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幼儿阅读指导策略精选(九篇)

幼儿阅读指导策略

第1篇:幼儿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一、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阅读培养,对阅读已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他们的阅读现状是:1、出现阅读理解的断层现象,表现为:大班幼儿虽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阅读大部分的故事内容,但对故事情节的几个重要转折点难以解读。主要原因是幼儿缺乏对这些画面细致的观察以及合理的想象。这种阅读理解的“断层”阻碍了幼儿对整个故事的解读。2、大班幼儿的思维较之中班有序,表现为:大班幼儿在阅读那些篇幅长且情节点多的图画故事书时能将故事中相同的几个情节点加以初步的归纳理解,但不能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概括。3、大班幼儿有极强的求知欲,经常会生成许多问题。但他们不知怎么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通过解读并运用阅读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二、大班幼儿早期阅读集体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引导幼儿通过搜集活动储备前期经验,为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在阅读前先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搜集活动,为拓宽幼儿经验起到铺垫作用。这样幼儿凭借已有经验才能把图书内容理解的更丰富,从而为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二)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图画,提高对图画的理解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对图画观察的目的性、细致概括性及判断推理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幼儿从中不断积累阅读经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侧重点选择内容,在活动中采用引导、提问、开放式讨论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三)引导幼儿学会寻找故事的线索,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分享阅读读本中线索有时比较隐讳,幼儿往往开始注意不到,需要老师及时引导,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揭开故事的面纱。所以认真观察图片,根据故事的线索讲故事很重要。如大班读本《滚皮球表演》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寻找内在的线索,即皮球从开始大大的变得越来越小最后被压爆的过程。这样既促使幼儿认真观察图画寻找答案,依线索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从而又使幼儿学会积累阅读经验,为今后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四)启发幼儿看书时寻找问题,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以往观察幼儿阅读时,总是发现看得懂的边看边讲,看不懂的就翻得很快一过了之,不去思考什么地方不懂,也不想再去琢磨。所以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幼儿寻找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如大班下学期读本《熊小弟的栅栏》,就引导幼儿找看不懂得地方来互相讨论,讲自己的看法,听取别人的想法。“萝卜为什么会丢”(栅栏太矮、间距太大等)。这样既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掌握了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五)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

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例如在《乌鸦的窝》第一课时的设计中,教师考虑到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大的识字量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第一页采用了“以句猜图”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让幼儿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想象画面。所以,教师改变了看图猜测的形式,运用“以句猜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来想象画面,其目的是让幼儿理解“文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

第2篇:幼儿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摘 要:文章研究以幼儿终身发展为本的幼儿阅读讨论活动和教师指导策略,将批判性思维的萌发应用到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中,激发幼儿思考的兴趣,让幼儿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习惯,为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阅读活动;讨论活动;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70-01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突破传统教学活动中“一本书一节课”的固有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由“听读――自由读――亲子交流读――集体讨论会”等一系列低结构和高结构阅读活动构成的大班幼儿阅读讨论活动,能够延伸幼儿的阅读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在充分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与同伴、家长和教师进行平等交流的机会。这个过程的本身能够让幼儿在倾听不同观点的同时形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幼儿的思想中播撒批判性思维的种子。本文以教育的视角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做一次全新的审视,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一、听读

大班阅读讨论活动旨在萌发幼儿的批判意识,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参与讨论的幼儿要对讨论的文本感兴趣。因此,讨论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图画书的故事,目的是与幼儿分享图画书中精彩的故事与思想,引发幼儿阅读故事和深入思考故事的兴趣。只有故事讲得有趣了,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思考和讨论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喜欢同一个故事,因此,需要一改以往“一刀切”的固有模式,在一个阅读讨论活动的周期中,通常要给幼儿推荐三个故事。例如,在讲《上面和下面》这个故事时,教师还可以讲《图书馆狮子》和《狐狸与兔子互道晚安》两个故事,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参与讨论。这样的讨论能让每一个讨论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讨论活动中,有效发挥阅读讨论活动的价值。

二、自由读

自由读即幼儿个性化的自由阅读。在教师讲故事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后,幼儿进入自由的个人阅读的快乐时光。为此,教师可以创设每天10分种的自由阅读时间,目的是让小读者们尽情地享受图画书的乐趣,建构属于自己的故事意义,产生个性化思考。

三、亲子交流读

父母在幼儿的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亲子阅读中,幼儿才能够得到“一对一”的阅读引导,充分交流他们在阅读中的疑惑和感想。但家长最大的困惑是不知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幼儿阅读和讨论故事。为此,可以设计亲子交流读,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与家长共读,而教师预设的问题为亲子阅读提供了隐性引导。例如,在《上面和下面》的教学案例中,当教师了解到幼儿一边倒地支持野兔而否定大熊时,让幼儿带着“难道大熊就没有可爱的地方吗?”这一问题回家和父母进行亲子共读。这样,在幼儿、家长和教师间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讨论交流空间,不仅拓宽了幼儿的思路,还丰富了家长的阅读指导技巧。

四、集体讨论会

集体讨论会是在幼儿充分阅读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逐步掌握多角度思考的方法。集体讨论会的形式丰富多样:可讲、可辩、可诉说、可质疑,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形式。第一,读者讨论会。读者讨论会形式宽松,这时候,教师在组织的过程中也要以读者的身份参与进去,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并找出幼儿的思维弱点,为教师设计和实施高结构的问题导读式讨论和辩论会提供依据和思路。第二,问题导读式讨论。问题导读式讨论是教师根据自由讨论中出现的重点话题设计开放式问题。问题导读的关键在于教师预设的问题,有效的问题具有以下特点:问题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亩推动他们进一步的思考。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开放的问题,应该考虑从提升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角度进行设问,可以就幼儿思维的广度、深度、准确性和公正性等方面提出问题。问题有利于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答案可以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答案。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提出基于事实的问题,即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如“中国在哪个洲?”第三,辩论会。如果在自由讨论中教师发现有价值的话题具有争议性,或者有截然不同的两派意见,就可以考虑用辩论式讨论。例如,在《阿利的红斗篷》中,幼儿对是否应该剪羊毛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教师可以就此组织一个辩论会,让幼儿的思考从无意识思考逐渐过渡到具有因果逻辑的思考。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幼儿的讨论,教师需要运用穿针引线策略,帮助幼儿开展批判性思考。

五、结束语

研究表明,只有经历一个扎扎实实的过程,幼儿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在阅读文本中搜集信息,理解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成为阅读讨论活动中的主人,最终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不同文本的特点和课程安排对这一过程进行增加或删减,还可以把这些组织形式进行灵活的组合。

参考文献:

[1]宋秋英.美国开端计划中儿童读写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J].早期教育,2015(01).

第3篇:幼儿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一、具体做法

(一)幼儿园积极创设条件支持课题开展

1.成立课题组,多渠道进行理论学习和参观取经

课题组成员大多为一线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积极学习有关早期阅读的理论知,听取专家讲座。同时还邀请专家到园指导,课题组成员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早期阅读请专家现场指导,使得课题研究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

2.创设阅读条件 营造阅读氛围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老师的阅读兴趣,我们创建了又温馨又书香味浓厚的教师阅览室,舒适的桌椅、良好的光线,内置各种书籍,有教育家的论著,也有一线老师的手记,还有最新的专业报刊杂志等,老师所需要的一切书籍,阅览室几乎都能找到。用各种方式鼓励教师多看书,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带动孩子爱上阅读。

(二)多种途径提高老师早期阅读指导水平

1.开展多种研讨活动 提高教师指导早期阅读水平

我们通过开展多种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指导早期阅读的水平。如集中观摩活动《星星警察》、《大灰狼娶新娘》、《借你一把伞》、《悄悄话》等,课题组成员、语言组成员一起观摩研讨,探索在集中教学为主的阅读形式下,用什么指导策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各种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互相探讨各有为效的指导策略。在研讨活动中,有时还能得到专家们的指导,有一些卡在瓶颈的问题得到有效的突破,老师们都会如获至宝似地加以惴模、实践。

2.创设温馨的阅读区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班级阅读区的环境和班级阅读氛围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爱上书本。如孩子问了一个问题,老师暂时无法回答,就对孩子说:这个问题我得看看书再告诉你,或你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书,可能就知道了。而不是说:上网查一下等,让孩子感受到书本是知识的源泉。长久以往,这些孩子也爱看书,能静下心来看书。

3.结合日常教学活动 投放相应的图画书

书本是知识的源泉,更应该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相应的活动,就在阅读区投放相应的图画书,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浓,阅读水平更高。如结合主题活动《小司机》,我们将阅读区创设成“汽车书城”的情境,书架上、墙壁上都有各种有关车的图画书,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对各种汽车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感兴趣,他们就希望能在书上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可见结合日常教学活动投放的图画书,孩子们看得懂,更喜欢看。

(三)多种渠道宣传,激发家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指导水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早期阅读,主动参与到如何指导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当中。

1.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引领作用,激发家长阅读兴趣

(1)听取专家讲座

邀请专家到家长学校讲座,有早期阅读研究机构的专家、有出版社从事早期阅读研究的专家、有幼儿师范学校从事早期阅读研究的教授等,通过专家生动形象的讲座,让家长重视早期阅读,树立再忙再累也要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思想。在讲座中,家长们还学会了如何指导孩子阅读,明白了孩子的阅读不是读字那么简单,而是要引导孩子多方面感受图画书的魅力,发挥想象力,促进孩子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

(2)参观幼儿园教育书籍和科谱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亲和母亲应当多读书、多思考,以便满足和发展儿童的求知欲。很多家长不清楚应当给孩子讲哪些童话故事,家里应当有哪些儿童读物,怎样给儿童读和怎样解释等。因此在家长学校中,我们请家长参观了幼儿园收藏的大量的教育书籍和科普读物。家长们翻阅着这些书,有自然现象的,有花草树木的,有大气层奇异现象的,有关于祖国的……各种各样的书深深吸引家长的眼球,他们看着看着,觉得这些书不仅值得一读,而且家里应当买一本。

二、取得成效

(一)提升了教师有效指导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教师对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方式,能力提升很快,整合式教学能力增强,能根据幼儿实际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指导各种阅读形式的能力也增强了很多,出现了多名早期阅读组织能手。如林惠婷老师多次开展早期阅读集中教学活动,她组织的《撕呀撕》、《星星警察》获得专家肯定,同行好评。官绮凡老师设计的小组阅读《狮子烫头发》在《幼儿教学研究》杂志上发表;小组阅读活动《温情狮子》在《当代教育》杂志上发表。

(二)班级阅读氛围好,幼儿阅读兴趣高

经过两年跟踪观察,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的阅读氛围比较好,孩子的阅读兴趣比较高、阅读习惯也比较好。这些班级的孩子阅读能力增强,他们不再需要拿着图画书到处找老师,要老师讲故事了,而是会进行自主阅读、分享阅读等高水平的阅读活动。

第4篇:幼儿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 阅读区 环境创设 投放 绘本 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125-02

绘本是幼儿最喜欢阅读的材料之一,在绘本的世界里,幼儿可以感受美丑,可以找到他们所喜欢的形象。绘本的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另一方面,绘本对于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说过:“人可以一日不吃饭,可以一日不睡觉,但不能一日不读书。”可见,阅读在一个人一生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一、有意识地教幼儿看书的方法

在幼儿进人阅读区进行阅读时,教师就应及时教给他们看书的方法。教师给幼儿将讲故事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习一页一页翻看,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认真观察,让他们知道每一个画面都很有意思。使幼儿在仔细看书的过程中,从中找到乐趣,逐步学会一页一页认真地看书。

二、通过不同方式指导幼儿阅读

1.讲,教师讲与幼儿讲相结合。教师每天向幼儿介绍阅读区中的一本书,如只讲书的开头或中间,鼓励幼儿自己去阅读区找这本书看故事结尾。教师还可鼓励幼儿自带绘本,并向其他幼儿介绍该绘本的内容,进行绘本分享活动。这样就能激起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和阅读的愿望。

2.看,教师组织幼儿观看与阅读区绘本内容相关的视频,以引起幼儿阅读的愿望。目前,网络中将经典绘本制作成动画视频的很多,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一资源,带领孩子一起欣赏、观看绘本的动画视频,看完后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他们显得意犹未尽,在阅读区阅读时他们会再次捧起相同内容的绘本仔细地回味一番,感觉乐趣无穷。

3.听,教师组织幼儿听与阅读区绘本相关的故事录音,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区有许多有趣的书,但没能引起幼儿的足够兴趣,教师便播放相同内容的故事录音让幼儿听,以促进幼儿对这些书籍的兴趣。对于没有现成录音的故事,我会事先进行录音,让幼儿在阅读区阅读时边看画面边听故事内容,幼儿视听结合更容易理故事内容,同时也巩固了阅读的方法,这无疑给下次阅读带来了很好的经验,让幼儿愈发爱上阅读。

三、丰富阅读区的阅读形式和内容

在班级的区域活动中,如果阅读区的形式、内容丰富将会吸引很多幼儿参与。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在图书区为幼儿增设了“主播台”、话筒等道具,孩子们可将阅读过的绘本故事在“主播台”进行讲解或表演,这样的形式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很大,他们都想在“主播台”里露露脸,为了上“主播台”,他们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很很专心和认真。这样就形成了阅读的良性循环,同时对胆小的孩子也是一种“诱惑”,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阅读区也是语言活动延伸的大舞台,教师将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内容延伸到活动后,从而拓展集体教学的空间,丰富集体教学的内容。如:进行《逃家小兔》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在集体活动结束后,在阅读区投放了相关图片,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幼儿在摆放图片的过程中继续讲讲、编编自己设计的故事,不仅拓展了思维空间,也使阅读充满情趣、乐趣,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四、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开放阅读区

幼儿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后,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光顾阅读区,想要阅读他们喜爱的绘本,因此什么时间开放阅读区也是孩子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教师和幼儿要一起商讨阅读区在哪些时段开放最合适,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认为:早晨入园时、吃过饭以后、起床以后、下午的区角活动中开放阅读区最合适,这样可以在阅读中等待入园较迟的或动作较慢的幼儿,并且时间也比较充裕,不至于刚拿到书就要终止阅读。

第5篇:幼儿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随着国家、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幼师生而言,儿童文学课程既是文化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儿童文学的学习不仅能使他们认识到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增进儿童文学修养,也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幼儿园教育需要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和改编、创作能力,及组织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幼儿师范院校一直重视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但是,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教师对于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抓得紧,但忽视了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仅满足于课堂所学的儿童文学理论及课本上的极少数儿童文学作品,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一、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现状

为了了解幼师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现状,我们设计了《幼师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情况调查问卷》,发放了调查问卷493份,收回有效问卷484份。经过整理统计,分析归纳如下:

在阅读心理方面,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三分之二的同学仅仅满足于课本的内容,忽视了课外阅读;觉得儿童文学作品有意思的同学也就喜欢阅读,反之就不喜欢。

在阅读习惯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同学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网络阅读最受同学们青睐。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上的指导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也有不少同学在阅读时不加选择,显得十分盲目。更多的同学习惯于在学习场所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喜欢利用假期阅读。绝大部分同学在读过作品之后没有思考,没有养成写读后感或者做摘记的习惯。

在阅读方法上,同学们在阅读时更多采取默读,阅读过程中大都走马观花,很少认真思考、圈点批注。阅读后往往不再翻阅,也很少讨论。这说明同学们阅读方式比较单一,阅读方法比较简单。

二、影响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因素

通过问卷分析及个别访谈,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影响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因素如下:

(一)个人因素

首先,相对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课,幼师生缺乏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兴趣,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更多的时候还是把它当成了语文课。尽管有不少幼师生也知道儿童文学与他们将来的工作之间有很大关系,但是极少数能做到坚持阅读。其次,大部分幼师生的阅读习惯不好。很多幼师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及阅读习惯,进入幼师以后,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他们更容易放松要求。另外,从调查结果看,幼师生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相当大比例的学生看书时就是走马观花,看过就了。读时懒得思考,不知道粗读、精读、朗读、默读的结合,不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读后不做摘抄,不写读后感,没有交流讨论。

(二)教师因素

1.阅读状况不佳,影响阅读指导。

从事儿童文学教育的幼师教师工作量普遍偏大,有的除了儿童文学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带口语训练或语文课。繁重的工作量使得留给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时间、精力实在不多。即使有空闲读书,他们首选的读物也不一定是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自己阅读的少,自然影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2.忽视激发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

在幼师课堂,部分教师视野很窄,局限于教科书,儿童文学教学的外延很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又怎么能有兴趣在课外倾注时间进行阅读呢?即使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往往单纯追求效果,以命令代替兴趣培养。学生是“要我读”而非“我要读”,读书习惯自然也无法养成,读书的效果可想而知了。也有部分教师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时机,推荐了好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对于阅读方法却没有相应的指导。即使有些指导,也仅限于极少数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的学生。

3.阅读引导不够,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对于学生如何选择书籍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想阅读时却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怎么去读书。另外,很多教师只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但对于阅读效果却缺乏必要的评价,或者只会使用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学生往往把课外阅读停留在随意性、消遣性的状态,而不能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赏析性阅读层面。

(三)环境因素

从社会环境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对于当代的幼师生而言,他们更愿意上网冲浪,而不愿意捧读经典。尽管有不少同学在接受调查时选择的是上网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但当点开网页时,又有几个能经得住其它的诱惑呢?

从校园环境看,学校在关于课外阅读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幼师生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与职业发展的重要关系;幼师学校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能保证。幼师生尽管没有繁重的作业,但是各种专业技能课的训练时间占去了学生课外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幼师图书馆里的儿童文学读物借阅不便不说,数量不多且内容陈旧,学生不感兴趣。

三、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要想改变幼师生当前这种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状况,只有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做好文章,建立适当的幼师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学校搭台

1.重视儿童文学,导向课外阅读。

幼儿师范学校一定要看到儿童文学的知识性及工具性,把儿童文学重视起来,提高到专业课的位置,而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文化课。除此之外,还要看到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师生的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宣传及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时间,将学生导向儿童文学作品课外阅读上来。

2.更新补充图书,方便学生阅读。

学校图书馆要及时更新及添置图书,补充各种形式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文学作品,吸引学生前往阅读。在图书借阅管理上要与时俱进,方便学生借阅,为他们竭诚服务。

3.开展读书活动,鼓励表彰先进。

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积极性,鼓励表彰一批课外阅读的先进学生,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教师导演

尽管课外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外阅读是一种放羊式的阅读,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一定要发挥总导演的作用,指导学生唱好儿童文学课外阅读这场戏。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其学莫如激其趣。教师在儿童文学课堂教学中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儿童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在学校的指导和配合下,展开一系列的儿童文学阅读推广活动。

2.选好作品。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在选择推荐作品时,要把握以下原则:教育与趣味并存,细致与全面兼顾;传统与现代并举,名家与新人并重;略读与精读共有,整体性与阶段性兼顾。

3.指导方法。

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等。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指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欣赏:题材既要广泛多样,又要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和能理解的事物为主;主题要力求单纯、浅显、鲜明、健康;情节要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完整、单纯、生动有趣;结构要条理清楚,应尽量用顺叙的方法,最好一条线索贯穿到底,切忌平铺直叙;形象要鲜明生动;语言要具有可接受性、超前性,应做到浅显、丰富、形象。

4.多元评价。

阅读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着眼于评价的激励作用;要注重采用合适的评价形式,如书面检查形式、课堂提问形式、考试形式、交流活动形式等;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定期开展。这样,既可以提高评价的频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活动的长期开展,也可把握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指导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三)学生唱戏

学校搭好了台,教师做好了幕后工作,接下来,就轮到主角――学生上台唱戏了。

1.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各种竞赛,如“儿童文学表情朗诵比赛”、“儿童文学知识竞赛”等,还可以经常性地组织读书经验交流活动,如“儿童文学读书笔记交流”、“儿童文学读书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同时评选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展出。

2.发挥特长。

大多数的幼师生表现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艺术综合素质要好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所以,可以在幼师学校经常性地开展文艺展演活动,包括如名著改编的舞台剧、诗词吟唱、课本剧,等等,将语文课外阅读与幼师生的专业技能展示结合在一起,利用幼师生较为看重专业技能素质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表现欲,带动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

3.争当先进。

第6篇:幼儿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经典阅读;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经典阅读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启迪幼儿的智慧,丰富幼儿的表达表现方式,激发幼儿热爱经典阅读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阅读经典,多元表现经典故事,对幼儿主动性、个性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基于‘和美’文化的幼儿园经典阅读实践研究”,为确保该实践研究的顺利开展,形成我园“和美”文化的园本文化特色,我们通过开展经典阅读之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经典阅读区域环境,为我园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提供操作层面的实践平台。结合经典阅读区域活动中层次性、多样性、阶段性三个原则,我们针对幼儿园经典阅读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和方法总结如下:

一、创设富有阅读氛围的区域经典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是一种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暗示作用,它客观地存在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心迅速发展的学龄前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经验。”

创设经典阅读区域环境时应做到生动、丰富、富有阅读氛围,并且能与幼儿互动,让经典阅读以游戏的形式与各个区域活动整合,使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游戏的主人,在丰富、灵动的阅读环境中快乐、宽松、自由、和谐、健康地接受经典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将经典阅读与各个区域进行有机整合

经典阅读区域的内容创设需体现幼儿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在区域活动中将经典阅读与语言区、表演区、美工区、益智区等区域游戏进行有机整合,尝试在每个区域中创设有关经典阅读的内容,使他们在童话剧表演、经典绘画、手工制作等区域游戏中获得阅读的快乐,藉此发展幼儿阅读、欣赏经典的能力。

将经典阅读活动有机地融入区域活动中,教师可在各区域活动中适当投放与经典阅读相关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如,益智区中设置的“经典棋艺大通关”。教师将经典故事内容融入棋类游戏,学生通过掷骰子,根据数字向前进,通过朗诵古诗和讲述经典故事作为通关密语,继续游戏,最先到达终点的获胜。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更加自发地接触、感受、表达经典阅读。

三、提供丰富的经典阅读区域活动材料

皮亚杰曾指出:“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幼儿活动时操作对象的区域材料,是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因此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塑性强的经典阅读区域活动材料,会影响幼儿对于经典阅读区域活动的表达表现,这也是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的指导策略之一。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形式多样的经典读物,以及利于幼儿操作、再加工、多元表现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学习、表现方式同化于经典阅读活动之中。

四、运用多种形式的指导方法和策略指导幼儿开展经典阅读之区域活动

在经典阅读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认知年龄段特点,恰当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将其融入美工区、阅读区、益智区、表演区等区域中,设置符合幼儿区域游戏特点的区域活动。教师可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指导方法,如设置悬念激趣法、音乐感受法、有声伴读法、自主阅读法;同时还可以采取角色表演、故事讲述、儿歌诵读、经典绘画、师幼共读等多元指导策略,引导幼儿在各区域活动中进行经典阅读,为幼儿搭设经典阅读的舞台。

此外,教师指导要遵循互动原则,将经典阅读与各种区域游戏有机结合就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例如,将经典阅读和表演游戏结合起来,进行角色表演,教师可组织幼儿讲述图书中的故事或者把图书作为表演游戏的剧本,由幼儿商讨角色分工,并进行表演;还可以把阅读和美工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经典绘画,如绘画故事《三个和尚》,或者提供胶棒、双面胶、彩纸、剪刀等工具,让幼儿修补破损的图书等。

总之,经典阅读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教师应为幼儿搭建阅读经典的平台,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表达表现,促使幼儿通过经典阅读获得乐趣,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其一生奠基。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61,62,276,278.

第7篇:幼儿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一、情况分析

1.家长的做法大部分是科学的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91%的父母购买深为孩子所喜爱的彩色图画书,说明父母能够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在指导孩子早期阅读的做法上,62%的父母选择“认真读好每句话,帮助孩子慢慢理解图画内容”;在培养孩子珍惜图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上,60%的父母会选择让孩子把图书“看过多遍也保留起来”的做法;在和孩子一起买书时,66%的被调查父母通常是“和孩子一起商量,然后购买”,“按自己的计划买,不让孩子挑选”的仅占15%。以上数据表明,许多家长在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具体做法上是科学的,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来指导幼儿阅读。

2.大多数家长对早期阅读持肯定的态度

(1)随着早期教育的倡导,家庭早期阅读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家长对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的问题基本持肯定态度。据一项对幼儿家庭进行的有关家庭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显示: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有63%的父母认为“意义重大”,36%的父母认为“有意义”。(2)对家庭在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上,有77%的父母认为“提供儿童阅读氛围,使儿童养成爱阅读的习惯”。(3)上海浦南幼儿园在对上海地区幼儿早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时也发现,70%以上的家庭已经意识到幼儿早期阅读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这些数据表明,幼儿阅读已经深入年轻父母的心。在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中,“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谁起主要作用”这一问题上,60.9%的家长认为家长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起主要作用,39.1%的家长认为教师应该起主要作用。这表明家长已开始重视幼儿的阅读教育,认识到家长在孩子阅读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上存在误区

由于正规的阅读是以文字为基础的,因此,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常把它与识字联系在一起,以为要对幼儿进行大量的识字教育;也有人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主要以口头语言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事情,学前阶段不必操之过急;还有人认为,所谓“早期阅读”就是看图讲述,在阅读活动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首先,许多家长在为孩子购买图书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开发智力的书籍,把书籍视作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工具,较少考虑孩子的兴趣。

其次,幼儿阅读环境欠佳,家长陪孩子阅读的时间较少。幼儿拥有的图书虽多但往往缺乏固定的书架和单独的阅读区。

再次,幼儿阅读习惯较差,家长不重视培养幼儿的正确阅读行为。幼儿爱听家长讲故事,不喜欢自己读故事,因而每天缠着家长讲故事,能够自己一页一页认真仔细翻看的很少;许多家长不注重对阅读内容的重复,经常购买新书以引起孩子对书的兴趣,忽视孩子的认知特点,不能对孩子的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进行有效培养。

三、家庭培养幼儿阅读的有效途径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1.选择具有表意性质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

从学前儿童认识的特点出发,家长要为幼儿选择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一般而言,图书是书面语言的载体,但学前阶段儿童阅读的图书是由文字和图画两种符号构成的,具有图文并茂的独特内容。同时,图书中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规律可循,能帮助婴幼儿形成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另外,学前儿童接触到的图书应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画面清晰;主要感知对象要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对婴幼儿注意力的干扰;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2.选择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读物

幼儿阶段身心发展速度很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阅读水平、兴趣等会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3~4岁的幼儿可选择一些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的图书,同时要装订牢固,纸质较厚韧,便于幼儿反复翻阅。5~6岁的幼儿,父母除了为他们提供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有哲理的寓言等外,还可以给孩子读一些科学家、文学家的故事,让孩子从著名人物的事迹中了解一些建功立业的道理。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历史、自然等方面的知识性图书。6~7岁幼儿则可选一些知识类故事,满足他们的探究心理,利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要考虑幼儿的兴趣与经验背景

家长要把握儿童的性别、接受水平、经验背景差异等因素,选择儿童熟悉的或能够借助熟悉的事物去理解不熟悉的事物的图书,使儿童自然地受到感染,满足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当“过生日”、“春游”这些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出现在读物中时,儿童特别能产生共鸣。儿童天生还特别喜爱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1.创设阅读区。在家里可以布置一个专门供幼儿阅读使用的空间,在图书区除了书外,还要提供纸、笔等文具材料和绘画材料,鼓励幼儿通过多渠道来反映自己阅读后的体验和感受,并对幼儿创造性的说、画、涂、写等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力求使幼儿产生愉快的、自由的阅读心理环境,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还要经常为他们更换、添置新的图书,以保持对图书的新鲜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读物阅读。

2.感受亲子阅读的乐趣。亲子阅读对于孩子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亲子阅读的目的是创造平等对话的氛围,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图书,在阅读过程中围绕某个词或作品中的情节展开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或感悟等,促使亲子间互相补充、互相学习。通过父母的提问、解释或建议,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能激励幼儿继续阅读,同时也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

1.阅读要有重点

每一个故事都是有情节有高潮的,家长在给幼儿讲故事的时候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不仅要让孩子认真听,还要求认真看画面。通过画面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围绕阅读重点进行阅读,可以灵活采用讨论、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深入地掌握阅读内容和正确的阅读方式。只要能够引导幼儿深入掌握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所学的书面语言的印象,各种活动方式都可以在这一环节的组织过程中使用。

2.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家长讲故事的语言方式对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有着重要作用。讲故事时的语音、语调要丰富多样,要注意语气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表情。家长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变换自己的声音和表情,用游戏或扮演的方式,进入故事情节,自然表达人物的对话。每个故事情节本身就对孩子有很好的启发,让他们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可以开启儿童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3.适时提问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的提问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掌握好提问的技巧,过于频繁、高度控制的提问会使儿童厌烦,从而降低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要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还较低。因此,家长在提问时应使用简单句,提问的内容也应尽量简单,多对物品的名称、颜色、形状提问,答案应是图画书上显而易见的,或和简单的认知有关的,不涉及太复杂的逻辑关系。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理解力相对提高,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问要能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应该具有引导性,不应该仅仅是考察性的。另外,提问的过程中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可以让幼儿认读部分汉字;还可以组织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在理解画面的延续与情节的发展中,增强预期和假设的提问;或者用绘画和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幼儿预测故事结局等。平等、和谐是成功家庭教育必备的条件,没有平等就培养不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孩子,没有民主,就构建不了和谐美满的家庭。因此,家长不仅要尊重孩子的权利,还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使教育过程充满理智、仁爱。

4.假设想象法

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应启发孩子对情节空白点展开合理想象,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新问题,让孩子思考,这样才能使阅读成为一种积极的活动,如通过给故事起名字、续编故事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5.读后交流法

第8篇:幼儿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绘本阅读:指年幼的孩子,凭借变化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图画,相应的成年人语言讲述来感受,理解与讲述读物的活动过程,与传统以文学为主要载体的阅读相比,绘本具有以下特点:阅读材料的直观与形象性,阅读过程趣味性与快乐性。

二、绘本阅读背景的产生及现状分析

1、绘本阅读的现状

2001年颁布的《纲要》首次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逐步发展,我国幼教界普遍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的问题。但是纵观实践与研究的现实,早期阅读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尚未成为一个基本内容,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对阅读的研究仍然滞留在一个相对单一的层面上,主要是借助于集体教学活动和一些专门的阅读活动来实施的,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

2、当前我园绘本阅读现状及分析

随着《纲要》的深入贯彻,绘本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也引起了我园教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经典绘本的出版,教师中出现了一批绘本阅读的爱好者,于是大家开始关注相关的研究资料,并自发地进行尝试。从我园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各年龄段对绘本阅读尝试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集体教学往往是教师首选的组织方式和实施途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要帮助幼儿成为一个可以自主阅读的人,仅靠集体教学进行阅读是不够的,我们认为绘本阅读并不指向于一种单一的形式,只要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效活动,都是阅读研究的方向。

三、绘本阅读研究的内容

(一)、利用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指导幼儿阅读

1、集体教学阅读指导

集体教学活动是绘本阅读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集体阅读活动采用如下方法:

(1)阅读活动中的逐帧阅读方式:教师以多媒体课件或大图书形式呈现绘本,以问答形式学习,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内容。(2)阅读活动中的完整阅读方式:教师借助大书完整讲述,让幼儿对整个绘本有完整的印象,从而通过自己对绘本的初步理解来分析故事内容。(3)阅读活动中的自主阅读方式:幼儿人手一本,通过观察画面获取信息,再进行集体讨论,重在培养幼儿看书的良好阅读习惯。(4)集体教学的有效提问幼儿由于自身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长时间坐会不安,因此教师的提问就至关重要,巧妙的提问能活跃活动气氛,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小组阅读活动指导

“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学习活动”要突现个别化和小组合作化的学习形式。小组活动是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形式,幼儿在阅读活动的经验上,通过小组讨论,获取大量不同信息,丰富阅读活动。

(二)、生活中阅读指导

1、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阅读的延伸

良好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采用的做法:在楼道张贴世界优秀儿童绘本简介,创设专门的绘本阅览室,班级开设图书吧,在家园联系栏中定期向家长推介经典绘本,指导家长购买相关书籍,重视亲子阅读。

2、生活中的多种阅读形式有效合一

绘本阅读不仅仅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施,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参与互动,积极进行自我建构的阅读活动无处不在。想比较集中教学活动,在生活中渗透绘本阅读则更为宽松、愉悦。例如在幼儿盥洗室张贴图文并茂的指示语和活动规则,利用早晨来园和离园时间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兴趣,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餐后时间,教师和幼儿进行绘本共阅,这不只是一个摄取知识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一个享受快乐、享受爱的过程。

3、区域游戏中的阅读指导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很多生活常识和行为规则都是通过游戏而学习和积累的,而绘本中则蕴含了很多的游戏因素,大多数的绘本阅读活动可向游戏延伸,如表演游戏、棋类游戏、角色游戏、语言游戏等。

(三)亲子阅读指导

亲子阅读活动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1、开展“绘本阅读”家长开放日活动2、亲子共阅展示:班级开展亲子共阅活动,请家长之间互相介绍阅读的好方法,丰富亲子共阅。3、教学中的阅读指导:增加亲子阅读指导内容,向家长宣传正确的阅读理念,让家长了解阅读的重要性,使家长改变以往错误的阅读观念。

四、绘本阅读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运用问卷的方法对幼儿父母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幼儿平时绘本故事阅读的反应模式、阅读习惯及一些基本家庭背景情况,与幼儿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与印证。了解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积累相关的内容。2、观察法:采用参与式观察和自然观察法记录幼儿阅读时的反应,研究者在不同的阅读情境下观察幼儿的阅读过程,记录幼儿阅读过程中的反应,获得儿童在阅读活动中的倾听、感受、理解和表达的特点。3、经验总结法:对阅读活动的途径进行总结和分析,将阅读的实践活动不断的上升到理性层面进行分析,提取出有教育价值的信息。

一本好的绘本无论是画面还是文字都充满着童真童趣,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其中蕴含的美好,给予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绘本阅读的世界是有趣的、快乐的,相信孩子能够在这一片广阔的天地中开启自己的阅读之梦!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百度百科*词条“绘本阅读”

第9篇:幼儿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 苏北地区 学龄前儿童 早期阅读

我国对早期阅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于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此后早期阅读受到幼教界的广泛重视,但部分家长和教师不了解早期阅读,对其缺乏全面认识,甚至存在诸多误区。为深入了解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开展现状,研究者以苏北五市部分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与访谈法开展相关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共发放家长问卷450份,回收家长问卷410份,其中有效家长问卷382份,问卷有效率93.17%。样本构成见下表:

研究者以自编的《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家长问卷》为调查工具,从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与态度、幼儿阅读作品、幼儿在阅读中的表现及家长在阅读指导策略等方面了解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和态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57%的家长不喜欢与孩子一起阅读,5.76%的家长认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重要,表明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同时在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7.07%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对于孩子来说无所谓可有可无,23.3%和25.39%的家长分别认为早期阅读能使孩子安静下来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学到简单的知识,仅有43.46%的家长能够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智力、道德、审美等多方面发展有启蒙作用。虽然家长提高了对早期阅读的关注程度,但不能全面认识早期阅读。

1.早期阅读存在误区。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尤以苏北农村地区的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没必要看书识字。在这里,家长对早期阅读主要存在三方面的误区:一是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部分家长对早期阅读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误认为早期阅读是幼儿识字的一种方式,甚至从功利目的出发,购买一些用作识字的书籍让幼儿阅读,只追求阅读结果,忽视幼儿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增加其负担。二是认为孩子年龄小不适合阅读。美国的格林都曼博士研究发现,幼儿在两岁时就有了阅读能力,尤其是八岁之前的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且幼儿期是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而苏北农村地区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上小学前后才适宜进行阅读。三是部分家长在阅读中的角色缺失。某些家长以自己工作忙为由,将早期阅读的责任全权推脱给幼儿园,认为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的事,忽视自身在阅读中的作用。

2.父亲在阅读过程中的角色缺失。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观念的影响,父亲在幼儿教育方面角色严重缺失。据调查父亲较少参与孩子阅读过程,家庭中父母一起陪伴孩子阅读仅84人,不足总比例的22%,父亲陪伴孩子阅读的只占6.02%。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如果父亲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孩子的阅读,不仅能创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而且有助于孩子愉悦阅读心理的产生,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

(二)早期阅读的作品。

根据问卷显示,儿童读物总量在5本以下的占21.47%,5本―10本的占37.43%,11本―15本占17.28%,15本以上儿童读物的占20.42%。由此可见,家长愿意对孩子阅读进行投资,但普遍投入较少。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受家庭经济水平制约,苏北城镇地区的儿童读物总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问卷中有17%家长认为儿童读物的价格偏高。

2.儿童读物总量受家长学历影响,家长学历越高的家庭儿童读物总量越多,学历低的家庭儿童读物总量则远不如高学历家庭。

3.家长对儿童读物的满意程度,问卷显示18%的家长对市场上的儿童读物不满意,其中83%的家长对某些儿童读物的质量、内容、意义等提出质疑。据多数家长反应目前市场上的儿童读物盗版现象严重,错别字较多,语言过于成人化,暴力内容较多,教育意义不大。因而在选择儿童读物时,76.7%的家长将孩子自身的特点和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并且结合自己为孩子的打算、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家长的建议、同时还参考教育专家的推荐。

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其思维的主要特征,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激发阅读欲望和兴趣。且随着数字出版物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接受有多重感官刺激的阅读载体。据问卷显示,81.68%的家长喜欢让孩子接受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24.35%的家长选择平板(城镇居多),44.76%的家长选择早教机点读机(农村居多),13.61%的家长选择手机。由此可见,在阅读载体方面,家长的选择趋于多样化。

(三)早期阅读表现。

注意力和家庭阅读环境是影响幼儿阅读的两个主要因素。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虽得到发展但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据调查60.47%的孩子在阅读时易受外界影响偶尔心不在焉,10.47%的孩子很难集中注意进行阅读,仅有22.77%的孩子能够全神贯注地进行阅读。研究认为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受家庭阅读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十分重要。而据此次问卷显示,74.81%的家庭无固定阅读场所,其中33.77%阅读时受外界干扰极大,特别是农村地区。

由于幼儿性别、认知能力、气质特点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有很大差异。72.51%的孩子对图画感兴趣,对文字感兴趣的孩子占3.14%,18.32%的孩子对图画和汉字都感兴趣,1.83%的孩子对两者都不感兴趣。由于学龄前儿童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且前运算阶段的学习以符号表征学习为主,因此绝大多数孩子在阅读中对图画感兴趣。上文中提到家长因为对早期阅读存在误区,从赢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出发为孩子购买识字认字读本的行为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

(四)早期阅读策略。

1.家庭早期阅读互动方面。早期阅读不仅是孩子单方面的阅读,更需要家长有策略地与孩子互动阅读,亲子互动有助于加深儿童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问卷显示,71.2%的家长在阅读过程中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认识新的词汇,解释难句和情节逻辑,34.55%的家长会和孩子分段朗读,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27.49%的家长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与孩子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重组和再现故事文本,37.17%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会相互提问,交换自己的看法。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阅读互动虽告别传统的单一模式,但采取新方式的家长不多,大部分家长还停留在认识新词汇方面,忽视早期阅读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回答家长提问方面,近90%的学生能够回答家长的问题,其中49.74%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比较吃力需要大人的引导。在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提问方面,88.22%的学生会提问,其中40.58%的学生会频繁提问,仅有7.85%的学生不会提问。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孩求知欲强烈,这就需要家长采取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

2.家长对阅读的指导策略。在指导孩子阅读策略方面,76.96%的家长采用边讲故事边指画面的图读法,47.64%的家长采用边讲故事边指汉字的点读法,23.56%的家长和40.05%的家长分别采用诵读法(把故事连贯的讲完)和跟读法(自己讲一句让孩子跟着讲一句)对孩子进行指导。针对家长在阅读过程中指导策略的来源,笔者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46.6%的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策略源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及教育家的宣传,43.98%的家长选择借鉴其他家长的经验,38.48%的家长的指导策略受父辈教育影响,69.37%的家长是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对孩子进行指导。家长对孩子在各个年龄段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没有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的实际要求进行指导。

三、给家长的建议

(一)走出误区,正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1.去功利化阅读。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部分家长对此存在误区,在为幼儿购买儿童读物时功利目的明显。笔者建议家长重视幼儿阅读规律,注重阅读的沉潜性,购买读物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

2.转变传统阅读观念。幼儿在两岁时就有了阅读能力,孩子年龄小不适合阅读的观念并不正确,家长应转变以往阅读观念,正视早期阅读。

3.承担应尽的责任。早期阅读不仅需要幼儿园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重视。《幼儿发展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的组织参加阅读活动,从而使家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早期阅读顺利进行。

在现代社会,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早期阅读作为一种成长活动,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它的作用并不在于单纯地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家长应走出误区,正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早期阅读的基础,家长要正确认识其对幼儿阅读的重要影响。家庭阅读环境分为内外两方面:一是物理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理环境(外在环境)包括是否有合适阅读场所、阅读时是否安静等。由于幼儿的年龄和注意力特征,笔者建议家长选择合适幼儿阅读的场所,并在安静轻松的环境下阅读。人文环境(内在环境)即指家庭阅读氛围,幼儿最初的阅读兴趣是与成人一起阅读时产生的,在此基础上营造的阅读氛围能形成幼儿愉悦阅读心理、激发阅读热情,并使幼儿产生美好的阅读愿望。因此,笔者建议父母能同时参与阅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年龄特征幼儿阅读的自主性不高,因此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调查显示,33.77%的家庭幼儿阅读频率是每周三四次,27.23%的家庭是每周一两次(其中并没有剔除幼儿在幼儿园中的阅读情况),超过半数的幼儿阅读时无固定时间。笔者建议家长在阅读中帮助孩子合理安排阅读次数和阅读时间,阅读时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并在阅读结束后及时整理好图书等。

(四)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互动与策略。

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阅读,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互动。传统听读互动即家长读孩子听的模式比较单一,阅读时比较枯燥乏味,孩子亦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失去兴趣和走神。因而需要家长采取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比如和孩子分段朗读文本,分角色扮演故事人物,相互提问或将这几种方式结合。幼儿的语言从对白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的。通过上述互动模式,不仅幼儿的语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而且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使幼儿悦读。

在孩子指导阅读策略方面,笔者建议家长采取以下几种:

1.手势策略。阅读中适当增加一些手势作为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式,手势与语词相结合,从而使阅读不会呆板乏味。

2.复述策略。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孩子的记忆。

3.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要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譬如告诉孩子兔子有双长长的耳朵)。

4.语调策略。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使其快速进入阅读情境。

参考文献:

[1]王华.3―6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读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0(10):73-74.

[2]李莉.全阅读教育理念与儿童早期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2011(02):67-69.

[3]赵向东.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浅析[J].学理论,2012(32):180-181.

[4]李亚西.论网络文化与儿童早期阅读[J].山东纺织经济,2014(02):21-23.

[5]杨鸲,王树伟.关于儿童纸质出版物和平板电脑类数字出版物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09):113-116.

[6]汤锐.谈幼儿读物的特点与问题[J].出版发行研究,2012(3):21-25.

[7]李慧.对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现状的调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91-94.

[8]高晓妹,周兢.早教阶段亲子共读观念辨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8):49-50.

[9]于冬青.家庭早期阅读教育与幼儿的读写萌发[J].教育理论,2007(3):82-84.

[10]张慧丽.中美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11(02):2-6.

[11]翟晓云.当前幼儿读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市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报,2008(25):119-121.

[12]宋治枫.家园配合促进幼儿早期阅读发展[J].江西教育,2011(Z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