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发育生物学的应用精选(九篇)

发育生物学的应用

第1篇: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高中物理 教学情境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涵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终回归生活,为改造生活服务,也就是说生活与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该教育思想主张学校将教育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将社会生活展现给学生,力求实现学校生活社会化,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改造社会生活;其三,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本身就是教、学、做的统一,要加强三者的紧密联系,强调教法要适应学法、学法要适应做法,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教育情况的教育理论,对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课标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与教育要紧密联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借助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在指导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具备问题性、真实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学情境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加工和净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建立起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绳子,在绳子中间系上一个重物,让两名学生分别拽着绳子的两端,要求学生将绳子拉直,并保持重物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无论这两名学生怎么努力都无法拉直绳子,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无法拉直绳子呢?谁能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在引导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最后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激发学生探究实际生活问题的兴趣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如伽利略在斜面实验研究中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奥斯特在大量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的存在,法拉第经过十年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通过引入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经历中探究生活物理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和探究体验,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自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并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例如,在教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手电筒,一个手电筒是生活中常见的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另一个手电筒是手摇式、里面没有电池的手电筒。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手摇式手电筒没有电池也可以发光?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起来,这时教师打开手摇式手电筒的外壳让学生观察内部装置,发现手电筒里有磁铁和线圈,学生必然会想到手电筒发光与这样的装置有着某种联系。而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这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规律。通过将生活问题与物理规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成效。

(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就是要运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改变生活。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只会运用知识解决书面上的习题,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此,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这一教学现状,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物理教学,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放手让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再用物理改变现有生活。例如,在讲授完牛顿第三定律之后,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问题:在拔河比赛中,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人为什么能跳起;马为什么能够拉动车。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独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并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结论:

总而言之,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其实质是利用实际生活与科学研究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所以,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积极找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素材,通过加强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晶.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D].浙江师范大学.2010.

[2]吴凤英.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物理中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3(3).

[3]杜建萍.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J].才智.2012(4).

第2篇: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70-03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提供给人们对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最基本的认识,物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物理科学方法,物理学得理论体系和理论架构的形成都来源于实验手段和物理科学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教育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对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现象、概念和规律,达到深刻地理解和灵活的应用,是广大物理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提升专业水平、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必须在教学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中丰富的物理科学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

一、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涵

所谓方法,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及理论研究中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所采用的一般思维手段和操作步骤的总和。[1]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及理论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是总结规律、获取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是在特定的学科中所运用的典型手段模式和途径。

物理科学方法是主要包括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学习与传播方法。它是人们在进行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实验的验证分析、物理规律的总结和检验等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手段与方法。[2]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进行物理学科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物理教师挖掘物理学中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科学方法,有计划、有目标、有规律地传授和渗透物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科学方法,掌握学习物理学的本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二、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离不开物理方法,只有掌握了物理科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正确地认识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定理、掌握和运用物理定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的物理教师能够有意识地以科学方法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运用必要的物理科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对物理知识就会有扎实的理解,并能在科学方法层面上理解和体验学习过程,掌握了物理科学方法可使学生整体构建物理知识框架、熟练地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并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科学,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物理科学方法是介于一般哲学方法和物理学本身的学科研究方法之间的中间层次的方法,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他们能够应付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3.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观点、科学态度的培养是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科学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尊重证据、坚持真理的科学作风,就可以使科学的思想逐步扎根在学生头脑之中,更好地理解唯物论和辩证法,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4.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开放、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研究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科学方法,学生才能够针对各类物理现象选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才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才能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才能够通过动手实验进行探究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三、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原则[3]

1.一致性原则: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原来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常规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教学设计应与原来的教学设计相融合、教学检测也要与原来的教学检测有机结合,即保证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检测与课程要求保持一致性。

2.系统性原则: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作为科学素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下系统规划。因此,在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即不能贪多求快、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能在学生已理解掌握某种方法时还在低水平上重复。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渗透课堂教学时,要系统地考虑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内容、时间和层次;要系统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科学方法作为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层次上要求进行系统考虑,恰当地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3.阶段性原则: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在教育的程序上,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隐性熏陶阶段、显性指导阶段、模仿内化阶段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使学生按照认知的规律从初步掌握到逐步形成、从反复理解到应用发展,进一步达到内化来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4.融合性原则: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物理教学以知识教学为主要内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应结合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过程长期、分散地进行。但是,物理科学方法的内容在教材上不是条条框框的教条,也不会单独成章成节,因此,必须把科学方法教育融合到具体的物理知识传授、学习活动,尤其是科学探究等过程中,通过隐性渗透和显性提炼的方式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合到学科知识传授中。

四、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策略[4]

1.巧用课程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物理科学方法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离不开物理课程教材。物理教材一般以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索、由浅入深地递进展开的,物理科学方法一般都是蕴含在物理知识线索中。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物理科学发展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因素,例如研究和描述物理现象应用了什么物理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时体现了什么物理科学方法;设计物理实验突出了什么物理实验思想;探讨、总结并检验物理规律时渗透了什么物理科学方法,只有灵活地使用教材,在教材中找到科学方法教育的素材,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2.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目标:物理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根据课程标准,在确定知识教学目标、保证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制定课程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目标,使课程目标具体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明确不同阶段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重点,对每一节课、每一个阶段制定具体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使得在课程实施中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可操作性,使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计划性。

3.依托课程具体内容,确定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重点内容:要根据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原则,依托课程具体内容,按计划每一节课突出一二个重要的科学方法,以具体的实例重点讲授。因为物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很多,通常包括分析、比较、观察、实验、演绎、分类、综合、归纳等系列方法,进行教学时应该是具体的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所不同、有所侧重。要认真地分析教材中科学方法因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在物理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确定每节课具体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重点内容,有效地实施教学。

4.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5]。

(1)结合物理学史的教学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史记录了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包含了物理科学方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物理学史上每一个规律的发现,均包含有物理科学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学史渗透到物理教学过程,把讲授物理学史与传授物理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家科学发现之路,认识物理学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同时,对这些物理科学方法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例如,我们可以结合物理史实,在介绍经典物理学的形成过程时,阐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方法,介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以及牛顿创立的实验哲学的分析综合方法。只要我们的物理教师能够做教学的“有心人”,充分挖掘物理学史中科学方法素材,有效地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就能够帮助学生领悟和掌握物理科学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达到实际应用。

(2)在概念、定律、定理的讲授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中包含了许多概念、定律和定理,这些概念的引进、定律和定理的形成过程均蕴含着物理学家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物理科学方法,如形成概念的过程就包含着“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演绎―形成物理概念”的科学方法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善于向学生提示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使学生逐步领悟并学会包括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等物理科学方法;要加强概念或规律的推导训练,使学生体验并运用数学演绎、逻辑推理等科学方法。

(3)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许多概念规律、定理定律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引进、验证、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课程包含有丰富的物理科学方法,具有知识综合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它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术、丰富学生的物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规律,进一步掌握物理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还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比较、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类比、实验测量误差的分析等形式,掌握物理实验中的诸如观察法、分析比较法、类比法、科学推理法等实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理想化方法等实验设计思想。要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分析物理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原理、解决实验数据、推导实验结果,达到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4)精心设计习题,在应用教学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通过习题教学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达到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例题、练习、及课外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智力技能,通过习题的实际解题应用,使学生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等物理科学方法,提高应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避免学生出现解题不得其“法”、见了题目就套公式、只为做题而做题、答案正确就了事、搞题海战术等现象

(5)改革考核方式,在考核评价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考核也是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掌握了物理学方法,往往通过课程考核来实现。改革考核方式,在考核评价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必须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改变过去重记忆性理论知识的考核,轻方法、能力、思维、观念等内容考核的形式,避免学生出现死记硬背、对定律定理一知半解、机械套公式计算、不能灵活应用的现象,在课程考核内容上应尽量减少标准化题目,增加论述型、应用型的试题,突出考查学生方法是否掌握、能力是否提高、思维是否得到锻炼。重视课堂过程的考核,巧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对定律的理解说明、对规律的评价论证、对结论的分析探讨,即让学生能充分地体现自己的学习程度,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模式的考核,使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对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归纳的习惯,逐步掌握物理科学方法。

总之,21世纪的人才培养已经从“专业知识型”转向“能力创新型”,教育的重心已经从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及能力的培养中,科学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与构建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对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更是不可或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充分体现物理课程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宪魁.李晓林.阴瑞华.物理学方法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博.新课标下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集,2007.

第3篇: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理课堂;渗透;德育

物理知识非常重要,如何在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更加重要。德育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在教好学生物理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因为德育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可以使学生有学习的意识,可以唤醒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德育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得到渗透。

一、如何提出可探究、可渗透德育的物理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渗透德育的问题,像个人爱好、价值选择等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渗透德育的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避免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幔俊钡榷疾皇粲谏透德育的问题。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提出可探究、可渗透德育的物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品德得到熏陶,才能在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例如,可以探究的物理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可以探究的物理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一个可探究、可渗透德育的物理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可以陈述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会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可以陈述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会增大吗?可以陈述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这些物理问题可以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的物理解题灵感更多,解题能力更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道德

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物理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解题能力强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道德。目前,物理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道德,比如,要让学生在主观上乐于学习,我们就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面感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道德。教师应该经常给学生讲解一些物理事件,让学生在物理事件中感受物理知识的美妙。德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渗透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认真讲解知识,学生认真领悟所学知识,让学生的脑袋充满各种各样的物理知识,教师教学兢兢业业,学生学习一丝不苟,这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获取新知识,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这就需要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道德,让学习物理知识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道德。为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到道德自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道德。

三、创设人人平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创设人人平等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只有人人平等,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浓厚。教师应该不断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一些小小的错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也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道德。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人人平等的课堂教学模式,用德育渗透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人人平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打破一些拘谨的教条,使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提高,也能使学生的道德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得到培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不但要教书本上的基本知识,还要使德育在物理教学中充分渗透。渗透只是一个教育方式,培养物理方面的人才才是最终目的。学生认真努力学习物理知识,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和方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才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第4篇: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师 信息技术技能 要求 原则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对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理解。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新信息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事实证明,信息技术已经打破了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界限,广泛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因此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大力开展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培训和竞赛工作。物理作为中学阶段科学教育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把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科研中去是物理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信息技术技能的含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积极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本世纪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共识和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世纪以来我国针对中小学教师广泛地开展了“培训、考核和认证”工作,要求各地尽快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因此,信息技术技能是现代中学教师必备的专业实践技能,也是中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理论性、发展性与实践性的综合技能。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是指在先进的物理教学理论指导下,把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工具,整合应用到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去,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益的技能。

二、信息技术技能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功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物理教学环境的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再现于课堂教学。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可以使学习过程大大缩短,教学信息量增大,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如教学《平面镜成像》一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可以把“猴子捞月”这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采用动画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本质的好奇心。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从而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的感知与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可以在接近真实的物理情境中,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参与者。如教学《分子运动论》一课可以采用动画模拟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克服难点,创设立体情境,启发思维,以较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路拓展了,再分小组交流讨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展示各自想法和做法,可增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交流并反馈学习成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开放性教学。

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虚拟实验的物理学习环境,可以实现对教育信息及时收集与反馈,使物理教学的表现方式和节奏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为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供技术保障。新颖的教学软件设计可以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彻底改变学习方式,使传统的封闭课堂逐步走向开放教学。

4.促进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信息技术为开展物理教学研究提供资源、技术、环境的支持,“虚拟教学”、“数字教育”、“远程培训”、“云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不断进入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大有裨益。在网络时代,物理教师可以不受时空等传统实际条件的限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自己的自主学习,例如参与诸如“物理论坛”、“物理博客”、“教育叙事”、“主题研修”等教学探讨活动。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世纪以来全国各地不少地区和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整合工作,得到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以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应该有哪些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物理教学服务。

1.教师应具备新的教育理念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持续十多年,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仍未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能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少物理教师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只要使用了电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课采用了网络技术手段,就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成功应用于物理教学了。一些教师流于形式,忽视对应用本质、效果和意义的深刻认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师对于对新理念、新事物和新技术抱有畏难和抵触情绪,把教育改革变成了应付差事,教师最终变成了信息技术的“奴隶”。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物理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物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2.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把以多媒体和网络化为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并不是传统教学手段就可以束之高阁。各种教学手段均有它自身的优点和特长,都有一些功能是信息技术手段无法替代的。例如关于像万有引力定律这样的物理规律,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推理过程如果使用传统板书更能展示探究的过程,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体现物理的学科特色。再如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操作大气压强真实的实验,就不必要用课件去模拟,尽可能地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

3.实用性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绝不是所有的物理教学都需要用计算机手段,在教学设计上也不是媒体越多越好,技术越复杂越好,而应从教学内容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地编排和组织,注意实际教学效果。防止物理课件做得惟妙惟肖,学生赞不绝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却为了迎合信息技术而舍弃了物理教学目标,忽略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都是不可取的。

4.资源基础

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学校的普通教室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这对于实现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不能过多地强调硬件资源建设,忽略软件建设。只有软硬件双管齐下,才能高效地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

(1)硬件建设。教室多媒体电教平台,包括电脑、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台、Internet网络的接入等。

(2)软件建设。包括常规上的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物理资源库的建设,物理校本教材的开发,还包括一些专用的物理教学软件,如Flash、几何画板和仿真物理实验室等。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中学物理课属于中学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课程目标,自然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中始终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软件的设计和使用中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概念、原理和过程教给学生。如果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本来不准确不严谨的物理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反而会造成知识性错误,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2.教学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从物理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整个应用过程要符合教学规律,要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为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组织表现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创造,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物理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准确把握,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利用,剔除不合理的因素,使之完全适合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

3.适度原则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假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则没有必要花费人力物力使用信息技术。对那些使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理解和表述的内容,应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支持物理教学,如微观世界和天体运动等的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4.实效性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中学物理教学,使得教学设计最优化,绝不是把物理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简单、生硬地拼凑成“沙拉”。只有很好地利用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巧妙设疑,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整个课堂学习气氛生动、愉快、轻松、有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

[2]王较过.物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廖伯琴.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徐振贤.多媒体环境下的物理教学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

[5]于海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第5篇: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一、物理教学实施STS教育的必要性

STS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S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观、科学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强调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实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认识到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注意科学技术对于环境资源的影响;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程度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即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不足,使物理教学始终处于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动态发展体系之中,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渗透到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

物理课堂是物理教学进行STS教育的主要基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STS教育因素,把握好物理教材内容和STS教育的结合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STS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如教学《水循环》一节,教师就可在以下几个环节中渗透STS教育:(1)认识水的循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雾、露、雪、霜等现象进行讨论探究,利用实验演示雨的形成过程,共同探究其科学原理和吸、放热规律,然后利用所学知识探究人工降雨的物理方法。从而感受物理与生活、科技的密切关系。(2)珍贵的水资源。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水资源的作用认识较肤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让学生网上搜集或社会调查、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有关资料等,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作用、现状,如黄河的源头、天山天池、湿地、大海、葛洲坝水电站、长江三峡工程、罗布泊、赤潮、蓝藻,等等。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究水资源的分布、作用,以及污染的现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过度开采将导致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污染将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等。在认识水资源形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究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的责任在于人类自己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强烈意识。(3)保护水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搜集生活中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然后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度介绍海水淡化技术的物理原理和污水净化技术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外设计节水或净水的小发明。在这几个教学环节中有机渗透STS教育,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开展多样的STS教育活动

1.专题性研究

STS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注重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在开展STS教育活动时,对于一些信息量大、专题性强的内容要结合教材,以专题活动课形式进行STS教育,如学习热学时,可以开展“厨房里的热学”专题活动;学习声学时,可以开展“城镇的噪声污染现状及对策”专题活动;学习力学时,可以开展“摩擦力的利与弊”专题活动;学习光学时,可以开展“光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专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解答物理现象题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能自觉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

2.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测定太阳的直径、安装照明电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讨红外线的作用、探究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等。

3.科普讲座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如核能的和平利用、超导的获得和应用、超低温的获得及在医学中的应用、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制冷冰箱新科技、磁悬浮列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纳米技术、太阳能的综合利用、防伪技术,等等。

4.知识竞赛

开展一定主题的知识竞赛,既可以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能使知识灵活化,使学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举办一系列竞赛,例如生活中的大气压、厨房里的热学、生活中的用电知识、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噪声的污染和利用、惯性与交通安全、环境污染与保护等。

5.小制作、小发明

第6篇: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校;物理教学;应用

当今世界,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大爆炸,现代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体校的物理教学也同样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了起来。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物理教学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将现实世界和物理的相关课程内容完美的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们的现实世界,同时学生也更加熟悉信息化环境,激发学生对于物理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将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体校中,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体育训练,这就决定了相应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时间的减少,意味着学生对于文化课的掌握往往是不够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了以下研究。

一、体校物理教学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善,不断的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端型人才。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体育生已经不能仅仅靠着体育训练来满足要求,这样的人才已经逐渐落伍,同时,对于文化素养的要求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体校的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开来。而体校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其背景如下。

1.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正朝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核心,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信息化发展的脚步,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刻不容缓,相关的信息化教育要及时普及,同时加强信息化技术与文化课程的融合。拓宽学生的信息化技术的来源渠道,教学类型的适时转变,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物理学科教学的需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物理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恨大的促进作用。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物理知识普遍可见,同时它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探索大自然的美妙和奥秘,离不开物理知识的指导。一些自然现象的探索,物理的研究方法是对其有着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作风,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3.培养现代体育人才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更是大放光彩。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体育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在体育这一方面。现代体育的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对于体育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但是,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比较落后,体育文化教学也跟不上要求。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与运动员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在这一方方面也逐渐意识到了文化教学对于体校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4.目前体校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校全称为体育运动学校,是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的基地。同时,体校也担任着对于体育人才进行基础文化教育的重任。许多学校只是注重训练,却是忽略了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这样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体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文化学习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程度,有着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我国的体育运动员中,真正的成为优秀运动员的人微乎其微,而就算是优秀运动员,其体育生涯也是很短暂的,在其退役后若是文化知识过于匮乏,其生存能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体校的教学方式必须做出改变。目前,根据体校物理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势在必行。

二、信息技术在体校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平台。在互联网上,学生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能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平台,在给学生带去学习资源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方式的转变方法。运用互联网,合理的利用所获的信息和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网络资源同时包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体校的物理教学中可以尝试着从这一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

2.运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包括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的机会,能够协调好体育和物理之间的关系,成为其重要的链接纽带。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引起学生对于物理探索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容易掌握物理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工具,通过多媒体,能够让人们掌握更多的信息。

3.借助数字化实验。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引进,对于物理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方便、精确等优势,给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传统实验技术系统的弊端也得到了解决,比如实验的繁琐、实验的误差等。数字化实验系统比起传统的实验系统来,具有准确和实验时间较短的优势。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克服文化知识过于薄弱这一弱点。数字化实验效率很高,操作简便,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手段。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体校的物理教学中应该给予适当的改革,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体育生的文化科知识同样要引起重视,努力提高其文化素养,为国家为社会输送高端体育人才。信息技术在体校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可忽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物理教学的展开,同时对于学生来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晶.信息技术在体校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物理通报,2011(12);102-103

[2] 董雷雷.浅谈对体校物理教学的几点认识[J].科学时代,2015(16);116-117

第7篇: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教育;策略研究;提升质量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创新的思维与做法,从事物理教学。创新,它是以一种新的思维、新的发明、新的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从地方课改十年以来,我们已经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慢慢地解脱出来了,物理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了师生互动学习;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转变成了学生占主体的教学。但由于物理课程的特殊性,单一的素质教育也慢慢地不能适用于物理教学了,它更提倡一种创新、创新教育。只有全面推进创新教育,我们的学生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推进创新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体会如下。

一、物理创新教育,首先要物理教育创新

物理学本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科学,没有人类的发明与创造,就不会有物理学研究的进步。没有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反驳,就没有人类对力学的进一步探究。同样,没有我们对物理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物理创新教育。

1.物理教育观念的创新。在物理教学中,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原来的教育观念。把我们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教学,把上课时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夸美纽斯曾说过,教育没有创新,我们就不会有进步。教育观念的创新,首先要求教育者在教育中不断的要有创新意识。

2.物理教育内容的创新。在物理课本上,我们除了有新课程内容,还有科学世界、STS、小实验、小制作等。在以前的教学中,可能我们重点讲解的事新课程内容,而对其它会置之不理。但是,随着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拓展,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及好奇心会越来越广。我们必须要将我们的教育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我们的学习和补充把学生的学习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新教育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创新。启发式教学越来越受教学者推崇,其原因就在于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发展,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还应运用实验的作用,第一课,我们都会做一些小实验,如将一烧瓶中盛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倒过来淋上冷水,水有沸腾了;在冰柜中取出的冰棍向下冒白气等。这些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良好的教育环境对物理创新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智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因;一个好的环境,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诱因。教育环境,可分为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如果学生长期生活在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的环境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并且让学生能大胆的质疑,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学校环境对物理创新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针,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创新教育和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要激励学生提出在学校看到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如看见亮着的灯,思考为什么会发光;看见流出的自来水,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压强等。这些在增进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家庭环境对物理创新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学生启蒙教育的第一学校。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创新教育至关重要。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它成绩并不理想,但就是喜欢摆弄各种电器。又一次在家中,他居然拆开了家里的电视,慢慢地欣赏起内部电路。这时,他的父亲下班回家,看见了拆开的电视后,不但没有发火,反而鼓励他说知道电视是怎样放出的图像吗?然后和他一起研究。并鼓励他认真学习,在书中会学到更多的电器知识。在他的努力和家长的激励中,该生成绩突飞猛进,高中毕业后居然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在大学期间还有多项电学方面的小发明。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他就不会有那么强的创新意识。

3.社会环境对创新教育的作用。在我们的周围,自然科学无处不在。如果我们认真抓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那么可以让学生能认识物理,认识科学。与此同时,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些知识能进行一些尝试。发挥物理学科“知识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特点。将创新教育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

三、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执行者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可见,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有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做学者型的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带领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领略物理知识为我们带来的乐趣。我们还应多思考,进行一些小制作,让学生从老师的创新精神中去体验创新思维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在教学中,我曾用10天左右制作过一个小型发电机。当上课向学生展示时,大家都跃跃欲试。课后,居然有4个学生都进行了制作尝试。从此以后,一旦课堂上讲解了一些小制作,同学们都会去做。更有部分同学会将一些制作进行改进。一个不经意的制作,在教学中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向师性,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出创新教育应有的效用。

社会的需求迫使我们对物理教育的改进,而创新教育是我们在以后的教育中必须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面对“创新教育”这个新的名词,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贯彻实施创新教育,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颢.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中小学教育,2012,9.

[2]杨志广.谈初中物理创新教育[J].神州,2012,13.

第8篇: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1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应用型高校是指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强调在教育思想上以应用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把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衡量目标,教学内容上增加实践性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性课程,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性训练。应该说作为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是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有必要拓展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多掌握一些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进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其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同时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2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2.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单纯理论教学可培养出专业型理论人才,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有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存,以应用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促进和鼓励学生主动到企业进行实践性锻炼。在评价和激励体系上增加对实践型人才教育培养的激励体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够高度结合,鼓励和要求学生参加“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参与实践性工作、聘请“双师型”教师。课堂上教师采用启发和讨论式教学,保持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传统课程的内容知识体系,以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来加强教学内容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科系统性和相互间的联系及延伸,达到融会贯通;鼓励教师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的同时,很好地结合学生的自学;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小组的协同学习等多样的学习形式。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实践。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会有效地提供自己的动手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在培养过程中更强调物流知识的应用,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物流知识的创新,给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如指导学生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每年一次的“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促进和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创新,在评价和激励体系当中提倡和鼓励学生的动手意识,并进行褒奖和加分。

    2.2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必须要突出其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从而有利于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就业岗位脱节的矛盾。加强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具体地说,就是首先在校内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和各种模拟实验室,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把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与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平台。通过仿真企业实务环节,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成一个系统。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掌握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企业调度等各方面的技能;其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本地区知名物流企业或知名企业的物流业务部门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参观、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转化,增强感性认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还要特别强调毕业实习环节,毕业实习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大学毕业前进行的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离校之前的最后一次实践教学机会,因此,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学生因择业而冲淡毕业实习的倾向。同时,可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即除本校指导教师外,另聘请实习单位工作人员为实习导师,负责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物流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们在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与科研的同时,抽出时间到企业去学习、考察、调查情况,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物流发展的趋势,了解社会物流实践,了解企业关心的问题,以此丰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内容。因此,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是否能真正贴近企业第一线的实际要求,关键还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出实践能力很强的物流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适应物流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具体解决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着手进行,一是鼓励和支持现有的专任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每年派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使他们亲身体会吸收一线的操作经验补充到教学中来;二是直接从社会上引进“双师型”教师,引进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三是聘请兼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物流实务)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高层物流管理人员或者是兄弟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来兼课;四是选送专职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对口专业进行物流技术与教学水平培训,这样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实践教学的方法及经验;五是聘请客座教授或知名企业家不定期地来学校给学生作专题讲座,这些客座教授或者知名企业家不仅能够带来物流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信息和用人信息,而且还可在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和毕业生就业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总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学校要真正从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出发聘任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适应物流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2.4运用产学合作方式,把学生推向社会大熔炉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通过人才培养得以体现,办学目标模式的定位决定了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应用型本科院校把培养优秀的物流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而产学合作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不乏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很好方法。应用型物流人才不可能是在“象牙塔”中培养出来的人才,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的人才能获得一个优秀物流人才必须具备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在知识、能力、素质、性格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即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即两个在校学习的理论学期与一个在校外参加工作的工作学期,按照“理论学期”———“工作学期”———“理论学期”顺序交替循环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合作教育独特的工作学期中,学生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合作的对象,又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与学校开设的各项常规实习相比,所不同的是在工作学期中学生不再以“在校生”的身份出现,而是以“职业人”身份参加定岗工作。应该说,产学合作将有可能会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既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学生获得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产学合作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学生以“职业人”身份在校外参加顶岗工作,得到了最直接的社会实践锻炼。

    3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措施

    3.1定期进行校内专业评估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的专业结构必须与本地区人才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否则就难以适应本地区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就业愿望。而人才市场需求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建立校内专业评估机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3.2定期开展对毕业生的调查和访问

    学校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程度究竟如何,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定期开展对毕业生的调查访问,才能采集到详尽的、真实的人才成长信息,才能制定出有效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9篇: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综合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1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全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和未来性等基本特点。中学生物学内容丰富、综合性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等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也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高中生物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因为研究对象就是生物本身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它生存的环境,所以大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也是生物学科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关键。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举一些学生都熟悉的实例来说明生命现象,还应多向学生介绍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进行探索的积极性。例如,在体温的调节一课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人冷的时候会打颤、起鸡皮疙瘩;学了生物的种间关系,就可以解释大豆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蛔虫与人的寄生关系等;在遗传变异部分,向同学介B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多种育种方法,让同学了解利用遗传学原理的现代农业技术;另外,通过人们在研究消化的时候发现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过程中发现生长素等例子,可以启发同学其实许多重大的发现都产生在生活细节当中。只有学生觉得课程内容是生动有趣并且十分有用的时候,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将大大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帮助学生养成观察、发现和思考的学习习惯,并重视学生想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身边植物或农田作物的生长,总结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并分析合理密植、温室大棚、增施农家肥等措施是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在神经调节部分的学习过程中,讲到反射作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让学生试着举出生活中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例子,并区别两者不同;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的小实验,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鉴定,或一些标本、模型的制作,如DNA双螺旋模型等,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对知识形成具体形象的记忆和理解;遇到需要进行讨论或提出设想的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给学生提供想象和思维发散的自由空间,在经验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推陈出新,获得对知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挥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科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也将有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活。

三、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健康是良好学习生活的基础,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由于中学生物学包含的生命的物质基础、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知识均涉及人类健康问题,所以中学生物教学成为实施健康教育的最适合的入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怎样去解释和应对生活中遇到的与健康相关的现象和问题,积极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讲到生命的物质基础这部分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健康饮食、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进行新城代谢的讲解时,顺便提到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喝水、多运动以及如何促进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在阐述生长发育的机理时,不忘告诫学生注意睡眠和锻炼;另外,生物课堂作为普及生理知识的最佳平台,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青春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生物课堂和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明白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保持健康的方法,远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四、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部分,培养具备良好个人素养的学生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由于中学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与环境关系等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师应在帮助同学正确认知生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在生活中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同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关爱、理解、帮助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让学生了解人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建立起保护环境的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做有环保素养的社会公民。

总之,生物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学生物教师应抓住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素养,让学生在对生物学产生巨大好奇心并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和生命的奥妙,增强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成为满足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利. 解析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入素质教育[J]. 成功(教育),2013,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