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中职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中职教育培训

第1篇: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 培训模式 反思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84-02

一、中职继续教育概述

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在职教师的需要,对已达到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所实施促使其专业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以及有计划的高等教育活动。而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就是指以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为教育对象,以新观念、新知识、新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非学历补偿教育。是以提高职业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也是建立职业教师资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

二、常用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以下四种主要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被学校广泛使用:

1.工匠模式

工匠模式又称“学徒式”模式,是一种比较早的专业教育模式。它好比是师傅将技术传授给徒弟。师傅必须是富有经验的行家,通过实际操作、言传身教来指导徒弟,而徒弟通过模仿训练来学习师傅的技术技能。通过这种程序,专业技术被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在职业院校,特别是对于一些常规的实训操作,一直沿用传帮带的方式由老教师传授给新教师。这种模式将教师的培养当成对教师技艺的训练,重视实践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提高了培养专业人才的效率。但它最终被历史淘汰说明这种模式弊大于利,如它的静止性不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知识膨胀与迅速更新,指导教师传给学生的只能是陈旧、落后的东西。假设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看,那么这种模式忽视了理论的重要作用性。

2.应用科学模式

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还应有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人们有一个共识,低水平的技巧可以通过练习而获得,高水平的技巧则需要大量的知识。在这种背景下,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来培养教师技能的应用科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这种模式以自己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实践知识仅与要实现目标的方式紧密相连,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使实践更加合理化,有利于教师更加科学、广泛适用的教学技能的形成。但这种理论――实践的单向过程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当前,教师专业教育模式的弊端在于,专家、学者躲在大学、学院中,几乎不到实际的课堂中,大学的教育系和师范学院与中小学也是分离的。许多实践中的教师看不懂学术论文,理论家瞧不起实践的教师,认为他们从不学理论,实践者又认为理论家是“教室的逃兵”。于是人们又期待一种新的专业教育模式。

3.校本教师培训

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教师培训与其他培训的区别在于,校本培训是以本校为基地,以伙伴关系为保障,以实践为导向的。校本教师培训实施应着重培养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并按教师的不同类型组织培训。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3.1按专业发展期组织培训。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可以将教师发展划分若干阶段,可按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实施培训。

3.2选择式或菜单式培训。通过调查研究,获得每个教师的培训意向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按照培训专题,分别实施相关培训。

3.3按教师特点进行培训。可以将教师划分为实践性、研究型、反思型等类别,根据教师的性格、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发展意愿等因素进行多元化的培训,提出最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专业能力发展。

4.反思模式

反思性教学可有许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反思性教学常见的操作方法有:

4.1提问。教学反思产生于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它遮蔽了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线索,使教师在某一阶段停步不前。而要解除这些困惑,方法就是通过提供一系列供教师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使困惑在教师面前变得清晰。

4.2写反思。教师可以将自己授课、工作后的心得体会以反思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改进教学工作的材料。写日记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不断升华的过程,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今后教学的提高。

4.3交流。单个的主体内省反思,难免模糊、狭隘和不够深入,而在团体内与他人进行集体反思时,则可以启发个人的思维,激起多维而又深层的思考。

4.4课堂观察。学校的听课制度可以督促教师的相互学习提高。通过听公开课或常规课,教师反思自己有关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学生互动是否积极,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要求。

4.5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最为常见的反思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它更加遵循研究规范、更重视理论在研究中的价值,更强调合作在研究中的作用。

这种模式是针对应用科学模式提出的。应用科学模式重视培养未来教师的具体操作和模仿能力,反思模式重视培养未来教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形成未来教师观察、分析、解释和决策等反思能力。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和反思型判断的培养是同时进行的。“反思”模式用实践――理论――实践替代了理论――实践的逻辑。教师能够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分析,能够解决问题,创造教学策略,研究工作为归纳演绎型。这一模式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是目前看来比较合理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三、对提高培训效果的建议

1.挑选授课教师

教师是授课的主导者,培训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讲得不好。授课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责任心、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掌控能力等大相径庭。优秀的授课教师使人敬重,使人学有所得;而有的教师的授课简直就是浪费学员的时间。不同的授课教师会使培训效果有天壤之别。培训管理人员需要用心掌握授课教师的情况,通过网络、业界人士介绍、咨询学生、旁听等形式联系到一批较优秀的教师作为资源。如果本单位有教师,还要增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水平。

2.增加考核项目

培训学员呈现出对培训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目的性明确,因为培训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有帮助而非常重视;有的是被迫接受培训,视培训为形式。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培训组织者除了严格要求教师,还要严格要求学员。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签到保证听课率,另外还可考虑添加其他方式。

第2篇: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

一、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导致重视不够职工教育是为职工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内在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技能的一种主要途径,开展职工教育既是企业发展需求,又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基本要求。目前,无论是领导层还是职工,都存在对学习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2.教育培训内容功利化和不切实际只注重对生产任务完成有效的、应急性质的培训,对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系统的学习不重视,对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培训有兴趣,对产生隐形的、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学习不重视。由于存在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有的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不相符,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根本不切单位发展的实际或需要。3.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教育方法不灵活存在重形式不重结果现象,只求完成培训任务就行,指令性的做法较多,全面开展各类岗位的针对性培训不到位。培训方式多为“填鸭式”、“灌输式”,利用新技术手段不足。4.教育培训制度不全面职工培训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筹划;未能建立培训评价考核制度规范,不能对职工教育培训效果进行合理评价,不能根据信息反馈来纠正偏差,进行控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职工虽然通过学习提升了自身能力素质,但没有通过学习培训使报酬得到一定的提高或得到其他奖励,知识的增加与实际利益挂钩结合不紧密。

二、职工教育培训应突出的重点内容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侧重政治理论教育,是向受教育者灌输正确的的政治倾向、思想意识的重要手段,以此确立职工的政治信念,使他们树立崇高政治觉悟和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调控自己的职业行为。定期深入细致地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基本政策理论,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保证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也是促进做好本职工作、打牢政治觉悟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如何提高职工的职业水平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所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的总和。切实抓好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就可以及时调整职工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使职工干一行,爱一行,做一项,专一项。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引导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遵循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引导职工遵守一定职业范围内普遍的道德规范、道德标准和特殊的道德要求,在用各项规定制度规范自身言行的同时,用正确的道德信念自我约束。3.加强干部管理能力培训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低有时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发展,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非常重要且必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以政治理论、管理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主要内容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设方面,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能力水平、管理方法直接决定单位整体建设和发展,领导干部不是只会干,主要的是会管,会带领大家发展,会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会给广大职工以工作的动力和激情。4.加强技术性岗位技能培训当前,中小企事业单位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中小企事业单位各自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突飞猛进,这些新知识,新方法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技术岗位不同于一般性工作岗位,攻克关键性技术,突破技术难题,普及应用新技术,通过科技引领自身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掌握关键性技术的人才,因此,加强技术性人才的培训,非常重要,没有这部分人员的专业知识,一个单位将失去前进的动力或能力。5.加强和谐人际关系的培训,构建和谐工作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是保证单位内部人人心情舒畅安心工作的前提。一个单位中,假如有部分人经常不讲诚信和友善,不讲团结互助,见了利益就抢,看见工作就推,自私自利,见有好处就争,有困难推给别人,久而久之,就会使这个单位的机体受到不良的侵蚀,造成没有友善、没有互助、没有团结,一盘散沙的局面,单位建设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所以,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向上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是单位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中小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的对策

1.方法灵活多样中小企事业单位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方法的选择,当前,企业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要选择合适有效的培训方法,需要考虑到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对象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的讲授法:指老师通过语言系统讲授知识。二是交换工作岗位法:指员工不定期变换工作岗位,使其获得不同岗位的技能,达到一专多能。三是拜师学艺法:由技术能手一对一、一对几的师带徒培训。四是现代科技培训法,利用新的视听技术,如投影仪、录像、电脑或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这种方法,更应是当前和今后推广应用的学习方法,更适合参加工作后的在岗培训。五是这些年流行的体验式培训,如公开课、拓展训练、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等。2.内容切实新颖培训按内容可以分为四种:技能培训、素质培训、新科技知识培训和工作态度培训。一是技能培训:是企业针对岗位的需求,对员工进行的岗位能力培训。技能是指为满足工作需要必备的能力,就像驾驶车辆,基本的起步、停车、加减档、交通规则要会做。而技巧则是在技能的基础上,要通过不断的重复、提高,才熟能生巧,达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或水平。高层领导的培训在于企业长远规划、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重点是会用人。中层干部的培训在于执行力的学习提高,是领导能力、方法的训练。一般员工技能的培训是按计划、按流程、按标准进行实际操作,要具备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二是员工素质培训:主要有文化素质、作风养成、心理素质、工作生活习惯等,重点在于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有好的作风和素质。三是新科技知识培训:要适应行业发展转型的需要,对与本行业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了解跟踪,掌握行业动态,不断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技术,适时更新产品、新工艺,使本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对企业的转型及产品更新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四是工作态度培训: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态度,即使能力再好也没有用。员工的态度决定其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这方面的培训,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3.模式、目的明确职工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例如,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的技术等级考核结合起来;本着按需施教,缺什么学什么原则,创新模式方法;培训工作还有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力型和实用型的结合,以便做到学以致用。要加大培养优秀人才、高科技人才、年轻创新人才力度;把培训重心从一般的基础知识、技能培训不断转移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参与市场竞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上来。

小结

第3篇: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人才;团队;职工教育;培训

一、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是各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环节。第一,通过培训显著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及时做好企业的人才储备工作;第三,通过培训培养职工强烈的企业归属感,增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投资仍严重不足

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除职能错位举办子弟学校和政治任务性质投资助学外,真正用于职工培训的投资微乎其微。据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职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

2.培训体系不健全,模式单调僵硬

据一份权威机构对全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知道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

3.培训实践效果差

培训实践的效果分指两方面,其一为失败的培训,即企业所实施的培训对于原状并无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毫无促进效果而言。其二为训而无用的培训。“用”是指培训后,可以将所学用于现实实践中。既然有了一种能力,就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培训后,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仿佛培训的那段日子只是企业好心施舍的一个特殊“福利”。来自同一份资料显示,栽培系的成果转化方面,大多数企业的培训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即80%-90%的培训资源被浪费了;在培训评估方面,有6%的企业曾做过二级评估,所有被访企业均没有进行过三级评估,也就是说,企业连自身都不清楚培训到底“发生了什么”。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训评估方面。企业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的一个简单的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2)培训系统性方面。目前企业进行的培训多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培训,没有从需求评价分析为主要出发点,讲求内容的相关性,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点的一点就是,一些培训工作没有根据企业的战略重点和发展远景,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造成部分培训内容与现实的脱节。

三、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改进方向

1.公司决策层的重视是关键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离不开决策层的支持,无论是资金层面还是资源层面皆是如此。

2.根据岗位不同,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内容

在培训形式上要灵活、生动,易于为被职工所接受,切忌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紧密联系实践,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避免单向的灌输。对于文化程度高的职工,互动式培训会较高,而对于文化程度低的职工,课堂式会更合适一些。同时,学习内容的确定也直接决定了培训的形式。

3.加强培训计划和培训效果评估管理

在职工培训中,培训评估起着信息反馈作用,它主要是调查收集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考察职工在接受培训后工作态度、行为与绩效是否发生变化。培训评估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比较,有效地促使职工达到预定目标,以提高培训质量,并为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培训评估包含以下四个层级:

第一是反应层评估:对学员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受训者是否喜欢该培训课程;课程对受训者是否有用;对培训讲师及培训设施等有何意见。

第二是学习层评估:受训者在培训项目中学到了什么?培训的前后,受训者知识、理论、技能有多大程度的提高?总的来说,第二个层次的评估是测量学员在走出培训地点时的收获。

第三是行为层评估:受训者在学习上是否有改善行为?受训者在工作中是否用到培训内容?真正应该在此层次担任评估主体的是部门主管。他们要通过恰当的方法,管理学员应用培训所学的幅度、深度和进度,也只有依靠他们的管控,学员改变行为的能力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改变,最终带来我们渴望的绩效改善。

第四是结果层评估:行为的改变对组织的影响是否积极?组织是否因为培训而经营得更加顺心更好?第四个层次,实际上是对培训过程的绩效评估的延伸,将个人绩效的一部分作为有效培训带来的益处。因为培训和绩效是同处一个企业内,只要个人绩效达到了组织的预期,没有太大的必要来精确测量因培训带来的绩效收益到底为何。但这一层次的评估对评价培训的有效性来说,所担负的作用是基准性的:如果解决了实际问题,那我们就可以说整个培训过程是有效的;如果没有解决实际存在的绩效问题,则说明这个培训过程还要予以改善。

四、结语

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投资的主要形式,是保持职工与工作岗位匹配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培训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并且使企业在为每一个职工提供成长和成功职业机会的同时,也为自身长远发展储备各类人才,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同成长。

第4篇: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096―03

校企合作模式在学校教学目标的设置、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的实习就业等方面应用极广,并取得了公认的效果。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是指在职教师在学校、企业中以交替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达到继续教育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应用于继续教育领域,主要是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而建立的。对中职系统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应用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必要性

1.中职系统专业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

(1)专业教师的知识陈旧

以海淀区中职系统为例,专业教师295人,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49名,占半数以上,他们大多是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2)专业教师的技能难以适应专业发展

由于实践机会少,专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知识和技能陈旧,与企业发展脱节;对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知之甚少的情况。而他们培养的学生在几年后要走向市场、走进企业工作,陈旧的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3)社会需要一批“双师型”教师

随着职教系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专业教师向职业人方向转变而成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要求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而目前很多专业教师并不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更不具备根据市场调查、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来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的能力。

2.中职系统专业教师的培训需求突显共性

2008年,笔者对中职系统295名专业教师做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专业教师涵盖37个小专业,计算机、财经、美术、服务、艺术5大类专业。发现中职系统专业教师在培训需求上存在着很多的共性。

可见,专业教师对行业一线专家比较认同,所占比例近半成,因此针对职教系统专业教师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中,行业企业的参与应该是最主要的特点。

(2)对培训地点的需求

通过调查可知教师对培训地点的要求比较平均,相比来说地点选在行业部门是教师最青睐的,说明教师希望进入企业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学习。

通过了解,我们发现,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实践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如何使“双师型”教师获得实践能力?校企结合培训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模式之一。

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区域性原则

专业教师继续教育要顺应职业教育大的发展趋势,当然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海淀区为例,在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势头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大产业集群突显,所以在对专业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时首先要考虑区域特点,围绕三大产业对应的专业教师进行重点培训,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实用性原则

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内容取决于专业教师的需求,在企业培训过程中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强化岗位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上,面对专业教师不要讲太多的概念,要多讲授企业实例、经历、案例、技巧等,教师通过自身的理解可以用于教学、教材上。

3.发展性原则

在培训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求合作双方要有发展的眼光,以务实的态度积极适应变化,及时调整合作方案,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创建流程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在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实效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现以海淀职教中心用校企合作模式培训专业教师为例,旨在和相关培训部门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做初步探讨。

1.基础调研

为了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进行校企合作之前对培训学员进行摸底调查是重要的一环。充分了解专业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及最想通过企业培训达到的目的,这是做好以后相关事宜

(3)最想解决的问题’

知其所需、投其所好,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继续教育的内容。的基础。

2.制定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教师对企业的需求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其中明确规定培训部门和学校的职责、教师的义务,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为专业教师提供汲取业界最新信息的机会,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3.签订合作协议

根据培训专业的不同,与当地知名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详细规定双方在培训期间的责任、义务以及对突况的处理预案,避免在培训期间产生矛盾。

4.培养“双师型”教师

利用企业的平台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培训部门搭建的平台,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学习,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岗位培训,还可以通过承担企业项目,锻炼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

5.培训效果评估

专业教师在企业培训的效果由企业主管人员和培训部门的主管领导共同考察量化评估。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培训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监督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除了实习鉴定,还可以要求培训教师撰写实践体会,树立典型,提炼优秀文章共同交流提升,而优秀者应在继教学分中加以体现。

四、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实施方法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部分教师去企业进行一线培训,但是目前企业并不能容纳所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实践,虽然国家倡导将企业作为专业教师的实训基地,但在行进道路上存在着种种阻力,不是所有专业教师都有机会去企业进行系统培训,在整个保障机制还没完全形成的形势下,我们只能灵活处理。

1.请进来

将企业专业人才请到学校进行岗位培训,同样可以接受先进的产业知识和行业信息,这种方式深受专业教师的欢迎。

2006年,海淀职教中心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师对专业知识更新的需求,特请企业人员对计算机教师进

行photoshopcs2软件的系统培训,还和考取Adobe公司产品专家资格证书紧紧挂钩,一次通过率为83%,二次通过率为100%,可见系统培训后参与考证效果不错;2007年,聘请华为公司的技术人员对计算机教师进行技能培训;2008年,又邀请神州数码的专业讲师对计算机教师进行企业知识、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用人机制以及课程开发等项目的培训。

高新技术产业是海淀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很大,相应的专业教师要及时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这种培训方式无疑是在财力和精力上最节省的一种。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身临其境,造成一些理念、方式理解得不够深入。

2.走出去

(1)以点带面

在教学实际中,送大部分专业教师去企业实习,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就会被打乱,常见的做法是选择个别教师去学习,回学校再对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2007年,海淀职教中心组织各职业学校选派的动漫专业教师19人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动漫培训,学员从剧本的创作、角色造型的设计、动画的制作、后期的剪辑和配音等方面都是亲自参与。在动漫专业教师的国际培训中,参培学员考评全部达标。学员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控制能力、责任心、耐心、教师总体印象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培训满意度达到100%。回国后,参与培训的教师分别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工作流程带回自己的学校,为学校的管理转型、专业建设出谋划策。2009年,又选派若干导游专业的教师去旅行社进行实践学习,从门市接待到旅行社计调、到业务学习、到带团技巧,全方位地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通过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既可以达到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花费和牵动面也不大,还可以带动相关专业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不足之处就是专业教师学成后在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时,不免造成一些信息遗失。

(2)分批实践

分批实践就是将专业教师逐批送到企业培训部门、培训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形成流动循环机制,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这样,既可以深入企业行业、立体式地感受企业环境所带给教师的冲击,也避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又能达到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高的目的,这种方式在培训部门经常被使用。

2008年,海淀职教中心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在一个学年内,将全区的财经教师进行了一轮的企业实践培训,通过与北京市悦铭缘财务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分批将财经教师送到企业进行账务处理,从新公司成立到正常营业后,涉及月、季、年度整个账务处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培训,教师亲自接触不同类型企业的真实经济活动内容,在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的指导下完成电子记账的工作。参与企业培训的财经教师将企业、用人单位最新的知识以及操作要求渗透于教学中,在2008年全国财经专业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这种培训方式是培训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师能够亲身感受企业的氛围,真正转换企业角色进行实践。不足之处是费用高、耗时长、牵动面较大。

(3)自主实践

自主实践是指专业教师自行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接受企业培训。

海淀区要求所有专业技能教师每学期必须岗位实习两周,以实习单位出示的证明为准。海淀区100%的专业教师通过自己努力找到合适的岗位进行了岗位实践。实习单位对专业教师岗位实践时的表现,满意度可以达到95%以上。专业教师谦虚勤恳的做事风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留给企业最深的印象。选择自主实践的幼教专业和烹饪专业教师及时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在2008年全国幼教专业和烹饪专业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第5篇: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是建立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体系的关键,中职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师资培训的制度、组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是我国职教师资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挑战,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实践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观念创新 

 

观念引领行为,观念创新是机制创新的先导,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须以观念创新为基础。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观念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战略观。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职教师资培训的战略意义,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当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的长期投资,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在行动上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在措施上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2.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改革观。根据我国“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为保障”的思想,大力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手段,办出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特色,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创新观。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要重视职业教育教师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改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培训模式,变为以能力、素质提高为主的培训模式,要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训为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制度创新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某一方面的体系。①制度创新是机制创新的主体内容之一,它影响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运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创新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快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的政策体系建设。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是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 

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政策一方面要协调有关物的因素,如培训经费、场地(企业、学校)、时间(保障)等;另一方面要协调人的因素,如政府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教师本人、提供培训的企业管理者、培训人员(企业人员和高校教师)等。如何将人与物的因素协调解决好,实现各方利益的互利、互惠、互赢,是政策制定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建立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必须应对的问题。 

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政策要考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要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长计议。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需要长期的保障性政策,如法律法规等,也需要短期的调整政策,正确处理好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特别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制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减少政策制定的随机性。要建立起有利于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创新的政策体系,使政策引领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是起着打补丁的作用。 

2.完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培训。政策与法律关系密切,一方面政策对法律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政策依照法律贯彻实施。职教师资培训机制的创新,需要在我国现有《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教师从业标准和培训办法,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法制化。 

3.制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具体包括:(1)培训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职教师资状况,理清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我国未来职教师资建设的终极目标,应达到的水平目标,要确立一揽子师资队伍建设目标。(2)培训实施方案,这涉及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包括培训实施步骤、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手段、培训考核与评价等,保证我国中等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常规化。(3)培训机构认定和定位,要明确划分培训机构的职责和任务,保证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有步骤、有秩序、有分工、有合作、有重点、有特色地开展。 

4.加快建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效果考核体系和制度。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职教师资培训成绩考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培训成绩作为任职和晋升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仅把培训与评职称挂钩是不够的,还应与教师任职、晋级、加薪等挂钩,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定期对职教师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形成长期有效的评估机制。 

5.建立完善的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制度。我国要对现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进行完善,并进一步出台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的配套政策,形成企业与教育的互利互惠培训体系。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组织创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组织创新是机制创新的物质基础,观念的落实、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组织这个实体。 

1.要形成有利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的组织管理系统。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管理机构框架,职教师资管理机构应突破教育与部门、行业条框分割,成立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协调管理小组,建立管理机构的责任制,明确管理职责,统筹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组织与协调工作,领导和指导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 

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形成全国职教师资培训网络。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是师资培训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主要途径。目前,应率先集中办好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带动整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发展。同时,优化现有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之间的横向联系,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资源共享,杜绝多头培训、重复培训,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此外,师资培训基地要加大市场调节的力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建立师资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它们在竞争中以效益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3.强化校本培训。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某些省份职业高中,有30.3%的教师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②对此,应尽快建立起从培训内容、实施途径到运行机制一体化的校本培训制度,探索满足不同专业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方案,解决处在不同专业发展水平阶段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改变校本培训中单一价值取向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单一评价标准,解决校本培训存在的教师专业发展个别化与培训内容千人一面的突出问题,从而保证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高。 

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内容创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内容是师资培训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它既影响着师资培训机构能否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职业学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1.要针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目标,优化设计培训课程。制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目标时,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既要关注职业学校教师急需的知识和能力,也要重视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以及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设计课程和体系。 

2.开发个性化培训的课程体系。要建立培训机构与参训者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菜单的模式,搭建培训课程超市,满足教师个性化培训要求,将规定培训内容与自选培训内容相结合。 

3.加强应用性实践活动的培训,突出职教师资培训特色。积极开发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学方案,拓展实践技能培训内容。一方面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积极与师资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及企业联合办学,开发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方案,进行提升师资实践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实践制度,与合作单位共同制订教师技能培训实施计划,加强对本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 

4.培训内容体现国际化视野。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家之间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的许多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面向世界,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必须关注的内容。 

 

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形式创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形式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培训形式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的培训参与度。因此,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形式创新是培训机制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1.培训形式要体现“以人为本”。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因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应从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实际培训需要,实行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提高学历与提高单科水平相结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提高实践技能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多层次、多类型培训在职教师。(1)学历达标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行业部门要紧密依托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积极开办成人专升本职教师资班,采取系统进修、函授、自考、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加速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学历达标问题。(2)各种非学历培训。要充分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对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业务培训,包括专业理论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方法的培训及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等,加强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及专业能力的培训。(3)青年教师培训。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把教师进修提高同任职和职务晋升结合起来,保证师资培养培训的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4)骨干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行业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通过国内外培训,逐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化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78. 

 ②刘琴.中职教师培训模式亟待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7-04-05. 

 

[参考文献] 

[1]腾飞.师资培训的新领域——人本化课程体系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第6篇: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一、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切生产和发展要素中,人是根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力。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农村职业教育不发达、农民缺乏培训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和价值,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就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根据*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年我国总计有乡村从业人员50387.3万人,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6.87%,小学程度占27.23%,初中程度占52.22%,高中程度占10.25%,中专程度占2.37%,大专及大专以上占1.06%。高中(中专)及以上劳动力合计只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68%,而有86.32%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都在初中及以下。此外,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约占70%。可见,我国没有受过职业教育或培训的低素质农村劳动力还比较多。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是适应经济结构转变、促进充分就业的迫切需要,对工业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富民强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加快转变的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民培训与解决“三农”问题、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密切联系在一起。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民技术培训,是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客观需要。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期相对落后,培训缺乏,导致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大量农民没有接受适当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全国每年有八、九百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未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而直接面临就业。让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提高他们劳动技能和素质的重要性已日益显现。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发展的实践者。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都需要新型农民来推动。而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就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最主要手段。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专业化的增强都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已不能简单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而需要更新知识和技能,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农村中经济内涵的增强和生产活动的丰富更对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需要依托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农民来进行。

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有利于我国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对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及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我国二三产业就业人口中,农民工占半壁江山,在制造业中约占60%,在建筑业中占80%。发达地区非农产业包括外资企业员工中,农民工占2/3。在乡镇企业里就业的几乎都是农民工。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民工培训的状况,关系整个国家工业化的水平、后劲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欧美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等,其发展的共同经验是重视教育、劳动力培训、职业教育。我国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升级迫切需要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能普遍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年以来我国由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发端并向内地及中小城市逐渐蔓延的“技工荒”和“民工荒”,已经反映了我国农民工劳动素质与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的不相适应。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在促进我国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政策,并陆续开展了一些教育培训项目。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涉及教育、农业、劳动、财政、科技、扶贫等部门,在这些部门的主导和推动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开始逐步得到重视、增强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培训形式、内容也日渐丰富。但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民培训发展滞后

从*年到*年,农村化学校数从49.64万所下降到16.66万所,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教职工数从41.35万人下降到25.07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规模也逐年缩小,从*年的年培训8732.31万人次下降到*年的4793.18万人次,不少地方农村成人教育出现发展缓慢甚至弱化的趋势,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农村学生占7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面镜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态势不稳定,从1994到*年12年间呈波浪式发展。其中,*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处于该时期最低水平,为395.22万人,在校生人数1170.34万人。此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才开始逐年扩大。中等教育学校数量则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年为14466所,比最高年份1997年少7763所,而普通高中数量则稳步增长。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比重无论是从招生数还是从在校学生数方面都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比重分别从1994年的65.20%、62.61%减少到*年的42.43%、39.08%,降低幅度较大,分别为22.77%和23.53%。体现了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比较明显,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二)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历史欠账不少

长期以来,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没有受到政府和社会真正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方面的历史欠账不少。近年来,中央政府及教育、劳动、农业等主管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已日益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仍然普遍更加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忽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不足、生源缺乏、社会和企业认可度低。近年中央在扭转忽视职业教育与培训“重城轻乡”的局面,但从全社会看,忽视农民教育培训的问题尚未解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眼光,工作中往往热衷于投资项目和硬件建设,而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培训工作还没有摆在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缺少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缺少对培训单位、对用工单位、对农民的配套激励政策。这些都相应地造成我国人才结构也很不合理,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另一边是技能型人才较为紧缺。以深圳为例,据*年《深圳市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调研报告》分析,深圳真正存在的不是“民工荒”,而是“技工荒”,深圳技能人才缺口达5万多人。报告描述深圳现在是三个岗位“抢”一个中级技工,五个岗位“抢”一个高级技工。据其预测2008年深圳技术岗位从业人员将达到180万人,比较现有技能人才存量的142万人,缺口高达38万人。*年广东全省技能人才657万人,与实际需求量相比,缺口高达130万人,而整个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仅30万。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制约瓶颈。

(三)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和农民培训支持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资金投入不足。总体上我国对教育的投入本身就相对偏低,其中用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就更少,这些教育资金向农村的配置则更少。以技能型人才需求大省的广东为例,虽然职业教育的投入从*年的38.9亿元增加到*年的52亿元,但职业技术教育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却从*年的10.5%逐年下降为*年的6.7%。国家和地方财政近年虽然对农民培训投入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广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需求不相适应。

近几年,国家财政对农民教育培训有了一些专门的教育项目和培训工程支持,但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还缺乏制度保障和相对稳定的收入渠道。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投入呈现不稳定性,一些培训项目还需要地方申请、部门审批,对地方而言,这种项目的随机性比较强,实施效果也会打折扣。而且多数地方在教育经费中也不安排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经费,缺乏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支持。这些都显示了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和农民培训支持体系还不完善。

(四)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民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衔接不紧密

虽然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农村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农民数量大大增加,但实际上农民技能素质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从劳动力市场看,技工供求矛盾依然存在,许多企业面临技工缺乏的困难,同时一些农民工却不能满足其要求。造成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衔接欠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条件不足、水平落后,教育培训与市场需求不适应。职业教育和培训不仅需要理论课程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往往面临培训条件落后、实践设备器材缺乏且陈旧、培训方式跟不上技术更新等问题。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及培训还存在专业和项目与市场不相适应的情况。职业学校在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方面滞后,一些培训项目跟不上形势需要,从而培养或培训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条件。二是一些培训内容比较简单,且只重形式和数量,没有注重实际效果。由于受经费和条件限制,多数培训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项目,这直接限制了农民接受培训的选择范围和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些部门和培训机构没有以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为真正出发点,没有把培训的内容和质量作为重点,使一些培训项目流于形式。相应地受训农民的劳动技能也就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五)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中社会化办学、市场化培训的机制还有待建立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还主要是靠政府部门和机构来进行,社会化办学、市场化培训的机制还没有建立,社会参与力量不足。如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只占全部中等职业学校的10%,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还未能真正建立,行业参与性差。政府对于社会办学和市场化培训的扶持政策和财政补贴方式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带有公共品性质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活动,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必不可少,而如何将政府投入和社会化、市场化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尤为重要。而在这些方面,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都相对缺乏具体的操作措施和办法。

(六)农科教资源、政府资源与产业和企业资源的协调性不强

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和各种资源的整合。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教育、农业、劳动、科技等部门。如农业部门在全国有农业职业中专和农民中专3000多所,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3000多所,农机学校*多所,各类农民技术培训学校44.1万个。劳动部门在全国有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各3000余个,并分管社会力量办的职业培训机构19139个。教育部门有成人高等学校48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466所,职业初中和成人初中共2665所。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支配的教育和培训资源,但这些教育和培训资源还都是相对独立运行,在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方面的合作性不强,缺乏资源共享机制。部门之间由于职责不清和利益关系,也往往存在工作合作和资源整合的困难。而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专业力量的介入才能顺利完成。资源的分割和缺乏协作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实力和效率。

此外,政府资源与产业、企业资源之间的协调性也不强,政府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与企业培训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政府部门的教育和培训资源还没有被企业很好利用,而企业的培训资源也多数仅局限于本企业,没有发挥最大的价值。

(七)劳动力流入地与流出地间农民职业教育及培训相脱节

劳动力流入地与流出地间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割现象。一方面是流出地政府认为,教育和培训的农民主要不在当地就业而服务于其他地区而不愿对这些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投资,另一方面流入地政府认为这些农民不是当地人,不愿对他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造成了输入地政府和输出地政府对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两不管”境地。而且流出地在教育和培训的项目、专业等方面也与流入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以致影响了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具备专业素质农村劳动力的供给。

三、推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的政策建议

当前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的政策环境良好,更加上经济发展及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农民劳动力的强劲需求,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中还有一些有待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一)进一步增强政府和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总理在*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教育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变革、企业用人机制转变等做铺垫,才可以形成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重视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和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对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更多地是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发展对于地方实用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从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地方政府部门更应当高瞻远瞩地意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将促进本地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发展作为执政要务,从政策、资金和办学环境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

(二)稳步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财政投入,将教育经费更多向农村和农民倾斜

农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同普通教育一样,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政府财政应对职业教育进行积极支持,尤其是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发展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更应从财力上加大支持力度。我国政府已经提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大体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水平,同时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这就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艰巨,也需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资金投入。根据《*-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我国从*-2010年,要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据农业部门推算,仅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前5000万人的引导性培训和3000万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看,按照开展引导性培训人均100元、职业技能培训人均600元计算,共需资金230亿元左右。这都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将农民工培训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预算支出。

(三)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

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事业只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还远远不够,必须借助社会、企业和农民力量来进行。政府应采取激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农村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支持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企业和个人,在审批、税收、财政补贴、信贷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措施。政府通过购买培训成果等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也是值得借鉴的一个思路。应充分利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实用技术性强、与企业具有天然紧密的合作关系特点,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和企业资本有机结合,创新和发展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拓展职业教育投资渠道,还可以为学生实践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各类企业选用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宣传和引导用人单位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培训工作的意识。对农村劳动力也要进行宣传和引导,使农村劳动力认识到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好处和利益,使农民能自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最终形成政府部门、社会资本、企业和农民都积极投入、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充分运用农业、教育、劳动、科技、扶贫等部门资源,形成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合力

综合运用政府部门资源、协调利用社会资源是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中呈现多部门管理、实施的格局,农业、教育、劳动、科技、扶贫等不同部门都掌握一定数量的政府资源。如何打破部门局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就成为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进程中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亟需创新体制,综合利用农村各类教育资源、培训资源、科技资源、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同时要协调使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中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尊重市场需要、尊重农民需要、不搞强迫命令。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树立让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意识,实行管理和教育培训相分离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源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形成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合力。

(五)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管理体制,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管理模式

国务院已经成立了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7部委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农业部等六部门也联合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得到加强。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和改善,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任务也应当进一步明确。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还需要坚持市场化方向,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借鉴国外“教育券”等管理制度。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还应增强自身管理能力,不断创新办学和培训理念,以市场需求确定办学方向和思路,合理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努力加强学校管理,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六)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与务工就业、劳动力转移相挂钩的公共服务体制和就业机制

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手段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进而促进其务工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因而,就需要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民培训与劳动力务工就业和转移的公共服务体制和就业机制。以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和转移,以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其中,应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政府部门和劳动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构筑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信息平台。不仅在农村,而且在城市都应建立面向农村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劳务输出、职业介绍、市场招聘、亲友介绍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民工就业和转移。从而更好地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最终目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并提高其收入水平。

(七)增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中的分工协作机制

我国有1亿之多的外出就业农民工,对于这些农民工的培训和就业工作,输入地和输出地之间在资金投入、合作办学、就业介绍、劳务输出输入方面应密切配合。输出地不仅要开展当地需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项目,而且还要从有助于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角度出发,开展适应输入地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引导性培训。而劳动力输入地政府也应树立大局观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资金上支持外来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上创造有利条件接纳农民工及其子女成为当地的一份子。不仅要让外来农民工留在当地服务企业和经济发展,而且还要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苏州市职业教育系统已经实行了与西部一些地区进行联合办学培养技能人才的模式,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之间优势互补,实现劳动力输入地与输出地、企业与农民工的多赢局面。

第7篇: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工会 职工教育 培训 作用 发挥

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是提升职工业务素养水平,加强团队战斗力的重要工作,其对于维持企业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会作为职工的聚集地,是职工汇聚而成的大家庭,其对于职工发展进步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所以,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中,需要将工会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其和企业相互协调,在职工的教育培训上发光发热。

一、职工教育培训中工会的作用体现

工会就是职工所组成的组织团体,其具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主要是为了职工的利益开展相关工作。就工会的基本职能而言,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工会本身就具有教育职工的基本义务和功能。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必须将工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促进职工的教育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具体说来,工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会具有导向作用。对于职工而言,工会相当于另一个大家庭,在这个组织当中,所有人都是朝着相同的方向前进。由此,工会就体现出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即可以通过开展工作,对职工的思想进行塑造,加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职工团结为一个整体,进而参与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而对于职工教育和培训而言,工会就可以利用这一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职工参与到教育和培训当中,实现共同进步。

第二,工会是职工教育培训的前沿阵地。基于工会本身具有的教育智能,所以在对企业职工展开教育培训时,工会不仅仅是要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更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走在职工教育的前边,充当职工教育培训的先锋,为企业进一步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工会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提升职工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同时也可以强化职工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让职工能够接受企业更高一级的培训工作。

二、职工教育培训中工会作用的发挥途径

(一)加强宣传发挥导向作用

要让教育和培训工作有效展开,需要工会在职工中加强宣传,由此引导职工参与到教育培训当中。但是,加强宣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形势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工会需要就宣传手段进行革新。比如,微信和微博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交流沟通工具,企业职工也一样热衷于通过微信、微博进行社交活动,工会本身也建立了微信群等。所以,宣传工作就可以摆脱传统的开会、座谈等形式,利用这些全新的工具展开,通过微信群随时向职工传递接受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还通过设立公众微信账号和职工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沟通,引导职工接受教育和培训。

(二)开展活动开辟职工教育培训的前沿阵地

要实现职工教育和培训,需要工会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作用,开辟职工教育培训的前沿阵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各类活动是最好的方法,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同时还可以将一些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比如,可以开展职工读书演讲大会,让每个职工都选读一定的书目,然后写出演讲稿,然后组织演讲大会,让每个职工都上台演讲。如此,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还可以让职工多读书,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还可以开展技术大比武活动,让职工就自身的专业技能展开比试。如此不仅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技术水平,还可以了解到其他职工的先进理念,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会必须认清自身所具备的教育责任,在职工教育培训中积极参与,开辟前沿阵地,主推教育活动。

(三)以职工之家为核心营造教育氛围

职工之家、活动中心等等是工会的具体载体,是硬件上的环境条件。所以,工会应该充分利用起职工之家这一硬件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员工进行培训。比如,在各种实践活动之中,像上文提到的读书演讲大会、技术大比武等等,可以将优胜者的奖杯、照片等设置在职工之家中,专门划出一块区域作为荣誉墙,由此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同时,职工之家的主要负责人员,还需成立起一支专门的工作队伍,开展职工工作,对职工教育培训中遭遇的各类问题及时搜集整理,帮助职工快速解决问题,突破阻碍,在教育培训中实现进步。同时,还需加强心理上的疏导,让职工形成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各项工作。

结束语:

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是企业维持进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工会在其中能够体现出导向和教育的作用。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工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加强宣传、开辟教育阵地和营造教育氛围等手段,为职工教育培训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一)务必找准定位,强化领导,确保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日趋完善

围绕油田矿区服务的特性需求,油田社区必须准确把握矿区“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的发展定位,立足于社区职工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把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纳入年度目标统筹规划,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机制建设。优秀的员工和队伍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培养和培训体系。油田社区企业要将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夯实队伍根基作为发展的长期目标和任务抓细抓实,通过出台《培训管理规定》、《培训经费管理办法》、《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完善了职工培训工作的配套制度体系,建立职工培训管理台帐,形成教育培训工作从需求调查、计划制定、办班申请、师资审核到组织实施、效果反馈的全过程控制,有效避免盲目培训、多头培训、无计划培训现象。同时,社区下属各单位要将职工培训工作与管理服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和主管部门负责、职能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确保了培训工作质量。

二是加大教育培训措施管理。油田社区单位要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促发展”等主题活动,围绕职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下功夫,深入开展以“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举办了各类培训讲座,轮训基层职工,使职工的能力与素质、形象同步提高。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岗位工作特点,灵活调整培训时间、内容和班次,对阶段性重点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小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开展岗位提高等培训项目,改变以往“重培训轻效果”的做法,在保证必要专业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培训效果的考核,把培训班设在工作现场,培训目标具体到一个点,培训教案细化到一个动作,使参加培训的职工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学习和锻炼,有效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三是加深教育培训氛围营造。作为油田社区企业,要始终坚持把观念意识和能力素质的培训放在首位,注重加强干部职工责任意识的培育。通过倡导、灌输培训是福利、培训是奖励的理念,并在资金、师资上加以扶持,鼓励各基层单位发掘自身潜力,定期在物业、学前、医疗等系统巡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教育干部职工自觉树立奉献意识,自觉保持健康心态,自觉营造和谐氛围,打牢职工培训工作的思想基础,增强干部职工以学习谋发展的紧迫感。同时,要进一步激发基层职工自觉参与培训、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社区培训主管部门应主动下到基层班组,了解实情、掌握需求,全力为基层解决学习困难和培训问题。

(二)务必科学规划,精细运行,确保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到位

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社区要始终把握干部职工要求进步、渴望成长的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各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谋划水平,引导各单位在培训措施上精细运行,狠抓实效。

一是要开展调研,强化方案谋划的科学性。按照油田培训工作的部署安排,社区应立足生产实际,服务发展大局,改变以往制定培训计划缺少论证的局面,通过开展大调研活动,组织、劳资等部门广泛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所思、所想和所需,采取分片座谈、集中征求意见、个别走访等措施,征求意见建议,为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全年培训目标的确定提供有力的参考。考虑到基层组织培训的难处,要从组织班次、提供师资到经费支持等方面积极为基层单位创造条件和环境,可以采取“委托培训”、“送教上门”等形式,加大与高培党校、职业学院的联合办班力度。

二是要因势利导,细化培训目标的针对性。针对社区学前、医疗等专业技术队伍的特点,充分挖掘外部优势资源,积极创造高水平学习机会,努力培养一批高学历、高层次、高技术的“高精尖”技术人才。注重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派骨干到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参加学习轮训。还可以通过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选派和鼓励部分技术骨干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培训和本科、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教育。

三是要突出重点,确保项目实施的实效性。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社区下属各单位要结合生产和岗位实际,将工作现场变为培训现场,培训、竞赛、考核一体化运行,为基层站队全部建立职工书屋、培训室、练兵场等,为职工岗位练兵创造良好的场所环境。通过出台《师带徒管理办法》,选拔专业技术骨干与新职工签订师徒协议,积极开展专题调研,采取“师带徒”、“技师跟班考核”等形式,全面加强对新职工的业务培训,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年轻职工迅速适应岗位、投入工作,在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务必立足实际,赛练结合,确保职工教育培训质量显著提升

建设一支具有竞争力、创新力的干部职工队伍是油田社区发展的首要条件。社区单位要以课题攻关、送外培训以及创新创效、赛练结合等活动为手段,努力搭建职工队伍的创新发展平台,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实施职工提素工程。重点对社区新增劳动力、其它转岗人员实行培训上岗,按照全年培训计划的要求,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完成全年培训目标。强化导师带徒培训,引导基层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新模式,促进年轻技能人员的快速成长,努力解决一线岗位用工紧张和骨干断层矛盾。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结合各单位的岗位提高性培训,多渠道地开展一些“四新”知识的应用培训,全方位的拓展职工本人的技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为新产品、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第9篇: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广泛推进,在现有的社会背景模式下,石油企业也在进行着进一步的推广与完善,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明显的竞争状态,这种竞争模式的展现逐步变成了企业人才方面之间的竞争。所以,想要将企业进行全面性的规划,就必须对石油企业的职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将人才的培养放在企业的关键性位置上,在企业打造一批高质量、高能力的工作团队过程中,为企业的发展进行全面性的推动与建设。本文以石油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石油企业 职工 教育培训 作用

在现有的石油企业运行过程中进行职工教育的培训,就是将石油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升华,在升华的过程中整体性的推动石油企业的发展状态,按照石油企业现阶段的模式进行教育培训内容的规划,保证这种教育培训能够最大化的适应现阶段的社会需求状况,以方便这种需求情况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石油企业今后的发展。

一、石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就现阶段的石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来说,石油企业的职工教育观念十分的单薄,这种单薄情况的产生就是由于现阶段的石油发展企业还不能将这种教育培训进行全面性的展现,企业对于该内容还不够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内容还处在比较低的状态。还有,在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员工自身的文化程度不是十分的一致,素质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这种教育程度不一致的情况使得最终员工教育培训的基础也存在着不同的情况,给石油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十分明显的阻碍。

二、石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石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调动石油企业员工自身的积极性

在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十分关键的推动内容。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对于员工的思想教育培训应该变成企业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性,因为,强化石油企业员工自身的教育内容,可以不断提升石油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不断丰富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在信息社会化的模式下,将企业员工的学习知识内容进行逐步的升华,保证企业人才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之下,还能够不断创新自身的思维,升华自身的理念。石油企业的员工只有在不断学习与进取的过程中,才能够适应现阶段的工作岗位,将自身的技术以及才能在岗位上进行落实,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模式下进行自我的完善。所以,加强石油企业员工自身的教育培训就可以充分的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将工作热情进行充分调动的前提下进行工作效率的提升,从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保证企业能够有更加平稳的收益,促进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经济模式下能够有更加蓬勃的发展前景。

(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展现就是企业现阶段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这种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技术的展现,同时也是企业人才管理内容的展现。因此,企业应该逐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按照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员工教育培训,提升石油企业员工自身的硬件实力,培养 高质量、高标准的企业人才队伍,只有这样的提升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展现,,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为关键的基础性保证。

(三)有利于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在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关键因素,这种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的内容提升,就是进一步开展企业员工潜力的一种展现,激励和发展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按照这种集合性的人才使用模式,促进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有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

三、加强石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

想要将石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就应该将相关的问题进行逐步的改善。在石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提升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意识,该种意识就是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开展的基础;然后,还应该建立健全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工作管理制度,将教育培训的内容进入到企业工作管理制度的展现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最大化的落实,将企业教育培训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规划;最后,还应该按照石油企业现阶段的种种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与解决,保证问题能够进行全面性的完善,为企业的教育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推动。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内容也在进行着逐步的规范,石油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对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重视,把该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落实,保证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进行最大化的优势展现。

参考文献:

[1] 闫宝成,林红.石油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4.12.

[2] 孙元海.大庆石油企业培训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3] 江智明.青海石油管理局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设计[D].西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