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教学资源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第1篇: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一、开放教育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1、网络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能力不同的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它可以充实学生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扩大视野、提高文化素质创造条件。根据我国开放教育学生、导学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几个因素的分析,课程资源建设的策略应是以系统化、分类式、适用性为原则, 建设好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复习考试、课程拓展四大类资源,充分体现导教、导学、助学、助考等功能。

2、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能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个别化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和传统远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既可实施非实时教育、也可实施实时教育,使更多的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需要享受教育的平等和机会。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仅要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具备丰富充实的课程教学资源。从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情况来看,远程教育课程的教育资源建设基本上都是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涵盖了印刷媒体、音像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等基本结构。加快建设具有高水平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完善从建设、管理到评价、维护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对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意义重大。

二、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议:

1、建设既导教、又导学的教学指导资源

导教就是指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特点,领会教学设计意图, 用好课程教学资源,开展系统性、阶段性、针对性的导学活动, 为学生提供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质量标准相对统一的学习指导。导学就是指导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个人实际, 制订学习计划, 从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程教学数资源一般应包括课程说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指导、课程考核说明、复习考试大纲、教学进度建议等,内容要充分表达教学目标,质量要求和实施意见,突出导教与导学的双重功能。在这类资源中只需建设一个资源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即根据以上指导性资源和教学点学生的实际,提出学期的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可以以周为单位进行学习内容、进度、方式等的安排,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基本学习方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上级电大的指导性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设计。

2、 建设系统化、模块式的课程学习资源

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应建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能提供完整课程学习资源的体系,而不能成为某种教学方式的补充;同时,也要注意与教材、光盘等资源的配合,进行一体化建设, 既要使教学属性通过不同的教学媒体有效而充分地显现出来,也要防止各类资源各搞一套,自由堆砌, 加重学生学习与选择的负担,甚至使学生不知所措。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要系统化,学生认知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过程, 课程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现代远程教育要把过程作为实现有效学习的途径, 根据循序渐进的规律, 将课程的系统性和学习的渐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模块化教学资源, 即根据知识点组成一个个学习单元, 并前后有机连接起来,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下去。力戒笼而统之地把所有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没有清晰的阶段性学习过程, 造成学生不知如何选择与学习, 眉毛胡子一把抓,量多不消化,甚至产生学习厌倦情绪,造成过程缺失。学习资源要实行标准化建设, 明确要求和职责。建设课程辅导资源,应以周为单位提供辅导性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 练习题、测试题)、列出学习与参考资源清单,组织专题讨论等。资源建设时要注意扬长避短, 以适用为原则, 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3、 建设广泛性好、丰富度高的课程拓展资源

为方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点,避免过多的资源使学生无所适从,课程拓展资源, 即正式课程教学内容以外的知识、技术,特别是前沿性信息, 可以使学生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课程相关内容, 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网络的开放性使课程拓展资源的建设显得十分方便。课程拓展资源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可以从课程知识点出发,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参考文献链接,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提供鲜活的实际应用案,提高学生应用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应用其它网络院校的同课程资源,加强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当然,即使拓展资源也要相关与适量, 避免无限制地将资料搬到拓展资源上去,成为文本垃圾。

4、 建设知识点全、针对性强的复习考试资源,

第2篇: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计算机信息网络交互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思想品德教学从原来被动地接受型向对话型模式进行转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则是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在信息网络技术辅助思想品德表现中更加地明显,所以,在信息网络双向的互动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才能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信服什么?反对什么?那么,就需要取决于真理真正掌握在谁的手中,这种互动、引导和对话的思品教学方式,无疑比原来传统的灌输方式则会带来更好的思想品教育的成功率,教师也能够把思传输给聋哑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向学生布置一些课堂,使学生能够通过同多络随时随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这是传统的聋哑教学所做不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适时地进行剪辑和复制相关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使交流的内容更加地充实,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建立平等、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使传统相对压抑的被迫学习变成是一个主动、独立和轻松地学习,充分发挥认知主体,并在学习活动处于一个主动的精神状态,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2、网络教学可以转变教师具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聋哑学生去学习更多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营造一个动态直观的教学情境,真正调动聋哑学生眼、耳、口和手多种器官相互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真正克服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课堂容量小、效率低和聋哑学生参与意识不强的现象,使聋哑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着手借助各种媒体寻找解决的方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人与机、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多向性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相关的信息,尽可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思维和情感进行完美地交融,充分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

3、网络资源开发便于聋哑学生快速学习

第3篇: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学习共同体;教学资源;自组织系统;资源获取;教学平台;资源管理系统;重组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4-0115-03

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国内高校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日益重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打造出一批网络教学资源,看似数量众多,但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当前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如下:

1. 严重缺乏有效资源,对用户的需求不很了解。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是从厂商那里购买来的,而作为资源建设者的厂商却并不能精确地抓住现阶段学生对资源的需求,所以这些厂商所制作的网络教学资源并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真正要求,实用性不高[1]。

2. 难以达到资源共享,资源建设没有统一规范。现阶段我国国内高校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大多以自我为主,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观念,不能保证资源共享,直接造成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更好的管理和共享,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相媲美。

3. 不重视资源的更新工作。国内大多数高校根本忽视了对自身建设的教学资源进行平时的维护,教学资源的更新极为缓慢,有的甚至几年内都不更新或从不更新网络资源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是直接造成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内容匮乏,根本不能满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

二、自组织建构教学资源的优势

自组织构建教学资源,就是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协作的方式创建教学资源以及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及非线性特质。对于那些浅显、质量不高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在合理的教学策略指导下,自行组织建设资源,以使教学资源质量得到提升。

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在教师主导教学下的关系如图1所示。而以学生为主导自组织创建教学资源的话,其三者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正向的箭头表示出了对象之间的作用方向。二者比较不难看出,学生自组织创建教学资源的,会使课程中增加两种新的关系,即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创建和评价关系及教师从教学资源中获取信息的关系。从图2中不难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创建和评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改进和创新教学资源及教学方式。

可以将这种模式的优点概括如下:

1. 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建设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对教师修正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资源起很大的作用。

2. 学生通过相互协作方在创建过程中不仅创建了资源同时也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做既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思路,还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以一举两得。即学生在自组织创建资源的同时,也是在实际问题情境和社会交互中实现知识的建构[2]。

3. 学生自组织建设的资源可以更系统地显现学生的某种兴趣和学习水平,也能更加有效地增强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主导建设的资源相比,更加完善和系统。

三、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构建方法

在网络教学中,大部分学习要靠学生自主,而在自律及学习效率方面,学生自主很难做到,所以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时,其内容除了要有针对性、交互性外,还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3]。

(一)教学资源自组织网络教学模式

根据原有网络教学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网络教学模式,它能反映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创建、积累和优化教学资源的一个过程。

如图3所示,在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网络教学模式下,其基本教学模式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即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时,首先,应结合所授课程的知识单元及教学目标设计一个与学生特点相契合的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并使学生挑选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其次,学生要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就要靠上网查询或人机交互等方法,参考自身的真实情况再利用网络资源或课程资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瓶颈的时候,可以相互随时随地地按照网络交互协作学习,也可以随时随地地向教师求教,教师可以把学生在结束学习任务时总结的好的资源及好的学习成果进行补充及审核,同时教师也可把学生提供的课程资源一并当作候选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补充,一并和资源自组织模块共同输入教学资源库中备用。再次,教师和学生通过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库,通过师生的相互协作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补充[3]。这样一来,既能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又能够达成内容完美的教学资源库,促使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资源达到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的方案设计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在面向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网络教学模式下所产生的与课程有关的资源并不是所谓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需要通过教师及学生的互动、反馈,不断补充和优化,最终形成教学资源,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保证资源的易使用和易共享。

由图4可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工作流程大致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包括资源的获得、甄别、标准化及规范化在内的资源组织过程;其二为教学中教师、学生、资源三者之间在资源的共享、管理和评价上的交互过程。在建设资源中,通过教学互动模块中学生的评价可以改进资源组织的每个环节,举一反三来实现教学资源的自组织建设,而标准化、规范化的思想是始终贯穿其中的。

1. 资源的组织过程设计。(1)获取网络教学资源。本文所指的教学资源包括三部分:一是教师在课堂中提供的资源,其中包括电子课件、教学案例、检测试卷等;二是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的资源;三是在教学互动中,由师生共同产生的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找到的优质资源以及学生之间所讨论而得到的总结也是一种资源。总而言之,师生自己创造的资源的确欠缺标准化、规范化,但是这些东西却可以真正地满足教学和学习要求,它的使用性是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2)筛选。相比较而言,在自组织建设教学资源模式中资源的提供者比较多,然而不论是在知识水平上还是在表达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对他们所提供的资源进行筛选必不可少,对那些质量低又重复的资源要给予删除。在进行质量筛选时,学生对资源的评价打分是其评价依据,分值越高表明教学质量越高,而参加打分的学生越多,打分就越客观公平。当参加评分的学生少于一定数量的时候,由教师代为筛选。(3)属性标注和资源分类。有了科学的属性标注及完善的分类方法,资源组织中的知识联系将越发紧密,资源的共享性及可再利用率会大大提升。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标准化属性划分时,是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参照依据,另外在对每个资源进行分类时,是以三个分类属性为依据的,即学科类型、素材类型及适用对象[4]。(4)重组开发。所谓网络教学资源的重组与开发是指提高资源的质量和实用性,使资源能够更加符合现实教学的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并重新组合。从现实中了解到,在模型中重组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重组开发的教学资源实用性最强时是当资源被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重组开发时。因为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可以获知学生的需求,并可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资源,这样就能够充分了解教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以此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及实用性。(5)检查与存储。通常来说,教学资源检查主要是检查属性标注是否标准、正确及各类媒体素材格式是否符合规范技术要求,它是由教师来审核完成的。网络教学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型多,所以需要存储系统的空间有足够大的容量。

2. 资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在自组织构建教学资源模式下具有开放性特质,所以资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交互活动能够更好地评价和反馈教学资源的组织过程,进而优化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资源的自组织建设。资源、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活动是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网络教学中的交互活动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及教师学生与资源间的互动这三种方式。(1)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方式共有三种,即作业、问题解答及点评作业。教师作为资源重组的开发主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全面和及时的了解,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间的互动给予鼓励[5]。(2)生生互动。主要包括论坛交流、小组协作完成作业等。教师在互动之前要设置规则以及相应的引导且还要有相应的鼓励,这样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3)师生和资源的互动。在这种互动模式下学生是主角,包括学生与资源的互动及教师与资源的互动。

3. 反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系统会因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而出现两种反馈形式。(1)师生在评价已有教学资源上,可采取各种方式如打分、贴标签等来评价组织方式、资源内容及资源描述是否规范、合理。在资源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尽量做到标准化、科学化,而且师生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会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资源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反馈结果的评价有利于某些教学资源及教学环节的改善,进而资源质量及建设效果会越来越高[6]。(2)通过互动而产生的新资源,其在教学中的主要形式有学习心得、问题总结等,但不仅仅局限于此。在教学资源的组织过程中加入由互动产生的新资源,除了能丰富教学资源外,还能优化设计教学资源组织,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

四、结语

网络教学自组织建设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从实践中得出结论,网络教学自组织构建方法能够成为网络教学中创建资源的有效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如何促进学生的互动方面,因为如果资源全部由学生以自组织形式来完成是有一定困难的,也不容易管理。就拿教学策略的设置来说,教师应对学生利用自组织资源方式学习的行为给予鼓励和督促,但不要给予太多的指导。今后应研究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在学生自组织与教师他组织之间找到平衡点。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吴丹.论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J].继续教育研究,2011,(4):69-70.

[2]孙跃,刘文军.高校基层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3):125-126.

[3]马文虎,刘友华.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1,(6):235-236.

[4]冯世文.基于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2):45-47.

第4篇: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微格教学课程资源 教师教学技能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50—0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成为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在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方面,微格教学课程资源是基础,也是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时展的主题。

一、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涵义与理念

(一)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涵义

广义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是指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对于一所学校来讲,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内涵更加明晰,指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微格教学课程实施,促进培训目标实现、教学专业提升、教学技能训练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它具有多样性、多质性、具体性、价值潜在性等特点。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种类繁多,研究者根据不同标准,把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微格教学的两类资源来看,两者并没有绝然的界线。现实中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素材,也包含开设微格教学课程的条件。

(二)建设和利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

1 教师是微格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两种性质的人的要素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中起主导作用与决定性作用。教师不仅决定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积累和利用,也是素材性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微格教学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最重要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教师的素材决定了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建设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2 微格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包括录像资源。微格教材是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载体,微格教材的建设与利用不仅要呈现学科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职前、职后教师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教学技能行为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微格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发展对教学的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微格教材在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微格教学的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改变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合理建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

3 教学技能训练过程是师生运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过程。除了具有训练教学技能的特点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运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共同建构技能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只有当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等素材性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进入训练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微格教学训练过程是他们的教学过程,也是他们教学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二、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对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在此过程中,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是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条件,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体来讲,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在以下几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一)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成为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使教师对教学技能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教学技能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满足需要,就得开发和建设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就是要对新的技能进行“二次开发”或者“技能重构”。对技能的“重构”或“二次开发”,其实就是对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中更好地运用新技能,并使知识传授和技能操作更加协调,使教师对自身的知识、技能进行重新评价,推动自身教学技能不断发展。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技能,改变教学技能的行为方式,对所需求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价,确立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预测课程资源应达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得到成长。这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对资源的评价能力、技能操作和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新技能的出现,一些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的紧张和无能感,使教师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并成为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动力资源”。有了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这个助推器的持续作用,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成长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第5篇: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本文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个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型,可较好地缓解高校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具有创新意义的一步,对于减少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是解决高校对教学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学校本身教学资源的“有限性”矛盾的有效途径。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可以加强各大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取长补短、相互激励的氛围,拓宽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思路,有利于开展一些各自力量难以实施的项目,推动学科与专业的建设,促进跨领域的学术活动与教学的创新,从而提高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增强教育竞争力。如通过各院校特色学科、专业的资源共享,增加了学科重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边缘学科应运而生。

2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可行性分析

我国各高校存在的情况比较复杂,“一校多区”和“一区多校”等情况普遍存在,目前影响这项工作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画地为牢,把资源视为自己所有,宁肯浪费,不愿共享。忽视教学资源的动态效果,缺乏市场机制,也是制约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原因。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除了要发挥管理层的积极性外,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管理模式相对封闭,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共建共享渠道欠通畅,教师不知道谁想共享自己的资源,也不知道该去何处共享自己所需的资源,阻断了资源共享的实现。

(3) 缺乏科学有效的协调和管理。由于各高校和教师对教学资源共享的需求及由此获得的利益各不相同,资源相对充足的高校和教师,共享的积极性不高;而资源相对匮乏的院校和教师,则强烈希望共享。

3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项目总体设计

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满足学校多媒体教学的需求,该项目应需具备以下主要内容和功能。

(1) 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的在线制作和编辑。提供整套工具来编排课程内容,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结构来创建学习单元,有顺序地学习内容等。

(2) 课程建设

提供整套工具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信息以及课程开放与关闭等功能。

(3) 教学素材和资源

在线教材管理、课程包的下载、支持平台内外部多媒体资料(多种格式文件的上载和发送)的导入导出等。

(4) 教学互动

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的交流协作工具,如同步讨论、异步答疑、小组合作项目、虚拟课堂、问卷、电邮等。

(5) 辅工具

外部信息的集成、人性化向导、帮助以及系统维护(一般用户与系统管理员均要具备)等。还应具备相应的辅助功能(如模块、工具、栏目、向导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数据导入导出便捷、用户易用性强。

4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功能描述

(1) 资源上传:可以通过网格节点的门户系统进行资源的在线提交,也可通过客户端资源加工工具把资源加工好后,通过资源服务把资源从加工工具上传到资源服务器中,再到网格节点门户系统中。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2) 资源播放:把视频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压缩编辑好,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到视频服务器上。通过我们的搜索引擎搜索到资源之后,用户可以在线播放收看学校的视频资源。另外需要从版权保护和在线用户数量等方面考虑,制定视频资源的下载及播放权限。

(3) 资源检索:需要在各个网格节点门户网站上提供

资源检索系统。对校内系统进行全文检索,在检索完毕后,需要用户再通过校内系统的安全流程进行资源的访问。

这种校内资源全文检索,需要进行功能定制,并且需要提供一台Windows服务器作为资源检索服务器。针对各功能需求最终形成技术方案,实现学校进行校内资源检索的目的。

5小结

本文对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同时提出了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和具体设计思路,可以缓解高校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迫切需求,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关勤,朱泽飞.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7).

[2] 贾让成等.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设计与分析[J].教育科学,2002,(2).

第6篇: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遵循新的设计理念,改变传统的资源设计思想。因此,扩大资源开发主体,选择恰当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面向学习者的“学教并重”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新型资源设计理念的贯彻,保障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能够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信息化浪潮在教育领域的涌动,使信息化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超越了时空开始向所有人开放,实现了学习的开放化和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传统的印刷资料等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需要,以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和处理支持教与学活动的新型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由于其处理数字化、存储海量化、管理智能化、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交互性强等特点,有效地满足了信息化教育的需要,是支持信息化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政府都在探索课程改革,我国政府为了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首先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以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培养大量符合信息时代要求、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新课程改革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针对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和全面实施,都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新课程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以学为主”的“学习型”资源。要求改变过去资源建设主要为教师教学服务的“以教为主”的“助教型”资源建设思想。新课程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但要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还要支持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倡导体验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既能帮助教师“教”得更好,又能帮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

    2.新课程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结构是“主题单元型”的系统化和结构化资源。需要根据先进的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进行精心设计,改变过去对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简单堆积和对教学内容的简单呈现的做法。在“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学生思考,以启发、探索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体现教师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角色。

    3.新课程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形态上重视动态智慧型资源建设。以往的资源大多以静态素材库、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等形式存在,以硬盘或光盘为存贮介质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师生下载使用,资源内容更新缓慢,没有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将各地的智力资源利用起来。随着互联网的核心转向人力资源的“互联”和人的智慧的“互联”,“人”作为一种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继续加强着眼于“物”的静态的资源库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发展着眼于“人”的动态资源建设,使师生在交流、互动与合作中发展。

    4.新课程改革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智能化的知识管理”型资源。从资源系统性和结构性出发的传统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更新快、传播迅速的信息时代的要求,学习者和教师面对越来越多的教育信息资源,要能准确、有效、迅速地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必须改变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采用“智能化知识管理”方式,使知识的获得、储存和传播更优化和合理,充分利用各种智能技术,使师生借助知识管理平台共享和利用知识,激发师生生产和创造知识,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理念

    信息化教学资源要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改变传统资源设计理念,体现新型教学资源设计理念,具体表现为:

    1.选择恰当的原则与方法指导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资源设计的原则.主要有多媒体软件、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原则,例如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是:(1)个性化;(2)协作化;(3)多媒体;(4)动态化;(5)交互性;(6)共享性。还有学者提出了网络课件的设计原则包括:(1)交互性原则;(2)界面直观友好原则;(3)培养创新能力原则;(4)科学性原则;(5)协作性原则;(6)教学设计原则。其中教学设计原则指出要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设计能够有力地促进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策略。除了这些针对特定类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原则,国外还提出了一般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应共同遵循的原则与方法。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向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者,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十条原则与方法,具休为:(1)说明信息化教学资源与非信息化教学资源相比较的优越之处;(2)提供合适的教育刺激和反馈;(3)提供适合学习者的挑战性任务;(4)适当的情景下,鼓励协作学习;(5)让使用者可以发掘、改造、鉴别资源,以满足其特定需求;(6)在适当的情景下,让学习者可以选择和安排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顺序;(7)支持用户定制资源;(g)根据学习目标,恰当运用多种媒体(如图表、动画、图片、视频和音频),吸引学习者参与学习;(9)在适当的条件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记录工具;(10)充分利用所使用的平台能提供的一切功能(例如pda、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指导下,既遵循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还要根据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类别与形式遵循特定资源的设计原则,精心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

    2.要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面向学习者的“学教并重”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们学习为目的的事业”。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前许多教学资源是为教师的学科教学提供素材、教案、试题、课件等,以“学”为中心,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资源比较少,要转变以“教”为主的教学资源设计,坚持“学教并重”的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资源设计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以“学”为中心的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活动理论等学习理论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学资源,开发不仅能促进“教”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主体的多元化。

    3.加强以学科知识点为组织的结构化教学资源设计。据调查,按学科知识点组织、结构化程度比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更受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但这类教学资源还不多。在当前从面向学科的教学资源设计向以主题资源设计过渡过程中,开发了一些优秀主题资源和主题资源网站,有利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在西部信息化教学设施短缺、教师是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应用主体、其资源整合加工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主题资源不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在开展主题资源设计的同时,加强以学科知识为组织的结构化教学资源设计,既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保持各学科知识点的相对独立,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便于直接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4.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在资源设计过程中,在确定了资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后,选择媒体技术时,要考虑国内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考虑师生获取新媒体的可能性,利用现有的媒体技术能开发的教学资源,不片面追求新技术,尽量选择在大部分中小学比较普及的媒体技术来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注意照顾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选择恰当的媒体技术,增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5.提高资源开发人员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设计者既要熟悉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知识,还要熟悉各种媒体技术和工具,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当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接受过专业训练和相关培训的人员还比较少,要开发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必须提高教学资源开发人员的资源设计能力。

第7篇: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相关概述

(一)内涵

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为了实现相应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或者将受教育者引入一个特殊的情感环境,这些情感氛围,亦或是情感环境中的多种因素的总和一般被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资源[2]。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能让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得到启发,并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具体的要求和计划,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整合,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合理的搭配,使有限的情境资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将其统一协调,优化思政教育情境资源的功能,使其进行有效的组合,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其获得更大的教育意义,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特征

思政教育的情境资源具有丰富性、共享性、情感性、可控性以及有限性与无限性等特征[3]。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情境资源的特征有不同的体现,使思政教育具有较多的可能性。情境资源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是思政教育情境资源丰富性的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本身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变性是新的情境资源的价值与功能会不断产生,变化。共享性是指不同的教育者可以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思政教育的情境资源,组织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情感性是指情境资源本身具有较强的情感,其中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大量的情感,也包括被教育者及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彼此之间的情感,其情感性较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可控性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情境资源来组织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使用情境资源,使其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情境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是指它会受主观条件的限制,对其情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开发,会存在无限的可能。此外,情境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的。

二、有机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重要意义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并适当的选择和剔除,使其情境资源获得整体的最优化。考虑到有机整合,则是立足整体,综合考虑并把握思政教育情境资源与其它教育资源的关系,使其拥有和谐的关系,这样对思政教育情境资源的整合对整个思政教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者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创设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为营造别具一格的情感氛围,亦或是情感环境[4]。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需求通过情境资源体现。在整个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教育的理论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创设合适的情境资源,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例如,在进行爱岗敬业内容的教育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将有效的情境资源运用到教育过程中,通过实际例子来获得更好的教育实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获得自觉的主体意识

要选择恰当的情境资源,就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进行判断。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认识和整合思政教育情境资源开始。有机整合大量的思想政治情境资源,选择适当的情境资源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学生能从被动的发展向主动的发展转变,获得不同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获得主体意识,实现自身的自觉发展。有机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能推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交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有机整合途径

(一)有机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原则

1、统一并协调资源的方向性和趣味性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准确无误,就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选择合理的思政教育情境资源,及时控制对情境资源的使用。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创设一定的导向性情境,整合这样的情境资源,使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但是也要适当控制好趣味性,防止因趣味性而失去一定的方向性。2、适当渗透说理性和情感性在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时,重视情感资源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努力寻求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平衡,建立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要适当的渗透说理性和情感性,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完完全全的说教,而是要将其说教合理的融入到教育过程中,与情感教育相结合。3、将针对性和典型性有机结合对不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有机整合其情境资源,要结合一定的教育目标,将典型的情境资源与一般的情境资源相结合,达到资源化的最优化利用,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合理整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有机整合的措施

1、在实践中反思,培养教育者的整合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5],连贯性是其非常显著的特点。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资源,遇到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反思,这样的过程能不断提高教育者对情境资源的整合能力。教育者拥有较强的基本能力,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完成对思政教育的情境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其对资源的配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从情境资源的不同方面明确整个教育的重点及难点,保留其教育的完整性,确保教育的顺利进行。不能随便是对其情境资源进行整合,要通过实践反思,对情境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调整,对大量的情境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整合,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2、引导学生参与情境资源的整合,及时解决问题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资源,学生的参与是整合资源的重点。不管教育者采用何种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其具体的心理过程是不能转嫁到受教育中身上的,也就是学生不会拥有实际的体验[6],这样的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因此,在具体的情境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总结在情境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参与到情境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使其获得一定的亲身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自我教育的,充分发挥情境资源整合的作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有机整合。3、正视学校的发展情况,合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相对比较广泛,整合大量的情境资源过程,要认真考察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情况,对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筛选。在利用学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同时,将学校其他形式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的收集,使其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这样整合出来的情境教育资源一定具有地方学校的特色。另外,将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一些教育软件、教育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有机整合的工具[7],在不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情况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情境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还可以利用合适的教材,整合校本资源,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获取渠道,收集具有丰富内涵的情境资源。尽管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利用一些的有效的资源和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但要真正发挥资源整合的效益要不断进行探索,寻找正确的方法,完成对情境资源的整合。

四、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运用

现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资源,有效地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组织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气息,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并完全进入整个教育过程,获得一定的体验。具体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运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选择合理的情境资源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整合后的思想政治情境资源在作为课堂教育内容时还要进行再一次的选择。教育者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取合理的情景资源,这样的情景资源要能准确表达思政教育的真正内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组织并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需要将情境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选取恰当的情境资源开展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获得相关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会有较高的提升。

(二)运用情境资源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及难点

思政教育的情境资源使其教育过程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其教育的发展,使其具备的可能性较多,情境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情感性的特点,也使情境资源具有非常多的功能[8]。它能帮助教师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难点,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遇到复杂的教育内容,只有依靠丰富、形象的情境资源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进行有效而定掌控和把握,通过大量的情景资源对教育内容进行分解,有效突破教育的重难点。

(三)在课外教育实践中充分运用情境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进行有机整合过后的情境资源在具体的课外教育实践中充分运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延伸。丰富且有效的情境资源在课外教育实践中能发挥其重大的作用,开展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活动,利用情境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益。

五、结语

第8篇: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 要: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针对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课内轻课外、重显形轻隐形、重抽象轻形象的现状,我们应建构内容实践化、主体多元化、空间拓展化、明暗综合化、图文并茂化的立体课程资源网络,从而提高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教育一般原理和小学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该学科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认识小学教育教学规律,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模式,具备小学教师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教师意识和职业情感,对学生形成小学教育理念和掌握初步教育技能起着奠基作用。小学教育学是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作用不言自明。我结合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深刻感受到课程资源开发不力,为使课程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开发和合理运用课程资源是该课程有效实施的强力保障。

一、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现状与反思

1.重理论轻实践

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诚然,教科书、参考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课程资源,直到现在我们仍将它们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订教材、编教材,而没有想到其它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小学教育学课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基本以教材为中心,偏重于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述,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操作性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师范能力、人文素质、教师意识和情感的培养。小学教育学与小学各科教材教法课程关联很大,很多知识点是相通的,但这些学科间知识的贯通与融合很欠缺。学生即使理解了课堂讲述的内容,也不知如何应用。这样的课程内容自然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不利于学生师范素养的形成,致使学生认为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深奥,学习兴趣不浓。

2.重教师轻学生

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任课老师。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老师间交流甚少,更谈不上课程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共享,与校外小学老师的接触和联系就更少了,使得担任该课程教学的老师或许在理论层面已系统掌握该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但对当前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的把握不一定很清楚。而教育对象学生——未来的小学老师,也未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导致课堂教学的过程基本是落实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教学方案。

3.重课内轻课外

从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看,教学局限于班级课堂,学校教室成为实施课程唯一的空间场所。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完全凭借课堂教学达成。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对该学科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讲解,结合学科知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拓展性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师上完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不存在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结合学科内容,带领学生到校外参观、到小学实践的机会基本没有。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

4.重显形轻隐形

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主要是看得见、摸得着师生都有的教材、教师的讲义、PPT演示文稿、音像资料等实实在在的显形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便捷手段。教学实践证明,与显形课程资源不同的隐形课程资源,是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其作用、方式等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教师个人魅力等,它们虽不能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只注意到显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忽略了对隐形资源的开发。

5.重抽象轻形象

小学教育学学科内容,从教育理论观点的论证过程看,较为笼统抽象,缺乏生动直观的佐证材料,教材内容各章谋篇布局,一般按照先罗列观点,然后逐一阐述,最后作总结性说明的格式,内容全是文字性的抽象说明,缺乏新颖性和生动性,笼统、抽象的解释和思辨式的论证使学生无法将学科知识与教育现实联系起来,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教材的这种格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备课。老师的讲义也基本沿用教材结构,上课难免会先罗列观点,然后阐述,生动性和形象性欠缺,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构想

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凡是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因素均可作为课程资源。其中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又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可见,课程资源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走出对课程资源僵化的思维观念定势。转变课程资源观,使课程资源由狭变广、由静转动,不再只是学科内容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教师、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

1.内容实践化

小学教育学课任老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尽可能将理论性、师范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将枯燥的书本文字内容变为具有操作性的、富有情感的、学生乐学的学习内容。首先,小学教育学中涉及小学教学部分的章节,如教学方法、教学工作基本步骤等内容,实践性很强,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可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学生实践练习的内容,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做小学课堂教学环节的片段模拟,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都可得到训练。其次,为了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资料的收集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案例,可从网络、书籍、报刊杂志中收集,也可从一线小学老师处收集。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教育理论问题,更易使学生掌握。再次,课程内容的实践资源的来源,还可以以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社区教育为资源;以历届毕业生撰写的教学案例、成长记录、教师科研成果为资源;以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指导实习,合作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及成果应用为资源。最后,小学教育学课程的实践资源还来自学生的见习、实习工作,这是一笔非常重要的实践资源。可将学生在见习、实习中的表现、遇到的问题整理分析,以供教学使用。

2.主体多元化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同时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的,对课程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将可能性资源转化为现实性资源。教师可将自身的生活、学习、工作经历及需要、兴趣、爱好等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相关专业的老师间经常相互切磋、交流,各自使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可以借鉴、共享。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也可参与其中。比如,事先布置的课堂讨论题目,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相关资料,搜集的资料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师生共享。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遇到的问题、困惑,对人生持有的态度、价值观等也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小学教师可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合作主体,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与大学老师拥有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得益彰,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由两极走向整合,成为课程的共生资源。

3.空间拓展化

小学教育学课程的实施在时空上局限性较大,一周两次课,共四节,由教师在教室为学生授课。时空的局限性使课程价值的体现受到一定限制。在以课堂作为主阵地的同时,课外学习和校外参观、交流不容忽视。根据章节内容,可以划分课外学习小组,定期布置学习题目,学生间互助互学,师生间相互切磋、交流,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要经常到小学教育教学一线去,观察和记录小学教育教学现象、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优秀的小学教师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专题报告。比如聘请优秀班主任给学生讲班级管理工作,聘请优秀的小学教师给学生上示范课,与小学及社会上儿童教育机构建立合作机制,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

4.明暗综合化

英国思想家波兰尼将知识划分为显形知识和隐形知识。隐形知识是指那些不能清晰反思和陈述的知识,它有着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内在推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范生教育素质的形成。这就告知我们,隐形知识不容忽视。小学教育学隐形课程资源主要体现为教师的因素。教师不仅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课程资源重要的载体,而且其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资源。教师的各种示范、言语、着装、精神面貌、板书等均是可资利用的隐形课程资源。师生情感交流、课堂气氛的营造在很大程度上由老师决定。因此,教师不可忽视自身因素所起的作用,更要将这些因素的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因此,一是要创设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课堂心理气氛,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坦诚相待,如主动关心学生,联系生活事例进行教学,等等。二是要敏锐捕捉学生内心情感波动,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对其进行教育理念、教师责任感、人生价值信仰等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教育观和价值观。三是要陶冶自身情操,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不少事实说明,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乃至价值观的形成。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自身隐形资源的开发应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图文并茂化

人对事物的基本认识源于感知,即使是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学生也喜欢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小学教育学课程在内容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单一的教法多样化。在开发课程内容资源时,可将课程资源设计成情境性课题、案例性课题、实践性课题和研究性课题等多种类型,尽量使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学生的问答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在教法方面,一是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图文并茂优良的教学课件;二是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讲授与师生讨论、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文献阅读与案例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总之,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各种因素,谋求课程资源最佳开发与利用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8.

第9篇: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在这“信息技术搭台,知识经济唱戏”的年代,学校校园网能否提供高效率、高水准、高技术的教学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学校教学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校园网络能否存在和发展下去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设符合学校教学特色的教学资源库是极其重要的。

其一,建设教学资源库,将解决学校教学信息化“有车无货”的问题。各学校校园网(即车)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要考虑任何丰富教学资源库(即货)把库充分利用起来,以解决“有车无货”的问题,更好地利用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其二,建设教学资源库,能够净化学校教学信息资源。Internet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也正是由于其资源过多、过于复杂,学习者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诸如一些黄色、迷信、邪恶、反动信息等等,对于心理不够成熟的学生来说,容易被诱惑甚至沉迷其中,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许多商业网站信息结构复杂、链接层次繁多其提供的搜索引擎使用往往需要一定的技巧,很多学生还不能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些搜索引擎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只能搜索到有些常用站点,而对真正有价值的站点的搜索却有很大的困难。建立教学资源库后可以克服上述弊端。

二、学校网上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1,确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观念

其一,需求观。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目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因而无论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具有可利用性,使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能方便、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反复需求分析,即结合实际情况,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用户提供的需求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表述。

其二,系统观。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教育作为一项国家基础事业,要综合政策法规、硬件配置、人力统筹等来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决定了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系统性。不仅要正确处理信息资源库系统的各个子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更要正确处理与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实现了这种协调的发展,教学信息资源才能被高效地利用起来,这是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必要因素。

2,学校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内容

其一,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包括两大类内容:一是现有的CAI课件改造升级;二是新开发一批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建设要与素材库建设相结合。CAI课件改造的方式是在学校的现有CAI课件中优选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课件进行升级改造,再存入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急需的、成系列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网络课程建设必须分年级、分学科进行系列教学课程建设。

其二,素材库建设。教学素材库建设是为了集中建设我国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避免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职员建设的效率,尽快建设进程,降低建设成本。教学素材库是一个具备科学性、实用性、方便性特征的大型知识库,服务于网络课程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素材库的类型主要有小型课件库、图片素材库、动画素材库、音效素材库、教案库、试题库、教研论文库、百科知识库等。现有音视频教育资源数字化改造是教学素材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音视频教育资源文件大,应该组织专家筛选出一批有价值的音频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采用先进、安全、有效的数据压缩技术进行处理,目的是尽量降低网络的数据传输量,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同时,注意开发新的音视频教育资源。

其三,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教学支撑环境可为学校远程教育的施教者和学习者提供完整的教学辅助与辅导工具,包括素材收藏夹、网络课件协作工具、多媒体集成软件和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自测等教学辅助软件及各类教学及管理的数据库软件。

3,教学资源库建设要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认真做好规划。网上教学资源库内容繁多,它的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且建设周期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同时,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不易管理和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种教学素材,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避免重复建设,保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制定一个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其二,重点抓好信息的采集工作。信息的采集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是建设过程中涉及人员和部门最多的环节,也是最重要、最艰巨的环节,在整个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从采集工作开始,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都应体现以教员、学员为中心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员、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采取自制、购买、下载、剪辑等多种办法进行信息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