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

第1篇: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机遇;市场营销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市场营销活动较为重要,企业只有创新市场营销方式,规范市场营销行为,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拓宽营销渠道,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此增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

一、大数据时代概述

大数据时代,也就是在网络信息系统逐渐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咨询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获取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主要因为大数据中的各类系统参考各行各业的数据形成的组织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应用大数据各类信息技术,可以推动企业市场营销行为的改革,拓宽信息融合渠道,并对其进行有效更新。大数据的特征就是种类多、容量大、价值高等,可以提升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效率,因此,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属于一种庞大的数据信息,具有较为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加工能力,大数据与云计算产生直接联系,属于结构化数据,企业将大数据下载到数据库中,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提升市场营销信息分析工作质量,增强其发展效果,减少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二、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受到双重影响,除了可以提升市场营销工作效率之外,还会出现各类挑战,因此,市场营销管理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工作情况,充分发挥机遇优势,全面应对挑战问题,提升其工作质量与经济效益。

(一)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机遇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市场营销工作面临较多机遇,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之下,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时候,可以提升其针对性与合理性,科学应用网络营销理论知识,结合现代化网络营销特点,对各类数据进行搜集与处理,提升自身市场营销分析能力。在此情况下,市场营销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的处理,全面了解顾客的喜好情况,并针对顾客的分布特点等,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创新市场营销服务方式,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作用与优势,保证可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提升顾客消费便利性与可靠性的同时,增强市场营销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在大数据时代中,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完善顾客服务体系,构建先进的客户服务结构,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作用。同时,市场营销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做出精准的定位,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网络系统中与顾客相互沟通,除了可以提升营销便利性之外,还能通过网络系统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全面改善自身产品结构,发挥创造优势。同时,市场营销部门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可以围绕着精准的营销核心,降低工作成本,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合理性,将顾客作为导向,为满足顾客需求创新自身服务方式,进而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另外,大数据可以为市场营销工作提供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减少产品的流转成本,满足客户对于低价格产品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还能保证企业与顾客的沟通,增强市场营销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大数据中的流转与偏好数据而言,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对其进行逐一的分析,并利用偏好数据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精准性,提高企业产品价值。再次,在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人员可以利用各类数据信息,实现产品交叉销售。交叉销售,就是在市场中横向开拓营销空间,摒弃传统的单一顾客类型的营销模式,利用创新等方式挖掘更多的顾客,在此期间,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并分析顾客的消费特点,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产品结构优化与创新模式。同时,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可以针对消费交易数据开展处理工作,明确消费者的各类行为,定期发送产品,保证可以满足现代化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的及时性与可靠性要求,在交叉销售的情况下,丰富市场营销工作模式。最后,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与客户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主要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快速获取市场份额信息,并针对企业自身竞争力,全面开拓市场营销渠道。同时,为了留住客户,市场营销部门需要正确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发挥信息采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制定完善的顾客销售服务沟通模式,要求市场营销工作人员以正确的态度与客户沟通,及时发现客户存在的疑问,并快速为其解答,满足客户需求。市场营销部门还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体系,针对老客户的维系建立相关服务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各类工作方式维系老客户群体,避免出现客户流失的现象。对于新客户而言,市场营销工作人员要全面分析新客户的需求,并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其需求,以增强顾客对于营销服务的满意度,使其可以对企业产生一定的信任度,以此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另外,市场营销部门需要重视客户群体,针对客户群体完善营销服务功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不会损失企业的利益,达到互利互赢的目的。

(二)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下,虽然市场营销工作迎来较多发展机遇,但是,还是存在较多的挑战,需要市场营销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垃圾信息的挑战与处理措施。由于大数据中存在的信息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管理,导致企业受到不准确客户信息的影响,无法提升市场营销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原本的商业环境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市场营销部门一旦不能利用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保障性处理,将会导致出现数据分析问题,甚至会出现传统信息爆炸问题。因此,企业市场营销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排除一些垃圾信息,减少大数据中的传统理论模式,创造出属于市场营销部门的特有管理体系,以此提升企业市场营销工作质量。第二,技术学习成本挑战与措施。由于市场营销部门在应用大数据各类技术的时候,会学习新技术知识,导致出现较大的成本支出,同时,顾客的产品购买方式有所改变,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减少拜访营销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也就表明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培训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人才,会增加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成本,难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培训人才的时候,要结合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培训成本问题,聘用高素质技术人才,减少培训成本,同时,还要从各个渠道获取技术人才培训资金,要求企业重视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并给予足够的培训资金,使其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培训出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术人才,保证市场营销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减少大数据应用问题。第三,信息传输安全挑战与应对措施。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是主要问题之一,市场营销部门在应用计算机设备与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侵入或攻击,影响市场营销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难以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甚至会降低市场营销数据分析工作有效性。同时,部分市场营销部门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营销观念,不能利用先进技术控制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甚至会导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被盗取,部分客户在消费之后,会出现资料信息泄露的现象,影响着企业的信誉度。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市场营销数据信息与顾客资料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对市场营销机制进行处理,保证网络系统不会被不法分子侵入,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观念,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措施开展相关工作,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措施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方式的完善,保证可以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首先,需要制定交叉营销制度。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交叉营销制度,采取产品组合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建设在线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大数据挖掘更多的消费者购物车信息,保证可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总结商品购买规律,保证可以为市场营销部门提供决策数据。同时,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制定优化式的营销体系,做好市场营销规划工作,拓宽营销渠道,降低工作成本,提升其工作质量。其次,控制营销渠道拓展成本。企业市场营销部门需要根据大数据应用要求,对营销渠道的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并对其成本进行控制。例如:在拓宽渠道的时候,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营销成本控制方案,控制成本。同时,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挖掘网络中的额各类信息,并对营销渠道进行规划,开发新的客户资源,整合各类产业链,以此优化企业市场营销结构。最后,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结构。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传统营销方式的局限性,明确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并利用科学的营销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合理调整市场营销结构,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保证可以满足企业的各类需求。同时,企业市场营销部门需要根据消费者的网购习惯,为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个人保护意识,保证消费者的数据安全性,同时,还要引导消费者将浏览记录信息数据共享给商家,保证市场营销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数据,促进企业营销市场的稳定发展。另外,企业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自身市场营销行为,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此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合法性。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管理部门面临着较多的机遇与挑战,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挑战,优化各类信息系统,制定针对性的销售方案,满足客户对于服务与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朝春.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机遇与挑战[J].中国商论,2016(26):1-2.

[2]贾玉洁.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新模式探讨[J].中国商论,2016(28):3-4.

[3]叶成杰.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商论,2016(20):11-12.

[4]陈香莲,赵婧,刘永忠等.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机遇与挑战[J].中国商论,2016(10):13-14.

[5]张栋.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对外经贸,2014(11):85-86.

第2篇: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1.1 国外研究现状

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多集中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普遍采用农机设备自动控制、跨行业平台数据采集、农业大数据研发、农业大数据挖掘、农业大数据自动分析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农业”已经渗透到了这些国家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欧盟国家通过农业信息的共享,在欧盟的各个成员国中协调农产品信息沟通,实现了农业技术的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日本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基本实现了农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信息化。通过采用精准计算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量和广泛收集农产品相关数据等手段,使农业产业发展进入高效节能的信息化时代。美国农业生产注重实用服务,主要通过农业市场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做出正确决策,以此规范农业市场中的各个行为主体,促进市场有序发展,有效避免了由于市场信息相对滞后而造成的农产品随意生产。

尽管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时间和水平不同,但是仍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智慧农业,注重农业信息效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适合国情,确保农业产业多元化服务。

1.2 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传统农业正在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农业转型的步伐,通过农业产业和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以“互联网+农业”的方式,逐步实现智慧农业。近年来,根据农业市场化需求,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精确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农情监测和信息资源的使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已经大大改善,提高了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与监控预警能力。智慧农业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2 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

2.1 数据获取技术

根据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数据来源的领域分类,大致可分为农业生产数据、农业资源和环境数据、农业市场数据和管理数据。根据数据模块分类,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识别技术、智能移动采集技术。感知技术主要从各个方面感知动物和植物本身及其生存环境的信息,如利用遥感技术宏观观测地面作物信息;识别技术主要为农业监测预警服务,包括农产品安全可追溯性的射频识别技术,分别从粮食原材料、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保证可被跟踪追溯,几乎做到透明化;智能终端移动采集技术主要为农产品产出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收集而服务。

2.2 数据分析

处理技术在大数据的浪潮中,由于数据量越来越大,人们已经无法利用简单的数理统计方法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所以需要更加复杂的方式来进行深度分析,将数据做到可视化。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彻底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的小样本统计分析。大数据处理更加注重数据之间的关联,通过挖掘它们之间的深层联系而得出相关推论,也就是利用数据建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2.3服务应用技术近年来,已经有大量广告投放到“互联网+”的领域当中,人们对大数据做出的贡献非常认可,许多投资方也看好这一方向。很多大数据平台甚至对用户的内心消费倾向进行分析。农业部通过实施“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开通12316热线,启动国家农业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式,促进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民众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方面,主要开通了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另外,通过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手机APP使农业信息实现可视化。利用信息推送服务和手机APP等对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每个阶段服务,建立了智慧农业的监测数据模型;针对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发展了大型数据可视化追溯。

3 农业大数据应用实例分析

内蒙古农牧业产品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和地域特点,但产品的生产、加工等过程还未实现全面的信息化且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大数据,导致优势产品不能品牌化推向市场。内蒙古自治区云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云谷公司)致力于蔬菜产业的行业大数据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与各方“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打造“安全、可追溯、标准化”的“赛罕无公害”区域品牌。利用云谷公司开发的手机APP,市民可以随时查看每日关心的蔬菜、粮油、肉的价格。

云谷公司与赛罕区科技局、蔬菜局合作共建“赛罕无公害蔬菜信息化平台”,该公司负责平台的开发、信息采集及运营,平台建立后菜农可以当天的蔬菜上市量及价格,公司同时提供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可视化服务。由于数据是菜农自己的可交易数据,因此,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比较高。目前,云谷公司正在与赛罕区科技局、蔬菜局开展“赛罕区标准化种植试点”项目的合作,负责合作者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包括基地信息、生产者信息、种植产品信息等。

目前,云谷公司正在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合作实施“内蒙古农畜产品追溯系统”项目,该公司负责“三品一标”认证企业的信息收集及录入。录入信息包括产地信息、生产者信息、种植产品信息、生产过程信息等。

3.1 合作事项

云谷公司提供运营模式设计、平台设计开发、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包括共享数据(产地信息、生产者信息、产品信息)和私有数据(土壤监测数据、产品农残检测结果),负责提供“赛罕无公害”平台的合作基地及辅助数据,并且负责平台的运营及维护。公司可与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日常的基地监测及产品检测工作。生产监测大数据是通过对土壤酸碱度及营养成分进行定期检测,形成监测大数据,并将结果录入系统,检测结果可自动上传到网络,实现检测结果的共享。上市产品检测大数据是通过收集生产环节的农药使用情况检测及上市产品的农残类检测数据,形成入市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大数据。

3.2 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建立“内蒙古蔬菜质量安全体系信息化平台”,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资质优势和平台共享的“生产环节用药情况数据”“销售渠道走向”,建立“蔬菜安全体系”的安全预测及监管平台。

农业信息单位牵头协调农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并共享数据(含有上市产量、价格、种植面积和产品渠道走向信息),运用数据建模工具,结合平台的信息,开展农产品价格预警、上市产量预警、种植面积预警等研究;实现各类检测结果的信息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发类病虫害防治专项研究及技术引进和用药指导等。技术体系成熟时,可把“蔬菜安全体系”套用在其他农牧业相关产品,例如:猪肉、牛羊肉农业信息预警;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全产业链信息分析;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专家现场指导交流会、农事指导纪录片)。

4 大数据的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正在扩展应用程序,已成为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智能系统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必将引起爆炸性的增长数据:数据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复杂的数据结构和越来越多的冗余数据,使数据处理和应用变得越来越困难。新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衍生出“大数据”这一概念,农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获得了各行各业的关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十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使大数据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大数据从炒作概念到实际应用,其发展前景广泛,更多相关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相关市场收入也将继续扩大。今后,数据资源将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大数据将成为促进现代农业进步发展的新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探索内蒙古农业大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实现农业数据的连通性,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推动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体系的建设将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业设备材料为保障,促进农业系统的组织和管理创新,实现自动数据采集,逐步构建信息管理在智慧农业的生产经营网络,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5 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义和作用

在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需求下,快速发展的农业大数据也呈现爆炸性增长,数据从存储到挖掘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大数据的理论和技术,推动“互联网+农业”思维的创新和应用,结合国家农业信息发展战略,突破农业大数据的关键技术瓶颈,启动一批大型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示范项目,使大数据与物联网和云计算同样重要。

5.1 有利于推动内蒙古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有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持,能够有效整合各种农业科学和教育信息资源,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高效的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如手机APP实时农民关注的信息,可提高内蒙古地区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对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5.2 有利于推进内蒙古地区农产品供需结构改革,提高农业各领域要素的利用效率

市场决定经济发展并引导农业产业化。以盈利为中心,专注于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农业监测预警研究,通过分析农产品终端消费市场倾向于选择的类型、质量、价格等,优化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为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

5.3 有利于提高内蒙古地区“互联网+农业”的智慧水平

“互联网+农业”通过实时采集数据并使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开展多层次的分析,实现精准农业生产管理,可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不仅能够改变大部分农民进城打工不务农的现象,而且可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环境风险的能力。

5.4 有利于增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协助政府宏观调控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准确监测,使用平台信息,为相关团队开展农业信息分析和预警研究提供数据源,从而可以判断农业经济的聚焦点,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和政策基础,为政府提供反馈信息,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的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物联网对农业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分析、预测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减少低效投资,消除传统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投资,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农田环境远程控制平台,改变传统的信息采集模式,实现作物生产信息的实时检测和控制,并实现智能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同时,加强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蛋白质、水分、脂肪、营养成分、掺假物质、微生物等含量的检测,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赢得更好的市场声誉,提高产品的销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同时,高端产品可以吸引高端客户,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可以提高企业单位产品的收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做大做强。

通过建立可追溯体系,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追溯从原材料到产品销售过程的食品安全信息,可以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存储状态和装运情况的跟踪管理,实现快速定位,降低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风险。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平台,使得产品质量可以动态追踪,实现了全产业链的产品质量控制。

6.2 社会效益分析

粮食加工食品的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大部分的农产品供应面临严格的质量检验,无污染食品严重缺乏、供不应求。产品追溯的整个过程能有效提高食品质量,促进无公害生产,从根本上推动食品加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粮食加工食品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的农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大。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整体水平,粮食加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可以提高粮食食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这不仅符合国家可持续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而且对提高粮食加工产业的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可以使消费者追溯生产商和加工商绝大部分信息以及生产过程,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真实情况,据此决定是否购买产品。

第3篇: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成本;收益

1 研究背景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活着的必要条件,需要层级的最低层,同时维持着社会及经济的正常运行。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的逐步提高,人们借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原生态食品,动植物粮食有了越来越多替代品。

但是百姓现在却有一个疑问,“我们现在能吃什么?”

原因是近几年人们能吃的东西——可能“有毒”。农药严重超标的普通瓜果蔬菜;“整过容”的豆制品、禽蛋类;“老酸奶”、“毒胶囊”,毒米、毒面到毒油。人们没有安全感了,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了。但是此现象为什么却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呢?

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安全食品长期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最直接、最简单的理由就是它有市场,生产者有利可图。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此现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合乎理性人的假设条件。即“经济人”,他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是利己的。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主要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与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本文将依据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及相关原理,从消费者和生产者这两个角度探讨市场上存在不安全食品的成因及应对对策。

2 经济学分析

2.1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消费者购买不安全食品的成因

2.1.1 理性人假设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成因分析

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那么他所作决策都是利己的,即他购买不安全食品的决策对自己来说是效用最大化的。

消费者效用的大小与其个体的购买动机是密不可分的,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其购买动机的同类食品对他们的效用就是最大的。消费者体现在食品方面的购买动机主要有经济型动机和求实型动机。

经济型动机的消费者比较看重价格,价格越便宜对他们来说效用最大;求实型动机的消费者比较重视产品的质量,而忽视价格,但消费者对质量的感知主要通过食品的外观,即色泽、味道、形状及口感,这也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标准。

2.1.2 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成因分析

在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下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可以分辨食品质量档次,并给出相应的价格,并将对自身安全有问题的产品完全排除在外。

2.1.3 在消费者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的现实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成因分析

在现实中,消费者是在有限理性,且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对称的条件下做出决策,并不是最优决策,原因有三点。

第一,相对于人的众多消费活动,食品属于基本生活消费,并从食品这种产品的特性来看,它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在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中占的比重比较小(在中国现行的经济条件下),而消费者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不会愿意为此付出过多的信息搜寻和学习成本,因此信息是不完全的,此时就会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消费者就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有限的知识来购买商品,提出自己的评判标准,以此来评价商品的档次与质量,这种标准消费者认为是最佳的。

第二,由于信息不完全衍生了消费者消费食品时的一个假定前提,即所有食品都是安全的。

消费者未必都想或者有能力购买到高档质量的安全食品,但是绝对都不希望购买到不安全的食品。因此说,消费者只是对于安全食品有需求,从而造就了一个预设假定,市场上所有商品都是安全的。在这种前提下,消费者就会对同类产品进行价格对比,在食品品相上接近的产品,价格就是衡量效用大小唯一的标准。价格越低,效用越大。

第三,就市场力量对比情况看,相对于食品的供给者来说,消费者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者的行为是分散的、且自身力量弱小的,单个消费者的力量就不足以阻止或者降低不安全食品的生产供给。

基于以上分析,不安全食品在市场的形成和存在就有了前提条件。

2.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生产者生产不安全食品的成因

生产者在市场上的行为是利润驱动。利润的增加要么降低成本,要么提高收入。对于食品行业,市场类型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产品的同质性很强,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要提高收入,在销量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价格,比较不具可行性。降低成本成必然选择,但是在生产技术水平一定、原材料价格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降低。

而在现实市场上由于生产者的规模与实力是不同的,大的生产者具有规模优势,可以降低成本,比如相对于供应商,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还有对市场价格的有一定的影响力等。而规模小的企业不具有规模优势,短期内他要获得竞争优势就有就有两种决策,一种是提高价格,这显然没有出路;另一种降低成本,但如何降低成本?

通过对消费者购买不安全食品的成因分析可以看出,生产者生产不安全食品的产生前提条件是成立的,即消费者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消费者在市场监管中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因此一些中小企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可能会生产劣质产品。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出现生产不安全食品现象。事实上,生产不安全食品的,的确是大多数是小企业。但是为什么大企业也会产生此行为?在这就不得不提到违规成本。

在我国企业经营过程的监管责任落在政府肩上,因而生产不安全食品是有经济风险的,主要表现为违规成本,于是就产生了生产者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下文就生产者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

2.2.1 在政府监管缺失情况下的企业行为分析。

生产者作为一个理性人,他要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赢得竞争优势,就要生产在同一质量水平下,价格最低的产品。

如果政府监管缺失,违规成本为零或小于收益,市场上就会出现企业生产劣质食品的可能性。

不安全食品的供给不仅仅来自提供最终食品的生产者,而是来自于食品生产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即一系列厂商行为。食品供给需要经过原材料生产、采购、运输、加工、食品生产、食品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虽然生产者相对于消费者信息相对充分,但是对于他的上游企业,它的身份又相当于一个消费者,它也具有消费者的类似行为。

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生产者依然会做出最优决策,寻找低价格的原材料,同样会促成上游企业对不安全食品的生产。

2.2.2 政府监管存在,生产者行为分析

在政府监管存在的情况下,在生产不安全产品要考虑违规成本的存在,就存在生产者与政府的一个博弈行为。那么政府的监管力度和惩罚措施就在生产者是否生产不安全食品行为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一,政府监管力度非常大,惩罚措施不严厉。

政府监管力度非常大,但惩罚措施不严厉。生产者被发现的几率就非常大,但是如果惩罚措施不严厉,即一旦违规,违规的的成本会小于收益,此时生产者还会继续违规。

此处的成本是指违规时所受到的处罚及失去市场份额所导致的收益的减少。收益为厂商因违规所获得的收益和产品,原材料质量的检查与控制的成本的降低。

第二,政府监管力度非常大,惩罚措施严厉。

政府监管力度非常大,但惩罚措施严厉。生产者被发现的几率就大,作为理性人,此时生产者违规行为就不会出现。

另外如果一个生产者违规,查出原因,追根究底,产品链上各个违规生产者都会受到惩罚,不让最后环节的厂商承担全部的责任,而其他厂商搭便车,那么生产者违规行为就会的到一个极好的控制。

3 消除不安全食品充斥市场现象的对策

3.1 普及安全食品鉴别的知识

通过权威媒体建立电视、网络、书籍、社区宣传、现场示范、邀请专家等立体的食品鉴别知识的传播通道,普及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掌握充足的,正确的食品鉴别知识。

3.2 发挥消费者协会的最大效用

由于消费者是分散的,单个力量小,这就要求消费者协会起到真正的为消费者办事的作用,虽然消费者协会是民间组织,但是可以通过政府或社会组织、企业等资金的注入,建立技术分析和监督部门,还有对消费者的投诉能够快速的反应,使其为消费者说话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3.3 减少市场信息流通的障碍

食品的行业标准及动态指标能使消费者易于理解,并以及时有效的方式传播给消费者,增强信息的流通性。在企业对产品的生产说明中,要真实有效的标示出来,减少信息的隐蔽性。

3.4 加大政府与民间共同的监管力度,增大企业的违规成本

首先如果只通过政府监督,监管成本过大,对于总体的社会福利是有损失的。所以需要民间共同监督,每个人作为市场主体,都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最容易发现问题,就要求所有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如果发现不安全食品,可以举报。政府要使举报和检验通道畅通,并可建立奖励机制,这制度层面还需仔细设置。政府需要在现有的框架制度下,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食品监管有法可依。但是政府在执法过程中作为一个中立的主体,而不能作为利益主体来监督。

其次,如果发现企业生产不安全产品,增加其违规成本,使其生产不安全食品所承担的风险远远大于违规收益,此时生产者的违规行为自然减少。

3.5 增强行道德业自律,加强企业建设,提高企业家社会责任感

毕竟政府的监管是强制性的,外力的作用远远不如内在的自我约束强大,因此可以通过增强行业自律,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提高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来杜绝不安全食品的上市。

参考文献:

第4篇: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水产资源和水环境这两个基础支撑条件入手,本着提高渔民收入、保障水产质量安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水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宗旨,结合目前信息化手段和已经有的软硬件设施,采用Oracle数据库,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设计开发北京市水产资源和水环境监测管理系统,通过水产资源、水环境监测和信息3大部分的管理,实现对全市水产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对全市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并面向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水产信息服务,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资源支撑条件,为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业务能力拓展提供全面的支持,最终实现纵观全局、科学指导、信息管理、资源优化、科技服务、渔民致富的目标。

    1.1系统框架设计

    水产资源和水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基于SOA架构,采用业界领先的多层架构设计,架构见图1,实现了业务模块/组件的松藕合。系统总体框架图中,平台通用组件包括支撑层组件与应用层组件,包括地理信息管理、数据集成、数据采集与应用集成各部分,形成信息与服务的充分集成与共享。

    1.1.1系统支撑层系统支撑层是建立各业务系统的支撑框架,提供了系统开发的框架,包括用户管理、流程调度、报表引擎、数据交换等系统构件是水产资源与水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了稳定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1.1.2应用层应用层是建立在数据层、支撑层之上的信息管理平台,针对水产资源与水环境监控所日常工作的需要,主要解决应用问题。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数据层和支撑层提供的网络、数据和公用基础性软件服务,实现应用子系统间以及整个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动。

    1.1.3数据层数据层主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统一管理,为信息流、业务流和知识流的一体化集成提供数据基础,为机构部门提供信息服务。需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工协作,建设数据库群,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标准不统一造成的资源浪费。

    1.2系统详细功能模块设计

    北京市水产资源与水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由水产资源管理、水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信息3大功能组成。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1.2.1水产资源管理水产资源管理包括3个模块:种质资源管理、养殖资源管理、水域资源管理。

    1.2.1.1种质资源管理种质资源管理实现对北京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繁育信息、亲本信息、投入品信息4部分的管理,建成北京市水产种质资源库。其中,种质资源模块用于管理本区县、乡镇的种质资源信息,主体用户为市推广站,由市级推广站统一管理,区县、乡镇、原良种场负责信息填报。繁育信息、亲本信息、投入品信息3个模块实现繁育管理、亲本养殖管理、投入品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主体用户为原良种场。1)种质资源:包括原良种信息和品系信息,主要完成原良种和品系的名称、个体编号、原产国、原产地、分布、数量、水域环境、形态特征、食性、生活习性、保存信息、数量性状和繁殖性状等信息的记录。对种质资源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根据时间、地区、品种等进行统计,实现种质资源信息动态显示与分析。统计结果可以显示为柱状图和折线图。统计结果可以excel表格的形式导出(见图3)。2)繁育:繁育是对原良种和品系繁育信息的记录管理,包括对所在地区、母本名称、母本编号、母本形态特征、母本繁殖特性、父本名称、父本编号、父本形态特征、父本繁殖特性、受精率、繁殖率、后代生长性状、形态特征等的记录管理。该模块可对亲本名称、所在地区对繁育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可以统计图表的形式进行更直观的展示,实现对原良种繁育信息的科学管理和分析。3)亲本信息:亲本信息是对原良种和品系的亲本养殖过程信息的记录管理,包括对亲本名称、性别、个体编号、水域环境、食性、日采食量、繁殖特性、生长状况、繁育状态、后代生长性状和后代繁殖性状等信息记录管理与维护。4)投入品信息:投入品信息是对种质资源的原良种和品系养殖过程中的投入品进行管理,包括对养殖场名称、原良种名称、水域环境、饲料种类、饲料名称、饲料生产厂家、用量、鱼药名称、鱼药厂家、用量和养殖设备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管理和维护,可生成月、季、年供给品记录和报表。

    1.2.1.2养殖资源管理养殖资源管理是对全市水产养殖资源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采用电子地图的方式,展现全市养殖资源,用户可以一目了然的掌握各区县当前的养殖资源情况。养殖资源管理包括养殖场资源管理、服务机构管理、技术人员管理3个模块。1)养殖场资源:养殖场资源主要实现对规模场、生产基地、散养户、鱼塘等行业内相关场点的基础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可以分别以市、县、乡为单位统计,并生成统计报表;采用电子地图的展现形式实现对养殖场资源数据的空间展示。同时可以通过图形要素查询属性信息,如点击地图中一个养殖场可以查看该养殖场的养殖场基本情况信息(见图4)。2)服务机构:服务机构管理实现对全市水产养殖服务机构的记录管理。包括水产站、防疫站、检疫站、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贸易服务中心(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早夜市)及专业协会等各级服务机构的部门名称、机构领导、地理位置、联系方式和业务范围等详细信息。系统可通过电子地图对数据进行直观空间展示,可以通过图形要素查询属性信息。3)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信息实现对全市水产技术人员的记录管理,包括对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资质等全方位的管理和调配。主要完成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资质认证、所属单位、职责、业务范围及其他相关信息的维护管理。

    1.2.1.3水域资源管理水域资源管理是对全市水域资源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采用电子地图的方式,展现全市水域资源分布,用户可以一目了然的查看当前水域资源情况。水域资源管理包括水域资源、水生生物2个模块。1)水域资源:水域资源是对全市水域资源进行记录和管理。实现对水域名称、所在地区、水深、水体、水质、水流、底基物质和水面面积的记录管理。同时采用电子地图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直观展示。2)水生生物:水生生物是对全市水生生物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实现对水生生物名称、所在地区、所在水域、水质、数量、生长状况、利用开发现状等信息进行管理。

    2.2.2水环境监测管理水环境监测实现对北京市水源环境监测信息的记录管理以及分析决策。通过对北京市水环境质量数据进行统一的上报、汇总和分析,及时掌握全市水质变化情况,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同时可以对全市水产养殖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实现水产无公害养殖提供数据基础。系统功能包括水环境信息上报、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监测预警。1)水环境信息上报:各个区县、乡镇数据填报单位,根据指定的报表,填报当前水环境数据。填报数据采用在线实时填报的方式。2)水环境信息管理:水环境信息管理是对各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管理维护。3)监测指标统计:监测指标统计是对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统计、统计图表等功能。数据统计是对各级单位上报的数据,按照年度,水源地,监测指标等分别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生成相应的统计分析图表,包括柱状图和折线图等(见图5)。4)监测预警:对水环境信息的某些监测指标进行预警。当某一水域的环境监测指标超过某一阈值时,系统进行预警。

    1.2.3信息信息是指水资源信息、水环境信息以及休闲垂钓信息的网络系统。信息首页导航栏为首页、水资源信息、水环境信息、休闲垂钓。1)信息页面:信息页面包括养殖场资源信息公告、水域资源信息公告、水生生物信息公告、水环境信息公告、休闲垂钓等内容(见图6)。2)水资源信息:展示养殖场资源、水域资源信息。3)水环境信息:展示全市水环境信息。4)休闲垂钓:以网站作为宣传手段,将北京地区休闲垂钓的相关攻略展现出来,包括地点、最佳时间、交通、特色、美食、注意事项等内容,方便垂钓爱好者和广大市民了解。

    2系统实现

    水产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监测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选用JAVA为基础开发平台,辅以Oracle为后台数据库,采用电子地图的展现形式,建成集水产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监测管理于一体的水产业务系统,并面向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水产信息服务。Oracle数据库是目前数据库业界应用最为广泛、安全性最高、技术最为成熟的数据库系统,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强,Oracle技术在支持Java技术、SOA架构、面向对象等技术方面表现非常优秀和卓越,可为北京市水产资源和水环境监测管理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持。该系统实现采用的核心技术有:1)SOA架构模式:系统的设计采用基于SOA架构,以满足随需而变的数据采集和综合管理的建设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扩展性,保护业主投资。系统的建设基于标准规范,建立面向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农业信息数据规范,为系统的广泛应用与应用示范及集成共享建立了数据基础,采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应用与开发紧密结合的建设模式。2)异构数据处理:集成运用了信息采集、统计分析以及多源异构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即时汇总和综合分析,保障了信息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与可用性。3)多技术辅助决策:综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集成空间分析处理、快速的信息采集以及准确的空间定位等功能对水产资源和水环境监测及统计数据的有效管理与综合展示,为北京市水产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3结论与讨论

第5篇: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国内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分析 

 

目前,国内对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就。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储备等各个环节,其指导思想就是在出现粮食不安全时,立即启动系统中相应的调控措施,确保粮食市场安全、社会稳定。当然,系统采取的措施应当是可操作的、有效的。因此,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是应对粮食不安全警报而建立的,用来消除、防范、抵御粮食不安全,实现粮食安全。本文分别以上海、河北、福建为例介绍。 

(一)上海市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的粮食消费城市,一个由市场检测、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先兆预警等环节有序衔接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在上海已经逐渐成型。这个预警监测模式的特点是能够即时应对粮食市场的供求波动。上海信息监测网络涵盖了九个大型粮食批发市场、五个粮油加工、销售骨干企业以及19个区县的粮食市场。其中有33个监测点,这些监控点按照每天每周每月的不同要求,将各自的进货量、销售量、价格等数据上报汇总。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就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监测。 

随着上海粮食流通市场的发展,监测点的数量和检测网络的规模都将不断的扩大。除此之外,上海还密切关注周边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市场走势,以及国际农产品现货、期货的市场行情。业内人士认为,在广泛监测和信息收集的基础上,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将对粮食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而实现先兆预警,然后即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河北省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 

建国以来河北省的粮食生产得到了稳定的发展,1949年河北省粮食产量仅为469.5万吨,到1998年河北省粮食产量已经达到2917万吨,50年来增长了521.96%。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7年河北粮食产量为2841.6万吨,与1978年相比河北省粮食年产量增长了68.3%,增加了1153万吨。但是河北省粮食增产速度时快时慢,有时甚至出现负的增长,由于种种原因河北省粮食产量在年度间的分布并不平均,而且还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因而需要生产预警系统来对其进行监测和预警。目前,河北已经研究出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它的特点是把经济波动理论、经济预警理论运用到粮食安全预警监测分析之中,并运用灰色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计算手段,以及扩散指数法和预警灯图法对河北的粮食生产进行了实证和预警。这种模式的建立已经成为河北省研究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 

(三)福建省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 

为了确定粮食生产警情,福建省也建立了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它的特点是研究福建省粮食总产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以粮食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方程。福建省对粮食生产一直持积极支持与鼓励的政策,但是福建省粮食生产尚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而不是需求,故在方程中应选择主要投入要素作为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变量,诸如农业劳动力x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2、化肥使用量x3、农机动力 x4等,用这4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建立方程,经参数估计和检验后发现,由于我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充足,农业机械虽然在提高产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关键的作用,因而农机劳动力在方程中并不显著。重新建立模型,计算结果如下: 

模型1: ln(y)=o 7340741n(x2)+0.186691n(x3/x2)+u 

(0.056382) (0.10234) 

(13.02) (1.824) 

r2=0.99987,f = 59234.33832, 

se =0.07582,d.w =1.49310 

模型2:in(y)=0.8065071n(x1)一0.1731421n(x2)+v 

(0.108729) (0.089483) 

(7.418)(1.935) 

其中方程下方第1行为参数估计值的标准误差,第2行为对应参数的t的检验统计量值。r2为较正可决系数。模型1的参数估计值0.734074,0.18669分别为播种面积,每亩化肥使用量的产出弹性。即播种面积增加1%,产量增长0.734074%;每亩化肥使用量是这样的:播种面积增加1%,产量增长0.18669%。所以模型1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类似地,模型2也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两个模型的方程和变量都很显著,拟合优度也都很高,接近于1。两个模型的随机干扰项都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由于未采用截面数据作样本,且观察值全部为实物量单位,两个模型随机干扰项的异方差性可以避免。因而两个模型都是较理想模型。 

(四)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体系相关研究

尽管国内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是根据不同的省份来设计的。不过它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模式。这种共同的模式可归纳如下: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由信息网络、信息处理、信息、预警指标、发出预警信号等子系统构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信息网络,它能借助现代互联网工具将遍及全省的粮食信息网点相互连接,并有效且及时的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预警系统进行处理。这种预警监测系统,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早作防范,然后信息处理。信息模式的特点是将信息处理形成信息网络,加强对粮食市场监测,及时收集、分析监测省内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根据信息处理结果,即时将这些信息定期提供给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粮食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的参考,采用适当的渠道定期向社会,使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有关政策法规,调整生产计划或经营策略,以期达到调节市场供求平衡目的。预警指标,建立灵敏、准确提供信息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进行粮食安全预警。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因为从这些指标中可以判断粮食安全与否,如粮食生产、需求、进出口、储备、粮食价格等方面的指标。所以要建立某省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就要根据该省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系统进行设计。

国内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式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三个省份的具体分析,以及对国内研究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都是根据各自省份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我们不能盲目的借鉴。但是可以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其中适用于湖南省的可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

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的关键,国内对有关粮食安全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地区粮食安全预警的研究较少,分省尺度上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不仅受国家整体水平上的粮食安全的制约还受各省具体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湖南省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时考虑的警情指标较全国尺度要少,可以忽略国际粮食供需变化的影响,同时重点考虑涉及湖南地区本身的指标。

本文认为可以将预警指标设置如下:粮食亩产增长率,受灾面积增长率,播种面积增长率,食品工业产值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化肥销量增长率,农药销量增长率,役畜拥有量增长率,农民与非农业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例增长率,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有效灌溉面积增长率,农业商品率增长率,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粮食收购价格指数,粮食经济作物比价,农用机械动力增长率,化肥价格指数,另外,农资价格是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受农民本身货币购买能力的限制,农资涨价对农民的购买能力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监测好农资价格是影响农民投资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套自动的预警监测系统。网络不仅可以提高预警监测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利用统计信息和遥感估产信息动态分析区域粮食的年度和年内供求状况,对湖南省粮食供需总量和结构平衡进行预测和预警。这将为我省粮食宏观调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各粮食部门提供方便有用的信息参考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南构建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式的思路

从湖南粮食生产的实际出发,把经济理论、经济预警理论运用到湖南省粮食生产中,进行粮食生产的监测预警研究,根据监测、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先兆预警等有序的环节建立湖南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从粮食生产增长率的角度去发现湖南粮食生产中潜在的问题。

预警就是对事物发展的未来状态进行测度,预报不正常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防范措施。粮食生产预警系统是为了防止粮食生产运行偏离正常发展轨道或可能出现危机而建立的报警系统。湖南是农业大省,自然条件优越,水稻产量居全国第一。但近些年其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2000年湖南耕地面积为507.98万顷,而到2003年耕地面积只有452.98万顷,平均下降13.75万顷/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少有回升,但是增长速度缓慢。

从湖南粮食生产的实际出发,运用预警的有关理论,进行粮食生产的监测预警研究,构建湖南省粮食生产监测预警系统。这种系统从逻辑上讲应包括这样几个阶段: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并预报警度。这里,明确警情是大前提,是预警研究的基础,而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属于对警情的因素分析,预报警度则是预警的最终目标。湖南粮食生产监测预警是根据粮食生产所出现的严重偏离正常的状态,在未造成粮食生产灾害之前进行预测、预报及调控。湖南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模型就是依据宏观经济预警的逻辑过程,即确定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并对湖南省进行粮食生产预警研究。通过探索建立湖南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做到有备无患,加强对湖南省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科学分析市场走势,确保湖南省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6篇: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Liu Xueyun

(宁夏理工学院,石嘴山 753000)

(Ningxi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zuishan 753000,China)

摘要: 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是影响宁夏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宁夏鲜活农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入流通领域。强化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降低流通风险,提高鲜活农产品价值。本文以宁夏鲜活农产品的特点现状为出发点,提出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风险,分别从技术风险、信息风险、流通风险、质量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Abstract: The risk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hysical distribution is the important issue to affec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agriculture. The bottleneck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eper growth has been changed over to circulation domain from production area. To strengthe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reduce its liquidity risk and increase the value. So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urrent situation, presenting the existing risk and risk prevention counter plan which is separately analysed from the risk i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quality.

关键词: 鲜活农产品 物流风险 对策

Key words: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logistic risks;counter plan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20-02

0引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工业产品物流发展迅速,但与此相对应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据市场的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很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没有理论的支持也还是不够的。因此,针对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风险,对提高宁夏鲜活农产品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特点及物流现状

宁夏是全国最小的省区之一,总人口604万,总面积为66,400平方公里,南接甘肃,东接陕西,东北临内蒙古,具有多样、复杂的自然条件,全区枸杞面积达到50.9万亩,增长14.3%;肉牛饲养量达到150万头,增长13.6%,奶牛存栏达到32万头,增长18.5%;马铃薯面积达到365万亩;压砂瓜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增长44%;淡水鱼面积达到35万亩,增长25%;葡萄面积达到22万亩,增长25.7%;红枣面积达到45万亩,增长40.6%。产业大县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鲜明、产业集中、规模优势明显,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集中度达到70%以上。农业发展具有以下鲜明特点[1]:一是富有民族特色。宁夏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有望建成全国“清真食品配送中心”。二是人均占有水平较高。粮食、肉类和鲜奶人均占有量分别为500公斤、36公斤和80公斤,远远高出全国人均水平。三是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宁夏清真牛羊肉、乳制品行销全国各地,“宁夏滩羊”是宁夏特有种质资源。宁夏是我国枸杞之乡,有“中宁枸杞甲天下”之说。四是农产品质量品质普遍较高。由于地域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良,农产品无污染、品质高。

农产品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加工单位、农产品生产加工个人以及消费者,其中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环节。(其流程图1)在该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通过对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物流技术落后,经营主体各自为政;②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不健全;③农产品物流产销脱节,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④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2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在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从生产者出售产品的阶段到批发商运销产品的阶段,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冷藏运输技术落后,无法有效保证鲜活农产品在运输中的“安全”和“绿色”问题。调查发现,农户在销售产品时有92.94%采用的是自产自销的方式,运输过程中自己运输的比例高达76.47%,在运输过程中大多采用敞篷车运输,没有任何冷藏保鲜措施。由于鲜活农产品的生物性能(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和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宁夏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且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使得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巨大。

2.2 信息风险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3]据统计,宁夏有5个地级市、22个县区、198个乡镇、2379个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基层信息平台建设迅速。一是建立了以“宁夏农业信息网”为基础平台的省区级农业信息网站。目前已成立为宁夏农业信息交流服务的核心平台。二是自治区所有市县(区)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平台。其中“中宁枸杞之乡”、“利通农业信息网“、“平罗农业综合信息网”等市县(区)的特色农业网站,内容结构合理,信息服务的领域日益拓展并接近用户需求。三是有8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45%。还在集镇、市场和村庄设立了120个信息的窗口。

2.3 流通风险鲜活农产品流通领域包括运输、贮存等环节。特别是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是自然、人工养殖形成的产品,具有品种复杂、易腐败变质、保鲜的自然属性,同时生产规模小而散,主要分布在城郊及农村,而消费市场集中在城市,流通渠道多,流通规模小,流通路线有长有短;参加流通的人员复杂,有公司,也有私营;流通市场有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代销点等。鲜活产品的自然属性及特点决定了流通环节有可能存在的风险。[4]①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会被某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②在流通过程中,为了使鲜活农产品保鲜,经营者使用化工制剂处理鲜活农产品。③鲜活农产品的贮藏、运输、流通的方法和条件对鲜活农产品安全也有影响,都可能使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产生风险。

2.4 质量安全风险农产品物流处理过程效率低,质量安全风险大,质量无法保证,安全缺乏保障。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在质量上的要求,对鲜活农产品添加农业投入品。农业投入品包括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目前各种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兽药的不当使用,会严重影响鲜活农产品安全。

3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构建鲜活农产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技术技术风险减少鲜活农产品物流因技术原因而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改变目前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的现状,构建食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技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6]:①现代化冷链运输系统的最重要的部分是组合式冷库和箱式冷藏车,也是我们应着重发展的方面;②为保证农产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长久的处于一种适宜的温度中,可以在车间内部配置温控装置;③对产品的货架期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对在柜食品的保质期进行严格的筛选,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货物的囤积和拖过保质期的现象;④为实现物流信息一体化,我们可以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3.2 加大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降低信息不畅带来的风险,结合电子商务,建立基于物流管理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是解决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方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将逐渐成为提升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都能够使得农产品物流中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鲜活农产品物流中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局面。所以应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逐渐构筑起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3.3 发展以超市为节点的鲜活农产品销售管理发展以超市作为鲜活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流通节点,针对宁夏鲜活农产品流通风险,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①生产农户与超市直接对接,形成有组织的流通管理系统;②为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要保证运输过程中生鲜农产品处在一种的恒温的状态下,我们可以采用冷链方式来运输生鲜农产品,进一步完善运输条件;③加大商品条码使用技术,采用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区分安全、优质生鲜农产品和普通生鲜农产品,采用商品系统分类和标签体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产品;④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种安全、优质生鲜农产品的溯源服务,我们可以在超市的产品上直接标识地条件和生产者的姓名等,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⑤除了做好对超市的监管工作外,还要加强对供应商、合同农户等一些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控制;⑥在超市中除了直接标识地条件和生产者的姓名外,还可以建立超市自己的农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⑦可以将超市的信誉度和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联系到一起,为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提供担保,给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切实的依据和保障;⑧为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我们可以建立第三方物流,以实现鲜活农产品及时的配送,此外,还可以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保证货物集中、及时的发送出去。

3.4 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要保障农产品及时、安全地供应到位,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紧紧围绕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流通领域等环节,强化我们的管理,实行“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控,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①加强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功能,提高生产者的自律意识,从根源上杜绝不良经营行为的发生;②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它的建立,应与食品供应体系建设的内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协作的效应;③规范农产品的流通和检测,在质量安全方面,建立统一的标准,制定大家共同遵循的准则,制定统一的物流标准,统一物流行业的行为规范;④安全食用农产品的流通离不开市场体系的维护,我们应加大力度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⑤增加农产品跟踪与溯源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的工作到位;⑥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生产者、经销商、乃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4结束语

鲜活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直接关系国民生活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部门要对鲜活农产品流通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同时要对鲜活农产品流通中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投入,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合理链接,既保证农产品的流通安全,又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海鹰,陶源,马学茹[M].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008.

[2]张铎[P].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3]李学工[P].生鲜农产品营销物流运作机理及模型,农业经济,2006-3.

[4]陈清华,王朝良[P].特色农业发展管理实证分析,河北农业科学,2007-1.

[5]刘伟芳[P].《论农产品营销与物流的管理系统》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4.

[6]杨孝海[P].浅析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甘肃农业,2008-9.

[7]王新利,张襄英[P].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7.

第7篇: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外贸企业 商务智能 内部环境 社会环境

1. 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内部环境

1.1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提高财税收入、稳定就业和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近两年世界经济持续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行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与国家政策,迫使我国外贸企业在短期内改变经营理念,加速信息化发展,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以赢得更多客户,扩大交易数量;以全方位管理,提高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各企业对数据的要求不再满足于收集和整理,而是需要更加完善的查询、归纳、总结、提炼和分析系统,许多外贸企业不惜花巨资寻找软件开发商定向开发适合自身的商务智能系统。

在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化开展的层次较低,尽管近几年国家大力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但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事实并非一时所能改变。绝大多数外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管理阶段,而对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很少,信息处理能力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1%,而且仍以提供单纯的技术产品信息为主,不擅长动态信息的跟踪和获取。

1.2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不足

1.2.1数据积累不充分、不全面

任何一个外贸企业从开始经营的那一天起总是在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比如海关进/出口提(关)单实时数据、关单统计数据、买家名录数据、买家采购信息、卖家供应信息、市场分析数据、企业资信数据等等。每个部门在企业执行着不同的功能,收集着不同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源头部分,都是从MIS、CRM、ERP等基于业务处理的信息系统中抽取整合到数据仓库中的,而目前这些系统本身就缺乏标准,各种原始数据结构百花齐放、参差不齐,甚至同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不同产品,同一个产品之间的不同模块,同一个模块的不同版本的数据都是不统一的。

1.2.2业务模型构建困难

商务智能的实施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构建一个合适的分析模型,这个模型需要历史数据的积累,更需要数据质量的保证。商务智能的核心功能是数据分析,然而现有信息系统整合的数据通常不完整、不一致,存在大量无用的数据,这不仅大幅增加了商务智能实施过程中数据抽取、转换、清洗、加载的成本,而且还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质量。另外,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对买家需求变化趋势等情况的分析缺乏可靠的依据,较多的是停留在数据和信息的流水账通报,只是画一些简单的曲线图、柱形图、饼图,但是又不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造成经营分析报告质量不高,其价值和意义大打折扣。

1.2.3缺少有经验的实施者

商务智能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的专业培训机构也刚刚才形成,导致国内企业缺少有经验的商务智能实施者。在商务智能市场,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等领域的人才相当缺乏,而既懂贸易规则又懂商务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觅,从而难以满足商务智能发展而带来的研发、咨询、实施和维护等人力需求。

2. 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社会环境

2.1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信息化互动发展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各个企业必须按照全球范围内最低成本、最佳质量、最好服务的标准来经营发展,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外贸行业是我国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国家对外的一道经济窗口,它所直接面对的必然是国际大市场和国际同行的竞争。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商务智能在外贸企业也和在其他企业一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商务智能软件为外贸企业提供分析决策系统,将信息技术从消费延伸到销的全过程,并通过电子技术把众多的生产厂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以及中间政府管理服务机构联系在一起,在各环节建立起多极化的产销联通体系。

在国际市场上,SAP公司、IBM公司、Oracle公司、微软公司等世界著名的商务智能厂商在我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纷纷登陆中国,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实力推出自己的商务智能产品,希望借助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快速打开中国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商务智能技术进入我国市场十几年来,走过了艰难的市场培育期,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仍然被国际商务智能厂商占据主动位置,而在中低端商务智能市场,国内商务智能厂商优势则更明显。

2.2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社会问题

2.2.1商务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商务智能是基于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可是由于我国经济实力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落后。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发展虽然在进步,但从商务智能的要求来看无论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技术标准、资费水平、通信速度和安全保密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在互联网主机数量方面,美国要远远多于我国,另外在互联网连接速度方面,美国同样远远领先我国,平均连接速度是我国的5倍,这些问题都极大制约了我国商务智能的发展。

2.2.2商务智能系统实施效果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商务智能的主要用户如银行、保险、电信、航空等行业的发展过程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也形成了极强的中国特色。由于体制的差异及发展的时间较短,国内这些行业的商业模式远不如西方成熟,多数国内用户希望借助商务智能技术解决的问题与希望部署的行业应用往往是没有先例可借鉴的,这就使得国际商务智能厂商借助西方的商业模式与应用经验开发出的产品并不能切合我国用户的需要,而国内商务智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又使得国际商务智能厂商很难找到专业的实施队伍为用户进行合理的部署,从而造成我国众多企业花费了巨额资金的同时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2.2.3商务智能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商务智能应用推广中面临的重大障碍,引起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公认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有数据的丢失和泄露问题、信息资源的滥用和非法使用、恶意的内部用户、账户和服务的劫持问题、不能被用户感知的风险态势等。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滥用和非法使用,信息被部门所共享不乏有这样的员工把自己得到的信息与公司外界共享,而这样做也会变相的使信息共享向信息的无政府化靠近,出现信息的控制权分散管理的问题;又或者资源未授权侵用、未授权信息流出现、系统拒绝信息流和系统否认等。安全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商务智能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胡翠华,陈登科.商务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

第8篇: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在一次公开的新闻会上,CNN记者挑衅地问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唐云华,“美国奥运代表团运动员到时候会自带食品参加奥运会,是否意味着北京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什么不完善之处?”

唐云华只是报以微笑并掷地有声地回答道:“北京市已经建立了充分的奥运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标准是严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我们参照了国际上先进的食品安全标准,完全能够保障奥运会食品安全的需要,也符合国际上对于食品安全的有关要求。”

就在此后不久,美国奥运代表团发表声明,他们对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村供应的食品在质量和安全上绝对放心,如同前面每届奥运会一样,运动员餐厅将是美国运动员最主要的就餐地点。

唐云华各方觉得,这一切都源于对于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的信心。

“为了确保北京市的食品安全,以及奥运会的食品安全,我们专门建立了相关的追溯、监控信息系统。”

追溯体系一追到底

数据显示,北京目前每日上市猪肉超过一百万公斤、牛羊肉将近八十万公斤、鸡蛋二百五十万公斤。而畜禽产品属于高风险食品,一直都是食品安全追溯的重点。

那什么是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食品安全协调处的工作人员为记者举了个例子。一头生猪在养殖场时,耳朵上会被植入一个RFID(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标签记录了生猪的产地、生长发育的过程信息,每个电子耳标的标识对应一头生猪。生猪送到屠宰场以后,这些信息会自动转存到系统中,在生猪变成白条肉以后,会产生一个新的唯一标识,记录前面的信息以及屠宰场的信息。超市购入白条肉,并对其进行分割、出售。对于每一份分割品,超市也会赋予它一个具有唯一标识作用的追溯码,这个追溯码会同分割包装一同交到消费者手上,这时候消费者就可以通过超市的终端,或者是网络进行相关信息查询。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链条,消费者可以查询到所购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中每个环节的情况。

作为奥运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的一部分,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依托工商局网络环境,包括两级平台、四个子系统。在一级平台设立全市统一的中心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数据管理中心,可实现全市范围内追溯数据的管理、食品召回、监测预警、决策分析。二级平台由果蔬追溯子系统、动物产品追溯子系统、预包装食品追溯子系统和奥运食品追溯子系统组成。

果蔬追溯子系统和动物产品追溯子系统,将分别实现对果蔬及动物产品从种植养殖、原料运输、生产加工、成品运输到认证等一系列环节信息的管理、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预包装食品追溯子系统将实现对包装食品从流通配送、运输到验证等一系列环节信息的管理、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全面监控一目了然

据了解,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北京市早已经开始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对全市的食品安全进行监控。

唐云华介绍,“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包括日常监管、地理信息、市场控制、监控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六大模块。在统计分析当中可以对全市食品的整体安全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能够对各种食品危害因素进行评估,自动生成报表; 还可以查看汇总各部门形成的食品安全检测的合格率,查看各种不同食品的合格率,这些信息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另外我们从系统当中还可以进入汇总全市消费者举报信息的系统,来查看全市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方面的一些数据。比如说通过图表显示和分析当前在北京市场上哪一种食品是广大消费者投诉举报最多的食品。这样就可以提示有关部门对这种食品加大监控力度。此外在这个系统当中,利用遥感、GIS、GPS技术可以对食品生产者进行精确定位,这样就可以对各类食品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的调度指挥。例如在地理信息模块中,可以在系统内的地图上圈定任意一点,以这一点为中心,设定相关半径,在这个圆形区域内各类食品生产、销售、加工单位信息,马上展现在计算机系统的屏幕上,而且在模块中还嵌入了遥感航拍图,可以进一步在地图中放大查看选择相关单位的各种基本信息,例如卫生许可、经营面积、从业人员和就餐人数等等基本信息。”

为了实现对不合格产品的控制,唐云华介绍,在市场控制模块中还建立了中英文对照的多媒体系统。一旦出现不合格产品,通过系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向全市食品经营者信息,经营者半个小时内就会收到食品安全办公室的控制指令。

据了解,这个系统已经连通了北京市各部门和各区县,形成一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平台。18个区县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各成员单位均在统一框架下建立了子系统。

奥运食品安全有保证

为了强化2008年奥运会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北京市已经开始使用奥运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唐云华说“这个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奥运食品安全的相关资料,开展日常检查等工作。比如说奥运会食品安全的执行标准、包装储运标准、执行原则。奥运会食品安全动物药品使用管理规范,奥运会食品安全的物流编码和追溯的标准,以及奥运会食品安全的食品过敏源规范。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对奥运会的所有原材料的标准进行查询。另外我们把供应奥运会食品的企业都进行了备案,其中也包括奥运会食品的赞助商、供应商、全球合作伙伴等等与食品相关的这些企业。通过在系统中设立的一个日常监管模块,可以反映北京市工商、农业、卫生等等部门对奥运会食品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日常监控的结果。”

未来通过GIS、GPS、RFID等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全程实时掌控奥运食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即使冷藏运输车的具置、冷藏车的温度变化、冷藏车车门是否在运输途中被恶意开启,都可以在系统中实时反应。一旦出现任何突发事件,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作出反应。

第9篇: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服务业 管制 研究趋势

随着互联网深入生活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从2010年11月惊动了工信部的腾讯与360权益之争,到2011年5月的人人网封杀点点网风波;再到2012年2月生活娱乐领域去哪儿网和携程网的微博论战等,这些企业间纠纷的产生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在不同互联网领域发展时,网络平台间相互孤立,发展各自为营,这样不仅用户的利益无法实现,而且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现象的产生暴露出我国信息服务业管制政策不健全,尤其对于行业中企业行为的规范不够详细。因此,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

相关概念辨析

(一)管制

日籍经济学家植草益(1999)认为,根据设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即由政府机关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规制,就是管制;由于管制在现实中存在着自然垄断的现象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确保需求者的公平利用,政府管制部门用法律权限,通过认可和许可等各种手段,对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价格、服务质量、发展投资领域和财务等有关行为进行管制,管制的主要功能表现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外部性问题、防止市场垄断和恶性竞争。王俊豪(2000)认为,管制可分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两大类,存在于社会经济生产的许多方面,受管制的行业主要是电信、电力、天然气、金融等公共事业行业。

总的来说,可将管制归纳成以下叙述:管制是指政府以命令的方式改变或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而颁布的规章或法律,以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或生产策略。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管制存在于社会经济生产的许多方面,而以对电信业这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和成熟,自腾讯与360争端事件以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也被政府和行业管制部门所重视。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支撑下,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但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就目前来讲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所谓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网络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从该规定可以看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属于信息服务业的一部分,作为信息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服务行业的基本特征,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对信息服务业需要有初步认识。潘菊英、陈中文(2002)介绍了信息服务业的定义、发展现状,提出中国信息服务业虽发展较快,但在法律法规,市场准入,网络融合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张俊明、郭东强(2008)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信息服务业的几项政策措施。

本文认为,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信息的收集、生成、处理加工、存储、传递、检索和应用,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信息价值增益的行业集合体。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文献综述

所谓互联网管制是指政府对互联网进行具有强制性的管理,其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比尔·盖茨(1996)认为,互联网上管制的强制性是由其自封的“监管者”来进行或是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实现。尼尔·巴雷特等(1998)认为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不存在现实法律、警察和军队的独立世界。他们共同表达了互联网行业自身无法有效形成稳定的秩序,政府对互联网进行管制是极其必要的。

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管制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对于互联网内容及信息安全管制的研究较为集中。

(一)互联网内容及网络安全管制

所谓互联网内容及网络安全主要是指互联网系统硬件、软件及其基础数据库受到保护, 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何悦、郑文娟,2011)。

互联网行业的内容与信息安全管制作为互联网管制体系的重要部分,对解决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问题具有借鉴作用。要解决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问题,首先对互联网信息网络安全管制进行深入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Feeley Matthew J、Birch David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就互联网管制框架进行了研究。Feeley Matthew J(1999)认为互联网在欧盟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层面和市场经济层面上以利益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共同完善将由政府和互联网组织将逐渐完成互联网管制框架(internet regulatory framework);并指出互联网信息管制则以政府管制为主导并强化自律的互联网信息网络管制中的作用。Birch David and Lee(2000)等从文化和政治角度分析新加坡互联网管制政策,阐述新加坡的互联网信息网络管制是一种信息传播宽松、网络安全管制偏紧的宽松的管制框架(“light-touch”regulatory framework),认为互联网内容和网络管制政策不仅是一套静态的制度设定,更是作为现实情况下运行及监管引导的动态过程。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张沛教授(2005)认为,引入有效竞争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将成为我国未来制定互联网管制政策的基点。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对互联网内容安全管制提出了新的思路。任丙强(2007)、谢永江(2011)、徐妮娜(2005)重点从法律角度说明应如何完善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体系建设。任丙强(2007)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内容安全管制现状,指出我国互联网管制机构主要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在管制立法层面上颁布了超过60部对于互联网管制的法律主要管制范围在互联网新闻信息提供(ICP)、电子公告(BBS)和网络出版等重点领域,同时提到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存在直接和间接与正式和非正式管制组合的四种管制方式,提出我国互联网内容安全管制有着管制机构多元化,管制范围较为广泛,针对性的内容管制法规较多,管制方式与手段灵活复杂的特征;同时指出互联网内容管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管制机构较多,政出多头;管制法规缺乏权威性,管制标准不明确,权责不对称;非正式管制方式导致管制成本高昂。杨芳(2010)针对互联网的舆情管制,提出了应实施政府管制与互联网自律并举的管理方式。

国外互联网的管制经验,对于我国互联网管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及政策指导作用。McGuire John F(1999)研究认为,美国与德国在互联网管制侧重点在于监管和保护未成年人、互联网知识产权、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网络安全,指出两国对自由的重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内容及网络管制政策的发展,并提出阶段性发展(Stage development)互联网内容管制的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分时段在互联网上开放一些成人节目或信息等。杜宏伟(2006)分析了韩国互联网内容管制机构、管制原则以及互联网管制的一些基本手段,指出了韩国在互联网内容及网络管制上有着管制层面深、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强化网络安全的特点;同时也指出其一些不足,包括:信息过滤标准不当、一定程度上妨碍言论自由和实施成本过高等;刘兵,唐守廉(2007)在借鉴国外互联网管制的基础上,认为对互联网内容管制采取不同方式的国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立法对互联网信息安全进行严格管制,如德国、日本等;二是依赖立法和互联网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法,如美国、加拿大等。归纳出现在国际上现行管制模式两种:“自上而下”的管制模式和“自下而上”的管制模式,结合我国采取的是政府和行业协会联合管制的特点,采用经济博弈论中讨价还价模型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未来应该采取“自上而下+第三方机构”的管制方法。康彦荣(2007)对欧盟互联网内容安全管制模式进行分析,该模式管制方式主要包括:非法内容和有害内容监管、垃圾邮件管理、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同时阐述了欧盟经验对我国互联网内容安全管制的启示:网络和内容分开管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充分发挥民间监督组织的作用以及重视个人数据和隐私的保护。类似的,王雪飞、张一农、秦军(2007)提出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从立法、行政手段及行业自律三方面规范我国互联网管制。

除此之外,张弛(2009)重点从技术层面分析互联网内容及信息安全问题的管制,认为在web2.0的互联网环境下,随着互联网搭建技术及互联网运行理念改变,产生安全漏洞及个人信息盗用;通过对现行互联网安全隐患研究结合各国互联网信息安全管制经验,阐述了通过建立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法律体系以及互联网信息引导与监管制度来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管制问题。

根据以上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解决我国现阶段互联网内容及网络安全管制问题主要在两个层面:一是立法,二是社会监督与自律。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笔者看来,由于关于互联网安全方面的管制研究起步较晚,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多数都是定性分析,实证分析的较少。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

我国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是以政府管制为主,行业协会辅助管制以及行业自律的管制模式。目前国内学者在互联网信息业管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较少,在此我们选取一些有较大借鉴意义的文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商业运行模式。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进行管制,必须参照其商业运行模式。在这里我们先讨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商业运行模式的研究概况。梁秀娟(2008)等学者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商业运作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商业模式的现状与不足,分析了门户网站、垂直网站、电子商务、博客以及网络游戏这几种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的经营模式,总结这些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业务和盈利模式单一等,指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在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出相关的策略。黄长征(2004)指出由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网络外部性、零边际成本等较传统市场而言特有的特征,指出传统企业盈利模式不能适应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支付瓶颈对收费模式存在较大的影响,单一广告模式的不足制约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盈利水平,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价值转换存在两难处境;对此提出创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盈利模式的途径:产业链横向扩张,并据此提出传统盈利模式的不足:不重视企业资源冗余问题,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创新的盈利模式是传统企业价值转换的新路径等。

2.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行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行为进行管制,而其市场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的成效,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市场行为的研究,尤其是其竞合行为的研究,可以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提供基础与依据。

冯耕中、、李建(2001)在总结了我国互联网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从网站内容、人员背景、优缺点等方面对互联网企业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以雅虎、新浪等一批知名互联网企业为例,总结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类似的研究还有:康灿华、孙艳琳(2001)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互联网企业应该对市场做出灵活反应、选择合适目标市场切入的发展建议。余晖、朱彤(2003)以联众游戏企业为例,提出“梯度竞争优势理论”,即一个企业的具有的优势不是单一的,而是动态综合的优势,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在市场背景下,联众取得成功的原因,并为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因素。

在探讨企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中,阮飞、李明、董纪昌、阮征(2011)着重研究了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从并购的动因、效应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互联网企业并购的三点策略:首先,结合企业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进行并购;其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并购寻求良性发展;最后,做好并购后的整合。陈晓春、任腾(2011)针对2010年发生的腾讯与奇虎360的企业纠纷,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阐述了一种新的、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合作治理的方法与对策,构建了包含政府、互联网企业、独立部门和社会大众、媒体、党组织等多个治理主体的协同治理新模式。

3.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方式。相丽玲、胡磊、乌静、张磊等学者从管制的法律政策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相丽玲(2002)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市场准入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行为法律规范,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前者法律规范中无法准确界定经营性与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之间的区别,可操作性比较差;后者对侵犯版权和不正当竞争管制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制法规不完善。胡磊(2010)从自律角度分析了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自律所存在的问题,其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自律包括了服务者自我约束和用户自我约束,并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自律中存在行为主体意识不强、服务者引导和督促用户不力以及相关规范和标准不够完善,并提出相关对策包括加强互联网道德体系建设、发挥和加强互联网协会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监管职能、完善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建设;同时指出技术手段也是未来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自律的重要途径。乌静,白淑英(2009)针对我国互联网管制的发展过程:管制主体有单一政策主体向多元政策主体演变,归纳互联网管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张磊(2000)在总结我国互联网架构体系的基础上,从“国家网”模型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管制的模式选择。李莹(2006)从制度制定的角度出发,对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制度管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技术、市场力等方面综合管制的思路。

在具体的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行为管制方面,王雅平、黄立君、杨芳等针对2010年10月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所发生的腾讯与360之争,简称“3Q大战”进行了研究。王雅平(2011)从法律和监管的角度对现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的法律和监管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一是建立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自律规范,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二是从政策的层面上尽快规范“恶意将竞争对手拉入病毒列表、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兼容信息产品的手段打压竞争对手”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中起主导作用。黄立君,杨芳(2011)在“3Q大战”的背景下,指出监管失灵是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行为进行标准化,其问题根源在于法律的缺失;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政府监管部门、法律制定部门对于互联网知识储备和更新不足与行政效率上的迟滞造成了法律在环节上的缺失,提出合作协商作为一种可能的方法来解决类似于“3Q大战”的问题。陈志刚,王茜,韩正军(2011)简单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发展具有垄断趋势的形式,这一垄断局势已经产生了相关企业之间的纠纷,但没有相关的政策作为调解和评判依据。牛继红(2005)、兰芳(2007)以提供门户服务和专门提供网络商务、信息服务的ICP网络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目前网络企业的特点和政府管制的实际情况,就政府管制下网络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从以上的文献分析我们可以将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模式现状和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管制作为主导,由于缺乏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行为进行标准化,无法从法律层面上对其进行规范,所以政府无法进行有效管制;二是行业协会管制,由于行业协会的规范不存在法律效应,所以实施过程中缺乏强制性;三是行业自律,在我国互联网行业道德体系并不健全,起到规范行业的作用较小。

未来研究趋势展望

对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问题,上述研究多数集中于法律法规、政策执行的宏观方面,对于政府应如何对企业制定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合作共赢方面的研究较少。

众所周知,互联网产业具有明显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先进入市场的企业将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而阻碍其他企业进入市场。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规模较大的企业容易形成垄断或垄断趋势。为打破这种趋势,目前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亟需形成一种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互联共享(笔者认为互联共享是在业务可交互的企业中,平台开放、资源共享的一种合作机制)机制。虽然目前我国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已经促使一些互联共享机制的形成,如2012年1月31日,360与新浪微博签署用户账号合作协议实现平台应用的互联共享,使用户可以同时获得多种平台的服务体验;2012年3月,国内两大视频网站优酷与土豆网宣布100%换股的方式合并,并在视频平台应用上实现互联共享并在发展方向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标志着中国网络平台级互联共享时代的来临以及未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虽然互联共享在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应用并不广泛,但足以看出其发展的趋势,以下问题很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如何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产品的扩散方式,找出其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便于切实制定相关的管制政策;我国管制机构通过设计一种管制方式,促进互联网企业间实现互联共享,尤其是相同领域企业间产品的互联共享。其中,该管制方式应如何激励企业,成为研究的一大难点;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如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保证企业间互联共享机制的形成,从而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植草益[日].微观规制经济学[M].朱绍文,胡欣欣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2.王俊豪.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理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潘菊英,陈中文.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2(6)

4.张俊明,郭东强.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产业经济,2008(2)

5.何悦,郑文娟.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1(1)

6.张沛.未来我国互联网管制政策制定趋势分析[J].电信软科学研究,2005(4)

7.任丙强.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理论探讨,2007(10)

8.谢永江.论我国互联网治理体制的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1)

9.徐妮娜.我国因特网内容管制的现状及完善[J].信息网络安全,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