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范文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精选(九篇)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

第1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范文

    一、当前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主要表现在:(1)对企业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上;(2)在企业经营战略的规划制定上,往往没有考虑到物流部门,物流部门在企业中的总体地位低下;(3)对物流计划和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重视程度不够;(4)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企业物流成本,缺乏全面供应链成本观,重视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采购成本等显性成本,对物流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库存积压成本、占压资金机会成本等隐性成本重视不够;(5)物流管理的体制结构不合理、不科学,分散的物流管理忽略供应链的整合,本应是一体化的企业物流活动被人为地分割为独立的几块。2.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反馈速度、准确性不高;内部信息集成性、共享性差。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老企业没有进行物流总体布局的规划、设计,企业现有的物流格局不清晰,各分销机构要货计划准确率低、整机发货与调配计划性差,导致外地库位频繁地调库与过高的产品返修率,信息沟通困难,部门间信息阻塞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3.销售物流管理粗放。销售行为中的漏洞很难控制,销售提货、结算比较随意,存在大量手续不完备的混乱现象,导致企业财产的大量流失。这类现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没人管”———没有专职的会计、出纳、库管人员,只是简单地记录现金收支、货物进出、欠款欠货;“不会管”———没有专业知识、经验不足,造成重记、漏记,账目混乱、货款不清;“管不好”———库管、出纳两本账各管一摊,货账脱节,库存积压,资金运转不灵。4.缺乏专业物流人才。物流是一门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就当前我国企业人才储备现状看,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的几点对策

    物流管理应该是一个战略管理过程。物流管理贯穿于从原材料管理到提供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需要通过协调物资和信息在市场、企业、供应商之间的流动,从而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如何完善企业物流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趋势,把物流能力确定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整合优化供应链。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正逐步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物流业已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源泉。物流过程实质上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三流“一体化”的过程,只有将三者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目的。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具备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将成为竞争中的取胜者。

    2.建立健全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客户导向的供应链全程管理体系,多功能的综合物流服务中心,高效、系统的综合运输配送网络,对物品流通全程的监控体系。在该体系的建立完善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遵循客户导向、客户服务驱动原则。在当今消费者占主导的客户经济时代,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时刻牢记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导向、客户服务驱动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内部供应链物流规划设计时应以客户为中心,站在客户的立场看问题。要考虑给客户提供时间、地点和交易上的方便,尽可能增大产品或服务的额外附加价值,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良好的信誉保证,促使供应链的建立健全。(2)充分考虑系统总成本最优原则。在进行企业供应链物流规划时,应追求系统总成本最优,而不能是单项成本最优,不能只考虑到某个部门、某项物流活动的效益,而应该追求供应链系统整体的总效益。在物流管理理论中有这么一条规则:每增加一个仓库,公司产品安全库存将以平方根的速度递增。同时仓库的增加还使得产品资源的共享度差,管理成本增加。若想降低存货,加快资金周转,企业必须对现有的库存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调整,其中合并减少各地仓库数量、分销售片区建立集中的物流配送中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通过建立集中的物流配送中心,实行片区内资源共享,并引入第三方物流管理,变“仓库”为“产品流动站”,将大幅降低库存量,提高资源共享度和运输整合度,从而提高客户订单完成率,减少库存持有成本、产品调拨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等综合物流成本。(3)创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点。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技术支撑,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前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和用户联结起来,达到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另外,应积极采用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电视监控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管理的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还应积极推广和开发“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立口岸信息管理平台。(4)按照分拨合并原则,分别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类型客户的服务情况提供相应的个性化物流服务。这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规划的另一基本原则。它要求企业针对自身产品的不同特征、不同销售水平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客户服务水平标准,即在同一产品系列中采用多种分拨战略。相反,合并原则强调物流、供应链作业活动中的规模经济效益,主张将小批量运输合并为大批量运输(合并运输);将早到达的客户订单与稍后到达的客户订单合在一起进行集中处理,如沿线配送等,这样可以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配送成本。这时要注意平衡由于运送时间延长而可能造成的客户服务水平下降与订单合并的成本节约之间的利害关系。

    3.加强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工作,尽快培养出更多的现代物流人才。首先,要切实认识到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其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制度和物流管理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并与企业激励机制相结合,运用相关激励措施,促使企业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并形成一种长效的培训机制,从制度上对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加以规范。再有,可采取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尽快培养现代物流人才。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还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

    [参考文献]

    [1]李军,等.企业物流配送网络系统设计及优化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2,(3).

第2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范文

【论文摘要】 在企业现行利润构成中,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利润空间日益狭小,劳动生产率的潜力空间也有限,加工制造领域的利润趋薄,因而,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物流环节成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需要企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获取最大利润,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其中,物流成本的核算、控制和完善是降低物流成本关键。 【论文关键词】 物流管理 物流成本 第三利润源 一、物流管理的发展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增值服务收入增长突出,综合型物流企业收入增长明显快于仓储型、运输型物流企业。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国内物流业增加值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4.5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8.4%。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在物流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的矛盾。在思想上,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有效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成本意识,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在理论上,对物流成本的研究还是更多的集中在介绍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上,而对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与发展我国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在实践上,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比较模糊并且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由各企业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认定,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 二、物流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无论企业采用哪一种战略方式,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 1、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有: (1)我国企业及相关人员的物流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主要通过规模效益以及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而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急需转变。 (2)传统成本管理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3)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不力。企业自身缺乏成本意识,没有明确的成本目标,或者虽然确定了成本目标,但缺乏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未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由于成本控制不力,造成了企业物耗上升,费用增加。 2、探讨物流成本管理方法,期望能够对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有所帮助。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市场对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我国企业应在外部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增强成本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使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 (2)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化。指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力求达到以最佳的结构、最优的协调与最小的总成本来组织各项物流活动,以满足企业的物流战略。根据效益背反理论,由于物流各子系统间的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物流子系统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能够降低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只有通过协调物流子系统间的运作、引入新的物流管理技巧等方式,来降低系统的总成本,才是长远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

第3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物流史;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53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213-02

物流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就已存在了,具有久远的历史。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发展和壮大。

在原始社会时期,当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拿着工具进行采食或出于防御的目的而携带工具出行的时候,实质上的物流活动就已存在了。这种物流活动反映了物流最基础、最朴素、最本质的侧面,即实体运动。这个早期的物流活动包含“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而不包含诸如信息、技术等现代因素,是两个要素的简单叠加,是一种朴素的物流活动并没有对物流形成意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流活动也日趋活跃起来。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上自给自足,社会分工尚未形成。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有了提高,产品有了剩余,人们可以彼此交换产品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人类最早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商流与物流是统一的,生产者在转让商品所有权的同时,也把商品实体即使用权转让给了对方消费者。中国炎帝(神农)时由渔猎阶段进入农耕阶段,出现了农业生产和以物易物的商业活动。《周易・系辞下》生动地记载了这种“物―物”交换的情况:“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使“物一物”交换形式转变为“物一货币―物”的形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所有权的转换是紧随物流的,这时的商流、物流、资金流是统一的。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商业信用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专门为货币作中介服务的机构如银行出现了。它们所从事的是货币中介服务,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搭建了一个间接的交易平台,从而促成了物流与商流的分离。商物分离,物流从商流中独立出来,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物流科学才得以存在和发展,商物分离是物流近代化的标志之一。

在商物统一的时代,人们对物流这种经济活动就已产生了认识的萌芽,如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仓储的重要作用,能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礼记・王制》中论述:“国无九年之蓄,日不足;无六年之蓄,日急;无三年之蓄,日国非其国也。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提出的“货畅其流”的观点及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重储思想都已触及物流。随着商物的分离,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更加深化。法国技术人员J.Depuit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强调重视供货管理功能。保持仓库保管与运输两者之间成本的均衡。对物流这种经济活动的认识,在理论上最初产生于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John F.Crow-e1I)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在“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报告“中提及配送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1905年,美国陆军少校C.B.Baker把物流(Logistics)称为关于军队移动与供给的战争科学之一。

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买方市场经济,因此生产商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商品顺利地销售出去,1915年美国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中首先提出了“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英国克兰菲尔德物流与运输中心主任、资深物流与市场营销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Christopher)教授认为,阿奇・萧是最早提出物流概念并进行实践探讨的学者。行业团体最早给物流(P.D)下定义的是1935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在《市场营销用语集》中下的定义:“物流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所伴随的物质资料,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种种企业活动,包括服务过程。可见。早期物流在地位上是被作为流通的附属机能看待的,重视物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销售活动日顺利进行,把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信息传递、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作为销售的辅括动,物流是流通机能的一部分。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物流的研究,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局限于销售范畴,学术界把这一阶段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即“实体配送”阶段。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权威物流成本研究者西泽修先生1970年提出了“第三利润源”说。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之父P.F.德鲁克提出物流是“一块经济界的黑暗大陆”。“黑暗大陆”和“利润源”不仅存在于销售领域。也存在于生产和产前的供应领域。因此,“实体分销”的概念在深度和广度上已不适应物流的发展要求,必须立足更广泛的领域建立新的概念。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60年的定义反映了对物流认识的深人:“所谓物流,就是把完成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消费者手里的广范围的活动,有时也包括从原材料的供给源到生产线的始点的移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物流概念的拓展和深化,企业认识到单纯地降低物流链中诸如商品储存与运送活动等个别因素的成本,不能够实现总成本最优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将物流诸要素进行整合管理,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物流,才能降低物流总成本,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企业将二战期间的兵站后勤这种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Logistics Management)引入到企业经营中来,把物流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以期企业物流能像军队后勤那样系统高效科学地运营。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着现代物流概念的确立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

条码技术、射频自动识别系统、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流全面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一词。之后,以信息化、系统化、专有化为特征的第三方物流日益被接受并迅速发展起来。第三方物流的充分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物流一体化趋势。

物流活动随着人类的诞生就已存在了,物流科学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近百年来,人们对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际应用方面,而缺乏对其发展历程的总结与探讨。近几年来,人们日益意识到物流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一些高校和研究单位在物流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中设立了物流史这一研究方向。相信随着对物流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进一步促进物流学科的建设并为应用研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汝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3]黄海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具有普遍性,该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适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加优秀的物流人才,促进我国的现代物流跟上时展的步伐。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复杂性,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要求。这些年来,我国的物流发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各高职院校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寻求培养学生物流实践能力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物流综合素质的提高。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1.1改善了教学方式

能否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一直是我国广大学校在教育中做出的重要工作,这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径。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通过展开实践教学,就是一种改善教学方式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为现代物流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人才,展开实践教学,并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

1.2丰富了教学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复杂性,除了理论知识,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知识,才能够在实际的物流活动中减少工作失误,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加入实践教学的环节,能够丰富物流管理教学的内容,对于一些难以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的实践性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得到明确的展示,这样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实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虽然我国在物流管理专业中也适当加入了实践教学的成分,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创新实践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物流管理教学的现状。

1.3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在该专业的教育中,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本来就是一项与实践相挂钩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在现代物流教育中,加入实践性教学,是改善当前不良教育状况的重要举措。学生接受物流管理知识的教育,对某些实践性强的知识,在理解上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

1.4提高了物流教育水平

改善教育方式,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物流教育来讲,提高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就是改善物流教育情况的重中之重。根据调查研究,在我国高校中,对物流教育普遍存在实践教育不足的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高效的物流活动,在发生物流事故时,难以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在物流专业教育中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解决教育实践不足的问题,促进我国物流管理教育水平的提高。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的发展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各个学校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促进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实施创新教学战略,是每一个学校在教育中需要做出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创新教学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创新不足的问题表现的非常明显。实践创新的不足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无法改变不利的教学状况,难以提高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层次。具体来讲,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不足主要体现在认知实践不足、实践平台建设不合理、实习形式化严重等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需要首先加强对学生物流实践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践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很多高校,并没有将认知实践作为加强学生对实践重要性认识的第一步,缺少了这一步骤,学生就难以在后期的学习中做到脚踏实地。认知实践是学生进行物流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物流管理教育中,已经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认知实践在各个高校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对学生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起到实质性效果。其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中存在实践平台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建设物流实践平台,是还原某些物流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理解的良好方式,如果能够建设科学合理的实践平台,将能够对学生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实践平台的建设具有诸多积极影响,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没有通过完善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展开物流实践活动的具体条件。很多高校并没有完善与物流实践活动相关的各种系统,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实习形式化严重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不足的体现。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不良影响,我国很多高校对于实习存在错误的理解。在物流管理专业实习中,仍然难以克服形式化的问题。高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利益,形式化严重的实习难以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策分析

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得出的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以下对策进行改善。

3.1进行认知实践

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对实践知识的认识,需要经历一定的阶段,才能够加强对实践活动的重视。为了更好更快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在教育之初,展开认知实践活动,是创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第一步。进行认知实践活动,具体体现为物流活动的演练、观看视频等方面,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现代物流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从而加强学生对物流实践活动的重视,认知实践活动的进行能够初步提高学生的物流实践行动力,作为学生后期参与物流实践活动的推动力量。

3.2进行校企合作

近些年来,广大高校为了提高教育发展质量,逐渐引入了校企合作的教育发展模式。校企合作的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满足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发展需求。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采用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是一个良好的途径。为了增加教育的深度,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某些疑难性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派遣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考察,将在企业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为学生讲解物流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理解。

3.3建设实践平台

在实践性强的专业教育中,需要通过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需要融入实践活动,才能够将某些知识进行还原,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进行实践教育就需要建设实践平台,为实践活动的进行提供足够的条件。建设实践平台,就是要完善有关物流活动的各种系统,比如货物储存系统、运输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建设实践平台,是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实践教育的关键步骤。

3.4参与实习

在我国的各项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实习,是锻炼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实习,学生能够有效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也应当通过实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各个高校应当对实习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就应当特别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加强实习锻炼,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物流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实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4结论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利用实践活动,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各个高校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采取相应对策,为我国物流管理教育积累更多的经验,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郑学敏 单位: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孟庆亮.情景教学理论视角下的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

第5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范文

论文摘要:从分析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知识管理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现代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训、绩效评价、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被认为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现代物流企业是集物流运作现代化、物流技术现代化、物流管理现代化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型企业,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知识资源的管理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l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1.1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

现代物流企业是相对于传统物流企业而言的,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功能实行高效率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价值链。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物流管理是十分复杂的体系,各方面的配合十分严密,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知识已替代实物资本成为企业增长的根本动力、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1.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特征

1.2.1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征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指可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如书本知识、物流企业的制度、法规等,隐性知识指那些非正式的、难以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显性知识容易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存储在各个雇员的大脑里,是雇员的个人经验。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制度、法规、管理诀窍、经营理念等显性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乃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各种物流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这是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点。

1.2.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指对知识资源进行组织、利用和再生产的过程_1_。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就是物流技术人才、物流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乃至客户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企业知识储备,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的过程。

在知识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人”在其中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现代物流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知识和组织知识的更新,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在很多物流企业里,对“知识人”重视不够,思想理念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对员工智力资本的认同停留在口头或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

2.1.1忽视“知识人”的价值

“人”是知识资本的载体,是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和运用者。在现代物流企业,以“顾客为根本”、以“职工为资本”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有力武器I2l。对知识资本的收益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对等,员工知识资本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回报,尽管大多数企业让员工参股,让知识资本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但知识资本所创造的财富与应得到的回报往往差距悬殊。另外,有些企业在某些领导和员工自己的潜意识里,对“知识人”能创造的价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知识人”在人格和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例如笔者到长沙的某一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这个物流企业的老总认为现在人才济济,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对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才的留用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薪酬上以降低成本为名,一压再压,而在大会小会上总是摆出一种“他不缺人才”的姿态,这个企业的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员在物资和精神上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这个企业乃至有段时间因为员工的流动而不能正常工作,有些业务因为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而被迫中断。

2.1.2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些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企业内部你防我,我防你,充满紧张与相互猜疑的气氛,缺乏和谐的工作环境;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有严重的偏爱倾向,对某个团队或个人表现出不公平的偏好,致使没有受优待的员工产生怨恨和厌倦的情绪,以致整个团队的工作难以正常展开。正因为没有共享和互助的积极向上、健康的工作环境,致使“知识人”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患得患失,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他们的能量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谈不上创新。

2.1.3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持续的沟通

管理者通常都希望他们的员工不需要任何指点或有效组织就能完成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达到指导手册或客户的要求,不同员工技能水平、处事态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员工需要支持、呵护、相互尊重的交流与沟通,而管理者往往缺乏耐心,工作一刀切,没有做到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挖掘、开发每一个员工的潜力。

正由于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知识人在物资和精神上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致使企业很难留住高级管理人才,有时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2.2知识管理的内容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

在大多数物流企业里,知识管理是为管理而管理,追求形式而不重其实质,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

2.2.1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内容认识不清

在绝大多数现代物流企业里,把知识管理理解为物流技术的应用或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对物流技术的培训。事实上,物流技术只是知识的一个方面,现代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还包括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精诚合作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各方面的内容。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给知识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对知识管理内容的偏颇和知识管理本身的难度.使得知识管理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知识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有效组织、培训、共享机制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得知识得不到共享,员工和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沟通,知识不能进行正常转化和储备。

2-2.2没有根据正确的需求培训恰当的人选

现代物流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涉及到物流技术、服务运作、管理理念、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有些企业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财、物购买软件、进行培训,开展各种各样知识管理咨询活动,但效果不是很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的知识管理机制或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不得而知,企业的这些活动似乎都带上了只管投入不问产出的“公益”色彩。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根据企业正确的需求来培训恰当的人选.没有考虑到每个具体人的专长、天赋、性格特点,培训方法、手段过于简单,工作没有做细、没有做到位。

2.3知识管理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制度

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而奖惩制度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绩效评价制度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标准的确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大多数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没有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有些企业即使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指标的建立不成体系,或者标准的确定不是定的过高就是定得过低,缺乏目的性和可执行性,或者以考核代管理,只重视奖惩,而忽视开发,或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知识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的合作关系

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合作关系的第一步要求知识管理者明确公司的经营目标,全面理解公司的业务,深入了解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目的明确。第二步要求知识管理者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加强交流与沟通,包括对公司高层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谈,让他们阐述自己对公司远景、策略导向、可持续发展、近期存在问题等各方面的看法,借以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决策层的远大志向;还包括与普通员工的沟通,借以了解每个员工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知识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对公司员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让培训与公司经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员工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训资源,促进个人知识的内化,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

3.2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

绩效管理是促进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重点在于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员工知识做出评定和估价,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优劣做出判定,目的是促进员工知识能力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从而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改进组织知识绩效。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员工知识绩效评价、组织知识绩效评价、外部知识绩效评价、创新绩效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其中外部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在现代物流企业显得更为重要,主要是评价对外部顾客的需求、利益的了解程度,如顾客赢利率、顾客忠诚度、客户情况数据库建设水平、知识联盟的开发利用水平等等指标,目的是充分掌握顾客的需求,想顾客之所想,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实现企业双赢,从而增加企业外部竞争的干扰能力,避免客户转向竞争对手。

知识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可以根据每个指标来设定一个标准,但有些指标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在确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历史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其他可比的标准,同时还应注意环境的变化。奖惩制度是绩效评价制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与绩效评价制度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个人乃至企业的知识绩效,保证知识管理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

3_3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斗志。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包括注重员工、注重顾客。注重员工指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各种条件,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注重顾客指一切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多种科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联系,了解顾客的需求与愿望,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达到双方满意、双方互赢、共同发展、长期合作。第二,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信任、诚实是良好关系的基础,干群之间、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坦诚待人,使员工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第三,保持在市场经济中以“信誉为本”的文化色彩。企业的经营理念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要体现市场价值和企业特点,“以诚取信”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精髓,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第四,倡导“创新”的文化理念。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所说:“技术是可以买来的,但技术水平是买不来的”,真正的技术创新只有靠自己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管理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甚至还包括某些小点子的创新,只要是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产生了效益或将来可以产生效益的都属于创新,都要加以鼓励的倡导。

第6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需求;物流服务;工商企业;成都

虽然成都是中国重要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和西部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技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但其物流市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增长。某一区域物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该区域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通过对成都物流服务需求的实地调查和分析,作者发现其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现实需求严重不足,这与全国工商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水乎有较大差距。物流服务现实需求的不足影响到成都工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进而制约成都未来的经济增长。目前,成都物流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有关成都物流服务需求的数据,作者通过市场调查来收集实际可靠的数据。

1 调查实施过程

作者首先采用深度访问法,通过走访四川省工商联物流商会秘书长、成都物流协会副秘书长、成都运输物流协会道路货物运输站主任等物流专家以及成都市成华区物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大致了解到成都物流市场的现状。然后根据专家的建议设计出成都物流服务需求状况调查表,在试调查以后反复修改,定稿后随即展开问卷调查,

物流服务需求主体分为工商企业货主用户、行政事业单位和消费者个人等,由于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远大于后两者,因此作者把对物流服务需求主体的研究定位于工商企业,其中又以生产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为主,于是按照行业性质将受访企业分为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这里商业企业实际上是指批发零售企业。根据代表性和典型性原则,作者于2005年3月在成都6个区中抽取了38家样本企业,具体样本分布见下表:

作者对样本企业的物流资源拥有情况、物流外包情况、物流执行现状、物流执行现状满意度评价以及新物流商的选择等五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回收率和问卷有效率均为100%,作者将调查结果输入spss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成都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现状分析

物流服务是按照货主的要求,为克服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而进行的劳动;除了包装和流通加工等转移部分生产资料外,其本质上是一种即时的,非物质形态的劳动。当这种劳动是为他人生产。不是为自我服务时,便具有商品的性质。物流服务需求包括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从数量上来讲,现实需求是指近期各种物流需求主体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总量;潜在需求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物流服务需求的最高限量中扣除现实需求后的那一部分需求量,潜在需求代表一种未来新增加的物流服务需求,它可能会被物流服务供给主体得到,使其市场份额增加,从而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但若由物流服务需求主体通过自我服务来满足,则不能转化为现实需求。

因此,作为工商企业,在物流执行过程中,可以选择物流自理,也可选择物流外包,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物流自理是潜在的物流服务需求,而物流外包是现实的物流服务需求,它可以通过“是否选择物流外包”和“物流外包程度”这两项指标来反映,通过调查,作者发现60.5%的工商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也就是说有将近40%的工商企业尚未形成对物流服务的现实需求,而且即使对物流服务产生了现实需求,这并不意味着其需求量就很大。物流服务现实需求量的大小可由“物流外包程度”指标来衡量,该指标可用外包的物流量占总物流量的比例来反映,按“60%以上,30~60%和30%以下”来划分。调查结果显示,39.5%的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在60%以上,18.4%的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在30~60%,有42.1%的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在30%以下,表明有将近一半的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偏小。以上数据说明样本企业中虽然有超过一半的比例对物流服务产生了需求,但其需求量并不大。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作者发现,成都工商企业中53%的生产企业和25%的商业企业有选择新物流商的意愿,说明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还是相当大的,那为何现实需求不足?其主要原因归结于以下五个方面:

(1)成都工商企业对物流资产的保有率相当高,

物流资产主要包括货车和仓库,成都工商企业中,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拥有货车的比例分别为87%和70%,其拥有仓库的比例分别为93%和74%,而从2004年中国仓储协会主持调查的全国物流市场需求状况来看,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拥有货车的比例分别为49%和76%,其拥有仓库的比例分别为46%和89%。相比之下,成都生产企业对货车和仓库的保有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多,成都商业企业对货车和仓库的保有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绝对值来看,两种物流资产的保有率都相当高。

成都工商企业为何有如此高的物流资产保有率?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观念的原因,自建国以来的很长时期,我国企业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结构盛行,不少企业都有完备的购销组织,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一些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被迫将部分仓库、货车等物流资产剥离出去,将物流业务部分外包给专业仓储企业、专业运输企业或个人。但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地处中国内陆成都的工商企业不愿将物流资产剥离出去,这除了历史遗留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观念。中国有句俗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属于自己经营的范围,既然自己能做,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赚这笔钱,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下,许多企业至今仍抓着物流资产不放,致使他们对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

(2)对物流成本没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核算。

到目前为止,成都大多数工商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处于朦胧阶段,对物流成本的概念知之甚少,本次调查中,作者发现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统计原材料和商品的物流量,而且对物流的管理大多处于分散状态,未将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虽然有36.8%的企业设置了独立的物流部门,但其中很多流于形式,对企业物流进行统一管理的作用未能得到体现,就更谈不上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了。

根据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活动分类,企业物流成本的概念性公式为:

企业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中,存货持有成本除包括仓储成本外,还有残损、人力费用、保险和税收以及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当企业将物流业务全部自理时,物流总成本等于物流自理成本;当企业将物流业务部分自理、部分外包时。物流总成本包括物流自理成本和物流外包成本,其中物流外包成本即指从物流市场购买“物流服务”这种商品时所需支付的费用。

由于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如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中,等等,由于物流成本在现行会计制度的框架下难以确认和分离。造成目前工商企业对物流总成本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因此,在作物流自理还是物流外包的选择时,他们直接将自己运输或仓储的费用与物流企业所提供的运输或仓储的收费标准进行比较,而忽略了物流自理时运输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的其他部分,如自有物流资产的折旧费、物流人工费、仓库维护费等,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这样一比,当然物流外包成本就高于物流自理成本,调查数据也表明,没有一家生产企业认为物流自理的运作成本高,而高达75%的生产企业认为物流外包的运作成本高。另外,有60%的商业企业认为物流自理成本高(原因:成都大多数商业企业属于中小规模),43%的商业企业认为物流外包成本高,这主要是低估物流自理成本的表现,由此造成一种假象,即认为自理物流更划算。

(3)物流服务的交易费用居高不下。

成都工商企业在考虑是否将物流外包时,除比较物流自理成本和物流外包成本之外,还可能会考虑到物流服务的交易费用问题,物流服务交易费用包括寻找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商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签订物流服务买卖合同的费用以及监督合同履行的费用,在深度访问中,作者了解到不少工商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服务交易费用的存在,并认为这种费用很高。①在现有的物流市场上很难找到符合企业要求的第三方物流商,调查发现,分别有40%和54%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商的服务表示不完全满意或不满意,有些商在物流服务过程中曾出现货物不能及时运到指定地点、不能确保物流信息的准确性、不能满足需求波动、服务态度差等现象,给委托企业带来财产甚至信誉的损失,导致其他工商企业逆向选择风险的存在;②工商企业认为第三方物流商将服务费用定得太高,超出了其心理价格,导致谈判破裂;③监督物流服务买卖合同履行的花费很高。由于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无法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情况,包括服务质量和信誉状况,一方面工商企业不可能设计出非常完备的物流服务买卖合同,另一方面成都的物流市场处于成长初期,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监督费用大大增加,特别是有一部分物流企业,如个体经营的货运企业,存在严重的信誉问题,在收到托运货物的货款后随即就消失了,使企业蒙受不小的损失。这样的现象在成都屡见不鲜,损害了货主的利益,扰乱了物流市场的正常秩序。

正是由于物流服务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物流外包成本加上物流服务交易费用后远远大于物流自理成本。因此,尽管有些企业的物流自理成本居高不下,影响到总体利润空间的扩大,但他们还是宁愿选择物流自理,而不愿外包。

(4)工商企业中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一般来说,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学历越高,专业经验越丰富,对企业物流成本和物流作业效率就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能通过更精细的成本核算,掌握较为准确的物流自理总成本数据,并且把企业物流看成一个整体,将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由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在整合物流资源的时候,物流主管自然会想到利用更加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商,因为他们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将对降低企业整体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有很大帮助。这样做必将使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56.8%的物流相关部门主管具有本科以下学历,40.5%的具有本科学历,仅2.7%的主管具有研究生学历;19.2%的主管只有不到5年的专业经验,46.2%的主管具有5-10年的专业经验。34.6%的物流相关部门主管具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据1996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对196位物流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49%具有硕士学位,这足以看出物流管理人员在学历方面的差距。学历和专业经验的欠缺,导致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据调查,有超过40%的企业尚未设置独立的物流部门,物流由采购部、销售部、储运部、车队、行政部、财务部等部门分散进行管理。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中,很少有物流管理专业出身的,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物流管理知识的培训,甚至设置了独立物流部门的一些企业,其物流部门形同虚设,对物流的管理尚未统一到该部门,致使物流资产利用率较低,据调查,成都工商企业的仓库利用率为71.3%,汽车空驶率40.3%,装卸设备利用率48.3%。在这种情况下,工商企业仍然不愿意剥离物流资产,这也是物流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表现。他们或者观念陈旧,或者没有充分意识到物流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从而犯低估物流自理成本的错误在所难免,导致在物流运作上选择非专业化的自理而放弃专业化的外包。据调查。47%的生产企业和65%的商业企业没有选择物流商的意愿,这样的企业其物流作业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调查发现,在自理物流过程中,生产企业占88%的比例缺乏网络服务。63%为作业速度慢,25%为物流信息不及时不准确或作业差错率高,13%为货损率高、物流服务内容残缺或不能满足需求波动;商业企业中占30%的比例为不能满足需求波动,10%为信息不及时不准确、货损率高或缺乏网络服务。以上数据反映出工商企业物流自理过程中的诸多缺陷,这跟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紧密联系的。

(5)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水平普遍不高。

通过调查,作者发现40%的生产企业和54%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表示不完全满意或不满意。其中不满意的原因具体如下:生产企业中有50%的比例认为物流外包的作业速度慢、服务内容残缺、不能满足需求波动,有25%的认为物流外包缺乏网络服务、服务态度差,商业企业中有29%的认为物流外包的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作业速度慢、缺乏网络服务、服务态度差,有14%的认为服务内容残缺、不能满足需求波动,这说明第三方物流商的现有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工商企业的要求,当然工商企业不愿将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商。

调查结果显示,工商企业在选择物流商时,首要考虑的是经济性,即物流费用要合理,然后是作业质量和综合物流满足能力,作业质量是物流商的生存之本,是衡量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作业质量低,比如货物运送不及时或货损率太高,会使物流服务需求企业感到不满,可能终止服务协议,转而由工商企业自己处理物流业务。综合物流满足能力是衡量物流服务水平的新标准,随着工商企业的不断壮大,其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使用汽车,还要通过火车甚至飞机才能把货物运到目的地,如果一家物流商能提供全部的服务,那工商企业将会在货物的远程运输上节省不少精力,目前已经出现了少数能提供多式联运服务的物流商,但作业速度还不够快。物流效率还不太高,另外,工商企业还在考虑如何降低整体的物流成本,以寻找“第三利润源”,这些工商企业也许在本行业具有竞争优势,是同行中的专业户,但在物流这方面并非专业,也没有必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在非核心竞争力上,因此迫切希望专业的物流商来提供解决方案。但目前,具有综合物流满足能力的物流商非常少,他们通常是为部分跨国企业或本地大型企业服务的,更多的中小工商企业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 激发成都工商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建议

3.1 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适当剥离物流资产

成都工商企业应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加强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而不能仅局限于固有观念,针对成都工商企业物流资产保有率高的现实情况,根据企业规模和战略方向,审视物流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程度,在充分考虑物流自理能力大小的情况下,决定物流外包的合理比例。如果物流自理能力和经营实力强,建议成立物流子公司,将物流资产全部剥离给于公司,也可以与一家或几家物流商开展长期合作,并将闲置的物流资产变卖,将管理能力较强的物流资产保留,但须设置独立的物流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于规模较小、物流自理能力弱的企业,在综合考虑自身财力、精力的情况下,增强物流外包意识,逐渐剥离物流资产,与多家物流商接触,从中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实施物流运作。这样可以减轻企业负担,以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升级、管理控制、市场开拓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措施上,另一方面,由于有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物流专业化水平得到体现,物流效率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2 加快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降低物流成本

成都工商企业应重新树立物流成本观念,要求财务人员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改变现有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因为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从时间上屆于“事后”从企业会计信息中提取数据,但由于时间上的滞后性和依赖传统会计分录分类而形成物流成本支付形态细项之间界限不明,都对实际物流成本的核算造成困难。所以必须建立新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即在时间上强调“事前”和“事中”采集数据,在支付形态上脱离对传统会计分录的依赖,按物流各项作业的所需资源建立项目管理式的支付形态框架体系,目的是使物流运作的各项成本数据都能归人到这一体系中来,在这一体系建立以后,可以及时发现物流成本偏高的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物流成本,最终达到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的效果。

3.3 制定和调整物流产业政策,规范物流市场

作者建议,通过建立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打破现有物流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一是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规划,修订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尽快解决物流市场管制方式不适应wto规则的问题。二是加强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管理,明确一个物流主管部门,对申请开办仓储租赁、中介运输服务的经营者进行从业人员、经营场地、经营能力、管理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限制不合格者进人物流市场,三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物流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严格监督,减少其机会主义倾向,四是建立物流企业的信誉评级制度,为工商企业选择信誉较高的物流企业提供方便,从而降低物流服务的交易成本,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物流外包,那么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将得以顺利转化。

3.4 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目前,物流人才短缺成为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的最大瓶颈。2006年底,中国具有助理物流师、物流师资格者约1.7万人,而具有高级物流师资格者仅292人,专家预测,到2010年,将有至少700万物流人才的缺口,一般来说,中、高级物流人才与初级物流人才的比例约为1:50,按此比例推算,至2010年,我国对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万人,每年约需5000人。这也是影响成都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要素之一,为适应工商企业对物流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对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一是加强学历教育,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二是重视继续教育,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开展多层次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三是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建立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只有物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逐渐满足需求以后,成都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第7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物流管理 物流成本 第三利润源

一、物流管理的发展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增值服务收入增长突出,综合型物流企业收入增长明显快于仓储型、运输型物流企业。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国内物流业增加值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4.5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8.4%。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在物流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的矛盾。在思想上,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有效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成本意识,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在理论上,对物流成本的研究还是更多的集中在介绍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上,而对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与发展我国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在实践上,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比较模糊并且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由各企业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认定,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

二、物流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无论企业采用哪一种战略方式,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

1、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有:

(1)我国企业及相关人员的物流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主要通过规模效益以及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而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急需转变。

(2)传统成本管理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3)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不力。企业自身缺乏成本意识,没有明确的成本目标,或者虽然确定了成本目标,但缺乏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未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由于成本控制不力,造成了企业物耗上升,费用增加。

2、探讨物流成本管理方法,期望能够对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有所帮助。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市场对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我国企业应在外部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增强成本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使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

(2)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化。指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力求达到以最佳的结构、最优的协调与最小的总成本来组织各项物流活动,以满足企业的物流战略。根据效益背反理论,由于物流各子系统间的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物流子系统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能够降低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只有通过协调物流子系统间的运作、引入新的物流管理技巧等方式,来降低系统的总成本,才是长远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

(3)树立物流成本管理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将物流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联系起来,使企业的物流活动满足企业竞争战略的要求。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从企业采用的具体竞争战略出发,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在保证企业市场策略的基础上,将不产生价值的物流环节尽量缩减,从而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

(4)对物流成本进行目标管理。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5)学习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健全成本管理方法体系。西方的市场经济机制已有300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对此,我们可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适当地加以借鉴和运用,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3、小结

物流成本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企业管理层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考虑成本问题:不仅要考虑有形的成本支出,还要考虑无形的成本损失;既要考虑货币因素,也要考虑非货币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更要考虑不同的成本方案对客户、供应商和社会的影响;成本考核时,不仅要看成本升降,而且要联系企业的收益、综合竞争力,把供应商、客户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以质量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乐艳芬:《成本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贾晓波:《物流企业如何核算物流成本》,《科技信息》, 2006年第3期

第8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范文

前言

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我国高职院校当前必须高度重视且认真面对的一项重要问题便是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技能、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然而,但现代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形势不容乐观。

1.现代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

1.1就业与毕业顶岗实习相冲突

在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毕业顶岗实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学生忙碌于毕业论文时,学生还需要对人才供求信息进行查询,与此同时,学生为了更好的就业而参加面试、签约以及供需见面会等各种各样的就业活动。由于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最终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严重偏低。

1.2教师结构与实践环节管理体制不合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专项的激励机制和政策鼓励。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教育教学的工作量也随之不断加重,导致教学人员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任务完成,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对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学历结构有着非常多的要求,但是实训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修机会相对较少,最终造成实践教学整体偏低。

1.3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我国高等院校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主要体现为:(1)实践教学不仅需要教材,而且还需要实物;不仅需要与校外实习单位相互协调,还需要同校内各个部门打交道,这便使得实习仅仅流于形式,学生不愿动手动脑,应付过关了事;(2)由于受到以往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性影响,教学人员和学生仅仅重视的是理论课程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严重的缺乏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造成实践教学质量停滞不前。

2.现代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课程仅仅是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形式,仅仅是让学生生根据实习指导书和实验书当中的具体步骤,按部就班的将实验步骤完成。在这种不合理和不恰当的教学模式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了培养,但是这种所谓的实验能力是被教学人员以技能的形式进行传授,最终造成学生严重缺乏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当前学校的课程实训而言,由于受到经费、场地与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虽然建筑技术、模具及数控等理工类专业实训效果较好,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却是以认识实习为主,明显的缺乏技能培训。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十分严峻。

3.强化现代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由于企业经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绝大部分企业都不愿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日常的物流管理或者物流运作过程当中,造成学生在参加物流管理实习时,无法切身的进行动手实践,无法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此外,即便是一些企业让学生生参与到物流活动的某一实际管理中,学生也无法真正的了解到物流管理的整体面貌。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当积极的将实践教学展开,不断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加以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实践当中充当某一角色,以便于获得实际参与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增强。

3.2加深概念理解,调动参与积极性

学生如果能够真正的置身于应用实践过程中,那么不但能够获取许多教材中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找出自身在素质、能力及知识等各种方面的差距,进而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以刺激。所以,教学人员应当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专业实践中,通过思考、发现和寻找当今社会中尚未解决的物流管理问题,让学生们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动脑、动手的制定出解决方案,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3重视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教学人员应当积极的应用“项目教学法”,选取一些适当的教学课程为教学方法的有效试点,比如在“物流信息技术”、“仓库作业实务实训”、“模拟库管员岗位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由学生小组对题目进行自行设计,并且独立的将课题解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在项目教学法中得以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结束语

第9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物流理念;政府调控;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70-01

1 更新物流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1)政府和物流企业都要正确定位,树立全新的物流管理新理念。政府要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认识到物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物流观念的变革,从服务角度出发,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重视供应链管理思想,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以客户为中心展开物流,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的服务,甚至实现客户化定制物流服务,注重管理运营与品牌声誉等,成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借鉴国内外物流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并不断开拓创新,制定个性化的竞争策略,不断加快企业现代物流的发展。

(2)站在战略高度,探索物流服务新模式。物流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物流战略的重要性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把物流战略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提高物流运作的速度,尽量减小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尽量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快速积累企业资金,从而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职能,完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

(1)政府要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管理和调控,制定发展物流的政策和措施。政府要出台中国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调整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创造适合物流发展的政策和经济环境,根据物流资源状况,优化配置方式,实现物流功能一体化和物流配送市场化。用发展的观点和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维护供需双方特别是用户一方的正当权益,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搞好协调服务,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并与国际物流接轨,繁荣物流市场。

(2)建立富有实效的协调机制。政府要建立高效的物流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相关部委、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本着引导、规范现代物流发展的原则,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准入、退出、监管等方面相关政策和措施,制定财税、土地、融资、通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性政策。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确保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有机结合并能迅速落实,协调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物流发展规划,协调区域间、部门间、企业间关系,促进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套和协调发展,保障区域内、区域间全局的有效优化,推进行业组织的发展。

(3)构建科学完善的发展体系,形成物流战略联盟。现代物流必须冲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束缚,构建联合其他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机构的科学发展体系,形成物流战略联盟,建立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完善全市物流节点、运输通道的规划布局,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水平,实现集约化运作,发展国际物流和高端物流,构建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3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物流服务设施

(1)政府统一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和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宏观方面入手,做好总体的物流规划,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政府投入的资金要着重倾向于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实行多元化融资,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经营性设施的投资和建设。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建设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快速货运、专业运输、城市配送、多式联运和第三方物流五大物流服务系统,构建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流网络,达到我国物流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从而推动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重视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物流服务平台。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中枢的作用,信息化是现代化物流的灵魂。加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推广物流信息技术,使信息高度网络化,可以全面观察及控制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集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于一体,使物流活动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处于最佳状态。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加快订单处理速度,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条码、智能标签等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采取各种各样的网络促销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快节奏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4 创新管理运营方法,加快物流现代化步伐

(1)合理设计专业化物流,推广使用物流新技术。物流企业必须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力量,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成果,使企业物流的操作技术、设施设备、配送工具,以及流程控制、信息处理到配送等全过程都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和客户的要求,综合运用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等各种运作驱动的方法,通过多种物流的专业化运作、个性化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及产品销售的竞争力。

(2)拓展和规范市场,实现社会化配送。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以城市社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完善商业网点的物流配送。加大物流市场执法力度,打破物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规范物流市场,维护物流市场秩序。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积极推动与调控,积极创造条件,在产业政策导向、发展基金和税收减免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5 加强宣传引导,重视人才培养

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而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员工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领导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全社会物流观念仍很淡薄,对物流业的认识滞后。因此,必须加强宣传引导,使人们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接受现代物流的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管理咨询公司的通力合作,积极参加咨询公司组织举办的高水平物流培训班,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以及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造就大批符合商务时代需求的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