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精选(九篇)

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

第1篇: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 学校医院;传染病防范;管理

加强学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 建立传染病防控体系, 及时掌握各类传染病流行态势, 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将各种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水平, 是高校医院控制传染病的基本目标。多年来,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医院重视不断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力度, 提高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1. 1 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居住集中, 一旦发生传染病可波及到学校及社会, 我们根据不同季节尤其在冬春季节组织各院系的学生骨干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还通过各种宣传形式, 如发放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健康教育讲座、讲课、咨询、去学生宿舍进行消毒和宣传等形式经常性的在各院系学生中广泛地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同学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2 加强校医院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 在医护人员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办法》及各种《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的学习和培训, 树立和增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熟悉和掌握各种传染病的种类、流行特点、诊断标准、隔离期限及防治知识等。在实际工作中争强法制观念,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 防止交叉感染和医院感染。

1. 3 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 在每学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还对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填写的要求进行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毒各类技术操作常规等培训。从而大大提高的全体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实际工作能力。能得心应手的应对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及时果断地处理, 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健全传染病防控制度, 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

2. 1 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 接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 必须按要求和规定的传染病上报的时间和程序作好传染病的登记、检查、门诊日志登记、传染病的登记、填写传染病卡片, 送交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直报, 并作好各种登记, 同时作好对传染病的流调和疫区的消毒工作。

2. 2 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的责任 由主管院长主抓传染病的管理工作, 并明确责任分工, 保健科分管落实具体实施各项传染病管理工作, 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 并定期下到各科室进行传染病管理的监督、检查、登记、上报及漏报的调查工作。一旦发现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杜绝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2. 3 落实消毒隔离工作 建立并严格执行门诊和病房各种随时消毒制度, 血源管理、污水、污物处理制度, 由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的监督、检查、督导工作。定期监测、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随时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监督检查。

2. 4 隔离门诊工作制度 坚持预分诊制度并开设隔离门诊和隔离病房, 在春、秋、冬季重点对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筛查和隔离;在夏季重点对肠道传染病进行筛查和隔离治疗。设专门诊室、专门通道、专医护人员等七专,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蔓延同时也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3 加强院内的检查和督导

3. 1 医院成立传染病管理委员会, 组织机构健全, 构成一整套从院到各科室到每个岗位的传染病疫情及医院感染的检测报告网络, 并实行了首诊医生负责制, 建立了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程序。各科室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做到24 h发现传染病都能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3. 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 特别是重点科室(门诊、急诊室、发热和肠道诊室、处置室、化验室、口腔科、供应室等)的医务人员业务学习, 增强防控意识,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第2篇: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传染病 护理与管理 问题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5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46-01

传染病是指已感染者也就是传染源携带的病原体通过某些传播途径进入其他易感染人群使其形成感染,而新的感染者又成为新的传染源造成后续的感染,传染病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被感染、而后感染他人的过程中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且传染范围广,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对传染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目前,传染病的护理和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对其相应的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是极为必要的。

1 传染病护理与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和危机意识较为缺乏。对传染病这种公共卫生事件,最好的控制方式是在事发前就给予预防和控制,这样不仅仅能够降低对人员的伤害,同时也能大量的降低经济上的损失。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工作往往都被忽略了,究其原因,就是在于人们对于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危机意识严重缺乏,相关管理部门又没有适时的进行教育宣传和风险预告。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的社会人员对于传染病的危机意识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的知晓率水平较低,相关部门对传染病的相关宣传教育亦是没有足够的重视。

1.2 对新发传染病的掌握不及时。传染病病毒的进化、突变是造成传染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传染病病毒的进化、突变使得其传播规律难以把握,传播势头难以控制,导致其传播速度更为迅捷,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不断变异和进化的传染病病毒对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医护人员必须对新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及时的进行更新,以便适时的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然而,目前医护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知识的更新和应对的能力均不容乐观。大量资料表明,许多医护人员对于一些较为不常见的突发传染病的基本防范措施都不清楚,相关知识的陈旧现象可见一斑。

1.3 对医护道德的掌握不足。医护道德是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是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处理医患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由于传染病患者较一般患者情况特殊,其自身所受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更甚于一般患者,同时,传染病患者所携带的病毒很容易迅速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威胁,其防治措施不同于普通患者。医护人员要如何协调好强制隔离和尊重患者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如何正确处理个人隐私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对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医护人员在传染病护理中对医护道德的把握普遍不足,违反隔离操作、侵犯患者权利、泄漏患者个人隐私等不合于医护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

1.4 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自身防护能力。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和传染病病人直接接触,如果不做好防护工作,很容易被感染。部分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缺乏警惕性、无菌操作观念淡薄、疏于自身防护。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不足对传染病的医护工作危害巨大,不仅仅会对自身的健康带来威胁,还会影响到同时的工作心情和工作效率,造成恶性循环。

2 对策

2.1 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是传染病管理和控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来提高人民群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的能力是防治传染病最为经济而又方便快捷的方法。其具体实施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传染病的媒体教育、举办相关专题讲座,或是发放传染病宣传手册等途径,使得人民群众能够了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措施,知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危机意识,正确、科学的做好防范工作。

2.2 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众所周知,传染病病毒是一直都会进化和变异的,同时,病毒的防治方法也是一直都在改进的,医护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定期的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防止知识老化、陈旧的现象出现。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可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进修学习、病例讨论、远程教育、现场教学或是办培训班等方式,定期组织医院护士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统一学习,同时,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强化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拔一些平时表现优秀、考核成绩优异的医护人员参加一些更高级别医院组织的新发传染病的教育培训,学习好后对本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2.3 加强医护道德的学习和运用。尽管《护理伦理学》是几乎所以医学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但部分在职医护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伦理学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对于这一部分医护人员,医院应该统一开展相关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系统的掌握伦理学的相关知识,明白自身在医护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此外,医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行为决策的探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妥善处理好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伦理道德冲突。

2.4 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能力。对于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理论培训、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能力。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各区域相应的着装、消毒、无菌操作要求等。医护人员所处环境特殊,所处地位特殊,承担工作特殊,必须切实加强其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震巍,陈飞虎.浅议增强传染病防治意识与知识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9):569-570

[2] 孙晓东,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9):461-465

[3] 刘爱桢,于爱娥,刘怡.危机管理在传染病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11):844-845

[4] 朱科伦,朱郇悯,曾文铤等.病毒变异与传染病[J].广州医药,2008,39(6):1-5

第3篇: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医疗队于2014年11月14日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病毒任务,为期2个月,共有护理人员68名,其中留观病区22名,90%护理人员为临床一线有护理管理经验的护士长,约8%的人员为临床高年资护士,2%的护理人员为毕业3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截止2015年1月12日留观病区共收治病人61例,其中疑似和可能埃博拉病人56例,确诊病人5例,床位使用率达80%以上。

2护理管理模式

2.1救治原则

由于利比里亚基础卫生设施薄弱、人员防控意识差,疫情发生的初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作为救治中心的留观病区,其特点是病员流动量大、疾病的不确定因素多,既有疑似病例又有可能病例。因此,对新收病人的首要措施是隔离与防护。实施区域隔离,即严格“三区两带两线”的划分,同时加强气体的流向控制,建立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正压气流,并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2.2组织架构

按照国内医院管理模式实行三级管理体系,护理部下设总护士长、护士长、副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副护士长相当于责任组长,病区实行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制。另护理部与医务部联合组成专家督导小组参与病区值班,主要由总护士长、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及感染控制专家组成,负责护理行为、护理质量及个人防护的监督管理。

2.3严密组织,科学管理

2.3.1制定管理制度,规范护理工作

根据留观病区床位开展情况及收治特点,结合医院及护理部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留观病区的个性化护理制度,包括各级人员管理制度与职责、个人防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防控与管理制度、督导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器材及一次性耗材管理制度等。要求每位队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并细化了留观病人护理工作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程序性、科学性及制度性。

2.3.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护理人员的排班方式完全按照责任制护理排班模式,实施三班制,每4人一班,两人一组轮流进入污染区。充分体现了医护一体化,每次进入污染区的人员中必须是医生与护士的组合。由于工作环境特殊,进入污染区的医务人员需穿防护服,加之气温高,导致出汗多,体力透支大。而面对的是烈性传染病病人,护理人员心理负担相对较大。因此,在污染区工作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h。女性生理期由于抵抗力下降也不宜进入污染区域工作。每组人员中均设有A、B、C、D班。A班护士主要由高年资及业务、沟通、协调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即为总务护士,主要协助护士长及副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协调工作,监控督导其他各班的工作质量;B班护士主要协助C、D班护士进入污染区前物品的准备、护理文书的记录、新入院病人信息的录入及负责清洁区的卫生等;C、D班护士主要与医生、护工等人员一同进入污染区为病人实施相应的医疗、护理,落实分级护理、给药、沟通及病区观察等。同时D班护士担任在污染区其他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监督,协助对病人实施操作,接触病人或病人物品的部位及时用0.5%含氯液喷洒,保证安全。

2.3.3加强医疗防护物资管理,保障到位

每班设专职人员负责病区内药品、污染区及半污染区一次性物品和防护物品等物资的清点和管理,并做到账物相符。制定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要求队员严格执行,保证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

2.3.4加强消毒隔离管理,严防感染

接触传播是此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器官、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且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因此,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员的管理与防控。对于住院病人采用单间、划区域隔离,将留观病人分为疑似与可能病例两个区域,收治病人时分开收治,一旦确诊立即转入治疗病区进行治疗。向病人进行必要的传染病危害、防控知识、防控方法的宣讲及培训,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严格一接触一换手套一消毒的做法,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分级防护标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另一方面是环境的消毒与管理。污染区的地面、房间及物品均使用0.5%含氯制剂进行拖地、喷洒消毒,每个病人出院后均进行终末消毒。清洁区的环境卫生主要由我方的医务人员完成,仍用0.5%含氯制剂进行拖地,然后用清水拖地2遍以减少含氯制剂对人体的刺激。物体表面使用含氯消毒湿巾擦拭,每日3次。对于病人呕吐物的处理也是感染风险极大的一项工作,将呕吐物浸泡在0.5%含氯制剂中半小时以上再倒掉。

2.4全面、全方位人员培训

执行援非抗埃任务时护理人员既要抢救病人生命,提高护理质量又要做好防护,保证“零感染”,因此护士在收治病人前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不打无准备之战。既包括专业知识培训,又包括语言培训、外交礼仪培训;既包括我方工作人员培训又包括利方工作人员培训,只有全面兼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保证各级人员的安全。

2.4.1技能培训

包括我方人员和利方人员的培训。我方人员:我方人员在执行任务前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包括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与考核、个人防护知识培训与考核、全套防护用品穿戴齐全下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培训等。根据任务搭建模拟病房反复演练、推敲流程与应急预案。模拟现场环境(包括当地环境温度等自然情况)、排班模式及病人病情沟通、医疗废物处置等。到达救援国后前期仍进行现场反复模拟演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如预先制定的制度、流程是否符合现场要求、医护人员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同时进行了护理人员优良工作姿态的培训,使每位护士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病人心理,促进康复。利方工作人员:培训对象包括护士、护工、保洁人员等。培训内容可分为理论与操作培训、与我方医护人员的配合两大部分。理论与操作培训内容可制作成VCD配合现场讲解,经考核合格后方为通过。之后到模拟病房与我方医护人员进行密切配合。观察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沟通问题、理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等。

2.4.2语言培训

语言交流障碍是能否顺利完成援利抗埃任务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除医疗队前期组织的统一培训外,留观病区针对收治病人的特点编写了常用短语、医护查房用语及问候语的专用小册子,并利用每天早上晨交班的10min组织学习、指定帮带。将健康宣教的内容做成壁画贴于墙上。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等,防止因不了解情况工作时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甚至国际纠纷。

3小结

第4篇: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2019年上半年在市卫生建局的领导下和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实际,制定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本乡镇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要求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免疫规划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村村卫生室人员负责本村业务工作及疫情检测,具体分管预防任务,做到层层分工,落实责任到人。根据需要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及应急预案等,同时强化疫情监测,随时动态监测可能发生的疫情,确保了无大疫情的发生。

二、加强培训

我院对全体职工及所有村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开展传染病例会1次,结核病知识培训1次;特别强调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危害,疫情发现及登记管理,随访等工作,掌握治疗原则等,确保发生疫情能及时得到控制。通过培训,加强村医对传染病知识的防治及管理工作。

三、加强宣传

提高群众的防病知识,充分利用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宣传工具,学校及周围群众讲座的方式,大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特别宣传以防为主的目的,让群众更进一步认识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还利用各种会议等进行有效的宣传。并在我院门前LED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做传染病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卫生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加强四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四、加强监测

每月按照上中下旬的方式对医院门诊登记、住院登记进行传染病监测,查看有无传染病,相关登记是否规范。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进行整改。2019年1月-6月我院共接诊46940人,共登记上报传染病6例,卫生院上报6例、村卫生室上报0例。其中手足口病2例、水痘3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每年不得少于两次次传染病督查工作,共督导1次,要求村卫生室做好疫情监测的同时,开展诊疗的村必须做好门诊登记,发现传染病及时上报,不定期对村卫生室门诊登记进行查询。对督导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村医整改。全年无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发生。

五、重点传染病工作

截止2019年6月底,传染病办公室继续搞好日常结核病管理工作,共计患者11例,其中涂阳患者0例、涂阴11例。搞好重点传染病管理工作;共随访指导手足口病患者33名,流行性腮腺炎2例;处置调查聚集性疫情一例,及时摸底调查,做好消毒防控指导;开展我镇部分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讲座,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防控指导;我们对所有发现的传染病病例,都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疫情处置工作,把很多传染病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了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

六、存在问题  

1、个别医生工作上不重视,门诊及住院相关登记不完善,不规范,存在缺项、漏项等情况;

2、村医对传染病知识认识不够,不能及时发现传染病,导致传染病得不到有效控制。

3、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老年人对传染病知识认识不够,小孩玩耍时常接触不干净地方,导致小孩患病,防治意识差。

4、对传染病患儿随访力度不够,传染病知识宣传力度不够。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我院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加强村医培训,让村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加强传染病知识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掌握更多知识,做到以防为主的方针。尽管我们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在以后的工作,继续努力,使我镇以后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5篇: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传染病日益增多,门诊患者集中,分诊工作直接影响着传染病的蔓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规范地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有效遏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发展,积极做好科学的防治工作。本文结合传染病防治实践,对门诊这一部分的传染病防治提出对应建议。

1 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1 设立预检分诊标志及预检分诊台,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在门诊醒目位置设立预检分诊标志,将呼吸道发热病人、腹泻、肝炎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至传染病疾病科门诊或传染病疾病门诊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1.2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患者开展预检工作,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分诊至传染病疾病科门诊或分诊点就诊,对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诊断的病例到相关的普通科室就诊。

1.3 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门诊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就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1.4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1.5 经预检为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患者,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如对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应发给一次性口罩,并给患者佩戴。

2 传染病流程管理要求

2.1 门诊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2 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门诊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2.3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4 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及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3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

3.1 做好门诊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工作。及医院死亡病例登记工作。责任报告人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写报告。报告卡的填写必须使用兰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3.2 实行传染病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乡(镇)责任报告单位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实行网络直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网络报告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上代报。

3.3 报告时限及时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确诊后,按卫生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非典和乙类中的艾滋病、肺碳疽、脊灰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菌痢、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和其他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每月按时做好收集、汇总、填表上报工作。报表一式两份,一份上报,一份签字留存。

4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及时准确报告疫情是传染病防控能力的重要体现。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疫情报告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医院科室疫情监测网络及每日疫情报告制度,是在应急状态下保障医院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

5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定期监测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重视预防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以及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应当采取标准预防,制定传染病防护制度和分级防护措施,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使用空气清洁柜和紫外线照射净化和消毒空气。检查核对消毒用品储备和有效期,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登记和管理。

6 加强培训和模拟演练

第6篇: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居民传染性疾病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河南省3个县,于2005年7月对当地医疗单位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农村居民的传染病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农村居民的传染病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务人员的传染病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卫生专业人员对于乙型肝炎的认知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卫生专业人员对于其他传染病的认知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影响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河南省农村居民传染病知识掌握水平存在差异,应重点加强男性、年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农村医务工作者中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关键词: 农村居民;传染病;认知水平;影响因素

analysis on cogni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henan countryside  

yue mengzhi,xie jing,shi xuezhong,et al.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gni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rural residents in henan province.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was applied,medical staffs from  medical institutes and residents in some villages were interviewed in three local counties in july 2005.results   rural residents' cogni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gender and education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p>005).cognition in medical staffs with different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t hbv cognition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cognition on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among 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s (p>005).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gender,age,educat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cognition on infectious diseases.conclusion   according to cognition on infectious diseases,more emphases should be paid on strengthening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men,the elder,the lower educated ones in the countries,at the same time,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skills,operation i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ublic health staffs.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infectious disease;cognition;influencing factors

     

进入21世纪以来,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和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使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新发传染病的突如其来产生心理紧张或恐慌〔1,2〕,人们对传染病的认知和心理应对出现了新的特点。为了解农村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状况和心理状态及其对传染病防治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他们接受传染病宣传与服务的需求,本项目在河南省随机选取3个不同经济条件的县,选取部分居民和医疗单位进行调查,为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村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病、传播和流行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将河南省农村划分为3个不同经济区域,分别从中选择1个县作为不同区域的代表,每个县选取经过“世行贷款/国外赠款中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它传染病应对项目”培训的村和乡村医疗机构各1个,同时选取未经过培训的村以及乡村医疗机构各1个。居民每户抽取1人,医疗机构在职人员全部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70人,其中居民97人,医务人员73人。

12   方法  

121   培训与调查方法   (1)培训:以世行贷款/国外赠款中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传染病应对项目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广播、发放宣传册、集中讲座等方式进行培训由当地乡卫生院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村卫生室承担居民培训任务。(2)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其中18~60岁居民和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70份,问卷收回率为100%。(3)质量控制:现场调查时,调查员对每个调查对象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对于有一定文化程度居民,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其自行填写问卷,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由调查员问询并填写。

122   调查内容   (1)自然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2)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对上述传染病应对项目的宣传工作了解程度;是否接受过传染病知识宣传;传染病知识,其中包括传染病法律法规常识、肺结核常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艾滋病、乙型肝炎等6部分内容,共70个问题,每题1分,正确得分42分以上为及格分数。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2次纠错录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f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70名调查对象中,最小年龄18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3424±1026)岁;男性占447%(76人),女性占55.3%(94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40%(68人),高中及中专占3588%(61人),大学及以上占24.12%(41人);接受过部分或全部的传染病知识培训人数占6882%(117人),未接受过任何方面传染病知识培训的人数占3118%(53人)。

22   传染病认知情况比较(表1)   表1可见,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人群传染病认知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居民的传染病知识认知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特征分组居民传染病知识认知情况比较(略)

注:与女性比较,ap<001;居民(医务人员)不同年龄组比较,bp<005;居民(医务人员)不同文化程度比较,cp<001

23   不同专业医务人员传染病认知情况比较   不同专业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结果显示,传染病法律法规常识、肺结核常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型肝炎知识掌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sd)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临床医学专业人员在这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为2507,p=0015<005)。

24   logistic回归分析(表2)   将传染病知识得分及格或不及格分别赋值为0或1,作为回归方程因变量,将年龄、性别、职业、职称、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等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居民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传染病知识水平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居民传染病知识水平明显不如女性(危险度为6036);影响农村居民传染病知识水平的相对危险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高年龄组掌握水平明显不及低年龄组;同时,影响农村居民传染病知识水平的相对危险度随文化程度降低而增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传染病知识掌握水平的相对危险度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的109344。

表2   传染病认知水平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略)

注:世行贷款/国外赠款中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传染病应对项目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居民传染病知识掌握水平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男性的传染病知识水平明显不如女性,年龄越大,传染病知识掌握水平越低,分析原因与年长者相关知识信息接受能力不及年轻人,并且老年人患慢性疾病较多〔3〕,更多关注慢性疾病有关;而文化程度高者比文化程度低者传染病掌握水平要高。本文结果提示,结合河南农村地区传染病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传染病宣传工作应该以男性、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为重点,同时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以及加强农村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才能对河南农村居民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以控制河南农村地区传染病发病。

参考文献

〔1〕   孟群,石光.中国sars疫情的启示:保持宏观经济与卫生的协调发展[j].中国卫生经济研究,2003(9):3-5.

第7篇: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80-02

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是发现传染病疫情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医院传染病疫情监测是公共卫生监测的内容之一,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的基础,是在临床工作中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的基本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1月份我院传染病疫情及梅毒与丙肝疫情报告情况,如何及时、有效、准确地反映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疫情,保证监测质量,使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1月份各科室门诊、住院部报告法定传染病9种,共计309例。接触传染病占:44.66%;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4.59%;呼吸道传染病占5.83%;肠道传染病占:1.62%;报告病例较多的病种为手足口病138例、乙肝43例、肺结核21例。梅毒与丙肝疫情监测漏报严重,梅毒疫情:应报76例,实报11例,漏报65例,报告率仅为14.47%;丙肝疫情:应报12例,实报3例,报告率仅为25%。根据疫情报告登记完整率、报告率、漏报率公式对资料进行分析。2013年1月份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表

2疫情严重漏报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1疫情监测质量与管理。疫情管理人员对疫情的监测限于回顾性调查,未主动收集每天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进行审核,未进行仔细查对。各科室的质控医生未尽职尽责负责检查、督导本科室的疫情报告和传染病的管理。

2.2医务人员对监测的认识问题。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横断面的调查需要临床医生的参与,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监测认识不够,缺乏对相关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基本知识,导致出现漏报和疫情报告单漏项等问题。

2.3监测中的伦理问题。监测中存在着医患问题及伦理问题,及即要保证患者具有信息权与知情权,又要保证患者的有利与无伤原则,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如此就会导致有些患者不愿告知其真实的个人情况,导致漏报,漏项等情况的发生。

3管理对策

3.1医院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相关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基础。医院疫情监测需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需把疫情的监测做到认真、细致、无差错。传染病的报告率应该达到100%,即:报告率=传染病报告数/查出病人数×100%;登记完整率=登记完整数/检查数×100%;传染病的报告准确率应达到100%,即:报告准确率=传染病报告准确数/查卡数×100%;传染病的报告及时率应达到100%,即:报告及时率=传染病报告及时数/查卡数×100%;漏报率=1-报告率。

3.2医院监测系统可主动与被动监测相结合。医院有完善的传染病管理组织机构及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领导小组,但仍然会有漏报等情况发生,在于被动监测次于主动监测,常规报告属于被动监测,质量较差,采用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可减少漏报和误差,提高监测效率。

3.3疫情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及相关检验人员积极参加传染病疫情相关知识培训。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要求做好培训记录;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第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等;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并设置相应奖罚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规定知晓率应达到80%,即 :知晓率=准确回答人数/考核人数×100%

3.4监测中注重伦理问题同时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任何强加于研究对象而又不告知其事实及可能结果,都违背了知情同意原则。在监测中应注意对研究对象的隐私保密,一切从监测对象的健康和利益出发,这样既避免了对隐私的侵犯,又保证了所获信息的可靠性。

4结论

对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监测管理需要长期,系统的管理与监测机制,且需要各科室各部门积极主动,工作认真细致严谨,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院感染,准确有效执行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监测,保证综合医疗质量,进一步保障病人就医、住院质量。参考文献

[1]刘小玉,白秀军,谢景霞,张泽斌.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缺陷及对策.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2)

[2]王爱华,刘宏斌.二级综合医院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对策.家庭护士:专业版,2008,6(8)(733-734)

[3]罗世杏.对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体会.中华医学与健康,2006.11(42-42)

[4]曾光,刘德辉.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检查的方法和内容.疾病监测,1993.5(11-2928)

第8篇: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 预防艾滋病 农村妇女面对面 问卷调查 宣传教育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05

资料与方法

从莒县23处乡镇中先选取了一个中楼镇为启动点,中楼镇全镇各村妇女主任、农村妇女100名,其中村妇女主任中男性5名,其他均为女性。年龄26~56岁,小学2人,初中103人,高中88人,中专7人。

方法: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答卷方式,内容除年龄、性别、学历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包括AIDS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AIDS的相关政策、心理接受度4大类22项。培训前后均现场发卷,有答卷人员自行填写,不留姓名,当场收卷,统一评价各项指标,比较培训前、后正确知晓率。通过进行培训宣传后问卷调查,掌握该人群对艾滋病认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了解该乡镇妇女目前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回收有效试卷200份。共调查了200名农村妇女暨计划生育主任。

统计学处理:本组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

结 果

一般知识:发放试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初中以上对AIDS全称、AIDS损伤人体哪些功能回答正确率:初中以上分别是98.1%、97.14%,小学以上分别是81%、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AIDS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两者对主要传播途径认知率均较高,但对日常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传播AIDS病毒、对AIDS非传播途径认识不足。

AIDS防护知识:对初中学历农村妇女有关AIDS防护知识回答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方面的知识,只有少数村妇女不清楚。调查中发现,对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该项知识了解人数较少,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强化。见表2。

心理接受度:初中以上农村妇女对AIDS的心理接受度中,对心理上厌恶AIDS持肯定态度6人(3.0%),以为对AIDS患者不能歧视21人,较同情输血或献血而患AIDS 171人(85.5%),对患有AIDS的人是否能正常接触31人(15.5%),在道德上接受艾滋病感染持肯定态度4人(2.0%),接受AIDS为朋友持肯定态度30人(15.0%),担心接触AIDS患者受感染持肯定态度186人(93.0%)。

讨 论

进一步加强AIDS一般知识的全面教育。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中楼镇各村妇女主任及农村妇女,做为全县妇女面对面艾滋病宣传教育培训为启动点,来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的流行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刻不容缓。经培训后的各村妇女主任,要求回各村后负责对本村的育龄妇女等人群,进行走门串户面对面宣传教育,还可以利用村“留守媳妇”进行宣传。由于农村妇女相对来说较保守,健康宣传时需要苦口婆心让宣传对象接受宣传教育。本次调查结果还发现,农村妇女虽然属于文化层次较低的一个群体(中楼镇各村妇女主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8.75%),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尚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较高92.3%。对于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有一定的正确认识。结果较其他地区相关调查结果要高[1],表明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人群对艾滋病的整体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但相比预期目标和“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规定的目标仍有差距。

加强有关AIDS传播途径的知识教育:调查结果比较显示,文化素质高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提示文化程度较低者应是今后干预的重点[2],调查也发现,被调查对象对于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措施还是认识不够,尤其对蚊虫叮咬,共用毛巾、衣物等日常接触是否会导致传播的问题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等的正确回答率只有40.6%、46.8%,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3,4],这些正确认识会增加她们对艾滋病的误解,加深歧视,客观上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本次调查还发现,调查妇女人群中有的不知道用安全套会杜绝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示我们今后在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开展安全套能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功能的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5]。还要加强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宣传工作,让受教育既能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与歧视,又能正确认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从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为控制莒县艾滋病疫情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尊友,祈国明,张家鹏.艾滋病流行与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9-56.

2 杨放,吴尊友,徐臣,等.农村地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流行情况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4,30(1):10-13.

3 张孔来.艾滋病.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9-30.

第9篇: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血源性疾病;新护士;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59-01

我院为全军唯一一所传染病医院,目前艾滋病的流行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且我国是病毒性肝炎乙型的高发区,医务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血源性疾病的危害。我院CSSD于2010年开始实施集中管理模式,负责所有科室重复使用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灭菌及供应,因此供应室是污染物品的集中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院的快速发展,CSSD吸收了大批新毕业护士,新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意识淡薄,为了提高新护士的防护意识,保护其身心健康,减少职业暴露,我院针对血源性疾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1 感染原及感染途径

1.1 血源性病原体 最常见及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在传染病医院此类患者占院总患者的85%以上,CSSD回收的器械不可避免的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其它分泌物所污染。而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职业因素[1]。

1.2 感染途径 锐器伤结合病原微生物侵入,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重要途径。CSSD护士在对污染器械、器具的回收、分类、清洗、检查、装配及包装过程中,有可能被针头、刀片、锐利器械等损伤皮肤或粘膜致感染而造成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

2 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原因分析

2.1 新护士的角色转变不到位 新护士刚从学校毕业,还不能马上适应由学生的身份到医院护士身份的转变。

2.2 专业知识不扎实,操作不熟练 新护士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处理突发事件。学校不注重CSSD的实习阶段,安排时间短,甚至不安排。

2.3 自我防范意识淡薄 新护士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欠缺,自我防护认识不足,还有部分人员虽然能认识污染器械损伤造成的不良后果,但心存侥幸,认为一次、二次不按照规范要求操作,感染的可能性不大。图省事不使用防护用品或不按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2.4 缺乏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程序 缺乏相关规章制度、操作流程;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不能及时给予相关支持;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致使感染发生率增加。

2.5 工作压力大,心里素质差 面临新的环境,工作量大,害怕不能胜任份内工作,情绪紧张,不能很好的按照工作流程要求操作,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3 职业防护措施

3.1 加强实习阶段的学习 学校及医院应重视实习护士在CSSD的学习,延长在CSSD的实习时间。使其在实习期间对CSSD的工作熟练,掌握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带教老师应给予实习生防护指导,检查实习生遵守安全操作及标准预防的情况:有无双手回套针帽,医疗锐器的使用和处置的方法是否正确。

3.2 加强岗前培训 培训教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2]。新毕业护士初到医院,必须经过医院规范的职业防护岗前培训,包括理论和实操。培训内容: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有哪些,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3.3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应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常见血源性疾病传播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按要求穿戴手套、口罩、防护眼罩、防水隔离衣、面罩、防水鞋等防护用具。如:接触污染器械时必须配戴乳胶手套,穿戴隔离衣、口罩;用镊子夹取污染针头、刀片和锐利物,并放入锐器盒。

3.4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组织新护士学习培训标准预防相关知识,提高认识,树立标准预防观念,自觉执行相关制度及技术规范。标准预防是针对经血传播疾病的最有效防护措施。

3.5 制定锐器损伤应急预案 如果发生锐器损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出血,应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行伤口的局部按压;冲洗完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眼部粘膜,应使用洗眼装置清洗干净。并上报护理部,需进行药物阻断的应在24小时内执行。

3.6 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医院在新护士入科前应进行查体,建立健康档案,注射乙肝疫苗以防感染,并定期体检。

CSSD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源性职业暴露是CSSD职业安全的重要问题,加强对新护士职业暴露的培训,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加强职业防护,以减少职业暴露,保护其身心健康,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