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精选(九篇)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

第1篇: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科学技术

一、引言

目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渐渐充实,但人们的社会意识远远落后于物质生活的进步。全社会对于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还缺乏清楚的认识,对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绿色环保主动意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认为绿色就是高成本、高代价;整个建筑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仍随处可见,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制约着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根本措施。建筑业落后的技术装备,低下的机械化水平阻碍了绿色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发展。许多企业没有重视绿色施工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反而通过加大人力的投入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造成了成本与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落后的循环生产模式在激烈的竞争中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施工要求,无法推动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在高耗能、高成本、低效率的落后发展道路上徘徊。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能降耗,还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发展绿色建筑还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对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管理薄弱,致使各地绿色建筑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二、在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节能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建筑节能是国家节能工作和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推动绿色建筑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社会和经济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某些市、县、区却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应城市和孝南区建筑节能工作机构仍没有归口到建设主管部门,尤其是孝南区,对建筑节能监管力度不是很大,市区一体化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业主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多数只重视实用面积、结构安全、美观时尚,忽视建筑的性能、品质,没有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的一个固有的、内在的品质进行考虑,把建筑节能的要求撇在一边,只是为了通过施工图审查才根据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和设计调整。

2、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建筑节能在经济层面上涉及初期投资、运行费、维修费、改造费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权衡与取舍。一般而言,建筑节能是通过降低围护结构的能耗,选用节能型用能系统来实现的,开发建设成本自然会增加。按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测算,大体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要增加100―150元,绿色建筑要300―500元。在建筑节能意识还未深入人心时,建筑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购房选择,如果没有相关的资金保证和经济激励措施,节能建筑的建设单位很难面对市场初期的种种风险和阻力,势必会影响开发商开发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性法规和监测机制。现阶段节能建筑的建造主要是通过执行建筑工程强制性条文的要求来实现的。湖北省虽然出台了《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但我市并未出台相关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只能依照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相关条款进行监督管理。把建筑节能与建设工程其他强制性条文等同要求,造成建筑节能工作执法依据不足、行政监管力度不大,这是节能建筑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全市还没有建立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监测制度,缺乏相应的管理监察机制,既有建筑节改造工作还未启动。

4、缺乏对绿色建筑内涵的认识,绿色建筑建设工作刚刚启动。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按照《菏泽城市圈绿色建筑试验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今年,省住建厅对我市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具体任务目标是:菏泽城区绿色建筑工程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各市、县、区建成一个以上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以示范促发展。目前,除正在兴建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基本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外,全市还没有一个已竣工的绿色建筑项目。

三、菏泽市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措施

根据《加快推动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菏泽启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全市新增绿色建筑30万平方米以上;2014年元月起,中心城市规划区内10万平米以上、县城规划区内5万平米以上的房产开发项目,新建单体建筑1万平米以上项目,要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1、公益建筑“带头”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意见》规定,2013年,每县区各有3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建筑必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时,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造。

同时,在公益性建筑中开展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试点,从2013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面积要达到30%以上;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要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据介绍,绿色建筑设计和运行评价分别分三个等级,即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中心城区和县城规划的城市新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要达到30%以上。

2、新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据介绍,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12年,菏泽被确定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下一步将推进建筑用地集约,加强建筑节能,推进建筑节水,新建建筑项目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建设节水设施,综合利用中水、雨水等各种水资源,配套建设节水设施,采用节水器具。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建筑在立项、规划、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检测等环节的标准和制度。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质量六类指标组成。

3、绿色建筑列为市政府责任考核指标

2013年起,市政府每年向各县区下达推广任务,绿色建筑任务完成情况在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分值中占建筑节能20%的比例。绿色建筑要求还将纳入城市规划项目控制指标,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建筑群环境进行规划控制。

《意见》要求,绿色建筑项目施工各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向建筑主管部门报送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单位在组织建筑节能分项工程验收时,应结合建设主管部门科技、节能管理机构,一并对绿色建筑内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建筑节能认定评审和工程竣工验收。

按照相关规定,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评价取得一星级标识,实施项目管理的同级财政部门按照建筑面积奖励建设单位5元/平米,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米,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

四、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建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居住舒适性,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设工作。针对我市目前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将建筑节能和推进绿色建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建筑节能作为城市生态环保的一项措施来抓。建议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同志牵头,建设局、规划局、房产局、财政局与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设立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可与墙体革新办一门两牌,只需增加2―3个人员编制即可。并将各县市区墙体革新办归口建设部门管理,具体承担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只有组织机构落实了,才能使建筑节能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对政府履职的重要考核指标。

2、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体系。虽然已形成了建筑节能闭合管理系统,但仅限于建设系统还不够完善。规划是源头,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把建筑节能审查提前到规划报建阶段,形成从规划报建至房产销售公示的完全闭合的管理系统。

3、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不断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议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要求,尽快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各地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并综合运用价格、财政、税收、市场准入、政府采购、信贷等经济政策,努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筑能效测评获得低能耗建筑能效标识、企业购置和使用建筑节能专用设备、经认定符合国家和省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建筑项目、设备和新型墙材等,要切实落实税收优惠,引导企业自主采用节能产品。

4、出台规范性文件,指导企业推进建筑节能建设。建议按照《湖北省建筑节能条例》和《菏泽城市圈绿色建筑试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参考国家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结合菏泽实际情况,编制出台适合菏泽地区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规范性文件,把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从一种号召转变为一种强制,以全面启动全市建筑节能工作。

第2篇: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伴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我国城市建设领域掀起了一场生态城市建设热潮。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所进行的探索与尝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府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生态城规划面积30km2,规划人口35万人,计划利用10~15年时间建成。从2008年落户天津滨海新区以来,生态城历经6年开发建设,目前,8km2起步区已经基本建成。绿色建筑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生态城指标体系和总体规划规定,生态城内绿色建筑的比例为100%。为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生态城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循的前提下,经过自身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一套绿色建筑管理体系。

1我国绿色建筑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1.1我国绿色建筑管理发展历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晚。国家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于2006年,而真正开始绿色建筑评价则是起步于2008年。考虑到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绿色建筑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国家标准一直以来是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推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绿色建筑的数量增长较为缓慢。为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省市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促进绿色建筑全面、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绿色建筑整体水平,国家住建部在2009年6月下发了《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建科[2009]109号),授权有条件的省市制定地方标准,并开展地方绿色建筑评价工作。2012年,国家财政部、住建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167]号),阐述了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对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激励机制、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要开展的工作加以明确。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2013]1号),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并布置了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改造、城镇供热系统、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建筑拆除、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任务,同时提出了强化目标责任、加大政策激励、完善标准体系、深化城镇供热体制改革、严格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等保障措施。国家部委陆续出台重要文件,充分显示出国家对于绿色建筑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按照上述文件要求,国内大多数省和直辖市都纷纷制定出台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颁布了地方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通过上述国家政策的推动,各省市开始把绿色建筑作为城市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实施。但是,由于绿色建筑尚处于推广阶段,技术的发展和成本增量的降低还需要随着绿色建筑实践规模的扩大逐步推进,且社会公众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受和认可这一新生事物,因此,目前国家还没有颁布统一的强制性法律法规文件。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绿色建筑实践经验较多的城市,已经率先出台了强制性实施绿色建筑的地方性法规文件,例如武汉市在2010年的《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试行办法》、广州市在2010年的《广州市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以及深圳市在2012年的《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草案)》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强制实施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确定了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分工,细化了绿色建筑实施的各方主体在不同阶段应履行的事项,有些地方性法规中还提出了绿色建筑的鼓励措施和奖励办法。

1.2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和地方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实践和管理经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不健全,因此,地方在推进绿色建筑建设的同时,仍然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流程不完善、技术产品市场供应能力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等管理问题,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问题如下:(1)管理主体不明确。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是由建委作为绿色建筑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计划,编制地方技术标准,开展评价,并负责施工图审查和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但是,由于绿色建筑的策划和立项阶段由发改委负责,土地出让阶段由国土局负责,规划设计阶段由规划局负责,销售和准入阶段由房管局负责,因此,往往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武汉、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在的地方性法规文件中,明确由建委作为绿色建筑管理的牵头部门,其他各部门联动配合。这种做法虽然依靠法律手段明确了各部门在绿色建筑实施各阶段的责任,但由于管理机构众多,管理内容分散,依然导致绿色建筑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连贯性。(2)管理流程不完善。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是以自愿评价的方式进行推广,因此,对绿色建筑的管理,仅限于专业评价机构在设计完成和投入使用一年以后所进行的两次技术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并没有将绿色建筑的管理与规划建设领域的行政许可审批相结合,很难真正将绿色建筑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经过调研分析,我国获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项目数量远远少于设计标识数量,并且绿色建筑建成后效果与设计相比常常存在较大差距。例如,虽然武汉等城市了地方性法规文件,明确了各个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但由于绿色建筑的技术专业性较强,各部门在审核时,往往仅是进行形式审查,很难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情况做出科学的评判,因此,依然很难保证绿色建筑的实施质量和运营效果。(3)技术产品支持能力不足。绿色建筑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的前提下,为建筑使用者创造更舒适的使用环境,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节能、节水、节材、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作为技术支撑。然而,我国绿色建筑的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没有与技术、产品的需求相匹配,甚至严重滞后于需求。以节能领域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为例,为了实现最优的建筑节能效果,需要由多种类型的保温材料和节能门窗作为技术支撑。而我国建筑保温材料和节能门窗产业的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能够符合低能耗建筑需求的产品较少,在绿色建筑进行低能耗尝试时,只有通过采购进口材料才能够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剪刀差,非常不利于绿色建筑的普及推广。(4)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绿色建筑作为新生事物,必然面临成本增量问题。为了在绿色建筑发展初期对其进行鼓励和促进,就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措施。但国内只有少数经济发达的省市制定了绿色建筑的奖励办法,这与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以商业性住宅项目为例,由于现有的绿色建筑资金奖励往往是直接补贴给绿色建筑的建设单位或投资方,而建设单位或投资方在商品房销售时,已经将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通过销售价格转嫁给了购房者,因此,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奖励并没有使购房者得益。这种情况很不利于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可程度。以上是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实现绿色建筑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探索建立一套与我国城市建设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绿色建筑管理体系。

2生态城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

生态城在设立之初,首先制定了城市指标体系和总体规划。指标体系作为衡量生态城建设标准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定量化的强制性指标,如绿色建筑比例为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2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50%,日人均垃圾产生量≤0.8kg/人•日等。在这些指标的要求下,国内其他地区发展绿色建筑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而生态城的指标体系要求生态城在建设伊始就要立即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制定此项指标时,我国国内绿色建筑比例不足1%,理论、实践经验都很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城从2008年开始启动基础设施和绿色建筑建设。目前,全城的基础设施已经完成过半,8km2起步区已经基本建成。区域内已建和在建的650万m2建筑,全部通过了绿色建筑评价。其中,有35个项目获得了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建筑面积达到260万m2。在实践开展的同时,生态城还积极参与绿色建筑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生态城已经参与完成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项目(赠款号P098915)和住建部2011年计划项目———低碳城市的规划实施机制研究与实践(2011-K1-78);承接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群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13BAJ09B00)的研究工作;同时,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共同设立了绿色建筑科研课题,每年拨款1000万元,用于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针对生态城绿色建筑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通过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生态城不断对建设管理经验进行总结,逐渐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绿色建筑管理体系。

3生态城绿色建筑管理体系构建

生态城在2008年9月启动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9月开始第一批绿色建筑实践。由于当时国家标准刚刚启用,国内在绿色建筑管理方面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通过对国家标准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以来,一直是采用建设单位自愿评价的方式来推广绿色建筑,加上缺乏奖励措施,导致绿色建筑的数量增加缓慢。另外,由于绿色建筑的最终评价是在建筑运行一年以后进行,若发现其实际效果未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很难再要求建设单位进行改进。因此,这种自愿式、后评价的管理方法,无法适应生态城绿色建筑100%目标的要求。另外,由于国家标准的评价程序,主要是由专业评价机构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设计标识的评价,以及在竣工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正式评价,不介入绿色建筑项目的施工和验收环节,因此很难保证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而且评价机构属于第三方技术部门,对绿色建筑的实施过程缺乏约束力,也无法保障绿色建筑的实施质量。综上所述,要实现生态城绿色建筑100%的目标,就必须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绿色建筑管理体系。这套管理体系,应该贯穿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各个环节。按照这一原则,生态城建立了涵盖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管理流程、产品准入等四方面内容的绿色建筑管理体系。

3.1制定绿色建筑法规和相关政策

3.1.1颁布绿色建筑管理规定为规范生态城绿色建筑管理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实现生态城总体规划和指标体系关于绿色建筑的目标,生态城在2011年颁布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明确了绿色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界定了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各方主体的责任。该规定的颁布与实施,从法律法规层面对生态城绿色建筑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和推动作用。3.1.2制定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鼓励建设单位建设高等级的绿色建筑,生态城设立了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并制定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该办法,生态城绿色建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绿色建筑的资金补贴、政策标准编制、学习培训、交流展示等。该办法确定了生态城两种资金补贴方式,分别为绿色建筑奖励资金和绿色建筑维护基金。绿色建筑奖励资金兑付给建设单位,主要用于补贴建设单位建设绿色建筑所产生的增量成本;绿色建筑维护基金补贴给商业性住宅项目的业主委员会,用于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设施、设备的维修、改造和更换。这种补贴方式不仅使居民(购房者)得益,还有利于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可程度。3.1.3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了更有力地推动绿色建筑实践,生态城积极申请国家、地方的各类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生态城在2012年底获得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批准,成为国内第一批绿色生态城区,获得了国家5000万元的专项补贴资金,用于绿色建筑奖励和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生态城于2014年申请成为了国家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基地,未来将结合基地建设开展绿色建筑的集群建设、研发教育、培训、技术和产品展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等工作。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生态城在2012年申请成为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了国家5000万元的专项补贴资金,用于补贴生态城内34个绿色建筑项目的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生态城积极申报国家金太阳工程,10MW的光伏发电项目获得了建设成本补贴,并实现上网售电。另外,生态城还申报成为了国家智能电网试点城市,既有利于提高生态城供电保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使生态城居民充分享受到智能电网技术给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利。

3.2编制绿色建筑技术标准

3.2.1编制覆盖绿色建筑实施全过程的标准规范生态城在编制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过程中,始终坚持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从2009—2010年间,生态城陆续制定并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包括J11468—2009《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J11548—2010《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J11645—2010《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评价标准》、《设计标准》、《施工规程》)。其中,《评价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先进经验,具有评价指标量化效果好、考虑全寿命周期、阶段划分明确、体系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评价标准》分为公建和住宅两种类型,条文涵盖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室内环境、运营管理等6个方面,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但不同部分的权重有所不同。生态城结合自身特点,提高了节能和节水部分的权重,两部分分数占总分值的50%。在条文设置上,《评价标准》中增加了屋顶绿化、节能电器、施工用水、冷却水处理、能源计量、室内空气质量等内容,并对本地植物、能量回收、非传统水源利用、土建装修一体化、垃圾分类处理等内容提高了要求。为了确保《评价标准》能够实施到位,生态城还制定了《设计标准》和《施工规程》,通过这2个专项标准来对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工作进行技术实施层面的指导。同时,为了加强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管理,生态城正在组织制定《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运营导则》。届时,生态城将形成覆盖绿色建筑实施全过程的标准规范体系。3.2.2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导则为了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节能、节水方面的管理,提高相应各项技术措施的使用效率和实施效果,生态城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导则。以太阳能利用为例,生态城规定住宅项目必须强制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系统覆盖率达到100%,热水量占项目总热水量的60%。然而,通过对生态城内建成的15个住宅小区和18个公建项目进行调研和监测发现,生态城内实施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等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热水温度不高、建筑一体化程度不高、使用热水前需要放出大量冷水、系统未设置有效的防冻防过热措施、集中-分散系统存在倒热现象等。针对上述问题,生态城制定了《太阳能热水建筑应用管理办法》、《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导则》和《太阳能热水一体化安装图集》等标准,用以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实施的各个环节,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以节水技术为例,按照生态城指标体系要求,生态城居民生活用水量不得大于120L/人•日,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要大于5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城制定了《中新天津生态城节水导则》。该导则包括市政供水、建筑节水和非传统水源利用3个部分。其中,建筑节水部分对如何降低管网漏损、选用节水型器具等方面进行了规定。通过该导则的实施,生态城给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5%左右,节水马桶、节水和无水小便器、节水龙头等节水器具在公建和住宅项目中得到普遍应用。

3.3建立绿色建筑管理流程

3.3.1加强绿色建筑设计和建设管理为了加强绿色建筑的管理,生态城将绿色建筑的管理与政府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相结合。生态城在《城乡规划法》规定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一书两证”)的基础上,在不增加审批流程的前提下,加入绿色建筑管理内容。具体管理流程如下:选址意见书(或规划条件)阶段,提出项目的绿色建筑要求和能耗指标要求,将要求纳入规划条件,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附件。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规划主管部门从建筑朝向、规划布局、日照环境、室外风环境等方面,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查。建筑方案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编制绿色建筑方案专篇,明确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并对建筑方案进行初步的能耗模拟;规划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和能耗模拟结果进行审查。施工图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编制绿色建筑施工图专篇,将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规划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并委托第三方机构依据施工图内容对项目进行能耗模拟。施工阶段,建设单位依据生态城绿色建筑施工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建筑材料、设备、产品的采购,委托监理公司监督施工单位将绿色建筑的各项内容落实到位,并接受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验收阶段,规划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组织相应的调试、测试,并核查相关手续和施工记录。3.3.2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为了科学地进行绿色建筑评价,生态城创新建立了第三方评价机制。生态城建设管理中心与四家国内知名绿色建筑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研究院(以下简称绿建院)。绿建院负责生态城范围内绿色建筑的技术评价,在建筑方案、施工图和验收3个阶段对绿色建筑进行审查,出具绿色建筑评价报告。生态城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将绿建院出具的评价报告作为行政许可审批流程的前置要件。另外,为了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绿色建筑多头管理的情况,生态城通过绿建院进行的绿色建筑评价,将建筑能效测评、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项目验收、节能工程验收、绿色建筑标识申报等四项工作内容进行整合,达到“四合一”的目的。同时,生态城内的建设项目根据施工图阶段绿建评价结果,也可以直接申报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见图1)。3.3.3做好绿色建筑标识管理为了激励绿色建筑的发展,加大宣传教育作用,生态城制定并颁布了地方绿色建筑标识的管理制度。绿建院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价以后,在评价报告中给出相应的分数。生态城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根据绿建院的评价结果,确定该项目的绿色建筑等级,并发放相应标识。生态城绿色建筑共分为白金奖、金奖和银奖3个等级,白金奖为最高等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定期分批向项目的建设单位颁发绿色建筑证书、奖牌和标牌,标牌上注明了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悬挂于建筑入口处。生态城绿色建筑标识之所以在验收阶段发放,是因为验收阶段绿色建筑的硬件设施已经实施完毕,此时,已经能够判断该项目是否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实施,以及是否满足规划条件的要求。这种在验收阶段进行评价的方式,参考了工业产品出厂检验的方法,将绿色建筑作为一项特殊的工业产品来看待,可以避免由于建筑运行阶段的管理水平、使用者行为模式不同影响对建筑本身的客观评价。而绿色建筑在运行阶段的表现,则是通过运营阶段的管理和能源资源价格杠杆来进行管理。3.3.4加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为了加强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的管理,减少建筑运营阶段的能源、资源消耗,生态城正在制定《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运营导则》(以下简称《运营导则》)。该导则的管理对象是建筑权属单位和物业公司。《运营导则》中将明确如何建立绿色建筑的各项运营管理制度,以及建筑、水、暖、电、材料、环境、安全等各专业的运营优化技术措施。同时,为了加强对城市能源、资源消耗情况的管理,生态城正在搭建绿色建筑能源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对区域内绿色建筑的能源、水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其中,公建项目的能耗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确定的四项用电(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进行分项计量和监测。通过该能源管理平台,生态城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区域内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对高耗能建筑进行干预,要求权属单位进行建筑节能提升改造;对低耗能建筑进行奖励。也可以利用该平台的数据库进行建筑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为优化运营管理和开展节能改造提供依据。另外,为了鼓励绿色建筑项目的物业公司和使用者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生态城正在研究制定阶梯电价和阶梯水价,对超出基准指标的过度消费部分提高收费标准,利用市场杠杆促进能源、水资源节约。

3.4建立绿色建筑技术、材料、产品准入制度

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编制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推广目录,因地制宜推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高效空调、热泵、雨水收集、规模化中水利用、隔音等成熟技术,加快普及高效节能照明产品、风机、水泵、热水器、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及节水器具等;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规范市场消费。按照国家文件要求,生态城组织制定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建筑工程材料使用导向目录》,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参照该目录进行建筑工程材料的选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城确定了“建立严格准入制度,以市场换项目”的方针。经过测算,生态城每年新增绿色建筑约200万m2,年投资额200亿元,其中建筑工程材料的采购额约为30~40亿元。若考虑到通过绿色建筑示范应用所产生的衍射效应,所带来的绿色建材市场容量可达到60~80亿元。生态城利用自身建设市场作为吸引,《中新天津生态城建筑工程材料使用标准》,明确生态城对各类建筑工程材料提出的参数要求,公开征集符合要求的产品。通过对报名产品进行测评,初步建立起《中新天津生态城建筑工程材料使用导向目录》。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招投标时,若选择使用生态城产品目录中的材料和产品,可以获得相应的技术加分。同时,生态城招商部门利用生态城绿色建筑材料的市场来吸引绿色建筑材料产品供应商在生态城注册,并通过税收返还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在生态城内建立绿色建材及产品研发实验室,不断提高产品性能,服务生态城绿色建筑建设。

4结语

第3篇: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工程;绿色施工;绿色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也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虽然近年来国内对于绿色工程建筑施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落实效果不够理想。研究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能够有效改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现状,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1、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含义

1.1绿色建筑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包含材料构件生产(含原材料的开采),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是:最大限度、最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四节一环保,使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相互依存。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能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及活动空间。2)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使用无污染、可拆卸的绿色建材;对建筑和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对周围的环境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不利的影响。3)因地制宜,尊重本土的自然环境条件;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彰显本地民俗文化,彰显本地特色。

1.2绿色施工是基于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以及资源效益相结合基础上,关于建筑工程开发实施的一种现代环保型的施工技术理论。所谓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水电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节约,它涉及到减少物质化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

2、国内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影响国内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缺乏绿色施工的意识。这不仅仅是指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阶层,更多的是指施工人员。许多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缺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这样的等意识,对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更是没有任何概念。而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阶层主要是由于传统思维僵化,对于施工污染、破坏环境等做法已经习以为常,对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可有可无,责任心也不强;

其次,是建筑工程企业的利益影响。许多绿色建筑工程材料价格较高,选材范围也较小。企业为了减小投资成本一般不会采用。这也就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仅仅能够做到表面功夫的原因;

第三,监管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国内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情况不容乐观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得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而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也仅仅是将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作为承包商的基本规范,没有重视建筑工程的环保认证。当然作为第三方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监理单位,也未能落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管力度

3、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要推进绿色施工,首先要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施工技术是实施绿色施工的途径。绿色施工管理就是采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构建相应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对施工方案、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的核心就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1明确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

通过结合建筑工程企业的技术特点和建筑工程项目要求,从实际出发明确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着重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强化管理,杜绝违规操作或行为的发生。明确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也使得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管理效率和效果能够有所提高。

3.2加强对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是建立在建筑工程企业的现代化施工技术的基础上的,实现绿色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方式应该复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复合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现状,适合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从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等节约各种资源的各种施工基本原则出发,融入各个环节的施工工艺中,以满足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的需要。当然,鼓励建筑工程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也是必要的。通过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研究符合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新工艺和新设备,不经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还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带来实惠。

3.3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人工管理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由于人员素质的层次不齐,管理的效果也难以达到尽善尽美。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如信息技术管理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也实现了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可控性。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能够对施工现场的机械操作以及施工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实时掌握施工过程变化,对资源投入、资金流动、工程任务进度、材料消耗、废料清除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动态显示,为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者提供准确的管理依据。通过远程控制,能够顺利掌握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

3.4建筑施工的能源管理

从“清洁生产”角度来看,施工现场的能源管理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节约能源,二是减少污染,具体要求和措施如下:在进行工艺和设备选型时,优先采用成熟、能源消耗低的工艺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保证设备运转正常,降低能源消耗。在可能时,对现有的能耗大的工艺及设备逐步替代、淘汰。在施工机械及工地办公室的电器等闲置时及时关掉电源。以清洁能源代替污染大的能源等。

3.5建筑施工的材料、水等资源管理

对水资源和材料进行管理有助于改善环境行为,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施工现场可从以下方面对原材料、水等资源进行管理:使用含有可再生成分的材料;在施工现场建立废弃物的回收系统,对废弃材料进行分类收集、贮存和回收利用;安装节水型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减少施工期问的用水量;在现场设置雨水、污水收集、沉淀处理池,经过处理的雨、污水用于冲洗车辆、降尘、灌溉等;有效利用基础施工阶段的地下降水;现场安装水表、监视水的消耗量等。

3.6建筑施工的污染防治

(1)施工泥浆的控制

泥浆污染主要来自基础和土方工程,污染防治一是通过具体工艺避免,二是可通过人工措施及时固结泥浆,以避免泥浆流出场外,污染道路和市政工程。

(2)施工扬尘的控制

扬尘是施工现场较易发生的问题,尤其在干旱和大风的日子。针对扬尘,现场可采用设置围档,实施淋水降尘,场内道路硬化,垃圾封闭,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进行控制。

(3)施工噪声的控制

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建筑施工噪声发生在施工期间,其特点是时间集中,位置多变。其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宣传,扩大公众影响;从严审批夜间施工;选用低噪音设备和机械,对噪音进行监测等。

结束语

绿色施工管理有助于施工单位节能降耗,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施工单位提升社会形象,促进其长期发展;有助于施工单位开展创新,促进其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宁.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第4篇: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1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建筑是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其宗旨是要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的舒适性,不能对建筑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体系造成严重的破坏。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使人民群众得到回到自然环境的体验,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得到满足,乐于生活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中,使可持续规划发展的理念植根于绿色建筑的建造过程中。绿色建筑的含义包括能源的节约与再利用,应充分地尊重用户,理解人民群众的内心诉求,尊重地理环境以及整体的设计观等。根据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得出:在保证绿色建筑使用时间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对一系列资源消耗问题做出相应的控制,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消耗等,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应引起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重视,力求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持续保持洁净、舒适的状态。因此,当前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的绿色建筑,指的是可以和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发展的建筑类型。

2实际状况

2.1对绿色建筑概念理解模糊

许多建筑行业从业者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十分模糊,认为带有绿色植物的设施就是绿色建筑,没有考虑能源消耗问题、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问题、人民群众居住满意程度等问题,盲目地认为绿色建筑要利用高端的技术方式,这些想法使绿色建筑的发展陷于不对等、不公平、高成本消耗以及高价格销售的困境中,因此,限制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总体来讲,与绿色建筑实施建造有联系的许多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对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在进行前期的设计、施工流程布置、建造计划过程、现场监督管理等工作时,都未能充分地将绿色建筑的知识和理念灌输到实践过程中。如果持续忽视这种情况,我国绿色建筑的大范围建造以及对城市建设影响力的扩张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也无法达到绿色建筑的建造要求[1]。

2.2制度体制不健全

引进绿色建筑的理念后,各个层级机构都积极地制定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并安排落实。但是通过一定的调查了解,对既有绿色建筑的校验认证标准尚且存在缺陷。绿色建筑的规划过程包括绿色建筑计划的制定、原材料的选取、绿色建筑行业整体的运营监管等。对于这些内容,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实施办法,给全方位地保护控制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节约原材料等生态化资源带来不利影响。

2.3政策应用实效性不高

我国在针对绿色建筑能源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管理的重点认识不足,一般来讲,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绿色建筑行业规范发展方面,但实际情况却是放在了工业和交通节能领域等方面[2]。相关部门应做好奖励和惩罚的双重措施:针对一些表现良好的机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相应的,对于表现不好的机构单位应进行惩罚,惩罚力度依实际情况而定。这是达成工作要求和工作指标的必然方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是,要结合施工场地所在区域的气候、地理、经济等情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革新,保证持续适应特定区域改革发展需求。

3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3.1实行目标控制和过程控制

1)目标控制,即将建造绿色建筑的宏观目标分成一系列的小目标,并将小目标依次放入相邻层次之间进行比较。2)过程控制,即收集各阶段控制要点的实时数据,在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目标偏离等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分析并纠正。

3.2完善激励监督机制

要保证建造规划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那么完善竞争机制,并且通过机制选拔优秀人才等方法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必须完善奖惩机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薪资与工作能力相联系,不存在较大的失衡[3]。对于工作态度良好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要惩罚工作态度懈怠的员工,奖罚程度要遵从适度的标准。

3.3强化安全施工管理

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防范危险与维护安全。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封闭式的管理能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产生,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建立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机制,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有据可依,明确相关的工作标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质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名誉有直接的关系。而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监督,应引起企业和施工人员的重视。

3.4完善评价体系

我们必须根据绿色建筑的评价要求,对企业的各项条件进行精准的评估。首先要明确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工作标准,将模糊概念明确化,达不到绿色标准要求的施工单位,不能通过批审,并且相关监理部门要尽职尽责,严格遵循监管标准。

3.5建立健全科学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地推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的稳定发展与广泛应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在各部门的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与指导,将绿色施工管理理念有效地应用到施工管理中,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检查与验收,以保障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3.6清洁能源的使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太阳能、风能等一系列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逐渐在建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其中尤以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太阳能在绿色建筑中的第一个应用便是发电。目前,太阳能发电系统有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与并联发电系统2种,绿色建筑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正是由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应用使我国的照明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在未来,光伏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必然会成为未来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方面的重要发展趋势,当然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内容[4]。

4结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近几年来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建筑行业的精英们共同努力,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使绿色建筑得到持续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琼.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推进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5(29):56-57.

【2】孔颖如.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价值工程,2015(9):32-34.

【3】陈诗兴.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江西建材,2015(13):289+294.

第5篇: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经济;环保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1.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 绿色建筑的特征

与一般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其一,一般建筑能耗非常大,并由此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可将能耗降低70%-80%,在德国甚至出现了零能耗的示范建筑。其二,一般建筑采用商品化生产技术,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造成建筑风貌大同小异;而绿色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和气候条件。其三,一般建筑是封闭的,室内环境往往不利于健康;而绿色建筑有合理的结构布局,适宜的朝向、型体,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宜人的周围环境,其内外部采取有效连通,能对气候变化自动调节,可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其四,一般建筑往往忽略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而绿色建筑则强调建筑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维护、废弃拆除,甚至再利用的全生命过程中对环境负责。

1.3 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东营作为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国家两大战略的城市,把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切实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 东营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东营市绿色建筑发展实施现状

东营绿色建筑工作的推广,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建设领域的延伸,体现了东营对于资源节约和舒适宜居理念融合的探索和追求。一是,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项目建设。2012年以来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加大对节能设计审查和备案管理,共办理建筑节能审查备案1500余项,建筑面积700余万平方米,居住建筑执行65%、公共建筑执行50%的节能设计标准。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石油大学科技园“生态谷”12号楼项目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二星级绿色建筑,成为全省第二栋取得住建部绿色标识的公共建筑;格林星城小区、金辰富海广场、农业示范区保障住房等项目先后被省住建厅立项为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筑总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二是,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设,2012年确定示范项目23个,建筑面积256.3万平方米;全市应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达280万平方米,利用深层地热供暖项目80多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达3.1兆瓦。全年完成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18个合计115万平方米。以上项目的投入使用,每年可节约标煤1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8.6万吨。三是,有效提升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水平。2012年完成了9栋9.5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的护结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等改造。四是,强力促进建筑技术产品开发使用。全市新墙材及建筑产品生产企业达到125家,产品涵盖墙体材料、外墙保温系统、节能门窗等类60个品种。2012年全市新墙材产能达到24亿标砖,实际生产21.5亿标砖,实现节约土地1970亩,节约能源11.2万吨标煤,利用废渣350万吨,减少CO2、SO2排放量28.5万吨。

2.2 东营市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绿色建筑认知缺乏。市民没有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的内涵,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部分开发商对豪华和所谓的高科技建筑打出绿色招牌,使“绿色=绿色”、“绿色=昂贵”的理解日益深入人心。这种“绿色”误区大大降低了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阻碍着我市绿色建筑的发展。二是,绿色建筑成本初期投入大,而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当前社会,投资人出于投资风险考虑,往往追逐短期利润和资金的快速回笼,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和机构缺乏。四是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完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涉及到多个领域,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研究课题。然而,东营市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现在也出台了一些标准和技术导则,但体系并不完善。

3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路径探讨

3.1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

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模式。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突出抓好太阳能光热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加快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积极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住宅示范小区建设。继续抓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积极开展低碳社区建设试点。

3.2 深入推进建筑集约用地

科学划定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充分考虑土地、水资源、生态基础等承载条件,引导紧凑型城市布局。科学规划和布局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居住、就业和公共服务等就近配套,降低城市交通能耗。提升城市用地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效能,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因地制宜进行城市建设。倡导建设地面基础设施公用走廊,引导城市高压线、铁路、公路及河道两岸绿地空间的复合利用。

3.3 不断深化建筑节水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开展节水评估,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应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大力推广管网检漏防渗技术,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积极推广耐旱耐碱性树种、节水型植物群落和微灌、滴灌、渗灌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开展废水综合利用,推进中水利用系统建设。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价格机制,鼓励引导再生水、雨水、河湖水在园林绿化、洗车、环卫等行业的使用。

3.4 大力推动建筑节材

加大墙体材料革新力度,加强新型墙体材料、技术、产品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积极推广墙体自保温等新型结构体系,加快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努力降低建筑材料消耗。加快推进建筑施工工厂化,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3.5 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加强建筑材料进场检验,加强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竣工验收检测。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加强施工现场噪声和光污染、水污染等控制。积极推广应用建筑热环境和通风环境模拟评估技术,提高建筑群体特别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水平。在满足城市绿化指标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新建建筑发展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丰富建筑绿化形式,提高建筑环境品质。

第6篇: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字:绿色建筑 市场竞争房地产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发展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运用。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科学技术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上也有所不同。就我国而言,2004年,国家建设部将“绿色建筑”定义为: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空间,同时在建筑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利用,最低限度的降低对环境影响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出来的一种达到建筑内外物质和能源良性循环管的建筑,它实现了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住宅模式。在绿色建筑中,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后期的施工建设,再到运营管理,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尽可能的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同时,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和周边的自然条件,尽可能的合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最初源于美国的LEED体系,我国最早是在2006年提出了GBCAS体系,可见,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事业逐渐跟上了世界潮流,但与此同时,我国与世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我国国情,正确认识国内外在技术水平、建设成本和工业化方面的差异,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合理的采用设备、材料和技术,因地制宜,不能一味的照搬国外经验。

绿色建筑开发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事业不断发展。连续保持着19%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尽管我国房地产事业快速发展,但也遇到了较多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方面。因此,加快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是新时期发展房地产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选择。

1、国家政策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建设部制定并推广了绿色建筑的完善政策法规,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给出了更加宽泛的强制性规范,同时,国家在绿色建筑的开发也给出了一些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旨在提高绿色建筑在房地产行业的重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2、房地产市场竞争的要求

我国房地产事业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考验,逐渐进入到了原始积累时期,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大,房地产行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迎难而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博得一席之地,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经营管理方式,积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这正恰恰与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相一致。

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措施

加强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快观念的转变,在房地产行业中推行绿色建筑理念。因此,绿色建筑的开发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政府对绿色建筑的管理

一方面,政府要给出适当的强制性措施,维护并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立法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根本性措施。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建筑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出完善的绿色建筑管理条例;同时,在绿色建筑的财税政策以及奖励和惩罚方面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各政府部门要及时修订并完善,做到科学合理、系统的操作,为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完善的政策性保障。

2、完善相应的绿色建筑开发管理体制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绿色建筑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在房地产中始终贯彻绿色建筑理念,在房地产行业大力推进创新观念,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工作效率,这就对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政府管理体制要余市场相适应,与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包括完善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还要在体制建设中始终坚持创新,坚持管理创新,坚持技术创新,使绿色建筑的开发实现了人、财、物最大的利用。

3、重视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一方面,重视绿色建筑造型设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它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内外热量交换和采风采光等性能,是绿色建筑开发的重要技术;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垃圾处理技术的应用,垃圾处理技术是通过一定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技术手段来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让垃圾可以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同时,还要做好对绿色建筑材料的性能检测,提高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的准确率,使其符合绿色建筑的需求和标准。

4、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的实现,除了具备完善的制度规范之外,还要不断完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科学合理的确定绿色建筑的量化标准,尤其是对“绿色”的程度,要做一个精确的说明和标注,这样才能让绿色建筑的开发得到明确的评估和指导,并以定量的方式检测绿色建筑在其设计中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对其所实现的预期环境性能的程度进行评估,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指导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了制约和规范,使得在建材生产、建筑设计及运行和管理方面更多的考虑了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减排、环保、健康舒适的轨道上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唐,毛贤君,张天宏.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江苏建材,2009,14(1):16—18.

[2]熊小萌.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5).

[4]贾明,朱海潮,魏晨辉,潘盛德.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陕西建筑,2009,(09).

[5]杨阳.我国将制定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尽快与世界接轨[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5,(04).

第7篇: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

1.1我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原则

3R原则:3R原则是使用、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原则。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降低资源浪费率。而3R原则能够促使创新技术和创新资源的开拓和发明,对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提供了发展的保障。科学性原则:所有的管理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来构成绿色施工各项性能指标。整个指标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遵循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等几个方面。我国建筑地域宽广,在绿色建筑时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同时建立起和谐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绿色施工管理是把多项内容综合在一起,为一个目的服务的。这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整个项目体系都必须把资源、能源、人力、物力、管理、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互相独立又相互紧密联系的整体。可量化原则:所有的指标和目标都应该经过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量化考核。这样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就能清晰明了,更方便管理者对于施工过程的了解。也为之后的施工做了数据库,便于以后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动态导向性原则:绿色建筑施工要围绕“绿色”这个关键点进行。管理工作和管理过程都要能够体现我国绿色建筑的历史、风格、趋势。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引导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监督原则:施工过程中要想每个指标都能达标,必须借助政府和监理机构的监管力度。政府部门要根据建筑的原则对环境破换、资源浪费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作出相应的惩罚。监理单位的监督制定在施工之前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并且在过程中随时注意每个环节的监督指标。

1.2加强绿色施工管理技能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涉及到建筑学、环境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整个体系包含的内容众多。绿色建筑施工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节能、舒适、绿色的基本原则来设计施工图。所以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对设计人员进行绿色建筑的理念植入,让设计者对绿色建筑形成相应的生态意识。而对于建筑施工人员来说,要使每位施工人员知道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同时对绿色理念和实践进行培训。加强相应的绿色管理系统的配套设施。提高绿色施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对现有的技术规范加以补充和完善。

2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评价标准

我国还没有建立系统专业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与评价体系,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整个施工工程的绿色管理水平。一个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绿色施工体系能够有效保证施工环节中的绿色节能标准。只有施工标准符合评价标准才能使各个部门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知道通过哪些方面可以改善施工工艺和施工效率。在国外发达国家中都有着具体的绿色建筑环境评价的方法和系统。其中英国建筑研究机构BREEAM的评价方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标准。BREEAM是在1991年的,是世界上第一个评估体系,经过多年的更新和修改现在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全球问题、地区问题、室内问题、管理问题。我国在2005年,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编制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指标是:资源的利用率、环境负荷、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健康。虽然在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方面我过还与其他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康、系统的评价体系。其中《联系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就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个体系从规划到设计、从施工到验收、从管理到监督,整个过程都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对每个阶段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都进行的评估,当上一个项目达到了绿色标注体系时才进行下一阶段的绿色监督。

3结语

第8篇: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自从“十二五”以来,我国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使绿色施工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绿色施工技术不仅综合体现了管理观念、成本控制意识、科学发展观、环保思想等,而且还是一门复杂性、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将绿色施工技术合理的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建筑行业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及原则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

绿色施工在建筑工程中不仅是一个施工过程,而且还是由一系列施工环节相互紧密交织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对于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建筑施工技术基础之上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更加明确的阐释和描述。绿色施工主要是以环保理念为指导,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和施工资源消耗等项目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这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施工过程。而绿色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将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资源等,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充分的利用,突出环保理念,尽力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和能耗,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实现油、电、水的降低,减少建筑垃圾和噪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而且还有效缓解了发展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

(二)绿色施工技术的原则

绿色施工技术的原则主要包括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细化原则。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需要将各种施工技术的运用进行精细化,尤其是对于绿色施工技术而言,更要将每个施工环节和施工步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针对每部分进行细化管理;其次,优化原则。在使用绿色施工技术过程中,需要对设计方案和设计规划进行优化,对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实现优化,例如技术环节、环保环节、能源环节、资源缓解、经济环节等,从而实现绿色施工的目标。

二、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从绿色施工管理、环保理念、资源节约这三方面对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绿色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由于绿色施工还没有在我国建筑行业进行普及,因此还并没有实现系统综合的目标。在进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要树立起“绿色施工”的施工理念,为了能够充分保障绿色施工的有序性、有效性,建筑企业需要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定,促使企业对于我国“节能环保”的号召响应,由被动变为主动的状态,促进企业绿色施工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对此,在绿色施工管理方面,建筑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绿色管理制度以及绿色施工目标,明确责任人,将项目经理作为首要责任人,主要负责组织绿色施工和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并确定绿色施工的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在绿色施工过程中,应该实施动态管理,对施工的各个阶段加强监督和管理,例如施工规划、施工准备、材料选购、施工现场、工程验收等。管理力度和管理质量的不同直接决定着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效率。所以,只有加强绿色施工管理,在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绿色施工技术的效率。

(二)环保理念在绿色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有水污染、噪声、扬尘、光污染等。因此,在绿色施工过程中,应该树立环保理念,尽力降低施工对城市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其中,扬尘被视为有形的污染,对空气、环境和人体的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现场应该对扬尘进行合理的控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扬尘进行严密的封闭,防止扬尘出现在环境之中。同时,对于容易产生扬尘的地方,应该先对积尘进行清理,然后进行洒水;而噪声被视为一种无形的环境污染,对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施工人员需要采用低振动、低噪音的设备,充分保障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施工现场的水污染一般都来自于废水和污水,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施工废水进行建工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将污水的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保证对地下水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包括有环保,而且还包括这资源的节约,需要将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建筑工程的绿色发展。

(三)资源节约在绿色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将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之中,还体现在节约资源,降低资源消耗量的方面上,这不仅对资源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基本要求。施工人员应该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的剩余量,争取一次装修到位,避免第二次装修,从而节约施工材料。对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将废水、污水、雨水采用分流的方式进行排放。对于施工现场的搅拌用水和养护用水应该制定相应的节约措施。电能的利用制定节约规划,使用国家或行业推荐的高效、节能、环保的施工设施和设备,并做好养护工作。施工现场的道路应该严格按照临时性道路和永久性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合理的布局,尽量减少土地的占用量。控制好施工现场的垃圾量,做好垃圾回收的措施,加强垃圾回收的再利用,例如利用回收的垃圾生产再生骨料、环保型砖块、对基地进行加固处理等。对于不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应该收集到封闭式垃圾站进行科学的处理。

结束语:

将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之中,不仅是时展的要求,而且还是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并且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资源紧张的局面。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现代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性质上来说,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区别于传统施工技术的现代新技术,而是涉及到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因此,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坚持绿色施工理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创新,实现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房琳.房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2] 王应武.分析目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4,(52):55-55,56.

[3] 李娟.谈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3,39(34):199-200.

第9篇:绿色建筑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理念;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节能设计

随着绿色理念提出,我国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围绕绿色建筑标准对城市建设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在政策指引下,众多城市在优化建筑格局方面加大了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力度,从建筑的布局、外观、密度等方面重新调整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改造成效。部分地区在实际绿色建筑改造施工时,出现了规划不合理,与城市整体发展格局不相适应的问题,导致最终建筑的人类宜居度和整体环保性不尽如人意,造成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突破口在于节能环保,要对城市建筑进行绿色规划,而不仅限于外观层面的改变,否则,建筑设计则无法体现出绿色理念和节能环保的作用和价值。

1设计原则

1.1居住需求

建筑设计采取节能理念和绿色理念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出行等需求提供宜居环境,这一目标决定了城市建设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只有遵循人类居住需求原则,才能使设计发挥现实作用。在绿色节能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时,应同步考虑人性化设计,比如在商业区规划中,应考虑人们的交通出行、饮食生活、购物娱乐等需求进行一体化设计,努力提升其在商业区的生产生活舒适度。

1.2节能环保

在绿色理念下,节能环保既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原则,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需遵循的核心要求。设计师在制定建筑方案时,需从建筑物的外观到内部、局部到整体进行绿色节能元素的思考和替换。同时,还需充分整合现有节能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建筑设计的节能实用度和利用率。比如在建筑物外墙设计时,可在房顶或空旷的区域内安装多个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外墙提供照明和保温功能,从而减少对电能、泡沫保温材料等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见图1)。

2设计内容

2.1选材与施工

绿色理念下的建筑选材与施工十分重要,其是绿色建筑的建造基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节能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建筑材料使用不当,消耗的资源与节省下的资源反差较大,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故需在选材上严格把关,采用一些产品标准合格、绿色无公害的材料进行建筑设计(见表1)。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优先对建筑项目的现场作业区、生活区、管理区进行明确区分,并采取有效环保措施对施工中造成的额外环境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等进行处理,减少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2.2使用与保护

绿色建筑的正常运营阶段是能耗最高、产生废弃物污染最多的时期,因此设计者应对绿色建筑的整个投入使用阶段负责,及时对建筑物进行保护或整修。从节能上分析,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资源与能源消耗主要分为业主消耗和公共消耗两种情况,因此可由业主和物业公司达成使用与保护共识,共同承担减少建筑物资源与能源消耗的责任,以达到有效节能、节源效果。

3设计现存问题

3.1绿色节能意识仍较薄弱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虽然绿色环保元素越来越多,融入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技术也越来越广泛,但在部分绿色建筑设计中,设计者的绿色节能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扩大绿化面积、设计复古建筑元素等层面,而忽略了减少能耗、使用环保材料等改造手段。部分设计者对绿色建筑和规划节能的区别缺乏了解,平时较少参观和学习其他环保型城市的建筑节能设计思路和方案,不利于绿色理念的宣传和渗透。

3.2节能资源与技术有待引进

对于能源消耗量较大的建筑行业而言,调整以往的建筑设计模式,立足绿色理念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是响应国家绿色节能、低碳环保政策的必要举措。但是多年来在城市建设中,考虑成本利益和预期效益的因素仍然靠前,而使用环保材料、构筑生态人文环境的因素则较为靠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尚未全面推广与渗透,使用这些资源和技术需要前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成本,比如太阳能、风能转化为电能需要创建发电厂、购置电热板,故相关部门和设计者便会弱化对此类资源和技术的使用。

3.3建筑设计缺乏整体性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给建筑行业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城市建设规模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整体资源与能源消耗量也在上升。高消耗、低使用率成为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新问题,其根本原因主要与对绿色节能理念重视程度不够。建筑行业虽然对城市中的住宅区、商业区以及老旧区域进行了改造,但在改造设计中较少融入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反而侧重于让城市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故城市建筑的整体利用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比如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较少考虑室内节能元素,室内空间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都呈现出绿色理念缺失的问题,从而影响人类对环境舒适度的需求,未能体现出设计的整体性、宜居性和环保性原则。

3.4绿色建筑设计监管较薄弱

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理念不仅需要设计者的细致规划,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全方位监管。部分地区在城市建设中,存在对节能材料偷工减料、技术运用不够等问题,主要原因与地方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关。长久以来,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尚未更新经济低碳、绿色环保理念,致使在政策法规、建筑设计激励政策以及评估中的监管政策落实上有所缺漏,城市建筑规划节能设计中的监管工作缺位现象较为明显,给绿色节能要求的融入造成了管理上的阻碍。

4设计优化对策

4.1注重对绿色理念的宣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对建筑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对周边建筑物设计的绿色节能要求愈加严格,但部分设计者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绿色理念缺失的问题。建筑行业需要增强设计者贯彻绿色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平时多集中组织一些绿色建筑分析会、研讨会,或者到周边环保型城市集中进行参观,并就设计理念与当地的设计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强化设计者对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视程度。

4.2加强对节能资源和技术的开发

1)科学引入可再生资源设计者为深入贯彻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需科学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如风力资源。当前城市中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也伴随产生通风及采光问题。传统的空调设计方式不仅会消耗大量资源,而且还会污染环境,不能满足绿色节能的需求。对此,可在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引入风能资源,使其代替传统空调设计,从而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能。2)合理引进先进技术在绿色理念下,设计者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考虑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杭州科技馆设计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比如风能转化技术、地源热泵技术、雨水回收技术等,既降低了建筑设计环节的资源能耗,又合理利用资源回收技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被评为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对绿色建筑设计起到典型示范作用(见图2)。

4.3重视建筑整体设计

1)位置和布局我国领土辽阔,人员分布十分广泛,因此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南北方、东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和人员分布特点,确定地区建筑物的位置和布局。具体来看,设计者需从各地建筑文化差异性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建筑风格,确定建筑位置。比如在北方,冬天气温较低,故建筑设计需充分利用太阳能,保证建筑物室内温度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满足北方民众的生活宜居需求。而南方地区夏季气候较为炎热,因此在建筑布局规划中,可根据风向的变化规律选择建筑位置,进而缓解南方建筑室内的湿热难题。2)外部公共空间在绿色理念下,建筑外部公共空间设计也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环节。众所周知,建筑物外部空间品质会影响最终的节能效果,故设计者需根据建筑物的外观特点和空间结构进行绿色规划。比如可在商业办公区域的适当种植绿色植物,扩大公共绿化面积,以缓解大众办公疲劳、商业区建筑物温度过高。同时,绿色植物的大面积种植还能减少商业区的噪声,阻挡部分紫外线照射,提升人类办公生活的宜居度,实现建筑绿色节能目标。

4.4健全绿色建筑管理体系

1)健全建筑监管的政策法规从宏观层面上,政府与相关部门需注意加强对建筑监管体系设置。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对于随意改变或降低绿色建筑标准或等级的,实行责任到人的追究制度。在建筑选材与使用阶段,应不定期进行质量抽查,确保材料的绿色安全。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细化政策法规中的相关内容,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等理念进行合理定义,针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建筑材料、建筑规格、环保评估标准等细节内容进行详细区分和规定,为建筑企业解决节能设计问题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引。2)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在建筑节能设计中,还需要建筑企业完善自身技术标准体系,按照有关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开展节能设计。以吴中太湖新城地下商业建筑的技术标准为例,从单体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地下空间充分利用、绿化面积开发与保护、优化建筑布局等指标上进行逐项技术标准确定。与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专业指标对比可知,苏州建筑物的节能节源利用项目共有19项,整体节能效果较好。其他地区在建筑规划节能设计时也可参考这一评价标准,以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5结语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基于城市整体格局、预期运营效益等多重因素,重新对城市建筑进行节能化设计,使其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化要求,确保建筑与环境协调,保证城市资源与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来进.绿色建筑下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应用策略探讨[J].居舍,2021(8):87-88.

[2]任怀堂.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规划节能设计措施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91-93.

[3]魏玉婷.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初探[J].硅谷,2019(19):193-194.

[4]王俊杰,何磊.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21,28(9):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