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范文

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

第1篇: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新课程 阅读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5962(2013)03(a)-0194-01

1.初中英语新课程阅读教学的误区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许多学校都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阅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近些年来,阅读理解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也较高,同时题材、题型和内容日趋丰富。比如题材上包括新闻报道、广告、故事等;题型上则有选择题、填空题等;阅读理解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涉及到英美国家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习俗和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1教师教学观念的偏差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多年,但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素质教学的含义。他们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忽视了阅读教学,而只是将阅读当做是单纯的做题目,拿分数。

1.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的问题

不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过分重视阅读中语法等的讲解而忽视了对整篇阅读的把握和理解;有的则是重阅读理解书面的内容,而忽视了材料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这些都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

1.3学生的学习心理没摆正

阅读理解是一种分值大、不确定性也很大的题型。有的学生对阅读理解抱有恐惧的想法,一见到文字多的阅读就头疼,更别提认真耐心地做题了。长此以往,学生会更加害怕、甚至是厌恶阅读理解。

2.解决的策略

2.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正如我们所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对英语阅读感兴趣了才有可能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阅读之上,所以学校应当将眼光放长远,一改过去只重视成绩和分数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就应当多下功夫在备课方面。比如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当选取一些有趣味性,且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浅显的材料。初中生的英语水平还很有限,词汇量也不丰富,对英语的学习也更多的是停留在兴趣层面上,所以阅读材料的题材最好能吸引学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使之将阅读作为一种打开未知大门的钥匙。

2.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不懂怎么去做阅读理解,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不强,这除了与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感悟能力有关,也有阅读技巧缺失的原因,因此阅读技巧的培养也应当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内容。良好的阅读技巧往往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

在笔者看来,关注阅读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着力培养学生阅读技巧、英语理解思维、猜词技巧以及解题技巧等。首先是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和内容等,学生应当选择略读、细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其次是阅读思维,也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英文材料的过程中始终以英语的思维来直接地理解文章内容,而不是将其翻成中文再转化为英文;最后是有效的解题技巧的培养,即根据命题特点来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以增加解题的正确率。

比如,在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Star signs的“Reading”部分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我要求学生利用细读、略读等方式来理解文章内容,并将其大意概括出来。此外,还建议学生先不看单元的生词表,而是根据上下文内容和构词法等对生词作词义猜测,再与生词表进行对照比较;最后我再让学生完成了“Reading B”“Characteristics”中的练习题。

2.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包括略读和精读在内的多种阅读方法。略读就是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悉文章的大意,文章里的具体细节则不要求学生一一掌握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略读方法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指导学生从文章的标题、副标题等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的起始段落和结尾一段,起始段落中作者往往会提出自己即将谈论到的内容并会对此事物作以简介,而最后一段常包含着作者的观点总结和态度。此外,每一段落的起始句子往往也是略读需要关注的对象,这些句子常是整个段落的统领句,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第2篇: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95-01

就初中数学而言,因式分解是初中必学的运算技巧,也对今后更高难度数学的学习有很大影响。除了套用公式,提公因式这样低效率的方法,还有十字交叉法等简单易学的运算方法。因式分解就是将几个多因式的和转变为几个多因式的乘积的形式。其中公式法就是套用因式分解的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提公因式就是将多因式中相同的部分提出来,化为公因式与几个多因式和的乘积的形式。而十字交叉法比起前两种方法,更考查学生的熟练程度和运算能力。学生在运用这些方法时,主要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概念理解错误

概念是运算必须遵循的法则,是架起因式分解的灵魂桥梁。因为因式分解注重运用,过分重视练习导致不少学生犯了“舍本逐末”的毛病,对概念理解不清就急于做题,或者盲目大量做题,导致出现以下三种错误。

1.1结果不是乘积的形式

这类低级错误虽然比较少,但是仍然存在。例如=x(x2)+1,结果不是两个整数乘积的形式,而仍旧是和的形式。正确的解法应当是化为的形式。

1.2不是整式

这样的错误不容易被人觉察,很多学生因此在考试时失分,十分可惜。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许多学生为了力求精简,尽可能把括号里的式子化简,最终括号里只留下a,b这样的字母与数字的和或差,实际上,这样的字母并不是整式,已经不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了,只有把公式理解到位,方能规避这类错误。

二、未完全分解

由于对因式分解运算方法的不熟悉,以及学生自己马虎大意的性格,在因式分解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没有分解完全就不再做下去了。在考试时出现这样的错误,不仅影响批卷老师的心情,也影响了批卷老师对该学生的看法,这样白白丢分不免遗憾。在总结了不少学生因式分解的错误现象后,发现学生主要会犯以下三种分解不完全的毛病。

2.1出现中括号或者大括号

在因式分解中,是不允许出现中括号或者大括号的,一旦出现,则说明分解是不完全的。例如出现2ab这样的式子,就属于分解不完全的现象,正确的形式应当是2ab(a-b)(a+b)。因此,当出现中括号或者大括号,学生不应当忙着沾沾自喜,而应将因式分解完全,将中大括号分解成小括号的形式。

2.2分解不彻底

分解不彻底主要是由于学生的马虎大意,没有发现还能够提出的公因式就草草地结束运算。因式分解的要求是化为最简的形式,一旦出现还能够提取的公因式,分解就是不完全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运算时要认真仔细,运算结束时检查几遍,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2.3相同因式不合并

这是一个很容易避免的问题,但凡学生犯过一次这样的错误,只要稍稍注意就不会再犯。相同的因式指的就是像(a+b)和(a+b)这样两个一模一样的公式,在运算的最后,一定要将这样相同的因式进行合并,力求让结果最简。

三、用错公式

公示的套用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导致在运算过程中思维僵化,不能灵活运用公式,随机应变。例如,在很多遇到4的运算中没有注意4是2的平方,导致结果出错。

四、符号出错

符号问题主要出现在正负号上,不少学生在提公因式时没有将括号里的符号改变过来,导致运算出现错误。例如-2a-abc就要转变为-a(2+bc)的形式,括号外的负号应当转变为正号,如果仍是负号,运算结果就是错误的。正负号问题从学习负数的运算开始就是学生容易进入的雷区,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小小的符号就可能影响到后面所有的运算,学生应当对此充分重视。

五、系数出错

系数出错是许多学生在公式熟练以后仍频频出错的地方,尤其是2,4这样涉及平方的系数。系数出错不涉及任何技巧性问题,多数是由于学生运算时急于求成,忙中出错,运算完没有仔细检查导致的。所以,学生运算过程中的认真仔细是因式分解运算不出错的关键所在。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因式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大多数是由于学生马虎大意,对公式不熟悉,对概念理解不透彻造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认真做题,做完题后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指出因式分解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很好地规避这些错误。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能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成绩稳步增长,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断增强。可以说,让学生掌握好因式分解,熟练运用公式法,提公因式法以及十字交叉法进行因式分解,还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潘林分析初中数学因式分解需注意的方面[J].新课程.中学,2012,(10):186-186.

第3篇: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习 数学兴趣 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发现许多同学有怵头、恐惧、厌烦学数学的心理。由于怵头、恐惧、厌烦这种心理的存在,又形成不爱学、不想学甚至对数学逆反的恶性循环。如果这样持续下去,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升入高中阶段,可以把数学的学习当作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想学好数学其实并不难。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目标来说,在高考的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高。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看,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学习高中数学的误区

学习数学中往往有以下误区:(1)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2)认为数学抽象性较强,学起来枯燥乏味没有意思;(3)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4)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搞数学专业,那么数学几乎是没用;(5)持应付的态度学习,认为只要进了大学校门,数学对付着能够及格就行,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都会直接影响同学们学习数学。认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重点帮助同学们澄清关于数学基础不好会影响高中学习的问题。初中数学学好了,固然可以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高中的数学学习顺利一些。但是,如果中考数学成绩不理想,千万不要泄气,更不能有应付和放弃的想法。数学学科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点同学们比较看中,因此,认为基础没打好怕影响高中的学习。其实,数学知识还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一点同学们领悟可能不深。比如,集合、函数问题,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高一还要学习,当然是在初中学习基础上的延伸,如果初中没学好,借此之机可以补上初中知识的漏洞。到了高中阶段,随着身心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再反过来看初中的知识会感觉非常的简单,有时会有顿悟的感觉,即使没有学好这一专题,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使旧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再如,高中学习的集合、函数、三角、数列等章节,这些知识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不要因为一章知识没有学好就对其他章节失去信心,而应该在学习新的一章知识的同时弥补其他知识的缺陷。明确了这些,建议同学们把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作新的学科来学,对初中未接触过的新知识要打好基础,不明白的问题不过夜,及时弄懂弄通;对在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延伸学习中,要多思考自己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中有哪些断层?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争取使高一数学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起来轻松自如,心情舒畅,成绩也满意。同样,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有无限的热情和巨大的干劲,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它。由此可见,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兴趣是无比重要的。兴趣的指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还需要我们去培养。由兴趣——乐趣——志趣的衍变,不难看出是由喜好开始,体验到快乐,形成志向和兴趣的统一,然而兴趣又是成功之路。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对学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不能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更不能就题论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注重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按层次来分,可分为数学一般方法、逻辑学中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数学一般方法包括一些数学解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等等;逻辑学中的数学方法是数学思维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整体方法、试验方法,等等;数学思想方法则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等。在教学中老师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的目标,那么,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特别重视思想方法的学习和理解。明确技巧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特殊手段,方法是解决一类问题而采用的共同手段,而解决问题的最深层的精灵就是思想。方法是技巧的积累,思想是方法的升华。解题技巧的锻炼靠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的用心琢磨、深入思考和总结概括,不断地探索解题的规律。弄清问题、拟定解题计划、实现解题计划、回顾等四个阶段。在教学中,老师强调的把好审题关、计算关和数学表达关等,要求我们对概念、公式、定理等一些知识要记忆准确,掌握牢固,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计算、证明及逻辑推理等,这些都是对数学技巧和解题规律的概括与总结,有待于我们在学习中用心体会。只要把握学习数学的规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锻炼数学的思维,遇到任何题目都会迎刃而解。

四、培养高中数学中解决困难的能力

第4篇: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范文

关键词: 错题集 整理 分类 纠错 对策常见的“错题集”有三种类型: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这些往往是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就是整理并做出订正;二是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的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本文介绍的是一种新型的“错题集”――活页型错题集,其整理过程如下.

一、梳理错题,分类汇集

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不清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形类、技巧类、新概念类、数学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便利.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例1:下列式子不是分式的是(?摇 ?摇)

A.■(t≠0)?摇?摇 B.■?摇?摇 C.■(t≠0)?摇?摇 D.■t

注:此类题目属于概念模糊类很多同学会把A认为是选项其实如果能够理清分式的概念就不难选出D.对策:就是要明确数学概念的意义,学会把相似的概念区分开.

例2:当x?摇?摇 ?摇?摇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注:不少同学答案都是x≥■其实这些同学都只顾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而忽略分母不为0这个重要条件,故答案应为x>■,这就属于顾此失彼类.对策:在解题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注意考虑问题的多重性,做到周密思考、全面求解.

例3:已知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过点A(1,2),B(3,2),C(5,7).若有点M(-2,y■),N(-1,y■),K(8,y■)也在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上,则y■,y■,y■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摇?摇?摇 ?摇.

注:如果没有抓住技巧,很多学生就会在利用三点解处解析式然后判断,既烦又难.但是若利用函数图像性质这个技巧就容易得多,先由A,B点的特征可以知道它们是对称点从而找到对称轴是直线x=2,又因为B,C是在对称轴的右侧并且随x的增大函数值在增大,说明开口向上,根据对称轴两侧的增减性可得y■

二、纠正错解,明确思路

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这种记述方法开始时可能觉得较困难或写不出,不必强行要求自己,初始阶段可先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结即可,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障碍(即错误原因),从而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漏洞.

例4:■在两个连续整数a和b之间,a

注:有的考生因为没有看清题意,误认为只要写出满足a

例5:设(1+x)■(1-x)=a+bx+cx■+dx■,则a+b+c+d=?摇?摇?摇 ?摇.

注:不少学生没有利用填空题的特点,而是利用常规方法先将(1+x)■(1-x)展开,再比较对应系数,分别求出a,b,c,d,再求a+b+c+d,得出结果,实属“小题大做”;其实只要注意到a+b+c+d恰好是关于x的多项式a+bx+cx■+dx■当x=1时的值,故取x=1时分别代入等式(1+x)■(1-x)=a+bx+cx■+dx■的两边,答案唾手可得:a+b+c+d=0.

对策:要正确选取解题方法,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理解法则、活用公式是关键.决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重视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三、深入研究,举一反三

前面的工作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对“错题集”中的错题,不一定说订正得非常完美了,就说明你这一知识的漏洞就已经弥补好了.对于每一个错题,还必须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些.因为在下一次测试中,在这一问题上,你可能还要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举一反三是很重要的,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例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并把解集在数轴表示出来.

错解:解不等式,得x≥-3,解集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分析: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时,要找对分界点左拐还是右拐.

正解:不等式解集为x≤-3.

反思:其实在解这类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时应该总结易错的地方或叫做应注意的地方如:(1)移项要变号;(2)去括号时出现漏乘或符号出错;(3)去分母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4)去分母时,忽视分数线括号的作用,提醒自己要在解题时注意几个易错点.

四、熟能生巧,灵活变换

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可能做起来比较顺利.因为每道试题都是老师编出来的,既然老师能编,学生当然也要能学会如何去编,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方法.初始阶段,同学们只需对题目条件稍做改动.如果熟练了就可以把已知与要求的交换能不能行,能就证明,不能看还需要加什么条件,或者还可以把题目进行延伸.

例7:已知: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P=3PC,Q是CD的中点,求证:ADQ∽QCP.

简证:如图1因为∠D=∠C=90°,■=■=2,所以ADQ∽QCP.

变式1:题设不变,延伸结论.

如图2在原题不变基础上连接AP,PQ交AD的延长线于N,求证:APN为等腰三角形.

变式2:考察逆命题,交换结论.

已知:P,Q分别为正方形边BC,CD上的点,且ADQ∽QCP,

(1)当BP=3PC时,求证:Q是CD的中点.

(2)当Q是CD的中点时,求证:BP=3PC(证明略).

当然本题同学们还可以补充条件,拓展结论如连接AP,证明AP=CD+PC,等等.

五、活页设计,巧妙编排

将“错题集”按自己的喜好,编号页码,进行装订,由于每页不固定,故每次查阅时还可及时更换或补充.在整理错题集时,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为完成差事而搞花架子,整理时不要在乎时间的多少,对于相关错误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虽然工作繁杂,但其作用绝不仅仅是明白了一道错题是怎样求解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集”,将学会如何学数学、如何研究数学,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平时要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在数学复习时“错题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最初复习时一定要多回头看,以后隔一段时间可以加长一点,就能够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虽然每位同学的“错题集”不尽相同,但其他同学的“错题集”中的优点是可以借鉴的,故学生平时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马树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数学大世界,2003(4).

[2]郭一鸣.幂的运算错误诊断.初中生数学学习,2005(6).

第5篇: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以学促教,优化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格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 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对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观,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谈三点体会与心得.

一、关注学生,因生施教

了解学生是基础,只有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没掌握什么,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可以发现的,什么是需要传承的,我们才可以正确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下的数学与生活是联系非常紧密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很有关系. 对于新课就可以知道哪些部分可以给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讨论,通过学生的自学、发现、探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探究能力,还使他们知道该怎样去点拨、讲解. 对于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我们要进行有效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按教师画好的线路走,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参与课堂,能感受知识、体验知识、发现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去括号”这一节课时,先出示“自学指导”:

① 边看课本内容,边动手拼图. 你还能拼出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② 注意看例2的第一步,为什么加括号?

③ 想一想,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以下的程序是学生看书,相互交流,拼图展示,教师点拨,训练板演,思维检测……

在这里,我出示自学指导后,先让学生看书,让学生在看书中领悟,然后个别板演和当堂训练,试着运用,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互相解决,学生多练、精练,教师少讲、精讲,只作重点性、难点性、技巧性地点拨性引导,如本堂课中只讲例题中的如何加括号,至于添括号后如何去括号及化简计算这些学生会的步骤就不讲,并补充例题中的其他技巧性解法,从而拓宽了书本,开阔了解题思维,培养了解题能力,整堂课都是在紧张高效中完成的.

二、关注互动,体验成功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人的、数学的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是动态的,我们要把“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 课堂上,要给学生准备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去做,去动手,让每名学生都在参与,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索,在疑问中继续动手,使学生在动手中发现知识,发现疑问,进行思考,发展思维.

例如,给出问题:任意剪一个梯形纸片,利用对折的方法找到两腰的中点E,F,按图中所示的方法过两腰的中点分别将含∠A,∠B的部分向里折,得到两个折痕(如图所示),沿折痕剪下①②,分别绕点E,F旋转180°,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四边形?由此,你能发现关于线段EF的哪些特性?这样的处理,能改变以往教材中直接给出定理并证明的抽象性,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因此,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过程,而不仅仅是重结果. 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 它对教师的素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关注氛围,优化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大多数比较注意保持教师的尊严,保证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有疏忽就会受到训斥,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就会抑制智力、妨碍学习.

数学课堂应该是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这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学生交流,要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数学课堂就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教师要运用教学技巧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教学变成具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让数学知识在谈话中得以接受,在趣味操作中培养能力,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讲授时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质疑、寻求解答,使学生情绪饱满,在愉快、兴奋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强,变课堂为学堂. 这样就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课堂上应该使学生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 ”那么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求知的课堂就会变成奏响智慧的乐符的乐堂.

第6篇: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范文

一、学习范文阶段

1.初步感知。教师在介绍完作者及写作背景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得到两个收获。一是识字,熟悉好的词语。让学生在课文中圈注,抄在笔记本上,并理解它的意思,会造句,以便写作时运用;二是提炼散文的主题。教师适当讲解点拨,概括指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爱这个永恒的主题。再作引导,引起学生的思考,为写作时选材打下基础,自然而然地做到了“以读促写”。

2.赏析把握。在初步感知主题后,再抓住文章重点描写、细致刻画之处进行赏析。父亲“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对我心灵的安慰;“甚是仔细”、“再三嘱咐茶房”表现出的不放心;亲自送儿子并“忙着照看行李”,与脚夫讲价钱,上车为儿子挑定座位。这些,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挚关爱之情。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从日常细微的事情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之后,大多数学生同作者一样深深体会到了父爱、母爱,同时体会到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魅力,这就为写作打下了感情基础。下课前可布置一个片断练习:写出父亲或母亲为你做一件事时的几个连续动作。写作时指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片段:“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去”,一“探”一“攀”,一“缩”一“倾”。这些动作,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完成自然不费事,可是父亲年老体衰,而且是个胖子,平时走路就“蹒跚”而行,要做到这样,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他“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种轻松的心情更体现出父亲早已把对儿子的爱化作了一种责任。学生在品读后,不仅有了写作的热情,而且下笔更容易了。这样,“读写一体”就初步体现出来了。

在引导赏析把握这个环节,除了引导学生把握父亲对儿子的那种亲子之情,还要指导学生赏析把握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钦敬之爱。赏析时,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等语句,使学生真正进入作者所渲染的情感世界,这对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其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3.归纳技巧。这篇文章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文章描写人物肖像时着力描绘人物的神情、音容笑貌,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背影”在文中出现四次,其中有点题,有呼应。至于是如何点题的、如何呼应的,教师应带领学生朗读、讨论、分析、点拨。

《背影》是经典名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叙事简洁,抒情自然,语言平实,构思却极为精巧。如开头写父子一同回家奔丧,似乎只是为了交代开端,其实不然。这个开头为整篇文章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气氛,父亲的背影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出现的,这便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普通的背影。家境衰败、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接连的不幸,已使父亲身上的担子够沉重的了,可他还不辞辛苦地送儿子上火车,艰难地为儿子买桔子,显示出父爱的崇高、伟大,也彰显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作者用白描记叙,不作任何修饰、渲染,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体会到这一点,就要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中心巧妙地安排情节,不要只干巴巴地记叙主要情节,要进行巧妙的衬托铺垫,增强作文的艺术效果。

第7篇: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范文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意义

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打开了一个窗口。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同时将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拉近了同学和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来源于自己,提高了学习的数学知识兴趣,不再认为数学知识十分枯燥、抽象,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学课堂解脱出来。此外,初中数学应用题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同一道数学应用题中,可包含多个知识点同时对学生进行考查,同学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灵活进行解题,加深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此外,同学在解题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题技巧,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应趋于生活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应用题和生活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要求应用题必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其应用在生活中,所以应用题原型材料要更加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及实际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性,能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看得更加透彻。例如,小红家和学校之间相距1.8千米,某天小红早上去上学,走到一半,发现自己快要晚点了,还有10分钟就要开始上课了,小红十分着急,为了能够按时赶上上课,剩下的一半路程小红要以多少的平均速度走完?这是一道典型的“速度———时间———路程”问题,采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对其进行求解。很明显,这是一道生活场景题,同学们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十分熟悉,同学很容易理解应用题材料中的意思,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1)精心研究计算方法。由于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要用到运算,因此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的练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运算准确和熟练。由于计算过程中可能用到公式,因此,为了提高解题的效率,教师要在平时加强对学生公式的考察,平时作业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总结、订正,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同时还要总结错题集,及时发现自己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从而提高运算速度。二是,提高解题的严谨性,根据应用题材料进行解题,做到有理有据。尽量简化运算步骤,运算时间短,选择合适的运算途径。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一定要及时总结运算技巧、方法及解题的技巧,抓住运算的关键步骤,提高运算的效率,将其贯穿到每节课、每一道题目的运算中去。(2)书写严格规范。做应用题时,无论是列式计算、解题证明、单位答案及计算结果等书写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做到条理清楚。必须正确书写各种运算符号,运算过程书写工整。标点符号、笔画一定要使用得当,培养学生的认真、细心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精细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高解题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建模能力”,为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并体现出了数学的应用价值。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力及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比较薄弱,而这个阶段的数学建模是基础性的,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强调解题过程的分析,尊重学生的解题思路,不能一味强调结果的对与错,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小明家里装修时,他去装饰店买灯,店里的灯具有100瓦的白炽灯,价格是2元,有40瓦的节能灯价格是32元。它们的照明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小号的电量不同,已知小明当地的电价是0.5元每度电,问题是,这两种灯的使用时间超过多长,小明选择节能灯才比较合适。学生在对本问题进行解答时,首先让学生理解电量、电费是怎样计算的,接着是要弄明白这两种灯的售价在选择灯时有什么作用。然后教师进行分析整合题意信息时,就能总结出选择灯的标准是电费与灯的售价之和最少,最后完成解答,设使用寿命为x小时,建立2+0.5×0.1×x>32+0.5×0.04×x的不等式。

第8篇: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范文

多数学校目前为三种类的学生提供小组钢琴指导:非键盘专业、非键盘专业初学者以及键盘专业。与单独授课不同,小组授课被公认为培训键盘音乐技能的实用且有效的方式。

一、课程开设

设计特殊课程是为了满足具有不同钢琴技能和背景的学生的需求。对键盘熟练程度的要求依据学生专业学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标准小组钢琴专业课以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安排,对于非键盘专业来说,通常安排四个学期的课程。上课时间一般为五十分钟,每周两到三次课。根据学校做法的不同,每学期一般有一到两个学分。

上课时参加人数是由教室大小、可用钢琴数、预算情况、学习程度以及教师的喜好而决定的。尽管某个部分的学习可以由很多学生参与,多数学校还是将第一学年的学生数限定在十到十五个之内,第二学年降至六到十个之间,这是将教室大小与小组钢琴教学的有效性综合起来考虑而确定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一次上课的学生人数多自然不会产生浪费,然而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小班教学却更有成效。

许多非键盘专业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钢琴,或只有有限的钢琴基础。在某些情况下,非键盘专业已经具备相当可观的键盘条件。为了满足因技能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要求,上课前一般需要进行检验考核,以便处理好学生插班。这些考核应接近特定课程的熟练程度要求,根据其考核表现,学生在小组钢琴教学顺序的范围内被相应安插到合适水平的班级上课。越来越多的学校为准备参与音乐教育、钢琴教育学及钢琴演奏专业的钢琴演奏者开设高级键盘技巧课程,这些学生在入学前虽然通过曲目和技巧的学习达到了一定的键盘熟练度,但在音乐技巧方面受到的培训却是有限的。

二、师资力量,教师培训

小组钢琴指导员必须是一位完全能胜任工作的音乐家,具有较好的独奏和合奏表演技巧和功能性键盘技巧。另外,出任指导员的教师应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并对概念学习有着良好的理解力。这些能力在实施以概念为基础、以课程设计顺序为首的键盘技巧和概念教学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由于对高质量小组钢琴课程的需求和兴趣的不断增加,一些院校开始一些专门为小组钢琴指导员而设计的钢琴教育学课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整体音乐技能知识体系的考核。2.学习渐进式学习理论以及应用于小组钢琴学习上的心理学准则。3.年龄偏大初学者和成人学生间不同学习需求的讨论。4.对指导性材料进行纵览和对比。5.体验用于指导的媒体与电子钢琴实验室。6.实用性学习活动和有效讲解策略的设计。

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是小组动态变化的学习以及了解学生如何在小组环境中学习。有了这些知识,小组钢琴指导员就能够锻炼教学技能,在小组范围内开发有效的互动模式。另外,除传授知识及监督学生进步情况以外,小组指导员必须完全熟悉发现式学习,这是开发学生理解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个层面上说,熟悉掌握沟通技巧以及倾听和提问的技巧也是非常有用的,并且有助于激励和鼓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小组钢琴指导员同时还必须为学生提供实用有效的练习方法,因为他们是积极性极高的音乐家,但在钢琴练习上只有很少的时间。

三、课程内容

一个全面、均衡的专业课程一般都以一连串的课程目标开始,这些目标为每学期的学习提供了特定方向。在这个框架内,详细的学习任务和概念清单必须按照顺序安排出来,这种做法在处理和管理初级学生及转班生的教学和插班考试等事务时显得尤为有优势。另外,许多学校招募了一些毕业生助理来教授小组钢琴大纲范围内的课程,而他们此前的知识并不能足以支持他们做好课程内容的准备,而且由于其在校园内所待时间的短期性,指导的连续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一个规划良好的教学提纲便可以提供专业课程的严谨性,并能保证其连续性。

第9篇:初中数学去括号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415.6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39-01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初三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