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

教学方法的理念精选(九篇)

教学方法的理念

第1篇: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

1、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实行以来,明确指出了我国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素质能力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体育基础教育,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基层课堂教学中去,提升国民整体身体素质。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创新教育经验和方法,体育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国最早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上世纪从前苏联引进的,然后又学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方法,结合了我国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这也是我国体育教学的最早开端。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未曾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仍然采用着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主,经常采用直观法、分解与完整法、游戏法、比赛法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这些方法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持久性却不强,而且忽略了学生的自身感受,很多学生都没有深刻理解体育教学的意义。从上世纪至今,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经过了多次改革,接受了时代新思想,更换了教学设施,但是大部分学校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理论教学课程较多,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时,必须要保持身心愉快,要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学生自主性较差,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与时展所需的体育人才差距较大。

2、创新教育理念的基本涵义

2.1、创新教育具有整体性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现状较为不理想,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体育特长生身上,忽略了对普通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而创新性教育就具有整体性,针对的是所有学生,旨在激发所有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创新教育的成果和福利,这对于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十分有利。

2.2、创新教育具有综合性创新性教育其实是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培训的结合,也是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创新教育理念下,必须要加强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还要增强体育课外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体制和智力的最佳教育方法。

2.3、创新教育是传承与发展的结合创新教育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知识的传承,吸收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优点,然后结合每个学校的不同实际情况,形成了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坚持以学生体育素质提升为目的,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有效应用,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热爱,也是对体育教育的更好发展。

3、创新教育理念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加强了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入了创新教育理念,这虽然有效提升了我国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创新教育经验较少,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接下来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解一下。

3.1、体育教学理论中的问题想要实现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人才,务必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创新,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健全的体育理论教材,很多体育知识都较为陈旧,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只要加强学生的户外锻炼,让学生缓解下学习压力即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学校教学中,体育教学课程安排较少,学校将大部分课程都安排在应试考试课程方面。而且体育教师缺乏理论教学目标,不知道该教到哪种程度,教师根本就没有领会创新教育理念的真滴,没有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3.2、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没有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创新,同时也没有加强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同,许多学校都没有健全的体育实践器材,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没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学生被教师强迫去参加体育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时还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反感,教师在体育实践课堂中无法激发学生的潜能,更没有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导致体育教学实践效率无法提升。

4、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多门课程中都开始应用创新教育理念,无疑体育教学课堂中也要加强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尤其是在体育理论教学和体育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4.1、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理论教学方面的应用(1)开创了体育创新教学的理念。在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改革体育教学手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教学课堂氛围也较为和谐,开创了体育创新教学的新理念。(2)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体育教学。现代体育教学中,更为注重的是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加强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进行协商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体育教学。(3)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现代体育教学要加强对体育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要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时展步伐,教学研究人员也要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知识,要从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对体育实践教学知识进行创新,要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

第2篇: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化学学科 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提倡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应成为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发挥、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化学学科概念繁多,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呢?

一、设问归纳教学法

设问归纳教学法认为:教学应当从学生的活动开始,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此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次氯酸的漂白性”教学中,课前,我将一束湿润的鲜艳夺目的花插在集气瓶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花上,情绪高涨。这时,我将氯气迅速通入集气瓶中,很快花色暗淡、变白。学生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带着问题,我引导学生分析氯水的成分,探究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微粒,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次氯酸的性质。

二、思维发散教学法

思维发散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法之一。思维发散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的方法。有些知识或问题有很多可能的结果,教师必须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向所有可能的方向扩展,以寻求尽可能多的结果。如“Al(OH)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我让学生分组探讨:①于AlCl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②于Al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③于氨水中逐滴加入AlCl溶液;④于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溶液,各有不同的现象?为什么于Al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会先形成沉淀,最后消失?为什么于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振荡试管沉淀消失,当这种现象重复数次后,再加入AlCl溶液出现的沉淀无论怎样振荡试管都不消失了?最后再由学生讨论实验室制备Al(OH)的可行方案。有些知识结果可能是唯一的,但可以从很多的方向思考,都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包括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如“盛有NO和NO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的题型,也可应用差量法。

三、亲身体验教学法

动手实践、亲自参与是这种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手段,教师可让学生亲手制作完成一些实验;摆弄各种教学实验仪器;自己思考、构思实验的操作和步骤;并完成实验得到合适的实验结果。如学习“Fe(OH)的制备和性质”时,新制的FeSO与NaOH溶液反应,结果学生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却是灰绿色沉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要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又该采取什么措施?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不仅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巩固相关知识。

四、自学式教学法

自学式教学法是鼓励和启发学生进行自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与同学探讨,做自学笔记。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老师适当指导,个别讲解。这种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归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走入社会后学习新的知识,应对新的挑战。

五、分类对比教学法

在化学教学中,遇到互为可逆的过程和物质的两种相反特性等情况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比来掌握知识的要领,分清楚物质的物质,理解清楚不同规律的异同。对比分类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走上社会后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对比甄别。比如在学习NaO和NaO的知识时,二者性质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教师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知识点,不易混淆。

六、结合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实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等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时,我向学生介绍门捷列夫如何批判继承前人的理论,并对大量的实验事实进行修正,归纳出了元素周期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化学史材料,并与有关的化学知识结合为一体,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从事发明创造的热情,启迪学生的智慧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3篇: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法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138-01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当前,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从教学理论上加以探讨。我们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孤立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它要服从于一般教学论的原则指导,但是它又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一、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思想

1.教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近几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不断变化,一方面不断向教育和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化,教学理论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断地改革。按照教学论的观点,教学方法是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密切联系着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联系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我们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看法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的观点。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研究教学方法,不再是仅仅研究教师讲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引导学生学习、探索的方法。讲授法的缺点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不能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起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而某些新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就在于比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当然也要看到,有些新方法在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却显得不够。

二、要加强数学的实用性

1.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运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

2.作为一个学生,数学是伴随一生的,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3.教师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给学生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还用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三、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做法

1.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能否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正常实施。因此,如何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小学就奠定好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在农村小学开展以来,我们在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第4篇: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 学习兴趣

一、演示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如“弹力”概念的教学,用弹簧,钢片等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弹力的产生本质是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的概念教学,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达到变抽象为形象,从而理解并掌握概念的目的。如“压强”“电场”“电阻”“磁场”等概念的教学。

二、有趣现象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如对“超重”,“失重”概念的认识,先以电梯上升或下降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现象说明和分析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再以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上天、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三个过程为例,分析杨利伟感受到的“超重”、“失重”现象,达到加深理解“超重”、“失重”概念的目的。再如,“向心力”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学生们都有骑自行车转弯这

一经历,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自行车转弯时的向心力来源,以及车身为什么向内倾斜,通过学生对“向心力”切身的体会来理解掌握这一概念。

三、以旧引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如:要讲授“瞬时速度”可从复习“平均速度”人手。在某点附近取一小段位移,可求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当位移足够小,或者说时间足够短时,所得的平均速度就是该点的瞬时速度。

四、图像电教法

有些高中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布朗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可以用图象、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物理图象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物理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五、典型例题法

有时也可以用定量计算的方式,通过对一些数据的处理并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如: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通过计算比较铅球运动员掷出的铅球在0.2秒内速度可由零增加到17m/s,迫击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秒内可以由零增加到250m/s的速度改变快慢,从而引入“加速度”概念。这种方式直接明了,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

六、类比法

类似的概念可以提供给学生理解新概念的思维方式,降低思维的难度。通过比较也可以让学生找到类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类似概念的理解。通过类比,建立新概念。这是认知结构同化作用的体现。讲电场时,教师可以用已学过的重力场、引力场来进行类比教学;通过体会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温度是大量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引导学生从这三种量度的类比中去理解量度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对一些相近类似的概念进行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类比,这样就能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七、设喻法

设喻是帮助学生降低对概念理解难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抽象变得具体。如把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形成恒定的气体压强,可比喻成像雨滴落在雨伞上,伞受到

了恒力作用一样;用水流的高度差来形容电势高低等,都有效地降低了原概念的抽象程度。

八、设疑法

第5篇: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数学 教学方法

1.明确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创设情境,活跃思维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转变。

3. 传授一些听课技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在教学中,评价应得到重视,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评价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等,从而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

摘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建构科学合理的审美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审美理念;建构

美,一个充满着无穷魅力的字眼,人们都在不断追求它;美育更是一项伟大而富有活力的教育工程。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首先强调的也是“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

一、正确理解“审美”

(一) 审美的内涵

审美是指对事物,特别是艺术品的美丑的欣赏与鉴别。音乐学科中主要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鉴别。

审美,本质上是以感性的形式所呈现的“人的一种自我享受”(马克思)。一个是“感性形式”,一个是“自我享受”,这是完整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实质和内涵的两个互为条件的相辅相成的关键因素。没有“感性形式”的“自我享受”,是理智的认识活动;没有“自我享受”的“形式”的感觉,多半是“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而不具有充分的美学上的意义。

(二) 审美多层面的活动

1.第一个层面是“感官的快适”。这是审美主体由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审美属性所引起的“赏心悦目”的快感。这是比较表层的美感。

2.第二个层面是“心灵的启迪”。这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审美属性所引起的“赏心悦目”的多次复现的基础上,进而引起的“怡情悦性”的审美效果。这是向高级层次的美感过渡的中间层次。

3.第三个层面是“人生的体验”。这是审美主体在健康的审美趣味、健全的审美能力、纯正的审美要求、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的自觉指引下,透过“感官的快适”和“心灵的启迪”,实现审美主体向生命感悟、宇宙体验飞跃的一种高级审美层面。

二、建构以审美为核心的理论依据

(一) “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课标中的体现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及至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这种理念。

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二)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很多,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等方面。教学内容必须具备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方面的因素;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一定的审美原则;作为美的传导者的音乐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规范;在音乐教学中还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审美化的教学环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得遵循美的规律。下面仅从教学方法方面试作简要分析。

三、合理化建构音乐教学方法审美理念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人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一) 体验美

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

贯彻参与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还应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顺带地学习。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教师应为学生的参与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

(二) 情感美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在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音乐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并培养一定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了情感的呼应,就有了对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对音乐兴趣的提高,从而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自己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三) 愉悦美

第7篇: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

一、感性特点

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有效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的。所以,概念给人们的感觉是抽象的。但是,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离开了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有效积累,人们也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建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是感性的。

初中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科学还比较陌生,甚至还有点畏惧。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趣味的物理实验,观察独特的物理现象,不断地丰富感性积累,不仅有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高效建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愿望,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要想合理地认识并把握好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应予以重点关注。

1、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时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会给学习者带来许多生活经验以外的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科学地建构概念积累宝贵素材。然而,在当前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忽视、轻视甚至漠视观察和实验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原本属于学生实验的,改成了演示实验;原本是演示实验的,变成了“口头”实验;原本是“做”的实验,变成了“写”的实验。这样,教师就用自己的经验想当然地替代了学生经验,用自己空泛的说教简单地替代了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物理课也就失去了“物理味”,从而导致学生听了许多遍,却依然会概念不清。

2、媒体与软件

考虑到某些物理对象和实验对条件、成本、可看性、可重复性等的具体要求,物理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图片、动画、音视频和仿真实验室(如国内的仿真物理实验室、美国的鳄鱼夹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加以辅助教学。

3、问题与情境

物理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现实根源的。合理地设置物理问题与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维。例如:在讨论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特点时,教师不妨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站立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冰冻的湖面上,如何才能顺利地返回岸边?

二、渐进性特点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些“先验经验”,这些先验经验是概念教学的起点,它们也常被称作“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零散的、肤浅的、片面的,甚至还是错误的。它们有的是学习物理前形成的,有的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待于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甄别、矫正、完善和巩固、强化,逐步地趋近于科学的物理概念。

前概念中有许多积极的元素,值得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加以发现和利用。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对水流、水压的认识,逐步建立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将小车在不同路面的分界线上发生偏转的原因类比光的折射原因……

前概念中也不乏错误的元素,值得教师予以关注和警惕。例如:许多学生常认为“白雾”是水蒸气、物体远离平面镜成像变小、没有力就不运动……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头脑中与科学认识相异的这些前概念,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该物理概念的理解很容易会退回到原有的水平,以至于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连连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简单地求全责备,而要更多地反思和改进教学的不足,让学生知道:科学家在探索物理世界时,也经常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干扰,认识上出现过错误。

科学的概念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前概念发展到科学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概念形成的渐进性,不可急于求成。

三、严谨性特点

许多初中物理概念虽谈不上严密,但都很严谨。例如:在力臂和功的概念表述上,学生稍不留神就会犯错。这一严谨性特点同样地体现对许多物理规律的表述上。如:对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可以说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练习和及时的诊断反馈。

四、系统性特点

第8篇: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历史;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材内容;角色扮演;鼓励性评价;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42-01

现行的教育体制与考试制度的束缚,使教师和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具体教学上表现为题海战术、疲劳战术、加班加点等,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变成机械简单的重复操练,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着教材照本宣科,考试前教师划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是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厌学的深层次原因,从而不可避免地使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集中不了。学生认识不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更不能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古为今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起不到《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目的的教学目标,起不到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新课程理念要靠教师以教学方法为媒介来传导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也要靠教师的引导来体现,教师要不断翻新教学方法,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一种意外、一种惊喜。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把握《新课程标准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和注意事项,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 发掘历史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具有文字生动、内容具体和故事性强的特点。课文中有许多历史地图、事件插图和人物图像直观性教材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等心理特征,发掘历史教材内容中的素材,运用形式多样、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或者电影、电视剧等直观性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历史人物的形象,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中的《中日跨海大战》时,就让学生观看电影《甲午战争》片断,以历史的再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介绍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的小故事,也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时,就可以简略地介绍北京人化石发现经过。 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标点来滥用,有时老师的讲解比声色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更好,如讲到《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时,教师可先在小黑板上用铅笔画上暗线,讲课时边讲边画。可以有效地跟着学生的学习反馈来调整教学进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把历史事件图和历史人物图像绘制作成PPT幻灯片进行放映,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教学中入情入境,“替古人担忧”,关心历史事件的结果,历史人物的命运,引导他们初步地研究和了解历史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二、运用角色表演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表演,寓教于动、寓教于乐,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曲优美的歌曲,一个动听的故事,演一个小品乃至相声,这些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所创设的的活泼的课堂氛围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一堂课下来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但,而是一种享受,学生的注意力哪能不专注呢?

比如在讲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典型《赤壁之战》时,可先布置任务,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本课内容并查找相关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甚至《三国》大型网络游戏资料,明确赤壁之战中的作战各方角色有:曹操 刘备,孙权。指挥官有: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希望同学们踊跃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这场较量。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比一比。那一组成员演得好,其余的人员有的作战士,有的作观众,每个同学都必须参与,下面开始准备,依次入场……。学生的投入的表演一下子把单向的灌输和枯燥的历史知识说教,生动形象的内化到了每个同学的心中,把课堂教学推动高潮。

三、 以激励性评价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因素支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某种启迪和灵感,从而有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满足感,这是内在因素;因为学得好而受到老师和同学、家长、亲朋好友的称赞、奖励,获得荣誉,这是外在因素。

第9篇:教学方法的理念范文

那么,怎么在教学中加强对话教学呢?下面是我的一点点体念。

一.表演式对话

指的是学生在一定的特殊情景中,分角色表演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表演欲望强,故而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在教Shopping这课时,笔者在操练了有关购物的日常用语后,将讲台布置成柜台,设了商场的背景。学生有的把自己的书,书包。文具等标价买卖;有的把自身的衣服出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合作活动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表演式对话的另一优点是强调了角色扮演。学生明确了自己在任务中的角色,就会由被动状态转换到积极状态,由旁观者变成直接的参与者。他们会自然地根据自己的角色考虑自己应该怎样问,怎样回答。这样的对话是自发的,是生动的,是充满情意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真正的学习动机又促使了学生兴趣的长久保持。学生在活动中会主动思考,遇到问题时会主动问老师。这时,教师的帮助对学生来说犹如雪中送炭。角色表演的另一好处是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表情自然。因为他们想急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然地会用各种动作配合自己的语言表达,犹如他们在讲母语那样。

二.自由式对话

教师预先规定一个谈话主题,请一个学生起来让他随意找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交谈。在叫“My favourite sport”这一课时,熟悉一些有关部门体育运动的生词后,让每小组的第一个学生和本组的其他学生交谈。

三.看图对话

看图对话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对话活动,常可以用于操练一些枯燥的语法知识。在教过去进行时时,我在黑板上挂上几张图画,每张图上都有任务的活动和表示时间的时钟,学生根据图画用对话操练:“What were they doing at eight yesterday morning?”“They were…”等句子。对于一些较长的,学生记忆较难的课文,用看图对话就简单得多了。在教“The Moonlight sonata”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些图画挂在黑板上。听了录音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根据图画进行对话,很快就掌握了课文内容。

四.比赛对话

比赛对话具有竞争。游戏的特点,很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在教“A Weather report”这课时,让学生听完录音后进行小组讨论,集体编排对话,然后推荐两名学生代表本组上台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师给优胜小组发奖。这种形式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