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医学的发展,实验室管理也是近几年来检验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无论是执行《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 15189、GB/T 22576)还是《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共同的目标是在医学实验室全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质量管理[1]。这标志着中国检验医学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检验医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通过了ISO 15189实验室认可,但是对于基层医院实验室无论从硬件和软件要达到如此要求显得有些困难[2]。笔者以为,检验目的是在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为临床或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报告。医院核心制度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程管理,同样检验核心制度是从采集标本到发出报告的全程管理。对于基层医院的实验室虽达不到ISO 15189实验室认可的要求,至少应建立并执行基本的检验核心制度,达到“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

1生物安全制度

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实验室应对进入工作岗位的每一名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工程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消毒管理、废物处理、职业暴露紧急处理方案等,并签订实验室工作自愿书,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强化训练。

2标本管理制度

检验科的工作主体就是每一个标本,所以一个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工作的前提。一个不合格的标本,即使再准确的仪器、技术再高的检验人员也不可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所以对临床采集标本的培训、标本验收、标本分离、保存等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标本是一个好的检验产品的“原材料”。

3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检验的生命,从每一个检验系统的校准到每一个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都要进行科学、认真的完成,而不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一个准确的检验系统是一个准确检验结果的必备条件。

转贴于

4危急报告制度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检验危急报告项目和报告范围。在检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发现一些危急病人生命的检验指标,每一个检验工作者都应有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随时报告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危急值,保证临床治疗。

5与临床沟通制度

检验质量的反馈,需要临床医生的配合与沟通。检验科每天要发出许多项目的报告单,发生误差的概率再小也在所难免,报告发出后,结果是否与临床相符,只能通过临床医生的反馈才能知道,如果医生发现某项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差太远,可通知检验科进行复查,并给予复查证实后的可靠结果。如有错误,立即纠正。如复查结果仍与原结果一样,与临床预期相差太大,可能是病情又有新的变化,这一反馈机制必须要由临床医师及时与检验科配合、沟通,才能保证临床诊断的效果。为此检验人员应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与临床医师多沟通交流, 临床医师也应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以后检验医学的发展方向是检验人员不仅要会检测技术, 还要会分析结果, 对临床或病人要提供咨询服务。

6报告管理制度

检验报告应该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切忌涂改、伪造检验报告。对于报告复核过程中,需要修改的地方,不能涂抹,而应该将错误的内容用横线删除,保留字迹清晰可辨,再将正确的内容书写在旁边。内容上,检验报告的描述应该力求科学、客观、严谨,最好注明“仅对所检测的标本负责”。对于所检测的结果都要逐一认真核对、登记,以便在报告单发生丢失时,能及时给予补报。

检验科在实验室管理上有其特殊性、独立性和专业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管实验室大小,只有靠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的落实,依靠优秀的检验质量和忠诚的热情服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提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只有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先导的思想认识,正确处理质量、速度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将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2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前瞻性理念 临床护理教学 安全管理

在大多数医疗机构内,很多错误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护理管理的方式存在瑕疵。目前我国现行的护理管理方式仍为强制性的,即大多数是非自愿性。对此情况,我院护理部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从2010年开始将前瞻性理念应用到临床教学护理安全管理中,在临床实践中确保了护理安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2月随机抽取在我院实习的护士257人,男20人,年龄18~23岁,女237人,年龄17~25岁。本科198人,实习时间26~45周;专科59人,实习时间28~42周。

方法:①前瞻性分析与评估:通过护理学生及教学质量监控反馈,问题主要包括2点:a护理学生轮转科室结束时对每个轮状科室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总带教及单独带教老师的教学安全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常见问题包括教学方法陈旧、热情不高、师生间沟通不足、实践机会少等;b护理部定期对各临床科室教学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进行监控并评估,一般每个月1次,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完成教学计划、带教责任心以及学生操作是否规范等。②通过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a医院:在临床区域设立专门护理安全管理示教室,临床往往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院示教的不满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可采用岗前培训的方式对护理学生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医院内的角色,深入了解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知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熟练进行临床操作,使护理学生懂得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b科室:护理学生在科室内应落实专业知识过硬、护理经验丰富总带教及专门带教老师人选,并对护理安全管理教学工作严格按照教学要求控制教学质量。

满意度及应用安全评价:①满意度评估:采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院实习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教学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各方面。本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发放问卷257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98.05%),其中满分3分:0分:差,1分:尚可,2分:良,3分:优。②应用安全评价:在前瞻性理念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前后,护理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数据采取X2检验,当P

结 果

满意度评估结果:对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学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257名护理学生的满意度分别为医院>95%、科室>96%、带教老师>98%。

应用安全评估:统计结果显示,在前瞻性理念应用前后,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方面改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前瞻性教学组织管理。本院住院量及护士数量近年来呈增加趋势,导致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教学工作量加大,需改善原有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教学实习计划和教学任务,加强监督及抽查力度,定期举办培训课程及经验交流会议,总结其所在科室的带教经验教训,并且对科室护士进行教学质控和评估等,将前瞻性理念贯彻到临床教学中,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把临床教学任务做到无缝隙。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创造舒适带教环境。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临床技术水平及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临床护理的安全与否的综合反映[1]。据文献报道[2],实习护士的护理安全方面的意识普遍缺乏,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能力较差,临床中缺乏沟通技巧,操作规程不规范,可通过以下措施改善这种情况:①加强安全前瞻性教育,落实总带教及带教老师人选,加强护士经验及知识沟通,共同营造学习氛围;②加强法律学习,提升护士自身素质,明确护士职责,了解自身服务对象,预防隐患,发现隐患及时控制,确保护理安全。

丰富临床教学内容,弥补学校课程设置不足。我国现有基本护理教材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而且前瞻性教育推广力度不足[3]。应将前瞻性理念应用于护生岗前培训中是十分必要的,也可增加到院级和科级业务讲座中,并且要在平日示教中,教会实习护士识别风险的方法策略,弥补因课程设置不足出现的失误。

规范临床操作行为,严格把关风险环节。由于临床工作量大、压力较大,而且新护士经验不足,操作不够熟练,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差错。据文献报道,护理差错原因排名第二位是缺乏前瞻性理念[4],可采取以下措施规范护理操作,保证护理安全:临床实习前2~4周,统一安排护生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掌握及了解程度,把前瞻性理念贯穿始终;在临床实习阶段,带教老师在坚持“放手不放眼”原则及考虑患者一般情况条件下,提供护生实践机会,严格控制实践操作风险,对护生及患者负责[5]。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在临床教学中非常重要。改善预防措施,确保临床护理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并清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的临床环境。通过加强对前瞻性理念的应用以来,我院未发生一件因实习护士失误导致的医疗纠纷及事故。在临床教学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前瞻性理念,不仅可以树立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推进适应护理工作的新要求,还可促使护理安全管理贯穿于临床教学工作的从始到终,增强临床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符坤秀.临床教学中护理安全问题与防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5(6):33-34.

2 韦金美.风险管理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思路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4(9):71-72.

3 Helen H,李明子.护理与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1(1):21-23.

第3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输血科的建设;安全输血管理;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b)-127-02

输血是医院救治患者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上进行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输血科是负责临床诊治过程中用血的计划申报,和储存血液,以及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并全面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1]。根据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全国各医院相继设置了独立的输血科。安全输血是输血科首先要达到的基本标准,由于血液所具有的特殊性,可能由于微小的差错造成严重的输血事故,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对输血科的建设和安全输血管理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探讨,现汇报如下:

1 输血科的建设

1.1依法规建设

输血科的建设应严格依法进行综合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和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基础建设、管理和操作。杜绝任何违反法律和法规行为。

1.2输血科的规模建设

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才有能力保证血液质量。设置专门的病区与其他感染性或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科室相隔开。设置标准化专一采供血内外室、血型参比室、净化分离室、血清检验室、储血发血室、艾滋病实验室、血液及其制品质量控制室。医疗仪器设备配置: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血浆专用融化箱,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大容量高速低温离心机,大型储血冰箱,超低温(-85℃)冰箱,F-820血球计数仪,Plus1cs-3000 血细胞分离机,量子化血液处理器,全自动高频热合机,电子采血称量仪,细胞培养箱。

1.3建立高素质医护人员队伍

目前很多医院的输血科医疗人员存在业务素质低下现象,随着输血医学的飞速发展,输血医学已经发展成为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科学,掌握现代输血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成分输血知识,输血科将直接参与临床科室疑难问题讨论,会诊, 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等方面工作。应该分批对输血科工作人员和医院输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是做好输血科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按照医院分级管理要求[2],一级医院年用血量在500 000 ml左右则应配备2~3人。二级医院年用血量在1 000 000 ml左右,应配备6~8人,三级医院年用血量在2 000 000 ml左右,应配备8~12人。

2 输血科的规范化管理

临床安全输血已成为输血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应该进行输血科的规范化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健全管理组织

建立临床输血委员监督指导机制,应由医院业务院长、医务科、输血科、血液科、检验科主任成立核心组织,直接监督、指导临床用血,加大管理力度。

2.2健全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使资源优化组合,合理分配,充分保证管理工作高效、合理、有序运行,各室、各岗位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相互合作,使职工在工作中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可以充分避免不必要的冒险和相互推诿现象,能够积极促进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和规范性[3]。应建立血液入库制度、输血试验室工作制度、输血检验报告发放制度、交叉配血制度、血液出库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输血文书管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业务培训考核制度等。

2.3加强工作人员法规和业务学习

对工作人员进行积极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4]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可使医护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与输血有关知识的学习,明确每个人员应承担的输血质量责任,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相关要求进行细致工作,保证输血科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2.4血液质量的管理

血液进行冷链保存是保障血液质量的关键[5],对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制度应明确规定,详细记录血液信息,有利于查找和追踪。血液贮存应按血型进行分别存放,挂立在冷藏冰箱内,随时进行查看血液外观变化,对血库内贮存血应以采血日期先入先发,避免血液存放过久或时间过长过期报废,血液到临床科室后尽快输用,以避免在室温内长时间放置引起血液变质。

2.5安全输血中配血、发血的质量管理

配血、发血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每发出一袋血都要按SOP 进行严格细致的外观检查;血型鉴定必须严格进行ABO正反定型,Rh(D)定型[6]。临床上受血者和献血者以前鉴定的血型只能作为参考,仍要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必须进行盐水和不完全抗体交叉试验,并进行双审、双签制。

2.6微机化管理

输血科实施微机自动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杜绝人为造成的差错,可以使各项登记更加规范化、自动化、制度化,数据更加准确,查询更方便,并可以同时与中心血站进行联网,能够充分了解血液库存[7]。

总之,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输血科的重要性,加强基础设备的投入,完善相关仪器的构建,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加大法规的学习,健全输血科管理队伍,全面合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流程,全面掌控血液的质量,对血液的细致管理会使输血科的建设和安全输血达到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梁文华,黄宗清,刘晓伟,等.协助医院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0):51.

[2]高国静.输血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1-421.

[3]林拥华,陈晓军.医院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作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5):16-17.

[4]刘振北,刘凯.22家医院输血科(血库)现状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6)148.

[5]杨立华.输血科防范输血纠纷措施探讨[J].中国临床实验室,2002,14(3):126.

[6]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

第4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98-01

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较少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较少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检验科室也包括不同的分工,有的分工需要与临床医师沟通。就以检验科技师的工作职责来说,他们不仅负责所用专业仪器设备的调试、鉴定、操作、建档和维修保养,更是需要负责血液质量检查和储备工作,参加发血、实验检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成分制备。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与临床医师沟通,具体了解血型等相关问题。有这样一些状况,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总是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检验技术的步伐,而临床医师并不愿积极去尝试,在某种程度上就容易导致不良的医疗合作关系的产生,从而容易出现医疗缺陷并引发医疗事故发生。

1.2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执行力差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执行力差是存在的关键问题。很多医院的检验科都设置了相关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些机制对于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临床医学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运行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制度规定的内容,严格最终质量管理制度。比如,在相关技术人员负责对血液及成分的化验检查等各项技术进行检查和监督的过程时,需要精确记下相关的记录,但是个别技术人员在数据记录过程中存在着误差。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制度明确规定,所有人员需要穿上工作装,但是有个别人员不对自己进行规范,而直接进入实验室。

1.3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考核较少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考核较少是存在的重要问题。技术质量管理的考核工作开展得好,能够督促工作人员做好质量管理。但是实际上,其更关注的是检验技术,很少会开展这方面的考核。另外,目前临床医学技术质量管理考核制度也不完善,质量管理的考核结果不与技术人员的奖金、职称等挂钩,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2 解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是解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检验科的工作与临床科室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和其他临床科室的沟通,熟悉不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进一步积累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检验科的重要工作就是为临床一线医生提供里相关的检验数据,能够进一步为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研究等提供参考[1]。

2.2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的执行力

一般来说,检验科需要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技术质量保证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检验科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管理小组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检验人员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控,确保检验工作标准化、流程化、质量化。比如,对于仪器的设备和维护就要严格按照制度来做,在使用仪器前,对仪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不出现问题。在仪器使命之后,对仪器进行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值尽量降到最低。

2.3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能督促检验科工作人员做好工作,最好是将考核的结果与其待遇、职称等挂钩,真正让他们能够重视质量管理,并全身心投入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检验科的具体管理,不定期地对检验科人员进行检验技术质量的考核和监督。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到整个检验过程中检验技术质量的考核[2]。

2.4 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

2.4.1 加强制度管理是对检验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最基本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和科室安全管理等制度,保证内部管理有章可循,并在工作中经常督查,确保落实,赏罚分明,以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

2.4.2 对检验室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培训;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组织学习与技术培训;有计划地派送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和学习,介绍国内、外医学检验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使检验室技术人员有更高的目标,推动检验工作跃上新台阶。

2.5 检验报告的管理

2.5.1 利用计算机查询系统可进行检验结果的动态分析,观察患者在某时间段内相同项目多次检测的结果,有利于临床医师分析检验结果与病情的关系,有利于检验技术人员进行检验结果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在发出报告单前,参考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的动态变化情况,确认报告正确后发出报告单。

2.5.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方法学改进,对于不甚清楚的检验项目数据通过计算机查询可及时了解检验项目的正常值或参考值。在家中可通过上网登录医院、检验科室的网站随时查询某些检验的相关信息。

2.5.3 某些检验结果常受到所服用药物的影响,检验室可与患者的病历纪录包括患者的全部用药史进行联网,检验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标记可能受到药物影响的病例,以便更好地解释其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出合理化建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的重要工作,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培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的执行力及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等方面进行介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做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检验科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第5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医院或(和)研究院的实验室管理也是一门学问。现结合我院中医临床与科研实验室的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管理体会。

1 制度与管理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实验室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要管理好科室和发展业务,就必须采取和执行合理的管理措施与规章制度。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生化实验室、免疫微生物实验室、血液体液实验室等各室的规章制度;制定了从科主任、主任检验师到技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职责;制定了仪器管理、安全管理、纪律考勤、奖金分配、优质服务措施等各种规章制度与措施几十条。

当然,规章制度不是用来装饰门面的,有了制度就必须认真执行。制度目前人人平等,科(室)主任也不能例外,而且要带头认真执行。执行制度成功与否领导是关键。执行制度要奖罚分明,不怕得罪人,也不怕委屈自己,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论事不论人。执行制度贵在坚持,长期坚持形成习惯,习惯久了形成自然,自然而然以后人人就会自觉遵守。

科学规范的管理督促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职业道德。规章制度紧紧围绕着“一切为了患者与临床,服务于患者与临床” 这一宗旨。我科(室)具有特色的十条优质服务措施,如函寄检验报告、上门服务、传真网络咨询服务等,一直坚持多年至今不懈,受到许多患者和亲属和好评,也先后分别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和《现代工人报》的报道赞扬。

2 实验室建设促进业务发展

实验室业务建设包括不断引进和开展新实验、新技术。作为中医单位的临床实验室,不但要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而且还要不断创新,创出自己的特色,也要有超越临床的勇气。实验室一方面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发展和提高自己,另一方面要不断引进人才和外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同时,也要跟上科学规范的管理。近年来,我科(室)先后派出6人学习和进修,在读专升本4人,研究生毕业1人,大学毕业和中高级职称者占全科人数的80%以上。在仪器设备方面,我们先后引进和添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血液分析仪3台,以及基因扩增仪、尿沉渣流式细胞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编写并实施了实验方法和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开展了临床生化、免疫、细菌、血液、分子生物检测等一百多项检测项目,经济创收大幅增长,业务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连续多年获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常规化学质评优秀。

3 管理促进科研工作

第6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6S管理 标本 条码 信息系统 全程跟踪 检验回报时间

6S精益化管理作为提升检验科现代化管理能力的科学方法,对培育检验科人员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职业素养、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环境、理顺实验室秩序、提升对外形象,并保证职业安全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1]。6S管理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6项内容,即通过现场有效的管理和方法,管理者制定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流程,保持工作场所整洁有序,提升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保证安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院门诊流量逐年增加,检验科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直线上升。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树立实验室和医院的良好信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势在必行[2]。随着高科技技术和基础医学在检验医学的不断拓展,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检验科的质量与服务也因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及不断改革的医疗制度受到了更高要求的挑战。

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分析前质量控制,标本的管理是其控制的重点,即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等环节,加强此环节的管理,保证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及时的检验结果。

政策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15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患者准备、标本接收、标本运送等标准操作规程。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完整的检验回报时间控制、标本交接规范及标本采集运输指南等相关制度。

评审标准: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交接规范、检验回报时间控制等相关制度。

评审要点[C]:(1)对临床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2)对标本能全程跟踪,明确可查检验结果回报时间。(3)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可方便获取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该指南由实验室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与护理部共同制订。(4)实验室有明确的标本接收和拒收标准与流程,保留接收和拒收记录。(5)专人负责标本处理和保存,有标本废弃记录,24 h监控储存标本冰箱温度。

支撑材料:(1)检验科、护理部、感染办对临床相关人员的标本采集运输管理制度进行检查;(2)2018年临床临检验手册及发放记录表;(3)检验科标本接收拒收标准;(4)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和流程;(5)标本接收记录;(6)检验科验收标本不合格记录;(7)检验结果回报时间;(8)检验科标本全程跟踪记录(含交接、接收、结果回报);(9)检验科标本的分离、储存和运送程序;(10)检验科标本保存处理记录(部分,其余在各组);..(1.1)检验科标本储存冰箱温度24 h监控记录(部分,其余在各组);..(1.2)2018年检验科对护理人员培训记录(含通知、课件、签名)。

[B]符合“C”,并且根据监管情况,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有监管流程与记录。

支撑材料:(1)实验室标本采集监管流程;(2)检验科、护理部、感染办对临床相关人员的标本采集运输监管记录表;(3)监管汇总分析及持续改进记录。

[A]符合“B”,并且标本交接记录完整,标本保存符合规范;标本采集、运送规范,标本合格率≥95%。

支撑材料:(1)费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检验前质量评价指标总结、分析与持续改进;(2)标本交接记录完整,标本保存符合规范(同C6~C12)。

管理现状包括:(1)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送标本,标本容易遗失,送检不及时,无码标本送检等;(2)一管血液对应多个专业组的条码,容易漏项,标本不足;(3)标本不能全程跟踪;(4)因记录缺失,中间环节无法监控,标本问题无法追溯;(5)标本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不确切;(6)标本采集不规范,血培养阳性率低。

实施措施包括:(1)预期目标;(2)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实验室有明确的标本接收、拒收标准与流程,并保留记录;(3)对标本能全程跟踪,标本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准确可查,时限符合率≥90%;(4)优化接收流程,改善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丢失,无条码标本送检等不规范现象;(5)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临床科室与患者满意度≥90%,使科室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评审标准: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评审要点[C]:(1)明确规定“特殊项目”清单,原则上特殊项目的检测不应超过2周,提供预约检测。(2)定期对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进行评估。(3)国家或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应严格遵守,检验报告时限应明确制定。

支撑材料:(1)检验科特殊检验项目清单及报告时限;(2)检验科特殊项目预约及报告发放时间;(3)检验科检验报告时限清单;(4)检验科急诊检验项目报告时限一览表;(5)检验科检验报告时间评估表。

[B]符合“C”,并且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临检常规项目≤30 min出报告;时限符合率≥90%。

支撑材料:(1)检验科检验报告时限清单;(2)检验科结果报告时间统计、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

[A]符合“B”,并对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有成效。

支撑材料:检验科结果报告时间统计、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同B-2)。

改善措施整理:(1)对标学习: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找出科室标本管理存在的不足。(2)修订制度:结合实际及相关标准,找出原有制度存在的缺陷与不足。(3)梳理流程:针对目前已有的工作流程,找出不足环节。

沟通:检验科积极与信息科、护理部、门诊部沟通,病房采集的标本由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运送改为由病员服务中心统一配送,以防标本丢失;自动化管理系统优化实验室检验流程,杜绝人工差错的发生,在检验前流程、信息数字化发展和医院管理方面,均实现了高效、准确、安全、自动化和智能化。

整顿:一个条码对应一个标本。(1)条码整合:一个条码对应一管血液,防止漏项和标本不足。实行条码捆绑,同一专业组的报告单进行分组,实现一个条码只需一管血液标本。(2)科室内部沟通。(3)配送中心人员将标本送达检验科窗口先核对数目,不合格标本拒收,签字并扫码上机,自动显示接收时间。(4)交接时特别交接急诊标本,急诊项目及时上机、及时检验、及时报告,以保证时限的符合率。

清洁:(1)清理清洁标本存放台面,试管架摆放有序。(2)杜绝一管血液粘贴多个条码,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退回科室,不合格标本当场拒收。(3)门诊末梢采血的条码粘贴在A4纸上,防止条码到处乱丢乱放。(4)擦拭物表,防止交叉感染,确保生物安全。(5)维护保养仪器,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且能延长仪器寿命。

培训:实现标本唯一标示,即一管血液标本对应一条码,并就标本的采集、运输规范及注意事项,条码的整合粘贴方法,标本接收、打包等对全院护理人员及配送中心人员进行培训。

素养:随着条形码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医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管理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成为信息化管理,转变或再造了实验室的操作方式和业务流程。检验标本周转时间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检验流程中的各时间节点,建立适用于临床需求的标本流程监控程序,实现对流程中关键节点的实时动态信息化监控,可以有效缩短检验标本周转时间,提高报告及时率,从而避免临床投诉。(1)信息系统自动建立标本采集时间(护理人员采集标本时使用医信平台扫描患者腕带及条码),采集后的标本护理人员和配送人员进行交接。(2)标本接收时间(标本送达检验科,检验人员扫码接收产生),标本进行分检,不合格标本当场拒收,完成配送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交接。(3)标本上机时间(各专业组扫码上机),检验时间明确可查,实现标本的全程跟踪。(4)安全:配备多个标本接收框和标本运输箱,标本接收后进行分检,明确标识专业组,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5)购买PDA扫码器,完成标本的接收,标本全程跟踪,时间明确可查。

网络技术和检验科内部管理平台为信息的传递、反馈和处理提供了便利有效的条件,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临床检验科决策制定与实施的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

改善成效主要成效:(1)实现标本唯一标示,标本全程跟踪可追溯;(2)科室与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3)保证检验时限符合率;(4)科室环境整洁有序,桌面条码乱放的现象已不存在;(5)科室形象、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6)规范并优化科室制度与流程。

不足之处:对于6S管理理解不透彻,认识不到位,内容较局限。

改进方向:继续学习6S管理相关知识,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做到时时处处,持之以恒,由内到外,由人到物,由软件到硬件,由理论到实践,由制度到流程完整的6S管理体系。

医学检验科标本闭环管理具体内容:(1)执行医嘱,打印标本条码;(2)项目试管一对一,进行标本贴码;(3)住院患者标本接收;(4)进行标本分类;(5)标本上机;(6)标本检验;(7)标本结果审核;(8)标本分类、存储。

推广价值检验科在各科室的积极配合下,优化了条码整合、标本配送、接收等流程,实现标本的全程跟踪,检验回报时间明确可查,检验时限符合率≥90%,使工作场所整洁有序,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水平,临床科室与患者满意度≥90%。

但6S管理取得的成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将其做为一种组织文化,应持之以恒执行,这对于6S管理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全科全员均需参与到6S的管理需中,只要在这项活动中每个人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进去,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7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临床医学检验与疾控中心其他类别的检验工作不同。理化、微生物检验所面对的检验样品为食品、水质、化妆品等产品,所进行的检验为依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的产品检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所面对的是矿山、工厂、企业的厂房、机械等,所进行的检验为依靠仪器采集、监测操作现场的职业危害因素。而临床医学检验所面对的检验对象均为人 - 从业人员、病人及健康人群,所进行的检验为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生化、免疫、细菌、病原等检验,故而,疾控中心对所进行的临床医学检验更应谨慎。

1.1 因过去临床医学检验在疾控中心承担的检验工作中所占份额较小,故而检验人员相对较少。近几年由于卫生事业改革的开展,疾控中心的工作重心转向防病工作,临床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慢慢开始进入疾控系统工作,检验、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

1.2 已经在疾控系统进行了很多年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工作,仅包含了中心的微生物、理化检验,按照计划定期参加能力验证考核工作。传染病病原学检验、性病、艾滋病、结核病检验每年参加卫生部的盲样考核,麻疹、风疹病毒免疫学检验每年参加省级的考试、考核工作,其余的临床医学检验现均未纳入认证考核工作。

1.3由于基层疾控中心的临床医学检验不像医院那样,检验项目全而广,仅进行与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工作相关的医学检验。成本核算、检验项目的局限性等使得大多数疾控中心未如医院般大量购置现代化的全自动血液分析、生化分析、血气分析、免疫分析等大型仪器设备,仅有卫生部配发专用仪器、半自动老式仪器,或借助试剂盒进行手工检测,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1.4质量管理未全面规范开展,参加卫生部、上级主管部门考核项目时能按考核要求进行质控,而未参加考核的检验项目基本上仅按成品试剂盒要求进行盒内阴、阳性对照试验,无外部质控对照,无相应的质量控制规范文件、方法等。

2 基层疾控中心临床检验管理模式探索

现今的医疗环境要求实验室的工作应具有有效性、准确性、时效性、经济型和安全性,而实验室的检验项目、检验技术、分析仪器、实验人员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1建立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实验室管理文件,定期审核和修订以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完善。

2.1.1依据 ISO15189: 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国际标准,对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完善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积极准备参加 ISO15189 实验室认可。

2.1.2结合基层疾控中心的工作实际,尽可能的将ISO15189 实验室认可纳入现在疾控系统广泛开展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之中,以节约有限的人力、物力,减少浪费。

2.2积极参加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同时完善实验室室内质控,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对实验室从分析前、分析中到分析后的全面质量控制。

2.3在人体健康的评估中,临床实验室是不可缺少的部门。如高血脂、高血糖、HBsAg 携带者等往往可早期发现。

2.4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别是一些传染病流行时的诊断工作也离不开临床实验室的检验。2003 年 SARS暴发流行时的诊治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

2.4.1基层疾控中心的临检实验室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流感、手足口病、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现在依然是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危险因素,因而临检实验室工作在疾控系统应得到充分关注。

2.4.2人群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后对传染病的防治情况如何,接种效果评价是近年来亟待开展的一项工作,疾控中心的临检实验室应尽快开展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滴度检测工作。

2.5资源是实现实验室工作目标的基础,没有资源作为保证,任何形式的组织目标都会成为空中楼阁。如实验室的检验周转时间工作目标非常明确,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没有自动化的仪器、设备,就不可能满足医师尽快返回报告的要求; 如果没有既了解实验技术,又熟知临床、预防医学的检验技师,就不可能达到对预防、治疗提供咨询服务的检验工作目标。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就无法开展相关的检测项目; 没有人、财、物等资源保证,实验室就失去了实现其工作目标的基础。

2.6实验室生物安全,是近几年被频繁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不会忘记 2004 年实验室 SARS 感染事件的深刻历史教训。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标本接种、涂片、染色、镜检、培养、鉴定、生化、药敏、血清分型等不同试验操作时都会暴露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危害因子中,而且无法判断标本中所带的致病微生物种类,所以更应牢固树立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逐渐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实验室安全氛围。

第8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检验科管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068-02

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在自动化检测技术日益完善并飞速发展的今天,检测项目不断增多,临床检验结果越来越成为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能否实现科学管理,保证检验质量,得到患者的信赖认可已成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问题。

1 以人为本,检验人员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1.1 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前检验科人员的服务意识局限,仅仅满足于“你给标本,我做检测”等简单重复的工作,单一的服务手段,刻板的服务形象,老套的服务措施,对服务对象的心理感受不到位,对服务对象的重视程度不到位,总以为和患者接触也就是短暂的那么“一会儿”,不需要太深奥的服务理念。但是在新的医疗形势下,检验人员要更新服务理念,尤其是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患者需要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检验科人员应真正做到把患者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患者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患者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全新的服务理念带给患者全新的感受。例如,本科室在标本采集前为患者提供项目宣传资料及注意事项。并优化了休息环境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1.2 以人为本的质控管理。

检验工作要求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毋庸置疑人是主要的因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把制定各种文件的基础放在各具体专业实验室,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各项管理文件和实施细则,并涵盖检验前、中、后的全部过程。例如,确立质量目标,制定操作手册,建立质控记录、差错登记制度,使质量管理有章可循,让各岗位人员把质量控制当成工作的一部分。除了开展常规室内质控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实事求是地参加室间质评,回顾性了解实验室控制系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外,检验科需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每个月召开例会,定期检查,分析各室内及室间质量评定情况,查找失控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保证每一步工作都在质量控制范围内。

1.3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整体业务素质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每年都有新的技术和成果出现,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加强知识和实践的更新,要不断的进行理论到实践的学习。不断地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业务,也要加强其他如外语、计算机操作与网络技术、临床医学、生物安全等知识的培训。科室负责人必须把重点放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加强科室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注重人员培训,鼓励科室人员参加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管理、检验进展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议、短期培训、医院进修等,以改进并提高工作效率。

1.4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在医疗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作为检验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卫生行政法规,遵守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只有学法、知法、懂法,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采集合格的检测标本

检验科人员向临床介绍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标本采集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减少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介绍本科室的专业骨干的特长,实行内部营销。及时了解临床需要开展的新项目和新技术。学习临床知识,参与查房,对临床提供咨询服务,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水平。耐心听取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收集信息科室集中讨论,提出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并将方案反馈临床各科监督实施,进行满意度评价。在工作中做到定期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对有疑问的结果及时作出解释和答复。

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前的质控,如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查对等实验前诸多环节,都可能对标本质量造成影响。例如。在输液的同侧肢体进行采血,若输液内含有葡萄糖、生理盐水等,那么葡萄糖、离子的检测结果无法合理解释,甚至可以误导临床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要向医生和护士做好相关的宣教工作,不但要求医生开出符合要求的检查单,而且要求护士在标本留取前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细心开导,努力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检验报告发出后,主动同临床联系,了解检验结果与临床的符合率,进行检验后的质量评估,收集反馈信息,对提高检验质量和改进工作有重要意义。

3 科学的管理仪器

3.1 分类管理

将检验科贵重仪器分为两大类――集中管理类和分散安放类,仪器使用采用专人负责与多人使用相结合的管理:在尚未构建LIS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将检验数据备份在网络计算机上。

对贵重仪器实行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房屋和配套设备,发挥仪器效能,控制外环境对仪器以及仪器相互之间的干扰,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减少维修经费。为充分发挥贵重仪器设备效能,提高仪器使用质量,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做好检验数据检验结果备份,确保检验数据不丢失,方便患者查询。对贵重仪器实行专人负责与多人使用相结合的办法,落实责任,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防范了责任事故。

3.2 做好预防性维护

第9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临床应用

医院在临床工作中时常会接到医技科室关于病员“危急值”的报告,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医院层面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做保障,难以保障“危急值”报告的准确、规范和及时,临床在接到报告后是否及时处理、怎样处理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同时在"危急值"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性质的医院有不同的危急值。同时,由于检验样本的分析前段并不都能由临床实验室所控制,故有时出现的"危急值"并不是患者的实际检验结果,患者并无相应危急症状,故必须灵活处理。

1 医学检验“危急值”有效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要以制度和职责的规范做为基本保障,尽量避免个人因素造成的差异性管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医院层面的“危急值”管理制度正是顺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是规范“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措施。卫生部《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第二征求意见稿)》已新增并完善了“临床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卫生部《医院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2009版)也要求医院必须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医院医疗业务主管职能部门,应该会同临床、医技科室一道,在相关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框架内,完成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工作。

1.1 做到准确及时报送检验检查结果

医技科室(临床实验室)是发现“危急值”的地方,应该对检验检查结果负责,并承担向临床通报“危急值”的责任。制度建立应指导医技科室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检验检查科室在完成“危急值”的报告后,对“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情况要专门造册登记,并明确规定必要的登记项目,以利于对“危急值”报告工作的事后监管和随访跟踪。

1.2 及时处置“危急值”报告并作好记录

临床科室在收到医技科室关于“危急值”的报告后,应当履行必要的查对措施,制度应明确规定需要查对的项目和查对的执行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不同的“危急值”项目制定程序性的应对、处理建议,规范处置行为,进一步提高处置水平和能力。另外,处置建议还应当包括复查和随访的具体要求,以证明和保障病员最终脱离生命危急状态,为“危急值”报告和处置的结束。同时要求负责查对、处置的医生在患者病历记录中作好详细记录,以此作为后续工作处理的重要依据。

1.3 规范医院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管理

明确规定医疗业务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对各科“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临床、医技科室执行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管,定期和(或)不定期开展分析总结,持续性改进“危急值”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危急值”管理制度,是规范医院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行为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措施。

2 医学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的意义

首先,增强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检验工作者对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复查,并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减少了懒散情绪,加强了检验工作者的主动性,责任心。同时通过危急值制度提高检验工作者理论水平和临床实验室的学科地位,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及时、可靠的检验信息。当出现危急值后,检验人员将结合临床诊断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审一个学习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会提高检验工作者的诊断水平扩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意识,由于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临床医生大大减少了对检验工作的抱怨。增加了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临床实验室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检验医学提到了发展。

其次,加强与护理中心的沟通:标本留取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些标本的危急值的出现,是由于标本留取过程中存在问题造成的。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检验科必须加强与护理中心的沟通,护理心中每周都会到检验中心了解上一周标本留取的质量问题,从源头解决标本质量问题。同时,临床实验室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和培训护士如何正确留取标本。增强了服务临床的意识与沟通,当出现危急值并复查无误后,检验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临床科室联系沟通,增加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了对危急值执行的监管力度,最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及时沟通使一些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求治。

总之,医学检验是医学疹断的必要依据,建立健全医学检验“危急值”制度,有效管理了检验“危急值”的处置,能更及时地对患者给予准确的抢救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贵芳.王树辉.周湘红.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年08期.

[2]柴淼,罗晓慧,郭晶,孙权业. 试论临床检验中危急值的应用[J]. 中外医疗. 2011(12) .

[3]黄海云. 检验科危急值的设立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13) .

[4]袁春雷,王冬娥,任伟,陈健峰,彭建明. 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与危急值报告、追踪制度[J]. 现代医院. 20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