯,需要继续加强绿色出行理念的宣传,提高居民绿色出行意愿。

(二)绿色消费意识薄弱,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当前绿色消费在居民中认知度不高,很多居民存在铺张浪费的习惯。一方面,受制于中国的陋习,居民大多有举办婚宴、生日宴和升学宴等习惯,大事要有大场面的观念仍然扎根在居民心中,为了所谓的面子,觉得宴会上出现光盘行动是不体面的做法,很多宴会都会出现30%-50%的食物浪费,这完全有悖于绿色消费的勤俭节约的理念。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攀比成风,年轻女孩会购买大量衣服,甚至每天都穿不一样的衣服,很多衣服在穿过一次后就不再穿,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绿色消费意识薄弱。

(三)绿色消费品供给不足,价格昂贵

绿色消费品供给不仅应关注绿色产品生产的硬标准,还有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电力等软标准。首先,由于绿色消费发展相对较晚,致使我国绿色消费品生产还存在技术壁垒,并且没有形成绿色消费品的批量生产,导致绿色消费品生产成本高,降低了居民的购买意愿。其次,我国绿色流通发展存在信息流通障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共享不足,降低了流通资源的利用率,不符合绿色消费发展理念。

(四)绿色消费品市场规模小,市场机制不健全

京东的《2019绿色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绿色消费品种类已经超过1亿种,绿色消费品在种类上取得一定成果。但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绿色消费品市场,绿色消费仍然是夹杂在传统消费市场中,这会抑制绿色消费发展。同时,我国绿色消费发展还受到市场制度的约束,政府对于绿色消费的补偿机制建设不够完善,体制机制对于绿色消费的激励作用不强,没有发挥制度对于绿色消费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无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随着我国居民环保素养的不断提升,居民贯彻执行环保理念,我国居民绿色消费水平在不断上升,降低了消费端的污染物排放。但我国居民绿色出行增长缓慢,并且公共汽电车作为主要的共享出行方式,其客运量数目逐年递减。并且,我国居民绿色消费仍然存在意识薄弱,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绿色消费品供给不足,价格昂贵;绿色消费品市场规模小,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厘清居民绿色消费行为动机,分析居民行使绿色消费行为的机制,对于提高我国居民绿色消费水平,保护环境实现“双碳”目标,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双碳”目标视角下居民绿色消费行为机制分析

居民绿色消费行为不仅由自身态度、主观规范、控制因素和行为意向决定,还会受到外部性的作用。本文以图2中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嵌入行为的外部性,分析居民绿色消费的主观因素,利用规范分析方法,剖析居民绿色消费行为的形成动机,为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一)绿色消费行为信念影响居民绿色消费意向

绿色消费行为信念包括居民对绿色消费行为结果的认识以及绿色消费价值的估计。首先,居民正确认识绿色消费行为的结果,了解绿色消费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功能,同时,认识到绿色消费可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居民生存环境,促使居民形成绿色消费信念。其次,居民正确认识绿色消费的价值,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正确评估绿色消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形成绿色消费的行为态度。人们对于特定行为的态度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意向,消费者绿色消费态度越积极,消费者执行绿色消费行为的意向就越强烈。绿色消费行为信念是消费者对绿色消费行为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绿色消费动机的认知,可以很好的反映居民对绿色消费行为的评价。强烈的绿色消费行为信念意味着消费者认识到绿色消费对于保护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由此,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会产生外部性,促使社会和政府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形成全民绿色消费风潮,同时,迫使政府部门建立绿色消费品市场,完善绿色消费市场体制机制建设,从而提升居民绿色消费意向。反之,当人们为了绿色消费而过度消费造成资源浪费,绿色消费对社会表现出消极影响,政策出台禁止铺张浪费和节约资源的条例,降低人们绿色消费意向,带动起勤俭节约的浪潮,减少绿色消费行为。

(二)绿色消费主观规范影响居民绿色消费意向

主观规范指个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而带来压力的大小,是个体服从主观规范信念倾向的结果,即个体对周围环境中其他个体绿色消费行为的认识和感知,以及个体是否应该与他人的决定保持一致行为的意向。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行为的规范信念认识越清楚,受到社会绿色消费的压力越大,消费绿色产品的主观规范会越强烈,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其他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认可度更高,即消费者对于社会绿色消费行为有高度认同感,愿意和绿色消费者采取一致行动,从而提高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主观规范。绿色消费爱好者会更偏好于绿色消费,居民对于绿色消费的偏好度越高,绿色消费行为会更多。随着人们对于绿色消费主观规范认识越深入,消费者会受到主观规范的约束和激励,从而提高绿色消费的行动意向。组织氛围感知是组织成员对组织实践和行为的共同感知,其反映了组织成员的群体偏好,对组员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影响组员的行为和动机,即其他个体对单个个体影响的外部性。一方面,当社会环境和资源枯竭开始影响居民生产和生活时,环保问题会向组织内部施压,迫使组织内部出现绿色生产和消费行为,提高居民绿色消费的主观规范意愿,从而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意向,促进居民绿色消费,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舒适感,使得居民继续提高绿色消费意向,形成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当传统消费加速资源消耗,资源利用率不断下降时,会提高资源稀缺性,使得资源品价格不断上升,提高居民消费成本。因此,组织内部会抑制传统消费,给予浪费资源的消费行为消极的结果,从而降低居民传统消费的主观规范意愿,促使居民改变消费习惯,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意向。 

(三)绿色消费行为控制因素改变绿色消费意向

人们的行为意向不仅受到个人主体的影响,还会受到行为控制因素的影响,即消费者行使绿色消费行为的难易程度。首先,消费者感知到绿色消费障碍越小,则绿色消费意向越强烈。例如:电子商务发展,降低了居民绿色消费的阻碍,《2019绿色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绿色消费商品种类已经超过1亿种,销售数量增速超过京东全站的18%,即销售技术发展提高了居民绿色消费的行动意向。其次,消费者感知到自身绿色消费能力越强,即消费者具有与绿色消费匹配的收入、理念和技术,其更可能衡量出绿色消费的内在价值,从而行使绿色消费的权利。最后,绿色消费的自我损耗,会降低居民绿色消费行为意向,相比于高损耗的绿色消费,低损耗的绿色消费行为更能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意向。行为控制因素指环境对居民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居民感知到绿色消费行为更易于发生,他们的绿色消费行为成本更低时,居民绿色消费意向会更强烈。当本地区的控制因素促进居民绿色消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本地区的促进绿色消费政策会发挥外部性的作用,向其他地区溢出,给其他地区政府部门提供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其他地区发挥后发优势,提高全国居民绿色消费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绿色消费意向影响居民绿色消费行为

行为意向作为一种特定行为被执行前的决定,想要采取某种行为的倾向,即居民对特定行为的态度会决定一种行为意向,绿色消费行为是一种理性且受到一定限制的行为,消费者绿色消费态度越强烈,执行绿色消费行为的意向也就越强烈。当居民有了绿色消费意向后,居民会主动关注绿色消费的结果,当他们发现绿色消费可以给社会带来积极结果时,并且信任这一结果,便更可能将绿色消费意向变成绿色消费行为。绿色消费行为也存在外部性作用,一方面,当居民提高绿色消费水平,改善环境,绿色消费行为取得积极成果,从而改变居民的主观规范,形成一定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居民改变消费方式,提高全国地区居民的绿色消费水平。另一方面,绿色消费行为会提高居民的社会价值,绿色消费品购买者在践行绿色消费发展的购买理念,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获得社会形象价值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价值,从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也会带动其他消费者执行绿色消费行为。

三、“双碳”视角下提升居民绿色消费行为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绿色消费宣传,培育居民绿色消费理念

培育居民绿色消费理念,重在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使得居民正确认识消费的结果。一方面,应加强绿色消费信念教育。首先,加强环境资源基本国情教育,让居民深刻领悟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开展全民绿色消费教育,提高居民绿色消费素养。其次,引导正确的消费理念,应从小抓起,从孩童时代抓起,将绿色低碳生活融入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将绿色消费作为学生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工继续教育和公务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推进绿色消费主题宣传,让绿色消费信念深入人心。首先,深入学校、社区和各企事业单位宣传节能减排、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提高居民对绿色消费行为的认知。其次,组织开展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景区、节能型校园和节能型医院等创建活动,并表彰在活动中的优秀个人,树立典型代表。同时,借助共青团、工会和妇联的作用,开展全国低碳日、环境日等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绿色消费信念。最后,强化绿色消费主题宣传推广,制作绿色消费宣传的公益广告,及时报道绿色消费的理念经验和做法,曝光奢侈浪费的行为,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提倡居民绿色消费行为,引导居民合理的绿色消费主观规范

引导居民践行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信念,同时,可以发挥个人行为的外部性,提高居民绿色消费主观规范。首先,推进循环消费,开展旧衣服“零抛弃”活动,构建社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倡重拾布袋子、重提菜篮子、多次利用购物袋、减少一次性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水平。其次,大力发展共享消费,有序推进网络拼车、自由车租赁体系等共享消费体系,打造绿色共享消费模式。同时,改善居民公交出行环境,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工具的利用率,促进居民绿色出行消费。最后,政府机构应发挥绿色消费的“领头羊”作用,推行绿色办公,提高办公用品资产使用率,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促进办公的无纸化发展;同时,建立节约型公用事业单位评价体系,制定用水、用电、用气、用油指标,完善绿色消费制度体系建设,发挥制度的测度和监督作用,促进政府单位执行绿色消费行为,引领居民建立正确的消费主观规范。

(三)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改善居民绿色消费控制因素

绿色消费控制因素是居民绿色消费的支撑,改善居民绿色消费外部环境,应发挥制度、法律和政策的作用,清除绿色消费的经济和体制约束,促进居民绿色消费。首先,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速推进节能法、循环经济法等法律的出台,研究制定节约用电、用水和一次性产品使用利用条例,坚决执行商品过度包装、报废机动车回收等管理办法,明确企业、个人和政府的绿色消费责任义务,提高法律法规对绿色消费的保障作用。其次,建立可执行的标识认证测度体系。落实节能产品的认证管理方法,严格按照认证目录执行认证采集工作,推行低碳、有机产品认证。促进环境标识认证,完善绿色建筑、绿色材料和绿色产品的标识,完善绿色酒店、绿色宾馆和绿色旅游的评价体系,推动绿色企业和产业发展。然后,完善绿色经济发展政策,对符合绿色消费发展的企业和项目,可以给予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提高绿色消费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新能源企业,应完善产品定价政策,反应市场供求和环境发展的需求。最后,加强金融扶持力度,推行绿色消费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绿色消费信贷业务,降低绿色消费企业融资成本,鼓励绿色消费产品生产企业发展,降低居民绿色消费成本,推动居民绿色消费

(四)增加企业绿色消费品供给,提高绿色消费意向到行为的转化率

第4篇:绿色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绿色消费;适应性研究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各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互联网商业环境下,人们的消费过程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快捷、高效、成本更低。但与此同时,资源浪费问题、环保问题也随之出现。能否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与质量、更加注重服务时效与消费体验、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减少资源浪费,是互联网商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互联网商业环境下消费特点

首先是高效便捷。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自身需求的东西。人们只需在网站上搜索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信息,点击鼠标对商品详细信息的预览,可以对同一商品进行多家比价,最终就可以选择出满意的商品。从对商品的选择、对比、支付等几个环节,只需要短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了。当然,这仅仅是B2C商业模式下网购的一个场景,互联网商业覆盖的场景远不止这些,O2O、B2B、C2M等更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还在创新应用中。其次,购买成本更低。商家以网上销售或线上为线下配合等形式,节省了传统的大量渠道建设、店面装修、人力成本等费用,使得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更强,购买成本更低。特别是网上“团购”、商家节假日的促销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获益,“双11”几乎变成了商家与消费者的狂欢日,短短一天,千亿级的消费就得到了释放和满足。最后,互联网商业与技术支持手段相互促进发展。互联网商业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复杂环境下的移动支付、人工智能无人值守、刷脸(信用)消费等已经成功得到应用,一部手机、一张脸走遍全国正成为现实,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又极大了满足了人们的消费体验,推动现代消费不断升级。

二、绿色消费之内涵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色消费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全面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倡导环保、经济、便捷等理念,全面提升人们的消费理念与意识,是互联网商业环境下主要诉求。绿色消费的理念主要包括合理的商业模式设计,减少社会资源占用;反对普涨浪费;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等。首先,互联网商业环境下,商品信息更加丰富、透明公开,使得人们有条件对商品进行综合比较,使得购买的成本较低。如果加以合理的商业模式创新,社会资源节约将更加明显。另外,无论是对各商品的研制,还是生产、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中,都以环境保护为发展要求,注重资源保护、回收,提倡健康生活,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等,这是绿色消费的重要核心内容。人们在进行购物消费、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对绿色商品的选择,不仅有利于自身与家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为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互联网商业环境下绿色消费之挑战

(一)部分行业商业模式落后,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当前,互联网商业方兴未艾,但仍有许多行业商业模式落后,特别是市场规模庞大的衣食住行等领域,还有不少商家经营模式落后,社会资源浪费严重,距离绿色消费差距甚远。我们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行业高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目前行业整体需求在下滑,厂家的销售增长往往以4S店的压货为支撑,销售数据失真,真实的客户需求得不到对接,而4S店在庞大的店面租金、人力成本、营销费用的压力下生存难以为继。另据一项针对2600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有60.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前一年花在网络上、手机上的时间更多了,而看电视人的减少35.5%,看杂志的人减少34.1%,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作为汽车行业所倚重的传统媒体的营销效果作用正在迅速减弱。怎么样既让消费者得到良好的体验,高效获取所需产品信息,快速与厂家对接,而厂家也直接的感受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诉求,并及时提供高效的展示、交付、售后服务活动,从根本上减少社会资源占用就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商业环境下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现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网络虚拟性为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有利的机会,会为了个人的利益,非法拷贝一些正品,甚至是商品的风格、链接等,更有严重者会在商品的名称上进行简单的改动;针对没有注册的货品,以外贸出口的幌子,蒙骗消费者的眼睛,把假冒商品进行大量的出售。对此,我国相关部门曾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如表1、表2所示。假货的泛滥,严重地影响到互联网商业环境。

(三)商家夸大宣传,消费者盲目跟风,非理性消费情况严重商家夸大对商品的宣传,主要的目的是对消费者的心理、意识等产生影响,让消费者以为产品的质量与价格都是合理的,使消费者盲目跟风,对网络消费水平的提高产生影响。消费者对互联网购物平台上的商品进行选购的过程中,商家们主要是从产品的外包装、店铺的风格等进行精心设计,会有项目的广告语极其吸引眼球,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物欲望。并且会注重店铺商品销售数量,一旦数量销售的比较多,那么就会片面认为商品质量好。尤其是在“双11”购物狂欢节期间,是商家们所制造出的节日,激起消费者们的购物欲望,促使许多消费者非理性消费决策,为了凑单而选择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商品,造成了商品的闲置,给消费者的个人资金造成一定的压力,严重地违背了绿色消费的发展理念。

(四)物流周转过程产生大量垃圾,加大环境污染当消费者完成商品支付订单后,商家会根据消费者的订单内容进行物流运输,为了避免商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商家会对商品进行包裹,会应用到大量的胶带、填充物等,使快递包装泛滥成灾。当消费者受到商品后,对商品外包装铲除后,忽视对快递包装垃圾的分类处理,快递包装循环利用的意识非常淡薄,大多数人都会把包装丢进垃圾桶,大量的商品包装垃圾,加剧了对患者的污染。

四、互联网商业环境下绿色消费对策

(一)创新行业模式,节约社会资源互联网给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仍以传统汽车销售行业为例,将互联网融入到汽车销售过程中,并延伸至其服务理念,创新应用新型的、互动的、更加人性化的营销模式,更符合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习惯,会比原来的传统汽车营销模式更有效,特斯拉、蔚来汽车已经做出大胆尝试,形象店体验产品,网上直接下单,工厂以销定产,整个过程更符合眼下的环境互联网营商环境。再以我们的出行领域的共享单车为例,从刚一推出饱受好评到目前为止形同鸡肋,不是需求不存在了,而是运营商、政府监管部门没有引导好、控制好,既要通过政策扶植,鼓励其商业模式创新,还要做好行业准入和监管,防止过度的、无序的资源投放,最终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大众的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得不到满足。

(二)多方共治,切实提高正品率,为绿色消费打下坚实基石为了确保互联网商业环境的良好性,鼓励大众绿色消费,需要多方参与、多方共治,全面提升我国互联网商业环境下的商品质量。以大众消费占比最大的电商平台为例,商家平台必须要求新入驻的商家提供销售商品的全项第三方质检报告,特别是对新上架销售的产品,另外,电商平台要求的质检项目不能低于线下商品对应的国家标准;电商平台还应该逐步提高质检标准,并成立专门的质检部门定期抽样主动调查,保证商品的品质。作为政府监管部门,要制定细致的行业监管规则,统一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的监管标准,及时网上产品黑名单,加大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和惩罚措施,提高不良商家的违法成本;提供多种消费者投诉途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而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厂家,必须依据平台的准入标准,生产和提供服务平台规则和市场需求的产品

(三)利用大数据,引导个人绿色消费习惯利用大数据加强对绿色消费的宣传,创新宣传渠道,使更多消费者详细地了解与掌握绿色消费的内涵与意义。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一方面是确保绿色消费的科学性与环保性,使绿色消费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效果,逐渐提升人们的消费意识。另一方面,对绿色消费常识的普及,引导消费者的理性消费,结合自身的消费水平,合理选择商品,避免出现盲目跟风,购买大量闲置物品,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的长久发展。

(四)创新物流渠道和新材料应用,建立绿色物流体系创新物流渠道和新材料应用,主要针对的就是产品的快递包装,对胶带、填充物等大量的使用,只会加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但是对产品的包装,是运输中必要的安全性条件,既需要环保,又确保商品的安全,就需要对可降、环保类材料的研发,以控制快递包装材料逐渐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绿色运输是物流行业的关键环节,选择的运输工具是燃料消耗较少的,以节能减排为实施目的,对各运网点、配送中心等优化与创新,设置合理的运输路线,避免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才能不断地提升商品运输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商业与绿色消费仍存在诸多不适应地方,为此,必须从行业的高度系统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共同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湖,魏金婵,张家平.互联网商业环境下绿色消费挑战与对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82-88.

[2]王雪峰.创新网络市场监管,适市场发展新常态[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5(03):63-66.

[3]谢泗薪,王文峰.绿色物流路径:物流绿色化改造的战略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0(05):15-18.

[4]汪玲萍,刘庆新.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及低碳消费评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48-50.

[5]徐盛国,楚春礼,鞠美庭,石济开,彭乾,姜贵梅.“绿色消费”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4(07):65-69.

第5篇:绿色消费研究范文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消费模式;绿色消费;机制分析

1研究背景

1.1研究意义

当前,随着大众高消费模式和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盛行,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日益增多,生态环境、资源需求承载了巨大压力,合理优化消费结构、有效开发消费能力、培育具有可持续性的绿色消费模式以实现消费升级,已成为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几年,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在我国迅猛发展,以Airbnb、滴滴出行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规模效应对传统经济形成了颠覆式冲击。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其不断发展成熟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消费方式变革的新动能。作为一种技术驱动型的新经济,共享经济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跨越式资源配置模式创新,达成了交易成本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理想目标[1]。蓬勃发展的共享经济业态孕育了新的消费模式,即以收益共享为本质的共享消费新模式,它掀起了新一轮的绿色消费革命,培育了共享消费文化,助力绿色消费实践。具体的,共享消费新模式通过引导人们的行为观念和价值取向,变革了以往非理性的高碳消费模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它强调大众参与以提升消费的个性体验与价值感,推动形成自由平等、互联互助的社会关系网,从而增加社会福利[2]。通过对共享经济新模式下绿色消费实现机制的探究,构建共享经济与绿色消费内在逻辑机理,有利于揭示共享经济在协同消费方面的基础理论内涵,丰富其多样化的经济模式内涵。同时,数字经济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分析新时代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与行为变化,充实绿色消费可持续性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有助于不断培育消费群体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消费理念,进一步激活新的社会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质量;另一方面,绿色需求有效地化解了过剩产能,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生态环保、低碳循环的理念催生了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共享经济的深入实践又进一步巩固带动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型消费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环境经济效益。关于共享经济促进消费的绿色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共享单车、汽车共享领域的环保效应研究为主流,研究结论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罗宾·蔡斯[3]选择了Zipcar、Uber、Airbnb等典型共享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共享参与者的消费行为对解决气候变化、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可能性,以期创造公平合理富裕的生活环境。灵活便捷的共享出行方式迎合了消费者追求新奇、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心理,大幅降低了居民对购买私家车和汽油消耗的需求,减少了汽车闲置浪费,从而降低了大气碳排放,节约能源资源[4]。此外,还有部分学者通过估算节能减排量,量化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带来的环境影响[5]。同时,过度的资本扩张加剧了共享产品市场的无限制投放,刺激了消费的过度购买欲望,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浪费,也会稀释共享经济对环境的正外部性。这与王磊等[6]的研究结论相符合,指出汽车共享出行在初期发展阶段能够显著减少空气雾霾,而长期运行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带来的机制传导作用,以避免共享出行的低效蔓延。因而,共享经济的绿色环保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证据并被人们认可。国内一些学者从共享经济与绿色消费的概念内涵出发,试图建构起二者的理论逻辑关联,因而其研究范式已开始形成交叉态势。刘江翔[7]指出共享经济是新时代倡导全民绿色消费的有效经济模式,二者在多个方面的理念相契合,是实现低碳循环发展的功能载体,并提出了二者在理念、主体、平台和制度层面的互动发展路径。周宏春[8]认为共享经济是绿色消费的具体体现,从概念上总结了共享经济助推绿色消费的可能性。阳镇[9]指出共享经济背景下消费载体、模式、理念、行为、伦理等发生了颠覆式革命,以适度、协同、可持续消费代替了传统的过度、超前、非理性消费。

2共享消费模式的核心特征

经过对文献的梳理概括,可以看出从传统工业经济过渡到现代共享经济的过程中,经济模式的内部运行机理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共享生态实践而孕育出的共享消费模式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其核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全新的理论基础。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产权私有化是经济模式得以运行的基础,而发端于平台企业生态圈的共享经济新业态,以平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消费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倡淡化私有资产的所有权而重视商品的使用权分享,以此来实现陌生个体之间的协同价值创造。(2)扩大的消费者福利。区别于以往经济模式鼓励产品私人占有以追求个体效用与利益的最大化,共享消费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化、场景化消费,增加“个体—平台—商家”多主体维度的共享合作剩余。(3)绿色、可持续的消费伦理文化。共享经济变革了资源配置模式,即“生产产品—消费产品—多次消费”的产品价值实现形式被大众所追捧,形成了一种技术驱动型的循环消费模式,绿色、健康与可持续的消费价值观成为新常态。

3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的内在逻辑

共享经济是凭借互联网及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而产生的新型交易模式,其实质在于整合了碎片化闲置资源,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在被传统市场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或长尾市场上进行交易成为可能,一些小众、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被重新挖掘并形成扩大趋势,从而扩张了整体市场边界[10]。共享经济作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经济模式,在不断促进消费可持续性变迁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其绿色发展的共同理念。共享经济之所以颠覆传统的消费模式,原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共享经济分离所有权与使用权

共享经济模糊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边界,通过短时让渡物品所有权的形式避免资源的闲置与低效。随着共享经济的深入发展,可交易产品与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涵盖了普通固定资产和一般无形资产,即房屋、交通、空间、技能、知识、时间等,共享经济可以借助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其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传统市场中,商品的经济价值决定于自身的所有权,使得成交价格往往偏高。而共享新平台凭借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将供需双方交易的重心从所有权转向使用权,破除所有权的独占性,深挖未被充分使用的时间、空间、物件等闲置产能所具备的潜在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从而以较低的边际成本将闲置商品的使用权转让给新的消费个体,在增加边际收益的同时,也帮助闲置资源在恰当的时间匹配合适的需求对象,保证了物品的个性化再使用,提高其利用率、延长使用年限。

3.2共享经济整合碎片化资源

共享经济平台通过共享闲置资源,打破原有个人企业独占式的资源配置模式,重新定义了闲置资源的社会化使用规则,促进了供需资源的高效匹配,缓释了供求矛盾,从而减少了产品重复生产导致的资源损耗与污染排放,提高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绿色特性。作为共享经济运行的“神经中枢”,共享经济平台发展成一种独特的联结供给者与消费者的双边平台,是一种多对多的多维立体连接中介,拥有强大的搜索、匹配、定价及事后评价功能,使得共享经济分为C2C、B2C、B2B等商业模式,这是共享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形态的典型特征。在房屋短租、顺风车出行、单车出租等传统产业难以触及的零散化、个性化交易市场中,共享经济凭借共享平台的使用性和易用性的独特优势,实现了简便快捷的交易匹配。通过对闲置存量的高效激活,个人的房屋闲置空间被普遍开发,私人出行不断被绿色共享出行取代,改变了消费者“衣食住行”的消费行为,从而持续培育消费者群体的绿色消费习惯。

3.3共享经济降低交易成本

共享经济的实质,是由接近零边际成本模式导致的交易成本最小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传统的交易场所、方式、媒介等,特别是高效率地实现信息搜索与获取,快速匹配供需双方,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共享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利用闲置资源创造社会价值,消化了部分私人盈余资源和行业过剩产能,这使得其具有普惠经济的属性[11]。共享平台突破了传统市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操控定价机制能够有效兼顾交易成本与供需信息两方面,实现市场在低交易成本下的高成交量以及分散化需求信息的实时引导和利用。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共享市场中的用户增多,平台成交量翻倍,交易匹配成功的可能性增大,因而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社会福利持续升高。

3.4共享经济拓宽信息分享渠道

来自供需两侧源源不断的信息流支撑着共享经济平台的持续运营。通过收集、分类、整理和分析供给者和需求者的真实信息,形成助力供需匹配的动态信息系统,保障碎片化交易的流畅进行。同时,基于区块链等底层技术架构,交易双方的信用信息“互通有无”,更具可记录性、透明化,规避中间商的“盘剥”,增加消费者剩余。共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积极应对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多数共享平台实施的双边声誉机制帮助消费者及时查看过往的服务质量和历史价格记录,激励服务提供方不断提供优质的平台与产品服务。宽泛的信息分享机制与低廉的信息收集成本优势,使得共享经济大幅规避了以往常见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降低不确定性,保护了消费者与闲置资源提供商这一双边参与主体的共同收益,提高了交易所产生的正外部效应。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