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范文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精选(九篇)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

第1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物流史;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53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213-02

物流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就已存在了,具有久远的历史。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发展和壮大。

在原始社会时期,当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拿着工具进行采食或出于防御的目的而携带工具出行的时候,实质上的物流活动就已存在了。这种物流活动反映了物流最基础、最朴素、最本质的侧面,即实体运动。这个早期的物流活动包含“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而不包含诸如信息、技术等现代因素,是两个要素的简单叠加,是一种朴素的物流活动并没有对物流形成意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流活动也日趋活跃起来。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上自给自足,社会分工尚未形成。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有了提高,产品有了剩余,人们可以彼此交换产品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人类最早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商流与物流是统一的,生产者在转让商品所有权的同时,也把商品实体即使用权转让给了对方消费者。中国炎帝(神农)时由渔猎阶段进入农耕阶段,出现了农业生产和以物易物的商业活动。《周易・系辞下》生动地记载了这种“物―物”交换的情况:“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使“物一物”交换形式转变为“物一货币―物”的形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所有权的转换是紧随物流的,这时的商流、物流、资金流是统一的。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商业信用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专门为货币作中介服务的机构如银行出现了。它们所从事的是货币中介服务,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搭建了一个间接的交易平台,从而促成了物流与商流的分离。商物分离,物流从商流中独立出来,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物流科学才得以存在和发展,商物分离是物流近代化的标志之一。

在商物统一的时代,人们对物流这种经济活动就已产生了认识的萌芽,如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仓储的重要作用,能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礼记・王制》中论述:“国无九年之蓄,日不足;无六年之蓄,日急;无三年之蓄,日国非其国也。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提出的“货畅其流”的观点及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重储思想都已触及物流。随着商物的分离,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更加深化。法国技术人员J.Depuit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强调重视供货管理功能。保持仓库保管与运输两者之间成本的均衡。对物流这种经济活动的认识,在理论上最初产生于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John F.Crow-e1I)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在“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报告“中提及配送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1905年,美国陆军少校C.B.Baker把物流(Logistics)称为关于军队移动与供给的战争科学之一。

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买方市场经济,因此生产商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商品顺利地销售出去,1915年美国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中首先提出了“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英国克兰菲尔德物流与运输中心主任、资深物流与市场营销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Christopher)教授认为,阿奇・萧是最早提出物流概念并进行实践探讨的学者。行业团体最早给物流(P.D)下定义的是1935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在《市场营销用语集》中下的定义:“物流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所伴随的物质资料,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种种企业活动,包括服务过程。可见。早期物流在地位上是被作为流通的附属机能看待的,重视物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销售活动日顺利进行,把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信息传递、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作为销售的辅括动,物流是流通机能的一部分。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物流的研究,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局限于销售范畴,学术界把这一阶段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即“实体配送”阶段。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权威物流成本研究者西泽修先生1970年提出了“第三利润源”说。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之父P.F.德鲁克提出物流是“一块经济界的黑暗大陆”。“黑暗大陆”和“利润源”不仅存在于销售领域。也存在于生产和产前的供应领域。因此,“实体分销”的概念在深度和广度上已不适应物流的发展要求,必须立足更广泛的领域建立新的概念。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60年的定义反映了对物流认识的深人:“所谓物流,就是把完成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消费者手里的广范围的活动,有时也包括从原材料的供给源到生产线的始点的移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物流概念的拓展和深化,企业认识到单纯地降低物流链中诸如商品储存与运送活动等个别因素的成本,不能够实现总成本最优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将物流诸要素进行整合管理,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物流,才能降低物流总成本,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企业将二战期间的兵站后勤这种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Logistics Management)引入到企业经营中来,把物流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以期企业物流能像军队后勤那样系统高效科学地运营。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着现代物流概念的确立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

条码技术、射频自动识别系统、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流全面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一词。之后,以信息化、系统化、专有化为特征的第三方物流日益被接受并迅速发展起来。第三方物流的充分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物流一体化趋势。

物流活动随着人类的诞生就已存在了,物流科学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近百年来,人们对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际应用方面,而缺乏对其发展历程的总结与探讨。近几年来,人们日益意识到物流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一些高校和研究单位在物流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中设立了物流史这一研究方向。相信随着对物流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进一步促进物流学科的建设并为应用研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汝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3]黄海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发展 物流人才 对策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综合性强、操作性强,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开展国内外综合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物流教育也严重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养物流人才,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

发展物流业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类别

宏观管理层次的人才。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训、政府机构制定物流政策、规划等方面人才。

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企业的包含面很广,尤其是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

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

仓库主管人员 既具备物流作业各环节管理的基本素质,又熟悉车辆保养维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最合理地调度企业的车辆和人员、如何最为合理地规划进出货、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行车路径、如何最大限度地为承运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配送中心主管人员 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如物流基础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与IT技能等,了解运作流程并不断加以改进,利用信息共享及分析,对配送中心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开展各项增值服务,实现为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

客户服务代表 既熟悉客户的各项要求和服务承诺,具备货物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能力,也了解仓库管理、运输作业、结算、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支持人员。

网络维护员 IT技术是其具备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了解物流具体业务操作的流程,对物流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的诊断。

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

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 、法律知识。随着物流人才数量的增加,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则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不单纯追求人才的数量,更注重那种政治思想好、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在其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事业心、责任心、适应力强的物流人才。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还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除了要求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求其精通一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有较宽知识面等。 现在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

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除了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外,物流人才还需要具有前瞻性,即不受现有的机构、制度和一些做法的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能够创造合理化的物流条件,组织员工为物流合理化而工作的魄力。应具备开拓未知领域的先驱者的气概,具有挑战精神,具有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从战略高度考虑问题的素养,具备构筑信息系统的能力。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的才能。具备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需要用至少二至三年的时间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去实习,了解各个部门的业务特点、物流需求。

我国物流人才的现状

我国物流人才数量严重短缺,现有的物流人才专业水平较低,而整个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物流人才数量严重缺乏

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更是战略资源。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我国有200多万个与物流相关的企业需要物流人才,如果到2010年给每10个企业输送1个物流大专以上人才就是20万,每5个企业输送1个就是40万,如果给2个企业的物流在职人员培训1人,就是100万,给每个企业各培训1人,就是200万人。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量约为100-200万人。而专业人才年培养规模约5000人,在职人员年培训规模约5万人,与需求数量相差甚远,这种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状况很难实现社会需求。

物流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缺乏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拥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科研、物流师资等在业内最缺乏,能够进行整套物流方案的策划与设计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今后一段时间,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

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我国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高等院校目前培养出来的人员知识面较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培养我国物流人才的建议

创造物流发展的“软环境”,形成对物流的正确认识

我国现代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忽视流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流通方式和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重视对物流的宣传引导,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理念。

通过学历教育培养物流人才

首先要抓好物流学科建设。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处在不断研究和完善的过程中,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与管理学、工学、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等息息相关,但又不同于这些学科,要开展对物流学科的研究。物流专业目前虽是目录外专业,但要当作正规专业来办,争取在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进入,还要争取进入一级学科,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的物流学科带头人。

第二要抓好师资与教材两个环节。物流师资建设,要组织单课程或多课程的师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而教材已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高质量的问题,缺高水平的精品教材。要确定不同层次物流专业的核心教材,组织高水平老师编写,并争取进入教育部教材规划。

第三要推动物流的产学研结合。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产业,作为理论性极强的学科,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物流研究中心与物流研究所要与教学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用于企业。学校在教学中要重视物流实验室建设,重视实习这一环节。特别是中专与高职的学历教育,更要重视动手能力,重视案例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第四要培养多层次物流人才。物流研究生教育要重理论研究与方法,面向科研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目的是培养其较强的研究能力、使其能够驾驭物流日常业务的经营和决策,具备解决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教育要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面向企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具有物流经营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能力,以及具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物流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中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使其能够直接管理和操作物流作业的全过程。专科和高职教育是基础性的物流教育,要重操作、技能和实践,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从事物流过程管理的实际操作人员。

通过职业培训培养物流人才

要提高整个物流人员的素质,除了不断输入新的素质较高的人员以外,还必须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职业培训的起点要高,培训对象应以项目经理为主,要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讲授、研讨,也可以是座谈、交流,并有不同的层次,以适应不同人员的需要。短期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应更强,在短时间内发挥实际功能和作用,解决具体问题。长期培训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眼前,片面地强调实用。

我国物流在职人员的培训,要把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物流企业家,围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企业家。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提高物流企业家素质。还要培训物流专业管理人员,如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港口、海关、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不同的专业管理人才与专业物流工程人才。

强化资格认证提高物流人才水平

为了与专业人才上岗需要通过权威机构的测评、考核,获得资格认证的国际惯例接轨,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借鉴国际经验,适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对该体系的培训内容中与中国国情不符合的方面做适当的修改,推出了中国物流行业及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培训,同时承担资格认证或职称的评判与审定。

通过出国进修扩大物流人才培养渠道

组织有一定管理实践经验和专业基础的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进修,学习国外在物流方面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学校应当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外国物流管理机构的交往,将师资送到国外培训进修,并积极引进物流高级人才,以缓解我国在这方面的人员欠缺。

开展物流教育专题研究强化物流人才

物流专家要大力开展物流教育的专题研究,保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物流教育专题研究要围绕物流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物流人才对物流产业发展的贡献研究和世界各国物流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等专题进行。要支持和资助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我国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鼓励企业建立物流研究机构,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以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物流领域的专家还可以积极撰写培训教材,为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物流专业提供充足的保障,也可以深入企业普及物流教育,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展开专题研究。

参考资料

1.丁俊发,抓住物流人才这一牛鼻子,在第三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2.宫丽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物流人才,《经济师》,2003

第3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发展物流人才对策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综合性强、操作性强,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开展国内外综合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物流教育也严重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养物流人才,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

发展物流业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类别

宏观管理层次的人才。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训、政府机构制定物流政策、规划等方面人才。

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企业的包含面很广,尤其是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

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

仓库主管人员既具备物流作业各环节管理的基本素质,又熟悉车辆保养维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最合理地调度企业的车辆和人员、如何最为合理地规划进出货、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行车路径、如何最大限度地为承运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配送中心主管人员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如物流基础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与IT技能等,了解运作流程并不断加以改进,利用信息共享及分析,对配送中心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开展各项增值服务,实现为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

客户服务代表既熟悉客户的各项要求和服务承诺,具备货物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能力,也了解仓库管理、运输作业、结算、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支持人员。

网络维护员IT技术是其具备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了解物流具体业务操作的流程,对物流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的诊断。

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

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随着物流人才数量的增加,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则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不单纯追求人才的数量,更注重那种政治思想好、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在其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事业心、责任心、适应力强的物流人才。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还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除了要求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求其精通一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有较宽知识面等。现在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

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除了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外,物流人才还需要具有前瞻性,即不受现有的机构、制度和一些做法的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能够创造合理化的物流条件,组织员工为物流合理化而工作的魄力。应具备开拓未知领域的先驱者的气概,具有挑战精神,具有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从战略高度考虑问题的素养,具备构筑信息系统的能力。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的才能。具备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需要用至少二至三年的时间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去实习,了解各个部门的业务特点、物流需求。

我国物流人才的现状

我国物流人才数量严重短缺,现有的物流人才专业水平较低,而整个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物流人才数量严重缺乏

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更是战略资源。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我国有200多万个与物流相关的企业需要物流人才,如果到2010年给每10个企业输送1个物流大专以上人才就是20万,每5个企业输送1个就是40万,如果给2个企业的物流在职人员培训1人,就是100万,给每个企业各培训1人,就是200万人。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量约为100-200万人。而专业人才年培养规模约5000人,在职人员年培训规模约5万人,与需求数量相差甚远,这种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状况很难实现社会需求。

物流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缺乏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拥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科研、物流师资等在业内最缺乏,能够进行整套物流方案的策划与设计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今后一段时间,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我国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高等院校目前培养出来的人员知识面较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培养我国物流人才的建议

创造物流发展的“软环境”,形成对物流的正确认识

我国现代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忽视流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流通方式和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重视对物流的宣传引导,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理念。

通过学历教育培养物流人才

首先要抓好物流学科建设。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处在不断研究和完善的过程中,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与管理学、工学、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等息息相关,但又不同于这些学科,要开展对物流学科的研究。物流专业目前虽是目录外专业,但要当作正规专业来办,争取在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进入,还要争取进入一级学科,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的物流学科带头人。

第二要抓好师资与教材两个环节。物流师资建设,要组织单课程或多课程的师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而教材已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高质量的问题,缺高水平的精品教材。要确定不同层次物流专业的核心教材,组织高水平老师编写,并争取进入教育部教材规划。

第三要推动物流的产学研结合。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产业,作为理论性极强的学科,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物流研究中心与物流研究所要与教学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用于企业。学校在教学中要重视物流实验室建设,重视实习这一环节。特别是中专与高职的学历教育,更要重视动手能力,重视案例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第四要培养多层次物流人才。物流研究生教育要重理论研究与方法,面向科研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目的是培养其较强的研究能力、使其能够驾驭物流日常业务的经营和决策,具备解决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教育要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面向企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具有物流经营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能力,以及具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物流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中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使其能够直接管理和操作物流作业的全过程。专科和高职教育是基础性的物流教育,要重操作、技能和实践,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从事物流过程管理的实际操作人员。

通过职业培训培养物流人才

要提高整个物流人员的素质,除了不断输入新的素质较高的人员以外,还必须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职业培训的起点要高,培训对象应以项目经理为主,要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讲授、研讨,也可以是座谈、交流,并有不同的层次,以适应不同人员的需要。短期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应更强,在短时间内发挥实际功能和作用,解决具体问题。长期培训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眼前,片面地强调实用。

我国物流在职人员的培训,要把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物流企业家,围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企业家。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提高物流企业家素质。还要培训物流专业管理人员,如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港口、海关、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不同的专业管理人才与专业物流工程人才。

强化资格认证提高物流人才水平

为了与专业人才上岗需要通过权威机构的测评、考核,获得资格认证的国际惯例接轨,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借鉴国际经验,适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对该体系的培训内容中与中国国情不符合的方面做适当的修改,推出了中国物流行业及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培训,同时承担资格认证或职称的评判与审定。

通过出国进修扩大物流人才培养渠道

组织有一定管理实践经验和专业基础的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进修,学习国外在物流方面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学校应当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外国物流管理机构的交往,将师资送到国外培训进修,并积极引进物流高级人才,以缓解我国在这方面的人员欠缺。

第4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范文

新疆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农产品总类繁多。水果作为农产品中收益较高的产品,近年来,在我区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水果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新疆水果行业的发展。本论文从政策,观念,人才等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水果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新疆;水果物流;冷链物流

伴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新疆物流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水果物流系统的比较分析,能够很容易发现新疆现行的水果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由于新疆发展物流时间较短,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现代化物流意识还比较差,尤其是水果物流系统,导致相当大的一部分水果出现了“滞销”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果农的收入和种植的积极性。

一、新疆水果物流业中存在的问题

1、水果物流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新疆物流企业普遍认为“市场竞争环境不规范”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新疆物流管理体制比较混乱,物流相关的各部门分别由铁路、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地方政府与兵团物流主管部门相互割裂,物流体系各部门之间缺乏直接的横向联系。目前,新疆水果主产区当地政府对水果的种植、保鲜贮藏、销售非常重视,成立了相关的工作小组,负责督促检查,这对水果的生产、保鲜贮藏、销售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关于水果的物流则相对不是很重视,水果批发、零售市场、水果物流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无形中分割水果物流系统,造成水果物流环节的管理脱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果物流体系的效益和效率的发挥。

2、现代水果物流理念及意识不高

现代水果物流是将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运用到水果产业上的产物,要建立科学的水果物流系统,只有充分理解现代物流的思想,才能更加有效运作水果物流,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新疆很多地区对现代物流理念、意识不足,普遍有重生产、重市场、轻物流的观念。这种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与现代物流追求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JIT生产、零库存”思想悖论。在新疆,不少中小型水果物流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现代水果物流的基本知识。水果主产区的当地政府重视水果的种植、销售,种植达到了规模化,销售都采取了现代化的订单式农业,但却忽视了水果的物流建设,尤其是水果冷链物流的建设。目前新疆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普通中型卡车运输水果,使用冷藏设备运输保鲜水果的很少,这样损失率不但很高,也减少了流通中的附加值。

3、水果物流企业运输环节发展缓慢、专业化程度低

近几年,新疆各地政府加强了对果蔬保鲜库、气调库的建设,尤其是在南疆水果主产区,保鲜库、冷库的大量投入方便了水果企业和果农的贮藏。仓储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增强了新疆水果行业的竞争力。然而目前,新疆从事水果运输的主体仍然是以中小企业、个体运输户为主,整体素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专业化程度低,冷链物流建设缺乏,不能适应水果物流的发展需求。而具有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水果物流龙头企业为数不多,导致水果运输物流发展缓慢。

4、物流人才缺乏

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在这方面,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尤其是水果物流人才的培训还没有跟上,物流人才极其缺乏。加之新疆地处西部边陲,距离内地较远,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处于劣势,尤其是优秀人才的引进,主要依靠新疆本土高校的培养。目前新疆物流企业中拥有企业管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较大,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比例却不到10%,尤其是对物流项目经理和运输管理人员的需求较为迫切。而我区目前没有高校开设物流工程专业,仅有3所高校(不含高职、民办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并且开设时间较短,均没有硕士点,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招生人数较少。此外,企业不重视对员工培训,物流管理人才掌握的物流技术依然落后,跟不上物流业发展的脚步,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物流人才的缺乏。

二、发展新疆水果物流系统的对策

1、加强政策研究,搭建水果物流发展政策平台

现代水果物流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新疆水果物流更是如此。新疆作为水果种植大省,近几年一直将特色林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水果行业的发展好坏既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又对推动地方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政府需要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扶持政策促进新疆水果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关于水果冷链物流的建设。这些政策主要涉及财政补贴、贷款支持、税收、土地、交通等方面,给予购买水果运输冷藏设备补助,减免项目建设税费,减免水果运输相关税费,给承运水果的运输企业资金补贴或减免税收等。同时,按照时间长短,制定相应的长期政策措施、中期政策措施、短期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不仅要涉及到政府,更应该涉及水果物流企业,只有这样,新疆水果物流行业才会迅速发展。

2、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加强对现代水果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我国真正使用物流这一概念还不到20年。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流通体系中,传统的管理体制和地方保护主义对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尽管物流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比较流行,但是仍然有不少人缺乏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也有不少人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存在误区。所以,发展现代水果物流业,前提是树立物流观念,尤其是让各级政府领导了解物流,重视物流,消除对现代水果物流认识的种种误区,确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水果物流理念,改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尽管新疆教育资源不是很丰富,但是可以利用新疆现有的高校以及培训中心,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在职培训、在职教育、研讨班等形式,使政府人员、企业管理者、职工三级人员充分认识现代水果物流,使政府人员认识到水果物流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和经济效益,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物流服务意识。同时,积极学习和推广美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现代水果物流业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加强对水果物流技术的基础研究。在水果供应链各个环节,定性和定量地运用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等工具统筹管理,进一步强化现代物流意识,真正认识到发展现代水果物流业是提高我区水果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推动水果物流企业重组,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

没有规模就没有好的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低就无法提供专业的服务,功能不全就无法担当现代物流的重任。目前新疆大部分水果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物流企业重组,以摆脱物流企业先天不足的缺陷——规模小,实现规模化效益。而对于水果物流企业,应结合自身经济、技术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调整、优化企业结构,通过战略联合、兼并、收购等措施,构建竞争实力更强的专业化协作的物流企业。

此外,政府应当大力鼓励第三方水果物流企业的发展。无论在美国还是荷兰,其先进的水果物流系统中都包含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的。因而新疆想发展水果物流就必须得发展水果第三方物流。通过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新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

4、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

从事现代水果物流工作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水果流通的效果。目前,新疆物流人才还比较紧缺,物流企业中拥有物流相关学位的人数所占比例还不足20%。与医疗药品、零售业相比,水果物流面临的人才制约情况似乎更为突出。因此,政府及水果物流企业对水果物流人才要更加重视,利用新疆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水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效渠道,建立水果物流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为培训水果物流人才创造条件。

目前,新疆在冷链物流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先进的冷链技术得不到应用。国外发达国家的水果冷链物流之所以成功,与这些方面密不可分: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依靠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发挥水果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推进专业认证;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手段。新疆在发展水果冷链物流时,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莉,刘文霞.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调查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008

[2]季斐,李玉坤,刘光英.冷链物流发展对策—以沾化冬枣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

第5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营;物流成本;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24-01

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其主要是指企业运营、销售的各种产品,在转移地点、空间的过程中所消耗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货币表现。简单来讲,物流成本是企业日常经营、生产期间内各项物流活动所需支付、消耗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运输物资时所需的各种设施费用、物流信息传递与处理时产生的费用,以及企业对物流活动实施监督、管控时的成本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物流成本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一定影响,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并未给予正确的认识与重视,没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管理、控制,以至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以下,本文就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一、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于物流成本的管理缺乏正确认识与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多数企业的管理工作通常侧重于产品、项目的生产、营销等方面,而忽略了对物流活动的管理。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错误的认为物流活动主要是转移、运送产品,而忽视了物流活动中的分销、仓储等多个环节。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的加快,在市场经济下,虽然许多企业已大幅降低了经营、生产环节的成本,但一直被忽视的物流成本在企业经济活动的总成本中占据了更大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由于物流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起步时间较晚,加上许多企业对于物流活动的管理缺乏正确认识与重视,以至于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方法、措施较为落后,并未明确物流成本的范围、界定,以至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工作失效或流于形式。此外,虽然一些企业以开始实施物流成本管理,但仍缺少专业、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而只是将管理活动的核心放在了企业产品的转移、运输环节上,没能合理选择具体的运输方案,对于库存管理缺乏重视,其不仅无法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也将虚增、浪费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现代企业对于物流活动的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网络系统,能够自动分类、快速整理、实时接收、全程跟踪、及时查询物流活动中的各项信息与情况,从而对产品的运输、流动活动进行实时监控。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即使一些企业已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但仍未普及、应用到对物流活动的管理中,以至于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仍需要通过传统方式来进行,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管理的效率、质量。

二、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一)树立物流理念,提高成本管控意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业在日常经营、生产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物流成本控制对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巨大潜力,企业的高层领导应给予正确认识与足够的重视,将物流成本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自产品的开发、生产到最后的市场销售,对物流活动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控,以科学的物流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合理化程度。在实际的工作中,现代企业应改变以往传统、守旧的管理模式,综合考虑企业的自身特点、需求以及物流活动的运作系统与方式,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与技术,自行设计一套合理、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以此保证各项物流活动的技术条件、设备设施、业务流程、信息处理等方面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从而以先进、科学的方法降低物流成本。

(二)利用第三方物流,将物流业务外包。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欧美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的是物流外包,又称为第三方物流。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人来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实现产品的分销。现代企业在建立自己的物流运营系统前,应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一些专业的物流公司。通过第三方物流来运送和管理企业的物资,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在资源管理、存货管理及仓储等方面节约成本,减少由于突发事件等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物流效益;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专业物流公司的集约化运营和管理方式来降低物流成本。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现代企业若要进一步提高物流成本管理的效率、质量,就必须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物流活动中更多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网络系统,以便对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及时发现、识别、处理各种问题与突况,其不仅有效提高了物流成本管理水平,同时还可提高产品运作的效率、质量,降低企业的成本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的加快,传统的贸易流通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现代企业应逐步开发、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与产品的采购方在网上进行洽谈、协商、交易,大幅提高了企业经营活动、产品运作的效率,有效缩短了产品、物资的仓储时间,不但降低了物流管理的工作量与难度,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物流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企业在应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的过程中,应加强重视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其电算操作能力,由此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若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重视对物流成本的监督、管控,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物流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同步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产品经营的现代化,由此才能真正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矿务局仓储公司钢厂

参考文献:

[1]徐时雅.物流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意义―以海尔集团为例[J].企业研究,2011,14.

第6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 必然性 问题 对策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基于信息化商务平台的共同要求。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现代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现代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现代物流的实施控制。

电子商务对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现代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电子商务要求现代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和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现代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电子商务为现代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提高运行效率。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Internet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开展商品物流跟踪、客户响应模式,信息处理和传递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现代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是合作博弈,网上网下及早合作可共创双赢模式。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是电子商务运作的重要部分,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现代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有效的购物方式。现代物流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的竞争力。

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和货币流处理上的繁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现代物流的发展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现代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被认为是继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经济利润增长点,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观念和服务模式落后。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发生经济纠纷时,有关的金融法规及行业标准对当事人之间经济责任难以确认。 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后台支持系统来响应对方的即时服务请求,目前,市场达不到应有的经济网络规模,网络基础薄弱: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过高,而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问题都亟需解决。人才的稀缺。国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

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

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选择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电子商务企业不宜采用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模式,应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走向联合的规模经济之路。

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充分对应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和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多品种、少批量、大频度的现代物流服务,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现代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如采用电子商务的“量身定制”方式,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或手机来决定商品何时送达目的地,收到后,信息将自动反馈到客户指定的计算机或手机上。

第7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范文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煤炭企业集团对现代物流需要的迫切性,指出了目前煤炭工业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煤炭企业现代物流管理的途径,必须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上,加强供应链管理,向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方式转变。

关键词 现代物流 信息 供应链 途径

煤炭企业物流是一个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具体地说,是一个从产品开发准备阶段的材料的采购、运输、验收入库以及储存保管等物流活动到投入生产领域,形成产品以及组织销售等一系列物流实体的运送搬运等动态流转过程。(如下图所示)

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就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使用现代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具体包括物流专业化、管理系统化、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服务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等。

一、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一)对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对于企业物流的研究和认识始终不足,缺少物流意识,认识不到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因此,物流管理的自觉性不强、基础工作薄弱,很少探讨煤炭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二)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煤炭企业只有在品质要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如在物资保管保养、回收复用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效果。在其它方面均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如仓库布局不合理、物资存放不科学、装卸搬运环节不配套,造成重复搬运,多次作业,不仅效率低,而且损失浪费严重。此外,采购行为不规范、层层设库、材料积压现象大量存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材料及产品多次中转运输、中间环节延误以及多角周转使许多企业苦不堪言,额外支出了大量的运费。

(三)物流系统各环节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如供应管理方面,在原申请分配的计划体制被打破后,很多企业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采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方法,有些企业甚至抛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造成供应计划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脱节,可靠性降低;物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缺乏规范化;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应实际库存动态等。从煤炭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技术看,相对于物流系统合理化的要求普遍落后, 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煤炭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需要的迫切性

1.随着煤炭企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需用物资及使用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有:

(1)煤炭生产设备不断更新,安全设施不断改造,科技创新,生产进步,规模扩大;

(2)在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上,机械加工能力提高、任务增大;

(3)产业结构调整,煤炭深加工,商品煤质量不断提高;

(4)非煤产业发展,多经三产、煤炭企业一体化取得较大发展。

由此表现为供应品种和方式上的变化为:

(1)从过去的大批量、少品种向现在的小批量、多品种要求;

(2)临时计划多,要求运作快,物流周期短;

(3)信息快、价格低、效率高;

(4)周转快、资金占压少。这样就必须从过去计划经济粗放式的管理向现代市场经济集约式管理方向发展,现代煤炭企业发展战略必须有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的配套,保证企业的资本运营和低成本规模扩张。

2.顺应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随着煤炭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传统的、粗放的物流管理模式已不符合新的体制及企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应尽快建立与现代物流相配套的措施。

3.增加企业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煤炭企业单纯的依靠降低消耗,提高效率赚取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是挖掘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提高企业效益的必经之路。

三、目前煤炭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1.服务意识不强。有部分职能部门及服务部门不能为基层认真、积极地办事,同时也存在一些基层单位对处在买方市场的物资到货不积极接收,为难对方,影响配送的继续。物流理念及认识落后,对物流重视不够,各级单位领导往往是重生产轻管理,对现代物流在新经济时代中企业生产运营的支撑作用和“第三利润源泉”的潜在能力缺乏应有的认识,墨守成规,缺乏物流的创新精神。

2.企业的体制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不灵活,大锅饭的现象还较严重。配送及运输部门的积极性、效益、速度明显不如社会上的流通、运输单位。提、送一次货物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

3.社会经济秩序、经营秩序不规范。假冒伪劣、无证产品还较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较差。煤炭企业使用材料单位点多面广,偏离中心城市及配送中心较远。

4.为防止“物流腐败”有的单位程序过多过滥、重复设卡,有时为了办一个小的手续,互相扯皮,实际上各不承担责任。物流组织结构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或市场变化的需求,决策及运作时间长,赶不上市场信息变化的节奏,缺乏有力的横向与纵向监督机制。

5.专业技术人才少。作为煤炭企业物资管理及配送人员,既要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又必须同时懂得财务管理、煤炭生产、设备性能、材料质量、技术要求及综合信息技术管理知识。

四、实现煤炭企业集团现代物流管理的途径

1.进行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煤炭企业供应单位多而散,需要材料、配件规格特殊、品种多。随着采掘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基层尽早地提出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以自己大的、多品种、多规格库存保证供应,进行物流管理已不行了。要实现现代物流,保证高效、供应及时,同时资金占用少,甚至做到零库存,就必须在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供应链。

(1)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对内要整合煤炭企业各个管理层面,打破目前的各部门独立、信息分散的管理状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体系,减少矿、二级井口供应站的重复库存和人力的重复投入,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连接起来,加速服务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和再利用。对外要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进行信息数据处理,市场分析,做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整合和运营。

(2)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思考

①要进行供应品种的细分和整合、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及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重要性等因素进行品种划分,实行零库存及必要库存管理,实现资金合理占用。加强对物流环节的控制,从供应链的整体角度考虑进行战略性规划。

②生产、资源“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煤炭企业内及多经三产的加工能力,形成较强的资源优势和供应优势,在生产需要时,可及时利用其产品库存或组织生产配送到位。搞好科学的物资采购决策。采购决策是物资管理中节约增效的首要条件,是物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规范物资管理行为,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首先,要根据企业安全生产作业的预期物资投入量来确定物资采购总量,由决策者审批确定后,由物资部门组织采购;其次,建立公开民主的决策制度,避免个人专权行为;再次,加强采购过程监督,积极开展招标采购,杜绝采购中的不正之风;最后严把验收关,杜绝伪劣或质次价高产品入库,并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追究制。

③煤炭营销与物流的有机结合。有很多的煤炭用户同时也是煤炭企业的供应合作者。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进行订货、交货、结算,实现双赢和优势互补。深化体制改革,建立集中统一的物流管理体制。煤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物流体制设计,改变以往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进一步改善企业内部的条块分割,保证物流畅通,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者,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实行分级分权管理。杜绝工作中互相扯皮现象。

④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不同地域的资源优势,加强与供货厂商的合作,实现需要、信息、资源配送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优势,及时完成配送业务。保证少批量、多品种、多规格和煤矿生产对特殊物资的需要。

⑤大力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推广与普及物流管理知识。必须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力推广与普及有关物流管理的知识,一方面要加大与大中专院校合作,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加快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

2.向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方式转变发展,为煤炭生产服务。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物流是现代企业制度及现代市场经济兼容的,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企业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第三方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达到对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以实现现代物流的目的。

五、结论

煤炭企业物流是一个从产品开发准备阶段的材料的采购、运输、验收入库以及储存保管等物流活动到投入生产领域,形成产品以及组织销售等一系列物流实体的运送搬运等动态流转过程。以上论述了煤炭企业急切需要物流管理的现状,必须尽快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从逆境中挣脱,迅速实现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程序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喜恩,韩顺钢.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中“降成本、增效益”有效途径浅析.煤炭现代化.2004(4):85-88.

[2]邹光瑞.论煤炭企业集团实现现代物流管理的途径.经济师.2003(2):293.

[3]孙宇博.煤炭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探析.中国矿业.2004(11):82-84.

[4]杜钟泉,傅国强.大型煤炭企业物资供应体制改革浅析.煤炭现代化.2001(6):34-35.

[5]孙志伟.煤炭企业物流的特点与物流合理化.物流技术.2001(5):3-4.

[6]濮小金,司志刚.现代物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第8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建议

一、物流人才培养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三大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三个层次。然而由于长期受到“重生产、轻流通”传统思想的束缚,我国物流水平不仅低下,而且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现代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因此,实施物流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专门人才,对于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差距意义重大。

二、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形状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生产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流通。因此,长期以来物流领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在学历教育方面,许多高校开办物流专业,开设物流类课程,以培养高级物流人才。截至2006年底,国内共有130余所高校开办了物流专业,每年可为社会培养近万名物流人才。在非学历教育方面,为适应市场对大量物流人才的急需,近年来积极推进职业培训工作。概言之,目前国内物流人才培训大约有四种类型。一是认证培训;二是结业培训;三是研讨培训,就是由一些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和大学邀请资深专家就一些物流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四是短期培训,就是由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行组织物流方面的培训。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还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因此,培养物流人才,必须在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及基本素质的前提下,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双管齐下。

1.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及素质要求

对物流管理人才而言,他们应该是复合型的。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更要掌握供应链流程,同时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电子商务技术。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如跨国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安全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等。与此同时,他们还应具有能接受现代物流理念,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烈的管理愿望和高超的管理技能,以及挑战精神等基本素质。

对操作型物流人才而言,在知识方面应具有物流通用知识和技术,掌握经济贸易、信息科学、工业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在技能方面,应全面掌握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同时具备吃苦耐劳,正直诚信和有效沟通的基本素质。2.提高物流人才学历教育的培养质量

高校是培养高级物流人才的主要阵地,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市场对物流人才规格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培养方式等方面体系出自己的特色。

准确定位,做好培养目标设计。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是以各学校的办学定位为依据的。目前国内高校在办学定位方面各有侧重,有的培养研究型人才,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的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就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由于物流学科的综合性,物流产业的跨行业、跨部门性,物流人才必须是符合型的。这类人才一方面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比较宽泛的知识面和比较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还要具有有效组织物流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一般而言,高校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从事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搞好物流学科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处在不断研究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与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等息息相关,但又不同于这些学科。因此要开展对物流学科的研究,搞好物流学科建设。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必须根据专业特点,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建构课程体系。

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方式,推断物流的产学研结合。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产业,作为理论性极强的学科,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所以,要把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把研究的成果用于企业,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方式创新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学计划,构造学生网络式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较早接触和熟悉工程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工程环境;二是改革专业教学方法,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改造成大信息量,突出知识点渗入,强调能力本位的综合化教学模式;三是加强专业教学设施建设,建好物流实验室和实验基地,为培养物流管理及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开辟良好的实践环境。

3.做好物流人才非学历培训教育

物流人才的极度匮乏,学历教育的长期性和所培养人才的少量性,使得物流人才培训市场的潜在价值自然突显出来。做好物流人才的非学历培训工作,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且可以不断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对认证培训的监管,确保认证质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物资的广域流通,要求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这就需要物流认证培训。认证培训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培训机构的资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做到:加强监管,建立统一标准;杜绝无师资、无场地,仅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扰乱市场;定期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对其资质进行鉴定。

对物流培训市场进行细分,正确培训的针对性。由于现代物流行业是多种产业的整合,是强调管理实务与操作能力的职业领域,所以物流人才的培训应尽量有所侧重,对各种不同的物流认证按应用方向进行细分。从类别上分为企业物流人才、规范(咨询)物流人才、外向国际物流人才、科研教学物流人才培训四等;从层次上分为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高层物流管理人才三等。

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资源,加强短期培训。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着丰富的物流人才与信息资源,高校在完成学历教育任务的同时,可以对非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短期培训,以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物流人才。企业也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与高

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培养自己所急需的物流人才和进一步提高在职物流人员的素质。

企业高度重视,加强对对各层物流相关人员的培训。现代物流的优势是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不断体现出来的,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要求培训教育应逐步发展成为物流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美国物流企业的经验表明,最直接的物流人才培训应来自企业本身。企业对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可分层次进行,针对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不同的培训内容。第一层次为高层物流管理人员,对其应加强系统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增值意识的培训;第二层次为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对他们的培训主要是加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与培训意识;第三层次为物流操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加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协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季靖.我国物流人才培训的形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05,5:48-50.

[2]兰呸武,曹翠珍.浅论现代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3:78-80.

第9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范文

一 现实主义与心理现实主义小说

与亨利?詹姆斯同一时期的作家都不同程度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马克?吐温用辛辣的讽刺把美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恶和可悲的现象揭露出来。豪威尔斯热衷于描写美国社会的日常生活,而亨利则另辟蹊径,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致力于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但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主义来进行创作。他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和情绪进行详尽的描写来揭示生活的本质。

首先,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制的,作家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因而在写作过程中不应该追求对生活的全面描写,而应该选取一个特殊的角度对生活的本质进行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同客观世界一样广阔而又复杂。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内的典型形象,以这些典型形象为代表,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将他们在不同情况和不同境遇中的千差万别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出来,以此窥探整个社会的道德教养和风俗习惯,这是亨利小说反映客观世界的独特之处。他的小说叙事视角也比较灵活,并不单一、固化。在部分小说中还采用多视角的方式进行描写,突破了单一叙事视角造成的叙事的枯燥与乏味。叙事视角就是作品中对于故事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视角。亨利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小说的叙事视角。《贵妇人的画像》是其早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不再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而是从中选取一个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以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意识流动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完整地勾勒出伊莎贝尔在故事各个阶段的内心反映,从她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和现实世界,展现出她对客观环境的逐步认识和感受的过程,精细地刻画出她从模糊到清晰的心理轨迹。

其次,在亨利?詹姆斯所处的时代,美国文坛正处于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兴起和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诞生了很多著名的现实主义大师,马克?吐温、杰克?伦敦都是驰骋文坛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创作理论和艺术手段代是被当时主流社会所认可的。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却以对人物的分析为主,很少涉及到对社会环境和人物行动的描写,这与主流的创作是相违背的,因此詹姆斯的小说在他在世时是不被认可和肯定的。詹姆斯小说创作中流露出来的现代主义创作特征很难被接受,在他去世很长时间以后,他的作品的艺术魅力才逐渐被发现,影响力逐渐增大,对后来的现代主义作家的创作意义深远。他在创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小说的干预,使读者跟随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动来把握阅读的节奏。小说《黛西?米勒》描写了一个性格开朗、单纯的少女在封建世俗观念的压迫下走向毁灭的过程。小说以一位侨居欧洲的美国人温特伯恩的视角展开,黛西?米勒的一举一动始终在他的注视之下展开。黛西身上体现出来的美国式的作风与欧洲的古典风俗格格不入,最后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巨大矛盾和冲突吞噬了这个少女,读者正是在温特伯恩的意识流动和心理活动中才清晰地感受到黛西所遭受的不公平的道德评价。

二 意识流与心理现实主义小说

当亨利?詹姆斯作品的重要性被挖掘出来时,评论家注意到了他的小说艺术技巧的创新性与革命性。他所开创的心理分析小说也被视为现代派小说的源头,而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技巧也被视为是意识流小说的先声,甚至部分评论家将亨利的小说贴上意识流小说的标签。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虽然亨利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与意识流小说同样注重人的意识流动和思想的流动,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首先,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和意识流小说二者都把关注的重点从外部客观世界转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弥补了传统小说的空白,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把二者相混淆。从微观的层面看,意识流小说关注的是人的潜意识的层面,而詹姆斯则关注人的意识层面,是人的内心的真实;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幻想和回忆为主,故事情节一般随人物的意识流动而展开,没有逻辑和因果关系,比较模糊和混乱。詹姆斯的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是简洁而又清晰的,读者完全可以将人物心理的真实当作客观的真实,以此窥视整个社会的风尚与道德。《贵妇人的画像》是詹姆斯的代表作,主人公伊莎贝尔从美国来到欧洲,获得表哥的爱恋,因而得以继承一大笔财产。她也因此陷入别人设计好的圈套之中,嫁给了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婚后她发现丈夫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并不是她想象中风度翩翩的君子,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而是继续骄傲地生活下去。詹姆斯在小说中暴露出很多社会的弊端和陋习,但他却并没有给出问题的答案,这也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伊莎贝尔从一名不文到家财万贯,从追求者众多到被骗嫁给一个猥琐小人,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詹姆斯一步步引导读者跟随伊莎贝尔在不同处境下意识的流动过程来深刻体会人性的复杂与隐秘,从伊莎贝尔的角度去看待、体验生活,使外部世界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中得以展现。在整个变故当中,伊莎贝尔的意识流动和心理活动是始终保持着清晰与明朗,读者可以根据她的内心活动判断出她下一步的人生选择,因而她自立自强、勇敢、骄傲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

其次,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虽然与意识流小说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他的小说在本质上仍然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之内,而不应该简单地划分到意识流小说或者是现代主义小说的范围之内。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仍然扎根于现实主义的创作,在现实主义的土壤中成长起来,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文学流派的过渡。另外,詹姆斯小说的语言也与意识流小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意识流小说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以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例,这部小说在最后一张整整40页都是没有标点的内心独白,而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则保持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方法,结构完整、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比如他后期的代表作品《鸽翼》在行文过程中语言风格比较鲜明,多以副词重叠和冗长的长句来描写人物戏剧性的心理变化过程,与意识流小说创作中常常出现的大段的内心独白和回忆幻想有所不同。

三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理论

亨利?詹姆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小说理论家,他的主要成就除小说创作之外,还表现在相当数量的文学评论和小说理论上。有关于他的创作思想、艺术方法等理论问题都被收录在他的文学集《小说的艺术》中,他的很多见解不乏独到之处。

首先,亨利?詹姆斯是一位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在他的文学集《小说的艺术》中,他表明了自己的创作立场,他认为小说存在的唯一原因和价值在于它对生活的反映。而他认为的真实并不完全等同于客观的真实,他所追求的真实是小说本身的真实,为此他要求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推出小说,不能破坏小说本身存在的顾虑,不应该因循守旧,也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空洞的说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小说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他用典雅而又细腻的笔触进行精致的心理刻画,他不会干扰他笔下的人物,完全按照人物自身的想法来关照整个情节的发展与推进。詹姆斯在小说中“详实而细腻地记录了外部世界对于个体意识所施加的影响。”透过人物心理的真实变化来反观客观的现实世界,这种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真实远比客观真实更有说服力,更震撼人心,因而心理的真实才是最真实的状态。所以,他不再按部就班地关注客观世界、关注小说的情节发展,也不再描写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对人物内心矛盾和内心隐秘的刻画上,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中心来结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