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第1篇: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规章制度

《物理新课程标准》实施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都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大部分实验都需要在物理实验室进行,可见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对物理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所在学校从20年前一所职业中学发展为天河区示范性高中,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理实验室也由一间增加到十几间(3个校区,初、高中共计)。作为一名有着20年执教经验的专业物理实验教师见证了物理实验室翻天覆地的变迁,对如何做好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力求为物理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有深深体会,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以供同行斧正。

一、实验室合理规划与实验设备保养是管理的基础

做好实验室规划是整个建设与管理的前提条件,实验室规划建设一旦固定了,以后想改变就很困难,如果规划不当,不仅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也会给日后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同时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是实验室日常工作的重心,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是维系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基础。

1.科学合理规划各类实验室

笔者所在高中在2008年选址新建时,实验室建设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由校长亲自担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总务处主任、教导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学科负责人与实验室专职人员任组员,按照2010年教育部的《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等相关规定,参照国家示范高中办学标准,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建设了能同时满足电学、力学、光学等各类教学实验的综合性实验室,完全可以满足高中阶段所有物理实验所需[1],单物理实验室就占用了整一层楼,共7间,其中4间学生实验室、2间仪器室及准备室,还有1间探究实验室成为各区同行参观学习的示范实验室。同时在实验室的设施上也紧跟时代步伐,安装配套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录播系统等,为教学提供更多手段,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师生互动得到更好的发挥。

2.做好各种仪器设备管理与保养工作

在做好物理实验室规划的基础上,各种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维修也是工作的重点[2],它是维系整个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要做好这点,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1)做好各种实验仪器摆放位置的规划一所学校的物理仪器有几百种,数量有几千件之多,如何让这些仪器使用方便、快捷呢?关键要做好仪器存放位置的规划。依据笔者从事实验室管理的经验,物理仪器应该按类摆放,先分大类,再分小类。物理仪器有两大类:一类是计量仪器,另一类是通用仪器,各大类中又有小类区分。如计量仪器可分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表等;通用仪器类可分一般类、支架类、电源类、力学类、振动和波、热学类、静电和电流、电磁和电子类、光学和原子物理类等。在分类基础上加上仪器顺序编号相结合的方法,在摆放过程中原则上按顺序摆放,有时也灵活处理调整一下,质量大的,体积大的仪器可放在仪器柜偏下的位置,质量小的,体积小的放在偏上的地方。总而言之,仪器的规划摆放要遵循安全第一,分类摆放,方便取用的原则进行。(2)做好各种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程度损坏,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学会如何修理损坏的仪器,在仪器重新入柜时要确保仪器能正常使用,绝不允许将未修好的仪器放入柜内。而对于一些仪器,虽未有损坏,但为了保证正常使用,也要在规定时间重新取出进行测试保养。如学生示波器,每年该仪器使用次数很少,也要定期为该仪器通电,以保证仪器内部电容正常工作;又如学生万用表,在不使用时,要及时将仪器内电池取出,以免电池漏液对仪器造成损坏;再如感应起电机,在每次使用后要做好相应除尘,干燥工作,并用干净塑料膜包装完好,以保证下次能正常使用。做好各类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可适当延长仪器使用寿命,避免重复购买仪器资金浪费,为学校节约办学经费。(3)做好各种实验仪器损坏登记与后续购买工作实验仪器一定要本着不仅够用,而且要有多几件备用的原则。在每个学期末一定要清点各种仪器设备数量,损坏的仪器及时做好登记,因损坏造成库存不足的仪器要做好相应的采购计划,做好预算,及时购买,确保能随时满足教学实验的需要。除此之外,每学期初也要做好相应消耗品的采购计划。

二、制定与落实好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是管理的保障

有了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等硬件,还需要有好的制度等软件做保障,软硬件相结合才能使实验室更好运转起来,为教学保驾护航。

1.为实验室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其目的是使实验室管理日趋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硬件设备有了之后,就应该制定相关的使用制度,让教师、学生用好实验室与各种仪器,充分发挥其功能,做到物尽其用。如制定《物理实验室仪器装备管理使用规则》《物理实验学生实验规则》《实验室使用流程等表》《物理实验室分组实验学生情况登记表》等一系列相关制度,让教师、学生做实验时有章可依,有表可填,有证可查,真实记录实验室的使用情况。

2.认真落实与完善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

制定好相关的规章制度后,要将制度最终落实才有意义,规章制度的落实是一个动态磨合的过程。在执行相关制度前,首先要对实验室规章制度进行广泛宣传,让师生充分知晓,然后让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在大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执行,在每次做实验中,要认真对每次实验的情况进行跟踪记录,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认认真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让教师、学生在进入实验室那刻起就能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认真做好每一步,实验室的管理才能更加规范化。

三、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基地是管理品质提升的表现

笔者去过很多学校物理实验室,里面标准配置只有几十张整洁干净的台凳,一套多媒体设备系统和墙上挂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配置都是按照相关规定配置的,很标准,看似没有问题,因为大家都只把物理实验室当作是一个做实验的场所,每次实验课,教师与学生大多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好像实验室是一个没有特别吸引学生的地方。如何把实验室营造成一个教师、学生都喜欢学习探究的基地?这也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实验室场外知识长栏建设

可以根据光学、电学、力学不同功能实验室的特点建设场外知识长廊,定期做好更新工作。知识内容可以是介绍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功能作用及操作方法,也可以对新引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宣传介绍,还可以就如何开展学生探究实验进行讲解等。通过加大对这些知识的宣传力度,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进而引起他们对动手操作实验的渴望。

2.向全体学生开放实验室成为学习探究的基地

高中由于有高考的任务,学习课时相对比较紧张,许多教师为了赶课时进度,对于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能减就减,或者几个实验一起开,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时间有限,有些实验都没做明白,更别说想把自己的一些实验想法运用到实验中去。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他们没做好的实验进行重做;也可以去把一些课外实验搬到实验室来做;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勇于去开发新实验。此外,笔者还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如开设了无线电测向、无线电装配、趣味物理实验等,学生有机会学习电路板、焊接知识等课本无法学习到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另外还可以发动一些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开展自制教具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实验室参与学习与实践,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使实验室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基地。

四、结束语

物理实验室作为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场所,它的建设与管理的好坏,绝不是实验教师一个人的事,它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的努力达成一致,才能让实验室最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实验室应有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JY/T0406-2010,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2篇: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教学

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是为满足教学需要而建立的重要实验教学平台,是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有效帮助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一般承担着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实验,课余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自由上机机会,以及对外培训、为社会提供上机考试等任务,每天使用时间14小时以上。而且现在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越来越多的课程需要用计算机实验教学,从而导致机器资源依旧不足,实验室教师及管理人员工作量加大。实施优化管理,高效、节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证机器正常运行,使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存在问题分析

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不规范

制度具有调节关系,形成秩序的独特作用。加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内部管理,要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制度保障的虚缺仍是制约高校计算机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部分学校存在制度的执行力偏软,有章不循现象;或是制度建设不完善,特别是一些配套性制度缺失或严重滞后,体系化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机器配置低,超负荷运行

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机器大都是成批购买进来的,一些购买较早的机器已经使用很长时间,机器的配置较低,而且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安装多种软件,使得机器的运行速度慢。另外,由于上机学生过多,使用频繁,超负荷运行下故障率高,影响上课效果。

病毒感染频繁,维护任务繁重

由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主要使用者是学生,个别学生不按规定使用机器,致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私自将个人移动硬盘、u盘等带入机房,大量感染病毒文件滞留在机器内,造成系统及网络的瘫痪甚至崩溃,加大管理的困难。

专业管理人员短缺

近年来,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自己的从事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维护维修工作的专业技术队伍,这些技术人员可以满足日常机器维护的需要,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长时间、超负荷地运行,技术人员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此外,由于许多学校重理论、轻实验,实验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明显低于一线教师。因此,部分学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变动频繁,人数不足,不稳定。

加大实验室软硬件的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

场地和设备等是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物质基础

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必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仪器设备,在这方面,学校领导的决策和支持是关键。

1)注重计算机的选型及配置。由于计算机的更新、淘汰周期较短,选型就非常重要。所选的计算机既要满足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教学需要,又要在技术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新机种,学习新技术。

2)改进网络化建设。通过校园网连接互联网,提供各种网络服务;通过windows nt平台实现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共享打印服务。这样每个上机的学生均可以通过自己使用的计算机走向全国各地,走向世界。

注重软件建设

为了满足教学实验的要求,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实验室的软件必须加强建设,不断更新。如构建丰富的设备运行软件和客户机操作环境支持软件;通过linux平台实现web服务;通过netware平台实现语言课程教学和操作系统教学等。由于硬盘制造技术的发展,硬盘容量不断增大,常用的教学软件和工具软件可同时安装到计算机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这些软件包括windows 98/2000、office组件、vb、vc++、vfp、frontpage、photoshop、dreamware、autocad、3dmax、matlab、oracle等。

采取制度与技术并行,加强实验室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服务于教学,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逐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验室有一套完备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首要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是加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实验工作得以高效、安全、顺利进行的必须保障。一般讲,制度应包括《实验室使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守则》《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实验仪器使用管理规定》《实验室安全及防护制度》《实验人员职责》以及《应急安全方案》和根据具体实验情况制定的其他各项制度,并将制度在醒目位置上墙,使参加实验的学生都认真遵守,使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

首先,制定《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制度》,对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教学任务重、上机人数多,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运筹。其次,在对设备的管理上要做到专人负责,对于各种设备的性能指标、环境参数要做到心中有数,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技术档案。对设备的故障及时检修,并做好认真的登记,使机房设备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做好经常性的设备检修、维护是管理工作的保障,维护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也给实验室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而检修、维护工作的好坏又将直接影响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教学任务正常完成。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学实验室环境、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定期维护和及时检修工作,使教学实验室故障率减至最小。而且一旦发生故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确保教学实验室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实行全自动化管理,实现全方位开放

面向学生,扩大开放规模和受益面。以网络为依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的每台微机都与本室局域网相联结,局域网与校园网相连,通过校园网又可与互联网相连。学生可利用互联网上的电子公告版bbs、网络新闻系统、专题讨论组及电子刊物等网络服务功能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存储的大量信息,检索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这种宽广和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可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上机的趣味性。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实验队伍专业素质

第3篇: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验室 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89-02

高职院校实验室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最重要的场所。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通过改革其管理模式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地扩招与扩建,但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因追求办学规模而忽视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主要表现为:实验室建设的经费少或盲目投入;缺乏长远的规划;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规章制度不健全;实验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不明晰;不少实验室以学科划分,建设和管理上只考虑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效益,以致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不高,客观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此外,传统教育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实验教学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处于附属的地位,学校对实验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实验员队伍普遍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跟不上新发展的要求,不懂新技术,不会使用新仪器。学校在待遇、培训、晋升等方面对实验员都缺相应的激励措施,尤其是考核和职称评定时,不是评价其在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等方面的贡献,而是根据文凭高低、文章多少等来衡量,导致实验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使得原本有能力、有技术的实验员产生离岗的想法。而一些学校把不适合于理论教学的教师和政策安置的人员安排在实验室工作,更进—步降低了实验员的整体素质。

二、改进实验室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文件,建立以院、系为主的实验室二级管理体系,实行实验室中心主任负责制,对整个实验室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使实验室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实验室的建设要有序地进行,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各级负责的领导应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定期对实验室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要抓好日常管理,通过建章立制,以制度来管人。这些制度应包括:《实验室管理规则》、《实验员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规则》、《学生实验守则》、《开放实验室使用规定》、《试剂保管规则》、《精密仪器使用规定》、《危险品管理规则》、《仪器损坏赔偿规定》、《物质采购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建立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各专业的特点来制定,只有科学、规范、合理的制度才切实可行,否则形同虚设。一般常规设备可由常用的实验教师管理,精密贵重仪器则应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及时维修故障。所有从事实验教学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来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打造合格的实验员队伍

实验室的管理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特点,实验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担负着从仪器设备的管理到实验的准备、实验教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等重任。就目前各高职院校实验员的构成而言,要求实验教学人员都具有相应的学历是不现实的。实验室工作应按需设岗,按岗聘人,从业者须经培训后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上岗。

目前实验员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待遇问题。尽管许多文件中规定实验员与理论教学人员同等待遇,但执行中往往有“偏差”,真正做到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在职读研、出差学习等方面实验员与理论教学人员一视同仁,不但能鼓励在岗人员安心工作,更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到实验室工作中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也不断出现,需要实验员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应有计划地要求实验员定期听理论课,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专业论文,提供条件让实验员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及时掌握新的知识,熟悉的新仪器,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实验员队伍。

第4篇: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能够充分满足本专业、本院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实验室实行学院、系两级管理。学院负责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并提供实验室正常运转、维修及更新改造的费用;环境工程系负责实验室人才队伍和软件建设,以及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为了让新的环境工程实验室更好的服务于三峡大学和社会,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

1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问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水平决定了实验室的水平。硬件设备可以快速的备齐,但是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环境工程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人,属于高级实验师。一个人既要为本科生准备各种实验,还要管理实验室,精力更本不够,需要引进更多试验技术人员。当然,为了解燃眉之急,还可以鼓励环境工程系的老师兼职做实验老师。通常,实验课由相应的理论课老师负责。这样既可以减少实验技术人员的负担,有助于精简实验室的人员编制,还可以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将两者结合起来也有助于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除了引进实验技术人才,还可以加强对现有的实验人员或其他老师的培训,比如参加各种培训或学术交流,使他们及时了解先进仪器设备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室技术人员一直被认为是“教辅”人员,他们的待遇也一直不如理论课教师,这样使得多数人不愿意做实验员,或者不愿意尽心做好这份工作。因此,我校应该完善实验人员的考核制度,提高他们的地位和福利待遇,让他们都能安心做好各自的工作。

2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建设和管理

仪器设备及其他硬件设施是实验室发展的基础。新建的实验室虽然明显增加了空间,但是现有的仪器设备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将来必须加大环境工程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和升级的投入,淘汰一些太老的仪器,并维修一些还可以用的坏仪器。同时,有针对性的增加部分大型仪器,以满足更多的需求,比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常用的水质分析仪。目前,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只有去年刚买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另外,环境工程实验室还可以借助挂靠在我院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先进仪器。这样既可以快速地提高环境工程实验室的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工程中心的仪器使用率。学院原本计划建立一个分析测试中心,把学院所有的大型仪器集中放在一起,由专人看管,方便全院师生使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最大化的利用各个仪器。以前,各个仪器都是在某一个老师的实验室,主要是个人用,导致仪器的利用率不高,而其他老师要用却很不方便。现在很多好的高校都是把很多大型仪器集中起来,建立分析测试中心,面向全校师生服务,还可以对外开放创收。环境实验室仪器种类多,而且多数仪器是各门实验课都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对实验室所有的药品和仪器设备的详细信息进行统计并分类,并在网上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公开,方便查询。各个仪器旁边放置相应的操作流程说明,对于一些大型仪器,需要专人管理,不允许学生单独操作。对于负责大型仪器管理的实验员必须参加过该仪器的操作培训,能够熟练操作该仪器。对于大型仪器,应该有相应的登记本,记录每个人用过的时间和仪器状态。另外,对于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外借,应有规范的手续,借用和归还时都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并做好登记,明确责任。对于损坏的仪器设备要及时维修,每年定期报废达到使用年限、无法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

3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由于目前的环境工程实验室面积小、实验人员少,服务的学生也相对少,实验室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是,随着新实验室规模的加大以及将来学生的扩招,需要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在推进实验室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规范管理,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必须制定详细的实验室管理办法。通常,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应包括:实验室工作条例、管理条例、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化学品管理办法、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办法以及安全与卫生制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使用实验室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必须从实际出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适度的灵活性。一个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既要有明确的管理对象、管理任务、管理内容和管理办法,还要明确责任监督和奖罚办法。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有助于实验室的良好运行,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二结束语

第5篇: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科;实验室文化建设;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70-03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高校文化影响力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中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实验室所特有的文化氛围与精神共识,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同时,高校实验室文化又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保障[2]。实验室文化是以实验室管理和运营为中心,由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塑造所形成的以理想追求、敬业精神、群体意识、团结协作和融洽和谐为主题的文化氛围,是使实验室生存发展、长兴不衰的根本所在。

本研究首先从总体上分析了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及医学研究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从学生个人及实验室管理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可能影响研究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满意程度的因素,为实验室文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二、研究过程

1.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某高校医学院2015届研究生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87份,回收153份,其中有效问卷153份。在所有的有效问卷中,按学历分类,有硕士生102人(66.7%),博士生51人(33.3%)。按性别分类,有男生40人(26.1%),女生113人(73.9%)。按生源地类型分类,有城市57人(37.3%),城镇或县郊51人(33.3%),农村45人(29.4%)。按照家庭经济情况分类,绝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120人,78.4%),29人较贫困(19.0%),较富裕的只有4人(2.6%)。

2.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医学毕业生实验室文化建设调查问卷》。本问卷包括学术水平、沟通方式与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内容。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4,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数据处理。按照各学院2015届毕业人数等比例进行班级整群抽样,采用Excel 2013建库录入数据,运用SPSS 20.0进行描述性和多元分析,包括频数、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精确卡方检验等。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

1.实验室文化建设有待提高。从调研结果来看,有25.5%的学生对目前所在实验室满意,有40.5%的学生认为一般,34.0%的学生对目前所在实验室不满意。

2.学生科研压力普遍较大。有62.3%的学生每天在实验室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有20%的学生每天在实验室工作的时间超过12小时。在周末休息时间,也有57%的学生会自觉到实验室加班开展实验。

3.学生对未来比较盲目。虽然学生如此努力,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8.3%的学生对自己的科研前景持喜悦或者乐观态度,有48.3%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同时,只有44.6%的学生付出辛苦努力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更多的学生(52%)表示是为了毕业。这有必要引起高校的思考,我们在学生人生规划指导、实验室文化建设方面是否做的足够多、足够好。

4.学生业余生活比较单一。对学生业余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56.9%学生是唱歌吃饭,只有9.2%的学生是体育运动,2%的学生是读书看报。值得我们关注的是,19.6%的同学几乎没有业余活动。科研压力绝对不是没有业余活动的理由,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懒惰心理,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实验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成长环境(生源地)影响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的满意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表1):在城市生源地的54名学生中,33.3%的学生对实验室文化现状满意或比较满意,不满意的比例为14.8%。在城镇、县郊生源地的58名学生中,24.1%的学生对实验室文化现状满意或比较满意,不满意的比例上升为34.5%。在农村生源地的41名学生中,17.1%的学生对实验室文化现状满意或比较满意,不满意的比例为58.5%。因此,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满意度随学生成长环境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p

2.实验室制度的完善程度影响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的满意度。在对调研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虽然实验室制度的完善程度与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的满意度之间没有统计学关联(p=0.077),但在“有详尽的规章制度”组满意度最高,“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组满意度最低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有趣的是,在“实验室没有成文规定,但有不成文规定约束大家”这个选项中,学生比例随着满意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分别为21.1%、26.8%和42.1%,其原因我们将在第四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

3.实验室文体活动影响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的满意度。调研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闲时活动比较单一,主要是吃饭唱歌,体育运动和读书看报的比例非常低。在对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表3):在“丰富的文体活动”组,学生满意的比例为35.6%,不满意的比例为23.7%,而该比例在“几乎无文体活动”组分别为6.7%和50%。因此,实验室文体活动与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的满意度显著相关(p=0.003)。

4.实验室体量影响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的满意度(p

四、结果分析与建议

1.学生成长环境影响学生对实验室文化现状的认同。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医科学生的科研压力比较大,学生往往没有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和兼职工作。城市生源地的学生家庭情况相对较好,不会因为经济原因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而农村生源地的学生有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达到像其他同学一样的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实验室文化氛围的认同。

2.规章制度是实验室文化建设顺利推进的保障[3,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制度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约定俗成的传统(柔性)以及明确的规章制度(刚性)等[5],用以规范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员的行为,是维系实验室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6]。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实验室,学生的满意度普遍比较高,这正是刚性的规章制度的优越性所在。但是,我们发现:随着柔性的、不成文的规章制度所占比例的增加,学生对实验室文化的满意度反而降低,这与我们传统认为的结果并不相符。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不成文的规定,适用于人员比较稳定、自觉的群体,需要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群体成员间已经达到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共同坚守柔性的准则。但是,对实验室这类群体单位,学生在实验室逗留的时间一般是三到五年,无法形成足够的默契,有些同学的自觉性又比较差,实验室很难形成柔性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的氛围。

3.多样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医科学生的科研压力巨大几乎是不争的事实,多样的文体活动正是缓解压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实验室组织多样的文体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放松了紧张的心情,同时也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学生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开展科研工作,感受到更多的友情和集体的力量,必然会增加对实验室文化氛围的认同度。

4.适中的实验室体量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中我们发现,实验室过大(大于20人)和过小(小于5人),都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只有适中的实验室体量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这与国际上的很多研究结果一致[7-9]。因为,人数过多,导师分配到每一位同学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相对减少,实验室人际关系也会变得相对复杂,学生与导师间、学生和学生间发生摩擦的机会也会增多,所以不利于实验室文化建设;人数过少,无法形成有效的实验室氛围,学生感受不到集体生活的温暖,显然也不适合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推进。

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的灵魂。它是全体师生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不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实验室文化建设与科学管理必须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大环境相融合,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相一致,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各元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纽带,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最高层次。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既要重视硬件环境建设,又要重视软件环境建设,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全方位深化,才能取得显著成效。重视实验室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推进和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实验室文化,必然能够促进发展一流的实验室,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环境支撑,推动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庐,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内涵[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138-139.

[2]田在宁,促进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13-215.

[3]杨忠良,罗积军,and 杨卫军,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S2):168-172.

[4]周守喜,胡毅,and 石东平,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95-97.

[5]胡小平,专业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28-330.

[6]张丽亭,et al.,浅论理工科院校的实验室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226-227.

[7]Isabelle Cook,Sam Grange,and A. Eyre-Walker,Research groups:How big should they be? PeerJ,2015. 9(3).

第6篇: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一、为加强**期间(自本办法之日至20**年10月8日)**地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平安奥运”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卫生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指《名录》中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一类和第二类,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章组织管理

三、**省卫生厅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地也要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四、实验室设立单位主管部门、实验室设立单位要明确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责任人,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实验室设立单位法人代表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

五、省卫生厅与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教学、研究、生产等领域的实验室设立单位、实验室设立单位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章实验室管理

六、实验室设立单位要根据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落实并演练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

七、实验室设立单位要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环境设施、设备条件,明确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技术规程并认真执行。

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针对**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培训。实验室设立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当地技术骨干力量,组织开展本单位**期间生物安全管理的专项培训。

九、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要建立并完善实验室人员档案管理系统,对接触病原微生物人员的姓名、岗位等信息,进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和从事的实验活动进行详细登记,实验室人员信息和实验室活动情况登记应长期保存备查。

十、**“**”期间(20**年7月1日至10月8日),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进入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和菌(毒)种库及样本库。工作人员未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不得进行岗位责任外的实验活动。

第四章病原微生物管理

十一、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要加强病原微生物管理,对本单位内保存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等感染性材料进行一次彻底清点,无保存价值的按照《条例》规定在实验活动结束后就地销毁。有保存价值的集中封存,并将本单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性质、数量、保卫措施等封存信息通过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密件形式逐级上报。20**年5月31日前,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当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情况汇总上报省卫生厅。

十二、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单位,应与当地公安派出所建立报警联动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机制,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十三、**“**”期间,各实验室未经省卫生厅批准,不得接收来自外省市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等感染性材料。暂停向北京地区及其他奥运赛区城市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十四、因疫情需要,需在省内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须提前报省卫生厅批准,由专业人员和保安人员联合押运。运输非高致病性菌(毒)种和样本,应事先得到接收单位的同意,运输物品过程应参照《名录》规定对运输物品进行包装,并由接受过生物安全培训的专人进行运输。

第五章实验活动管理

十五、**“**”期间,凡在**境内进行的涉及《名录》)中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一律停止;涉及《名录》中二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临床检测除外)一律停止(包括所有科研活动)。如疫情控制需要必须开展的实验活动,须在活动开展前报省卫生厅,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十六、第二十一条严禁各种违规行为。任何实验室均不得超范围开展实验活动,特别是严禁在一级、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从事应在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活动。

第六章实验室感染控制

十七、实验室设立单位要按照相关法规完善本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要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积极采取人防和技防措施,切实加强**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对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

十八、实验室设立单位如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或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并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

十九、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实验室设立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迅速判断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实验室人员安全,控制病原微生物扩散,尽可能将事件危害性降到最低。

二十、各实验室要建立生物安全自查报告制度,每周至少自查一次生物安全隐患,要求详细记录,并报单位主管领导。

各实验室设立单位须至少每月检查一次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并将隐患情况和整改结果应及时向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在**“**”期间,以市为单位实行日报制度。

第7篇: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破窗”理论 软环境 科学

一、阐述“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的,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 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作用。实验室的软环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如思想观念、制度、管理、服务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二、护理学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的意义

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其工作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怀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护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认识人、理解人和关心人。许多研究证明,人文素质已成为护士职业素质的底蕴。护理学实验室是护生学习护理技能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中,“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1]:一个整洁有序,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团结和谐的实验室环境,能使工作人员和参与实验的学生心情舒畅,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保持和爱护实验环境。相反,如果实验室管理混乱,有章不循,仪器设备无序摆放,实验物品随意丢弃,在这样的环境中,护生就容易产生“你乱我也乱,你不管我也不管”的从众心理,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影响学习效果,而且不利于护生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在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中以“破窗”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规范化建设。

三、“破窗”理论在护理学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破窗”理论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对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实验室建设中着眼点于细节之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维护和谐实验教学环境的基础,由于实验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教学环境复杂,学生自主意识强,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需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2]。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借鉴兄弟院校实验室管理经验,我们在学校实验室管理规章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实验课程管理制度。各项制度简明扼要,挂在实验室显著位置,让实验室每位工作人员和进入到实验室的学生都理解熟知。

2.营造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

护理是一项科学与技术、行为与情感、道德与品质相互交融的职业[3],护生的责任感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专业和社会负责。实验室是培养护生职业态度和人文修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良好的文化,对老师和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在实验室建设中从内部装潢,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走廓、模拟病房、操作室等区域,全面展示护理文化。实验室墙壁上张贴南丁格尔画像、名人名言、与护理有关的图片和护理操作流程,上课时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着装整齐。护生在这样的环境学习,会受到整体美的熏陶,并对护生的职业素养和角色适应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是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谐的环境需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和谐实验教学环境构建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我们注重教师的自我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文化专业素养,互相扶持,建立和谐的教学团队,这样不仅会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在指导实验中要表现出充分的耐心,尤其是应多关心性格内向和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多与其交流及指导,提高其自信心。实验室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4.在实验室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对于护生来讲,大部分护理操作项目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达到孰能生巧的程度,因此护理实验室需要在课外时间开放,为学生操作练习提供方便。课时外开放常常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此时教师一般情况不可能到岗,因此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实验室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盲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考虑到了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首先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设立组长和总负责人,实验老师根据每班的具体情况排班,每班按计划分小组轮流进行课后练习,组与组之间要进行实验物品的交接。实验室建有开放时间学生签到本,每个进入到实验室练习的学生都要签名,组长掌握学生练习的总体情况,教师通过签到本可以了解学生课外练习出勤情况。同时,我们在大二、大三班级的家庭困难的学生中,挑选责任心强的学生到实验室参与勤工俭学工作,使他们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充分发挥作用。在没有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内多媒体网络系统和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回放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助于保障实验室开放期间学生的学习。在教师不在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不仅保证了实验室物品和环境的安全,有利于实验室管理且有助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要素,而且相互影响[3],软环境的建设需要从细节入手,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无论是实验室管理还是实验教学质量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室安全卫生状况已经成为常态,在有关部门各级各类检查中得到好评。

参考文献:

[1]刘丽华.“破窗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13);1696.

[2]燕艳,朱磊.破窗理论构建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的探讨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143-145.

[3]吴之明,秦海宏,钟丽丽.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8-10.

第8篇: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水利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是国家和部门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高水平的水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水利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水利中心工作,针对水利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增强水利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提高水利科技水平。

第四条实验室主要依托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水利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建设,鼓励与高校等联合建设。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五条部科技主管司局是实验室的归口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相关政策办法,对实验室的布局、规模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组织实验室认定和考核评估,多渠道争取项目和经费支持实验室建设。

第六条依托单位是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组建实验室领导班子,提供后勤保障以及经费等配套条件,组织年度考核,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第七条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六十岁,任期为五年。

第八条依托单位聘请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

第三章认定程序

第九条实验室建设按照“自愿申请、专家评议、择优认定、动态管理”的原则,成熟一个,认定一个。

第十条实验室认定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方向和意义、条件建设情况、任务承担及完成情况、成果水平、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开放程度和管理水平等。

第十一条部组织制订《水利部重点实验室认定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部分。认定指标体系、计分规则和实验室认定申请书格式另行制订。

第十二条申请实验室认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符合水利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特色鲜明,能满足当前水利科技工作的实际需求。

(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具备承担和完成国家和部(省)级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

(三)有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创新思维活跃的学术带头人和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科研队伍,有良好的硕士、博士点支撑或培养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能力。

(四)具有较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管理先进,开放使用,资源共享。

(五)依托单位能为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及相应经费支持等配套条件。

第十三条符合以上基本条件的实验室,由依托单位填报实验室认定申请书报部。部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资格审查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经部机构管理部门认可后报部审定,认定结果。

第四章运行管理

第十四条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少量固定人员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按实验室所设学科严格控制编制。其他研究人员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争取到课题的实际情况作为流动编制聘任。实验室应注意稳定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

第十五条实验室要创造条件,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要加大开放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

第十六条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重视和加强管理。注重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提高使用效率,专管共用。要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

第十七条实验室应多渠道筹集运行经费,加强科研设施和科研条件建设。

第十八条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依托单位每年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报部备案。部每两年对其运行情况及绩效进行评估。评估为优秀的实验室,择优推荐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对评估成绩差、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责成限期改进,直至撤消。

第十九条对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实验室,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办法管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实验室统一命名为“水利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KeyLaboratoryofxxxoftheMinistryofWaterResources(依托单位)”

第9篇: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实验室 档案建设 规范化管理

一、引言

实验室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场所,一般实验室内存有较多的档案资料,其反映了实验室以往研究的情况,是教师、学生、研究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与学习时保存下来的经验总结。因此,实验室档案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实验室档案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二、实验室档案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相互作用

实验工作档案指的是在进行实验室内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所形成的资料文件,其中包括图表文件、影像资料等。[1]为了便于实验室档案资料的查询,提高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十分必要,以便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等工作。

(一)实验室档案与实验室教学的关系

以前的实验教学工作过于随意,实验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实验室的资料存档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档案能够检验教学的实际效果,督促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二)实验室档案与队伍建设的关系

实验队伍关系到实验工作的质量,对提升实验室队伍的素质十分重要。通过档案建设,能够使人员在工作中、业务水平以及科研中提供有效的依据,让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为今后的工作起到督促作用。

(三)实验室档案与发展规划建设的关系

实验室档案还有助于推动实验室规划发展,根据档案内容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规划发展建设目标,为学校基础建设提供有效建议。

三、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有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培训就进行实验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在工作中不能科学规范地收集与整理档案,影响档案管理的效果。

(二)实验室档案管理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

在实验室的档案管理中,没有制定详细的制度,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无法对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理论指导。

(三)档案管理的方法落后

当前有的高校的档案管理方式还采用传统的手段,主要以手动的方式展开档案管理工作。当前是信息化时代,对于电子文件的资料逐渐增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式。因此,做好档案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是提高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资金投入不够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有的高校或者单位在这方面的投资还不够,其中包括备份管理文件服务器、高速扫描仪等。大力投入建设资金,能够保证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质量。

四、提高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一)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履行工作职责

首先,要增强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2]另外,还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二)建立健全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要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明确实验室档案工作任务十分重要。学校要加强档案建设,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各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并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到位,以此推动实验室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信息设备不断出现,其中包括电子文件、多媒体技术等。因此,改革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十分必要。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以往的纸质文件转为电子文件,增强信息采集、传输等功能,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四)提高实验室档案工作的必要环境与设施

在实验经费中应划拨一定数额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室档案建设,完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购置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比如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等,为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质量提供物质保障。

(五)开发实验室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提高实验室档案的技术效用与管理效率,采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实施各类资料的数字化管理。[3]可以利用计算机等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管理,便于档案的储存、管理与查询,有效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

(六)落实多级管理体制

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开展多级管理,首先要制定有效的运行机制,将实验室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分布与档案管理相关的人员,实施统一管理、分工合作的方式,有效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质量。

五、结语

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工作职责。[4]然而,当前实验室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实验室档案管理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的方法落后等。因此,提高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十分重要,首先要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与责任感;根据实验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改善实验室档案工作的环境与设施;开发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落实多级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

(作者单位为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瞿翠玲,堵锡华,岳玮.高校实验室工作档案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研究[J].广东化工,2014(20):175+177.

[2] 郭梦鸥,黄金莲,马细珍.试论高校实验室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突破口[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 (0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