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

第1篇: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受理范围:

市安监局负责对市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市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和跨市(县)区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

负责对上级安监部门委托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

二、申报资料:

1、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的公函2份;

2、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申请书2份;

3、建设项目立项预审批相关证明文件(复印件)2份;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1份;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机构资质证明(影印件)1份;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批复或备案通知书(复印件)1份;

7、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批复(复印件)1份;

8、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和自验收总结1份;

9、委托申报的,应提供委托申报证明1份;

10、其他相关材料。

申报资料请按以上顺序排列,装订成册送审。复印件由申请单位存档,原件送至安监部门审批。

三、收费标准:不收费。

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第十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6号令)

第五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并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承担国务院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并在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承担本

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跨两个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其负责监督管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委托下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无锡市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暂行办法》

第四条 市安监局负责对市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市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和跨市(县)区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

负责对上级安监部门委托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

各市(县)区安监局负责对本级政府及其授权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

五、受理条件:职业病危害一般或严重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申请竣工验收。

七、 服务指南:

(一)服务承诺: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整改期不计入工作日)

(二)受理地点:市民中心12号楼,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安监局窗口,电

话:81825681.

(三)申报资料均以使用A4规格纸张打印(建议中文用宋体小4号字,英文用12号字)或复印,内容准确完整,不得涂改。表格式资料,表格中若无相关项目,请填短横线“_”或无,不要空项。 同一项目的填写应当前后一致。

(四)申报资料(包括复印件)请逐页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五)具体资料要求详述如下:

1、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申请的公函;

公函以“关于XX公司XX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审核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的函”格式为题;

2、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申请书(格式见附件一) 本申请表内容请打印,格式完整,内容准确,不得涂改;凡文字前或后有者,请选择与申请资料内容相符的方框中打√。签字为手签体。签章、签字处的日期不要遗漏。

(1)项目名称:应填全称,并与封面所填项目名称一致。

(2)项目性质:请按实际情况在相应的类别项目方框里打√。

(3)职业病危害类别:请按实际情况在相应的类别项目方框里打√。

(4)申请类别:请按实际情况在相应的类别项目方框里打√。

(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请按实际情况在相应的类别项目方框里打√。

(6)申报材料:请按实际情况在相应的类别项目方框里打√。

(7)主管部门意见:主管部门填写同意或不同意并加盖公章:如无主管部门,请注明:无主管部门,并加盖单位公章。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为原件。

4、委托申报的,应提供委托申报证明(格式见附件二)

委托申报证明应载明委托事项、受委托单位名称和委托日期,并盖有委托单位公章。

项目名称

第2篇: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古代的建筑设计往往是由一个人全方位掌控的,象米开朗基罗设计罗马万神庙,样式雷设计督建北京故宫等等都是从建筑的各个方面进行线性设计。当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建筑设计首先从建设的大链条中独立出来,随后又进一步分工,除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外还有设备工程师、经济估算师等等。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建筑师的许多工作由再次逐步分解,我觉得这是一个不以每个建筑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趋势!当社会一方面需要综合性建筑人才的同时,也在另一个方面不断的造就着更趋细化的专业人才。

    

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接受专业建筑学教育的时候,接受了从素描、钢笔画、水彩、水粉等多项美术训练,毕业后岗工作的几年还可以通过建筑表现渲染图来展现自己,但90年代中期以后,电脑效果图就成为手工渲染图的有利对手。先是一些年轻建筑师热衷于电脑效果图,接着就逐步演变成电脑效果图专业公司,如今已鲜有设计单位,或者建筑师自己绘制效果图的情况了!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建筑师这个职业也在进行着深刻的再分工。

    

首先,我认为从建筑师工作的范畴角度已经分化为建筑策划(概念)、建筑设计(方案设计)和建筑实施(施工图及服务)三个方向。建筑策划在原本建筑师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已逐步让位于专职的策划师,策划师追随开发商和业主,不断地提出设计理念,提出项目构想,从建设项目的源头上剥夺了建筑师的创作权。所有从事过房地产住宅项目的建筑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业主(抑或是业主的人)总是高高在上的对我们的方案指指点点,提出种种在我们开来“不合理”的要求!其实质就是在要求建筑师按照他们的概念或构想去图纸化。我们建筑师在如今的业主之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逐渐演变成实现其设计构想的绘图工具。建筑设计原本是一个综合体系,现在成为一个建筑师唯一可以表现的狭义的领地,这就是如今绝大多数建筑师从事的方案设计。我们继承了从业主策划师那里传承下来的概念设计,进一步规范化、工程化、技术化,使之成为可以通过审批的方案文本。建筑实施包括了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配合,许多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方案建筑师是不参与的,就是参与也是较浅层次的,这就是每家设计单位都有一批专业的施工图设计人员。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这实在是一种绝妙的好办法,一方面提高了设计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人尽其用。但是就是在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建筑师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设计领地。究其原因,建筑师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部分建筑师开始时是不屑绘制施工图,久而久之就变成不会了,另一部分建筑师专职设计施工图,时间久了,熟练了施工图设计而丧失了对方案设计的创造感悟!施工配合更是如今的绝大部分建筑师拱手相让的,业主、监理或是施工人员都可以随意的在施工中改变建筑师在方案中的创意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其次,从建筑师的工作岗位又可以分为业主建筑师、独立建筑师和团队建筑师三类。业主建筑师似乎可以承担起建筑策划的职责,但是目前大部分策划人员都是非建筑专业人士,可以是广告、美术或者中文专业的游侠在操控这一领域,真正的建筑师绝少专职建筑策划的岗位。这实在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怪现象!独立建筑师是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士,他们一方面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同时也有从事建筑方案创作的实践经验,没有单位或是背离单位,接收业主的方案设计业务或代表某家单位参加设计投标,收取价格不等的方案费。目前建筑界内对这种人给予了一个专有的称谓——!这类建筑师或者没有职称、或者没有影响,但他们却并不缺少设计的智慧;他们或直接为业主服务,或为设计单位(团队建筑师)提供服务。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许多国家没有合法开业资格的设计精英开始时都是走这条路!团队建筑师,或者成为职业建筑师是我们这个社会中建筑师群体的主体。他们供职于一家公司,或是合伙开业,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从方案到施工图。

    

最后,从建筑师的关注方向还可以分化为管理型建筑师与技术型建筑师。管理型建筑师善于掌握建筑项目的整体运作,从项目的洽谈、业主沟通,到设计班子人员组成,设计计划和配合施工等。技术性建筑师特长于建筑的技术环节,从建筑的设计构想到与各专业的技术衔接等均能做到井井有条。这是两类建筑师,也是能够促使建筑设计很好实现的必须人才。

第3篇: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在新一轮以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为标志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着力点是要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而这一切理念、思路与成效最终都要落实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条件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实施中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能否理清这些关系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条件建设的思路与进程,制约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并最终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通过三年来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设计中,高职院校对上述核心要素关系的处理关键要做到“四个契合”。

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对受教育者在发展方向及素质规格方面提出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下属目标,直接指导专业教学计划,具有预定发展结果的目标导向和激励调控功能以及为教育评价提供依据的价值尺度功能。因此,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教学的预期结果,指完成一定的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应达到的状态。专业培养目标在素质规格方面具体表现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统称为职业行动能力或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规格是指学生在接受了三年的专业学习与培训后,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能够胜任的某种职业领域的综合性工作任务。方法能力指有效、准确、快速地学会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并能够把学到的和使用过的知识、技能、经验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到新的情境和行动领域之中。具体表现为:能够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学会相关知识与经验;能够认识任务结构,独立地把已获得的知识运用到特定的没有预先给定解决方法的任务中,评价问题解决方法和解决过程。社会能力指在专业要求的情境下合作、沟通与互动,最终解决问题与冲突,以及对自身和他人具有负责意识和行动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工作领域中理解社会交往和利益冲突,能够理智地、认真负责地与他人讨论,达成共识,形成解决方案。专业能力一是指直接与职业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践中形成的如对材料、装置、工具、机器等的操作技能);二是指知识的迁移;三是指知识的应用。在培养目标所涵盖的上述三种能力中,方法能力是基础和核心,没有方法能力,无法习得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路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导下,各专业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思考与设计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专业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办学理念、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途径、培养模式运行保障等要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几个含义:第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以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教育主体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定位,对人才培养模式所包含要素及其结构的确定,对整个培养过程的设计都体现了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第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的是整个学程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活动,包括“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谁来培养人”的全过程,因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既包含着目的性要素,也包含着技术性要素。第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是决定不同类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特征。第四,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专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监控与评价。第五,人才培养模式不是自然形成和随意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达成培养目标,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人为设计的,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旦形成,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不可随意更改。

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的关系非常密切培养目标是专业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属,是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确定课程设置的前提。准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给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反过来说,选择最佳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变了,培养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如果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变化,就会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实现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契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围绕目标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具体化为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得到运行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亦称教学计划)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生产劳动、军事训练、课外活动等内容及其顺序、时数安排的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文本形式,其编写要围绕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问题——“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谁来培养”,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进行描述和设计,并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要素与格式的规范性与完整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和实施性文件,要素齐全和格式规范是培养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部分包括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学制与招生对象、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等要素;支撑部分包括专业调研材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制度与条件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等要素。

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与区域性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依据是专业调研结果,通过调研确定相关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了可靠性依据。同样的专业在不同区域的高职院校中培养目标有所区别,体现出区域性特点。例如,同样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别设在东北和闽南,培养目标就有所区别,因为工程施工的气候环境与质量标准要求都有所区别。

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与个性化高职院校属于区域性高等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是区域性高校办学的出路。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不同,对人才的规格、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要求在区域性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要有所体现,这就是创新,就是个性,最终反映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实践中。

另外,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都有赖于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实习环境、校企合作机制等相关条件和制度作保障,因此,还需要理清课程设置、师资团队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建设与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关系问题。

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

课程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即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进程安排及其达成标准的体系的总称。课程设置指对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所进行的体系组合和科学安排。从专业教学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思考与设计之后,编制而成的专业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只有依附于课程设置,它才变得“有骨有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靠系统化的课程与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作为学校的产品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设置取决于专业培养目标,因此,课程设置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每一门课的课程目标都要体现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在当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厘清三个问题:

专业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如今大家都在讲,高职的课程改革要打破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那么,为什么要打破普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呢?根本原因就在于本科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高级专业化教育,以传授各类专业技术及相关理论为主要内容,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现场的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操作人员,而不是培养某一学科领域的学者和学科专家。要实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实施与这一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课程。

课程设置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高技能人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现场以“转化”和“推广”设计方案、科研成果为职责,示范、组织、带动一线工人执行设计方案,把各种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养具有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即胜任某一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实施与这一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即把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为工作任务,把学习过程设计为职业行动过程,让学生通过工作实践、工作任务的完成实现学习,这种课程也叫做学习领域课程。通过一门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完成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全部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从事一个职业的资格。

如何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课程学习领域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模式,是以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它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其基本特点是保证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学习领域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来源于具体的职业行动领域,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采用专门的课程开发方法与技术。目前,可以采用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工作过程导向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BAG)和“实践专家访谈会”(EXWOWO),通过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重新构建学习领域模式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与课程设置相契合

课程的实施,首先依赖于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保障;课程的实施,还依赖于一定的教学条件,教学条件是课程实施的物质保障。因此,课程设置与实施的需要是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的根本依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区别于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时更强调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实习教学场所建设,并与课程设置相适应。

首先,高职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是职业工作领域的具体化,是跨学科的与企业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教学项目。这种教学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像过去那样,只靠单科教师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教师团队的力量共同承担;另一方面,教师仅仅具有学科与专业理论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具有专业操作技能和企业工作经验,才能指导和带领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教学项目,所以,要求师资队伍要专兼结合、教师要提升“双师”素质。

其次,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一般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三个不同的课程类型构成,不同门类的课程体现不同的课程模式,像过去那种“粉笔加黑板”的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学科实验室等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门类课程实施的需要,必须建设多元化的教学实践场所。这种多元化或表现为实践场所的功能上,或体现为实践场所的性质上,或落实在不同建设主体和建设地点上,而关键是与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相契合。

再次,对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课程设置要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和系统化的设计。专业建设涵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条件建设等要素,在抓住专业建设根本问题和主要矛盾的同时,三方面的改革实践也应该遵循三者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和系统化的设计。但事实上,三个方面的建设从时间进程上往往表现为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在师资队伍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新的理念没有形成的阶段就开始了课程与教学改革,在没有搞清楚课程应该如何设置之前,就已经着手大规模地开展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致使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实训条件建设都存在相当的盲目性。

总之,从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者一定要立足于传统观念的更新和建设理念的转变,在编制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宏观思考、中观设计和微观实施上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什么;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应该构建什么样的培养模式,设置什么课程;为了模式的运行和课程实施需要组建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什么样的实习实训条件,等等。只有理清了这些问题与关系,才能避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盲目性、片面性和孤立性;在此前提下所编写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成为指导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专业建设与改革才能取得预期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彭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第4篇: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建档案 类型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013-01

高职院校基本建设档案(简称基建档案),主要指的是高职院校在基本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留价值的文字、图像、影音等资料,包括地上建筑、地下建筑、基础设施建筑与维修养护施工的设计图纸、施工资料等[1]。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基建项目也随之增加,基建档案的相关材料也大幅度增加。如何科学收集、管理、利用这些基建档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类型

根据《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归档类型有:

1.综合类档案

这类档案包含:上级批示的基建工作的文件、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总结、基建工作总体规划以及各种季度性财务报表、预算决算及其批示文件、工程设计总图(总体规划、总平面图)、电气水利管道设计总图、地质勘探报告等。

2.可行性报告档案

该类基建档案包含:基建项目可行性报告及上级审批回函、环境监测、调查报告、计划任务书等。

3.设计类档案

该类档案主要包括各种设计方案以及工程勘测报告等,比如:设计的一稿到终稿的原稿、设计变更说明、技术参数、施工图纸、技术专利文件、技术实验报告、设计评价、鉴定及审批等材料。还有工程的地质、水文、环境勘查设计报告、土地征用说明、地形地貌报告、水文气象报告等。

4.工程管理档案

该类档案是基建项目的主要管理文件,包括:征用土地批文、土地使用协议(包含拆迁补偿协议等)、施工管理文件、产权证书、竣工使用说明书等。

5.施工档案

该类档案包括:土地施工文件、开工竣工报告、设备及管线安装报告、电气仪表施工安装报告等。

二、当前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忽视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缺乏对档案管理的正确认识。在平常工作中工作没有尽心尽责,延迟资料归档,造成日期、资料管理混乱等问题。二是高职院校对于基建档案的管理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通常是临时抽调别的部门人员来整理档案资料。这些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资料、档案管理经验和技术,也缺少必要的集体荣誉感,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十分混乱,从而导致利用基建档案十分不便。

2.缺乏完善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的基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处于“谁办谁管理”的状态,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档案管理、查阅、审核的难度。并且这种管理方式容易造成档案的遗失、损毁,会给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利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基建档案的存储、管理纸质化

目前,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存储、管理,大多数学校仍然以纸质版为主,且没有备份资料,一经损毁,无处可查。

4.基建档案的利用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在我省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管理中,尚未实现这个目标。各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尚未完全展开。这限制了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管理措施

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

加强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我省的高职院校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本校的基建档案管理模式,制定出一整套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2]。比如:《基建档案收集和归档管理制度》、《基建档案利用制度》和《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

除此之外,学校的人事和行政部门要加强绩效考核力度,将工作成果与薪酬、奖金挂钩,通过制订相关的考核制度,实行定期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评价,贯彻奖励与惩罚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引入信息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网络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自动化办公体系逐渐被引入到办公管理领域。在基建工程中,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电子化办公成为主流趋势,而且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均配有大分辨率扫描设备,对于基建档案、图纸等资料的扫描要求可以满足。所以,为了符合今后基建档案收集和管理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以方便电子文档的查询,降低工作成本和工作量[3]。同时,增加电子文档还可以提高学校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设备的空置和浪费。

3.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基建档案在高校基本建设中的作用

基建档案不仅记录了工程建设的过程,而且也记录了高职院校在建校经过中的各种得失与经验。一套科学、完整的基建档案,会给本院的其他工程以及其他院校的相似工程带来不少启示。从这一点上,基建档案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教育价值,更具有经济价值。它是高职院校宝贵的智慧结晶,对于指导基建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为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效应,因而四川教育部门的有关领导在近期召开的基建档案管理会议上,已经开始提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提倡的利用电子文档进行档案管理,并提议将各个院校的基建档案上传网络,实现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为其他单位的基建工程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提高相似工程之间的对比、参照,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设计的可靠性,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总之,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有关部门对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提高基建档案电子化的程度,保证基建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让基建档案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0)。

第5篇: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工会;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45-02

高校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在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报告也强调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1]52。可见,工会工作是否有成效,是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会全面建设,着力提升工会工作效益。为此,我们结合北方工业大学工会工作实践,就如何把握工会工作着力点谈谈体会。

一、突出维权职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工会组织的亲和力

高校工会的职能包括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大职能。其中,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最首要和最核心的职能。因此,突出教职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是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支撑。高校教职工的个人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但是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特别是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与教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利益关系出现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教职工由以前的终身聘用制逐渐改变为合同聘用制,这样,高校与教职工建立平等聘用关系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定的矛盾与纠纷。因此,加大工会的维权职能,确保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增强工会组织亲和力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在突出维权职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学校工会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是建立健全维权机制,畅通服务诉求渠道。学校工会认真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提高大家的维权意识。同时,工会还建立了“教职工法律咨询室”,开展教职工法律咨询服务;建立了“教职工心理咨询室”,为教职工舒缓心理压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是完善争议调解机制,促进校园和谐。学校建立了“北方工业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定完善了《北方工业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程》,认真为广大教职工服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多年来,学校无一起群体上访事件。

三是建立送温暖机制,为教职工办实事。校工会坚持“五慰问”制度,即对教职工婚、育、退休、生病住院、直系亲属去世等及时慰问。2008年以来,共计慰问教职工701人次,慰问金额19.77万元,发放困难补助119人次,补助金额33.15万元。校工会稳步推进工会系统互助保险工作,组织教职工参加工会系统互助保险,为全体女教工办理大病互助保险,为全体工会会员办理京卡互助保险。学校为青年教师团购商品房,积极解决青年教师住房困难。二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各具特点的送温暖工作,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校工会时刻把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上,把组织的温暖送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心里。积极加强人文关怀,突出维权职能,增加了教职工的归属感,增强了工会组织的亲和力。

二、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教代会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党政领导与教职工进行协商沟通的重要渠道。教代会能够集中研讨广大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当前面临的难题,反映教职工的合理要求和正确主张。教代会也能让教职工了解学校重大事务,重要决策,让教职工实现知情权、监督权。另一方面,教代会能让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重大决策时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高校教职工群体具有较高的知识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民主决策和管理,不仅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需要,更是学校决策科学化的需要[2]133。

工会作为教代会的重要组织者之一,要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学校工会在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健全教代会制度,保障教职工民利。学校制订了《北方工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教代会教学科研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教代会教职工生活福利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等文件,按期高质量完成“双代会”换届和召开年会,平均每年召开1次全体代表大会,3次教代会常设主席团会议,保证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每年教代会听取和讨论校长工作报告、学校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等,并对学校发展规划、校园建设、校务公开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审议。学校每年还对教代会代表进行培训,提升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水平。

二是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广泛接受教职工民主监督。学校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关于校务公开的实施办法》、《北方工业大学校务公开目录》等文件,对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健全了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和领导体制。学校认真执行校务公开制度,落实各项公开项目,将校务公开工作常态化。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重大决策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做到了决策透明、结果公示。学校特别注重听取教代会代表意见建议,重大事项均向教代会报告,接受教代会的审议。教代会成为校务公开的良好平台。教职工对校务公开满意率达到99.08%。

三、丰富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感染力

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是学校教职工开展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工会要积极开展各种贴近生活、贴近职工、贴近校园的文体活动来丰富教职工的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创造积极、向上、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不断增加学校的凝聚力,增强工会组织的感染力。

学校工会在丰富文化活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两点。

一是树立先进榜样,推动师德建设。工会围绕学校中心开展工作,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的重心,与相关部门合作,以评选、表彰、宣传先进事迹为载体,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先后开展了“三育人”先进、师德先进、教育创新先进、市级劳模、育人标兵、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等多项评选表彰活动。特别是在教师节期间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感人事迹,制作“光荣榜”和“事迹册”,用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影响全校教职工。近年来,在市工会系统组织的评选先进活动中,学校先后有7人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1个单位被评为“首都教育先锋先进集体”。五年来,共评选校级师德先进67名,先进工作者124名,先进集体48个。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设健康和谐校园文化。校工会每年组织“迎新团拜会”,自编自演节目,全校教职工欢聚一堂共度新年。在重大节庆期间,校工会组织群众性的文艺活动进行庆祝。在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上,不仅开展各种田径比赛和趣味项目,还举办健身操、太极扇、太极拳、太极剑、广播操等大型团体表演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校工会成立了各种专门的文体协会,并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文体协会管理办法》,学校现有16个文体协会,教职工参与人次达到会员总数的64.6%,校工会大力支持文体协会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对教职工放松身心,减缓压力,起到很好效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工会组织的执行力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要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基本设施建设等几方面加以建设。学校工会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组织执行力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五点。

一是全面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和工会建设。学校建立了北方工业大学二级单位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二级工会建设职工小家工作意见及考核标准。二级教代会的建立为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学校二级职工小家建设也取得突出成绩,在12个二级工会中,校级“模范教职工小家”3个,“先进教职工小家”2个,“合格教职工小家”7个。

二是积极开展干部培训和理论学习研究,不断提高工会服务水平。学校工会注重开展理论学习研究,并在吸收非事业编人员加入工会组织、规范落实教代会提案制度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发表多篇理论文章。校工会定期组织工会干部培训学习,还积极参加市教育工会组织的工会干部理论研讨活动,提高了工会工作水平。

三是加强工会基本设施建设,优化建家条件。学校积极为工会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改善教工之家环境。目前学校教工之家场地面积660平方米,12个二级职工小家场地面积1 145平方米,全校教职工之家场地面积总和1 805平方米,有力保证了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严格财务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学校工会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北方工业大学福利费使用管理办法》、《北方工业大学文体协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每年对工会经费进行审查,并向全体教代会代表报告。工会经费收支严格遵守财务制度,项目合理,使用规范,账目清晰,大额支出均经过主席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学校工会2011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工会财务工作一等奖。

五是坚持开放办会,积极服务社会。学校积极开展服务社会活动,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校工会组织全校师生赈灾捐款活动。2010年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市总工会“温暖玉树・北京职工在行动”募捐活动,学校每年还参加社区送温暖捐助活动。五年来教职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献爱心捐赠活动,累计捐款50余万元,捐献衣物5 500余件。2010年被市总工会评为“温暖玉树・北京职工在行动”募捐活动优秀组织奖。

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会工作效益,增强工会组织的影响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将改革创新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发展高度,全国总工会也要求各级工会“大力推进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3]228,这就为工会建设提出了创新要求。学校工会在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会组织影响力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非事业编人员队伍建设。随着高校体制改革,非事业编人员已成为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群体。为此,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发挥非事业编人员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学校2008年开展了非事业编人员入会工作,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非事业编职工入会办法》,明确了入会条件、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权益维护和会籍管理。全面落实了会员同等福利和政治待遇。目前学校非事业编人员入会率100%,他们中有3人是学校教代会代表,4人被提拔为后勤集团部门负责人。通过吸收非事业编人员入会,一方面保持了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学校服务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有利于调动他们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是坚持依法维权理念,发挥教代会提案作用。教代会提案工作是教代会行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是做好提案征集工作的前提条件。学校制定实施了《北方工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暂行规定》,学校每年都在召开教代会前专题布置提案工作,专门发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集代表提案,保证了提案质量逐年提高,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对于改进学校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其次,跟踪办理是落实提案重点,也是提升办理质量的关键。学校工会严格提案办理流程,坚持“两上两下”,做到“三定”(即定承办人、定落实措施、定整改期限),规范提案办理,严格办案要求,提案办结率达到100%。最后,学校建立健全了有效地提案工作机制,建立了批准立案通知书、提案办理报告书以及提案人满意度反馈意见书。提案一旦经主管校长签批后,学校相关部门必须抓好落实并在规定期限给予答复。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后,提案办理不仅效率高而且办理质量好。例如,《关于调整作息时间的提案》上报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较好地满足了教职工的实际需求。

三是坚持人才强校发展理念,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青年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学校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校工会联合人事处、教务处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通过校院两级比赛吸引了青年教师的广泛参与,提升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激发了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在北京市教育工会举办的两年一次的“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学校青年教师连续获奖,在去年的比赛中,学校两名教师分别获理工类一等奖和文史类三等奖。除了关心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外,学校还成立了青年教师联谊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坚持每年组织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赴井冈山、延安、遵义、韶山等革命圣地进行爱国爱党教育,每次活动都给青年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思想启迪,增强了他们爱岗敬业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感。通过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青年博士论坛、出版《青年教师文集》、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了青年教师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目前,学校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队伍中一支生力军,有的还走上了管理岗位,学校中层干部中有34.8%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他们健康迅速成长,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增添了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十报告文件起草组.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潘姬熙.浅析如何发挥工会在高校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6).

[3]乔瑞芳.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第6篇: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国家中职示范校 复核工作 问题 建议

2012年,笔者在承担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专家复核工作期间,认真负责地审核每一所学校提交的电子文本,努力做到审慎负责,尽职尽责,不留隐患,不辱使命,完成好各项复核任务。下面主要结合第二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复核工作实践,谈谈体会,以期对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这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标准的领悟能力

为了认真负责地做好专家复核工作,我们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参与起草、审核示范校《建设方案》《任务书》工作的实践经验,对相关地区示范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典型进行解剖,努力寻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编制的规律性,努力从国家层面审视和把握各类中职学校改革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复核工作的战略水平。与此同时,针对各个学校不同的特点,从重点专业选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建设内容和进度安排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中央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特色项目选择的个性、建设方案各关键点的关联性以及《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相对独立性和两者的相互印证等各个重要环节予以认真审核,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审核意见,确保审核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对各项目建设学校整改意见的反馈、再审核、再反馈,使其《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日臻完善,从而达到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的基本要求,正式批准实施。

二、突出重点,提高审核的质量和效率

主复核的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包括新疆、新疆兵团、云南、甘肃等19所学校。相比较而言,新疆的9所学校编制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比较规范,甘肃7所学校和云南1所学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不足和问题。在复核过程中,我们努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及时找出优劣差异,公正予以评价,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审核的质量和效率。国家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印发的一系列文件是复核的主要依据,在《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各地各学校均表示对系列文件组织了学习,但在领导重视程度上,在文件精神的领会上,在自身方案和任务书的编制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重视程度上存在的差异

新疆、新疆兵团、云南、甘肃等地学校所成立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尽管名称上有差异,但大都出现了当地政府或教育、人社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地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发现,少数项目建设学校使用的项目建设资金大部分或全部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行业或学校配套资金很少甚至为零,没有能够利用示范校项目建设这样的难得机遇,适当地予以配套,以使中央财政1000万元左右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真正做强做优学校的相关重点建设专业,真正能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走在全国的前列,至少也能在本地区更好地发挥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2.文件领悟上存在的差异

大部分项目建设学校能够按照要求,选择3~5个重点建设专业编制《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规划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但有个别学校只选择2个专业,而中央财政为此计划投入960万元,所以在第一轮复核中被淘汰出局。在重点建设的资金分配上,大部分学校能够比较科学合理地分配建设资金,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后期方案的实施和最终的验收奠定了基础。但也有少数学校,不能认真领会三部(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的文件要求,在《建设方案》中有意回避具体的建设内容和步骤,回避对硬件投入的具体描述,规避教师进修培训和设备设施投入所留下的痕迹,力图不让专家掌握其中央资金中这两项分别不突破10%、20%的证据,但这也给学校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和最终通过验收埋下了隐患。甘肃一所学校《建设方案》中3个重点建设专业主要建设内容分成了五个方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之外,又单列了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环境建设两项内容。由于《任务书》是格式化的,没有这两项内容,于是只好归并到了校企合作机制改革方面。而同时其所列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环境建设两项内容主要为硬件设施投入,其中实训基地建设投入213万元,教学环境建设投入115万元,两项之和就超过300万元,中央资金为1080万元,硬件设施投入所占比例明显超过20%。

3.编制水平上存在的差异

虽然在各地区第一批都有通过复核、批准实施的示范学校,有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但第二批学校的编制水平的差异依然很大。新疆有超过50%的学校依据比较规范的模板,《建设方案》编制比较科学,层次清晰,排版美观,复核中能比较顺利地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修改也比较方便。但有不少学校《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无章法,标准不一,层次不清,结构混乱,出现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

(1)云南一所学校《建设方案》中四个重点专业建设进度和预算安排的表述形式不一致,有的专业用文字,有的专业用表格,特别是在专业1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不仅缺少进度安排和具体的资金预算表,而且在整个文字表述中只有定性的内容,无量化指标,依此根本无法实施,最终也无法通过验收。

(2)有多所学校缺乏对《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宏观理解、把握和驾驭能力,没有将《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作为一个体系性文件进行整体编制和调整,出现了诸多系统性问题,或者是相关联的数据不相衔接,前后自相矛盾,或者对有关数据改动时,顾头不顾尾,不能一改到底,导致简单问题反复修改。

(3)有一所学校《建设方案》重点专业预算表中分3个年度分配资金,明显违反分两年实施的规定。其特色项目进度与预算中没有任何具体的建设进度和内容。

(4)有一所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所列4个重点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分别达到126万元、9万元、42万元、66万元,总和达到了243万元,而这些资金来源全部为中央财政。从中不难看出,有3个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资金明显偏高。由于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分散于多个区域,均不在校内,核实和检查难度很大,可能会造成中央资金被挪用。

(5)有的学校《建设方案》中甚至没有封面或目录就提交了。

三、意见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完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编制和复核工作,结合三次复核的实践体会,特提出几点不成熟悉的意见和建议,供三部和相关地区及示范学校参考。

1.建议各地区加强文件编制的指导

在复核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同一地区的学校存在着一些具有共性特点的问题,或者根本就没有统一的编制格式。不同学校如此,有时同一学校也是如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地区在《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编制上缺乏科学、规范、有力的统一指导。为此,建议相关地区应对各学校文件编写人员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从地区层面上有效提高培训和指导的针对性、规范性。

2.建议适当改进复核评价意见系统

目前,复核评价系统依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相关内容依次对应设置了填写评价内容和结果的栏目,总体上是可行的。但由于无论是《建设方案》,还是《任务书》,各学校在编制时出现的问题并不囿于特定的栏目,很难做到问题与栏目的一一对应。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专家复核意见在一个栏目中填写,项目学校往往认为就是此栏目下的存在问题;专家如在汇总的意见中指出,项目学校又看不到,导致一些问题误改或不改。因此,建议在复核评价系统中设置一个专门的栏目,用于填写存在问题,特别是一些共性的问题,或者无法找到对应栏目的问题,使项目学校的存在问题能够得到全面、客观、准确、及时的反馈。

3.建议统一各校修改说明反馈格式

复核之后,各个学校反馈的《修改说明》,形式不一,角度各异,在专家再次复核确认时有的根本没有利用价值。如,有的学校只是说明接到专家复核意见后是如何重视的,专家的意见如何有针对性等套话。至于是如何修改的,修改了什么,均无说明。这样的《修改说明》对专家复核确认没有任何帮助。又如,有些学校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散,而其《修改说明》却只是寥寥数语,再次复核确认时上上下下反复查证,查阅的工作量非常大。为此,建议对各项目学校提交的《修改说明》及再次上传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进行统一要求。可考虑要求各项目学校统一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说明。

(1)专家复核指出要修改的问题是什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这既有利于判断项目学校是否已经准确领会专家的复核意见,也为专家提供确认的角度和依据。

(2)针对专家意见是如何进行修改的?修改了哪些地方。内容不多时可将修改的前后内容进行对照展示,修改内容分散或内容较多时可标注修改文字所在的页码,以便于专家对照查阅和确认。

第7篇: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机构健全,责任落实

我局领导历来十分重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机关档案工作的领导,做到了组织落实,目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一是机构健全。早在建局之初的1993年,局机关就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为专职档案人员,各业务科也相应配备了兼职档案人员,具体承担局机关及业务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今年换届后,我局又成立了以主要负贡人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副局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专职档案员为成员的机关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使档案管理工作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责任落实。局党组将机关档案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议事日程,把该项任务作为硬指标下达到各科室。今年以来,局党组多次召开全局职工大会、党组会及行政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经费、人员等具体问题。在此过程中,局主要领导对档案工作非常重视,亲自过问,时常督促,严格要求,研究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机关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档案专项资金8万余元;在审计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配备专职档案员1人,确保了该项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转。同时,我们还通过目标管理的形式,加强对各县(区)审计局档案工作的指导,在全市审计系统形成了档案管理网络,加强了业务联系及档案工作指导的针对性。

二业务建设,标准严格

我们把学习贯彻国家档案局公布施行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及《审计机关审计文件材料立卷,归档作业规程》,加强审计档案基础业务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的中心环节来抓,促进了我局档案业务建设的发展。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档案意识。我局先后将档案法律法规列入了“四五”、“五五”普法规划,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档案宣传教育活动,局机关法制建设领导小组还将档案法律法规列入“五五”普法测试内容进行考评。全体审计人员积极参与了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通过对党和国家档案工作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认真学习,使全局职工的档案意识、档案法制意识普遍增强,领导和审计人员重视档案工作和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二是联系实际,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针对审计部门实际,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审计文件材料立卷归档作业规程》和机关文书、业务、会计、科技档案的分类大纲、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制定了《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工作人员职责》、《档案统计制度》、《审计业务人员档案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保证了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我局专职和兼职档案人员都先后参加了省审计厅及市档案局组织的各项审计档案培训班及档案知识学习班。局机关还在每年年终业务整训期间,采取以会代训,对全局兼职档案人员进行档案知识培训,在每年的年度立卷归档工作中,专职档案人员深入到各业务科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难题,经过坚持不懈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局机关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现各科室兼职档案人员都能较好地完成本部门的档案工作任务。今年,我局抓住市档案局领导及其工作人员深入我局检查指导档案工作的机会,结合自身实践,土动找差距,添措施,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干中学、学中干,提高了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狠抓档案的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了档案年度立卷归档工作,确保了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统一集中保管。截至目前为止,机关综合档案室保管的档案资料有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声像档案、重要文件汇集、审计学习资料共7个类别,其中文书档案151卷,(永久19件,长期101件,短31件);业务档案1069卷;会计档案166卷;基建档案1卷;声像档案5卷;重要文件汇集41卷;学习资料2种146册(套)。做到了分类准确,组卷科学合理,编号准确无误,案卷质量符合标准,排列符合规范要求。

三、设施配套,保管妥善

我局在抓机关档案工作中,坚持软件、硬件建设齐头并进,切实加大对档案管理的投入,较好地落实和保证了档案管理的需要。一是档案库房面积不断扩大。1994年我局还在靠租佃房屋办公时,就安排有专门房间作档案库房。1996年我局迁址江北新区29号楼办公后,专门安排有档案库房及办公、阅览室,面积约25平方米。2000年迁至现有办公综合楼后,局机关专门规划安排了综合档案办公室、查(借)阅室、装订室、库房等工作场地,面积约40平方米,可容纳局机关20年内形成的档案材料,保证了机关档案的发展需要。二是档案保管设施不断完善。我局先后投入8万余元改善档案管理设施,购置了铁皮档案柜8组16个,空调机1台,除湿机1台,温湿度计1只,计算机一套,复印机1台,碎纸机1台,灭火器2具,门窗均安装了防护栏及防盗门,配置了深色避光窗帘等。三是管理安全。我们对综合档案室使用科学方法,采取通风换气、降湿降温、定期对库存档案进行清点、整理、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了无霉变、无褪色、无尘污。无虫蛀鼠咬现象,无失泄密事件,保证了档案管理的安全完整。

四、立足实际,开发利用

我局档案开发利用,效果明显。在搞好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档案在为机关及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审计过程中的凭证作用。基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一些审计项目往往与该被审单位以前年度经济活动具有延续性及关联性,而以前年度对该单位的审计档案无疑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确定审计工作重点最有力的凭据。二是配合其它执纪执法部门的服务作用。由于审计工作具有查帐优势,往往一些执法部门借助审计部门业务档案及时查清事实,正确处理。三是资料汇编的参考作用。我们借助档案,先后撰写了《*市审计局审计志》、《*市审计实践与探索》《*市审计机关行政执法责任制》、《*市审计局机关全宗介绍》、《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材料》、《基础数据汇编》、《专题文件汇集》、《会议简介》等8种近110万余字。档案管理人员“一口清”、“一摸准”,提高调阅效率。

第8篇: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事业也是社会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档案中的人事档案又是社会各项工作,尤其是人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在高校的发展、科学的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速度效率的高速运转,认真分析档案本身及其管理工作的历史发展变化,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启迪,对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不够规范,人事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高职院校人事档案有的由人事部门或组织部门管理,有的院校则由学校档案部门管理。现在高职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它是指人事档案主要由单位内部的组织人事档案部门进行封闭式管理供领导或组织上使用,一般不对外由于制度还不够健全,封闭的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秩序还不够完善,档案管理人员有部分兼职管理,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不够重视,档案材料收集方面还处于被动阶段这种模式虽然在过去的人事档案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开放化,各类信息网络化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利用面还较窄,不能更全面的为查阅者服务。

(二)经费投入少,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还要有合格的硬件设施,才能够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由于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重点是对文书、教学、基建、学生等档案的管理,高校档案工作的经费大部分用于学校档案的建设与开发,所以目前很多高校在学校档案管理方面都已实行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专用的软件系统,采用了计算机、缩微、光盘、多媒体等技术。而作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人事档案却因为经费缺乏而投入不足,影响了信息化建设。高职院校大多数人事档案室都存在保管条件差,工作场所不足,库房条件简陋,硬件设施落后等现象。有的没有专用的人事档案室,办公室与存放人事档案的场所合二为一,档案信息化程度几乎为零。

(三)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落后,科学管理程度差

管理人员中有的为兼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素质高技术强的管理人员等原因造成的,即使有专职人员,但职称、学历层次低,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极少。无论兼职或是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接受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不多,缺乏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少。有的甚至不会用电脑,更无法开展信息咨询、网络检索等服务;有的不会使用扫描仪、复印机等仪器设备,难以制作电子档案。

二、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

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需要,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档案是立档单位为适应日常工作需要而依法建立的反映个人和综合管理信息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与材料。档案反映历史活动的原始记载,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库。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实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便成为高校档案工作开展的一项具体举措。

三、高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规范高职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统一高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

做好档案各项工作的规范和标准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历史、社会等种种因素,档案馆藏的管理规范标准不相统一,材料收集整理立卷等质量不高,人事档案的信息自动化管理暂无可依据的标准和应执行的章程这些因素制约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提高管理档案人员素质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如何更快更准的实现,其关键在人的管理首先要有具有现代化技术管理水平和思想意识的人,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还要有科学的技术水平,不能仅会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就得已满足当前,许多高校人事档案部门几乎都缺乏现代化技术过硬的人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用户对高校档案管理利用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解决用户的需求,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也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备途径,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档案队伍,通过经常举办人事档案知识技能管理培训业务,不断增强档案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档案人员既是档案信息的管理者,又是档案信息利用的咨询者。学校领导的重视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若领导者档案意识弱,那么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也很低,若领导者档案意识强,其所在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好,这是能否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因为其分管领导对人事档案业务的不重视,致使人事档案人员素质较低,业务能力不高,人事档案专用库房及设备等落后,现代化技术设备缺乏,而档案管理者的更未参加过业务培训进修等学习。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提高其质量和效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之繁重,学校只有不断发现自我、创新自我才能在管理上下工夫、上手段、要水平,才能更好地为高校事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实施高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为人事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数据平台。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Abstract: in the condi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fil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archives work,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reer.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oblems,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vocational university archive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rchiv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文献标识码:G648.2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中图分类号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毋庸置疑,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职院校档案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数量、速度和效率的需要越来越高。不仅简陋的基础设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而且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也不能满足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亟需提高。加之,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蓬勃发展的新世纪,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必将影响到当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必将给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档案信息和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建立新的覆盖全体师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是做好高职档案工作、促进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意义重大,而且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观念认识滞后。一是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职中专或专科院校升格改制而成,部分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上没有及时调整和创新,观念滞后。这是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对学校工作大局影响不那么明显和直接,因此被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领导视作一项附带的、次要的工作,未给予档案工作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没把档案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来认识和利用,没有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依法治档工作严重滞后于新形势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停留在旧有的手工式建档、管档上。二是由于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跟上,一些教职工缺乏基本的档案知识和档案意识。客观上造成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困难,散失了很多重要的文件材料等宝贵的档案资源。三是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或局郁于档案管理设施和管理方法落后的现状、或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导致责任心不强、创新进取意识不足,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绩效。

2、档案管理队伍素质总体偏低。许多高职院校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偏少,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同时,好多档案工作人员属于半路出家,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继续教育跟不上,缺乏档案管理的基本专业知识,只好是边干边摸索,要求其掌握档案建设发展的信息技术知识就更是勉其为难了,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能为档案信息化工作提供有效支撑。更深层的问题是,由于领导的长期不重视,档案工作部门甚至成为接收富余人员的机构,专职的工作人员鲜有进修培训的措施和机会,造成边缘化的安于现状、非专业的跟不上、专业的不安心工作等严重问题。不仅当前尚未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绩效突出的档案管理队伍,而且不迅速改变的话在可以预期的将来档案工作仍然难以有大的起色。

3、经费投入不足。高职院校得到国家及政府的经费投入很少,地方性、非示范高职院校就更少了。加之扩招、人口变化带来的高考人数递减、毕业生就业难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会出现完不成招生计划的情况,鉴于本身就偏低的学费标准,学校的学费总收入有限,学校有限的资源通常优先满足领导认为关涉办学治校的关键项目上,如校园基础设施、示范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在档案管理部门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就只能是零敲碎打、捉襟见肘了。

另外,基础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在数字化校园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这种档案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做好高职高专院校档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科学发展。通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使其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以此充分发挥档案在教学、科研、管理诸多方面的作用。

(一)增强认识,更新观念。高职院校的校院两级管理者都要充分认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应对信息化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筹划本校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将档案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找准档案工作的定位点、创新点和突破口,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快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充实配备专职人员,添置硬件设备,加大档案工作的考评力度,切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树立服务和创新观念,不断提升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业务技能,扎实工作,在相对不利的工作环境中有所作为,以工作实绩带动整体档案工作大环境的转变。再次,通过专题会议、业务培训、借助校园网、宣传栏等做好档案知识的普及宣传,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养成自觉归档的行为习惯。高职院校各个部门要确定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在全校形成较为科学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保管保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克服和改变档案管理混乱无序的现状,确保档案管理和使用质量。同时,要制定档案工作的业务标准,通过标准有效防止工作中的低效和疏漏。档案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归档材料完整、准确,着录标准准确,建立一个通用性强,大多数软件都能接受的文件信息存储和交换格式标准, 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立足长远,建好队伍。人才是档案管理的主题,是档案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一是适当引进部分具有档案专业学历、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学毕业生从事档案工作,将一些德才兼备、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人安排到档案工作岗位上,给高职院校档案现代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生力量。其次,为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动向、新知识和新要求,还要制订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对档案部门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档案工作人员刻苦自学和举办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实践操作等形式,加强档案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等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要坚持创造条件,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相应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各种待遇,使其安心本职工作,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此充分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档案工作上档升级。

(四)加大投入,夯筑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由于档案载体、服务内涵等较原来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档案管理硬件软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需持续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基础条件,以使档案信息化建设达标和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效能。高职院校要在多方筹措资金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档案建设的经费投入。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进行档案信息电子化建设,配齐配好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和必要的档案安全保护设施,逐步建立数字化档案室,夯实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还可利用已建成的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设施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从而部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缓解经费不足带来的供需矛盾。

总之,高职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和高职院校各方的大力支持,需要决策者、执行者和使用者的共同努力,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等多项职能。

[参考文献]

[1]柴坤,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雷鸣,浅谈高职高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光盘技术

[3]向泽红, 对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常燕虹,提高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几个问题[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5]蔡钰,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NO.22

[6]绳晓庆,对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剖析[J].职业教育,2009(8)

[7]陈蓉莉,浅析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