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牌策略建议范文

品牌策略建议精选(九篇)

品牌策略建议

第1篇:品牌策略建议范文

[关键词] 品牌原产地; 品牌信念与态度; 品牌购买意向; 国际市场营销

一、背景:市场全球化背景下的品牌原产地效应

国际市场上营销的品牌带有原产地概念,即它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学术上把品牌所来自的国家或地区称作“原产地(coo—country of origin)”,一般含义是“**制造(made in)”。品牌原产地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进而影响购买倾向,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原产地效应(c00 effect)”。schoole(1965)认为,消费者对某国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具有总体性认知(perception),这源于消费者长期形成的对该国生产和营销的印象或感受”。原产地效应又称为原产地形象(country image)或产品形象(product image)。一项研究发现原产地对购买意向的平均影响程度是0.19(anderson,jolibert,1995)。

最初,品牌原产地研究集中于某国或某地的生产与制造引起产品质量的差异,进而影响购买倾向。因此,最初将“原产地”概念等同于“制造地(com—country of manufacturing)”。后来,跨国公司“组装”盛行,生产制造全球化导致“杂交”产品(hybrid product)出现,即产品可能在其母国设计,但不在母国制造,产品配件来自世界多个国家。“杂交”产品使“原产地”概念复杂化,有研究把“原产地”进一步分为“制造地”、“设计地(cod-country of designing)”、“组装地(country of assembling)” (papadopoulous,1993)。

由于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品牌对消费者品质评价和购买选择的影响力远大于产品制造地或设计地。因此,有研究主张用“品牌原产地(cob—country of brand)”代替“产品原产地”。“品牌原产地”指品牌最初是在哪个国家生长和培育的,或称为生产厂商品牌的国籍。一般而言,品牌所属的公司总带有母国概念,尽管索尼后来把总部搬到美国,但消费者仍清楚它是日本品牌;ibm品牌在全球营销,消费者仍认为它是家美国公司。当然,也有例外,如abb公司,它由瑞典的阿瑟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包维利公司(brown bovefi)合并而成,但总部在苏黎土。又如,联合利华,它由一家英国公司和荷兰公司合并而成,总部在布鲁塞尔。不过,从统一经济体角度,把abb和联合利华的原产地称为“欧洲”应没有歧义。随着更多类似欧盟经济体的出现,原产地的国家概念会趋淡化,可代之以经济体作为品牌原产地。

本文沿用“品牌原产地”概念而不用“产品原产地”。将欧洲作为一个品牌原产地,其含义等同经济体“欧盟”,不包括东欧及俄罗斯。同样从经济体来定义中国品牌原产地时,它是指“中国大陆”。由中国大陆公司所生产营销的品牌就是国产品牌。

二、品牌原产地效应的前期研究

1.原产地作为外在线索影响产品评价和购买倾向,且具有主观性

消费者为何将品牌原产地作为品牌评价和购买依据?或者说,为何品牌原产地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和购买?根据消费行为fishbein模型,产品具有多重属性,消费者对产品属性的信念影响产品态度的形成(fishbein and ajzen,1975),而信念是基于各种产品线索。例如,产品内在线索 (intrinsic cue)如耐用性等,或产品外在线索(extrinsic cue)如定价、品牌名等。当内在线索缺损或需使用体验时,消费者常用外在线索推断内在线索,形成以外在线索为主的评价模式。如,价格被认为代表产品品质。

国际市场上,品牌原产地常作为外在线索影响消费者产品评价。某品牌原产地给市场长期灌输某种形象,消费者就会对该国品牌形成固有模式(stereotyping)。因此,品牌原产地形象是一国品牌的信誉,是长期形成的,难以轻易改变。han(1988)把品牌原产地效应总结为模式:原产地形象一产品信念一品牌购买倾向。peterson和jolibert(1995)研究认为,如果因变量是产品品质或可靠性认知,则原产地效应观察值为0.30;如果因变量是产品购买意向,则原产地效应观察值为0.19。品牌原产地对购买意向的影响小于对产品品质或可靠性认知的影响。

消费者对品牌原产地评价并非客观。对某地啤酒品牌测试中,消费者在不被告知啤酒产地时,他们表示偏爱其国产品牌。而当消费者能看见品牌标签情境下,消费者对同一国产啤酒品牌却给予负面评价,表示他们偏爱进口品牌啤酒(david t.meinertz,et al.,1968)。

2.两种信息处理模型下原产地效应的差异

信息处理的两种模式——elm(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和hsm(howard-sheth model)——解释为何不同市场环境下原产地效应存在差异。elm模型又称为“信息详析模型”,它认为,消费者参与信息的详细处理和加工。hsm模型又称为“信息简析模型”,它认为,消费者通过简单认知方式形成产品评价。在hsm模型下,消费者以最简单方式作出产品评价,原产地形象可能作为产品品质的替代。在elm模型下,消费者详细处理产品线索,品牌原产地只作为其中一个属性进入消费者信息加工过程,而不能代替品牌品质。在发达市场,消费者产品信息丰富,elm更容易发挥作用;相反,在发展中市场hsm更容易发挥作用,因为市场上产品资讯有限。因此,发展中市场的原产地效应通常比发达国家更显著。

3.原产地效应的固有定式

早期研究的贡献在于证明了市场确实存在原产地效应。schooler(1965)开创性研究证实了中美洲存在对不同原产地品牌的偏爱之后,引发了对原产地效应的大量研究。reierson研究发现,美国消费者总是给“美国制造”品牌评价最高(reierson,1966)。nagashima比较了工业性公司的经理人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制造的品牌认知,结论是“美国制造”形象逊于“日本制造”,日本人坚信日本产品质量是最好的(nagashima,1977)。cattin等人研究美国和法国的采购经理对五个发达国家的产品评价,结论是法国、德国和日本的产品受到的评价较高(cattin et al.,1982),而对发展中国家产晶评价较低。市场形成了品牌原产地固有定式,即来自发达国家的品牌优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品牌。

4.文化及价值观影响原产地效应

如果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国相同或相近,则消费者可能给予本国品牌更积极评价,这源于一种本能的民族情节,学术上称为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国家荣誉、忠诚、爱国主义等心理因素影。向消费者对外国货的评价和购买意向,使消费者表现出对母国产品的偏爱,即便本国产品并不一定质量最好。国内学者研究证实中国消费者同样存在着民族中心主义消费倾向(王海忠,2003)。另外,人们对来自价值观或信仰相近的国家的品牌给予更正面评价(tonberg,1972)。

5.原产地效应在不同产品类别上的差异

kaynak和cavusgil(1983)研究了电子、食品、时尚商品、家庭用品等的coo效应差异。结论是日本品牌在电子产品领域评分很高,但食品方面评分很低。法国在时尚产品领域评分很高。

三、研究假设与实证设计

1、研究的理论模型与假设

本文首先研究中国消费者对品牌原产地的评价。总体上,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欧、美、日。根据原产地效应的固有定式推断,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评价总体上应低于欧、美、日品牌。但在不同产品类别,国产品牌与欧、美、日品牌的质量差距不同。例如,国产家电品牌占有率大于欧、美、日品牌。因此,根据理论我们得出假设1。

假设1:一般而言,市场对国产品牌的评分低于欧、美、日品牌;但在某些产品类别,国产品牌评分高于欧、美、日品牌。

在欧、美、日三个品牌原产地中,日本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相近,根据tonberg(1972)研究结论,本文得出假设2。

假设2:质量相同或相近条件下,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的评分高于对欧、美品牌的评分。

本文另一重要研究内容是确定品牌原产地形象与品牌信念(或态度)及品牌购买意向(或占有)问的相关关系。根据文献,品牌原产地形象作为总体线索会影响品牌信念,进而影响产品购买意向。这一影响过程就构成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根据peterson和jolibert(1995)研究,品牌原产地对品牌信念的影响更直接和更大。因此,我们得出假设3。

假设3:品牌原产地形象与品牌信念和品牌购买意向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品牌原产地形象与品牌信念间的相关系数大于品牌原产地与品牌购买意向间的相关系数。

图1 品牌原产地效应模型

2.实证研究设计(1)抽样及样本。本研究确定京、沪、穗、渝为调查城市,调查对象为成人(界定“工作年龄人口”),年龄在20—60岁之间。探索性研究的对象是广州某高校mba学生,由此确定出测试产品和问卷测项。实地调查得到专业市场研究公司协助,公司在4个城市建有居民数据库,通过随机抽样,对抽中样本进行电话确认之后,再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每市抽足260个初选样本,回收有效问卷1005份。

(2)测试产品选择。本研究的测试产品是冰箱、手机和电脑。一个项目研究不能测试太多产品类别。sharma和shimp(1987)研究选择汽车为测试品,因当时美国汽车市场受到欧洲和日本等外国品牌威胁,这种选择有其价值。shanna、shimp和shin(1995)对韩国市场的研究根据消费者生活必要性程度确定了10个产品类别。要比较消费者对中外品牌原产地形象认知的差异,需要选择中外品牌质量差距有代表性的产品类别。冰箱领域国产品牌与外国品牌品质最接近,占有率远高于外国品牌,且代表大小家电。电脑领域,联想的国内占有率上升得最大,但消费者认为it业是技术含量高和最需要技术创新的产品,外国品牌质量更高。国产手机质量总体上仍远低于欧、美、日品牌。

(3)变量测量。本研究共有品牌原产地形象、品牌信念与态度、品牌购买意向与占有等关键变量。品牌原产地形象测量根据darling和wood(1990)研究,确定产品8个属性,消费者在欧、美、日、中之间说出每个属性上表现最好的国家和最差的国家,分别赋值+1分和—1分,未提及国家记0分。8个属性评分加总得到各原产地形象评分,其分值介于[-8,+8]。值越高,原产地形象越好;分值为正表明原产地形象为正面;分值为负表明原产地形象为负面。品牌信念与态度测量则借鉴fishbein信念和态度模型(fishbein and ajzen,1975)。fishbein信念模型是一个结构(∑biei),由消费者对产品8个属性的重要性评分与品牌表现之乘积的累计和而得。fishbein态度(aact)是4个李氏7点语意差别量表的评分均值。品牌购买意向采用类别量表,若被调查者提及将来会购买国产品牌则赋值+1分,提及购买外国品牌赋值0分。品牌实际占有也采用类别量表,若被调查者所使用的品牌是国产则赋值+1分,若是外国品牌赋值0分。在测量品牌原产地形象时,供选择欧、美、日、中四地;在测量品牌信念与态度、品牌购买意向与占有时,原产地则简单二分为外国和本国,这也是前期文献通常使用的方法。

四、分析与发现

第2篇:品牌策略建议范文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名牌是指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商标、产品。名牌的实力和水平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名牌不仅可以带动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带动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腾飞。实施名牌战略,对于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企业整体素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提高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名牌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培育、发展、宣传、保护、扶持*名牌,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市商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我市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提高我市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推动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5年,以各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企业集团为重点,铸造一批*名牌(著名商标),并形成若干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数量显著增加。

到2010年,我市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牌(著名商标),以及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并形成一批拥有国际和部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二、加强领导与组织协调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实施名牌战略的宏观指导。

*市实施名牌战略联席会议是市政府实施名牌战略的领导和协调机构,由市政府领导主持,联席会议成员由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市经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全市实施名牌战略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部署各成员单位实施名牌战略的各项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全市名牌战略工作的实施;拟定我市实施名牌战略和培育、发展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研究解决我市在实施名牌战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在联席会议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确职责,加强分工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

(二)制定名牌战略发展目标,落实组织实施工作措施。

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紧迫而又长远的工作。要着眼于全局,立足于市场,实施企业和产品发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战略和战术,共同推进。*市实施名牌战略联席会议要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制定我市发展名牌的总体目标。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制定实施名牌战略工作计划和战略措施。各区、县级市和有关部门也要从实际出发,把实施名牌战略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积极做好推进实施名牌战略各项任务的组织落实工作。

(三)运用各种扶持政策,推动名牌战略实施。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扶持和推动名牌产品企业的发展,市经委、科技局、商业局、旅游局、农业局、外经贸局等部门要把各项专项资金等资源的分配,向名牌企业倾斜。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大中型名牌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股票上市、股权置换、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加快名牌的创建;要鼓励企业以自有品牌出口,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品牌出口的扶持和发展政策,促进企业加快开拓国际市场。要加快推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以市政府的名义对获得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

三、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引导和培育力度

(一)企业是创名牌的主体。

创名牌的基础在企业。要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创名牌的意义,把实施名牌战略摆上议事日程,全面分析自身创名牌工作的现状,以市场为导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按照“一品一策、一品一方案、一品一责任人”的原则,灵活运用品牌延伸战略、借船出海战略、优选集中战略、核心技术战略、商标战略、资本运营战略、OEM战略、品牌全球化战略等“战略”,落实实施方案及责任制,进一步创新品牌,提高质量,增创优势,以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

(二)做好创名牌的基础工作。

引导企业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企业管理作为创名牌的重要基础工作和根本途径。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现代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品牌经营能力;鼓励企业积极采用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大力推行ISO9000等先进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并结合企业实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质量改进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的产品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支持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研究和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名牌产品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企业要积极采用科学的计量管理方法和先进的计量检测手段,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三)整合企业的品牌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商标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注册商标是名牌的通行证。商标是品牌的标志和名称。企业不仅要在国内注册,还要在国外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进行商标注册,同时,尽快以企业的名称或商标在国际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各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现企业名称与商标名称的统一,在更高的层次上整合企业的品牌资源,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品牌,充分利用名牌的无形资产,提高市场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以优质服务为支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搞好行业协会的双向服务,大力培育实施名牌战略服务体系。

在新的形势下行业协会要树立全社会管理的观念,把工作延伸到社会全行业,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行业协会日常工作内容,为全社会、全行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全方位服务,以整个行业的力量打造行业品牌,带动一大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为此,要以做好“双向”服务工作为重点,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承担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原则,培育以品牌宣传、名牌产品推介、资金融通、技术咨询、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为*名牌产品的创立、发展、壮大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服务。

(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市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和协调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和信息,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扩大*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引导群众识别和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设立*名牌专栏,重点介绍名牌战略、名牌产品、名牌政策、名牌信息、名牌企业网站,集中宣传、推广我市名牌。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实施名牌战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维护经济秩序是政府推进名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要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合作,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针对重点问题,依法严打,标本兼治,坚决纠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从根源上杜绝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发生。质监、工商、药监、卫生、农业、商业、知识产权等部门要按各自职能分工,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打假协调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假冒名牌产品的行为和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大对商标和名牌的保护力度,为企业推进名牌战略建立一个良好、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五、以规范管理为核心,做好名牌的评价认定工作

(一)完善对名牌的评价认定工作。

工商、质监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和市的评价标准与认定办法,进一步做好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的推荐工作和*市著名商标、*市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工作。按*市实施名牌战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分工要求,有关单位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市著名商标、*市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体系,力求使对名牌的评价与认定能够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加强企业的质量、技术和管理工作,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名牌的评价认定要坚持企业自愿申报、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市场评价为主的原则、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和动态评价、不搞终身制的原则。

(二)建立健全名牌保护机制。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规定,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依法查处、取缔和关闭技术工艺落后、质量低下的产品和企业。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能制定有关规定,加大对商标和名牌的保护力度。

(三)加强名牌管理,维护名牌形象。

对名牌及著名商标进行跟踪动态管理,强化名牌评定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维护名牌和著名商标的声誉与价值。对严重违反市场竞争规则以及出现其他重大违规问题的,按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消其*名牌和著名商标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六、以名牌效应为动力,提高产业和地区竞争力

(一)扶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

鼓励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做大做强,迅速成为行业龙头,发挥带动作用。要以品牌和资产为纽带,加快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支持拥有名牌称号或著名商标的企业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与国际大企业合资合作,吸引战略投资者加盟。支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资本经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名牌的金融服务,推动银企合作。

(二)依托*名牌,加快优化我市产业结构。

利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掌握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引导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并向“高、精、尖、专”方向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有机结合、专业分工的企业组织结构。引导拥有名牌或著名商标的企业进入我市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名牌生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改造提高传统支柱产业,提高我市支柱产业和重要行业的产业化组织程度。

第3篇:品牌策略建议范文

军工企业集团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两大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随着世界军工产业快速转型发展,尤其是随着产业整合和集中化、军民融合进程加速、出口贸易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化步伐加快等,依靠品牌经营已经成为军工企业集团发展中的必然要求,军工品牌价值的高低已经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实力乃至国家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体现。

然而,我国军工企业集团品牌建设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多、散、乱、弱。在整体上,品牌数量多,母品牌弱,子品牌散,有些甚至处于无序状态;在影响力上,缺乏国际著名品牌,强势品牌寥寥无几;在体系建设上,缺乏明确的品牌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规范不完善,对子品牌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在品牌宣传和利用上,品牌经营意识比较淡薄,缺少通盘考虑和长远谋划。

如果这种局面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军工企业集团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强势品牌,进而影响到我国军工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重点就我国军工企业集团品牌建设的现状、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调研和剖析,提出加强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2 我国军工企业集团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2.1 军工企业集团的发展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坚持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相继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相继创造了“中国精度”、“中国高度”和“中国深度”等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发展成就,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改革调整发展,逐步形成了11家军工企业集团,后重组为10家,涉及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六个方面,并对民用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军工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以较快速度增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不断增强;形成独立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完备的航天防务装备研发生产体系、以及航空、兵器、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累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发展了一批拥有军工背景的高科技园区;向民用产业转移了数万项军工技术和产品,涌现出一批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极大提升了军工企业集团的品牌软实力。

2.2 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军工企业集团品牌建设是一项有始无终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实施效果将直接影响军工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民用产业的做强做优、以及军工强势品牌的打造。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对我国军工企业集团真正融入市场经济,并在竞争中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刻不容缓。

2.2.1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支撑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这就要求军工企业集团更加深化地融入市场经济,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强势品牌,发挥辐射作用。

2.2.2 打造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的需要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提出,“加速推进军工企业体制机制转变,初步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积极开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的对外合作,大力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民品”,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军民互动机制。这就要求军工企业集团高度集中、突出发展高端民用和军民两用技术,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牌,做强做大民用产业。

2.2.3 提高军工企业集团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国际化发展,强势品牌垄断趋势更加凸现,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最近十年,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纷纷进入品牌营销阶段,品牌竞争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这就要求军工企业集团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与提升,并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快速成长与发展。

2.3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2013年,十大军工集团的企业品牌中,两个入围中国品牌500强,3个入围亚洲品牌500强,未入围世界品牌500强,与军工企业集团所担负的政治与社会责任地位仍不相称。有学者认为,我国军工企业集团品牌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3.1 品牌价值定位不够清晰,军工产品的质量技术优势尚未转化为品牌价值优势,品牌形象缺乏吸引力,品牌形象模糊,市场认知度不高。

2.3.2 品牌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品牌众多但无序庞杂,管理标准和规范缺失,不利于品牌识别和品牌资产积累,品牌优势无法体现。

2.3.3 品牌管理机构尚不健全,品牌管理职责不清晰,专职管理部门缺失,品牌建设工作力度不够。

2.3.4 品牌传播资源有待整合,各种产品品牌传播分散,整体传播策划较少,影响力有限。

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开发、管理、保护、利用,配套相关政策、资金、组织、人员,推动军工企业集团文化、产品与品牌协同发展,才能持续提升品牌价值,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3 我国军工企业集团加强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摸清品牌情况

在实施品牌战略决策之前,首先需要开展全面细致的品牌调研活动,从而获得最为准确的实际情况,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品牌调研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摸清集团现有的产品体系及品牌资源现状,包括集团所属各单位的情况、投资参股企业的情况,非法使用或相近品牌的情况,以及这些品牌的市场地位等相关情况;二是要摸清集团各单位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与品牌建设相关的规划、措施,品牌建设的进展情况和效果,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成功的经验和典型案例等;三是要摸清品牌建设与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情况,包括品牌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之间的配套关系,以及品牌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之间的关系,存在哪些衔接不到位或协同性不足等情况;四是要摸清集团各单位对品牌建设的建议和想法,包括品牌战略制定和实施方面的建议,以及具体的工作思路、措施、对策方面的建议等。通过全面准确地掌握上述基本信息,为军工企业集团全面开展品牌建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2 实施品牌战略

在摸清品牌建设情况后,可以进一步根据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战略目标和自身条件约束,审慎确立品牌战略,从而达到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认识、行动的目的。一是实施战略性品牌分析,在充分摸底、外部调研以及对标分析等基础上,明确军工企业集团现有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品牌资产状况,以及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条件,为战略决策提供充分依据;二是制定品牌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企业品牌的属性、结构、内容、范围、模式、识别界定等外部特征,以及品牌管理机制、延伸规划、管理规划、品牌文化等内涵特征,形成系统性的品牌建设和运行体系;三是实施品牌战略规划与企业其他战略职能规划的整合,包括研发规划、生产规划、销售规划、管理规划等,使各规划之间相互衔接配套,为形成战略合力和战略实施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四是将品牌战略规划充分融入企业信息化与文化,特别是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充分融合,与企业识别系统等企业文化充分融合,并辅以大量必要的知识导入工作,使制定好的品牌战略规划成为企业的行为准则,落地生根,并最终转化为创造价值的能力。

3.3 做好品牌营销

在推进品牌战略规划落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将企业的品牌通过营销活动推广出去,在完成产品服务输出、满足用户需要和体验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产品或服务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持续保持和提高品牌竞争力。一是制定适当的品牌推广策略,根据调研摸底情况,对现有品牌按照导入期、成长期、全盛期、衰落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分别制定品牌推广策略。二是创造品牌宽度,通过各种品牌推广方法和营销传播渠道,让潜在用户了解产品服务、品牌内涵、品牌文化,在吸引更多用户的同时,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形成扩散和辐射效应。三是拓展品牌深度,通过更加深入的品牌推广策划,与用户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和体验,培养认可和共识,努力提高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不断扩大用户群体,构建忠实用户群。四是做好品牌维护,在做好上述任务同时,做好品牌危机管理和问题处理,并结合市场反应不断对产品服务进行适应性调整或适当超前改进,使其始终符合用户群体的期望,不断积累和提升品牌资产。

3.4 打造品牌优势

在做好上述品牌建设任务活动的后续,军工企业集团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提升品牌竞争力和优势,打造强势品牌,从而形成更大的用户集聚效应,持续提高品牌价值,并通过这种无形的价值为公司带来更大的盈利。一是加强质量管理,在不断丰富质量文化内涵的同时,将军工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等固有优势,转化为用户内生的信任和对军工品牌的支持,延伸品牌的质量内涵。二是实施创新管理,在保持和提高技术竞争优势的同时,不断将新的科学知识应用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或者对其进行升级,源源不断地向品牌注入活力,延伸品牌的技术内涵。三是传播企业文化,在传播和宣传企业品牌理念的同时,在用户群体中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情感归属等,延伸品牌的文化内涵。四是履行社会责任,在完成政治责任使命的同时,积极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延伸品牌的社会责任内涵。通过以上努力,塑造品牌价值、文化和个性,不断打造品牌优势,提高品牌竞争力。

第4篇:品牌策略建议范文

大企业谈战略,中型企业谈营销,小企业谈销售?非也,其实小企业更需要品牌,更需要在做好市场营销的同时,建设自身品牌,做到企业发展和品牌营销同步走,互补提升。

何谓小企业?小企业的市场定义是在其所属行业内企业规模小,员工人数较少,市场份额暂处于待提升阶段,没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产品或服务亦处于受到竞品威胁较大的境遇中。但所谓得小企业不是不健康的企业,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有完整的销售策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含义。

二、品牌营销

06年的夏末,笔者应邀为江苏某少儿出版社做品牌营销块面工作,(该出版社成立于90年代中期,前身为国有企业现在为集体企业,部门设置有销售部、财务部、制作发行部、总办,人员工作积极性一般,销售主要通过各区域销售员渠道进行)经过6个月的市场调研、品牌策略制定、实施和调整,现已形成正确良好的品牌营销态势,并依托品牌提升之良效迅速扩张市场份额,逐步确立该企业在少儿出版市场中的著名品牌地位。

1、 密而重要的市场调研,确立品牌市场定位

该少儿出版社的产品主要是针对幼儿园定向开发的亲子读物杂志,亲子读物即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以及增加孩子动手动脑能力,该类杂志主要销售渠道就是幼儿园。以往市场调查工作都是销售部根据自己的业务经验而得出结论,并没有依照科学有效的调查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幼儿园信息库的建立会对今后的策略制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9月初,制定销售部市场信息收集计划,要求在一周内提交每个销售大区的市场客户信息以及竞争品牌信息,必须完成。好在销售人员都在一线与幼儿园客户保持良好关系,顺利的将客户资料收集齐全,并通过园长探索到竞争品牌的很多有价值信息。

9月中旬,完成市场信息库建立工作,着手进行市场目标群体研究,品牌市场定位,公司品牌价值提炼及品牌路线计划。

在此过程中,我和出版社的同事们首先达成了使用科学的品牌营销方法,作为公司长期发展行之有效的工具,在品牌营销进行的提纲确定下,按照时间、区域、人员、费用制定四区图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

2、 合理的策略出台,需要与企业一线人员的讨论确立

9月下旬,经过市场调研和与企业一线人员的3次开会研究调研数据并严禁分析激烈讨论,终于定下了公司的品牌战略目标,品牌价值选择和品牌营销计划。

一次会议选定品牌价值区域,定位和目标客户圈定;

二次会议制定目标客户阶段品牌营销方案,特别是在客户品牌推行策略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也是通常外聘策划与企业销售部之间会发生较大分歧的市场技术焦点,因为在做销售的同时要为品牌营销服务,使销售部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他们多数只关心销售额,而对品牌总觉得是虚幻的东西,不可能立竿见影看到数据,所以在此讨论会上也给大家做了品牌和市场销售关联的培训,让销售部同事能够理解品牌营销,能够心甘情愿的去进行品牌推广维护等工作,也是为其区域销售配合及提升;

三次会议制定了具体的品牌营销计划和计划分解,按照季度进行主题讨论会,月度进行电话或网络会议,要求各区域销售管理人员参加,汇报工作和提出问题。每个部门都按照各自职能安排品牌营销计划关联工作,并统一由总办副总经理和笔者共同监督负责。

3、 严谨的市场实施阶段,以市场为圆心调整点、线、面

实施的过程中,月度网络会议和季度品牌工作会制度的制定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每次月度会议都在晚7点开始,要进行到深夜1,2点结束,虽然区域不同,但是每个区域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引起大家热切关注和积极讨论,都感受到品牌营销的魅力和乐趣,销售人员有着丰富的市场一线经验和自己的一套市场管理方法,这可谓是市场营销积累,再加入品牌营销的科学手段,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渐显现。

月度区域销售员都要回到公司,进行销售汇报会议,正好也加入品牌会议的内容,而销售会议开在前,这可以让数据和销售情况第一时间综合反馈,供公司管理者评价并调整工作计划。品牌营销会议开在后,可以补充市场开拓中的空点,灌输一些新鲜的理论知识,做一些有趣的事例分析培训,当然更重要的是及时根据市场情矿调整品牌推行中的方法策略,让每个点(幼儿园)连成线(区域网络)再形成面(全国市场)。

三、品牌营销走上良性轨道,需要市场营销策略同步支持

市场营销和品牌营销其实是一种平行线的关系,好比一个梯子,两根长杆中间加上众多横杆(市场经验和品牌价值积累),就能让销售和企业上去一个又一个台阶。

经过6个月的时间,市场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了显著提升,在收回的客户关于品牌调查的问卷中,已经凸现品牌知名度,并由此引起的购买占到62%之多,而品牌传播带来的联动购买和效应更大,以至竞争品牌纷纷聘请了策划公司出谋划策。

第5篇:品牌策略建议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实施策略;对策建议

一、我国文化产业现状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文化产业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面临的问题依旧较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品牌战略作为各行业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施的重要战略,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文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品牌战略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实现突破性发展。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企业品牌战略意识不强,缺乏自主优势品牌、品牌战略实施力度不足以及缺乏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必须要对当前其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得到有效的实施,全面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实施品牌战略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早,文化资源相对十分丰富,自然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在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能够使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样就可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一方面,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在被赋予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之后,其产品和服务的整体价值就能得到持续的提升,更加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内的企业顺应全球化的发展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使其在全球市场中能够大大提升其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文化产业内的企业可以借助品牌的力量,重新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有效规范和践行品牌战略,使整个文化产业不断升级和实现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不断实现文化产业的渗透式发展,以此在全球市场中取得纵深发展。

(二)有助于整合我国文化产业资源

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目标。实施有效的品牌战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文化产业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在市场中通过品牌战略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实现突破性发展。一方面,现有的文化产业中各地区资源存在严重的差异,企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不一,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可以使文化企业之间不断进行兼并和重组,形成明显的规模效益,以此实现整个文化产业内资源的有效流动和整合。另一方面,在品牌战略的指导下,能够使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树立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以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使整个文化产业内的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不断提升其整体的发展效率,实现文化产业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利用和开发。

三、我国文化产品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内部企业品牌战略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内部企业品牌战略意识不强,使各项品牌战略实施策略存在很多的推进难度。首先,很多文化企业的规模较小,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化产品制作和提供简单的服务,使其在理念和模式上还停留在传统阶段,没有真正达到品牌战略的相关要求。其次,我国文化产业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各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产业内部竞争相对激烈,很多企业没有充分有效的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来实施品牌战略,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我国文化产品品牌战略实施的步伐。

(二)文化产业缺乏自主优势品牌

在文化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其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缺乏自主优势品牌。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整体质量较低,存在粗放式发展的问题,使很多文化产业内的企业停留在较低层面,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具有品牌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简单化的发展模式,使其整体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缺乏对自主品牌研发的必要投入,因此难以抵挡住外来优势品牌的竞争。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品牌创新的难度不断加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自主优势品牌开发力度还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而我国对创新专利等方面的保护力度不足,使很多企业没有动力去建设自主品牌,人才的匮乏也成为限制自主优势品牌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战略实施力度不足

品牌战略的实施力度直接关系到整个战略实施的成败,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品牌发展战略实施力度不足成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很多文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产业政策的践行力度十分有限,而整个产业内的兼并重组力度不足,使很多小型化、低水平、低效率的文化企业依旧大量存在,限制了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实施空间和步伐。另外,文化产业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使很多企业没有动力去实施品牌战略,很多文化产业政策形同虚设,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有限,企业会存在推诿的现象,长期以来势必造成我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滞后性。

(四)缺乏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在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政府的相关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使品牌战略的实施难度不断加大。目前,我国政府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还有待于完善,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统一性的产业发展政策会导致部分地区文化产业的盲目发展,容易造成竭泽而渔,品牌战略的实施更是无从谈起。同时,在文化企业品牌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引导不足,很多地方政府没有为企业投入必要的人财物等支持其品牌战略,也没有对企业的品牌战略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很多文化企业的品牌战略具有不可持续性。

四、完善我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实施策略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文化产业内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

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文化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是完善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实施策略的关键。不仅要对文化企业的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时刻准备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积极进行品牌战略思维模式的训练和提升,以迎接文化市场的竞争。同时应该促使企业形成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发展模式,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定位,加强对市场的调研,积极实现发展的转型,为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文化产业自主优势品牌建设

建立自主优势品牌是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文化企业主动参与到自主品牌研发和创新方面,通过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创新思路,实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品牌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品牌研发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对文化产业自主品牌及专利权的保护,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对自主品牌创新等进行有效的保护,提升企业进行品牌创新战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品牌战略实施的步伐。

(三)强化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战略实施力度

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文化品牌战略的成败。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发展道路,使其充分认识到践行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品牌战略的实施中,形成品牌战略联盟,不断壮大企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品牌战略优势。同时,要对各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通过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来指导其实施更为有效的品牌发展战略,并强化品牌战略的竞争性,以此全面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四)加强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在文化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强化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制定全面有效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重点强调我国文化产业的品牌战略,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品牌战略实施氛围。另外,政府要重点支持和鼓励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给予其一定的税收和政策方面的优惠,通过保护文化资源的同时,使一批大型的文化企业能够通过品牌战略全面带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其在全球文化产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总结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不断激化的市场竞争中,文化产业必须要对其品牌战略的实施策略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鉴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实施策略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应该从增强文化产业内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加快文化产业自主优势品牌建设、强化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战略实施力度、加强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等方面出发,全面完善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实施策略,从根本上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以此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尽善.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发展[J].经济界,2012(3)

[2]袁建.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战略研究———理念、定位与政府行为[J].新乡学院学报,2016(4)

第6篇:品牌策略建议范文

随着电子办公及商务的普及,电子银行业务也也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有关品牌战略管理,也日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工商银行品牌管理进行了研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后,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以为其品牌战略管理提供助力。

【关键词】

电子银行;品牌战略;管理

品牌战略是打造品牌影响力的手段。工商银行特别注重其电子银行的建设。现在很多的电子银行,都已经成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目前已经利用各种渠道建成了具有自己品牌及影响力的电子银行系统。为了对电子银行实现准确定位,以打造精品意识,争创最佳业绩为原则,推出了展现新世纪T商银行新形象,使得自己很多业务品牌成为了人们的首选。但同时,一些品牌管理上的误区也显现出来。因此,笔者针对电子银行在品牌管理上发表一些相关建议,以推动其品牌战略管理的成熟与发展。

1 品牌战略是品牌成功的必由之路

如今市场的竞争,不仅是实力的竞争,也是品牌的竞争。由于品牌的高利润值及高附加值的存在,使得其市场所占有的份额逐步加大,占有率不断提升。一个企业的品牌是否强势,不仅使其文化的体现,也是其经济实力的体现。因此,要如何创立自己的优势品牌,培养及发展自己的品牌优势,占有更多市场份额,不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也是扩大品牌优势的需要。只有打造出一个优势及强势的品牌,才更有助于电子银行走向辉煌与成功。

1.1 品牌战略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品牌是具有灵魂的,是精品、卓越的象征,是一种已经迈向成功的文化。任何一个品牌都会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及内涵,因此,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了企业文化的象征。随着经济大潮的到来,企业文化也成为了一种“资本”而被体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它既是生产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工商银行不断推出的电子银行商务服务,不仅对消费者传播了企业的精神,更折射出了企业优质文化。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树立了工商银行强大的服务功能,以全面、广泛、畅通无阻的服务原则,打造着“最可信赖银行”,以新颖的理财官念,为消费者提供崭新的服务。

1.2 引领品牌优势,增强企企业竞争力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也是品牌优势的竞争。随着企业间竞争形态的改变,品牌的竞争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人们需要的是优质的产品。在实际选择中,人们往往会依附于品牌在社会的地位及在消费者中极强的影响力来进行选择。因此,只有那些具有卓越品牌的产品,才有可能占有市场一定的份额。在此前提下,工商银行推出了自己一系列的电子银行产品,都是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进行打造,用科技的创新来满足社会不同的消费群体,因此,工商银行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成为了客户群体中最为信赖的品牌。

1.3 品牌战略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及观念的改变,一些个性化及高端差异化的产品逐渐被人们所青睐。工商银行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向社会公众展示出自己仅属于自己的品牌标识及核心价值。使其产品充分体现出传统产品的差异,以较低的运营成本起到了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

1.4 使用品牌战略可以企业提升服务水平

一个品牌想要获得公众的认可,就必须要提升其产品的客户满意度。一个好的品牌,无论是售前还是售后,其服务都是一流的。工商银行在推出自己的品牌之前,已经精心打造了一组快捷、完备的服务体系,来提升对用户的服务水平,以获得社会公众的更多认可。

2 电子品牌战略在推广中的误区

2.1 产品的功能特性既是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战略的主体,是品牌特质的表现。工商银行在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后,却缺乏对品牌的准确定位,因此,很多客户以至于员工对其核心价值的概念都是模糊的。因而,在认识上产生了一定误区。

2.2 品牌产品过度强调了自我价值,也忽略了市场需求

工商银行在推出自己的电子产品中,仍延续着传统经营思路,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自我意识及自我主体,而忽略了市场需求。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绑架及强迫消费理念,过分忽略了社会群体的需要。

2.3 品牌的树立就是通过广告宣传策划来实现的

现阶段,由于广告的传播对品牌的影响很大,因而在企业管理层及人们的意识中,认为只要广告做的好,就一定能树立起品牌的强势形象。其实,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它包括了产品的功能、营销水平等。在电子银行推广中,就需要对其产品的功能、营销及广告传播的策略以及服务等进行产品核心价值的体现,利用产品的核心价值作为营销的主体,让社会公众在大脑中对其产品产生认同。

3 电子银行品牌管理策略

通过对以上误区的认识,笔者就电子银行品牌战略管理提出如下策略:

3.1 要战略化推广品牌

工商银行要推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就需要坚持走战略化道路。以品牌的核心价值,建立所需的识别系统,以此建立品牌架构,以促进品牌的增值进而形成资产价值。目前,工商银行想要完成牌战略化,更好实施品牌的战略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核心价值为中心建立品牌识别系统

工商银行应以目前的品牌为基础,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对自己品牌的分析及研究,来提炼自己的品牌价值,并以此为架构,已建立此识别系统。

2)以品牌的力量来带动企业营销,以营销来策划企业的一切活动,树立企业品牌优势,强化品牌影响力,以提升品牌资产。

3)科学管理以及经营自己的品牌,以品牌来提升服务,打造企业形象。并结合银行实际,制定符合现实情况的目标,为其品牌的创建明确一个发展方向。

3.2 品牌的开发,要提倡人性化设计

银行在产品开发及产品设计上,要充满人性化理念,要以客户的需要为中心来设计并推出自己的产品,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才会获得公众的满意度。

3.3 品牌的营销要体现个性化

品牌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体现,不仅体现在与其他产品功能上区别,也体现在营销策略上的差异。这就需要工商银行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以确定品牌的适用范围。并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

4 结语

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在实施战略管理中,不仅要求服务要标准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建设,以行业的一流标准来为用户提供一流的服务,才可以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树立属于自己的优势品牌,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创立自己的品牌资产,来巩固自己在竞争市场的强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肖菲;浅析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J];金融经济;2009年16期

[2]武慧;刘争艳;陈睿;电子银行差异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3]刘志彬;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业务核心竞争力对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城市金融;2011年04期

第7篇:品牌策略建议范文

关键词:体育用品企业 国际化 4C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Customer (消费者) 、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本文将4C理论应用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形成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一、4C分析框架

1. Communication――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在本文中主要对应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即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公共策略推进自身的品牌国际化进程,如:赞助国际顶级赛事、国际巨星代言、企业文化培养和传播,来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偏好度和忠诚度。

2. Customer――产品国际化

体育用品企业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生产体育产品,通过提升产品专业性、外观设计、文化内涵来加快自身的产品国际化进程。

3. Convenience――市场国际化

通过在国际市场上构建良好的分销网络,建立稳定的经销商网络以及广泛运用电子商务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推进自身的国际化进程。我国的很多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道路都从市场国际化起步。

4. Cost ――要素国际化

包括资本及人才国际化两部分:资本国际化指为了获得国外资金的资本国际化战略;人才国际化指企业在海外目标地区有熟悉当地市场的国际化人才。人才国际化也是体育用品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二、国际化主要评价指标

1. 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

衡量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即是品牌的全球影响力。4C分析中,品牌国际化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主要包括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偏好度和忠诚度。

2. 产品功能设计及内在品质的国际化程度

产品的国际化,在于企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内在品质是否符合国际化的标准。体育用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应从自身的品牌和产品入手,提升产品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3. 销售网所分布的国家和地区

在国际上能否构建良好的销售网络,拓展适宜的销售渠道,也是衡量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的销售网络多分布在东南亚和北美地区,造成地区性的不均衡。

4. 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国际化程度

这里主要包括资本及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资本国际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外资所占比重;另一个即是公司是否具有可公开的营销和财务数据。

三、实证研究――以李宁公司为例

本文用4C理论结合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评价指标,来分析李宁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1. 改善品牌营销能力

为提升自身品牌的国际知名度,李宁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与西班牙男篮签订了为期4年的合约,身披“李宁”战袍的西班牙男篮在06年首次杀入男篮世锦赛决赛,成为世界冠军;08年北京奥运会,央视体育频道所有出镜记者都穿着李宁公司提供的产品,借助央视在世界范围内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2. 提升产品专业性和技术性

李宁公司在其市场国际化的道路受挫之后,转而从自身产品上加大投入,提升产品专业性和技术性。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

3. 加强渠道建设

近几年,李宁公司看到了互联网的商机和便利,逐渐加大对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平台的投入,如:李宁官方网上商城等。据统计,2008年,李宁公司的海外营业收入中,通过互联网交易的比例为32.7%,极大地缩减了国际化渠道建设的开支。

4. 节约成本和灵活定价

李宁公司选择了多元化的市场定价策略,以推进其品牌国际化的进程。“错季销售”、“错位销售”是李宁目前多用的定价策略。同时,通过大规模采购等方式节约成本。

四、问题和建议

1. 问题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正在国际化进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急于求成的短视心理、缺乏核心竞争力、缺少大量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的限制、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监管机制等问题。

2. 建议

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按阶段实行国际化战略,稳中求胜;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突出品牌个性;将人才引进面向全球,建立全球化管理团队;以建立全球性品牌为目标,提高品牌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国际化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战略选择方面应更加注重品牌和产品的国际化;在国内外市场投入方面,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品牌产品创新方面,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品牌策略建议范文

[关键词] 波特五力模型;竞争态势;发展策略;果汁饮料企业

[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064-03

[作者简介] 房昌琳,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工商管理博士,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广州 深圳 518060)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发表了《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和《国家竞争优势》(1990),形成著名的“波特三部曲”。这套理论将产业组织分析法引入战略管理领域,形成其独特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迈克尔・波特的理论建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SCP)”这一范式上,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是由一个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供应方的议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所决定的,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了产业最终的获利潜力。要对抗这些竞争力量,企业就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本文试图应用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通过对我国果汁饮料行业的竞争态势的分析,针对果汁饮料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就如何把握竞争、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提出一己之见。

一、果汁饮料行业的竞争态势

近年来,果汁饮料以“绿色、营养、环保、健康”等特点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同,市场发展广阔。果汁市场的日益兴旺,带来了消费形态和方式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第一,果汁饮料消费市场呈明显年轻化。据新生代CMMS2000调查结果显示, 果汁饮料消费群体呈年轻化趋势,20~40岁的消费者占据了果汁饮料61.3%的市场份额。第二,果汁饮料产品种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企业纷纷根据消费者追求的健康、营养等消费理念,开发新型的果汁饮品,逐渐形成受中青年女性关注的纯果汁饮料市场、年轻消费者青睐的低浓度果汁市场、儿童果汁饮料细分市场、复合果汁饮料市场等。第三,果汁饮料消费品牌特征明显。消费者在选择上,注重的还是产品的口味、价格和品牌知名度这些基本要素。国产果汁品牌价格适中,信誉度良好,品牌优势大,消费者对多数品牌满意度较高,但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较低。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就陆续出现过果汁饮料品牌,但由于市场培育及自身经营等方面的不足而逐渐退出市场,或是局限在某个区域市场内,基本没有力量发动全国的市场攻势。直到2001年,统一推出PET包装的“鲜橙多”取得成功后,可口可乐、康师傅、养生堂等国内外品牌纷纷跟进,呈现众多品牌抢占果汁饮料市场的竞争格局,其特征如下:

1.果汁饮料呈现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05年,果汁饮料市场渗透率达36.5%,居饮料行业第四位。同年底,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果汁饮品销售统计,以市场综合占有率为依据,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统一、汇源、康师傅。根据波士顿顾问公司提出的“三四律”规则:在一个稳定的竞争市场中,有影响力的竞争者数量绝不会超过三个。其中,最有实力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又不会超过最小者的四倍。可以看出,果汁饮料市场集中趋势上升明显,目前呈现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中不同企业间的产品替代性较强,行业领导者地位不太稳固,容易被替代。

2.细分市场各自为王。果汁饮料市场的竞争还体现在不同的细分子市场上,第一类是果汁含量仅为5-10%的低浓度果汁饮料。在这一阵营内,以统一“鲜橙多”、康师傅“鲜的每日C”为代表,两者在细分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较高,儿童果汁饮料细分市场则以可口可乐公司的“酷儿”为主。另一类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果汁浓度约30%的复合果汁市场,主要代表有屈臣氏的“果汁先生”和养生堂的“农夫果园”,这类产品以其新颖的产品特征受到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追捧。不过,由于“果汁先生”的单品价格远高于“农夫果园”,所以,在消费上“农夫果园”的销量要优于“果汁先生”。此外,作为纯果汁市场上的领导者,汇源建立的品牌与信誉深受国人信赖。但随着诸如康纳等国际专业纯果汁品牌的冲击,未来此细分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3.竞争激烈,但发展空间与机会较大。果汁饮料市场品牌、种类非常多,各品牌的广告力度大,竞争比较激烈,但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目前果汁饮料市场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空间巨大。从市场份额来看,还没有一个品牌占有绝对优势,成为主导品牌。

二、果汁饮料行业的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1.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果汁饮料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产品被大众所认识,市场需求较大。目前,果汁饮料市场上有较多具实力的竞争者,产品类别繁多,各个细分市场上均有领导者,但缺少强势品牌。众多中小企业虽没有品牌优势, 但凭其高超的复制与模仿技术,在细分市场也有一定影响,这些企业常采用价格竞争与知名品牌争夺市场。大型企业面临利润下降的困境,而中小企业在资金、渠道、产品等方面又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再加上价格战的影响,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会持续加剧。

2.新进入者威胁。新进入者威胁主要取决于进入障碍和现有企业的反击。笔者认为,果汁饮料行业的新进入者威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模经济。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要么是新进入者冒着现有企业强力反击的风险,以大的生产规模进入。或者长期忍受产品高成本劣势,以小规模进入。果汁饮料企业属于“设备生产型”企业,拥有好的设备生产线、优良的加工技术,意味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较低的生产成本。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05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数据显示:“统一”在果汁饮料市场上的综合占有率是20.17%,位居领先位置。“统一”能获得如此高的市场份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统一”企业完善的生产线。“统一”企业将其果汁饮料生产线由6条拓展为12条,扩大了生产规模,利用规模经济优势,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第二,行业内现有企业的反击。果汁饮料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市场领先者利用现有优势资源进行反击,如对原材料的控制,增加新进入者的成本。控制终端销售,对竞争者进行封锁,增加对手的销售成本等,形成进入壁垒。

第三,资金需求。市场进入需要大量投资构成了一种进入壁垒。目前,果汁饮料市场上“统一”和“汇源”的合作结盟、康师傅和日本朝日的联手、“两乐”收购国际果汁品牌,这些资本运作给新进入者造成很大压力,使新进入者在资本运作上难以抗衡。

3.替代品的威胁。果汁饮料行业的替代品不仅仅是其他类型的饮料,还面临另外九大类别饮品的冲击。若替代品的价格较低,就会使果汁饮品的价格上限只能处在较低的水平,这就限制了果汁饮料的收益。替代产品价格越有吸引力,限制作用就越大,对果汁饮料市场构成的压力也就越大。这将加剧行业竞争,企业必须注意应对替代品的威胁。

4.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总体来看,果汁饮料市场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首先,从销售模式来看,在一线大城市里,经销商掌握信息较多,且产品差异化小,因此,经销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大。在二线城市,企业主要依靠经销商来获得市场,但经销商的获利和积极性较低,导致其讨价还价能力强。其次,从零售终端来看,对于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卖场,其铺路费、进场费等很高,对PET瓶果汁饮料的上架挑选很严格,大多选择的是具有相当品牌效应的果汁饮品,这类卖场还要根据自身利益,参与对产品零售价的制定。至于中小卖场、小店铺等,对价格很敏感,替代产品多,讨价还价能力也很强。

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威胁手段主要是提高供应价格,或者降低供应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原料供应上看,我国水果资源丰富,许多果汁饮料企业都设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不强。但是,随着我国低成本、高质量、极具竞争力的果汁进入国际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资金向行业聚合。一方面,多年来大量的资金投入,使我国浓缩果汁产能过剩,原料供应不足导致收购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利润的降低又要求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而成本降低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降低原料收购价格,压低收购价格会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严重破坏果汁生产企业的生产要素,导致行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此外,用于包装的PET瓶,具有单位价值小、重量轻、体积大、生产厂商集中使用的特点,使得其运输成本较高,一度导致PET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强。对此,许多企业采取诸如PP瓶、无菌冷灌装等替代方式降低包装成本。果汁饮料企业对包装成本的严格控制,使得饮料包装受到上游产业(原料)、同行业竞争以及下游企业(客户)三个层面的利润挤压,饮料包装行业利润很低。其讨价还价能力变弱。

三、果汁饮料企业的发展策略探析

果汁饮料企业如何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抗击五种竞争力,或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影响着五种竞争的作用,均基于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与执行。一般来说,成功的策略需要一个长期、单纯且一致的目标,紧密结合周围环境,对资源做一个客观评价,有效率地结合资源实施策略。基于上述分析,以下就果汁饮料行业的竞争态势,提出企业发展策略建议。

1.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是指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在同行业范围内独具优势,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竞争对手不能或难以提供这种优势。对于果汁饮料行业的市场竞争结构,企业若能针对市场需求,找到新的切入点,实现差异化,企业发展就会有持续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果汁企业实行差异化策略可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把握市场变化,因地制宜,抓住时机,开发新饮品,合理定位,实现产品类别差异化。其次,在执行产品差异化策略时,要注意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最好从小范围市场运行,先实现地区差异,效果好再进入大范围市场实现差异。在推广一个新产品时,除了需要敏锐的市场触角、灵活的头脑、行之有效的差异化手段和强烈的品牌观念外,还需要建立一个严谨的推广标准部门,按照标准实施对销售者、商家、消费者三方有效的营销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差异化。最后,企业认识到产品的差异只是一时的,要保持其独特性和持久竞争力,关键是品牌文化建设。产品可以模仿,但是,品牌上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却是不可复制的,这才是真正实现差异化的核心。

2.低成本竞争策略。低成本竞争策略是指企业通过降低成本,与竞争对手在同等情况下有更大的获利空间,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饮料价格敏感度高,价格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主要因素,实现低价格的基础是低成本。成本优势可以通过原料价格低于竞争对手、更高的生产效率、所在区域的较低劳动力成本,或是分销成本上的优势等来获得。果汁饮料企业可通过整合组织资源,降低价值链上活动的成本,以实现低成本竞争优势。使企业的新产品业务与现有的业务共享资源,例如,生产设备、分销渠道、可转换的品牌等,就会大大降低成本。另外,通过OEM生产也能获得成本优势。一方面,企业通过专业的OEM商利用其规模力量生产优质、低成本的产品,减少自己固定资产的投入,把更多资源放在市场开发上,实现生产与销售分离;另一方面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汇源在进军国际中高端市场时也选择了与跨国企业合作,生产和销售OEM产品,对自有品牌进行了强有力的补充。

3.品牌经营策略。果汁饮料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最为关键的就是进行品牌建设。只有立足于品牌,才能使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冲动购买变为选择购买,形成品牌忠诚。果汁饮料企业可采取如下品牌经营策略:

(1)以准确的形象定位引领品牌发展。准确的形象定位是成功经营品牌的基础,消费者选择一种品牌,正是因为其形象定位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纵观果汁饮料市场上成功的企业,汇源代表的是100%果汁,果汁先生代表高浓度果汁,农夫果园代表混合果汁等,这些都是准确形象定位的最好证明。品牌形象定位不准确,包含过多过杂的产品,势必会造成产品紊乱的形象。此外,还会覆盖本来有品牌优势的产品。因此,准确定位是品牌经营的基础。

(2)特许经营是提高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这主要是针对果汁饮料企业面向国际化经营而提出的。特许经营对品牌扩张作用非常大,通过统一品牌运作和管理,积聚所有资源,可以最大范围满足消费者需求。如可口可乐通过与当地优秀饮料企业合资,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再由其在特定领域里销售产品,共同维护产品品牌发展。这种策略巧妙地将品牌扩张和企业扩张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可口可乐”的辉煌,取得了国际化经营的巨大成功。果汁饮料企业可借鉴这种做法,通过与当地的优秀企业合作,签约当地的经销商,利用已有的品牌,深入当地市场,实行品牌扩张,延伸品牌价值,开发国际市场。

(3)内在的品牌精神是品牌的核心。品牌真正的核心在于内在的品牌精神,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同时购买的也是对企业的信赖。当一个品牌成为目标群体的品牌精神时,这就达到了品牌的最高层次,这是形成高品牌忠诚度的支点。目前,果汁饮料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容易被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所模仿或者替代。其实,企业在发展初期不宜同时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推出不同产品,这样做不仅成本高,而且面临的细分市场风险大。用心经营好一类产品,利用它打造品牌文化,传达企业理念,然后,再利用早已牢固的产品形象和品牌文化去开拓新的市场,这样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Michael E. Porter,著.高登第,李明轩,译.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薛冰.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十二月销售排行榜――果汁饮料[J].质量报告专刊,2006,(3).

第9篇:品牌策略建议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从大力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实施对外贸易标准化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推进品牌化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外贸虽然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比重偏小,缺乏竞争力;进口商品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我国初级产品的进口比重低,而其中又以原油、化工原料、羊毛、铁矿砂等在加工使用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为主;服务贸易比重小、地位低,而且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服务,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几乎都呈现贸易逆差;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持续扩张,引起较多的贸易摩擦等。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本文就如何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积极地创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

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在不放弃甚至要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积极地创造和形成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大力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我国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涉及到两个层次:一是以机电产品为主,着重发展成熟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出口;二是以高新技术和新生代重化工业产品为主,比如光纤通讯、生物工程、遗传工程、航空航天、汽车、计算机、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的出口。不过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要注重发展我国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二要注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商品化率。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从宏观来看,要求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因为出口产业结构,决定着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是由于出口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而出口产业结构又取决于投资结构(包括外商投资结构),因此,必须合理地引导内、外企业的投资方向。当然,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朝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从微观来看,外贸企业应在自身身上下功夫。一是要变以量取胜的经营策略为以质取胜的经营策略;二是要变现有的标准、国内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为国际通用的标准;三是紧跟国际商品结构发展变化潮流,努力开发智能化、无形化和绿色化商品;四是要加强行业协调管理,统一对外,避免抬价抢购货源、低价竞销出口现象。

二、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

1.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是服务贸易的基础,中国服务贸易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差距,必须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实现服务行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2.制定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对具有一定优势的服务产业,可考虑采取出口导向战略;对于比较落后,不具备优势的服务行业,可考虑进口替代和适当保护,并以引进促出口,从而达到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并为服务出口提供更好的基础。

3.优化服务企业组织结构,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发展中小企业,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三、实施对外贸易标准化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纽带。在对外贸易工作中,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施标准化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冲破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商品出口;二是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商品,、服务同国际市场接轨;三是有利于加快生产技术的更新速度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商品和服务质量;四是有利于保护本国市场,维护本国消费者的利益等。因此,加强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符合世界潮流、努力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

1.转变观念,重视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工作,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协调的产物,它反映了国际上普遍达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成为国际级别上的协调标准和处理贸易纠纷的重要基础,有取代国家标准的趋势。因此采用国际标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条件。同时积极地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能够及时地了解国际先进技术,提供技术改造的方向和目标,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廉价的技术引进。

2.注意不断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成果,及时研究、搜集各国技术限制法规和技术标准,调整本国产品的质量指标。国外公司标准和行业标准经常修订,一旦有了技术上的新成果,即制定成标准,供生产直接采用,滞后时间短。标准对设计、生产、使用中出现的变化,反应迅速及时。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过程中,如果坐等标准正式颁布才开始采用,滞后时间很长。应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密切注意其动向,不失时机地进行跟踪。其方法是直接采用,缩短滞后时间:编制过度试行标准,跟踪国际标准的变动,包括以国际标准制定过程技术活动的跟踪,而且是全过程的跟踪。3.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开展国际认证是一项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准化工作。按照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一国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需要获得“白色通行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认证。通过国际认证的企业和产品,意味着在国内外有良好的企业信誉,相当于获得了进入别国市场的“钥匙”成为国际市场免检产品,其市场竞争力不言而喻。因此,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从而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主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在目前的国际上所采用的国际标准有很多都是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或者是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的企业标准转化而来的,充分地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这显然不利于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因此,积极主动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活动,不仅能让我们跟踪国际标准动态,而且还能使国际标准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和合理要求,扩大我国的影响。对我国的先进标准,也应积极地向国际组织推荐,争取纳入国际标准。只有这样变被动为主动,才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

四、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商品出口市场过于依赖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这种状况极易引起贸易摩擦,增加外贸风险,带来外贸增长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正如投资学上所告诫的那样: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必须大力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今后在对美、欧盟、日本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开拓非洲市场(如南部非洲国家、埃及、尼日利亚等)、拉丁美洲国家市场(巴西、智利、墨西哥等)、俄罗斯、东欧市场等,近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发展潜力大,完全可能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未来的重要增长点。只要加大力度开发,我国商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就会不断提高。

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已有几年了,但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家缺乏政策引导,配套措施滞后,国家应在财税、金融、贸易管理、投资保险及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鼓励措施。特别是外贸主管部门在帮助外贸企业摸清这些市场的消费习惯、市场容量、法律限制和经贸政策等情况,使企业出口有很强的目的性。

五、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品牌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空间。品牌是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重要武器,现在我们最缺的正是这个武器。这需要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中介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从战略高度重视自主出口品牌建设。

一是相关政府部门要出台一套综合性的扶持政策,从研发设计、政府采购、境外投资、出国参展、广告宣传、整体推广、国际营销体系建设、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保护、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对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同时鼓励各地、各行业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分类扶持政策,指导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

二是要扩大自主出口品牌的宣传。通过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合作,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培育自主出口品牌的扶持政策和各地、各行业培育自主出口品牌的做法与经验,重点介绍名牌出口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成功道路,同时,利用政府网站、课程培训等途径,宣传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理论和实务。

三是出口企业应增强品牌保护意识,特别是要保护国有品牌。加强品牌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名牌产品获得法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