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的课程性质范文

美术的课程性质精选(九篇)

美术的课程性质

第1篇:美术的课程性质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学有效性;具体措施

0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了当务之急。考虑到美术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分析美术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有全面的了解,要清楚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所面临的现实任务,并根据这些教学任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目前美术教育的发展来看,只有提高了教学实效性,才能满足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才能提高学生美术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美术教育的预期目标。所以,我们要对美术教育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1美术教育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但符合美术教育的发展实际,也是美术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美术教育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从目前美术教育来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教学有效性能够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只有全面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才能够提高美术教育的发展质量,才能使美术教育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美术人才,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对促进美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提高教学有效性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美术教育也朝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向转变,基于这一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1.3提高教学有效性能够提升美术教育的整体质量

从美术教育的实际教学来看,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促进美术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因此,从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来看,提高教学有效性对提升美术教育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美术教育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美术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研究后发现,美术教育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2.1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育是主要的教学阵地,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中。从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为了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创新,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美术课堂教学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2认真做好美术课堂的课前准备工作

美术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的相同点在于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完善的课前准备。从当前美术课堂教学实际来看,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所以,我们要对课前准备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美术课堂的课前准备工作当作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切实提高课前准备工作质量,满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由此可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3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

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关注老师的讲授过程,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考虑到目前学生的个性普遍比较强的特点,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内在感受进行足够的关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达到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内在感受引起足够的重视。

2.4创新美术课堂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美术课程的实际特点,我们在布置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作业形式,使美术课堂作业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的目的。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作业是检验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方式。因此,我们要对美术课堂的作业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不断变换美术课堂作业的形式,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现实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5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

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通过这一方式,我们可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衡量,从而全面的了解课堂教学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改进的依据。从目前美术课堂教育来看,课堂评价是一种科学的手段,可以对整个课堂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评价。所以,我们要正确运用课堂评价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6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基础上,是独立学习的有益补充。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团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可取长补短。为此,我有意识地将爱动的和爱静的,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兴趣浓厚和兴趣淡漠的,各自特长不同的学生编排在一起。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

3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要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尊重学生个性、创新作业形式、正确的课堂评价和组成学习小组等方式,从根本上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满足美术教育发展的要求,提高美术教育的发展质量,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边楚女.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0(Z1).

[2] 徐锦龙.浅谈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J].学校管理,2010(01).

[3] 陈卫东.提高生物学课堂讲授有效性的几个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0(03).

第2篇:美术的课程性质范文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学论 实践性 教学技能 课程改革

一、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的重要性

中学美术教学论“目的在于研究中学美术教学、探索中学美术教学规律、促进中学美术教育改革、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素质”,是研究和揭示美术教学一般规律,指导美术教学实践的理论学科,是美术师范生由理论知识学习向教学实践能力转换的核心课程。

高师院校担任着人才培养的使命。美术教学论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适应社会变革和人才需求的新美术教学理念,掌握并运用进行中学美术教学的各项实践能力,达到社会对美术高素质教师的迫切需求。

二、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 基础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面对最突出的师资队伍状况问题,提出了“要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加大对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战略性政策。

2 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主客观问题。为了强化该课程的管理和实施,学校制定了试讲、说课检查验收制度;出台了微格教学规定;制定了教育见习、实习工作要求;组织了专家检查验收;进行了教育实习汇报、学生赛课等若干活动,推动了该课程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但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学校对该课程授课教师引进、培训不足,教师授课、指导质量不高,教学监管不到位,阻碍了学生教学技能水平的掌握与提高;对试讲、微格教学硬件支持不足;在教育见习上流于形式,学生观摩学习机会少;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薄弱、逻辑性差、主动性差,对美术教学论课程重视不足,存在认识误区;学生重专业术科、轻理论实践的观念阻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美术教学论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3 美术教学论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性。美术教学论课程涉及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交流、管理技能、教学研究等教育教学技能,同时还涉及试讲、说课、微格、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中应考虑其先修课程和相关课程的设置调整。应强制设置足够量的形式多样的书法学习;有针对性地组织普通话训练;新开设多形式的表达技能技巧的训练课;设置课件制作、多媒体系统应用操作的课程;有组织、有步骤地请进基础美术优秀教育工作者、教研员等对学生进行新课程教育教学示范和理念的传播与学习;进行针对性强的试讲、说课、微格练习,促进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4 传统教学效果与现代新课程改革高效要求的矛盾反差。该课程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同时教师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关注一般原理的教学,忽略具体操作及技术层面的研究和处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劲势头,强化教学方法的最优化,这迫使高师美术教育必须直面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三、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举措

1 调整教学计划,增设教学时数,修改教学大纲,重设教学目标。首先,由于美术教学论课程涉及内容众多、知识面广,理论、实践和综合性强,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并加以运用,原有的课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其次,2007年教育部调整了大学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的安排,由原来的大四一学期实习2个月调整为大四一学期教育实习2个月,大四二学期顶岗实习3个月;再次,各地方招考美术教师出现了新的形式;最后,国际先进的教学论方法对国内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调整教学计划,增设教学内容,修改教学大纲,重设教学目标成为首要任务。

2 更换教材,增强教材与现行基础美术教育的适应性。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是“教师讲课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活动,实现培养目标的工具”。选择恰当的、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的中学美术教学论教材就是重要的举措。

3 加强教学论课程教师的选派、培养,以各种方式提高该课程教师水平。美术学院的教法教师主要由美术专业教师担任,其能较好地胜任专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但教学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上存在不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简单乏味,与基础美术教育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存在教育理念陈旧,缺乏特色和创新。因此,针对美术教学论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特点,教学论课程改革,一方面应加强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师的选派,选取教学责任心强,教育教学理论高,教学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任课。另一方面吸收专职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师任教;组织任课教师到高一级学校参观、体验、进修、学习;派遣教师到美术基础课程改革成功的省份进行课改体验,参与基础美术教学,直接和基础美术教育面对面;请进优秀地方美术教师进行体验、交流、实践、提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程提升等各种方式,改善目前各高师美术院校教学论教师的现状,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4 调整相关教学课程、内容的序列性,强化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美术教学论课程在定位中,教学机构应立足于宏观基础上的把握,涉及该课程的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粉笔字、课件制作、多媒体系统应用操作、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内容应充分关注序列性,设置合理的时间段,合理的教学时数,并进行课程的整合,以保证学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课程修习的进行,体现课程的师范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在改革中,可分阶段在起始年级就安排美术教育见习、实习,让学生接触、熟悉基础教育美术教育实际,及早培养职业意识。

美术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明显,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强化教学设计部分的教学,如理念中的主题、教学三维目标、人文关怀、创新性等;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应使学生明确读懂教材、理解教材、明晰重难点,然后设计处理解决方式,最后实践、完善的模式来处理,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微格、试讲、说课实践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解决学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因此通过细致的分析和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5 改变教学方法单一的方式,于多元和优化中促进教学论课程发展。教师应加强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学习和探究,通晓情景教学模式、激励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场地、教学目标等内容有效组织、因势利导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单一的方式,摒弃一讲到底的手法,在教学中通过范例讲授、演示、练习、参考、观摩、讨论等各种方法让学生融人情境,愉快感知,发展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

在具体教学内容中,教学理论、课件制作、教案、说课方案设计等可通过课堂范例讲授、演示、练习、参考、观摩、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愉快感知、创设隋景、学习探索;在教案编写、说课方案设计、课件制作等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点评、课外练习、小组互助的方式对知识加以掌握与完善;在师生角色转化的演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展现、教学评价等方面,则以教师课余指导、学生练习、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分组练习等方式交易学习和优化,充分运用范例教学模式在学生“讲、说、评、演、练”的实践中发挥;通过录像摄取学生现场状态,并予以回放等微格教学方式修正学生行为进行教学;以反思与对比相辅相成进行教学,短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对地区优质资源的利用,将地区优秀美术教师引进来,作为特聘教师以优质课示范、学生点评、指导等方式运用于美术教学论课程,以范例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积极加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管理,让学生“走出去”实践观看、感受、体验、操作、演练到较纯熟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将教学因素综合性地组织、处理,从而达到“学——用”的一致性,“理论——实践”的一致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构建美术教学论课程的多元动态、开放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论课程发展。

第3篇:美术的课程性质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 小W美术教学 课改与反思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美术课程对于学生的美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开展美术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艺术启蒙、审美体验、启迪智慧的作用。以往小学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效果差,这严重影响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不利于学生美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国家针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下,美术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画画,而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培养综合能力的学科,教学改革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形式有了全新的要求。由此可见,本文对小学美术课程教改和相应的反思进行研究,对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

(一)美术教学的内容广泛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美术的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美术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多个领域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比如:建筑、雕塑、绘画、艺术设计等等。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所教授的内容非常丰富,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具有较深的艺术修养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二)实现美术教学目标需要长时间积累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较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的整体目标,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长时间的积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日常美术积累。通过这两方面的积累才能够保证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了解,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三)需要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支撑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较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的整体目标,需要教师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支撑。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很深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具有较高的积极主动性,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学习。

二、影响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小学美术教师的因素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课程的开展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倡导者、指导者,只有其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够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到美术知识,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

(二)小学学生自身因素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小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会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整体的教学质量产生中澳的影响。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能够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手和大脑,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美术之前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和心理发展状况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因素

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所学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对于美术课程的开展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环境主要指的是一所学校的硬件条件,比如:学校的教室、是否配备有多媒体设备、是否具有相应的美术设备配置等等。教学资源主要指的是教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资源,如:美术课程中使用的图片、音频、创作材料等等。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对于美术教学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环境和资源来开展教学工作。

三、小学美术教改下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一)研读《课标》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

要想在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方向进行充分掌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程的性质、价值观念和教学理念有充分的理解。这样开展教学工作才能够更好地符合课程标准,让学生达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水平。

(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

要想在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如:在进行绘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艺术功底,要进行逐步教学和示范工作,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加练习,并由老师进行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

要想在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进行美术作品和美术方法的介绍、介绍和讲解工作。通过多媒体设备,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整个课堂环境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第4篇:美术的课程性质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

美术课程是高中重点综合课程,是对学生审美素养审美情趣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内容。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课程的要求来看又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就目前高中美术课程的开展现状来说,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从前文内容论述中,我们对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它不仅是对学生美术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课程,同时也是高中阶段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些学生最终的美术成绩会成为高考的主要组成。但是从现阶段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开展的现状来看,似乎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美术课程教育改革已经开展又一段时间了,但是从目前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似乎不太明显,有的高中甚至取消了美术课程。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个人修养的形成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但是从现阶段美术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教师通常较为注重语数外等高考重点科目,而对美术此类综合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

(二)教学方式急需改进

除了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之外,目前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还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过于死板的问题。美术课程作为艺术类教学的重要分支,对学生的创作灵感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教学之外,还应从艺术灵感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教育促进等方面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教学的感知力,从根本上引发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共鸣,从而提高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标准条件下,除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之外,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仅需要掌握一般的教学技巧,结合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任务,展开理论教学即可;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下,仅仅依靠教学设计环节展开课程教学已经难以达到市场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因此,在这一趋势下,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应着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新课程条件下高中美术课程开展的有效措施及策略

从前文内容论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对高中美术课程的具体要求及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有效提高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完成课改的具体要求,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展开高中美术课程教学。

(一)加大宣传,提高全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针对现阶段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建议可以从学校及教师两个方面来开展具体的工作。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应加大对美术课程重要性的宣传,结合课程教育改革的具体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入手,对课程教育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再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与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步骤结合起来,争取达成二者的统一。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转变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直接影响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转变和和创新。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一章课程内容对应的是要达成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掌握,其次再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设计,充分应用合作教学及命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及合作意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利用,合理展开鉴赏课程,综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及对美的感应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软件对一些创作手法进行示范教学。

(三)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提高

众所周知,教育工作者是所有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织者及引导者,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除了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转变,激发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之外,还应从教师素质入手,加强对美术教育队伍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其具体途径有以下两条:首先,作为学校来说,还应从课程具体要求的角度出发,定期开展对美术教师的技能培训课程,不断完善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学功底。除此之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应进行不定时的课程抽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作为教师自己来说,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培训内容之外,还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教学实践,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不断提升,从而保证美术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满足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三、总结

高中美术课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同时也是新课标条件背景下的重要改革对象,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个人修养的形成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其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学生今后个人修养的形成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针对现阶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今后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从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综合提高课程重视程度等方面入手,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创造足够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也为高中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妮.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内江科技,2012,08:205-206.

[2]王世霞.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阎飞. 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1.

第5篇:美术的课程性质范文

关 键 词:美术欣赏课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它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校长、任课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的民主决策的过程。

“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它更能体现“以校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的主体性,促使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中学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如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江西省特有的艺术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审美教育,提高现实生活中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是中学美术欣赏课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试图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对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主要价值及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影响校本课程实施因素进行研究,使美术欣赏课程能够体现出江西省地区的特点,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喜好的矛盾冲突,促使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

目前,学校美术欣赏课课程实施的课程内容单调,缺乏时代感和多样性。教学方法死板,教材安排不够合理,存在重复现象,缺少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喜欢程度与教师的课程内容安排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差,教师的主观意向取代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上种种问题都反映出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因为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拓展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诸多弊端。

2.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美术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高了美术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赋予美术教师参与开发的权利和责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的参与,故能激励他们从教育实践、学生现状、社会需求等方面来拟订美术欣赏课课程目标和选择课程内容。这样更能激发美术教师的创造欲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并有助于美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3.美术欣赏课课程的自身特点,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美术欣赏课属于非考试课程,是教养性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因此,课程内容不受应试需要的限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另外,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具有可代替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受特定教材的限制,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上特点为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的陶瓷艺术驰名中外,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景德镇陶瓷源远流长,是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容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传统文化内涵。中国的建筑同其他国家相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其精髓不仅体现在大型的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上,徽派的民居建筑也毫不逊色。

景德镇陶瓷和徽派的民居建筑,两者似乎并无直接联系,但仔细探究,它们却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以装饰图案的内容而言,两者都有秩序井然的图案、花鸟虫鱼、神仙瑞兽,历史典故,虽借助的媒介不同,但生动的形象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的结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挥江西省地方资源的优势,把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引入课堂,并把两者的知识同科学、文化、艺术、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探究和尝试。

开展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欣赏课。通过图片和声像资料的欣赏,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本省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特点,提高其审美素养,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美术欣赏校本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对推动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构建

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都是集艺术、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是创作者运用高超的专业技术,将物质材料同自己的审美追求进行统一整合的结果。鉴于此,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陶瓷和民居两种艺术形式蕴含美的元素的赏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第一,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源远流长,使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教师的系统讲解,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景德镇陶瓷和徽派民居建筑的特点,以及同其他种类的陶瓷和民居建筑的区别。第二,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所用的材料和技艺,对两者所表现的纹饰内容进行比较,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三,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学生通过对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的观赏和考察,拓展视野,丰富审美经验,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探究的热情,增强其主人翁的自豪感。

2.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

基于每所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都有差异,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内容:

(1)两门古老的艺术——陶瓷和民居的发展历史与类别。

(2)江西省的陶艺和民居文化——景德镇陶瓷与徽派民居的特点。

(3)金、木、水、火、土——景德镇陶瓷和徽派民居中所用的材料和技艺。

(4)美丽的纹饰(一)——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植物形象。

(5)美丽的纹饰(二)——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动物形象。

(6)美丽的纹饰(三)——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人物形象。

(7)美丽的纹饰(四)——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纹饰内容表现的异同。

(8)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文学艺术。

(9)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书法艺术。

(10)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绘画艺术。

(11)感受陶艺和雕刻艺术——陶艺浮雕的实践(可同美术实践课相结合)。

3.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的确定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可以作出价值判断的“论据的收集与提供”(钟启泉:《现代课程论》)。课程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学生受益情况进行评价和课程内容的评价。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对美术欣赏课课程的特色建设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

在角色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进行教学活动。结合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特点,教师的评价指标确定为:(1)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美术欣赏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3)教师对美术欣赏课内容相关的信息与支撑材料的搜集与掌握。(4)教师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有良好的组织和调控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1)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2)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对美术欣赏课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能力。(3)对美术欣赏课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4)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影响。

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评价:(1)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特色的体现。(2)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符合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的实际水平。(4)美术欣赏课课程适宜推广和普及。

四、影响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

将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引入课堂,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主题内容,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具体的实施中,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欣赏课成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但学校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美术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得到地方和学校的肯定与支持。2.教师素质的影响。对于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的相关知识内容,各校美术教师掌握的信息有限,需要个人搜集大量的实物、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对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学习。 3.学校地理位置与实施能力的局限性的影响。为了加强学生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直观感受,欣赏课中要有参观考察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对陶瓷制作流程以及作品的观赏和对民居建筑的考察欣赏,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艺术不同的美。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在参观考察的环节上其便利性存在差异,部分乡镇学校、周边地区就可见到陶瓷工场或民居建筑,为美术欣赏课程的考察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反,对于地处市区的学校,考察环节使学校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结语

综上所述,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出本地区的特点,并对学校推动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课程开发是一项持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面对江西省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美术教师应结合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去挖掘探索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资源,来丰富和完善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张磊.关于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中国美术教育,2004(3).

[2]崔允?t.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6篇:美术的课程性质范文

    论文摘要:农村中学缺乏合格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的缺失现象严重,让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蒙上了阴影。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值得深思。笔者认为:要改变农村中小学目前的状况,当务之急是:以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抓手,拯救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以求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 

我县地处苏北,经济发展滞后,教育的发展因受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很不均衡。一些乡镇中学,未能贯彻省“五严”精神,不顾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唯分数论。本应开设的美术课,常常被挤在课表之外。在31所农村中学中,仅有不足总数五分之一的学校真正地开设了美术课,且有的仅是初一年级开设,可以说,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已经到严重缺失的地步。所以,农村中学的美术课堂教学能够正常开展起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一、现状调查:农村中学美术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已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情况(一)具有美术专业修养的教师,学校让其充当门面而已。几所农村中学虽有专职美术老师任课,但学校并不关心其授课的实际效果。有时,学校主抓教学之领导,因课程意识淡薄,规范办学意识淡化,美术课程基本不开或者开不全,美术课为“主科”让道,一切为了中考、高考。此时,美术教师往往主观地认为,所教的美术学科没有出息,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或主动要求改教“主科”,美术课则为“副业”。这种不再重视本学科的教学,导致自我弱化,被学生淡化。当美术教师连自己都对美术课程失去信心时,可想而知,农村美术课堂上会什么样的效果。 

情况(二)没有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由主科老师兼课。不少学校为了执行省“五严”规定,虽然没有合格的美术教师,为了开齐开足美术课程,没有美术素养的“主科”教师被“赶着鸭子上了架”其实,由于兼课老师根本不具备兼任美术的素质,上美术课时,往往是让学生看一会美术书,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任学生胡乱地画上一会儿,便成为处理语、数、外的作业课了。 

情况(三)美术课程仅反映在课表上,此类情况在农村中学不在少数。在我所熟悉的周边几个乡镇中学中,大多在近二十年来从未配备过毕业于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任教师。因而干脆没有开设美术课程,美术课程大多被语、数、外所取代。 

教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如果作为起主导作用的美术教师严重缺乏,或者教师本身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那么,农村的美术课程将会显得毫无意义,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则完全是一句空谈! 

二、农村中学美术课程教育,有独特的作用与意义,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中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的美术课程教育功能,是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 

(一)美术因具有审美价值、实用性价值和教育性价值,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把美术教育纳入从小学到高中的核心课程内容。美国《教育法》通过立法,把艺术写进联邦法律,艺术课程与英语、数学、历史、公民与政治、地理、科学、外语等七门学科一道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1994年,美国制定并实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该标准指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世界各国都以不同的形式对学校美术教育制订了标准与要求。 

(二).美术课程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主要是美术课程具有自己的特性 

①.美术课程的人文性。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谋生技艺,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帮助学生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1] 

②.美术课程的工具性。美术学科是人们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工具,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既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工具。[2] 

③.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美术学科创造性是美术课程的又亮点,美术在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知识技术的基础上,用美术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创造出富有新意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最有效的课程之一,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潜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三、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针对当前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以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抓手,拯救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具体可采用的途径与方法如下 

(一)县局应加强对农村中学美术师资的培训工作,使农村中学之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稳步的提升 

1.符合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表现为:①.具有新的教学观。②.确立新的学生观。③.建立新的教材观。 

2.美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使农村的美术教师具有:爱岗敬业、艺德健康、品德高尚、教书育人等品质。 

3.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一个称职的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最基本的美术技能外,还须有一定的人文知识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二)促进城乡及农村校际间美术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以增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 

1.努力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到城区中小学去求教取经,请城区的专家型老师到农村来上示范课、观摩课,让他们到农村来传经送宝。 

2.主动与城区学校结对子,实现城乡间的美术教师互动,让农村的美术教师接受城区教师的帮扶。 

3.在农村校际间进行美术公开课竞赛活动,并邀请教研室和城区的专家点评与指导,以促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以学校为单位,以团体的智慧与力量,努力开发具有乡土气息校本美术教材 

因为,统一的美术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地区与学校,各个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只有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立足自身,分析校情、教情和学情,才能用适当的教材及教法,来出色地完成美术课的教育教学任务。 

 

第7篇:美术的课程性质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 素质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98

传统的初中美术课程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学生的意识引导存在很多不足,在当前新课改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的形势下,围绕新课程标准,关注艺术课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教学品质,培养高素质学生等方面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的美术课程教育内容笼统,形式单一,学生普遍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不足,学习主动性低,学校也没有充分重视美术教育,因此提升教学的品质以及课堂的效率,成为困扰当前很多初中美术老师的问题。

一、对当前初中美术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而非“教”和“学”。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与其说培养学生,不如说“教化”学生,教师总是惯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大纲亦或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而非真正坚持人本原则,通过一些具体的美术作品,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一些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另外,部分初中美术教师疏于对先进理念以及新鲜事物的学习和吸收,疏于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差、交流少,同时也导致了教学缺乏实效性、缺乏主体性。教师在整个初中美术课程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学生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的特殊性引发的观念特殊性。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则应考虑这一特点并结合不同学生对教学的反应状况,因材施教,不仅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要考虑不同学生对美术教育的接受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分类对学生在美术教育方面进行引导,要知道初中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孩子处在13到15岁的年龄段,非常容易叛逆,他们对人生、对世界有自己的个性想法,教师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说教,不但不会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反而很容易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对初中美术课程产生浓重的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努力打造活跃、轻松的美术课堂。

传统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模式疏于对学生具体美术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坚持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然而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程当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往往不平等,正因为地位上的不平等,所以师生之间在交流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往往不敢主动地站到教师的面前,就教学的情况以及自己对任课教师教学课堂的想法与教师进行交流,也不敢对美术课堂提出一些建议。课堂应当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教育不能独断,不能专制,应当自由、坚持重视合作。师生合作才能一齐打造活力课堂、高效课堂。

二、对初中美术素质课程心理教育的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努力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对话合作关系。目前现在改全面推广,但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影响,仍有余存,受过去那种“成绩为上”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往往会被所处的环境强制性地接受重点学科的教育,轻视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这样的艺术学科教育。学校不重视,慢慢导致学生对美术教育产生偏见,导致学生在教学中“不合作”,和教师之间的互助交流越来越少。我们知道成绩不能说明一切,成绩不是判定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以成绩为准的横向分类标准,不仅不会有效促进学生重点学科水平的提升,反而会对学生施加心理负担,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只有当人是在一种积极的状态时,他做事才会有更加饱满的热情,才会更加投入,更加专注,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负面的状态,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不要剥夺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若想真正意义上提高当下初中美术教育的品质和质量,师生达成共识,加强合作才是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赏析美术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与作品相关的美术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努力构建友好、积极的师生关系。还要关注学生内心,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更做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加深和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真正明白教育的意义,理解初中美术课程设立的原因。

(二)教师要抛弃落后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导师,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先进的观念,学习先进的美术文化知识,重视提升自身的素质,积极参加交流分享的美术活动,了解最新美术咨询,并及时将这些新鲜的咨询传达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适时的教育观念以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活跃课堂氛围,是当代初中美术课程教师应必备的素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采取丰富多彩途径提升课堂趣味性,增加教师个人魅力,利用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辅助先进的、动态的动画、新鲜多样的美术图片,打造现代高品质课堂。

(三)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心声

学习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互助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各自的思想意识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时地进行反思,也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地进行调整,同时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谈,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问题,适时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指导。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美术任务,以及组织一些有价值的课外活动,比如郊外写生、同游美术馆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第8篇:美术的课程性质范文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导向性 选择性 陶冶 教学方式

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在这几方面应做出调整: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尤为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要有开拓的精神,淡化美术课程的知识目标,强化人的目标。从美术教育本体的角度来看学生,更关注人的精神、个性、感受,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等方面的东西。

3.能够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合作。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人的素质高低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教育的学科越丰富,范围越大,高素质的人才就越多,美术教育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科,“美术”从字义上讲就是造型艺术,并不仅仅指绘画。“美”指美丽、好看,“术”指技艺、技术、方法。总的说来,“美术”涵盖了审美、形象思维、创造力、精神活动、行为表达方式和绘画技巧。有些人把美术单纯解释为画画,我个人认为不太准确。美术的特性与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有直接关系,因为它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快性。正是因为这种情感效应,才能实现寓教于乐。只有把素质教育寓美术教育过程中,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才能形成素质化的美术效应。

二、美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新新方式

1.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美术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人最机敏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每一堂美术课,不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都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因为这是学生审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2. 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3. 采用积极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

三、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改变教师的角色。

1. 技法课上摆脱“像”。

传统的技法课只看画得好不好、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画得都不好、都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要摆脱这种坏习惯,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2. 欣赏课上要引入“多媒体”。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语言、文字、实物及挂图媒体的传播,即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学生对所学的欣赏知识难以消化。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无疑为美术欣赏课打了一剂“催化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快得以消化,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容量。美术课成为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现代教学媒体,这样就为枯燥无味的欣赏课注入了活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而且大大节约了时间。

3.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懂得互相沟通和融合。

(1)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和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2)沟通课堂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的联系。

美术新课程标准是否得以顺利实施,关键是它直接的使用者――美术教师是否能领会它的精神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责无旁贷地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有发展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把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2]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培训资料.

[3]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报告会.

[4]走进美术.

[5]对美术教学的建议.

第9篇:美术的课程性质范文

【关键词】新建普通本科高校 公共艺术 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0jyjx02017)。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来,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及职能部门不断下发相关文件,多次组织相应的学术讨论活动,以求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有所突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高校都成立了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或公共艺术教研室专门负责公共艺术的管理和教学,其成就和特色有目共睹。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的地方新建普通本科高校由于组建时间短,在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定位、课程结构、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师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艺术课的良性发展。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以保障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现状

“从教育的本质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教育实践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正成为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1]艺术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些新建本科地方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当中,也没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设计。课程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开课随意性大、课程课时短、类型少、涉猎面窄。另外,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管理机构,得不到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师资结构不理想,缺乏公共艺术课教学所需的教室和器材,也没有学生进行艺术活动的场所,因此,公共艺术课的开展和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学质量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从而没有达到美育的目的。

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公共艺术课改革对策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在总结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特制订了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在构建艺术教育课程时必须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1.转变观念,建立公共艺术教育机构

建立规范化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是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水平,保障公共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新建普通本科院校中,有些院校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只是临时挂靠在艺术系或者其他机构下。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为保证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 ,[2]因此,普通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从组织和制度上加以保障。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公共艺术教学部或者公共艺术教研室。

2.优化课程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1)明确课程目标。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给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给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即“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课程和实践环节,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2]

(2)完善课程结构,突出课程特色。在指导方案中提出:普通高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在指导方案中列了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同时要求教育部部属学校、“211工程”学校,以及省属重点学校应开足开齐上述课程,其他学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尽快予以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