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牌战略的制定范文

品牌战略的制定精选(九篇)

品牌战略的制定

第1篇:品牌战略的制定范文

近期,笔者就自己对品牌战略的一些看法和对品牌战略咨询经验的一些总结,得到了众多中小企业的关注,每天都能收到/接到欲做品牌战略规划的中小企业内部人员的邮件或电话,笔者在认真回复来自中小企业方面的每一个问题外,针对容易导致品牌战略失败的一些关键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供那些正准备规划品牌战略或是已经开始规划品牌战略的中小企业参考!

笔者结合自己对一些品牌导入企业的研究和自己品牌战略咨询的经验,提出致使品牌战略失败的六个关键点,即品牌战略导入方式、品牌战略咨询公司选择、品牌战略理念、品牌战略管理组织、品牌战略的恒定信念、品牌战略如何软着陆。

就此,笔者将对这六个关键点进行逐一分解。

引子

“环境决定战略,战略决定组织”,这是关于企业战略方面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强调了组织是因为战略的存在而存在,同时又明确了组织对实施战略的重要作用。那么,品牌战略作为企业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来支撑品牌战略的实施。

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众多企业在规划品牌战略时,却往往忽略了对品牌组织的调整。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正是因为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时,因为没有相应的的组织结构支撑品牌战略的实施,而导致品牌战略执行过程大打折扣。譬如,完成整体的品牌战略规划后,没有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调整,在执行中就会出现品牌战略实施无人监督,品牌战略管理制度无人协调执行,最终成为一堆废纸,甚至在营销传播上严重偏离品牌核心价值也无人过问,整个运行与品牌战略规划前没什么两样。

有些企业在完成品牌战略规划时,也会对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可是在规划其组织结构时不是照搬比较成熟的品牌经理制,就是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跨职能小组制。没有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组织结构调整。

因此,导致73%的企业品牌战略失败均与品牌管理组织调整有重要关系。

当前流行的两种品牌管理组织分析

1、 品牌经理制

“品牌经理”制度是由宝洁公司最早提出并实施的。始创于1837年的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产品包括食品、洗涤用品、肥皂、药品、护发及护肤用品、化妆用品等。其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畅销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独特的品牌管理系统是他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品牌管理系统的基本原则是:让品牌经理像管理不同公司一样管理不同的品牌。

这样的管理模式要求了品牌经理再也不能像市场经理那样关注战术性的工作,而是要求品牌经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战略的层面上,来实现短期销量的目标和长期品牌资产积累的目标。

对于这样的要求和品牌经理制度本身并不适合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虽然有人也提出了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品牌经理,甚至对这一制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良,但是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让这个在跨国公司非常实用的方式不适应本土企业的现状。

不能生搬硬套品牌经理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品牌经理制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这点就限制了很对企业不能实施这一操作方式,尤其是中小企业。

第二,品牌经理制企业的资源要求比较高。一般而言,品牌经理制适用于多品牌战略模式的企业,这样就需要企业有充足的资源来支撑这一品牌管理模式。当然也并不是说企业拥有足够资源或是实施的是多品牌战略模式,就一定适用这一品牌管理组织。

第三,品牌经理制需要企业科学管理体系的支撑。缺少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支撑实施品牌经理制,容易形成内部冲突,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形成内部各个部门完美的协调与配合。

第四,品牌经理制增加企业对品牌的控制难度。品牌经理的思路与方法不同,容易导致多个品牌以不同的风格出现,难以形成完整、统一、鲜明的企业形象。

基于上述四点,我们在品牌战略管理中应谨慎使用品牌经理制这一品牌管理组织。

2、 跨职能小组管理制度

这种组织方式在一些公司或高校教师对中小企业提供品牌方面咨询时经常用到,主要受到否定品牌经理制的专家和学者们推崇。

跨职能小组的品牌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公司内部由公司一高层领导挂帅,与市场相关的部门人员组成的一个临时的跨职能式的组织。这个品牌跨职能小组成员都有其他的工作内容,对于品牌管理工作主要是临时性、机动性工作。当然在管理制度的要求上,规定了品牌管理的内容、品牌规划、检查的时间、工作方法等。

可是这一品牌管理组织虽然存在一定的优点,甚至在很大程度是也适合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人才现状,但是其中的一些弱点也致使为数不少企业的品牌战略执行失败。

跨职能品牌管理组织存在以下两个致命弱点:

第一,企业的事务性工作致使跨职能小组成员对品牌管理工作关注度降低。由于跨职能小组成员均有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工作,所以一旦出现自身工作比较忙或出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品牌管理方面的工作就会被放在一边,或是在品牌管理方面的工作不能按规定进行。

第二,跨职能小组成员会因为自己原有工作方面的失误或是利益等方面原因,为品牌管理工作制造障碍。

品牌管理组织设计原则

以上讲述了当前比较常见的品牌管理组织容易致使品牌战略失败的原因,但是并不是说这两种品牌管理组织就完全不可用。至于品牌管理组织如何设计我们将另文阐述,在这里提出品牌战略管理组织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上下一致性原则

所谓上下一致性原则主要是指品牌战略思想、规划内容与品牌执行要兼收并蓄。上,要对品牌进行整体规划、规范和监督;下,要使各个产品保持与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的一致性,即在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的约束下,保持产品品牌的独特个性,并使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保持一种平衡。

二、企业资源的匹配性原则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如果品牌管理组织与企业的资源无法匹配,那么这个品牌管理组织肯定无法得到充分的执行,同样品牌战略实施就会受阻,甚至失败。这里边讲的企业资源匹配性主要是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

第2篇:品牌战略的制定范文

1、“品牌”的本质是什么?

目前,在营销乃至品牌学界(严格的说,目前还很少真正称得上是品牌学学者的人,他们大都是些营销“学者”)对品牌认识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至于品牌和营销的实际管理者和执行者——曾经的学生们来说,对品牌的认识就更是浑沌不清了。乃至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品牌始终停留在CI的这一初级形态上。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成功品牌的影响下,纵然也出现了一些非常“品牌化”的成功案例,但我认为,这只是经验主义的部分成功之作而已,而且是碰巧与品牌真理相撞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使是目前非常成功的跨国企业,其品牌推出的成功率其实也是很低的。这也难怪,因为自品牌一词诞生以来,对品牌的定义在营销或品牌界内部从来就没有过统一意见。而据我的长期理解和观察则认为,品牌、产品或商品的定义在每个消费者的意识当中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它就是我需要的(对象),有时它是有形的(物),有时它是有形(物)和无形(象征)相结合的。”

“品牌”一词无论是通过中文、英文、日文、韩文或其它任何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它都是人类规定性的形式符号,与所指永远不存在自然的和具有真理性质的对应关系,因此都无法改变品牌的本质。所以,试图从“品牌”的文字内涵中找到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

事实上,品牌与最原始的“产品”概念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内涵宽度、获得手段,以及提供者的身份而已。

品牌与其它任何满足最基本生理需要的物质一样,都是消费者想要得到的对象。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客观事实。因为,从自然界恩赐给人类和其它任何动植物的最早的“产品”,到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自给自足的“产品”,再到通过社会交换——即劳动的交换、物的交换、钱的交换得来的“产品”(物、服务、文化象征)来看,“产品”对于人而言,其本质——“它就是我需要的(对象),有时它是有形的(物),有时它是有形(物)和无形(象征)相结合的。”一直都没有任何改变。不过,产品的内涵(自然属性、文化属性)、获得的手段,以及它的供给方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为了区分这些变化,人类发明了“产品”、“商品”、“品牌”等相互之间具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规定性的词语。这些词语就其概念宽度而言,具有这样的关系:产品≥商品≥品牌。

2、“品牌”的内涵是什么?

“它就是我需要的(对象),有时它是有形的(物),有时它是有形(物)和无形(象征)相结合的。”我认为,这句话表达了品牌作为“自然产物及其延伸”的本质内涵,它的诞生和存在的历史甚至于要早于人类不知多长时间。因为,品牌的原始形态,或者说品牌的起源,就是自然界恩赐给人类的“产品”,即在自然界人类认为符合 “它就是我需要的(对象)”的一切可以获得的“物料”。而品牌的所谓高级形态也不过是这些物料或利用这些物料“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又或者再结合自然物或与其相关的人和事等的相关象征——文化的结果而已。

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发明了“品牌”一词,其出发点不外乎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为了区分各个产品不同的出品者。

作为商品化的物质产品,各商家之间所出品的产品以及相关服务由于在技术、管理、利益、道德以及理念等的差异的作用下,必然会导致质量、性能、外观等内涵或形式上的差异。出于对自身产品质量以及经营理念的自信,为了能够让消费者轻易辨认出自己出品的产品,各商家就想方设法的在产品的外在形式上制造差异,因此,商标、商号名称,商标图形,包装装潢等品牌的初级“表象化”形式就这样产生和流行起来了。

第二、为了与传统意义上仅仅具有物质功能的产品区分开来。

传统意义上,产品普遍给顾客提供的仅仅是产品的部分物理属性所带来的利益。由于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继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而对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发展成为了具有交换价值的“它就是我想要的(对象)”的事实。另外,由于各商家之间对畅销产品在质量、技术、外观、观念等方面的相互模仿,导致了各品牌产品之间普遍的“同质化”现象。所谓的“同质化”也许是质量上的,也许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过于近似。不过,无论是何种同质化,它的害处均在于令消费者难于判断各商家产品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以及利益/价格比的差异,于是可能最终只能将价格作为最终购买决策因素,这极易造成恶性价格战。在产品难于创造明显而且直观的有效差异和市场竞争不可能长期处于“平起平坐”, 以及商业不可能脱离“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继物质性和服务性之后的第三种商品属性——文化,就担负起了制造竞争优势的第三种力量。为了区别于仅仅具有物理属性的产品和强调产品所承载的精神价值, “品牌”取代了“产品”和“商品”成为了当前具有最丰富内涵覆盖面的产品的最新形式的识别性文字符号,但就其本质而言,品牌仍然没有脱离产品的本质——它就是我想要的(对象)。

(近十年来,我国许多行业均频频发生恶性价格战,这虽然与我们的企业缺乏技术优势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我国企业对于挖掘消费者新的需要,尤其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方面还缺乏经验。不过,这个责任首先应该归咎于学术界理论的欠缺。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我国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这是全世界企业和品牌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在“产品”、“商品”、“品牌”的关系上,这部分论述的结论似乎是:“品牌≥商品≥产品”的,这与上面关于品牌的本质的论述中得出的结论“产品≥商品≥品牌”似乎是相矛盾的,刚好相反的。事实上,这并不矛盾,而且我认为两个结论均是正确的。因为,它们相反的结论只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自然界以及人的取舍而言的。

3、“品牌”一词的定义

在以上对“品牌”一词的本质的分析中,我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品牌与最原始的产品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内涵宽度、获得手段,以及出品者的身份。并且在对品牌内涵的阐述中得出了“品牌”一词与传统“产品”概念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为了区分各个产品的出品者;第二、为了与传统意义上仅仅具有物质功能的产品区分开来。结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结论,我们就可以非常轻松的为“品牌”一词作出以下的定义了:

“品牌是可以明确区分不同的出品人的,用于市场交换的,包含物质功能或同时兼具物质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产品’。”

(二)品牌战略的本质及其内涵

1、品牌战略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品牌战略的本质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品牌战略是指基于品牌的战略,而不是营销战略或者企业战略等等之类的战略。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也就明确了要理解品牌战略的本质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分析“战略”的本质是什么了。

无论是在军事战争还是其它形式的竞争中,我认为战略都可以认为是整体性竞争的主导方式和最高原则。一切战术的设计均必须符合战略原则的要求。在战略的竞争方式上,通常认为有防御、攻击、侧击、游击,这四种方式。每种战略方式在军事理论中均有其战术设计的相关原则。

按照战略理论,在制定战略前首先要了解自身所处的战略地位。在军事战争中,战略方式的确定依据主要在于军事力量。在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经典《孙子兵法》中,提出了“十(倍)则围之, 五(倍)则攻之, (一)倍则分之, 敌则能战之, 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的战略地位识别或战略方式选择依据。在其它国家的一些军事著作中,也提出了一些类似的量化依据。

对于商业性竞争而言,判断一个品牌在同类产品品牌中所处的市场地位的量化依据,与军事战争中战略地位的确认依据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军事战争与商业竞争在实现目标的手段(途径)——实施对象和实施方式上,是截然相反的。

在军事战争中,实现目标的主要方式是利用“物理性”的“武力”去“打击”“敌人”,而在商业竞争中,商业目的主要是通过依靠“物理性”或“文化性”的“利益”去 “拉拢”“顾客”(主人) ,从而实现或改变顾客的认知状态,继而改变顾客的意志——购买意向来实现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其《战争论》中也曾经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而我个人也认为,自由商业竞争与军事战争是任何竞争领域中最极端的两种方式或路线。包括在政治、文化、企业、品牌、人才,乃至追求爱情等等所有被认为具有竞争性质的领域。

品牌竞争的结果——市场份额与利润,作为消费者认知状态的最终体现,在经过市场自由、充分的竞争之后(通常是到达成熟期后),其市场地位的排名与相应的市场份额之间通常会体现出这样的特征的:1:1/2:1/3:1/4。根据我在十几年前对日本十几个行业,每个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几家大企业所占市场销售额的观察结果也显示,其倾向性也基本上是符合这一规律的。另外,根据有些调查也显示:普通民众能够记忆起来的一般性(即非有意识记忆的)事物的同类名称的知名度从高到低其公众认知度之比基本上符合以上的规律。因此,我认为,凡是非主观意识性的认知行为,最终导致的认知结果均会呈现出这一规律。根据这个观点,我也认为一个品牌在市场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完全可以根据它在同类产品品牌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判断:防御:攻击:侧击:游击=1:1/2:1/3:1/4。这个判断方法转换成反比之后也同样适用于战略方式的选择,但选择的依据则不是市场份额,而是内部实力——资金、成本、渠道、人才、技术、规模、设备,等等方面。

在认清了一个品牌所处的战略地位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它与竞争对手竞争的战略方式了。一般来说,在一个较长(能够改变目标顾客的认知,使其对特定品牌的认知达到足以改变购买决策的水平)的周期内如果自身的综合实力无法超过与竞争对手综合实力成反比率的情况下是不宜选择竞争对手所处的战略地位的战略方式的,因为在竞争对手不出现失误的情况下,那样做是注定要失败的。譬如一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是第一品牌的三分之一,如果它要想达到取代第一品牌的目标的话,那么首先它在改变市场格局之前,在内部实力和外部投入上就必须能够始终保持超过第一品牌的三倍。

2、品牌战略的内涵是什么?

确定了战略方式之后,就可以根据相应的军事战略原则进行战略的设计了。那么,品牌战略设计究竟要涉及那些内容呢?这是非常关键也是最常出现战略战术不分,导致战略混乱和大量资源浪费的环节。

在军事竞争中,战略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战场(利益)在何处;②与敌方的那一部分军事力量较量。即究竟与敌方的前方、后方、左翼、右翼,还是其它那一部分的部队较量;③靠什么取胜。也就是说,当你确定好了战争的场所和对象之后,如何组合你的部队、火力和武器等。那么,对于品牌战略的设计而言,它又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据我的理解,品牌战略中的内容与军事战略中的内容在本质上仍然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形式而已。

①战场(利益)在何处——目标顾客是谁

在军事战略中,广义的战场通常就是指军事战争中要夺取或保卫的土地和那里的人们,它就是战争的目的。而在品牌战略中,“战场”就是指企业想要获得或留住的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要及其购买力。

②与敌方的那一部分军事力量较量——你的竞争对手是那些企业和品牌

在军事战略中,与敌方的那一部分军事力量较量也就是与谁较量的问题。在品牌战略中,与谁较量也就是那些企业和品牌在占据着你的目标市场。当然,如果你想要占领的是一片处女地,或如W.钱.金所说的蓝海市场的话,也许暂时就不用考虑竞争对手的问题了。

③靠什么取胜——怎样组合品牌内涵(内容)

在军事战略中,靠什么取胜就是如何组织你的部队、武器和弹药等。而在品牌战略中,靠什么取胜就是通过怎样组合品牌内涵——物质内涵与文化内涵的方式,确保能够实现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争取到更大量的目标顾客(领土和那里的人们)的方法。

至此,对于品牌战略的内涵的构成也就比较清楚了。品牌战略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有三:⑴确定目标顾客特征;⑵明确主要的竞争对手;⑶确定品牌内涵的组合方式。

(也许有些朋友想补充我的这一结论,认为我遗漏了最重要的一个内容——目标。而事实上,品牌的战略目标应该属于企业战略制定的的范畴。就如同军事战略要达到的目标是属于国际政治目标制定的范畴一样,品牌战略的制定只是为了尽可能的实现这一企业目标所进行的“战前”部署(即在环境和条件不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这一基本假设的前提下,为了发挥最大可能的“战斗”效果而做出的努力。)。所以,企业目标最终是否能够实现,除了不可预知的因素之外,它完全取决于企业目标的制定、品牌战略的制定,以及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这三大环节的“生态链”的衔接是否紧密。

目前,在企业以及学术界,对于营销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的认识虽然还算不上深刻,但起码也算进入到了“学”的阶段,并且在“术”的方面也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但在品牌战略管理领域,此前一直没有出现对其本质与内涵的认识上符合事实和自然理性的统一意见,这足以说明品牌战略管理还没有进入“学”的实质性阶段,因此发明再多的所谓“术”也是无学之术。无学之术与不学无术又有多大不同呢?同样可能不足以称为术也。)

又由于明确主要的竞争对手的目的在品牌战略的规划中只是为了更有效的发现“市场空隙”,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顾客价值以及使目标顾客更具同质性的原因,实际上品牌战略规划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是“卖给谁”和“卖什么”的问题。至于怎么卖,那是营销的过程及其手段、方法等问题。对于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的区别我们可以作个直观的比喻:制定品牌战略的目的就像是为了找出正确的起点(品牌价值组合)和终点(目标顾客),而制订营销策略则是为了找到连接这两端的最佳路线。

第3篇:品牌战略的制定范文

[关键词] 网络关系管理 战略定位 品牌战略定位

一、协调管理网络关系,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工商企业,以中华老字号的面目出现。但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国内行业竞争的加剧,老字号品牌效应逐渐降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战略能够为工商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如果工商企业的品牌战略未能跟得上社会网络关系的内涵发展需要,并且其体制、经营模式、思维模式未发生改变,经营品种单一,产品服务落后等状况严重腐蚀了已有的品牌效应,并未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网络关系中适应其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就制约了自己的发展,并逐渐失去了发展空间。为了遏制这种局面,工商企业应紧跟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内涵变化,适应网络关系的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理念,不断塑造名牌形象,积极扩大社会网络关系,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努力发展网络关系经营,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经营战略。为此.工商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工商企业体制改革,在社会网络关系中输入品牌理念。首先,工商企业为了确保其品牌的精神,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重视品牌效益原则,改革人事制度。工资、奖金的分配,应向社会网络关系中的一线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员倾斜。提高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引导一线员工积极树立品牌形象。

2.紧抓质量管理。商品质量及服务质量的水平高低,在社会网络关系中传播极快,一个好的品牌形象,是靠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而差的品牌效应在网络关系中一经传播,会引起多年积累的品牌形象土崩瓦解。例如三鹿奶粉品牌的例子,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工商企业中不胜枚举。所以,工商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一整套完整、严密并且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建立自己一套商品召回制度.严格贯彻质量标准及岗位操作规范,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委员会,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3.对工商企业里的全体员工、网络关系中的客户以及关系人进行品牌意识教育及品牌理念教育、品牌管理技能教育,强化品牌意识,使工商企业的品牌意识在网络关系中扎根、发芽、长大、漫延,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

4.保证品牌美誉度,构建品牌管理机制。在网络关系中,应推出现代企业识别系统CIS),在品牌标识、服装、质量、服务等方面做到统一。“在网络关系中,还应建立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做到品牌形象与标准相统一”。

5.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对有损品牌形象的人和事应严肃处理,及时修补工商企业品牌形象的损失。

6.加快工商企业网络关系的信息化建设,丰富品牌在网络关系中的内涵。为了提升工商企业品牌形象,适应电子商务的时代潮流.应积极拓展网络空问,开展网上连锁商务宣传,使工商企业的品牌得以在网络关系中有效发挥,体现现代经营战略思想。

二、科学规划企业品牌战略组合,优化品牌架构

科学规划品牌战略组合和优化品牌架构是品牌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内容的规划不仅可以有效防御和有力地进攻竞争对手,还可以通过品牌架构的优化组合大大的降低品牌建设成本。这里面的主要课题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确定品牌模式。即是采用综合品牌模式、多品牌模式、担保品牌模式,还是主副品牌模式。

其二,如何确定新品牌、副品牌的数量。

其三,确定企业中各个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即谁是竞争品牌,谁是战略品牌,谁是进攻品牌,谁是侧翼品牌?譬如,金龙鱼是战略品牌,而元宝则是侧翼品牌,一旦有竞争对手降价冲击市场,元宝油就会毫不犹豫地跟进以保护整个品牌群的市场份额。

对这些模式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品牌建设、维护成本的高低。当企业用不同品牌冲击市场的时候,如果没有规划好之间的战略组合关系,就会相互冲击造成营销成本的浪费。

品牌模式的规划可以科学地处理好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减少营销成本的浪费。比如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比较强,如果不作为产品品牌的担保那肯定是浪费营销费用;而在推广一个新品牌的时候,如果有效的借助企业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则可以大大降低营销推广成本。

三、落实有效措施,推进企业品牌战略的执行

1.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企业是品牌战略的实施主体,要把品牌建设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不断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使培育自主品牌、争创知名品牌和爱护已有品牌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牢固树立强烈的品牌观,始终把品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把创建知名品牌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追求卓越,扎扎实实地抓好品牌战略的实施。

2.加强品牌资产管理。企业在改制或重组时,对品牌无形资产要进行评估,重视品牌整合,防止品牌无形资产的流失。健全品牌安全危机预警、防范和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同时,在国内外及时注册商标、域名、专利、版权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3.完善质量信用体系。进一步引导企业建立质量诚信教育、质量检验、售后服务、产品质量明示等质量诚信制度,努力打造企业诚信品牌,树立企业诚信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庆华:面向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战略定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12):68―69

[2]徐 跃: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7):186―187

第4篇:品牌战略的制定范文

在中国,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往往也从拥有一个品牌到拥有众多品牌。但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而言,拥有一两个强大的下属品牌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去实现所有下属品牌的整体提升?才是它持续性发展的驱动力。换句话来说,如何从“打造一个强势品牌”转移到 “打造强势的品牌组合”?这就是集团品牌战略管理者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去实现集团品牌战略管理呢?笔者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阐述,欢迎大家讨论。

一、为什么要进行集团品牌战略管理?

目前,我国的集团层次的品牌战略管理还是相当的空白,没有引起企业家们的重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品牌垄断的趋势也凸现出来;如果你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需对自己的品牌实现整体的提升,用平常话来说,就是练好自己的内功,否则很容易失败;而实现品牌整体提升的做法,就是进行集团品牌战略的管理,同时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进行集团品牌战略管理,可以有效整合集团资源,并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集团的品牌组合中各个品牌未来的前景、竞争地位、整体品牌组合中的贡献率都是不同的,所以资源的配置也是不同的; 为了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常常需要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品牌的不同层次和领域上采取不同的行动。同时,要深层次地考虑如何产生共同效应?如何去资源共享?如何产生协同关系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并使之价值最大化。比如,格兰仕集团就是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它是从OEM生产别人品牌中不断吸收别人的长处,做大做强了自己的规模,并从横向和纵向整合企业的内外资源,不断降低成本,取得了企业的规模和价格的比较竞争优势,通过发动“价格战”,把自己打造成微波炉行业的强势品牌!不过格兰仕集团属下的品牌太少,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它也意识到这点,前段时间,格兰仕集团宣布进军空调行业,如果它像微波炉那样成功,并在以后的集团品牌战略管理中,再次有效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同时实现它的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的话,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超大型企业。

2、进行集团品牌战略管理,可以提高集团品牌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市场竞争。

由于集团品牌战略管理的对象是品牌组合,所以其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品牌组合的整体业绩和整体的竞争力。比如,青岛集团公司成功实现了单一品牌战略和品牌延伸战略;它从生产电冰箱起家,并建立了强势品牌,然后采用品牌延伸扩张战略,延伸到白色家电和通信行业包括生产空调机、电视机、手机、电脑等产品,它们很好把海尔的品牌核心价值“真诚服务”和延伸产品的相关性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进行了集团品牌战略管理,它们各自也取得很大的市场规模,从而提高了集团品牌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成功地打入了国际市场,最终成功实现了企业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3、进行集团品牌战略管理,可以实现集团整体绩效的倍数放大。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都是靠多个产品或企业的品牌绩效累积起来的,它们对集团品牌战略管理的视野 ,不会局限于某个品牌的绩效,更强调的是整体品牌组合的绩效,自然它的绩效是倍数来计算的。比如,著名品牌专家宝洁公司,就是运用了多品牌战略的成功代表;它有一百多个产品品牌,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每个品牌都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如果把它的绩效累积起来,那么就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4、进行集团品牌战略管理,可以优化集团品牌结构和弥补战略缺口,决策更具科学化。

集团品牌战略管理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统筹和规划各品牌的,并充分考虑了各品牌的实际情况,它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比如,松下公司进行集团品牌战略管理中,在品牌化决策时就很好地做到这点;它属下有松下和乐声两个电视机品牌,由于市场变化的原因,它调整了品牌战略,决定走高端品牌路线,如果同时沿用松下和乐声两个品牌,市场上就会造成相互竞争的现象发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并且浪费企业资源,因此,在品牌化决策时它决定沿用了松下品牌,而不再用乐声品牌,这种科学性的决策,它真的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勇气。

二、实行集团品牌战略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的集团品牌战略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在此,笔者只是如下提出了在集团品牌战略管理中几个突出的问题:

1、集团品牌的规划模糊不清。

目前,由于集团的品牌组合中的各个品牌都有它的不同愿景,它的独特的经营模式也是不同的,所以造成集团的品牌组合无法形成共同的方向 ,使品牌的规划模糊不清,甚至空洞化的现象很普遍。因而,品牌的整体核心价值也无从谈起,更不能发挥出整体品牌的效应,这也是中国企业很难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原因之一。

2、对品牌的细分及定位不准确。

在中国,品牌经营正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在品牌的细分市场划分、产品定位、产品诉求、品牌整合传播等方面不准确,很容易造成集团的品牌组合中的各个品牌之间互相竞争,特别是市场渠道上互相残杀的现象十分突出。比如,TCL集团就有这样的例子,它为了扩大市场规模,而忽略了品牌战略的定位,它收购了乐华电视机厂,同时拥有了“TCL”和“乐华”两个品牌,由于它们都是中高档产品的定位,因而造成了它们品牌战略定位的重叠,在市场和渠道上,它们就会难免互相残杀,这样是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这种草率的决策,真的不敢令人恭维。

3、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上不合理。

由于品牌组合中的各个品牌都有独立的管理队伍和预算,重复占有资源的现象也很普遍。再加上品牌战略协调不到位,缺少横向联系,很容易造成各个品牌之间互相争夺资源,如果集团难以从战略的角度进行调控和利用资源的话,那么有潜质的品牌得不到扶持,未来的盈利能力也得不到保证,将会影响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4、对集团品牌组合的管理与设计不完善。

因为集团的品牌组合中的各个品牌都有组织构架,所以把它们的组织控管起来难度加大。如果集团品牌组合的组织构架设计不完善,就会提高了品牌管理的费用,将会影响到集团的整体利润,同时也造成了品牌资源的浪费。

5、欠缺专业的品牌管理人才。

由于许多集团的高层不重视品牌的管理,不利于品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中国品牌管理人才的稀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品牌经理的职务分工不明确,很难在企业中发挥“专家”的作用;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的品牌部门形同虚设,再加上品牌经理人太过年轻、经验不丰富等原因,造成许多方案无法执行;如果品牌经理人的知识面不够广、视野不够宽的话,那么他进行集团品牌管理时,就无法适应“专家+顾问”的职务要求。

三、如何去进行集团品牌战略的管理?

1、对集团品牌组合进行整体的战略规划与协调管理。

集团品牌组合的战略规划,首先要提炼出它的核心价值,作为集团品牌组合的灵魂,贯穿各个品牌的所有经营活动中去。其次,加强集团品牌组合的管理,由于各个品牌战略管理是不相同的,所以集团品牌战略管理的难度大,更要有协调性;第三,集团品牌战略管理的范围比较大,它管理的对象是品牌组合,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品牌组合的整体业绩和竞争力。因而,集团品牌战略管理是整体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去进行集团品牌战略管理呢?首先要确定品牌组合的共同远景,对品牌组合的未来奠定基调;其次根据既定共同远景对现有的品牌组合进行结构优化,使得其潜力能够充分发挥;第三,要考虑如何建立新的品牌组合,充分地利用市场机会,并弥补战略缺口;第四,不仅要考虑品牌组合的成长,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在品牌组合内部加强协同关系以实现绩效倍数增长,它们的主要内容如下:

(1)规划品牌组合的共同远景。

规划品牌组合的共同远景,就是为品牌战略管理指出了基本的方向和评判标准。它是可以实现的,绝不是空洞化的,它的尴尬之处在于如果定得太具体,容易造成“短视”的现象,对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定得空洞了,又模棱两可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因而,规划品牌组合的共同远景时,需要参照更多的科学数据,用战略的眼光和经验,做出趋势发展的正确判断。

(2)优选品牌组合的结构。

相对于一个集团企业而言,它们往往拥有多个产品或企业品牌,由于品牌组合中的各品牌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各不相同,所以各品牌的政策也是各不相同的;品牌组合的结构优化就是根据各品牌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政策,并且在品牌结构优化时,必需明确回答如何建立、维持、扩大、收缩品牌等问题,同时要深层次地考虑淘汰哪些品牌,但这方面往往需要决策者下很大的决心和勇气,怕的是很难做到。

(3)确定品牌组合的成长路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发现优化后的每个品牌的目标与品牌组合的总体战略目标,多多少少总是难以吻合,或者在有些品牌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仍然存在着战略缺口,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说明了现有的品牌组合不能满足集团品牌战略管理的要求,为了要弥补这一缺口,我们就必须要重新规划品牌组合,确定品牌组合新的成长路线;只有这样,集团品牌战略管理才能驶入“健康的快车道”,并在原有的战略基础上,才会使企业走的更高、更远!

(4)建立品牌组合的协调机制。

如何建立品牌组合的协调机制?就是要解决集团各下属的品牌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发展管理的问题,它也是集团品牌战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如果集团公司缺乏对下属品牌间相互关系进行认真管理的能力,那么它就很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壮大,最终将会淘汰出局或者消亡。在中国,许多大企业发展大起大落的例子还是很多,让读者自己慢慢地体会,在此不再阐述。

2、对集团品牌组合进行具体的战略实施。

如果对集团品牌组合进行整体的战略规划后,那么,如何对它进行具体的战略实施呢?笔者认为品牌战略实施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1)构建品牌管理型组织。

构建品牌管理型组织,就是要解决传统组织结构不适于品牌战略管理的问题。它不仅意味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强有力的品牌管理部门,而且要求其它的部门都能够建立品牌导向,使公司品牌化。而品牌战略实施实际上是一系列配置资源的过程,它的资源配置是在组织的构架内进行的,因此,品牌管理型组织的特性将极大地影响到战略实施的成败。

(2)改进品牌驱动的业务流程。

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改进将会使品牌战略管理更能顺畅的运行,尽管很难感觉得到,但事实证明,成功的品牌自然包括了整个业务流程。作为顾客,他们购买的绝不是一个产品的品牌那么简单,他们购买的是从研究发展、原料选择、产品,再到顾客服务的整个体验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品牌驱动的业务流程。

(3)制定集团品牌组合及各品牌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

制定集团品牌组合及各品牌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明确各品牌部门的工作责任,有利于品牌的监控和管理,具体范围如下:

a、制定品牌组合的管理范围:

规划品牌组合的共同远景、制定品牌组合的范围、确定品牌组合的成长方向、明确品牌组合的协同关系、构建品牌管理的组织架构、改进品牌驱动的业务流程、建立品牌导向的业绩管理等等,具体的细节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来制定。

b、制定各品牌的管理范围:

各品牌的核心价值的管理、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管理、战略性的整合传播与管理、品牌资产的评估与管理、明确各品牌之间的关系、各品牌的战略性分析以及如何进行品牌的推广、品牌价值的提升等等,具体的执行细节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来进行。

(4)明确品牌管理部门的职责。

目前,我国的品牌管理部门的设置主要有如下的三种形式,因而它的职责也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a、品牌“老板”制:它的最高管理者就是老板,他也是品牌的主要倡导者。

b、跨部门品牌管理小组制 :它是由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派出代表成立一个品牌管理小组,对品牌进行日常管理。

c、品牌经理制 :它是由一名品牌经理负责从研发、产品到顾客服务所有环节的协调与管理。

(5)建立以品牌为导向的业绩管理。

第5篇:品牌战略的制定范文

关键词: 品牌 经营 战略

一、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一)品牌的含义

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便于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

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P・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费尔德维克是著名的广告商BMP公司的执行董事。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该公司开创性地使用较完善的研究技术来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应注意的是,费尔德维克所说的“品牌”已不再等同于“标记”,而是成为一个含义更广、更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个“徽章”或标记创造的“无形资产”,换句话说,商标不是品牌的全部,而仅仅是品牌的一种标志或记号。

这一区分很重要,把品牌不再作为一个名称、标识或图形来考虑,而是作为一组“无形资产”来考虑,是一种更完善更有力度的思维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品牌,是20世纪90年代营销发展史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它是用来解释成功品牌与不成功品牌之间区别的一把钥匙。

(二)企业品牌战略及意义

品牌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品牌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要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的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商品经济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卖方市场特征突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简单,没有必要强调产品与服务的外在特征,因而,生产经营主导着企业管理,产品的品牌化程度较低。买方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消费革命,企业和产品的趋同要求开发产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费者动心的异质特色,品牌的文化标识功能得以彰显,品牌战略初露峥嵘。由于市场发展的反复和不平衡性,早期的品牌仅仅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工具,甚至仅仅处于营销策略层次。即使企业进入战略经营后,企业管理仍紧紧围绕营销的四大要素―――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品牌战略与企业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投资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并列齐观,成为企业诸多战略选择的一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信息化进程,市场的主动权从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沦为市场第二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依赖和取决于自身信息化程度高低,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三)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运作

我国大城市消费者已有很强的品牌消费意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品牌意识也渐渐增强。年轻人以追求知名品牌的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一种时尚,但他们从小在消费外国品牌如雀巢、麦当劳中长大以至于发展成以追求外国品牌为时髦,这不能不让有识之士为国内民族品牌担忧。

在中国市场,外资品牌通过合资、独资或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创造了一个个成功的本土化品牌。相比之下,我国除了开放较早、竞争比较完全的行业如家电、化妆品、食品饮料等行业品牌发展较好以外,受国家政策保护及限制的行业,品牌营销仍是一片空白,真正的强势品牌几乎没有。曾经牛气冲天的秦池、爱多、巨人等国内民族品牌,也都是昙花一现。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细分化市场形成,针对不同消费顾客群,进行目标市场营销以及品牌营销是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企业能否开展好品牌营销,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业务长期战略密切相关,因为,品牌战略取决于业务战略。国内品牌大多不长久,与国内企业缺乏长期业务战略有密切关系。

二、企业品牌战略在我国企业运作中的现状

其一,对实施品牌战略有模糊概念。不少商业企业一听说应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立即把目光投向生产商发展的名牌商品。以为只要与这些生产商多取得联系,多经营名牌商品,搞一些专卖、特约经销之类,就是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不排除通过工商联手来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但商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直接含义是商业自己发展品牌商品,是利用商业自身贴近市场、主导市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品牌商品。这是一个庞大而繁重的系统工程,是要狠下功夫的,不是简单的搞拿来主义就能成功的。

其二,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认为商业实施品牌战略是重要的,但现在企业里要做的事情很多。再说,实施品牌战略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件事要慢慢来。当前最要紧的是把销售抓上去,其它的事都要放一放。其实,把销售抓上去诚然重要,但怎样抓上去呢?不是已采取了各种扩销、促销措施都收效不大吗?与其屡战屡败,倒不如狠下心来研究品牌战略,从这里找寻突破口,从而找准方向。商业企业应有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

其三,不知从何着手。或囿于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缺乏,或囿于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的物质条件不充裕,一些商业企业在当前实施品牌战略时茫然无措。其中一个迷茫的举动是想看别人怎么做,特别是自己的同行搞什么品牌,然后去跟着学样。其实,这是最要不得的。因为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崭新的知识,所谓是知识经济,并没有太多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再说,创新本身就是追求一个新字,要各显神通才是,怎好跟在别人后面学样。

三、企业运作中品牌战略对策的灵活运用

(一)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商业企业的经营者,首先是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者,要通过学习现代商业知识,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更是商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大途径。有志于商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

(二)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

商业企业通常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则成百上千,多则成千上万。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发展这么多的品牌商品。而是经过市场调查,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发一二个品牌(通常一个品牌也就足了)。目前,全世界的大品牌也不过五百强,大企业集团也不过五百强。关键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中,使消费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开发的同质化商品,要体现出异质性。唯其异质性才是品牌开发的成功之处,关键所在。这一异质性是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开发的。所有著名品牌正是开发到了这一在同类别产品中的异质性才获得成功的,这一异质性就是跟着市场走。

(三)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开发资金不足,可能是当前商业企业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但不能以此为理由等待,更不能因此而放弃开发。发展现代商业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运作资本经营,以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资本运作的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创立品牌是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品牌则是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美国商品品牌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历经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的三步曲。我们不妨借鉴这个经验,实行品牌的资本经营。到底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特许经营出去,这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有资本经营的理念,懂得买一个好的有市场的商品品牌,就等于买到了一个好的市场。时下,这种品牌资本运作经营,在国际上已司空见惯,在国内也已屡见不鲜。

(四)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品牌战略的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首先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事实上,当新开发的品牌进入导入期的时候,即可推进到连锁经营,而不管这种连锁是企业自身的连锁,还是加盟的连锁,都可以推进。二是依托大集团推进新开发的品牌。如果企业自身是单体企业,那么新品一开发出来,在得到市场认同的情况下,立即去投奔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利用其资本雄厚、市场占有份额大,管理和营销方面人才济济,把新开发的品牌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在消费的多层面上推出去。三是“踢乌龙球”,把开发的新品,踢进制造商门里去。因为制造商毕竟是专业从事新品制造、生产的,有其制造生产的特定优势。商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可以通过定牌生产、监制生产等形式在新品牌的生产制造上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借鸡下蛋”“借船出海”。

第6篇:品牌战略的制定范文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及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关于“品牌”的含义一致认为“品牌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或销售群体的商品或服务,并且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1][2]。品牌被应用的最普遍、最广泛的就是企业,可以说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必备要素,企业品牌是企业各种有形、无形资源的表现和概括,是企业竞争力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企业发展模式已由原本的相互竞争逐渐转变为区域合作共赢,鉴于此,企业品牌战略要适应时展,基于区域品牌的影响构建企业品牌战略体系。

美国品牌学大师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在其《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提到:“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也可以像产品和服务一样成为品牌。”[1]区域品牌就是指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和整体形象。从狭义概念来说,区域品牌特指某个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并为该地产业与企业所共同拥有的知名品牌[3] [4]。正如一个城市的文化会多多少少影响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样,区域品牌也会影响其范围内的企业品牌。

一、区域品牌对企业品牌的功用

1.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区域品牌不仅拥有大量信息和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还具备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些都给企业决策者免费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多种资源,为企业品牌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企业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可借助区域品牌的影响与威望,更轻松地进入相关领域和消费者视野。此外,区域品牌是外界品牌竞争的一大威胁,这也为企业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4]。

2.提供增长价值的平台

区域品牌可以看做是企业发展的“黄金招牌”。区域品牌以其自身优势能够为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汇聚各种优势,增加商业附加值,使得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增长。当然,一个发展较好的区域品牌自身的品牌价值也会逐渐提升,连带着相关的企业品牌也会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与社会影响力[5]。

表1 企业品牌战略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内涵[2][7]

3.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区域品牌作为一个品牌集合磁场,对企业品牌的维护起到一个“天然保护罩”的作用。而“保护罩”内的各企业也面临着相互竞争,优胜者的资源成了优势资源,不仅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更为自身提供了高品质的经营资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后续保障[6]。

二、区域品牌影响下的企业品牌战略体系的构建

1.企业品牌战略体系构成要素的界定

企业品牌战略体系从时间视角分为总体战略和阶段战略,阶段战略又分为品牌创建战略、品牌实施战略和品牌管理战略。构成这一般企业品牌战略体系的主要要素可概括为以下11项,如表1所示。

2.企业品牌战略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企业品牌战略体系中按战略目的分为“促进自身发展”、“符合经营目标”和“扩大社会影响”三大部分,纳入构成一般企业品牌战略体系的11项品牌战略,加入“区域品牌”这一因素影响考虑,构建基于区域品牌影响的企业品牌战略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区域品牌影响的企业品牌战略体系

基于区域品牌影响的企业品牌战略体系图清晰的展示了以“促进自身发展”为目标的九项企业品牌战略,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创新、品牌保护等;以“符合经营目标”为目标的9项企业品牌战略,包括品牌理念、品牌营销、品牌延伸等;以及以“扩大社会影响”为目标的6项企业品牌战略,包括品牌承诺、品牌文化、品牌宣传等。其中,有相对独立的战略也有目标重合的战略,8项具体战略需要考虑到区域品牌的影响作用。

三、区域品牌影响下的企业品牌战略的分析与实施

1.区域品牌影响下的企业品牌战略因素分析

企业品牌战略体系中的8项品牌战略因素需要考虑区域品牌的影响作用,包括品牌定位、品牌维护、品牌创新、品牌文化、品牌宣传、品牌营销、品牌延伸、品牌理念。

品牌定位同目标市场息息相关,倘若该目标市场被包含在区域品牌的目标市场中,企业品牌即可在一定范围上跟随区域品牌进行定位。品牌维护要依据内外环境对品牌的影响进行品牌形象、地位、价值的维系,企业品牌可以在区域品牌影响范围内进行相关维护活动。品牌创新在狭义范畴上分析,自主创新是最好的方式,不过如果依托相关资源,区域品牌的资源是最可靠、最具竞争优势的。品牌文化是无形的价值灵魂,当企业品牌文化在某些方面越接近区域品牌文化时,往往越会被消费者认可。品牌宣传的目的即是让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了解企业或企业品牌,让消费者了解一个企业品牌是一个已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的“子品牌”或相关品牌会容易得多。同品牌宣传相似,企业品牌营销时亮出相关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品牌延伸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倘若借鉴区域品牌的成功经验,成功率会大大提升。品牌理念同品牌文化一样,企业品牌理念越靠近区域品牌的成功理念越容易被社会普遍认可。

2.区域品牌影响下的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构建基于区域品牌影响的企业品牌战略体系,针对创新性加入“区域品牌”这一影响因素,每项品牌战略因素均应考虑利用区域品牌的影响来实施自身的品牌战略。在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结合战略目的并考虑区域品牌的影响,在区域品牌影响的八项品牌战略中,均利用区域品牌来完善战略措施。

第7篇:品牌战略的制定范文

市场地位战略就是要做到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意味着企业、品牌必须选择不同于竞争者的经营活动,以创建市场地位的优势。

五粮液依靠“买断战略”,以大量的区域化“产品品牌”,依托五粮液强大的品牌、品质资源,迅速脱离“秦池”“孔府家”的“广告标王”崩溃之后的混乱“战场”,以市场基础的扩大,渠道、终端的占有和消费文化认知的建立,产生了“与众不同”的市场战略效应,一举奠定中国白酒第一品牌的战略优势。

剑南春的市场地位战略比较“暧昧”。一手举起“文化旗帜”,试图以“大唐历史”和“盛世文化”形成战略优势;另一方面羞答答地以“金银剑南”为排头兵的“买断跟随”模仿五粮液的套路,战略先机已失,继而打品牌战,“芝麻”“西瓜”都没有抓住,也消失了“品质”“价格”战略优势的实施机会。

泸州老窖的市场地位战略从企业品牌扩展到了“原产地”品牌,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混为一体,“买断战略”演变成产品搭车包装的闹剧。泸州老窖的传统市场优势,因地位战略的模糊大大削弱,泸州老窖的品牌地位,实质上已经沦落为名酒中的“陪衬”。

水井坊脱胎于“全兴大曲”。这是一个成功的“商端价值战略”的市场地位战略。依靠“高品质”定位,水井坊从“中国白酒第一坊”成功地从包装、品质、广告、品牌内涵演绎,确立了“高档酒市”的形象、价格、品牌感受的标准。对市场地位战略性的“包装”和“演绎”,是该品牌地位巩固、价值力量传播最成功的“典型营销案例”。进一步深入到“高尚生活元素”的价值定位强化,更有效地巩固了水井坊的品牌价值地位。

市场地位战略的选择依据(企业、品牌战略的基础点、方向点选择的理论依据)

白酒品牌的“混乱竞争”就源自于“市场地位战略缺失”。这一特征在白酒产业的大、小品牌,在整体和局部市场,都有明显的体现。因此,可以从品牌、企业、营销地位的成长状况、市场竞争状态以及品牌内涵、价值分析中,选择适应品牌成长的“地位战略”。

一、选择产业位置的地位战略

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竞争中,依靠品牌所拥有的市场份额,产业地位的优势,以强势的产品、价格、渠道、广告促销以及产业发展标准、趋势的领导性资源,不断强化品牌“差异化”的战略优势,产业的领头羊、市场区间的强势品牌均可以运用该策略。如五粮液、剑南春、沱牌曲酒,甚至“二锅头”。①

二、选择市场位置的地位战略

从企业、品牌所处的市场位置,组织、运营一整套围绕“市场地位”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从“市场区间”上建立竞争力优势,拥有市场最有利的攻击地形、防御堡垒和份额控制“坚垒”,以“市场优势”来保证品牌的竞争力。如皖酒王、今世缘、洋河大曲②、口子窖③、国窖1573④等品牌。

三、选择终点品类的地位战略

对“酒类别”进行品类细分⑤,利用品类的竞争空间创造,来形成“无竞争状态”市场的强势品牌,并成功领导该品类。如劲酒、致中和⑥、金士力⑦等品牌。

四、选择满足细分人群最广泛需求的地位战略

从品牌、市场选择最广泛的消费人群的各种显性、隐性需求,进行全面满足,形成广泛的品牌认知和市场依赖。如小糊涂仙、分金亭、小角色楼、江口醇等品牌。

五、选择依品牌、产品接触途径的细分市场优势地位战略

针对不同细分的客户、消费者、渠道以及各种终端,或者局部区域性、地域性的需求市场,从渠道终端以及品牌价值的体现方面,确立细分市场的强势地位优势。如礼品酒市场、纪念、庆典酒市场以及其他细分接触途径的市场区隔。

①二锅头:该品牌在“小包装”品类市场,在低档酒和“民俗、京城文化”的价值内涵领域,具有强大的品牌地位优势,在顾客认知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②洋河大曲:选择该品牌所处的“名酒带”的地域地位优势,于二级市场的传统市场优势,以及在台湾市场的历史传承,故土同位的独特市场价值地位优势。

③口子窖:依靠营销技术在终端所建立的餐饮渠道、终端的地位优势。

④国窖1573:市场位置优势可以来自于“品鉴级”的参照价值、参照标准。该品牌的“历史价值”“第一窖”的优势先机,已为水井坊所占据,过分注重反而浪费资源。

⑤品类细分:差异化的重要工具,企业不能过分强调产品和功能上的细微差异。因为,对消费者来说,细微而复杂的差别会导致混乱。例如“维生素水”类别。“脉动”“游活”“光明”“劲跑X”,除了“脉动”,其他品牌过于复杂的细分,导致品牌定位不鲜明。可见,差异化不能过“细”。

⑥致中和:进入保健酒、煮酒交叉类别,可以创造机会,创造新品类,如“养生酒”。

⑦金士力:依据“天士力”的中医药技术优势,“健康酒”差别过大,过于空泛,无法形成品牌,产生直接消费认和、冲动的“定位”力量,因此,可以从“健康酒”品类进行精确化定位。

“强龙”战略

一、产业强龙

具有产业地位第一、第二的优势;成熟标准的制订权力;或产业创新的技术标准;或产业竞争的有利地位、强大资源;或产业链环节的控制性资源优势,都可以成为“强龙”的核心竞争力。

二、市场份额强龙

(1)整体市场份额的优势,如沱牌、二锅头、五粮液、茅台等;

(2)渠道、终端、季节性消费市场份额的优势,如金六福、浏阳河等;

(3)大区域市场的份额优势,如泸州老窖的广东市场,小角楼的四川市场,开口笑、枝江大曲的湖南市场、湖北市场。

三、品牌价值强龙

(1)品牌内涵完整、强大的品牌,如金六福、五粮液、今世缘、茅台等;

(2)品牌价值差异化的品牌,如西凤酒、杏花村汾酒、郎酒等;

(3)品牌价值独特,具有细分市场的定位光环和吸附效应,如“水井坊”的“高尚”品牌价值定位。

四、品牌文化强龙

以品牌文化的塑造、传播,主要通过和消费者的沟通、互动,形成了品牌所特有的“文化气质”,从而以“文化”致胜。如金六福的“福文化”传播,“二锅头”的市民文化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不能包装、炒作,而是通过品牌成长、市场扩大而积累出来的。所谓“文化酒”是一种谬论,是一厢情愿的观点。

五、营销要素强龙

从产品、价格、渠道、终端、广告、促销等营销要素的组合应用中,突出“强龙”的战略性优势,以压倒性的“要素战略”来创建品牌竞争力。

六、消费者、顾客认知强龙

通过定位、细分和品牌传播的整合,综合攻破顾客心智,形成统一、识别鲜明的“品牌认知”,如黄酒的“花雕”,这是强龙战略的最高境界。

地头蛇战略

“地头蛇”的构成要件是:

①具有地方人脉资源;②具有地方市场资源;③占有地方文化、情感、心智资源;④具备以各种常规、非常规抵御“攻击”的战略、战术工具(“游戏规则”制订者角色);⑤在一定的市场半径范围内,成为行业、市场的最强者,具有行业、市场的发言权和控制力。

依据“地头蛇”的构成要件,“区域强势”品牌的地位战略,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品牌、营销竞争力强化:

一、区域市场半径内的辖区分销网控制

以建造区域性“密集分销”、“深度分销”的渠道资源控制,形成区域市场供应、信息反馈和营销战术实施的“封闭性”舞台。如“北大仓”酒在黑龙江市场的分销网络渠道的建设和管理。

二、区域市场网络的终端网络控制

以“一体化”、“联动式”的终端网络,形成强大的终端“话语权”。广东市场的“酒类专卖店”终端系统协助“皖酒王”“诸葛酿”成长为该区域市场的“地头蛇”品牌。

三、谋求区域市场发言权、控制权、准入权的资源体系建设

从区域市场的营销资源、非营销资源的占有、控制入手,形成区域市场独特的“博弈效应”,如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的白酒市场。

四、品牌文化、情感的地域化传播

以地域文化、地域消费情感、地域口感认知和风格、风土人情在品牌名称、联想、价值传播中的强势表现,创建“地头蛇”品牌文化、情感的优势。如“伊力特”、“河套老窖”、“北大仓”酒等。

五、产品系列填充全线市场空间,构建产品矩阵壁垒

在区域范围内,推广全系列的产品,占据该产品类别所有的细分市场空间,形成产品线,产品组合的宽度、深度的壁垒,全面扎紧市场“篱笆”,阻击进攻性产品、品牌。

地龙战略

“地龙”选择一块足够自身成长、发展的细分市场,拥有稳定的市场区域和消费群体,以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品牌价值利益或服务模式,谋求品牌成长、发展的空间,回避、脱离强大竞争对手或渠道、终端的激烈竞争。“地龙”战略构成要件:

①小得足够回避竞争,可以实现资源全面占有的市场,成为品牌成长的“土壤”;

②高度差异化的品牌价值、产品利益、销售主张或服务体系;

③依照差异化定位而构建的独特运营模式和品牌传播、产品服务策略体系。

依据“地龙”战略的构成要件,白酒品牌的“地龙”市场地位战略,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实施品牌营销的竞争力强化:

一、差异化渠道战略

在整体、局部或零散、虚拟市场,构建不同于常规的渠道通路,并形成差异化渠道的核心竞争力。如“旗舰店”“空港渠道”“旅游纪念渠道”“星级酒店渠道”等。

二、差异化终端战略

和“差异化渠道战略”配套实施,以“终端氛围”和“终端文化”来创建区别于其他品牌的运营模式,并在该战略上具有绝对的市场力量、消费吸引力或“光环”传播效应。

三、独特品牌价值战略

从品牌定位出发,从身份、地位、细分功能、特殊利益、用途等层面上,构建细分价值,满足特定市场的特定需求。如礼品、纪念酒市场的品牌价值锻造,“茅台三十年”、“熊猫酒”等品牌。

四、独特产品品类、服务战略

第8篇:品牌战略的制定范文

两个贴牌案例引发的思考

此前,广东省工商部门检出五粮液旗下一款名为“自园春(特酿)”的产品酒精度等指标不合格。14年前的贴牌产品仍在出售,并被查出质量问题,旗下子品牌管理混乱、五粮液控制力缺失问题再次凸显。此前,五粮液在白酒界首创OEM贴牌扩张、买断经营的方式,在高、中、低端各个细分市场形成了众多子品牌。在高峰期的2002年,市场上曾有上百种不同档次标称“五粮液股份”生产的不同品牌产品,并为五粮液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是,这些数量众多的“超生”子品牌稀释了五粮液的高端品牌价值,拖累了五粮液的高端形象。

五粮液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在10年前开始瘦身,提出“1+9+8”的品牌战略,即发展1个世界性品牌、9个全国性品牌和8个区域性品牌,并在2002年后削减了38个市场表现差的子品牌。近期,五粮液有关负责人表示,原有的品牌战略要调整:全国品牌不一定是9个,区域品牌也不一定是8个,会减少。然而,五粮液一方面在收缩贴牌产品,另一方面仍有新的贴牌产品出现。与茅台的品牌战略相比,五粮液现在的整体品牌发展策略仍显模糊。

另外,早在2006年,由泸州老窖牵头,以泸州600余家酒类生产企业为基础,采取市场化运作,实行OEM贴牌式生产,吸引全国各大酒类生产企业进入集中发展区共同发展。有专家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国内除少数大型名酒企业外,多数中小白酒企业都将走OEM贴牌式生产之路。OEM对于品牌商而言,可以节省上千万的建厂资金和在酿酒科技研究、生产人才培养方面的巨额支出;对于生产商,既能为自己的产品找到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又可以从品牌商那里学习市场营销和品牌运作的经验。

通过上面两个案例,我们看到了白酒贴牌模式利与弊两个方面的现象。白酒贴牌模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对主品牌价值的透支、稀释和销量上的分流,但事实上,这种模式在将近二十年的质疑声中,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推动着市场整体业绩的跨越式增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

首先,强势名酒品牌的价值潜能仍需要通过多点布局形成规模渗透,打通多种形式的销售通道进行培植和释放。若强势白酒品牌的价值潜能只聚焦于核心主品牌上进行单点突破,而不是靠品牌集群的力量去共同推动,销售业绩增长的规模必将受到很大限制。可以说,众多白酒主品牌的品牌价值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贴牌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品牌族群共同的力量支撑起来的。

笔者曾经参与了西凤・华山论剑酒项目的前期策划,对西凤酒崛起的模式有过一些研究和思考。笔者以为,贴牌模式是推动西凤早期业绩成长的主要引擎。随着西凤6年、15年成为强势贴牌产品,继而成为西凤品牌的核心战略产品,激活了西凤主品牌的品牌势能,从而进一步带动了诸如西凤・华山论剑、红西凤等品牌族群的集体发展。今天百亿西凤战略蓝图的底气其实就是源自于贴牌模式的成功运作,通过多个贴牌产品的布局形成规模渗透的力量,共同推动西凤品牌价值的成长和潜能的释放。

其次,厂家在品牌战略的发展规划上,不断地进行总结、修正,规范贴牌模式的成长路径和方法,尽量减少品牌间伤害,重新制定新的游戏规则。贴牌模式下的品牌体系在厂家整体品牌规划下,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品牌梯队。贴牌品牌必须要做好主品牌的配衬角色,不能对主品牌形象、渠道、价格体系等产生负面冲击,厂家应尽量把风险控制在能够掌控的范围之内。

应该说,五粮液是贴牌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引起争论最多的核心焦点。尽管五粮液出现了上面案例所描述的品牌乱象,但五粮液近些年也意识到贴牌模式的负面效应造成的品牌管理上的混乱,开始在子品牌开发战略上作出调整,主要侧重在厂商联盟一体化和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的资源整合两种模式上。

一方面,提高贴牌商进入品牌开发的壁垒,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品牌开发规则优化品牌结构。从目标销量、资金、网络匹配程度、资源配置状况、品牌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创新等几个重点指标上进行考核评估,淘汰掉理念落后、资金实力弱和存在浑水摸鱼、打球心理的贴牌商。另一方面,重点扶持像华泽集团、银基集团、粤强酒业集团、金榜题名集团等这样的超级品牌运营商,与其形成战略联盟一体化。对在贴牌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品牌,厂家根据企业品牌战略要求、贴牌产品市场运作情况和销量贡献程度,在合作的期限上有一个把控的时间限度。还有就是,贴牌模式下的品牌与主品牌五粮液的渠道、价格等方面一定要做好区隔,不能相互冲突,形成一个有效互补的品牌架构,贴牌产品的主要任务就是占领主品牌五粮液不能顾及到的细分市场和目标消费群体,为五粮液的品牌集群构建一个健康有效的防御壁垒。

最后,企业、经销商、资本和市场布局以及产品细分的战略需求决定了贴牌模式长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重新审视白酒贴牌模式

从上面三个方面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白酒贴牌模式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从性质上已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白酒贴牌模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粗放型经营管理阶段。也就是单纯以业绩为导向的结果模式,以关系资源为主导的产品和渠道的分化衍生模式,以及业外资本的跨界经营模式。在这个阶段,从厂商双方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获取到品牌和产品资源的占位,以利益驱动和销售业绩的成长为关键核心,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没有真正从品牌价值成长的角度去思考企业和品牌更长远的未来。

白酒贴牌模式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可以讲是白酒贴牌模式的品牌战略营销时代,是品牌价值创新和商业模式升级并行驱动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厂家和贴牌商的角色定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贴牌模式下的产品成功晋阶于厂家的战略性品牌范畴,成为战略性的核心产品,由厂商共同打造品牌。比如,华致酒行的年份五粮液和以此品牌为核心的华致连锁酒行。二是针对消费需求环境的变化,厂家要及时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占领越来越细分的目标市场,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市场发展已成为必要的选择。厂家开始与超级品牌运营商进行资源整合,升级和创新商业模式,真正成为助推品牌价值成长的品牌战略联盟体。比如,西凤计划在2012年成立一个新公司,进行战略资源整合,由西凤厂家和贴牌商共同持股,把部分贴牌产品纳入到新公司的经营体系中。

由此笔者认为,现阶段白酒贴牌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以业绩为导向的结果模式,第二种是以关系资源为主导的产品和渠道的分化衍生模式,第三种是业外资本跨界经营模式,第四种是厂商品牌战略联盟一体化模式,第五种是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模式。

参与各方的利益和风险

不管是哪一个阶段、哪一种类型的贴牌操作模式,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厂商双方都存在各自的利益和风险。

厂方的利益在于:第一,贴牌模式会成为厂家业绩增长和利润赢收的主要策略之一,是企业规模性增长的核心动力和主要捷径。第二,贴牌模式能够整合贴牌商的资本力量、市场网络资源和贴牌商所在市场的关系资源,通过贴牌商的管理平台和销售队伍弥补厂家能力不及、精力不够等短板。第三,通过贴牌模式的发展,可以扩大厂家的产能,实现低成本扩张,锁定更多有实力、有规模、有理念的核心经销商一起把企业和市场的盘子做稳、做大。第四,通过贴牌产品的市场运作,可以发现市场上的机会点,规避市场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看到厂家自身品牌战略发展方向的优劣势,探索和完善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第五,如果厂家品牌战略清晰,品牌格局规划合理,渠道价格管理规范,这种模式会对核心主品牌的价值成长起到正面的强化作用。

厂方的风险在于:第一,如果贴牌模式的规则出现漏洞或者某个环节控制不好、管理跟不上,很容易给品牌的发展造成隐患。在透支和稀释主品牌价值的同时,造成品牌管理体系的混乱、产品结构上的不合理,会进一步弱化主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能力。第二,如果贴牌产品和主品牌的价格政策体系没有明显区隔,或者与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的主流接受价格带背离太远,很容易使贴牌产品成为问题产品,问题产品会直接冲击到主品牌渠道体系的稳定和品牌价值成长。第三,如果贴牌商市场运作不力,厂家支持政策达不到其要求,会产生破坏市场、砸价、窜货的行为,冲击和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秩序。第四,如果厂家缺少强势的核心品牌,只通过贴牌模式发展副品牌策略,一旦管控不力,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会存在很大的长期隐患。

贴牌商的利益在于:第一,成功实现了从单一经销商的身份到品牌运营主导地位的战略角色转换,使经销商企业品牌的价值得以倍增式成长。第二,在厂商战略联盟一体化模式和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模式下,贴牌商与厂家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体现出行业价值的聚合力量。贴牌商不仅仅只是一个品牌运营商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厂家在品牌战略推广、市场布局规划、市场管控等多方面的职能,最终形成双赢局面。第三,通过贴牌模式,经销商可以构建一个有影响力和话语控制权的营销价值链,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下游分销体系,控制终端网络,左右上游的关键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模式下,贴牌商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疆界建立起自己最关键的核心资源:网络资源、管理资源和营销团队资源。

贴牌商的风险在于:第一,贴牌模式下的产品与厂家主品牌在品牌力、渠道、价格政策方面相比,没有主导优势,只有很少的相对优势,为贴牌产品的市场招商和市场的细化运作带来一定难度。第二,厂家的政策不稳定,厂家设置的渠道壁垒、品牌使用的限制措施等诸多因素,是贴牌产品普遍存在的隐忧,是不可把控的主要风险来源。第三,贴牌商的产品赢利能力不足,品牌号召力不像主品牌那么强势,来自同品牌间的众多厂家自有品牌和贴牌产品竞争冲击以及其他品牌竞品的挤压,很容易让贴牌商陷入经营陷阱。

对品牌和市场的不利影响

由于贴牌模式对厂商双方都存在利益和风险,如果不能在厂商战略联盟一体化模式和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模式下达成一致的战略愿景和战略行动,贴牌模式的力量就会反作用于主品牌,出现以利益驱动为主的短期运作行为,这样就会对主品牌的价值成长、形象塑造和市场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受品牌战略、销售业绩在每个阶段预期的成长规模,以及白酒企业核心管理决策者的心态问题等诸多因素影响,白酒企业对贴牌模式两个发展阶段和五种操作模式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和运用――或按秩序出牌,或打破秩序去混合运用。不管用什么方式,结局只有一个:让企业获得规模性成长。但其带来的影响绝对会不一样。

除上文提到的一些负面影响之外,贴牌模式对品牌价值成长的影响还体现在:厂家贴牌产品的开发数量规模过多,没有一个正确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没有规划一个合理的渠道价格区隔体系,在不同的价格带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贴牌产品,会导致资源内耗,造成品牌价值贬损,人为地设置了品牌价值成长的障碍。贴牌模式对品牌形象塑造上的影响还体现在:贴牌产品规模过大,与主品牌抢夺品牌、渠道资源,直接侵蚀到了主品牌的形象。比如西凤酒,由于副品牌战略长期占主导地位,在后期市场管控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主品牌和副品牌之间的隶属关系,受到多个强势贴牌产品的冲击,导致西凤主品牌的形象地位一度处于弱势。此外,贴牌模式对市场管理的影响还体现在:贴牌产品直接冲击主品牌市场,导致渠道秩序混乱,价格体系的基础受到动摇。

构建合理的品牌战略结构

下面我们以陕西西凤酒集团的品牌管控模式为例,看一下西凤酒在建立和调整合理的品牌战略结构时的作法:

贴牌模式会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主品牌的价值成长,确实是这样,西凤酒的裂变式增长是建立在初期的“淡化主品牌、强化副品牌”的品牌战略格局上的。这和五粮液、郎酒的贴牌模式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五粮液、郎酒的贴牌模式是以主品牌的价值驱动力量为主导,而西凤酒的贴牌模式则是以发展强势副品牌来带动主品牌的市场发展和价值成长。

西凤酒以这种品牌管控模式作为厂家重要的成长方式,因为管控上的漏洞,造成了厂家品牌根基不稳的隐患。西凤酒通过多点渗透形成了规模效应,以西凤6年、15年、西凤・华山论剑等为核心的强势副品牌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时西凤酒集团发现,西凤主品牌找不到一个成熟的核心价值品牌和核心主导产品与副品牌并行驱动发展。西凤酒集团的决策者绝对不希望看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西凤酒的决策者开始思考:在这样的品牌格局下,要想实现百亿西凤的战略蓝图阻碍重重。西凤酒2012年的品牌战略变革势在必行:

第一个变革是推行厂商战略联盟一体化模式,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就是厂家与强势贴牌商共同出资构建全新的股份制品牌营销公司,把强势的贴牌产品资源整合到新的品牌营销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第二个变革是对西凤的“1369”产品战略结构进行调整,提出了把“凤香经典”作为战略核心主导产品,担当“1”的角色,聚焦资源进行重点打造。同时,确立了除凤香经典以外的其他战略主导产品,包括红西凤、西凤6年、西凤15年、西凤・华山论剑、国花瓷、西凤酒海原浆等。

我们看到,西凤酒集团在力求与时俱进地调整品牌管控模式,此次关于品牌战略上的变革,核心点在于“资源的聚焦整合”,通过资源聚焦驱动品牌价值成长,进而实现百亿西凤的战略梦想。

结束语

在中国的市场背景下,有着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有着越来越个性化和细分化的消费需求,白酒贴牌模式绝不会消失。只不过,在厂家品牌战略发展的不同阶段,贴牌模式在战略应用、市场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会有所不同。对白酒厂家而言,对贴牌模式的运用把控到位能形成双赢局面,就打通了一条推动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捷径。反之,贴牌模式就是诱人的陷阱。

第9篇:品牌战略的制定范文

【关键词】 营销 营销战略 营销目标 STP战略

在人类已跨人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任何企业要想成功进入、占领、巩固和扩展市场,采用正确的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销、战略、营销战略及营销目标的含义

营销的含义:美国营销协会对营销作了以下定义:营销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它包括创造“价值”沟通输送给顾客,及维系管理公司与顾客间关系,从而使得公司及相关者受益的一系列过程。

战略的含义:在竞争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

营销战略含义:科特勒(Kotler)认为营销战略是业务期待达到营销目标的营销指南。营销战略与和环境及竞争条件相关,是有关营销支出、营销组合及营销分配的决策。

营销目标:企业营销的目标当然要定位到实实在在的利润上,但不仅仅如此。营销目标的定位还要考虑到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要能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这些人和团体的利益关系。所以,企业营销目标应该有三个层次:一是企业计划期的直接营销利润,二是未来一定时期企业形象的增值,即通过优质服务、让利和承担社会义务来提高企业的形象,三是探索和积累营销经验,培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队伍,建立完善有效的营销网络体系。

营销目标和目标营销不是一个概念。所谓目标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基础上,通过评估分析,选定一个或若干个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市场,并相应地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

二、营销战略内容

基于产品的营销目标,营销战略包括STP战略、市场竞争战略、市场拓展战略和品牌战略四项内容。

1、STP战略

STP理论中的S、T、P分别是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意思。它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

STP理论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最后把产品或服务定位在目标市场中的确定位置上。

STP理论的根本要义在于选择确定目标消费者或客户,或称市场定位理论。根据STP理论,市场是一个综合体,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集合体,任何企业都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企业应该根据不同需求、购买力等因素把市场分为由相似需求构成的消费群,即若干子市场。这就是市场细分。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战略和产品情况从子市场中选取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并且符合公司的目标和能力的细分市场作为公司的目标市场。随后,企业需要将产品定位在目标消费者所偏好的位置上,并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向目标消费者传达这一定位信息,让他们注意到品牌,并感知到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

具体而言,市场细分是指根据顾客需求上的差异把某个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划分为一系列细分市场的过程。目标市场是指企业从细分后的市场中选择出来的决定进入的细分市场,也是对企业最有利的市场组成部分。所以STP理论主要是指目标营销。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目标营销的理论依据:首先是企业资源的有限性。除了自然垄断、国家垄断的行业以及少数市场面极其狭窄的行业之外,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一个企业是很难去满足其全部市场需求的,因为会受到企业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也就是说,企业只能去满足该市场上一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其次是企业经营的择优性。既然企业只能去满足市场中的一部分消费群体,那么,他就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不加区分地任意满足其中的一部分,从策略上讲就是广泛营销。其结果是,由于没有针对性,市场群体的满意度就不会很高,从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就不会很强;二是寻找到同其资源相匹配的,有可能充分发挥企业特色和优势的一部分市场群体,有针对性地去加以满足。这样就可能既使这部分市场群体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又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毫无疑问,只要有可能,企业都会选择后者。再次是市场需求的差异性。企业是否有可能找到这样一些在需求上同其他市场群体不同,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满足的市场群体呢?“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告诉我们,这样的群体确实是存在的。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消费群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而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在需求上各不相同的市场群体。从而就为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其目标市场提供了前提。

所以说,企业不仅应当而且可能采用目标市场营销的策略,以在市场中营造自身的特定优势。

2、市场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是所有战略的核心,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作出选择,必须决定希望在哪个范畴取得优势。全面出击的想法既无战略特色,也会导致低于水准的表现,它意味着企业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竞争战略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位置。竞争位置会决定企业的获利能力是高出还是低于产业的平均水平。即使在产业结构不佳,平均获利水平差的产业中,竞争位置较好的企业,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每个企业都会有许多优点或缺点,任何的优点或缺点都会对相对成本优势和相对差异化产生作用。成本优势和差异化都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擅长因应五种竞争力的结果。将着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与企业相应的活动相结合,就可导出可让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市场聚焦战略。

3、市场拓展战略

市场拓展战略包括有目标市场拓展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

(1)目标市场拓展战略,是指企业在不改变产品原有性能的条件下,开拓新市场的战略。目标市场拓展战略的选择依赖于市场本身的特征、各个市场的联系、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企业所具备的实力等条件。所以,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拓展战略时应该作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目标市场拓展战略适用于: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都高的企业,由于增长迅速,企业必须投入巨资以支持其发展;市场增长率高,相对市场占有率低。前途未卜,也可能是投入市场时间较短的业务。

(2)市场开发战略,是由现有产品和新市场组合而产生的战略。它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或新的低于市场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战略。市场发展可以分为区域性发展、国内市场发展和国际市场发展等。市场开发战略是企业用现有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的战略。如果市场上企业现有的产品已经没有进一步渗透的余地时,就必须设法开辟新的市场,比如将产品由城市推向农村,由本地区推向外地区等等。日本松下公司曾将国内已饱和的黑白电视机和老型号彩色电视机推向国外市场,维持其增长速度,就是市场开发战略的一例。

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于1975年提出的安索夫矩阵,以产品和市场为两大基本面,区分出产品/市场组合和相对应的营销策略,是应用最广泛的营销分析工具之一。

安索夫是以2x2的矩阵代表企业企图使企业收入或获利的四种选择,包括:其主要的是企业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成长策略来达到增加入的目标。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和多角化经营

4、品牌战略

创建一个强势品牌需要仔细的计划和很多长期的投资。一个成功品牌的核心是一个伟大产品或者服务,并有创新的设计和出色的营销支持。一个公司的品牌战略反映了公司用于不同产品的品牌元素的数与性质。品牌策略是一系列能够产生品牌积累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方法,包括4P与品牌识别在内的所有要素。主要有:品牌化决策、品牌使用者决策、品牌名称决策、品牌战略决策、品牌再定位决策、品牌延伸策略、品牌更新。David A. Aaker认为:品牌资产是这样一种资产,它能够为企业和顾客提供超越产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之外的价值;同时品牌资产又是与某一特定的品牌紧密联系的;如果说品牌文字、图形作改变,附属于品牌之上的财产将会部分或全部丧失。

三、营销战略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STP战略、市场拓展战略、市场竞争战略和品牌战略四项内容之间是有密切关系而又相互作用的,以下作详细分析。

1、STP战略――竞争战略

STP战略着重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它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是前提。只有利用STP理论进行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最后把产品或服务定位在目标市场中的确定位置上,才能确定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位置,即确定自己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也叫“竞争性定位,制定正确的企业竞争战略,发挥企业本身的优势。而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反过来又使STP战略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目标更明确、更淮确。

2、STP战略――拓展战略

利用STP理论进行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研究产品生命周期,制定竞争战略、营销策略,可以为制定企业的拓展战略提供依据。反过来,拓展战略的制定又能影响STP战略,使企业更有目的地进行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更能为企业服务。

3、STP战略――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项资产,品牌策略是一系列能够产生品牌积累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方法。STP战略着重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可以为品牌战略的制定、为建立品牌提供市场营销方面的依据和方法。同时,当企业制定品牌策略后,又能影响STP战略,使企业更有目的地进行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更能为企业服务。

4、竞争战略――拓展战略

发展战略虽然与竞争战略有联系,有共同点,但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战略。竞争战略着眼于怎样竞争,而发展战略着眼于怎样发展。竞争战略着眼于怎样打胜仗,而发展战略着眼于怎样为打胜仗创造条件。

企业不能只竞争不发展。竞争靠竞争力,竞争力靠发展。如果部队素质太低,无论怎样打仗都难以取胜。如果企业素质太低,无论怎样竞争也难以取胜。企业不能脱离发展搞竞争,也不能脱离竞争图发展。部队没有只打仗不训练的,也没有只训练不打仗的。企业也一样。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这是先进企业的成功之道。

因为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性质不一样,所以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根据也不一样。竞争战略侧重于搞市场及竞争关系等分析,而发展战略侧重于搞发展基础、发展矛盾、发展条件及发展机遇等分析。

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要素也不一样。竞争战略的要素是竞争内容、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竞争手段等,而发展战略的要素是发展方向、发展步骤、发展重点、发展措施等。

5、竞争战略――品牌战略

品牌资产是这样一种资产,它能够为企业和顾客提供超越产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之外的价值。同时品牌资产又是与某一特定的品牌紧密联系的。

每个企业都会有许多优点或缺点,任何的优点或缺点都会对相对成本优势和相对差异化产生作用。成本优势和差异化都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擅长因应五种竞争力的结果。将着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与企业相应的活动相结合,就可导出可让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市场聚焦战略。

品牌是竞争的产物,在激烈竞争中,通过制定竞争战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为品牌建立、制定品牌战略。同时品牌的建立又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影响企业的竞争战略。

6、拓展战略――品牌战略

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品牌战略是企业拓展战略的一部分,企业在制定拓展战略时,应同时考虑品牌战略,比如品牌信誉、品牌差异化等。

【参考文献】

[1] Christine Bittar.Seeking Cause and Effect[J].Brandweek,2002(11).

[2] Keith H.Hammonds.Michael Porter’s Big Ideas[J]. Fast Company,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