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精选(九篇)

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

第1篇: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效果;调查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医学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临床医学属于技术应用型专业,对执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高校在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时需重点加强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建设应重点落在核心课程知识模块设计以及专业知识评估方面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1]。与本科教育相比,专科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水平相对较低,某些专科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导致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出现种种问题[2]。为此,在进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编排。下面,本文以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例,探讨其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方法对我院2015届、2016届、2017届的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1236例进行分析研究,初步了解毕业生的基本就业情况,同时评估毕业生对本校课程建设的看法及感受等,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

(二)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初步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140份,其中收回1022份,回收率为89.65%,而有效调查的问卷表988份,有效回收率为86.67%。在调查的毕业生对象中,大部分学生就业单位类型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卫生单位。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多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因而代表性比较高。

(二)核心课程知识模块设计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5门核心课程15项知识模块,往届受访毕业生认可以上的5门核心课程15项知识模块设计,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表示认可以上12项知识模块,认可人数为698人,其认可率61.23%,其中,在外科学“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模块中,94.34%的受访毕业生表示认可。

(三)专业知识评估调查结果

本次专业知识评估调查结果显示,认可“重视综合运用”的受访毕业生有721例(63.25%);认可“考卷难度适中”的受访毕业生有657例(57.63%);认可“考卷内容广泛而全面”的受访毕业生有621例(54.47%);认可“重视日常考核”的受访毕业生有601例(52.72%)。在专业技能评价中,认可“考核规范”的受访毕业生有663例(58.16%);认可“考核项目完整”的受访毕业生有589例(51.67%);认可“考核标准与工作岗位需求相符”的受访毕业生有742例(65.09%)。

三、讨论

为了探讨我院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就本院的核心课程知识模块设计、专业知识评估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大体的分析与总结。本次核心课程知识模块设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毕业生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模块设计表示认可,认为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其临床基础性理论知识基本符合临床工作需求。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为考核,通过考核可以较好地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专业知识评估研究中,大部分受访毕业生认为当前的教学课程考核方式重视综合运用、考核内容广泛而全面、考卷难度适中等,从中可以看出,本校对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考核衡量和把握得比较好。当然,这只是初步的调查结果,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仍存有欠缺,为此,学校应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和推进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菲.新医改背景下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学生实习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9):192-193.

第2篇: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1.1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认识混乱[2]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对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毕业生在学书面考试成绩即为对该毕业生进行的质量评估,或者仅对教师作教学评估,认为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即反映其学生水平高低;另一方面,部分高等医学院校认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质量评估仅是为了在求职过程中提高毕业生的成功率和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故在评估过程中主动放弃一些不足项目,使评估流于形式,丧失客观性。这样对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及毕业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都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1.2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方式单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应体现多方面标准,而现阶段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仅采用毕业生参加的各类理论考试作为主要评估依据。虽然部分院校也会在实验室举行实践考试,但这都不能体现毕业生的高素质和综合能力。如职业道德、协作能力等往往不能用上述方式进行评估。

2新的评估标准应符合以下原则

2.1客观性原则

评估指标的制定应具有客观性,在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收集各类信息。

2.2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能够准确体现被评估者的情况,并且各指标间要求无重复、无矛盾、无因果关系。

2.3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指标制定尺度应适中。定量指标易操作且较为准确,但不宜体现被评估者的自身特色;定性指标可通过分析比较来把握被评估者发展的趋势,便于指出改进方向,但不如定量指标易操作。所以应该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4可比性原则通过观察评估结果,可获得明确结论。该结论应能反映出各毕业生的不同属性,使评估者能够就各指标的结果相互比较。

3评估标准的建立

新标准应符合上文所提出的四原则,能反映毕业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工作能力以及思想动态。通过分析以上原则,在汇总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的评估标准。对毕业生进行评估从四方面进行:职业价值主要包括了政治素养、工作责任感和医德医风;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创新能力及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与人协作能力、同学或同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力;学习和工作成绩主要包括在校学体情况和论文、科技及受表彰情况。

4评估试运行

4.1确立评估对象

从我校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随机选取153名学生作为评估对象。

4.2确立评估内容及区分评分等级

评估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习和工作业绩,共4项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评分级别共有5级,分别是优秀(5分)、良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差(1分)。14项评分指标满分为70分。

4.3具体评估方法

评估时间安排在被评估人就业后的第6个月,以便用人单位对被评估人有充分的了解。参加评估人员包括在校期间曾教授过被评估人的各教师和用人单位被评估人的科室主任。其中问卷收集分两部分:在校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问卷,统一由所在系部主任收集并确认;用人单位的问卷在填写完成后由医院医教科主任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

4.4收集评估问卷

此次评估共发放问卷153份,收回144份。该次评估问卷回收率为94.1%。

4.5评估结果

4.6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都达到良好程度,其中政治素养、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在校学体情况领先于其他指标。但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和论文、科研及受表彰情况总体评分稍低,说明这3项有待加强。另外,有少数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不足,表明这2项发展不均衡,在今后的教育中应注意全面发展,加大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第3篇: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教学管理 教学评估

第一军医大学自2004 年8 月集体专业为广东省属高校,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办学模式和理念经历了巨大变化。为适应地方办学模式和要求,迎接即将到来的2007 年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我校在保持部队院校优良作风的前提下,结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坚持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育人为中心,以规范教学管理为切入口,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1-2]。第二临床医学院珠江医院在坚持“质量建院、人才兴院、特色强院,文化立院”的办院宗旨下,以“迎评促建”为契机,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软硬件建设,强化教学意识,规范教学程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显著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本文总结我学院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实践经验及取得的效果。

1 宣传动员, 统一思想是迎评工作的重要基石

1. 1 明确思想, 统一认识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对本科教育的一次大检阅,是规范高等学校办学与管理,促进学校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我院充分认识到迎评促建对提高学院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2006 年初学院成立了本科教学评估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及工作小组,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制定了珠江医院《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对主要内容和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学院上下明确了思想,统一了认识,牢固树立迎评促建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院动员、全员动员, “人人皆知、人人过关”,全院同志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充分认识评估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的同时,对本科评估的目的及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1. 2 明确任务, 统一方向

为迎接预评估,学院提出了“全员参与、领导当先、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全院一盘棋,成立了评建领导小组,评建办公室,机关工作组,督导小组,临床评建组,其中临床按照业务分工分了14 个组,每个组的任务都非常明确。稳抓评建重点:一是各种评估材料的准备;二是教员、学员的准备;三是硬件条件的准备。学院、教研室、三级学科三个层面按照评建要求准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1. 3 明确计划, 统一步骤

我院的迎评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学院组织专家及评估领导小组成员与校本部专家共同赴外院参观学习阶段;②学院组织评建专家集中学习,制定《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迎评工作全校动员阶段;③2008 年5 月份学校自查阶段;④2008 年7-8 月份请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⑤2008 年9 月份迎接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⑥2008 年12 月迎接教育部专家检查;⑦学校整改阶段。

根据各阶段要求,学院各部门从全员迎评知识掌握、教师学生培训、座谈会的准备、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迎评材料的整理等五个方面,积极准备,同时进行自查、自纠、自评,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根据学校两次自评的情况,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及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情况,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重点作详细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各处(室、部)、各教研室、科室的任务分工,制定了严格落实层层负责的责任机制。

1. 4 明确细节和重点, 统一部署

由于我校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从为部队培养医科人才到为地方培养人才,面临人才培养对象,办校方针的转变,在行政、管理、教学等方面与地方院校存在差异。而采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论都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根据我校参加外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经验,针对我校实际,加深评估方案中部分指标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细节和重点,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并统一进行部署落实。例如关于迎评材料的准备方面:明确了分卷材料要严格按一、二级指标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准备,对这部分内容应逐项准备,突出重点和特色。关于迎评准备工作中应重点把握的问题方面,强调了关键指标的准备是迎评资料准的重点,注意基本数据的一致性。对评估指标观测点中最易出现的问题,考察与考核中易出现的问题作等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Www.]

2 加强建设, 注重质量是迎评工作的核心

2. 1 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近年我院每年投入教学经费300 万元,进行各项教学基地,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和教学办公设备的改进。新增了各项内外科教学式教室、外科操作技能训练室、外科手术室及动物实验用房共1450mm2。学院新增了数字化教室350mm2,用于多媒体教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网络建设,教师课件及视频材料经归类上传方便学生自学和复习。所有临床课程纳入了计算机试题库管理。增加了师生互动园地,课外辅导专栏等,便于师生课外交流学习。学院2006 年申请了全国腹腔镜培训基地,正在积极进行相关设备的购买和场地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针对临床医学院部分科室人员结构欠合理,部分临床教研室师资队伍出现断层,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尚可,中级职称教师比例仍未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选拔方案,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学院从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着手,以名优教师为示范,组织中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并每年进行中青年教师“教学擂台赛”,教研室、教学督导组、优秀教师点评的方法,迅速培养了大批中青年教师。学校及学院设立了教学基金,鼓励中青年教师申请教学基金及发表教学论文,激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探索、课程建设及临床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尤其我院的双语教学及查房示范课件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好评。通过上述措施,我院临床师资队伍稳定,具备了成熟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2. 2 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我院更是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先后制定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本科教学督导制度》、《临床实习考核办法》等制度和文件。内外妇儿科以第6 版教材为基础,根据临床医学特色和发展,重新编制了《临床医学教材》、《临床医学进展》,汇集各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要求授课教师对卫生部本科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再研究,使学生在学习临床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医学探索热情。各科室及各教研室设立了专门的教学秘书,整理各种教学档案及课件,教研室记录手册、临床教学记录手册、教学过程实时记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2. 3 严抓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评估成败。在传统的课堂观摩教学和临床实习评估工作基础上,我院进一步建立起符合我院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实施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督导委员会听课制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生中期考核汇报制度,院系教学状态评估与考试过程监控制度,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和试卷评估制度等,增强了教学质量意识,建设了教学质量文化,构建了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 4 严抓临床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成才关键,也是评估检查重点内容之一。为此,在强化训练的同时,学院编印了《临床实习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强化培训,对临床各科室常见技能内容进行了规范化整理汇编,并对各项技能设立考核标准。规范制作了包括外科无菌术,切开、缝合、止血、打结以及各种穿刺术等示范多媒体课件。录制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三级教学查房录像,各类外科手术操作多媒体材料等。建立实习医师外科操作手术室,购买试验动物,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专职操作培训。在此基础上,科室筛选病例进行实习医师“主刀”操作,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3 归纳总结, 完善材料是迎评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中,材料准备亦是一个艰巨而琐碎的工作,主要包括自评报告在内的背景材料,佐证材料和备查材料。材料准备过程也可以说是对学院多年来教学工作的总结回顾,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更好地规划今后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作持续发展[3]。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材料准备工作小组,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有关材料,将评估方案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深刻领会评估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对有关材料进行全面收集、归纳和整理。各临床科室及教研室组织专人收集整理原始材料,并进行加工整理,一般由科室教学秘书或行政住院总医师负责收集整理;材料撰写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加工,进一步整理各项备查材料,撰写初步总结材料;材料审核小组专家则对照评估指标和要求对撰写材料进行进一步检查,查漏补缺,不断规范,不断完善。各教研室、各处室撰写自评报告,学院汇总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材料的准备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薄弱环节,突出特色项目,注重内涵。备查材料目录,自评结果及多媒体汇报材料通过学院专家小组论证及大学,省专家小组评估检查,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完善性和科学性。各专项评估结合学校的教学状况、基本统计数据,自评报告等材料公正、客观;定性材料要有依据,具有说服力,定量材料要数据真实准确,有利于专家组结合进校实地考察作出评判。

4.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积极作用

评估的过程是对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临床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检验过程,完善的临床医学教学规章制度是保证评估成功的基础。为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高素质、强适应” 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教学医院应与时俱进,更加科学、规范地加强医学教育管理,通过参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评估工作使医院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通过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检查,我院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及科学管理工作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办学基础;强化教学体制创新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师生综合素质;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hi138\Com]

参考文献:

1. 禹奇才, 罗三桂. 以评估为契机, 全面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3) : 23- 27.

第4篇: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1.增强教学意识,改善教学软、硬件条件

长期以来,临床教学医院多以医疗工作为中心,教学工作处于次要地位;临床医生的教学中心地位未能确定,教学意识淡薄,教学工作不积极;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有待改善。在迎评工作中,医院各部门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临床教学中心地位得到确立,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教育活动,倡导临床教师树立“当名医、做名师”的崇高理想,通过开展教育理论,外语,网络技术培训,举办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优秀教案评选,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各级临床医师承担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临床带教任务,编写相应内容的教案和临床教学课件,包括大课,进展讲座,临床病例分析,专题讲座,外科基本操作示范以及手术示范等。针对不同班次的学生安排专职教师进行外科技能培训及临床知识授课。近3年,学院在教学设备添置及教学基础设施上共投入597万元,教学公寓改建投入110万元,图书购置160万元,新建6000m2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及示范教室,建立了3所校级临床教学创新教育基地,各病区改建了病区教学示教室。各教研室配备了办公设备包括电脑,医疗模拟教具及模拟人等。在教师培训方面投入140万元,教学奖励补助128万元,极大的提高了教师队伍教学积极性。临床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极大改善,标志着我院临床教学工作上了新台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引进人才,培养和锻炼现有教师队伍教学水平。针对中青年教师队伍欠缺的情况,引进毕业的优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入临床教学队伍,进行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临床理论大课的教师必须经过教研室的考核认定,获得助教或讲师资格,才能进行临床授课。学院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组织专题教学竞赛和业务能力培训活动,开展教学擂台赛,选拔锻炼优秀中青年教师。营造教学氛围,强化教学观念。坚持教授、副教授上台授课,使经验丰富的,教学效果好的高年资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推广经验,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技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不同层次的实习或见习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师带教,并定期考核。培养了团结稳定的学术和教学团队,为临床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规范临床教学管理、完善教学档案建设

针对本科教学评估和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办学指导思想、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措施,重新修订和改革教学管理条例。学院各职能部门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保障教学工作为基本,以服务教学为前提,各项工作向教学工作倾斜。制定了《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等管理措施,并把服务教学是否及时到位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以院长书记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联合教务处、各教研室、教学督导组、各科室负责人、教学秘书等各级人员组成了完善的责任制度和质量监督体系。制定了临床教学管理办法,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教学工作规程,评选优秀教师及教学奖办法,学生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授课教师制,新教师试讲制,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教学职称评审1票否决制等各项教学制度,使临床教学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各类教学资料是评价教学工作,反映教学效果的依据,也是评估专家重点检查项目,尤其是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学生考试成绩及教学档案。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迎接评估,各临床科室配备了专职教学秘书,负责临床大课及实习带教所有教学档案的归类整理。包括教学工作计划,不同层次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计划;教学课时,教学内容,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内容,学时及授课教师排班,出科考试及试卷,病例讨论分析纪录,教学查房记录,中期考核成绩等。上述教学资料形成科室教学档案,存档保留。各教研室教学秘书除整理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教学文件外,还负责分类整理各科室教学档案,形成本教研室教学资料:主要包括行政方面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总结,教学会议纪录,教学工作年度总结,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总结等;教学计划方面的教研室活动记录,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原始材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课程表,自编教材及课件等;命题考试方面的期中及期末考试试题,评分标准,试卷及分析报告等;并将历年学生考试试卷和成绩,授课教师的教学课件等认真保管、存档。教务处则负责教学管理档案的整理,如毕业生实习资料,试验教学资料,毕业论文,学生学籍登记卡,奖惩情况,考试成绩登记表及成绩汇总表,教师工作及业务考核,进修,教学研究课题及教学奖项,教学情况等内容。教学档案规范有序的整理和完善,推动了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建设,规范了教学行为,实施教学全过程监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4.以精品课程为导,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以我院已经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儿科学》和校级精品课程《外科学》,《妇产科学》,《内科学》为先导,确定了“以网络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的建设方针,大力推动各学科精品课程建设。开展了“以症状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了全程见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落实了床边带教方案。实行内、外科学联讲教学,整合教学内容,提高了讲习比,提高教学效果。内外科教学积极开展PBLA教学法,在基于问题探索式学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及多媒体教学,并编写了各专科双语教学教材。根据临床教学特点,汇集各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要求授课教师对卫生部本科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再研究,先后重新编制了《见习指导》、《实习手册》、《临床医师实习手册》、《外科基本技能操作手册》、《临床医学教材》、《临床医学进展》等6部自编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临床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医学探索热情。充分发挥我院科研优势,利用各学科科研成果和学术优势,主编临床教材10部,参编教材28部,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学校及学院设立了教学基金,鼓励中青年教师申请教学基金及发表教学论文,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探索、课程建设及临床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激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尤其我院的双语教学及查房示范课件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近3年先后获卫生部科教司电教媒体课题7项,省151课程项目2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6项,并获得部级电教成果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取得的积极成果,极大的促进了临床教学热情,提高了临床教学水平。

5.强化“三基”知识,突出技能操作训练

第5篇: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1.1明确思想,统一认识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对本科教育的一次大检阅,是规范高等学校办学与管理,促进学校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我院充分认识到迎评促建对提高学院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2006年初学院成立了本科教学评估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及工作小组,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制定了珠江医院《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对主要内容和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学院上下明确了思想,统一了认识,牢固树立迎评促建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院动员、全员动员,“人人皆知、人人过关”,全院同志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充分认识评估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的同时,对本科评估的目的及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1.2明确任务,统一方向

为迎接预评估,学院提出了“全员参与、领导当先、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全院一盘棋,成立了评建领导小组,评建办公室,机关工作组,督导小组,临床评建组,其中临床按照业务分工分了14个组,每个组的任务都非常明确。稳抓评建重点:一是各种评估材料的准备;二是教员、学员的准备;三是硬件条件的准备。学院、教研室、三级学科三个层面按照评建要求准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1.3明确计划,统一步骤

我院的迎评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学院组织专家及评估领导小组成员与校本部专家共同赴外院参观学习阶段;②学院组织评建专家集中学习,制定《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迎评工作全校动员阶段;③2008年5月份学校自查阶段;④2008年7-8月份请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⑤2008年9月份迎接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⑥2008年12月迎接教育部专家检查;⑦学校整改阶段。根据各阶段要求,学院各部门从全员迎评知识掌握、教师学生培训、座谈会的准备、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迎评材料的整理等五个方面,积极准备,同时进行自查、自纠、自评,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根据学校两次自评的情况,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及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情况,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重点作详细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各处(室、部)、各教研室、科室的任务分工,制定了严格落实层层负责的责任机制。

1.4明确细节和重点,统一部署

由于我校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从为部队培养医科人才到为地方培养人才,面临人才培养对象,办校方针的转变,在行政、管理、教学等方面与地方院校存在差异。而采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论都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根据我校参加外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经验,针对我校实际,加深评估方案中部分指标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细节和重点,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并统一进行部署落实。例如关于迎评材料的准备方面:明确了分卷材料要严格按一、二级指标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准备,对这部分内容应逐项准备,突出重点和特色。关于迎评准备工作中应重点把握的问题方面,强调了关键指标的准备是迎评资料准的重点,注意基本数据的一致性。对评估指标观测点中最易出现的问题,考察与考核中易出现的问题作等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2加强建设,注重质量是迎评工作的核心

2.1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近年我院每年投入教学经费300万元,进行各项教学基地,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和教学办公设备的改进。新增了各项内外科教学式教室、外科操作技能训练室、外科手术室及动物实验用房共1450mm2。学院新增了数字化教室350mm2,用于多媒体教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网络建设,教师课件及视频材料经归类上传方便学生自学和复习。所有临床课程纳入了计算机试题库管理。增加了师生互动园地,课外辅导专栏等,便于师生课外交流学习。学院2006年申请了全国腹腔镜培训基地,正在积极进行相关设备的购买和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针对临床医学院部分科室人员结构欠合理,部分临床教研室师资队伍出现断层,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尚可,中级职称教师比例仍未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选拔方案,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学院从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着手,以名优教师为示范,组织中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并每年进行中青年教师“教学擂台赛”,教研室、教学督导组、优秀教师点评的方法,迅速培养了大批中青年教师。学校及学院设立了教学基金,鼓励中青年教师申请教学基金及发表教学论文,激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探索、课程建设及临床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尤其我院的双语教学及查房示范课件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好评。通过上述措施,我院临床师资队伍稳定,具备了成熟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2.2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我院更是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先后制定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本科教学督导制度》、《临床实习考核办法》等制度和文件。内外妇儿科以第6版教材为基础,根据临床医学特色和发展,重新编制了《临床医学教材》、《临床医学进展》,汇集各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要求授课教师对卫生部本科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再研究,使学生在学习临床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医学探索热情。各科室及各教研室设立了专门的教学秘书,整理各种教学档案及课件,教研室记录手册、临床教学记录手册、教学过程实时记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2.3严抓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评估成败。在传统的课堂观摩教学和临床实习评估工作基础上,我院进一步建立起符合我院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实施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督导委员会听课制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生中期考核汇报制度,院系教学状态评估与考试过程监控制度,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和试卷评估制度等,增强了教学质量意识,建设了教学质量文化,构建了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4严抓临床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成才关键,也是评估检点内容之一。为此,在强化训练的同时,学院编印了《临床实习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强化培训,对临床各科室常见技能内容进行了规范化整理汇编,并对各项技能设立考核标准。规范制作了包括外科无菌术,切开、缝合、止血、打结以及各种穿刺术等示范多媒体课件。录制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三级教学查房录像,各类外科手术操作多媒体材料等。建立实习医师外科操作手术室,购买试验动物,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专职操作培训。在此基础上,科室筛选病例进行实习医师“主刀”操作,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3归纳总结,完善材料是迎评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中,材料准备亦是一个艰巨而琐碎的工作,主要包括自评报告在内的背景材料,佐证材料和备查材料。材料准备过程也可以说是对学院多年来教学工作的总结回顾,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更好地规划今后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作持续发展[3]。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材料准备工作小组,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有关材料,将评估方案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深刻领会评估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对有关材料进行全面收集、归纳和整理。各临床科室及教研室组织专人收集整理原始材料,并进行加工整理,一般由科室教学秘书或行政住院总医师负责收集整理;材料撰写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加工,进一步整理各项备查材料,撰写初步总结材料;材料审核小组专家则对照评估指标和要求对撰写材料进行进一步检查,查漏补缺,不断规范,不断完善。各教研室、各处室撰写自评报告,学院汇总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材料的准备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薄弱环节,突出特色项目,注重内涵。备查材料目录,自评结果及多媒体汇报材料通过学院专家小组论证及大学,省专家小组评估检查,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完善性和科学性。各专项评估结合学校的教学状况、基本统计数据,自评报告等材料公正、客观;定性材料要有依据,具有说服力,定量材料要数据真实准确,有利于专家组结合进校实地考察作出评判。

第6篇: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系统化处方评估;药学干预;处方质量

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人均寿命均延长。但因医药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临床药品的应用无法保证其安全性、适当性与经济性,对医院处方的质量产生影响[1]。本文分析了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对医院处方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实行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的168张门诊、住院处方;同期选取本院2014年12月前未接受干预的156张门诊、住院处方。

1.2方法

1.2.1系统化处方评估 安排感染科、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外科医生各一名,组建专业评估小组,专家评估小组根据相关资料、《中国药典》、《处方管理办法》、《基本药物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制定药品评估标准。专家评估小组参照评估标准对门诊、住院部已发出的处方进行系统化评估,分析其不合理问题后,分类整理问题,分析原因。

1.2.2药学干预 医院药品管理部定期调查不合理用药情况,针对情节严重临床医生禁停其处方权,并处分。院内对有关处方问题予以药学干预风险级管理,定期教育高风险处方科室,强化药学监测措施;提醒药师审核与干预处方,发药前分析处方,及时干预用药不合理者,并对临床医生行用药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前后的处方评价情况(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参照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指标比较干预前后药物应用情况,用药频度(DDDs)=总用药量/日限定药量,DDDs值越高,表示该类药物临床选择性高,应用广泛;药物应用指数(DUI)=DDDs/用药实际时间,若DUI>1,表示药物滥用趋势高,若接近于1,表示药物应用合理[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干预前后处方评价情况比较 经系统化处方评估与药学干预后,干预后处方合格率76.19%比干预前47.44%高(P

2.2干预前后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经系统化处方评估与药学干预后,干预后的抗菌药物DDDs、DUI显著低于干预前(P

3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逐渐提高,亦极大的提高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关注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系统化处方评估与药学干预后,干预后处方合格率76.19%比干预前47.44%高,提示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可显著提高医院处方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院内为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的医疗质量,组建专家评估小组,对临床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评估,针对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从而可提高处方的有效性、安全性,提高处方质量,降低处方不合格率[3]。此外,院内对医院处方进行药学干预,其具如下优势:①临床药师对临床医生予以安全用药知识宣教,可增强其用药安全性[4]。②药品管理部联合药品管理委员会监督各类用药的规范性,可起到良好的用药约束作用。通过系统化处方评估与药学干预的联合应用,可针对临床医生给出的处方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定期调查处方,对于情节严重的临床医生禁停其处方权,从而加强处方管理,增强医生对处方的重视度,提高其合理性,从而提高处方质量[5-6]。结果显示:经系统化处方评估与药学干预后,干预后的抗菌药物DDDs、DUI显著低于干预前,提示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亦可以提高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目前我国卫生部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严格控制与监督,因此,各个医院针对有关药物的使用均制定了规范使用与超常使用预警制度等[7]。

综上所述,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对医院处方具积极作用,可显著提高处方质量,改善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具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虹.医院药学干预管理对规范门诊处方和合理用药的影响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0):176-179.

[2]王鹛嵩,吴海涛.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对促进喹诺酮类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J].重庆医学,2014,43(34):4666-4668.

[3]张倩落,王晓伟,张红翠,等.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18):87-88.

[4]张勤,黄玉普,王兰昕,等.医疗机构开展处方评价工作的系统评估[J].中国药学杂志,2014,(17):1569-1572.

[5]冯玉珍,林志绣,厉婷,等.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药学干预前后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11):143-144.

第7篇: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教育;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培养质量

医学研究生教育历来是我国培养具有临床研究能力的医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我国高层次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培养既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又具有临床研究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为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为实现新要求,提升我国临床医师培养质量,我们国家创新性地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并轨,建立“双轨制”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3]。“双轨制”背景下,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构建适合医学院校以提高医学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锦州医科大学在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具体实践,为医学院校开展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背景与意义

2015年随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标志着“双轨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启[4]。该培养模式将教学融于医疗实践,强化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其根本导向就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5]。“双轨制”培养模式至今已启动五年多的时间,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扭转过去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重科研、轻临床的状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根据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需要在临床科室完成临床医疗轮转至少33个月,因此在对除临床实践能力外的其他能力如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上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难以满足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6-7]。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4号),要求深入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统筹优化临床培养培训内容和时间,促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加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8]。

2目前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养质量难以“同质化”。由于近些年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上升,而每个培养基地受各种政策、条件影响可容纳的规培学生数量有限,导致大多数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分布于多个不同的培养基地,各个基地带教水平存在差异,难以保证培养质量的“同质化”[9]。2.2课程教学时间不足。因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在临床科室轮转时间较长,占据了整个学习期限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课程学习时间相对不足,造成实用性课程内容多数只能一带而过或采取自学方式,实用性课程内容得不到细化学习[10-11]。2.3临床科研训练不够。因为学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需要完成规定的临床实践工作,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训练时间相对不足,科研素质培养内容相对较少,同时各个培养基地科研训练条件参差不齐,导致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相对减弱[12]。2.4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采取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并轨的培养模式是从2015年才开始正式运行的,刚刚有5届的毕业生,因此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尚未形成综合性、统一性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13]。

3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相关措施

第8篇: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生看病的思维模式;儿科学教学;教学效果

我国对医学生的教育至今大多沿用以教为中心、以书本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实际有些脱节,所学的书本上知识在临床上应用有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再加上学生多,见习时间相对减少,并且现今在病人身上的一些操作都要征求病人的同意,对学生学习非常不利。我们根据长期医学教学的实践,对教学进行了改进,实施以“临床医生看病的思维模式”进行儿科学教学,即以病人为主体,以病人的症状、体征为思考问题,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临床诊疗思路贯彻在整个教学中,从此获得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650名学生,随机抽取300名学生为实验组,其他350名学生为对照组。

1.2方法

对照组仍沿用从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到治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书本为主;试验组以临床医生看病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采用以病人为主体、以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为思考问题、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两组教学课时与大纲一致。

1.3教学效果评定

以学生满意率、教学评估、学生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满意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随机的一次课堂满意率,对本堂课的满意率;二是全部课程结束后,学生总体的满意率。教学评估也分二部分:一是学生的评估分值,占60%;二是督导组老师评估分值,占40%。学生成绩为总平均成绩。

2结果

实验组学生满意率98%,教学评估分90.06分,学生平均成绩83.7分;对照组学生满意率87%,教学评估分85.65分,学生平均成绩78.5分。

3结论与分析

3.1结论

实施以“临床医生看病的思维模式”进行儿科学教学,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从学生满意率、教学评估分、学生平均成绩来看,实验组学生满意率98%,对照组学生满意率87%,提高11%;实验组教学评估分90.06分,对照组85.65分,提高4.41分;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83.7分,对照组78.5分,提高5.2分,尤其是学生满意率明显提高。

第9篇: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正式评估报告,并向相关省级主管部门发了专门通报。根据评估结果,4个专业基地被亮“红牌”――撤销了基地资格,2个培训基地医院、12个专业基地被亮“黄牌”――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将被撤销资格。

评估“以问题为导向”

此次评估采取各地自评和专家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72名专家被分为10个小组,对抽取的20个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43家培训基地、205个专业基地实行现场评估。

据了解,在有效反馈调查问卷的4.2万名参培学员中,近八成学员对制度落实情况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从评估情况看,住培制度实施推进顺利,但各地也存在不少共性问题。

在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层面,部分省份的顶层设计缺乏体系性、长效性、规范性。一是,制度实施推进规划缺乏。有些省份每年都被动等待国家卫生计生委下达培训计划,而并未能按照省内推进工作进度制定本省的培训计划。二是,资金投入缺乏长效机制。目前国家支持力度较大,但不少省份的财政投入不足,甚或毫无投入。三是,经费使用欠规范。由于对国家补助的几类经费使用范围及要求不清,出现学员补助经费用于全省的管理经费,甚或降低补助标准的情况。

在培训基地管理上,各基地间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有些单位的“一把手”重视不够,制度落实与实施不到位,管理能力不平衡,学员待遇保障不够,致使专业基地对政策的了解与执行尚浮于形式。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少单位同样重视不够,出现师资带教积极性不高、带教规范性不够、带教水平参差不齐的弊端。同时缺乏明确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师资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层面缺乏带教约束性指标。

在教学活动与教学能力上,培训基地在教学上缺乏针对性,对实习生、进修生等不做区分。在学科轮转上缺乏分层分类教学,教学查房普遍欠规范。另外,全科学科建设薄弱、全科带教不规范情况普遍。

在考试考核上,大部分基地尚未建立和形成系统的培训质量考核体系,存在出科考核不规范,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无考核,评价系统过于简单,打分尺度过宽等现象。

在学员待遇上,各地不尽相同,但普遍水平不高。在国家补助培训经费后,有些培训基地撤回了原有经费,涌现出“此起彼落”的现象。

专业组带教建言

结合评估情况,7个专业组的专家就各专业的带教工作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管理专业组建议,建立或强化住培有关部门,包括省厅内部的协调机制;出台培训经费管理办法;出台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的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加强基地临床技能设备配置;加强师资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的整体计划、统一规范。

内科专业组建议,培训细则应该结合本地区特点,轮转应该结合医院和科室实际确保落实;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之后,应该让学员注册变更执业地点,让学员有独立值班、独立操作的能力,以便提高临床能力。

外科专业组建议,要完善师资培训和准入制度;推广教学查房操作的各种技能和典型经验;对培训细则进行修订,允许各地对特殊疾病进行本地化处理。

儿科专业组建议,严格儿科基地准入要求,对于综合性医院儿科病床不符合要求的,建立联合基地;控制基地招收规模。

精神专业组建议,国家应大力支持和扶持紧缺专业,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在培待遇,改善招生优惠条件,促进招生任务完成,解决精神科医生短缺问题。

口腔全科专业组建议,将就业政策与住培接轨,以加强监管;确保住培医生的临床操作机会;尽快将部分首批未入选的口腔专科医院纳入基地。

全科专业组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对全科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独立评审和培育;建立省际代培制度,由发达省份代培欠发达省份学员。在省、市级层面上,开展本省全科基层实践基地督导检查,明确基层实践基地培训经费来源和标准。在培训基地层面上,将全科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与其他专业基地(如内科基地)建设等同重视,明确全科医学科和挂靠科室的职责;将全科医生培养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核临床培训基地指标;加强全科医学带教师资培训,包括临床和社区师资。

中国医师协会建议

在整合海量数据,归纳、提炼72位专家思考和建议的基础上,中国医师协会对20个省的住培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从4个方面提出希望。

第一,以强带弱,对口帮扶,促进均衡发展。为促进住培工作的整体均衡发展,中国医师协会建议进一步加强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帮扶,指导东部地区具有优势医疗、教学资源的培训基地与中西部地区薄弱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援协作机制。待条件成熟时,逐步实现培训基地全国优化布局、培训对象全国招收匹配。

第二,以评促建,以考促建,加快制度落实。这次现场评估期间,有的省财政厅将长时间未能签出的省级财政投入支持(住培学员人均每年两万元配套资金)文件紧急签发;部分基地出现将2015年上半年的住培补助连夜发放给培训对象的情况,反映出评估工作对住培关键政策的落实确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建议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基地评估机制,加快考核体系建设,通过多种方式追踪问效规范培训过程,实现结果同质,落实动态管理要求,推动住培制度落地与完善。

第三,加强沟通,完善配套,形成工作合力。评估结果表明,经费、人事、教育等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到位,成为各省住培工作的掣肘因素。中国医师协会建议,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部门继续协调财政部,争取尽快制定并下发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对地方财政无投入的省份,建议列入重点督促对象,持续跟踪促进。同时,继续协调人社部,从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角度加以研究,有效解决住院医师待遇问题。再者,制定全科、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的培训规划和相应保障政策,为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