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诗歌手抄报范文

诗歌手抄报精选(九篇)

诗歌手抄报

第1篇:诗歌手抄报范文

1、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2、《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3、《诗经》 《楚辞》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诗歌手抄报范文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1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2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3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4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5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的资料:关于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的内容:李白古诗欣赏

1、《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精美的古诗词手抄报内容资料

2.关于古诗手抄报的内容设计

3.古诗手抄报大全

第3篇:诗歌手抄报范文

一、开展特色活动——办手抄报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较好途径

一是办好手抄报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启蒙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办手抄报的兴趣,在学生课余活动时间,各班主任首先将办手抄报的意义和好处向学生讲清楚,然后将自己亲自制作的手抄报给学生传阅,再将办手抄报的过程及所涉及的知识和技巧告诉他们,最后向学生布置办手抄报的具体任务并讲明要求,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办好自己的第一份手抄报。

二是举办学生手抄报展览。对手抄报进行评奖,召开专题讨论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动力。通过举办学生手抄报展览及评价打分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办好手抄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办手抄报的能力,教师将每期手抄报的优缺点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召开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办手抄报的心得体会及经验方法的交流,让获奖的学生在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此举使获奖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上进心。

三是家长密切配合学生办好手抄报。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办报兴趣,教师经常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希望学生家人为学生办手抄报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指导孩子用自己绘制的图片装饰手抄报,使报纸版面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四是以办手抄报为契机,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办手抄报是为了让学生汲取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学校结合办手抄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还要求学生抽时间多看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儿童电视节目,积极参加智力竞赛活动,征文比赛等等。将学到的知识用到手抄报上,使学生的手抄报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五是创办《蜗牛诗报》。为提高学生办手抄报的质量,教师自发的编撰了校园诗歌报。校长亲自为了小报提了报头《星星雨》,并参与进来,同教师一起创作。2009年6月学校成立了蜗牛诗社并创刊了《蜗牛诗报》。为了能够娴熟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在工作之余都摒弃了以前的“麻坛论剑”“农村偷菜”等陋习,真正地啃起了诗书,魂归于为人师表。2010年6月22日学校举行了师生同台原创诗歌朗诵比赛,激发了师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写作水平、提高了手抄报的质量。

二、创新评价方法——活动与评价结合进行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根本

一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学校在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评价。在活动中建立了系统的、科学的、准确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明确了评价细则、评价制度、评价方式、评价周期、评价项目等。

二是评价内容和方法有创新。结合手抄报等活动进行“闪光点评价”。即在每个评价周期要结束时,让学生自我申报自己的特长发展状况、活动中的闪光点等,作为“闪光点评价”的主要内容,代表学生的评价成绩进行评价。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谓相得益彰。

三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收集反映学生阶段性达标成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比学生的进步状况,让评价源于活动、源于实际,以便反思、总结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调整评价方式,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不该只是一种评价形式,它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从学期初的评价目标,到阶段小目标的确立与评价,学期中的成长足迹展示、学期末的最终形成等级都要从活动中来,把活动放在第一位。做到先有成绩而后评价,不要等到期末,学生的行为习惯自然定性后徒劳评价。并且定期给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的空间,时刻激励学生自省、自律,避免学生只着眼阶段达标的短期效应现象,更立足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确保评价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通过在学生中组织办手抄报的活动,各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字比过去好,作文构思、材料组织、段落大意、语言表达、语法修辞都有不小进步;学生的美术、书法、绘画水平都从整体上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更广,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更强;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实践与操作、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都有所收获。

第4篇:诗歌手抄报范文

(一)“钟九闹潜”事件及相关文献文本    

钟九闹槽事件对崇阳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产生很多的民间故事和与此有关的歌谣。长篇叙事山歌《钟九闹槽》也对事件的流传起到了推动作用。长诗产生后一直为劳苦大众喜闻乐唱。1955年,宋祖立、吕庆庚和孙敬文等开始对两部民间长诗进行了搜集整理,1957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整理出版使两部长诗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扩大了两部长诗的影响力,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重视。他们从不同角度对长诗进行了研究分析,肯定了这两部长篇叙事山歌的历史地位。    

记载钟九闹槽事件的历史文献颇为丰富。清廷档案、私人笔记、民间传说以及后来的研究文章站在自己的角度对钟九闹槽有众多的记载、评说和研究。现存的钟人杰等起事的誓师文、檄文,钟人杰事件后官员呈报的奏折、钟人杰等人的口供记录,以及私人笔记《崇阳冤狱始末记》、魏源的《湖北崇阳县知县师君墓志铭》《崇阳县志》等,还有因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历史小说、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都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实。    

(二)《钟九闹潜》的传抄本和整理本    

钟九闹槽的记叙和评述从清史稿到民间故事以各种方式存在,资料十分丰富。但就长诗钟九闹槽则主要是两种版本,一种是传抄本,一种是整理本。传抄本是长诗产生后当地百姓相互传抄的唱本,这些传抄本内容基本一致,只有少数词句不同;整理本是指1957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在孙敬文等人的收集整理本基础上经过整理后出版的长诗。198。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的湖北民间文学丛书之六《<钟九闹槽>》各种版本汇编》就是传抄本和整理本的展现。    

1.山歌结构和篇章结构    

国民党统治时期,崇阳县府曾搜查、焚毁《钟九闹槽》传抄本,但崇阳人民用各种方式保存了唱本,使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传抄本长诗采用五句子山歌结构,不分篇章。传抄本较好的体现了民间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整理本基本上保留长诗的故事情节,根据革命文学的理解增删了部分内容,为了阅读记忆方便增加了二十个标题:引子、完国课、金太和、十劝……删除了事件发生地崇阳历史地理的介绍“江夏县内近武昌,嘉鱼蒲折是故乡,通山大冶并兴国,咸宁独立在中央,通城交界是崇阳。”仁1书增加了部分革命性内容,如:“钟九敦族陈宝铭,数人计议一条心:我等起义为百姓,堂堂正正有名声,定要击破官家兵。   

2.民间歌谣和政治倾向    

《钟九闹槽》整理本突出了农民和地主阶级的对立,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站在农民起义的角度描绘了钟九闹槽事件,将民歌修改成农民革命的长篇叙事诗。同时整理本还突出了民众的集体形象和主体地位,突出了集体的力量,如“民兵个个整行装,一声号令回崇阳,人强马壮军威盛,一个夜晚赶回乡,受点辛苦又何妨。”“钟九齐集众乡民,个个阵前表决心,箭上弦来刀出鞘,一声号令齐出城,好比猛虎下山行。这样的描述,是当时语境和整理者的意识形态决定的。相比较而言传抄本更多地保留了民间的历史记忆,是民间的歌谣。传抄本中朝廷和各级官员将闹槽的农民称为“教匪”,这在整理本中是没有的。    

(三)钟九闹潜的事件研究    

历史的长河中,钟九闹槽事件并不能算是大事件,但围绕这一事件产生如此多文本并不容易。直到现在人们仍然通过这一事件以及这一事件的文本记录来了解和研究历史。    

第5篇:诗歌手抄报范文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鉴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我做了学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有材料做依据)这个问卷共分为9个模块,分别是读书兴趣调查、读什么样的书调查、读书习惯调查、读书方法,策略,态度调查、读书量调查、课外阅读阅读时间调查、课外阅读环境调查、阅读收获,效果调查。根据调查我做了相应的总结,经过这半学期的实践,感觉收获了许多,现将这学期的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1、积累本的使用。

这学期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积累本,把平时读书中遇到的好词好句积累在本子上(好词包括近义词、反义词、语言积累等)我告诉我的学生没有事闲暇时多读读,不是让你背,读的遍数多了,当想用时,自然就会用了(积累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积累在积累本上,一部分内容也可以选择填表的形式(有材料做依据)内容可分为背诵篇:优美句段、优美文章均可,但必须背会;摘抄篇:摘抄优美句段、优美文章、可以多读几遍,为写作做准备材料;创作篇:把所学、所思、所想、所悟写成文章,供大家赏析;故事篇:讲故事,意在会讲,讲的有声有色,有韵味,在课前3分钟做,目的也是为了丰富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小报的制作。

读书,一要提高读书的量,二要提高读书的质,怎样提高读书的质呢?孩子们都喜欢做小报,如何将孩子们乐意做的事,不但做好,而且有所收获呢?我将小报分成几个板块,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板块去做,也可以选择自己有能力的板块去完成。

(1)文学常识

内容分为: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文章主人公简介等。

(2)优美句段

内容自由选择,但必须是你背诵下的优美句段才可以去做小报,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积累。

(3)词语链接

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接龙、读书成语、ABB/ABAC/AABB/AAC/ABCC等词语的积累。

(4)读书对联积累。

(5)读书名言积累。

(6)读书故事积累。

以上活动通过“我爱阅读手抄报”评比来检测学生的积累情况。

3、抓住契机利用好教材

(1)、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我制定了‘我最喜爱的诗歌’的推荐表(有材料做依据)

目的是让学生多积累诗歌,并把自己积累的诗歌推荐给同学,这样互相背诵积累量明显提升。

(2)、诗配画

诗歌的文字,可以化为我们脑海中美丽纷繁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意境,请你选一首诗或词,反复诵读,并画一画。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孩子们乐意做而且积累了。

(3)诗海拾贝

分两部分写,一种是学过的诗积累,一种是自创的现代诗,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积累诗歌的乐趣,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4、利用好作文课

这学期我总是给学生很有计划性的按作文要求上好每一节作文指导课,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积累到的知识很好的利用在自己的实际习作中来。

第6篇:诗歌手抄报范文

“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真兄的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以那独有的清新、隽永、真挚和富有哲理与韵律的诗征服了数以万计读者的心。他的诗集《年轻的思绪》、《年轻的风》、《年轻的潮》等不可思议地一版再版,一时“洛阳纸贵”,创造了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奇迹,这场“旋风”被人们称之为“汪国真现象”或“汪国真年”。

1991年中秋佳节这一天,我和国真兄初识在“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南京,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社、《青春》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金陵明月散文大赛”在“总统府”颁奖大会上。由于我俩同为福建老乡、华侨眷属,父辈在上世纪50年代初毕业于厦门大学,相见分外亲切,20年来,我俩联系也相当密切。

得知2011年7月8日至10日,国真兄将现身“三国旧地,包拯故乡,淮军摇篮,科技名城”的安徽省合肥市,以主持人的身份出席2011年亚太金融高峰论坛暨“九鼎奖”颁奖典礼,7月8日中午,我到合肥骆岗机场迎接国真兄的到来,并在他下塌的天鹅湖大酒店与他亲切交谈,国真兄告诉我:“假以时日,我的音乐成就将高于我的诗歌成就,以后大家提起汪国真,首先想到的会是他的音乐,而不是诗歌”。

1992年正当国真兄走红之时,他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次讲演中,接到这样一个条子:“请你默默地退出中国诗坛。”国真兄说,我可以默默不语,但绝不退出诗坛;我可以默默无闻,绝不装腔作势。于是,他默默地研究起古典诗词来。陆续创作并发表了许多旧体诗词,“念奴娇”、“临江仙”、“水调歌头”、“鹧鸪天”……崭新的内容,豪迈的气派,明快的节奏,严谨的平仄,奇妙的韵律,不仅受到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同样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重庆、厦门等城市18岁以上的居民完成的“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建国后出生的诗人中,国真兄“名列第一”。

签名练成了书法家

自南京分别之后,我先后在海内外报刊,撰写介绍国真兄的文章。又应《新安晚报》、《安徽青年报》编辑之托,向他约稿。每逢新春佳节和我的生日,他均寄贺卡向我致以远方的问候。

1995年初夏,我得知国真兄从武汉到上海,参加一家台资企业的营销策划活动。我连夜坐上火车,次日清晨抵达上海。在虹桥一写字楼见到了阔别近4载的他。

“最近在忙些什么?”最普通的,然而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这几年主要精力放在书法上。”

尽管曾耳闻过国真兄近年主攻书法,并颇有造诣,然而看到他带来的字幅,还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叹之声。

从诗人到书法家,国真兄出人意料地超越了自我。追溯原因,竟是因为签名。

国真兄少年时并未练过书法,成名前,重文采轻书写的他字写得相当糟糕。

1990年5月21日,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后,国真兄旋即成了大红大紫的名人,各地大中学校纷纷邀请他前去演讲,众多的电视台请他做节目,各种盛誉之词迎面而来。每天,所到之处的国真兄都被狂热崇拜他的年轻人包围着签名留念。这在别人眼里本是很风光无限的事,却让国真兄感到非常尴尬。因为,他的字不好。

1991年11月初,在北京大学校园演讲完后,众学生请国真兄签名,一位女生拿到他的签名后,遗憾地叹问了一句:“汪老师,你的字怎么没有诗写得好呢?”

一句轻叹,叹得国真兄脸红,回到家,他决定练习书法。

刚开始,国真兄练的钢笔字。当时,他的诗已被硬笔书法家们出了多种字帖,一有空他就比着练。几个月后,再签名时,国真兄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了。

此时,文坛上对国真兄的诗褒贬不一,争论得正酣。面对各种评价,甚至中伤,正在练习硬笔书法的国真兄超然对之,大彻大悟地认为:“苦求名声先受累,求得名声累双倍。无欲无求也有伪,取舍有道少是非。”尘世的繁芜让国真忽然觉得书法是那么的奥妙无穷,乐趣无限,一个人静静地练习书法是那样的悠闲神怡。他渐渐喜爱上了书法,于是又提起了毛笔,改练毛笔字了。

1993年整整一年,国真兄很少再写诗文,并谢绝外出参加社会各种活动,独守斗室,潜心毛笔书法。1994年以后,不管再忙再累,国真兄每天总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练习书法,直到1998年。

国真兄练的书法比较杂。他先临欧阳询的楷书,然后是王羲之的行书和怀素、张旭的草书,并参照了书法的篇章布局。临字帖,摹碑刻,为了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平日亲朋间书信往来,国真兄也改用了毛笔。

国真兄的书法悄悄地走近了人们的眼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石先生在看过国真兄的书法作品后,曾惊叹地评价道:“笔画舒展,章法潇洒,稳健刚劲,豪迈磅礴,字里行间渗透着阳刚之美。”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一般书法家所写的内容,大都是唐诗宋词,古文名联之类,而国真兄所书写的诗词歌赋,全是自己创作的全新内容。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云梦山、云台山、花果山、周瑜陵园、关帝庙等旅游名胜景点,有他的手迹;他还应邀为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创作书画作品。

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为香格里拉集团题写酒标,“在很多国家,香格里拉酒店的酒标都是由该国最有名的诗人来题写的。”国真兄说,酒店方面辗转找到他,提出要他创作一首诗并亲笔题写,具体要求是:第一必须有“酒”,第二必须有“生活”,第三必须有“香格里拉”,第四,这首诗不能太长。国真兄提笔写下:“酒中豪情雾里花,唯愿时光尽潇洒。人间仙境何处寻,香格里拉请回家”。后来全国18家香格里拉酒店都使用了这个版本。

2002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当年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一书。我提及这些时,国真兄微笑道:“我的书法与安徽有着不解之缘。”1998年春,应庐江县县长常启斌之约,他为该县的周瑜陵园题写了一幅碑铭,凭着他深厚的古典诗词文化修养,与他那有相当造诣的书法功底,一时名声鹊起,登门求墨者及信函,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国真兄坦诚地说:“如果说我的书法有点名,还真应该感谢安徽,感谢安徽的周瑜墓呢!”

说来有趣,像他的诗被人们认可的过程一样,国真兄的书法作品一开始也是先在书法爱好者中流传馈赠。

2000年秋,国真兄结识了《报》的一位美编,这位美编喜欢收藏,那天他见到国真兄时忽然说:“我那里有你的字”。国真兄十分惊讶:“我并未卖过字画,也与你素昧平生,此话从何说起?”原来,这位美编是从国真兄与一朋友的书信往来中收集的。2002年年初,国真兄在北京琉璃厂的一家古字画店里看到自己的两页信札,上前询问值多少钱。店主说少千元不卖。国真兄又问真值那么多的钱吗?店主说,这你就不懂了,世上有两种字最值钱,名人写的字即名人字和书法家写的字即字名人,而汪国真的字二者兼之,你说能不值钱吗?国真兄虽然半信半疑,但怕自娱的书法作品再流落在外,从此后再不敢轻易用毛笔传书了。练书法不仅使国真兄成了书法家,而且也带他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写旧体词谱曲和绘画。

“旧体词的节奏,曲谱的韵律,绘画的浓淡干湿与书法的章节布局有内在的联系,在本质上是融会贯通的。”说这话时,国真兄满脸的淡然宁静如无澜的深潭。看来,书法能洗掉人们身上的铅华浮躁之说,当信。

滚烫的心永远年轻

22年过去了,当年读汪诗的豆蔻年华的青年男女,早已步入中年,但汪诗带给他们的快乐是难以忘怀的,他们还时不时会翻出当年抄写的诗句,回忆起那青年时光。而如今的青少年学生又如何呢,他们喜爱国真兄的诗吗?

“有青春年华在,就有汪国真的诗在”。当年评论家对国真兄的诗歌定位评价实在是恰如其分。

国真兄告诉我,应青年学生的要求,2000年教育出版社在出版《高中语文读本》时,特意将他的五首散文诗收集一起,起名《短文五则》放在第一册第一课中,供学生们学习。

如今的青年学生依然喜爱着国真兄的诗。2010年8月,国真兄做客南国书香节南方分级阅读馆,本来是一个与小朋友分享人生经历的活动,没想到来的却几乎清一色是大学生,把小小的场馆挤得水泄不通。

重温22年前的盛誉时光,甚感欣慰的国真兄有点兴奋地说,这一代人接受新事物更多更快,商品意识更强,选择性更多样化,取舍更大胆。我的诗能得到他们的青睐,真让人高兴。

说这话时,国真兄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之中。国真兄虽然在1980年读大学时就开始写诗并发表,但他的诗直到10年后的1990年才得到读者认可。国真兄的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引起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当时因没有国真兄的诗集,人们只好到处抄着阅读。

说起国真兄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这里还有一段趣事呢。1990年4月初,北京一所高中二年级的语文教师正在讲课,发现同学们不专心听讲,在下面相互传递抄着什么。这位老师一问,同学们正在抄写国真兄的诗。中午,这位老师回到家,闲谈中把此事告诉丈夫孟光。孟光是北京学苑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一听,职业的敏感使他当即放下碗,让妻子找来同学们传抄的汪诗,读后,拍手叫绝,下午回社后,向领导汇报,决定出版国真兄的诗集。

但却找不到国真兄这个人。四处打听,有人说国真兄是台湾的,有人说是香港的。找了整整两天,最后发现国真兄在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上班。

北京学苑出版社找到了国真兄,表示希望出版诗集,并提出一个条件: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稿酬和最好的装帧出版。国真兄非常高兴。按约定,出版社拿到书稿仅23天,就推出了《年轻的潮》。当时社会上已经有很多汪诗的手抄本,诗集出版后立即被抢购一空,引起很大反响,出版社不断加印,一股“汪国真狂热”迅速在全国大中学生中掀起。

如今,国真兄分析道:“当时轰动也是有原因的,很多读者长时间找不到我的诗,所以诗集一出就能够在年轻读者中间引起轰动”。

一些人看到年轻气盛的国真兄一下子成了诗人,在快速出名、人气极旺的他还在飘飘然之时,便怀着各种心态开始议论甚至诋毁他的诗。

22年后的今天,国真兄再谈起当年对他的诗的不同评论,他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的诗也如此,不可能完美无暇。但有人笑我的诗浅薄,我不敢苟同。我的诗虽然通俗,但可以流传。”

为了写好诗,国真兄曾系统地研究了古代、现代的一些诗歌在当代仍脍炙人口的原因,比如唐诗《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国真兄研究后认为,容易传播流传的诗有3个特点:词不华丽,通俗易懂;真情实感,能引起读者共鸣;常读常新,经得起品味。

国真兄按此要求,写出了“通俗但可以流传”的诗句。至于汪诗究竟有多大生命力,国真兄告诉我:“要真正给我的诗定位,公正客观地评价它,还要等50年以后。”

作曲成就高于写诗

国真兄不仅与诗有缘,与书法有缘,而且与音乐也有缘。正当有人说:“汪国真搞书法是不务正业”时,国真兄完成了他的“三级跳”———又在默默地搞起了音乐创作。

2001年立秋,国真兄应邀来到合肥、舒城等风景名胜采风。这是我在合肥和他第三次相逢,他已成为一名作曲家……,之前的7月29日,他的诗词音乐演唱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大厅举行。

国真兄说,“我是幸运的。”我说,至今你已说了很多次“幸运”,你太谦虚了。其实,成功当前不止是幸运二字能涵括的。他笑了,沉默片刻,点头说,是的。

作为艺术的门类,这些也都是触类旁通的。诗歌的张驰、错落和书法互为映证,音乐的节奏、韵律也和诗歌一脉相承。这大概也从侧面解释了国真兄能够于艺术的各个门类有所领悟的原因吧。国真兄曾在诗里说,“海洋是一张大纸,自然是无与伦比的字帖。”诗、书、文、乐之余,他还喜欢旅游。他说,自然能出诗出画出旋律。即使只见一根枯枝,也可想到书法的运笔之势,令人豁然开悟。

国真兄真正学习作曲是从2000年开始的,但真正触动他对音乐有兴趣的却是1993年,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在一家杂志上看到国真兄的一首诗《挡不住的青春》,内容极佳,随即音乐灵感迸发,作成曲子。恰在这时,辽宁电视台《万岁,高三(2)班》剧组要徐沛东为其创作一首主题歌,因为《挡不住的青春》的词曲与该剧内容相符,便作为该剧的主题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来,国真兄还有些诗作被著名作曲谷建芬谱曲,由歌坛大腕刘欢、韦唯、解晓东、阎维文、那英等明星演唱,它不仅感染了那些年轻的听众,而且还感染了国真兄自己。国真兄认为自古以来,词与诗,合乐可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想:如果我用音乐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作品,也许会比别人理解更准确,更有意义。于是,他尝试着作曲。北京是中国音乐界名家荟萃之地,加之随时有高人指点,国真兄很快作出20首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歌曲,且曲调优美,格调高雅,达到相当的专业水准。听国真兄创作的歌曲,就像他在《音乐》那首诗中所说的那样:“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娓娓述说一个动人的故事/把一块七彩宝石/悄悄放在你我心上。”

2003年,国真兄出了第一个音乐专辑———《听悟汪国真》,以后几乎每年都出一个音乐专辑。他的一首古诗词歌曲入选王淑芬教授主编的,中国音乐学院教科书上。

“通过歌曲的形式,更能让大家了解和熟悉诗词,就像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许多人会背诵,是因为一首流行歌曲的传唱。”国真兄说,对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乐坛,他并不陌生,特别是周杰伦与方文山搭档创作的中国风作品。“方文山写的一些歌词,很有古诗词的韵味,我发现以这种方式传播更能引起听众,特别是年轻听众的兴趣。”

第7篇:诗歌手抄报范文

在当今社会,怎样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怎样倡导和复兴诗词的普及,已成为我们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在学校开展了“课外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同时结合诗词诵读让学生们开展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活动,让学生们理解在艺术的百花园中,一切艺术形态都是相同的。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们在他们最美好地童年,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吸吮祖国传统文化的乳汁。

我们选择了历代古诗词150首作为教材,让学生反复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质和记忆的特长,在他们心性最纯净的年代,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养其之气质,以一种清丽妍畅,不激不厉的心境韵味伴随他们人生的成长。同时,长期的诵读熏陶也培养了他们阅读古文的能力,探求中华文化智慧的宝藏,必可陶冶他们的性灵,开阔他们的心胸,端正他们的品行。让他们知道多读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读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

书声琅琅,继往开来,一代代新人的成长,将不仅仅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曲”的操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将成为当代青少年重建人生信念的精神资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呢?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古诗词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古代诗词,尤其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古诗字词准确凝练,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吟边塞;叹人生斥世情,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宛约,或豁达慷慨,或痛苦沉郁。让学生们把握诗词所表现的情感,指导学生们在理解品味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情感魅力,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赏析法。

组织学生们收听诗文诵读及赏析讲座,观看配画配乐诗咏录像。学生通过讲授,画面,音乐,充分发挥其想像、体味感受诗文的艺术魅力。欣赏法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理解诗文的大门,又似一缕春风撩拨着孩子情感之弦。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们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们对诗词的理解。

(2)评析法。

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采用了评析法,它主要是针对诗词的选材、立意、遣词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他们内心体验的倾吐能力,增强对诗词的理解。

(3)自查自悟法。

培养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自己查阅资料,通过询问、收集、阅读等手段,提高理解感悟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的能力。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开展了一些激励性活动,如“资料展示会”、“自主学习心得交流会”等。学生们进阅览室、跑书店、问老师、问家长、听讲座……积极性都很高,不仅获得了不少文学,历史,艺术等知识,还能够旁征博引进行表达。

二、指导学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体会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多背古诗词呢?我们认为必须在学习教材和课外阅读中训练学生掌握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1)表演背诵法。

我们根据少年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咏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这样会增进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从而与古诗词的意境产生共鸣。

(2)归类背咏法。

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色或叙述的事件或抒发的感情等进行分类背诵。这样能促使学生们从某种角度上把握古诗词的特点,从而达到流畅记忆的目的。例如,按四季时令进行分类,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朗朗童音咏过了灿烂的春天,缤纷的夏天,金色的秋天,清丽的冬天,大大调动了学生背咏古诗词的兴趣。此外,还可按诗词的不同内容,如“言志”、“送别”、“劝勉”等,进行分类背诵,为理解更多的古诗词打下了基础。

(3)摘记背诵法。

有的人目视口诵记得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因此可采用摘记背诵方法。先将优美的诗词摘记在本子上或读书卡片上,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读到能背下来时也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即使熟读成诵后也不能置之不理。因为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头十几天,因此还要经常复习一下。

(4)综合背诵法。

这是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应该常常采用。有同桌赛、小组赛、男女生赛,有限时背、师生背、快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画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同时采用,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学生掌握了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而且还有可能形成对文学的极大爱好。

三、指导学生在运用古诗词中,增强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如果说,我们倡导学生背诵古诗词,积累语言素材是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的一个厚实的基础,那么将这些语言素材运用则是我们追求的另一个目标。熟读、理解、背记了的古诗词,不能让它们停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要引导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词运用时的乐趣。

(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词。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古诗词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们把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如春游时来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扫墓遇雨时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风筝飞舞的日子说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新同学来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诗词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见景吟诗,睹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等等。为了有意识的引导和激励学生活用古诗词,可利用每堂课前1分钟进行生活用诗汇报会,对用得好的学生给予嘉奖。这样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同时,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吟咏自己喜爱的古诗词或在自制的赠言卡上写上“言志”、“送别”、“劝勉”的诗词。让古诗词悄然无声的走进 学生们的生活,那些背诵过的古诗词犹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2)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融汇进了学生的生活,有心的学生便发现生活中处处是“诗”,在他们的文章中幕然出现了诗词的踪影,从而启发他们把古诗词写进文章里。可以在写景中用,在叙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和议论时用;可以是对诗词的引用,也可以是对写作技巧的运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据诗词作文,即以诗词的意境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为古诗词续编故事、扩展情境、改写白话文等。如此一来,大家才发现“诗到用时方觉少”。此外,在习作中运用古诗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他们在运用时,会给诗词假设一种新的写作氛围,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而且从诗词原先的意境中跳跃出来,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品味古诗词。这样在习作中运用好古诗词,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有了创新,而且形成了古诗词诵读的良性循环,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在古诗词交流中,激发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无论借助教育上的什么巧妙技巧,我们都应该抓住两个字――“成功”。成功是欢乐的一种巨大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少年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对学生诵读古诗词,可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相互学习,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1)“采蜜”本交流法。

这是一种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学们定期交换“采蜜”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评比、相互称赞,把每一个同学的“采蜜”本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2)黑板报交流法。

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开辟“优美诗词赏析专栏”,选登同学们摘抄的优美诗词。利用晨会课后之余齐声诵读。

(3)手抄报交流法。

把“优美诗词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主题,可以用毛笔或硬笔书写,尤其让学生们感受到诗词与书法的通感是最为密切的,二者的艺术精神有其内质的相似与暗合。诗歌是以声调,音韵,节奏为形式,把美的意境用声音表达出来,而书法是由点画,构形为表现形式,通过线条的节奏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律动。诗歌的韵律好比流动的线条,书法的线条宛若起伏的韵律。欣赏一幅线条优美,抑扬顿挫,气韵生动,和谐统一的书法作品,犹闻一首音韵起伏,似吟似唱,余音绕梁的优美诗歌,令人回味无穷。细细琢磨品位,便会发现诗歌与书法似乎有一种天缘,是那样的和谐与自然。在交流评比手抄报时,着重交流手抄报上的优美诗词和感受通过书法展现出的不同效果和意蕴,最后,将评比出来的优美手抄报,展览于学习园地,让同学们观摩欣赏。

(4)读书笔记交流法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且富有创意的方法。读古诗词,理解诗意是最大的障碍。如若不解地死背,不能体味到诗词的韵味,不仅易忘,而且兴趣亦会随之大减。根据少年儿童爱画画,爱写字和爱幻想的特点,我们不妨将读书笔记变通一下,将诗词变成书法,图画,变成童话、趣事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词中许多诗句都具有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诗意,自由、随意地涂画,在涂画中见景生情。此外,少年儿童是天生的童话大师、幻想家。让学生们把诗词译成一则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幻想成奇趣的事,这也不失为一种创作,而且很受学生欢迎。将这样的读书笔记定期交流,评比优秀,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第8篇:诗歌手抄报范文

三年级的手抄报

盼望已久的星期天要到了,每个同学都很想过星期天,我们的语文作业是做一张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我决定好做。

拿出一张比较硬朗的八开白纸,先初步构思,为了表示对妈妈的爱,我在中间画了一颗大大的心形,接着画花边,然后用彩笔勾勒修饰了颜色,绝对漂亮!该添加内容了,想起妈妈每天辛苦的身影,我选了一首“游子吟”写在“心”里面,接着上网查找了一些赞美母亲的诗歌,摘抄到了手抄报上,终于大功告成了,时间已经指向22点了,真累啊,恨不得一下扑在床上睡个大觉。

回想一下,一年级的手抄报很简单,真想还回到从前,可惜的很,我们不能够让时间倒流,还是接受事实吧,呵呵!

第9篇:诗歌手抄报范文

1 古代文学传播概述

从学科的地位来说,古代文学的传播是古代文学史、出版史、史料史、版本学以及传播学各学科交叉的一门学科,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我国文化传播走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岁月,有着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并且独具特色。传播媒介不断发展,推动和促进了文学传播。使其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其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地转变。

2 传播方式的演变

古代文学的最原始的传播方式就是口语。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代表的就是民间口语传说的典型,而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则是声诗传唱的典型。人们口耳相传,因而一些历史悠久的神话故事传说得以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出现,文化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首先是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抄写时代,抄写在西汉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善成熟的传播方式。从起初的简牍抄写到锦帛抄写,后随着纸的发明,抄写走向了巅峰时代。雕版印刷术的出现终结了抄写时代,印刷术大大提高了文学的传播速度,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所以,印刷术在我国文化传播方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社会仍在不断快速向前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更是变得丰富,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对于实现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3 传播方式的探究

由上述可知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方式,按传播手段分类主要分两大类:文字传播和语言传播;按载体的物质形态分类可分为:书集传播和单片传播;按传播途径来分:营利性传播和非营利性传播;按文学传播的文本形态而言,可分为:笺注式传播、选择式传播、点评式传播、本事式传播、配画式传播和改编式传播等。

3.1文字传播

文字的出现使文化的传播出现了根本性变革。文字传播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跨时空和跨空间传播得以实现。印刷术的出现更是在为文字传播锦上添花。说起印刷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是1040年,而王祯开始应用活字印刷术时是1230年,将近两百年的空白让笔者曾经反思要是没有这空白,中国的文化传播史今天又会是何景象,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3.1.1 借阅和传抄

在文字传播中,借阅和传抄是最古老的传播方式。即使在后世印刷术比较发达的元朝仍有不少文人墨客由于家境贫寒,无力购买大量书籍,为了学习而借阅和抄录,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则为了收藏。在借阅和传抄的过程中其实对文学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筛选。比如,书籍主人会带有倾向性地推荐书籍,抄阅的人更是会在花费时间和精力抄写时认真挑选对自己有用的书籍。那么在传抄活动中频繁流动的书籍变成了经典之作。此外,要与之对比的是,有些文学书籍即使写成,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并不能马上进入商业市场,直到社会影响广泛后才得以刊印。《金瓶梅》便是典型例子。这个让人爱恨交织的爱情故事的小说起初也是流传于抄本,在问世二十多年后才得以印刷刊发。在明代初年,统治者为了加强巩固封建思想统治,开始强化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尤其明太祖制造的几乎不需要什么理由就能大开杀戒的文字狱极大的震慑了一众士大夫,扼杀了士大夫的人格尊严。使得士大夫们少谈政治,从根本上成为统治者思想上的奴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推崇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成为时代的主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金瓶梅》被斥为淫书,自然是不能出版的。

印刷术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文字传播的速度,极大地推动了书刊的发展。也为书籍的传阅和抄写提供了可能。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就已经有了,但是成本较昂贵,所以当时主要是印佛经。到了北宋初期雕版印刷术更加成熟,这个时候开始有大量的文学作品风行于世。在元代刊刻图书则变得更加完善,出版和发行出现了分工。而在刊刻图书之风盛行的明代,出现了大量以盈利为目的的书坊,并开始印制销量较广的文学书籍。文学书籍的商业市场刺激了文学创作,在万历、天启年间,更是有书商看中了人们普遍喜欢通俗小说的商机,邀请冯梦龙编刊了《古今小说》。

3.1.2 选辑

在文学传播中有一种效果显著且历史悠久的传播方式就是选辑。孔子删选的诗三百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选辑的起点。选本,是诗人通过选出部分自己的诗或者其他人的诗来阐明自己文学思想或者传播文学作品。

选自己的诗做成的选辑又叫行卷,应试的举子为了增加自己中举的希望,将自己的文学创作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托人送给主持考试的主司。编辑他人所做的诗则是为了宣传和引导。尽管选辑的标准、审美不同,但多是有积极意义的。选辑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文学创作欣赏、文学评价以及文学运动。文学的地位也在随着文学选辑的流传而不断提升。

3.1.3 题壁

在公共场所比如驿亭、寺庙、馆柱、树木甚至崖壁上或雕刻或书写的诗文称之为题壁诗。题壁诗是在交通较发达的唐代开始流行的。文人墨客漫游成风,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书于人流多的名胜古迹之上,便于人们欣赏。题壁诗多为无名人士所作,但也有小部分的出名诗人,比如纳入中学课本的陆游的《钗头凤》及其前妻唐婉所和的《钗头凤》。

3.1.4 评点

鉴赏式和随感式的评论通常会产生大于文本的影响,同时也会更多的带有传播者的思想观念。常见一些汉代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的阐释。再比如,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词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果评价普遍比较高的话则很大程度会影响当时的作曲风格。代表例子有:咏物词起先并不流行,张先、柳永都作过非常出色的咏词,但是咏物词仍未形成一种风气。直到章质夫写了《水龙吟》,苏轼和之,引发词家品评热潮,咏物词才开始兴起。

3.1.5 翻译

让各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就得将中国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文学是艺术语言,在跨国家跨文化转换语言时就要求在对本国语言、译国语言了解颇深的情况下,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学素质。中国古代文学一直影响着邻近的东亚国家,如在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文化交流较多的日本、韩国。最开始仍然是原文本传播,后期转变成翻译文本后再进行传播。

3.2 语言传播

上古时期,先前大多是口头集体创作,然后口耳相传得以保留。神话传说的传播者起初是祭神人员。他们为部落祈福,通过口诵的方式将原始宗教融入成为神话。

后来神话演化为传说,成为后世传奇故事、戏曲、志怪小说的故事原形。在早期的文学中,以《陇上为陈安歌》为代表的用于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英雄形象的典型歌谣,通常简单生动,且通俗易懂,便于人们传唱。

3.2.1 口头传播

口头传播的方式最方便也最简单。在古代人民的口耳相传中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故事,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得以流传至今。例如,《白蛇传说》表现了许仙与白娘子的动人爱情故事,故事中保留了文学的精髓。又如,史料记载,明代初期的口头语传播者号称北郭十友之一的王行年少时在市井上听书,并记下回去后为徐媪诵读。可见,当时市井说书十分盛行。明代初年,统治者虽然决意加强对文化的控制,但是却没有采取非常严厉的手段禁止这些说书艺人,可能与这些统治者起于草莽,早年间也深受这些民间艺术感染的因素有关。在史料记载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明代帝王中喜欢通俗小说的口头传播者的表演的人不在少数,优秀的口头传播者(如词话艺人)到宫中演出更是寻常事。不然,当时陈君佐假传上令,不会有这么多人上当,而当时朱元璋对此事的态度也很宽容,一笑了之。

3.2.2 歌姬演唱

演唱的主体多是歌姬。歌姬演唱形式起源于我国的魏晋南北朝,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峰期。歌姬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传播者,他们为文化传播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歌姬有时为了谋生,会以一定的报酬向当时的文人大夫启词。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还有苏轼的《蝶恋花》。《蝶恋花》感叹时光易逝,红颜易老,佳人难得的伤感情怀,体现了诗人的惆怅的心境。而美丽的歌姬的传唱为《蝶恋花》附上了更深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歌姬与词人是双赢的。在歌姬的传唱下,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广诗人词人的作品,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并得到赏识,而且歌姬也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3.2.3 唱和

唱和(又叫声诗传唱)是指文人聚集在一起以某一题目或者韵脚进行文学创作。在这样聚会上常常会出现质量非常高的作品,文人聚会本来就是比较特殊的文化活动,其语言环境也优于一般的语言环境。唱和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传唱速度通常与作者的社会地位成正相关),也提升了文学作品的质量。