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第1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健康教育 完整性 科学性

当前很多幼儿教师都知道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当前的幼儿健康教育是在传统的科学常识教学和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实施体系尚不够成熟,教育内容不全面,没有受到实质性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幼儿园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利用各方面资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和其他教育活动过程中,积极组织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关注并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幼儿园的健康教育。

一、注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完整性

当前很多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上好体育课的层次上,基本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幼儿生活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

必须加强体育课的健康教育价值,避免体育教学活动设计的随意性。《纲要》把“培养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根据生活经验设计趣味性游戏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另外,还必须加强体育活动的计划性,每一次体育活动的发展目标是否得到实现,达到什么程度,也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各种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指导家长转变教学观念,具有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其次,注重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各个教育领域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最后,还可以组织专题研究,由专任心理辅导老师或带班老师对有心理障碍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二、注重幼儿园健康教育科学性

幼儿健康教育要取得成功,关键要看教育者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程度,对幼儿健康教育理论观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具备将理论观点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学活用的能力。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才能真正对幼儿起到帮助引导作用,否则只会造成对人力物力的浪费。

首先,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幼儿健康教育知识,有的幼儿教师甚至不明确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认为健康教育就是上好体育课,加强幼儿的身体锻炼就行了,忽视了健康教育应该是身心、保健安全等全面地教育。其次,幼儿教师还必须掌握幼儿学习方式,习惯养成方式方面的理论知识。如关于幼儿健康认识、健康态度及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必然性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幼儿健康教育必须经历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最后,了解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教育方法,如教育效果比较好的“幼儿感知体验教育,即行为训练”,“讲解演示教育”,“情景表演教育”,“组织讨论教育”等。

三、注重在生活中进行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健康教育仅靠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很难达到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幼儿健康教育不是脱离生活的、抽象的说教教育,而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

首先,要注重在生活中感知。教师要善于从身边找资源,从具体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参与各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学习有关的榜样和示范行为,并开始建立自身对健康所负有的责任。其次,要强调在生活中养成。教师要注意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即寓健康教育于幼儿的各项生活活动之中。再次,重“防范”也要重“应对”。幼儿健康教育不仅是“防范”教育,而且要培养孩子的“应对”能力。

四、注重在其他领域教育中进行渗透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和其他教育相结合,才能共同完成幼儿教育系统目标。幼儿健康教育和其他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渗透不应是形式上的大综合,而应是实质性的融合。

首先,各个领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些目标,如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认识五官及它们的功用,了解保护这些器官的一些知识,或了解科学小实验中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等。其次,幼儿健康知识的学习过程、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最后,健康教育和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一样,应该充分的挖掘游戏的价值,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将健康教育与游戏有机的渗透融合,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五、注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体化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中的、高密度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效率比较高,如果缺乏家庭和社会良好的、正确的健康教育,或缺乏与他们的配合,就会影响幼儿园健康教育效果,出现“520”的健康教育状况,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家庭气氛,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

很多幼儿园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家园合作。如召开定期的家长见面会、开展亲子活动、开设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等。因此,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要与家庭、社会健康教育活动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三者各自的积极作用,使三方面的教育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达到健康教育一体化,使健康教育产生更为显著和持久的效果。

六、注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多样性

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组织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幼儿健康教育活动。首先,可以积极有效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现代教育媒体,如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这些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其次,还可以积极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如有的幼儿园组织幼儿远足,参观蔬菜超市,参加社区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等。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保护和促进幼儿生命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树立科学的健康教育观,对幼儿实施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清.回归生活的健康教育.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0).

[2]柳倩.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早期教育,2003,(4).

第2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学模式

一、前言

在幼儿园里实施适宜的健康教育,不但对儿童幼儿时期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还会对其一生的幸福产生长期的影响。但是,目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只是注重口号的宣传,而实践中却并没有落实,缺乏真正的关注。因此,切实改善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践,对促进广大幼儿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里面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很迅速,同时,儿童在这一时期会形成自身的安全感和乐观态度,一个健康的儿童应当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体质强健,动作协调,生活习惯良好以及拥有基本生活能力的。本文谈及到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并对所采用的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幼儿园在健康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效指导这个领域的课程实践,同时有利于幼儿园教育者在工作中的改进,切实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健康教育实施模式

儿童的健康教育应当是通过各种方法,来引导儿童不仅有健康知识、健康的态度,还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模式,这是一个整体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家庭与社会机构的联合是主力,其课程包括了营养、运动与生活三个方面,健康环境和健康服务是背景,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是目标。

1.健康教育的课程:幼儿营养教育、幼儿生活教育、幼儿运动教育

首先,营养教育课程不仅通过营养方面的知识来帮助幼儿身体健康地成长,获得足够的营养来促进身体器官和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而且在营养课程中,幼儿正确认识食物的特征、名称,懂得营养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文明的饮食礼仪、动手烹饪的兴趣。

然后,生活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生活、自主快乐生活,还包括幼儿人际交往的生活,文明友爱自己的同学、朋友、家人和社会其他的人。

最后,运动教育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自身的人,运动促进了幼儿的生理发育,提高身体机能,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空间的人,运动可以有利于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还加强了幼儿的意志;社会世界的人,运动使得幼儿在人际关系中学会人与人的交往,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从而体会友好文明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快乐。开展适当的运动项目,帮助了幼儿对时间、空间、运动知觉、模仿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整合提高,积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幼儿健康教育环境: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幼儿园通过设施条件的创设,形成必要的环境,促进幼儿与周围人、事、物交互的能力发展。特色课程的开设,有了相应的幼儿活动场所与设施,可以更能发挥特色课程的作用。例如,在教室里面,有了这个特定的场所,在它的地板上、护墙上可以做一系列的设置,做这些设置的材料各种各样,硬软不同,光滑度不同,功能用途也不同,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去发现、去想象、去创造,他们在集体活动之外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现代保育、教育环境的创设的出发点在于整体性,必须怀着整体的意识,在幼儿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发展落实,既要考虑到群体,也要考虑幼儿个体的特殊性。

三、幼儿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的效果评价

1.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方面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重中之重,在心理行为方面的评定,是以Achenbach儿童量表为标准,把幼儿的社会行为、个性情绪、习惯偏差等等各方面特征一一进行记录。通过记录,可以看到,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当幼儿独立性差、食欲不好、容易哭、发脾气等等的心理问题出现的时候,健康教育可以降低这些问题的偏差检出率。

2.幼儿生理发育和运动能力方面

在幼儿园内开展了感觉统合游戏,运用康奈尔量表来进行观察,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注意力、感觉统合能力进行测量评定。通过评定结果,可以知道,感觉统合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肺活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幼儿运动机能的上肢力量与协调,促进了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3.运动课程对幼儿健康的影响方面

通过运动课程,幼儿的身体机能得到了有序的锻炼,身高体重达标率上升,更有家长反映,运动课程促进了幼儿的生理发育,提高身体机能,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提高了身体素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某些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等,有着积极的预防和锻炼作用,使得幼儿在人际关系中学会人与人的交往,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开展适当的运动项目,帮助了幼儿对时间、空间、运动知觉、模仿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整合提高,积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成为大众的生活重点,儿童的健康更是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通过健康教育,适应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身心素质得到提高,健康教育顺应了现今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在今后人才竞争社会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顺应着世界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在《纲要》颁布十年之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2012年已经出台,在这两个学前教育的高级文件里,明确表明了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中,提及了幼儿健康教育的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并对模式里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效果评价。但是,我们需要继续对幼儿健康教育领域的实施状况深入研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悦.北京市普通公众对健康知识和健康传播途径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

第3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43-01

幼儿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今的幼儿教育里已经比较常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无疑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园规范幼儿的相关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园培养儿童规则、制度观念的萌芽方式。与此同时,幼儿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程式化,忽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儿心理教育,达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要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幼儿品格,除应当在幼儿日常教育中观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用耐心和关心去影响孩子,通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幼儿。其次应当关注幼儿的负面情绪反应,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

参考文献

第4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一、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够充分认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所认识,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实施过程中仅仅使幼儿生理方面及基本物质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内在真正需求往往忽略,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幼儿实际接收能力往往忽略,往往选择行为治疗方式进行矫正,未能够对是否真正适合幼儿进行考虑。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在幼儿心理发展时期,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幼儿潜在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其发展时间比较晚,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其所导致结果就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水平比较低。另外,在当期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比较凌乱、分散,缺乏集中性,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借鉴其它学科或者较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这些课程与幼儿实际年龄存在很大差异,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适当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整合力度。第三,缺乏充足师资力量及家庭支持。当前幼儿园教师未能够准确把握评价心理健康相关标准以及其效果,由于教师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且教育实践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心理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未能够及时正确进行纠正。此外,在家长方面,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忽视,并且很多家长都不具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教育能力,造成幼儿有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出现,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目前家长所起到作用明显比较落后,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未能够保证同步进行。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策分析

2.1积极创设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有利环境

在每个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物质环境应当能够对幼儿生理及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幼儿园内部整体环境应当保证舒适、安全以及卫生与实用,在幼儿园内对于其材料以及装饰应当对色彩选择进行考虑,应当能够使不同幼儿不同需要整体得到满足,幼儿园应当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利用,合理进行布局,幼儿园内装饰应当保证色调柔和,保证与幼儿审美情况相符合。在保证环境舒适、良好基础上,教师应当保持宽容理解态度,对幼儿积极引导,使其能够对周围世界自由主动进行探索,使其身心能够得到良好发展。

2.2积极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

幼儿教育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另外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保育工作者也具有一定辅助作用,要求这些工作人员不但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道德感以及责任意识,所以,创建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自身而言,应当积极提升其专业素养以及法治底线意识,要能够对幼教事业以及幼儿真正热爱。在心理学知识方面应当对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使其心理卫生方面相关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将心理咨询以及诊断知识掌握,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相关心理知识进行有效运用,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心理能够保证健康成长。

2.3有效运用家园合作教育模式

对于幼儿生活及学习而言,幼儿园及家庭均占据一定比例,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应当积极相互配合。作为幼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对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关注,同时也应当将基本心理学知识掌握,使其能够将正确儿童发展观能够树立起来,对社区以及幼儿园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另外,幼儿园应当积极开设专门讲座,以便于能够为家长提供机会,使其对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充分认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当对社区以及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积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庭及幼儿园均能够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积极参与,进而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使幼儿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第5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个性化辅导;多样化路径

当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相对重视不够。科学的幼儿教育,不仅需要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同时还要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作为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展的好,就需要教师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只有教师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才有可能培养幼儿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了定义,指出“所谓心理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从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可以清晰地看到心理健康往往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内容:生理、心理、道德、社会适应的健康,这是一个全面的、完善的、积极的、向上的概念。幼儿教师就是要树立这样一种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主要来自于对幼儿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指标的认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自身的动作要协调正常,对于正常的生活知识能够正常认知,同时还需要具备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较为活泼可爱的性格等,这些都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所要达到的最终的目标。教师梳理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深刻认知,同时也是有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辅导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在满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化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辅导。从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来看,幼儿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同龄幼儿,由于各自的遗传素质不同,后天的环境教育条件各异,幼儿的身心发展也会存在个别差异。幼儿身心发展的这种个别差异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情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每一个幼儿心理发育情况的观察了解,对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能够全面掌控。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和这些幼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地观察研究不同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小组活动中,从幼儿之间的相互谈话中找出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每一个幼儿的性格、脾气、爱好,开展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有时可能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所以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辅导,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配合,需要在教师和家长之间搭建起一个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辅导的有效开展。这样的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家长在家里发现孩子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家长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观察,将这些内容记录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当中,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把这些心理健康档转交给幼儿教师,从而使幼儿教师不仅能够掌握幼儿在幼儿园的各种行为表现,而且还能够掌握幼儿回到家里的一些心理健康状况。这样,幼儿教师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资料,从而为分析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较全面的资料保证。另一方面,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家长对于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往往是一个模糊的状态,这种模糊的状态也会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盲点,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将幼儿在学校的整体表现记录在案,然后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传递给家长。这样就能够建立起一种家园沟通和交流的机制,这种沟通和交流的机制使幼儿教师和家长以及幼儿三者之间实现了全天候无缝对接,对于幼儿在学校、在家庭的各种表现都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

三、拓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样化路径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升他们健康地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拓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多途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的良性发展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将自己的脑和手、眼、腿、脚等活动器官协调起来,这种协调功能的整合能够促进脑的良性发展,从而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于幼儿期正处于大脑皮层的各种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网络迅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开展游戏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骨骼、肌肉,同时还能刺激脑细胞的发育和大脑皮层的协调发展,从而改进和完善幼儿心理机能的发展。比如,幼儿在游戏当中拍皮球、投飞镖、跳圈、走脚印、抓尾巴、过小桥、转山洞等,这些游戏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同时也刺激了幼儿大脑皮层功能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心理机能健康发展。

另外一个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就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让幼儿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健康的行为,养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借助幼儿的各种生活活动进行教育,从而不断提升他们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发现生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比如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共同进餐,与父母交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讲给家长听,与家长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等,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养成积极的心态,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幼儿的其他课程之间建立有效的整合。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其他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内容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衔接起来,从而整体发挥幼儿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就是需要幼儿教师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研究和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将这些因素渗透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比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让幼儿讲故事、表演教材中的故事内容等,使幼儿在这种集体活动中获得自信。在“防拐骗”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可以组织幼儿郊游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从而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整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家庭、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项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要根据不同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同时,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搭建起有效的沟通平台,把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在幼儿园中的各种表现整合起来,为开展幼儿心理教育奠定较为详实的生活资料。还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以及和其他课程的整合,多种途径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从而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颜巧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06).

[2]翟媛媛.社会性发展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淄博师专学报,2011(01).

[3]姚本先,张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当代学前教育,2010(02).

第6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一、生活环境、生活照料与幼儿的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桌、椅和床要合适”“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这些建议要求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全面照料好幼儿的生活和关爱幼儿,满足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需要,尽量减少外界不利因素对他们的伤害,这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在某些幼儿园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成长的因素。例如,同一个年龄班中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完全一样,没有依据幼儿的身高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进餐或绘画时,个子较高的幼儿很容易出现弯腰、驼背的姿势,而个子较矮的幼儿则不得不耸肩,这种状况若长期存在,则不利于幼儿正确姿势的形成和视力的正常发育。又如,水果刀放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地方,弄不好会导致幼儿受伤;幼儿的床铺较高,很容易导致幼儿摔伤;为幼儿提供的饭菜或饮用水较烫,很容易烫伤幼儿,等等。

(2)在某些幼儿园中,忽视幼儿内心感受和心理健康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为了加快幼儿进餐的速度或是让幼儿吃完一定量的饭菜,有的教师就硬往幼儿嘴里塞饭菜或是给幼儿吃汤泡饭。这会让幼儿感觉到痛苦,对进餐产生恐惧和焦虑,不利于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又如,经常会有个别幼儿表现出不愉快、伤心、焦虑或生气等不良情绪,这时很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关心、安慰和适宜的指导,但是,有些教师视而不见,很少关心他们。再如,个别教师较容易情绪化,当自己情绪不佳时会因为幼儿在某些方面没有按照要求去做而训斥幼儿或是发脾气。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生活环境,全面照顾好幼儿的生活,这关系到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用具用品、玩教具、食品等方面的卫生与安全,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和日常的保育工作,都需要幼儿园各部门、各类工作人员认真而踏实地工作以及相互的有效配合。有关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儿童膳食、卫生与消毒、伤害预防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卫生部2012年3月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作了明确规定。幼儿园园长要切实负起责任,幼儿园各部门应认真贯彻和执行。

(2)提供一个温暖、轻松、能得到支持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里能愉快地生活和活动,这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中的温暖、轻松以及教师给予的尊重、理解、接纳、关爱以及支持,可以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对成人的信赖,这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提升爱心,不断增强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二、健康教育与幼儿的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情,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提醒幼儿保护五官”“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这些建议要求我们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既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指导,又围绕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家长指明了对幼儿进行健康指导的具体内容和策略。

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使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自我保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促使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这不仅对维护幼儿当前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使幼儿逐步成为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小主人,并为其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态度与行为基础。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教师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健康指导。例如,幼儿经常会出现低头画画的现象,这时正需要教师及时提醒他们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注意用眼卫生,但是有些教师只关注幼儿画得怎样,而忽视对幼儿进行健康指导。

(2)有些教师的教育行为不能保持一致。例如,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些教师一方面鼓励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收拾玩具,但另一方面又出于某种考虑在其他环节放弃这种教育时机,如在进餐时会因为某些幼儿用勺不够熟练或动作较慢而给他们喂饭。

(3)一些幼儿园缺少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教师组织健康领域活动时,通常只开展体育活动,很少会开展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卫生教育、营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4)来自家庭的不利影响。例如,有些家长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不能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膳食指导,还有可能给幼儿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又如,有些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或是因幼儿做得不好而凡事包办代替,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重视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指导。健康领域的大部分目标都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吃、睡、玩、行等方面密切相关。幼儿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包含着许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渗透健康方面的指导既自然也十分必要。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逐渐提高健康意识,习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获得能力上的发展。例如,在幼儿进餐、吃午点的过程中渗透营养教育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同时发展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如,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运动内容以及幼儿的行为特点和个体特征,随时渗透运动安全方面的指导。

(2)根据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以及幼儿的生活需要,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动。围绕某一个健康主题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如“爱护牙齿”“眼睛的故事”“美味蔬菜”“这些食物一定要少吃”“与妈妈走失后怎么办”“防火逃生演习”“情绪脸谱”“生气了怎么办”等,可以更具体、深入地对全体幼儿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这是帮助幼儿形成健康意识、获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以及培养幼儿健康行为与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有必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以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在“爱护牙齿”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指导幼儿观看相关音像资料,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爱护牙齿以及刷牙的粗浅道理,并通过讨论与交流。分享爱护牙齿的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对刷牙动作的正确示范,并结合念儿歌、看图示,引导幼儿进行模拟练习,帮助幼儿学习和练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如果能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给幼儿提供在园刷牙的机会,则有助于幼儿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向家长传递有关爱护幼儿牙齿的信息,鼓励家长在家里也支持幼儿的健康行为,帮助幼儿养成爱护牙齿的良好行为与习惯。

(3)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健康指导,做好家园共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的教养方式、生活方式对幼儿健康意识的形成以及健康知识、行为的获得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有必要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教育和健康方面的指导。例如,通过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定期面向家长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认知水平。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和支持幼儿在家中的健康实践,家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体育活动与幼儿的健康

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在《指南》中,虽然没有集中提出如何开展体育活动,但从相关的教育建议中仍然能看出幼儿体育活动组织方面的基本思想和要求。据此。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要点。

(一)保证幼儿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这些建议体现了国家对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时间的基本要求,同时表明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掌握的基本思想。保证幼儿每天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最基本的要求。幼儿只有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才能逐步提高机体对于外界气候及其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是增强幼儿体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幼儿园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减少或占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有些幼儿园较忽视在冬季和夏季对幼儿进行身体锻炼。

(3)有些家长对孩子在冬季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不太支持,担心孩子受凉、生病,要求幼儿园减少冬季户外活动的时间。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冬季锻炼的重要价值,并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冬季户外的适当锻炼,有助于逐步提高幼儿机体的适应能力,我们应充分把握好这个难得的时机。

(2)在冬季和夏季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外出活动。冬季可以选择在风较小、较暖和的时间段外出活动,一般以跑、跳活动为主,运动量可以适当大一些;夏季应避开最热的时间段外出活动,宜选择在树阴下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运动量应相对小一些。

(二)幼儿的体育活动应丰富多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这些建议体现了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的基本理念。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的激发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是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要实现体育活动的价值,增强幼儿的体质,其关键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身体运动的机会,吸引幼儿参与其中,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体验、主动练习,并在此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幼儿园出于安全考虑,会限制幼儿玩某些大、中型幼儿体育活动器械。

(2)在有些幼儿园中,体育活动器材不够丰富多样,尤其缺少对幼儿身体机能的促进与完善有重要价值的器材,如秋千、荡船、转椅等。有的幼儿园即使有,数量也严重不足,幼儿几乎很少有机会活动。

(3)有些幼儿园组织的体育活动存在一些偏差。如主要开展以幼儿基本动作练习为主的体育活动,较重视开展幼儿球类活动或幼儿传统体育游戏,而较少开展其他方面的体育活动。

(4)有些幼儿园没有充分利用当地一些较好的可供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环境资源,如公园、植物园等。出于安全考虑,不少地方限制幼儿园开展远足活动。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幼儿的体育活动应丰富多样,不同形式、内容的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应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2)幼儿园可开展的体育活动丰富多样。例如,带领幼儿每天做基本体操。促进幼儿体态的健康发育,全面锻炼幼儿身体;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材,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探索、自主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在体验与同伴快乐游戏的同时,获得身体素质和动作方面的发展: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玩雪、远足等,以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锻炼幼儿的耐力,丰富幼儿的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锻炼幼儿身体,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如放风筝、踢毽子、踩高跷、滚铁环、抽陀螺、跳绳、跳房子、跳竹竿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带给幼儿的将是丰富的运动体验、愉悦的感受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体育活动中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保护和安全指导。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一定要全面、认真地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患于未然,并根据活动的需要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教育。

(三)体育活动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这些建议表明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育活动的种类与活动内容很多,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合幼儿。即使是适合的体育活动,在具体安排和组织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个体差异,以便通过体育活动切实达到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目的。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教师缺乏基本的幼教理念以及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让幼儿被动、机械地进行身体练习,或是要求幼儿的某个动作达到规定的数量或距离。

(2)有些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只关注幼儿的活动兴趣,认为只要幼儿玩得开心就行,忽视对幼儿动作的正确指导以及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3)有些教师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在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大,目的性不够强,缺乏全面的规划;对体育活动目标的把握不够到位,对幼儿的动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体育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阶段应避免进行专门性的力量、耐力练习或活动,负重练习、举哑铃、拉拉力器、拔河、掰手腕、长跑等运动均不适合幼儿,有可能会导致幼儿机体的损伤。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主动练习,避免进行被动、机械、枯燥的身体练习,更不能用训练的方式来进行。同时,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决不能硬性规定幼儿活动的数量或距离,更不能进行统一的达标训练。

(2)应处理好体育活动兴趣与动作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既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自主地活动,也要重视对幼儿动作的正确指导以及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两者要兼顾。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但仅激发幼儿的兴趣还不够,幼儿动作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还需要适宜、有效的指导。

(3)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选择和组织体育活动。第一,以幼儿身体素质为导向,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体育活动。例如,为了提高4~5岁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可以提供垫子、小跨栏、低一些的攀爬设备、儿童球、沙包等运动器材,鼓励或带领幼儿进行匍匐爬行、助跑跨跳、攀登、自抛自接球、相互抛接球、拍球、掷远、掷准、跳房子、追逐躲闪跑等游戏活动。第二,将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考虑。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尤其是要注意对幼儿基本动作的正确指导,也要注意将基本动作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考虑,并将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作为最终的发展目标。例如,在引导幼儿最初学习单脚连续向前眺时,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应定在幼儿平衡能力、协调性以及力量的培养上,在幼儿单脚连续跳跃的能力有一定提高后,则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坚持往前跳更远点的距离来逐步提高幼儿的耐力。

四、其他领域的活动与幼儿的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这些建议体现了健康领域的活动应与其他领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发展的,幼儿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同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社会领域。将健康领域的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整合,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一些幼儿园通常是单独设计和组织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的,较少考虑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2)有些幼儿园是以主题活动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相互结合和渗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领域之间的结合与渗透有时比较牵强,或是生搬硬套,或仅仅是在形式上进行了结合,但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关联。

2.基本观点与对策

第7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拟真游戏中学习;园环境中体验;生活交往中反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228-01

《纲要》指出:“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在工作中观察到,不少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方面认识不够全面,具体教学任务实施难以全面,存在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对健康教育目标落实有失偏颇。那么,如何根据幼儿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呢·

1.让幼儿在拟真的游戏中主动学习

游戏对幼儿健康发展是必要的,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天然资源”,尤其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能助幼儿快乐地成长。遵循幼儿学习特点,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或创设拟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情景,把孩子被制约的欲望与心理转移到对社会有益的、健康的、有创造力的拟真游戏中,愉悦身心,体验快乐,帮助每个孩子积极适应集体与主动发展,同时在拟真的游戏中促进幼儿不断接受新知,培养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性格,在愉快的情绪氛围中,诊治个别性别内向胆小,行为异常不守规则约束的孩子得到矫正。

如设计游戏《抱一抱》、《有魔法的一分钟》、《小兔乖乖》等,把孩子各种感官和动作综合在情景中,孩子扮演××等不同的角色,忘我地跟随乐曲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活动中,特别是平时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也会受到情绪的感染和这种氛围的熏陶开始乐观自信。除此而外,健康、艺术、语言等学科开展的拟真角色游戏,创造性游戏,都有助于幼儿良好心理行为的养成。

2.让幼儿在良好的园境中活泼体验

幼儿园良好的硬件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健康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只有适宜的环境,才能启迪儿童的积极纯洁、健康的心灵,对幼儿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应从幼儿园(班)综合环境打造入手,以“美”为景,以“善”为真,以“乐”为趣,以“爱”为魂,处处体现和谐文明、快乐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幼儿参与环境建设,让他们体验创设过程中的快乐,从幼儿自己或同伴的作品中,从教师尊重的言语赞扬和鼓励的眼神中直接得到愉快的情绪,使他们喜欢自己的幼儿园,喜欢自己生活的空间,进而热爱社会,热爱人生。

如创设的《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这个主题活动,就是因为我园有一名侏儒幼儿,由于身材矮小,说话不清楚,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发呆,性格内向,自卑较重。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心,关心身边的弱势群体,关爱残疾人,结合本园本班实际,设计这一情感体验活动。让幼儿从小学学会“关爱”,培养友好的态度和行为,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分享互助,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构建社会的整体和谐。

3.让幼儿在生活交往中真实反馈

第8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合作、交往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意味着,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有良好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文件。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健康情感 情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由于现代社会的需要,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受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心理出现不健康的信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生活自理能力弱,事事依赖父母;第二,自私、任性、骄横、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不懂得尊重别人;第三,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忽视应有的思想教育,容易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第四,容易形成孤僻性格,对生活缺乏热情,同伴间的合作、交往、竞争意识不强;第五,挫折容忍力低,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等。因此,幼儿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幼儿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日益关注的问题。

幼儿正常的心理健康表现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幼儿心理的发展取决于周围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响。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创设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帮助幼儿学习调节情绪和表达情感,使每一个幼儿感到安全、温馨和愉快。那么,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情感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智慧的发展、行之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来说,像阳光、如雨露,没有健康的情感,便没有完美的童心,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决不能忽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爱是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爱”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支持等。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一)教师应走近幼儿,聆听幼儿的心声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我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孩子的内心世界单纯又透明,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若教师拥有一份爱心,肯走近幼儿,了解幼儿,就不难会发现幼儿的各种心情。在他们快乐时分享他们的快乐,在他们不高兴时,努力寻找原因,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关怀、安慰,让他们快乐,使他们心情愉悦地生活。

(二)尊重幼儿,多些宽容

马斯洛曾经说过:“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尊重幼儿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当幼儿屡教不改、言而无信时,我们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急风骤雨”的加予批评、当众揭短,应给他们多一些宽容,让他们稚嫩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教师的尊重不是放纵、任其自流,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幼儿,静观其变,打破幼儿“一犯错就会挨批评”的思维定势,让幼儿从自卑、恐惧中解脱出来,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感受“老师原谅我了”。

(三)引导幼儿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

当今社会由于居住条件的封闭性和独生子女在家庭内部的独处性,使得一些幼儿成为家庭中的“小黄帝”,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不少幼儿形成孤僻、依赖、自私等不良个性,阻碍了幼儿的性格的社会化,而这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够广泛,往往只局限于父母和少数同伴间,进入幼儿园后,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手段和方法,而易形成依赖、抑郁等性格,造成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所以,在让幼儿感受到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去爱父母、长辈、同伴等。

二、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

《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

(一)幼儿园的生态环境是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它们是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被尊重,为集体所接纳,自尊、自信,获得成功,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接触到陌生人和环境,情绪经常会不稳定,容易表现出哭闹、焦虑、伤心等情感,这时教师可以允许幼儿从家中带一样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入园,减少他们与亲人分开悲伤情感;也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色彩鲜艳,深受孩子喜欢的玩具,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幼儿,日常活动中经常以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

(二)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教师就是其环境

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将给幼儿心理抹上了一层灰色。如有一位小朋友,由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经常将大小便弄在身上。如果老师用一种厌恶的眼光训斥他说:“怎么老是弄在身上,又脏又臭。”这样既会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伤害,而且也会使其他的幼儿从小形成了不平等的观念以及对有缺陷人的偏见心理,并且从中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习性。可见,教师的言行态度是否端正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热爱、要尊重、要严而有格,不能随意地惩罚幼儿,在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心理安全气氛,对幼儿要公正、不偏爱,杜绝那些有损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

(三)家园互动,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还应该主动与家长和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学校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的环境。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端正自己言行举止,才能给孩子正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

(一)在各科教学活动中,随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各科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的教育作用。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教师可以去细心观察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通过他们“走、跑、跳”等技能方面取得的点滴成功,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有机会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可以教育幼儿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如大班歌曲《拉拉勾》的活动中,让幼儿在充分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变化的同时又学会了解决同伴间的矛盾,愉快地与同伴相处;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

(二)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心情愉悦

《纲要》指出:“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医生、病人和爸爸、妈妈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医生给病人看病、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看病等,既提高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的个性品质。在语言游戏《鸭妈妈找蛋》中,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帮助鸭妈妈找蛋宝宝,在教师的指导下,当鸭妈妈对“小动物”表示感谢时,“小动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谢。它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教育幼儿做事不能丢三落四。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增进了同伴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给予幼儿发泄不良情绪的空间

当幼儿产生各种情绪时,应该让孩子有机会把它发泄出来,而不要去压抑它。如果不允许孩子生气、悲伤、不满和痛哭,那么,孩子只能压抑自己,由于情绪得不到宣泄,其内心体验就会变得更加强烈,长时期地积累在心中,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的障碍。当幼儿生气、悲伤、发泄不满情绪时,老师和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当幼儿在倾诉心中的不满和怨愤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要以教训式的口吻训斥幼儿。尽管幼儿在倾吐自己的内心体验时有时词不达意,有时甚至不合情理,但是,给幼儿以倾吐自己情绪体验的主要价值在于能使幼儿认识自己的话被家长和老师当作一回事了,自己的情绪找到了合理发泄的途径。

五、注意个体差异,促进心理健康

第9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措施

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了心理问题,霸道、任性、粗暴、依赖性强、胆小、孤僻、交往困难等现象频频出现。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调查

本文结合与幼儿教师、家长的访谈及实地调查,制定问卷。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应着重从家庭教育入手,探索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

(一)关于幼儿的情绪

快乐是幼儿心理健康的要素,经常保持快乐的幼儿往往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据调查,65.1%的幼儿在家里是很快乐的。通常来说,情绪波动大的幼儿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无法排解的焦虑、紧张和不安,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调查结果显示,16.8%的幼儿在家中情绪波动较大。从幼儿闹情绪持续的时间上可见出,大部分幼儿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高,73.7%的幼儿能在10分钟以内停止哭闹,而在较长的时间内(1小时以上)仍在恶劣情绪中无法调节的幼儿仅占3.1%。幼儿的情绪受家长的影响最大,在幼儿面前调节好自我情绪的家长会较少或不会给幼儿造成心理的伤害。调查显示,家长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会宣泄到幼儿身上。面对幼儿的哭闹,家长态度和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哭闹时的幼儿已不能理性地思考问题,最需要的是家长爱的传递。但是,调查显示,有78.6%的家长对孩子哭闹采取的方式是讲道理,有75.2%的家长采取的方式是转移幼儿注意力,有近半数的家长采取听孩子诉说,只有17.6%的家长采取告诉孩子“我爱你”的方式。还有的家长甚至采取威胁吓唬孩子的方式制止孩子哭闹。

(二)关于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幼儿认同自我的具体表现。自信的幼儿对他人或事物可以积极探索。调查显示,44.7%的幼儿显得自信,剩下的则表现一般或自卑。在幼儿自信心树立的过程中,家长对幼儿表示欣赏,幼儿自信心就容易确立;要是家长经常批评幼儿,幼儿会对自己产生厌恶情绪,否定自我,逐渐产生自卑心理。

(三)关于幼儿的求知欲

好奇心是幼儿健康上进的重要前提。据统计,82.3%的幼儿好奇心较强,13.8%的幼儿好奇心一般。对于幼儿的好奇心,半数以上的家长鼓励幼儿并愿意给予帮助,约四成的家长持顺其自然的态度。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幼儿家庭教育,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培养心理健康的幼儿创造外部条件。

二、家庭教育中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家庭生活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很多幼儿的病态心理是幼儿的生活环境引发的,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家长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如果家庭成员感情不融洽,很少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就造成幼儿精神紧张、情感冷漠、性格怪异等问题。所以,家长应该努力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建立温暖和睦的家庭,与幼儿多交流,让幼儿有安全感,感受到温暖和爱,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家长要充分尊重幼儿,如果教育方法不正确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家长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幼儿,教育孩子要有要求、有方法,更需要有度。家长要尊重幼儿,鼓励幼儿独立做一些事情。如果成人事事包办,容易使幼儿懒惰、懦弱、依赖性强。因此,家长要尊重幼儿的独立性,让其从小就树立独立完成的信心,达到教育目的。

(三)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的个性还很不稳定。所以,在这个阶段,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在家庭中,家长的言行对幼儿人格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很多幼儿的不良行为都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因此,要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父母一定要为幼儿树立榜样,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表里如一,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上述三点,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幼儿生存发展的家庭环境,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高度重视,家长要以身作则,更加努力,为幼儿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任静,杨梅先,程家明.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4).

[2]王星,王辉.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