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

第1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是以学科涵盖的水、大气、固体废物、物理因素等涉及的技术参数为核心,参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组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使实验数据科学、准确、有效,实验室必须依照标准对实验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5]。实验室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熟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还需要一套完整的实验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通过实施标准体系,促进实验室的标准化基础工作建设,使实验室在教学、科研、服务中所需的技术规范、管理规范、工作规范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有机整体,产生系统效应,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节约成本、保证数据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增强科研权威性,实现实验室良性运行,以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标准化及标准管理是实验室全部工作环节中一项重要而且是十分关键的系统工程,建立实验室标准体系是实验室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高校实验室既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技术平台。因此,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娴熟的实验操作和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非常必要,同时这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保障[6]。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会大大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实验过程的可控性,保障实验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2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现状

2.1有必要,无做法

目前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的技术与管理存在不少缺位,很多方面有必要完善和充实[7-8]。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污染物或环境控制指标被纳入环境教学与科研检测的范畴,这就需要实验室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管理措施和执行路线,以确保实验室管理的完备性和检验方法的完整性。如在水污染技术指标的检测方面,多溴联苯醚(PBDEs)类逐渐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目前国内外各科研机构对于该类物质在水环境中微含量的测定方法不统一,更谈不上检测方法的权威性,极大地影响了该领域的科研交流和相关成果的鉴定。第二,针对实验室已有的管理事项缺乏应有的管理标准或相关制度。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属于高危险区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电磁辐射等会直接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9]。因此必须建立实验室有毒物质的处置规程和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程序。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在这方面尚有较大差距。第三,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逐年增加和研究生的扩招,实验室规模扩大,功能也更齐全,但是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的编制有限,无法完成大量的实验仪器购置、维护、管理和众多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工作,实验室仪器损坏率高,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10]。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标准(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仪器使用操作规范、样品分析测试标准方法、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仪器维护制度等)来保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2有做法,无标准

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对于很多事项已经有大量规范的做法,但未形成相应的标准。在实验技术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规范的环境样品采集、预处理及检测方法,但这些方法没有用规范性的文本流程化,不利用于科研团队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在管理方面,近年来实验室逐步购入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必然面临维修保养、耗材购置和故障处理等问题。目前针对这一管理事项缺少明确的报告程序,应加快制定管理程序“外部提供支持管理标准”等规范管理制度。另外,仪器设备的说明书、维护和保养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往往没有在实验室进行明示,学生盲目操作甚至错误的操作可能造成仪器的损坏或其他安全事故。

2.3有标准,无体系

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是实验室各项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已经有大量实验室规范,但未形成相应的体系,如暨南大学通用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暨南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暨南大学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暨南大学核技术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在技术标准方面,目前实验室所使用的标准散布于各类技术资料中或由实验室使用者各自保管,多局限于实验方法标准。如涉及水污染的技术标准目前有pH值、DO、BOD5、CODcr、TN、TP等实验方法标准。而国家标准仅水污染技术标准分体系方面,就应涵盖技术基础标准、采样技术标准、样品预处理技术标准、水质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采购技术标准、试验方法技术标准、设备设施技术标准(含操作规程)、服务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等,其中水质标准应包含地表水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等。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标准纳入实验室标准体系,让学生了解标准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使用标准来规范自己的实验过程。

2.4有体系,未信息化

有些高校的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已建立初步的标准体系,但未形成实验室标准信息数据库。有些高校的实验室按照国家标准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成了实验室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不足[11]。一方面,该体系仅仅关注实验室管理事项,主要涵盖管理标准,而缺乏实验室标准体系中的技术层面和工作层面的规范。另一方面,该体系仅仅停留于纸质文件,而未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不利于文件的使用和换版。

3如何加强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化工作

在加强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化工作方面,主要涉及实验室标准体系建立、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标准化以及标准信息库的建立与管理三个方面,,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1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作为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一项标准都不是孤立的,标准的作用只有通过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体系的完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标准和体系的效用。在系统学习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形成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结构图,策划、制定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表。参考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首先进行环境因素分类,以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核心,根据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各环节涉及到的技术事项,收集、制定技术标准,构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再根据技术事项所涉及的管理事项制定管理标准,构建完善管理标准体系;同时为落实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求,制定工作标准,构建完善工作标准体系,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系统的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并在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的各阶段加以贯彻和执行,确保采样、样品预处理、仪器操作、实验分析等各环节的标准化运作。具体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清理文件,整体策划。体系文件编制前,对实验室内部以往各种标准、管理制度、工作规则以及历年下发的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和整理,参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结合实验室实验技术与管理现状,形成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结构图,编制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表,确定学科实验室标准化蓝图。第二步,按照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表,通过网络、专业期刊、专业标准信息服务机构等收集国际、区域、国家、行业、地方等各层次标准。第三步,依照GB/T1.1之规定,编写所缺少的标准文件或补充更新所缺文件条款。逐步编制、完善标准体系。

3.2设备设施标准化

实验室设备设施是实验室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实验室标准化的重要对象。实验室设备设施标准化包括设备设施产品技术规范(如相关法定标准及使用说明书等)的收集整理、设备设施操作规程的编制、设备设施定制管理的合理规划与实施等。尤其是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其描述应简洁、明确、无误。一名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实验参与者按该操作规程应能自行操作设备设施。做好仪器设备维护是保证实验室可持续、安全运行的基础。一是严格控制仪器使用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振动、腐蚀性气体等,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二是仪器的定期维护,如更换老化、损坏部件,仪器内部定期清洗等,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3标准信息库的建立与使用

标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更新是维护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的重要环节,相关人员可通过互联网搜索查询、订阅报刊杂志等形式进行标准信息的广泛收集,通过建立标准信息数据库的方式实现集中和网络化管理,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深圳标准信息网等查询最新学科标准信息,不断完善标准信息库并保持其有效性。标准信息收集范围包括:国家和地方有关学科实验室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等方面有效的标准文本;国内外有关标准化的期刊、专著等出版物;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区域标准、技术法规;其他与学科实验室有关的标准化信息。学科实验室标准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广泛而稳定的信息搜集渠道,如环保、实验室监管、质量、职业健康等行政主管部门、情报部门、报刊、杂志、网络等;及时地了解并收集有关的标准、修订、更改和废止的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分类、登记和编目,并及时传递到实验室。收藏的标准信息应及时更替、更改,保持良好的时效性;建立标准电子文档信息库;开通标准的网络服务系统。标准信息库的使用:实验中心应建立专门的标准化信息数据库,并对申请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实验室的准入条件、工作准则、实验室功能、实验室环境和相关实验方法,同时也养成了规范化的工作作风。

第2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有科学的标准才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

1.制定科学的管理文件。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在开检前认真学习并落实中纤局《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质量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结合近几年实验室具体工作情况开展了内部自查自纠工作,确定了各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制定了实验室质量考核办法等45个文件,编制管理制度文件汇编一套。

2.建立标准的软、硬件环境。实验室在7月份对 HVI检验间和平衡间的空调、风道进行了综合改造,并在8月中旬验收,同时与空调维保公司签订设备维护协议,确保在全年检验期间温湿度能够满足工作需求。8月中旬,实验室双方设备维护人员对13台HVI 设备进行了大保养并验收。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将服务器、电脑等硬件升级,在温湿度控制、数据采集与等方面进行了模拟测试,试行状态良好。实验室在开检前购买了品级、颜色级实物标准和 HVI校准棉样等标准物质20余套,可以确保检验样品100万只。HVI 检验负责人在开检前将标准棉样在标准状态下进行48小时平衡,并在每台 HVI设备上进行20次测试,制定了标准棉样管理方案,完善标准棉样使用规程。这些工作是实验室能够正常开检的前提,也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

3.严格岗位考核制度,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实验室在年初与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学院将石河子实验室作为实训基地,在每年检验期间向实验室输送大量实习学生,即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各岗位工作人员经中纤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利用开检前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模拟演练,确保在开检后能够立即适应岗位,做好检验工作。

4.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立科学有效的工作目标。根据前两年各岗位人员工作情况和管理经验,调整部分关键岗位人员,优化各岗位人员配置,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认真分析历年的工作质量情况,结合当年国家收储、棉花产量、市场行情等特点,石河子实验室以“安全文明、精工细作、勤奋创新、团队合作”为管理方针,在2010年度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增长数量,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努力成为全国一流实验室、标杆实验室。

责任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务

1.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为树立统一的实验室对外形象,利于对外联系,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实行主任责任制,负责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和对外协调。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技术保障组,实行技术负责人责任制,负责检验管理、技术保障等工作。制定并落实各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各岗位负责人下设小组长,形成六人一小组,三组一团队的树状管理结构。技术保障组结合管理办法定期对实验室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实行“一岗一评、一组一评、一人一评”的评比制度,对于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落实责任,将反馈信息归类、总结,从发现问题到落实解决方案在24小时内完成,突显处理问题的时效性。

2.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根据实验室检验效率和各环节软、硬件情况,制定各岗位员工的基本工作量,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超额完成的部分给予奖励,结合相符率等硬性指标,在每周发放超产奖,同时在每月设置全勤奖和质量奖。在工作中未能完成基本工作量同时工作质量较差的员工,将根据责任追究措施予以批评、教育,树立“反向标杆”,从失败中学习,让失败分析成为一种习惯,将“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提升意识。

3. 实行岗位流动制度。对“岗、组、人”进行周期评估,采用“上下互动、平行互通”的模式调整员工工作岗位,将工作认真、业绩突出的员工调整到关键岗位或管理岗位,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各环节潜力,对降本增效做到精细化管理。

4. 互通互助,取长补短。及时将中纤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和石河子市局的文件精神落实到各个环节,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提升思想意识。与其他实验室一起分析在正常运行中各自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总结科学的管理经验,互通互助、取长补短,在工作中实际体现全国纤检“一盘棋”。

树立标杆、量化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1.岗位精细化标杆。实验室每周统计并通报中纤局下发的各项指标相符率情况,技术保障组结合数据,通过对政策、技术、人员、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相符率变化情况。在品级方面,统一眼光,每周对灯光进行校正;在 HVI检验方面,由 HVI检验负责人和设备维护人员具体落实三个检验班次相符率分析工作,在标准棉样、温湿度控制、设备状态、操作规范和棉样平衡等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设备维护人员在开展周保养的同时,随时对设备情况进行分析、调整。抽检样品的寄送由专人逐个包装,确保条码与样品一一对应。实验室在分析检验质量的同时,也分析其他优秀实验室的情况,吸取经验、查漏补缺,向优秀团队对标。

2.团队精细化标杆。实验室在样品分样、品级录入和 HVI操作三个岗位开展评选“每日劳动竞赛之星”活动,以小组为基础单元,对每日检验进度和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各岗位评选出保质增量最多的一组为“劳动竞赛之星”, 评选结果于次日在电子屏上公示,并给获得“劳动竞赛之星”的员工粘贴每日之星标志,发放流动红旗和奖金。通过劳动竞赛,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3.个人精细化标杆。每天公布员工检验质量和进度,绘制曲线变化分析图,岗位负责人帮助员工进行质量能力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使员工真正意识到从眼前的工作做起,从自己的岗位做起,时刻向自己对标。

4. 量化是科学考核的基础。信息系统管理员于每日上午10点将之前24小时各环节上报的实验室到样数量、分样数量、感官检验数量、平衡间样品数量和 HVI检验数量进行整理汇总,及时向技术保障组反馈信息。 ①实验室到样数量要依加工企业、加工日期进行更加细致的统计,并将《企业反馈表》的信息及时整理归纳,规范企业送样。②由于颜色级样品要分别进行品级和颜色级感官检验,在计算感官检验数量时要分开统计,品级录入员在录入完整批后,要把整批样品信息登记在《感官检验记录表》,利于查找问题,纠正错误。③平衡间样品的上、下架工作必须由不同岗位的员工完成,平衡间周转人员在样品上架时对样品进行回潮率测试并登记整批批号、测试样品包号回潮率和时间等信息,形成《平衡间样品汇总表》和《上架回潮率记录表》;下架工作由HVI 周转人员核对平衡时间和测试回潮率符合要求后进行,并在《下架回潮率记录表》登记相关信息。平衡间周转人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汇总表上的信息统计平衡间样品数量。④ HVI带班人员和 HVI操作员分别在《 HVI检验交接表》和《 HVI设备情况记录表》填写每日的工作情况, HVI操作员在进行校准检查时,将校准棉样编号、数值、时间等信息登记在《 HVI校准检查记录本》上,有利于 HVI检验负责人和设备维护人员分析检验质量和检验进度。⑤ HVI检验负责人记录每次标准样品使用情况,制定《校准棉样使用、废弃登记表》和《校准棉样使用基本要求》,定期更换校准棉样、清洁样品筐,确保标准物质符合检验要求。⑥信息系统管理员对每日的抽检数量、数据上传、加工厂数据导出等信息进行记录,形成《每日抽检记录表》、《数据上传情况登记表》、《加工厂数据导出记录表》和《信息化交接表》等十余份记录,使各项统计数据精准无误。⑦抽检样品包装人员每日将具体寄送情况依抽检单位、感官性质分别统计并在《抽检样品寄送情况汇总表》记录。除此之外,实验室还编制了各环节的《交接表》和《排班表》、《相符率档案汇编》、《设备保修记录表》、《分样情况记录表》、《员工绩效考核统计表》、《温湿度采集记录表》、《消防安全管理记录表》、《设备周保养记录表》等等,这些数据统计和记录工作是量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实验室在各个角落共设置摄像头32个,并在各个操作间装置语音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细微问题,通过量化管理可以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将科学考核落实到位,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通过文化建设培养精细化耕耘的土壤

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使人人拥有标杆心态,有达到和超越标准的意识,培养勇于“挑战自我”的积极心态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文化,并能够长期保持和影响他人。

1.管理突出人性化。管理不是一味的制度化、形式化,更多的是突出人文关怀和感性认识。①实验室在2010年创刊“棉花公检”文化建设简报,2011年结合精细化管理和实际工作情况,从转变管理模式着手,融入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的精神,汇合精细化管理经验和文化建设成果编制了第二期简报,既是对一年工作的梳理更是为实验室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实验室开展了形式各样的文娱活动。在气候温和的9、10月份,实验室举行“青春无限杯”篮球比赛,所有实习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比赛现场气氛高涨、情绪激昂,学生们通过团队协作、努力拼搏,最终决出冠、亚、季军,并颁发了“公平竞赛奖”“单场高分奖”“最有价值球员”等奖项。在11、12月份,实验室又举办了“大电影”主题活动,以“您选影,我买单”的形式在每周二组织员工看电影,“大电影”主题活动丰富了员工每周的业余生活,同时缓解了工作压力。员工们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感觉到了实验室不仅仅是每天重复单一工作的场合,同时也是具有文化氛围的职工之家。

2.工作突显主题化。工作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更多的是突显思维能力和赶超意识。①为展现纤检风采,优化思想意识,实验室举办了第二届“纤检之声”征文大赛。实习学生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在 HVI操作规范、影响相符率的因素、品级录入准确性、样品交接注意事项、样品平衡要求及回潮率测试、各环节连接和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思考。比赛共征集稿件 130余份,包含了实验室的方方面面,优秀的文章不乏良好的思维模式,在启发了管理团队思想意识的同时也是棉花公检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②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水平,切实体现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实验室开展“我为公检献份力”主题活动,员工可以在实验室环境、工作程序、薪资待遇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议,此次活动共收集建议82份,整理出有效建议23份并全部得以落实。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体现了员工们“想问题、找问题”的工作态度,更是体现了全体工作人员真正地将棉花公检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的思想品质。

第3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制度是实行有效管理的保障

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诠释了制度的重要性:“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也足见制度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实验室活动,实验室应建立一套全面的、责任目标明确的,能够保证其数据准确性、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验活动相适应的制度。棉花仪器化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规范实验室行为,保证数据准确性,全面贯彻有关实验室建设要求和操作规范的制度,如《仪器化公证检验管理制度》《仪器化样品管理制度》《仪器化样品平衡管理制度》《仪器化信息管理制度》等等。二是为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而制定的考核奖惩制度。除此外,因仪器化检验是第三方公证检验,检验机构公正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数据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实验室还应制定防止商业贿赂、廉洁自律的制度。这些制度一经制定,要组织相关培训与宣贯,使有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同时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更加了解自己的职责分工,岗位责任、工作流程等还应在醒目的位置上墙。

人员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关键

人是实验室的第一资源,检验人员的素质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关键因素。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准确、可靠、公正,与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和公正廉洁有直接关系。在人员工作中要抓住如下环节:一是合理安排检验人员。棉花仪器化检验不同于一般的检验,因棉花都集中在9月上市,第二年四五月份加工完毕,在此期间,工作量会陡增;加上新棉上市后,一般国储棉、交易棉等也开始入库,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开展工作。因此,实验室在年初应确定每个岗位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据此制订人员培训计划。二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组织检验人员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学习,尤其要加强操作、感官检验、信息管理和HVI维修等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岗位的技能培训。三是重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廉洁意识教育,使其具备正确的公证检验思想认识,提高工作责任心,把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工作的独立性不受任何行政干预和经济利益影响,不收受企业的贿赂,不接受影响公正性和独立性的宴请,不接受企业安排的消费娱乐、旅游活动,确保出具的数据公正、准确,切实提高公检机构的公信力。

样品管理是工作的首要环节

样品抽取是检测工作的首要环节,按规范进行流转、检验、保管才能确保检验顺利进行。取样不规范、样品重量不足、检验批混批、缺样、样品流转混乱、不按规定寄送抽验样品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后续检验工作。因此,一定要重视仪器化公检样品的管理工作。

首先加强对加工企业的宣传教育,让企业认识到规范取样的重要性。由于很多棉花企业的取样员是兼职的,更换频繁,甚至有的随便由人临时顶替,取样员对样品要求不清楚;企业没有足够的措施保证取样规范,这些都导致送往实验室的样品不符合要求。所以一定要加强企业对样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督促他们规范取样,合格的样品方可接收,接收时要履行正确的手续并签字确认。

同时加强实验室样品流转的规范管理。实验室样品流转包括:交接核查—感官检验—预调湿—平衡—HVI检验—抽验—留样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要注意按规范操作,有序管理,样品与条码一一对应,不能分离。交接核查中,样品清点无误,样品重量、形态符合要求,不能混批;感官检验时,实验室灯光符合要求,不看人情棉、心情棉;样品回潮率在6.5%以上时,要经过预调湿;平衡时实验室环境、平衡时间与方式均要符合要求;HVI检验时操作人员手法要正确,随时注意信息系统提示,不能随便丢弃样品;抽验时寄送的样品要符合要求,不能调换样品,不能在条码或样品上标记检验结果;留样时应登记,按顺序存放,方便查找,未到期的留样不能擅自处理。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仪器化检验过程中,用样品流转单为代表的工作表格记录工作过程。由于工作量大,且每天都是重复的工作,为了工作进行得高效且严谨,应将需要记录的工作环节设计表格式记录单,记录单上除了签名外,要写的只有数字。在工作中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所有数据记录都真实有效,每个环节相关人员都应签名负责,不能代签、随便涂改。

设备运转良好是试验的前提条件

检测的仪器设备是检验机构开展检测工作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它的状态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HVI维护保养分两部分,一是HVI保养工作。在检验工作过程中,HVI内部会积聚粉尘、部分零部件易出现老化,为使仪器运行达到最优状态,各实验室HVI达到一定检验量和每年度开检前,应严格按照《HVI1000型大容量棉花纤维测试仪保养规范(试行)》的要求对仪器进行保养,保持HVI良好工作状态并延长HVI工作寿命。保养应由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的维修人员进行。二是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每个班组在完成当班的检验工作后,都要按以下内容对HVI进行清洁维护:①检查及清洁真空箱及箱内网罩和过滤网;②用毛刷清理针布上过多的棉纤维;③检查并除掉梳夹、轨道上残留的棉样;④清洁颜色头样品玻璃窗;⑤检查电源箱、PC机以及UPS的冷却风扇过滤网,必要时进行清洁;⑥检查主气路阀上的凝聚过滤器以确保气路系统中没有水;⑦打开箱体进行清洁,注意不要将真空吸尘器靠近电子元件。

除了维护保养外,还应注意HVI放置在清洁、无明显震动、无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按要求配备电源、在线式不间断电源(容量为3000VA,保护时间至少为10分钟)。压缩空气进入 HVI 入口处的气压为 100psi~110psi,并保持清洁、干燥。仪器使用前需预热至少10分钟,并测试任意业务样品至少5个,使仪器各部件达到测试状态。在操作中有错误、显示的结果可疑或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通知维修员,确认设备正常方可继续使用。

温湿度是影响检验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由于棉纤维各种物理性能都与纤维的温湿度有关,为了避免试样的历史条件不同引起误差。GB 6529标准规定的试验环境标准为:温度(20±2)℃,相对湿度(65±3)%。同时,由于棉纤维具有吸湿滞后性,且棉纤维吸湿平衡快且稳定,在棉纤维调湿前,应对其进行预调湿,控制其回潮率在6.5%以下。要降低温湿度误差,首先要提高恒温恒湿机组的控制精度。实验室应安装控制精度较高的恒温恒湿机组,安装完成后实验室环境经测试达到要求。实验室最好有空调专业的技术人员,或找专业的空调维保公司在检验季节开始前、使用中定期对机组进行保养。在恒温恒湿机组日常运行期间,有专人对机组进行巡查和维护,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解决,保证检验工作在一个稳定达标的环境下顺利进行。在每班组检验完成后,要对机组的过滤网等易积聚粉尘的部位进行清洁,以免影响机组控制精度或引起故障。

除空调系统外,还应避免因人为活动引起温湿度波动过大,同时进入实验室的检验人数一般控制在4~6人,进入恒温恒湿室,不得同时开启缓冲室和操作室的门(可安装闭门器,设置联动门装置),检验时检验人员不得频繁地出入恒温恒湿工作间,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信息管理系统是仪器化检验的核心

由中国纤维检验局研究开发的全国棉花公证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每年对数千万包棉花检验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传输、分析、统计与,每台HVI检验的结果,都将实时传回中央数据库。中央数据库的数据传到中国棉花公证检验网上后,任何人根据条码都可以查询到该棉包的质量信息。棉花公证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我国棉花公证检验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保证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在严格控制下进行。可以说,它是公证检验的核心,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

各机构的信息管理员要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在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的信息系统管理中,主要的工作是监控检验各环节,每日检验完毕的数据及时上传,并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作为一名公证检验人员,对待数据的分析、审核工作要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对每一个环节的监控发现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不能影响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每天查看信息系统,看有无检验、上传超期,若有,要分析原因及时改正;定期统计质量数据,分析引起较大偏差的原因,通知相关部门整改。

标准物质是量值溯源的基础

HVI是机电程度一体化比较高的棉纤维测试仪,其指标均溯源至美国棉花常规仪器检验指标(HVICC标准):HVI检验技术核心是校准后测量,校准物质必须是棉花,即HVI所有有效检测指标都要溯源到标准棉花。由于HVI仪器硬件状态会不断发生变化,为保障不同仪器水平的一致,必须将仪器水平修正到标准棉花的固定水准上。

校准所用的标准物质包括:长/强和马克隆校准棉样、色度校准瓷板(不用标准棉样的原因是因为棉花颜色会变异)和杂质校准板。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HVI校准:第一次使用前;涉及到相关指标的仪器软硬件发生变化后;校准检查不通过时;校准参数丢失时。

HVI校准后,在实际检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漂移,为保证检验准确、必须定期对校准有效性进行检查(验证)。校准检查所用的标准物质包括:长/强和马克隆验证棉样、色度校准瓷板。如果测量结果在规定界限以内,表示仪器状态正常,可继续测试,如超差一般重取样品或换其他样品进行校准检查。如仍不通过,检查数据是否有规律、标准样品有无问题、环境温湿度是否正常、仪器设备状态是否良好,需要的话进行仪器设置或校准。

标准棉样应在标准大气中平衡至少 48 小时才能使用。使用标准棉样时每次只取用一种,用毕放回原位后再取另一种,以免混淆。标准物质应储存在防火、通风、防潮、防霉变的室内,储存环境为常温,相对湿度不宜超过 70%。美国农业部长/强校准棉样盒子上标有生产日期,有效期两年。各实验室应尽量在有效期内使用,如超过有效期,要在验证其物理性质未改变的情况下,才可用于校准 HVI。

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目标的有效手段

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质量目标达到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它依据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检查监督各环节工作,判断试验活动是否发生偏离,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实验室持续改进。对于棉花仪器化实验室来讲,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一是加强质量监督。1.人员的监督:由于棉花仪器化检验的特点,每年都有人员参加培训,而且很多实验室会聘请一部分人员,必须对这些新培训、聘请人员的以下方面进行监督:上岗资格、公正廉洁、熟悉检验操作规程情况、操作手法、判断检查环境、设施的符合性。2.样品管理的监督:样品的交接、流转、抽验样品寄送和留样保管是否符合要求。3.实验室环境的监督: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温湿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是否有记录;温湿度异常超过时间是否按要求停止检验等。4.仪器设备的监督:所用仪器设备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按要求保养维护,有无记录。5.标准物质的监督:标准物质保管、使用是否正确。6.工作记录是否按要求签名,记录是否真实准确,工作中的异常情况是否记录。当质量监督中发现工作发生偏离,影响检验结果时,监督人员有权停止相关人员工作,直至重新培训合格或调离该工作岗位。

二是分析与中纤局抽验结果的偏差,找出偏差的原因。为加强棉花公证检验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棉花公证检验工作质量,中纤局对各实验室实行监督抽验,抽验相符率是衡量该实验室检验质量重要依据之一。信息管理员和技术负责人定期统计抽验相符率,找出偏差的原因。若某台HVI指标偏差较大,要考虑该台设备硬件设置(梳夹与取样器、毛刷台、拉断器隔距,毛刷、前后夹钳夹持、色杂压手压力,马克隆活塞气压,测试气压等)、硬件状态(梳夹梳针、夹钳夹持面、马克隆腔体清洁状况等)、软件设置(马克隆、颜色测试延迟时间等)等方面的因素;某个操作员的相符率较低,要监督其取样(位置、手法)、放样(多少、测试面、手法)、诚信等方面。再检查样品流转单,看样品平衡(时间、回潮率、预调湿)是否达到要求,查看标准物质是否混淆。最后检查实验室环境是否超差,空调、监控探头是否出故障。此外,相符率还与样品均匀性有关,有的企业不按要求分等分级收购加工,从而造成样品不均匀,因而当某个企业的样品相符率较低时,就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了。

沟通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问题,有时甚至是自己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这时,沟通交流就成了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了。中纤局、各省级机构每年都会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学习,并收集各位老师学员的联系方式,创建纤检工作学习交流的QQ群,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关注这些工作交流群,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请教,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也可以拿出来交流、共享,互相学习借鉴,促进共同提高。

另外一种有效沟通方式是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对本实验室试验数据变异系数大小进行分析,可以检查试验环境、仪器设备和试验人员手法的稳定性;将测试结果与测试样品的总平均值进行对照,可以衡量自己的测试技术水平与同行之间的差异,从而检查标准物质的有效性、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及仪器设备精准度、人员操作手法的正确性、工作程序的规范性。通过“比对”或能力验证的总结和交流,可以增进同行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各实验室间的沟通,别的实验室好的做法加以借鉴,自己实验室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

第4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SOP;疾控中心;实验室管理

1标准化操作流程在疾控中心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的缩写,即标准化操作流程,是指采用统一的格式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其核心强调将相关操作步骤进行量化、细化和优化,实现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现阶段,我国部分疾控中心仍然沿袭着粗放型、经验型工作模式,严重阻碍了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部分疾病控制业务通常依靠领导的指示和以往的经验惯性地开展,即使是同一项工作也会因为不同人员负责,而导致工作程序和步骤存在差异,所需各项资源差别较大,以至于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随之大相径庭。当前,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已经成疾控中心转变管理现状,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由于疾控中心承担着预防控制疾病、创建健康环境、促进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任,所以其管理工作必须走向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确保各项工作有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控制程序作为有力支撑;其二,疾控中心的工作程序和人员配置相对稳定,然而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落实,使各项工作处于全过程监控范围内,实现对工作的细化、量化管理,成为了疾控中心的管理难题,而建立和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可以有效地化解这一难题;其三,随着上级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疾控中心工作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疾控中心有必要对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客观、标准、透明的工作程序,主动接受主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以此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自身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标准化操作流程在疾控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构想

2.1SOP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实验室管理是疾控中心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由于实验室管理关系到检测结果质量,所以应当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SOP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先要建立SOP目标,而后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技术性要求和具体操作进行细化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实验室标准操作文件说明;内部质量控制中使用适当统计技术的操作程序;实验室样品接收登记、筛查检测、检测结果报告、标本送检操作程序;实验室设备仪器保养、维护、校准标准程序;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离心机、酶标仪、洗板机、微量可调移液器的操作程序;实验室消毒、废弃物处理程序;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程序;实验室安全防护操作程序;实验室人员进出管理程序;实验室检测结果保密程序;实验室药品试剂管理程序;实验室检测数据记录、保存程序。

2.2SOP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疾控中心各项业务的深入开展,其对仪器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必须强化仪器设备管理,制定仪器设备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首先,制定仪器设备申购、审批、采购程序,确保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其次,制定仪器设备验收、检验、记录程序,确保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与采购要求相一致,并根据检验资料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再次,制定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定期检定程序,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及时维护或更换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

2.3SOP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疾控中心在开展卫生监测、疾病控制、科研、健康教育等业务中形成了大量业务技术档案,大部分疾控中心对业务档案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满足了疾控中心业务开展的需要。为了强化档案管理,构建完整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应当明确档案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职责,制定档案管理总体要求、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指导程序。明确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职责,制定兼职档案员档案收集、归档及科室级业务档案管理程序;其次,建立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中对业务材料的规定,以及各科室的业务活动情况,明确各科室的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制定档案归档、立卷、保管、利用、保密程序;再次,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将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培训过程标准化、程序化,对培训结果进行量化处理,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4SOP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当前,随着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改革的稳步推进,疾控中心实施以岗定薪、工作量化、业绩考核已经成为必然趋势。SOP不仅能够规范疾控中心各项工作业务的操作程序,还能够为绩效考核创造良好条件。疾控中心可利用SOP作为衡量工作人员绩效的量化单位,以工作人员完成SOP各项规定的质量及数量为评价依据进行绩效考核。此外,疾控中心也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以及所要达到的要求,以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自觉意识,并将工作人员完成规定工作的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3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在疾控中心各项工作中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仍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所以疾控中心应当从日常管理和专业工作入手应用标准化操作流程,并逐步将其应用到事务性工作和临时性工作中,从而全面提高疾控中心管理效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邓连芬.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标准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3).

[2]王莹.疾病控制中心加强管理的举措探讨[J].科技风,2009(4).

第5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按照有关规定,实验室不但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满足监测工作以及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而且检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应符合其专业范围规定。作为实验室不同岗位人员还应有相应的从业经历(培训、实习等)或资历。为适应实验室发展,实验室要制定人员培训规划和计划,做到内、外部培训兼顾,制定《人员培训考核程序》,落实《人员培训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坚持“员工进步,事业发展”的理念,培育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结构。实现术业有专攻,人人有专长,彰显团队的整体效应和团队精神。实验室不但要保证这些人员胜任和受到监督,还能够依据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工作。

2仪器设备的管理

为便于管理,实验室应设立《仪器设备一览表》(含标准物质)实施登记管理,无论是通用或专用(特殊)仪器设备,均应有验收、维护、保养、维修、检定和报废要求,要建立相应的《仪器设备流转控制程序》。对仪器设备管理要实现“三防”(防尘、防潮、防震)和“四定”(定人保管、定期保养、定室存放、定期校准),对使用仪器设备的检验人员要求达到“三好”(管好、修好、用好)和“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障)的基本要求。标准物质比照仪器设备管理,制定《标准物质控制程序》实施管理。实验室用仪器设备应处于受控和正常运转状态,确保其随时都处在最佳状态。

3材料(服务)的采购管理

实验室所用材料主要是指与检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如试剂、滤纸、筛底、蒸馏水等耗材及备品备件。服务主要是指为实验室服务的检定、安装、调试、修理、维护和建筑装修等,这些都应由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服务和供应品采购供应程序》《合格供应商目录》和经考察合格的供应商实施采购,制定出采购的基本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还要了解供应商的资质等情况,做到受控有效。

4检测方法、标准等的管理

一个检测项目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是有差异的,确认使用哪一种检测方法是实验室经常遇到的问题。一个新的方法标准能否被采用,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要按要求对上岗人员、环境设施和仪器设备等条件确认是否能够满足标准或参数需求。标准的采用要实施确认手续,做到受控有效。实施粮食收购的收储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标准规定实施检验。通常情况下,在检测开始前,要与客户沟通或告知所执行和采用的标准情况,这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保证实验室所用标准的有效性,实验室在用标准要定时查新,要制定《标准查新规定(规则)》,确保执行有效标准,维护实验室科学、公平、准确的形象。另外,实验室的标准管理也要按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相关标准等分类实施管理,以便有效、有序地实施标准化管理。

5环境和设施的管理

实验室按照其工作性质、专业要求和能力范围的不同,对环境设施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对房屋结构、区域划分、操作台(柜)、水、电、气、火源和各种化学试剂(药品)的管理是有一般性专业规定的(可参照实验室设计规范)。在满足以上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实验室要实施环境条件控制。粮油检验实验室基本上属于食品范畴的理化和大型精密仪器检测实验室。一般设有物检、化检、天平、高温、样品处理和各类精密仪器室等,办公室要与检测室分开隔离。实验室要做到对温湿度能够有效监控和控制,化检室要设排风系统,要制定《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实施管理,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检定和校准的管理

检定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校准是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实验室应按照《量值溯源及校准程序》制定年度周期检定(溯源)计划表。按照计量法中有关规定,按“就地就近”的原则上报计划,提供检定服务的校准机构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证明且相对稳定。计划中的检定日期,要定在上一年度原检定日期前15天送检(或约请)检定校准机构实施检定或校准,在有效期内检定校准完毕,确保其所出数据有效,未经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不能出具数据。

7样品的管理

实验室的样品如同加工企业的原料,但样品的管理就有其特殊性和严密性。粮食同于大多食品,而不同性质的样品对环境条件等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粮油检验实验室要针对检测的粮油样品的不同要求,参考GB/T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样品流转控制程序》,从样品的扦取、登记、待检、检测、检后和处置全过程实施控制,而且要采取样品标识系统中最基本的“唯一性标识”管理,此环节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影响最直接和变数最大的环节。“唯一性标识”可以取代原粮食行业执行的“密码验等”的传统方法,可以实现相关作业记录、记载和结果报告等的标识化、可溯源性强,并实现规范化管理。

8抽样的管理

第6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自动化仪器的引进,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和不断完善,国家出台了对各级实验室进行认证工作。这也是医院检验科目前面临并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给检验科的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以及检验人员所面临的挑战。

1 实验室管理的培训

由黑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实验认证培训班,要求省内各级医院各实验室指派专人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实验室管理的相关知识,如检验领域的新动向,检验医学管理学,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验室准入资格标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临床实验室认可制度,并列出了实验室的准入细则。

2 实验室认可的准备

通过参加实验室认证工作的学习和实验室准入细则要求对我们具体工作逐条进行改进和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2.1 环境设施 工作区域有明显标识进入和使用实验室各区域应有明确的限制和控制;实验室配备温度、温度计、稳压电源等;设施工作区域能源、照明、通风等,应便于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2.2 人员资格 有资格人员的学历证书和职称证书的复印件。有培训计划和措施,保证其技术人员得到及时培训。各专业梯队合理建设。

2.3 设备管理 有足够配套设备满足开展检验项目的需要。

主要仪器、设备都有操作规程标准操作维护文件及记录。有问题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上明显标识。建立建全仪器设备档案。

2.4 试剂管理 所有试剂应有项目批准文号或登记号。试剂按要求规定购入、存放、使用。不存放、使用过期试剂。

2.5 标本管理 检测标本唯一编码识别系统。有标本收取、处理、运送、保存程序。特殊标本接收时状态的详细记录,拒收标本原因要明确。

2.6 检测方法 检验项目都有检验方法标准操作程序。对计算和数据进行适当的校核。

2.7 报告记录和报怨 记录管理记录。所有记录和报告都应安全贮存妥善保管并保密。中文报告收发时间双签字。对异常结果危急结果的报告方式报告制度有记录。每份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①标题如“检验报告”;②报告的唯一标识如序号;③标本的特殊性和状态;④标本接收时间和检测时间;⑤操作者及审核者签字以及签发日期;⑥检测报告给出参考范围;⑦报怨制度及处理。

2.8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防护用品,废物处理。

2.9 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及相应的室内质控记录。每月总结表,如有变化或更换质控物是否体现出来,是否有失控记录和失控处理程序。

2.10 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操作程序及相应记录。对室间质评结果的管理程序,操作者科主任签字,科主任对回报结果的审阅和对不及格有无处理程序的记录。

3 讨论

通过参加此次工作,检验科工作人员从知识层面得到了提高,就此对检验科的工作流程更加熟练。

首先,标准化文件的编写,细化了检验工作的分工及职责所在,规范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体制,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检验报告的标准化各医院间的通用化患者可以拿一份报告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看病,做到优化组合资源共享。患者标本得到足够重视,从标本采集前准备到采集,检验至出报告,最后标本应有保留时限,以备有疑问时复查,做到以人为本。

第7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实验室;农产品;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S4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295-02

检测工作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为了获得质量较高的检测数据和结果,要对检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1]。实验室控制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确保分析误差处于允许限度内,确保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有把握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实验室质量控制就是在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1 误差的分类和来源

1.1 误差分类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差异。真值为客观存在值,真值一般分为理论真值(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和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局的国际千克基准)。检测工作中要估计的被测物的真值属于约定真值。在定量分析中,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误差,按照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3类。一是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由于试验方法、所用仪器、试剂、试验条件的控制以及试验者本身的一些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称系统误差。二是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或未定误差,是由一些偶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测量时环境温湿度、气压的微小变化,都能造成误差。三是过失误差,又称粗大误差。由于测量者过失,如试验方法不合理,用错仪器,操作不当,读错数值或记错数据等引起的误差。在数据处理中要把含有粗大误差的异常数据删除。

1.2 误差来源

分析过程中不同的步骤引入不同的误差,以有证标准物质克百威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NY/T761-2008第三部分)质控样为例:

2 质量控制的环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不仅仅是检测过程的控制,而是贯穿实验室质量活动的全部环节。

2.1 人员

试验由实验室人员完成,实验室人员的素质、能力、操作水平关系到试验结果和数据的准确性。在实践过程中,要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的要求,为实验室配备具有相应学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所有上岗人员都要接受 “培训-考核-监督”的管理方式。对新进人员,要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培训,经考核合格,获得证书后才能上岗。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实验室监测人员的水平。建立定期与不定期、一般与重点、新进人员与老职工相结合随机抽查制度,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保证监测结果准确科学[2]。

2.2 设备

实验室应正确配备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包括抽样工具、样品制备和数据处理所需要辅助仪器设备和相关软件。实验室仪器设备要独立建立设备档案,内容要完整,且制定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应有唯一性标识,并贴有状态标识。对处于计量器具目录的要按照要求进行计量检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量值溯源和可靠性;未纳入计量器具目录的仪器和设备及检定周期之间的大型仪器设备,应该按照操作说明、技术规程、计量检定规程等制定自校规范,严格按照规范,及时进行校准。

2.3 实验室试剂和耗材

要获得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在试验过程中要确保使用质量好的试剂和耗材。实验室在购买和更换试验耗材和试剂的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对购入的试验耗材和试剂要进行验证、确认、登记等工作,以保证其质量。

2.4 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

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是试验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使用合格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才能为后续试验的开展打好基础。购买标准物质时,要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要求供应商持有标准物质证书,以利于可追溯和量值溯源。实验室应该建立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管理程序,严格管理其购买、购置、存储、使用等环节进行控制。对于标准溶液的有效期可参考《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GB/T27404―2008)》附录C中的规定,也可根据实验室方法检验结果确定。

2.5 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环境是指实验设施和环境条件,实验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够顺利开展,才能获得准确和有效的检测结果。仪器分析室的环境应满足仪器正常工作的需要,在环境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仪器室应进行温湿度记录;天平室应防震、防潮、防尘,保持洁净;放置烘箱、高温电阻炉等热源设备的房间应具备良好的换气和通风条件;将试剂、标准品、样品存放在符合其存放规定的区域,冷冻、冷藏区域应进行温度监控并做好记录。

2.6 检测样品

在农产品相关试验的开展过程中,要对检测样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包括接受、保管、领用、传递、处理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办法,保证检测样品不污染、不损失、不变质,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在样品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接受的样品状态进行记录。如记录样品的颜色、形状、新鲜纯度等。二是核实和编号。对照抽验单、标签、封条等对样品进行核实,并按照规定对样品进行编号。三是制作标识。为了便于区分,制作好的样品可以按照检样、留样等进行分类。同时制作标识对检样进行区分,如将其区分为待检、在检、检毕等。四是样品的贮藏和保存。样品存储的环境应该保持清洁,存储过程中将其整齐摆放,按照样品的特点对存储的环境进行控制,并及时进行记录。如水果蔬菜打浆样品要求储存于-20 ℃冰箱中。样品的领用和退回,应办理交接手续,做好清点核实工作后,交接人员双方应在记录上签字[1]。对超过保存期限的样品应该按照作废处理程序将其妥善处理,并做好记录。

2.7 记录

实验室记录能够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原始的数据,也能够为试验过程提供证明,具有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实验室记录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字迹清晰。试验数据保留过程中,要按照试验以期的准确度保留1位可疑数字,在运算过程中按“四舍六入五成双”的原则进行数字修约。实验室还应建立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清理记录的程序[4]。应该按照制定的保存期限进行妥善保存。

3 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采用多项手段如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以便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在标准更新、人员交替、设备变化和检测质量波动情况下,尤其应加强技术校核工作。

3.2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须积极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以及国家认监委(CNCA)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活动,参加省计量部门,农业部或省、市等质检机构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重点开展实验室间的比对活动。

4 实验室检测过程控制的方法

一个好的分析方法经过实验室确认(或验证),实际执行过程仍需要有良好的质量控制方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1 质控样品法

4.1.1 质控样的种类。质量控制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一是试剂空白。不含待测成分,或用等量的溶剂代替待测部分,执行全部分析过程。二是基质空白。不含有待测物质的与待测样品基质相同或相近的样品。三是有证标准物质(CRM)。四是实物标样。通过实际种植、养殖或食品加工工艺产生的含有所需检测分析物的样品。此样品可以是实验室自行制备或是利用留存样品,样品中分析物的含量需经实验室内部验证,推荐采用实验室间的验证分析评估此类样品的分析物含量。五是添加样品。空白样品中添加所需检测的分析物。六是盲样。由管理人员配发的样品,可以是实物标样或添加样品。

4.1.2 质量控制样的应用。每批次的样品检测中加入质量控制样与待检测样品同时分析(包括提取、净化、上机测定),以监控整个分析过程。每一次检测应同时检测质量控制样品,其中必须包括试剂空白、基质空白2种以及有证标准物质、实物标样、添加样品、盲样中的1种或更多。在6个月或更短的周期内,检测方法所包含的全部检测项目(分析物)应有至少1次参与到质量控制样中,若由于检测批次很少,可将此周期延伸至1年。建议实验室在编制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时明确具体的进样序列要求,进样序列的任何调整都应有充分理由证明其合理性。建议的进样顺序是:试剂空白、空白样品、添加样品(或实物标样)、空白样品(或试剂空白)再进样、要检测的样品,最后是添加样品(或实物标样)[5-7]样品数量较多时,应在一定的样品间隔(如每10个样品)中加入控制样。

4.2 质量控制图法

质量控制图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它主要区分检测结果质量的异常波动还是正常波动,对过程异常及时告警。

农残检测过程中可以采取加标样(添加样品加标回收率)或者已知浓度的标准样作质控样绘制准确度质量控制图,按标准正常进行的检测结果经统计得到标准差σ(重复质控样的20个数据)决定检测结果的控制限。随即变量X(质控样检测结果)服从正态分布时,X落在(μ±3σ)范围的概率为99.73%,μ为分布期望值或总体均值,如果变量X处于(μ±3δ)之外,则认为过程存在异常波动,则应重做样品检测[8]。

5 参考文献

[1] 高强,孙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样品质量控制[J].现代农业科技,2014(3):292-293.

[2] 廖海燕.浅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J].四川农业科技,2013(8):49-51.

[3] 唐昆.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图的制作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00-202.

[4] 吴越锋.浅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湖南林业科技,2007(34):80-8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检测实验室中常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表示:GB/T27411-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GB/T27404-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第8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以提高使用效益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发展水平,切实增强教育技术装备对教育的服务、促进和推动功能,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配套设施规范化。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达到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要求,图书室及体育、音乐、美术、劳技等功能室建设达到国家、省定标准。

(二)仪器设备标准化。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达到教育部颁布的《四个行业标准》及《中小学图书室规程》要求,配齐配足必要的教育教学设备和器材,满足学校开齐、开足教育部规定课程的要求,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教学现代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达到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力度,在农村中小学现代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扩大“班班通”覆盖面,提高“班班通”使用效率,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全面完成。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和应用达到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

(四)教育装备均衡化。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育装备建设,逐步缩小差距,努力做到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技术装备均衡配置。

三、工作任务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计划投入经费1200多万元(其中实验仪器、图书、体育、音乐、美术、劳技器材等常规装备建设600多万元;“班班通”、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络等信息技术建设600多万元),用两年时间实现均衡配置。

(一)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按照教育部年颁布的《四个行业标准》,整合现有仪器,实施对教学仪器的更新,配齐所需实验仪器,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验仪器全部达到标准化。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更新投入保障机制。

完善中小学实验室配套设施建设。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验室进行改扩建,逐步完成中小学实验室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要求,提高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验室配套设施建设档次和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加大图书室建设力度。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图书室藏书的标准化、正版化、数字化建设。按标准建好图书室、阅览室。按图书分类比例配齐图书,藏书量、报刊总数、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分别达到标准要求。建立逐年更新充实新书的机制,购置必备的电子图书,图书室实现计算机管理、区域网络资源对接,强化管理,提高图书利用率,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

(三)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在农村中小学现代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扩大“班班通”覆盖面,发挥中小学校“班班通”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快计算机教室更新和计算机网络建设,使全县所有初中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0:1,小学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5:1;进一步加强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建设,提高教育网络为学校、家庭、社会服务的能力,努力促进教育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四)加大功能室、体育场所和设备器材配套建设力度。立足学校规模,完善音乐、美术、劳技等功能室的配套建设,以符合标准化教育的特点,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需求。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标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场所和设备器材配套建设。

(五)强化岗位培训,实现教育技术装备人员专业化。定期对从事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图书管理员、各功能室管理员、信息技术管理员等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对各功能室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逐步实行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建设一支与教育技术标准化、信息化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均衡配置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计财股、教育股、电教仪器设备站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电教仪器设备站。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总体计划及实施方案,具体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第9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 化验室 管理工作

污水处理厂主要是负责将城镇及工业产生的废水,加以物理、生物等手段处理,以达到减少或消除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设备、人员、水质管理是污水处理厂正常运作的三要素,化验室担负着指导水质管理的重责。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污水处理厂水质化验室管理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水质化验室在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和地位

在城镇及工业污水处理中水质化验分析工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监视进厂污水水质的波动,指导工艺及时调整以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同时还为降低生产成本和进行经济核算提供有力的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对原辅材料的选择、工艺流程的控制、技术设备及工艺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把关都是通过化验室来完成的。因此,化验室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化验室是污水处理厂的质量检测部门,又是污水处理厂进行自我监督的部门,因此化验室对整个污水安全生产以及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水质化验室的管理要点

1、人员素质的管理

随着污水处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污水分析化验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化验数据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化验室技术人员应掌握相应的质量管理理论和熟悉本专业的标准和检测技术;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技术人员应能及时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执证上岗。管理者应鼓励化验室人员探索实验新方法,对其持续必要的培训,实现化验室的长远建设和发展。

2、化验数据管理

选择企业污水处理系统中有代表性的控制参数,进行长期的数据整理、归纳、总结,找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运行参数控制规律,真正达到污水处理系统长期正常、稳定运行和最大程度上的节约成本。通过化验室长期以来监测数据的积累,能够总结出符合自己企业污水处理站运行的参数规律,这是每一个污水化验和运行管理人员的重要责任。

3、化验室质量管理

(1)化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器具洗涤、溶液配制、样品处理需使用纯水。试验用纯水分为3个等级,不同等级的纯水可用于不同试验。影响纯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空气、容器、管路。在做一些实验时会使用到一些特殊要求的用水,如不含氯的水、不含氨的水、不含二氧化碳的水,这些水需进行特殊制备,以保障分析质量。

①化学试剂规格和选择。化学试剂质量及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成败。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进行实验分析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化学试剂通常分为四级,即一级品(优级纯)、二级品(分析纯)、三级品(化学纯)、四级品(试验试剂)。其中一级品纯度最高,适用于精密分析;二级品纯度次之,称为分析试剂,适用于比较精密的分析;三级品和四级品适用于一般和辅助试验。另外有光谱纯试剂、色谱纯试剂和基准试剂等,光谱纯试剂主要用于光谱分析中的标准物质,基准试剂通常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其他标准溶液。

②全程序空白值的测定。指以纯水代替实际样品,并完全按照水样的分析检测程序同样操作后所测得的值。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和它的分散程度,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验室及人员的水平。在常规分析中,每次测定2份全程序空白试验平行样,其相对偏差一般不大于50%,取其平均值作为同批次试样测量结果的空白校正值。全程序空白值可反映用水质量、试剂纯度、计量仪器性能、化验室环境质量及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③校准曲线的制作和检验。表述待测物质浓度与所测量仪器响应值的函数关系,制好校准曲线是取得准确测定结果的基础。标准溶液一般可直接测定,但当水样的前处理较复杂致使污染或损失不可忽略时,应和水样同样处理后再进行测定。比如总氮的检测中,标准溶液也要和水样一样先进行消解再进行测定。标准曲线常随环境温度、试剂批号等条件的改变而变动。要注意在条件改变时对标准曲线进行校正。标准曲线检验包括线性检验、截距检验和斜率检验。

④平行样的测定即对同一样品的两份或多份子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一般做平行双样。可按样品的复杂程度、所用方法和仪器的精密度等因素安排平行样的数量。条件允许时应全部做平行双样分析,一般每批测试样品随机抽取10%-20%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平行双样测定的合格率

⑤采用标准物质测定。标准物质样品或者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和样品检测完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得结果与标准相近、在误差范围内说明该项化验检测的过程及人员、仪器状况良好。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差较大,应找出原因(包括试剂配制、仪器状况、人员操作等)解决问题后重新测定。

⑥样品重复测定。样品重复测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第一,同一分析人员对不同批次的保留样品进行复测,考察两批样品间的测量精度;第二,不同分析人员用相同方法对同一样品分别测定,考察不同化验人员之间的测量误差;第三,用不同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测定,可以发现方法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

(2)化验室环境的质量管理。化验室应保持干净整洁满足化验检测要求,做好防水、防震、防尘及通风的措施。特殊要求如无菌室需进行紫外消毒灭菌处理,以达到细菌分析要求。

4、化学试剂、药品的管理

化学试剂应由化验员负责保管,分类存放(如酸碱试剂必须分开存放),定期检查。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专库储存、专车运输,易燃物品应与氧、氯、氧化剂等分别储存。易燃、易爆类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只在化验室存放少量的试剂。挥发性强的试剂取用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使用有机溶剂避免明火。氧化剂贮存时,应将无机氧化剂与有机氧化剂分别保存,不应与亚硝酸盐、次氯酸盐、亚氯酸盐混贮。取用化学试剂的器皿应洁净、干燥,取出的化学试剂不能倒回试剂瓶,以免玷污试剂。纯度不高的试剂必须提纯后才能用。配制各种试剂及溶液必须严格操作,配完后应该立即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人、配制时间等。不许使用过期试剂。

5、仪器设备的管理

国家强制检定或需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定期检定并贴有统一标识。仪器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保障仪器正常使用。每台套仪器建立一份档案,设专人负责仪器的保管、检定、校准以及仪器档案的管理。每台仪器设备旁边应有使用记录、仪器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标准物质管理,保证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有标准样品证书,进行合适的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6、化验室安全管理

化验室本身存在某些危险因素,但只要化验室分析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预防措施可靠,牢记安全第一,事故就可以避免发生。化验室安全管理化验人员必须学会安全防护及事故知识,掌握一定的防护急救技能及事故的排除方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化验室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如通风橱、防护罩、试剂柜、工作服、工作手套、防护镜等,以防止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受化学品的污染和中毒。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各种仪器、设备应按要求稳固摆放,标签清晰,实验人员要熟悉仪器设备性能和使用方法,按规定和要求进行操作。凡实验中会产生有毒和有刺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腐蚀性的酸、碱类物质不能放置在高处实验架的顶层,禁止用裸手直接拿取上述物品。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程,不使用绝缘不良或接地不良的电器设备,不能擅自拆修仪器。实验结束,人员在离室前要检查水、电、燃气和门窗,确保安全。化验室必须配备消防灭火工具,化验室人员应熟悉灭火器的使用。实验完成,必须洗手方可进食,不准将食品、食具带入实验室。禁止与实验无关的人员进入实验操作区。

三、结束语

总之,在污水处理厂管理日益制度化、规范化的今天,化验室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发挥服务生产和监督的职能,更好为污水处理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