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精选(九篇)

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

第1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畜牧实验室 物品管理 规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02

畜牧实验室必然有着大量的易燃、易爆以及具有腐蚀性的实验药品和动物手术品,试剂盒等标准物质和易耗品,其种类繁多,数量大,并且储存条件多样,这些问题为畜牧实验室物品的科学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有效管理,安全管理,科学管理实验室物品,使得整个管理工作有条不紊?我想,科学的管理方法离不开下面几点做法:

1.选择高水平的管理人员。

畜牧实验室管理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在管理方面具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在设备的检查、系统的维护、物资的采购、科学的分类、计算机的使用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此外,物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畜牧实验室的物资管理工作。没有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物资管理就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2.制定管理规则和使用细则。

任何工作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多方因素的努力,那么,在畜牧实验室物品管理中既离不开管理员的认真负责的管理同样也缺少不了实验室使用者正确的使用方法,故此,针对管理员和实验员必须制定出严格的物品管理规则和使用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规则是为了更好的安排工作,使工作有序进行,做到“按规办事”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实验室物品管理工作。比如说,对管理员而言,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其管理能够按要求来做,避免工作的任意性和无序性,而对实验员而说,在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接受实验室物品使用规则教育,对物品的领取和废弃或是易耗品的使用都要进行详细的使用介绍,使其在进入实验之前就树立物品合理使用的意识。此外,物品管理制度应该具有明确性。畜牧实验室物品大多分为标准物质和易耗品,对不同类型物品的采购数量,采购方法,保存方法以及领取方法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制度的制定务必做到严而细,全而密,为物品的管理做好指导性的工作。

3.采用科学分类和存放方法。

畜牧实验室里面的实验物品种类繁多并且数量大,此外,学生实验课时多,学生实验次数多,如果对于种类繁多的物品不能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且进行恰当的摆放,那么对进实验室做实验的同学而言物品的领取的存放则显得繁琐和麻烦。故此,在畜牧实验室,实验管理员要对畜牧实验室物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如,首先将所有物品分为化学药品、兽用药品、生物药剂和特殊药品。其次,化学药品按有机和无机类存放,在不同类型药品存放的过程中注意药品特性,不要讲氧化性和还原性强的物质存放在一起,将有毒物品做出明显标记等。而兽用药品按注射剂、片剂、散剂、溶液剂等进行分类摆放。生物药剂则按试剂要求存放,按使用说明使用即可。对于特殊药品管理员要特别重视。在畜牧实验室特殊药品大多属于,对于的管理不仅需要进行单独的保存,专人管理,此外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对其采购,领取使用都要有严格的要求。

4.充分利用数据库进行管理。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数据库在物品管理方面的运用已经为实验室物品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物品数量的统计以及物品采购的计算。实验管理人员将实验室各类药品的规格、数量、有效期及具体柜号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能够极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在畜牧实验室物品管理中,物品采购的工作量极大,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采购的及时性上。实验室物品的流动性很大,每天进行实验的学生多,实验量大,实验物品消耗大,所以,管理员必须及时查漏补缺,而查漏补缺的工作量大,所以,更加需要科学的计算手段和方法,而数据库则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数据库的充分利用离不开物品使用的如实记录,故此要求畜牧实验室管理员对物品的领取和归还做详细记录,并且要定期进行物品的核查。最后利用数据库将短缺物品及时补给,切实保障实验物品的充足。

5.完善并保障实验室设备的运行。

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不同。比如说,在实验室物品储存中,有一部分物品需要冷藏,那么,实验室管理员就必须密切关注实验室供电系统和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的老化或是供电系统的不完善导致物品的浪费。在畜牧实验室同样需要注意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在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中,物品管理员必须做到为每一位实验者配备充足的个体防护用品,并且保证防护用品的质量,故此在采购中,要求采购员密切关注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并在投标中合理选择供应商。在实验中,存在着大量的废物和废气因此要求管理人员保障排污系统的正常使用。故此,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后,管理人员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基础设备以及物品的管理。

6.科学合理利用废毁物品。

第2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1)玻璃类仪器的管理

①玻璃仪器没有分类。调查发现有四所学校的化学实验室,放置仪器的同一个抽屉中同时会出现锥形瓶、玻璃棒、滴定管等玻璃仪器。没有按照玻璃仪器用途或者玻璃仪器的特征详细分类。②玻璃仪器没有合适放置。调查发现五所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仪器柜抽屉内会同时出现试管刷与试管、烧杯混放置的现象。有三所学校化学实验室中玻璃仪器的放置都存在没有更细分类的现象:有些与常用的其他仪器混合放置;有些以体积的大小、仪器的长短混合放置;有些玻璃仪器中如水槽中仍然放大烧杯,大烧杯中放有小烧杯。另外大多数化学实验室中没有适合玻璃仪器放置的专柜、专架或专用垫支材料,混合在同一抽屉中横放的很多。③玻璃仪器没有相应的洗涤、干燥处理设备。实验室中常用的大小试管,大小烧杯的洗涤离不开试管刷。但实验室中购置的试管刷大多数是不锈金属丝与动物毛发紧拧在一起形成的,洗涤时在试管中来回上下抽刷几下,金属丝就会松驰,刷头便掉毛,时间一长试管刷的有效洗涤作用就大大降低。其他的仪器如弯角玻璃导气管则无法洗涤。缺少必要的洗涤仪器,一般用量较多的玻璃仪器洗涤后,体积较小的烘干箱作用也是有限的,大多数只是靠自然晾干。另外有些实验室中缺少吹风机。

(2)其他类仪器的管理

①金属仪器的固定螺丝松动。调查发现五所学校的化学实验室,铁架台上固定竖杆的螺丝有松动和滑丝现象,固定的竖杆不再垂直。铁架台上使用的铁圈、铁夹,包括十字头等的螺丝有松动,有滑丝现象。放置的铁圈、铁夹包括十字头等不再平衡,从而导致铁圈上放置的石棉网不再平稳,铁圈上放置的坩埚、蒸发皿出现倾斜,铁夹上固定的试管、烧瓶出现松动等。另外止水夹和控制气流的开关夹也出现闭合的误差。实验的安全操作方面留有漏洞,埋下隐患。②取用药品的用具规格单一。抽样发现五所学校化学实验室购置的药匙几乎是同一型号,在取用粉末状和颗粒状药品时受到试管口径大小的限制不得不临时叠用不规范的纸条代替。普通镊子在夹取较大颗粒状药品时,由于尖嘴太尖而导致夹不紧的弊端呈现。③自制教具仪器的应用受限,精密仪器管理不细。调查发现有三所学校师生自制的方便、实用的教具和仪器只是在竞赛或被参观时展示、展评,其余时间几乎都被高高搁置或封存,并没有推广和投入实际应用中。有些学校的分析天平与一般仪器放置在同一房间,没有很好的防尘、防腐蚀等保护措施。pH酸度计使用后的清洗、保护简单、粗糙。仪器管理制度单一,存在借存登记信息不及时,责任落实不够明确,追究和赔偿力度不够严厉,财产登记信息不够全面等问题。

2试剂管理方面

(1)一般试剂管理

①盛装过药品的滴瓶长时间存放药品。经常使用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氨水、酚酞试剂、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在滴瓶内不能及时更换,长时间存放。有时候甚至有不同浓度的同一药品混合存放的现象。滴瓶上的标签模糊,发黄,犯旧。即使更换药品时滴瓶也不能够得到彻底的清洗。另外存放同一类型药品的滴瓶包括胶头滴管不能配套,大小不一。②无机物分类放置不细。无机物药品的分类一般可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调查发现五所学校存放单质类的药品柜却不能再细分,氧化物没有进一步分类。盐的种类很多,但分类不够细,找某种药品时特别费时。盐的分类可以按照交叉分类法放置。比如可以根据盐中的阳离子分为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以根据盐中的阴离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卤化物等等。③有机物没有分类放置。有机物药品主要是烃的衍生物。调查发现有的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仍然将乙醇、醋酸、丙酮等混合放置。烃的衍生物一般可按照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糖类、高分子化合物等进行分类。

(2)特殊试剂管理

①易挥发试剂存放的房间没有安装空调设备。调查发现四所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存放易挥发的试剂,如硝酸、盐酸、氨水以及低沸点的甲酸、氯仿等,没有考虑冬、夏气候的温差变化。比如有些学校化学实验室冬天的室内采暖温度已接近20℃,有些学校化学实验室夏天的室内温度已超过20℃。在这样两种情况下,化学实验室均没有开放空调(实验室基本都未装空调)。②对于易潮解固体药品贮存时没有相应干燥设备。对于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铝、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钠固体等,贮存时在柜内没有放置相应的干燥剂、干燥设备。

(3)危险药品管理

①三大强酸浓盐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管理不够严谨。调查发现,有些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将浓盐酸、浓硫酸和浓硝酸同时贮存在同一铁柜中。由于浓盐酸与浓硝酸的强烈挥发,不但使贮存的铁柜腐蚀程度严重,而且会导致开启后的试剂瓶塞不能完全密封,时间稍长这三种强酸还会有相互混合的现象。个别学校的实验室虽然也实行加双锁,双人管理,双人监督,但在记录取用的时间和用量方面均有不及时,且有补记现象。②金属钠、钾一次性取用量较大。金属钾、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贮存在煤油中。调查发现一些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员为图方便,没有将钾、钠分次、分演示班级切取,只是一次性将较大体积的金属钾、钠从实验室取出。而教师在班级教室作演示时多次切割,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切割金属钾时,钾与空气接触,表面会逐渐产生一层过氧化钾。过氧化钾是强氧化剂,金属钾是强还原剂,若不小心,二者接触就会因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猛烈爆炸。③易挥发、易燃烧、低沸点的有机物,没有贮存在低温处。调查发现只有条件较好的化学实验室购置了冷藏设备,大多数的化学实验室并没有冷藏设备。比如苯、甲苯、乙醇、乙醚是易挥发、易燃烧的有机物,应该将它们贮存在低温处,最后是可调节温度的冷藏设备中。

3其他管理方面

(1)化学实验安全方面

①化学实验安全制度不够健全。调查发现五所学校现有的安全制度设置不细,如注意防火方面,缺少对可能引起火灾的具体细节梳理。比如浓硫酸与氯酸钾混合时就会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稳定的二氧化氯,当它与酒精有机物共存时就会发生燃烧。制度不够全面,比如缺少《药品取用详细记载表》《药品归还详细记载表》《实验安全问题记载》《实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表》等等。缺少安全制度手册。有些制度没有上墙,宣传力度不够。②化学实验安全设备不够全面。调查发现大多数化学实验室虽置备了沙土、干粉灭火器等防火设备,而对于防中毒设备,防灼烧设备,几乎没有配备。一般性的割伤、烫伤治疗用品也缺少。连起码保护眼睛的眼罩几乎都没有。师生洗手设备缺少,师生一般性安全事故处理医药箱缺少。③化学实验安全检查周期过长。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一年都没有一次。有些学校也只在上级部门年检时应付一下。学校的化学实验工作人员几乎对于长时间贮存的药品,从不做药品变质分析和合理处理。没有药品过期时间期限统计资料。

(2)化学实验教师方面

①化学实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调查发现化学实验教师在准备实验器材、药品时容易情绪化。由于实验室长时间从事同一单调的、重复的工作,环境对身体的影响大,工作的认可程度不高,在工作的积极性上很难得到及时的调动。取用药品不及时,准备药品不细致,准备器材丢三落四,对待教师和学生态度不和蔼,处理药品不仔细,浪费药品现象严重。②化学实验教师的实验技能水平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师没有借阅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再学习。没有对涉及的实验提前“预演”。准备实验时只是“照书本抓药”,没有研究,没有参考“标准”。甚至在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时都存在很大的误差。长时间以药品纯度不够、条件有限为借口搪塞自己出现的失误。③化学实验教师的实验技能培训几乎为空白。调查发现近三年来针对化学实验教师有专业性较强的实验技能培训几乎为空白。连区域内化学实验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都很少。

(3)化学实验室开放方面

调查发现五所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和硬件条件大有改善,然而大多数开设的实验仍然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往往是“照方抓药”,而且仅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实验,实验室现有的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自己设计实验,选择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仍然只出现在文字中或者停留在口头上。

4改进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化学实验室科学、高效管理是体现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教师教学、教研服务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实验教师对实验的科学、高效、精细化管理,实质是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也是自身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研能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强化安全,健全制度

化学实验室中离不开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刻伴随着失火、爆炸、中毒、烧伤、烫伤以及很多意外安全事故,易碎玻璃仪器,水、电等高温、高热、高危环境,必须时刻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意识。树立化学实验室无小事、事事是大事、时时是大事的意识。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化学实验室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验安全守则》《化学实验室仪器、药品借还、赔偿、报损制度》《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化学实验室药品过期、药品变质检验制度》《化学实验室危化品、剧管理细则》《化学实验室督导评估意见》等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对化学实验室工作的全过程、全覆盖和精细化管理。

(3)整改问题,完善管理

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导)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化学实验领导小组。大规模检查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科学、合理地对仪器、药品按需分类,排列存放。仪器、设备定期维护,勤查,防尘、防潮、防锈。药品定期排查过期、失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形问题下大力气整改,完善管理。

(4)督导评估,增加投入

第3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目前,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频发护理纠纷,因此,成功避免医疗事故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些年,作为先进管理理念的细节护理管理理论逐渐出现在医疗卫生管理中,并广泛应用。手术室风险是指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或引发损伤事件的相关因素,轻度影响则会降低护理服务水平,重度影响则可能导致重大纠纷,激化医患关系[1]。近年来,患者法律意识及医学常识普遍提高,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对此,医院需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加强护理管理力度,预防和减少各种护理风险[2-3]。为此,本研究旨在手术室的安全性管理的过程中,分析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安全性的影响,为手术室护理管理奠定基础,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受试对象为136例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55例;手术类别:12例神经外科手术,24骨科手术,42例普通外科手术,23例胸外科手术,15例泌尿外科手g,20例妇产科手术。将所有受试对象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室的常规护理管理。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A:首先对手术室环境按照手术要求无菌级别进行分级,包括无菌区和污染区;对于不同手术中使用到的器械进行分类标识;对于存在感染的手术需要进行标识,提醒术者进行自我防护。B:对于手术室中的药物进行分类标识,包括静脉用药、口服用药、外敷用药;对于患者术中用药情况进行详细标识,包括用药剂量和时间。C:对于患者信息进行详细标识,包括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情况、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病情危重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的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对手术的患者进行两种方式护理管理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对实施细节护理具有高达95.6%(65/68)的护理满意度而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75.0%(51/68)。即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安全管理方式引起的护患纠纷情况

通过对手术室内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后,进一步对于手术室内因护理引起的护患纠纷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的安全管理,采用细节管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发生的护理差错现象显著改善,进而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手术治疗成为许多疾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期都有重大的意义。但同时,由于手术治疗相较于保守治疗的特殊性,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产生影响[4]。因而,在手术室,要对所有需要注意的信息进行细节标识及相应的细节护理措施,使得护理人员和术者能够准确快速的对患者及手术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判断,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5]。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对实施细节护理具有高达95.6%(65/68)的护理满意度,而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75.0%(51/68)。且相比于常规的安全管理,采用细节管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发生的护理差错现象显著改善,进而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差异显著(P

综上,在手术室内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快速准确的对患者及相关护理操作进行识别,格外注重细节问题,降低了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进而减少了护患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推进护患之间关系,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高雪梅,孟宪惠,王玉玲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3):249-250.

[2]王玉珍.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0(5):214-215.

[3]李映敏,彭俊华.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5):2302-2303.

第4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1.1实验室安防配套设施及制度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张

高等学校多是以某学科为龙头,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多个部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近些年来,高校基本每年都新增一些实验室,加上实验室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要求越来越高,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呈现数量多、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知识层次不齐的特点,高校实验室的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增多,而要保证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与之相匹配的安防配套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显不足和落后。

1.2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常识

一项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调查对象中不穿工作服的占32%,在实验室饮水或进食的占28%,实验结束后不洗手的占7%,私自带出试剂的占2%,试剂不加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占65%,取用试剂时出现泼洒的占13%,擅自改变实验条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的占12%,不知安全防护设施位置的占54%,不会使用灭火器的占72%,不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占28%;此外,因实验人员不良习惯而经历过玻璃器皿破损的占29%,经历过酸碱灼伤的占23%,经历过人体不适的占10%,经历过割伤的占4%,经历过仪器损坏的占3%,经历过触电的占1%。可见,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不可忽视,上述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往往正酝酿着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任何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坏习惯的放纵都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惨痛教训。

1.3实验室安全管理统一协调机制缺位

高等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各类科研机构、研究院(所、中心),加上各类教学实验室,总实验室占地面积较大。但由于受教学资源紧缺的限制,各种实验室在地理分布上却相对独立和分散,实验室安全管理经常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缺失,统一管理难以实现。此外,相对于教学实验室,高校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的经费支持渠道来源广、独立,因而其实验室安全责任和义务难以落实,经常出现“实验室负责人不愿管、学院管不了、学校无法管”的局面,这种混乱的局面直接导致对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监管处于空白,暗藏诸多安全隐患。如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储、使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三废”处理也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长效的协调机制规范高校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1.4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有缺口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数量急剧增加,但实验室安全经费的短缺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建设用地、用房紧张,实验室的建设不得不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建设环境无法达到基本的实验安全要求,但却仍在“高效”运转;另一方面经费的短缺还长期制约着实验室现有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换代上,事实上,“重购买、轻维护”是所有设备共享机制不完善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此外,经费短缺还使实验室安防设施的配备不到位,如一些高校实验室没有配备或没有按要求配备足够的安全消防器材、应急喷淋系统、通风系统、危险气体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等安全消防设施[11—12];因节省经费而随意处置“三废”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以上由于安全经费短缺造成的实验室安全隐患几乎无处不在,每一处都将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环境污染和保护。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主要做法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具体做法。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高校应专门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主管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设备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执行机构,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并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三级责任制”,即实验室设备处代表学校对全校所有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行使监督职责,各院系(重点实验室)对本单位内所有实验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各实验室对本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并按照这个职责顺序分别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其中,教学实验室由实验中心主任向各院系负责,科研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人向各院系和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对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目标实施绩效考核。

2.2建章立制,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管理办法》、《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统一部署和协调全校实验安全管理工作搭建厚实的平台。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室安全事故,迅速有序地开展处置救援工作,将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水平,高校还应制定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实验室设备处处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重点实验室的有关专家组成,办公室设在实验室设备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应急处理工作具体分工如下:应急处理事务协调责任部门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应急处理安全保卫责任部门为保卫处、事故单位;应急处理物资保障责任部门为后勤保障处、财务处;应急处理抢救责任部门为校医院;应急处理技术保障责任部门为实验室设备处。

2.3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13]。高校实验室设备处可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实际情况,组织实验室一线教员编写诸如《化学与材料实验室实用安全手册》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师生传达简单明了的实验室安防信息;同时,组织制作实验室安全宣传展板,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带给全校师生深刻警示;此外,组织制作《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安全管理卡》等,加大对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并可引入高校实验室安全操作考试系统,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进入实验室,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将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从源头扼杀。

2.4多部门协调统一、职责明晰地管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

明确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校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高校保卫处、实验室设备处以及各学院(重点实验室)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对危险化学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施管理工作流程,未经申报备案的不得自行采购,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报账必须经各单位第一责任人及实验室设备处签字认可,对违反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年终单位或个人评先“一票否决制”。

2.5统一规范处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

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危险废弃物(简称“三废”),由高校实验室设备处统一回收处理,处置费用由学校专门设立的“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基金”统一支付,并为各实验室配备储存废液的高密度聚乙烯容器,要求制作“实验废弃物标签”标明废弃物的详细信息,并实行分类存放、分类回收,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统一规范管理。

2.6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高校实验室要始终秉承“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的投入,并要求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设施建设中,一定的经费用于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支出,通过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以为高校营造出安全实验室建设的工作环境。此外,还有必要完善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如为实验室高压气瓶配备固定支架、气瓶柜、特种气体防爆柜等安全防护设施;为化学实验室配备护目镜、活性炭防护口罩、乳胶手套或抗高温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为剧毒危险品仓库配备红外报警装置和防火保险柜等安防设施等。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应注重统一、协调管理,规范管理细则,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构建一个科学引导、环境安全、机制长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实验室环境。今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亟待逐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切实推进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细则。(2)督促各院系专职人员全面掌控本单位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记录,按要求制定详细台账,做到帐物一致;同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数字化管理。(3)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对此可以教学实验室为切入点,加强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这将是今后高校实验室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重点。(4)着力推动实验室安全教材建设、安全教育师资建设、安全通识课程建设、安全考试系统建设等,并进一步拓展安全教育的多方渠道,将学校主体与政府主管单位紧密结合,让政府主管单位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此外,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环境、卫生、安防、保卫等相关安全事项的培训,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活动。(5)进一步明确高校实验室建设准入条件,积极呼吁加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专项经费投入,增加经费预算,并确保这些经费能够专款专用。

4结语

第5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一、对《规范》中明确规定的要求,实施时必须做到标准化

在中小学专用室建设过程中,中小学装备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各地的地方标准要求办事,力求使中小学专用室建设标准、规范。标准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定义告诉我们: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因此标准制定、批准、具有其科学性、合理性。标准是国家、地区对某项工作的统一的规定,是该项工作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因而具有它的权威性。中小学专用室建设过程中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才能确保中小学专用室使用功能,才能保证其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

中小学专用室在《规范》中统称为教学辅助用房,《规范》中未能涉及的专用室如:通用技术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应参照执行相应标准。

《规范》中关于教学辅助用房的位置、朝向等设计,首先应符合《规范》中学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设计中的要求,《规范》中的要求是: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除应与“运动场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规范》第2.3.2条);还要求应处在校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并能提供便利的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规范》第2.1.1条)。其次更应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专用室设计中一定要尽可能地满足某些学科专用室的特殊要求,如《规范》中对化学、生物实验室及生物标本室朝向问题提出了一些要求,化学实验室,“其窗不宜为西向或西南向布置”,避免阳光直射;出于教学需要,需在自然及生物实验室内放置一些植物,对生物实验室和小学自然实验室,“实验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这主要是为了有较充足的阳光培养生物供学生学习和观察,所以该室最好还要设置较宽的窗台(或室内窗台),“实验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室外阳台和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规范》第3.3.11条);对生物标本室,《规范》中规定“宜为北向布置”,其目的主要是尽量避免直射阳光;物理光学实验室“宜设遮光通风窗及暗室,内墙面宜采用深色。”为得到持续稳定的柔和光线,美术教室宜北向,或在顶部设天窗采光(《规范》第3.3.9条);“体育器材室宜靠近运动场”(《规范》第3.10.3条);“室内活动场不应采用刚性地面,固定设备的埋件不应高出地面”(《规范》第3.10.2条)等。在《规范》中强调“化学实验室宜设在一层,”(《规范》第3.3.7条)。蔡石坚老师在《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几个问题(一)》一文中总结出:化学实验室设在一层有四大优点:第一,上、下水管理、安装及检修方便,即使有腐蚀、漏水情况也不致影响其他层(如下一层)房间的使用。第二,节省管道,由于中小学实验楼一般没有设计专用的设备管道层,在上层安置较多的供、排水到位的实验室,上、下水道布满下层房间顶棚空间,一则影响美观;二则容易造成实验室净高不符合标准要求(3.4m)的问题。特别是化学实验室,若设有抽风到桌的排气装置,电路及上、下水道、风管互相交叉,更难安排。第三,有利于排除有害气体。第四,当实验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便于安全疏散。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凡需用水的专用室如生物、小学科学等都尽可能安排在一楼。

二、对《规范》中未涉及的细节,实施时力求做到合理化

中小学专用室建设首先一定要做到标准化,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南京市地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建设时我们确定的技术指标,可以高于但不能低于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同时在中小学专用室校舍建设实施细节上(有些是标准和规范中未涉及的内容),也要力求合理化。下面谈谈有关我区在中小学专用室实施细节上的一些做法和建议:

中小学专用室建设如属新建项目,在设计部门图纸出来后,装备管理部门与学校有关人员应会同各专用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小学专用室内的强、弱电,上下水等及对标准和规范中未涉及的细节进行深化设计和重新调配(上述所讲对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要求,设计部门基本已作考虑)。如:

1.专用室的数量与面积:新建设计中对图书馆和一些中小学专用室的面积标准要有所提高,原标准有些已不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2.水、电:上、下水管尽可能安装在室外,便于检修等;水、电设施实行三级安全措施,凡是有上水的专用室均装有2~4只地漏,上水管出地面300mm安装阀门,电线管出地面500mm,电线出管长1000mm。

3.位置:尽可能安排同一学科的专用室在同一楼层,相近学科如:物理与通用技术,生物与化学,劳技与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相邻。但选配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如果使用时会产生噪音,应与音乐室、琴房、舞蹈教室一样尽可能选择校园里僻静的地方(可参照《规范》第2.3.4条)。同时准备室与专用教室既要相连相通,又要独立对外开门;二间同一(或相关)学科的专用教室的准备室宜在二室中间。

4.地面、墙面:地面尽可能用彩色水磨石,不宜用地砖;同一楼层的地面处于同一高度且要求各房间不设门槛,参照《规范》第6.4.2条,通道地面不允许有突出物,便于实验教师取用及归还仪器药品时,使用实验室专用的仪器小推车。学校的校舍建筑造型和用材要安全、经济、美观,外立面玻璃幕墙尽可能不用;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计算机室、数字化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以及多媒体、校园网的普及,校园广播、视频监控等,设计部门很难考虑周全,因而有必要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把关。

中小学专用室建设如属旧房改造,第一应考虑其安全性:中小学专用室校舍建设改造工程,一定要先进行校舍抗震加固,改造中要确保校舍安全。再如图书馆的藏书室一定要考虑地面荷载,最好安排在一楼,否则会造成安全隐患。第二要考虑尽可能满足其功能性:如中小学专用室的仪器室、药品室、标本室、模型室、挂图室、准备室、维修室等,这些专用室的附属用房原则上都应分别设置,如受条件限制,有些用房可考虑合并设置。但由于药品的腐蚀作用,药品室应独立设置,并与相邻房间不相通,切忌安排实验教师在药品室或化学准备室进行办公,如长期受药品污染刺激,实验教师的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室内橱柜应符合防火、环保等要求,要有灭火、排风、照明、给水、排水(含地漏)等装置,排风及照明装置的开关应装设在室外,便于使用。

我区在前一时期中小学专用室建设工作中,较为突出的教训是:不少原企业学校投入了来之不易的宝贵资金,但建设的专用室没有按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普遍问题是专用教室面积偏小,从而造成了使用不便,有的甚至无法使用。通过普查我们还发现有些原企业学校由于管理机制上的原因,学校不参与校舍建设维修,造成学校校舍“建配”与“管用”严重脱节,中小学专用室建设中出现了:在专用室周围摆满了橱柜,疏散通道不畅,师生安全难于保障,也有些学校建筑设计对教学需要的各种管线及设备估计不足,事后难以增补;由于体育馆的建设不规范无法满足功能,使之长期闲置;有的功能室只留一个门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标准,带来使用功能的无法实现和安全隐患,造成了投资上的严重浪费。

三、结束语

“于细微处见精神”,中小学专用室建设管理水平就是规范处理实施细节的水平。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视小的环节,最后结果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中小学专用室建设和改造工程,必须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必须要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符合教育教学的特点。从而让我们的中小学专用室建设、管理工作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S].1986

第6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生物安全的种类

1实验室的感染源主要有3种:(1)事故性感染,一般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疏忽,使本来人们接触不到的微生物污染了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感染实验室人员。(2)动物性感染,通常是由于实验室人员接触了被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室动物而导致感染。(3)气溶胶感染,由于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是以气溶胶的形式飘散在空气中的,因此这种空气就会造成感染[2]。

2实验室常见的感染原因与意外事故。

2.1实验室感染的主要原因生物实验室物品管理不善,生物实验室经常存放大量生物品,如不按照规定盛装、放置,就极易发生盛装生物品的器皿破裂、丢失,造成生物品外泄或流失。(1)生物实验操作不当:在实验中,有的工作人员不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导致生物实验品污染或发生交叉感染。(2)生物器皿消毒不严:有的科研实验人员,对使用过的生物器皿消毒不严格,疏忽大意,造成生物泄露。(3)所用生物灭活失度:在发生的生物品泄露事件中,也有的是对所使用的生物品灭活不彻底,从而造成生物泄露[4]。

2.2实验室意外事故分类在实验室中常见的事故类型主要有:针尖刺伤、破碎玻璃刺伤、吸管误吸入嘴、液体泼洒、动物咬伤、离心管破损等。

3本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中主要存在的生物安全现象多种实验操作可使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液体形成气溶胶,并随气溶胶而扩散,如吸量管、离心机、标本混匀、震荡、液体倾倒等。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种,如针头、玻璃器皿的误伤等。一些不良习惯,如把食物、水等物品带入实验室并饮用。

实验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专业广、学生多、课时重是生化实验室的特点,但不应忽视对学生生物安全的教育。作为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结合今后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需求,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在实验室的改造过程中,充分结合实验室的功能与特点进行了专业改造,安装生物安全柜、通风橱、紫外线消毒柜、喷淋器、洗眼器等,把实验室的水池功能进行区分,分为污染池和洗手池,准备了应急药箱,张贴安全提示及应急疏散通道提示,并有安全门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5]。

2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解生物安全定义、涉及实验的正确操作流程、发生意外的处理流程,详细讲解实验室中安全提示的意义,安全疏散路径及安全门的位置。

3改进教学方法旧的实验操作在配制试剂的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强酸、强碱、有机试剂、重金属盐等对人体危害的化学制品,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器材的改善,改进了大部分的实验操作方法,如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手工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在试剂配置过程中用到铁氰化钾、苯酚等,均属于危险化学药品,通过改进实验方法,现采购试剂盒,用试剂盒中的试剂直接上机测定,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

4结合教学目标,采用安全的标本进行实验操作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熟练操作过程、理解测定的临床意义。结合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安全,大部分实验采用质控血清,安全且没有细菌病毒的危害,但为达到让学生养成自我防护的目的,会告诉学生这些血清均来自医院,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护好自己,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

5课前检查学生仪容仪表白大褂在实验过程中是保护学生不被污染的一道防线,所以在进入实验室前,教师会逐一检查学生的白大褂是否穿好,并结合临床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就是仪容仪表,要求进入实验室头发要梳理干净整洁,不能留长指甲,不能穿露脚趾的鞋子等。

6安全教育及试教操作前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使用器材的试教,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防患于未然。

7巡查和指导加强课程中的巡查和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意外发生。

8改善学生行为习惯使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得带入与实验无关的物品、食物,课后要洗手才能出实验室大门,从细节上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第7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实训室(含实验室,下同)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对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来说,都显得至关重要。近期,复旦大学校园投毒事件和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再一次给高校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与此同时,由于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培训、研发、技能鉴定等任务,高职院校实训室的总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功能在不断拓展,随之而来,存在安全隐患的风险也在增大。如何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更好地保障实训室的安全运作,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安全检查是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实训室安全检查工作有利于全面掌握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隐患,有利于改善安全环境设施,有利于弥补安全管理缺陷,有利于提高安全意识、传递安全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实训室安全管理检查制度,积极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堵塞安全漏洞,防范于未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1 实训室安全检查

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尽管如此,由于学校实训室数量多、分布广、使用率高、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致使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难免也会存在某些问题。为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意识,全面促进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2013年5月,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针对全校实训室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性安全检查工作。

此次检查工作为期10天,采取各教学单位自查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检查9个系(院)122间校内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面、准确、完整地掌握各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真实状况,针对实训室在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物防设施、仪器设备管理、基建水电安装、环境卫生状况、高危物品使用、教学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制定细致明确的检查指标观测体系(如表1所示),安全检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管理制度 围绕实训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学校先后出台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消防通道管理规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应该说在校级层面制度建设方面还是比较健全的。但同时也发现,在系(院)层面实施细则和实训室层面专项管理细则的建设上,仍有缺陷,有待完善。特别是在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实训室定期自查、定期应急演练等方面,急需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消防物防 部分实训室存在消防设施不齐全,门窗损坏未及时修缮现象,尤其是一些偏远区域的实训室,存在管理缺陷。部分实训室在装修或改造时,没有及时征求保卫部门的消防意见,造成消防安全通道设计不合理。部分区域存在消防通道不通畅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待报废设备仪器阻塞消防通道;二是个别消防通道安全门常年锁闭。

仪器设备 部分实训室存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不完整、大型设备操作规程张贴不齐全、材料工具摆放不齐整的现象。部分实训室废旧仪器设备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造成堆积现象,堵塞消防通道。部分实训室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如仪器设备故障未得到及时修缮、投影设备不使用时投影幕布不收起、实训室电脑下课不关机等现象。

基建水电 个别实训室(电工电子类)绝缘地板胶破裂损坏未修复。个别实训室电箱配置不合格,学生擅自开关时容易造成触电事故。部分实训室存在乱接电线、乱接插线板、违规使用与教学科研无关的家用电器等现象。

环境卫生 部分实训室教学时有害气体、粉尘污染较严重,排气换气装置不足。部分实训室墙体漏水渗水现象严重,室内容易积水、发霉。

危险物品 个别有危险物品的实训室未制定专门管理细则,存在危险物品随意放置、无专门储藏柜或储藏柜不上锁现象,个别压力容器放置没有加固。有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的存放、领用、交接、使用、回收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学活动 学生实训操作前的安全教育工作(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危险药品使用回收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实训室(工科类)存在学生实训操作时没有使用劳保用品现象。

3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

1)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存在侥幸心理,工作麻痹大意。由于安全事故并非时时发生,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也并非一定就会导致事故发生,使得部分管理人员从思想认识上就不够重视,轻信“哪会那么容易发生事故啊”,认为这些细小的问题与隐患不过是“区区小事”而已,何须“小题大做”。殊不知,抱有这种心理是非常危险的,历史教训表明,安全意识淡薄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

2)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不足。通过检查发现师生的安全知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很多常识性的安全知识,譬如“消防通道必须常年保持通畅”“疏散通道标识必须齐全显眼”等,在师生中的普及度明显不够,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反映出学校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应急演练工作等都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客观原因

1)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在周期性检查制度、零时差报告制度等方面的缺失,导致许多安全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与解决。

2)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实训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通常包括教学单位、教务处、保卫处、后勤处、设备处等,如果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很多环节就容易出现“谁都能管却谁也不管”的现象。

3)管理体制不够科学。由于实施“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忽视实训室在类别性质、装备配置、使用功能、场地位置等方面存在的差别,采用同样的管理标准,执行单一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某些具有高危物品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力度明显不足,没有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4)经费投入不足。在消防设施与器械的配置与更新、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方面,都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

4 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工作形式和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知识讲座、图文展览、标语警示等。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持续进行并做到实处,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安全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锻炼和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性工作。首先,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消防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多项内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其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又分为校、系(院)、实训室三级管理层面,校级层面负责制定全面普适性管理制度,系(院)级层面负责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实训室级层面负责制定专门专项管理细则。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达到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建立专职机构统筹协调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宜实行主管副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并建立专职管理机构,加强统筹管理与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以及各实训室,既要各尽所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沟通、齐心合作,杜绝相互推诿,避免管理真空。

完善安全监督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实训室安全管理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完善长效性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各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完善长效性安全监督机制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制度、不定期抽查制度、零时差报告制度、安全责任奖惩制度等,学校专职管理机构应与实训室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实行安全分级管理办法 实行安全分级管理办法有利于加大对高危重点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力度。实训室按安全防范级别分三级进行管理,具有危险化学品、剧、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高危物品的实训室为安全一级管理实训室,要加强管理重点防范,严格执行“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制度,每月份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具有贵重、大型、特种仪器设备的实训室为安全二级管理实训室,必须配备相应上岗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其他一般性实训室为安全三级管理实训室,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

加大安全管理经费投入 安全设施、消防器械、救援器材、劳保用品的配备与维护,是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条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投入,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开支,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

5 结语

总而言之,实训室安全管理既是一项多部门综合性的治理工作,也是一项不间断长期性的日常工作。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都应该高度重视,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以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管理仪器设备实验员

一、加强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实验员职责明确,建立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实验室规则、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安全防护及危险品管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实验室规则应张贴在教室前方,其余应分别张贴于实验员办公室和准备室。实验室管理是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使用,对实验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服务、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的效果。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复杂性,管理方法因时因地而异,但在管理和措施上却有共性。实验室的常规管理应做好如下基本工作。

1.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的大部分仪器,特别是专用仪器,在每个学年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是存放在保管室内。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仪器设备,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要求实验员按照物资管理的一般原则,做好建帐、摆放、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

教学仪器是一种知识的载体,学生通过使用仪器设备,即亲自做实验或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巩固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使用中管好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任务。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指对实验教学及课外做实验和开展科技活动的管理。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管而不死,用而不乱。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用身被尤其是一些精密、过重的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规范。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作详细的使用记录,作为以后检查和维修的凭证。

2.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学校实验室又是再现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场所,在仪器室中或在师生做实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学仪器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受教育者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有: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实验员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高度警惕,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3.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实验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学校要对每个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实验员与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又有区别,教学仪器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保管过程中,实验员要从事保养、维修及不断的取用、存放等既默默无闻,却又是繁重、细致、体脑并用的劳动。在人们不理解时,往往会对实验员工作作出不切实际的评价,挫伤积极性,因此,实验室必须把管理工作进行的情况及结果如实记录在册,建立实验室管理档案,为学校考核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向量化管理发展创造条件。实验室管理档案包括仪器设备进帐、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实验通知单、规章制度、各项管理工作记录、实验教学年报表和工作总结等资料。

二、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

维护保养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在这些具体工作中,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才行。要按照不同仪器的不同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既可减轻仪器损耗的程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

1.实验仪器设备要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2.提高对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是发挥实验仪器设备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率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功效就大,经济效益也大。否则反之,并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工作。实际上实验仪器设备放置不用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未充分发挥其效能,就将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等于浪费。

3.实行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合理的使用、调配、管理仪器设备,能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效能,在这方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措施。如:分散与集中管理相结合,有效利用有些实验仪器设备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使用,对教学和科研的开展也不利。新晨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员素质,是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和理论探讨,提高教研理论水平。要对各学科实验员进行业务培训,实行实验员上岗制度,定期对实验员的饿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定,逐步提高实验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具体方法有:

1.外出学习。对于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培养前途的实验员,可采取上学深造、外出进修、短期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培养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的饿高级实验员,作为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维修、保养的骨干,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以高带低。建立“高、中、初”三个层次的技术管理结构,发挥高级实验员在教学实践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一技之长,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扶助实验技能比较低的实验员,加强对在日常第一线工作的初级或中级实验员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各级实验员的积极性,圆满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

3.专职培训。对于一些大型、精密、贵重的实验仪器设备或某项新实验技术,要有针对性的配备经专职培训的实验员和维护人员,保证这些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管理。

总之,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广,既有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又有行政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必须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规律与原则指导下,提高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水平的状况,既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实验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在实验管理上下大功夫,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贺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2007,(09).

第9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 实验室改革 精细化 训练管理模式

院校实验室改革是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任职院校加快任职培训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环节。自新世纪以来,随着空军装备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空军对院校实验室建设投入持续的增加,到目前为止,院校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已初步实现转型。然而,面对新型的实验室条件,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日益显得捉襟见肘,在运行和管理工作中不断地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军队院校改革过程中实验室粗放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加快实验室模式管理模式改革,就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诸如强化执行、优化流程、精益组织、度量绩效和善用方法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实验室组织的精细化管理

实验室组织是为了保证完成当前军事任务,实现学院的战略发展总目标和实验室建设的总目标。要实现实验室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几项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主要是指实验室组织应促使每一位参与人员都了解实验室建设整体和本身的任务,在目的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目标,由目标落实到位;二是分工协作原则,主要是指实验室组织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三是管理幅度原则,主要是指上级领导能直接地、有效地领导(指挥、监督、管理)所属人员数量的限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院首长及所属院机关和各系部领导,院机关和系部领导及所属各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及所属教员,根据管理幅度原则管理组织能形成有效的层次结构,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四是权责对等原则,主要是指权责要一致,有分工必然有分权,越是复杂的实验室,分工就越细,越专业化,则分权的必要就越大,这就需要每一位参与人员包括:院首长、机关参谋干事、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及每一位教员都要深刻认识到权利和责任的对等性。

从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看,一个满足现代化战场需要的健全的实验室管理组织机构应包括:决策机构、指挥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参谋机构,如图1。

决策机构,是实验室组织的神经中枢,是实验室建设的决策者,这里指的是院首长;指挥机构,是实验室组织活动的指令中心,指的是学院机关和各系部领导;执行机构,主要是把各项指令和决定付诸实施,也就是指各基层教研室;监督机构,主要是保证各教研室实验室建设的建设情况,如:教保科等;参谋机构,可以视为决策机构的智囊,也就是学院机关参谋、干事等,他们是试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的有力保证。各基层教研室要及时把当前实验室建设信息反馈给决策层,决策层也同样通过监督机构及时了解各教研室的建设情况,参谋机构要负责把这些信息汇总报于院首长决策,进而再次给各教研室发送指令。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处于一个循环的结构中,保证各个机构可以随时地掌握实验室当前的建设最新方向、情况、需求等,才能使实验室计划正确无误地推行下去。

二、实验室队伍的精细化管理

实验室管理的对象和职能尽管多种多样,但核心是对教员的管理。因为教员是实验室系统的主体,是构成实验室系统的基本因素。实验室队伍管理的目的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师资力量,并且竟可能将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为实验室建设服务。

要实现精细化的实验室队伍管理,首先要根据实验室教员的才能(性质、大小)安排教员的工作,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细微处着手,细化教员的工作,明确其责任,授予其权利,要做到人尽其才、量才任用、责权相应,同时要把教员的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地理解教员、尊重教员,发挥教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其次要统一目标方向,让每一位教员都能明确实验室的目标,了解实验室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到每人的工作努力都与实验室的目标一致,主动地为实验室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在实验室张贴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也就是总建设目标,让每一位教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是做好实验室的工作简报,定期向所有的实验室人员通报,包括年工作简报、月工作简报、周工作简报,让每一位教员都了解实验室的发展。三是激励机制的细化,激励的实质,是通过思想教育和满足必要的需要,指导教员行为活动的方法并增长动力的过程。激励机制的细化,首先要注重教员的需要,需要是人心理活动和演变的心理根源,需要会使人内心产生激奋心理,设法导致行为。细的来说,行为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实现目标,满足需要,从而产生新的需要;另一种结果是遇到挫折,没有实现目标。后者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积极进取,直到实现目标才罢休,也有可能经过努力仍然实现不了目标,则转移目标,或者采取消极的防范态度。这就形成一个连续不断循环的闭环的激励过程,如图2所示。

对于激励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部分,激励机制中都应该有所体现。另外,实验室能否给予每一位教员施展才能的空间,“知人善用,论功行赏”是激励机制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激励机制可包括帮助每一位教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各种集训或参加进修的机会等。最后,实现实验室队伍的精细化管理还要注意沟通,即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相关联的事物紧密衔接,相互沟通。比如选拔、任用、培养、考核、奖惩等要相互衔接、相互沟通。正如电路具有电源,形成回路才能做功一样,它关系到管理的效益和有效性。

三、实验室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教学体系的精细化

实验室教学体系管理要遵循适应性、系统性、协调性、“少而精”与“因材施教”及“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适应性主要是指实验室体系要与各其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适应;系统性主要是指要对整个实验室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及体现出各阶段的培养计划又使各阶段计划之间前后衔接;协调性主要是指实验室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少而精”主要是指要控制实验项目的数量,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材施教”与“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各类教育所共有的教育原则。结合各项原则,实验室教学体系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时,就要注重实验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并行。

如此既保证实验教学的相对独立,又保持实验室教学的系统性,使整个教学体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单因素到多因素,同时及时在教学体系的统一阶段,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进行“因材施教”。

2.实验室教学效果评价的精细化

实验室教学的评价标准要满足明确、简洁、与训练标准对应、易操作的要求,才能被落实,否则就是空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对每一位学员实训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员工作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对学员的评价以教员对学员实训现场的评价为主,每位学员都要有实质性的评价;对教员的评价要制定明确、规范的、针对性的考核规则,严格按考核规则进行教学过程的跟踪检查及教学效果评价。评价结果要及时反映给学员和教员中,建立长期的跟踪档案,保证教学与评价过程形成一个良性的实质性的循环。

四、结语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模式改革是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加快任职院校任职培训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是院校管理工作的一种创新,它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院相关人员的全员参与,不仅教员参与,而且包括系机关领导、教研室领导和相关科室部门等的集体参与,更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效果、积极改进,保证实验室建设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循环前进的框架中,只有这样院校实验室管理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提院校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院校实验室改革,逐步完善院校的教育改革,才能加快院校任职培训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步伐,最终达到创建一流任职教育院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5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