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范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精选(九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

第1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范文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在农、林、牧、渔、医药、环保等诸多行业愈来愈多地被广泛应用,已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高新技术。目前世界上60%的生物技术成果都应用在了医药领域,这引发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对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主要设在理工类或农学类综合型大学,招生规模不大,课程设置侧重基础,倾向于理工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大部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余多就业于生物公司或科研机构的研发和销售。这些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及实验技能,很难满足医药行业的需要,直接就业于医药领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医药专业培养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需求现状及定位

医学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向医学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晶,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药学及相关实验方法为一体综合学科。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操作、质量检验和医学检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生物技术产品基本知识和产品营销能力。吉林是生物产业大省,分析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人才明显缺乏,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个人发展空间也较大。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于2011年开设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新开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处于探索阶段。我院具备医学院校的教学背景,我们将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充分融入到医学教学中,探索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课程设置

本着将生物技术与医学知识相渗透的原则,我院除教育部规定的四大工程和基础课外,还融入了本院的医学特色。依托学校基础医学、检验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首先,在基础课中加大医学课程份额,将医学检验、内外科、组培、解剖、病理病生、药理学成为学生的重要课程;其次,在四大工程的教学中倾向选择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最后,与我院的检验专业紧密融合,使学生熟悉临床中有关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新技术。既体现出医学院校教学特色,又可满足生物医药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2.师资力量建设

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大量具有生物、医学背景和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医学院校,四大工程是薄弱环节。我院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首先,派出生物专业骨干教师到综合大学及生物医药公司进修学习,同时积极引进优秀师资人才。其次,要求专业教师多听医学课程,将其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授课中,杜绝照本宣科,使生物学授课与医学融合。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要求教师及时掌握生物医学发展现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采取灵活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3.重视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使学生完成理论向行为能力的过渡并适应生物医药的就业要求。我院始终重视实践教学,要求课程尽量按照理论与实验1∶1比例开设,实验内容尽量与医学相关;全面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购买实验课所需实验仪器并注重实验室安全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安全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课程设置中增加综合性和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科研思想和科研兴趣。此外,强化生产实践,在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相应生产实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重视毕业实践,强调毕业论文突出生物医药特色。

四、小结

创办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当今迅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必然需求。我院创办该专业三年来,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资源,在课程设置中将生物技术和医学理论融合,充分体现医学特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优化培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艳,王会岩,郝峰,等.为地方生物产业发展培养医学生物技术人才[J].中国卫生产业,2013,(3):185.

第2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范文

1专业建设方案及工作目标落实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二级学科的标准和内涵、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的进步、适应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新求活力,以质量求发展;为基层、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在系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既要切合实際,又要有扩展性。2、体现特色原则。加强理论和基础教育的传统风格,积极将医学检验的前沿知识、技术引入到课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形成有特色的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3、突出重点原则。专业发展应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以教学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与先进技术接轨,与未来教育技术接轨的专业发展方向,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4、与临床紧密结合原则,积极联系实习基地和教学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机会,尽可能的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一线的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医疗设备更新滞后的问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较新的临床检验技术和方法。

2专业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2.1专业目标的定位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工作目标是以21世纪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发展与应用为依据,以面向县级及以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血站等对医学检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传统理论课程基础上,专业课及时捕捉技术动态,引进先进技术,把前沿的医学检验理论技术传授给学生,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基础理论及实验方法学知识技能,在医院检验科、中心血站、疾控中心、防疫站、各种检验检疫机构,医疗试剂、药品、仪器销售研发机构等工作的医学专门应用型人才。

2.2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国家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岗位职责、任务,本着造就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正确的实验诊断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备一定的发展新的检验项目能力的应用型检验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进行反复修订。

2.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新的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增加了应用能力培养的内容,强化基本素质、重视实践能力。加大了必修课实践操作能力的评分比例,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的比重,特别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加强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个人动手能力的培养。新教学大纲特点是始终体现知识更新的要求,强调知识的应用能力,将较新的实验方法学作为学生掌握的内容。

2.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2.4.1改进教学方法将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学为主,教为导”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自己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问题讨论式、启发式、总结式上课形式,教与学互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授课质量与效果。

2.4.2教学手段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手段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根据课程特点,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中形态学方面检查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形态的教学直观易懂,在减少理论课课时的同时,讲授的内容反而有所增加。通过教学实践,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感性掌握。为此,我们积极强调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结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2.5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各门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淘汰内容陈旧和重复的实验,将整个实验分为基础技能性以及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有效减少了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实施实验课试行指导教师制,开展病例教学,模拟临床检验科检验工作流程,进一步让学生能够适应临床工作角色,在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实验课的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而且比例提高。

2.6师资队伍的建设:明确师资建设任务,大力引进专业骨干教师,鼓励无课教师或课少到医院检验科进行见习。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建设兼职兼课教师队伍。

3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3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课程改革

1课程开发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为了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好地服务医疗卫生行业,满足学生在本行业中对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实现个体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我们通过研究行业工作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经过课程组成员的讨论、思考,构建适合本区域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尝试性地在课程改革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该模式倡导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参照,强调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1],强调学生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学习。

2课程开发的过程

2.1行业岗位群调研

课程开发之前,对医学检验行业在西南黔东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调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口岗位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及相关行业的检验岗位。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面向基层,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检验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而且学历偏低。目前,我省正在竭力建设以农村预防—医疗—保健为覆盖面的三级医疗卫生网,对高素质的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此外,新型检验仪器设备和诊断试剂的广泛应用,在营销与维修领域对医学检验人才也有较大的需求。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地(市)各级医院、血站等医学检验及相关行业实地考察,目的是在县乡级医疗检验岗位体验工作过程,寻求课程开发和构建的切入点。通过记录医院实际的工作流程,与行业专家、医院技术骨干组成课程开发组。

2.2课程体系框架的确立

根据我校所在的区域、设备、资源和人力的现状,参照临床检验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将基层临床检验岗位常见工作任务提炼为典型的检验项目任务,以典型的项目任务为引领,对岗位核心能力课程进行合理整合。分析提炼时不直接按工作过程来设置课程,而是深入分析完成每个工作要素,找出具有共性的工作行动,对其进行重组、简化为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情境,并将行动情境转化成学习领域的课程,然后通过行业专家和教师共同论证确定课程。构建更加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将传统的三段式学科知识体系(普通文化课、基础课、专业课)进行解构,围绕职业岗位核心工作能力,结合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考虑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的需要,开发了基本素质课程、通用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新课程体系改变了以前课程门数太多、知识庞杂、不实用的弊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调整后的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从事本行业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好的体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整合过的通用能力课程精心选配了必需、够用的知识点;重构的岗位能力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延伸的拓展能力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在行业内转换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为职业迁移储备知识,

2.3课程标准的确立、修正、完善

课程标准是落实教学计划、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培养目标最基本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选用和编写教材、组织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和人才培养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订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制订课程标准要尽量做到正确、可测、易懂、好用,应具备明确性、整体性和弹性。课程标准通常包括内容标准、划定的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即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具体做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检验技术和检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全国卫生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广泛开展岗位调研,分析检验科室中各个岗位的工作过程,与行业专家共同确立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理论设置实训项目,按工作流程实施教学。结合铜仁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情况,开发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匹配的课程,满足医学检验专业建设需要,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2.4岗位能力课程重构

我们重点整合了通用能力课程和重构了岗位能力课程,包括新开发的检验应用化学、基础医学概要、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而且着重把精力放在岗位能力课程的重构上。将传统开设的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检验6门专业课程进行知识和技术的重新排序,考虑到现代检验医学向自动化、科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又把检验仪器分析、病理学检验纳入在整合课程之中。我们特别多次邀请本行业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讨论并达成共识,最终确定整合方案,并聘请部分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排序工作中。按照课程组研究论证的新分类标准重构为4门岗位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学生学习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后能熟练进行检测项目的基本操作;学习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后能正确辨别各种细胞及其特殊形态;学习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后能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熟练操作与保养;学习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后能自觉开展各阶段的质量控制。2.4.1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归纳通过问卷、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整合融入能力培养目标,对工作任务进行同类项合并,形成以医学检验技术能力为核心的4个方向的工作任务的“集合”。(1)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以手工或实验条件要求较低的典型医学检验项目为任务;(2)涉及的细胞、细菌或其他体液成分形态的医学检验分析,并按形态相近或发育长成的规律分类,运用显微镜就能观察完成的细胞形态分析技术;(3)临床常用的检验仪器使用和维护的典型工作任务,借助项目检验通过运用自动分析仪器完成的仪器自动分析技术;(4)根据控制检测方法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初步把握质量控制3个环节,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控工作。随后在行业目标中融入教育因素,转化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制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270学时,整合了包含临床基础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等手工完成的项目内容;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216学时,整合了包含临床基础检验、血液学检验及微生物检验的体液细胞形态、其他体液中的细胞及各种细菌形态特征及致病意义等内容;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108学时,整合了包含检验仪器操作和部分生物化学检验相关内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72学时,整合了包含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血液学检验等岗位所需的质量控制知识及统计学知识的内容。2.4.2教学设计与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是在学校、实训中心或医院等场地内采用的课程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基础,通过学习情境实现教学[3]。依据课程标准,将每个学习领域的每个模块的每个检测任务设计出3个或3个以上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选择相应的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我们思考选择不同的载体设计教学情境: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以手工类操作项目作为载体;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以显微镜操作类项目为载体;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以自动化仪器检验项目为载体;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以项目检测为载体,分别设置学习情境。例如学生接受项目检测学习任务是“血肌酐测定”。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血肌酐相关工作过程知识内容学习;然后选择检测方案,准备所要的仪器和试剂;随后进行医学检验操作,对操作重点、难点进行严格训练;最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报告评价。按工作过程的6个要素组织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情境教学过程。见图2。

3课程试运行与效果

按照知识内在承接关系设计安排授课时间。第一学期开设基本素质课程;第二学期开设通用能力课程;第三/四学期开设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第三学期开设临床检验自动分析技术;第四学期开设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第四学期还开设延伸能力拓展课程;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时间设计将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通常以4~6学时连续集中完成一个典型工作项目教学。课程实施及试运行因专业的特殊性,聘请了很多行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参与授课,项目课程运行过程中得到行业与学校组建的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协调和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通过3年的建设,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就业率达到97.5%,部分毕业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人才,这使本专业办学的社会吸引力大幅度增强,并与本区市政府达成定向订单培养计划。

4课程特色

4.1重构知识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根据学生从易到难的职业认识规律来重构知识体系,如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是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原专业课程基础上开发建设的一门新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及微生物检验4门课程的临床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并将原课程涉及的形态学、检验仪器部分内容相应地归入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和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课程。教材仍然分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4个模块,各模块以典型检测项目为子模块,实现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实行集中阶段性教学。4.2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设计教学模式时,技术理论部分由教师在相应实验项目任务实施前指导学生利用课堂外时间学习,手工操作技术主要在项目实施的实验和实训过程中开展训练,然后课堂记录实验检测结果,教师在记录单上签字验收。课后学生书面写出结果评判和临床意义,最后以小组(每6人为一小组)为单位上交一份实验项目报告。课程教学中定期进入临床见习,课程结束后再在校内进行综合实训,最后进入临床实习。4.3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考核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方式由项目完成性评价(40%)、阶段性测评(30%)、综合测试(30%)3项成绩组成。项目完成性评价指在学习每类检验项目测定过程中,都有一个理论信息学习记录、课堂出勤、实践操作训练(以实验报告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成绩)等几项考核,最后汇总成本部分成绩;阶段性测评指每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学习都有一个理论与技能考试;综合测试是在学完一门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测试。

第4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现存校企合作的主要办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是通过深度融合高校、研究机构、龙头企业等重大实践平台和资源优势,弥补高校教育自身功能的欠缺,逐步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综合教育机制体制,在改革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创新型国家需求等方面尤为重要[1]。

1.1高职院校订单式合作模式

采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状况和职业技能要求由企业与学校共同设定课程和实践培养体系,组织开展教学和岗位培训,促进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同步、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一体化的形成。而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的模式,学生能迅速适应岗位,但模式单一,技能领域受限,偏重技术型实践操作,理论科学层次较弱。

1.2校企共建基地或共建园区合作模式

学校通过和专业对口行业或企业的合作,充分考虑双方各自的需求,搭建学生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平台,形成集生产性实训、企业产品研发、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科学研究等产学研为一体的基地或产业园区,从而开展及实施各种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水平提升的项目合作。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重建设轻测评、校企共建基地在运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绩效成绩不突出且难以评估局面。

1.3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合作模式

通过全面校企合作,深度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促进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结合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1][2]。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作为典型的成功案例,以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为引领创新实践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更不可能与生产实践相脱离,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和企业生产实践性教学成为该教学形式中同等重要的两种方式,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以下简称中大南方)医学检验系由学校与云康集团合作办学,正是探索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新发展与新思路。

1.4校企联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打造产学研结合平台,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措施,全面构建能够满足社会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目标,符合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体系。例如,最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以"企业学习"为主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在进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计划"的实施的探索。此模式合作方式多样化,但存在“学校热、企业冷”、计划试点持续扩展受限等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持续合作的方式仍有待探索和研究。

2校企合作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注重临床实践性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和操作培训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职业技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强化学生将课程相关知识通过实践培训与临床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实用性及临床综合思维能力[3]。

2.1本科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模式单一、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大多数课程配套实验均为验证性、重复性实验,主要目的为巩固理论知识,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生难以形成创造性、综合性、主动性和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同时受“教师为教学主体”思想影响,学生形成被动式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低,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相脱节[4]。以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为例的众多院校正积极探索新实践教学模式[5],通过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和对多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实现临床病例的新颖性和代表性,难以达到临床和试剂检测项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授课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的缺乏性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谋求生存和创新发展、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通过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从而面向市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出与本专业性质特点、与现代医学及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校企合作模式。

2.2校企合作模式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探索

以校企合作模式为背景,建立专业性实践教育教学基地,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课堂走进企业,深度熟悉行业最新资讯、前沿技术、科学知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医学检验系由学校与云康集团合作办学,是国内医学检验教育首批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专业学科。医学检验系依托中山大学和云康集团深厚的医学底蕴和广阔的平台,拥有一支兼具企业实训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包括国际医学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一批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研究员、检验科室主任和高级工程师。通过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际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等国外高校及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为学生搭建海外学习和研修平台[4-5]。这意味着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可以接触先进的实践操作、国际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是非常重要。

2.3校企合作模式下中大南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学习成效分析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目的是提升医学专业技术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举措,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双重提升。通过与云康基团建立校企合作医学检验专业实训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使实践教学走上了正规企业化的道路,学生能够得到云康基团各个部门检验技师最为专业与优秀的指导,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也全面提升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创新教学理念,锤炼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加入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培养出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综合素质,同时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学生自主的探索出规范、高效、有特色的学习途径。通过企业实践扩展课程内容延伸学习,增强其对应用型内容知识如血液学检验技术等的掌握程度,同时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知识运用、问题解决等过程学生应用型学习和反思型学习方式得以改善。学校教育结合企业实践明显提高学习速度,大幅度缩短消化知识的时间,比如免疫学检验方法等,仅靠学校教学,需依赖网络资源查阅、观看视频讲解,花费大量时间且效果不佳,进入企业实践进行实际操作,真真切切接触到仪器设备,自身有意识的去实践运用,促进的主动性学习。

3校企合作是符合医学检验专业办学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3.1医学检验技术的学科性质要求改革传统育人模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现代实验室科学与临床医学的高层次的结合,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该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操作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充分融合[6]。国内医学类本科院校课程活动中,往往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弱化实践教学,学校开设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不能体现科学实验的新颖性和先进性,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高校学生的技术能力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规格不符。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2学生学习成效评估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度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健康持续发展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质量,经过教学论与实践论加工后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体系与适合相应的学习方式融合,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高校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技术知识之外,更迫切期望拥有企业岗位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过程为其获取专业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强化职业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储备拓展能力等方面搭建了崭新的平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要顺应大学生对实践型学习方式的偏好,将基础理论学习融合于实践培训、实战操作、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真实生成项目或案例中学习,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医学检验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质是全社会的合作、是教育与企业的全面合作、是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教学标准的接洽与融合。

第5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范文

【关键词】专业教师;实践锻炼

【中图分类号】G420

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双师型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自我完善与提高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战略性基础工程,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当前,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时期,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现高素质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者,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因此,专业课教师应该进行带职锻炼,经常深入到医院了解专业发展得动向、接触病人,与临床保持联系,从中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

1、临床实践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需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承担医学检验工作,才能提高他们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临床诊断提供及时、准确的医疗信息,才能够处理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如仪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新仪器设备的调试与使用、方法的改进等)。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也要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结果判断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只有强化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确保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今后的求职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以往专业课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教师很少或基本上不接触临床,教学中忽视了教材的滞后性,照本宣科很难用新的、系统的、发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去组织教学,使得知识越教越“老”、越教越“空”,阻碍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的实现。因此,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教师只有到临床挂职锻炼,从中了解医学检验发展的新动态与趋势,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办出专业特色。

2、专业教师通过实践锻炼,促进教学改革

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即能拓展教师的知识、开阔眼界,也能丰富教师的知识构成,促进专业课教学改革。专业教师如果长期脱离临床,不仅不了解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最终教学工作也将成为无源之水,使教学越来越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使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专业课教师应该不断与临床结合,及时了解学科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注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纳,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根据临床所需组织教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按知识结构分模块,按能力结构分项目,按认知规律分任务,采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3、专业教师临床实践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当今医学发展迅速,检验技术也突飞猛进,新设备、新方法在临床中不断推出与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新知识、新内容、新技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紧跟时展的步伐。虽然医学检验专业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教材的滞后性仍然明显。特别是一些检验方法,我们所教的已经是临床上淘汰的内容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与临床接轨,在实习中学生经常遇到对检验标准把握不准、新仪器设备的操作不畅等问题。如果专业教师经常联系临床,就能及时的掌握新方法、新技术,并将其贯穿到教学中去,即弥补了教材内容滞后与临床发展的不足,又填补了新技术的空白,开阔了学生眼界,使教学与实习所需接轨,并到让学生在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以适应医学检验专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4、专业教师临床实践有利于弥补教学实验设备不足与落后的状况

医学技术飞速发展,检验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向着超微量、快速、准确、特异及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随着半自动的摒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益普及,教学仪器设备陈旧落后的状况显得更加突出,这种与临床现阶段科技水平不相适应的教学现状,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改变这种状况,靠学校短期内大量投入是不现实的,因此,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临床进行锻炼学习,掌握医学检验的新技术,可以弥补教学仪器落后于医院设备的不足。同时在与医院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利用医院的设备优势将学生带到医院进行现场教学,请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介绍PCR技术、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性能、操作规程及维修、保养等技术,还可以轮流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专业教师临床实践是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需要

第6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范文

*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职工医院于19*年*月*日正式建院;19*年*月被卫生部授于“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年被国家授于“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0*年*月更名为*石油医院。

医院实行卫生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三合一体制,三块牌子,一个机构。目前形成具有421名员工,27个科室,19个一级医疗专业;集临床医疗、社区保健、卫生防疫、计生爱卫、药品销售,后勤保障于一体的,覆盖哈密、鄯善两地油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医院开设病床215张,其中:哈密医院150张,鄯善分院65张。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20*年1—10月份共实现收入3016万元,发生成本4665万元,净支出164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收入增加了280万元,上升了10%;成本增加了170万元,上升了4%;净支出减少了120万元,下降了6.8%,实现了我院精细化管理年制定的预期目标。

20*年全年预计收入3780万元,与上年相比收入增加了110

万元,增长率3%。其中哈密总院收入约1640万元,鄯善分院约1300万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约580万元,*大药房约230万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约35万元。发生成本5910万元,实际净支出2130万元,净支出与今年费用指标2126万元相比,基本能保持收支平衡。

门诊总病员量约22.64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增长了4400人次,上升了2%;住院病人4532人次,与上年相比增长了335人次,上升了8%;进行手术1460台次,与上年相比增长了25台次,上升了1%。接生248人。治愈率83.2%,抢救成功率93%,护理事故差错率为零;综合服务满意率94.5%,全员培训率58%,计划生育率100%。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设施设备逐步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在指挥部和油公司大力支持下,投资1500万元,为哈密医院和鄯善分院购置了2台美国ge公司先进超声设备和2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验设备,扩大了检测项目范围,缩短了检测时间,有效地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

我院检验科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pcr),已通过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检查验收,成为哈密地区首家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本实验室在全自治区仅有6家,我院现已成为国家定点的本地区pcr中心,不但对本地区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指导用药产生积极作用,也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腔镜技术是我院的拳头项目和品牌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探索出了一整套碎石、溶石、取石治疗新方案,今年外科开展的经皮肾镜技术完善了各类结石病的治疗措施,哈密地区卫生局特批准我院成立结石病治疗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院特色医疗技术已成为东疆地区的强势品牌。

医院积极与新疆抗癌协会沟通合作,于今年3月25日在我院成立了哈密肿瘤治疗中心,使哈密地区的肿瘤患者不用四处求医,在我院就能得到规范化、科学化的治疗。

同时,新设备也大大提高了鄯善分院的工作效率和检查水平,1-10月份共为职工体检9000多人次,彻底解决了大量体检病人标本不能及时检查处理的瓶颈问题。

今年对哈密医院进行了彻底的装修改造,门诊大厅宽敞明亮、收费处、药房美观大方。住院部病区安装了走廊扶手,设立了病人休闲区,建立了开放式护理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更加便于医护人员和病人沟通,为油田职工家属创造了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工程预计11月底全面竣工。

2、正确把握发展定位,坚持服务油田方向

认真落实指挥部对医院的定位要求,准确把握为油田生产服务、为职工家属服务的方向,我院把主要精力首先放在油田职工家属的医疗保健上。以搞好预防体检、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建立疑难病人转院通道。同时医院根据深入各单位调研和召开医德医风监督员会议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对全院服务流程和具体工作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一是适当调整了鄯善分院规模与结构。根据医疗资源和工作人员紧张的实际,把两个病区护理部合并为一个护理部;把原80多张病床压缩到65张,有效地缓解了人员紧、房间少的矛盾。准备将院外门诊ct搬回分院,方便职工检查。

二是在鄯善分院建立了油田职工医疗绿色通道。开设了职工就医门诊,配备了高年资医生长期坐诊,并将专科医生的手机号公布,实行预约服务。病区长期预留两间病房,让油田职工随时能住院治疗,并实行与外界病人分开安排病房的措施,保证油田职工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是积极开展“送健康到一线”活动。在生产繁忙季节,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钻井公司等边远队站开展巡回医疗,为一线职工提供免费诊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入塔里木工区,为一线工人进行健康体检,传授职业病防护知识,受到一线职工欢迎。

四是根据油田病人想找高级专家会诊、咨询的需求,提出了创建“您身边的省级医院”目标。每1-2周就邀请自治区各大医院,各专业知名专家来我院坐诊、手术,1-10月共邀请消化科、妇产科、心血管科、口腔科等专家31人次,接诊病人1260人次,使油田职工家属“足不出户”地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高水平专家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油田部分疑难病人就诊问题,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五是建立了疑难病人转诊绿色通道。医院与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附属医院签订了转诊协议,两家医院承诺为*石油医院开具证明的病人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即看病,住院优先,这样就为部分病情复杂,需要转院治疗的病人得到及时医治提供了方便条件,解决职工家属到外地看病难等问题。

六是根据油公司、指挥部各单位机关回哈密办公的实际,进一步加强了哈密医院的医疗保健工作。组建了保健科,有一名高年资的主治医师任保健科主任,配备两名护士,主要承担指挥部和油田公司副处级以上干部、高级专家和劳动模范的医疗保健工作。

七是全院职工转变观念,坚持周六上午义务上班。周六本应是法定休息日,但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基地中小学生和平时生产繁忙无暇看病的职工,也为了增加收入,完成指挥部下达的经济任务,7年来全院职工放弃周六休息,始终坚持上班。虽然有个别职工有意见,有抱怨,但大多数医务人员都认为服务于病人是我们的天职,为医院解决困难是大家的共同责任。因此,我们一直会坚持下去的。

3、以医院管理评价达标验收为契机,狠抓精细化管理

自治区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最权威的医院建设评价标准。内容涵盖了医院管理、行风建设、医疗护理、医技药械、后勤管理等方面。因此,医院“达标”的过程就是抓好“精细化管理”“质量年活动”和“医院基层建设”的过程。

一是强化医疗安全,保证医疗质量。通过落实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认真查找医院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以及软硬件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在实施各项医疗措施,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时,要始终把病人安全和生存质量放在第一位。并建立了医院新业务风险评估体系,完善了新技术审批制度,保证在风险控制的范围内开展新工作。

(2)构建了医疗纠纷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当事人在制度职责、操作程序、技术资格、设备设施等方面的责任,根据责任大小与业绩考核办法挂勾、兑现。从制度上增强了预防医疗纠纷的自觉性。

(3)建立了医疗风险金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4)增强了职工的法律意识。组织员工学习《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进行医疗法律知识讲座,提高了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责任。

二是加强基层建设,狠抓基础工作。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逐个审核修订并健全完善了基础资料。同时又根据指挥部关于规范基层基础资料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建立了《医院基础资料目录》,把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规范了基础资料。

三是加强招投标管理,解决看病贵问题。今年医院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对设备购置、房屋改造等投资全部进行了招标,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质量。医院积极参加地区卫生局统一举办的药品联合集中采购招标,共900多种药品中标。今年四月开始全部按招标价格销售,大大降低了药品费用,最高降幅88%,平均降幅22.16%。

4、开展“三大一提高”活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

一是建立了促学、考学、评学机制。

(1)对医务人员进行学分制管理,学分与晋升、奖励、评先选优挂钩;坚持院内培训为主线,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坚持每两周一学,每季一考,每年一评。

(2)坚持年度科技成果、优秀论文评比表彰制度,持续开展各种业务技术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坚持院内优秀知识分子评选制度,促进医护人员钻研业务、苦练技术的自觉性。

(3)坚持选拔医疗骨干到外地知名大医院进修学习,注重培养技术尖子人才和造就自己的专家队伍,今年共选派41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有力地推动了各学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4)坚持实施“借梯登高”策略,经常请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进行手术示范、学术讲座等诊疗活动。医院各科、各专业都与上级大医院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渠道,一旦需要,都能及时得到名专家的指导。

二是开展了大学习活动。

医院每两周利用周一晚上开展全院业务讲座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医学新进展、医疗法律知识、医护人员服务理念和员工素质教育等。各科室结合临床实际和本科特点,自行组织开展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疑难病例讨论以及专家会诊讲课等各种专题学习。

三是组织大练兵和大比武。

医院坚持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为内容的“三基”训练。开设了“三基”训练示教室,各科室轮流进行实地练兵。组织开展了“静脉穿刺输液法技能大赛”,有力地促进了医务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院在指挥部的关怀支持下,为医院更新了大型医疗设备,改善了就医环境,特别是调整补充了费用指标,减轻了医院经济负担,全院职工倍受鼓舞,在此,我代表全院职工向指挥部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们提出一点建议:

医院的一些中小设备已使用十几年,严重老化,故障频发,维修困难,直接影响医疗安全。特别是手术室的呼吸机等设备,急需更换,建议指挥部逐步为医院完善配套解决一些小设备。医院计算机系统开发使用已快十年,目前国家卫生部根据行业标准要求,开发了新的医院管理软件,要求所有卫生行业使用该套标准软件,因此,医院计算机软件和部分计算机需要更新;住院部病房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使用年限过长,严重损坏,无法修理,需要更新等,希望指挥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给医院增加投资,逐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四、20*年主要工作目标

20*年是“*”发展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医疗卫生事业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我院将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立足油田,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基础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完善服务措施,保障医疗安全。让油田职工,家属和社会病人满意。

主要完成下列几项指标:

1、医院综合服务满意度90%以上。

2、抢救成功率90%以上。

3、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1、加块人才培养,持续开展“三大一提高”活动

“三大一提高”活动是医院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

(1)要进一步强化促学机制。通过“三基”培训、短期培训、外出进修学习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要重视护理队伍建设,加强护理骨干培训,选送护理人员进行专科进修学习。对表现突出的技术尖子,继续实行工资晋级、低职高聘、津贴补助等奖励措施。

(2)营造讲学习、比技术的氛围。搭建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合理的人才梯队。认真做好在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坚持以自学为主,院内外学习相结合,短期学习与进修相结合的原则,定期组织全院性的业务学习活动,鼓励和支持在职医务人员接受学历教育,参加院外学术专题讲座、短期培训及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医护人员整体素质,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选送20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深造,为期一年。

(3)加强医院人才培养,合理开发、使用人才,推行人才兴院战略,做好科研教学工作。积极开展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科技项目研究,各科立项的科研项目要认真组织实施,按阶段进行总结评估。筹备召开每年一次的院内科技成果交流评审会,对评选出的优秀科研项目给予表彰奖励。每月安排两次全院性学术专题讲座,全年在国家正式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根据医院实际,积极接收医学实习生和地方基层医务人员来院临床实习和进修学习,搞好带教。

2、发挥设备人才优势,提升石油医院品牌

培养品牌意识,树立名牌科室。进一步发挥我院设备、人才优势和本院专家、名医的作用,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在人员、技术、设备、宣传等方面向腔镜技术、心脑血管、泌尿、检验等科室投入,逐步形成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树立品牌科室,在已有强势技术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医院综合技术实力,全面带动医院发展。建成5个在本地区领先乃至全疆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科。

——以腔镜为龙头的微创技术成为本地区具有绝对竞争力的特色技术。在自治区内领先。

——体外碎石技术形成特色,建成在本地区具有强势的结石病治疗中心。

——把血管介入技术做强做优,建成本地区的品牌项目。

——以血液透析、泌尿科为主的肾病中心成为本地区竞争力强、优势发挥明显的特色专科。

——医学检验成为国家认证的本地区唯一的检验中心。

3、强化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

(1)新的历史时期,医院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强化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树立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感,是全院职工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重要任务。因此,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真真切切地在每个职工中树立视患者为亲人,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思想,不断促进全体员工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

(2)改进服务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的同时,要认真落实已制定的规范与制度,对因服务态度恶劣、违反医德规范及制度被病人投诉者,予以待岗处理。要求全院职工主动为病人服务,帮助病人解决困难,将病人对本部门、科室的综合满意度列为科室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努力改变“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为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要求医生向病人作出不收礼、不吃请、不收红包的承诺,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影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3)认真贯彻“八荣八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全院营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廉洁行医、文明待患的良好氛围。

4、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正确把握定位油田,服务职工的方向,努力提升医院在油田职工中的信誉度。

(1)积极改善鄯善分院医疗条件,增强为油田职工服务意识,宣传医院的特色和服务,推出名医、专家,改变过去等病人上门的服务模式,送医送药到厂矿、到井队,让油田职工家属充分认识医院,了解我院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措施上的更新及转化,让职工群众满意。

(2)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各项政策,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继续做好基地社区居民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和传染病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加强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扩大基地家庭健康档案范围和《家庭卫生保健合同》签约率,形成小病解决在社区的服务格局。

(3)成立健康体检中心,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查体服务。建立哈密、鄯善两地统一的健康体检服务体系,做到职工健康体检和病人检查彻底分开。针对各单位工作特点,按不同单位、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工作性质等分时安排体检。在体检项目上,实行套餐式服务,针对不同人群和职业特点,分别制定经济型、标准型、系统型、全面型等套餐和适合妇科、肿瘤、青少年以及新入厂员工等特点的特色套餐。重点做好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劳动模范体检工作,要保证体检项目落实,保证体检结论正确。完善健康档案信息反馈制度,加强体检资料的后续处理工作,对体检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分别反馈到单位和个人。对有问题的个人,进行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使健康体检工作达到高层次、高水准要求。

(4)进行保健知识、急救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等宣传培训;完善油区突发疫情、突发事件预警处置机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油田安全生产和社区稳定。

5、狠抓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根据指挥部“精细化管理年”实施办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自治区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准则,全面落实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狠抓基础管理,规范医院诊疗活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1)加强医疗护理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狠抓医疗基础工作,重点抓好病历书写质量,处方质量,各类检查报告质量,查对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制度,疑难危重死亡病人讨论、会诊制度,环节质量及各类管理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及制度,并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及各科疾病护理常规,抓好护理示教活动,进一步狠抓“三基训练”,明确职责任务,提高护理质量。

(2)严格医疗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稳步提高。各科室要充分发挥院科两级医疗质控组织的作用,在认真做好各科日常质量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定期对医疗、医技、药品、病案等进行监督、检查、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抓好急诊、重大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输血等医疗环节中关键过程的管理及急诊科、手术室、手术科室的质量监督,促进医疗质量稳步提高。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各项操作技术,做好“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评审验收。

(4)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规范医疗行为,做到依法执业。要认真执行病人的各种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重大手术计划报告书、危重病人通知单等,尊重病人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医疗纠纷发生。严格规范执业行为,杜绝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无医师跨类别、跨专业执业等现象。

(5)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稽查、审计制度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核算,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低运行成本,严格控制各项非医疗性支出。

6、做好优质服务工程,提升石油医院品牌

(1)改善环境设施,完善就医流程图及医院科室标识,继续推行为患者免急诊挂号费、免费药品袋、健康教育资料,提供轮椅、饮水服务等便民措施,方便患者就医,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

(2)完善服务措施,简化服务流程,加强导医服务及门诊窗口科室管理,规范服务用语。开展“满意服务,从我做起”,实施“首诊负责制”,杜绝医生生、冷、硬、顶、推现象,继续开展“放心药房”及“文明示范窗口”等活动。采取各种办法简化和优化服务环节,缩短各种等候和各项检查预约、报告时间。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医患和谐关系。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用药。

(3)继续参加哈密地区卫生系统组织的药品招标采购,降低药品成本价,让利广大患者。加强科室成本管理,完善采购质量环节控制,保证采购名厂家价廉质优药品,杜绝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医院。加快药品出库和资金周转效率,杜绝过期浪费等现象。对病人合理施治、合理用药,杜绝大处方,逐步建立各级医生抗菌素使用技术规定,抑制药品费用增长,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

(4)推行单病种收费,对部分疾病诊疗执行最高限价,降低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继续建立健全医疗服务收费公示和咨询,主动为患者答疑解惑,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在指挥部经济指标允许的前提下,全面降低手术费、大型设备检查费、化验费等价格,进一步减轻职工家属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医院可以建立起内部职工和外界病人两种价格体系,为油田职工家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7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范文

    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因此,有必要建立其自身的理论发展体系,重点研究自动化技术、形态学检验技能、生物安全操作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使生化、临床、免疫和微生物检验中的部分项目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一些新型检验技术(如生化检验中的酶促速率法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免疫检验中的放射免疫,酶免疫及化学发光,微生物检验中的全自动鉴定技术和以聚合酶链反应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断提高,特异性增强,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检验技术装备日趋专业化、精密化,检测项目逐步增多,使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临床检验已由单纯的辅助性技术工作变成直接参与临床诊断、科研和医疗决策的手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化仪器检验虽具有速度快、重复性好、干扰因素小、可批量测定、便于室内质控和评价等特点,是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主流,但其忽略了标本的形态学观察,漏检、误诊时有发生。实践证明,无论仪器多么精确、多么自动化,也不能完全取代具有诸多形态学成分的显微镜检验,因为它不可能有完全的思维鉴别能力。因此,形态检验技能是医学检验人员必备的技能和“真功夫”,是任何仪器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学校应注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此项技能的培训。

    二、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办已有56年,是学校的重点专业,有一定的办学基础和办学经验,为各地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了大量的医学检验人才。近年来学校在重点专业建设和示范校建设中陆续购入了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办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师资队伍结构和课程设置、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部分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彻底转变专业课程开发理念,表现在仅从医学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出发,课程设置与工作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联系不紧密等方面。另外,出于学校教学经费和成本的考虑,压缩了学校实践教学及临床见习的课时,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课时相对偏少,检验职业岗位能力在教学中未得到充分重视。同时,还存在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匮乏、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学生接触临床较晚、适应性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

    三、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适应医学检验行业飞速发展和检验医学分工细化的发展趋势,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体现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学校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适应实验仪器操作、血液标本采集、实验室质量控制和常用试剂配制的岗位需求,具备自动化和微机化实验仪器设备操作维护方面的知识,成为医学检验行业技术熟练的人才。

    2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改革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中职学校应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科学地建立课程体系。(1)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构建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围绕应用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培养,强化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初期突出医用化学和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疾病诊疗基本知识。(2)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的基本要求,按职业导向、项目引领,删去陈旧内容,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并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增设与地域职业特点和职业岗位需求相关的课程,如艾滋病护理及职业防护、医学统计方法等。(3)在实践教学方面,以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对各门核心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删除陈旧和重复内容,按职业导向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按职业岗位工作流程设计综合实验及仿真实训,使学生学习在未来职业岗位,工作在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和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实行早期临床见习,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

    3专业教学改革

    3.1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能力为引领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我校的做法是:第一学年以培养职业人文素质为主,第二学年以培养岗位核心技能为主,第三学年以培养岗位综合能力为主,循序渐进推进,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认知性实践、模拟和真实岗位实训及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

    3.2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改革和创新

    教学方法以适应职业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减少纯理论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加强实际操作训练;聘请行业专家承担一定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学探索与实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立体式多媒体教学、项目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知识竞赛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通过设置一个项目或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试剂配制、实验器材准备、预实验等,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并配备专业实训教师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操作能力训练,使教学紧密联系临床而又生动有趣。

    3.3考试及评价模式的改变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评价学生学习,检查教师教学情况、教学水平以及评估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除学校评价外,还应增加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

    3.4编写理实一体化的校本教材

    对三年制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而言,要在两年学校学习期间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学校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的作用,对各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编写具有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的综合技能实训校本教材。这样可使核心课程专业技能相互衔接,达到强化专业技能、缩短适应临床职业岗位时间的目的。

    3.5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的需要,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专业教师应充实理论知识,定期参与临床实践,了解一线工作情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专家或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核心课程的理论、实践和现场教学,实现专兼职教师教学的相互交叉、融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通道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改善师资结构,解决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匮乏的现实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办法,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4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改革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需要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但学校的办学经费有限,无法及时更新临床实验室,所以可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方面,接受各医院因为更新换代而赠送给学校的检验仪器设备,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可以与医院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仿真环境的建设和对外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练习实践技能的机会,又可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作为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验人员的培训基地。

第8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知识储备型”或“应试型”而是“创造型”的人才[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主要组成部分,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以及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医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临床检验人员只有跟上时代和检验医学发展的步伐,才能满足医院临床的诊疗需求[2]。随着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如何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是摆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面前的崭新的课题。我院在多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 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

1.1 全面了解专业生源情况,及时定位学生的知识结构

高职医学检验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考招收的文理兼收生、部分为中职检验生经过职业院校单独招生以及初中毕业招收的五年制生源。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知识薄弱,文科学生学习偏理科的医学检验技术课程难度较大是最客观和现实的问题。

1.2 积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课堂心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高职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及思辨能力还不够完善,心理发展水平及心理特征还处在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即有兴趣又有强烈的排斥心理。我们采用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学生对专业学习有畏难情绪的症结所在,并对发现问题整理分类总结。

2 加强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2.1 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因素十分关键,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和全面的素质

强化教学一线教师的责任心教育,优化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且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及特色,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助力,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2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教学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外出见习和实习;参加各种规模的国培和省培学习;参加贴近专业并且起到一定的交流、提高、指导的继续教育的学习;参加多种规模的职业院校技能比赛等。总之,采用走出去或者请进来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观念。

3 吃透专业教材,改善教、学、考方法

3.1 教材大纲及教材是教师们日常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工具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反复研究与改进大纲,使之逐步适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紧扣临床一线对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职业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对不合时宜的内容作了及时的调整和改革,删繁就简。理论课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需要而有的放矢,防止在校学习知识过度陈旧,避免人才培养不能与临床需要与时俱进。

3.2 改革单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取多渠道手段教学:学、做、练紧密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结合

工作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方式的教学模式,例如,一对一、优对差、集中与分散、点对应片等等教与学的模式,凸显传帮带的作用,使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的最大化使用。同时将当下比较流行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PBL教学手段、翻转课堂、微课程等全方位糅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措并举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厌学心理极大的改变和降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和效果。

3.3 教学效果及质量如何往往通过考核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为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

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太过单一,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不能动态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模式考核方式如:每节理论课五分钟的基本理论知识测试;每次实践课进行抽查十人考核讲解、操作技能;每一章节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归纳式考核。考核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这些“检测式”考核模式,动态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存在问题,随之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

4 有创新,但也要传承经典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创新摸索的同时,我们继续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了集体备课及定期听课的优势。集体备课的核心是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创造能力,激发教师个体创新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集体备课和听课使教师们在学科的发展方向及交流上互通有无、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创新改革[3]。交流专业发展的新思想、新动态、使教学思路及理念、方式方法形成动态化、良性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快速提高。

5 合理投资教学资源,体现职业特色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着力点是技能的培养,是面向临床一线的人才需求。教学设施及场所的合理投资是将课程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的基本要求。我院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换了老旧的教学设施、设备及器材,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紧跟临床一线的发展步伐。

6 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和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专业教师的永恒课题,也是专业发展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壮大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婉华,王杰芳.医学院校理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03,02(2):59-60.

第9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范文

1卫生检验是预防专业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卫生检验是保护自然环境、预防控制疾病、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卫生检验可为环境保护、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等一系列卫生法规和标准的建立、贯彻提供依据,为预防医学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3]。对于处于保护人类健康最前沿的疾病控制机构,卫生检验工作是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卫生监督、医疗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并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相关的技术标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对于预防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卫生检验是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卫生检验是一门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学科,不但要求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知识,还应具备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门基础学科,并具备相关的法规知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合格的卫生检验人员要比卫生医师要求更高。

2目前我国各级疾病控制中心(CDC)检验科室的设置与工作内容在我国各级CDC中检验科室设置不尽相同,但多是根据目前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实际条件进行设置的,一般涵盖以下内容: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临床检验等。

2.1理化检验:主要是包括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以及其它卫生监测样品的理化项目的分析。其分析手段除了传统的化学分析外,多进行仪器分析。主要仪器分析有:光谱分析(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以及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

2.2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可分为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环境微生物检验,为社会提供相关检验服务和技术指导。其中细菌学检验主要承担各类细菌性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流脑、军团病等)和爆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研究工作;病毒学检验主要负责各类病毒性传染病(如流感、人禽流感、病毒性肝炎、乙脑、麻疹、风疹、肠道病毒等)和爆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研究工作;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负责食品、食品包装材料、餐具和食品污染物的微生物检验工作;环境微生物检验主要负责各类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宾馆、歌舞厅、车站等)、化妆品、涉水产品和环境中污染物的微生物检验工作。

2.3临床检验:主要承担各类体检的临床检验工作,包括从业人员体检、门诊、健康监护体检等。包括血液学检验、尿常规检验、粪常规检验、肝功能检查等检验。

3符合实际需求的卫生检验学教学内容设置根据目前我国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检验教学无材、统一大纲、统一内容等情况,根据对基层检验机构卫生检验人员需求状况的调查,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在整合传统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卫生检验的教学内容体系。

3.1相关基础学科: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这些学科的教学要求应有别于其它医学专业。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

3.2课程内容的构建

3.2.1理化检验内容:包括卫生检验综合知识、环境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化妆品检验、食品理化检验、职业卫生检测、生物材料检测等内容。卫生检验综合知识包括计量法规、卫生标准、质量保证、样品预处理、实验室基本操作和安全、实验室管理、卫生法规等;环境空气理化检验包括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空气中常见污染物测量方法、标准气配制、气象参数测量等;水质理化检验包括水样的采集和保存、物理指标、金属化合物与非金属化合物、有机污染物。废水检验(采样与监测项目的确定);化妆品检验包括一般化妆品检验、特殊化妆品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营养成分检验、食品中无机物的检测方法、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包装用材料的卫生检验;职业卫生检测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集(结合环境空气同时讲述)、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粉尘的测定;生物材料检测包括生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生物样品的测定、生物监测中的质量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