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范文

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精选(九篇)

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第1篇: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范文

关键词:绿色交通运输 循环交通运输 低碳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国家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与环境的负外部性矛盾十分突出,成为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为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部2013年5月22日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期绿色循环低碳示范项目评选活动。江苏、浙江、广东、河南、上海、南京、无锡等省、市各级政府迅速响应,制定和实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试点实施方案,绿色循环低碳成为当前交通运输业广为接受的发展理念和行动方向。但是,行业内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概念还缺乏系统、深入解读,乃至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科学界定和理解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对于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十分重要,也是其重要前提。

一、概念背景考察

交通运输属于一种经济形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实际包含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的三个概念内涵,它们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别是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对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的反思,引发解决经济发展方式变革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旋律,在上面的经济学领域产生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概念,从而也派生出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概念。这六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体现出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对发展理念新的思考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斯坦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在他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揭示出生态系统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 “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该理论明确以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单程式线性经济理,因此,鲍尔丁被认为是循环经济的最早提倡者。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出版《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2003年2月24日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被国际社会广泛共同关注,1992年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UNFCCC的补充条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得到84国签署 ,到2009年月,发展得到183个国家签署(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这些理念、思想、理论与方法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出现大量讨论这些议题的研究文献,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展开。属于中观层面的交通运输亦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指导性意见或规划。

二、概念的基本内涵

从整个人类与地球的共同利益出发,用科学的、伦理的、注重生态的方式对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做出可持续的创造,并进行进一步公平合理的分配。这是国际维基大百科全书对绿色经济的定义。借鉴此意,绿色交通运输就是指出于保护环境和减小能耗的目的,通过各种节能减排等环保手段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改善、资源得以有效保护的严重交通运输发展状态。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低三高”,即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高循环、高碳汇和高效率。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循环经济”一词作出如下定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由此可推断,循环交通运输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消费、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循环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一低两再一高,即低消耗、再循环、再利用和高效益,其根本内涵是交通运输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重要的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交通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中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更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并且还能维持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上升趋势。这一关于低碳经济的界定来源于200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由此可见,低碳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碳生产力和人文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并都达到一种高层次经济状态,其本质在于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排放量又实现高规模高质量的交通运输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概念突出的是要降低碳排放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其本质是提高交通运输能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建立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结构,关键是观念转变、技术、制度的创新。

第2篇: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范文

(一)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选择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的公路、港口、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提升绿色建设理念,实施绿色优化设计,强化绿色施工组织和运营管理,合理使用绿色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设施、设备、材料、工艺等。

(二)积极推广应用绿色交通运输装备

加大城市公交车辆、出租汽车以及营运客货车辆、运输船舶的结构调整力度,合理提升节能、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辆的拥有比例,强化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工作,推广天然气及混合动力车船,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船,稳步推进运营车船的标准化改造,推广使用港口、场站设施装备和运营车船的节能减排技术。

(三)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及操作方法

积极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运输组织模式,重点探索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的合理路径,推进大宗货物和集装箱水铁联运。优化城市公交、客运班线的线网布局和站场布局,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稳步发展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切实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建设适合特色的现代有轨电车和“水上巴士”。有效引导公众低碳出行,切实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绿色维修和节能驾驶培训工程,积极推广使用节能降耗产品和操作经验。

(四)推广应用智能交通与信息化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强化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公路、水路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广港口车辆和装卸机械智能化调度系统和无纸化作业、城市智能化公共交通与运营管理工程等,提高运输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完善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在现有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中,增加低碳交通信息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和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第3篇: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范文

关键词:物流;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的,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绿色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在化理论和物流绩效理论等。

一、实施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构建绿色物流投资体系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战略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样适用于物流企业,它要求企业将其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因此,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从事绿色经营,做到物流与环境共生。

(二)绿色物流有利于物流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必须积极建立完善绿色物流体系,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成本的降低,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企业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企业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都成为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三)绿色物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ISOl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l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进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

二、绿色物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绿色物流”强调将环境管理融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废旧物资回收等各个部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并配合政府相关政策和法规,来有效的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

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物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完善的绿色物流系统能够避免或减轻由于物流效率低下、物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另外绿色物流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金华市实施绿色物流的措施

(一)政府制定政策,构筑绿色物流发展框架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管制是绿色物流得以有效落实的基本条件之一。政府对物流体制的管制集中体现在发生源管制、交通量管制和交通流管制等三个方面。同时,政府应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加以约束。在流通加工方面,政府也应倡导绿色流通加工。对物流企业加以适当引导,使企业具有“绿色”意识,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使流通加工向绿色化发展。同时,政府可以建设物流园区,使物流企业集中起来。实行流通加工的集中进行,进而产生规模效益,同时,又维护了我们的环境。

(二)发展绿色交通

提高汽车燃料质量,针对轻型汽车、公交车辆等推广清洁燃料;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交通拥挤问题:配载运输,充分利用货车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提高车辆实载率;

充分发挥金华市运输工具的运输效率,减少对流、倒流、空驶、运力不当等多种不合理形式;可在金华市运输线路的交汇点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推行第三方运输,合同运输,这样可以达到运输合理,减少资源浪费,也可以使金华市的流通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金华市还得加强对含有毒物质货物及易遗撤物资运输的管理,避免由于运输问题引起的环境污染。

在网络管理系统基础上,实时地收集、传递、和处理交通信息,交通管理中心根据这些信息自动实时地进行交通疏导、控制、和处理事故,同时合理地调度运输力量,这样可以使交通通畅,提高道路通过能力,减少污染排放。金华市还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城市的经验发展集装箱运输,这种运输具有运输量大、封闭性能好、装载效率高的优点,可以防止任何形式的物质泄漏,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

(三)合理规划物流网点布局,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是综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资位移集中地,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成为产销企业的中介,是整个物流企业的灵魂所在。为此针对金华市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建设迟缓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城市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的特点,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然后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体系。这样,物流中心就充分利用了资源,形成较高的经济效益。

(四)创办绿色物流企业

创办绿色物流企业绿色物流企业是基于绿色化战略,以绿色物流技术采用为其内在需求,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为目标的新型物流企业组织形式。绿色物流企业实行全面的绿色管理,应遵循“5R”原则;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绿色化企业应将绿色化战略的思想贯穿到企业绿色化的核心过程中,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应强调“外部效应内部化”,逐步实行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审计制度。物流企业应向“学习型组织”发展,逐步提高企业的绿色化程度,争取在民众面前树立“绿色物流企业”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城市逆向物流(静脉物流)的管理

第4篇: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范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 绿色供应链

1 现代物流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一环,物流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有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而且,现代物流系统是一个开发的系统,既产生经济效益,也产生社会效益,当然,其效益有正也有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首先,物流领域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产业引导和规划,时下又有许多企业正热衷于建各类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立体仓库,这无疑会加大物流资本存量,与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整个社会效益的目的背道而弛。

其次,物流活动的诸多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在其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②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和噪音污染。③集中库存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破坏生态。从环境角度看,即时配送(JIT)要远程实施就必须大量利用公路网,使货运从铁路转到公路,增加了燃油消耗,带来空气污染、噪声等,从而使环境遭到破坏。

(2)仓储对环境的影响。仓储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品仓储中心必须对之进行养护,一些化学方法,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二是一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和便于销售等进行的加工处理。它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影响因素,表现为:①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品的分散加工,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空气。②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加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都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③由于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因增加了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4)包装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一次性难降解包装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

(5)装卸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装卸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有:装卸不当和商品体的损坏。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水携带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并影响地下水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则污染大气。

2 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是使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致影响到未来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绿色流通尤其是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清洁生产和合理消费共同组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清洁生产——绿色流通——合理消费”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模式。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这就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全新的概念。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其实质是物流管理与环境科学交叉的一门分支。

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绿色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

与此同时,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使得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资源效率尽可能高,并使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要成功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环境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功能发挥的整体过程,形成一个集成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是把高效的物流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企业和社会的战略规划之中,确立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企业层面上来看,绿色供应链和绿色物流管理要求尽可能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输入和废物的产生,减轻环境压力和物流负载。

3 实施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地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要实施和发展绿色物流,要求政府、企业联合起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政府方面

首先,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政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制订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①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②限制交通量。通过政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③控制交通流。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订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其次,要加强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体制的整合,使得分散于交通、航空、水运、铁路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集中起来,由一个统一的机构集中规划,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并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3.2 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物流企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订其经营管理战略,对于推进绿色物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①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物流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由于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造成的污染,而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②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地进行配送。它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③要树立企业绿色形象,比如建立绿色零售专柜或公司,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对零售柜台进行绿色包装,以吸引消费者。

3.3 消费者的作用

消费者可以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如消费者可以尽量消费简易包装的产品,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尽力使用“菜篮子”来替代塑料袋等不易处理、不易腐蚀的包装物。

3.4 开展绿色物流作业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如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等;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

(2)提倡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加强绿色包装宣传等。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3.5 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

第5篇: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范文

一、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及其理论 

2016年6月,交通运输部了引领全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强化绿色发展对行业的引领作用,把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下大力气着力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对交通运输的品质提升作用,通过对理念、科技、管理和体制机制的一系列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作用,大力宣传和推进社会公众对绿色交通理念的的认知和认可,多角度、全方位加快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 

生态文明是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出现的旨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概念。生态文明的主旨着眼于改善和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其落脚点在于建立一个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发展、各项事业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追根溯源,生态文明概念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今天的全面发展和创新,也就是说要以人类实践为前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二)生态文明的本质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和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人类文明,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实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促进和保持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与相容,特别突出人类和自然发生关系时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自觉与自律,特别重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对人类已有的传统文明形态,尤其是给人类带来巨大环境破坏影响的工业文明进行全面和深刻反思的成果,旨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作为人类一种高级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和其他文明相比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一是在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在人的价值追求上强调人的行为规范必须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不能有悖于自然规律;三是在生产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采用的不顾环境承受能力的高消耗、高污染行为,在产业结构和生产过程中充分重视环境承受能力;四是在生活方式上提倡合理和适度消费,坚决反对奢靡和浪费;五是在社会结构上重视构建和谐、绿色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以最小的生态损害获取最大的社会收益,从根本上租金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二、交通运输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其建设思路 

(一)交通运输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行业在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多种多样,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形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些。一是在交通项目施工时期需要大量开挖土方,会对施工区域内原有的植被、自然景观、生态平衡和微生物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建造高速公路时,为了尽量保证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运行安全,公路建设在规划和施工是往往尽量要求保持较小的弯度半径,这就极有可能迫使公路建设穿过一些自然保护区。而高速公路建设具有工程量较大、施工工期较长等特点,加之高速公路安全隔离网会对网内和网外区域人为地形成生态阻隔效应,这就难以避免的会对途径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二是在交通营运期间,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行会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大量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活动和环境污染物。有时,难以预料的突发性交通污染事故常常给出事区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交通运输中出现的各类油、剧毒物质的泄漏事件,不仅会破坏出事地区的自然景观,而且会严重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产时间的环境问题。 

(二)搞好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 

切实做好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工作,必须从理论上对一系列问题具有全面和深刻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并走出一条可行的交通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一是要准确把握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的准确含义。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减少能消耗和控制交通污染,而是要把交通运输工作和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在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实施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把交通运输活动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下进行统筹管理,既要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也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做到兼两头整体推进。其次是做好行业内部不同环节的协调工作。交通运输活动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等多个领域,包括规划设计、运输与使用、管理养护等各个环节和方面,交通运输生态文建设必须要让这些不同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一致。第三是节约保护工作先行。坚持资源节约优先、环境保护优先,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威胁、破坏环境的行为。二是必须坚持以集约运输、绿色运输和可持续发展为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以推进建设先进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从整体上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三、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設的途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体制机制 

首先要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和理念,在交通运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不同环节重视落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业典型,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人员的经验交流,培养和引导社会公众建立正确的交通消费观念。其次是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体制和养护管理生态文明体制,建立健全管理与服务相协调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决策机制,修订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规范,在各级工作与干部业绩考核中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指标。 

(二)重视推进交通科技进步,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首先,在交通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引领的重要作用,如把提高设施的耐久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等元素纳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和养护技术中区;以建设交通货运信息技术平台为抓手,加大、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在行业中的扩散力度和共享水平,尽量降低货运车辆的空载率,充分重视打造交通运输系统循环经济模式,持续提高交通循环经济技术共性支撑能力和创新平台建设。其次,努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大力推进绿色和循环交通方式,按照可持续的原则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方式;建立生态型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倡使用多种交通运输工具,引导货运企业有效整合社会零散运力实现规模化发展。 

(三)节约利用资源,建设环境友好项目 

首先是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扩大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建设清洁型交通运输业。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探索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实现方式,加强港口、公路服务区等生产、生活污水综合处理能力,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大力开展路面材料、废旧材料、疏浚土等资源的再生、循环和综合利用,实现对资源的少用、用好、循环用。其次是重视建设环境友好项目。在全国各地建设典型的环境友好项目,包括绿色低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建设和运输组织模式和操作方法,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并广泛推广,全面打造绿色公路和绿色交通运输企业。 

参考文献: 

[1]郝培文,蒋小茜,石载.绿色公路理念及评价体系[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05). 

[2]秦晓春,沈毅,邵社刚,黄裕婕.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0). 

[3]黄裕婕,沈毅,秦晓春.绿色公路定量研究的构思[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術版),2010(10). 

[4]董博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公路交通科学发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0). 

第6篇: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范文

关键词:绿色 物流 发展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的目标是在实现经济利益目标的同时,还要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

1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受传统物流影响企业在生产上,只注重产品的功能、开发周期和成本,无视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材料选择和绿色生产工艺流程规划等理念并没有贯穿到整个生产环节。而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绿色保障的追求还不够,消费者产生对社会环境的关切意识和自觉维护环境的意愿不强。另外,我们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材料的使用、机械化程度与先进性、信息化、网络化等。

1.2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绿色物流观念淡薄。wWW.133229.CoM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部分政府领导对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

1.2.2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

1.2.3 绿色物流技术落后。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2 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2.1 政府引导 物流是宏观活动,它强调的是总的成本最低,这要求政府对物流进行整体的规划,从全局考虑,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没有必要的建设。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政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①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②限制交通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③控制交通流。通过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培养专业的绿色物流管理人才。我国物流的滞后,物流尤其与绿色相悖,除了认识有限、科技水平落后,也和相关人才的缺乏有关。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要求知识面广、层次高,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绿色物流专业人才,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也只有这样,现代物流才能在绿色的轨道上健康驰骋。

建设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政府要筹措专项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铁路和公路的干线要进行修补和完善,使干线能够到达经济所能辐射的范围;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建一些铁路专用线和站场,满足经济高度发展对高效物流的要求;由政府扶持建造一批高层立体仓库。当然,如果有必要,资金的来源也可以选择外资或民间资金等。

2.2 企业主导 走向绿色物流,离不开企业这个经济主体,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只有所有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接受绿色物流的理念,并成为其自觉行动,才能说真正进入了绿色物流时代。

绿色运输。首先要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以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物流现代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次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最后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

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就是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它要求商品包装无害于生态平衡,无害于人类健康。具体而言,绿色包装泛指包装用料节省资源,尽量减少包装废弃物,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和再生成为其他有用之材,填埋时少占地而易于降解。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包装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包装科技的开发。

绿色物流运输工具。国内传统的核心大城市和一批大中城市的中心区域的物流运输在需求旺盛的同时对汽车尾气环保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排放标准不仅加严同时在车型上也从轿车开始向其它车型延伸。在城市物流建设中,如送货、送报、送早餐、送信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构成了整个城市物流的框架。因此“绿色物流”为生产绿色运输工具带来了商机。轻卡等满足绿色物流发展市场需求的绿色运输工具正应运而生。

2.3 民间组织倡导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政府和企业的努力外,还必须重视民间组织的倡导。这里民间组织主要指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商会及社会团体等,它们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在消费群体中有良好的基础,在推进绿色物流中有独特的优势。民间组织倡导的绿色物流对策主要有促进共同物流体系的建立、物流标准化的广泛实施、促进物流的社会化、推广低公害物流技术的应用等等。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就是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将物流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使物流活动有利于环境的量性循环。

因此,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第7篇: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范文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对策;浅析

中图分类号:G259.2;F2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在绿色浪潮兴起之初, 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在企业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资金上的给予扶持和重视。由于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绿色物流政策还不完善,我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系统缺乏全面的,科学的设计;物流设备标准不完整,缺乏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的有效衔接;相对落后的物流研究和教育,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不多,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资更加少,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的培训方法,职业教育更是一个缺乏物流,商务仍是短期培训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物流标准化建设滞,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缺乏系统有效衔接,配套协调性差,导致物流成本高;回收物流并不乐观,浪费已经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导致垃圾处理困难,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回收渠道混乱,需要回收的废弃物的立法得到加强和改进。

二、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分析

企业绿色物流发展需要从再利用低能耗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物流技术创新机制,拥有最优的物流网络,打造先进的物流装备和物流流程,调整物流经营结构,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全方位实现物流现代化发展。

(一)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模式是从外部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太平人寿是由专门的物流服务提供物流业务的企业供方或需方,考虑物流合理化的问题,从一个更高的角度,以简化配送环节,合理的运输,有利于更广泛的范围内物流资源,合理利用和配置,你可以用带来的物流,运输低效率,配送环节企业的累赘负担自有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放缓,增加了城市污染。专业物流公司可以降低城市交通车辆,从而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压力的物流。

(二)加强绿色包装和流通加工

在经济上满足包装功能需求,不污染环境,不损害人体健康,可以回收和再利用,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变消费过程中的专业集中加工,提高通过大规模的实践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重点放在消费品和的过程中,以减少由色散引起消费者废物,污染产生的废弃物处理等蔬菜的流通部集中处理,分布式处理来降居民带来的废物处理问题和相关联的环境问题。

(三)建立回收物循环系统

废弃包装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废弃包装回收及再利用就成为了发展逆向物流的焦点问题。逆向物流发展主要关键是建立回收循环系统,废弃物统一处理,另一方面开展废弃物再利用和再制造,它充分体现出物流体系是否能够盈利的“绿色”。企业在开展物流活动时有责任回收废弃物及对废弃物再利用,降低资源浪费,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利用信息系统,与消费终端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根据形成废弃物的类型,进行合理及时有效的回收,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再利用或在制造,从而形成绿色回收物循环系统,形成废弃物良好的物流循环。

(五)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环境管理规定标准,符合标准才能体现企业发展的合理性。ISO14000主要针对企业或组织的相关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产品设计,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消费,回收,再生,废弃物等的要求都符合环保标准。面对世界各地的绿色革命绿色壁垒基础上的出台的环保标准和中国的物流运营商应该积极创造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条件下形成,采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物流行为,塑造形象绿色物流,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六)完善交通网络建设

企业建立合理的交通网络有利于降低企业配送成本,与其他企业联合,打造配送设备共享,从而形成网络绿色交通。信息共享,配送资源共享,发展联合配送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配送中车辆的使用,减少运输次数,从而降低了废气排放,为环境污染问题作出贡献。企业形成“绿色”交通网络就是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优化运输路线,避免不合理运输发生,降低由于不合理运输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运输设备“绿色化”,使用国家规定的清洁环保燃料,提高能源利用率,从根本上避免污染的产生; 打造合理的物流园区形成联合配送,优化交通系统。

(七)加强消费终端“绿色”意识

企业发展绿色物流,不仅要服从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有义务宣传绿色理念。消费者作为企业终端,也是供应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在与消费终端的消费者接触时,应通过出售的产品,各种营销手段等方式向消费者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一方面使消费终端的形成绿色的消费意识,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促进企业形成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等绿色物流。倡导绿色物流,加强公众绿色消费,让消费者清楚认识到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污染影响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环境“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才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体现在企业能形成绿色信息,绿色产品,绿色包装设计,绿色营销,形成企业“绿色”文化,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市场,打造绿色环保促销活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下,中国物流企业只要从“绿色”出发,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诗芸.绿色物流_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物流科技,2007(3).

第8篇: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范文

关键词:成都地区,绿色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B

所谓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或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通过科学的操控体系抑制物流运作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环境的净化,并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倡导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

一、成都地区物流现状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了发达的陆路、空路交通网,由于当地物流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有规模的、规范的物流市场。企业各自为政的现状造成了物流企业盲目扩张,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廉价的一次性材料被大量的生产与排放。而行业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和各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更促使市场调节机能陷入混乱。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只有少数企业拥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备,而在自动化、信息化领域有一定程度发展的企业则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中小型的物流企业仍停留在原始的人力作业阶段,“野蛮物流”的现象严重,货物的基本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很多企业不愿意为绿色物流买单,造成了整个行业机械化程度低下,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滞后。

二、对于实行绿色物流管理必要性的简析

时下,随着市场国际化的加深,吸引外资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每个地区都在综合考虑市场、交通以及环境的综合治理等问题。而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物流行业是否规范,是否高效,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合理便利的物流系统不仅使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同时也能给其他行业的企业节约相当一部分成本。对于整个地区而言,行业成本的降低自然会刺激市场的消费,进而使得该地区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这个循环中,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纵观国内外经济发达的地区及国家,无一例外,都是把高效环保的现代化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作为西部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成都有着极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及发达的交通网,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同时也因为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因此,成都地区的物流企业只能把握未来,放眼全球,积极借鉴欧美等国的物流发展道路,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之路。只有通过绿色物流的实施,才能繁荣成都的经济,才能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三、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促进企业从自用车辆运输逐渐转向营业用车运输,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在运输路线上,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立体交叉或环状的交通路线,并制定相关的道路规定,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效率,达到环保目的。

作为实施绿色物流的主体,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绿色物流的建设和管理:

1、整合资源

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通过各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与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其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建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并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

2、绿色运输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运输对于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由于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造成的废气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合理布局与规划各货运网点配送中心,通过缩短运输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指主要是针对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低等情况,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3、绿色包装

要开展绿色包装,首先要使包装尺寸标准化,这样有利于装箱或装盘,同时也有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使物流系统合理化;其次进行物流包装改造,使包装能适用于大型化和集约化的运输,这样即能有效减少单位包装,节约材料和费用,也有利于提高装卸、搬运、保管、运输的作业效率;最后,开发并使用环保包装,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4、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简单地说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开始,直至最终处理环节的过程。从微观上看,逆向物流具有提高顾客价值、增强竞争优势、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等显性和隐性作用;从宏观上看,逆向物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

5、绿色仓储

仓库布局过密会增加运输次数,使运输路线变长,仓库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空载率。因此,对仓库布局的合理规划,可以提高仓库作业效率,方便货物的保管、加工,以及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Z].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7―13.

[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Z].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22―26.

[3]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85―96.

[4]陈柳钦.环保:物流管理新趋势[J].中国经济信息,2002,15:23―24.

第9篇: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范文

关键词:绿色物流 发展障碍 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一直以来对环境问题的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益恶化。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应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以及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发展绿色物流以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目前,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绿色物流作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刚刚萌芽,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其理论与实践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它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绿色物流的内容

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还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的的包装方式,包括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方式的绿色化、包装作业过程的绿色化三个方面。实施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实施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弃物污染及废弃物物流过程中的污染。

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物流不仅包括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管理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

思想认识障碍

全社会绿色物流理念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物流业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体制,造成物流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物流体系内在联系被人为分割,严重制约物流体系的整体统筹与规划,影响各种物流服务的协调发展,妨碍物流社会化、集约化进程,导致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目前我国在绿色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基础设施障碍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253.59公里/万人,德国为14680.4和65.94,我国仅为1344.48和10.43,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次,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严重影响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第三,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技术障碍

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人才障碍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建议

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政府要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的经营组织模式,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开展第三方物流,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要打破“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消费”的传统观念,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行业,政策上关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和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第四,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首先,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网络,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物流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缺的标准应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绿色物流属于新生事物,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科研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绿色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物流教育体系是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人才结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首先,政府应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包括与绿色物流相关的环境科学,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教育,为现代绿色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其次是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由于我国学历教育刚刚起步,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总量规模有一定的限制,仅靠院校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开展物流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与认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类物流人才的需求。第三,优化物流教育师资力量,提高物流教育质量。一方面要不断充实物流师资队伍,大力引进海外物流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物流师资培训力度,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短期培训,拓展教师知识面,提高物流专业师资水平。

参考文献:

1.濮小金,司志刚.现代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夏春玉,李健生.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