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精选(九篇)

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第1篇: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 小微企业生存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廊坊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小微企业生存与融资状况及对策研究 当前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保山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长沙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与温州金融改革 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之道 科创型企业发展道路之我见 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机制,保障小微企业生存发展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微企业筹资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研究及对策 “双创”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研究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5-24/2015-10-17.

[6] 李高阳,孙鹏,朱永跃.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环境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73-78.

[7] 沈志远,高新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133-136.

[8] 朱永跃,张提.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京溧水区“321”人才项目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2):42-46.

第2篇: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一、信息科学简介

信息用来标示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信息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横跨很多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为信息,主要研究内容为信息的应用方法和运动规律,主要研究工具为计算机等相关技术。大学阶段信息科学主要研究范围有信息源理论及信息获取;信息的传输、存储及处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在一定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及控制;通信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及趋势;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及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用途;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标准和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信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与意义

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即时化、资源共享化等演变过程中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教育由知识教育阔步迈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而不仅仅培养对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科技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最好的方式之一,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通过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除去学校的大力支持之外,要积极号召并联系社会团体、优秀企业,良性结合广泛的社会力量。

三、信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支撑因素

分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状况,要进一步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图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夯实基础,为其未来创新性积蓄能量。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构建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高校各部门要协调起来,优势互补,最好是能够成立信息科技创新工作小组,统一规划和领导信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指导信息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规划、资金筹集、活动开展等。完善工作小组的组织协调,加强工作小组的成员构成。将科技创新提高到工作的中心位置,划拨专项资金,不定期邀请科技创新学者、专家讲学传授经验,指导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营造平等轻松的教学科研环境,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鼓励学科专业间交叉渗透,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组建高素质、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指导信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两个问题,首先是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具备精准判断,不好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应用经验,不太了解自己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项目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配备相关指导教师介绍信息类专业方向及前沿技术研究,对具体项目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学生找准研究方向,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加强科研基础建设,改善学生科研条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目前科研立项及经费设置中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师科研而忽视学生科研的现象,很多高校甚至没有任何学生科研支持及经费投入。要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有序对学生开放学校各类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在学生科研立项及经费投入上适当倾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如学分制等,明确职责及任务,奖惩分明,激发师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四、构建信息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塑造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信息科技创新氛围

着力构建适合信息科技创新的校园学术氛围,大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其在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完善自己,培养其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意识,积极推动发展科技社团打造创新队伍,发掘学生创造潜力,培养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整体环境熏陶下,积极引导其发展个性,增长见识和才干,激发科研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形成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伴随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存在分化综合,边缘学科、横向学科不断涌现,求知需求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阶段的学习了,不断学习成为生存基本需求。要勇于打破学校阶段性教育束缚,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及专业结构,体现课程的创新性及多元性,强化学科间的联系,加强基础,优化结构,以提高素质为基本原则,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不断发展会赋予新内涵。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要求和个人发展为根本,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

(三)倡导学生参加科研,吸收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步骤是结合教学和研究,让学生能尽早接触到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鼓励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作为科研助手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教师也可以划分科研子课题交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研究问题。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

(四)有意识、有组织地推出高水平的课外科技活动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课外科技活动基于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模式多元标准多样,能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按照兴趣爱好结合职业规划自由选择,具备进行创造的内在动力,借助多种途径捕获知识和信息,尝试多种方案,合作者之间开展讨论并互相启发,学校保障政策制度,提供物质条件,在自由、宽容、开放的环境中培养信息创新能力。组建院校科技协会,鼓励团队协作精神,保证科技活动的连续性和作品质量,不断提高科技活动水平,完善科技创新活动条例,拓宽渠道,积极寻求社会广泛支持。

(五)举办知识讲座和科技征文活动

知识讲座和科技征文系列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便于广大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广泛邀请相关领域内专业人士分析介绍学科当前的研究状况和热点问题,然后引领学生开展研究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然后由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指导交流。讲座的内容安排上不应过于注重效果及形式,重要的是营造和活跃创新气氛,重点把握讲座内容的新颖性与生动性。各院系配合相关职能部门举办征文比赛、科技制作活动等,该方式适合广大学生参与,使他们在宽广的想象空间自由思维,各院校之间可以展开合作、积极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第3篇: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一、江西省投入与产出的总体评价

江西省科技投入指标选取的是江西省财政科技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科技产出指标包括国内中文期刊科技数量、发明专利受理量、出版专著量、科技成果获奖数量等。在对现状进行阐述和评价时也是选取了这些指标用来说明江西省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近些年,各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产出的效率,本文选用江西省“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数据的增长速度进行对比,以此展示在此十年间江西省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总体效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在“十五”期间,相比地方政府财政投资增长速度来说,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增速较高,高于财政科技支出增速的16.17个百分点,然而其他各项投入以及产出的增速相对偏低,特别是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增速以及出版的科技专著增速。但是江西省在“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增速明显提高,比“十五”期间提升了21.34个百分点;同时,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增速也明显提高,几乎是“十五”期间增速的两倍;其他各项投入与产出增速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综合这十年的发展,不难发现地方财政对于科技的投入、、专利申请等方面的增速都比较快,但科技活动人员与科技专著出版相对较低。因此,从上表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列举的5个指标中,只有3个增速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匹配性较为理想,由此初步断定,当前江西省的科技投入与产出还不协调,投入产出效果还需要再努力。

因此,通过对现有科技金融结合情况的阐述,提炼出科技金融融合指标体系,以江西省2003~2012年十年间的各项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面板数据为依据,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在此期间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相对规模效率,并提出一系列使金融科技结合效率能够协调的政策建议。

二、江西省科技与金融结合现状分析

(一)构建江西省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江西省2003~2012年江西省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相关指标,具体指标体系如下:

在金融投入指标的选取中,地方财政拨款有利于吸引较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队伍;地方财政拨款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刚好凸显出地方政府对于当地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支持力度,对地方科技金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R&D经费支出特指R&D经费内部支出,这是反映某一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人均R&D经费可以很好地体现资金与人员配备情况,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科技产出指标选取了技术开发带来的新产品价值、发明专利申请量以及专利申请授权量。其中,发明专利受理量是科技活动成果的一个重要体现;技术开发新产品价值能更好的体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是金融与科技融合的产物之一。

(二)江西省近十年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的具体情况

近十年来,江西省不断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财政支出的额度达到8倍左右,人均科研费用也是不断上升,在这样的大力支持下,科技产出也是不断上升的。十年间,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的价值就增长了9倍左右,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以及专利申请授权量也是翻倍增加。仅2013年,全年通过省级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122项,获得部级科学技术奖的科技成果7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6938件,比上年增长36.0%;授权专利9970件,增长25.0%。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43.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03.8亿元,增长10.8%;占GDP的比重为9.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三、科技金融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分析

本文选用江西省2003-2012年每一年为决策单元格,假设在既定的投入下研究产出的有效性,运用DEAP Version 2.1 软件进行求解,得出了各单元格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有效性,如表4所示。

(一)技术效率结果分析

技术效率是假定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对各决策单元进行评价,各项投入与产出的因子进行线性整合,用整合后的比率表示投入与产出的效率。

技术效率为1,表明决策单元处于有效状态。决策单元投入产出相对均衡,实现了一定投入下产出最大化或者一定产出下投入最小化。技术效率在0.9~1之间表明该决策单元处于相对有效状态,只要调整一下即可达到有效状态。技术效率在0.1~0.9之间表明此决策单元处于显著非有效状态,将需要较长时间调整方才能达到有效状态。技术效率在0~0.1之间则表明该决策单元基本处于无效的状态,这个时候就需要认真思考这样的投入产出状态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

从表3中不难发现,2003、2006、2011、2012年的技术效率均为有效得分1,表明在这些年份里江西省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相对均衡,基本实现在既定投入下产出的最大化。而2004、2009、2010年这三年的技术效率得分均为0.9以下,这就表明这几年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处于非有效状态,在既定的投入下产出效率相对较低,需要长时间的调整才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他年份的技术效率得分均介于0.9~1之间,说明此时科技金融融合效率处于相对有效状态,只需要稍加调整即可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

(二)纯技术效率结果分析

纯技术效率是假设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在前面技术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当决策单元格纯技术效率处于非有效状态时,认为大多数是由于技术效率所引发的。通过对纯技术效率的分析,可以发现科技金融融合的程度,揭示出是否存在金融投入冗余或技术产出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发现冗余或者不足的具体数量问题。

从表3、表4的分析结果中发现,从2003~2012年十年间,有6年纯技术效率是有效的,分值均为1,即在这6年江西省金融科技融合效率相对均衡,既定的投入下达到了产出的最大化;4年纯技术效率处于非有效状态,分值分布在0.9~1之间,即这4年江西省金融科技融合效率处于相对有效状态,仍然存在着投入冗余或者产出较少的情况,需要重新组合和调整资源配置,进一步达到纯技术效率的均衡状态,即既定金融投入下科技产出的最大化。表2中的数据资料也可以为此提供有力的说明。在2007~2010年这四年间,各项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产出却波动不大,甚至出现部分产出下降的情况,因此,需要调整金融各项投入、鼓励和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三)规模效益有效性分析

在表4中,可以很清楚的展示出在2003、2006、2011和2012年这四年的规模有效性为1,规模报酬不变,即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的相匹配,不需要调整各项金融投入。其他年份规模效益有效性均低于1,属于规模报酬非有效性。这种非有效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如2007和2009年属于规模报酬递增,即增加科技投入后,产出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投入的增长速度。二是像2004、2005、2008和2010年的规模有效性递减,即当各项金融投入同比例一起加大的时候,科技产出的增长速度明显小于金融投入的增长速度,产出金融融合状态不佳。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依据DEA分析方法对江西省近十年科技金融结合的效率有效性与否进行评价分析,从结果中发现,在刚过去的十年里,仅有四年科技金融融合的规模效率是有效的,其余六年科技金融是出于非有效状态,其中,有四年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这就说明了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协调。不是简单地减少投入或者说增加产出,而是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2013年9月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并于2013年11月1日开始施行,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出了8条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通过资金引导、贷款贴息、补助资金、保费补贴和创业风险投资引导等方式,支持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以及其他组织、公民单独或者联合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为进一步加大地方的财政拨款,加大科技投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事实上,近两年江西的银行金融机构根据区域经济布局的要求,已在不断地加大对提高南昌核心增长极等核心增长区、战略性小微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投入,不断完善融资新模式、融资服务手段等,满足小微企业以及科技型创新企业的信贷需求。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2年的金融科技融合效率保持协调,正是这些立法建设的结果。

第二,要建设和充分利用地方性的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解决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为止,江西省各地陆续不断建设关于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的有江西省科技金融网、就将科技网、南昌科技服务平台、萍乡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各种科技服务,但是目前为止,更新相对较慢,信息传达不畅,使用率不高。比如,南昌市科技服务平台自2008年启动至今,科技动态记录只有173条;九江市科技平台自2009年启动至今,工作动态记录有295条。这些数据无不表明目前公共服务平台使用效率问题。所以各及政府要充分提高服务平台的使用率,达到信息畅通的目的。

第三,要重点解决创业企业风险投资引入问题。风险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风险性相对比较高,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引导而不是干涉的方法引入社会闲散资金,利用政府资金的有偿投资方式创新投资企业,再通过创新投资企业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的起步发展,培育出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升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比如,2006年3月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中提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建议江西省可以由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等共同筹划创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为科技金融结合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

第4篇: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创新;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相关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在农业科技成果逐渐丰富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农业新科技、新技术的推广问题,其中,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与之相关的新科技、新技术的推广问题逐渐凸显。就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言,其中包括农业科技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供求不平衡等。

1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创新解析

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想要在农业发展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加强其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必要的途径。就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创新而言,其主要指,将农业技术发明应用到农业经济活动中。就玉米的种植而言,其推广和创新主要的内容可包括新玉米品种、新生产种植方法的应用和扩散。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需求以及新型农民农业创新技术特征是现今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现状的主要表现。

2目前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1)在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在现今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中,严重缺乏灵活性,并且在经费、体制、思维等方面都存在老化和僵化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另外,在我国的新型农业技术创新以及成果转化上都呈现出水平较低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推广方式过于陈旧,跟不上时展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农民所具有的素质普遍不高,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不重视,进而导致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还因为在现代化农业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农业中所产生的利润下降,所以,也就导致农民难以接受新型农业技术。(2)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之间存在距离。在现今,相关的新型农业技术往往与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相违背,不切合实际,进而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另外,从以下两个方面,也可以体现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之间所存在的距离,即:①农业产业与大学、农业科研院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并且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另外,在对相关的立项依据以及立项审批不严格、不科学,都有可能使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之间存在距离。②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较大且产业集中度也相对较低,另外,与农业相关的技术创新也就位贫乏,进而也就导致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较为贫乏。③相关的农业科技园和科技孵化平台运行存在问题,导致相关科技成果无法处于最新的发展状态。(3)新型农业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具有高风险性,降低了使用者的积极性。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等一系列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使其具有较强的转化周期,而且转化效果也不理想。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同样受到影响,就具体而言,可分为两个方面,即:①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②因为采用的是新型农业技术,所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也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企业和社会部门不愿采用新型农业技术,进而也就导致了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难以实施。(4)提高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创新的办法。①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提升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对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应该给予长期的稳定资金投入,进而提升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发挥出真正的效果。②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对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进行创新。就借鉴国外的方式方法而言,可从以下方面出发对现今的状态进行改善,即: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将农学院设为主体,并由县政府参与进行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等。综合而言,总结国外的优秀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不难看出,应该在科研机构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之间建立其密切的联系,进而使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能够被及时反馈,进而及时做出针对性的修改办法,继而降低新型农业技术所存在的风险性。(5)提升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大相关的培训力度。在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尤其是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对推广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并相应加强培训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入工作状态,更加有效地发挥出应有的实际作用。另外,在部分发达国家,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方面都提升到了较高水平,从而使推广人员更具有工作的积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采用新型农业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潜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却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制约了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而且制约玉米种植的高效生产。

作者:向东 单位:恩施市沙地乡农业服务中心干部

第5篇: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保障措施

作为一项新兴科技,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得以迅速推广应用。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在通信、航天、医疗以及电力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并且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前景广阔。然而,电子信息工程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电子信息工程目前的发展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保障措施。

1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

(1)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较之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起步晚,而发展速度却过快,特别是近些年,科技的过快发展有力的助推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发展正在朝着成熟的道路发展,并开始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经济新常态下,电子信息工程更是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和政府也高度关注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以及技术创新,这有力的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有关企业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产业结构,诸多发展因素都使得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形成良好的有利环境。尽管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电子信息工程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必然之举。

(2)电子信息工程的突出问题。就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来看,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处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开发人才的匮乏。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是其产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因而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然而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开发人员还相对缺乏,电子信息工程有着自身的复杂性,若要生产出高品质电子产品就必须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虽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对于核心技术的开发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亟待加强。其次,电子信息工程还缺乏良好的市场氛围,这已经成为阻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一些假冒伪劣的电子信息产品层出不穷,以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也时常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已经成为妨碍电子信息时常健康发展的毒瘤,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会造成极大冲击;再次就是整个电子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引进先进的国外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也消磨了自主创新的意识;最后,电子产品的创新性还较低。电子信息产业当中,创新是非常关键的,它是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当中,创新发展的步伐太过缓慢,对核心技术的了解更少,这严重阻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竞争力得不到显著提高。另外再产业结构的升级方面缺乏动力,软件和信息服务比例不平衡,在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上也没有得到较大提升,这些都是需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改进的地方。

2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1)注重人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核心离不开人才的发展,因而,电子信息工程若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起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在这方面就必须要依靠国家对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并制定出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加强对专业性的高级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技术人才大胆创新,主动探索新技术,对做出实质成绩的人员给予丰富的奖励,而对于表现不佳的技术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惩戒,鞭策其努力奋进,多参加一些技术学习活动,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部门也要多组织一些专题讲座,为技术人员提供一些技术交流学习的机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就技术人员工作创新当中所碰到的技术问题技术技术指导和帮扶,鼓励技术人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电子信息工程想要去的巨大突破,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外,还要重视培养产业创新能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不能总是依赖国外技术的引进,要有自我创新的意识,要有自我品牌意识,因此,电子信息工程的创新就要从人才创新和品牌创新,而真正要做到创新就必须要从下列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家应就电子信息工程方面所获得成就进行保护,尽力为创新扫清市场;另一方面要采取奖励的方式来刺激人们的创新热情。古语有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电子信息工程的创新也可以以奖励来吸纳创新人才,通过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励来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创新,调动技术人员创新积极性,鼓励技术人员的创作灵感,培养信息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3)整顿电子信息市场的外部环境。电子信息工程市场的外部环境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外部因素对电子信息市场发展的影响非常大。比如现今市场上假冒伪劣的电子产品非常多。这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给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国家一定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从各个环节打击假冒伪劣电子产品,另一方面,一定要建立严密的市场监督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派专员进行市场监督检查,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商一定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刑事和民事责任。整顿电子信息环境,促进电子信息市场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很快,但问题不少,对该产业的发展要结合时展的现实,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以及环境塑造等多方面来考虑其发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多渠道重视产业发展,多角度落实方案措施,确保电子信息工程更进一步的发展,推动我国在该领域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李金宏.关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147.

[2]徐霞.浅谈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其保障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164+166.

[3]孙铁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165.

第6篇: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关键词 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创新主体;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12-02

0引言

现代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财产的范畴已经由传统的有形物发展到有形物与无形财产并存,甚至无形财产逐步表现出其在社会中更加重要的作用。以前,对于有形财产的保护主要依靠所有权制度。现在,无形的财产的保护主要依赖于知识产权。对于我国而言,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已经大幅度修改了法律,当然包括知识产权法。那么,在追求国富民强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以促进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但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个体性。它的复杂性就体现在个体性上,这往往与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文化、民族精神等因素有关。例如,在我国,有人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大,才能保护权利人利益进而刺激人们的创造激情,从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有人主张,我国应降低知识产权保护的门槛,因为我国现在的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为了更好学习与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而不被认为违法,所以,极力呼吁降低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不难看出,如何维护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适当的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的探讨,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话题。

1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关系的综述

关于二者的关系,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国与国之间,一个国家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分歧。但是,不可否认,在科技领域同经济领域一样,发达国家往往在科学技术方面也表现非常优秀,可以称之为科技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一般可以称之为科技追赶型国家;落后国家往往可以称之为科技落后国家。

知识产权纠纷大量发生在科技发达国家与科技发展型国家之间,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在于科技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还在于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之间关系所持理念的差异。一般来说,科技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科技发展,人们普遍形成了对于科技创新成果予以尊重和保护的观念。但是,在科技发展型国家,人们对于科技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持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分歧看法的折中方案就是建设一个与本国发展国情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于是,一个普遍的较高保护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一个折中的模糊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生冲突就在所难免。这如同一个成年人与一个未成年人之间的较量,未成年人在不占优势情况下采取了一些非常规做法,成年人认为这样的竞争不符合游戏规则。国家之间彼此观念的分歧会渗透到一个国家内部人们持有的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之间关系的理念中,例如,我国对于外国的科技创新成果所持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态度就会影响对国内科研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这和有些人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国内与国外有别的看法相矛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案例可以说明对于国外与给予国内科研成果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确实是相互影响的,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个相互影响愈加强烈。

基于此,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之间关系的讨论在两个层面展开:1)科技发达国家与科技追赶型国家中国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关系问题;2)中国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关系问题。

2科技发达国家与科技追赶型国家中国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活生生的案例就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纠纷问题。美国属于科技发达国家,它经常指责科技追赶型国家中国没有尽心保护知识产权,中国反过来说中国已经采取积极措施并继续采取更多措施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而且还讲到有些美国的指责没有根据。特别是美国有些政客夸大其词攻击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当然,这种带有政治目的的指责除了具有渲染色彩外,对于问题的解决毫无建设性帮助。对于二者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关系的认识还须回到问题本身。

首先,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不过,有些学者反对说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他们认为任何权利都有地域性。当人类社会没有进入大同世界之前,国家的存在就使得法律具有属地属性,在这个层面上讲,上面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一般来说,知识产权是与传统物权相比较而言具有地域性。例如,美国一项专利的权利人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保护,那么,这个专利权人在中国很难获得中国专利法的保护,即在美国获得专利法保护的专利并不一定会在中国获得保护。

其次,科技发展呈现阶梯型。科技创新活动是人类的智力活动,它往往必须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一般来说,科技创新活动是破浪式向前发展,即后浪推前浪阶梯式循序前进。当然,也有偶发因素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在大体上讲,没有好的教育体系,优秀人才培养,大量的科研投入以及前人的开拓性工作,很难产生整体性科技不断发展状况。中国作为一个科技追赶型国家,有着大量的受教育人才,每年不断加大科研投入,而且在政策上也强调科技创新立国,加之,积极吸取其他国家文明成果,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不过,积极吸取他国科技文化成果可以通过购买专利或者版权等,也可以通过逆向工程了解技术特征,然后再自己另行研发,还有就是通过不法手段获取技术资料或者产品等,当然,对于处于公共知识范围的科技成果则人人皆可以利用。所以,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不外乎靠自己努力与国外合作。

最后,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到科技活动艰难性以及科技成果保护的地域性使得知识产权保护的纠纷不断上升也就不难理解。WTO下的TRIPS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在所有成员国家之间达成的对于知识产权最低保护条款。但是,该协议仅仅是在立法层面要求成员国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协议要求最低保护标准,并没有过多触及各个国家的司法问题,而是把这个问题留给各个国家自己解决。一个国家的司法体系必须依靠司法人员来执行法律的规定,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理念、文化以及社会环境都会对司法活动产生影响。在科技追赶型国家中,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模仿阶段转向自主创新阶段,人们的思想也就在这个转型阶段表现出想保护又难以保护的状态。知识产权违法产业链很长,涉及大量的从业人员问题,另外,思想上还多少保留着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不要建设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想法,加之,国内智力创新活动处于萌芽时期。上述观念的产生看似非理性,但是却有着阶段性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现实支撑。不过,当一个国家的内部科技发展到了因为这样知识产权保护标准而受制约时,那么,依然坚持现有的做法就值得深思。

3中国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关系问题

现阶段,中国作为一个科技追赶型国家,它不但面临国际间的科技竞争压力,而且,国内的科研活动也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如何鼓励人才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如何维持公平的科研竞争环境以保证科研活动持久进行都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例如,近些年,音乐制作人持续表现出创作的低迷、原创性作品的日益萎缩、还有汽车工业的创造力缺乏等与音乐市场和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市场有需求但是我们没法满足,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健全的保障创新主体权益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有我们缺乏一个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科技创新活动是由有血有肉的自然人来完成,虽然有些科研活动是由组织体来实现,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依赖一个个自然人参与完成,如何激发人们的创造激情是现有制度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主体的利益得不到维护,他本人不但失去创造动力,而且,更为可怕的是给了那些想投入创新活动的人员一个警示:你的智力创造、时间投入以及物质投资可能打水漂。那么,谁还愿意投身于创新活动?这也就解释了当下我国诸多产业面临的摆脱低级的复制加工模式进入依靠品牌、创意与技术创新的高附加值模式的困难。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反思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对于国家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意义重大。观念的转变应该先行一步。如果没有制度设计者以及社会大众的观念的转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也是举步维艰。目前,尽管社会中存在大量侵犯知识产权人利益的行为难以在司法层面得到立即的解决,但是,社会大众至少要有个是非观念“认为这些行为是非法的,是不道德的。可是,现实的状况令人担忧,到处可见的盗版制品、任意的下载、肆意使用别人的专利技术,假冒他人的商标的情况愈演愈烈。尤为痛心的是消费者以及销售者已经习以为常。社会中弥漫着不尊重他人创新成果的气氛。所以,在根源上解决保护创新主体合法利益的举措势在必行。

总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人类为了激励创新活动而设计新的产权保护模式,它已经经历时间与现实的考验,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我们应该坚决地学会运用此制度为我们创新型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

[2]李明德.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8.

[3]冯晓青.当代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形势与特点.政法论丛,2007(4).

第7篇: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关键词 电子类专业 科技创新活动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

同志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青年群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相关部门的引导下,依靠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应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只有通过培育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才能培养出受行业企业欢迎、有竞争力、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我院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现状

自从我校2010年有规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电子类专业参加湖北省及全国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为契机,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广泛参与,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创新氛围也在逐渐形成。3年来共荣获“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比赛、湖北省比赛三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胜奖10多项等;还发表了多篇基于创新项目的论文,如由学生王圣、张吉智及指导教师罗云高完成的《新型低频功率放大器与应用》和由徐程、张聪及指导教师赵新完成的《简易心电图仪的设计制作》等一批科研论文,固化了科研创新的成果及资料。

从我院电子类专业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一定的经验,但相比开展较好的其他学校、其他二级学院来说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①师生均显示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②相关专业教师指导创新力量不足,难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尤其是在中青年教师不仅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同时也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状况;③学生初始参与热情度较高,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从整体上也出现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但是大多数是靠在竞赛期间内突击来完成的,长期坚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非常少;④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进度时间安排造成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不足,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很难找到真正对科研活动感兴趣的学生,难以培养科研氛围。

以检验学生科技实践水平和创造能力的“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例,我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显著的创新成果出现,这种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尚欠缺有效的措施。

2 我院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1 受到学制规定,创新时间不够

从我院电子类专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主要精力还是各种类型的专业学习。在校三年间,一年级以职业素质课及职业基础课的学习为主,虽然很有热情,但对科研不知从何下手;二年级才开始学专业课,以基础职业技能课及大量的实践环节课程为主,但这是学习强度最大的一年,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做课程之外的事;三年级则以提高职业技能课及职业拓展课占多数,并且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企业实习,准备顶岗就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精力,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科研创新,而能够参与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学生只能在二、三年级中选拔,并且还要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比赛时间相匹配,因此均显得力不从心,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2.2 由于制度限制,创新氛围不浓

要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这项工作,促进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是基础。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步较晚,且目前有关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逐步加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另外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创新氛围很重要,不仅能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我院因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举办了多场不同形式的、与开拓创新视野相关的“专业讲座”,但就目前的结果来看,不仅感觉形式单一,而且参加的学生不多,还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个性培养不够,创新能力不强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本应是个个性化的教育,但学校有关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规章、引导制度相对较少,专业教学和工程实践活动中以创新为主题的创新教育较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培养等仍需要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大力加强和改进,同时关于创新、创造的基本原理、方法、技巧、手段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也较少。

2.4专业配置分散,结合程度不紧

我院目前现有2个专业大类,8个不同专业门类,而就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项目来看,大多都是几个专业门类相互结合,紧密协调来完成的。但我院目前开展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包含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还是大部分仅限于1个电子类专业,而学院的信息类专业由于种种限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是没有找到一个能够与创新活动相衔接的平台。

2.5 资金筹措有限,持续发展不足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能出一定的成效,人、资金和场地都是重要的保障因素。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均没有可靠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立项经费对于理工科项目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资金不能完全保证,还得学院其他专项资助;在创新活动开展中用于学生专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场所、设备数量极其有限。这些因素均很大程度的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层次与质量。

3 我院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

为了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下一步更有效的开展,使我院大学生科研活动真正走上一个新台阶,拟提出以下对策:

3.1 防止培养过程中的同质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大同小异的格式化培养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学生的成长和成材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完成的非常个性化的一个过程。因此,必须加大高职教育改革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品质、合作精神;二是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考核制度;三是树立社会化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和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能被社会认可的具有一定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人才。

3.2 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划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和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在学生中激发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开拓创新思维,发现创新能力。为此,必须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各类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各级各类课题,发掘和培养学生骨干,组建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团队,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3.3 拓宽科技创新经费渠道,加大企业与大学生科研的合作力度

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显著增加,经费问题就成为面临亟待的问题。为此,要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经费来源渠道,除学校拨付给项目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外,还需要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争取企业赞助、与企业共同开发等方式增加经费投入,确保科技创新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同时可以解决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化运作能力。

4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建议

4.1 创新管理制度的建设

一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成功与否,组织管理建设是决定性因素,而要营造学生科技氛围,提高师生参与率,加强制度的创新,提高组织管理队伍的水平是关键。目前在我校,直接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是学生工作部、相关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学生管理办公室、团支部书记和其他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要以一定形式的创新培训、讲座、参观考察与学习交流等方式,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完全符合要求的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阵地管理、大学生科技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相关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关联的规章制度,及早建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早日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4.2 开设基于创新活动的相关课程

根据我院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及全国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的经验及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体会来看,约80%的理工科学生认为应加强基本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而融会了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的创新课程可以由创新思维较活跃或在创新方面有一定成效的专业教师执教,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由学校科研处主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相关人员介绍科研项目申报的申报技巧及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科技项目选题、申报、立项操作的基木流程。

参考文献

[1][5]殷海,洪俊田.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07(5).

[2] 万战争,郭会丽,飞.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7(01).

[3][4]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2).

[6] 刘迎春.大学生科技活动工作机制研究 [J].社会科学家.1999 (2).

第8篇: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 返乡农民创业的现代种植养殖技术政策及其经济效果评价研究 新时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问题及政策支持 构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 江西省返乡农民工对创业扶持政策的评价调查及政策建议 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效益及政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特点及金融支持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基于社会网络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府引导机制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产生的经济效益研究 科技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及研究 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理论框架构建及支持体系 江苏返乡农民工创业调查分析与扶持政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研究 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韩晓亮.山区农民创业问题研究――以黔江区、濯水镇乌杨村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 2014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 支持粮食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J].农民科技培训,2014(6):48-49.

[4] 李启秀.贫困地区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5] 葛建新.创业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李玉杰.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创业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 088-2 089.

[7] 吉文林.开始你的农业创业 农业创业培训教程[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0-21.

第9篇: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关键词】金融科技创新 资源型经济转型 支持作用

山西省在金融产品方面创新如证券、基金、债券等加快其经济的发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创新结构失衡以及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山西经济持续发展,再加上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区,长期依赖资源发展的路径行不通,必须走转型之路。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源优势,一旦失去资源的支危经济就可能陷入危机,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以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区域出现了种种问题:“资源诅咒”“荷兰病”等现象,由此可见,不能一味地依赖资源发展经济,而是要走转型之路,金融科技创新对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区域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成为我国能源的主要供应地区。近几年来,由于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山西经济快速发展,位居前列,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但是,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经济,经济呈现各种病态特征,介于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各种病态姿势,山西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

二、金融科技创新和资源经济转型相关理论

(一)金融科技创新理论

在国际上,《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首次研究科技与金融,主要描述了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基本范式:在新科技时代早期,是一个爆炸时期,给经济带来很大的机遇与挑战。在国内,研究专家在1993年首次提出“科技金融”,伴随着一些法律的颁布,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随之成立。最近,国内专家给科技金融下了一个的定义:科技金融是在科技创新支持作用下,促进金融创新发展以及金融政策与服务的系统化。

(二)资源型经济转型理论

资源型经济悖论与产业结构理论是经济转型的两个重要理论。首先,资源型经济悖论包括“荷兰病”和“资源诅咒”。“荷兰病”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政府对天然气大规模开发,导致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促进荷兰经济发展,但严重打击了其他产业,引发各种问题。“资源诅咒”是一国资源优势没有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是起抑制作用,导致经济发展落后于资源稀缺国家。其次,产业结构理论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它的奠定了经济转型发展的理论依据,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首次发现产业结构不同是由于国民收入差异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造成的。

三、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现状

(一)山西资源型经济的现状以及转型发展的初步成效

山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开发已经达到了120种以上,其中,煤炭资源最为充裕,储存量有2700多亿吨,资源优势为山西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六十多年来,山西省累计开采原煤量达到百亿吨,足以保证煤炭资源的供应,促进山西经济的发展。而煤炭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使山西跌入“资源优势陷阱”之中,走转型发展之路成为必然趋势。

虽然山西经济长期发展凸显各种问题,但是经过山西人的共同努力,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二是传统产业得到改善,后续产业不断扩大;三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这三个方面的显著改善,充分说明了山西经济走转型发展之路是正确的选择。

(二)山西资源型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现状

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西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必须依靠金融科技创新。虽然在经济转型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其创新能力不足,使其面临巨大挑战。第一,金融科技创新研究经费欠缺,不能保证金融科技创新的需求;第二,金融科技创新缺乏人才,难以支撑转型发展的智力需求;第三,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布局不协调,不符合转型发展的要求;第四,金融科技创新产出效率低,不能满足转型发展的需求。

四、山西省金融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转型支持作用研究

山西省金融科技创新行动已在积极全面推进之中,为解决高新技术融资困难,在2007年,山西省与国家开发银行合资建立了山西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公司。近几年,山西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是银行信贷金融市场对山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是资本市场成为快速发展的新生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实现了兼并、重组与融资,从而推动山西煤炭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最后是银行信贷与资本市场相辅共促,促进其发展。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拓宽资本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银行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带动山西经济发展。

虽然金融市场对山西资源转型发展起到支持作用。但也有不足。第一、银行信贷独大,金融市场缺乏活力;第二、资本市场要素不完备、发展不充分;第三、在产业结构升级中,金融市场发挥力度不够;第四、金融市场机制和配套环境有待完善;第五、金融科技创新力度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是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的能力,才能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起到支撑作用。

五、提高山西省金融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转型支持作用的政策建议

山西省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保证金融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转型支持作用,必须采取以下建议:第一、有配套的相关机制,为转型发展创造温馨的环境;第二、努力培养与引进金融科技人才,落实资源经济转型发展的智力支撑;第三、增加经费投入,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第四、提高金融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为转型发展提供支持;第五、金融科技创新的基础发展新型产业,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加.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2]宁志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创新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程绪平.建立资源型工矿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