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范文

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精选(九篇)

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

第1篇: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管理水平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121

前言:近年来,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很多学校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关注,并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学生实验课程的规划和实验室的建设上。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验课程的主要场所,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学校实验室规模也随之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管理难度的大大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学校师生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限制因素

(一)安全意识缺乏。意识决定行为,安全意识的缺乏是限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一些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阐述[1]。一方面,学校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不足,安全会议未能按时召开,且未能将实验室安全工作放在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位置,导致学校师生及管理人员也对这一工作不予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平日里生活、学习事务较多,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也使其安全意识较为缺乏。

(二)安全建设投入不足。现阶段,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展了对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但是在资金分配上,往往仅将资金投入到实验室器材采购、实验室规模扩建等方面,在安全建设上投入较少,安全设施配置明显不足。

(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甚至部分学校并未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很多具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学校,执行力度也相对较弱,缺乏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和系统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每个部门都可以管理,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各个部门又相互推卸责任,无法及时负责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消极的影响作用。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措施

(一)提升全员安全管理意识。首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重视安全文化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向学生渗透实验室安全方面知识。学校也应设置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或讲座,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并在校园设置安全教育条幅、张贴安全教育海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实现安全意识的提升。其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的树立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在新实验室投入使用之前,应先面向全员开展安全教育。

(二)加大安全建设投入力度。安全设施的配置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首要条件。为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学校也应加大对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新实验室建设中,应结合实验室专业特征,请专业人员对实验室进行设计,尤其要重视水、电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性,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同时,对旧实验室进行及时改造,更新实验室通风设备和实验器材,保证安全通道的顺畅,设置齐全的安全事故抢救设施,从而提升实验室安全事故应对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应设置红外安防、监控系统等,避免实验室危险物品流失,或是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

(三)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支持,因而,学校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验室特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从环保、安全、节约等角度,严格规范学校师生行为和管理人员工作方式,从而增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同时,学校应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细化各部门及人员职责范围,加强监督考核,避免管理缺口,保证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结论:实验室作为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锻炼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学校应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限制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增强,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第2篇: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83-02

1 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考虑不周,造成安全隐患。

由于规划设计人员对各类实验室的功能要求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实验室的特殊要求知之其少,因此在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对设施和装备的安全要求考虑不周,工程设计上存在漏洞,包括人与机械、作业环境之间匹配不当等,造成了安全隐患。

(2)基础设施陈旧,电气线路老化,火灾隐患多。

目前,在我国高校内尚有部分实验室用房属于砖木结构,其供电线路老化而用电负荷又大量增加,私拉乱接电线的问题也相当严重,造成不少火灾隐患。此外,一些高校建筑的走廊和室内吊顶采用了泡沫塑料板等易燃材料,这些材料遇火即燃,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易使人窒息死亡。

(3)安装防护门窗,堵塞安全通道。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内贵重实验仪器设备大量增加,为防止这些设备被盗窃,不少实验室普遍加装护窗,增设全封闭的金属门,有的甚至将双向通道走廊的一头封闭,改为单向通道走廊。一旦发生意外,因通道严重受阻,逃生不畅,后果不堪设想。

(4)安全设施陈旧落后。

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消防设施配备不足,不少现有设施因陈旧而无法使用;按规定,实验室应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器具,但因资金缺乏而未配备或配备数量不足。已配备的消防设施又因维护不到位,致使其功能丧失,甚至于一些高校因供水压力不足而造成高层实验室缺乏消防用水。二是实验室用房紧张。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不能做到分开存放,而且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也不够。三是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一些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仅用排气扇代替;一些应经过处理方能排放的废水,因设施不完善而放任自流;一些固体废物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处置,作为一般垃圾外运,对社会安全造成隐患。四是缺乏应急动力供应系统。一些实验室设备在使用时不能突然停电,否则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报废,但因资金缺乏而未配备应急供电系统或双环路供电系统。五是不少学校因为资金问题而没有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监控系统,无法有效地做好“四防”工作。

1.2 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在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有投入、无产出,只要现场工作人员注意就出不了大事的麻痹思想。

(2)无安全教育和培训。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是否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取决于实验室负责人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而没有相关的制度予以保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对安全防护的认知不足,凭经验,或平时养成了贪图方便、轻视、不按规定、懒惰等不良习惯,或疲劳疏忽,或遇紧急危机时处理能力不足等造成。因此,加强对实验室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1.3 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无安全审核制度。

在实验室的建设工程设计或改造项目中,无安全功能进行审核的程序和制度,就是有也不尽完善,以至某些工程完工后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安全责任不明。

一是部分高校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和体系,难以建立对整个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的领导体制,没有落实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二是部分院校没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无法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安全责任不明确。三是职能部门缺少专门的科室和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实现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与系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必要技术指导。

(3)制度不全,检查不力,执行不严,奖罚不明。

目前,不少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现有制度不全、执行不严、检查督促不力、奖罚不明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检查。例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足,请临时工到实验室工作或请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使相应的安全措施没法落实。

另外,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流于形式,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也没有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得好的部门给予鼓励或奖励。

2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其表现形式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再现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特点。实验室安全事故总是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人们可以根据事故发生后残留的事故信息,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并从中学到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相关知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为此,必须要研究清楚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起因、表现形式以及危害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

2.1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成因

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为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通常个人不安全行为和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了很大的比重。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火灾引起的事故比例仅为2%,而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却为98%。因此,尽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内人、物、环境诸方面因素交错反映的结果,但是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②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失修、老化损坏;③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④恶意侵害行为(如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计算机遭黑客攻击等);⑤监控管理不力(设备被窃、泄密等)。

2.2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火灾、爆炸、毒害、机电伤人及设备损坏等。

(1)火灾性事故。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忘记关电源,或在实验过程中,人离开实验室的时间较长,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②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③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④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2)爆炸性事故。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②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3)中毒性事故。

中毒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品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②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③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④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4)机电伤人性事故。

机电伤人性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②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漏电、触电或电弧火花伤人;③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伤人。

(5)设备损坏性事故。

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而造成设备损坏。

3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事故的发生有着偶然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素质的欠缺,安全行为的背离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安全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大力倡导安全文化,在不断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念,安全的责任意识;从“要我安全”的思想意识转变为“我懂安全、我要安全、我保安全”的思想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具备安全技能的良好氛围。

3.2 强化管理,把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的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到位。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为“非典”病毒管理不善而引发的4月份北京、安徽的“非典”疫情,引起了人们对实验室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震撼。经卫生部调查认定,那次“非典”疫情源于实验室内感染,是一起因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实验室污染和工作人员感染的重大责任事故。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到位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

建立长效机制,促使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立长效机制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实验室安全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根据不同实验室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办法。二是要构建学校、职能处室、系部、实验中心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者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要全方位和全员化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层抓一层,一环连一环,层层相促,环环相扣。三是要加强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力度。制度是安全保障的基础,严格执行制度才是确保安全的关键。在安全管理中要加大监督、监控、检查、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执行层面上要运作规范,依法按章办事,工作落实到点到位。四是要尽快制定实验室安全运行、安全条件以及安全操作的标准化文件,同时制定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3.3 加大对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人,实现本质安全化

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条件。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安全设施的欠缺或仪器设备运行状态不良所造成的。因此,增加实验室安全投入,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将实验室安全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实现本质安全化

第3篇: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建设。高校实验室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技能培养、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高校实验室又是高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必要场所[1]。建设安全舒适的实验室环境关系到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是学校与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高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职能的增强,实验室建设投资规模的大幅增加,实验室的设备种类、数量、开出的实验课程及科研实验日益增多。但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不健全,实验室使用过程管理和实验环节脱节,导致实验室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现状分析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通常由安全保卫部、校办和实验室管理部负责。管理体制相对宽松,职责分工重复,容易导致安全工作责任不清的现状。部分实验室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安全责任落实不彻底,实验室未配备专职安全人员,日常安全管理浮于表面,应付检查,安全管理职责无法层层落实到基层[2-3]。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思想观念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或执行不到位。

(二)安全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足目前,高校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研究任务往往比较重。他们的工作重点一般集中在项目申请、撰写科研论文和成果申报上。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不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强调科研和教学而不是强调安全的思想。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缺乏也是一种常见现象。一些大学实验室甚至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导致实验室准入制度实施不到位。在实验课开始前,教师往往会对实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往往只是形式化的,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并没有真正重视。

(三)实验室硬件设施不完善(1)安全设施陈旧老化。由于实验室使用寿命的延长和电路的老化,随着电气实验设备的增加,负荷增加,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没有通风系统,或者仅仅安装排气扇,达不到良好的通风效果。(2)消防器材配备不足。许多实验室的用房老旧,没有按要求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设备,维修不足,甚至因查验不及时导致过期不能使用。(3)实验室用房严重不足。实验室设备摆放拥挤,同一间实验室摆放不同类型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4)设备管理不规范,设备布局不合理,实验室过于拥挤,甚至占用安全通道,物品混放现象普遍;设备操作规程不够完善,部分设备没有相应的操作规程;设备使用记录不规范,未及时填写,日期变更或随意使用,或用一些符号替换相同的填写内容;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定期检定。

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加强安全教育,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缺乏等现象。对高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显著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实验室人员应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技能、突发事件和常见安全事故处理等实验室安全教育,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人身安全[4]。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督促实验室人员重视安全管理和教育。进行安全教育后,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否则,需要继续接受安全教育,直到考试合格。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实验室人员的行为,确保实践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其可行性[5-6]。建立安全责任制,由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职工对本岗位安全负责这样一种“纵到底、横到边”的安全责任制。坚持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对检查的问题登记台账,跟踪整改,直至隐患消除。

(三)建立安全责任制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建立安全责任制,并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这是落实安全责任的有效措施[7]。

(四)做好防范措施,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层层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来严格贯彻执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考核,来不断提高和强化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避免和降低突发事故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和伤害,并开展应急演练,保证实验室人员应对各种突发安全事故时,能够做到沉着冷静,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验室人员应定期对各种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情况记录,排查安全隐患,做好日常维护,以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五)加强对事故的管控根据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管理与控制,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入手。在进入实验室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检查实验人员是否有不安全的状态和违章操作行为,如带食品到实验室,或将饮料放置在工作台上的问题;检查试验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存在缺陷,如通风问题、实验环境是否清洁等。实验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只有进行全方位的管控,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4篇: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范文

关键词: 安全管理 生命科学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

高等学校作为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单位,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1],是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场所,同时是高校人财物高度集中、安全事故易发的重点部位。近年来,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持续增长,在硬件设施逐步加强的同时,软件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及探索生命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都离不开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目前,我校生物学专业的实验课学时所占总课时的比重已经达到50%,这些实验课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是开展生命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2],在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大作用。针对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要准确把握安全管理的特点,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全程的管理[3],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教学实验和科研正常运行的需要;是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需要;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学科实验和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及用品的潜在危险,若使用、维护不当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转,维持正常教学、科研的关键[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实验室建设规模、数量、价值不断扩大,实验室使用的人数、时间、效率不断提高,实验室面临的和潜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火灾、中毒、环境污染、偷盗遗失等事故屡屡发生,轻则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只有确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才能确保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资产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格外重视。

2.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实验条件的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也产生相应变化。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具有以下特点:涉及资源多、学科门类广、人员组成复杂、安全隐患较多,造成安全管理难度大。为此,很多高校纷纷出台各类规定与措施,以保障实验室安全。但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时安全管理明显滞后,给实验室带来较大隐患。

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包含各种类型,既有单纯属于生物学专业的实验室,又有与医学或者化学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既有主要承担实验课的教学型实验室,又有主要承担科研项目的研究型实验室;既有部级、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又有普通实验室。不同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要求也不同,而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师生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操作规范程度都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产生影响。实验室主体以学生为主,流动性大,新老交替一直进行着,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管理难度较大。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实验室正在向技术、知识和设备密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基地发展。实验室要使用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有些实验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或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由此还引起危险化学品安全贮运、实验室使用、实验室排污(废气、废液、固废、噪声、辐射)与处置系统等一系列安全与环保问题[5]。

3.实验室安全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安全工作的本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于一整套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统筹性的思考,宣传教育趋于淡化,仅凭经验就想当然做出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师生安全意识较淡薄,持有或在潜意识里持有“不出事就是安全”观念的师生占绝大多数。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师生安全知识不够,缺乏自主学习的文化氛围、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疏忽大意等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环保部门负责,形成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效率,容易出现互相之间的推诿现象,导致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监管不力。大多数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制不完善,缺乏通识层面的培训和具有实验室自己特色的专门培训,教育培训不规范、管理难,管理力度不够,更涉及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

缺乏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分级。国家有对生物实验室安全分级的具体申报和评审指标,但缺乏对其他实验室的安全分级指导。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性管理制度,不仅存在上述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三废处理缺乏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未经严格处理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尤其是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只采取简单的直排或稀释后直接进入下水管网的处理方法,日积月累,产生的毒性,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6][7]。

实验室设施陈旧,安全隐患多。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施不足或老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的方案,缺乏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在实验大楼内应明确标出实验室的位置及安全通道[8],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有制度建设作保障,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一整套严格、有效、富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并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没有严格的管理和明确的职责,安全就没有保障。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要不断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推动高校建立统筹负责安全的机构,并在各单位设立以安全工作为首要职责的管理岗位,只有这样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才能够得到切实保障。而不再是依靠其他岗位的行政人员兼职负责安全工作,致使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监督。

此外,由于高校实验室类别众多的特点,要求各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切合每一类实验室的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工作制度和规范。实验室的管理水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的管理水平。高校实验室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流动性大、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集中等特点。因此,其安全性管理问题不容小视。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验室安全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欠缺,与安全行为背离是导致实验室事故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有利于减少实验室的人为性的事故,减少学校的重复性投资,保障实验室安全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学生的安全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实验室的安全性管理是一种制度,一种约束,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9]。一些高校开展安全讲座,播放实验室安全教育影片等,不仅使学生学到安全知识,而且在实验室中知道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危急关头知道如何自救与救人,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形成人人知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围,力争从源头上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如开设安全课程,让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有系统、全面的学习和了解。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编写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手册,对进入专业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严格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与保卫处加强实验大楼火灾逃生演练和化学试剂泄露救助演练等活动。收集全球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的信息和案例,定期举办实验室不安全操作图片展,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图片展和实验室安全事故图片展,警示师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举办多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活动。开展诸如安全咨询日活动、安全报刊设计、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标语口号征集、实验室安全志愿者等让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安全活动。在结构复杂的实验室大楼各楼层设计和悬挂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应积极寻求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管理人员也应由纯管理型向专家型转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网络安全考试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等,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

安全检查对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查找出不足、发现隐患,既可督促实验室整改,又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要切实通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规范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建立例行检查、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立体实验室检查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化学药品的数量和类型、设备种类进行安全分级,具体分成低度危险、中度危险、相当危险和高度危险四个等级分级管理。根据其不同的分级对其采用不同的检查标准和手段,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检查。

安全采购,确保设施设备和实验用品质量的关键,从源头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硬件的质量安全了,实验室的安全就有了坚实的保障购置安全系数高的设备,配置大型仪器的配套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通风、冲淋和消防设备,及时报废达到报废标准的仪器设备,定期开展有关设备的年检工作,配备齐全化学药品废弃物回收装备和处理设备等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生物实验室的许多废物属于特殊垃圾,污染性、危害性很大[10]。如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实验动物的尸体或器官,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的材料,实验后废弃的移液器、试管、手套等物品。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和生物类垃圾一旦进入环境,就会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生态产生严重危害,造成难以估量甚至不可逆转的损失,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妥善做好处理工作。有毒有害物质和生物类垃圾的处理有专门的技术和标准要求,实验室经过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后,统一交由政府环保部门指定的机构进行做集中焚烧或深埋处理。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要监督各实验室按照要求进行初步处理,将其分类存放于指定场所和专用容器内。同时倡导实验室要尽量使用无毒无害或者毒害性低的试剂,并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控制这些物质的产生量,尽量降低其危险性。

5.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实验室建设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为使实验室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行和发展,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创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不仅要借鉴先进高校的成功经验,还要充分考虑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有所侧重,有所突破。要调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的积极性,共同协作,共创安全。安全管理体系创建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高度重视,要“以制度保安全,以行动促制度”,既要重视制度建设,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又要重视实际推行,避免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必须形成一套保障安全管理长期有效开展的管理体系,并根据学校发展、实验室组成、研究方向的变化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不断改进,自我完善。

实验室安全条件建设应与实验室建设要同步进行。实验室应配备足够通用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烟感报警器等,楼道内设紧急安全通道,在高压容器、煤气阀门等处设醒目的安全标志。专业实验室要配备必要的安全环保设施和个体防护装置,如化学实验室中的通风橱、洗眼器、防毒面具;生物类实验室中能对废弃培养基等进行统一处理的高温高压消毒装置。放射性实验室中有防辐射、防泄漏设施,源库有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系统等[11]。在实验室及时地配备和更新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用品,安装必要的检测、监控设备,以期及早发现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杜绝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实验室突发事故,在事故发生之后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是完全必要的。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体制、应急措施和事故处理步骤等内容[12]。为了保证事故发生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应付,必须进行日常演练。

只有创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验室安全、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实验室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6.结语

安全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3]。高校要将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置于中心工作的重要地位,认真研究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14],建立长效机制。

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实验室的安全性管理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安全意识牢固,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技术先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才能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才能推动实验室的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0.

[2]由继红.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79-181,184.

[3]李五一,谷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0-12.

[4]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2-214.

[5]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4-8.

[6]郭亚.化学实验室环境污染[J].环境科学,2009,22(1):55-57.

[7]刘淑萍,张世铭,张新华.高校实验室应对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初探[J].中国公安安全,2005(4):44-46.

[8][美]丹尼尔・D・沃奇,著.徐雄,冯铁宏,祝东海,译.研究实验室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10]汪建华,张惟才.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管理[J].生物技术通讯,2008,19(1):154.

[11]李殿鹏.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45-346.

[12]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8):164-165.

第5篇: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范文

[关键词]药学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路径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药学专业不断扩招,高校药学实验室规模也在大幅增多,高校药学实验室是医药类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药学实验室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实验动物及精密仪器,使用及管理不当可能造成化学品伤害、实验动物咬伤等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药类高校持续长远的发展,因此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1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现状和建设意义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以人为因素为主,占事故比例98%,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致使个人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导致事故发生[1-2]。现阶段高校药学实验室主要依靠检查整改的手段来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而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薄弱。另外,高校药学实验室还存在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兼多职、安全教育频率低、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欠缺应急预案等问题,使得高校药学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3-5]。高校安全文化是指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维护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6]。其中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起着引领作用,后者的完善提升对精神文化也起着积极反作用。安全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师生安全,校园和谐稳定,将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2.1高校药学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室健全的责任体系、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和软件实力。合理而科学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将先进的设备与便捷的使用途径相结合,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第一时间控制事故扩大保证人员安全[7-8]。(1)责任体系方面,药学实验室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深入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为核心的指示精神,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9]。结合学校实际,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对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全面落实,保障责任体系有效运行。例如:学校分管领导作为第一级,落实法律法规,统筹协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作为第二级,对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协调、制度制定、安全培训等职责;学院领导、实验中心主任、实验人员及专职安全员作为第三级,负有第一管理和安全工作落实职责。(2)消防设施方面,药学实验室需要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例如:每间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面积和实验项目危险性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洗眼器、灭火毯等;每层实验楼公共区域配置灭火沙、医药箱、应急喷淋器,并且定期检查维护。(3)基础设施方面,实验室划分区域管理,大型仪器专人使用管理,超过使用年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及时维修或报废;配备足够数量的试剂柜,试剂分类管理,危险化学品双人双锁管理;实验室尽量安装门禁卡和摄像头,对出入人员进行监管;实验室内粘贴相应的安全标识;化学品采购、贮存、使用、废液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动物尸体等废弃物分类收集,定期回收处理;动物实验室设温湿度控制、压差控制系统,清洗、灭菌设备,挡鼠板防止野生动物进入。(4)防护设施方面,每间实验室应有危险源说明及防护措施、危化品试剂MSDS安全技术说明、个人防护用品等;实验室通风系统应安全有效;特种设备如高温高压高速设备配置防护装置;废液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等。

2.2高校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一种强制的行为约束,是对安全文化的具体描述,让师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章可循,保证各项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制定文化建设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法律法规,根据各个实验室承担课程和危险源区别制定不同的制度文件,使制度文化成为行动指南。药学实验室制度文件主要包括:安全准入、安全检查、仪器管理、化学品管理、废弃物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新制定的制度文件需下发至各带教老师并集中组织师生培训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性操作流程等重要制度需粘贴上墙。以化学品管理制度和仪器使用制度为例说明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药学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制度中对化学品购买、储存、使用及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各个环节均明确规定,特别针对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购置阶段对危化品供应商资质审核,保障化学品质量;入库阶段通过系统将化学品基本信息录入;储存阶段将危化品放入学校危险品仓库,建立出入库台账;出库阶段,领用人填写申请单,经审核通过后预约管理员领用;使用阶段将危化品放入暂存柜中,双人双锁管理,填写危化品使用数量用途和去向;废液回收阶段,废液中和后分类回收到废液桶,空试剂瓶回收处理,达到一定数量后通知回收公司处理[10]。仪器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需制定相应的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教师按要求培训后方可操作仪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部分仪器如高压灭菌锅等应由具有上岗证的人员操作,由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定期维护保养,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科研用大型仪器,带教老师或者实验室管理员在学生使用前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通过预约平台结合自己的时间进行预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了他们的实验兴趣[11-12]。

2.3高校药学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在潜移默化中的形成的思想引导、意志磨炼、情感熏陶、价值取向、思想高度。首先,建设一流的大学应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包括一流的实验队伍[13],根据安全责任体系人员等级组织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例如:第一级管理人员每学期1-2次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第二级管理人员每学期2~3次参加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培训,第三级管理人员每学期4-5次参加药学实验室化学品安全、药学实验室生物安全、药学实验室消防知识等专项培训。二是药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及考核,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培训环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导致学生在实验安全教育中获得的收效要低于预期[14]。高校安全准入教育需要全面培训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准入考试也可以参照必修考试计算学分,让所有师生都重视实验室安全知识。学校可以开发手机软件包含安全知识视频和题库,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三是高校需要多开展实验室安全进课堂、安全演练、实验室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比如主题为“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素质。加大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在实验楼中设置安全知识的宣传栏,粘贴安全知识的安全工作简报、经典语录、宣传材料等,同时借助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微电影拍摄等形式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15]。

2.4高校药学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

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是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在时间积累中逐渐形成的,优良的行为文化往往决定实验的成败,一个小的细节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带教老师在讲课中必须将实验中的风险、注意事项讲给学生,并将正确安全规范的实验操作给学生演示,发现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进入实验室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实验操作过程中将物品合理摆放,配制试剂粘贴试剂标签,领取试剂填写出入库记录,实验结束后将试剂放回原位,废液中和后倒入相应的废液桶,实验结束后关闭水电门窗等。实验室管理人员每日检查实验室使用、记录填写、卫生及安全情况,发现不规范使用行为及时纠正并整改。药学实验室营造的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是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间接评价。行为文化一方面需要老师自身规范操作正确引导,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对操作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另一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考核,两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建设优良的实验室行为文化。

3结语

高校药学实验室必须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适用于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障药学实验室可持续发展。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并且深入的工作,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树立安全责任意识,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为建设安全有序的高校药学实验室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雪洁,刘晓茵,纪耀华.引入EHS模式的药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21-23.

[2]俞佳,陈嘉雄.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4):214-215,225.

[3]肖红艳,任二辉,宋庆双,等.高校实验室EHS文化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0,23(1):154-156.

[4]华子春,魏永春.以查促建:江苏省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结果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1):1-6.

[5]杨志杰,吕海霞.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435):248-249,255.

[6]李志华,刘金玲.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34-136.

[7]于子钧.关于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J].天津化工,2019,33(6):61-62.

[8]王雅士,兰文波,李倩如.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探讨[J].广东化工,2021,48(435),189-190.

[9]崔锦峰,郝大鹏,刘镇岐,等.高校实验室“五个一工程”安全文化体系构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286-289.

[10]陈亮,王博,王林燕,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255-257,261.

[11]腾鑫,杨晓玲,庄启昕,等.化学类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238-241.

[12]孟国忠,农春仕.基于PDCA循环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99-302,316.

[13]柯红岩,张婕,金仁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3):227-229.

[14]李海平.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2):93-94.

第6篇: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全过程安全控制;精益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大力投入,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显得格外重要.高校化学实验室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相对于其他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具有许多特殊性[1].第一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化学药品集中使用地,不仅试剂种类繁多,而且常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第二化学实验操作常涉及到一些危险性实验,如高温高压反应、易燃易爆气体气瓶使用(如氢气、乙炔等)、X射线衍射测试、正丁基锂使用等.近年来,火灾、气体泄漏、辐射、机电伤害等安全事故在高校实验室中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三化学实验课是面向全校的基础实验课,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多.因此,科学地、规范地进行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挑战.近几年,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在“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卓越杯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重庆大学设备处安全管理与建设”等工作的推动下,开展了大量有关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部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目标系统化、明确化和规范化;“卓越杯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已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举行,该竞赛不仅促进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进步,而且促进了高校对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建设的交流、重视与发展;在重庆大学设备处的带领与指导下,学院明确了化学实验室的管理目标、制定了各种规范安全文件制度、完善了安全文化建设等工作.

1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分析,目前部分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以下问题:(1)化学试剂管理不规范,常规和危险性的化学试剂管理制度不够明确,尚未健全化学试剂的使用、废弃化学品的管理与处理体系.(2)一些安全制度不系统、不全面,也不够明确,存在流程管理上的不完善.(3)安全文化意识不强,安全专业培训与演练较少,还没有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4)实验室安全监管有待加强,相关人员责任心不是很强.尽管各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体系建设、制度流程、人员配置和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完善,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安全事故在全国高校化学实验室中仍时有发生,其深层原因在于没有把实验室安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过程的安全控制管理.因此,将高校化学实验室进行全过程的安全控制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

2全过程安全控制体系

高校化学实验室承担化学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在广义上及本质上可以看作一个类似的工业生产过程,这个过程即利用原材料(各种研究样品如各种化学药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常温、常压、高温、高压等环境)产生或获得某些物质(化学反应后的目的产物与伴随产物)的过程.全过程安全控制的管理理念[2]是以预防为主、注重源头、突出重点、过程跟踪、目标考核、持续改进.管理目标是对每一项实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使每项活动进入下一个环节时都处于安全状态,从而保证整个过程安全可靠.管理作用是针对指标安全性、操作规范性、工艺合理性、措施有效性等方面,对危险品、操作失误等风险进行全过程控制,保证实验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往惯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安全工作的事后总结和处理,注重的是安全结果的考核,是亡羊补牢式.而全过程管理模式,突出的是对化学实验室安全重点、重要因素的全程控制,形成贯穿源头、过程、目标、结果的全过程管理,强调的是从源头到结果的整个链条的全过程的安全控制,涉及到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作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3全过程安全体系内容

3.1建设规划过程控制,保证设施建设的安全性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整体搬迁到重庆大学虎溪新校区的理科楼新化学实验室.有关新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划包括以下3个步骤:(1)前期论证阶段.在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国内外一流化学学科的高校,借鉴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硬件设施设计、标准与规划.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及早介入,分析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因素,提出安全建议.(2)设计施工阶段.加强施工阶段的安全设计跟踪检查,及时出具安全评价报告.(3)项目验收阶段.组织验收时,审查“三同时”的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技术措施可靠.3.2制定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实施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2G3].近几年,我院参照教育部安全检查标准和学校设备处的安全条例,并结合我院化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保证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运转.这些制度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危险性实验安全操作制度、维护检修制度,以及环境污染和防范监管制度等[4].3.3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化学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1)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配置,提高实验队伍的待遇和地位,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实验教学队伍.近几年,我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了化学实验室实验队伍的建设.目前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占到82%,其士学位的占31%,从学历上提升了化学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2)通过化学专业培训、定点培养等方式来改善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业务能力,培养整体素质较高的实验技术队伍.定期选派实验室人员参加各种安全培训和安全会议“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研讨会”“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等,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理念、安全模式和安全管理经验.(3)学校和学院都定期对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检查,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将实验室安全管理纳入校、院和实验室管理员的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5].3.4宣贯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本着“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大力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实验室安全教育落到实处.(1)全程化.安全教育贯穿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统一让入学新生学习“重庆大学实验室安全手册”,让进入化学实验室学生进行“全校性实验室安全教育选修课”学习,我院还特别为硕博研究生开设“化042实验技术与管理工安全与职业素养”课程,只有通过安全考试的学生,才能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2)多层次.安全教育应该覆盖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博士、硕士及本科生,还有各级人员,如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等.(3)多渠道.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应当多样性、多元化,有纸质安全教育材料、多媒体安全宣传材料、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等.3.5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开展高校应将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作为常规的教学环节开展,在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开展中必须考虑并囊括安全教育内容.(1)验课程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实验过程中尽量采用能够预防或避免易发安全事故的操作.从实验内容、任务的设计上,既要保证完成必需的教学内容与训练,又要确保实验过程中即使出现误操作也不会带来严重后果[6],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2)实验课程必须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更新或完善实验内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实验课程设计的与时俱进.(3)实验课程中增加讲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与实验操作的规范问题,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7],将安全意识从学生进实验室的第一天就扎根于脑海中与行为中.3.6化学危险物品全过程记录及控制化危品是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载体,也是重要的危险源,因此我院不仅从源头上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严格执行购买、领用、备案等环节的审批管理[8G9],而且还建立台账对化危品的申购、领用、使用、回收、销毁全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改善管理疏漏,减少化危品事故的发生.

4创建精益安全管理模式

精益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10G12],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精确、高效和持续运行.创建精益安全管理模式,以危险源管控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方法,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1)引入精益思想、营造全院师生参与的安全管理氛围、消除各级人员思想上对安全问题的侥幸心理、努力培养广大师生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建立“安全压倒一切”的实验室安全理念.(2)推行精益方法、采用精益工具、导入PDCA循环,即安全精益管理制度:方法—落实、实施—检查、分析—纠正,以便对安全管理现状和改善情况及时实施精益评价.(3)建立精益组织,从学校层面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建立院级、系级、各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制,避免多头交叉管理,形成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联系紧密但又职责分明的化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4)形成精益流程,包括发现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问题、持续改进安全问题的流程.对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检查监督,应建立经常性、长效性,多部门、多类别协同管理、多管齐下的检查监督机制,同时必须抓好检查结果反馈、监督落实情况.

5结语

第7篇: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范文

1.1仪器设备增加,实验室面积不足

随着国家科研投入加大,科研院所承载的项目及课题不断增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不断增加,相当部分的科研院所实验室面积不能满足科研需求,仪器设备摆放密集,有限空间变得更加拥挤,水电等公共设施负荷加大,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新购置的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缺少仪器布局规划,仪器设备购置后由科研人员随意摆放至实验室内,缺少安全、环境的综合论证。

1.2科研工作量大,夜间实验增多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跨越发展,是科研院所新时期的发展目标,科研工作没有捷径,需要以大量的实验工作为基础,这就促使科研人员要加大精力投入。时间有限情况下,部分实验室出现了连续运转的状况,过夜实验增多,夜间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操作等情况,急需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夜间实验的安全性,如夜间实验操作需最少两个人,加强相互督促等。

1.3实验室分散,药品信息难掌握

科研院所科研活动一般以课题组为主体,课题组人数不多,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验空间,实验室较为分散,在实验室内的科研活动基本由课题带头人来安排,不会经过处室或研究所等上级部门审核,以至研究所对这些实验室的安全监管非常困难。另外,由于实验药品购买基本上都是课题组自行购买,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到药品信息,对于一些剧毒药品的购置和管理也容易出现疏忽和漏洞。

1.4实验室开放共享,人员流动性大

资源共享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发展的核心目的,科研院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基本都列入了科技部计划司、财政部科文司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联合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共享目录》,科研院所实验室普遍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发挥群体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实力,但同时也增加了人员的流动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国外及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大部分设有环境、健康和安全部门,有浓厚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文化,高效安全的管理组织构架,硬性的准入制度,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保护人员、财产的安全、建设优美环境开展大量工作,为各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各种有关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服务[6]。

2.1国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体现在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但不会单独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而是将所有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统一管理,包括建设许可论证、空气质量管理及动力工业车辆管理等问题,这种模式虽然人力资源和设施投入较大,但行动综合管理效果显著,事故处理能力强,行动能力强[7-8];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管理与安全和健康有关的各项事务[9],高校一般都有一套以职业健康和安全操作为准则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部,由校长直接负责,各学院院长兼任职业健康与安全主任,学院的各研究室主任对下属的实验室安全负总责[10],实验室管理非常细,普通工作日、周末及假期、过夜实验操作都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措施[11];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各安全领域,包括防火安全、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机械加工安全、放射性安全、生物安全、常规安全、特殊工种安全、意外防护安全等[12];日本高校非常重视环保安全工作,每所大学都设有环保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这种浓厚的安全、环保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中的每个人,形成了一种安全、环保的良性循环[13];新加坡大学非常重视“安全文化”理念,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一般建有2个专门组织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是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委员会,一个是环境与健康安全办公室,大学内所有的项目负责人需要通过学校安全部门的认证和许可才能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14]。

2.2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中国香港高校在成立初期就把安全管理作为所有运转的重要元素,用定量的指标数据反映实验室安全状况,开展实验室安全状况的评估,掌握情况,对危害与风险做出预测,各部门、各级别的教职员工每年必须做绩效考核,安全职责能否达到标准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15-16]。中国台湾高校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设立多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一是学校安全卫生与环保委员会,二是学校安全卫生及环保中心,三是科、系、所安全卫生及环保小组,四是各实验室安全卫生及环保责任人[17]。另外,香港及台湾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际之间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交流,使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6]。

3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点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科技创新基础保障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更应受到倍加重视。综合国内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及现阶段我国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科研院所一般是以研究院为主体,以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所为分支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通盘考虑、全院协调,从环保、健康、安全出发,由院领导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组织制定全院长远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完善全院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各研究所成立所级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用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负责协调联络院和各级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培训等工作。各实验室由所在的课题组负责安全管理,再设立安全管理员,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及仪器设备状况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指导开展实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3.2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18]。(1)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是排除人为引发安全问题的最有力措施,准入制度对准备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一切人员适用,包括初次进入本实验室的研究员、教授、客座及学生等。准入制度可以通过实验室准入考试来实现,考试内容包括: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废弃物处理、实验楼内安全撤离通道、突况应对方法、危险化学药品订购程序等。(2)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是对仪器设备安全操作及维护的保障措施。科研院所仪器设备一般由科研人员根据需求自行购买,购买人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比较熟悉,仪器购入后,资产录入购置人名下,通过建立仪器资产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能够进一步督促相关人员对仪器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管,为仪器安全操作增添一份保障。(3)建立实验室安全自检档案制度,是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关键措施。安全排查,定期自检,并形成安全自检报告,存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排查安全隐患。自检内容包括水电线路老化排查、实验药品放置、废弃物处理、压缩气瓶使用及防护等。为督促自检制度的定期实施,各级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建立定期例会、检查通报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3.3建立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体系

一位安全管理专家说过,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19]。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柔韧性和持久性,能够以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培养自觉意识和安全能力的过程,科研院所的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和实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20-21]。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烘托一种文化有人会认为是小题大做、无辜渲染,实际上实验室的安全文化能够逐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安全意识,改变科研院所的整体安全环境,通过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规范功能和传播功能,来提高全体科研人员的综合安全素质,抓好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工作。

3.4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联动运行机制

建立多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包括实验室平台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安全保卫管理、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等。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谁牵头、谁组织、谁执行,要将各部门的安全负责人联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协作机制。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要以熟知安全问题具有极强安全责任意识的技术人员为主,组织体系内要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管理过程中问题,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及时修正调整。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动机制,院所安全管理部门与市级环保局、消防局及公安局形成联动,定期邀请上级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药品库、放射源、压缩气瓶等危险物品进行检查,对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杜绝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4结语

第8篇: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运行机制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专业多,课程内容庞杂,该课程是学生进行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其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为保证这一需求,《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机制成为有力的保证。文章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思考和探索,对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也可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在整个建设和运行中,更应该加强各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建设,提高各类实验室运行效率;完善各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实验教学创新;注重各类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1.实验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学校应制定一系列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教学实验中心管理办法、岗位职责与考核办法、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技术成果评审奖励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2.实验队伍培训。学校应该专门出台实验队伍培训措施,对实验人员培训和继续深造提供经费支持,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在职、在岗的方式参加短期进修班、培训班为主;以通过在职进修、系统学习以及学历培养为辅,少部分人员可以考虑安排脱产进修,重点培养。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运行良好,该实验室应专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学校专门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比如,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设置与调整管理规定、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管理办法、实验技术成果评审奖励办法等。

学校专门为设备管理制定设备管理办法。比如,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受赠、捐赠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仪器设备报废、报损、回收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办法应打印出来,张帖在实验室的墙上,以便师生可随时查询,使实验室和设备管理有章可循。

三、实验室考评办法

1.学生评教。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由学生对每门实验课程按评估指标进行打分,作为对实验教师教学效果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且学院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实验教学老师,以便老师及时改进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督导教学。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老教授担任督导员,协助检查、监督实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用、考试以及成绩评定,帮助实验教学老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实验室环境建设

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实验室应制定有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实验教师都按规定先介绍实验室的安全条例和安全实验知识。设置责任人的消防安全检查落实情况。

重视实验环境与安全的建设,制定有专门的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环境卫生由实验教师或勤工俭学学生共同负责,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实验室场地明亮、宽敞、安全,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完备,管理科学规范,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五、实验室运行机制的探索

实验室应该实行全开放式教学。

1.内容开放。学生可以在指定的多个实验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实验;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与课程相关的课题,内容不限。

2.时间开放。每个实验室,除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可以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自由来实验室完成实验;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做实验,应该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给予指导。

3.空间开放。对部分实验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学生在做实验时,可跟进企业使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性实验,可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竞赛比赛;允许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实验内容,在教师的科研实验室中完成实验。

实验室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建设先进、开放、服务型的教学实验室,是确保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形成系统化的教与学的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实验教学有序运行和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建平,刘志毅.矿山机电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环节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

第9篇: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子实验室;管理;维护;规章制度;措施

1高校电子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现状

1.1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的电子设施学习能力及操作能力不一样,有时会不小心短路实验用供电电源、有时会无意中错误连接实验电子线路或使用电子仪器仪表操作失误、还有一些不遵守标准规范的学生恶意更改实验系统仪器仪表及实验器材设置或者损坏相关实验器材,导致实验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崩溃。这些情况都将大大增多电子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影响电子实验的进程。有些人为的因素会带来实验室的卫生问题,而电子实验室对于卫生的要求较高,而且长时间不合理的使用更会降低电子设备及器材的使用寿命,因此长期下来会导致电子设施快速的老化,大大降低了其使用年限,严重增加高校的实验成本。而对于计算机等联网的网络电子实验室设施容易通过互联网的浏览及恶意程序的下载安装导致网络电子实验室设施使用异常等一系列问题。

1.2外界环境带来的问题

对于电子设施,外界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供电质量对电子设施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界电压的高低与稳定和电子设备的寿命息息相关,没有合适的供配电系统可能会导致电子设施使用寿命缩短;其次,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等自然因素也影响着电子元器件的老化的程度。参考微型计算机等电子设施的正常工作温度在10℃~26℃之间。如果温度过高,各种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就会积累,影响电路的性能,造成机器不稳定运行,温度过高时可能会烧毁电子器件,如果温度过低,也不利于机器的稳定运行。因为,在一定的湿度下,过低的外界温度会引起水蒸气凝结现象,造成器件生锈,甚至发生短路。而且,温度过低时,绝缘材料会变硬、变脆,大大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湿度方面:当湿度过高时,电路板会涨大变形,造成插拔困难。高温潮湿的环境还会加快金属元器件接触面生锈,触点的接触电阻变大,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缩短其使用寿命。但是,如果环境湿度过低,则容易产生静电。在低湿度的实验室中,人在地上行走、操作设备、机械元件的摩擦等都会产生静电,而静电是对电子元器件寿命的最大威胁之一。这就要求电子实验室需要一套适合自身的完整管理措施和方法。

2高校电子实验室改进管理和维护的策略

2.1改进与完善实验室使用和维护制度

2.1.1规范实验室设施使用人员行为标准

电子实验室制度是为规范和约束使用人员行为做出的的准则,是维护实验室管理秩序,保证实现实验室管理功能、管理人员及其行为规范不可或缺的有

效手段,其对于适合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实验室实现科学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发挥实验室的价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协调试验系统中人员所进行实验活动的规范性中具有重要的指挥作用,同时也可以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其才智的激励性手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制定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而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并且能够与实验老师积极配合。对于电子实验室的管理,应当提高对使用人员管理的能力,如新生入学时,学校负责宣传,并且在学院团委或学生会的配合下,带领新生参观电子实验室,使新生体会到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向新生示范如何规范使用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只有做到相关的规定才可以保证电子实验室使用的标准化、规范化,保障基础设施安全,才会有保障学校实验室的财产安全和学术价值,实现科研教师和学生实验探究的目标。

2.1.2做好实验室使用日志

通过实验室使用日志,可以对于管理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查找,并且可以完善电子实验室所需要具备的管理体质,可以有效记录和跟踪实验室的运行及使用情况。各实验室每年都应当做到实验室使用情况和日志的记录,日志主要包括实验项目名称、日期、指导教师以及设备情况等内容。

2.1.3定期对于实验设施进行维护和校对

一方面,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于设备的清单进行保存,在日常的使用中做好设备相关的出入库的记录,以便需要时可以进行设备流失的及时查找工作,为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实验室运行设备管理水平,在实验室设备多、比较复杂的情形下,有必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各电子实验设施。另一方面,电子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对设备的使用实验及人员做好登记,做好实验室设备故障情况表和使用日志,加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2.1.4建全管理队伍规范实验设施的使用

建立每一个实验设施的使用规范,确保使用人员按照操作手册使用。首先,学校可以引进一批高水平和素质的管理人员,为电子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作出更好的贡献。另外,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师资力量,定期开展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好的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进行提高和规范,保证电子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数量,并且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训练出良好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使其符合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要求。

2.2做好电子实验室外在环境的保护工作

2.2.1供电系统及静电防护

电子设备的供配电系统应该根据实验室设备所需电容量来设计,电子设备容量较小时,可采用专用低压馈电线路供电;容量要求较大时,应当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静电产生的影响是一个容易忽略的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由静电引发故障事例,因此在设计实验室之初,就应考虑主实验室内所有导静电地板、活动地板、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有效的静电防护。

2.2.2保证实验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计算机等电子设施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温度方面:电子实验室一定要安装空调和通风设备。而对于有些存放重要设备的机房应当装配双空调系统,以确保在某一空调系统出现问题时,而不至于造成实验室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参照微机机房而言,电子实验室温度保持在15℃~30℃,湿度保持在30%~70%,这是维持电子实验仪器仪表及实验器材等电子设施正常工作较为理想的环境。

2.2.3保证实验室的整洁

除自然环境中温度和湿度外,电子实验室洁净程度也是影响电子设备工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持实验室内干净整洁,除了可以配备一套除尘设备,更重要的是要预防外界灰尘进入实验室,如实验室使用人员进入实验室时要穿戴干净的鞋套,不带零食饮料等杂乱东西进入实验室等。

2.3加强电子实验室安全管理

2.3.1做好实验室安全防护工作

在实验室中建立专门人员,主要负责实验设备的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加强对于安全事故的防护工作,如防火、防盗等等相关安全问题的防护,如有设备失窃或者是实验事故发生,应当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及时处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同时保护好现场。学校应根据实验室周边环境及实验器材的规模,保证实验室各类灭火器的数量,并按照相关要求定期检查灭火器是否有效。如果突发火警情况,应该迅速有效的采取消防相关措施解救(拨打火警电话、初步灭火、组织人员撤离等),同时应该及时向学校汇报相关情况,并且做好现场的保护工作。

2.3.2实验前后做好安全检查

在实验开始前指导老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做好全面安全检查,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相关的安全措施,其中包括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其中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只有当设备运行停止和结束后,实验人员才能离开现场。试验结束后,在下班离开前,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断开设备的电源,并且管好实验室的门窗,,做好电子实验室应有的安全防范工作。

3结语

在当今实验教学中,高校电子实验室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电子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又是一个繁杂的工作,这就要求电子实验室管理部门、电子实验室使用人员及安全保障人员互相配合、相互协作,保证高校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转。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以及专业技术,使高校实验室达到应有的价值。

作者:王萱 单位:山东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称.试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12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